2020年12月31日,东华大学研究生教育大会暨东华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仪式举行。党委书记刘承功、校长俞建勇共同为研究生院揭牌!刘承功指出,学校研究生教育大会的召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部署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和三部委《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推进新时代东华大学研究生教育抢先机、开新局的重要举措。他强调,研究生教育不仅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更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立足“两个大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照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新的更高要求,深入推进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他指出,要合理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同时抓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研体量增长以及相关办学资源的配套落实;要注重面向基础学科、关键技术领域、新兴交叉领域,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以高水平科研支撑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教育评价方式,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上力争新突破;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导师育人作用,着眼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身心健康、学风建设等进一步加强党建和思政工作;要推动本硕博贯通培养,发挥好高水平研究生教育对本科教育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不断提升学校人才培养整体质量。俞建勇强调,在全国首次研究生教育会议胜利召开、我校研究生教育面临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研究生教育要努力优化研究生培养结构、重塑教育形态,推进育人方式等的变革,推动科教协同和产教融合,在科技创新、推动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目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对我校研究生教育近年来实施“创新、实践和国际化”三大战略,在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实践,形成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研究生教育体系等方面所做的努力给予肯定,重点分析了我校研究生教育“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学位点分布与结构不断改善,生源质量与规模逐年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水平显著提高。立足“十四五”,学校要以更高标准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并从四个方面重点发力:一要服务国家战略特需,优化研究生培养结构,要努力提升学校研究生教育规模和水平,加快推进学科、人才、科研一体化发展,集聚资源,大力发展工程类专业学位博士点,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二要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导师指导能力,建立导师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多种培训方式,提升导师思想政治素质、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的能力与水平;三要坚持创新驱动,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实施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计划;整合育人资源和创新要素,成立产教融合育人联盟,培育建设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四要以教育评价改革为契机,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按照中央“破五唯”的精神,改革研究生学位授予标准,健全多维分类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会议现场)本次会议既是一次研究生教育的学习大会,更是一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布置会和动员会。接下来,学校将针对《东华大学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凝聚共识,推动“十四五”期间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书写新篇章!来源:东华大学 图文来源:东华大学研究生院 撰稿:张慧芬 高坤 摄影:王宇 等 责编:吴娅琳
揭牌仪式现场一般来说,能够成立研究生院的高校都是名牌大学,从我国第一批的研究生院就能发现这个道理。近日(2020年12月31日),东华大学研究生院正式成立!上海市、南京大学等以及东华大学自身的主要领导均莅临现场,学校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大会现场据悉,东华大学是我国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211、“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位居上海,原名“中国纺织大学”,该校的“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获评A+,并列全国第一,另一所“第一”是天津工业大学!东华大学风景会上,东华大学党委书记刘承功指出了研究生教育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概述了研究生培养的主要途径,他对东华大学的研究生教育提出了几点要求!首先,扩大规模,提高研究生教育占比!其次,注重数量也要注重质量,他还强调了科研水平、本硕博联合培养等内容。东华大学美景图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俞建勇同志分析了该校十三五期间的学科建设,尤其是学位点布局更加趋于合理性!他认为,该校的研究生教育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发力:(1)大力培育工程类专业博士点;(2)服务地方、服务国家,提升培养规模,重量重质并行,提升培养结构;(3)改革研究生学位授予标准,深化联合培养研究生机制体制;(4)急需高层次人才需要专项培养;接着,来自上海市学位办的束金龙同志也进行了发言。他肯定了东华大学的发展对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肯定了东华大学成立研究生院的举动,他希望东华大学能够依据地方发展的实际情况,做服务地方发展的支点,越来越好。
今天是2019年8月22日,距离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还有121天,考研er冲鸭!近些年,考研人数逐年攀升,这一次更是有望突破300万。各方原因,使得大学毕业生们越来越多选择考研。既然说到这里,小编今天就带大家追溯一下中国研究生"教育基地"——研究生院的发展情况。研究生院主要承担高等院校的研究生培养任务,是组织实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管理机构。目前的研究生院可分为两种,高校研究生院、科研机构和党校研究生院。前者基本上都是非实体性研究生院,就是说和材料学院、理学院等不同,在大学里是没有这样一个单独的学院存在的,如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后者则基本属于实体性研究生院,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院体现了一所大学进阶教育的教学规模、科研实力等指标,代表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最高水平。新中国的研究生教育肇始于上世纪50年代。1951年,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招收了研究生276人。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筹建了我国一所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虽冠以"中国科大"的校名,由该校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实际上此研究生院与该校并无太大关系,而是由中国科学院及其各研究所来负责,可谓我国第一所科研机构研究生院。直到2000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分别独立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因此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的22所研究生院,才是我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高校研究生院。自1977年至2002年的25年间,国家先后批准设立了57所研究生院,其中56所设立在中央部属高校。2011年,我国研究生院设置制度实施大幅改革,由原来的"报批"改为"报备",此前根据《研究生院设置暂行规定》,高校若想设置研究生院必须经教育部批准;此后成立研究生院不再需要经由教育部批准,使得我国的研究生院规模迅速发展。但当初教育部批准设置的研究生院现在看来,自然是觉得有所不同,尤其是1984年教育部首批的22所高校的研究生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看看这首批的22所高校研究生院。22所院校,北京就占了9所,成最大赢家;而这9所院校,后来全部成为211高校(北京科技大学)和985高校(其余8所)。上海的3所,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前身复旦大学医学部)如今也都是上海市的王牌院校。湖北、天津各2所,皆是如今榜上有名的名校。西安交通大学作为西北地区唯一一所首批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一直不负众望;1956年就被确定为16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那时便开始试招研究生,开始了高层次人才的教育培养。其余5所分布在我国东南、东北等地区。之后,22所高校中除北科大为211高校,剩下的全部发展为985院校。22所高校,领衔各地区高校,如今也依旧处于标杆地位,各领风骚。两所医学院虽已合并至北大和复旦,但在国内医学类的高校中也依然常青,令医学生们心向往之。这些高校早在三十多年前就领先一步,足见其实力与含金量,没有随时间推移被"磨灭",仍旧是国内高校中佼佼者。(信息、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关注"在言高校",get更多关于大学的原创解读~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研究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越来越常见,而作为培养研究生的主力,高校的研究生院也相应的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很多能够招收硕士研究生的院校都纷纷设立研究生院,或者是研究生处。但虽然我国有研究生院、研究生出的大学很多,但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仅59所,而其他的均是以报备的形式存在。我国的第一所研究生院筹建于1977年,是由中国科学院筹建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后来在1984年又批准了22所高校试办研究生院,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研究生院的数量不断增加,到了2011年,越来越多的高校希望申请成立研究生院,由于申请的数量多,所以教育部进行了研究院设置制度的改革,由原来的批准改为报备,研究生院成立,不再需要教育部的批准。所以我国具有研究生院的大学虽然多,但是真正水平高,实力强的一批研究生院还要数59所批准设立的研究生院,所以今天小编也给大家收集整理了59所研究生院的名单,名单如下:我们看到在59所批准设立的研究生院中,基本上还是以985名牌大学为主,几乎所有的985高校都有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研究生院。另外,像西南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海军军医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一些比较强势的211非985高校也有批准设立的研究生院,其实通过这59所研究生院也可以大体的衡量各高校研究生培养的水平。通常来讲,这59所具有研究生院的高校在研究生培养水平和实力上,要比其他报备成立研究生院的高校水平要高,而且这59所批准设置研究生院的高校在推免生比例硕士、博士学科授予权等方面还有比较大的优势,所以想要深造的一些同学可以重点的关注一下这些高校。另外,这59所中大家可能对其中的两所军医大学不太熟悉,主要是这两所军医大学刚刚改名不久,像海军军医大学其实原名是第二军医大学,而空军军医大学是第四军医大学,虽然已经改名,但是对外仍保留第二和第四军医大学的名称。其中第二军医大学位于上海,第四军医大学位于西安,也是两所非常出色的军事医学院。(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高校官方网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2月31日,东华大学研究生教育大会暨东华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仪式在延安路校区举行。党委书记刘承功、校长俞建勇共同为东华大学研究生院揭牌。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崔运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云骏,副校长邱高、陈革、舒慧生、李炜出席会议;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束金龙,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焱,南京大学党委常委、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周济林,同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黄宏伟等应邀参会;各学院、部处负责人,研究生督学组专家以及师生代表150余人与会。会议由舒慧生主持。(刘承功、俞建勇共同为东华大学研究生院揭牌) 刘承功指出,学校研究生教育大会的召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部署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和三部委《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推进新时代东华大学研究生教育抢先机、开新局的重要举措。他强调,研究生教育不仅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更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立足“两个大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照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新的更高要求,深入推进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他指出,要合理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同时抓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研体量增长以及相关办学资源的配套落实;要注重面向基础学科、关键技术领域、新兴交叉领域,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以高水平科研支撑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教育评价方式,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上力争新突破;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导师育人作用,着眼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身心健康、学风建设等进一步加强党建和思政工作;要推动本硕博贯通培养,发挥好高水平研究生教育对本科教育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不断提升学校人才培养整体质量。俞建勇强调,在全国首次研究生教育会议胜利召开、学校研究生教育面临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研究生教育要努力优化研究生培养结构、重塑教育形态,推进育人方式等的变革,推动科教协同和产教融合,在科技创新、推动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目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对学校研究生教育近年来实施“创新、实践和国际化”三大战略,在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实践,形成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研究生教育体系等方面所做的努力给予肯定,重点分析了学校研究生教育“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学位点分布与结构不断改善,生源质量与规模逐年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水平显著提高。立足“十四五”,学校要以更高标准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并从四个方面重点发力:一要服务国家战略特需,优化研究生培养结构,要努力提升学校研究生教育规模和水平,加快推进学科、人才、科研一体化发展,集聚资源,大力发展工程类专业学位博士点,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二要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导师指导能力,建立导师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多种培训方式,提升导师思想政治素质、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的能力与水平;三要坚持创新驱动,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实施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计划;整合育人资源和创新要素,成立产教融合育人联盟,培育建设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四要以教育评价改革为契机,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按照中央“破五唯”的精神,改革研究生学位授予标准,健全多维分类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会议现场) 束金龙代表上海市学位办对东华大学研究生教育大会的召开和东华大学研究生院的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东华大学自建校以来积极服务国家需求,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他希望学校继续发扬满足国家需求、引领行业发展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凝练学科特色,优化学科布局,服务产业升级;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并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会上,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俞昊围绕思想政治引领行动计划、学科布局优化行动计划“两大行动计划”以及导师培养能力提升工程、生源质量改善工程、课程教学强化工程、学术创新培育工程、产教融合促进工程、质量评价体系重塑工程“六大工程”,解读《东华大学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陈焱、周济林、黄宏伟三位兄弟院校研究生教育专家分别围绕“创新一流研究生教育、培养‘高精尖缺’人才”;“聚力立德树人,着力提升质量”;“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内涵与实践”作主题报告。本次会议既是一次研究生教育的学习大会,更是一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布置会和动员会。学校将针对《东华大学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凝聚共识,推动“十四五”期间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书写新篇章!来源:东华大学。
近日获悉,西南大学与宜宾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西南大学宜宾研究院,从而推动宜宾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西南大学教育科研水平提升,全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区域市校合作的典范。此外,中国计量大学义乌研究生院也正式揭牌。同时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也在义乌揭牌,标志义乌市第一所本科院校正式落地。据了解,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将充分发挥计量专业优势,培养优秀的计量人才,为义乌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打造“两个样板”城市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对于这两所双一流高校在异地建立研究院或研究生院,也是纷纷“争夺”教育资源的现象?近年来,在重庆、深圳、杭州、青岛等地纷纷吸引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研究院,从而进一步推动当地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此次西南大学宜宾研究院和众多高校的研究院性质类似。然而中国计量大学义乌研究生院则不同,2019年浙江省同意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迁至义乌,具有全日制在校生近6000人,占地面积500余亩,是实实在在的一所院校,此研究生院的成立也是为了配套该学院。最后,大家对这两所双一流有什么看法?欢迎交流!
保研的正式名称是: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也就是说被保送者不需要经过笔试等初试一些程序,通过一个考评形式鉴定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等,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直接由学校保送读研究生,保研的这部分本科生称为"推免生"。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四年一次的世界杯是足球界的最高水平赛事(当然,欧洲杯参赛队伍平均水平会更高一些,不过影响力肯定不如世界杯),东道主国家可以直接进入到决赛圈而无需参加预选赛,这对于各个国家来说都吸引力太大了,要知道就算是老牌强队也有可能在预选赛阶段就被淘汰,更不要说实力稍逊的球队了,凡是最后跻身决赛圈的,都是经过了一番拼搏,这就看出来东道主国家的福利有多大了,正因如此,想要成为东道主国家非常困难,需要经过层层PK才可以,是一种综合国力的比拼,相比之下,这也是为什么很少有经济欠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能成为东道主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样,想要得到宝贵的保研名额,也必须具备超强的实力。那么说是不是只要成绩足够优秀,就能得到保研机会呢?这还真不一定。保研推免政策是从1985年开始试点的(试点学校名单和数量没有查到),2011年和2017年又分别新增了50所和54所具有保研推免资格的高校,目前共有366所高校具有保研的资格。保研推免活动一般在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在大四学生中进行筛选,规则制定和操作权由各校掌握,因此学校不同,保研情况也各有不同。最主要还是要看学习成绩,比如整个大学期间各科平均成绩达到全年级的前百分之多少可以获得提名,除此之外,有些学校还会对特长生进行免试直推,另外还有校际间免试直推,也就是交换生等情况,比如C9联盟的九校之间每年都有一定的交换生名额。那么说回来,到底要排到年级前多少,才有可能获得保研名额呢?按照教育部的规定,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保送研究生名额一般按该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数15%左右确定,对未设立研究生院的“211工程”高校,这个数字是5%左右,非“211”工程高校则更少,只有2%。而根据历年统计数据,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校以超过50%的保研率遥遥领先其他高校,可以看出来这里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上面的规定当中出现了一个新名词,那就是研究生院。网上对于什么是研究生院的解释又是好几百个字,简单来说,可以理解成为了做好研究生教育而专门设立的学院,一个学校不是想招多少研究生都可以的,要看它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有多少,还要看它的硕导和博导数量有多少,等等。这样可以看出,招收研究生的数量也能体现出一个学校的综合实力,研究生院是指一种高等教育的院系建制,体现了一所大学相应的教学规模、科研实力等指标,所以能够开设研究生院的高校,自然也是实力不凡。那么我国有多少高校有研究生院呢?我们以2011年为分水岭来介绍。197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筹建我国第一个研究生院。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两套班子一套人马)。2000年12月29日,二者独立开来,分别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而后者又在2012年改名,并于2014年开始招生本科生,它就是今天高校界的无冕之王---中国科学院大学,之所以称之为无冕之王, 是因为它成立的太晚,所以既不是211也不是985,但是它的实力大家心里都有数,中国科学院大学到底有多强,列举几个数字来说明:拥有40位两院院士(这只是授课老师,全部院士数量加起来超过300位)、4个国家实验室、30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科学装置)、8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6个。如果全面参与各项排名,被华东五校长年垄断的第三位置估计不保。再来接着说研究生院的建设情况。有了1978年成立的试点之后,1984年8月,教育部批准22所高校设立研究生院;1986年4月,新增10所高校;2000年6月,新增22所高校;2002年5月,新增2所高校;2003年8月,新增1所高校(它就是我们熟悉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至此,教育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共有56所(因为北京医科大学和上海医科大学分别并入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所以现在实际上还有54所,这也是文章标题说54所高校的原因)。有些文章提到57所,是因为除了这56所高校外,还有一所机构性研究生院,也就是1978的试点两所之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在2012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之后,原有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建制被撤销。2011年,我国研究生院设置制度实施改革,由原来的"报批"改为"报备",研究生院成立不再需要经由教育部批准,允许高校自行设立增加研究生院,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即可。2011年后,全国又有近70所大学相继报备,设立了研究生院。现在网上已经有2018年各高校保研率(估算值)排名情况,在已经公布的数据当中,北大以53.4%高居榜首,中科大以34%排名第二,其余几所华东五校也都在30%左右,中坚九校在25%左右。可以看出,考上一所好大学,意味着以后被保研的几率会高很多,加油吧小伙伴们!
#确良高校在自我介绍中,少不了对历史业绩的罗列,比如首批重点大学,首批博士授权单位,首批985工程大学,首批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试点高校,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等等。一些名牌高校在自我介绍中还提到“首批成立研究生院22所大学”,无疑是将此作为办学历史上辉煌业绩来显示的,而且只是极少大学曾经享受到的荣耀,这就是实力的体现。应该知道,1981年11月26日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高达151个,其中首批博士授权高校114所,而首批成立研究生院的大学只有22所,是学位授权高校的约六分之一,这确实是历史上的辉煌。2011年之前,高校设置研究生院必须经教育部批准,2011年后,研究生院设置由原来的“报批”改为“报备”,现在我国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已经超过100所,足见首批成立研究生院的含金量是极高的,绝对是当时高校培养研究生能力的体现。为何只说是培养研究生能力,而不是说综合实力?原因在于,授予学位即使是授予博士学位也不是顶级高校才享受的专利,许多一般性高校也有博士授予权。有博士授权表明办学水平不是太低,但只是表明某些学科的办学水平达到了授予博士的标准,这个标准并不能等同于学校综合实力,博士授权与学校综合实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不是一对一的关系。武汉大学校景从培养研究生的发展历史看,中国高校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59年国家确定20所高校为全国重点大学并试招研究生;第二阶段,1984年8月教育部批准22所高校试办研究生院;第三阶段,2018年4月确定20所学位授予自主审核高校(C20)。你看,从1959年到2018年60年间,在培养研究生方面,国家确定的“三个首批”高校一直保持20所左右。如果说1959年和1984年两个首批体现的是历史上高校培养研究生能力的话,那么2018年首批“学位授予自主审核高校”则代表目前高校培养研究生能力与质量。1959年首批20所试招研究生的高校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军事工程学院,军事电讯工程学院,第四军医大学。1984年首批22所建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部),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首批20所学位授予自主审核高校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我国一直实行学位授予统一管理,国家统一部署学位授权审核,高校和科研机构实施学位授予工作。为此,国家设立学位委员会,负责领导全国学位授予工作,集中统一对申报学位授权的高校进行评审。2018年开始对此进行改革,入选2018年4月首批20所学位授予自主审核高校,等于获得了国家授权,可以自行增加学位点和学位授予,不再需要上报国家评审。20所学位授予自主审核高校的出现,表明国家学位委员会对他们是免检的,全国首批才有20所,这说明是他们国内培养研究生和授予学位工作最严、能力最强、质量最高的大学。如果将1959年以来研究生培养方面的“三个首批”串联起来就会发现,先后涉及32所高校,只有11所高校连续三次进入“首批”,这说明这11所高校培养研究生能力和水平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11所大学是(见上图):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名牌高校都不在此列,包括如今实力相当强悍的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以及南开大学、东北大学等。当然,也应该客观的看待这11所大学,集中于北京与上海这两地,另外只有天津、黑龙江、陕西各有1所。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是诸多因素形成的。(本文为原创,可以转发;文中表格为本号制作;图片源于相关高校和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南方网讯(全媒体记者/孙颖)记者22日从深圳市教育局获悉,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日前获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这是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基础上建设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也是清华大学唯一的国内异地办学机构。据悉,深圳市与清华大学有着长久的合作历史和良好的合作基础,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设立,标志着市校双方合作开启新篇章,也将为新时代深圳改革开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增添创新动力。 清华大学与深圳市的合作由来已久。从1996年市校合作创办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到2001年共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再到2014年建立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2016年签署协议共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双方的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教育部最新正式批准设立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是涵盖了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 所谓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体制机制新,学院设立党委,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行理事会领导的治理架构,形成学术导向、民主决策的治理机制。其次是学科专业新,面向学术与产业前沿,布局建设一批新型交叉学科,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再者是办学思路新,以开放合作为主要办学特色,大力吸纳国内外一流高校、高水平科研院所、企业等各主体的优质资源合作办学,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据悉,近年来,深圳市坚持以自主创新为第一驱动力,厚植高等教育发展根基,通过引进一批国内外顶尖高校合作办学,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初见成效。设立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有利于深圳市面向世界科技与产业前沿,对接世界一流智力资源,不断集聚创新要素、强化源头创新能力,“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圳市与清华大学以全新模式深化合作,必将在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开放合作、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做出积极探索。”
研究生院(台湾:研究所,港澳:研究院),是指大学之后的进阶教育研究机构,一般设于大学中,以“某大学某研究生院”的形式存在,也有独立设立者。研究生院主要是指在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的高等学校中组织实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管理机构,设置研究生院应当符合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以及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划。研究生院体现了一所大学相应的教学规模、科研实力等指标,需大学毕业及同等学历才能取得报考或申请入学资格,主要为培养硕士、博士人才及进行基础研究工作,许多大学教授也会在研究生院开课并领导研究工作。截至2014年底,在我国普通高校中共设有较早前教育部批准设立的56所和2011年改为“报备”制度后设立的60所等共计116所研究生院。今天我们介绍一下1984年正式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经过多年的探索、改革和建设,正逐步成为拥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管理科学、教育科学、语言科学以及医药科学和新型工程科学等多学科的新型综合大学。北京大学培养研究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北京大学在国内首先开始招收研究生,至1919年共招收研究生148名,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和最早开始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简称:人民大学、人大,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在文、法、哲等多领域国内领先。除此之外,它还在理工科发展方面努力取得重大进步。人大的前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办于延安的陕北公学,后历经华北联合大学、北方大学、华北大学等时期,最终于1950年定校址于北京,定名“中国人民大学”,成为新中国的第一所综合性国立大学。长期以来,该学府为中国培养了大量领袖人才和社会精英。现时,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院已形成了以理工科为主,兼有文、史、哲、法、经济及教育等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培养格局。并在全国首批获得自行审批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也是全国首批开展培养工程类型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MBA)的试点单位;已成为我国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造就高层次 专门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研究生院进行了“保留研究生入学资格”、“培养论文博士生”、“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博士生兼任助教”以及“优秀本科毕业生直接 攻读博士学位”等一系列改革试验,着重加强了导师队伍、公共课程、实践基地和重 点学科等四项基本建设。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53年,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单位之一,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22所试办研究生院的大学之一。北京理工大学前身是1940年创办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建国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是首批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是首批进入“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行列的高校之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首批高校之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直接任命校长,校党委书记的大学之一,是全国7所工信部直属高校之一,是一所具有航空航天特色和工程技术优势的多科性、开放式、研究型大学,也是和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工程院共建学校。作为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北航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设立于1984 年,是教育部首批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院校之 一。研究生院院长由校长柯炳生教授兼任,常务副院长为于嘉林教授。研究生院下 设综合办公室、管理处、招生办公室、培养处、学位办公室五个处室。党委研究生 工作部与管理处合署办公;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研究中心挂靠研究生院。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已合并到北京大学)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是中国政府教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医学校。是我国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制度后,在全国高等院校中首先组建的研究生院之一。经国务院批准,于1985年1月25日正式成立。目前医学部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5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5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在岗博士研究生导师29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89人。研究生教育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努力提高研究生的全面素质。通过加强课程建设,搭建创新平台,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学位以临床能力训练为主,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近年来,先后有11篇博士研究生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自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以来,医学部共毕业研究生5628人。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创办于1984年。北京师范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大学之一,1949年以前就培养过研究生。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984年被批准为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大学之一。在开展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方面,北京师范大学已先后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建立了联系,并与国内外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同时,招收了大量外国留学研究生和港澳台地区研究生。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是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首批建立的研究生院之一,在学校党政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全校的研究 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生教育与学位管理工作,是中国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北京科技大学成立于1952年,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31所高等学校之一,也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的成员高校,1997年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学校隶属教育部。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Graate Schoo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成立于1984年8月,学校是我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高校之一,哈工大研究生教育始于20世纪30年代。1949年,学校在苏联专家指导下开始设立研究生班。1984年成为我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天津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办研究生教育的院校,中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毕业于北洋大学,早在1935年即开始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天津大学成为国内首批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学校始终坚持以“着眼未来,适应社会,优化结构,内容更新,统一要求,保证质量”为指导,积极勉励学生尽快掌握学科前沿的最新知识与技术。天津大学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管、文、法、药、农、教育、艺术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学,成为我国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基地。南开大学研究生院南开大学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1978年,南开大学恢复招收研究生。1984年9月15日,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南开大学作为全国首批22所单位之一试办研究生院。 研究生院具体负责全校研究生的招生、培养、教育管理、学位授予等工作。南开大学现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等多学科门类研究生学位,有博士学位授权专业75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116个,国家重点学科18个,市级重点学科13个,博士后流动站13个。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建于1984年6月,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22所重点大学首批试办的研究生院之一。1996年3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又成为首批正式建院的研究生院之一。 吉林大学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早,194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班,1952年开始招收三年制研究生,1978年开始培养学位研究生。 198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吉林大学成为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于1984年11月6日,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于1985年1月25日,均为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制度后,全国首批建立的22所研究生院之一。2000年4月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复旦大学,研究生院也合并成新的复旦大学研究生院,由此形成了文、史、哲、法、经济及理、工、医、管理等学科专业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研究生培养格局。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上海交通大学从1931年起培养研究生,是国内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学之一。经国家批准,上海交通大学于1984年4月试办研究生院,并于1996年2月首批被批准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目前,已建立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等全部12个学位门类的研究生培养体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3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47个(其中26个为自设博士点),共涉及63个一级学科;一级学科硕士点5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6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共11个(工商管理硕士(MBA、EMBA)、会计硕士(MPAcc)、公共管理硕士(MPA)、法律硕士(J. M)、兽医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农业推广硕士(种植、农村与区域发展)、临床医学硕士(M.M)、口腔医学硕士(S.M.M)、翻译硕士(M.T.I)、工程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临床医学博士(M.D)口腔医学博士(S.M.D))。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并入复旦大学)2000年,上海医科大学和复旦大学合并办学,组建成为新的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研究生院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杭州。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抗战期间,浙大举校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办学七年,1946年秋回迁杭州。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兄弟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留在杭州的主体部分被分为多所单科性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浙江大学,迈上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南京大学的前身是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新中国成立以后,南京大学于1954年恢复研究生招生。1978年,南京大学又一次成为全国首批恢复招收研究生的高校之一。在1995年初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对全国33所研究生院综合评估后被批准正式成立南京大学研究生院。武汉大学研究生院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发端于1935年,1955年武汉大学招收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研究生;1978年重新恢复中断了达十余年之久的研究生教育;1981年成为全国第一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4年为全国第一批试办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自成立以来,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坚持改革,推进创新,加强管理,着力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武汉大学已建立起一套学科门类齐全、学科优势与特色鲜明、学位类型多样、规模大、指导教师力量雄厚、管理体制健全、培养质量得到很好保证、教学设施比较完备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华中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于1984年,是全国首批研究生院之一。华中科技大学从196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现有在校全日制研究生17000余人。华中科技大学首批获准在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范围内自主设置二级学科专业,首批获准自主确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分数线,是我国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造就高层次专门人才的研究生培养基地之一。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国防科技大学是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 22所院校之一,是全国首批进入“211 工程”建设的综合性重点大学,肩负着为国家和军队培养高级科学和工程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的重要任务。经教育部和国家计委批准,从2001年起,我校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2003年继续招收软件工程硕士MSE(Master of Software Engineering),培养工作将依托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进行。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交通大学从1931年起正规招收研究生,1956年迁校之际研究生规模已达200名以上。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是1984年全国首批试办的22所研究生院之一,也是当时中国西部唯一的研究生院。西安交大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学校拥有2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2博20硕)。拥有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在2012年学科评估(排名)结果中,学校5个一级学科得分位次进入前5%或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