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面临的3大困境!尤其是后2个,几乎每个研究生都会遇到!2020考研复试线即将公布,随之而来的便是考研复试,复试之后就能拿到自己理想院校的offer了。现在选择读研的学生越来越多,读研会一帆风顺吗?目前,不少研究生都面临着3大困境,尤其是后2个,几乎每个研究生都会遇到!下面,小编盘点了一下读研会面临的3大困境,快看看你有吗?1、经济困境。读研是需要交学费的,另外在学校里生活是需要生活费的,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很多考生抱着“先考上再谈钱”的想法,接到录取通知书后才发现,学费如此高昂,自己似乎一时间拿不出来这么多。其实这种经济困境是暂时的,可以解决的。首先,开学时的学费可以通过助学贷款解决;其次,读研期间学校每年会发放和学费差不多金额的奖学金,以及每月都会发放500-600元的生活费;另外,有些导师还会发放项目基金。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困境的。2、科研困境。科研困境几乎是每一个读研的同学都有可能遇到的。随着国内外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研究生需要付出比以往更多的努力,才能达到目前国际上承认的科研成果。另外,在研究生扩招的大背景下,很多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动手能力可能达不到科研的水平,在搞科研的过程中就会很吃力。其实,在研究生搞科研的过程中,导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导师的课题不好,或者导师指导不好,甚至导师基本不指导,那么你的课题就会走很多的弯路,甚至最后无法毕业。3、工作困境。工作困境也是大部分读研的同学会遇到的。读研的每一个人,除了有一颗科研的心之外,毕业后一定都想找个满意的工作。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找工作是和搞毕业论文相重合,这就需要做好权衡利弊。并不是每一个读研的人都喜欢自己的本专业。很多研究生跨专业找工作,由于没有专业背景,仅凭一张学历海投,那是没有一点点竞争优势的!综上所述,便是读研面临的3大困境,尤其是科研困境和工作困境,几乎每个研究生都有可能遇到。面对这三种困境,我们该如何解决呢?经济困境其实靠着学校发的各种补贴基本可以解决,科研困境需要自己的努力和与导师的有效沟通来避免,对于工作困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读研时候就要找准目标,做好准备,学习工作需要的技能,自然便能找到满意的工作。亲爱的读者,对此你怎么看?赶快评论告诉小编吧!
我们常说只有经历了才懂得,只有感受了才会牢记于心的,每一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牵动着几百万考生的注意力,但并不见得这些考生对于硕士研究生的生活更加的了解,甚至可以是每年考研学生对研究生生活的各种憧憬或许都是紧紧停靠在理论层面,看不见摸不着的,而只有当你开始自己的硕士研究生生活的时候,你才会有真正的感悟和认识。正是因为这样比较普遍的现象,很多的研究生学姐直言,只有读了硕士研究生之后,你才会明白这些道理的,并且这些道理或者认识的更新也将影响着每一位硕士研究生之后的发展,所以对于即将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你,真的很有必要来了解了解这些关于研究生才会明白的事实,因为它将给你更好的人生指导。首先,并不是你不想读博,而是你不敢读。很多的学生在还没有开始自己的硕士研究生生活的时候,已经决定了在毕业的时候一定要读博,一定要获得博士学位,这样就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能够拥有更令人羡慕的生活,可是这样的想法当你随着硕士研究生生活的开始,越来越多的学生纷纷表示一定不会读博,一定不会为了找工作而去攻读博士,所以每年几乎百分之90的硕士研究生都没有攻读博士,博士因为他们不想读,而是因为他们不敢读,没有那样的勇气和魄力了,于是读博慢慢的成为了硕士研究生群体中很少被提及的话题。其次,科研看似简单,实则难度不可想象。都说科研工作难,科研工作很辛苦,但是每一年的考研学生总是会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只要按照导师的指导去慢慢的研究,那么就一定可以写出属于自己的高端学术论文。可是当你慢慢的熟悉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后,你才会发现科研真的不是单纯靠努力能够解决的啊,科研工作所需要的创新性思维,这是需要一个漫长的培养过程的,于是我们会慢慢的感悟到科研看似简单,实则难度不可想象,因此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也就慢慢的变成了能够毕业就可以了。最后,硕士文凭找工作有优势,但并不是决定性的几乎绝大多数的考研学生都是你希望自己能够在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都希望自己能够避免本科就业时的各种尴尬,但在每年的硕士研究生就业中,因为高校档次的不同,专业属性的不同,个人能力的差异化,造成很多的硕士研究生在找工作中依然面临很多的困难,即使有一定的学历优势,但也不至于决定硕士研究生能够更好地找到一份非常满意的工作。总之,希望即将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你,能够更早一些认清楚这些事实,也做好更完美的心理准备,在即将开始的硕士研究生生活中,尽情的去感受这些很多研究生学姐已经神佑体会的事实,但也希望这些硕士研究生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每个人一步一步的走,不断攀登着学历的高峰,到了大学很多人还想考研,觉得研究生更高一级,确实,研究生的学历更高一些,但是如果你要是觉得研究生期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那么就有些太单纯了,研究生的心酸和无奈只有自己知道------我是一名211学校的研究生,本科的时候是一个双非院校的普通二本,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研究生,但是明明自己已经超过了很多人,在本科的时候也很努力的学习,在研究生期间也发表了两篇核心论文、有自己的发明专利、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经济独立、还去过很不错的企业实习,却还是很焦虑,很无助----在家里我是学历比较高的,家长们都觉得研究生找工作没有问题,他们对我的期待太高了,好像我找工作没有什么问题,分分钟年薪几十万一样,这是父母以及家庭带给我的压力,为了不让父母失望,我只能拼命的努力,争取做到他们能期待的。研究生毕业也是越来越难了,毕业论文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研究生就三年的时间,第一年有很多课要上,要去读文献、查资料、找方向,研三的时候要写毕业论文、找工作,所以真正学习的时间只有研二一年,在这一年要写小论文、要知道自己的大论文怎么写,这一年才是真正学习和提高的一年。不但自己学习时间很有限,而且在研究生期间没有人帮我,我的导师很厉害,但是也很忙,他把我交给他手下的一位老师带,这位老师对我的方向不了解,但是要求很多,每周都要开会,汇报进展,每次都会提很多完成不了、实现不了的要求,而我也只能说:嗯嗯,好的。开会结束,回到实验室我就开始焦虑和纠结,怎么满足导师的要求?下次开会说什么?自己的进展很有限,这个东西没有做过,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啊?实验数据总是出不来怎么办?一切的一切都是靠自己在摸索和学习的,可能是自己的能力真的有限,做起来很吃力,每天都在自己孤军奋战,巨大的压力压在肩上,喘不过气。研究生要想上的好,首先本科的时候要很努力,有基础,沿着本科的基础继续走,在研究生期间用到本科的东西,或者在研究生期间找到一位真正志同道合的老师,有什么困难一起做,一起商量,而且在研究生期间要好好学习,不要让其他的事情占用时间,否则研究生仅仅是要达到毕业要求,写出毕业论文都是很难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
新一批研究生已经进入高校或者研究所,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考上硕士和博士,以后的发展前景非常光明。不过很多研究生却表示,压力很大,每天比较繁忙。大学期间每天上课都比较轻松,然而现在的任务比较多,可能要经常看论文、做实验,还要拿出一定的科研学术成果。在此想要提醒研究生,学习成绩固然重要,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不要给自己留遗憾,未来的出路才会更好。第一,学会适应,努力完成学业任务“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既然想要获得硕士或者博士学历,自然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学识和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读研期间的学业任务确实比较重,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每天非常繁忙,科研压力也比较大。研究生应该学会尽快适应,提高效率,努力完成学业任务。当你的能力足够强的时候,可以轻松完成任务,压力自然就会减小。第二,少一点抱怨,多一点行动读研期间可能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会面临大量的学业任务,抱怨是没有用的,不如行动起来,把这些困难都解决了。其实大多数研究生都非常辛苦,为了自己的前途发展,现在吃苦是为了更好的将来。所以研究生要少一点抱怨,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业上,提升效率,把问题解决是最好的结果。第三,充分利用资源,深耕专业领域希望研究生不要为了“混学历”而学习,应该学会热爱自己的专业领域,让自己取得更大的成果。你的科研学术成果越丰富,对以后的就业和升学都有帮助。高校和研究所的资源非常丰富,研究生可以充分利用,比如实验室、人脉资源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深耕,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拿出优秀的成果。第四,保持良好心态,学会舒缓压力当研究生投入到学习中,提高了效率,取得了科研学术成果,压力自然会减少。但研究生自己如何对待压力很重要,如果你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乐观面对困难,学会舒缓压力,那你的研究生生活也会比较轻松。第五,健康最重要无论你的学业如何,无论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人的生命健康是最重要的。研究生应该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要积极对待每一天,珍惜生命。如果遇到特别困难的问题,也要积极面对,不能轻言放弃。以上这几点非常重要,在读研期间,难免会遇到学业和生活中的困难,研究生要学会适应,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积极去解决困难,生命健康是第一位的,同时要本着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你觉得对于研究生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近几年,随着受教育人数逐年增加,高考人数也在逐年递增,各大高校对于高考生也是一再扩招,高考已经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过独木桥的状态,也就是说即便分数只有200多分,也依旧不会阻挡你上大学,只是会有优秀大学和普通大学之分。虽然高考已经没有那么困难,但是学生们在圆了高考梦之后又面临了就业难的问题,据相关资料了解到,我国目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800多万毕业生中大半都面临就业困难的难题,只有少部分人可以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为何我国应届毕业生很难就业?导致出现这样情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大多都出在了毕业生身上,各大企业在招聘时,都希望应聘者社会经验够足,但这样的要求却是应届毕业生的软肋,他们大多理论知识高过实践经验,在这一方面应届毕业生很是欠缺。再者就是应届毕业生非常傲气,认为自己是大学生,进入到企业之后,眼高手低,认为过于简单和繁琐的事情自己做是大材小用,领导和主管安排的任务大多不会完成,这样的情形也导致了企业在招聘时会刻意避过应届毕业生。就业的困难让学生很难就业,无奈之下,有的学生选择考取公务员,通过这种方式拥有金饭碗工作,成功上岸,一部分学生则为了逃避就业难的问题,选择了考研,目的就是用考研来提升自己的学历,进而在面临选择工作时,拥有更多工作机会。考上研究生之后,大学生才知道的7件事情第一件事:大多数同班同学已经结婚当学生选择考研时,大部分年龄都已经在28岁左右,有的甚至年龄更大,在这个年纪大多已经结婚,在你进入到研究生之后,不论是初中同学还是高中同学,大多数已经结婚了,有的甚至连孩子都有了。面对这样的情形,大多研究生很是无奈,但是为了日后可以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成为人上人,现在的努力很是值得,古人常说的一句话是“先成家后立业”,但研究生大概只能做到“先立业后成家”,这虽然很无奈,也是为了拥有更好的生活。第二件事:写论文就是在搞科学研究对于大学生来说,最难的就是论文,研究生的论文则难上加难,它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就可以蒙混过关,而是即使认真听讲,论文很认真的去批改,都有可能受到导师的差评,也就是说写论文和搞科学研究是一件事,难度非常大。想要顺利毕业已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想拿到研究生毕业证书,只能靠实力才能毕业,很多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因为很长时间没法获得毕业证书,所以学校只能清退这些学生,还有一部分研究生因为学习压力而选择了退学。第三件事:英语一的难度要比英语二难度大很多众所周知,英语一和英语二要想成绩优秀,最好的得分点在阅读理解和作文上,也就是说英语能通过四级的情形下,英语二的考试分数在60分,而英语如果能过六级,一和二的分数分别可以达到60和70分,这足以看出一比二难度要大。第四件事:各大省份面对人才政策均不同在我国众多省份和城市中,各个地区面对人才政策均有所不同,有的地方为了引进优秀人才,对研究生就业有很大补贴,不仅有连续几年的住房补贴,还有首次购房补贴,如果夫妻两人都是硕士生,买房的时候还会免首付。有的地区则会解决研究生的落户的问题,研究生就业问题得到了保障,由此可见,面对研究生就业,各大省份人才政策均不相同。第五件事:成为研究生后每年都会得到国家补贴我国是一个非常重视人才的国家,所以对于研究生非常重视,一般来说,国家每年都会给学生几千块钱的补贴,还会按月进行放发,准时程度丝毫不输家人给打生活费。第六件事:大部分研究生毕业后不会在选择考博士了大部分学生在考完研究生之后,不会选择考博,其实最主要的一大原因就是考博非常困难,其次就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读博士,大多数研究生在面临考博时,自己的导师会给出自己意见,这样学生就会知道自己适不适合考博。第七件事:自己成为研究生后,人脉会变得越来越广学生本科也好,研究生也好,一路的学习不仅是知识量会增加,更多的就是认识的人会越来越多,如果是本科,身边必然围绕的本科生居多,如果是研究生,自然研究生朋友会很多,所以考研之后,你的人脉会带你到更加丰富的社交圈。要想成功考研,这2句话学生必须得知道一日之计在于晨,不要让懒惰成为阻碍你进步的因素要想成功上岸,那就不能懒惰,当太阳晒屁股时,有可能别人已经早起读书,要想成为更好的学生,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让懒惰成为阻碍你进步的因素。知识的累积是需要时间的,人不可能一下吃成胖子人不可能一下吃成胖子,当然学习也不会一下学识渊博,它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稍微有一点点懈怠学业就会有所退步,千万不要向龟兔赛跑中的兔子学习。结语:总而言之,研究生虽好,但不是任何一个学生都适合报考,学生考研要根据自身的基础和未来发展做考虑,不要盲目报考。今日话题:考上研究生后,学生还有哪些优势?#寒假有好课#
作为搬砖大军中的一员,发现许多人,尤其是本科生对研究生生活充满了好奇,其实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区别只在于研究生事实上已经是一种“准工作”了,要描述清楚研究生的生活,首先要从研究生的类型说起。从身份的区别上来说,研究生分为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两种,虽然目前两种研究生的身份区别正在逐渐弱化,但是最根本的区别是不会变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第一身份并不是学生,只能算作“进修的工作人员”,是在工作岗位上进行学历提升的一种研究生,所以我们讨论的“研究生”范围默认是全日制研究生这个群体。全日制研究生呢根据修业年限分为“学术研究生”和“专业研究生”两种,即我们常说的“学硕”和“专硕”,两种研究生的区别主要是修业年限还有培养目的的不同,学术研究生全程需要三年,培养目的主要进行科学研究,为继续深造做准备,本身并不具备独立开展科研的能力。专业研究生全程两年,培养目的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简单来说就是硕士学位的干活的。在日常生活上可以很轻松的判断出学硕和专硕的不同,研究生的第一年,学硕和专硕几乎没有什么不同,都需要上课,修满研究生三年需要的学分,并且通过考试(博士也是这个流程,博一就是上课)。研二的时候学硕几乎就是在自己导师的实验室里搬砖干活(例如21世纪的巨坑,知乎三大坑专业的生物学相关专业),研二就是学习实验技能,熟悉操作,了解自己导师实验的研究方向,其实更多的学硕们从研一……不,从大四的暑假,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读研开始,可能就已经进入研究生实验室开始工作了,一开始是帮师兄师姐们干活,后来能够自己进行实验了就可以从导师那领任务,自己独立的完成一些实验。所以研一和研二,学硕们就是每天实验,俗话说,白天做实验,晚上看文献。专硕研二的时候已经是面临毕业了,对,没错,专硕们的研究生生活结束的特别快,刚结束研一的茫然,就已经要毕业了,专硕的研二几乎都是在专业相对应的工作单位中实习见习,比如生物专硕就是所谓的生物老师专业,研一上完课以后就进学校了,锻炼讲课的技能,为毕业能做一个合格的老师努力着。研三对于学硕来说尤为重要,经过两年的积累,要对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做一个总结了,一般需要出一个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2017级开始毕业的学术硕士需要在国家核心期刊或以上的学术性质杂志中发表至少一篇自己作为第一作者的文章,才允许毕业。研三的学硕们,需要结合自己导师的研究方向和自己两年来对这个研究方向的探索,选定一个科学问题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数据解释这个科学问题,并且通过论文答辩,才能够顺利毕业。不过,又有一句俗话说的好,没有毕业不了的硕士,没有考不上的博士,给你一个眼神自己体会吧。那么,研究生生活的生活压力大不大呢?这个得看实验室的情况,一般实验任务比较重的实验室对研究生的管理就比较严格,早上8点打卡上班,晚上6点打卡下班,这种情况也是有的。有的实验室比较清闲,可能出去旅游了几个月,也没人知道,大部分研究生都有科研任务在身,压力的大小靠自己调节了。不打卡的实验室生活会比较惬意,早晨睡到自然醒,9点左右晃悠到实验室,开始做实验或者看看文献,中间刷刷知乎或者微博,回一下老师的邮件,想想中午吃什么,其实相比较于科研,每天吃什么大概是研究生最困扰的事情。学校食堂的伙食相对便宜,另外每个大学的门外几乎都会自发的形成美食集散地,读研期间吃上还是很享受的,国家对于研究生的福利也很充足,对研究生的奖学金几乎都能冲抵学费,而且覆盖人群比例很高,如果经济困难还能申请助学贷款,助学贷款在学期间是免息的,工作以后在一定年限还清就行,压力很小。每个月,对每个全日制学术研究生,有600元的生活补助,实验室还会在这个基础上发300到1000不等的工资,这个收入对学术来说,是可以不靠家里的资助完成学业的,当然,前提是别大手大脚花钱。对于每个有实验任务的研究生来说,实际上你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花钱,毕竟,白天做实验,晚上看文献。说说每天的困惑,一个是我们这个专业实在不好找工作,公务员,教师,要么就是读博,读博出来呢,也不一定能进高校,依然还是公务员或者教师,总之呢,走到一定的时候会发现,上面还有无限高的差距在等着你,本科的时候想着要不要读研,读研的时候纠结要不要继续读博,读博的一边担心能不能毕业,一边考虑出路问题。其实研究生们多多少少都有些苦闷,实验不顺利啊,老师又催实验进度了,养的菌又死了,配的试剂又被人用完了,要用的机器排不上,一个人整天脑子里过着自己的实验过程,习惯自己和自己讨论实验步骤和得失,时不常的就要释放一下积累的情绪,当然也有不释放的人,那些人后来的头发就越来越少了。
可能每一届考研学生在准备考研复习时,一定会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为什么要考研?面对这一问题很多的学生都有不同的答案,只不过其中有这样一个答案却令很多的学生和老师争论不已,即很多学生读研就是为了混一个研究生学历,没有任何其他的想法,这些学生对学术研究没有兴趣,也不想在这一领域内小有成就,只是希望自己能够顺顺利利的毕业,能够顺顺利利地找到一份还算可以的工作,仅仅只是这样的一个要求,其他真的是可有可无。这不我的很多大学同学都是秉持这样的观点来准备自己的考研复习,他们的目标就是考上硕士研究生,他们的要求就是自己能够获得研究生学历。如果你和他们去聊一些关于读研期间的规划,很有可能他们对此并不感兴趣,尤其是对待学术研究生这件事情,真的是没有兴趣。他们只是想达到毕业的基本要求,随便发表一篇没有学术价值的论文,满足毕业的基本条件就可以了,并且他们也渴望能够尽快毕业,也不想再享受悠闲的校园时光了。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最现实的原因就是当下每年高校毕业的学生都在递增,本科学历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香饽饽了,想凭借本科学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或许需要满足太多的条件了,所以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考研,而导致他们有这样选择的决定并不是因为他们想考研,并不是因为他们享受读研的过程,而是因为现实的各种无奈推动他们必须选择考研。正是因为这样的现实无奈,才孕育了他们只是想混一个研究生学历,能够凭借此找到一份还可以的工作,能够早日成家,能够为自己将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很多的网友也纷纷表示,没有办法的选择,现实太残酷,选择考研还能够更有前途一些。当然想混一个研究生学历歧视也并没有那么的简单,尤其是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高度注重研究生毕业的门槛,从学位论文、读研期间表现、学术成果等方方面面都对毕业生有一个详细具体的要求,所以即使你就是想混一个研究生学历,那么你也要具备一个最基本的学习态度,你也应该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然你混的最终结果就是延期毕业,而且还可能会因此给自己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总之,不管秉持怎样的心态读研,都希望所有的硕士研究生都能够对自己负责,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目标很低,于是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这样的结果只能是令我们自己更加困难地找工作,更加困难地毕业,更加困难地有一个更稳定的生活。
研究生没有退路最近统计了一下今年北京各大高校双选会上我和同事面对面辅导过的同学,算下来有1500多位,统计下来差不多有40%是今年的硕士应届毕业生。甚至我的同事郭老师还发现她练就了一幅火眼金睛,可以在几秒钟之内在同学没有自我介绍之前,就判断出来这位同学是本科还是研究生,郭老师和我说,不光是年龄,最主要的是看前来咨询的同学们的表情和状态。本科生不论在在秋招还是春招,明细感觉还没有那么强的紧迫感,甚至有的同学一坐下就会说:“老师我还在准备考研,我今天就是来看看,准备的不是很充分,您帮我指导一下”。而研究生的心态则完全不同,大部分研究生同学往下一坐,第一句就是:“老师,您帮我看看我的简历,我是研究生,马上就毕业了,现在还没有满意的offer,我有点着急。”因为研究生没有退路了,绝大部分研究生不会去读博士,就业变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有些研究生同学会很感慨,原本本科时觉得考研是个挺好的让自己"缓就业"的方式,可没想到该来的就业压力还是一样会来。HR的眼中在担心什么?规则是什么?1、部分用人单位看重研究生的第一学历第一学历通常指我们考大学时本科(专科)时就读的学校、专业和学历,有不少同学一心想去行业顶尖公司,却不知道有不少职位在网申或者简历筛选时,HR就会重点考察大家的第一学历,我身边就有不少企业的面试官明确的告诉我,第一学历不符合他们设定的门槛的话,恐怕没有机会进入到下一轮面试。2、一所"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学历含金量现在每年大量的研究生入学,甚至有的学校出现了本科生和研究生入学比例"倒挂"的情况,新生中研究生的比例会高于本科生的占比。这样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同学会来读硕士研究生,但是其中不少同学是"盲目考研",在没有仔细考虑好自己为什么要考研的前提下,就盲目去备考。甚至有不少同学,为了学历,不再考虑研究生入学学校的情况、专业的情况,一所普通大学的研究生,特别是非优势专业的研究生毕业时,有时和本科生相比,并没有太多优势,甚至有些职位硕士反而用人成本更高。所以,考研时一定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考研,以及读完研自己的打算。3、跨专业就业,专业也许还会减分上学期辅导了某校物流专业一个女研究生同学,看到她本科和硕士都是读的物流相关专业,我觉得她应该很容易拿到优质的对口Offer,可她的问题让我很吃惊。她说她就一个要求,就是真心不想往物流方向发展,我仔细询问之后,也能够理解,她多少对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男女比例和平均学历有些偏见。可劝说效果并不明显,她和我说,她虽然这6、7年都在学习这个方向,但是除了学历,她压根就不想往这个方面发展。她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是法学方向,而且在本科阶段还辅修了法学双学位和参加了司法考试。可我看到她的简历,无论是是本科还是研究生阶段,实习和研究的项目,都是物流类。如果她使用这样的简历,几乎是不会有任何法学方向类的工作机会。我们先放下求职技巧不谈,但就她跨专业就业而言,她读了研究生,最后却不从事这个方向,反而浪费了两三年宝贵的职场发展时间,比别人大几岁但可能还是会从0开始去接触跨专业的职位,相比专业相符的本科生,可能优势都没有太多。4、忽略了实习的重要性考研的同学可以讲都是学习不错的同学(在小范围内比较),所以本科考研的同学通常在时间分配上就会明显有偏重,往往重考试、考研备考,轻实习实践。这样会导致自己对未来真实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不太了解,缺乏对未来职位的判断(如何判断一个职位,大家可以翻看我之前写的《职业解析四步法》),从而增大考研的盲目性,不是为了学历而考,就是随大流,缺乏以"最终就业职位"为目标的理性规划。而读研之后,大部分同学就更没有时间去实习了,这加剧了职场成熟度低的困境,这是为什么很多研究生同学看起来年龄大,但面试时明显感觉到气质、礼仪、谈吐还不如一个参加过几次高质量实习的同学的原因。已经读研了,该怎么做就业的准备?首先,尽早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以终为始",把最终的就业方向作为努力的目标,提前积累相关知识、证书和实习经历。其次,马上对求职岗位做详尽的调研,搞清楚提供该职位的用人单位、部门情况,特别是网申面试的"门槛",避免自己的硬条件不满足条件,白白浪费准备的时间。最后,提前去到"有留用机会"的实习岗位,对于第一学历不满意、跨专业就业和对读研学校背景不太理想的同学,也能让自己的求职另辟蹊径,巧妙的避开硬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也祝愿每一位大学生朋友,都能够有一份适合自己的优质offer,求职一帆风顺!你在读什么专业?你的求职方向和专业相符吗?欢迎关注、点赞、转发,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给我,我们一同交流!
文/星主 本文为星主原创文章,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与分享。为什么有些学生读研究生读了一半,会坚持不下去,想退学?这是最近一个家长的提问。她说她儿子去年考上了研究生,刚就读一年,现在却回家说不想再继续读,想退学。由于儿子当初是考了两年才考上,她认为孩子应该好好珍惜,可是孩子现在却要放弃,因此她有些生气,就说了孩子几句。这几天孩子没有联系她,她打电话给他也不接,只是发信息说想自己静静几天。因为这事,她这几天休息不好,所以就留言问:为什么有些学生读研究生读了一半,会坚持不下去,想退学?其实,读研究生读到一半产生退学的想法,绝不是她儿子一个人。考研究生不易,读研究生顺利毕业更不易。因为读研过程中,有很多干扰的因素,而那些读研到一半想退学的学生,基本是以下这几种情况。一、读研只是为了学历,没考虑过自身明确的发展目标。如果当初拼死要考研,目的就是希望拿到学历来提升自己的身价和社会地位,可是并没有考虑过自己日后的具体发展问题,那么在选择考研并被录取后,后续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在读研过程中的想象幻灭。会发现读研的过程比想象中难,而自己因为没有明确目标来支撑,往往就很容易陷入迷茫,难以坚持,最终在退学的边缘徘徊。二、考研时,没有选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导致课业难以吃透。考研是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的。很多学生在考研时,只想着哪个专业容易考就考哪一个,却没有想过后续读研后,自己是否会喜欢这个专业,这个专业又适不适合自己。结果考上后,在做科研项目时,因为难以理解透彻,总是遭到导师的否定,结果接连受挫,对自己产生怀疑,就容易不断出现退学的念头。三、性格偏敏感,导师风格冷淡,适应不下。研究生容易产生退学念头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学生性格和导师的教学风格有冲突。如果学生性格敏感多疑,人也相对感性,而导师的教学风格又冷淡、直接,那么在读研过程中,就会压力倍增。在遇到自己的课业问题时,也难以正确看待,总会以为是导师在故意为难自己。这种情况下,读研往往就会备受煎熬,从而产生放弃想法。四、人际关系不和谐,精神受影响,无法好好专注学习。有些学生读研住校,和其他研究生一起生活学习。可是因为某些原因,遭到了孤立,或者有冲突,从而影响到了课业的研究和学习。每天处在勾心斗角的环境里,结果产生了逃离这个环境的念头,因此想退学。五、感情受到伤害,想退学进行调整。有些人读研,是因为自己的对象考研,而自己不希望对方读研太孤独,从而走上了考研读研的道路。然而,当彼此感情出现了问题,甚至分手,那么读研就会完全失去方向,甚至一谈到读研就会心痛。因此,他就会想通过退学来逃离这个环境,然后找其他地方和事情去疗伤。六、读研后,发现与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理念相违背。有些人读研是带着自己的理念来学习的,目标十分明确。然而,在读研过程中,当发现学习的课业的理念、方式和内容全都与自己的理想目标、理念等有冲突时,那么就会充满排斥,从而产生退学的想法。以上六种情况就是学生为什么读研读到一半会向退学的可能性原因。这里,星主想说的是,研究生虽然已是成人,但在面对退学这种大事时,仍然多少会依赖于家长的意见。或者说,他们在乎家长对待这件事的感受。因此,建议家长在面对孩子产生“研究生退学”的想法时,就算心里否定孩子的选择,也要耐下心来倾听孩子说说“为什么”,帮助他分析,然后一起去面对。如果家长不懂得换位思考,一味否定孩子,那么,就有可能导致孩子在想不通后作出极端行为。在此,也希望走上考研这条道路的人,能理性对待自己的读研事业,不儿戏不意气用事。————————作者简介:我是星主,专研教育发展与心理,坚信教育是人生幸福的传递。关于教育的种种问题,有困惑来咨询。
张立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遭歧视的话题近年来屡屡在就业季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澎湃新闻记者随后查询发现,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等多个网络互动平台上,近年来均存在不少网友咨询、反映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包括人才落户困难、入职被拒、就业受歧视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这些留言中有部分已经得到相关部门的回应解答,有的则尚未有正式回复。(8月31日 澎湃新闻)岗位招聘,非全日制研究生被排除在研究生可报考范围之外。不少非全日制研究生遭遇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之困”,是近年来屡见不鲜的案例。平等对待两类研究生,不仅出于个案公平,也应是学历教育应秉持的原则。非全日制研究生,是近些年来研究生学历教育改革的产物,与以往的在职研究生学历也有不同。事实上,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是学习方式不同,学历学位上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尽管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已经予以明确回复,但各地在平等对待非全日制研究生方面,仍然存在歧视性措施。既然国家鼓励支持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在就业和人才引进方面,相关地方对非全日制研究生“予以例外对待”,显然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构成歧视,或者更准确说,实为一种学历歧视。用人单位注重求职就业人员的学历素养,是保障用人单位高效运行的客观需要。但在实际运行中,一些单位,过度地关注高学历,苛刻地区分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人为地设定非全日制研究生“低人一等”,让同是研究生学历的求职者遭遇“定语式”屏障限制,“非全日制”俨然成为这类人才求职的“玻璃门”。面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职者的质疑,相关用人单位或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对“非全日制研究生之困”做出了不同的反应,有的积极回应,有的仍然无动于衷。教条地守住学习方式的不同,而把人才自绝于用人单位之门,对于用人单位而言,显然是对面设立了刻板的印象。学历是求职者的敲门砖,也是用人单位的“用人试纸”。对于求职者而言,长期的“测试”并非囿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字面上的区别。法律既然赋予了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同等法律效力,用人单位自设非法门槛,必然会受到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职者的不满。维护公平的就业求职环境,需要用人单位营造平等就业环境,对于同等学历求职者而言,不应再设置“非全日制”这扇“玻璃门”。学历歧视,曾经搅混了就业市场,扭曲了平等就业的市场环境。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学历证书只能证明求职者拥有某种层次的学历,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学历证书不能给出确定的答案。与其自裹束脚布限定拳脚,不如让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比试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