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双非一本的研究生真的不值得读吗?若唯无诏

双非一本的研究生真的不值得读吗?

首先要分析分析,自己考研的“目的”是什么?01是为了之后更好的求职机会 你心仪的岗位的要求是研究生以上学历,那其实是有可读性的。你考个研,达到它的要求,在学习期间,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多实践积累经验,在求职的时候,达到门槛,能力过硬,获得一份自己心仪的工作,这当然有可读性啦~如果你心仪的工作不要求研究生学历,更强调实践经验,那就没有可读性,现在找工作积累经验才是正选。02想走学术路线,为中国的科研事业做贡献 这个可读性就不太大了,我们都知道越厉害的学校,大牛越多,科研能力越强,项目越有价值,对你的学术发展帮助更大。如果想走学术路线,我们还是尽可能保证去更好的学校。而且做科研对学习能力的要求很高,如果考研都比较有难度,那可能也侧面证明了我们不太适合这条路,提前止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03单纯的想多在学校呆几年,晚几年出去工作,享受青春 如果是这个原因,这个可读性就需要根据家庭的经济情况自己衡量了哦~家里有矿的完全没问题~有一些跟风考研的同学意识不到自己是因为这个目的选择的考研,或者表示自己考研就是希望提升自己,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首先如果这三个目的中,你已经排除了前两个,那基本就是第三个了。如果你说自己就是没有目的,是父母、是亲戚、是室友……说考研好,那也基本上第三个了。“目的”这个抽象的名词,之前职前菌觉得负面,现在却觉得是个好词儿~说一个人做什么是有目的的,职前菌在学生时代就很讨厌这种露骨的表达方式,听起来就不像是要做什么好事,我就不能单纯的是热爱学习,想变成一个更有知识的人吗?目前已经进入职场的职前菌想回答自己:当然是可以的,但是到了这个年龄阶段,我们已经不像高中阶段还是未成年人,父母会为我们承担生存方面的压力,大学毕业时我们已经是一个成年人,这个时候我们选择进行学历提升,如果不是为了在将来更好地接过父母肩上的担子,要不是家里有矿,要不是没有心。而且有目的性,目的性越强,我们在做努力的时候越投入,做决定的时候就更少犹豫。所以建议选择考研的同学最好能捋清楚自己考研的目的,这样听到周围的人七嘴八舌地提意见的时候,就不会犹犹豫豫,影响心情,学习进度,甚至是考研结果。目的能够让我们相信自己的选择,给自己吃颗定心丸,继续埋头朝着目标努力。加油!考研人!

模仿犯

考研“卷”的有多厉害?初试成绩公布,400分扎堆无数考生成陪跑

01从2月26日起,2021考研初试成绩陆续公布,大部分省份的成绩已经可以查询。2月26日那天,正好是元宵节,不少考研人都发了这样一条动态:难忘今宵。图源:新浪微博而在山东济南,一位女生查到考研成绩后,激动的狂笑不止,手舞足蹈,随后更是喜极而泣,大喊:我数学考了80分。再现“范进中举”的场景。图源:新浪微博有网友说,正月十五左右出成绩,自己从年前就开始紧张,吃不下饭。一个年过完,不仅没胖,反而瘦了。还有网友说,等分的时候,听歌听到《一无所有》,感觉太不吉利了,要立马换成《好运来》。有人可能不解, 考个研而已,至于吗?但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知道,考研成绩,真的能主宰考生们的情绪,甚至把人“逼疯”。图源:百度图片02从历年报考人数来看,竞争与日俱增。而今年更是考研人数最多、最卷的一年,也是幸存者最少的一年。两年前是 290 万,现在已经 377 万了。往年 350 分就稳稳过线了,肯定有学上。今年400分都一大堆,一些一流大学的热门专业/学院的分数更是高到“炸穿地心”。例如中科大的软件学院,430分以上有36个,400分以上388个(群内统计)。图源:微信搜索这样看来,将会有一大批350分以上的考生面临无学可上的困境。一旦失败,有人选择二战,有人选择放弃,还有人选择用其他的方式提升学历,毕竟考研失利不代表我们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03那么除了参加国内的研究生考试以外,还有哪些方式可以读研提升学历呢?当然还有一种高效便捷的方式:免联考!免试入学的在职硕士,照样可以实现研究生梦,国家承认,国际认可。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国王大学IUNIT学院数字化商业官方硕士西班牙是高度发达的的资本主义国家,欧盟申根国。同时,西班牙的教育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名列前茅,商科类、经济类专业享誉全球,特别是马德里,作为西班牙首都的同时更是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图源:后学教育官网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国王大学创立于1996年,IUNIT学院是胡安卡洛斯国王大学的附属学院,校区在马德里市中心,隶属于SEK国际教育集团,致力于跨境教育的同时,专注于贸易、科技相关的学术研究与创新。是专升硕留学,研究生留学,硕士留学最佳留学城市。图源:后学教育官网学院还为不同母语的国际留学生提供丰富的官方硕士学位课程以及广泛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有助于学生拥有更符合全球市场趋势的行业竞争能力,成为新时代复合型专业人才。图源:后学教育官网项目优势免联考:专科、本科毕业直读硕士学制短:一年制即可获得海外硕士学位易申请:无工作年限要求,申请材料审核通过且面试通过后,即可收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免保证金:签证通过率高专升硕稀缺项目:无需国外预科,无需提供语言双语授课:西班牙语/中文国内外承认学历:中国教育部承认学历,西班牙认证官方硕士学位毕业后可享受海外留学生归国政策:修满课程学分同时达到规定天数(出国最低四个月)可获得“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考公务员、大城市积分落户、应聘高校教师等方面享受留学归国人员待遇;证书用于公司上市、晋升、评职称、移民加分、学历提升等。带薪实习:大学与9500多家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知名企业为简历添加绚丽一笔,表现良好,实习公司可提供转正机会——THE END——

惩戒者

郑强:为什么考进浙大的研究生前三名前五名很少有c9院校的学生?

中国绝对是学历歧视最严重的国家,在很多眼里,都看不起那些比我们学历低的人,仿佛只要学历高就该高人一等似的。一般情况下都是北大清华的学生看不起其他所有院校的学生,甚至清北内部,本科生看不起硕士生和博士生。985的学生看不起211的,211的看不起一本二本的,一本二本的看不起三本和大专生。这个鄙视链一直存在,而且这几年愈演愈烈。特别是招工时,很多用人单位恨不得学历查三代,不但要看博士研究生学历,甚至还要看本科学历,有的直接说明非985、211本科生不要,不管你博士在哪毕业的,只要本科不是985、211统统不要。这样极其严重的学历歧视,在郑强教授看来是极其荒唐的。在一次演讲中他直接说道:那些瞧不起三本考研的人,请闭上你们的嘴!为什么郑强教授会这么气愤呢?他也说出了原因。第一:在浙大当系主任多年,为什么考进浙大的研究生前三名前五名很少有c9院校的学生?郑强教授说,他在浙大当了近10年的系主任,为什么每年考进浙大的研究生前三名前五名很少有C9院校的学生呢?(九校联盟(C9),中国首个顶尖大学间的高校联盟,2009年10月启动,联盟成员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9所高校)郑强教授说,我就不去谴责其他8所院校了,为什么浙大的本科生考研究生考不到前三和前五呢?前三和前五如果是其他八所院校的学生也就罢了,说明浙大的学生不如人家,但为什么前三和前五几乎都来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都瞧不起的三本院校的学生呢?浙大的学生考自己院校的研究生考不过三本院校的学生,你们有什么资格看不起人家呢?第二:不要说三本生是应考进来的,那些名校生当年高考不也是应考进去的吗?很多人看不起三本,理由是大学不好好学专业课,主攻研究生考试,很多学生甚至大二就开始准备研究生考试了。但在郑强教授看来,那些考上985、211的名校生当初高考不也是应考上的吗?只不过这些三本生当年高考不懂事,还没明白过来要好好学习罢了。说白了,只不过名校生懂事更早,努力更早罢了,这些三本生高中时贪玩,到了大学才开始勤奋刻苦罢了。不过是一个早晚而已,有必要看不起人家吗?那些名校生当年高考那么厉害,为什么考研考不过三本生呢?这三年本科你在干嘛,是不是虚度人生光知道玩了?那么你有什么资格看不起人家呢?个人也非常赞成郑强教授的观点,人生漫长,很多人就是大器晚成的,我们不能用本科学历来评价一个人,固定一个人。人总是在不断成长和变化的,只要一个人不断地在努力,我们都应该给予肯定。至于学历,不管从什么学校考研,只要考上,大家都应该是平等的,都应该一视同仁,被平等相待。严格来讲,三本院校考研的学生更值得表扬,因为他们绝对付出的更多。学历歧视,不应该再被妖魔化了,中国大多数学生都是普通院校的学生,他们为社会国家做的贡献一点也不少,理应被平等相待。但愿以后,我们不再学历查三代了!谁能胜出,谁就是英雄!英雄就应该不问出处。大家的看法呢?同意郑强教授的观点吗?

享礼

为什么浙大研究生初试413分被刷、倒数第一的375却被录取?

你办不到,不一定别人也办不到!少一分指责,多一分理解!低分不一定代表低能,而高分也不一定就代表高能!这样的情况很正常,没有必要过度解读!对于这样的情况,可能会有人说,肯定会存在不为人知的黑幕。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可以暗箱操作的事已经越来越小了。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的关注点其实走偏了。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为什么这个倒数第一的考生,可以依靠面试实现逆袭。而不说,他是通过走关系才可以获得进入浙大学习的机会。413分与375分的差距并不是很大总分500分的考研试卷,可以考到400分以上,的确很厉害。这一点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高分真的就可以代表一切吗?有的学生虽然可以考高分,但是可能他的其他能力一般。只会考试的考生当然不一定就适合研究生的学习。当然这名学生的能力,不是不好而是和报考浙大的考生相比,差了一些!如果他报考其他的学校,肯定可以被录取的。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到,浙江大学的影响力,的确很厉害。再者说,413分与375分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其实初试考得好,只是让这些考生具备了进入复试的机会。但是,具体的结果怎么样。还是要看复试的表现。375分的考生,应该被鼓励而不是被指责世界之大,何其不有!我们看待事情,不能看到别人逆袭的情况,就说这样的事不符合常理。我们自己的认知能力其实真的很有限。我们不能用我们自己有限的认知,去评价别人。我们自己做不到的事,别人不一定办不到。人都是自私,现在大家的心太浮躁了。有的时候人情关系在中国确实可以起到作用。但是,如果你有超强的实力,肯定对于人情世故也会不屑一顾。我们应该想想,为什么别人可以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发挥出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事!复试要比你想象的重要得多现在各大高校为了可以获取更好的生源,在复试上面也是下了不少心思。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各个学校的复试占比重也是越多大。而浙江大学各个学院研究生的复试占比情况也不是统一的。即分为30%和40%。而这件事就是发生在浙江大学控制学院。而浙江大学控制学院研究生复试成绩占比更是高达40%。这意味着,进入复试以后,大家的机会一样多。就拿413分与375分相比,如果换算为百分制,也是只差7.6分。在百分制当中,相差10分的表现,还是很容易办到的。我们要知道,复试更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体现。想要获得高分,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一样不简单。小结:我们心理一定不能太阴暗了!我们不能把一切美好的事情,都想成暗箱操作!就拿这件事来说,我们看到有人可以从初试最后一名,逆袭成功。我应该想到,他为了来之不易的机会,肯定付出了很多。而不是,想着他肯定是通过疏通关系的方式获得进入浙江大学的机会。我们应该,向这个考生学习他抓住机会的能力。而不是给我们自己的失利找借口。我们自己具备的实力,才是我们占胜一切困难的源泉,而不是其他!

古镇情

“读研前”和“读研后”的区别,3张图完美,过来人笑而不语

全文字数:约1160字阅读时长:约3分钟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考研人数同比2020年考研人数增加了10.6%。因此也有很多人都在调侃,看着这个数据,不难想象,现在仅仅是本科生数量众多。再过几年不知道,会不会是研究生数量变得更多呢?其实现在整体大环境不算好,很多大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都会面临就业难的问题,所以考研就成了很多人的第一选择。考研“上岸”的生活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算是成功考研上岸,读研的过程也是痛并快乐着。跟大学本科时期不一样,研究生阶段虽然也很注重理论知识。但是读研还要做实践,要能有切实的结果去输出,特别是工科生,很多时间都是在实验室当中度过。很多人都用羡慕的眼神看着研究生,但这些研究生却一脸深沉。在网络上流传着3张梗图,可以完满诠释读研前和读研后的区别。很多过来人看完对比图,笑而不语的说太真实了。“读研前”和“读研后”有啥区别?1、头发变少了是真的无论读研的类目是什么,研究生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花在了学习上面,不仅是时间花得多,更是要投入百分百的精力在项目身上!过分地用功,虽然能带来良好的成绩,与此同时,研究生们的发量也是开始逐渐感人。读研前发量还行,读研后脑袋有些空旷。2、学科战斗能力变强在人们还没有读研究生之前,对于很多学科知识都没有那么了解,甚至可以说一问三不知。天真得像个孩子,但是当人们读研之后,对于学科知识的了解更多,学科战斗能力跟以前一比较变强更多。3、思维方式的变化在读研究生之前,学生们的思维方式都较为简单,可以说大家在看问题的时候还是浮于表层,并没有深入了解整个知识体系。但是在读研之后,看待问题不再那么表面化,而是会从全局观出发,更有逻辑性,也会发现问题的根源在哪。读研前需要考虑哪些问题?1、考虑所要选择的学校和专业很多人想要考研是为了增加自身的竞争能力,也有人是为了专注于学科本身。无论是哪种原因,学生们在读研前,都要对读研学校和专业进行合理的挑选。要有层级感去进行学校的挑选,对于未来想要深入研究的专业,也要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兴趣去进行综合评判来做抉择。2、考虑现实经济情况考研虽然是能提升个人能力,但是想要获得成绩不仅仅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还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考研除开报名费用不说,各个科目的书籍费用试卷费用,还有各种培训班的费用依然不少。在备考期间,没有经济收入。就算考上了研究生,所能获得的补助也不多,对于很多家庭困难的孩子来说,经济也是一大阻碍。总结考研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去进行成长,但是在考研的道路上也是会存在很多困难。想要获得成功,就先要有投入,如果是真的想要考研,就要抱有一定的决心。(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这里是小芬谈教育,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教育知识想要了解更多教育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

陈榥

研究生、硕士生和博士研究生,有什么区别?

硕士生比研究生强?到底什么才是研究生?博士和博士后又是怎么回事?很多人对于硕士生、研究室、博士以及博士后等根本分不清,这里就跟大家聊一聊。研究生=硕士生?很多人对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条线是很了解的,很清晰的。上了大学就是大学生,而大学正常毕业,达到学分等要求,就会获得学士学位(当然,现在不少学生只能拿到大学毕业证,不能获得学位证)。对于学士这个概念,平时大家提得比较少。而大学毕业后考研究生,大家也经常听说。但是硕士和研究生到底啥关系呢?非常容易混淆。研究生并不是硕士生的代名词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分别对应的就是大学本科毕业后读研,就是硕士研究生,而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部分人还会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就是大家 常说的读博士。总结一下:研究室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强调的是攻读研究生这个过程,但是否取得学位,那是指的结果读研究生的,未必能取得硕士或者博士学位读研究生后,只有按照学校要求顺利完成各学科学习和考试,并完成论文撰写和答辩,才能获得硕士学位或者博士学位。实际上,很多人考上了研究生,但是由于课程不能顺利毕业,他们并没有取得硕士、博士学位。有的可能在读研究生期间不正常上课,有的自己出去创业了,有的论文通不过等等。归纳以下:一条线是学历: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另一条线是学位:学士——硕士——博士学历表明你曾经按照国家要求去开展了学习,但学位强调的是学习的结果,就如同你考试一样,你参加了四六级考试,就算参加了5、6次考试,但是没通过,你依然没有国家英语四六级证书。所以,学位强调的是结果。有一种情况是例外:由于国家培养研究生有多种方式,有些并非全日制培养的研究生,所以,这部分研究生最终取得了硕士学位,但是没有研究生学历。博士和博士后又是怎么回事呢?很多人单从字面上理解,认为博士后肯定比博士厉害,肯定高一级。其实这样的看法是错误的。我们国家的学位,博士已经是最高的了。当然,有的人可能是双博士,就是两个专业领域的博士。而博士后只代表这个人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学校的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工作过,就是常说的“进站”,所以,并不代表博士后比博士厉害。比如,有的博士,毕业后进入了企业工作,根本就不可能进入博士后工作站,但,我们能说他不如博士后厉害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不能正常毕业,这一方面是因为“宽进严出”的政策在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则是,一些人在读研期间,抵挡不了来自社会的诱惑,或者根本没想从事研究工作,直接步入工作岗位了。当然,如今的高学历也是越来越多,君不见,去年深圳好几所中学应聘的老师,都是清华北大等博士、硕士,现在要当个老师的门槛都越来越高了,非985、211的研究生,几乎没有多少机会了。

冯定

考研心路历程——来自一个普通二本的真实经历

考研人数越来越多,据统计2021年考研人数达371万,录取120万左右。预计2022考研将突破400万。那么,如何在考研大军中获得胜利,我想重要的不仅仅是自身的努力程度,还有合适的学习方法和填报的分析。下面小编就先从初试来谈谈小编自己的经验(上岸南京邮电大学)初试:努力和选择的比拼选择:我把选择排在第一位,是因为选择的确很重要,一个绝佳的报考学校是你上岸的重要影响因素,当你们选择学校时,我认为最基本的是这样:一,专科学历报普通一本,二本报双一流一本或211,一本及其以上211或985。二,如果自身实力不是特别厉害,切勿报考名校的热门专业,去了就是炮灰。今年中科院计算机400+的几十人,实在太过厉害。三,专业课资料获取,可以从报考学校微博,百度贴吧,往届学长等获取,他们往往更具有经验。接下来我谈谈初试四门课的复习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政治:5月-8月,网课书本内容的学习,推荐课程考研政治徐涛或者腿姐。这两个老师讲课应该适合大部分人。9月-10月,考研政治1000题及十年真题,推荐肖秀荣考研政治1000题和真题集。11月-12月,模拟题及考研政治分析题,推荐模拟题肖秀荣8+4,考研分析题课程继续听考研徐涛或者腿姐。分析题字体也很重要。尽量在最后两个月练字,淘宝上买的有研究生初试答题卡,买来练字,实战模拟。英语:5月-7月,基础课程,英语单词和语法同时进行。推荐王江涛考研英语词汇,小本适合背诵。8月-10月,全部时间来搞英语真题,从真题中复习单词和语法知识,近15年真题全部搞定(作文留着后面),平均一周一套题,阅读精读加翻译。11月-12月,考研作文的时间,并且复习翻译和阅读。英语作文也一定要练字!练字!练字!网上购买衡水体考研英语作文。一天一篇,45天即可。强烈推荐考研英语颉斌斌老师,宝藏老师,实力强劲,全程跟下来就行,从单词语法到真题阅读作文,完全满满的干货,直接微博搜索颉斌斌老师就行。数学:尽量早开始,越早越好,数学的内容实在太多,尤其是数学一,尽量在8月份之前完成书本课程基础的学习,8月-9月,数学强化课程,稳扎稳打。10月-12月,真题加模拟题训练,真题尽量做完近15年,建议两天一套真题,保持做题手感,直到考前。复习资料和课程推荐汤家凤和张宇。后期模拟题推荐李林8+4。数学就需要非常多的努力了,当你战胜数学的时候,你就会有无比的自豪感。专业课:5月-8月,一轮复习,复习资料淘宝网上购买或者微博贴吧找学长,一定要搞到报考院校的真题,对你而言有很大参考价值,9月-10月,二轮复习,开始大量做题和数学同步,真题和模拟题两天一套。11月-12月,大量背诵时间,就开始背吧,加油!附上历年考研国家分数线单选|大家认为你们的初试科目哪一个最难?英语数学政治专业课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

三代殊继

从考上985大学的研究生说起

文/怀左最近一段时间,2020考研也已尘埃落定,每年都是这样,几家欢喜几家愁。小敏去年年初给我打过电话,咨询了一些关于文学考研的问题,最后她选择了华东师范大学。记得当时我认真给她讲了准备英语的注意事项,政治学习的时间安排,然后在复习期间,她基本没再怎么上过网。不得不说,她的定力很强,做事也非常认真。在我认识她三年的时间里,她每天读书,写总结,在群里分享书和电影时,总会认真写一大段文字,密密麻麻。我提醒过她,记得分段,眨眼三年过去,那个做事特别认真的女孩,考研也已成功。初试成绩刚出来时,她的成绩不算很高,查了查,应该可以进复试。正式排名出来后,她的成绩已经排了录取人数之外,进面试,也基本是垫底,希望渺茫。她很慌,我也很紧张,面试前一天她还问我:学长,明天我应该怎么做?该学的都学完了,我回复她:大胆、自信,面带微笑。3月31号下午,名单出来,她被录取了。我能想象她的快乐,因为那种开心,我都能感受到。一个真正热爱文学的孩子,圆了她的考研梦,看到这样的好事,我也非常开心。昨天翻知乎时,热搜有这样一个问题:大学期间每天去图书馆,到底好不好?看到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的,不是好和不好,而是琢磨,为什么能问出这样的问题?问到底好与不好,也就是说除了去图书馆,肯定还有其他选项,到底哪个好,提问者拿不定主意。在这里,我不想直接说去图书馆就一定好,就一定是上进的行为。真不一定,我也见过有个同学,家里条件非常好,喜欢学习但嫌图书馆人太多,所以就直接在学校附近买了一套二手房,当成了自己的自习室。这也是爱学习的表现,而且人家还考上了博士。图书馆是一个选项,去里面看书学习也是一个选项,重要的不是别人做什么,你就一定要做什么,而是你自己想清楚,在大学期间,你想做什么,你想学到什么,带着目标和规划,思路会更清晰一些。怎么想呢?我想引入经济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成本」。成本是什么呢?这里注意下,成本不是你一个月花了1000,他花了5000,所以你觉得你在校生活成本低,你比他更会过日子。虽然人家花得多,但他可能报了一门课程,有了一次很好的旅行,收获的东西比你更多。在经济学中,任何一样东西的成本,是指将它用在其他用途上的价值。用薛兆丰老师的话来讲,成本是指你放弃了最大代价。你看电视和综艺的成本,不单单是那一下午,而是你用相同的时间来做其他事情所产生的价值。更重要的是最大代价,这里可以用很多人做某事失败后最常说的四个字解释一下:我本可以。本可以好好学习,沿着专业一直走下去,但鬼迷心窍,天天窝在宿舍打游戏;本来踏实复习就可以考上研究生,但十月的时候突然不想学了,后面开始放水摸鱼,最后离过线只差了一分。最大的成本,就是你放弃了其他可能性。用这样的思路去思考问题,我们自然会比之前更知道一点时间的重要性。上大学的时候,其实是我们自由时间最多的时候,可惜那时候我们并不太懂事,也不太会规划,大把时间白白流逝,过些年后悔也没了意义。公号后台也经常有读者留言,问专科学生应该如何做?答案很简单,社会竞争这么激烈,肯定应该更努力啊。有时候也会出现一些容易激起人愤怒的新闻,例如一些用人单位不用专科生,歧视专科生等等。可以愤怒,也可以反驳,甚至反驳思路我都想好了。第一,对求职者的态度,可以反映出该用人单位的水平;第二,学历不代表能力,成绩不代表工作能力;第三……吧啦吧啦一大堆,情绪确实上去了,但能改变多少现实呢?我觉得单纯求同情是没有太多意义的,还是要找路,用咱的口头语讲,就是「要做出个样子来」。无论你是要一直钻研技术,把自己培养成技能型人才,还是准备专升本,继续提升学历,思路都挺好,但最重要的是行动起来。我见过很厉害的专科生,他们早早看清了形势,列好计划,持续行动。我师姐最开始读的就是专科,然后专升本、硕士、博士、博士后,现在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上课、做学术。博士毕业时,她的毕业论文送校外盲审,全部是A。我们导师也经常夸她,说她学习认真,做学问扎实,有时候在学校查不到资料,她还会跑去北京查,直到穷尽资料。确实最初的学历不能代表能力,但走向市场时,你要展现实打实的能力。在校生学习,我觉得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坐不住。定力不够,选择太多,自然坐冷板凳的功夫就差了点。其实坐功,应该是学生的基本功。当然我不是让你坐着不动哈,你学四十分钟或者一个小时,可以起来走走,活动活动,空闲时间该锻炼锻炼,别最后腰肌劳损或者屁股上长痔疮了,那就麻烦了。就学习方面,我讲两点:第一,要坐得住,所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最重要的是积累。积累确实无聊,也确实累,但日复一日的积累,也是最有效的。随着时间的发展,你的功夫会变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学习融入到生活当中,学习成果也会自然展现。第二,要讲方法,光死学肯定不行,什么都想学也不行,人的精力有限。首先,要学会取舍,把精通一项功夫,比了解十项要强。其次,方法上面,我习惯于在学习前,先花时间了解这门知识或者技能的框架和注意事项,这一点,网上有很多,可以自己查。了解清楚之后,再去学习,学习时我喜欢「慢工出细活」,基础一定打牢固,后期会越来越快。希望这个学习思路对大家有帮助,我自己学习功课、学做饭、学装修,以及最近准备学的书法,都用这个方法,亲测有效。刚练几天,之后准备持续练下去「最后」学习是一件枯燥且有趣的事情,枯燥指的是过程,而乐趣,体现在你一次又一次的小突破当中。就拿这个公众号来讲,最开始的读者就几个,之后越来越多,也都靠积累得来。回报,在枯燥之后,在不知不觉间。很多事情,都是如此。

后视镜

“想找个男研究生太难了”,考研成女生天下,男研究生真是很抢手

每个孩子都希望有高的学历,这也是家长所希望的。家长在小时候供孩子读书,就是希望孩子以后有个好的学历,可以找到一个好的工作。现在普通生他们的基本学历都是本科了,但是现在本科找工作也是非常难的。本科大部分都想找一个公务员,因为公务员的工作干得又轻松,还是一个铁饭碗。但是有一部分人他们想考研,他们觉得考完以后再考公务员,自己真的优势更为巨大。但是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人注意到这个一个现象,那就是说现在随着大家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在考研究生时很多都是女生,而男生却越来越少了。虽然说男生和女生有同样的机会,但是男女生的差距却非常大。在中国考研的大军中,有很多都是女生,男生却非常少。绝大部分考研的全部都是女生,男生实在太少了。有些教授曾经说过,现在怎么想招个男的研究生这么难呢,平时的时候去野外写真的时候,想让男学生男研究生扛个机器什么的都没有人干了。“想找个男研究生太难了”,考研成女生天下,男研究生真是很抢手。李先生是一位大学的教授,也是一名研究生的导师,平常的时候他都会带几个研究生。但是在今年过年的时候,几个教授没有事情的时候再讨论问题。李先生说现在研究生的男生越来越少了,平时的时候想让人扛个机器都没有人。我们学院已经好几年没有招到男性的研究生了。现在全部都是女性研究生。这时候另一个教授说我们学院也是现在基本上都是的,男生在考试方面根本就考不过女生,这是事实。而且即使有个厉害的男性研究生也会被大佬抢走,我们现在根本就没有机会,而且我觉得带男生比带女生方便很多。其他教授听完了,张先生的话感觉是有十分有道理的。我想起了前几年的一项新闻,这项新闻说。这样新闻说的是指20多年来女性研究生的数量增加的非常快,但是男性研究生的增长速度非常慢,女性开始超过男性了。而且随着年份的增长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其中就像一些理工科的人才也是女性越来越多了,男性的人数也低于女性。这让很多研究生导师他们连续几年根本招到招不到一个男性研究生。为什么现在男性研究生的数量根本就比不上女性研究生呢?1、男性在考试方面根本就不占优势我们知道男性他们在考试方面是不占优势的,中国现有的考试制度对于男性来说男性不占优势。男性的记忆力和控制力都弱于女性,而且现在考试大部分都是死记硬背的功夫,男性在实际方面根本就比不上女性。男性从初中开始男性的辍学率就比女生大很多,女性很少有辍学的,但是男生的辍学率是非常高的。而且等到考研的时候男生很少能考成功的。就拿考研来说,考研一定要考英语,但是英语这一科对于男生来说就是很大的压力。因此这门学科就淘汰了很多男生,很多男生都是淘汰在英语手里的,因此男生的考研率远远不及女性。2、男性有赚钱养家的压力男性在上大学时普遍已经20多岁了,这个时候他没有赚钱养家的能力,但是他们还要家长的抚养。这对男性来说是非常不好接受的,但是女性不同男性在20多岁时他们要赚钱养家,而且到了合适结婚的年龄。如果男性这个时候还上学的话,他们就根本就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去结婚买房子,因此就业压力摆在男性面前,男性只能去工作而不能去考研。对于男性来说考研的黄金阶段有很多,但是工作的黄金阶段,只有在大学毕业后。因此为了结婚生子,男性只能放弃考研而去工作,这是很多男性他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总结:男性和女性他们的生长环境不同,男性有很多的压力。比如说生活压力,还有结婚生子压力,因此相较于女性,男性考研就更加难。同样男性在生理方面也是不如女性的,因此就男研究生非常少,还有社会因素决定的。但是男性在其他方面也是有优势的,有些特殊的研究生,只有男性能够担当,女性不能担当。这就是男性的优势。男性在社会上打拼时比女性更具有竞争力,因为现在很多工作他们只要男性而不具有女性,所以说社会是非常公平的。

闯王旗

准研究生迎来“坏消息”,和这个难关相比较,毕业难只是小菜一碟

文/教育每天看在2021年的研究生初试考场上,全国各地考生人数高达377万,达到新的小高峰,比2020年还增加了几十万人次,不出意外的话,2022年的考研人数极有可能突破400万,摆在眼前的现状,就是考研竞争越来越激烈了。到现在为止,2021年的研究生笔试已经彻底结束,复试也已经进行的七七八八了,基本上在复试结束以后,学生就可以知道自己能否被录取,那些基本上已经被录取的学生即是“准研究生”。考取研究生,可以带来很多“好处”在当今社会,本科学历已经明显不够用,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在就业市场上获得足够优势,大部分学生在不个毕业以后都会选择考研,毫不客气的说,考研基本上已经成了当代大学生的必经之路。研究生毕业以后,不仅学历上能更上一层楼,在就业市场上也会更受青睐,大部分企业或者公司招聘时,还是会更青睐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别生,取得研究生学历以后再参加公务员考试,上岸后薪资待遇也会比本科毕业生高许多。不过考研虽然有诸多好处,但也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因为在考研这条路上,还有许多难关需要去一一克服。研究生不仅竞争激烈,毕业更是难上加难别看近年来选择考研的学生越来越多,各大院校的招生名额可没有这么夸张,特别是重点大学,所以考研的竞争非常激烈,上岸的学生只是极少数。如果想考取985或者211大学的研究生,那难度就更大了,而且除了报考竞争激烈,研究生毕业难度也越来越高,相信大家已经略有耳闻了,近年来各大高校都在清退研究生,严格处理研究生的毕业问题,所以考上研究生还不算什么,只有取得了研究生毕业证书才是真正的厉害。本来以为毕业就已经是大问题了,可今年的准研究生们又迎来了一个“噩耗”,使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准研究生以来“坏消息”,学生倍感压力随着考研人数越来越多,各大高校也有了一定的扩张,虽然规模不大,但加起来也比以前多了不少,偏偏各地的本科生也在不断扩张,在研究生和本科生数量都越来越多的情况下,高校宿舍已经开始不够用了。逼于无奈之下,多地的高校只能不约而同的采取同一个策略,那就是“取消研究生宿舍”,受到影响的大学不少,北大就是其中之一,清华虽然不及北大严格,但也对这研究生的住宿问题提出诸多限制,南开,复旦,北理工等大学也纷纷如此。对此反应最迅速的是一线城市的大学,毕竟这些城市寸土寸金,要解决起研究生的住宿问题来难度也更大,所以只能取消研究生宿舍,方可腾出一定的空间给本科大学生,否则很快本科大学生也没有宿舍可以住了。多所高校取消研究生宿舍,使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无论是一线城市的大学,还是小城市的大学,住在学校宿舍都是最合算的,通常情况下,大学宿舍的住宿费用是1200元左右,可研究生宿舍取消以后,要想以这个价格在校外租房,还要求离学校的距离比较近,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也就是说,以后被录取的研究生不仅要面对学费,生活费的压力,还很可能要另外准备一份“住宿基金”,这无疑加大了当代研究生的读书成本,学生们倍感压力的同时,家长们也感到力不从心,多所高校取消研究生宿舍,让学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了。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还能报考研究生吗?在研究生宿舍多了许多限制以后,不少学生纷纷提问,那以后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还能攻读研究生吗?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学生自己来回答。虽然读研成本不低,但国家给到的鼓励也不少,除了每年6000元左右的国家助学金,在校研究生还可以争取获得每年6000元~10000元左右的奖学金,这两部分资金加起来,基本上可以解决研究生的学杂费用。接下来就是最让人头疼的生活费,以及很有可能要准备的住宿费,除了努力学习争取获得奖学金,研究生们也要积极跟着导师做项目,项目完成以后可以拿到一定的分成,或者选择合适的兼职工作,这些加起来也差不多可以支持读研期间的生活费了。其实关于考研的问题本来就是见仁见智,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家庭条件再一般的学生也可以放心报考研究生,你认为呢?关于大学取消研究生宿舍,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