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如果考上“二流大学”的研究生,是否还值得去读?听导师怎么说那家伙

如果考上“二流大学”的研究生,是否还值得去读?听导师怎么说

首先,一流大学和二流大学的区分相当模糊的,因此,我建议从多个角度来衡量选择学校的“性价比”问题,定了目标的话就去努力学习,下面来看看如果考上“二流大学”的研究生,是否还值得去读?一起来看看吧。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判断。很多人期待着从一开始就进入名牌学校,一流大学固然有很好的发展空间,但竞争也很激烈,特别是研究生考试A区在大城市的一流大学,这个时候要考虑自己的学习状况,如果觉得自己的能力还不能在一流学校的竞争者中脱出重围,或者已经就业,学习状态不如以前,那就去二流大学的研究生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考研究生也是有自己的底线的,如果你的本科院校是一个很好的学校,选择一个和你的本科差距比较大的二流大学读研究,可能有一些价值。二、明确自己报考研究生的需要。考研究生的人数越来越多,这些考生中,当然也有以名牌大学为目标的,但是进研究生的人只是为了获得学历证书,想通过研究生的学历来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我们在确定报考研究生之前可以先考虑自己未来的计划,如果你有毕业就业的倾向,自己喜欢的职业只需要学历吗?如果自己想更深入地学习和博学,就要考虑这所学校的资源和专业能力,这些方面的度量对我们选择研究生和大学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三、看学校的专业能力和发展前景。每个学校都有很强的专业,所谓二流学校也有一流的专业,因此,如果你希望在这个专业领域取得好的发展,请好好理解这个学校的教师和技术力、学科建设和研究生的发展前景,如果你所考虑的所谓“二流学校”有好的专业和喜欢的指导者,我觉得我可以掌握真正的知识,在这里培养自己的能力,可以选择这样的学校吗?四、学校对研究生的重视度。人才培养是大学的重要任务,学校对研究生的重视程度对研究生的质量有很大影响,有些大学重视研究生的质量,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资,引进优秀的教师队伍,因此,即使是所谓的“二流学校”,如果学校非常重视研究生教育的话,在这所学校的研究生研究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image&#综合以上各方面的想法,可以选择好自己喜欢的学校,选择学校只是人生路上的一个小开始,最重要的还是希望你为你自己的选择和目标努力奋斗,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

张偃

研究生应该如何高效地阅读文献

作为一名研究生,无论你是从事哪方面的领域都需要去大量阅读文献。文献是我们获取灵感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同行人的论文可以使我们的研究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有时候还会得到意外的惊喜呢。那么如何才能高效地捕捉到文献中的有效信息或者说如何快速准确地搜集到自己需要的文献呢?同作为研究生的我,结合自己的体会给大家分享几条建议。首先就是如何快速地找到本领域内的文献。在这里有几个途径以供参考,比如可以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关键词检索,再通过期刊的筛选就可以迅速获取相关文献,可以先点开阅读一下摘要看是否合适。其次就是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各个领域内都有相关的公众号在做科研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工作,通过订阅这一类公众号便可以快速找到文献。最后还可以通过各个期刊的网址来进行邮件订阅,可以设置推送的频率,这个也是非常方便的。接下来就是如何去有效地进行文献的阅读了,拿到一篇文献,先看题目与摘要以及结论,掌握住文章的主旨信息,明白大体在讲什么,然后要去看他的图和表。一般情况下文章都会有一个制备过程或者机理图,这也是最能反映文章的主要精髓的图了,这几点下来就会对文献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了。在看文章的过程中不必吹毛求疵,遇见个别的单词句子不懂可以跳过。当然了在阅读初期也就是最开始的几篇文献一定要达到精益求精的态度,逐字逐句的阅读,等到过上一阵子就可以浏览式阅读了。在开始阅读的时候可以进行标记,把一些经典的句型和表达方式记下来,比如人家是如何描述SEM、TEM等的,一般情况下都有固定套路的,记下这些东西对你后面的写作也会有帮助的。笔者刚开始的时候就是建立一个Word专门收录各类经典句型,等到写文章的时候直接套用即可,你们也可以试试。关于如何对参考文献进行有效管理、如何快速地找到自己下载过的文献、如何有效对某篇文献进行下载在下一期再与大家分享。研究生培养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多去细细品味和体验,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红海盗

考上了双非大学的研究生,有必要读吗?听听学长怎么说

人的成长,其实就是在不断明白一个道理,“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考研更是如此,同样一个专业,我见过320分就能考进985的,我也见过350分进不了211复试的。所以,考研的你务必要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大学。而当你做出选择的时候,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你面前,那就是“双非”院校的研究生有没有必要考?是不是除了985、211,“双非”院校真的就没有希望了?今天这篇文章,董师兄好好给你讲讲这笔“考研账”究竟应该怎么算。其实决定你到底要不要考“双非”院校的关键,就是你读研的目的了。目的不同,自然选择的空间和高度就不同。通常来说,读研的目的无非以下四种。第一种:学历是未来的“准入证”很多同学因为专业的原因,毕业后可选择的工作非常有限,所以通常是把考公务员作为终极目标。而一些好的岗位,通常是要求研究生学历的,所以在这个时候,研究生对你来说只是一个“准入证”,那么无论你是985、211还是双非,其实影响就都不大了,也就没必要非985、211不可了,毕竟决定你命运的是另一场考试。这里要和大家澄清一个概念,公务员和选调生。公务员考试是没有学校要求的,但是选调生通常是有明确的学校要求的,而且通常都是985,所以如果你未来的志向是选调生,那么双非的研究生是没有“准入证”的,这点你一定要了解清楚。除此之外,像各地的人才引进计划,对学校的要求也是参差不齐,总之,一定要看好要求再下手,否则追悔莫及。第二种:高薪是读研的“目的地”如果你读研是希望未来能有一份高薪水的好工作,那么选择“双非”院校就不太容易满足你的夙愿,这里面有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那些能提供高薪水高福利的公司往往在简历筛选这一关就设下了门槛,比如必须是985或者211毕业才行,更有甚者,要求必须是985。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必须想办法考入985或者211才能实现高薪的梦想。不过话又说回来,人生在世几十年,上面说的这种情况是你希望毕业立马就能高薪,那你可能就要背负很大的考研压力,但你完全可以先暂时接受毕业时的不高薪,用读研期间形成的习惯,积累的实力,和积极的态度,在工作期间崭露头角,进而在职场实现薪资、职位、待遇的三级跳。而且这样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需要的只是你三年的卧薪尝胆。第三种:科研是内心的“里程碑”总有一些人,愿意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科研事业,所以如果你也心怀科研梦想的话,董师兄建议你,至少考一个211或以上的院校。想搞科研,未来大概率是要读博的,读博通常有两个去路,保守的去路是留在本校,进阶的去路是以现在的学校作为跳板,去到更好的学校。有985、211背景的学校,意味着更多的资源,更多的机会。假如你是在一所双非院校,可能你能得到的,还是十分有限的,诚然,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导师的帮助,走上人生巅峰,但这个过程和在985、211相比,要难得多得多。所以与其去期待一个不确定的未来,不如用一年多的努力考取一所985或者211,给未来铺平道路,减少麻烦,你现在吃的苦越多,未来吃的糖就越甜。第四种:名校是人生的“启明星”太多的人在高考留下了遗憾,所以他们希望通过考研,来“一雪前耻”;通过考研,来“遂人心愿”。所以名校情怀,在众多同学的脑中魂牵梦绕。如果你有一个名校的梦想,那么你的目标一定是985和211,你可能不太会关注双非院校,但是,考研选学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要提前做好自我评估以及时间评估。假如你的本科成绩不是太好,本科院校也很一般,加之剩下的不到一年的时间,那我建议你,如果没有找到那种超高性价比的985、211高校,就是录取分数低,竞争压力小的,就不要因为所谓的名校情怀去冒险,也许比你之前的学校好,比如从二本考到一本,从专科考到二本,只要是超越过去的自己,就一样是可以让人接受的,毕竟未来路还长,你有的是机会。若靠学历来考公,是否双非均行通。高薪梦想在心中,若是双非恐难成。科研之路不普通,211校很有用。名校情怀心头涌,来日方长建奇功。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评论~想要了解更多考研干货请关注我!我是董师兄,考研领域专栏作家,考研专业咨询,私信1或2有惊喜。

跟著你

为什么现在很多高学历的研究生不怎么发朋友圈?听听研究生怎么说

如今在进入社会工作以后,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有很多高学历的研究生或者博士生,他们在朋友圈根本就不会发布关于自己的生活以及工作的内容,可以说发朋友圈的次数更是越来越少,尤其是在进入公司工作以后,他们甚至会关闭朋友圈,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年轻人开始拒绝在朋友圈发布内容了呢?笔者经过调查以后也是发现了以下几点原因。首先来说,这些研究生在工作期间并不希望被一些生活以及其他的烦恼所打扰,所以大家并不愿意在朋友圈发布和生活以及个人相关的内容。有些年轻人只会发布一些和工作以及公司相关的信息或者图片,向领导和同事证明自己对于工作,对于公司有非常专注的态度,如果总是玩世不恭,在朋友圈发布一些娱乐的信息,可能就会被领导所反感。这些高学历的年轻人并不愿意在朋友圈看到自己的内容被点赞,也不愿意分享自己的人生和生活,因为大家并不想刷存在感。其实细心的朋友们就可以看到,如今有不少年轻人在发布朋友圈的时候觉得朋友越来越少,同学也是尽量少留言,大家并不愿意在发布内容之后看到太多留言,因为这样会显得很尴尬,毕竟朋友圈里全部都是推销产品以及关于工作内容,如果你总是分享自己的经历或者是晒出自己的照片,会显得格格不入。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设置朋友圈三天可见,大家并不希望同事或者是陌生领导来知道自己以前发生过什么过去,有什么经历。当然在笔者看来最为关键的是这些年轻人觉得现在同学朋友同事都在工作,大家并不愿意再去刷朋友圈,所以索性就关掉朋友圈,干脆就不看了。在调查时笔者发现有位研究生坦言,其实在以前刷朋友圈的时候,他希望和同学能够有更近的关系,可是现在成为了普通的朋友,大家在入职公司以后和同事加了朋友圈,如果在朋友圈说错内容,或者是被领导看到那么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大家毕竟是同事一场,又不能把朋友屏蔽,因为如果你不懂规矩,不懂礼貌,让同事觉得你屏蔽了他,那么你们的关系或者距离就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有很多上了年纪的年轻人或者中年人,他们往往会有类似的困扰。现在你有没有在工作以后继续发布朋友圈呢?你在朋友圈里有没有过比较尴尬的经历,可以写在评论区。

我为什么要去读研?听听这位考研同学怎么说

最近,一位在家待业一年多,只为了考研复习备考的同学进行了很长时间的闲聊,想从聊天的过程中,寻求一些关于考研方面的信息,与此同时,小编也想了解一下是什么原因促成的“考研热潮”的出现。在这里小编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位同学的情况。她是2019年7月毕业于西部某省会城市的“双非”一本院校,学校虽然不能称得上是名牌大学,但在全国还是有一定的知名度,并且与中西部地区其它的院校相比,该校也是响当当的好大学。她告诉小编,她在大四那年也参加过一次考研,但不幸的是没有考上目标院校,后来调剂到本校的硕士研究生,她没有去读,至于没有读本校研究生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她不甘心,想再试一试能不能考上一所更好的大学。为此,她放弃了调剂就读本校研究生的机会,也没有在毕业后去找工作,而是一直在备考复习考研。去年,她也参加了2020年硕士研究生考试,结果这次考研初试的成绩为381分,分数还不错,虽然还没接到复试的通知,但这次有很大的希望能考上目标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在这里,小编祝福她能如愿,早日考研上岸。和她交谈的过程中,小编问她:“为什么要考研呢?如果你找工作的话,也应该很好就业啊!但为什么要放弃找工作,甚至毕业后后一直不去工作,而是专心的复习备考硕士研究生呢?”,面对这样的问题,她思考了片刻,微微一笑的反问道:“我为什么研考研呢?”,然后,她显得一本正经的回答:“当今社会,学历是一份好工作的敲门砖,找工作不难,但想找到好工作也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毕竟好工作要求的条件也高,现阶段,没有一个硕士或者博士学历,很难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另外,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更好,起薪比较高,在公司单位的晋升机会也比较多,容易升职加薪。”,听到她说的这样,小编还是很赞同,不过,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个人打算,如果我们自己觉得有必要考研的话,那么,就早点去打算和准备考研的事情,假如没有考研的必要,就安心的求职应聘,找一份让自己喜欢的工作,接下来,我们在工作中不断锻炼自己,实现个人的发展,这同样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程颐

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值得上吗?听听过来人怎么说

高考时我们想考一所名牌大学,在考研的时候,大家也同样想考一所名牌大学,不过在我国近3000所高校中,只有116所211院校,16所985院校,可谓是僧多粥少。在现实中,一般情况是这样的,双非院校的研究生生源,百分之百是双非院校的学生,以普通本科生为主。因为人家211或985院校的学生,肯定是不会主动去考双非院校的研究生的,但是211或985院校可不是那么容易考的。其实,作为老师只想说,是不是名校不重要,重要的是专业。你报考的是名校中的冷门专业,就业时该怎么不行就怎么不行,如果你学的是普通院校的热门专业,绝对差不了,特别是那些行业院校。比如考电气研究生,考电力部的六所院校:东北电力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三峡大学,南京工程学院,长沙理工大学,沈阳工程大学,这六个学校的电气研究生,进国家电网,难度比一般211都容易。选一个专业不错的学校,并不是所有的211院校都值得去读,像偏远地区的211院校,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多少会对就业造成一定的限制。因此读个好的院校,不如读个好的专业。如果重点院校考不上,在选择其他的院校的时候,就选择一所地理位置比较好的院校,这对将来工作有一定的好处和帮助。当然,专业是一方面,自己的努力也是一方面,关键还要看自己的努力。普通高校或者说四非高校值不值得读?其实,有不少四非高校是值得读的,比如,财经类是每年考研热门,其中的金融,最好的是清北复交,综合类然后是人大,综合类大学里再就是南开、厦大、中大、武大等学校,财经类高校里有五所211,也就是上财、中财、贸大、西南财和中南财,那其它学校呢?像东北财经的金融专硕性价比就很高,江西财经、浙江财经、天津财经、山东财经其实都很不错。

非常贼

马上要读研究生了很迷茫 怎么办?

从小学,中学,高中到大学,我们的成长轨迹中充满了各种升学考试与竞争。进入大学欢脱了一年后(有些人可能只欢脱了一个学期),又要准备考G,找实习,写paper。这一路走来,前方的荆棘只多不少,又因为诸多原因(例如同龄人的压力,父母的期待等)不得不继续加速。那些笃定前进的小伙伴们是令人羡慕的,他们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于是他们在梦想的道路上狂飙不止。但是有些小伙伴就会开始迷茫,甚至产生深深的自我怀疑,“我是谁?我在干嘛?我以后要干嘛?”“还有很多的事情没有尝试,但是我已经忙到没有时间了,我还有机会吗?”当然有机会,虽然小道之前一直强调时间很重要,但是对于那些迷茫的小伙伴们来说,停下来,Gap一下也是不错的。间隔年(Gap Year)不再是高中生的专利了。在开始上大学前进行为期一年的间隔年在欧洲很常见,但在美国却几乎成为主流,就连美国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的女儿玛利亚奥巴马(Malia Obama)也在上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前Gap了一年。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在读研前会选择一年的间隔年。今天小道给大家详解一下大学毕业生选择间隔年现象的增长趋势,间隔年的多样机会,选择间隔年的利与弊,让大家更深层考虑间隔年是否适合自己,是否需要选择这样一个可能改变人生的间隔年。1间隔年(Gap Year)是什么?有些人认为间隔年意味着解放了!可以365天悠闲地放松、刷剧和玩耍~当然不是!选择间隔年虽然意味着短暂暂停学业,但这段时间还是要找点事做做的,需要有明确的目标、预定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当我们从大学毕业的时候,可能已经上了20年的学了。根据小伙伴们各自的研究生阶段目标,可能需要在学术界再继续学习和工作2到7年(或更长的)时间),这种想法很可能让人望而生畏,从而使得一些人产生教育倦怠。间隔年可以让小伙伴们喘口气——休息、充电、恢复精神、重新振作,并反思人生的下一步。做选择时需要更加深思熟虑,间隔年给了他们深思熟虑的时间,也给了他们深思熟虑的行动,让他们对研究生院的选择有所了解。读研究生或找工作不再是毕业后唯一的选择。间隔年提供了第三种“卓有成效”的选择,包括旅行、志愿服务、实习、体验式学习机会或在自己选择的领域从事专业工作以获得经验......有无限可能。间隔年的神奇之处在于,你可以尝试不同的事情,唤醒你的兴趣和技能,而这些兴趣和技能可能在你的大学生活中一直处于休眠状态。尽管关于间隔年,尤其是读研前选择间隔年,美国没有官方数据。不过间隔年协会工作人员认为各种蓬勃发展的间隔年项目表明间隔年在美国越来越受欢迎。在2014-15年,间隔年协会工作人员进行了第一次关于间隔年经历影响的全国性研究。虽然调查对象是那些在上大学前经历过间隔年的学生,但其中一些数据也适用于读研前选择间隔年的学生,特别是在选择间隔年的动机方面。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92%的人表示希望获得生活体验和个人成长;85%的人想去旅游,看看世界,体验其他文化;81%的人想要暂时脱离传统的学术轨道。“从这个角度来看:你现在22岁。在你人生的宏伟计划中,为了发现,或许是冒险或者教育的目的,一年意味着什么?当你调查那些选择了间隔年的人时,他们表示无论如何都会做同样的选择。”2如何利用好间隔年(Gap Year)?小道建议大家想一想,自己在成长道路上有哪些遗憾。人生毕竟是一期一会的,去填补一下自己心中的缺憾也是不错的。充分利用间隔年,提前计划是关键。小伙伴们应该弄清楚自己想做什么,想去哪里,希望实现什么目标,能花多少钱,然后制定一个时间表,确定一个截止日期。无论这一年是旅行、志愿服务、工作还是安静地自我提升,小伙伴们都可以选择参加一些有组织的活动,或者打造属于自己的一年。虽然没有正确或错误的方法来度过间隔年,但重要的是小伙伴们要保持投入,用这段时间做一些对他们个人、学术或专业发展有帮助的事情。资金也是间隔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将工作、筹款和寻求奖学金结合起来。小道有个朋友,在进入研究生课程前,他Gap了一年,目标是做一个10万粉丝的Youtuber账号。一年后他的粉丝数不但没有盈利,还烧了不少钱。因为他主要做开箱视频,和他的专业并没有什么关系。这种就是反面教材。3间隔年(Gap Year)可以做些什么?生涯探索如果你有兴趣从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职业,需要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培训,花一年或更长的时间去探索这个领域是一个明智的决定。经过实习或六个月的临时工作,你会更清楚这个领域是否适合你。现实工作经验有些学生会决定在他们的专业工作一到五年,然后才开始读研,以获得现实世界的经验。你可能有机会在你的领域获得更深入的知识,或者体验一个新的专业或学科。这段经历可以告诉你未来的职业方向,以及哪个研究生学位最能帮助你达到目标。有助研究生申请许多研究生项目要求或强烈希望申请者在该领域有具体的工作经验。研究生院希望他们的申请人知道他们要进入的是什么,并且基于之前的工作或实习经验,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的项目。如果你的学习成绩不是最好的,一封跟你共事过的专业人士的强推可以增加你申请成功的几率。全球旅行一些小伙伴们会决定在研究生毕业前去国外旅行或工作,以将他们的职业兴趣与国际焦点结合起来,或获得在另一个国家和文化生活的经验。世界那么大,想去看看的时候,就该去看看。

龙须沟

研究生生活怎么样,看看正在读研学生的现状,不少人表示很痛苦

现在很多学生都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考研成绩,结果也肯定是有喜有忧的。不过很多人发现,就算真的考上了研究生,结果还是和自己想象中的差很多。于是有一些学生,在好不容易考研上岸之后,却放弃继续读研或者是中途研究生退学。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正在读研的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现状,不少人表示很痛苦。网友一:本科就读于一普通一本学校,研究生就读于北京一985大学,学了一个冷门的工科专业,现在是硕士二年级。现在的情况就是每天干完导师的杂活之后根本不想学习(主要是不想干本行了),但是又很迷茫,不知道该干什么,没有目标,所以最近两个月都是混混沌沌的度过,心里也知道这种状态不好,知道应该认准一个方向,然后一直走下去,但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做,这种状态有时候很痛苦。网友二:研究生的生活很累、很痛苦,但也很充实,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学的专业在全国排名是数一数二的,所以进入刚开始读研的时候,感觉学习环境完全变了,每天都会待在实验室里完成到时要求的项目。每天都会感觉时间很紧,并且周围的同学都是学霸。所以能从中学到很多在本科阶段学不到的东西,并且还学到了周围同学一些很好的学习品质。网友三:研究生期间,周围学习的生活差别还是很大的。忙的同学整天都看不到踪影,不忙的学生则特别悠闲。生活节奏总体和本科生活不一样。读研时期的课总体会比本科少,但是花费的精力会更大,再加上研究生时间比本科短,所以会感觉很多事情来不及做,有时候会有一种焦急感。网友三:本科后跟随考研大军的脚步后准备考研,幸运的是一次就上岸了。不过虽然是考上了研究生,但其实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什么。而在读研之后,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喜欢的事情是什么。在整个读研期间,我最大的收获除了研究生学历之外,就是收获了这一点。研究生圈子非常狭窄,相识的人就那么十几个。虽然在读研期间一直在忙碌,但是自己并不怎么喜欢学术。所以进了实验室就像等毕业。研究生的生活,其实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无聊的。如果是那些不喜欢学术科研的人,在考研之前最好还是应该考虑清楚。对于那些中途放弃读研的人,就是一开始没有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所以才会有很多人发现,在读研后生活更加痛苦。现在读研也是一件双面的事情,有的人能通过读研后更上一层楼,但是有的人在读研后只是浪费了三年时间,什么都没有学到。以上就是研究生的生活怎么样,看看正在读研学生的现状,不少人表示很痛苦!

归则下之

一位思政专业的研究生告诉你怎样读论文

最近和一个学弟聊起写论文的事,总觉得论文写得不够有深度。查找参考文献,看完还是觉得思路不够清晰,总感觉要写的东西太多。交流下来,我们觉得是在读论文上出了问题。所以根据之前读论文走的弯路,我把经验整理一下和大家共勉。平日我们读论文切记不可乱读,不然就会陷入读完跟没读一样、当时读懂了却记不住的境地。首先,读论文之前必须要给自己设立一个清楚的目的。即是说,你自己心里要明白你究竟有什么问题不懂、想要搞懂什么问题,需要通过看论文的方式找出答案,以及这个答案的大概结构如何。以上讲得可能比较抽象,这里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某天你需要写一个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章,这时你反射性地从知网上下载了若干文献。在看这几篇文献之前,你要问自己:我要搞清楚什么具体问题呢?如果你想弄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问题,那么在明确了这个目的之后你只需要检索一篇文章当中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历史梳理就可以了。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会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同体思想、中共的全球化理念、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当中的和合理念、大同思想等各种部分组成。当你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可以尝试用自己的话把这些内容一条一条写下来。当然,你也可以对其他问题感兴趣,比如 xx 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路径问题。总之,在读论文之前,要先想好几个具体的问题,这样才能高效阅读文献。其次,确立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改善论文内容看不懂的状况。论文看不懂一般有两个原因。一种是英文论文看不懂,这个问题只能靠苦练英语来解决。另一种是缺乏背景基础知识,对很多名词、逻辑进路和分析范式掌握得还不够。这种囧况下读论文,是不是就会被卡住,一会查名词,一会查背景,到最后文献的阅读过程支离破碎,而这种支离破碎往往带来“读完之后时间花了却脑袋空空”的沮丧感,批判性思考更是无从谈起。在读之前带着问题,至少可以让你省去一些旁枝末节,得到一个答案。最后祝大家都能写出满意的论文。整理:晓雨老师

量论

为什么要读研 听听博导怎么说

不要纯为镀金读研,靠糊弄试图“低空掠过”行不通陈建东(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能源经济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读研,确实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素养。比如能吃苦,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学习研究;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本科阶段经受过基本的学术训练,有一定的语言文字功底。如果还有求真务实的态度,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更好了。在选择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时,我还是会优先考虑有明确学术志向的学生。读研,特别是读在职研究生之前,还是要想清楚,你的研究和你设定好的职业路径有没有关系。如果没有,念下去其实是一种资源浪费。如果你无法保证在学习上的投入,不建议为了镀金来读研读博。现在,教育部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越来越重视,靠着糊弄试图“低空掠过”不仅行不通,也会让你的导师很为难。其实,学生入校时,常遇到的困难,就是迷茫。不知道该干什么,没有明确目标,或者目标定得不切实际,与自身水平不匹配,产生挫折感。从我培养学生的经验来看,研究生刚入学时,一定要“狠抓”,要对他们进行高强度的科研训练。你抓得越早,学生越容易出成果;出了成果,就容易形成正向反馈,他就更有信心。我会让学生大量看文献,并且在一段时间之后,要看英文文献,大概用半年左右时间,接触到研究领域的真正的最前沿;还会给他们强化科研方法,做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训练。如果学生写作能力欠佳,我会把学生拉到身边,当着他的面逐字逐句给他改论文写法。我花了大量时间培养学生。我知道,一个好导师,对学生真的太重要了。我也是因为碰到了我的恩师,才走上了学术道路。在我看来,导师也要具备一些基本素养。首先,他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了解研究领域的前沿在发生什么。如果故步自封,满足于过去的成绩,就无法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指导。导师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洞察和对学生的了解,为学生提供研究方向的建议。如果导师给学生找的方向不是很有前途,那就算学生做到世界最好,也很难在顶尖杂志发一流水平论文。要是导师为学生选了一个很好的方向,如果学生能做到前沿,就会是真正的顶级科学家。从某种程度来说,方向能够决定学生成就的上限。此外,导师也要自己动手做科研。只有自己做,才能体会学生的苦辣酸甜,更容易站在学生的角度感受他们的心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导师也要经常和学生接触,比如时不时一起吃个饭,了解他们的心理、生活和学业状况。读研后要想清楚:是学手艺,还是要以科研为业?丁巍伟(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很多研究生,包括我自己,当初选择读研的时候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有的是因为大家都考研,所以我也考;有的是觉得读研更容易找到工作;有的是正好遇到了保研的机会,于是就读了研。这其实没关系,但是一旦踏上这条路,就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是学到一门手艺,还是以此为阶梯,真正以科研为业?硕士研究生阶段,其实很需要导师扶着走,给学生指出一个明确的方向。这就好比给你一把枪,告诉你那边有只兔子,你把它打了。最完美的情况,就是这个方向是学生擅长的。学生能因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获得进一步探索的动力。他不仅能打到兔子,还能看到广袤的森林。差一点的情况,是学生拿到了枪,打到了兔子,拿着兔子交差。比较痛苦的就是,学生不喜欢这把枪,也不会打,还连兔子的影子都看不见。负责任的导师,或许会转而给学生一把弓,或者干脆把兔子拎到学生面前,让他能有成就感。但如果导师的学生很多,他可能根本没时间来做这些事。如果导师没那么负责,认为你打不着就是学生自己的问题,那学生可能整个就颓下去了。老师培养学生,靠的是“耳濡目染”。学生没有和导师几百小时的交流和训练,是出不来的。我的几个研究生在读研阶段发SCI的文章,我们都是坐在一起,一句一句改出来的。其实,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导师,都会把学生当成自己的责任。(本报记者张盖伦采访整理)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