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导师带几十个学生,指导得过来吗?单镜头

研究生导师带几十个学生,指导得过来吗?

欢迎点击关注!01 导读大学考研已经成为很多人高考之后的又一次大考,考研人数逐年上升。大家为什么考研?大部分人的回答是为了将来找工作的时候能够增加点筹码,能够找个好工作。与高考不同,研究生报考之前一般是先选定专业方向,复试时必须要选定导师,研究生三年,导师对自己的影响非常大。上学时,导师带研究生少的每届有两三个,三届加起来有六七个人;多的一届六七个、七八个,有的导师硕士博士加起来总共有三十多个。一起聚餐的时候,都要好几桌。这么多的学生,老师一个人能指导得过来吗?肯定不能啊!02 老师数量并不少为什么一个导师带这么多学生呢?是教师资源太紧张了吗?经过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的高考扩招,每年我国录取几百万的大学生。四年后,又有两三百万的本科毕业生参加考研。如此多的学生,需要配备大量的老师,包括软硬件设备。虽然高考扩招刚开始出现师资短缺情况,但经过最近十多年的发展,高校老师已经不再紧缺了。一代数学大师丘成桐就曾经对国内大学的师资力量与哈佛大学的师资力量进行过对比。北京大学数学系有100多名教授,哈佛大学数学系的教授才20多名。前者是后者的4到5倍。学生方面,北京大学有1万多本科生,哈佛大学有6400多本科生。前者仅是后者的2-3倍。如果单纯从数量上来看,北京大学的师资力量是明显强于国外的。可是为什么国内一个老师却要带这么多学生呢?03 导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事都可以做,都能做得面面俱到。尤其是科研这种工作,费时、费力、费钱。要想在科研方面做出点名堂,必须要付出非常大的心血和时间。而且大部分人都是默默无闻一辈子。带的学生太多,肯定指导不过来。1、学校根据老师情况招生学校要根据自己学校的老师情况招生。现在很多研究生导师,尤其是硕士,一届就会带七八个学生。不要说指导每个学生的论文和课题,就是每个学生的论文题目,如果想做得好,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2、老师之间学生分配失衡导师指导的学生一般是与年龄、职称挂钩的。比如,教授一般比副教授可以带更多的学生。虽然学校有许多老师,但是,很多年轻老师都没有带学生的资格,或者只能指导1个或者2个。小伙伴们,你们上学时导师带几个学生?欢迎留言讨论。多个关注多条路!欢迎点击加关注!

研究生导师可以带几个学生?如何选择导师?不同学校情况不一样

研究生导师,一个导师能带几个学生呢?这是对于众多考研联系导师的考生而言最关心的问题,因为联系同一导师的学生越多意味着自己被选上的概率会下降。一个导师能带几个学生不同学校有不同的规定,但大体的指标基本相似。在我的学校,有科研项目的教授能带1个学硕3个专硕,有科研项目的副教授能带3个专硕,而有科研项目的讲师能带1个专硕。当然,不同的学校对于这个指标都有所不同。硕士生导师带学生数量的标准是什么?研究生导师要想招收研究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1.有确定的科研项目,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科研基金、校级科研启动项目(这只针对新入校的教师)。很多考研的学生在联系导师的时候没有关心到科研项目的问题,一部分学生会因为联系的导师没有科研项目而被迫另选导师;2.具有独立完成科研论文写作,拥有科研功底的教师。虽然一些不能独立完成科研论文写作的教师也可能可以带研究生,但这部分是少数,因为这些教师参与到了其他专业内学术大佬的团队,这就不用担心自身科研能力的问题,全部事情都是团队完成就好;3.每个学校对于研究生导师可以招收的学生名额都有控制,但大体上的分配为:教授能带1个学硕3个专硕、副教授能带3个专硕、讲师能带1个专硕。当然,如果没有科研项目,就不能带学生。对于刚入校的教师而言,这个指标会适当放宽,各校间也有所差异。如何选择导师?5月正当研究生复试,如何选择导师,这将是各位考研学子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作为一个18年考研的学生来说,对于导师的选择有自己的见解,希望能提供一点建议。1.做科研、读博选学术强的导师。那如何辨别一个导师学术能力是否强呢?上学校的官网查看其发表论文的情况,如果没有汇总信息可以到知网或者《wed of science》上查找其论文,如果近年一年的发论文数在5篇以上基本上属于科研能力不错的导师;2.研究生毕业即希望参加工作,则选择专心做横向项目的导师。横向项目一般指的是企业项目而不是科研项目,做企业项目的好处是能接触到实际工程,以及有实习的机会,这样对研究生毕业找工作有一定的帮助;3.要想在研究生阶段更加充实,希望与导师关系更加好,选择年轻导师。年轻导师刚入校,一般而言为了职称或者升职,都会比较热衷于科研以及横向项目,这时候底下的研究生需要做的事情就比较多了。结语:一个研究生导师能招几个学生,不同学校都有不同的指标,一般而言一届是在3-4个,讲师基本上是0-1个,并且必须需要有项目。

黄老

研究生导师一年可以招几个学生?为什么有导师一年只招一个学生?

一个研究生导师每年可以招几个学生?为什么有的研究生导师一年只招一个学生,而有的研究生导师却可以招4个呢?读研究生不管你是读硕士还是读博士,选导师是你避不开的问题,你报考的导师能招几个学生直接决定你入学后有几个师兄师姐,这篇文章我们主要来谈论一下为什么有的导师只招一个学生,而有的导师却可以招2到3个甚至4个学生。对于导师来说要想招收研究生首先自己要先评上教授,讲师原则上是没有资格招收研究生的,而教授又分为教授和副教授,尤其是对于1985年以后毕业的副教授,原则上要求具有硕士学位。这一点很好理解,既然你要带研究生,至少你自己要获得硕士学历。但是如今我们现实中的情况是能在高校任教有博士学位是基本的起点。所以在学位这个问题上考生不用担心,能在大学里面评上教授副教授基本上都有博士学位。对于大多数学校的大多数导师来说,每年能够招2到3个硕士,当然也有招四个的和一个的。如果某个教授每年只招一个研究生,那么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一.不想招那么多导师招研究生过来主要是干活的,理工类的专业需要做研究生进实验室做实验,而一些冷门的专业或者偏文科类的专业本身很多事情导师一个人就能完成,那么这种情况下一些导师就不愿意招这么多研究生,毕竟带研究生也是一个比较费时费力的事情。尤其是年龄比较大,马上就要退休的导师更不愿意劳神费力招这么多研究生。二.招不来这么多导师想要招收研究生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至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有学生愿意跟着你读研究生,二.有一定的项目资金来招收研究生。这些年考研热持续升温,很多院校的考研报录比达到了10:1,20:1甚至更高,也就是说10个人或者20个人去竞争一个名额。但是这是一些热门院校的情况,一些偏远地区或者一些冷门的专业招不来研究生是很正常的一个事情,每年都有很多研究所都要靠调剂来招收学生,就这样也不一定能保证能够招满。此外导师想要招收研究生首先要提供一笔资金,学生招来了但没有钱,那总不能俩人干瞪眼吧。做实验需要实验室,买实验药品也要花钱,还要给学生发助研费,有些年轻导师手里没有太多的项目,能够提供的资金只够培养一个研究生,那么就只能招一个,不是说他不想招很多研究生,是因为实力不允许!也有一些知名的教授是不缺钱的,但是也不能招收太多,一个教授一年招收十个八个的这种情况也不被允许,因为招收的人数多了肯定指导不过来,这必然又会影响到培养质量。

垃圾梦

一位博士生导师,带了11名研究生,合理吗?能指导好学生吗?

作者按:有位读者朋友来信说,他的导师是博导,带了11个研究生,这个情况合理吗?针对这个情况,我们今天来谈谈。一位博士生导师,带了11名学生,估计很多人一看就觉得不合理,其实合理不合理,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从一般意义上讲,导师并不适合带太多学生,很简单的道理是,一旦学生带多了,时间和精力就顾不过来,很难指导好学生,这样对导师和学生其实都不利。然而,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导师带10多个学生的情况,而且这样的例子还并不少见呢?关键就在于,10多个学生具体是什么情况。比如,我的导师,就带了差不多10名学生,看起来很多,具体一分析,可能就会得出相反的结论。我导师就是博导,带的学生中,既有博士生,也有硕士生,其中,博士生有4名,分别对应博一到博四,每个年级1名(之前有延期的还不计算在内);硕士生有5名,都是学术型硕士,包括新招的研一的1名,研二的2名,研三的2名,所以我导师总共指导了9名学生。本来他可以在今年招收2名博士生2名硕士生的,就是考虑到学生已经比较多了,才分别缩招了1人。多吗?看起来确实很多,其实每年只招收了1-2名硕士生,1名博士生而已,这在很多高校里面属于司空见惯的。具体到这位读者的问题,我们可以分情况分析一下。1、如果这位博导带的研究生既包括硕士生,也包括博士生,参考我导师的情况来看,其实并不多,也就是每年招收1-2名硕士生、1-2名博士生而已,属于常见的情况,完全可以指导好自己的学生。2、如果11名研究生仅仅是指硕士生,而且有可能既包括学硕的,也包括专硕的,可能就是每年招收了1-2学硕的,1-2名专硕的,因为可能还带了博士生的,数量确实就比较多了,确实有点不太合理。这么多学生,导师肯定很难指导得过来。不过这种情况,在一些大牛导师身上,也不算罕见,导师重点指导的,往往只是博士生。硕士生,学硕可能会指导稍多一点,专硕可能都不怎么管,虽然不太合理,但大牛导师课题多,博士生完全可以带硕士生(特别是学硕),通过在做课题的过程中提升,再偶尔得到导师的指导,其实学生的培养质量也不见得就不高了。3、如果是导师一年就招收11个研究生,这个肯定就很不合理了。不过这样的情况,在10多年前可能会存在,现在很多高校对导师都实施的是积分制,导师每年能招收学生的名额,取决于自己的积分情况,这往往对招生名额有很大的限制,一般不太可能出现一年招收这么多学生的情况。导师能招收多少学生,不但取决于自己的业绩(积分情况),往往还要看学生是否愿意选择自己。一个能带很多学生的导师,往往自己都是大牌教授,学术能力强、名气大、成果多,因而能招收的学生名额也会较多,学生们还会踊跃争相成为他的学生,往往是导师挑选学生,而不是无人愿意选择导师。遇到这样的导师,就要谢天谢地了,还需要去考量导师学生多了合理不合理的问题吗?

绫濑

研究生导师是怎么选择学生?你被你的导师“坑”过吗?为什么?

研究生导师是怎么选择学生?你被你的导师“坑”过吗?为什么?我虽然没被导师坑过。但和我一起读研的两个同学算是是被坑惨了。我至今不懂,到底是导师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我认识一个女同学三年换了三个导师,一个男同学虽然没换导师,也被坑的够呛。一、选导师我读研那会有两种选导师的方式。一是双选。这是大部分同学读研选择导师的方式。眼缘真的很重要,能在一起度过三年确实是靠缘分的。还有一种方式。二是抓阄。这个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戏,但我确实遇到了。因为双选的时候,导师对自己的学生不满意,学生也对自己的导师不满意。既然互相都不满意,那行吧。抓阄,抓到谁那就是谁。有意见也没有用,这样反而还公平一些。我觉得这样确实很公平,提前谁都不知道,选谁那就算谁。要不然都不满意什么时候才能选好导师。这样下来效果还不错,除了个别有问题的,基本上都没有什么问题。例子一:言归正传。先说说三年换三个导师那个女同学吧。研一的时候,选好导师。这个女同学的导师刚博士毕业三年,刚好评上副教授和硕导。她是他导师的第一届学生,可以说是开山大弟子。导师也是第一次带学生,比较上心,每次见面都会给她一些书单,让她读书写笔记,两周谈一次话。这个女同学估计是比较懒吧,她导师也时常让她下去调研,各种事情也多。所以读书的时间不多,更别说做笔记了。这样一次两次交不上,导师也怒了,学生也累,最后不欢而散。这我也不知道到底是谁的错。研二期间,自从那次不欢而散之后。这为女同学就打报告换导师。最终如愿以偿,换到了新的导师。这个导师就没有那么多事了。应该轻松一点了吧。可是又一次事件,搞的不愉快了。这个学生的导师带本科生的课程,因为临近期末,她导师带的课比较多。就让她帮忙给算本科生卷子的成绩,她自己也不细心。导致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填错,本科学生告到了教务处,该导师毫不犹豫的出卖了自己的学生,说自己并不知情。这,我当时听到了也很懵逼啊。最后,因为有隔阂了,又一次不欢而散。研三期间,果然开学又换导师了。而且在研二导师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她导师被炒鱿鱼了。对的,她导师被她单方面炒了。我不作过多的评论。又一次,而且还是在写硕士毕业论文的关键时刻,她炒了她导师的鱿鱼。新换的导师是兼职导师,她自己也是一学期见不了一两次,我也不知道到底是谁坑谁了。这读个研究生,可谓是命途多舛。例子二:这个是优秀的烦恼吧。这个男同学的学术能力很强,在研二的时候就发表本科学报将近10篇,还不算一篇北大核心。都是他自己写的,没有咨询过导师。因为导师很忙,每次给她发过去,都是半个月不见回复。所以他也不问了,自己写自己发。原本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在硕士论文开题的时候,他导师就是不给她签字让开题,你想啊,导师不签字谁敢给开题。导师的问题是,发这么多论文为什么不带她,为什么不给她说。就这个问题一直压着不给开题,还拉黑该学生的微信和电话,这是真事。我亲身经历,这才是坑学生啊。好了,我就说这么多吧!

大定持之

学生挑导师,导师也挑学生,为何有的导师一年仅带一个研究生?

读研,选导师是件大事儿,学生挑导师,同时导师也会挑学生,这是一种双向的选择。积极进取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找到满足期望值的“优质”导师,这将终生受益。很多学生非常喜欢挑那种经费多、科研多、集各种荣誉于一身的“大牛”,这本无可厚非,但最关键的还是要选一个负责的,且课题内容和性格特点都跟自己比较搭的才好。而导师愿意去带研究生,也自有他的原因和目的。教书育人是作为一名老师最基本的责任和义务,平时上上课什么的,工作任务只能算是完成了一半,具有带研究生资格的导师必须完成学校每年的研究生培养计划,如果完不成,虽然落得个轻松,但别想拿到足够的科研经费了,所以说,很多导师都有这样的“心病”,那就是怕招不到学生。另外,有的导师科研项目比较多,需要学生给自己打下手,自己才有更多的时间写申请书和总结报告。有些项目申请导师自己即使有时间写,也需要有足够多的研究生来组建成研究团队,单枪匹马一个人,是不会拿到经费资助的。讲了这么多,为何有的导师一年仅带一个研究生,答案就很清楚了。那种有“心病”,怕招不到研究生的导师能带一个就不错了,而这样的导师往往是刚获得研究生招收资格的年轻导师。这样的导师也有优点,那就是负责有冲劲,对学生一对一指定,跟学生之间的关系可能更亲密。还有一种导师资历深,一般都是教授,实际能带3个,但却只带了1个,为何?还不是怕招不到学生,而事实上确实也招不上来3个。这其中的缘由嘛,在于同校导师之间的竞争,虽然资历差不多,但科研项目等方面肯定也存在着差距。很多导师精力有限也是很重要的因素。现在我国研究生这个群体已然很庞大,导师和硕士学位点的体量难以支撑,所以研究生整体的质量是在下滑的。有的导师为了保障自己所带出来的学生的质量,明明有资格带多个,但因精力有限,就带1个,一对一指导科研和毕业论文,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科研实力,写出优质的学术论文。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比如有的导师可能是年纪大了,不复当年的朝气,某些学校的个别专业存在学生和导师的数量近乎1:1的情况。想了解更多精彩,请关注“教育润无声”

大椰子

硕士研究生导师薪资多少?带研究生有工资吗?

高校研究生导师工资,因为高校收入是和职称挂钩的,至于硕士生导师,讲师可以是硕导,教授也有可能只是硕导.另外我看有人说高校老师收入主要靠项目,那是因为你自己所在的团队是这样,我在的学院算是某211里面的强势学院了,之前统计过,没有项目的老师比有项目的老师要多.所以,我按照副教授的标准来回答,副教授工资一般5-6k.当然每个学校制度不一样,比如年薪制的要多点,可是年薪制一般年终又不给力.其他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会算年终奖里面,比如带学生,比如发论文.所以这样算下来一年加之前就是10万左右,如果还要再上一层楼,就需要接项目了.大家对高校老师的影响很多是接项目,挣大钱,但是大家没细算过账.一个实验室如果要接项目,你总要有几个学生吧,那学生就要发工资吧,一级三四个学生,三级十多个学生,一个月一人八百,一年就十多万没了,再加上很多项目你不可能一分钱材料不买吧,那一年要挣20万+,估计有一半需要从自己找的项目里面出,也就是说你需要在外面拉三十万的项目.也许有人又会说,我导师如何牛b,我导师会克扣我劳务费,但是不要忘了,我说的是大多数老师,而且是副教授,而且是没有团队的情况下.国家自然基金算下来一年就二十来万,横项的要找三十万估计不太容易吧,还有如果你克扣工资,招不到学生咋办,招不到好学生咋办,项目自己干?如果挂靠在大团队就没有上述问题,但是你多了一个上线,刚才的算法失效.学校一年给你10万+,要想团队给你十万+,你需要给大老板创造多少收益?几十万?那么是几百万的项目?我刚才算研究生一年给一万补助,要给导师做几十万的项目大家可能都觉得给的太多了,如果你的大老板压榨你,估计就是这么一个算法.而且在大项目组里面,你要带大老板的学生,发论文有大老板的一份,要帮大老板去论文答辩,这些钱你是不敢找大老板要的.而且如果头上挂着几百万的项目,那发论文什么的就比较难,晋升也就比较难.当然,我也见过一年挣几十万,几百万的副教授,在外面开公司,很挣钱,但是现在据我所知,项目很不好接,因为很多好赚钱的坑别人已经入了,再入就很难,而且现在的企业拿钱出来,都是恨不能一块钱当两块钱用的,而且,你敢埋头做项目,这辈子不打算评教授么?...

纯素之道

如果你是考研复试导师,这几个学生,你怎么选?

文/十八木“听风也听雨,飘雪落澜庭。用心书写教育。” 【本文选自十八木之《读研宝典》系列文章】今年因为受特殊情况影响,考研国家线推迟到了4月中旬,尽管比往年增加更长的等待时间,但同时也是给了复试环节更多的准备时间。众所周知,复试是考研路上最后100米,坚持冲刺一下也许就是胜券在握,懈怠大意也许就名落孙山,事关成败,不可轻视。根据多年的一些经验,考研复试时大多会遇到几类学生,大多数表现正常的就暂且不说了,十八木挑选了几类学生,大家可以对照参考一下,看看有没有熟悉的身影。小甲★初试分数较高,外校报考,复试比较随意,无联系导师,属于跨专业。小甲同学在考研初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整体初试成绩榜单上排名很靠前,竞争优势比较明显。但由于考生属于外校跨专业报考,初试成绩中专业课成绩偏低。在复试过程中,比较随意,似乎准备不够充分。在回答专业问题时,直接以“本科不是这个专业,所以不知道”类似的回答应付。事先也没有明确导师,等着复试分配。小乙★初试成绩排名很靠后,但是第一志愿报考,学生很认真。如果考研成绩排名很靠后,属于替补的20/100之内的,但复试又没有好好准备,那基本上是100%被淘汰。但通常还会有一类学生,如小乙同学,初试成绩很靠后,但复试前无比之认真,不仅笔试成绩非常好,而且由于是第一志愿报考本校,本身就有一些面试导师上过课,有印象,面试时又表现突出,让导师明显看出了认真、聪颖和进步。小丙★ 初试成绩排名中等,盲目自信但稀里糊涂,对所报导师情况都不清楚。小丙同学初试成绩也很不错,而且在报名时就填报了导师。在复试过程中,比较自信,个人介绍时侃侃而谈,但回答专业问题时效果很差,明显感觉对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在探讨读研以后的研究方向时,不懂装懂,甚至把所报考导师的主要研究方向搞错。小丁★初试分数很高,名校报考,很高调,但属于调剂。小丁同学出身名门。本科阶段在知名211高校就读,考研分数很高,但因为报考国内知名985院校已经被刷了,不得已调剂过来。这同学感觉自己本科院校甚至比申请调剂的这所学校更好,所以复试时表现得很有优越感。自信而高调,在回答面试老师问题时,不自觉透漏出有一种优越带来的傲慢感!但不可否认,学生有较强的综合实力。结束语以上甲乙丙丁四种考生是比较常见的类型,对于这几种情况,如果你是面试现场导师,你怎么选?欢迎讨论。当然,考研复试面试现场情况远比这复杂,但很神奇的是,往往面试组十几位导师单独打分,打分的结果却相当接近。整体上说,是非常公平的。【用心书写教育,欢迎关注十八木】(本文原创,欢迎评论转发。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及时联系删除)

千世之后

大学生读研究生现状,导师对学生有多么真诚,就会有多么失望

如今,本科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也不受欢迎了,985、211工程类重点学院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学生也通过参加研究生考试获得了竞争力,但是,考研后,导师对学生有多么真诚,就会有多么失望,这是为什么呢?1.学生考上研究生后,往往只知道读死书,对知识和科学研究却不知灵活应对。很多学生在考研究生的时候,很多人往往读书、努力学习,取得研究生考试的资格,中国大学生往往喜欢读死书,也就是说他们永远不知道怎么灵活运用,太依赖教科书知识,当然,其中也有国内教育制度的缺陷,学生在考试中经常被表现出来,但是,真正用于科学研究和研究工作的时候,总是不能灵活运用技术,这也是很多硕士和博士生的悲哀,原来这些人是社会各行业的优秀人士,这样看来,多数是书呆子,很多大学研究院的指导者,往往在学生进入研究院时,都会细心教导,但往往学生们的学习和探究心会让指导者失望。2.学习能力很高,但是独立力很弱。研究生院的学生、硕士和博士生们经常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学习和专业上,对社会经验和生活动手能力非常弱,社会经验也非常不足,也许有人会说“爱因斯坦是专门研究学问的,自我管理能力也非常差”,但是,我们不能和这个物理学的大亨相比,不管怎么说,中国的博士每年都有几千人,硕士和研究生人数不限,因此,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忘记一些生活细节,我们再找借口,我们说是尖子人才,这些小事不值得我来动手,在研究院,博士课程的很多指导者对大学院有着这样的想法,虽说学习了先进技术,但如果连这些基础工作都不想做的话,可以放心为祖国做贡献吗?这是很多研究生的指导者最失望的地方,因为学业重没有借口,所以没有时间做细小的事情,这对很多领导来说是个心寒的地方。3.研究生的大学院考试太重视学术,担心信息商的锻炼。大部分研究生直接从小学到大学,还去了大学院、硕士、博士,因此很多研究生其实没有受过社会锻炼,挫折也没有经历过,大部分研究生的情商锻炼令人担忧,曾经武汉大学的博士领导人说,关于这一点,研究生院的指导者和研究生院的学生们交往得比较多,但是彼此成为朋友的机会很少,我们不能追究很多研究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但是一个人走上社会,不知道作为一个人的处世之道。当然,道德教育也逐渐成为学生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大学院考试的机关也开始锻炼大学院学生的社会接触能力和动手能力,我相信总有一天中国的硕士和博士也会成为综合性的人才。对于上述情况你是怎么看的呢?大家可以再下方留言区留言哦。

所重

研究生导师为什么喜欢问学生家境?我帮你们问了几个导师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题,“研究生导师为什么喜欢问学生家境?”其实,在研究生面试时,就有导师会问学生的家境如何?相信很多同学会不理解导师们为什么会这么问,毕竟家境与搞学术也没什么必然的联系。因此,我们也带着好奇和疑问咨询了几个导师,而他们的回答也给了我们很多意料之外的惊喜!导师A:“我想知道这个学生要不要特殊照顾。”我是某985大学教授,所研究的学科也比较冷门,属于基础理论研究,而经过多年的带学生的经验来看,考这个专业的学生一般家境较为困难,因此,说实在的,我面试的时候询问学生的家境,只是单纯地想知道这个学生需不需要格外的照顾,说的直白一点就是要不要每个月多给点补助。毕竟我们导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而且我自己也算是贫苦家庭出身,也体验过导师每个月只给几百元甚至不给补贴的日子,虽然读研的时候经常会跟导师出差混个吃喝能省点钱,当然也能赚点出差补助,但是整体的生活还是比较拮据的。我知道,导师询问学生家境难免会引起误会,会让人想当然地认为导师会不会想招点家境好的学生,之后自己会有机会收点学生送的礼品?说实话,我还真没有过这种想法,我的课题组项目也算富裕,过年过节也看不上学生送的小礼品。当然了,学生们偶尔在特殊节日比如教师节的时候会送点小纪念品啥的,这也算人之常情吧,我也会欣然收下,但之后我也会找机会加倍返还的。导师B:“我想帮学生分析一下他适合做什么,从而达到双赢。”我在本校(985院校)工作了小十年了,每年也都会参加研究生招生的复试工作,我面试选学生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读研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我负责的研究项目比较多样,有科研项目,也有和公司合作的产业化项目,每年报我的学生还算比较多的。我说的目的性是指,面试的时候我会把我的情况和学生说清楚,让学生知道在我这里读研的工作性质和未来的发展,让他们自己选择科研还是产业,我觉得在明确了自己读研的目的之后,学生也会更有动力,也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确实,我在面试的时候习惯于问学生的家境,那是想帮着学生分析一下他们想要什么,因为说实话,现在的很多学生确实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清楚这个社会需要什么,而从他们的家境情况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些问题,比如看他们的父母是做什么的,就可以判断出他出来读书打拼面对的是压力、期望还是家里较为宽松的支持。通过对家境各个方面的询问,我作为导师也对这个学生做一个简单的了解,也对之后的学生培养方案做到心中有数。凭借多年与学生打交道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农村出来、父母都是农民且家庭情况不是很富裕的学生是很难专心从事科研工作的,因为家庭的缘故,很多这类学生甚至都需要给家里寄钱,所以说,如果吃饭都成问题的话,又怎么能要求他安心做科研呢?因此,面试的时候如果遇到这类考生,我会跟他说明情况,一旦录取的话我也会更多的给他安排产业化的工作,这样也让他在锻炼三年之后更有利于找工作;其次除了学校的硕士补助,我也会每个月额外给这类学生两千左右,最起码保证日常的吃喝不要太拮据了。相反,如果遇到家境不错的学生,我也会进一步询问他们的意向,如果乐于做科研,在以后的培养中我也会更加注重他们的文章发表,同时也指导他们做好以后出国或者读博的准备!很多学生在读研初期是很难做出适合自己的规划的,所以我只是想通过了解他们的家境试着帮他们去做分析、做规划,同时结合学生自己的意向,最后达到双赢。如果对于所有的学生都同样对待的话,有些人本来不适合做基础研究,即使将来顺利毕业了,但如果找工作四处碰壁的话,他依然会有很多怨言。当然,我说的情况也只是代表我自己的经历,我只是以一个导师的角度来告诉大家,导师问你的家境并非恶意,更多的其实是想了解你适合做什么,仅此而已!导师C:“我问学生家境只是想帮他们梳理利弊,让他们毕业以后更有尊严”我是上海的,每年研究生面试的时候,前期所有导师问完相关专业问题之后,我都会单独问一下他们的家境,其实与科研无关,只是想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跟他们说一下读研之后尤其是毕业之后的利弊,让他们学会取舍。举个例子来讲,因为很多学生毕业之后都会选择留在所在的城市工作,因此,我就经常会以上海为例询问他们,如果将来毕业留在上海定居,家里能拿出多少钱来支持你买房子?如果300万都拿不出来的话,我就劝他们毕业以后离开上海!当然,我并不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学生,只是学生在这个阶段毕竟缺乏经验,而且呆在学校的象牙塔里也鲜有了解上海生活的不易,因此,我仅仅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去帮他们梳理利弊,从而帮助他们尽早做出自己的选择。对于家境一般的学生,我建议他们应该更多地考虑去二三线城市工作,因为,在二三线城市的工作节奏以及生活水平下,如果省吃俭用工作几年还是很容易给自己攒出个普通房子的首付的。比如攒个三四十万就可以买一百多万的房子,而这个价位的房子在上海基本没有,但是如果在二三线城市的话,这个水平的房子还是比较不错的。当然,我每年问这个问题都会有很多争议,有的老师觉得我太现实了,也太打击人了。但是,我觉得这就是现实,我也是从那个阶段过来的,一味地鼓励学生努力打拼争取毕业留下来是不太负责任的,现实就摆在那里,即使将来学生选择留下来工作,但等到了将来仍然买不起房子还是要选择离开,与其如此,还不如让他们在选择之初就明确利弊,从而更好的规划生活!好了,三位研究生导师的心里话都听完了,是不是和在读的你之前的心理预知是不一样的呢?三位导师的想法正好也囊括了这个问题的三个方面,有的导师是想照顾学生,让那些家境不好的学生生活的好一点;有的导师是想通过家境来判断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制定更合适更人性化的学生培养方案;而有的导师也只是想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帮助学生梳理利弊,做好规划。不管出于什么方面,我觉得这样的导师都是合格的导师,能在这种负责任导师的手下学习工作的学生也是很幸运的。好啦,疑惑解开了,大家有没有被导师的回答暖到呢?本文来源:募格学术(ID:mugexueshu)转载请在募格学术原文后台查看转转要求作者:暗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