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一个班级50人,有30个学生在准备考研,这种现象正常吗?无穷无尽

一个班级50人,有30个学生在准备考研,这种现象正常吗?

如今考研的人越来越多,分数线不断抬高,想考一所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更是难上加难。考研的大多数考生是应届大学生,在毕业之际做出就业或者深造的选择。现在大学生一个班到底有多少考研的人呢?笔者身边一个朋友所教的班级就有一个现象,一共五十个人,有三十个人考研。相信很多人都有疑问,这样的考研比例是正常的吗?其实如今的考研人数增加明显,很多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已经决定要考研。说到考研人数增多的原因,第一点就是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如今大学生数量庞大,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很难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更多大学生希望通过考研为自己争取就业优势。第二点是学历变得更加重要,学历成为很多工作岗位的硬性要求,硕士学历可以进入更好的企业,起始薪资待遇更高,考公务员也有部分岗位只对研究生开放。第三点是整个大学风气的影响,一些老师可能会鼓励学生考研,还有一些考研辅导机构做大量的宣传,再加上身边的人都在考研,自然有很多人加入考研大军。综上可以看到,更多大学生想要考研是有原因的,无论是出于显示压力,还是盲目跟风,考研的人无可厚非增多了。一个班级有超过一般的人考研,也是比较常见的事情。不过一个班级考研人数的多少还和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地区、院校、专业。各地区的考研风气并不完全一样,一般北方地区学习氛围浓厚,看重学历,很多家长和学生觉得只有不断提高学历,才可以找到好工作。而一些南方地区固有重商风气,他们思想更加开放,深造读研不是唯一的道路,还可以从商创业。一些省份就业压力大,重学风气浓厚,考研的人就比较多,笔者这位朋友就是山东人,山东的考研风气就比较浓厚。不过这些只是一般规律,也有特殊情况。院校不同,考研人数占比也有不同。一般来说,院校越好,考研的人数会越多。一般二本、三本院校考研的人就不多,可能很多人觉得考研太难,容易考不上。而重点大学的大学生看重学历,希望继续读书充实自己,让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学历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优势,除了保研的学生,还有许多人考研。笔者一位河北工业大学的朋友说,他们一个班四十个人,只有几个人选择直接工作,所有人都非常努力用功,而且报考的院校都比本校好。这可能与对深造的看法、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有关系。而且专业也有很大的关系,一些专业的考研率几乎80%以上,比如医学专业等,还有一些技能类专业,继续考研深造的意义不大,可能学生会选择直接在工作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根据笔者的分析,一个班五十个人有三十个人考研是一件比较普遍的现象,但不同地区、院校、专业的考研率并不一样,还是要分情况对待。但目前学历非常重要,考研的人很可能会越来越多,考研人要做好心理准备,努力复习,早日实现深造梦想。

两天半

研究生考试笔试倒计时,同班10人报名8人弃考,这是啥原因?

文/教育一角距离2021年研究生考试还剩十几天的时间,考生们也步入了如火如荼的备考当中。考生们在复习的同时,也不要忘了打印准考证呦,现在打印窗口已经开放了!今年的考研可以说竞争是相当激烈的,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报名参加2021年研究生考试的人数已经突破了420万大关。但从整体上来说,各个高校都已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扩招,这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考研压力。但是也有数据显示,在个别院校个别专业的竞争淘汰率已经达到了70%。研究生考试初试倒计时,同班10人报考8人弃考表妹晓晓也是众多考研学子中的一员,前一段时间表妹还说自己的班级里面共有40多个人,但是报名考研的同学就有10个,她也觉得自己的压力有点大。毕竟考研不同于高考,高考是一个省份之间考生的竞争,但是考研却是全国考生的竞争。她们一个班级中就有10个人报考,如果按这种算法整个学校得有多少人。不得不承认今年的考研竞争确实压力不小,那之后我也只能是安慰表妹,让她安心备考了。但就在前两天,表妹却说自己有点想要放弃考研的冲动。毕竟表妹为了考研也将近准备一年的时间了,这个时候选择放弃也很可惜。在我问道她原因的时候,她却表示是自己班级中那报考的10个人其中有8个人弃考了。剩下的两个人一个是表妹,另一个是班级里的学霸。那位学霸成绩一直都很好,只要在考试中稳定发挥是有很大机会成功上岸的,但表妹也说自己的成绩不太好,担心失败。对于这件事情,我对于表妹的建议是坚持下去,不要轻易放弃。既然大家弃考,那不就是意味着自己少了竞争对手吗?不要因为别人的因素影响到自己的发挥。考试前夕,选择放弃的考生并不占少数其实每年像表妹班级当中的同学在考试前夕选择放弃考试的人也不占少数,可能我们觉得备考这么长时间却选择放弃可能会有点可惜。但是对于这些备考考生来说,我认为也是一种“解放”。在这段漫长的研究生考试备考阶段,考生们本身也是承担着很大压力的,整天处于高强度的备考状态,自然也是很影响心情的。所以在考试前,也有一些考生可能会觉得自己参加考研也就是个凑数的,虽然自己努力备考,但可能到最后只是“重在参与”,想想还是提早放弃吧。在我看来,在考试前因为压力大而选择放弃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我同时也觉得这样可能会有点可惜,毕竟已经坚持这么长时间了,如果不去尝试怎么能知道自己就不会成功呢?所以大家还是要积极地去调整自己的心态,既然有机会证明自己那就要多多努力。做事情也不要轻言放弃,有压力也可以适当地进行释放。在考研最后的冲刺阶段,考生应当注意哪些事情?积极备考,放松心态研究生作为高学历,自然在招生毕业等方面实行的是“严进严出”,而研究生考试除了会考验学生的文化课能力之外,还会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除了考查学生的个人能力之外,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会有所涉猎。所以在最后的冲刺关头,考生们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让自己得到一定的放松积极备考。劳逸结合,注意休息也有一些考生觉得自己在处于重要的备考阶段,为了能够记住更多的知识经常熬夜备考。整天坐在椅子上复习功课,自己的大脑也是长时间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状态。作为考生,还是要避免这样的问题,如果长时间用脑过度可能还会适得其反出现记忆力下降、整个人没有精神的情况。所以考生们也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的学习和休息调整自己。有重点地复习,查缺补漏距离考试还有10几天的时间,但是考试的内容还是非常广泛的,考生们要进行复习的功课也比较多,如果一个一个的复习根本也来不及。那么考生就需要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复习了,要懂得查缺补漏对于自己不熟练的知识点进行重点复习,对于那些比较熟悉的就可以适当忽略了。写在最后:考研对于考生们来说确实压力很大,但是大家也不要觉得压力大或者是身边的同学过于强大就产生放弃的念头,虽然竞争激烈,但如果积极备考还是有很大的成功率的。今日话题:你对于考研前夕,十个人有八个人选择弃考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呢?#加油考研人#

孔子适楚

985大学一个班50人,只分到2个保研名额,辅导员一语道破

时下,想要读研究生一般有两种途径:其一是参加考试,初试(笔试)的时间基本是在12月份,复试则多在3月份,通过这两轮考核后,基本算是一名准研究生了,不过近年来考研形势是日趋激烈。其二则是获得“推免生”资格,也即我们常说的保研。这项工作在每年秋季学期开学初启动,持续时间短,所以想要成功推免的同学,在大三下学期末就要开始张罗了。“推免生”,全称是“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虽然看似不用考试就能读研,但这是别人用大学前三年的努力换来的,所以考研学子们没必要酸,做好自己眼下的复习备考才是王道。而大一、大二低年级的同学,需要做的是让自己成为专业中的佼佼者,提高综合能力素质,这样将来在推免的时候才更有竞争优势。当然,能不能成为“推免生”,其实源头在于三年前的高考。当年如果努力考上了985、211大学,推免成功的概率要高得多,普通高校的推免名额则极少,或者是没有,所以任何事情都是因果相依、一脉相承的。需要特别介绍的是,即便是在同一所学校的学生,他们享受到的推免概率是有差别的,甚至这种差别还比较大。最近正值2010届大学毕业生推免的关键期,一位末流985大学的男生感叹“我上了一个假的985?”,原因就在于他所在的50人班级,竟然只有2个保研名额。在询问辅导员老师后,被一句“谁让你班上整体成绩差”怼得哑口无言。原来,这位男生就读的专业共有3个班,其中他所在的班级成绩最差,第一名到其它两个班只能排到七、八名左右,名额自然都被瓜分走了。再加上今年学校降低了他就读专业的保研比例,所以分到他班上的就只有2个名额。据了解,今年有不少985、211大学开始实行保研率动态调整机制,简单理解就是一改过去按专业或学生数量平均分配的做法,根据学科或专业的实力特色来动态调整分配。举个例子,某985大学各学科的平均保研率是20%,那么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拿到A+评级的学科下属专业,毕业生的保研率可以高于这个数值,达到30%的比例;A档为25%、A-档为20%,以此类推。这种摒弃“平均主义”的做法有利于优势学科专业做大做强,同时督促相对较弱学科建设加快步伐。那么,作为一名学生,将来要想在保研上有强劲的竞争力,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值得考虑:一、把好高考这道“源头关”这个建议简单来说就是要在高考中拿高分,上更好的大学,因为目前高校的保研率基本是按照985大学、211大学、普通一本大学的顺序从高到低排序的。而一旦高考失意,将来大学可能连竞争保研资格的机会都没有,只能“蜗居”图书馆去和数百万考研学子角逐。二、选好学科或专业前面已经介绍过,越来越多的大学在分配保研名额时摒弃了“平均主义”,所以要求高考志愿填报时要优先考虑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评价高的学科或国家级品牌、特色专业,这样才不至于因为本专业保研名额少而吃亏。三、重视学业成绩 影响保研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学业成绩一定是当中最重要的,切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尤其是在保研名额较少的专业里,成绩的分量更重。所以,有些大学里流传的“60分万岁”言论,简直就是鬼话,当真你就输了。对于保研比例按照学科专业实力来动态调整分配的做法,你支持吗?

兴致勃勃

大学本科考研人数占据了班级一半,但能够读研的为啥屈指可数?

每年大学生考研几乎都会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而且考研的热度也是持续升温,考研已经不是单纯的继续深造学习的问题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报考研究生,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考扩招之后的必然结果,以前说本科学历是高学历,随着大学生的增多,其实现在的大学本科生随处可见,社会工作招聘要求又是更上一层楼,对于很多人而言,想要从事一份相对来说理想的工作,有个研究生学历也是必不可少的。但你想读研除了保研就是考研,在中国,大多数“211”以上的重点大学保研率并不低,也就是说如果你高考能够顺利进入“211”以上的大学,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你就已经拿到了保研资格,至于最终能不能顺利保研取决于你在大学的努力,当然如果你大学上的是普通大学,很可能你就失去了保研的机会,你想考研就只能与别人去竞争考研复试的名额了,经历初复试剩下的人,才会如愿进入目标院校读研继续深造。特别是就读于普通的一本、二本大学的同学,很多人大学本科明确的目标就是考研,就像我曾经高中的一哥们,他所在的大学班级,到了大三的时候,有一半多的人选择考研,而且他们班很多人因为毕业不知道干什么,而选择了考研,还有一部分人是为了通过考研弥补高考名校的遗憾,也有人就是为了跟风考研,总之想考研有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不考研则意味着本科毕业就要工作就业这一现实。考研不同于高考,考研没有高考那么公平了,正如前面所说,你能否拿到保研的资格取决于你本科所在的大学,高考从某种程度上讲,影响着你上大学以后的很多事情,而考研也在其中,虽然影响不是很大,但是你在普通大学努力与在重点大学大学努力肯定不一样,重点大学有保研资格,这就是他们学生的一大优势所在,而普通大学的学生,无论处于什么原因考研,你只有与别人竞争从考研中洗礼出来,胜者为王。我那哥们当时的大学班级一半以上的人选择考研,但实际上最后考上研究生为数不多,屈指可数的十个左右,因为有一部分人因为种种原因中途放弃了考研,有些人没有考上目标高校又不愿选择调剂到其他学校,有些人找到了工作动摇了继续考研的决心,就这样到最后坚持到最后的人并不多,这应该也是为什么每年报考研究生人数增多,到最后实际考研人数锐减到的原因所在。所以说,无论你本科读的是什么大学,想考研就应该坚持到底,考研的代价绝不低于高考,当然读研可以让你走向更高的起点,这一点毋庸置疑,大学考研能够在本科毕业后继续读研深造,就不要耽误时间,不要等到工作后悔了,又继续重新考研,工作了你要考虑的事情更多了,想要重新考研的代价自然会很大,对于普通人来说,辞去工作专心复习备考的代价,一般人承受不起。能够在高考进入“211”、“985”的重点大学,就不要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要等到你出了社会才明白,拥有一个重点大学的本科学历绝对有它的优势,虽然本科毕业生工作不好找,但是重点大学毕业生依然深受企业欢迎,如果你是重点大学研究生毕业生,自然企业愿意花更高的价钱聘用你,开弓没有回头箭,大学期间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不要考研,一旦确定了目标,就应该付出持续的努力,考研不仅是竞争,更是一种毅力与坚持的考验,你说呢?

解剖刀

学霸届的C位:一个班30人考研成功28个,网友直呼剩下的才是C位!

近日,天天不断上热搜的就是来自各个大学的毕业生们了,又是“学霸大学四年拿奖学金八点八万元”“学霸情侣大学四年拿五十三张证书和八点六万元奖学金,还拿到了一项国家专利”又是“学霸毕业生毕业演讲表白自己的女友兼学妹:大学有你,余生都是你”就在近日,南京工业大学2011学院·2014级化工班,全班三十个人,考研录取人数就达到二十八人!这里面有考取国外研究生的,有本校本硕连读的,还有考上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等高校的,网友:“学霸届的C位,非你家莫属了”然而评论区的网友们确实更关注于剩下的那两位:“剩下的那两个绝对的C位,没有争议”还有网友评论心疼剩下的那两个“剩下的两个也太难过了吧”很快就有网友回复:“剩下两个不想读研有问题?”“可能人家保研了已经”“ 剩下的两个难过的回去继承家族企业了……”“另外两个很大可能是人家就没想过考研啊”“ 可能出国 也可能工作”“我只在乎那两个的,富二代?官二代?”“ 幸好不是一个,否则更心塞”“ 幸好不是一个,否则更心塞” “ 另外两个:考研是考不上了,只能回家继承千万财产了”“剩下两位内心OS:真羡慕他们啊!现在只能回家继承财产了”“ 剩下两位: 一:哎!mmp,考研也考不上,保研又没资格,看来是废了,只能去国外留学深造了。 二:呵!你还能去国外深造,我他妈也就只能回家去苦逼地接手家里那几家上市公司了,我才难受!”“剩下的两位会被批评吗?或者作为反面教材?替他们两位可惜,希望他们以后也能前程似锦,腾达飞蝗”“剩下的那两个合伙开了个公司十年后考上的28个给他们打工”还有一些网友拿抖音上“有矿”的梗来调侃:“剩下的两个家里有矿吧”不过还是有一些网友表示这些对那两位调侃的网友有些不满:“相信剩下的两位也很优秀,本科毕业又不是只有考研一条路,评论里嘲笑人家的有意思?都是研究生毕业事业成功的?”因为评论区的网友们几乎都把关注点放在了剩下的两位身上,只有鲜少的几位称赞这一个班级里的28为考研成功的同学:“这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啊!!”这个班级确实是学霸届的C位了,同时祝所有要考研的学生们考研成功!

不同其事

河南科技大学:1个班22人考研成功,18人进入“双一流”,真牛!

一个班级中22人考研成功,其中考入双一流高校18人,国家级研究院1人,有4个100%录取寝室。今天,鼎鼎就带大家来认识一下这个学霸班级!01、学霸班级原来是这样浓(农)意(一)近亲情自(自)留(六)欢笑声着(卓)衣(一)潇洒客月(越)半(班)玉楼清农业装备工程学院农自卓越161班共有31人,已录取研究生人数22人,另有一名同学暂未复试,其中18人考入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双一流高校。自入学以来,农自卓越161班同学一直成绩优异,注重全面发展。活力、青春、激扬由他们代言;温暖、和谐、友爱是他们的常态;勤奋、自强、乐观是他们的品质。班级获得了“河南科技大学优秀班集体”“河南科技大学优良学风班”“河南科技大学免监考荣誉班级”等各种荣誉称号。02、厉害了,4个学霸宿舍这次考研,班级中也出现好多“学霸宿舍”,其中有三个女生宿舍、一个男生宿舍考研成功率100%。女生517宿舍四人全部考上双一流高校;女生519宿舍三人考上双一流高校、一人考上国家级研究院;女生515宿舍两人考上双一流高校、一人考上农业工程学科A-高校;男生626宿舍四人考上双一流高校,一人考上农业工程学科B+高校。女生515宿舍女生519宿舍女生517宿舍男生626宿舍626宿舍成员张志毅:谈及考研心得,我认为第一便是信念,信念是精神之钙,是对自己的自信与肯定,坚信我要成功、我能成功、我必成功。第二便是计划与目标,考研这条道路无疑是艰辛的,漫无目的的学习必然是无果的,倘若我们能够把计划与目标精确到天、精确到小时,那我们终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便是环境,首先我很荣幸能够成长于农自卓越161这个大家庭里,也很荣幸能够生活于626这个宿舍里。正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有问题我们一起解决,有经验我们一起分享。03、学霸心得,快来学习啦!王维振:初试成绩393分,被西安交通大学录取“考研结果=选择+目标+努力(时间)+心态”我是五一之后正式开始准备考研的,在刚开始的两个星期学习一直不在状态,尽管学习可能不在线,但这时候我查了很多关于考研的学习技巧和心得,从而对学习的过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迈出了考研的第一步——选择学校。(我建议早点选择几所专业课相同的目标院校,因为在后期需要忙的事太多了,将没有集中的时间去选择)。通过前两周的沉淀,慢慢地开始进入学习的状态。随后我根据自己的目标院校(西交大),给自己划了一个目标分数(400分),并且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设立不同的目标(每天一个小目标,每周一个大目标)。当然,有了目标,只能花时间努力的去完成它。因为我们班实习课程比较多,在实习期间也许不能花集中的时间去学习,但我仍会每天坚持学习英语和数学。(因为数学和英语如果隔一个周不学,就需要再花费差不多一周才能找回状态)。并且,在没有实习的暑假期间,我基本上会保持13个小时的学习时间(除了吃饭、睡觉)。经过前期的努力之后,其实到离考试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候,就要调整好良好的心态(因为后期的学习压力太大了,有做不完的数学题和背不完的政治书),比如我在离考试还有半个月的时候我每天会去打一个小时篮球来放松自己,但放松之后就要完全的投入学习。如果你能坚持完考研的过程,你的收获将不仅仅是学习方面。王亚茹:初试成绩377分,被重庆大学录取。回顾这一年的考研历程,最大的感受就是时间紧、压力大,由于有效学习时间有限,所以我每天都给自己制订目标,并强制要求自己必须完成,就这样做完了每一章的数学练习题,背完了每一单元的英文单词。整个考研过程的确很艰难,没日没夜的复习也确实很难熬,但是坚持下来的人便会尝到今后成功上岸的喜悦感。考研不仅需要认真,更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需要下定决心,需要坚定不移,需要良好的心态,需要合理的规划。总之一句话,敢考,就要有敢于坚持下去的勇气和魄力。在考研这条道路上,农自卓越161全体成员互相激励、互相影响,任何娱乐玩耍的念头被我们抛之脑后,拥有的只是对学习的万丈激情。我们共同品尝过努力的艰辛,也必将共同迎来成功的喜悦。看着鼎宝们都这么优秀,鼎鼎也替你们开心呐!真是太骄傲啦!同时也希望正在准备考研的鼎宝们要加油努力,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鼎鼎与你同在!来源: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校园媒体中心出品 图文来源:农自卓越161班编辑排版:杨君慧审核:盛德慧

百慕大

从小学到研究生,我的成绩一直是班上前两名,秘诀是我有一个本子

父亲经常跟我说“做事要有标准,要做就要做好,做不好不如不做”。怎样才能做好一件事情呢?父亲告诉我通常三个步骤必不可少:1、明确方法标准。父亲说,方法标准很重要,是指导我们做事的指南针。做一件事,忌讳的是只顾埋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如果路走错了,或者方向都反了,只会南辕北辙、事与愿违。因此,做一件事之前,首先一定要搞清楚做这件事的方法,要做到什么标准,有什么要求,这是根本前提。只有搞清楚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从小到大,我会帮着家里干很多农活,比如喂猪、打柴、插秧、稻田喷药、收割稻谷等等,都是父亲教我的。他安排我做事之前,都会先告诉我做这件事的方法,做好这件事的标准,我要严格按照他的标准做,没有做好就要重做。比如,八岁的时候,父亲就教我下田插秧,他告诉我横向间隔多少、纵向间隔多少,要求横平竖直,行与行、列与列之间的间距均等,秧苗与地面垂直,然后给我做示范,插几行秧苗给我做样板,让我照着样板做。我没插好,他就拔了要我重插,直到插好为止。2、自己动手实践。父亲说,光知道方法标准,不去动手实践,不动用眼、口、心、手去感悟和体验,那所谓的方法标准,永远只是别人的经验,永远只是束之高阁的摆设,永远也成为不了你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因此,知道了做一件事的方法标准之后,关键是要立即动手实践,把那些方法标准运用到实践中去,用方法标准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方法标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视情进一步改进方法标准。父亲非常重视我动手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干农活还是指导我的学习,他都是首先教我方法标准,然后要我自己对照反复进行练习,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比如,从15岁起我就开始负责家里5亩多水稻田的杀虫药喷洒,当时我的个子还不到一米五,装满药水的喷雾器有四五十斤重,背上喷雾器整个人都直往后退。父亲手把手教我加什么样的药,加多少,怎么加,兑多少水,如何把装满药水的喷雾器背起来,如何把药水喷出去,在水稻田里如何喷洒,等等。说完以后,父亲还会给我示范几次。然后,就让我自己去体验,做过几次后,我也成了稻田喷药的行家里手。还有上小学时写作文,遇到一种新的文体我不会写时,父亲就会边制作竹器边跟我讲怎么写,或者他念一句我写一句带着我写一篇,然后再出个题目,让我参照他教的方法或者范文练习写一篇。我那时自己也喜欢琢磨,通常只要父亲教我一遍,我再慢慢练习,很快就能掌握一项技能。3、不断总结提高 。父亲说,经验和成绩是总结提炼出来的。知道了方法标准,也去动手实践了,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步千万不能忘记,那就是总结提高 。总结提高是做事出彩出成绩的重要一环。但是,这一步往往很容易被人忽视。所以,这也是很多人干了一辈子简单重复的工作,却拿不出一件像样的成果的原因之一。父亲特别推崇马云说的一句话“复杂的事情简单做,你就是专家;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行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他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反反复复地跟我讲。父亲还特别指出,不管是成为专家、行家,还是赢家,关键是要用心。这个用心,就是指要注重总结提高。从小学到高中,无论我的学习成绩是好是坏,父亲都特别强调一点,要认真总结。成绩好,要总结经验和收获,成绩不好,要总结原因和教训。只要深刻反思、认真总结了,不管成绩好坏,都会有收获和进步。每学期,父亲都要求我建立错题本,他说,错题本就是一个很好的总结提高的载体。作为学生,我们要做很多的题目,要参加很多的考试,犯错在所难免,犯错并不可怕,怕的是重复犯同样的错误,反复掉进同一个坑里。建立错题本,把在平时练习和考试中做错的题目及时登记在一个本子上,并把自己当时做错的原因、正确的解题过程、不同的解题方法,以及自己的反思和教训写在错题本上,就是一个很好的总结提高的过程。临考前,再把错题本拿出来翻一翻,能够很好地提醒自己不在考试中犯类似的错误,效果非常好。我从小学到高中,成绩一直在班上都是前两名,后来又考上本科、研究生,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从小学开始,我就按照父亲的要求,养成了建立错题本的好习惯。从小学到研究生,16年间我建立了50多本错题本,这些错题本到现在我都珍藏着,舍不得扔掉,因为这里面记录了自己走过的路、掉过的坑、犯过的错,以及进步和成长的喜悦。父亲也是个善于总结的人,他做竹器做得非常好,做的框子、篮子结实耐用、质量特别好,周围几个村子都找他做。一方面是他做竹器从不偷工减料,货真价实,另一方面是他善于总结,他梳理制作每一种竹器的关键技术,并编成顺口溜,毫无保留地教给别人,带出了好多徒弟,徒弟们按照他教的方法也能编织出质量上乘的竹器。父亲去世后,家里留存的一些竹耙子、竹刷等竹器把都很快被抢光,乡亲们都说“赶紧买几个存着,以后这么好的东西难买啰!”做事要有标准,这是父亲留给我的又一笔精神财富。父亲虽然离开我们11年了,但教给我的做事认真负责,高标准、严要求的习惯已经深深地烙进我的脑海,这样的习惯,改变了我的生活,也改写了我的人生,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父亲的教诲!谢谢您,亲爱的父亲!这是“父亲的教诲”系列的第十篇文章,也是终结篇。父亲教我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是父亲的谆谆教诲构建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非常感谢父亲给予了我生命,给予了我理想,给予了我精神,给予了我奋斗进取的资本,给予了我那么多宝贵的财富!我将把父亲的教诲、父亲的故事讲给我的子女听,并让他们也一代代讲下去。这也许是对父亲在天之灵更好的慰籍吧!11年了,亲爱的父亲,您走了11年了!11年里,多少世事变换,多少物是人非!儿子想您了,父亲!愿天堂没有腿疾,没有癌魔,没有痛苦!愿您在那边安好!谨以这10篇文章纪念天国亲爱的父亲!我是精进者er,每天为您分享生活中的真心、真情、真爱!看别人的故事,反思自己的人生!欢迎点赞、留言、转发和关注

魏牟

4个班走出7名“新科硕士”

一个班36人走出4个硕士生、昔日春高省“状元”研究生初试再夺魁、大学专业成绩和综合测评双第一推免进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过去一周,青岛电子学校喜讯不断,随着各高校研究生录取名单的陆续公布,考研成功的学生名单不断刷新。截至4月14日,该校今年已有7人考研成功。记者了解到,自2013年以来,青岛电子学校共有393人考入中国石油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本科院校,部分专业本科达线率远超普高,中职生考研读博早已成为常态。4月14日,《光明日报》头版以“高考双轨道,人才立交桥”为题,对青岛电子学校以及山东职教高考打通职教堵点进行了专题报道。2014级1班4人戴上“硕士帽”王茹考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高宇潇就读东北大学、刘成英被鲁东大学录取、徐慕君留在青岛科技大学继续深造……继去年首届“3+4”本科毕业4人顺利读研深造后,今年青岛电子学校“3+4”计算机专业再次考上4名研究生。7年的时间,2014级1班的这36名学生从全省各地汇聚到青岛电子学校,全部转段成功如愿升入青岛科技大学,现在即将毕业的他们用自己的优异表现,向母校交出了一份完美的成绩单。2014级1班班主任杨琛告诉记者,作为唯一一届面向全省招生的“3+4”专业,因求学汇聚到电子的每个学生都被家长寄予厚望。“省内各地市义务教育段学制、培养模式各不相同,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知识基础也差距很大。”为让这群起跑线不一的学生整齐地实现转段,文化课老师和专业课老师付出了大量心血。“当时我们的口号是‘36个人送进来,36个人送出去’,到了最后阶段,不仅老师拼,孩子们也真的拼上了。”如同当初入学时承诺的那样,2017年该班全员转段成功考入青岛科技大学。高中段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让学生在接触大学专业课时格外从容;高中三年的深厚感情,更是让他们在大学四年亲密无间。进入大三,班里部分同学开始准备考研,王茹、高宇潇、刘成英、徐慕君用每天超过12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长,为自己的未来积蓄力量,最终成功考上研究生。不仅考研的学生成果喜人,2014级1班选择就业的同学同样就业不愁。2人签约中国联通,1人签约海信,人人都有offer……高宇潇告诉记者,作为最抢手的几大专业之一,他们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不仅“不愁嫁”,学生甚至还有“挑公司”的权利。当年春考“状元”考研笔试拿第一与王茹他们一起给母校报喜的,还有2013级电工电子高考升学班的高斌。2013年因中考发挥不理想,高斌没能进入普高,得知参加春季高考同样可以考本科后,高斌选择了春考本科升学率最高的电子学校。“高斌那年是春季高考人数最多的一年,本科线从前两年的530分、550分一下子蹿到了600分,高斌凭借643分的分数拿到了公办本科计划。”班主任徐敬铭说,当时普高生“突击”专业课参加春考抢本科的情况很普遍,高斌却凭借电子学校扎实的专业课和文化课基础突出重围。进入大学后,有高中专业课基础的高斌,在大学专业课学习上游刃有余,大二将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二级证书收入囊中,更顺利取得了高级电工证,多次获得奖学金。大三时高斌开始备战考研,最终顺利考取了第一目标院校——北京邮电大学。从4年前的山东省春季高考“状元”到研究生考试初试第一、面试第二,2014级电气技术应用高考升学班闫航的点滴进步都备受母校关注。2014年,普高线下3分的闫航进入了青岛电子学校,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开挂”人生。在班主任于淑环的印象中,闫航聪明好学、乐观阳光,体育节、艺术节都有他的身影,三年成绩始终保持在班级前列。“闫航化学不好,而春考不考化学,他擅长的数学物理,正是专业课和文化课科目,所以他选择春考特别适合。”当年春考闫航考取了全省“状元”,顺利就读山东交通学院。四年后,闫航继续延续了“第一”的辉煌,在研究生初试中考出了416分的绝对高分,勇夺山东师范大学该专业初试第一,复试中闫航拿到了全国第二,顺利升入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与闫航一样,把优秀从高中保持到大学还有青岛电子学校2014级计算机高考升学班的赵陆宸。“赵陆宸对计算机专业特别感兴趣,所有的专业课他都喜欢。”班主任王淑卿介绍,早在高中阶段,赵陆宸就表现出对所学专业的浓厚兴趣和特殊天赋,开始在国赛拿奖。通过春考顺利考入山东理工大学后,赵陆宸接连三年专业成绩和综合测评成绩均排名专业第一,曾获国家奖学金等共7项奖学金。高中三年扎实的专业基础,更让赵陆宸在各级赛场上如鱼得水,大学四年他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11项,省级奖项7项,发表SCI期刊论文1篇。凭借在成绩和竞赛上无可比拟的优势,赵陆宸获得了优秀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推免)资格,最终保送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术型硕士学位。中考落榜生三年后顺利读本科今年山东省春季高考本科计划数在2020年1.5万的基础上再增加5000个,这意味着参加职教高考的学生将继续享受红利。今年青岛电子学校共有5个班级参加山东省春季高考,其中“3+4”本科共两个班87人,信息技术类专业两个班83人,电工电子类专业一个班46人。电子学校校长崔西展告诉记者,2020年学校电工电子类专业本科达线率为95.5%,比2019年提升20个百分点,信息技术类专业本科达线率为81.8%,提升30个百分点,因此,学校对参加春考学生们的未来充满信心。据了解,自2013年以来,青岛电子学校有393人考入中国石油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本科院校。这些考入本科,特别是分数线高出夏季高考自招线几十分的本科院校的学生中,大多数人当年中考分数线低于青岛的公办普高线。例如,该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一名学生当年中考总分只有273分,比当年的公办普高线低了362分,在2020年春考中,他以540分的成绩考入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职教高考让中职学校成为梧桐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报考中职学校。青岛电子学校连续多年在招生中一次全部录满,2020年招生近千人。”崔西展说。从曾经的中考普高线分数上下几分,到现在考入名校读研,7名毕业生借助母校搭建的平台,实现了自己的成才深造梦想。作为岛城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青岛电子学校搭建起了“3+4”分段培养本科、“3+4”国际本科、“3+3+2”中日硕士、五年制贯通、三二连读大专、综合高中、普职融通、中职等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人才培养立交桥,让学生通过这些平台,实现更高层次的深造。“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进一步搭建成才立交桥,健全高质量育人体系。职教高考政策促进职业教育向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方向深入发展,推动中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崔西展说,职教高考制度同时促进了中职学校内涵发展,推动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育人质量。成绩中等生:来电子提前预订本科从去年5人戴上“硕士帽”到今年7名毕业生考研成功到校报喜,对青岛电子学校很多专业的学生和老师而言,他们的目标从来不止步考本科,“考好本科、读名校研究生”才是这些学生和老师们奋斗的方向。以今年组团考研成功的“3+4”为例,从2013年到现在,已有5届学生走出电子学校到青岛科技大学就读本科,2020年“3+4”班共87名学生全部顺利升入青岛科技大学就读本科。截至目前,学校“3+4”本科班已走出5届378名毕业生100%升入青岛科技大学就读本科,实现了连续5年百分百转段。2021年“3+4”本科学校招生80人,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走出全省高考状元的春考班,同样是每年电子学校最受家长关注的专业之一,学校2017级的两个春季高考班计算机应用专业本科达线率为81.8%,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本科达线率为81.3%。学生通过春季高考的平台同样可以圆本科梦,为未来实现更高层次的升学奠定基础。青岛电子学校作为首批普职融通试点学校,2020年学校第二批普职融通班在春季高考中大放异彩,过半数学生在技能理论实操考试中获得满分,本科达线率更是高达95.5%。这一数字刷新了学校去年首批普职融通班76.5%的本科达线率。今年学校计算机和电气两个专业普职融通共招收80人,来电子学校抢本科计划,成为春考班和普职融通班老师给予学生和家长的承诺。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王晓雨来源:地方网.青岛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ersanli.cn

罗西欧

“27岁女公务员,考上复旦研究生,要不要辞职去读?”

迈出一步,可能有更广阔天地。正解局原创人生,最难的是选择。选择中最难的是,往往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27岁女生,公务员编制,上岸复旦研究生了,要不要辞职去读呢?”这是知乎上的一个问题。一边是公务员的职位,一边是复旦研究生。可谓,都是大好事。如果搁在你身上,你又会怎么选?今天,没有其他特别想聊的话题,就来说说这个。这个姑娘,今年27岁,在生日之际,收到了复旦大学研究生复试通过的通知。夙愿,一朝达成,对她来说,显然有点突然。根据自述,她考复旦研究生,也是有一番心路历程的。5年前,她本科毕业,但学校不是很好。当时,她就准备继续考研,可是因为父亲突然重病,弟弟还在上初中。所以,她就无奈选择考了家乡的公务员(国税局)。因为,她本科专业是汉语言,机关实际上也很喜欢这类专业的学生,所以,她就被安排到文字岗位(用她的话说,自己也学不会税法之类的专业工作)。后来,父亲走了,弟弟上了高中,母亲就陪弟弟去市里上高中。在心理上,可以说是接连的冲击:一是失去父亲,母亲、弟弟又不在身边。二是工作不如意。所以,就想到了考研。2020年一年,她白天上班晚上自学,常常学到凌晨三四点。原本只想了却自己的心愿,给自己一个交代,成不成功都无所谓。但成功还是突然来了。原帖节选用她的话说,现在自己很惶恐。“我真的应该去读吗,我能养活自己,能找到工作吗,年龄会成为我的限制吗?”著名的经济学家曼昆(1980年以最优等成绩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29岁时成为哈佛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曾任布什政府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给出了经济学十大原理,其中,前两个分别是: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其中,第二条有个更常用的表达叫“机会成本”。关键是,这位姑娘现在面临的取舍很难,因为机会成本貌似都很大。先说如果去读研,放弃公务员。下面是几年前就开始流行的一张图,是对中国社会分层一个简单的归纳。当然,这个划分不一定准确,但却比较直接地给我们了一个印象:公务员整体上处于社会中游水平,不好也不坏。也和我们日常的认知差不多。不同阶层的人数占比再说如果继续走公务员路线,放弃复旦研究生。我们先从考试难度上来说,国家部委时常有一两千甚至两三千比一的岗位。但是,一般省考难度会小不少,大部分省录取率在2%左右。如果是小县城、乡镇,这个录取率会翻几番,甚至有些偏僻的地方根本招不到年轻人。部分省市公务员招录比那么,复旦研究生呢?近几年,名校招研究生有个明显的趋势:越来越多地要免试研究生。因为生源好控制,这个很容易理解,名校学生出国,就招其他985高校学生,或者211高校学生。这样一来,普通学校要通过考研,上名校是十分困难的。根据复旦公布的数据,2018年西方经济学招8个人,其中免试的名额是5个,也就是只拿出来3个考试名额,当年报名人数是73。实际上,十取其一,在名校研究生招生中,比比皆是。特别是这两年,因为疫情,名校学生出国受阻,也加入考研大军,招录比还在下降。复旦大学2016—2018年研究生招录数据公务员和复旦研究生,两个都是很难选择的东西。到底该怎么看?先从她最忧心的事情说起:“我能养活自己吗?”还别说,这个观念是很多家长或者老师,在高考填志愿时会说到的,大城市消费高,念书的花费大。但真是这样吗?只能说,这个观念只看到了问题的一头。在另一头是什么?在大城市,哪怕你念书,同样有机会赚更多钱。同样说上海。上海有太多大企业,包括跨国集团总部、大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它们都有很多基础工作(复印、简单的数据统计等等)要做,所以有大量面向高校学生的兼职工作。在至少10年前,这样的兼职待遇是100元/天,一天8小时。所以,有知识、有技能,在大城市活不下去,是几乎不可能的。上海的工资水平是全国最高的实际上,这里涉及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大城市,往往能提供更多的资源。我先前文章里,用刘强东举过例子。刘强东,出身苏北船工家庭。第一次去大学报到,带的是父老乡亲凑的500块钱、76个鸡蛋。但到了北京,他发现钱根本不是问题。大一时,他就靠着抄信封,每个6分钱,一个周末抄40000多个,一下就赚到2000多块钱。这可是在1990年代初的2000多块,要知道1992年全国职工平均月工资才226块,刘强东一个周末兼职的收入,就差不多赶上一个上班族一年的收入。当然,有人质疑,刘强东能不能写得那么快,但可以确定的是,刘强东后面自学编程,倒腾生意,大学时代的确不再缺过钱。北京独特的“资源”刘强东第一次坐火车,到了省城南京,立下只考上海、北京两个城市大学的志向。第一次上大学,到了首都北京。第一次坐飞机,则是去了中国经济中心上海,见投资人。而今,刘强东的事业,谁能否认和大城市没有关系?再说名校。我先前还说过一本书,《乡下人的悲歌》。这是前两年,美国非常流行的一本书,描写了美国“铁锈地带”的衰落。作者J.D万斯,身边很少有人能上大学,即便上大学,也是上本州的州立大学,离家近,开销少。但他后来努力上了耶鲁,结果发现,在耶鲁上更好的大学反而更便宜(因为社会捐助多,奖助学金更多)。在耶鲁法学院,学生找工作基本不去网上投简历,因为他们通过自己和家人的关系网,已经早早锁定投行、律所等最光鲜的工作……其实,这在中国也有类似的情况。2020年,清华大学获得的社会捐赠高达47.1亿元,北大是31.87亿元,复旦也有17.73亿元。这些数据,很可能超过八九成的中国高校。在名校里,只要学习科研做得好,奖助学金就完全能完全满足一个人的基本开支。现在,大企业内推也非常多,校友就在其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2020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名实际上,面临选择,大多数人恐惧的是陌生,而不是事物本身。迈出一步,则可能有更广阔的天地。

其自为也

细数研究生晚上加班之五大“怪现状”

来源:学术志 作者:浴火凤凰晚上加班,对所有研究生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常规操作和基本标配。对于关于晚上加班,每个研究生都有自己的心声。有人说:“最近的你,是我最远的爱”;有人说“导师,学生做不到”;有人说“白天不懂夜的黑”;有人说“加班是种会呼吸的痛”;有人说“你伤害了我,却一笑而过”。说实话,谁不想每天晚饭后就不用回实验室,谁不想晚上陪着恋人出去逛街,谁不想晚上9点钟就已躺在床上玩手机。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众多研究生在“白+黑”“5+2”的加班模式中,加出了近视、脱发和腰痛,最终拿到了苦苦追求的“那张纸”。然而,由于不讲求效率、功利思想作怪以及导师评判标准偏差等原因,现实中却隐藏着一些“套路型”加班,由此产生了五大“怪现状”。01、加“伪”班——很无奈,干“私”事这里的“私”事,有两层意思:一是研究生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私事,比如:读读小说,打打电话,看看电影,刷刷朋友圈,甚至打打游戏。当然,劳累了一天,晚上休息放松一下也无可厚非,毕竟是自己的时间,有权利去“加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最人让闹心的,还是另外一种导师布置的“私”活,比如:外接公司的图纸抓紧画,人家周末要验收了;连夜贴发票,第二天一大早就去财务报账;给导师媳妇制作上课的PPT,还要求有动画、有视频和音频的那种,第二天下午上课就要用;……有些研究生也无奈地打趣道:“我这是打着加班的幌子,干着无关学习的私活。”02、加“晒”班——朋友圈,我来了有的研究生经常加班到深夜,也常常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其他同学“晒加班”“比辛苦”的“身影”。虽然远隔千里,亦感到自己并不是孤军作战。但是,个别研究生热衷于刷高“加班指数”,连半夜吃的泡面、火腿肠都得“晒一晒”。有时甚至晒月亮、星星和黑夜,似乎谁晒得多谁就干得多,谁吃得差谁就付出多,谁晒得好谁就干得好。相信绝大多数研究生加班加点都不是为了炫耀和给别人看的,但也不排除有的怀着曲线诉苦的邀功心思,通过“晒”来委婉地引起导师的“围观”。有的则抱着“加班光荣”的炫耀心态进行广而告之,有的则顺着随大流、跟风走的性格,在朋友圈里“无病呻吟”……03、加“虚”班——灯亮着,人不在有的研究生晚上不愿干活,或是没活干不需加班,但又担心遭导师批评、同门非议,故自作聪明,开灯、关门、走人。也有的研究生在长期的灯火通明中形成了一种奇妙的默契和特殊的惯性,灯亮着,人也在,心却早已飞走了。有些研究生为加班而加班,工作完成了,但不到某个时间点不走;有的刻意放慢工作速度、放缓工作进度,目的就是耗到那个时间点;有些眼皮已经开始打架,但仍在电脑前坚持战斗,尽管精神值得肯定褒奖,但工作效率可想而知;有的论文思路打不开,抓耳挠腮,纠结万分,坐立不安,一看12点了,这才放心回去休息了!04、加“懒”班——拖延症,晚上补早上8点10分进入实验室,一边吃鸡蛋、喝杯牛奶,一边电脑开机,大约20分钟后,终于不情愿地打开论文昨日修改稿。突然灵感一来,想用QQ截个图。打开QQ后,收到原来大学同学的留言,说一篇小Paper已经改好了。于是又打开邮箱查看,发现4封未读邮件,而其中一封是导师昨晚发来的,哎,课题又有新活了。于是乎,下载了老板的课题文档,接下来抄起手机,打开微信,顺便打开微信朋友圈,先发了条个人状态:“紧张而又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这时候,微信又有新信息了,师兄催实验进程的事,于是打开“我的电脑”,当路过“D盘/工作安排”时,看到了下个月的工作计划表。心想打印出来帖在办公桌档板上,可以时刻激励自己。但是,打印过程不太顺利,设置有点问题,又向“度娘”求助。打开百度后,发现热播剧“司藤”又更新了。于是情不自禁地又打开链接视频,花了近2个小时追剧。之后再去趟厕所,发现工作计划表还未打印,赶紧在百度上找到了解决办法。但又发现没有透明胶,无法贴计划表,估计放抽屉里了。再把抽屉中各类瓶瓶罐罐全翻了一遍,找到了很久没有吃的维生素片、钙片。实验室里没有热水,哎,只能去烧了,等水烧好我吃了钙片回到电脑桌前,发现已经11点半了,可以吃午饭了!食堂不等人,有什么事,下午再说吧!可下午又重复上午的节奏,有什么事,晚上加班干吧!05、加“陪”班——导师在,不能跑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只要导师在位加班,几乎所有的研究生均悉数在位,有些人甚至手头没事也要硬耗着。为的就是迎合导师,避免造成学习不勤、动力不足的坏印象。同门的微信群,俨然已经成为一些研究生奔赴实验室的“烽火台”:注意!注意!!老板来加班了,赶紧就位!有的研究生加不加班,完全根据导师在不在来定;加班时间的长短,完全取决于导师离开的时间。导师不下班,师兄师姐不好走,师弟师姐不能走,一级看一级、一级盯一级。既使当日工作处理完了,心思精力早已不在实验室了,也要非得干耗着。有人讲,实验室也是江湖,有套路、有规则、有规矩。在一些研究生眼中,加不加班、加到什么时间,都是一种不言而喻的规矩,只要进了实验室的门,就要熟悉实验室的道。我想说的是:时间不是关键,效率才是根本。加班的目的在于完成工作,在于提升自身能力,而工作则讲究效率至上,衡量加班的标准应是效率,而不应是时间。再说,加班也不是加给导师看的。简简单单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爽爽生活,少一些套路和规矩,少一些眼色和揣摩,不唯上、不唯虚、只唯实,这才是研究生应大力倡导、积极践行和热情呼吁的。我始终相信,与其这样累地加班,还不如做一个简单的“笨蛋”,少看导师眼色、多看工作起色,少些唯唯诺诺、偷偷摸摸,多些本本分分、老老实实,抱着这样的心态和姿态去学习、去加班。实在不乐意加班的话,大声对自己说:“今天没心情,回去睡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