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育部研究生严进严出通知,是翟天临事件引起的吗?乃焚大槐

教育部研究生严进严出通知,是翟天临事件引起的吗?

2018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的出台标志着本科规范化管理,本科严进严出的开始。仅仅半年时间国家教育部于3月1日,教育部连发两份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研究生规范化管理文件出台,标志着规范研究生时代来临,混日子获得研究生文聘时代的结束,研究生严进严出时代的开始。3月中旬合肥工业大学、广州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相继发出公告或通知,对部分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退学原因主要是未在规定的最长年限内完成学业。从今年春节过后演艺界翟天临博士论文抄袭事件事件,再到湖南大学刘梦洁硕士学位论文涉嫌学术不端事件,不到两个月时间两起论文抄袭事件均被撤销其学历。两起事件教育部都零容忍。不但要严管在校研究生,同样对于以前论文抄袭的人,发现一个处理一个拒不姑息的态度。致使一些在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始恐慌,唯恐自己不能如期毕业。以至于计划2020年考研的学生心理开始慌乱。其实早在2010年8月30日,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对“超学时”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按规定,硕士生学习年限最长不应超过4年,博士生最长不超过8年。清退超学时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共307人。清退清单中含奥运冠军高崚、杨威及多位政府官员、老板等。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高科技的发展需要教育高端人才的培养,培养研究生就是向输送企业高端人才为目的。而最近几年,随着本科学历的贬值,到硕士研究生就业难,导致硕士研究生不被社会认可,紧随其后的博士研究生论文抄袭事件,下一个危机可能就是博士研究生。最近几年每一个研究生论文事件都会牵扯到背后的导师,导师的对学生的指导以及论文审核难逃干系。对于网络上一些人认为研究生“严进严出”,是由于翟天临事件引发,其实不然,就算没有翟天临论文事件,教育部规范研究生严进严出也是大势所趋,无非加快了节奏而已。大学“严进严出”“加强本科生学业管理”,延伸到“严格研究生培养”。研究生数量上越来越大,而事实是培养质量上的泡沫也越来越大。培养方需要拿出“严进严出动真格”的魄力,优化研究生培养资源配置,这是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对自己负责任。中国高校的研究生培养制度早已脱离了正轨,官学结合是公开的秘密。文凭能有助于官员晋升,官员、企业高管能为学院带来科研项目和经费。在这种大环境下,合肥工业大学、广州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清退研究生,无疑给全国高校带了个好头。唯有真正保证大学的独立性,撇清官学纠葛,研究生教育也才有可能回到本质的目的。研究生培养,学校导师学生必须让学生经过学术规范的训练,且能确保学生懂得运用学术规范,并且能够清楚地知道违反学术道德的后果…。且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不适合搞学术的学生坚决清退。对于论文出现抄袭事件的必须追究导师把关、审核不严的责任,不能单单撤销其学历而终结。更应该提升到法律层面,否则惩罚无意义。故此对于还在混日子的研究生,不要再迁怒翟天临,应该感谢他,因为他的事件曝光,教育部研究生的规范化,让你们不再荒废时光,未来能成为真正的社会有用之才。对于各大学严把研究生质量关,仅仅刚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

彩虹城

9所高校清退500名研究生,“严进严出”成为常态,读研越来越难?

文|冷丝栏目|丝说考研截止到3月下旬,多个高校已经在各自的研究生院网站上,公布了在读研究生清退计划和决定,涉及清退的学生高达500名。毫无疑问,未来无论是考研还是读研,你必将付出更多,当然得到的也会更多,研究生的入学和毕业已经进入严格管理时期。广州大学“冷丝说人文教育”还要提出一个问题:研究生培养质量与我国实行弹性学制有较大的关系,那又该如何实施好弹性学制,让研究生顺利毕业呢?其一,9所高校果断出手,严管学习纪律和弹性学制,首批500名学生被清退。这9所高校有广州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吉林农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东华理工大学,其中,前面5所高校已经明确了清退的学生和人数,包含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涉及人数初步统计有500名。请看下图统计表(该数据均来源于各个高校研究生院或者研究生处/部):9所高校情况(数据来源各研究生院)从这些高校研究生院的通知中可以看出,学校对研究生清退工作一方面高度重视,一方面也措辞非常严厉,严肃地指出了当前研究生学习、管理工作中的中的众多弊端,比如多次延缓毕业,学习成绩不合格等等。在此之前,教育部办公厅专门出台2019年1号通知,即《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针对过去研究生培养中的种种弊端要求严格整改。教育部文件截图比如,严格管理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正在申请毕业的论文,开题、期中检查、论文答辩等等各个环节都要加强管理;严格管理毕业论文的学术不端行为,如果有抄袭和造价,那就是“一票否决”;对过去的的毕业论文要进行抽检,查处不有合格的论文,也要追究责任。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国家在进一步加强对研究生的“严进严出”管理,不用怀疑,未来的考研和读研将被进一步约束管理。教育部1号通知内容截图第二,其实,研究生学籍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导致培养质量出现偏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研究生学制实行的是弹性学制,按照教育部规定,硕士研究生一般不超过5年,博士研究生不超过8年。但是,这种弹性学制给研究生培养带来很多麻烦,具体实施也存在一定障碍,问题非常复杂。弹性学制能够给研究生带来弹性的学习时间,允许学生提前延缓毕业、中途休学或者分阶段完成学业。现实问题是,很多高校却缺乏与学生提前延缓毕业、中断学业等学籍异动直接相连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计划。教育部1号通知内容截图研究生培养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阶段,如果说学位授予是目标的话,那么培养工作则是过程。培养工作依赖于学籍管理工作,包括学生的堵养方案和计划的设置,课程考核和成绩的取得等等。作为培养过程,也是从培养方案、计划的的设定,到课程学习、试验实践的开展,再到取得成绩进入论文开题、答辩这样一环接一环紧密的连接。如果没有前期环节的顺利开展.就很难实施后面的学习计划。达到培养目标。然而,研究生的提前延缓毕业、中断学习等等情况在培养前期是无法预料的,无疑这些情况的出现会将学生培养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打乱。比如,在成绩方面,绝大部分高校管理文件这样规定:学生必须参加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考核后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成绩。在实行弹性学制来看,随着班级年级界限的淡化,问题就逐渐现实出来,对于打算提前毕业或者延缓毕业的研究生来说,实现原来预设的培养计划就面临困难,选择高年级或低年级的必修课时,往往与当前学期计划的必修课的上课时间或者考试时间常常冲突。这实际上阻碍了弹性学制的开展,使研究生可以按照客观条件和主观意愿选择课程时间成为了一句空话。合肥工业大学所以说,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如何正确实施研究生培养的弹性学制,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定。第三,各个高校研究生院还需要建立动态的管理模式,为研究生顺利毕业创造条件。就研究生而言,平时教学采取班级的形式是不可取的,但在一些日常行政事务上却仍要以班级为单位来开展,同一个专业会根据人数多少形成行政班级。由于研究生在学校时间长短不一,或间断或连续,研究生的研究进程也各不相同。因此,学校应该打破原有的以班级年级为单位的管理手段,提供动态的班级管理方式。就是在“完成学业、获得学位”这一统一目标和考核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完成任务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定量定性的考核,使得班级中每个成员能够按照教育目标的要求,白行控制和调节,为实现共同目标努力。西南交通大学夜景研究生和研究生院要实现高效的交流和反馈。研究生管理工作人员对研究生的学习信息和效果的变化进行监控,一旦发现信息情况出现异常,立即介入进来,主动告知学生,提醒他重视该问题。动态管理符合管理工作的规律和人的动态成才规律,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进一步激励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冷丝说人文教育”想说的是,国家出台规定让研究生培养“严进严出”,这是大快人心的好事,是研究生教育的百年大计。今年清退500名不合格研究生,这只是一个“小动作”。考研和读研,尤其是读研越来越难也是一件好事,不过,各个高校研究生院也应该在学制管理上更细致一些,为研究生学习提供更好的服务。

忘年忘义

研究生严进严出成常态

研究生严进严出成常态?教育部重拳出手这两年常有报道研究生被清退的事件,江苏大学清退研究生深圳大学2018年深圳大学清退硕博132人,这些学生没有达到毕业要求,也给他们机会过后还是没有达到要求,按照学校程序予以清退。广州大学广州大学对72名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他们中,有5名博士生、67名硕士生。甚至有的博士在2010年已经入学到2018年已经过去八年。前不久有报道,有超过1300名硕士被清退涉大约30所高校,有不少知名高校(清华、复旦、人大)都按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了清退。研究生也不能逃避就业随着本科每年毕业生逼近1000万,就业形式一年比一年严峻,伴随着这几年开始迎来考研热,考研人数是一年比一年凶猛,2019年290万人,2020猛增到340万人。如果你为了逃避就业而考研,又在研究生期间得过且过,你会发现跟你同期毕业的那些大学同学,很多人都已经有了四年的工作经验,甚至有两个已经创业成功了。所以在跟其他人一对比,咱依旧是个书呆子,又白混了三年。教育部给学校底气以前学校为了自己学校的毕业率,对于这种学生也无可奈何,想着让他赶紧毕业离开学校就好。教育部一系列文件的出台给了高校清退研究生的底气,也是对那些想混日子、混学位的学生的一种警示,严进严出将成为一种常态。越来越多学校将会加入到这个行列之中,不合格学生也在没有了容身之所。

相待

研究生“严进严出”培养成为新常态

来源:法治日报图集 多所高校清退超期研究生控制教育质量专家分析 研究生“严进严出”培养成为新常态● 高校在自主权范围内,要有底气和自信,以保证高等教育质量为核心,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 要做到全方位全流程管理,需要高校改革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并建立健全导师制。通过导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研究,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学术训练,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同时用导师的教育声誉和学术声誉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发布《关于对黄某某等16名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的公示》,11名博士、5名硕士未在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学校作出自动退学处理。此前,四川大学、暨南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也曾清退多名研究生,原因多为研究生在学校规定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教育界专家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相关高校的做法表示支持,同时寄望各高校更应该在招生与培养上下功夫,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高校清退不合格研究生,传递出研究生招录及毕业情况出现转变的信号。过去,研究生只要进门就相当于拿到学位了,相当于拥有“铁饭碗”。如今,管理方式有了改变,对研究生的考核更加依据实际情况,有规则地淘汰和进入。超过最长学习年限 多名研究生被清退《法治日报》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有不少高校对部分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2020年6月,四川大学一次性清退200多名研究生;上海师范大学对125名超过学校规定学习期限不能毕业的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2020年5月,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发布通知,拟清退85名硕士研究生,清退原因有“已超最长学习年限”“未报到入读”“申请退学”。2020年4月,吉林大学多个学院相继对超期研究生进行学籍清理;上海交通大学一次性清退21名研究生,多数为留学生。2019年11月,延边大学对136名研究生送达退学决定书,原因是“超过最长学习年限”。2019年10月,复旦大学一次性清退12名研究生,主要是留学生,原因是“学习年限届满仍未达到毕业或结业要求”。2019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对28名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原因是“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8年,硕士研究生5年)内未完成学业”。2019年6月,清华大学劝退两名博士生;中国传媒大学对61名超期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中国地质大学一次性清退52名研究生;宁夏大学对29名超期未毕业硕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法治日报》记者总结发现,上述高校研究生“被清退”的原因,多与在学校规定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有关。选择延期,仍未完成学业,被清退的可能性有多大?根据中国教育在线日前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的数据,情况并不乐观。《报告》显示,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下,研究生实际毕业生数低于预计毕业生数,并且两者之间差距不断拉大。2018年,研究生预计毕业生数为77.3万人,实际毕业生数为60.4万人,超过两成的研究生延期毕业。其中,有超过六成的博士研究生无法正常毕业。《报告》显示,除研究兴趣、学术能力以外,导师指导频率及指导学生规模、科研成果发表规定、论文选题等因素成为研究生延迟毕业的主要原因。“清退工作背后没有硬性淘汰机制作为支撑,各高校在执行中标准不一,而最高修学年限是唯一的硬杠杠。”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楼世洲分析,目前我国用求学期限作为主要标准清退超期研究生,与传统的学制观念有关。我国对研究生的生均经费拨款按学制进行,如有大量学生延期很长时间毕业,学校运行将承受较大的经费压力。盲目扩张或现弊端 教育质量亟须提升教育部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研究生在学人数将突破300万人。1949年,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根据全国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995年我国研究生在校生14.54万人,本专科在校生290.64万人。这意味着,我国研究生在学规模在25年间增加了20倍,今年的在学研究生数,超过了25年前的本专科在校生规模。正因为如此,也有不少人将研究生“被清退”原因指向了扩招问题。有网友称,盲目扩大研究生的在校生数,对学生来说弊大于利。学生无法毕业,很大程度上是学校管理、研究生教育团队出了问题。对于这种说法,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外教育法研究中心主任姚金菊认为:“有的学校其实是在做探索。比如,从学科设置来说,在学科数量整体不变的情况下,要想增加学科,就需要内部调整;从招生人数来说,一些是整体扩招,一些是部分专业扩招;从现实来说,高等学校办学需要探索,尝试不一定成功,但也是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体现。”不过,姚金菊也提到,确实存在个别学校盲目追求扩招研究生数量,这涉及高校投入机制问题,学校的教育资金是按照学生的数量进行配置的,高校在扩招时会考虑到学科建设、评估等因素,而很多时候学生数量也是评估的衡量标准之一。在储朝晖看来,高校主要受行政部门的政策驱动。在管理上,包括招生指标的确定上,行政部门与高校依然是一体的,但又没有明确界定各自的责任,所以就造成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责权关系不明晰,导致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到底淘汰多少并不是一个高校能决定的。“培养一个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需要许多相应的资源配置,师资资源、硬件配置等都存在教育成本。纵观许多单位的招聘要求不难发现,单位用人的学位需求在不断攀升,但如果培养的质量足够好,这种需求其实是非必要的,所以问题的核心还是提升教育质量。”姚金菊说。姚金菊认为,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而近年来许多政策的提出正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当前大学生、研究生被退学等问题的出现,可以说是提升培养质量、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的一种尝试和努力,这也正是对高等教育本质、初心的回归。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过去10年来,我国大部分研究生培养机构,都已经采取清退超期研究生的做法来控制研究生教育质量。这一做法无疑让在读研究生有更大的求学压力。严进严出成为趋势 高校自主权做保障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分别就研究生考试招生和培养管理工作提出一系列更加严格的规范性要求,如“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这也被不少人视为多家高校清退研究生的原因之一。在储朝晖看来,最近频繁出现清退超期研究生的现象,显示了从“严进宽出”向“严进严出”方向转变,这一转变涉及教师、学校、管理部门等。要想获得高效健全发展,必须经历这个转变过程。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只是提供了支持。事实上,有一些学校,在教育部没有发出文件之前,也严格遵守了“狠抓学位论文”等要求。不过,也有相当一部分高校举棋不定,教育部的文件为这些举棋不定的学校吃了定心丸。姚金菊认为,是否“严进严出”实际上取决于高校管理者,未来“严进严出”会成为一种趋势,“至于谁会成为这种趋势的引领者,则要看高校自己的魄力、行动力。不管是‘宽进严出’还是‘严进严出’,严把质量关一定是一个趋势。哪个高校未来更愿意做这种探索,也意味着它将在高校建设中占据更好的地位”。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之前教育部已有明文规定,不合格的学生被清退也有制度的硬性规定。比如,有的“超过最长学习年限”,自然该被清退。不过,一些高校对清退研究生工作尽可能“小心谨慎”,担心学生无法毕业或导致负面影响。“如果学校有充分的决定权,我相信很多高校都会选择‘严进严出’。如果学校的自主决定权不大,还是会受其它因素影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严进严出’能不能成为常态,与高校的管理体制改革、高校自主权的大小、有没有充分的招生教学评价的自主权等直接相关。”储朝晖说。在姚金菊看来,高校在自主权范围内,要有底气和自信,以保证高等教育质量为核心,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当前,本科生的管理比较完善,研究生的管理则需要进一步规范,比如进行研究生入学教育、学风教育、定期警示提醒。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要求,高校要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内涵发展。把研究作为衡量研究生素质的基本指标,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注重分类培养、开放合作,培养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针对不同学位类型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严格质量管理、校风学风,引导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些要求释放出两层信号:一是研究生教育必须把握好质量,不能因为扩招就牺牲质量;二是执行好“严进严出”,也即保障培养质量,不仅要把好“出口”关,也应该提升培养过程中的质量。建立健全导师制度 全方位全流程管理虽然清退超期、不合格研究生是控制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种方式,但“被清退”并不是学校和学生愿意看到的结果。毕业出口是最后一道关,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有几年时间,在校期间学校还能为研究生培养做些什么?2017年,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联合印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完善研究生培养分流退出制度。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再次重申,“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据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吴合文介绍,清退只是分流的一种方式,分流的主要手段大致包括研究生肄业、研究生结业、降格培养等。目前研究生降格主要是硕博连读生不适合博士研究生培养,就再回到硕士培养阶段。在公开报道中,《法治日报》记者尚未找到研究生降格培养的事例,只发现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18名学生因学分不达标从本科转为专科的新闻。“我国用求学期限作为主要标准清退超期研究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超过学制年限之后就不再有生均拨款。”熊丙奇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另外,我国对研究生提供的后勤服务也非社会化,而是由大学提供,如果有大量学生延期很长时间毕业,大学的服务压力也巨大。熊丙奇认为,在当前,用求学年限作为清退标准,对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会有一定作用,至少学生不能在考上研究生后,就做“挂名学生”混日子,但对全面提升研究生质量的作用有限。比如,超过学校规定期限不注册的学生,很可能本来就不想读了。另外,也有部分因超期被退学的学生,把责任推给学校和导师,认为他们平时管理、要求不严格。如果有严格的过程管理和评价,那么也就不必等到集中清退了。《法治日报》记者注意到,在《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考试招生及培养管理工作》中,不仅要求各培养单位“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同时要求严格执行学位授予全方位全流程管理。在熊丙奇看来,教育部提出的全方位全流程管理,是对研究生教育的质量问题对症下药,这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对于全方位全流程管理来说,简单清退超期研究生的操作太省事了。熊丙奇认为,要做到全方位全流程管理,需要大学改革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并建立健全导师制。目前大学对教师实行量化评价,因此教师更重视可以量化的课题、经费、论文指标,对人才培养投入不够,只有改革考核评价体系,才能引导教师把更多时间、精力用于指导、培养学生,而不是有的学生要么因导师忙而被“放养”,一年见不到几次导师,有的则被导师当作“打工仔”,给教师的课题、项目“打杂”“跑腿”,引发各种纠纷矛盾。“健全的导师制,是通过导师和学生的共同学习、研究,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学术训练,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同时用导师的教育声誉和学术声誉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熊丙奇说。姚金菊也建议,要分清层次、分清责任,进行精细化管理。高校需要好的研究生管理团队,导师也要进行相应的培训,明确学生、导师之间的权利义务。导师的职责、管理团队的职责都要进一步明确,让学生清楚了解自己未来的培养方案。保证教育质量的同时,也要保证研究生的相应权利。“另外,通过清退事件我们也可以进行反思,是不是每个人都要追求高学历?这就要求个体根据自身情况理性选择高等教育。未来也许会有学位上的相应调整,比如职业教育是否也需要相应的学位,从而从不同需求出发,全方位多层次地健全我国学位机制。”姚金菊说。(记者 赵丽 实习生 邢懿铭)责任编辑: 赵文涵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人卒虽众

教育部两度通知:考研将“严进严出”!事关全国研究生和考研党

刚刚过去没多久的翟天临事件,相信给不少人心里留下了一片阴影。这件事情过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当前教育界的某些问题,甚至有不少人觉得现在研究生、博士等都有水分,北影博士都是假的,那么其他学校是不是也有不少呢?学术造假一时间成为热搜词。如今翟天临已经被撤销博士,但反思却不能少。近日,教育部发出《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提高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难度,成立命题小组,确保命题和评分的公正。这相当于从招生源头提高教育质量。紧接着教育部二度通知,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主要是对研究生毕业质量把关,尤其是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其中明确指出:重点抓住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评阅、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学位授予全方位全流程管理,进一步强化研究生导师、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责任。这就意味着,从今年开始,将对研究生毕业关严格把控,特别是论文方面,不再是以前“混样子”、“走过场”,而是实实在在的毕业论文。学生想顺利毕业,必须做好本职工作,至少在毕业论文上不会轻松,必须能拿出一套实实在在的东西出来才行。可以说是翟天临事件的发酵吧,研究生学位获得的难度明显升级!很多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也在网上“抱怨”:导师跟他们说因为翟天临 ,答辩超级严,开学再不过就要延期一年毕业。于是,导师让他们来找我帮他们改开题报告还有大纲啥的,无妄之灾啊!我还得为了他们看一堆别的方向的论文,我更想捶死翟天临了!今年很严! 这不都是一些自诩自己是所谓的什么研究生,什么辛辛苦苦写论文,这下好了,要更加辛苦了!自己翻的天,自己搞。我是去年毕业的,然后赶上学校教学评估,论文查的可紧。结果今年的宝宝遇到这档子事儿,比我们去年还惨。可以看到,这次事件之后也带来了很多改变,对于研究生的招生和毕业将变得十分严苛,难度系数升级!如今的考研可以说是“严进严出”了!对于即将想考研的考研党、在校研究生来说,确实是比原来更辛苦了。但是从整体来看,这样做也能使得门槛更高,培养出更多实实在在的精英,那么顺利考上研和毕业的学生来说,绝对是竞争力更高了,大家觉得呢?

蓝烟火

热点 | 研究生,“严”究生?!

消息一出,很多人表示支持,但也有人觉得,辛辛苦苦考上的研究生就这样被退学了,是否太随意也太严格?1清理“过期”研究生有规可依事实上,清理“过期”研究生是有相关规定的。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若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学校可予退学处理。根据国家对学籍的要求,研究生学籍一般是三到六年。具体到学校有自己的规定,比如广州大学,硕士生最长不超过5年,博士生不超过7年;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的最长学习年限为六年。学生超期没有完成学业,为什么一定要清退?能不能再放宽一些?一起来看看专家的看法。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 :首先我们研究生和博士生规定了学制,学制背后又是教育的拨款体系,延长学制会牵扯到拨款。第二就是说我们国家研究生和博士生的管理和服务,它基本上是采取学校提供宿舍以及相应的后勤服务这种方式,我国还属于学籍管理方式,现在对博士生和硕士生的清退主要是以这种年限为主。2清理“过期”研究生 并非首次考研不易,但如果不且读且珍惜,集体清退就是给那些在校园里昏昏欲睡的人的一次警醒。其实对逾期不毕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进行清退,这并不是第一次。早在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就对硕士、博士研究生300多人进行了清退,原因同样是这些人长期不来上课,有些甚至已超时学习两三年。2011年,西南交通大学清理门户,把857名博士生扫地出门。这些博士生都超过6年没有毕业,其中两名学生已经读了21年还没毕业。而前段时间某演员论文造假事件,也是让这一次的高校清理门户更受关注。3清退应更注重过程管理和过程性评价虽然清退超期学生有规可依,但也有人提出,研究生逾期就可以被清退,那些不认真教学的老师该怎么处理?比如就有研究生抱怨,“论文早发给了导师,至今没有给我修改意见……我预计5月答辩,但是一直被拖,现在6月能不能答辩都是问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 超期的学生实际上原因是各种各样的,因此我们现在希望的是不仅仅只是针对求学时间作为一个标准来进行清退,实际上更主要的还是要去关注学生整体的求学过程,要进行更严格的过程管理和过程性评价,既让学生更加认真地对待学习过程,同时也会减少到最后进行集中清退的各方面不同的一些争议。4研究生管理的“过期”做法同样该清理从“终端”着手清退超期研究生对于学生和学校来说,都未免遗憾,因为它意味着学生和高校双方时间、精力、经费成本上的沉没。因此我们也要问,在清理“过期”研究生的同时,是不是有一些过期的政策、规定、做法更要清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其实我们今天严的还是清退模式,而其它包括过程管理、过程评价现在都严不起来。第一,很多人报硕士博士,是为了获得一个更高的学历,不认真对待学业,等着混到一个文凭,这是一个社会心态。第二,如果一个大学它要把学生淘汰掉,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说一个学校每一年的研究生招的是3000人,如果按照严格的这个标准来讲的话,比如说一年有900个人,甚至1000个人被淘汰,你说这个社会能不能承受?研究生招生培养的制度,如果我们不再进行深入的改革,今天我们谈的这个问题实际之后还得谈。十年前媒体在讨论学生超期被退,十年之后我们还是采用这个做法,原因就在这个地方。清理“过期”研究生,其实不新鲜,只是在正常执行一个早已有之的管理规定,应该是常态。让大家觉得新鲜反倒说明了我们对研究生教育的认知偏差,包括执行的偏差。所以除了清理“过期”研究生,一些同样“过期”的研究生管理的做法也同样该被清理。研究生绝对不应该只和学历划等号,而更应该和能力划等号。只有当这后一个等号在更多人心中立起来、立得住,我们对研究生教育的认知才能回归本来。清退,不光是对校园里那些昏昏欲睡的研究生们的一记警钟,对准备报考者、对研究生的教育者,都是一记警钟。警钟本该长鸣,也必须长鸣!

禅武门

严抓研究生毕业质量,多家高校早已有动作!

近日,广州大学官网公示了72名博士因未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而被退学的消息。据学校官方表示,此次处理依据的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广州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细则》的相关条款。退学处理不止广大一家,多家高校早已有风吹草动2018年11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对173位研究生处以退学处理,原因同样是超过最长学习年限。2018年10月,东北石油大学对33位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根据《东北石油大学学生管理规定》第一百八十二条第一款、第二款、第四款之规定,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含休学)未完成学业的,应予退学;休学期满,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复学申请,应予退学;未经批准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应予退学。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拟对已经超过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仍无法完成学业且未办理结业或肄业手续的72名研究生统一作退学处理。2011年,西南交通大学对博士生学籍进行清理,2006年及以前入校的博士生尚有857名未毕业。据分析,超期有两大原因,一是要求比较严格,既要刊发一定数量的论文,又须完成论文答辩;二是部分在职博士研究生忙于工作或者职务,无心、无力完成毕业。退学处理举措浩浩荡荡,研究生毕业要求日趋严格,从今年起,高校毕业论文的审查制度,将会史无前例的严格!比如某大学下属学院材料通知:人工排查后,重复率应控制在0 %(还好不计入引用部分),方能进入下一环节;若论文重复率在 10 % - 20 %,则延期半年;若论文重复率高于 20 % 的话,则直接取消学位。同学们的毕业论文将面临全方位无死角的各种审:导师轰炸式审、校内审、校外盲审、省外盲审、统统都要审……我们知道,前段时间翟天临事件爆发,大众对于学术不端、学位授予标准等议论纷纷;此事件之后,官方也明确表示“对学术不端零容忍”的态度,可见此次事件影响之深,范围之广。当然,除了明确态度,官方还发文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考试招生及培养管理工作,通知中,从研究生考试的命题审核、试卷评阅管理、复试全程要录音录像、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等多个方面做出了具体要求,真正为实现研究生“严进严出”质量控制做足准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研究生今后告别醉生梦死的大学生活,学会“自救”有一定帮助。我们明白,改进必有阵痛,但也伴随着美好的新生。注:本文为AEIC 学术交流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小编。

哀又继之

深圳大学317名研究生被退学,研究生“严进严出”?网友:做得好!

首先需要纠正的一点是,从深圳大学官网上看到的信息是2018年深圳大学有132名研究生退学,其中大部分以硕士研究生为主。我们都知道,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一直处于扩招状态下,在快速扩大招生规模的情况下,对于如何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成为了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2000-2018年我国研究生录取人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从目前来看,高校教育质量呈现下降的状态,对于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确实过于“宽松”。不少本科生在大学混日子,四年宝贵的大学时光荒废在打游戏、网络小说上面,也因此在2018年9月左右,国家对高校本科教育提出了“取消清考“严进严出”的政策,严抓本科生教育质量。同样的,对于研究生阶段教育,教育部曾明确指出: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所以这次深圳大学对于132名“不合格”的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我个人是非常赞同的,我们的研究生不应该再抱有“没有毕不了业的研究生”的观念,要有危机感,大学不是荒废时光的地方,而是培养有为青年的殿堂,对于那些达不到毕业要求的学生,要严格落实“提示—预警—淘汰”制度体系,形成有效的淘汰机制。严抓本科生、硕士生教育质量,做到“严进严出”才是我们应有的教育理念,否则只会培养出空有文凭,而无真正本领的无用之人。对于深圳大学的做法,你怎么看?

森熏

大学教育“严进严出”,研究生录取更加严格,学历含金量才会提高

曾经,不少优秀的学子考入大学后,便开始了吃喝玩乐,甚至是谈恋爱、打游戏的模式,有些从学霸成为了普通的学子,甚至有些没能完成学业,这样的结果让许多父母痛心,更让那些幡然醒悟的学子后悔不已。众所周知,培养一个大学生需要多方的资源,不仅是当年老师不畏严寒酷暑地努力,还有家庭父母不辞辛劳的默默支持,更是学子日日夜夜拼搏的结果。然而,不少曾经优秀的学子,在考上大学以后,因为没有了高中那样的约束,更没有家长在身边的督促,便是懈怠了下来,甚至荒废了自己的学业,这不仅有愧曾经的恩师,也对不起默默奉献的父母,更为重要的是对不起自己。不过,如今的大学在研究生方面,开始“严进严出”,注重学生的质量,就在最近一段时间,很多研究生未能按照学校规定,受到了学校的处罚,其中不乏清华、复旦等大学的学子。有人为之惋惜,但是更多的是觉得这是一种进步,毕竟育人的重点应该是质量,而不是数量。过去,我国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数量庞大,因此当下的“严进严出”,明显是为了学子未来着想,只有真才实学才能让学子在未来的择业中更有竞争力。教育部办公厅曾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要求各校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和学业考核。通知中更是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列举。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操太圣,曾经给出自己的看法。“以前从本科到研究生教育我们大部分人基本的判断就是,入学的时候难一点,但是出口相对来说松一点,就是所谓的严进宽出,但现在我们从教育部出台的一些政策,能够看到对高等教育的质量的关注更多了。”近期,虽然清退的人数与在校研究生数量相比,比例不大,但是事件却有着巨大的意义,表明研究生招录培养过程会更加严格,也给在读以及即将读研的学子敲响了警钟。而该事情与之前考研热的情况形成了巨大的对比,一方面研究生的报考人数增多,另外一方面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将变得更加严格,也预示着未来的研究生质量将会进一步提高,有更多人才会涌现出来。可以说曾经,研究生混日子的时光将一去不复返,高校的学风要将会越来越好。而这样的情况转变,将让学历的含金量进一步提高,所以对于将要参加高考的学子,应该更加努力。在每一个求学阶段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不辜负教育资源,更不辜负自己的大好青春。因此,想要考研的学子,需要调整心态,不能将研究生的学习,作为延迟就业的温室,既然已经成为大学研究生,就不要辜负国家提供的教育资源,应该踏实地、努力地完成学业,争取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连环炮

评论员观察|研究生需要“严出”,导师也应“严教”

齐鲁晚报评论员 朱文龙近日有报道称,深圳大学317名研究生被退学,其中未注册218人,学习年限超期89人,成绩不合格10人。学位论文不过关是这些研究生无法毕业的重要原因。该校研究生院工作人员称,“严进严出”已成为该校研究生培养教育的常态。其实,高校清退违规研究生早有先例。去年复旦大学就曾公布了一批研究生退学处理名单,更早如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就要求307名未能按期完成学业的研究生退学。事实上,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引入适当的淘汰机制,对不合乎要求的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是严肃学风的表现。这能警示学生,督促其专心学业和科研,从而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不过,我们也要意识到,要想真正做到研究生教育“严进严出”,仅靠把控学位论文质量是远远不够的。“严进严出”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所谓的“严出”,不仅要体现在对学位论文的严格要求上,还应体现在整个学生培养链条上。而如今许多高校的“严出”,只卡在考试严、论文审核严,其作用只是努力保证毕业门槛不降低。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严出”。事实上,深圳大学研究生院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该校工作人员建议研究生入学后,要与导师详细讨论确定研究方向并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这个建议无疑是好的,但是要达到理想中的效果,并不容易。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基本是“导师负责制”。在这种体制下,导师需要传给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更重要的是,导师要负责指导学生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大多数高校,论文必须先过导师这一关,才能进入后面的评审环节。由此,在导师和研究生之间便衍生出了一种权力关系,导师无疑在这个关系中处于强势地位。而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培养体制下,研究生是不能换导师的,更没有办法制约导师。因此,即便制定了研究方向,确定了“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如果导师不严格执行,研究生也无可奈何。假若再碰上一些不负责任的导师,让研究生们为自己“干私活”,研究生更没有时间进行学术研究,学位论文不合格也就不稀奇了。因此,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便是摆正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首先要明确导师的责任和权力,权不能无限大,责不能无限小。这就需要学校对导师和学生都建立更加完善的评估制度,除了科研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还应将学生的满意度作为评价导师的一项重要指标,并且将这种考核落到实处。同时,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更加多元化,不能仅以论文决定学生的成绩甚至前途。在这一点上,清华大学已经做出了表率。该校明确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的唯一依据,并且不再将博士在学期间发表论文达到基本要求作为学位申请的硬性指标。此举对全国高校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具有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