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有深造意愿的研究生而言,必然需要在导师和学校之间做出选择。导师的学术能力、社会关系和为人关系到未来几年的学术生涯是否顺畅、和谐,更关系到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起点。学校平台、级别高低、资源供给能力、声誉直接影响到毕业后的工作选择和发展路径。正是因为任何一个选择都会对未来生活产生明显的影响,也才会有无数研究生陷入到到底是选择一个好导师还是选择一个好学校的经典抉择中。对于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有的收获了意外之喜顺风顺水,有的则陷入黑暗难以自救。选择更好的平台反而陷入困境?A 博士是笔者本科阶段的辅导员(本科学校辅导员是由大三学生担任),专业成绩稳居专业前三,本科阶段就在本学科权威期刊发表了学术论文。用学院老师的话来说,A 真的可以算是近年来学院招收到的资质最优的学生。后来 A 在选择攻读硕士时,因为学院老师帮助推介到某 985 高校攻读研究生,也就没有选择导师的还是学校的困难。攻读硕士时,A 时常会回到学校找我们喝酒聊天,基本上都是在表达对现在导师的不满。说导师每天只有干不完的课题任务,但却从不告诉你该怎么做,仅仅是丢下一个题目,剩下的事情自己去搞定。做好了没有表扬,做不好还要挨批。过了说是第一年以后,A 就很少再来学校找我们喝酒聊天了。本科毕业时,A 按照我们约定的实践如期回到学校看我们。再到一起喝酒时,已经全然看不到他身上的不满和焦虑,而是充满着自信和对未来的期望。偶然的机会我问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他说:当初我来这个学校是看中了它是 985,谁叫咱们本科学校是双非呢。但这个导师的表现却让我失望到顶了。原本想放弃了重新考一所学校,但后来恍恍惚惚一年多想通了。有这个平台,没有导师带我可以自己搞,也可以请教别的老师。就这样我慢慢开始自己看文献,自己写文章。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自己硕士阶段第一篇文章没有接受任何人的指导,投稿后也没有任何的修改,直接被一个权威期刊接受了。这给了我莫大的信心和勇气。如果未来还选择深造,我宁愿放弃好的学校也要选一个好导师。到 A 硕士毕业申请博士时,他发了 9 篇文章,6 篇 CSSCI,三篇北大核心,没有一篇经过导师的指导。我想,要是他遇到了一个学术与人品俱佳的导师,结果又会怎样呢?985 学术大佬 VS 211 贴心导师B 博士是我在一个学术论坛上认识的,在我的印象中学术论坛都是自己投稿,选中了就去参加,选不中就不用管了。但 B 的情况不同,她虽然来自一所普通的 211 高校,导师也算不上是业内的大佬,但绝对属于走在大佬路上的种子选手。在论坛间隙与她聊天时,突然问我有没有继续深造的想法,于是聊着聊着就谈到了选导师还是选学校的问题。她说,当初自己申博时也十分的纠结。在一个全国排名前五的双一流高校和排名中等的 211 高校之间,最后她选择了中等 211。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排名前端的 985 高校的导师虽然是学术界大佬,但听说人品不怎么样,事无巨细都要学生操办。自己觉得会过得很累,并且也较少能够接受到导师的指导。而 211 的导师从她申博开始就一直保持着与这个师姐的联系,甚至还会关心她的硕士毕业论文的问题。所以到最后,师姐选择了这个没有什么名气,但是对学生特别上心的普通学校的导师。去年年底有幸在另一个学术会议上再次碰到师姐,问他最近怎么样,她说自己已经和导师合作了好几篇文章了。导师建议她去国外读个博后,并且已经帮她联系好了外方的导师。只要这边博士毕业,就可以出国了。C 博士是我硕士学校的一个师兄,听说本科阶段就特别厉害了,当年还是他的导师特别「引进」的。当初师兄进学校的时候,导师是学院最有干劲学术能力最强的导师,学校也是中部地区最好的双一流高校,着实让很多面临艰难选择的同学羡慕了一把。师兄进学校的前两年,跟着导师一步一步搞调研、写报告、写论文,很快就发表了两篇高质量论文。本该是风风光光坐等毕业的人,奈何中间出了叉子。其导师因为一些私人原因,向学院和学校提出了离职申请,这样师兄就不得不申请更换导师。换了新的导师后,新导师对师兄也是十分器重,但却没有指导他搞学术做研究,而是把他看作是写材料写报告的好手。每次在食堂看到师兄,一聊天就是抱怨导师又给了多少多少任务,自己博士论文还差多少多少。俨然从一个前途光明的学术新星变成了干活机器。在临近毕业的一年,导师仍旧没有督促他发文章毕业,还是一样安排任务。无奈之下,师兄自己写了文章投到一个普通的 C 刊,反反复复的修改也算是录用了。去年师兄毕业请大家吃饭时对我说,以后读博一定要选一个好的导师,否则坑你一辈子。选导师还是选学校,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也没有一个正确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也会有不同的结果。有些人能够自立自强,即便是导师不管不顾,也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顺利毕业,甚至还大放光彩。而有的人选择了好好的学校,却遇到了一个不怎么样的导师,没有成果和产出的好学校也无助于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反而是那些选择普通学校导师的人,在学术的路上顺风顺水,硕果累累,最后也去了好的学校任职。所以,选导师还是选学校,本质上是与你自己性格、能力有关的。你有能力能抗压即便是遇到不好的导师,去了不好的学校,也能够做出成绩。反之,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和承压力,即便是遇到了好导师去了好学校也不一定就会有好结果。所以,每个有意愿继续深造的人,首先要做的不是咨询别人看导师和学校那个重要,而是要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定位。当你清楚自己的定位和未来发展时,选导师还是选学校就不再是问题或是纠结,而是肯定。
九月开学季已经到来,研究生新生开启了自己的深造生涯。考研成功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选导师,有的同学在考研结束后,就忙着联系自己心仪的导师,也有一部分不慌不忙的同学等着学校的师生“双选会”。研究生期间选一个适合自己的导师非常重要,直接影响你三年的研究生生活。那么选导师到底有多重要呢!导师有时候就跟你的恋人一样重要,在生活、学术上要进行交流,如果你与导师的性格、人生观存在差异,那么你三年的求学生涯可以用“生不如死”来形容。一个好的导师,会分配给自己的学生更多的时间,耐心得解答学生问题,不会把你当作廉价的劳动力,为他的项目熬夜加班。很多研究生毕业生就业时,自己的导师会伸出援助之手,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为自己的学生谋一份不错的工作。读研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发表论文,很多高校为了提高研究生毕业的质量和学校的排名,会要求研究生在读研期间发表一篇核心期刊以上的小论文。有些导师根本不会给自己研究生任何的科研数据,全凭学生自己的能力去发表,真的是太难了。论文发不出去,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基本就没有希望了,但是有些导师会帮助自己的学生发表论文,甚至是挂名,轻轻松松就能拿到2万元的国家奖学金。如今很多人读研就是为了提升学历,混一张硕士文凭,不再是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对于科研没有兴趣,每天忙于外出兼职。如果这类研究生能够选对导师,拿到硕士文凭是非常轻松的,导师会提前给你一些论文数据,定好毕业论文的方向,一步一步的帮你规划好。遇到这样的导师真的是有福气,毕业基本不是问题。其实不是每一个研究生导师都是好的,部分导师会派自己的学生到合作企业做项目,给予很少的薪水,自己辛辛苦苦做出来的科研数据被导师拿走,以自己的名义发表论文。假如你做得不够好或不顺从,就会威胁你说:“信不信我不让你毕业”,“还想不想毕业了”。用导师的权利对你进行压榨,根本不在乎你的论文,只在乎自己的项目,这种导师最好不要选。
在大家报考研究生的时候,除了院校和专业外,另外一项非常重要的决定就是导师的选择,不论是导师的人品,还是学识能力、科研水平都直接关系到的研究生学习。因此,首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研究生的导师不仅重要,还非常重要,可以这么说,如果你的学校和专业选择的并不好,但是选到了一位好导师,前途也是一片光明。当然,有人说现在是师生双选,自己是决定不了的,观察号告诉你,根据多年的经验,导师的选择有的早在考研前就有人开始联系了,有的在复试后联系,所以对于已经提前联系导师的同学来说,师生互选不过是个过程。另外,还有一点观察号想说的是现在大家都知道研究生阶段是导师负责制,因此,导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有一个非常不好的倾向是原本导师负责制原意是负责学生的培养,现在有很多学生读上了研究生之后,把毕业的任务就交给导师了,主动性较差,导师负责制把导师变成了保姆。所以,观察号认为,读研导师固然重要,但对于研究生来说自己更要努力,相互之间合拍很重要。那么导师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我认为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来,学识水平和人格品质是导师影响学生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一、学术方面常言道:名师出高徒。研究生导师的学术水平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导师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及实践活动中积累丰富的经验,而对于从本科阶段刚刚进入到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的学生来说,不论是在专业知识和科研经验方面都明显不足,这也是通过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需要提高和完善的地方。而学生的研究课题更是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对文献进行深入调研,对本领域有较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课题的研究方向,在一定程度上说,导师的学术水平决定了研究生的培养水平。因此,导师自身不仅要准确把握学科前沿动态,更要将相关知识传递给学生,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让学生熟悉学科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另外一点,导师应该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师指导的再好,也需要学生去进行实践,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二、人格方面可能大家还记得去年上海某教授在聊天群辱骂学生的事,即便这件事事出有因,但作为导师,应当以沟通为主,批评教育为辅,辱骂学生可能不仅不会解决问题,更会加深师生之间的矛盾,导致相互之间失去信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导师不仅学术水平要高,个人的道德修养、治学态度、人格魅力也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所以,导师的责任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学术道德、合作精神、沟通协调等综合能力。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导师不仅要在学术上成为学术上的领路人,还要把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对待科研工作的热情传递给学生。观察号在读书的时候,导师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十点、十一点有时更晚,当然,我们不能以牺牲健康为代价,但这份对待工作的热情,肯定会感染学生,我们几乎没有人在导师走之前离开实验室,反而导师还劝我们早点回去休息,所以有时导师的人格和品格会深深的影响到每一位学生。当然,导师的指导能力也是在培养学生过程中逐渐提高的,其经验也是伴随着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而逐渐积累的,所以,研究生导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并不仅仅是两年或三年的短暂学习,可能更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因此,如果你碰到了一位负责任的好导师,一定要珍惜!你怎么评价自己的导师?聊大学生活,谈考研考博,教育观察号在百家等你。如果我的文章帮到了你,欢迎点击关注,点赞和转发,和更多的朋友分享!
时间进入了8月,回头一想,我带的8名毕业设计的本科生已经复习考研4个多月了。前两天和她们聊了聊考研的问题。我这才发现,大家普遍陷入了一个误区!我的学生们普遍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好学校,或者想要去的地方。为此,大家也一直在做着相应的努力。但是,大家一聊起来,最关心的还是学校,只有学校!似乎进了好学校,一切都好说,如果去不了好学校,那么必然前途暗淡。其实,这个想法真的不对!考研这件事,考上了只是一个开始考研这件事,其实考上了只是一个开始,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决定你读研结果的,最大的因素不是你所在的学校,而是你的导师!要知道,每年考上研的人有很多,但是真正出色的研究生很少。我们衡量一个研究生是否出色,有一个最直观也最公平的标准,那就是发表的文章。读了研你就别说什么锻炼了能力,提升了水平这些空泛的东西了,你的能力和水平怎么体现?只有文章,唯有文章!前几天为什么复旦女博士躺赚5篇SCI在网上引发了那么大的舆论反响?就是因为SCI对于每个读研读博的同学额,那是最重要的命根子。该事件在我前两天的文章中有详细介绍,感兴趣的可移步一观。一个研究生期间发表个三五篇中文的,和一个发表了三五篇SCI的研究生,那差别真的是一个天一个地。有些人可能还抱着,自己很努力很聪明,一定能发表高水平文章这样的幻想。其实大谬。发表文章这事,自己的努力在我看来只占30%,剩下的70%是要看导师!好的导师,有好的方向,就是那些热门领域的热门课题。这些方向发文章不要太容易。而有些导师,做着冷门的小课题,三年下来能发表一篇1分的SCI已经算是学生勤勉奋进了。为什么导师那么重要?首先,我要告诉你为什么学生决定不了自己发表什么文章。学生就算再天资聪颖,也要有实际工作。而实际工作,就代表着要做实验,要花钱(文科研究生不讨论)。这个钱从哪来?实验仪器设备你有没有?举个例子,比如你是生物医学这个领域。大牛导师有自己的重点实验室,里面要二代测序有二代测序,要质谱、流式细胞仪有质谱、流式细胞仪,你作为学生,去做就好了。而不是那么牛的导师,什么仪器都没有,你就算天纵英才,也只能徒呼奈何。另一方面,做个实验还是挺贵的,比如你想做热门的基因方面的实验,测一组转录组大几百上千,攒几百个标本傻子也能发大文章。没这个经费,你就算知道也没有半点办法。为什么有的学生在读书期间就能发Nature?那都是钱堆出来的!再说导师。读过研究生和博士的人都知道,导师的方向是很固定的。他自己其实不一定想这样,他可能有很多好想法,但是现实不允许他做!这个现实就是课题和基金!你申请到了什么课题,什么基金,就得做什么工作,课题基金的钱就得花在这个方向上。而你能不能申请下来课题,可不是随随便便提几个好点子就行的。不管是自科还是省部级的各种课题,都需要研究基础!没有研究基础,什么课题都申请不来。所谓的研究基础,就是在这个课题方向上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发表了不少的论文。所以你看,没有课题就发表了论文,没有论文就申请不来课题,这就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死循环。打破这个死循环是需要大毅力和大运气,很多时候还有贵人(别的大牛)相助。所以,作为一个研究生,选择哪个导师,就意味着你要做什么方向,选择哪个导师,就意味着你能拿到多少资源。方向和资源,决定了你发表文章的上限。你的所有努力,都是努力去达到这个上限,超过这个上限一般人是不用想的。最后还有一点,导师的人品也要考虑最后,导师的人品,虽然我不想这么说,但也必须要说,是决定你这读研三年甚至往后余生的重要因素。导师也是人,有的导师人品为人师表,这样的导师除了在读研期间让你做更好的工作,还能成为你很长时间的朋友和师长。我们古时候有拜师学艺的传统,那时候,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叫“师徒如父子”。这个时代,本科教育以前,包括本科教育都没有这样的师生关系了。但并不代表着那种深厚的师生关系从此消失。其实,这种师生关系,现在正存在于读研读博期间。你在此期间的导师,很可能成为你毕生的伙伴和长辈。我读研期间就遇到了一个好老师,感情深厚的像半个家长。我受到他很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如何做学问,如何为人处世,所以尽管毕业多年,还一直感念师恩。至于不好的导师,网上有许多爆料,大家不妨自己一看,别以为那是花边新闻,那些事发生在每个研究生身边的现实。我有一个同学校的研究生朋友,某日里聊天,大家说起导师的话题,他的总结尤为精辟令我印象深刻。他说”选择不同导师,读了三年研究生出来,差别不是天和地,而是人和狗的差别。“不算戏言,大家一定要当真。关注我,持续分享学习方法和学习相关的干货!
看到这个标题,你可能会说,“小孩子才做选择,作为成年人,我全都要!”但是你真的可以全都要吗?如果这三者可以兼顾的话,就是最理想的情况。但排名比较靠前的学校,专业排名也大多不差,师资力量比较雄厚。但这样无疑也增加考取的难度,那在不能兼顾的情况下,该如何选择呢?跟着小编一起看下去吧。首先要看你需要什么,为了什么目的去考研。如果你需要一个名牌大学的证书,那你可以考虑将学校放在首位,在专业和导师中选择放弃。不过如果学校的名气够大,专业和导师通常也不会太差。这对考生的能力基础还是有一定的要求的。考研时一些学校的热门专业,报考人数众多。而一些名牌大学的冷门专业,可能招不满学生。好的导师在读研期间,会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并可能在就业时提供很大的帮助,但这样的导师可遇不可求。你当然也可以纯考虑导师,考那种有行政职位的导师,虽然学业上指导不够多,但是资源比较多,可以多一些实践机会,也可以介绍工作。只是如果学校不太好,专业排名也一般,就业通常不太容易。考研会根据自己本科时所学的专业,兴趣爱好,职业前景等,综合考量到底该选择哪个学校什么专业。也有一部分人慕名某个导师,专门去考那所学校的研究生。不过大部分单位招聘时首先划定的标准是学生的毕业院校是不是211或者985,你的专业排名再靠前,如果不是重点也就意味着连机会都没有。至于导师,一方面,则是你确定能考上时才需要考虑的问题。另一方面,即使你考上,在三者之间导师也应该排在末位,除非你是博士且有志于从事本领域内学术研究,则找工作时导师的推荐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硕士毕业,导师帮忙找工作的可能性不大。综上,考研时应该先选学校,其次是专业,最后才是导师。考研的选择不是一天就能决定的,报考院校区域、院校层次、专业、导师都得经过深思熟虑,量力而行。比如说,常见的本科双非、硕士211、博士985就是不错的深造提升。但需要注意的是,所有考虑的核心都是能考上。最后小编想告诉大家的是,不管怎么选择关键是找到合适的自己的就好。不知道大家会怎么选择呢?可以在此文下方留言给小编,说出你内心的想法。
选择不对,努力白费。有时候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真的很对,不知道你是通过哪件事也会有此认同呢?考研成绩已出,几家欢喜几家愁。但是在这里小编想说的是,研究生只是你下一步的起点,切勿以为万事大吉了,坐享现成虚度光阴。而且,目前的学历贬值很厉害的,倘若你没有真材实料,早晚会被社会所淘汰。眼看新一届的小伙伴们就要踏上面试的征程了。你对自己要报考的导师了解吗?你知道他手上的项目主要是什么吗?你知道你导师可以带多少人吗?你认为大牛导师就比年轻导师好吗?这些无不决定着你今后的三年学习工作事项。导师手上的项目就决定了你明年要开始的工作内容,热门也好冷门也好,除非你有更新颖实际的想法,否则你没有选择的余地。也有人问过报考导师是报考大牛导师呢还是选择年轻导师呢?当然各有利弊。大牛导师在学校有很高的地位,在研究领域也取得了一定成果,跟着他们做项目,你不用担心实验条件的不足,也能帮你指导大的科研方向,但是毕竟个人精力有限,带的队伍很大,不可能顾及到每个人的方方面面。年轻导师自然也有其优势,面对资历问题,他们每年要有自己的成果数量,他们在你实验细项上,可以帮到你更多,平时的交流沟通也更多些,但是由于自己可带的学生有限,很多事都会让你去做。当然了,什么也不都是绝对的。有的大牛老师名下的学生会让年轻老师来带,毕竟自己顾不来,所以由年轻老师帮忙带,定期做个大的汇报,把控一下大局就好。但从学生自身点出发,年轻导师还是很好的选择,毕竟自己成长过程中,需要很多的沟通和帮助,尤其是学业阶段有人亲自指导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当然,倘若你就是比较厉害的学霸小牛型,那对你来说怎么选都是一样的,因为你世界只有你懂。所以,根据自身特点选对导师还是很重要的。这也决定着你研究生阶段是多发文章、沉浸科研还是浑浑噩噩地度过。坚持自己的选择,加油吧!少年。
近日,很多省份都进入了2020年考研报名现场确认阶段。“考研热”持续升温,继上年考研人数290万人之后,今年考研人数突破300万已成定局,或达到330万人以上。考研如此之热,其主要原因并非是大量的人才希望从事研究工作。更多的人只不过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学历,以便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优势。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实体经济萎靡不振,外资撤离,民企举步维艰,仅靠国企显然是无法承担全部的市场就业需求。在这个背景下,考研也成了很多大学生的被动选择,而人才市场对学历的要求提升也促进了这个现象。考研需要注重什么,是专业的选择还是导师的选择呢?一位博导的答案是这样的:l 根据读研的目的来决定如果专业是自己感兴趣的,同时导师也是非常牛,那自然是最好的局面了。但很多时候,这二者不可兼得,那就必须做出一个选择。考研的目的是什么,这是首先必须确定的事。如果仅仅是为了提升学历增加自己在未来就业市场的含金量,那么很显然,专业要重要很多。研究生和本科生不同,本科生专业知识有限,跨专业就业的情况比比皆是。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毕业的学校,说到底是看学生是否优秀。除了一些专业要求极强的,有些企业对专业并不是十分看重。但研究生不同,这已经进入了专业领域,绝大部分研究生就业都要求专业对口,只有极少部分的企业会无视专业。至于将来要从事科研的同学,导师才是最重要的。毕竟读研刚刚开始踏入科研的大门,必须有个靠谱的领路人指点迷津。如果跟的导师非常牛,只要你自己不划水,基本上都会有一个不差的前途。导师手里的项目,资源,人脉和指点虽然不能让你的前进道路一片坦途,但至少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且能够得到极大的助力。但万一导师不靠谱,那就非常麻烦。给老师白打工,延迟毕业那是小事,辛辛苦苦做出的数据被导师占为已有,写的论文被导师强占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l 无论如何,导师不能太水读研和本科不同,研究生需要拿出研究成果才能毕业。如果导师很水,是靠年龄混资历才上位的,那就非常麻烦了。华中科技大学的计算机系研究生就业率100%,且年薪都不低。当初陈泽民显然就是冲着这一点去的,他的目的非常清楚,就是为了就业。但他跟的导师实在是太水了,而他本人也缺乏一定的应变能力,尽管另外一位石教授一再旁敲侧击地提醒,然而他并没有领悟到。从而导致最后悲剧发生。导师比较水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甚至抢占学生科研数据和成果,让学生延迟毕业等等。另一种是水平非常有限,根本无法指导学生,通常是让别人帮着带学生,遇到这类的导师,延迟毕业算是好的,拿不到毕业证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研究生无论是将来选择从事科研还是直接就业,至少也需要拿出研究成果,顺利毕业。因此,导师一定不能太水,不然别说毕业,直接退学也不是没有可能。读研,专业和导师都很重要。相对而言,如果读研的目的是只是为了就业,那么专业的选择十分重要。这是第一前提。但如果未来准备向科研发展的,导师是第一重要的,没有一个好的导师领进门,科研这条路很难走顺走远。但无论何种目的,导师不能太水,这是个必要前提。不然读研过程将会十分痛苦不说,还可能导致不可预测的后果,到最后毕不了业也不是没有可能。
当大家读研、读博的时候都要选一个导师,研究生的导师一般都是在初试结束以后大家自己去联系的,选择对的导师甚至比选择一所学校更为重要。毕竟的硕士阶段都得导师带着你飞的,你是没有独立翱翔的资本的。所以不管你是考上研究生的,还是保研的,真的真的都不容易,千万不要再最后选导师的时候,选错了。不然你的硕士生涯真的会很辛苦。在选择研究生导师的时候,大家肯定都要先去报考院校的官网去找导师的信息,一般院校官网也会把导师的照片挂在官网上。可能有些同学会通过照片来相面,大致的猜测一下老师的大概性格,或者是不是很严格还是很慈祥。这里提醒大家一下,这绝对是一个误区,这个方法是不靠谱的。因为照片它还有个别名叫照骗!你看到的照片可能是几年前的,也可能是一张最美证件照,所以这个真的不能作为你选择导师的标准。选择导师的时候其实优先考虑的还是考生今后有没有读博的打算,如果有读博的打算那在研究生阶段就可以找一个博导来当自己的导师。这样今后你再深造就方便多了,或许就可以继续跟着你的导师去读博。如果你很确定自己以后没有读博的打算,那就选择一个人品好并且行政级别高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在你找工作的时候,会能给予你很大的帮助。行政级别就是在官网上看看老师是不是院长、副院长、系主任或者总支书记之类的。如果你没有想好今后自己到底要不要读博,那么就选择一个人品好、科研能力强的老师,这样能保证你能顺利毕业,你想要读博的时候也有了一定的科研资本。科研能力强不强大家去知网上查一下老师近三年的论文数量和质量就好了。除了院校官网之外,另外一个渠道就是通过师哥师姐去了解一下你心仪的导师。读研究生少则两三年,多则五六年,所以找一个与自己风格匹配的导师还是很棒的。其实,一般来说大多数的导师都是很忙的。很忙的导师几乎就很难有机会被他亲自指导,甚至可以说你毕业的时候你们都不是很熟。如果你选择一个很忙的导师,那你的自学能力要非常强,导师也不希望比毕不了业,他又很忙,这时候就要你的自学能力提上日程了。选择一个相对年轻一点的导师也是极好的,这一类的导师一般时间很充裕,精力旺盛,也为了自己的事业,会更加认真且严谨的指导你,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嘛!所以你不要畏惧你可能会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待在实验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在实验室研究一会儿,离SCI更近一步。以上就是大致的选择导师的原则,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大家结合自己去选择,宗旨就是选择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好导师!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研究生导师,顾名思义,主要工作在于“导”而不是“教”,如引导自己的硕士生熟悉某个学科、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进一步引导学生提高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在整个研究生阶段,个人努力、找对方法最为关键,其次是有个好导师、好团队。记得读研时,我的导师曾对我们说:你们成功、失败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导师能做的就是提供助力,让你们没有顾虑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说,遇到好的导师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以我们课题组为例:和不少团队一样,我们课题组也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学生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人性化的是,允许他们晚一天回校(住宿费、餐费团队负责),在会议举办地走走看看、或找到同学沟通交流。当然,也不是随便一个学生都能去,得参加研究生分会场报告。换句话说,自己的课题研究有一定成果之后,才有机会出去。硕士生可以自选合适的会议,或者导师参会时一同参加,有2-3次这样的经历、锻炼对硕士生提升很大。相信每个硕士生都有这样的感觉,彼此间聊天时总会感慨一句“别人家的导师啊”。一个好的导师的帮助很大,尤其是性格好的导师。简单的聊聊我的看法:1.课题进展快。我是工科,相对来说工科的不少专业研究都需要大量的试剂、测试经费。记得之前几个老师一起聊天估算过,一个普通硕士毕业得需要10-20万的经费支撑,博士生得50万。当然,不是说这笔钱不止给学生发助研津贴,而且支撑学生课题的推进。2.导师影响力助力大。在校内、学院内,并非所有的评奖评优都是绝对公平的。在这个过程中,大牛导师、有行政职务导师的硕士生会有“倾斜”,即我们常说的“同等情况下优先”。比如说,同样发表一篇中科院3区论文的2个硕士争学院奖学金,普通导师的学生往往不具有优势,毕竟没有机会作为评委参会。3.经费充足,啥都不愁。在学校、学院大型仪器平台使用中,大牛导师同样具有优势。往往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2周的等待。一般,10-20万这样价位的设备,导师一句话“买”。之前,我们读研时就非常羡慕同学,学院的设备还没他们课题组自己经费买的齐全,尴尬!只能夜里,找协助管理设备的本科同学帮忙,私下搞点测试。4.助研津贴高,生活压力小。大学和研究所不同,很多导师在国家补贴之外,是不额外发放助研津贴的。通常情况下,就算是发补贴,硕士生在300-500元/月。而经费充足、性格好的导师,往往能发到1200-1500元/月。比如说,今年暑假,我们专业内有个导师接了个横向课题,去野外调研就做了小2个月。他喊了自己的一个硕士生参与,最终额外发放了8000元的劳务费。遇到不好的导师,也许这8000元就没有的。5.发表论文有优势。论文投稿过程中,导师的学术地位非常关键。若是期刊主动约稿,论文水平不是太次,基本都没有问题的。反而是,自己一个人摸索投稿,真心不容易。另外,就算是想投个水刊,导师经费不足,版面费都没法解决。之前,看过一本硕士学位论文,看到2篇Plos One后就知道他们导师经费足、肯支持学生。6.有机会帮忙推荐工作。有个之前合作过的地方事业单位上周找我们要硕士。单位的地理位置不太好,但是硕士生也可以解决编制,走人才引进待遇有10万元/年。团队有个硕士生还是比较感兴趣。如今硕士生找工作压力同样不小,校招不少人去试了几个单位都没有得到认可。7.用心指导,学生进步快。受限于本科学校的实力,很多硕士生之前的能力培养不是太好。进入硕士阶段后,好的导师会严格要求,如每周阅读20篇高水平英文期间、英语组会汇报等。而且,和硕士生讨论实验方案、小论文初稿、学位论文等,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能力,有利于他们日后深造求学或者胜任其他工作。--结语--其实,研究生导师很重要,我们也都认可这一点。不同导师的培养方案和性格有很大差异,也许导师的一件事在师姐眼中是在帮助自己,而自己觉得是在压榨学生。因此,和导师相处的过程中,遇到事情尽量多思考、少点冲动,多点沟通就能少很多隔阂。你还记得自己的导师吗?感觉他对你最大的帮助是什么呢?
考研,研究生导师选择很重要!在导师选择上学生应该怎么做?不少人推免复试、考研复试未通过,没有录取的时候,都会埋怨录取的人有关系,可你自己都可以发掘的关系,为什么你不行动呢?我在大学工作,之前也读研、读博,问你一个简单的问题:你读研看导师吗?还是你报考学校的所有老师都可以?若是你觉得跟谁读研都一样,我建议是这样混个学历不如直接读个非全。若你也想挑导师,那你得提前,必须得提前,毕竟导师的招生指标有限,以即将开始的推免为例,部分导师在5-6月就收到不少学生的自荐邮件,甚至在暑期夏令营的时候和导师见面交流详谈过,最终获得夏令营综合测评A,免推免复试直接录取。读研和本科不同,人际交往是最基本的技能,单纯的面试几分钟考官对你无法了解的太多,甚至不少导师都没有当考官,他对你的了解来自哪里呢?是你获得录取资格后再去详谈,你如何确定这个导师这几天刚好就在学校,而不是出差呢?所以你得学会展示自己,推销自己,发掘自己的关系,而不是失败后找理由和借口。考研是个综合选拔的过程,许多细节都是导师认可的。举个例子,不少人申请出国读研、读博,是不是也得提前沟通联系导师,有人说是找关系吗?你想跟某个导师读研、读博,老师也要选选人的啊。最后,我想告诉你的是近年高校研究生、博士生的招生指标都在减少,导师得有一定的项目经费、学术成果才会转化计算成对应的招生指标。针对这些难得的招生指标,学院在招生时,在符合条件的学生选择中,还是很倾向于导师的意见,换句话说,导师对学生的选择权重很重。在彼此双向选择的过程中,学生是弱势,导师是强势,部分性格脾气不好、不发补贴、学生难毕业的导师,每年都是其他老师选剩下的,你想要这样的导师吗?许多人觉得联系导师不好的原因说出一大堆,其实理由只有一个不敢,或者放不下面,总觉得不知道说什么,该怎么说。在读研的时候,你如何能挑起导师的项目,替导师独当一面呢?如何让他觉得有兴趣招收你读研呢?哪怕是找对象,在确定恋爱关系之前,都得有个表白的过程吧,就把这样一次邮件的沟通,当做你对导师的"表白"吧?希望对您有帮助,方便时给个关注,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