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本科毕业论文中期检查,主要陈述这几个方面,轻松过关佐鸣

本科毕业论文中期检查,主要陈述这几个方面,轻松过关

文/十八木“听风也听雨,飘雪落澜庭。用心书写教育。” 【本文选自十八木之《大学往事》系列文章】春季学期的这个时间,一般在高校校历中是第7周或第8周,对于本科毕业论文来说,刚好进行了一半时间,所以很多高校都要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工作的中期检查(部分学校可能没有答辩环节)。通常除了要学生填写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之外,还需要做PPT进行5-8分钟左右的汇报答辩。虽然今年这个春季学期一直处于特殊时期,但到目前为止,笔者所在的学校,关于毕业论文的相关环节除了实验之外,其他工作依然在按期推进,中期检查环节也照常进行,检查学生论文进度,正常打分排名。那么毕业论文中期检查汇报答辩,如何应对呢?关于中期检查,一般来说,学生主要讲清楚以下3个问题即可(实际上研究生论文中期检查也类似)。01 到目前为止,你做了哪些工作?不管是本科生毕业论文还是研究生毕业论文,中期检查的主要目的,顾名思义就是起到一个检查的作用。所以,中期检查汇报的第一个关键内容,就是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这时候已经不必再去长篇大论地讲论文研究进展和研究意义了,可以直奔主题,重点介绍在开展论文研究的前半阶段,已经完成了哪些具体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哪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并对已经完成的这些工作进行较为详细的总结和分析介绍。总之,这一部分是毕业论文中期检查的核心部分,学生讲解时,要让听众们听到两个重要信息,一是该论文已经证明可行;二是该论文已经正常开展并按预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02 还需要做哪些工作?打算怎么做?介绍完已经完成的工作后,第二个需要讲清楚的内容就是在前期研究过程中,发现或遇到了哪些实际性的问题?与开题报告时的研究方案和研究路线对比,有哪些地方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那么如何进行调整?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还需要具体做哪些工作?后期的研究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是否已经都准备好,如果对前面的研究方案有轻微调整,打算具体怎么做?一般来说,中期检查后到完成毕业论文这个时间段内,属于毕业论文研究工作的质量提升和完善阶段,需要高度重视。03 预期完成论文的时间?讲完上面两个问题之后,再介绍一下预期完成论文研究工作的时间,是否能顺利按期完成所有研究工作?在PPT的后面,可以添加工作进度表,把已经完成的工作明确标出“已完成”,后期的工作进度安排一一列写清楚。例如什么时候完成实验工作(如果有实验的话)?什么时候完成论文初稿?准备论文答辩等等。04 结 语不管是本科毕业论文还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尤其是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中期检查是论文开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检查环节,当然有些学校本科生毕业论文可能没有中期检查答辩环节。但研究生中期检查肯定需要正规的汇报答辩。中期检查首先是检查学生论文的进度,是否按期进行?以便保障论文后期的顺利开展;其次是通过对学生前期工作的检查,进一步督促学生后期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给学生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确保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实际上,不管是哪个阶段的毕业论文,从刚开始看资料、写方案、做研究、总结到写论文,都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中期检查依然不敢有丝毫的怠慢,这个阶段正是论文主体的重要阶段,一定要踏踏实实推进。要回答好以上几个问题,也是基于前期踏踏实实推进的基础之上。还是那句话,完成一份合格的毕业论文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也没有必要整天忧心忡忡不知所措,只要每一步的工作都能够认真、按时、充分完成,并及时地做好阶段总结,最后的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也就顺理成章了。【用心书写教育,《大学往事》《读研》《读博》系列文章将陆续推出。欢迎关注】(本文原创,欢迎评论转发。)

火葬场

清华大学将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全过程管理

今天(3月13日)清华大学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全过程管理的意见。意见提出,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指导教师应及早提出分流建议。今后,学位论文公开评阅人名单以及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及答辩决议书都将编入研究生学位论文。清华研究生院计划加强对已授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后评估工作,并将评估结果纳入指导教师招生指导资格审查和院系年终考核。意见指出,研究生是其学位论文的直接责任人,应勇于挑战前沿性、跨学科的研究课题,力争取得原创性成果,并努力完成高质量的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应加强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指导和质量把关。指导教师(小组)应在研究生课程学习、专业实践、论文选题、研究攻关、成果总结、论文写作和发表等培养环节中加强全过程指导,鼓励研究生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提出分流建议。各院系应充分发挥资格考试、选题报告、中期检查、年度进展报告等培养环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的进展督促和质量把关作用,完善各环节的实施细则、考核要求和考核方式,完善分流措施。院系应充分发挥最终学术报告环节在提高博士生创新成果水平、保障学位论文质量中的重要作用。规范最终学术报告组织形式,健全考核评价办法。最终学术报告评价结果可作为确定学位论文同行评审和答辩组织方式的重要参考。意见还鼓励建立健全自主开展学位论文同行评价工作机制;在满足学校对学位论文评阅人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根据培养过程各环节评价情况自主确定同行评审方式,包括隐名评审和公开评审。学位论文公开评阅人名单编入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应全面考查研究生的理论基础、专门知识、研究能力、成果水平和学位论文质量,并在答辩决议书中给出客观公正评价。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及答辩决议书编入研究生学位论文。清华研究生院加强对已授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后评估工作,加大抽查力度,将评估结果纳入指导教师招生指导资格审查和院系年终考核。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任敏编辑:王海萍流程编辑 刘伟利

舜流母弟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市人民医院硕士学位论文开题、中期答辩会圆满结束

10月27日,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市人民医院硕士学位论文开题、中期答辩会圆满结束。答辩会共有1名研究生进行开题汇报,5名研究生进行中期汇报。开题和中期答辩会邀请唐山市人民医院李景武副院长,华北理工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庞淑兰教授、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孙红教授,唐山市人民医院心内一科宋巧凤主任、唐山市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李玉凤主任、唐山市人民医院放化一科王志武副主任和唐山市人民医院放化六科熊伟副主任组成答辩评审组,李景武副院长担任组长。答辩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6名研究生围绕自己的课题进行了PPT汇报,分别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实验方法、创新点、预期结果以及论文进展情况、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学位论文完成日期计划等方面做了详细阐述,评审组对学生们的汇报进行了认真评阅,从研究选题的创新性、方案的可行性、内容的合理性以及数据统计等方面给予了针对性评价,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研究生们认真回答了专家的提问,接受了专家的意见。论文开题报告是保证课题顺利开展的首要环节;中期汇报是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进展的阶段性检查,是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管理的重要环节。专家的意见对提高研究生们课题研究设计、实施和撰写毕业论文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次汇报会为师生学术交流、教学相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答辩结束后,李景武副院长在总结讲话中首先对各位评审专家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人民医院研究生开题和中期答辩会表示感谢。李景武副院长指出,通过本次答辩会,不仅提升了我院研究生论文撰写工作的严谨性,也使同学们对科研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发了同学们的研究热情,为研究生以后的论文撰写指明了方向。同时,通过专家们的指导,也使同学们学会了很多的答辩技巧及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科研及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李景武副院长希望各位同学按照评委老师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修改论文,为将来顺利毕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争取早日成为一名高水平的医学技术人才。( 唐山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来源:燕赵都市报冀东版】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老实人

清华大学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全过程管理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全过程管理的意见清研发〔2020〕7 号为不断完善学术评价机制,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全过程管理,促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如下意见。1.研究生是其学位论文的直接责任人,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潜心学习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积累实践经验,勇于挑战前沿性、跨学科的研究课题,力争取得原创性成果,在学位论文研究和撰写中传承“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学风,恪守学术道德和规范,努力完成高质量的学位论文。2.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应加强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指导和质量把关。鼓励成立指导小组,集体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指导。指导教师(小组)应在研究生课程学习、专业实践、论文选题、研究攻关、成果总结、论文写作和发表等培养环节中加强全过程指导,鼓励研究生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提出分流建议。指导教师(小组)应客观公正地评价研究生创新成果水平和学位论文质量,给出是否同意申请答辩的意见。在没有指导小组的情况下,经院系或学位分委员会同意,可以成立评审小组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独立评价,给出是否同意申请答辩的意见。指导教师(小组)或评审小组的评议意见编入研究生学位论文。3.院系应充分发挥资格考试、选题报告、中期检查、年度进展报告等培养环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的进展督促和质量把关作用,完善各环节的实施细则、考核要求和考核方式,完善分流措施。4.院系应充分发挥最终学术报告环节在提高博士生创新成果水平、保障学位论文质量中的重要作用。规范最终学术报告组织形式,健全考核评价办法。最终学术报告评价结果可作为确定学位论文同行评审和答辩组织方式的重要参考。5.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院系应根据学科特点,完善评阅人选定办法和同行评价工作办法。鼓励建立健全自主开展学位论文同行评价工作机制。在满足学校对学位论文评阅人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根据培养过程各环节评价情况自主确定同行评审方式,包括隐名评审和公开评审。学位论文公开评阅人名单编入研究生学位论文。6.充分发挥答辩委员会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评价中的关键作用。学位分委员会和院系应完善答辩委员会成员的选定方法。答辩委员会委员应全面考查研究生的理论基础、专门知识、研究能力、成果水平和学位论文质量,并在答辩决议书中给出客观公正评价。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及答辩决议书编入研究生学位论文。7.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学位授予标准,对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的综合表现、成果水平和学位论文质量进行全面审核,作出学位授予建议。8.研究生院加强对已授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后评估工作,加大抽查力度,将评估结果纳入指导教师招生指导资格审查和院系年终考核。研究生院2020年3月13日封面图 | 苑洁编辑 | 赵姝婧

性习

上研究生的人都在干什么,写论文搞研究吗?

简单的说说硕士研究的三年研究生生活,可能并不是很多大学生所想的那样,每天都忙碌中写论文、学术研究中,不可能三年都是这样过来的。由于我是人文社科类的硕士研究生,所以详细说说我们这些文科的研究生在读研期间主要是干什么?或许你会发现和你上大学也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先从研一开始,说说研究生的那些事儿。研一其实非常的简单,几乎是和大学一个模式,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安静的、按时的上课,包括专业课、选修课、公共课,这是研一主要做的事情。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顺利的通过各科的考试,有的科目是闭卷考试,有的是开卷考试,有的是写一篇课程论文,考试的方式多众多样,难度也各有高低。但是其中的英语课是所有研一学生最为关注的一门课程,也是最容易挂科的。同时,研一的我们还会积极的参加研究生学生会组织的一些活动,有的学生还需要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不要认为硕士研究生英语四六级都通过了,因为有大量的硕士研究生读研期间都忙于四六级考试。此外,在研一这一段时间也是和自己的硕士导师相互磨合的一个时间段,不管是学生对导师还是导师对学生都需要注意一个时期,互相的了解,时不时的探讨一下学术动态,聊聊未来的规划等。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一般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在每年的5月中旬左右就基本结课了,也就是你研究生的全部理论课程已经结束。所以在暑假之前,我们有一个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事情需要开始积极地准备了。再来看看研二的我们,在忙些什么?研二最重要的事情是:硕士学位论文定题目、开题报考、中期考核。研二一开学也就是一般在每年的10月份左右开始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的相关工作,这是硕士学位论文撰写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毕竟只有开题顺利,才能够更大概率的写出一篇比较好的硕士学位论文。因此在正式的开题之前需要和自己的硕士导师详细的演剧自己开题报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提纲、参考文献等等,只有前期将这些内容准备的足够充分才能够保障我们顺利的开题,并且帮助我们顺利的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只是开题之前,你需要看很多篇文献、需要看很多本专著、需要经过无数次的修改,需要经受硕士导师无数次的责怪,只有经历了这些你才能够写出一个令所有硕士导师满意的开题报告,所以说真心不容易。之后更多的研究生会选择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有的开始每天按时定点的到图书馆看自己硕士学位论文需要的各种资料,有的开始积极的向一些核心期刊投稿,开始不断的接收被拒绝的消息,然后不断的修改,不断的被杂志社的编辑压迫,直到顺利的发表。因为高校对于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要求有一条是必须在读研期间发表一篇或者是几篇的专业领域内的小论文,所以写论文几乎是所有的硕士研究生都需要做的一件事情,还有的研究生为了能够获得比较高额的奖学金会发大量的小论文,这些都是在研二期间完成的事情。到了研二下学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中期考核,因为这距离研究生开题报告已经有一段的时间里了,所以为了检查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情况会举行中期考核,主要是查看每一个硕士研究的学位论文的进度,一般要求要完成整篇论文的三分之一,同时在写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要在这次考核中集中解答,例如是否还能继续写下去?是否需要重新开题?以及硕士导师就学生论文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还有一件事情就是读博,研二的我们必须对此有一个明确大答案。如果决定了要读博,那么便需要做很多相关的准备。例如选择目标院校、联系博士导师、是统考还是申请-考核?以及目标院校对于申请-考核的学生有哪些方面的要求?然后根据这些要求争取在研二这一年全部做到,这样就能够保证自己在研三的时候获得博导的名额,在硕士毕业的时候顺利的拿到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除此之外,这一年也是很多学生频繁参加各种学术论坛的时间,会有大量的研究生参加985高校举办的专业领域内的学术论坛,这样也是为了能够丰富自己的学术经历,在以后的读博和就业中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于是很多研究生在不断的创造,因为只有你写的论文被主办方认可了,才能够获得参加学术论坛的机会。最后再看看研三的我们,或许你就真的知道研究生的不容易了。研三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硕士学位论文的找工作、预答辩、外审、正式答辩、毕业季。这时候各高校的春招陆续开始,所以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必然是穿梭在各大校园招聘会现场,不断的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每天频繁的参加用人单位的宣讲会,不断的投递自己的建立,争取拿到一家比较好的公司的offer。同时在寒假一结束,也就是3月或者是4月份的时候,各个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答辩工作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了,这是很多硕士研究生比较重视的一件事情。因为如果预答辩没有通过学院答辩委员会的审核,那么导师也就不能给你的硕士学位论文签字,随之便是不能送外审,最终的结果就是延期毕业。因此研三的研究生非诚重视预答辩,尽管会在预答辩的过程中被很多的硕士导师怼的怀疑人生,可能自己都已经开始质疑自己写的硕士学位论文难道真的非常的垃圾吗?然而,这其实是硕士导师为了你能够顺利的通过外审而及其认真的给你修改建议,这是非常难得的,所以预答辩结束之后,还需要根据各位导师给的建议不断的修改。预答辩结束后,在5月份的时候研究生院会把所有毕业生的硕士学位论文送往外审,从此研究生便开始了提心吊胆的生活,期待自己的硕士学位论文能够顺利的通过外审,一般20天左右的时候会出外审的结果,如果你外审的成绩不到60分,那么结果就是延期毕业;如果你的硕士学位论文的外审成绩是60分到70分之间,那么还会进行二次送往外审。因此所有的研究生都希望自己的最中成绩只要70分以上就可以。接下来便是各学院组织的正式答辩了,一般来说这个环节还是比较轻松的,因为很多高校只要学生的外审通过率,那么在正式答辩时一般都不会为难学生的,当然也会给一些修改的建议,这样也是为了能够进一步的完善学位论文,所以研究生对这一环节并不是很在意,甚至还有一部分研究生对于导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已经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状态。不过有一个令很多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比较开心的事情,那就是向学院报销自己读研期间的一些费用,当然额度有限,一般来说是2000元到3000元,这笔费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经费,可以报销读研期间的路费、资料费、发表论文的费用,所以对于在读的研究生来说不要忘记将自己的火车票扔掉,因为是可以报销的哦。在最后的最后就是毕业季了,一般来说都是那些老套路,拍毕业照、毕业晚会、谢师宴等等,然后在7月份左右正式的走向工作岗位或者是开启博士研究生的生活。以上便是研究生三年期间比较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将时间都放在了学术上,但是看完这些相信很多人都会发现,研二和研三才是硕士研究生最重要的时间段,所以一定要把握好,保证自己顺利的毕业。

爱跳舞

三省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近两百篇存在问题,暴露了什么

网络配图“问题论文”话题频上热搜。2019年年底,河北发布硕士学位论文抽检结果;今年3月以来,江苏、广东也先后发布抽检结果——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暴露了什么“毕业论文查重率要求越来越严,今年要求不能高于10%,过去都是低于20%。”即将博士毕业的蔡丽丽(化名)告诉记者,她所就读的山西大学今年对研究生论文的查重比例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国家愈发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估督导和监测的背景下,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话题频上热搜。3月以来,江苏、广东先后发布了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加上2019年年底已发布抽检结果的河北,三省抽检共发现近两百篇“存在问题”或“不合格”的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11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对2018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发现问题突出的高等学校和研究院所进行集体约谈,要求“在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中问题论文的篇数和比例要大幅降低。”临近毕业季,研究生即将面临学位论文答辩。那么,历次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结果暴露了哪些问题?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相关部门、高校、科研单位该如何改进?创新不足,深度不够,结构松散,格式不规范——“问题论文”究竟差在哪儿“部分论文工作量有限,创新性不足;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缺乏可行性;论文结构松散,逻辑性不够,未凝练出重点研究解决的科学问题;规范性不够,文字表达与编排问题较多。”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在关于2019年度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的通报中,如是概括抽检论文存在的共性问题。山东大学去年1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通知》,也印证了这个结论。该通知指出,综合近年来“问题论文”的专家评阅意见,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创新不足、研究深度不够、研究方法简单、工作量或实例单薄、选题不合理、书写不规范不严谨等方面。该通知还同时指出,在职攻读学位研究生、指导学生较多的导师易成为“问题论文”高发人员,部分学科成为“问题论文”多发领域。从公开的抽检结果中记者发现,存在问题或不合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除存在选题、方法、结构、规范等方面的共性问题之外,还在专业学科、学位类别等方面呈现一些特点。“自然科学类学位论文存在问题的比率要明显低于人文社科类。人文社科类中经济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的学位论文存在问题比率要明显高一些。”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高耀分析指出。“一般而言,新增加的学位授权单位或综合性大学中学科实力较弱的单位容易出现论文抽检不合格。”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传毅推断,专业性弱、门槛低的“软科学”更容易出现不合格的论文。据记者从《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中获知的信息,早在2015年的抽检中,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分布在各学科门类,其中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门类的比例超过10%,管理学比例超过9%,法学超过7%,其他均在5%以下。此外,从江苏今年发布的结果来看,专业学位论文的不合格率为3.59%,虽比上年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学术学位论文1.57%的不合格率。“这个结果还是符合我们的感受和判断的。”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洪捷教授分析,近些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并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术学位研究生。数量增加对质量控制产生了一定影响。高耀则认为:“不宜对学术学位论文与专业学位论文之间的不合格率进行简单比较或过度解读,因为二者评价标准不同。即使在专业学位内部,40多种不同专业学位在培养特色、培养规模、学位论文形式及内容要求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过程评价欠缺,分流机制不健全,朋友圈式答辩——“问题论文”是怎样产生的已通过答辩的学位论文为何还会出现上述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反映出极个别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自律意识还需进一步强化,质量文化还需进一步培育。”高耀表示。据王传毅介绍,论文质量最常用的保障方式是答辩前的盲审和答辩环节。盲审一般送3位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评阅,通过后进入答辩环节。答辩由5到7位专家对答辩人的报告和论文进行评议和打分。然而,这一设计仍存在一定缺陷,给少部分人留下了可钻的空子。“博士答辩几乎是朋友圈的答辩。导师提建议名单,都是熟悉的朋友,很容易‘送人情’或‘放放水’。”湖北某高校的一位博士生导师透露。与此同时,“在我国,毕业答辩之后就万事大吉,没有对博士论文进行修改后再提交的要求。专家的意见只是在答辩时指出而已,论文已经定稿,不会进行调整完善,反正已经答辩通过了。而国外的博士生答辩后,要根据答辩专家以及匿名评审的意见修改论文,然后再正式提交。”武汉大学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从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培养过程管理的角度上,过程性评价缺失,博士生的综合考试、中期分流以及开题报告等关键环节很难真正到位,没有淘汰机制。”“往往自身学术标准共识度比较低的专业,论文更容易出现问题。”陈洪捷以管理学为例进行分析,“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等等,虽然都是管理类,但实际上专业差异比较大,这就导致无论学生、导师还是评审专家,对论文评判的标准也呈现多样化。”此外,陈洪捷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个很“中国式”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论文不合格是因为评审专家认为选题与学科不相符,比如经济学博士研究的不是经济问题。这是为什么?这与我们的博士学位点制度有关。博士点申请难度很高,要求很高,有些学校的一些专业申请不到,就会采取变通的做法。比如本专业没有博士点的导师会在相近或相邻学科中有博士点的专业带博士。结果就是,导师按本学科要求来培养学生,最后却以其他学科的名义报上去。这样的论文很容易被认定不合格。”严把“出口关”,强化导师责任,优化培养过程——提升论文质量重在全程管理“学位论文抽检制度在保障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倒逼学位授予单位走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高耀认为。记者了解到,许多高校已经采取了相应举措来完善和加强研究生论文和学位授予的管理,严把“出口关”。清华大学今年3月发布了关于学位管理和学风建设的文件,明确指出,指导教师(小组)应在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加强全过程指导,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提出分流建议。山东大学在学位授予中增加了两个环节:一是“论文自审环节”,在每次授位表决前对已通过答辩的论文再次审核;二是“答辩汇报内容”,研究生在论文答辩时要对预答辩及外审专家的意见及修改情况作出说明。中山大学加大学位论文抽查比例,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将抽查50%、硕士学位论文将抽查20%。同时,该校还提出加强对考试招生全流程监督,建立“逐年考核、逐步分流”的培养模式。厦门大学2020年对研究生论文查重比例提出更高要求,将所有研究生学位论文“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由原先的“低于20%”调整为“低于10%”。许多专家学者在采访中都表示,研究生论文质量的提升,“不能单靠外审论文代替内部质量控制,也不能用后置检查环节代替前置控制环节”,既要严把“出口关”,也要加强过程管理,严把“进口关”和“培养关”。“一篇论文是可以修改的,但是博士、硕士是要花时间培养的,视角、立场、理论、方法等是要花时间培养的。”武汉体育学院教授王岗在采访中反复强调导师的重要作用,“导师是第一负责人,要树立干干净净为学术贡献的思想才能培养好研究生”。记者注意到,教育部2017年印发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已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人”,同时提出要保障导师在招生、培养、资助、学术评价等环节中的权力;对培养质量出现问题的导师,培养单位视情况采取质量约谈、限招、停招等处理措施。研究生学位论文是获取博士、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重要的社会文献。高校只有真正转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才能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中的重要作用。(来源:光明日报)

穷为匹夫

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暴露了哪些问题

“毕业论文查重率要求越来越严,今年要求不能高于10%,过去都是低于20%。”即将博士毕业的蔡丽丽(化名)告诉记者,她所就读的山西大学今年对研究生论文的查重比例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国家愈发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估督导和监测的背景下,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话题频上热搜。3月以来,江苏、广东先后发布了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加上2019年年底已发布抽检结果的河北,三省抽检共发现近两百篇“存在问题”或“不合格”的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11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对2018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发现问题突出的高等学校和研究院所进行集体约谈,要求“在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中问题论文的篇数和比例要大幅降低。”临近毕业季,研究生即将面临学位论文答辩。那么,历次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结果暴露了哪些问题?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相关部门、高校、科研单位该如何改进?创新不足,深度不够,结构松散,格式不规范——“问题论文”究竟差在哪儿“部分论文工作量有限,创新性不足;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缺乏可行性;论文结构松散,逻辑性不够,未凝练出重点研究解决的科学问题;规范性不够,文字表达与编排问题较多。”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在关于2019年度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的通报中,如是概括抽检论文存在的共性问题。山东大学去年1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通知》,也印证了这个结论。该通知指出,综合近年来“问题论文”的专家评阅意见,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创新不足、研究深度不够、研究方法简单、工作量或实例单薄、选题不合理、书写不规范不严谨等方面。该通知还同时指出,在职攻读学位研究生、指导学生较多的导师易成为“问题论文”高发人员,部分学科成为“问题论文”多发领域。从公开的抽检结果中记者发现,存在问题或不合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除存在选题、方法、结构、规范等方面的共性问题之外,还在专业学科、学位类别等方面呈现一些特点。“自然科学类学位论文存在问题的比率要明显低于人文社科类。人文社科类中经济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的学位论文存在问题比率要明显高一些。”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高耀分析指出。“一般而言,新增加的学位授权单位或综合性大学中学科实力较弱的单位容易出现论文抽检不合格。”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传毅推断,专业性弱、门槛低的“软科学”更容易出现不合格的论文。据记者从《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中获知的信息,早在2015年的抽检中,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分布在各学科门类,其中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门类的比例超过10%,管理学比例超过9%,法学超过7%,其他均在5%以下。此外,从江苏今年发布的结果来看,专业学位论文的不合格率为3.59%,虽比上年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学术学位论文1.57%的不合格率。“这个结果还是符合我们的感受和判断的。”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洪捷教授分析,近些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并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术学位研究生。数量增加对质量控制产生了一定影响。高耀则认为:“不宜对学术学位论文与专业学位论文之间的不合格率进行简单比较或过度解读,因为二者评价标准不同。即使在专业学位内部,40多种不同专业学位在培养特色、培养规模、学位论文形式及内容要求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过程评价欠缺,分流机制不健全,朋友圈式答辩——“问题论文”是怎样产生的已通过答辩的学位论文为何还会出现上述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反映出极个别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自律意识还需进一步强化,质量文化还需进一步培育。”高耀表示。据王传毅介绍,论文质量最常用的保障方式是答辩前的盲审和答辩环节。盲审一般送3位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评阅,通过后进入答辩环节。答辩由5到7位专家对答辩人的报告和论文进行评议和打分。然而,这一设计仍存在一定缺陷,给少部分人留下了可钻的空子。“博士答辩几乎是朋友圈的答辩。导师提建议名单,都是熟悉的朋友,很容易‘送人情’或‘放放水’。”湖北某高校的一位博士生导师透露。与此同时,“在我国,毕业答辩之后就万事大吉,没有对博士论文进行修改后再提交的要求。专家的意见只是在答辩时指出而已,论文已经定稿,不会进行调整完善,反正已经答辩通过了。而国外的博士生答辩后,要根据答辩专家以及匿名评审的意见修改论文,然后再正式提交。”武汉大学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从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培养过程管理的角度上,过程性评价缺失,博士生的综合考试、中期分流以及开题报告等关键环节很难真正到位,没有淘汰机制。”“往往自身学术标准共识度比较低的专业,论文更容易出现问题。”陈洪捷以管理学为例进行分析,“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等等,虽然都是管理类,但实际上专业差异比较大,这就导致无论学生、导师还是评审专家,对论文评判的标准也呈现多样化。”此外,陈洪捷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个很“中国式”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论文不合格是因为评审专家认为选题与学科不相符,比如经济学博士研究的不是经济问题。这是为什么?这与我们的博士学位点制度有关。博士点申请难度很高,要求很高,有些学校的一些专业申请不到,就会采取变通的做法。比如本专业没有博士点的导师会在相近或相邻学科中有博士点的专业带博士。结果就是,导师按本学科要求来培养学生,最后却以其他学科的名义报上去。这样的论文很容易被认定不合格。”严把“出口关”,强化导师责任,优化培养过程——提升论文质量重在全程管理“学位论文抽检制度在保障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倒逼学位授予单位走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高耀认为。记者了解到,许多高校已经采取了相应举措来完善和加强研究生论文和学位授予的管理,严把“出口关”。清华大学今年3月发布了关于学位管理和学风建设的文件,明确指出,指导教师(小组)应在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加强全过程指导,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提出分流建议。山东大学在学位授予中增加了两个环节:一是“论文自审环节”,在每次授位表决前对已通过答辩的论文再次审核;二是“答辩汇报内容”,研究生在论文答辩时要对预答辩及外审专家的意见及修改情况作出说明。中山大学加大学位论文抽查比例,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将抽查50%、硕士学位论文将抽查20%。同时,该校还提出加强对考试招生全流程监督,建立“逐年考核、逐步分流”的培养模式。厦门大学2020年对研究生论文查重比例提出更高要求,将所有研究生学位论文“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由原先的“低于20%”调整为“低于10%”。许多专家学者在采访中都表示,研究生论文质量的提升,“不能单靠外审论文代替内部质量控制,也不能用后置检查环节代替前置控制环节”,既要严把“出口关”,也要加强过程管理,严把“进口关”和“培养关”。“一篇论文是可以修改的,但是博士、硕士是要花时间培养的,视角、立场、理论、方法等是要花时间培养的。”武汉体育学院教授王岗在采访中反复强调导师的重要作用,“导师是第一负责人,要树立干干净净为学术贡献的思想才能培养好研究生”。记者注意到,教育部2017年印发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已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人”,同时提出要保障导师在招生、培养、资助、学术评价等环节中的权力;对培养质量出现问题的导师,培养单位视情况采取质量约谈、限招、停招等处理措施。研究生学位论文是获取博士、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重要的社会文献。高校只有真正转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才能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报记者 柴如瑾 陈 鹏)内容:光明微教育、《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16日 10版)

今之人也

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暴露了什么

“毕业论文查重率要求越来越严,今年要求不能高于10%,过去都是低于20%。”即将博士毕业的蔡丽丽(化名)告诉记者,她所就读的山西大学今年对研究生论文的查重比例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国家愈发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估督导和监测的背景下,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话题频上热搜。3月以来,江苏、广东先后发布了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加上2019年年底已发布抽检结果的河北,三省抽检共发现近两百篇“存在问题”或“不合格”的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11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对2018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发现问题突出的高等学校和研究院所进行集体约谈,要求“在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中问题论文的篇数和比例要大幅降低。”临近毕业季,研究生即将面临学位论文答辩。那么,历次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结果暴露了哪些问题?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相关部门、高校、科研单位该如何改进?创新不足,深度不够,结构松散,格式不规范——“问题论文”究竟差在哪儿“部分论文工作量有限,创新性不足;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缺乏可行性;论文结构松散,逻辑性不够,未凝练出重点研究解决的科学问题;规范性不够,文字表达与编排问题较多。”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在关于2019年度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的通报中,如是概括抽检论文存在的共性问题。山东大学去年1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通知》,也印证了这个结论。该通知指出,综合近年来“问题论文”的专家评阅意见,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创新不足、研究深度不够、研究方法简单、工作量或实例单薄、选题不合理、书写不规范不严谨等方面。该通知还同时指出,在职攻读学位研究生、指导学生较多的导师易成为“问题论文”高发人员,部分学科成为“问题论文”多发领域。从公开的抽检结果中记者发现,存在问题或不合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除存在选题、方法、结构、规范等方面的共性问题之外,还在专业学科、学位类别等方面呈现一些特点。“自然科学类学位论文存在问题的比率要明显低于人文社科类。人文社科类中经济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的学位论文存在问题比率要明显高一些。”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高耀分析指出。“一般而言,新增加的学位授权单位或综合性大学中学科实力较弱的单位容易出现论文抽检不合格。”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传毅推断,专业性弱、门槛低的“软科学”更容易出现不合格的论文。据记者从《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中获知的信息,早在2015年的抽检中,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分布在各学科门类,其中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门类的比例超过10%,管理学比例超过9%,法学超过7%,其他均在5%以下。此外,从江苏今年发布的结果来看,专业学位论文的不合格率为3.59%,虽比上年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学术学位论文1.57%的不合格率。“这个结果还是符合我们的感受和判断的。”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洪捷教授分析,近些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并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术学位研究生。数量增加对质量控制产生了一定影响。高耀则认为:“不宜对学术学位论文与专业学位论文之间的不合格率进行简单比较或过度解读,因为二者评价标准不同。即使在专业学位内部,40多种不同专业学位在培养特色、培养规模、学位论文形式及内容要求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过程评价欠缺,分流机制不健全,朋友圈式答辩——“问题论文”是怎样产生的已通过答辩的学位论文为何还会出现上述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反映出极个别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自律意识还需进一步强化,质量文化还需进一步培育。”高耀表示。据王传毅介绍,论文质量最常用的保障方式是答辩前的盲审和答辩环节。盲审一般送3位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评阅,通过后进入答辩环节。答辩由5到7位专家对答辩人的报告和论文进行评议和打分。然而,这一设计仍存在一定缺陷,给少部分人留下了可钻的空子。“博士答辩几乎是朋友圈的答辩。导师提建议名单,都是熟悉的朋友,很容易‘送人情’或‘放放水’。”湖北某高校的一位博士生导师透露。与此同时,“在我国,毕业答辩之后就万事大吉,没有对博士论文进行修改后再提交的要求。专家的意见只是在答辩时指出而已,论文已经定稿,不会进行调整完善,反正已经答辩通过了。而国外的博士生答辩后,要根据答辩专家以及匿名评审的意见修改论文,然后再正式提交。”武汉大学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从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培养过程管理的角度上,过程性评价缺失,博士生的综合考试、中期分流以及开题报告等关键环节很难真正到位,没有淘汰机制。”“往往自身学术标准共识度比较低的专业,论文更容易出现问题。”陈洪捷以管理学为例进行分析,“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等等,虽然都是管理类,但实际上专业差异比较大,这就导致无论学生、导师还是评审专家,对论文评判的标准也呈现多样化。”此外,陈洪捷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个很“中国式”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论文不合格是因为评审专家认为选题与学科不相符,比如经济学博士研究的不是经济问题。这是为什么?这与我们的博士学位点制度有关。博士点申请难度很高,要求很高,有些学校的一些专业申请不到,就会采取变通的做法。比如本专业没有博士点的导师会在相近或相邻学科中有博士点的专业带博士。结果就是,导师按本学科要求来培养学生,最后却以其他学科的名义报上去。这样的论文很容易被认定不合格。”严把“出口关”,强化导师责任,优化培养过程——提升论文质量重在全程管理“学位论文抽检制度在保障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倒逼学位授予单位走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高耀认为。记者了解到,许多高校已经采取了相应举措来完善和加强研究生论文和学位授予的管理,严把“出口关”。清华大学今年3月发布了关于学位管理和学风建设的文件,明确指出,指导教师(小组)应在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加强全过程指导,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提出分流建议。山东大学在学位授予中增加了两个环节:一是“论文自审环节”,在每次授位表决前对已通过答辩的论文再次审核;二是“答辩汇报内容”,研究生在论文答辩时要对预答辩及外审专家的意见及修改情况作出说明。中山大学加大学位论文抽查比例,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将抽查50%、硕士学位论文将抽查20%。同时,该校还提出加强对考试招生全流程监督,建立“逐年考核、逐步分流”的培养模式。厦门大学2020年对研究生论文查重比例提出更高要求,将所有研究生学位论文“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由原先的“低于20%”调整为“低于10%”。许多专家学者在采访中都表示,研究生论文质量的提升,“不能单靠外审论文代替内部质量控制,也不能用后置检查环节代替前置控制环节”,既要严把“出口关”,也要加强过程管理,严把“进口关”和“培养关”。“一篇论文是可以修改的,但是博士、硕士是要花时间培养的,视角、立场、理论、方法等是要花时间培养的。”武汉体育学院教授王岗在采访中反复强调导师的重要作用,“导师是第一负责人,要树立干干净净为学术贡献的思想才能培养好研究生”。记者注意到,教育部2017年印发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已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人”,同时提出要保障导师在招生、培养、资助、学术评价等环节中的权力;对培养质量出现问题的导师,培养单位视情况采取质量约谈、限招、停招等处理措施。研究生学位论文是获取博士、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重要的社会文献。高校只有真正转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才能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中的重要作用。(记者 柴如瑾 陈鹏)

黑骏马

清华大学修订《研究生培养规定》,非专业学位硕士生再无论文要求

近日,清华大学公布了2020~2021学年度第9次校务会议修订的《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本次修订历时四年。坚持立德树人《规定》遵循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以及学校“三位一体”教育理念,将硕士生培养目标修订为“培养硕士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硕士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理论”,并增加了“学风严谨,追求卓越,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身心健康”等要求,在新时代继续弘扬和传承学校重视学风和体育的优良传统,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同时,《规定》及时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2020年12月发布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要求,调整硕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程设置。强化分类培养《规定》进一步突出硕士生分类培养的理念,均衡体现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要求。在培养目标上,要求硕士生“在本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同时“学术学位硕士生具有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专业学位硕士生具有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硕士生培养方案“应当根据国家及学校相关要求并结合实际制定”,同时“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培养方案还应当参照相应的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要求制定”。在课程(环节)设置上,要求“专业学位硕士生必修职业伦理课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必修专业实践”、“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必修专业实践或学术活动”等。完善学位评定《规定》坚决破除硕士生学位评定中的“唯论文”倾向,取消“非专业学位硕士生应至少完成一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且达到发表要求的论文”的要求,不把发表学术论文作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或申请学位的前置条件。依据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2020年制定的《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标准规定》,《规定》坚持“学位论文是进行学位评定的主要依据”,要求硕士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相应形成的创新成果应当以学位论文的形式完整呈现”;“硕士生完成个人培养计划、达到所在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培养方案相关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并达到相关要求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促进交叉创新近20年来,清华大学开设了生物信息学、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硕士项目、苏世民学者项目、临床医学交叉人才培养项目等交叉学科以及学科交叉和跨专业学位类别学位项目,促进交叉融合创新,积累了培养经验。2018年,学校修订通过了试行三年的《交叉学科学位工作委员会工作办法》,理顺了学科交叉培养研究生的学位授予机制。本次《规定》修订增加了学科交叉和跨专业学位类别硕士生培养的要求,此类硕士生“在学位课程(环节)基本符合主修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申请学位的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培养方案相关要求的前提下,根据需要可以选修所涉其他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的课程(环节)”。在个人培养计划给予灵活性的同时,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把关,要求在学位论文选题报告、中期检查等环节聘请所涉其他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的专家参加。强化过程管理在研究生学位评定中破除“唯论文”倾向的同时,2020年学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全过程管理的意见》,强化研究生培养过程考核,加大分流力度。对于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环节,《规定》要求“学位论文研究工作过程中选题需要进行重大调整的,应当重新完成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环节”。同时,《规定》要求“在硕士生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开展过程中期,所在院系应当按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组织考核小组对其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工作态度、精力投入等方面进行检查”,通过者方可继续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工作。规范体例术语2017年起,学校加强了规章制度规范建设,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规定》在修订过程中按照新的体例要求,采用条文式表述,分七章二十一条。同时,结合学校其他改革举措修订相关术语。例如,将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考核小组的表述由“3名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修订为“三名具有硕士生指导资格的教师或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家”。此外,随着学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在《规定》附则中明确“国际学生硕士生培养工作参照本规定执行”。新的《规定》将用于指导学校各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的硕士生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工作。学校将结合2021级硕士生培养方案制定工作,面向院系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开展宣传和培训,确保各项新要求落实到位。(清华新闻网3月18日电)

丘陵

研究生课程成绩再好,毕业论文盲评通不过,后果很严重!后悔终身

文/十八木“听风也听雨,飘雪落澜庭。用心书写教育。” 【本文选自十八木之《读研宝典》系列文章】01 合理吗?曾有毕业生给我留言,问,“老师,我读研期间课程成绩基本都在80分以上,还拿过奖学金,其他方面都表现良好,如果毕业论文盲审通不过,还能正常毕业去工作吗?”遇到这样的学生,其实挺无奈的。因为他们直到研究生毕业都没有搞清楚研究生培养机制。按照现行国家学位相关规定,毕业论文盲评不通过,将无法参加正常的毕业答辩,很多高校都规定需要延期至少半年对论文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后继续送双盲评审,如果延期半年盲评依然不通过,将取消学位申请资格,毕业证、学位证可能都没有了,后果很严重,几乎相当于“一切清零”!有同学说,我整个读研究生期间都没有挂科,成绩都很高,综合表现都符合学校要求,还获过一些优秀荣誉称号,凭什么因为一个盲评不通过就不能毕业,这公平吗?合理吗?02 很合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研究生培养不同于本科阶段,本科阶段三年半的时间都是在进行各种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留给本科毕业论文的时间只有一个学期,大约三个半月的时间。而且,本科教育属于“普通高等教育”,在学生考核方面偏重于课程成绩的考核。而研究生教育基本可以算得上是“精英教育”,其考核更加偏重于研究生期间取得的“成果”。研究生课程学习只需要1年时间,甚至更少,而且课程任课老师基本都会给出比较高的成绩,很少会抓补考,其实也就间接意味着研究生的“重心不在这里”。而做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时间则至少是1年半时间,从时间安排上就远比本科毕业论文多得多。研究生毕业论文作为研究生在校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其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研究生毕业论文要经历大量查阅整理资料、选题、开题报告、开展研究、中期检查、继续开展研究到最后撰写论文等阶段,一般情况下,只要学生能够按照导师要求,认真、踏实、勤勉完成每一个阶段的工作,平时在做实验过程中注意及时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总结数据和完善研究过程,及时按要求完成毕业论文,而且在平时注意取得一些如专利、论文等科研成果,即便是抽到盲评,也不必过于担心。因为盲评评审人一般是不会故意刁难任何学生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是对研究生学术能力的一个全方面的考核,评审人通过对论文的评审,可以感受到作者在阅读资料、研究领域的熟悉程度、论文撰写、编辑排版、理论掌握程度、分析总结、创新思维、严谨程度等方面的能力。盲评通常会选择3名评审人,一般情况下只要有1位评审人认为论文不能通过,论文就至少需要修改。有经验的评审人评审意见会不谋而合,打分会比较接近,所以绝大部分是公平的!当然,遇到死对头情况是特例。但凡是评审人给出不予通过的评审意见的,那只能说明,这论文做得有很大的问题。作为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成果,如果毕业论文通不过评审,没有毕业证学位证,自然也就很合理!为什么别人都能通过,偏偏你就不能通过呢?所以也怨不得别人!自己的路是自己走得,旁人顶多能帮你拎点行李、给你指个路,但脚还是长在你身上,路得靠你自己的脚一步一步往前走。03 如何应对?眼下又到了研究生毕业季,往年毕业论文可能是通过纸质版寄送到评审人手中,今年因为受疫情影响,基本都采用的是线上直接双盲评审,其实比往年的快递更便捷更有效,还不存在丢失的问题。这几年受到类似“翟天临事件”等事件的影响,很多高校都加大了盲评抽取比例,由以往的5%甚至增加到20%,一般都至少有10%左右的盲评率。希望所有正在毕业季的研究生们,都深刻意识到毕业论文盲评的重要性!千万不能心存侥幸,千万不能大意,千万不能稀里糊涂。在论文定稿前,耐下心来,再仔细检查检查,请导师、师兄师姐们帮忙多看几遍,尽量避免可能的错误或失误,确保论文评审的顺利通过。万一盲评没有通过,在延期的半年里一定要端正态度,仔细认真对论文进行全面修改,争取二次盲评能够通过。这是万不得已的方法,学术是严谨的事情,学术没有捷径,最好的办法还是从研一开始就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步,平时做好了,一切也就水到渠成!学术是严谨的事情,当谨记终身!【用心书写教育,欢迎关注十八木】(本文原创,欢迎评论转发。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