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在学人数将破300万,学生是否都该考研?过来人给出建议环堵之室

研究生在学人数将破300万,学生是否都该考研?过来人给出建议

大家好,这里是教育趣谈,与大家分享教育方面的趣事,探讨热门的教育话题,传达教育方面的政策调整,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点个关注!随着教育的发展,现在的整体教育水平和教学资源都在进步,人均学历也有所提高,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很多人对于自己的学历要求也不仅仅满足于大学本科,他们还想去更高的平台深造。众所周知,在大学本科之后,学生还可以攻读硕士甚至博士,去往更高层次学习,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进行深造,提升自己的学历。因此,只要学生愿意努力,即便是大学本科也不会是学生们学历的终点,有更高追求的学生还可以考研等方式持续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深入研究学习自己的专业。2020年研究生在学人数将突破300万据教育部相关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研究生在学人数将突破300万,这无疑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要知道,在1949年的时候,我国的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经过了70余年,这个数据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足以见得我国的教育发展有多么迅速。其实,从我们身边的一些情况也能够看出来教育的发展。在我们父辈或者祖父辈的时候,大学生的数量还是比较少的,至少远不如现在这么常见。而如今,每年都会有一大批的大学毕业生涌入社会,考研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这类情况也就引发了很多学生的一个思考,考研人数的增多意味着什么?学生是否应该考研?关于考研的好处,相信学生们都有所了解,对于学生来说,考研成功的学生可以在本科毕业后继续读研,深入学习自己的专业,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攒更多的学习经验。同时,研究生毕业的学生在学历层次上也更高一些,这对于学生来说自然是好事,这意味着学生们在找工作的时候能够有更多的选择,就业竞争力也会更强一些。如今,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即使是很多大学生也在毕业后陷入了就业难的尴尬处境,因此,考研成为了很多学生的一种选择。不少学生希望能够通过读研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找工作上更方便一些,实际上,考研也确实能够在这方面起到一定的帮助。那么,学生们是否都应该考研?过来人给出建议关于这个问题,一位过来人给出了解答,作为当年成功考研的学生,他对于考研的看法也非常独到。他认为,考研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学生们在选择考研的时候也应该慎重。因为研究生是要在某一领域内有所研究,要能够在毕业后通过自己的所学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如果学生这一方面的意愿不是很强烈,那么就应该理性对待考研。其实,这位考研成功的过来人给出的建议也是很有道理的。对于学生来说,考研固然有好处,但是考研也意味着学生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甚至考研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很多学生一次没有考过,还需要二次甚至三次考试。所以,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应该考研,也不是每一位学生都适合考研,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规划,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规划来衡量自己是否需要考研,比如有些学生是以工作为导向的,那么他们就应该思考,自己是将时间用来考研更好,还是进入企业积攒工作经验更好。总而言之,没有任何一项决定是适用于每一位学生的,因为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有所不同。所以,学生们在做任何选择的时候,都不要忘了结合自身情况来考量,唯有这样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读者朋友们,你们认为哪些学生适合考研?欢迎在文章下方的评论区留言说明理由。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点个关注,我们一起探讨学习和考试方面的各类话题!

乐书

考研:每年报考人数这么多,这些年全国共培养了多少研究生呢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在校生最多的国家,中国的高等教育也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教育大国,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数量和教育质量,仅次于美国。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在第四轮研究生专业评估检查中,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做出来科学的评价。指出:经过近十年来的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驶入发展的快车道,跃上一个新的台阶,高层次自主培养能力大大增强,有力支撑了国家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大批具备先进理论知识的科技人才,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工作,整体满意度达到98%以上。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像全民教育的发展,本科毕业生每年达到380万以上。也就是说,目前在高校就读的全国本科学生有1500万以上,每年在招聘现场,有很多的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都在激烈的竞争有限的岗位。有人比较详细形象地说:招聘现场是本科生一操场,硕士生一礼堂,博士生一会场。有人感觉我国研究生已经饱和,用人单位消化不了那么多的研究生,研究生学历越来越贬值,未来必将会和本科生一样达到烂大街的境地。那么我国目前一共有多少硕士研究生?那么到底我国这些年来一共培养了多少硕士研究生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根据教育部学位中心统计。自1995年以来。我国共招收研究生人数。771万人。就是说目前我国有600万左右拥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素质人才,另有170万人在读研究生,这些人员分布在科研、教育、卫生各行业。2018年我国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38万元,录取人数超过了60万。今年报考人数更是创纪录达到290万人,今年的录取人数也将在70万左右。2018年全国研究生培养单位有835个,学科11562个。在读研究生人数238.21万人,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共60.28万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排名第二的研究生教育大国。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这771万名研究生看起来数量特别庞大,但具体到占我国人口的比例来看,只占全国总人口的0.5%左右。也就说200人里边只有一名拥有高学历的研究生,比例是非常低的。从这组数据来看,研究生在我国还属于稀有人才,含金量是毋庸置疑的,他们在这个招聘竞争中,还是很有优势的,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报考研究生的原因?在企业招聘中从工资待遇,就可以看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差距。硕士研究生的平均为6000元左右,本科生的平均起薪仅有4000元左右,而且就职后层级岗位差别也非常明显,研究生基本上都安排在层次比较高的岗位,本科毕业生大多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即便是进入国有单位,甚至是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待遇差距也很明显。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同学,一般都安排在比较重要的岗位,更容易得到职务上的升迁。总体上看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群,在我国还属于凤毛麟角,是各个单位的抢手货,在求职中,基本上处于主动地位。可能个别研究生在求职中遇到困难,这主要是研究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对工作岗位的要求也很高,甚至于在他面前有好几个工作岗位,只是因为没有达到他的预期,又不想降低求职标准,也就暂时放弃了这些工作机会,再到求职市场寻找自己更理想的工作岗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最后大多都能获得一个比较理想的岗位。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所以奉劝那些已经在读的研究生,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认真钻研专业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加强能力的培养,这样的人才再就业市场才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对于正在考研的同学,要积极备考,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提升自己的境界,争取一战成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为顺利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部通知:在校研究生达到300万,高校学生该何去何从?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只要打开招聘网站,所有的招聘最低要求都是全日制本科。好像现在遍地都是本科生,甚至研究生都竞争很厉害。就在前几天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落下帷幕,报考人数达到377万人,创下历史新高。这距离2017年中国考研报名人数首次突破200万人大关,仅仅过去5年时间,而报考人数已经翻了将近一番。同一份工作尤其高精尖岗位对文凭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教育、医疗、金融等行业。五年前,张同学从四川大学本科毕业,和他同期入职成都一家招商银行的新同事,大多是来自211高校的本科生。五年后,该银行招聘的硬性门槛没有提高,但筛选进来的新人却几乎都变成了研究生,尤以海归居多。中国高等教育于2002年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于2019年从精英化阶段迈入普及化阶段,大学生“天之骄子”的地位逐渐褪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提升社会整体人力资源素质的角度来看,未来高等教育还需要继续提高普及率,为推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蓄积人才动能。中国传统就重视教育,人们增长能力、知识,获取竞争优势的需求,催生了对更高层次教育的追求。获得同样资历的人越来越多,资历背后的竞争优势就会被削弱。2019年全国在学硕士生243.95万人,上世纪90年代在校大学生才200万人出头,现在硕士生地位与当年的大学生类似,还面临着本科生在劳动力市场的挤压,比如清华北大等名校本科的竞争力可能高于普通学校的硕士学位。高学历的越来越多,所以在同等学历下看的就是你选择的行业以及你的个人能力。行业的话目前最吃香的行业当属计算机行业,而且计算机行业是典型的看技术不看学历的工作。而且现在国家全面建设都离不开互联网的作用。如果担心你的专业找不到工作或者是你的想把自己的技术深入一下,那么我建议你来吕梁北大青鸟,20年IT教育老品牌,入学签订就业协议。

口欲察味

今年研究生报考人数有多少?是不是考研越来越难了?

金秋十月,是秋收的季节,也是考研报名的阶段。“考研热”成为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一个话题,面对大四将要毕业的学生,听到最多的关于以后的打算就是“你读研吗?”“你考研吗?”读研成为现在流行在各个高校的一种现象。2020年考研人数不但会增加,可能相比往年出现较大幅度增加。考研的难度越来越大,不仅是名校难考,就连双非本科高校也变难。到底有哪些依据呢?先看一组数据,2019年考研初试报名人数超过290万人,达到历年之最。2020年考研人数突破300万,绝对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很多考研辅导机构都在预测2020年考研人数达到350万人左右。为什么说考研人数会增加?在2019年正式报名阶段,很多地区的报名都出现爆满的情况,源于二战、三战的考生大量增加。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就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考研成为很多一本、二本、三本考生翻身的选择。也成为对一些已经就业,但是不满足当下工作环境的一种选择。注:2015——2019年考研报名人数统计情况表考研是不是越来越难?回答:显然是变得越来越难。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难,一些人认为考研报名人数在增加,而招收研究生的高校也在不断增多,难度应该是持平,但并非如此。考研报名人数增加的速度,远远多余研究生招收数量增加的速度。导致考研变难的几点原因:一、想要考入名校研究生变得比原来困难太多太多。不仅一本、二本、三本学生读研的情绪比原来高涨,名校毕业生也大都选择读研。对名校来说,它们都有接受推免生的资格,也就是保研。绝大部分985高校接受的推免生数量都在百分之五十以上,甚至有的专业只要推免生。那么对想要考入名校的普通学生来说,无疑是致命一击。相比5年以前,想要考入名校研究生,真的是比较容易的,而现在想要考入名校研究生,真的需要付出很多。二、为什么现在考研变得困难。因为现在选择二战、三战的考生太多。2019年考研报名的人数,至少有将近1/3的人是二战的考生,二战考生相比一战考生更具有经验,知识体系可能也更加完整。别人花两倍时间去做同一件事,那么效果肯定比做一遍的你要好。在同等环境竞争下,肯定考研变得越来越难。2019年考研的国家线相比往年都有所提高,而且2019年可以称为历年考研最困难的年份,考生几乎没法调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想要调剂去贵州大学的考生,比初试报名人数都多,就知道考研竞争到底有多激烈。三、一件事物的兴起,就伴随一个行业的急剧诞生。我们都知道考研名嘴张雪峰老师,很多人都说是他导致考研盛行。现在的考研辅导机构数不胜数,各种培训班,内部压题等等泛滥成灾。导致只要你有,能够拿到一定的内部资料,那么考研可能就相对容易。(毕竟各个高校的专业课都是自主命题,虽然考研越来越规范化,但仍有部分人走捷径。)因此,对第一次考研不了解情况的小白来说可能很大程度上容易吃亏。考研能否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因此,现在的考研不在像原来那么的纯粹。注:2019年部分高校考研报名人数情况统计图考研具体人数,需要官方公布。但是根据往年的增长情况,2020年全国考研人数很有可能在320——350万人之间。而且将会有大量的社会人士、二战以及三战的考生。考研变得越来越难也是毋庸置疑的,不仅是名校难考。就连很多双非院校的一志愿人数都已经爆满,导致录取分数线一升在升。像原来的工科只要达到国家线一般就可以上211高校,现在不超过300分以上,几乎真的很难录取。像计算机类的相关工科专业,双非院校都要340左右,难度可想而知。原来考研能够考400多分(满分500),除非面试你打老师,才会不录取你。现在对一些热门专业来说,你考400多分,可能都不一定有资格进复试。比如文史类专业、金融专硕等。以后的考研只会越来越难,一届比一届更难。考生考研一届比一届准备的也更早,很多学生在大一就开始已经准备考研的科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上就是我的见解,欢迎大家评论、交流。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每天都会分享自己的见解。如果你有其他不同想法的,也可以评论交流。

李颙

从中国学生人数看升学率和高学历,中考比高考难,博士百里挑一

根据教育部《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全国在校学生共有2.82亿,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个学段分别有多少?一、各学段学生人数。幼儿园4714万,小学1.06亿,初中4827万,普通高中2414万、中等职业1576万,普通本专科3032万、成人本专科669万、硕士生244万、博士生42万。二、小学生不止初中生的2倍。2019年小学生人数比初中生2倍多出907万,说明2010年前后出生的人口(2019年处于小学阶段)比之前多。因为如果每年人口出生数量固定,由于小学初中都是必须接受的义务教育,那么小学6年的学生数量应该是初中3年学生数量的2倍。三、中考分流比例大。普通高中人数只有初中的一半,即使除开人口增长因素,仍然可见中考分流比例有多大,应该在40-50%之间。四、高考相对容易。普通本专科(3-4年为主)的人数比普通高中(3年)的人数多,因此可见高考升学比起中考来说,相对更容易。五、硕士十里挑一。2019年毕业的普通本专科生759万、硕士生58万,两者比例约为13:1。因此,硕士虽然在大众身边已经常见,但还是不算多。六、博士百里挑一。2019年毕业博士生6.26万,与普通本专科生相比约为120:1。可见,博士即使不是凤毛麟角,也仍然算稀有。

木瓜

全国共有多少学校?在校学生有多少?大数据来了

近日,教育部发布《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88万所,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76亿人,专任教师1672.85万人。具体情况如何?一起看大数据1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2018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教育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启动实施“写好教育奋进之笔行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各级各类教育取得显著成就,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征程中迈出了新的步伐。综 合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88万所,比上年增加5017所,增长0.98%;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76亿人,比上年增加539.40万人,增长2.00%;专任教师1672.85万人,比上年增加45.96万人,增长2.83%。学前教育全国共有幼儿园26.67万所,比上年增加1.17万所,增长4.60%。学前教育入园幼儿[2]1863.91万人,比上年减少74.04万人,下降3.82%;在园幼儿[3]4656.42万人,比上年增加56.28万人,增长1.22%。幼儿园教职工453.15万人,比上年增加33.86万人,增长8.08%;专任教师258.14万人,比上年增加14.92万人,增长6.14%。学前教育毛入园率[4]达到81.7%,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学前教育在园幼儿和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1.38万所,招生3469.89万人,在校生1.50亿人,专任教师973.09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5]94.2%。小学全国共有普通小学16.18万所,比上年减少0.52万所,下降3.11%。另有小学教学点10.14万个,比上年减少0.16万个。招生1867.30万人,比上年增加100.74万人,增长5.70%;在校生10339.25万人,比上年增加245.56万人,增长2.43%;毕业生1616.49万人,比上年增加50.59万人,增长3.23%。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6]达到99.95%。▲小学在校生和净入学率小学教职工[7]573.25万人,比上年增加8.72万人,增长1.54%;专任教师[8]609.19万人,比上年增加14.70万人,增长2.47%。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9.97%,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生师比16.97:1。▲小学学校数、教职工、专任教师情况普通小学(含教学点)校舍建筑面积78619.5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531.07万平方米。设施设备配备达标[10]的学校比例情况分别为: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88.47%,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94.23%,音乐器材配备达标学校93.89%,美术器材配备达标学校93.70%,数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学校93.72%,各项比例比上年均有提高。初中全国共有初中学校5.20万所(含职业初中11所),比上年增加88所,增长0.17%。招生1602.59万人,比上年增加55.37万人,增长3.58%;在校生4652.59万人,比上年增加210.52万人,增长4.74%;毕业生1367.77万人,比上年减少29.70万人,下降2.13%。初中阶段毛入学率[4]100.9%。▲初中阶段在校生和毛入学率初中教职工419.38万人,比上年增加11.57万人,增长2.84%;专任教师[11]363.90万人,比上年增加9.03万人,增长2.54%。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86%,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生师比12.79:1。▲初中学校数、教职工、专任教师情况初中校舍建筑面积64368.1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361.39万平方米。设施设备配备达标的学校比例情况分别为: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92.58%,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95.91%,音乐器材配备达标学校95.45%,美术器材配备达标学校95.21%,理科实验仪器达标学校95.64%,各项比例较上年均有提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2]共1424.04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1048.39万人,在初中就读375.65万人。特殊教育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152所,比上年增加45所,增长2.14%;特殊教育学校共有专任教师5.87万人,比上年增加0.27万人,增长4.78%。全国共招收各种形式[13]的特殊教育学生12.35万人,比上年增加1.27万人,增长11.43%;在校生66.59万人,比上年增加8.71万人,增长15.05%。其中,附设特教班在校生3316人,占特殊教育在校生0.50%;随班就读在校生32.91万人,占特殊教育在校生49.41%;送教上门[14]在校生11.64万人,占特殊教育在校生17.48%。高中阶段教育全国高中阶段教育[15]共有学校2.43万所,比上年减少298所,下降1.21%;招生1349.76万人,比上年减少32.73万人,下降2.37%;在校学生3934.67万人,比上年减少36.32万人,下降0.9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8.8%,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高中阶段在校生和毛入学率普通高中全国普通高中1.37万所,比上年增加182所,增长1.34%;招生792.71万人,比上年减少7.35万人,下降0.92%;在校生2375.37万人,比上年增加0.82万人,增长0.03%;毕业生779.24万人,比上年增加3.52万人,增长0.45%。普通高中教职工274.25万人,比上年增加7.74万人,增长2.91%;专任教师181.26万人,比上年增加3.86万人,增长2.18%。生师比13.10:1;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8.41%,比上年提高0.26个百分点。▲普通高中学校数、教职工、专任教师情况普通高中共有校舍建筑面积54206.0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694.31万平方米。普通高中设施设备配备达标的学校比例情况分别为: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91.77%,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93.84%,音乐器材配备达标学校92.71%,美术器材配备达标学校92.91%,理科实验仪器达标学校93.70%。成人高中全国成人高中354所,比上年减少38所;在校生4.03万人,毕业生3.60万人。成人高中教职工2633人,专任教师2129人。中等职业教育全国中等职业教育[16]共有学校1.02万所,比上年减少442所,下降4.14%。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322所,比上年减少24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097所,比上年减少121所;职业高中3431所,比上年减少186所;技工学校2379所,比上年减少111所。中等职业教育招生557.05万人,比上年减少25.38万人,下降4.36%,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1.27%。其中,普通中专招生241.93万人,比上年减少4.31万人;成人中专招生46.25万人,比上年减少10.63万人;职业高中招生140.32万人,比上年减少8.08万人;技工学校招生128.55万人,比上年减少2.3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555.26万人,比上年减少37.23万人,下降2.34%,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39.53%。其中,普通中专在校生699.42万人,比上年减少13.57万人;成人中专在校生113.13万人,比上年减少14.12万人;职业高中在校生401.08万人,比上年减少12.97万人;技工学校在校生341.64万人,比上年增加3.43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487.28万人,比上年减少9.60万人,下降1.93%。其中,普通中专毕业生218.59万人,比上年增加1.59万人;成人中专毕业生51.10万人,比上年减少9.31万人;职业高中毕业生127.29万人,比上年减少1.70万人;技工学校毕业生90.30万人,比上年减少0.1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情况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共有教职工106.63万人,比上年减少1.34万人,下降1.24%。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教职工39.75万人,比上年增加693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教职工5.19万人,比上年减少7799人;职业高中教职工33.95万人,比上年减少4311人;技工学校教职工26.67万人,比上年减少1854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共有专任教师83.35万人,比上年减少5677人,下降0.68%,生师比[17]19.10:1。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专任教师30.50万人,比上年增加3382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专任教师3.95万人,比上年减少5263人;职业高中专任教师28.30万人,比上年减少3057人;技工学校专任教师19.81万人,比上年减少740人。 高等教育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18]达到383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63所(含独立学院265所),比上年增加32所,增长1.22%。其中,本科院校1245所,比上年增加2所;高职(专科)院校1418所,比上年增加30所。全国共有成人高等学校277所,比上年减少5所;研究生培养机构815个,其中,普通高校580个,科研机构235个。普通高等学校校均规模[19]10605人,其中,本科院校14896人,高职(专科)院校6837人。▲高等教育在学规模和毛入学率研究生招生85.80万人,其中,全日制73.93万人。招收博士生9.55万人,招收硕士生76.25万人。在学研究生273.13万人,其中,在学博士生38.95万人,在学硕士生234.17万人。毕业研究生60.44万人,其中,毕业博士生6.07万人,毕业硕士生54.36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790.99万人,比上年增加29.50万人,增长3.87%;在校生2831.03万人,比上年增加77.45万人,增长2.81%;毕业生753.31万人,比上年增加17.48万人,增长2.38%。▲普通本专科学生情况成人本专科招生273.31万人,比上年增加55.78万人,增长25.64%;在校生590.99万人,比上年增加46.84万人,增长8.61%;毕业生217.74万人,比上年减少29.30万人,下降11.86%。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报考544.69万人次,取得毕业证书48.72万人。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248.75万人,比上年增加4.45万人,增长1.82%;专任教师167.28万人,比上年增加3.95万人,增长2.42%。普通高校生师比[20]为17.56:1,其中,本科院校17.42:1,高职(专科)院校17.89:1。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3.80万人,比上年减少3381人;专任教师2.19万人,比上年减少2082人。普通高等学校校舍总建筑面积[21]97713.5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313.2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2]5533.06亿元,比上年增加537.77亿元。民办教育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8.35万所,比上年增加5815所,占全国比重35.36%;招生1779.75万人,比上年增加57.89万人,增长3.36%;各类教育在校生达5378.21万人,比上年增加257.74万人,增长5.03%。其中:▲民办教育在校生规模结构民办幼儿园16.58万所,比上年增加5407所,增长3.37%;入园儿童997.26万人,比上年减少2.06万人,下降0.21%;在园幼儿2639.78万人,比上年增加67.44万人,增长2.62%。民办普通小学6179所,比上年增加72所,增长1.18%;招生155.31万人,比上年增加17.61万人,增长12.79%;在校生884.57万人,比上年增加70.40万人,增长8.65%。民办初中5462所,比上年增加185所,增长3.51%;招生230.47万人,比上年增加21.38万人,增长10.22%;在校生636.30万人,比上年增加58.62万人,增长10.15%。民办普通高中3216所,比上年增加214所,增长7.13%;招生116.95万人,比上年增加5.54万人,增长4.97%;在校生328.27万人,比上年增加22.01万人,增长7.19%。民办中等职业学校1993所,比上年减少76所,下降3.67%;招生81.23万人,比上年增加2.55万人,增长3.24%;在校生209.70万人,比上年增加12.37万人,增长6.27%。民办高校750所(含独立学院265所,成人高校1所),比上年增加3所。普通本专科招生183.94万人,比上年增加8.57万人,增长4.89%;在校生649.60万人,比上年增加21.14万人,增长3.36%。硕士研究生招生735人,在学1490人。注释[1]各项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2][3]含独立设置的幼儿园和附设幼儿班幼儿。[4]毛入学率,是指某一级教育不分年龄的在校学生总数占该级教育国家规定年龄组人口数的百分比。由于包含非正规年龄组(低龄或超龄)学生,毛入学率可能会超过100%。[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是指初中毕业班学生数占该年级入小学一年级时学生数的百分比。[6]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是指小学教育在校学龄人口数占小学教育国家规定年龄组人口总数的百分比,是按各地不同入学年龄和学制分别计算的。[7]因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职工数计入初中阶段教育,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教职工数计入高中阶段教育,而专任教师是按照教育层次进行归类,存在小学教职工数据小于专任教师数据的情况。[8]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小学段专任教师。[9]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是指某一级教育具有国家规定的最低学历要求的专任教师数占该级教育专任教师总数的百分比。各级教育教师的最低学历要求,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的相关规定: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10]设施设备配备达标的学校,是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体育器械配备达到《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08﹞5号)的相关标准;音乐器材配备、美术器材配备、数学自然实验仪器、理科实验仪器等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仪器配备相关标准。含普通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11]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和完全中学初中段专任教师。[12]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指户籍登记在外省(区、市)、本省外县(区)的乡村,随务工父母到输入地的城区、镇区(同住)并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13]含特殊教育学校、附设特教班、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学生。[14]含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小学、初中送教上门学生。[15]高中阶段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中等职业学校。[16]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7]中等职业教育生师比不含技工学校数据。[18]包括研究生、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网络本专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专科等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19]普通高等学校校均规模,仅含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不含分校点数据。[20]普通高校生师比,不含分校点数据,学生总数为折合学生数。[21][22]包括学校产权和非产权独立使用。来源│技工学校数据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其他数据均来自教育部 转自“微言教育”

伊戚

一个硕士生导师到底可以带多少学生?

一个硕士生导师能带多少研究生:(1)原则上不超过2个,但是始终有不讲原则的。我们学校通常要求每个导师招生人数不超过2个,如果当年承担有重大项目的导师,可以申请多带1个,也就是最多不超过3个。然而,总是有破坏规矩的人,那就是一群叫做“领导”的生物,他们可以跨专业、夸学院、无视一般规矩肆意妄为地多招生,有的老师一年可以找七八个学生。(2)对于有项目、有经费的老师,招生数量是多多益善,无奈僧多粥少。我们课题组4个老师,3个导师,原则上每年可以招6人,也就是在读人数最多可达到18人,实际上我们现在在读人数只有10人。原因在于学科导师多,每年的招生人数有限,僧多粥少。前几天课题组会时,组内老师还在抱怨,学生太少了,很多事情都没法开展。(3)研究生导师招生人数与学科和导师个人也有关系。通常工科的老师喜欢多招生,因为他们通常承担大量来自企业的横向课题,需要大量学生跑现场、做实验,导师当“老板”的大多数是工科学科的导师。有的导师招生喜欢“精益求精”、“宁缺毋滥”,这样的老师每年通常只招一个学生,没有遇到合适的,甚至一个学生也不招。(4)很多学校规定,有课题、有经费的老师才能招生。研究生一般都是成年人,学校会给他们提供少量的生活补贴,更多的补贴还是来源于导师的课题经费。因此,许多学校就明确规定,有课题、有经费的导师才有招生资格。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不妥,联系删除!

民生

在读研究生的你每月补助有多少?

相信在所有考研学生复习考研的时候便已经开始关注读研期间可以拿到的各种补助了,毕竟这也是和读大学所不一样的地方,很多考研学生还是比较的期待。只是关于在读研究生可以拿到的各种补助名称繁多,但具体自己能够拿到哪些补助还有着很大的不同。先说说我读研时,可以拿到的各种补助吧:国家发的补助——每月600元,发10个月,一共是6000元 ,在每月的25号准时到账,这是生活费的主要来源。三助补贴——由于申请了三助岗位,所以主要从事助学的相关工作,帮助处理和整理一些关于学院研究生的一资料和信息的传递,每月工资是200元,这可能是最廉价的劳动力了,这一笔补助还经常出现延迟,所有个人不建议准研究生做这份工作。水电补助——这一项补助是学校考虑到研究生的用电量比较的大,所以为了减轻研究生的用电费用压力,每个学期会有100元的水电补助,虽然不是很多,但是整个寝室的用电量完全可以用水电补助来支撑。当然,以上这些仅仅是我个人可领到的补助,但是在全国所有的硕士研究生群体中,还可以领到喝多中补助:导师津贴——这种补助是完全由导师决定的,而我就没有这种补贴,因为我导师没有项目,所以我们没有这笔收入,但是对于很多的理工科的学生都能够没有或多或少的拿到这一部分收入,一般来说是300到500元。贫困补助——这也是一种生活补助,主要是为了帮助由于家庭生活比较苦难的学生,但一般只有建档立卡的家庭才能够申请者一笔补助,具体的金额有所在学校制定,一般是在1000元到3000元。总之,在读硕士研究生能够领到的补助还是比较多的,而且你所选择的导师和你所在的高校档次不同,也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你所能够拿到的补助金额,但是一般来说所能够拿到的补助基本够一个学生在二线三线城市一个月的生活费。

其死生也

每年,有多少学生,假装在考研?

只要不弃考,你就战胜了50万人!只要认真复习,就有60%的机会考上研究生!但不要以为这个概率很高!其实反过来说,那就是,即使认真复习,也有将近一半的概率考不上研究生!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每年的弃考人数大概有50万左右!!!再加上“试水”的,竞争压力并没有想象中的大,但绝不意味着竞争压力小!!!关键的一点是,你是不是那个“试水”的人,甚至“弃考”的人!!!来看一看真实的统计数据吧:每年有多少考生弃考?2018考研,报名人数为238万人次,而到了12月份统考时,却只有170万人参加,缺考率高达28%,最后的录取人数为68万人,录取比例为3.5:1。2019考研,报考人数285万人,而实际参加统考的人数为248万人,弃考率达到了14%,而录取人数为72万人,报录比为4:1。以报考国内34所自主招生名校的考生来看,虽然很多学校的报考人数都超过1.5万人次,但是弃考率也相应地更高。如下图所示,去年北京大学各专业弃考比例在19.3%-35.5%之间。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网站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广东省2020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应考人数约1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约12.4万人,弃考率达到约11%;辽宁省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应考人数为11万人,实际参加考试为9.7万人,弃考率约11%。按此概率,以及往年的数据推算,2020考研弃考人数应该在10-20%。大量考生弃考原因?一、自己虽然报名考研了,但是却没有认真复习,甚至没有做任何准备,知道自己去考也考不上。二、没有好好复习,导致自己水平有限,一两场下来感觉无望,干脆弃考。三、一边考研一边找工作,导致没做好充分准备,而又找到了还算满意的工作,因此放弃了考研。参加考试的人里,有多少没认真复习?另外,还有一批学生虽然没有好好复习,但还是硬着头皮考完了所有场次。一部分人,是想“参与”一下考研,毕竟对于他们重在参与嘛。一部分人,没有好好复习,知道自己考不上,但想见识一下各科考题的深浅,为二战准备。一部分人,有着其他各种原因……这部分人有多少呢?根据我多年对考研的研究经验来看,没好好复习的人,至少占参加考试人数的一半以上!!!考研真实的竞争人数有多少?以2019考研数据来看:报考人数285万人;实际参加统考的人数为248万人;参加了考试但划水的人估计130万。所以,大概只有120万人认真对待考研!2019考研,录取人数为72万人。所以,真实的录取率是:60%。因此,只要你认真复习考研,你至少有60%的可能性成功上岸!!!有人可能会不认可我说的这个数字,可能会问,既然认真复习的上岸率这么高,为什么每年还有那么多很努力但落榜的同学呢?我想说,因为基数太大!这里依然按照2019考研的数据来计算,前面说了,大概有120万人认真复习,录取人数为72万人,这就意味着,认真复习的同学中,有48万人考不上研究生!所以,你就会看到身边有很多努力的同学,最终还是落榜了!而这个概率大概是40%!所以,不要以为“好好复习,就有60%的机会考上研究生”,这个概率很高。其实反过来想,即使好好复习,也有将近一半的概率考不上研究生!现在是不是感觉我的数据并没有夸张了?是不是感觉我的分析并不是没有道理了?最后,我想说,找准正确的方向,按照合适的方法,只管努力奋斗,不要管这些了!

山歌恋

为什么有些学生非常后悔读研呢?研究生学姐道出实情!

今天,在一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一个硕士研究生的感慨,主要观点就是很后悔当初选择考研,选择读研,而且还劝说还没有考研的学生一定要慎重思考,不然很有可能会后悔。说实话,看到这样的感慨我并没有很反对,因为我相信每年都会有一些学生后悔选择读研,这已经是一种常态,或者说这在考研界已经成为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了,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现象也在影响一部分学生对考研的态度。那么,为什么有些学生非常后悔读研呢?研究生学姐道出实情。首先,有科研的心,却没有科研的思维。没错,科研是每一位硕士研究生都要经历的,但是在科研的道路上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可能你付出了很多,却颗粒无收,可能你付出的并不是很多,但喜获大丰收,这或许就是科研。所以,绝大多数的硕士研究生都有科研的心思,但是却没有科研的思维,尽管很努力地去看文献,尽管很努力地去做实验,但是思维局限,很难写出高质量的学术性文章,可是自己却已经拼尽全力了,于是久而久之萌生了后悔读研的想法,觉得自己不适合读研。其次,并没有因为读研而解决现实问题。逃避现实,在每年的考研学生中必然会有这样想法的学生,他们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之后的就业中更加轻松,更加便利地找到一份优质的工作。可是当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当自己开始找工作时,发现自己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很多的现实问题并没有因为自己读研而顺理成章的解决,很多当初所寄予的希望都再一次的落空,投递简历被拒,达不到就业门槛等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令一些学生开始有了后悔读研的想法。最后,院校档次很差劲。每年都有大量的考研学生选择了调剂,可是一旦选择调剂也就意味着自己的目标院校,大概率上是不可能为双一流高校,当初还觉得能够读研就是一种非常不错的结果了,但是当真正开始自己的研究生生活时,当和其他好的大学对比时,那种觉得自己只是来享受生活的感觉更加强烈,总是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而且当毕业时这种感觉直接被验证成为事实,所以只能是有了后悔读研的想法。总之,绝大多数学生后悔读研的原因大致是以上这三种,可是后悔也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只能是给所有即将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学生一些经验教训,想令自己三年的研究生生活更加有意义,那么不管你是处于何种环境下,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才能够实现自己当初的希望,才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此外,对于那些即将考研的学生,也请你不要盲目更风,一定要慎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