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很多“准备考研”和“已经在考研”的同学,对考研的很多基础性的知识还都不是很了解,有些知识知道个大概,但真当自己遇到时却叫不准了,非常的耽误报考和复习。所以今天,我整理了关于考研的12个基础的常识性知识,分3期分享给大家!大家一起来看一下,不要再出现老师说一个名词,你还不清楚是什么意思的情况啦!尤其是22届准备考研的同学,更要弄明白这些,建议收藏!1、学术型研究生学术型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2、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国家为了克服学术型硕士的不足新增的一种新硕士,培养的是现在市场紧缺的应用型人才。简单来说,区别在于:学制不同。学硕大多3年,专硕都是2年。(现在好多都是2.5年,即12月左右毕业的样子)。专硕:全国联考,考试难度较简单,奖学金较学硕难拿双证(注明专业学位);学硕:偏研究,传统研究生形式考试难度较困难,奖学金相对容易双证读博方便,考不上可以调剂专硕,专硕不能调剂学硕。3、单独考试单独考试是为用人单位定向培养业务骨干而设置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大学本科毕业在申请的专业或相关专业连续工作四年、已经发表过论文或成为业务骨干的,才可以申请单独考试。单独考试的科目设置与全国统考一致,公共课试题难易程度也与统考水平相当。但考试的命题权属报考院校,一般不转户口及档案关系,具体报考资格请与相关单位咨询。建筑学硕士、工程硕士、城市规划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风景园林硕士、林业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护理硕士、药学硕士、中药学硕士等13个专业学位类别可设置单独考试。4、推荐免试推荐免试研究生,简称“推研”,是指不用参加研究生考试而直接读研的一种情形。推荐免试研究生,应按照国家教育部门就推荐少数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为硕士研究生工作的规定执行,一般有发布保研办法或保研简章、准备和寄送材料、笔试面试、预录取和报名等几个阶段。推免按时间排序是:交叉、本系直博、本系直硕、外推、工硕。推研时间:为每年大四上学期9月初到9月末。推免所具备的条件:经审定可以开展推免生工作的高等学校,可以推荐本校规定数量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初试,并在规定的日期前直接到报考单位参加复试和办理接收手续。推荐和接收办法由学校(招生单位)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制定。被接收的推免生(包括研究生支教团和农村教育硕士项目的推免生)须在国家规定的报名时间内到报考点办理报名确认手续,亦不得再参加统考。在规定的日期内仍未落实接收招生单位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资格。除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外,其它学术型专业和各专业学位均可接收推免生。只介绍了4个基础知识就已经一千多字啦,第一期的内容咱们就先到这里,明天继续咱们的第二期分享!
疫情爆发至今,大家进行了2个月的“宅家运动”,“在家无聊行为大赏”、“宅家一日游”,成了这个时期的奇特景象。更多人也是在这段时间,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家:比如重新规划收纳空间、研究厨艺,或是用小型健身器材打造出一片健身空间。这周末,我们整理出了5个智能、高级、舒适的家,屋主有追求高科技感的洁癖小哥,也有疯狂热爱极致音响的大叔,还有用枯枝烂叶就在家造出仙境的美院学生……拥有这样的家,即使是足不出户,也能宅出各种姿势,一起学起来!编辑 | 潇钺BBC是厦门人,曾经创业做生意,30岁后就退休了,现在是自由职业。作为一个重度科技控,他向往的居住环境是一种非常“界面化”的空间:他的家里编程了6个触屏面板,控制家里所有的灯光、窗帘、电器,对着手机喊一声“hey siri”,就能把窗帘打开、灯光调暗,不费吹灰之力。BBC的家毗邻邮轮港,200平一个人住,窗外看出去就是绝佳的一线海景。房子原来是四房两厅,现在改造成两房两厅。整个形状呈一个L型,公共区域能一眼望尽,过了餐厅就是客厅。来玩的朋友,基本上就限制在这个公共空间了。家里除了零星几个家具外空空如也,BBC有点轻度洁癖,墙面上能看得到的都是柜子,加起来有87㎡,储物空间占了整个家将近一半的空间。墙面上没有任何实体按钮,BBC找了智能化公司来做,全智能的部分主要由六个面板控制,把灯光、窗帘、空调、新风等所有功能统一集成到触控荧幕。就连面板的屏幕都是可以编程的,想要让它显示什么,可以随时更换掉。需要几点去打开、做什么事情,都可以预先设置好。程序会根据屋主的时间和要求自动运行。屋子里还有动态感应的感应器,人一进门,它会自动帮你打开场景或是灯光。当人离开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个离家场景,只需要按一下按纽,就会关闭所有的电器跟灯光,同时把电梯给呼到这个楼层。出门的时候,电梯刚好就在门口。BBC是一个内向型居住者,他说,自从搬进来后他就很少出门了。反正是自由职业,目前所有的事,都可以靠网络沟通完成。甚至连洗衣机、烘干机、洗碗机全部手机可控,完成后会推送消息到他的手机上,非常适合懒人。家里花钱最多的地方也是电器,扫地机器人、拖地机器人、洗地机,都买最好的。他还买了一只电子狗作为日常陪伴。因为不太希望客人看得到私人空间,所以他把主卧和客房分布在L型的两边,完全封闭起来,找不到门在哪里。不仅如此,为了能好好休息,他买下了酒店一模一样的整套床品:威斯汀的床垫、丽思卡尔顿的垫子、洲际酒店的床品,专门请教了酒店业的朋友以及上网扒了客房整理的教学视频。他说,“毕竟一个人住,只需要考虑我自己。干净整洁、有秩序感,眼之所及没有乱七八糟的电线,没有一地的杂物,这就是我向往的空间。”冯泽宇是个90后,研究生毕业后,就回到了郑州老家,在一所大学里当音乐老师,教古典萨克斯管。一年之前,他住进了现在的家。270平米的房子,被划分成两个完全独立的空间:190平米的公共空间,和80平米的“密室”。冯泽宇从很小开始就学音乐,音乐学院研究生毕业后,他决定直接回到老家郑州发展,这样可以方便照顾父母。和父母住在一起的时候,他发现两代人的作息时间、生活方式很不一样。练习萨克斯每天需要3个小时,不能受人打扰,父母也觉得在某种程度上正常的生活被打乱,双方都在迁就彼此。所以他决定搬出来,一个人住。房子是冯泽宇父母10年前买下的公寓,恰好就在同一个小区内,步行只需要几分钟。一进门是60平米的公共空间,是他的“音乐厅”。放了一架钢琴、两把萨克斯管、一个落地灯和两把椅子,这就是一个公共区域的中心。靠近客厅和厨房的位置,设计师李成做了3个木质阶梯,形成了一个错层。冯泽宇一般会在这里给学生上课,或者邀请朋友来家里听演奏,变成一个很自由的“小舞台”。家里公共空间还包括健身房、茶室、客卫和储物间,每个空间都是独立的。茶室用来谈一些比较“正经”的事情,每天还在健身房运动半小时。几个关系比较好的朋友,冯泽宇录入了他们的指纹,让他们可以自由进出公共空间。即使主人不在家,朋友也可以在这里工作、休息。再往里走,就是他的私密空间。这里像极了一间“密室”,只有输入自己的指纹才能进入。门锁打开之后,“密室”一共有80平米,这里有冯泽宇的起居室和书房。其中有20平米,设计成了一个室外的日式小庭院。起居室和书房靠近庭院的一侧,设计了六扇落地窗,是可以完全打开的。碰上雾霾天,便可以躲在室内,舒舒服服地看书喝茶。起居室是冯泽宇最喜欢的空间,每天除了练习萨克斯,他几乎都待在这里。从搬进来到现在,连爸妈都没有进来过,冯泽宇说,即使以后有女朋友,也不会让她进来。冯泽宇是一个典型的摩羯座,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就是要克制。几点练乐器、几点起床、几点睡觉,都是一成不变的。他也喜欢看书,请设计师预留了一个空间作为禅堂,除了一盏落地灯,没有任何的家具和装饰品。“一个人需要时时关照自己的内心,这非常重要。”北京人苏航从小生活在二环的大杂院里,为了肆无忌惮地听音乐,他租下了通州的两座四合院,花了两年不计成本地进行了一个大改造。现在,这里是很多发烧友梦寐以求的音乐天堂。苏航对音乐的狂热,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小时候,苏航每天坐在父亲身旁看他折腾黑胶唱片,后来父亲越来越忙,他就开始亲自摆弄这些机器,觉得他们在代替父亲陪伴自己。后来苏航开始买CD、买唱片,光在这里陈列出来的就有一万多张,还有不少绝版唱片,“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我对音乐到底有多贪婪。”苏航将这些黑胶和CD视若珍宝,他严肃地说:“从不送人,绝不能借。”四合院占地一共有两亩,除了一个工作室,其他空间全部是苏航听音乐的区域。苏航花了两、三年的时间,才把它变成了今天的模样。他说:“我只要醒着,就必须听到各种各样的音乐。”苏航做的第一个大改造,就是把所有的吊顶全部拆掉。房子新添加的梁、柱子等这些附属结构的老料,全部是从各个地方收集来的。个别房间的外墙也往外推,变成了方方正正的格局。让屋脊的中轴线在房子的正中间,除了在视觉上看起来完全对称,更重要的是让声音在房间里更有延伸感。苏航说:“房间不对称,声音也不会对称,因为人有两个耳朵,要同时接收到声音才行。”正房取名叫“兰馨堂”,面积约100平米。改造之前,这个房间非常通透、明亮,但在朝阳一侧的玻璃窗上,挂满了白色的透明窗帘,遮挡住了进入房间的大部分光线,整个房间的氛围变得非常柔和。苏航把绿色的皮质沙发摆在了“兰馨堂”正中间的位置,是“皇帝位”。房子设计完成之后,很多人纷纷慕名而来:三分之一是发烧友,三分之一是陌生人,三分之一是客户。至今为止,来过的不下上千人。苏航会细心地观察他们,根据他们的气质和谈吐判断这个人喜欢听什么。“并不是所有人都爱听优雅的音乐,有人偏爱口水歌。”而苏航只把自己认为对的、好听的放给他们听。除了音响、CD和黑胶唱片,苏航收藏的唯一与音乐不相关的东西就是动物标本,大大小小加起来有几百件。外院最小的一个房间改造得非常精致。苏航会在这里私密地接待很多明星朋友。体量最大的非洲藏羚羊标本,就存放在这里。这样体量的标本,只有市级以上的博物馆才会有。除了500多平米的室内空间,剩下一半的空间都是庭院。苏航听音乐从晚上12点之后开始,门前种了很多高挺的、浓密的植物,尽可能阻隔声音,不打扰到邻居。院子造了两年,他只在春天和秋天修建庭院,常常搬一把椅子坐在正房门口,呆呆地看着院子。“搬到这里之后,终于过上了我认为的正常的生活,再也不用考虑什么时候可以听音乐,什么时候不可以。”建筑师钟乔的家在高层公寓楼的第20层,是一个170㎡的LOFT空间。改造的时候,钟乔竟然偷偷花了3000块,在一进门的地方挖了一个水池,养了11条锦鲤。钟乔和爱人都在深圳长大,算是最早一批的深二代。2018年,因为厌倦了市中心的吵杂,全家人一起搬到了城市北面的山脚下。房子位于深圳银湖山的北坡,是一个闲置了七八年的毛坯二手房。第一次来看房时,能看到对面的山脉,视野非常开阔,北面有一个湖,白色的鸟儿在湖面飞,自然环境非常好。一进门,就做了个非常好玩的开放式鱼池,里面养了11条红色的锦鲤。钟乔养鱼有十几年了,光造这个鱼池,就花了有3、4个月的时间。钟乔特意去网上找了户外鱼池过滤系统,把地板整个抬高了10公分,机械的东西全部隐藏在地板下面,地上的空间展现出非常简单、干净的状态。抽水泵则藏在玄关柜的里面,一边抽水,另一边放水,实现水的循环使用。钟乔说,因为面积大了,鱼的生活环境反而比之前好。红色的锦鲤在水中游动,让整个房子都有了灵性,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听到鱼在跳的声音,有种室外园林的感觉。为了让小区的景色更好融入室内,钟乔把客厅抬高50公分,这样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就可以欣赏到小区的湖景。地板下的空间还可以作为储物空间使用。开放式的厨房是专门为太太做的,这样女主人在做饭时,也可以跟大家聊天。钟乔和太太有很多朋友,需要一个能开小型Party的空间,特意在厨房做了一个伸缩岛台。平时自己家人吃饭的时候,桌子收回去,当有很多朋友来的时候,再拉出来。墙上还藏着一个投影幕布,有时候会在这举办一些小型的行业聚会。整个空间最多可以容纳20个人。除了客厅、卧室,家里的格局几乎全部重新设计。书房,原来是个狭窄的走廊,钟乔把走廊的区域扩大,特意把二楼和一楼交界的栏杆取消,直接用书桌来取代。一抬眼,就能够看到下面的水面和景观。钟乔说,现在他更喜欢在家里做设计。小朋友她们在下面玩,大人在楼上办公,也会时不时跟她们插一句嘴,聊一会天。“以前周末还会专门开车去个风景好的地方,现在真的没有那个需求,每天早上起来听外面的鸟叫声,能有这种身处自然环境的惬意感,很难得。”90年生的李玉是中国美院的在读研究生,从大一时他就开始搬家,不停换房子租。2017年底,他从导师那里租来一栋杭州郊区的别墅,房租比外面便宜许多。房子一共4层,总面积300平米。李玉只装修了1个月,仅仅花了10万元,用了一些枯枝烂叶,就将这个毛坯房打造成了一个仙境,既能当作住所,又能作为工作室使用。现在很多人装修就像选套餐,北欧风、日式风等等,直接套进自己的家里。作为艺术生,李玉不止一次地想过,“家,一定要因人而异,有自己的风格”。李玉的家暂且属于“自然派”。几乎没有改造硬装,墙体和地面都是原本毛坯房的样子,家里的氛围全靠软装来营造。因为是租来的,希望走的时候还能还给主人房子最初的状态。大自然里的元素是最吸引人的,因为是从小在野外长大的孩子,李玉经常在外面捡些花花草草、枯枝烂叶,特别对竹子和枣树情有独钟,楼梯中央、客厅入口处都放了几株枯树。房子各处还造了几个中式的框景,视觉上空间更通透,有一种意外的美感。李玉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把每一层进行了功能分区。一楼原本是车库,现在变成了仓库和作品的展厅。二楼是客厅、厨房,李玉喜欢下厨,几乎不在外面吃饭,还在朋友的怂恿下开了一个没有菜单的“私厨”。三楼是工作间和茶室。因为不喜欢有隔断的感觉,李玉家最有意思的就是白色帘子特别多,所有的房间里几乎没有装门,卧室只用木板钉了一个框架,用油画布做成了一个帷幔。甚至公用的洗手间也只装了一个竹帘子。李玉说,曾经拼命赚钱的时候,日子根本过得都不像自己的。现在他尽可能把时间都留给自己,享受在家里独处的时光。这里有他的“草木画工作室”,有一次一个朋友生日,他就用几根枯草做成了一幅画,没想到朋友特别喜欢!后来李玉开始尝试将各种艺术手法和植物结合在一起。比如水彩、油画、国画,还有篆刻和书法等等。李玉现在的生活就是一个人、一只狗、两只鸡。早上天一亮就起床,看看狗是不是还在打瞌睡,或者去喂喂鸡。朋友形容说,他的家就像一个山洞,李玉是在里面修仙的人。有时候出门的时候他会带一本标本集,只要有好看的花草,就把它们夹在本子里。等待合适的时机再来创作。李玉说,他的画基本不会主动出售,也没有定价,有一次有人出了一万块买他的画,连妈妈都不敢相信。“现在我把重心从工作移到了生活,每天就是喂鸡种菜、打理花草,活得悠然自得,而且还找到了喜欢做的事来养活自己。每一天都保持对生活无比的热爱。”
【编者按】唯一的女儿和女婿意外去世后,不堪失独之痛的她,四处寻求领养被拒,最后决定拼死一试,冒险做试管婴儿,并以60岁高龄生下一对双胞胎女儿。这是十年前中国“最高龄产妇”盛海琳的故事。不久前,澎湃人物发表了一篇《盛海琳失独再育这十年》的报道,讲述过去十年为了抚养孩子,她作为家庭支柱疲于奔命的生活。如今,她70岁了,两个女儿才10岁。懂事的姐姐说要二十岁结婚,让爸爸妈妈早点看到。但未来的人生,谁又说得准呢?现在她们或许还不能真切地知道,在未来的十几年二十年里,她们将会面临怎样的难题和抉择。而另一位父母高龄生育的女儿,如今已长大成人,将过而立之年。就在今年夏天,因母亲生病,她作为独生女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这篇自述将以女儿的视角,讲述她超越一般孩子的成长与追赶时间的焦虑。希望经历了2020年的我们,都能从这个故事中获得向前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两个月前的一天中午,我端着菜从厨房出来,听到我妈无奈的声音:“……上次不就跟你说过了嘛,我现在去不了,我还要住院。”“去干吗?”我问。“你爸刚接到电话,我们以前去过的那个老年旅行团,说下周要去哪里玩,你爸问我要不要去。”“我妈在做化疗呢。”我转头跟爸说:“还有好几轮,至少得明年春节以后了,现在怎么可能出去旅游呢?”“哦哦,对,那就不去了。”他才反应过来的样子。又转向妈:“那等你出院了,身体好一点再去。”我妈叹口气,冲我摇摇头。我爸今年八十七了。近几年他越来越健忘:煮着菜去客厅转一圈,就忘了关火;昨天说要买的东西,今天就想不起来。而最近,他似乎总是忘记,我妈是一个癌症晚期患者。一我妈怀孕那年43岁。我爸比我妈还大14岁。他们就要不要生小孩这件事僵持很久,我妈执意要生,才有了我。我从小出门,陌生人逗我,刚一开口“你爷爷奶奶……”就会被我怼回去:“那是我爸我妈!我爷爷奶奶早死啦!”并在他们接着问“那你有哥哥姐姐吗”之前抢答:“我爸爸妈妈就我一个小孩!”然后昂首挺胸地走掉。我出生后见过的祖辈,只剩一位姥姥。周末去姥姥家,大人们打麻将,使唤我表哥去倒水,我哥就叫我姐去,我姐会递给更小的哥……一圈儿下来轮到我,我只好乖乖去倒。没办法,我最小。即便在爸爸那边,同辈人都有堂弟表妹,我还是没有,侄子外甥倒是不少。最大的侄子生小孩那年,我才20岁,年纪轻轻就成了货真价实的“姑奶奶”。我爸是个暴脾气,我小时候很怕他。好在我比较早熟,即便到青春期也不怎么叛逆,大多时候的“冲突”就是他吼,我听,不反驳,只腹诽。他有一套非常奇怪的话语体系,比如同学过生日请吃饭是“小资产阶级作风”,不好,不准去;出门回家晚了或者他问什么问题,总要我“老实交代”;教训起我来最顺口的一句就是“思想苗头不对”……可怜我一个90后,经常听得一脸懵——平常哪有人这么说话?这话我没法接啊。如果说有什么深远影响,可能是长大后我对历史和政治的兴趣都远甚于同龄人。我爸当过“右派”,我妈做过知青,同龄人几无感知的遥远历史,对我来说是上一代人活生生的经历。我3岁那年,我爸退休了。没几年,我妈也退休了。但他们都没有直接开始悠闲的退休生活,全都返聘回去继续工作。我猜多半是为了养活我这个小崽子,毕竟退休金太少了。印象里,我很小就有了独立意识。三五岁时能自己走路绝不要人抱,一年级就每天独自穿两条马路上下学;9岁嚷嚷着要学做饭;三年级后定闹钟早起,洗漱穿衣叠被整理书包自热早饭,七点前出门时,我爸妈还在被窝里睡得正香。这不全是我的功劳,他们也有意培养我的独立能力。毕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句话,我小时候听了估计有几百遍。更重要的是,从小到大,几乎所有重大决定都是我自己做的。比如我爸送我去上教拼音的幼儿园,我试听了一节课,不喜欢,说想学画画,于是就换了教画画的幼儿园。高中,我学了半年理科想转文,他们不认同,但还是在家长同意书上签了字。考大学时,我妈觉得经济专业好,可我不想学,坚持报了新闻。毕业后,他们希望我考公务员或者进国企、事业单位,我不乐意,还是跑去做了记者,一个月有半个月都在天南海北地出差……回头想想,好像没什么人生大事是完全遵照他们心意的。他们常常提供建议和期望,却从不强行干涉选择。因此,我一直活得随心所欲。只有婚恋这件事,他们总要插手。研究生毕业那年我24岁,过没多久,看我还没男朋友,他们开始着急了,催我谈恋爱、相亲。尤其是我爸,总找奇奇怪怪的人来介绍对象。我非常排斥,在电话里和他大吵几次,导致父女关系一度紧张。大概花了两三年,在我软硬兼施坚持不懈的洗脑下,他才不那么执着。后来有一次,他在电话里平和而略失落地说,希望你能早点成家,盼着我有生之年还能看到外孙出生。我依旧冷静而决绝地回复,可我不能为了你想抱孙子就草率对待婚姻和生育,人生是我自己的,五年之内我没有结婚生子的打算。挂掉电话那一瞬间,我却捂着嘴泪流满面。一遍又一遍地想,他已经85岁了,其实我们都不敢确定,他还能不能再活十年,甚至五年。二我不是没有心理准备。甚至也许,我从小就在做这个准备了。初中时,有一次从姥姥家回来的路上,我爸说起最近的不顺,我妈提醒他,73岁是个“坎儿”,要注意,尤其是身体。我爸说没事。转脸就教育我,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就算他哪天真的去世了也不用害怕云云。我乖巧点头。心里默默想,这道理在去年你本命年时,我就在随笔里告诉自己了。小学时有同学的爷爷奶奶去世,那时我就已经意识到,我家两代人之间隔了三代年龄,我可能比同龄人更早失去双亲。只是知道了也没有办法。寿命非人力可控,我能做的,始终只有拼命成长,希望自立得快一点,再快一点,给他们省些心;并寄望于他们始终康健硬朗,能在我成人之后再享几年福。谁也没料到,我爸硬朗得不仅撑过了73还一路跃过了84,我妈却在73岁这一年遭了灾。祸根早在十一年前就埋下了。那年我高三,补课开学第一天,我妈躺上了手术台。癌症三期,手术刻不容缓,紧接六个周期的化疗。幸好她兄弟姐妹都在同城,治疗期间多有帮衬照护,我不过是每日放学去看看,并不担负多少压力。治疗也比较顺利,待我毕业之时,她已在家休养。母亲化疗的药物注射泵,可以精准计算注射时间。大学毕业那年,我有一个保研去英国的机会。申请截止期前一晚,我在宿舍楼下来来回回走到凌晨。若去,在国外那一年我爸正好80大寿,我妈术后第5年,正是不复发即可算作治愈的最后关头,隔着千山万水,我总觉得放心不下。纠结一整晚,睁眼到天亮,最后还是提交了申请。得知我申请成功,他们很开心。不同于很多想把孩子留在身边的父母,他们向来都把我“往外推”,希望我走出家乡那个小城,去更高的平台深造,去更好的城市生活,看更丰富的世界。这些年我一有时间就四处旅行,一个人走过了五大洲,他们从不拦着。当年我毕业回国后还几次旁敲侧击:“你不继续在国外读个博士吗?”“去完欧洲再到美国学习一下吧?”“以后上澳大利亚生活也不错?”……我觉得自己不太适合做学术。何况博士至少要读四五年,移民更是本质上“抛家舍业”的一件事。如果他们五六十岁,我尚可考虑在国外打拼个十年,有些基础再接他们团聚。可他们的年纪,我怕来不及。其实我本性并不是急于成功的人,物质欲望也很低。只是每当看到父母的同龄人,子女都有稳定的物质基础,可以让他们免于操心劳累,甚至非常舒适地安享晚年时,隐隐的焦虑总是不可避免。在二字出头的年纪,我可以做到自立不啃老,但确实没能力给他们很好的生活。所以每次看到“别让成功的脚步赶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这类文章,我就很生气,觉得他们贩卖焦虑。但这种生气更多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好像无论我怎么做、怎么努力,都赶不上。工作后有一年春节回家,跟我爸聊天时他突然说,这辈子没什么本事,只能供到我读书毕业,我在大城市闯荡,事业发展结婚买房,他帮不上忙了。我看着他满头的白发,好气又好笑,终究只淡淡地说:“我知道。”我当然早就知道。但他可能不知道,我高中毕业打第一份暑期工,大二自己靠兼职买了第一部单反,出国读研时的生活费都自己赚,这些并不全是因为我懂事,而是从未指望过18岁之后还依靠父母。我早早算过,成年时他已年逾古稀。爱折腾如我,大事上总是难顺他心意,只盼他在小事上能少操点心。我妈更有意思。有一次我在朋友圈转发一条青旅转让帖,提到开青旅是人生梦想,被她看见了,就私信问我,你要去开吗?我说没有,就是随口一提,房产类的都是重投资,没个百八十万哪能随便接了。她说,没关系呀,我们可以把房子卖掉。我当时惊了,我家就这么一套房,“卖了你俩住哪儿?”她说可以留点钱租房,剩下的钱给我。我问:“那要是亏了怎么办?”她说:“亏了就亏了呗。”我心想,您老可真想得开。三没想到,在上海工作三年后,我真的辞职去开了一家客栈,取名“迦拉梅朵”。但不是用父母的钱,是自己的积蓄加上招募合伙人。当时机缘巧合很多,但不得不承认,有一部分理由是觉得应该早点开始,他们当时的身体状况似乎还能允许我再闯荡几年,要是过了35岁,我怕自己不再有这个勇气和精力。而且如果成功的话,两三年后事业走上正轨,也能更妥善地安排他们的生活。客栈大厅人算不如天算,2020年一场疫情,让开业第二年的客栈元气大伤。房东不肯免租,上半年我还幻想过及时转让回笼资金,给合伙人一个交代;后来房东一度翻脸不同意转让,又催交下一年房租,其间各种谈判、斡旋,我一边找人咨询,一边四处筹钱,心力交瘁。借到钱之后,我也考虑过要不要撑到明年,等行情回暖再慢慢出手。就在这个时候,“咣当”一下,我妈查出癌症复发并转移了。其实去年底她就开始不舒服,只是去医院没查出具体原因。距离她患癌也十多年了,我们都没想到会复发,加上疫情影响,没能及时做进一步检查。客栈在云川交界的泸沽湖,美则美矣,但交通和医疗都很落后,我不可能继续长时间待在那里。我爸年事已高,能生活自理已经很不容易,平时他俩做伴还行,眼下这情况,作为独生女,我若不回家照顾他们,还指望谁?于是关了客栈,挂牌转让。也不是没有纠结过,我妈确诊的时候,正是我和房东谈判的胶着期,一夜一夜辗转反侧,听着窗外的蛙鸣,眼睛闭了又睁,来来回回地想:为什么偏偏是现在?为什么所有事都要赶在一块?梦想刚起步就要放弃,真的对吗?还是我开客栈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如果我在上海,是不是能早一点把他们接到身边,给他们更好的医疗资源?客栈万一转不出去怎么办?转出去以后又怎么办?回老家找工作吗?工作后还能有足够的精力照顾他们吗?我妈的病会好吗?如果不工作,有足够的钱给她治病吗?我爸以后又怎么办呢?……9月,远在广州的表姐突然发来微信,说姑姑过世了。姑夫是前一个月过世的,也很突然。他们曾经都很疼我,可我还没来得及难过,就开始忧虑。去年我爸一直念叨着要去广州看他们。我说好,过完年就去。他记性不好,总是翻来覆去地说,打一次电话就跟我提一回。于是我每次都要答应一遍:好的。结果今年一开年,疫情了。我就说,那等夏天过去吧,九十月份再去。却没想到,他们会等不到。得知他们过世的消息后,我爸更想出门了,不仅想去广州,还想回老家,去成都,去西安,去河南……全都走一趟。我知道他这样着急,不是为了去见他姐最后一面。他的兄弟姐妹本就散落在五湖四海,他是怕自己没机会再走那么多地方,再见那些尚在世的人几面了。我不放心他一个人出行,他的年纪也不被允许单独坐飞机了。可我又不能陪他,我妈需要照顾,我不可能出门。但我也不敢再说“等”这个字了。事分轻重缓急没错,可我有时候也不知道,很多事到底急不急。再等半年,一切就会更好吗,还是更坏呢?何况我都不能保证半年,如果更久呢,我有底气说等得起么?那种一直都有的、说不上来的感觉,突然就分外强烈了起来。我曾经以为来得及的一切,今年都在用血淋淋的现实告诉我,你来不及的。这让我感觉心脏一阵阵抽搐,好像胸腔突然变小了,挤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特别难受的时候,我半夜爬起来在手机上写:电影和故事都告诉我们,不要做时间的敌人,要做时间的朋友。可时间从来不曾放过我啊。如果一件拖着一件,最后所有事情都来不及,我要怎么办?怎么办呢?直到现在,我也没有答案。我没有设想过,如果我爸妈和同龄人的爸妈一样年轻,我的人生是不是会更轻松、更自由。因为假设没用,事实如此,我只能接受。同龄人和我一样,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年迈、生病的问题,十几二十年后,大家都会面临。只是那时他们的经济条件也许更好一点,或者成家有伴可以互相扶持分担。但谁知道呢,人到中年,烦恼未必更少。四现在,我妈住院我陪床,出院在家,我就负责做饭和家务,盯着她按时吃药。偶有空闲就接点活儿赚点稿费,总不能坐吃山空。到了做完化疗的第三周,她身体舒服一点后,我就打扫屋子洗好衣服,做好炖汤和半成品菜搭配,分几份放冰箱冷藏、冷冻,交代完毕后飞上海挂专家号。回来再陪我妈做下一轮化疗。如此往复三次,我妈也马上要做第四期化疗了。能不能控制住病情,六期之后见分晓。我在医院的陪床装备,以前徒步旅行用过的睡袋和充气枕,都派上了用场。前几天我在房间里,听我妈好像大喘气,就跑去她房间,发现她在窗台上站着!说是想把窗户的缝儿塞严实……那窗台一米多高,旁边架了个椅子,显然她爬上去的时候很吃力。我急了:“这点小事儿您老喊我一声不行吗?”我妈说,哎呀,看你在打电脑,不想打扰你工作。我简直要吐血:“您这要是稍微一个不注意,那就不是打扰我工作的问题了。”上一次我去上海,她闲不住在家搞卫生,也不跟我说。后来住院时医生拿着CT报告说,肋骨骨裂,我妈才恍然大悟似的:“怪不得这几天侧着睡觉感觉疼呢。”差点没给我气死。我妈还老大不乐意,说一辈子自己做事习惯了,没那么娇气。我有时候也想,是不是我太年轻了,导致他们退休比同龄人晚,心态、考虑的事也和同龄人不一样。我爸七十多岁还在骑自行车,年近八十时还非要给寒假回家的我扛行李;我妈的少女心比我夸张,爱美爱打扮,哪怕化疗头发掉光了,买的帽子和假发也必须好看。我对“老”的概念也一直很双标,说起七八十岁的人,都很自然地叫“爷爷奶奶”,脑海里是那种颤颤巍巍的形象;但一想我爸妈,好像从来联系不起来。我很小的时候,他们就老了;等我长大了,他们也只是更老了而已。这其中的差别,与那种“突然发现父母已经满头白发”的感慨完全不同。那是一种非常缓慢的、既被熟视无睹又被时刻提醒的领悟。前几日,聊起我在国外的男朋友,我妈还突然问我,想不想跟男朋友一起到国外生活。原话是:“我和你爸还能陪你几年?别管我们了,你自己想干什么就去做吧。”当时气氛挺好,倒也不沉重,我就是觉得心酸又好笑。一个重病,一个快九十了,我直接把这俩扔下,自己逍遥去?闹呢。其实他俩很早就在考虑养老的事,我上大学时还跟我说过:“以后我们不要你照顾,能在家自理就自理,自理不了我们就去住养老院。”但我还是希望在能力范围内尽量自己照顾。实在照顾不了,也要让他们住条件好一点的养老院。所以我要努力多赚点钱。至于短时间的大笔开销,我原话还给我妈:没关系呀,大不了我们可以把房子卖掉。就算去上海治疗,租个十年八年的房,也够用了。反正房子是你的,不用非给我留着,我不要。客栈现在还没转出去,咨询的人不少,有诚意接手的不多。转让费用已经很低,我自己投的钱都没打算收回来,只希望能给合伙人还本。但可能大家还在观望,对疫情的担忧尚未完全消除。眼见着年底了,如果1月份还没转出去,我打算春节旺季雇个管家照看,总不能一直空置。而这又是一件耗费心力的事情。我妈总跟着瞎担心。有一次我说漏嘴了,说客栈关门一个月亏损多少之类的,她就忧心忡忡,认为她耽误了我的事业。当然这可能是客观事实,但作为儿女,这不是应该的吗?有时候我也想,我妈癌症复发的时间点,真不知道是好是坏。虽然完全阻断了我坚持开客栈的可能性,甚至很有可能影响到我未来几年的职业选择,但它确实逼迫我看清了一件事:没有什么比亲情更重要。其实我不后悔跑去乡下开客栈。谁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但这不是拒绝明天的理由。至少我尝试过、努力过,还是很开心的。不过短期内我不会再创业了,创业需要全身心投入,风险也比较大。眼下,能尽快把客栈转出去,集中精力照顾父母,让我妈好好治疗,我就心满意足了。未来做什么还在考虑,我虽然是个跳脱的性子,不喜欢朝九晚五的生活,但在可忍受的范围内做一些妥协,也说不上委屈。人总要放弃一些东西,才能成全另一些东西。明年春节后,等我妈做完六期化疗,我打算带她去上海全面检查一下。如果身体状况允许,就带他俩一起出门逛逛,也圆了我爸一个心愿。如果情况不乐观,那就走一步看一步吧。人要是总往难处想,那困难是一眼望不到头的。专注于当下或许更容易,能做什么就做什么,一步一步,也就这么过来了。(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一篇除去推免名额,各专业招生人数还剩多少?反响很大,一些热门专业推免比例甚至远远超过了50%,2017年,有54所高校宣布正式进入推免院校的队伍。目前有366所高校有推免名额。推免人数上升也是趋势所向。厦门大学在前几年整体推免比例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但近两年也在逐渐增长中。以厦大经济学院为例,据统计2015年学硕推免比例为54.55%,全日制专硕推免比例为60%。2016年学硕推免比例为68%,全日制专硕推免比例为51.72%。可见学硕的推免比例正在不断加大中。那么考研和保研到底有何利弊区分呢?保研:推免保送,最大的好处是--稳妥!自己甚至不用特别做什么努力的复习了什么的,就可以考上研究生。所保的学校,最起码也是本校。坏处就是,你无法选择你想要的学校,有很多限制,曾经小厦接触过一个女生,她心仪的学校在北京,因种种原因,她未能如愿保研到该校。她也曾想过放弃保研名额,但受到家长、学校的阻碍,经历了针锋相对,力争无果,无奈痛哭后,她说:“那就先去那个学校看看吧。”这样的同学不是个例,前年的一位西北某211的学长,他知道,虽然具备保研资格,但他去不了更好的学校,只能去一所和本科等级差不多的学校,他不愿为心中一直向往的梦将就,他想再努力一下,再争取一把。考研:最大的好处是你可以考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学校,可以去拼搏,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让自己在未来研究生阶段的基础,更加坚实。有很多同学高考时因种种原因没能被理想院校录取,而考研恰恰带给了你新的机会。所谓的本科双非逆袭双一流,不是不可能,当你必须比别人更努力些。坏处就是所有人最关心的问题:考不上怎么办?在考研热大环境下,有考上的,当然有更多考不上的。越是好的学校,报录比越是高,越是难考,但只要你努力,不怕吃苦,相中一所学校,最坏的话考个几次,终归是能考上的(不努力不用心考再多次也是白搭)。但是考研这个过程,自己用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汗水,去拼搏,去证明自己的实力,趁着自己青春活力,此时就该去拼搏!考研准备的时候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最宝贵的!而保研,只有一次机会,错过了就不会再有,毕竟只有一次读大学的机会(当然排除特殊情况)。保研本校和外校难度区别保研分三种,保本系,院系交流(保到外系),外推(保到外校)。通常来说,保本系较多,外推其次,院系交流最少。具体根据各院校名额情况。保研本校难度-低:1、保研本校,录取几率很大,只要复试的笔试及格就没有问题。2、如果复试有笔试的话,不及格则会被淘汰。保研外校难度-高:一般来说需要你先取得本校的推免资格,将填好的一些表格(这个都是从你要报考的学校的网站上下的)、成绩单(有盖章)、推荐信(这个不一定所有学校都要求,使学校而定)、各种奖状(复印件就行)等寄到你要保的学校,他们如果满意会通知你面试,很多学校也都还有笔试。大概到十月份就会出结果(反正是在考研报名前告诉你是否外推成功,不会影响正常报考)。考研具有应试性,做题目熟悉考试套路是过考研的法宝,而会做题目不代表对专业知识理解透彻;保研是长期努力的结果,基础大都比我们考研的要好。很多在常规推免边缘(意思是靠近最优秀学生的学生,常规推免比直博难很多!)和一些能拿到常规推免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却非常好。不要认为这个专业推免人数占比这么多,就害怕而焦虑,不要感觉保研推免的学生那么幸运,至少这一期间不用辛苦备考,可是殊不知他们也是用多少个日夜的学习,才获得了推免资格。即使推免人数增多,统招人数减少,给统考生的竞争机会是均等的,与其抱怨推免比例过高,不如专心复习。另外,即便统招人数有扩招,大家也不能掉以轻心,务必谨慎备考。在今后未知的岁月,不论世间血雨腥风,还是阳光灿烂,愿你披荆斩棘、所向披靡,愿你有梦为马、随处可栖。愿你,有一个好的归处。考研人,加油。
我上大学以后很长时间都没有谈恋爱,这个事情挺让我着急的。因为当时,我觉得谈恋爱这个东西很重要,它可以带我体会到很多新的情感,思想也可以更深刻,总体来说,是有助于学习和写作的。我需要一个那样的体验来让自己提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到了大二的时候,我就遇到了一个那样的机会。看见一个漂亮侧脸,我就喜欢上了学校运动会,我们和大三的同学坐在一起,我抬眼看见一个很漂亮的侧脸,鼻子很高,眼睛深邃,眉毛又黑又浓。我就喜欢上这个侧影了。或者,也许,我是打算从这个侧影入手,进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了。这可能算,我给自己布置了一个作业。我开始到处寻找这个人。食堂里,开水房,化学系的教学楼,图书馆,校园里的小道,超市,石凳子。偶尔,我总是能找到这个人的,只是非常偶尔。我非常紧张,常常紧张得手脚不知道该怎么放,如果在食堂遇到,我可能饭都吃不踏实。我发现他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几乎不笑,大眼睛总是低垂着,看着地面。有一种非常孤绝的气质,我很喜欢。我把这个事情跟室友和几个相熟的女同学都说过了,也拜托她们帮我像雷达一样到处寻找这个人,一旦找到了就告诉我,我好看他一眼。慢慢地,我就变得好像真的很喜欢他似的,具体表现就是一看到他就浑身僵硬,脸红心跳,坐立难安。室友和朋友们帮我盯了几次梢就烦了,说这样不行,这么盯梢太傻了。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大三,上一届的人都考上了研究生,他们还给我们做了考研经验分享汇报会。我喜欢的那个人,赫然在列,还以高分代表的身份,登台简单说了几句考大连理工需要注意的事项。还有三个月,这帮人就要离开大学了,我再不说出来,这个人就要消失了。我下定决心,决定找人问问这个人到底是谁,叫什么名字,什么来头,要来电话号码,得把我这个事情跟他说一下!闺蜜要来电话,我鼓足勇气拨通关键时刻,铁杆闺蜜只能出马了,她说我春心荡漾,特别恶心,一边压抑着恶心问她的老乡会里大三的师兄师姐,谁认识一个天天穿红衣服的男的。她很快就要来了姓名和寝室电话,把纸条拿给我。我吓得一哆嗦,就跟过年点炮竹烟花似的,点之前非常期待,真要点了,就把火柴往外推,你来吧你来吧。闺蜜不紧张,她气定神闲地打过去,嘟嘟嘟,电话有人接听了,喂?找谁?闺蜜说,那个谁谁谁在吧?对方说,在的。闺蜜说,叫他接电话。过了一会,一个声音说,谁找我?闺蜜说,哦,你就是谁谁谁吧,我有个朋友,喜欢你,她有点话想跟你说。闺蜜说完,就把话筒递给我。砰!我感觉过年点的那个巨无霸烟花炸了。我就像个残疾人似的,哆哆嗦嗦,一瘸一拐地走向话筒。太艰难了,我觉得事情的发展超出了我的预料,我只是想体验一下谈恋爱的感觉,并不是想体验上战场的感觉。我拿过话筒的那个瞬间,就想,管它的,就当上战场好了,死就死了吧,这么盯梢人家我快变成变态狂了。我沉了沉心气,就抱着一种壮烈的心态说,是,没错,我喜欢你,我在运动会的时候看到你,就喜欢你了。话筒那头,对方沉默了一会,电流输送过来无数问号似的。他问得很迟疑,你确定?你喜欢我?你知道我长什么样子?你见过我?我说,我见过呀。我也不想告诉你我是谁,我就想让你知道,我很喜欢你。然后我就噼里啪啦说了无数情话,把我自己能想到的最羞涩的柔情蜜意,沉思默想,全部告诉了对方。我说,我喜欢你很久了,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你的身后就是夕阳,你在晚霞之下站着,我就那样喜欢你了。后来我在校园的很多地方都遇到过你,但是我从来都不敢跟你打招呼。我喜欢你,非常喜欢你。他默默听完了,说,好的,谢谢你。不过我还是觉得很突然。我们约定,我可以在任何时候想打电话找他就找他。我也告诉了他我寝室的电话号码,然后我们结束了通话。挂了电话之后,我如释重负,非常爽快,当晚睡了一个好觉。搞错了电话!我重新表白了正确的人这之后,我的记忆出现了一段模糊地带。每次我和他通了电话之后,我在校园里再看到他,就不再紧张了,我知道我和他之间有一种隐秘的联系,这是一个只属于我的秘密,我很知足。大概三四次电话之后,闺蜜有一天来找我,说,搞错了!你喜欢的那个人叫另外一个名字,住另外一个寝室!这才是他的电话号码!我说,啊!闺蜜说,赶紧给这个打电话吧,不要磨蹭了,时间宝贵。我想到那个错误的电话对象,尴尬到恨不得消失在墙里。但是我想,错误还是得赶紧停止,不能给别人造成更深的误导了。我立刻拨通那个错误的电话,告诉他,对不起,我打错了电话,是朋友给的信息出现了问题,我的那些话,都不是对你说的。抱歉!抱歉!电话那头是沉默。我心虚地没等他回复我,就匆匆挂断了电话。然后我的记忆开始鲜活起来,我找到了正确的电话号码,找到了正确的人,我约他出来,和他聊天,对他倾诉衷肠。然后我们有了亲吻和拥抱,慌乱火热,像小动物,我把他的手从腰间拿走了,我并没有准备好更进一步。他对我说了很多话,最后说到,我们是没有结果的,他要去大连读研究生,而我的未来,还不知道在哪里。他和我上过自习,发现我化学课和计算机C语言都不太精通,他说,我的成绩不太好,这样想要考上一流大学的研究生,是不太可能的。我问他,没有结果的事情,就不能开始吗?就不能异地恋吗?他摇摇头,说,不行,他做不到。我颓废地走回宿舍,想了一晚上,给他打了个分手电话,说了点回忆,说了点有的没的,最后在自尊心的催促之下,我说,那这就是我给你打的最后一个电话了。他说,好的。随后我挂断了电话。很多年以后,我明白了,他对我这样一个在大学毕业之前突然闯出来的人,是没有感觉的。他不喜欢这个突然,这个突然就变成了一个意外的插曲,被安置到记忆的某个角落里,仅此就可以了。被错误表白的人电话来表示感谢再往后,我还是会在校园的很多地方见到他,这个时候的相遇就变得尴尬无比,他的同学和我的同学都彼此认识了,我看见他的女同学和他嬉笑打骂,女同学给他整理衣服,女同学和他拍照。我对他的爱意未消,因此痛苦非常。六月的一个下午,我从东门走进学校,他在马路的另一侧,和几个同学送一个女同学上火车,他们推着行李笑嘻嘻地走着,我在马路这边,快速扫了一眼他,立刻低下头,赶紧走过。我想,不出意外的话,这应该是我和他最后一次偶遇了,以后,我们都不会见面了。那天晚上,临近十二点,我宿舍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我毫无准备地接起来,声音有点陌生,他平淡地说出自己的名字,我才惊觉,他是之前我打错电话的那个人。我感觉到紧张和不好意思,还有一点内疚。我还没想好要跟他说什么,他就说,“我等会就要离开校园了,去四川宜宾当老师。我来自农村,从小到大一直很平凡,从来没有人说过喜欢我,从来没有过。可是自从你那么不顾一切地对我说喜欢我的话以后,我就变了,我从来都没有体会过这么开心的感觉。我给你打这个电话就是想要谢谢你,虽然你打错了电话,但是你是我生命中第一个对我那么坚定地说喜欢我的人。谢谢你。再见。”我怅然地把话筒放回座机。一切,好像有了别的解释,有了别的意义。我还不能确定那个意义是什么,当时也无法表达出来。我觉得极其尴尬,极其内疚,又觉得尘埃遍地中有一点金黄色的光。我不是那个光的制造者,我也是那个光的受益者,只是当时我惘然其中,不解其味。我出于私心,刻意去创造爱,收获了无数的算计与衡量,但也在最最意外的地方,收获了真谛。作者:阿痴,现居北京【来源:南方都市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比起委屈嫁人,我宁可孤独终老。『 01 』“你都34了,还好意思挑别人?”女人的年纪,总是成为择偶市场上的“硬伤”。昨夜,一个聊得比较投机的女读者问我:小哲,过了30岁的女人,就真的没有选择婚恋的余地了吗?我看了看同样30+的自己,一脸释然地告诉她:当然有啊。你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啊,千万不能病急乱投医,嫁错了人。她发来一堆哭泣和捂脸的表情。继续向我吐槽:你知道吗,我好歹也是一个全日制研究生,隔壁大婶过年直接领了一个初中毕业生来跟我相亲,可见我在他们心里,有多掉价!其实,她并不是歧视文凭低或工作不好,只是觉得他们根本不可能是同一个世界的人。毕竟,两个学历相差甚远的人,确实很难同频共振。最可气的是,大婶还给她灌输着老一辈的“大道理”:姑娘啊,你都34岁了,还谈什么学历不学历啊!难得人家一眼就瞧中了你,你还有什么好挑的咯?人家是初中生怎么了,但人家也有房有车有存款啊!他刚好喜欢有文化的妹子,我才特意把好资源留给你了…这一连串狂轰乱炸,弄得她心里一阵窝火,直接反怼:不好意思,我也喜欢有文化的男人。您真是太热心了,我受不起!大婶不开心了,转背就酸对她的父母:就你家姑娘这态度,咱再也不敢说媒了,让她变成老剩女得了。让她不解的是,父母不但没有对大婶的恶语相向进行反驳,还帮腔指控自己的女儿:孩子,别挑了吧,你真的快成老姑娘了,这让爸妈的老脸往哪搁啊?连父母都把自己当“瘟神”一样往外推,她还能说什么呢?她只得在疫情还未散去的时候,就提早踏上了复工之路。大城市里,她宁可抱着那份孤独入睡,也不要听着周围繁杂的催婚声彻夜难安。34岁的她,不是不想择一人,过一生。只是研究生毕业后,工作忙,圈子小,一直没有遇见合适的人,也未曾有过恋爱经历。她真的不希望,自己的初恋乃至自己的婚姻,不过是一场被安排,被撮合,被明码标价的交易…『 02 』“你都30多了,还好意思要彩礼?”人生很迷,现实很痛。30多岁的女人,在婚恋市场上早已被明码标价。朋友霄霄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想要托付终身的人,结果却在谈婚论嫁这个环节上生了事端,也断了念想。双方家长见面商量婚事那天,未来婆婆直接撂出狠话:霄霄有32了吧,得赶紧把事给办了。那些订婚啊,结婚啊,彩礼啊啥的,就一切从简了吧。两个人老大不小了,要的就是效率!多刺耳的字句。霄霄父母随即脸都黑了。母亲毫不留情面:就算她42、52,那也是我们家的宝贝女儿!结婚一辈子就这么一次,该走的程序必须得走,否则这个女儿我不嫁了!未来婆婆没有想到女方父母这么刚,她依然不甘示弱,口出狂言:什么样年纪的女人,就值什么样的价钱,活到老了连这个道理你们都不懂吗?本来以为我家儿子娶个老姑娘算是捡了个便宜媳妇,搞半天还是要求我们大出血给彩礼、烧钱大办婚事,凭什么啊?没门儿!这话连霄霄的未婚夫都听不下去了,他赶紧叫停这场“谈判”,把霄霄和父母送回了家。他跟霄霄解释着,说自己父母有点传统思想,叫霄霄别介意,这事从长计议。然而,霄霄心都凉透了。她告诉未婚夫:无需再议,就此别过。短短八个字,道尽了霄霄的委屈,也宣告了这段感情的结束。对霄霄而言,让她伤心和气愤的,真的不是彩不彩礼的事,而是对方父母言语中的讽刺和挖苦。嫁给心爱之人,她可以不要彩礼,可以不要盛大婚礼,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繁文缛节。但是,她要尊严,要爱的回馈,要家的温暖。还没进门,就被婆家拿“年龄”说事,还贬得一无是处,试问谁敢进这样冰冷的门,谁敢认这样刻薄的婆婆?所以,这个社会,到底是怎么了。人们,已经狭隘到,认为“娶剩女”就相当于“捡便宜”了。他们知不知道,对多数独立自信的大龄女子而言,剩下来,真的已经没那么可怕了。与其委身于不喜欢的人,我宁可把一生托付给自己。『 03』“你都35了,一定会孤独终老吧?”很多人跟我说,年纪大了,该放低择偶标准了。否则,再往后,只能被别人挑了。社会舆论从来不友好,总给大龄女青年赐封这样那样的“名号”,设计这样那样的“惨剧”。比如,女人一旦过了二十七八,就跨入“老姑娘”行列了”;比如,30多岁的女人,那就是打了折的“商品”啊;比如,你马上35了,都成“老妈子”啦,只能孤独终老了吧…偏偏就真的有人信了他们的“邪”。我听说过有朋友因为自己不漂亮,担心越大越难嫁,就听从父母安排,匆匆奔赴一场没有感情的婚姻。多年来,她得不到丈夫的爱,也得不到婆家的尊重,却依然在围城里苦苦挣扎,委曲求全。她说,自己选择的路,再难也要走下去。我也见过有网友因为自己年纪大了,害怕会成为老剩女,于是放低身段,随随便便和一个啥都没有的人裸婚了。五六年过去,她的丈夫依然一事无成,她自己也被硬生生地熬成了一个戾气深重的怨妇。她感慨,早知如此辛酸,当初宁可剩下来。一个个悲催的她,一桩桩不值当的婚姻,赤裸裸地败露了这个社会的恶意,也戳破了无数大龄女子的心。身边的人,假惺惺说“早点嫁人,这是为你好”,背地里却一个劲地将剩女“污名化”,给她们贴上各种不堪入耳的标签。一部分女子,抵抗不了时光与世俗的双重夹击,自然深受其害,然后委屈地投入一段掉价的婚姻中。其实,比起真的一个人孤独终老,这样明明结了婚却还过得无比孤独的人生场景,又能好到哪里去呢?小编的话小编想说的是:七大姑八大婆,你们该消停消停了;被年龄这个数字束缚住的女人,你们也该清醒清醒了。别人可以错误地看轻你。但亲爱的女孩,你自己不能看轻你自己。不是说倡导你一直高傲地单下去,而是提醒你,记得按照自己的意愿,认真遇一人,幸福过一生。不妨试着洒脱一点,换个活法,叫醒自己?如果你要嫁的那个人,连个像样的仪式都不能给你,那他真的不会有多爱你。同样。如果一个口口声声说爱你的人,却在内心里把你当成婚恋市场上的“低廉产品”,难以想象他在婚后会怎样变本加厉地贬损你。你30岁,40岁,真的没有那么不堪。真正不堪的是,你因为30岁,40岁了,而放弃自我、丢掉自尊、甘愿成为世人眼里的“便宜货”。你30岁,40岁,真的没有那么掉价。真正掉价的是,你都已经30岁,40岁了,还不能选择自己爱的人,不能主导自己的婚姻,不能决定自己的人生。如果是我,比起低着头“委屈嫁人”,宁可挺起胸“孤独终老”。毕竟,婚姻真的很长很长啊。你真的该寻一个知你,懂你,看重你的人。
赵炜小传:赵炜,男,蒙古族,1971 年,生于“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永安镇哈拉沁村(原哈拉沁公社四家子大队)。小学、初中就读于哈拉沁,高中就读于突泉县一中, 1992 年,由乌兰浩特四中考入淮北师范大学英语系本科。1996 年大学毕业后,就职原煤炭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1998 年起,供职南京审计大学党委宣传部、学报编辑部、自考办,现为南京审计大学图书馆馆员,江苏省写作学会会员。从大三迄今,20 多年里,发表文章千余篇;2014 年--2019 年年底,5 年时间,录制央视、省级卫视、南京电视台文化类节目 150 期。被母校淮北师范大学评为“杰出校友”。近年来,《中国煤炭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中青网》《中国江苏网》《南京日报》《今日头条》《诗词世界》《安徽青年报》等众多媒体,对赵炜成长、成才的事迹争相报道。录制电视节目 150 期、发表文章千余篇。“江苏高校七大网红老师”“电视明星”“文化名人”“文史学者”“诗词达人”“写作高手”“行走的图书馆”“移动书库”“最有才的图书管理员”“段子手”“书痴”……这些,是众多媒体,为南京审计大学图书馆馆员赵炜贴的标签。他为什么这么牛?是怎么做到的?带着仰慕与好奇,笔者对他进行了专访,探寻揭秘他成功背后的故事。1电视银屏上来了个段子手“我出生在白云徜徉、遍地牛羊、小河清凉、新秧翻浪、男人刚强、女人善良的内蒙古草原,工作在江南佳丽地、江山秀丽、到处古迹、自古就有帝王气的六朝古都南京”。“每天早上,天蒙蒙亮,就有很多人在我单位门口排队, 有时,队伍蜿蜒曲折,长达几百米。等到大门一开,大家争先恐后,蜂拥而入,你看——有挤掉袜子的,有挤掉鞋的,有叫苦不迭的;有挤掉眼镜的,有挤断裤带的,有摔坏 IPAD 的;有跌倒的,有崴脚的,有掉了钱包,趴在地上苦苦寻找的, 有爬起来,继续拼命往里奔跑的!”猜猜我是做啥工作的?“超市促销时维持秩序的保安”;“演唱会演出时看门的”;“春运期间火车站检票员”……一脸发懵的主持人,好多观众七嘴八舌地猜着。这是 2020 年 1 月 13 日晚 7 点,央视三套,目前创全国收视率第一的大型音乐益智类节目《开门大吉》里, 一个选手自我介绍时的片段。八个身怀绝技的选手中, 第七个从第二现场出来猜歌的,就是出生于突泉县、现就职于南京审计大学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赵炜,他用精彩的幽默段 子,做了自我介绍、与 主持人小尼、观众互动, 录制现场笑声迭起。2019 年 12 月 5 日,录制央视《开门大吉》时, 赵炜与著名主持人尼格买提(右)合影。这是继 2017 年《绿水青山看中国》(9 期)、2019 年《中国地名大会》(12 期)之后,赵炜第三次登上央视的舞台,是他录制的第 22 期央视节目。加上他录制的十多家省级卫视节目 20 多期、南京电视台节目百期,五年多来,他共录制文化类节目 150 期。2015 年 11 月,录制贵州卫视《最爱是中华》时,赵炜与节目点评嘉宾、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教授康震(左)合影。康震还是 2019 年 8 月赵炜录制央视《中国地名大会》时的点评嘉宾。赵炜不是专业的相声、小品演员,他是个书痴。虽然是个书痴,却不是书呆子,而是一个深受观众喜爱、令 人捧腹的段子手,“别人怀宝剑, 我有笔如刀”。在赵炜录制的众多央视、省级卫视节目里,除了渊博的传统文化知识,他都恰到好处地运用幽默段子,或调侃主持人,或夸奖嘉宾,或“怒”怼选手,调动了现场气氛,提升了节目收视率。在 2016 年 1 月 18 日播出的《一站到底》里,凭借渊博的知识,和十多段幽默段子,赵炜夺得了周冠军,被誉为“段子 手”——好看的人,一年四季都酷;好看的节目,一年四季都在录。2017 年 8 月,录制央视《绿水青山看中国》时,赵炜与节目点评嘉宾、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委员、 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右)合影。地毯是用来走红的,蜡烛是用来照明的,有了炜哥的加盟,《一站到底》的收视率肯定是要爆棚的!拳击运动员,不一定是最能打的人,但一定是最能挨打的人, 今天,你遇到了图书管理员赵炜,你就等着他暴风雨般的拳头吧!吃饭吃一半,没菜了;洗澡洗一半,没水了;上网上一半,没电了;答题答一半,不答了——那不是我风格!在 2016 年 2 月 26 日播出贵州卫视《最爱是中华》栏目里, 他这样幽默调侃《百家讲坛》明星主讲人纪连海——“我在平时工作中,经 常鼓励那些外表长的比 较悲催的、内心赶脚比 较自卑的、将来害怕被 用人单位往外推的男生:男人长的丑,不要紧,关键是要有才,你看人家纪连海老师,也不比你好看,可是,人家火了!”2015 年 11 月,录制贵州卫视《最爱是中华》时,赵炜与节目点评嘉宾、著名文化学者、北师大二附中高级教师纪连海(左)合影。“纪连海老师成功、成才的故事,真是太动人、太感人了, 人家是——不靠爹,不靠妈,奋斗的汗水大把抓;不拼脸,不避短,丰收的田野不减产!”在录制现场做点评嘉宾的纪连海,被赵炜的“突然袭击”逗得合不拢嘴,为之绝倒。赵炜出生在哈拉沁公社四家子村,乡亲们的淳朴真诚、诙谐幽默,潜移默化 地熏陶感染了他,小学五年级时,老师发现了赵炜口齿伶俐 的潜质,安排他说相声,初一时,老师又叫他编排、表演三句半,此后,他经常创作、编排、表演三句半等节目。《一站到底》播出时,虽然正值寒假,但南京审计大学的学生们看了节目后,口口相传,为赵炜点赞的评语,顿时刷爆了南审大学生的微信圈,QQ 群:“赵炜老师太幽默了,为咱南京审计大学争光啦!哇,赵炜老师原来是‘潜伏’在我们身边的扫地僧啊!咱南京审计大学真是藏龙卧虎!”“看赵老师轻松将对手挑落马下,恨自己平时不够勤奋,往图书馆跑的少,很少见到赵老师尊容”。2017 年 8 月,录制央视《绿水青山看中国》时,赵炜与节目点评嘉宾、著名文化学者、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左)合影。开学后,应大学生们邀请,赵炜做了数场关于读书方面的讲座。一位女同学说,她父母看了节目后叮嘱她:“你开学后,一定要当面向赵炜老师讨教一下,他渊博的知识是怎么来的。”赵炜在节目里、讲座时,经常用幽默段子介绍他的读书经历——“我从小出生在穷山沟,温饱靠稀粥;小学时候,想读书找不到书,整天急得哇哇哭;初中时候,想读书而没钱买书,被迫卖了一头猪;人到中年,整天拼命读书,结果累出了腰间盘突出”!他厚植生活,目光敏锐,别具只眼,善于观察,汲取养料,捕捉灵感,创作段子。一次在大学校园里,迎面走来一个头上扎着小辫子的男生,激发了他的灵感,回到办公室, 赵炜抓起笔就写了个段子:“大学校园真奇怪:男生头上扎小辫,女孩腿上露膝盖,懒的去食堂总是叫外卖,小情侣谈恋爱,一言不合就把对方踹……”一次聊天时,得知一个学生来自重庆,赵炜随口道出了两句段子:“重庆没有自行车,因为重庆到处都是坡;重庆山高路又陡,重庆美女只好慢慢走”。2外语专业里出了个笔杆子1992 年,赵炜被淮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录取。在繁重的专业学习间隙,怀着对写作的挚爱,凭借一篇出色的稿子,他被选入校报编辑部,成了一名学生记者,后又当选为大学生记者团团长。他一个猛子扎进了写作的海洋,在繁忙的学习之余,校内外到处采访,“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新闻是易碎品,容不得耽搁和等待,他争分夺秒地捕捉新闻,青灯黄卷,焚膏继晷,俾夜作昼,主一无适。晚上十点,宿舍关灯,四个同学点着蜡烛打牌,他就趴在旁边,借着昏昏烛火,誊抄稿子。中午,其他人在宿舍酣睡,他拎个大水杯,跑教室写稿去了。周末节假日的晚上,很多同学流连于舞厅、影院、花前月下, 或去带家教,赵炜经常一个人厮守在教室,端坐冷板凳,读书,写稿,誊稿,咀嚼着孤独,享受着寂寞。有一段时间, 由于超负荷写作,面色肌黄,几近虚脱。2019 年 8 月,录制央视《中国地名大会》时,赵炜与节目点评嘉宾、著名历史文化学者、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左)合影。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日日做,不怕千万事。皇天不负苦心人,守得云开见月明。从大三开始发表文章,到大四 毕业前,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赵炜在《中国煤炭报》《安 徽日报》《大学生》《安徽经济报》《淮北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 200 多篇,成了当时学校 5000 多名大学生中,发表文章数量最多的一个。分管学生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表扬他勤勉写作的精神。有几篇稿子甚至登上了《中国煤炭报》《安徽教育报》的头版头条,有一篇稿子上 了《安徽日报》社会版的头条,另外还有一篇人物通讯获得“全国煤炭系统好新闻一等奖”。他成了校报学生记者中的佼佼者,最多时候,一共四个版面的校报,有两个版面的稿子,出自赵炜一人之手,大学毕业时,学校为赵炜举办了个人作品展,在全校引起了轰动。学校党委还专门下发文件,给予赵炜通令表彰,号召全校大学生向他学习。毕业前,赵炜去一家报社找工作,总编看完他发表的 200 篇文章,异常感慨地说:“我们报社,有一些记者,尽管已工作了七八年,但捕捉新闻的能力、写作水平,跟你比,还 差得很远。”《中国纪检监察报》《检察日报》当时都看中了他,因 为赵炜就读的大学,当时叫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隶属于煤炭工业部,是为煤炭系统培养中学师资的,按照当时规定,就业不许出煤炭系统,不许出教育系统,不许考公务员,而面对众多争抢自己的心仪单位,而无法前往,赵炜只能选择无奈。图为赵炜与《一站到底》女主持人郭晓敏合影。1996 年大学毕业,他被同属于煤炭系统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招至麾下,在该校党委宣传部校报编辑部,从事外宣和校报采编工作。刚入职第二个月的一个早上,赵炜刚到办公室,宣传部长的电话就打来了:“来我办公室一下”。怀着忐忑的心情到了部长办公室,部长拿出一份《阜新日报》递给赵炜:“我很庆幸,没看走眼,你小子真行,刚工作没几天,就在《阜 新日报》周末版上,发表了一个头版头条,还是整版”。这是赵炜采写,令人感人的一篇人物通讯,后来该报道又见诸《中国煤炭报》、《辽宁日报》等大报的头条。1998 年,抱着发表的 400 篇文章,赵炜敲开了南京审计大学人事处长的门,毛遂自荐。听到赵炜介绍自己目前就职于辽宁一所高校党委宣传部,处长面无表情地说:“我们单位行政人员超编,需要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以上的、教专业课的教师,你再去其他单位找找吧”。处长委婉地下了逐客令,赵炜打开厚厚的两个档案袋, 里面是发表在各个报刊上的 400 篇文章,他选出几篇有份量的,给处长看,刚才还是一脸严肃的处长,露出了惊喜:“你这个小伙子,真不简单,刚大学毕业,仅工作两年,就发表了 400 篇文章,一个英语专业的,写作能力竟然大大超过了很多中文、新闻专业的毕业生”!“不拘一格选人才”,南京审计大学时任党委书记兼校长易仁萍,慧眼识珠,魄力十足,当即拍板:破例破格,把赵炜这个奇才调动进来。可是,在办理调动手续时,又遇到了阻力:省人事厅的有关人员说:“为什么要从辽宁调一个英语专业的本科生过来?我们这里还有一些英语专业毕业生,工作没有着落, 可以分配给你校。而且,按照政策,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的人才,才允许从外地调动到南京”。南审继续极力争取:“这是一位特殊人才,他英语专业毕业,同时中文写作能力极强, 是典型的复合型人才,出于事业发展的需要,我校下决心接收他”。最后,以急缺外语教师的名义,把赵炜调动进了南京审计大学,赵炜幸运地被审计署直属的惟一一所高校—— 南京审计大学揽入怀中,成了该校党委宣传部的一员。在该部门工作的八年时间里,在各级各类媒体发表稿件 600 余篇, 在《中国审计报》上,上过两次头版头条。有的报道引起了较强烈的社会反响,有一篇长篇通讯,得到时任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的批示,号召全国审计系统向南京审计大学学习。还发表过关于金庸、林清玄等著名作家,分别两万多字的长篇报告文学,以及小说、杂文等其他体裁的文章。3图书馆来了个书痴管理员“名须末世称才好,书到今生读已迟”。在赵炜看来, 读书,是一件很紧迫的事。2010 年,赵炜如愿来到南京审计大学图书馆工作,成了一名渴盼已久的图书管理员。“且要沉酣向文史,未须辛苦慕功名”。经史子集, 左图右史,拥百城书,弃南面王,自春徂冬,不辍半日“ 画眉声里推蓬坐,不是看山即读书”。厕身书山,遨游书海,每日与李太白闭门轰饮,与杜子美把袂剧谈,与陆放翁慷慨言兵,与辛幼安激愤论剑——这是他当下惬意的读书人生、诗意人生。2014 年 7 月 11 日,赵炜首次亮相全国首家大型诗词类节目——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与主持人互动时, 讲述了用“千里修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等古典 文学,调解学生抢座的故事。到 2019 年年底,他已录制央视、省级卫视文化类节目 150 期。平时坐公交、地铁去医院开药,必携书以往。书窗应自爽, 灯火夜偏长。晚饭后去澡堂泡澡,也要带上书,昏黄灯火下, 喧嚣声里,也要翻阅几页。尽管近水楼台地在图书馆工作,他还趁着节假日,跑书店去寻觅最新出版的书籍,买书抄书,乐此不疲。“水清石见,鱼烂刺出”。日就月将,日汲月盈,口不绝吟, 手不停批,所蓄自富,厚积薄发,才使赵炜胸藏万汇,任我吞吐。每次报名电视节目后,经过编导严苛的“突然袭击式” 的考核,每次都过关斩将,脱颖而出。“不如默诵千万首,左抽右取谈笑足”,2017 年,《中国诗词大会》编导,在电话里考察了他 100 首诗词,他只错了 3 首。4管理员里来了个幽默大叔“闻暖语如挟纩,闻温语如佩玉”。在阅览室里工作, 赵炜很注重方式方法,面对 90 后,00 后个性鲜明的新生代, 每每看到学生不妥当的行为,他不是强硬地制止,或严厉地批评,而是用古典文学、诗词,委婉地劝导,或用幽默段子来劝解,“春风动雷雨,须长一千寻”,他独特的管理方法,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管理育人效果。一次,两个针尖对麦芒的女生,为了抢一个座位,气势汹汹地找赵老师“打官司”来了,赵炜没有评判谁对谁错, 而是这样对她们两个说:“一争两丑,一让两有;终身让步,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千里修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其中一个女生,主动放弃了这个座位。看到有的学生,辛辛苦苦地抢了个座位,却在那里津津有味地打游戏、看韩剧,赵炜提高嗓音:“同学们,耽误大家两分钟,你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啊——‘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懂了没” 。看到有的学生毫无顾忌地吃各种零食,水果,赵炜用这样两段幽默的段子劝说:“别乱吃,别乱喝,不要玷污学习桌;不要把这么圣洁的图书馆当做小吃部,这是知识的宝库,你们一定要学会爱护,要奋力向知识的彼岸争渡!”一次晚上值夜班时,一个女生举手,请求开空调。赵炜说:“开!”,大家兴奋地热烈鼓掌。赵炜接着说:“开什么开!‘耕夫碌碌,每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懂不?’ ‘不懂’。我跟你们说个简单的吧——‘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今天刚刚二十五度,图书馆如果开一天空调,要产生万元的电费, 所以,你们要学会节约、节俭。”5电视上来个东北腔主讲人由于知名度的提升,缘于知识的渊博,2018 年,赵炜被江苏有线电视台、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聘为《南京往事》主讲人,在电视上讲述了王羲之、李白、王安石、沈括、杨万里、林则徐、龚自珍、左宗棠等古代先贤与南京的掌故, 以及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故事,给今人以鞭策思考,该节目录制播出了 100 期,起到了向观众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知人论世,博观约取,去粗取精。为了录制好节目,赵炜大量研读了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该书 共 220 部,赵炜研读了一半,每本人物评传要读两三遍。最多的时候,一天竟录制了八期!每期节目内容,如果转换成 文字稿,长达万字左右。录制一个重大历史人物时,为了给后期制作剪辑提供方便,赵炜通常是一口气讲完,滔滔不绝 地讲上一两个小时,录制结束,汗透衣衫,几近虚脱。2018 年,赵炜被江苏有线电视台、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聘为《南京往事》主讲人,录制播出历史文化名人与南京的故事 100 期。赵炜每晚去澡堂泡个澡,有眼尖的澡客认出了他:“乖乖,真不简单,一个外地人,把我们南京的历史故事讲的那么好, 精彩!”6草原上返回一个热心的人“惟桑与梓,必恭敬止”,“马有垂缰之义,犬有湿草之恩。”赵炜总是在尽可能地用自己的能力和特长,怀着一颗 善良、赤诚之心,情系家乡,心恋故土,力所能及地为家乡做一些有益的事——2003 年暑假,他返回到家乡,哈拉沁四家子村,偶然遇见一个在小饭店端盘子刷碗,叫白力的小女孩,父母双亡, 孤苦伶仃,与高龄多病的外婆相依为命。她中考刚结束,成 绩优异,未来的学费、生活费还没有着落。获悉她的悲惨境 遇后,当时赵炜的母亲多病,需要他出资照顾,他来到母校 突泉一中,找到自己敬仰的、才赡学博的语文老师、时任校 长冯殿元,说明了该女孩的窘境,恳请冯校长施以援手。宅心仁厚的冯校长二话不说,答应全力帮助这个叫白力的学生。白力在突泉一中就读的三年时间里,冯殿元校长不但为她减免了所有学杂费,还每月为她饭卡上充入吃饭的钱。高三毕 业时,白力考取了英语专业本科,后又攻读了硕士。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白力从一个濒临失学的孩子,成长为社会 有用之材。2017年10月,央视播出的首档大型生态文化类节目《绿水青山看中国》,节目以美丽中国、生态保护、地理文化为主轴,共分九场,上图为赵炜的节目剧照。其中有一个“猜猜我在哪儿”的环节,请每个选手介绍自己家乡最有特色的名片,赵炜抓住时机,向全国观众宣传兴安盟阿尔山:“在我的家乡,有一处著名的避暑胜地,名字里含有一个‘山’字,却与山无关,与水有关,圣泉的意思,曾经治疗过成吉思汗士兵的皮肤病,猜猜我在哪里?接着揭秘:它就是位于内蒙古兴安盟西北部的阿尔山,被誉为“中国瑞士”的小城,天然氧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创新基地……”利用寒暑假,赵炜还为家乡数所小学、初中、高中的师生,做过古典文学、写作方面的公益讲座,受到高度赞誉。7苦难磨砺出一个发光的人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赵炜从小就痴迷传统文化, 钟情古典文学。小学二年级时,得知村里有个姓郑的木匠, 家里有本泛黄的古诗词书,每首诗歌配上一幅图。郑木匠给人打好家具后,把书中诗歌插图配的画,描摹到家具上,赵炜看到后,就多次央求人家把这本书借给他,软磨硬泡,书到手后,他急如星火地把整本书都抄录了下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江南烟雨,小桥流水……,从 此,他痴迷上了古诗词,沉醉其中,徜徉在唐朝,流连在宋 朝。“向阳花木易为春”。赵炜的父亲是一名乡邮员,工作流程是:每晚,把次日要送的报刊,放到邮包里带回家,第二天早上,再骑自行车,分送到各个村屯。抓住晚上短暂的一两个时间,赵炜把吸引人的文章如饥似渴地通读一遍,几乎天天如此,因而他从小得以浸润在阅读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升了写作能力。同时让他看到了更加辽远的世界,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他决心要走出贫瘠荒凉的山沟沟,像雄鹰一样,翱翔在广袤的天空。上天,不会轻易地为我们准备一艘一帆风顺的远航船;命运,很少慷慨地为我们铺设一条平坦光亮的通衢道。梁启超云:“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少年辛苦,真如食蓼,赵炜家里兄弟姊妹四人,他是老大。从小学二年级起,赵炜就背着一个高过头顶的大筐,去地里打茬子;小小年纪,就跟父母一起春耕夏耘秋收,尝尽了百般艰辛;别人家收秋结束,天蒙蒙亮,赵炜左手拎个耙子,右手拿个布袋子,去土豆地里反复“梳理”,期冀能意外发现,被漏下、或残缺的土豆。冬天朔风呼啸的周日,带上冻豆包、 咸菜条,赵炜赶着借来的毛驴车,手握着一柄锤子,或半蹲或匍匐在地上,打葵花茬子。扛着大耙,上山搂毛柴;跨着 大筐,拣拾牛粪,手指冻僵。一次因劳累过度,半夜肚子疼的直打滚,熬到天亮去检查,原来得了急性阑尾炎,再耽搁 就要穿孔了。暑气蒸煮的炎夏,手持镰刀,上山打蒿草,一捆捆背回家,晒干了当柴火烧。初二的秋天,收秋刚开始,爸爸突然患了十二指肠溃疡,急忙被送上长途客车,去县医院住院。赵炜柔嫩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任:收割,捆扎,然后, 赶着毛驴车,一趟趟地往家拉玉米、谷子、葵花杆……。初三中考结束,为了筹措上高中的学费,赵炜和一位要好的男同学,来到村边山上,决定通过挖石头,赚点外快。两个少年,站在两房多高的深坑里,用铁钎子、铁锹等工具, 挖出大小不一的石头,再一块块地奋力抛到二十多米高的地面上,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两人挖的石头,用四轮车整整运了 40 趟。在突泉一中读书期间,生活异常艰苦:一两毛钱一份的土豆汤、白菜汤,顿顿半生不熟的玉米饭,吃的胃吐酸水。严冬早上起床,头天晚上的洗脚水已冻成冰坨,宿舍取暖不给力,只好穿棉袄棉裤睡觉。“坚金砺所利,玉琢器乃成”;艰难困苦,垫为砥石;千磨万击,糙石成玉。;“君看构大厦,何曾一日成”;“云厚者,雨必猛;弓劲者,箭必远”——自翩翩少年至鬓皤中年,不教一日闲过。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诗书不负人,谁 言腹空虚。短檠青灯,海量阅读,坚持背诵,功深力到,华 落实存,丰盈了学识,充实了人生。由于长期辛勤地读书写作,他得了颈椎病、腰间盘突出, 在家里时,就趴在床上读书,以至肘部生茧。“莫言春色无人赏,野菜花开蝶也来”;“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一个从土房子里走出的农村孩子,一个从草 原走来的懵懂少年,一名普通的大学图书管理员,凭借数十 年如一日的勤奋,凭借渊博的学识和幽默风趣的风格,受到 电视台青睐、观众喜爱,成长为文化名人,人生屡放光彩。阅尽世间好山水,识尽世间好人,读尽世间好书。“游山五岳东道主,拥书百城南面王。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是赵炜长期追求的、目前正享受着的惬意诗意人生。2016年1月18日播出的江苏《一站到底》,凭借渊博的知识与幽默风趣的段子,赵炜摘取了周冠军,他因此被媒体誉为“段子手”,与南师大郦波、南航大徐川一起,被江苏大学生评为“江苏高校七大网红老师”。2019年8月15日,赵炜在湖北卫视《奇妙的汉字》中的剧照。“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卷里光阴能属我,人间声利久忘渠”,“青灯有味似儿时”,“千载欲追圣人徒”——现在的他,每日依旧,恭敬相对,古圣先贤,或亲闻训诲,或谈霏玉屑。
作者:阿痴,现居北京我上大学以后很长时间都没有谈恋爱,这个事情挺让我着急的。因为当时,我觉得谈恋爱这个东西很重要,它可以带我体会到很多新的情感,思想也可以更深刻,总体来说,是有助于学习和写作的。我需要一个那样的体验来让自己提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到了大二的时候,我就遇到了一个那样的机会。看见一个漂亮侧脸,我就喜欢上了学校运动会,我们和大三的同学坐在一起,我抬眼看见一个很漂亮的侧脸,鼻子很高,眼睛深邃,眉毛又黑又浓。我就喜欢上这个侧影了。或者,也许,我是打算从这个侧影入手,进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了。这可能算,我给自己布置了一个作业。我开始到处寻找这个人。食堂里,开水房,化学系的教学楼,图书馆,校园里的小道,超市,石凳子。偶尔,我总是能找到这个人的,只是非常偶尔。我非常紧张,常常紧张得手脚不知道该怎么放,如果在食堂遇到,我可能饭都吃不踏实。我发现他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几乎不笑,大眼睛总是低垂着,看着地面。有一种非常孤绝的气质,我很喜欢。我把这个事情跟室友和几个相熟的女同学都说过了,也拜托她们帮我像雷达一样到处寻找这个人,一旦找到了就告诉我,我好看他一眼。慢慢地,我就变得好像真的很喜欢他似的,具体表现就是一看到他就浑身僵硬,脸红心跳,坐立难安。室友和朋友们帮我盯了几次梢就烦了,说这样不行,这么盯梢太傻了。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大三,上一届的人都考上了研究生,他们还给我们做了考研经验分享汇报会。我喜欢的那个人,赫然在列,还以高分代表的身份,登台简单说了几句考大连理工需要注意的事项。还有三个月,这帮人就要离开大学了,我再不说出来,这个人就要消失了。我下定决心,决定找人问问这个人到底是谁,叫什么名字,什么来头,要来电话号码,得把我这个事情跟他说一下!闺蜜要来电话,我鼓足勇气拨通关键时刻,铁杆闺蜜只能出马了,她说我春心荡漾,特别恶心,一边压抑着恶心问她的老乡会里大三的师兄师姐,谁认识一个天天穿红衣服的男的。她很快就要来了姓名和寝室电话,把纸条拿给我。我吓得一哆嗦,就跟过年点炮竹烟花似的,点之前非常期待,真要点了,就把火柴往外推,你来吧你来吧。闺蜜不紧张,她气定神闲地打过去,嘟嘟嘟,电话有人接听了,喂?找谁?闺蜜说,那个谁谁谁在吧?对方说,在的。闺蜜说,叫他接电话。过了一会,一个声音说,谁找我?闺蜜说,哦,你就是谁谁谁吧,我有个朋友,喜欢你,她有点话想跟你说。闺蜜说完,就把话筒递给我。砰!我感觉过年点的那个巨无霸烟花炸了。我就像个残疾人似的,哆哆嗦嗦,一瘸一拐地走向话筒。太艰难了,我觉得事情的发展超出了我的预料,我只是想体验一下谈恋爱的感觉,并不是想体验上战场的感觉。我拿过话筒的那个瞬间,就想,管它的,就当上战场好了,死就死了吧,这么盯梢人家我快变成变态狂了。我沉了沉心气,就抱着一种壮烈的心态说,是,没错,我喜欢你,我在运动会的时候看到你,就喜欢你了。话筒那头,对方沉默了一会,电流输送过来无数问号似的。他问得很迟疑,你确定?你喜欢我?你知道我长什么样子?你见过我?我说,我见过呀。我也不想告诉你我是谁,我就想让你知道,我很喜欢你。然后我就噼里啪啦说了无数情话,把我自己能想到的最羞涩的柔情蜜意,沉思默想,全部告诉了对方。我说,我喜欢你很久了,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你的身后就是夕阳,你在晚霞之下站着,我就那样喜欢你了。后来我在校园的很多地方都遇到过你,但是我从来都不敢跟你打招呼。我喜欢你,非常喜欢你。他默默听完了,说,好的,谢谢你。不过我还是觉得很突然。我们约定,我可以在任何时候想打电话找他就找他。我也告诉了他我寝室的电话号码,然后我们结束了通话。挂了电话之后,我如释重负,非常爽快,当晚睡了一个好觉。搞错了电话!我重新表白了正确的人这之后,我的记忆出现了一段模糊地带。每次我和他通了电话之后,我在校园里再看到他,就不再紧张了,我知道我和他之间有一种隐秘的联系,这是一个只属于我的秘密,我很知足。大概三四次电话之后,闺蜜有一天来找我,说,搞错了!你喜欢的那个人叫另外一个名字,住另外一个寝室!这才是他的电话号码!我说,啊!闺蜜说,赶紧给这个打电话吧,不要磨蹭了,时间宝贵。我想到那个错误的电话对象,尴尬到恨不得消失在墙里。但是我想,错误还是得赶紧停止,不能给别人造成更深的误导了。我立刻拨通那个错误的电话,告诉他,对不起,我打错了电话,是朋友给的信息出现了问题,我的那些话,都不是对你说的。抱歉!抱歉!电话那头是沉默。我心虚地没等他回复我,就匆匆挂断了电话。然后我的记忆开始鲜活起来,我找到了正确的电话号码,找到了正确的人,我约他出来,和他聊天,对他倾诉衷肠。然后我们有了亲吻和拥抱,慌乱火热,像小动物,我把他的手从腰间拿走了,我并没有准备好更进一步。他对我说了很多话,最后说到,我们是没有结果的,他要去大连读研究生,而我的未来,还不知道在哪里。他和我上过自习,发现我化学课和计算机C语言都不太精通,他说,我的成绩不太好,这样想要考上一流大学的研究生,是不太可能的。我问他,没有结果的事情,就不能开始吗?就不能异地恋吗?他摇摇头,说,不行,他做不到。我颓废地走回宿舍,想了一晚上,给他打了个分手电话,说了点回忆,说了点有的没的,最后在自尊心的催促之下,我说,那这就是我给你打的最后一个电话了。他说,好的。随后我挂断了电话。很多年以后,我明白了,他对我这样一个在大学毕业之前突然闯出来的人,是没有感觉的。他不喜欢这个突然,这个突然就变成了一个意外的插曲,被安置到记忆的某个角落里,仅此就可以了。被错误表白的人电话来表示感谢再往后,我还是会在校园的很多地方见到他,这个时候的相遇就变得尴尬无比,他的同学和我的同学都彼此认识了,我看见他的女同学和他嬉笑打骂,女同学给他整理衣服,女同学和他拍照。我对他的爱意未消,因此痛苦非常。六月的一个下午,我从东门走进学校,他在马路的另一侧,和几个同学送一个女同学上火车,他们推着行李笑嘻嘻地走着,我在马路这边,快速扫了一眼他,立刻低下头,赶紧走过。我想,不出意外的话,这应该是我和他最后一次偶遇了,以后,我们都不会见面了。那天晚上,临近十二点,我宿舍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我毫无准备地接起来,声音有点陌生,他平淡地说出自己的名字,我才惊觉,他是之前我打错电话的那个人。我感觉到紧张和不好意思,还有一点内疚。我还没想好要跟他说什么,他就说,“我等会就要离开校园了,去四川宜宾当老师。我来自农村,从小到大一直很平凡,从来没有人说过喜欢我,从来没有过。可是自从你那么不顾一切地对我说喜欢我的话以后,我就变了,我从来都没有体会过这么开心的感觉。我给你打这个电话就是想要谢谢你,虽然你打错了电话,但是你是我生命中第一个对我那么坚定地说喜欢我的人。谢谢你。再见。”我怅然地把话筒放回座机。一切,好像有了别的解释,有了别的意义。我还不能确定那个意义是什么,当时也无法表达出来。我觉得极其尴尬,极其内疚,又觉得尘埃遍地中有一点金黄色的光。我不是那个光的制造者,我也是那个光的受益者,只是当时我惘然其中,不解其味。我出于私心,刻意去创造爱,收获了无数的算计与衡量,但也在最最意外的地方,收获了真谛。【来源:南方都市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1,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是上海市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文科见长并具教师教育特色的文、理、工、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在小编看来还是一一所非常不错的学校,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从它的地理位置来看,它位于上海市,它的资源就相对比较丰富,而且,上海,是一个经济非常发达的城市,相对于一些二三线城市来说,大学的比较密集,所以说对于个人来说,如果就读于上海师范来,来看的话,对未来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发展。2,上海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已成为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法、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学校占地818亩,设有三个校区,主校区位于国定路777号。考研,财大的考研大军不算强,前几年就业形势好的时候一个班讨论考研的最多也就一两个,这两年就业环境恶劣,才导致图书馆的“李永乐张剑”逐渐变为主流。财大学生聪明但并不拼命,于是考研能力比不上外校刻苦努力应试的学生,再者刻苦努力成绩优秀的同学要么保研了,要么还是会选择出国或者外推。总总原因造成了财大本校读研究生的同学占比不多,当然客观地说财大研究生确实没什么大意思,不少专业高分考进来结果发现也就那样,如果想单纯混个文凭占个平台还算可以。毕竟现在一些高端求职岗位确实研究生挤进去要容易一点,虽然这个研究生不一定有本科生战斗力强。偏见总是存在于各个角落。3,上海理工大学学校秉持“信义勤爱,思学志远”校训,把校训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培养具有学识抱负的合格公民。学校依托上海市高校规模最大的优秀历史建筑群,全力打造沪江国际文化园,提升学生国际视野,展现学校独有的人文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上海理工大学的校歌,前两句是这么写的:滔滔奔流浦江水 汹涌澎湃东海滨,巍巍驻守沪江畔 百年理工著华章,军工路校区的地理位置就是如此,紧邻江边,所以学生们不用设定闹钟,也可以被轮船的汽笛声叫醒,“方便”的不得了。只是什么时间能把空调全部普及到宿舍还是未知数。校园里有各种各样的老建筑几十幢,是目前上海高校中规模最大的市级优秀历史建筑群。点评:看来小编说的这三所大学,大家有没有什么想法呢?其实对于怎样选择大学这个问题,小编从自身的经历来看。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大学,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然后在大学四年里面,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本篇内容为虚构故事,如有雷同实属巧合。1宋勉下午打电话,说明天要出庭辩护,晚上要加班,苏简悠担心他忙起来又不吃饭,把儿子哄睡着后,就到律所给他送晚餐。结果,在宋勉的办公室见到了他的初恋情人郑蓉,深秋的季节,凉风瑟瑟,办公室里没开空调,郑蓉却只穿了个吊带,外套被扔在地上。宋勉面无表情的坐在椅子上,气氛不暧昧,但是美人很碍眼。苏简悠只是愣了一下,然后把手里的保温盒放在宋勉的办公桌上,什么话都没说,转身就往外走,宋勉脸色一变,赶紧拉住了她的手腕。“简悠,不是你想的那样,你别误会”苏简悠一根一根掰开他的手指,“误会?孤男寡女我误会什么了?”宋勉刚想解释,郑蓉已经先开了口,“简悠,你真的误会了,我和宋勉没什么的,我遇到了点事,他只是疼惜我”疼惜这个词用得好,苏简悠深深呼了口气,脸上维持的平静已经开始龟裂,见此,宋勉冷着脸瞪了郑蓉一眼,“你不会说话就闭嘴!”吼了一句后,宋勉又扭头对苏简悠道:“她要离婚,想让我帮她打官司,我拒绝了,她就突然脱衣服,幸亏你来了”郑蓉扭着腰朝前走了一步,弯身捡起地上的外套,明晃晃的事业线波涛汹涌,宋勉第一时间把头转向了苏简悠,苏简悠气的想骂脏话。郑蓉道:“简悠,怎么说大家都是老同学,我想让宋勉帮我打个离婚官司怎么了,你不用这么大惊小怪吧”苏简悠把宋勉拉到身后,双手环胸,眯着眼道:“你说得对,大家都是同学,你有困难是该帮忙,打官司是吧,我帮你啊,你可以跟律所的人打听打听,离婚案我比宋勉厉害”郑蓉冷笑了一声没搭理她,继续对宋勉抛媚眼,苏简悠也不生气,似笑非笑道:“我的律师费很贵的,不过大家都这么熟了,我可以不收你钱,你现在把衣服脱了,让我和我老公欣赏个够,我就免费帮你打官司”宋勉脸一黑,嘴角狠狠抽了抽,郑蓉也被她的话惊住了,终于把衣服穿上,不可置信的瞪着她,“苏简悠,你是不是有病啊?”苏简悠道:“你才有病呢,我成全你啊,不看白不看,虽然我占不到你的便宜,但是我老公可以啊,我老公占便宜就是我们全家占便宜,有便宜不占才是有病呢!”2郑蓉被苏简悠气走了,临走时的一句话让整个办公室的气氛陷入死一般的安静。“苏简悠,你不用对我冷嘲热讽,你和宋勉怎么结婚的你心里清楚,他是你算计来的,他其实一点都不爱你,等着吧,你们早晚得离婚”没错,郑蓉说的一点都没错,苏简悠和宋勉的这段婚姻,确实是她算计来的。当初,宋勉和郑蓉分手后,她使出浑身解数对他穷追不舍,像个跟屁虫一样跟在他身后,卯足了劲讨好他的爸妈,然后时机成熟的时候,跟他爸妈联手算计他,逼他娶了她。“宋勉,我想离婚了。”办公室里,苏简悠极为平静的说出这句话,宋勉刚用自己的杯子给她倒了杯茶,闻言,指尖一晃,开水烫到了手。“我确实不知道郑蓉今天会过来,如果你不信,我的办公室里有监控,我可以把监控给你看,你因为她生气,完全没必要。”苏简悠把他手里的杯子放在桌上,抽了两张纸巾给他擦手,苦笑。“宋勉,你看,你永远这么理智,无论什么事,你总是有最无懈可击的思维,可是婚姻不是你的工作,不需要你用律师的角度处理。”宋勉摇头,说他不懂她什么意思,苏简悠把他的手擦干净,又给他抹了药膏,然后才用最平静的语气聊起两人的婚姻。苏简悠爱宋勉,爱的死去活来处心积虑,宋勉的初恋结婚后,她使出浑身解数追他。她荒唐的以为,婚后得到了他的人,总有一天会得到他的心,再不济,给他生个儿子,用儿子栓住他的心。可是,她得偿所愿的嫁给他了,如愿以偿的得到了他的人,儿子也给他生了,到最后,还是没把他的心捂热。若是以前豪气冲天的苏简悠,刚才见到郑蓉的时候,一定会把她骂的狗血淋头,然后再跳到她衣服上踩两脚,最后指着她的鼻子大声宣示主权。可如今,结婚七年,儿子都六岁了,对她始终一副公事公办态度的宋勉,已经消磨了她怼天怼地对他死去活来的占有欲,七年枯燥乏味得不到回应的婚姻,磨平了她的牛脾气。3嫁给宋勉后,他的每一件事她都尽心尽力,他随便一个眼神她都知道什么意思,其实苏简悠心里明白,这几年,宋勉已经对她很好了,有时候他看向她的目光里,是带着怜惜的。可是,在工作上,他们越来越默契,在生活中,他们的想法却越来越走向两个极端,他永远不会给她想要的回应。他们出去吃饭,她问他想吃什么,他永远只有两个字,“随便”,节假日问他想去哪玩,他还是只有‘随便’。他工作的时候,无论她给他发什么消息,他的回复永远只有三个字,‘我在忙’,她说她有重要的事找他,他还是只有‘我在忙’。她生病感冒,他的台词永远只有四个字,“多喝热水”,她但凡有点身体不舒服,他也是一句‘多喝热水’,似乎,热水就是灵丹妙药,甭管怎么了热水就能救命。晚上睡觉的时候,她想跟他说说话,他的台词是五个字,“早点休息吧”,要不就是任由她说,他只默默的听着。他的每个生日,她都会提前半年精心的准备礼物,可是她的生日,收到的礼物永远都是包包或者香水。她曾向闺蜜路然抱怨,路然说宋勉是直男,工作一丝不苟生活也是一丝不苟,根本不懂什么是浪漫,当初郑蓉两个月就甩了他,就是嫌他是块耿直的木头。苏简悠却觉得,直男其实并不是一个好词,如果真的爱对方,就会下意识的去关心下意识的去维系双方的感情,根本不存在对任何事都能用定性的理论去思考。直男的思维,只是因为不够爱而已,对男人而言,并非一个夸赞的褒义词,所以,直男其实一点都不可爱,反倒是薄情寡义的表述。就像宋勉,在所有人眼中,他是一个十足十的直男,他的冷漠和寡淡都可以用直男得到解释,可是在苏简悠看来,宋勉的直男表现,只是因为他不够爱她而已。或许,他只是接受了她,或许,他习惯了她的存在,或许,他的心里有一点点她的位置,但是,他其实从未真正的爱上她吧,这段婚姻,是她强求的。郑蓉的话,揭开了她从来不敢面对的胆怯和害怕,如果今天没有听到这句话,或许她不会提出离婚这两个字。但就像郑蓉说的,宋勉不爱她,早晚得离婚,因为她爱宋勉,不想在两人因为各种琐事闹得相看两生厌的时候再离婚。听完苏简悠的话,宋勉沉默了许久,他问苏简悠,是不是认真的,真的考虑好了吗。苏简悠道:“宋勉,这么多年,我觉得我就像在为你活着,这种生活我觉得窒息,在这段婚姻里,我太卑微了,所以,我想换一种生活”她接手过的离婚案件中,有的女人离婚,是因为常年积压的怨气,有的是性格不合三观不合磨合失败,有的是婆媳矛盾严重夫妻失和,有的是外人介入遭受背叛,有的是一时冲动覆水难收。苏简悠属于最后一种,郑蓉的话让她突然极为挫败,回首过去,宋勉好像只是把她当成了搭伙过日子的工作伙伴,他从来没有开口说爱她。所以,她突然想尝试一下没有宋勉的生活,她想看看,离开宋勉的自己,到底还能不能活,她知道可能有点矫情,有点冲动,但是,她不想在无谓的等待中变成怨妇。“宋勉,哪怕你情人节的时候能送我一块巧克力,我也不会想离婚”4苏简悠和宋勉离婚了,她没有争夺儿子的抚养权,因为儿子选择了宋勉,她其实不明白,明明儿子最喜欢的是她,为什么离婚后会选择宋勉。她不明白,但是尊重他的选择,因为顾及儿子,所以苏简悠没有要房子。婚前家里给她买了一个两居室,正好可以让她落脚,不用还房贷,因为她老爹买彩票中了一百万,把贷款给她还清了。宋勉把车给了她,她没拒绝,宋勉要给她三分之二的存款,苏简悠也没客气,她又开了一张卡,把一半的钱存起来给儿子留着,她没要房子的前提,是她想儿子的时候可以随时去看他,宋勉没拒绝。离婚之后,苏简悠为了调节心情,请了年假,出去玩了半个月才回来,回来之后她打算辞职,因为当初为了追求宋勉,她跟他去了同一个律所。果然,再喜欢的一个人,也有相看生悲的一天,苏简悠其实一直没想通,当年宋勉不爱她,为什么最后还是娶了她?因为郑蓉?可那时候郑蓉已经结婚四年了,如果他是受了郑蓉的刺激,应该在郑蓉结婚那年就娶了她。想不通的事情,苏简悠向来喜欢抛之脑后,假期回来的第一天,她特意化了个极为精致的妆容,打扮的精气神十足,一点都看不出来离婚后的失意。宋勉出庭做辩护律师回来,在办公室外碰见了苏简悠,苏简悠连个眼神都没给他,拿着辞职信进了他办公室旁边的一个办公室,从现在开始,她要学着无视他。十分钟后,苏简悠踩着高跟鞋走了,宋勉从办公室出来,看着她的背影,下意识蹙了蹙眉,然后转身进了旁边的办公室。老何看见他进来,摸着胡渣把他上上下下打量了一遍,然后一脸感慨的摇头道:“老宋啊,不是我说你,你说你怎么能跟简悠离婚呢,这世上可找不到比简悠更爱你的人了,想当初,人家一个小姑娘远离家乡屁颠屁颠的跟着你,那是鞍前马后任劳任怨随叫随到,你怎么就不知道珍惜呢”宋勉和老何两人都是律所的合伙人,宋勉成熟稳重,话少,不苟言笑,老何恰恰相反,嘴皮子贼溜,且最喜欢跟人讲道理,看不过眼的事更是喜欢唠叨两句。苏简悠当年追求宋勉,声势浩大,整个律所的人无人不知,老何很喜欢苏简悠的鬼机灵,更何况,苏简悠初入职场时,他还带过她,苏简悠总是师父师父的叫着,两人也算师徒情谊。所以老何明里暗里都帮过她,因为知道苏简悠追上宋勉有多不容易,所以现在知道两人离婚了,除了觉得可惜,更多的是对宋勉的不满。宋勉被他一阵数落,没多做解释,只是眸光阴沉的看着老何桌上那封辞职信,信封上那龙飞凤舞的三个大字,他一眼就认出是苏简悠写的。“她要辞职?”老何冷哼了一声,都不想搭理他:“是啊,她现在不想看见你,想远离你的世界,你高兴了吧,真是搞不懂你,摊上这样的媳妇是你几辈子修来的福气,你说你还把人往外推,早知道你这么渣,当年我就追了”说到这,老何顿了一下,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一拍脑门,咧着唇道:“嘿,差点忘了,高淮那小子一直对简悠有意思呢,怎么说都是我外甥,我这个当舅舅的肯定要推波助澜一下”老何笑吟吟的起身要走,宋勉按着他的肩膀让他坐回凳子,然后从他桌上拿起那封辞职信,阴森森的警告道:“离婚了她也是我孩子的妈,你让他追一个试试!这辞职信我拿走了,你就当没看到”宋勉开门走出去,看都没看手里的信,直接撕碎了扔进垃圾桶。5下班的时候,苏简悠没着急回家,留下来加了会班,这是她工作这么多年第一次主动留下加班,不是突然变得勤快,而是一个人的生活在哪里都一样。整理完资料,她正对着电脑屏幕发呆,有人敲了敲她的桌子,抬头,宋勉的俊脸突然放大,苏简悠下意识往后撤了撤身子。蹙眉正要说话,看到宋勉身后的人时,突然就变了脸,她知道自己的表情应该很难看,所以麻溜的收拾东西往外走。宋勉跑了几步拉住她,苏简悠动作极大的甩开他,对上他紧皱的眉头,第一次恶语相向,“滚开!别碰我,我觉得恶心!”说完,她踩着高跟鞋往外跑,因为跑得太快心情太乱,下台阶的时候一个没注意崴了脚,疼的她龇牙咧嘴,宋勉赶紧跑过来扶住她。苏简悠红着眼推开他,走了两步实在走不了,宋勉二话不说直接把她扛上肩头,任凭苏简悠如何捶打如何喊骂,他都没松手,临走之前,转身对郑蓉说了一句。“郑蓉,我还是那句话,你的案子我不会接的,你还是找别人吧”宋勉把苏简悠扔进副驾驶,然后锁车门,几个大步跑到驾驶座,开门上车再锁门,动作一气呵成,凑过身给她系安全带,刚系上苏简悠就打开,他再系,苏简悠再打开。反复几次后,宋勉直接捏着苏简悠的下巴狠狠吻上她的唇,苏简悠愣了一下,然后开始剧烈的反抗,把人推开后一巴掌就甩了过去。“宋勉你有病吧!我们离婚了!你再占我便宜我就告你!”苏简悠打完之后骂完之后心里痛快极了,早知道离了婚能这么嚣张,她应该早点离婚的,看着宋勉气到脸发黑马上要吐血的模样,苏简悠觉得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她的心情,真爽!宋勉可能是怕自己气死,把苏简悠锁在车里后,出去抽了两根烟才进来。进来之后见苏简悠把头扭到窗外怎么都不肯看他,叹了口气,抬起她的脚放在自己腿上,边帮她揉脚踝边解释道:“简悠,你觉得我和郑蓉有事的想法很幼稚,她今天又来找我,我事先并不知情,她说她怀孕了”苏简悠心里疙瘩一下,烂俗的言情剧情又快速在脑中过了一遍,立刻红了眼,却是没回头,“孩子是你的?”她没忍住,还是问了出来,宋勉一愣,马上伸手戳了戳她的脑袋,哭笑不得。“想什么呢,怎么可能是我的孩子”苏简悠打掉他的手,冷哼了一声没理他,宋勉又继续解释道:“她说她怀孕的时候发现老公出轨,她要离婚,她婆婆让她把孩子打掉才能离婚,说怕她把孩子生下来争夺家产,她不愿意就准备打官司离婚”苏简悠依旧看着窗外没搭理他,宋勉又道:“那天办公室的监控视频我已经发给你了,今天的视频我明天发给你,她一直在诉苦,我赶了她不走,知道你下班没走,我给你发了消息你没回我,所以我就出来了”苏简悠看了眼手机里未读的消息,依旧不买账,等宋勉把车开回家,她冷着脸坐着没动,宋勉苦笑道:“儿子半个月没见你了,很想你,下来看看他吧”听他提及儿子,苏简悠这才打开了安全带,临下车的时候,忽而回头看了宋勉一眼,“我们已经离婚了,你不用跟我解释这些”6苏简悠进去的时候,儿子正趴在沙发上玩积木,看见苏简悠来了,眼睛一下亮起来,然后又扭扭捏捏的噘着嘴,“还知道回来”苏简悠捏着他的小脸又在他脑门亲了一口,宋多多虽然一脸嫌弃,苏简悠亲他的时候还是把脑袋往她跟前凑了凑。苏简悠问他晚上想吃什么,准备带他出去吃顿好的,宋多多指着厨房道:“妈妈,我想吃你做的菜”宋勉进来,正好听到儿子这句话,顿一脸惭愧,他不会做饭,苏简悠走了之后,父子两基本上都是点外卖,偶尔会出去吃。冰箱里没有菜,宋勉自告奋勇的去超市买菜,苏简悠随他去了,趁他出去正好跟儿子培养培养感情,顺便请教几个问题。苏简悠把儿子抱到沙发上,捏着他的脸道:“宋多多,亏老娘这么疼你,没想到你竟然在最关键的时候叛变,你说,为什么选择爸爸不要妈妈”宋多多见她泪眼汪汪的,以为她真生气真伤心了,赶紧道:“我没有不要妈妈,我选择爸爸是要给妈妈当卧底”“路阿姨说,妈妈生气是因为爸爸太招桃花,路阿姨说桃花就是其他想抢妈妈位置的女人,所以让我帮妈妈看着爸爸”宋多多爬到苏简悠怀里,可怜兮兮道:“妈妈,我已经替你教训过爸爸了,你别生气了,你回来吧,爸爸天天叫外卖,我在长身体不能老吃外卖,我吃妈妈做的饭才能长高”苏简悠托着他肉嘟嘟的屁股把他抱稳,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低头对上他殷切期盼的目光,只能道:“妈妈答应你,等气消了就回来”苏简悠的爸爸是厨师,都说抓住男人的胃就能留住男人的心,苏简悠当年为了留住宋勉,特意跟着她老爹学了一段时间,虽然比不上饭店的水平,但是几个拿手菜还是厉害的。宋勉买了排骨和牛肉,莲藕和茄子,还有苦瓜,苏简悠有些惊讶,因为宋勉不吃苦瓜,儿子也不吃,只有她喜欢吃而已。她想,宋勉根本不知道她的喜好,不可能是特意买的,应该只是凑巧,对,只是凑巧。苏简悠做了莲藕煲小排,小炒牛肉,红烧茄子,凉拌苦瓜,除了那盘苦瓜被苏简悠吃了,其他几个菜父子两几乎是光盘,吃的连辣椒都不剩。宋多多吃开心了,小脸光彩夺目的,趁着苏简悠去厨房刷碗的时候,他爬到宋勉腿上。“爸爸,你真是笨蛋,妈妈生气,是因为你对她忽冷忽热,一直都是她追着你跑,结婚之前是妈妈追你,结婚之后还是妈妈追你,妈妈说你根本就不爱她,所以她才不要你了”宋勉惊讶,一把抱起儿子,“这些话你听谁说的”宋多多抱着他的脖子,“妈妈自己说的,我刚才听见妈妈给路阿姨打电话了”路阿姨?宋勉了然,应该是路然,简悠的闺蜜,老何的老婆。宋多多见宋勉一筹莫展的黑脸,一脸嫌弃。“爸爸,你怎么这么笨,妈妈说你没追过她,那你就追啊,妈妈怎么追你的你就怎么把她追回来不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