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的最后一天,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发布了一则《学籍 |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退学决定公示(第二批)》公示信息,该内容公示的是关于给予3名研究生退学决定的信息。从公示的信息可以看出,来自全科医学专业的辉翁退学被退学是因为“保留学籍期限届满逾期未复学”的原因,来自政治学理论的留学生是因为“逾期不注册”的原因被退学。而最让人关注的是来自广播电视学的黄同学,被退学原因则是因为“无正当理由欠缴学费”。当然读研,虽然有学术性和专业性两种学位,这2类学位在学费上可能会有所区别,但是国家、及复旦大学也会有各类奖助学金,支持学生完成学业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该生因为欠缴学费而被退学,是不是有其他特殊原因?复旦大学是我国顶尖的高校,在复旦读研,是很多人的奋斗梦想,上述考生们因为种种原因被退学,真是让人觉得可惜。信息来源:复旦大学研究院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在职人员都意识到学历对于自身的重要性,因此他们都想要通过在职研究生来提升自己的学历。但是,也有很多的在职人员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继续就读,迫于无奈只能选择退学。那么,如果选择退学,之前缴纳的学费能不能退费呢?关于学费退款的相关事宜,在院校发布的招生简章中,一般都会有明确的表述。如果刚刚报名成功,课程还没有开始,学生因其他事情,无法上课而退学的话,这种情况学校一般都会为学生进行退费的。但是如果课程已经开始,并且学生已经开始了研究生课程的学习,那么这种情况下,学费则无法退款。而在职研究生是一种部分时间用来工作,部分时间用来学习的一种适合在职人员学习研究生课程的方式,因此对于在职人员工作的影响较小,甚至没有影响。所以大家并不需要太过担心工作对于研究生课程的影响。根据以往的惯例,同等学力课程研修班的招生时间一般从春、秋两季开始,直到招生人数招满结束;专业硕士的招生考试的报名时间是在10月的中旬到10月末,即10号到31号,工作时间是在每天的9点到22点。综上所述,学生因事耽搁而退学,若课程没有开始,学校会为学生酌情退款;若课程已经开始,则无法退费。以上就是有关在职研究生学费能不能退问题的简要分析,希望可以对遇到这种情况的学生产生一定的帮助;如果还有其他有关在职研究生的问题,欢迎在线咨询老师!
有数据统计,全国人口中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占比不足0.6%,可谓非常稀缺。但我们却有不一样的感觉,好像身边的研究生数量并不少,而且不少单位招聘新员工,也不缺研究生取投递简历。另外,有些研究生在求职上还出现了困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恐怕教育专家或职场专家都难以做出全面客观的解释。不管怎么说,对大学生而言,取得研究生学历,在就业或事业发展上总归有些好处,即便没有明显的益处,最起码也能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人生格局。鉴于这种想法,当下报考研究生的大学本科生越来越越多,2018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相比较2017年增加了超过18%。今年虽然研究生招生规模总体上有一定的增大,但竞争激烈程度不一定比去年小。一大批高校毕业生拼命挤着想进入研究生队伍,而有些已经进入研究生队伍的学生却“开了小差”,产生了退学的想法,甚至已经办了退学手续。如果是经过慎重考虑做出的决定,倒也没什么,倘若是被情绪左右,选择放弃继续读研,则会给人生平添很多麻烦,成功之路将会变得更加坎坷。所以,想退学的研究生,悠着点!前段时间,有一位网友给笔者留言,表达出想退学的打算。今年九月份他才刚刚成为一名研究生,没几个月就开始有些后悔了。首先,他对自己的未来比较悲观,他觉得自己就读的是双非院校(“非985”、“非211”高校),就算顺利毕业了,也难有很好的事业发展平台,或许连就业都比较困难;其次,他特别不喜欢这个专业,而且感觉自己根本学不会这个专业的知识,基本上对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丧失了兴趣。没有学习兴趣,哪有学习动力,加上对自己在这个领域学习能力的质疑,做出退学决定是迟早的事。既然不喜欢这个专业,又觉得双非院校研究生读出来没啥前途,退学的确是一个能说得过去的决定。那么,退学之后干什么呢?这位网友表示自己退学后会再去跨专业报考其他院校。而对双非院校“信不过”的他,应该不会再去选择报考双非院校了,211高校应该是他的底线。跨专业报考211高校,没有一定的实力和充分的准备很难做到。这样一来一回,或许就耽误了两三年。倘若运气不好,就不是耽误几年的事,可能会永远的和研究生告别。事实上,研究生退学后没有继续读研的学生并不少。值得玩味的是,想退学的研究生为何当初不去选择报考自己喜欢的专业和喜欢的学校呢?而非要这样大动干戈的折腾一番呢?做好考研规划,不仅仅是做好考研复习规划,也包括报考什么样的专业和什么样的院校。个人实力、职业发展、时间紧迫度和家人意见都会影响考研规划。有些考研生在考取研究生之前都是“糊涂”的,他们只是好好复习、好好备考,却很少去考虑自己可能就读的院校或许并不适合自己;有一些考研生对自己的实力不看好,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个一般的高校、一般的专业,“先考取再说”;还有一些考生只是跟风选择报考院校和专业,跟宿舍几个同学保持一致,等考取了之后却发现学校和专业都不是自己喜欢的。凡此种种,导致部分考研生刚进入研究生队伍没多久,就没了考取时的那般喜悦,还衍生出退学的想法。双非院校也好,985/211高校也罢,都存在有一些想退学的研究生。他们或是对所学专业了无兴致,或是对自己就读的学校没半点好感,或是对导师意见颇大,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最终的结局就是退学。虽说退学不是儿戏,但在自己不喜欢的学校、不喜欢的专业这么耗下去,又是多么的伤人。只是在做出退学决定之前,请慎重思考,并好好规划以后的人生路,然后继续保持以前备考研究生的那般韧劲和冲劲,坚持不懈的奋斗下去。“条条大道通罗马”,成功的方式总是无穷无尽。
在校研究生想退学,一般是哪些原因?该怎么看待和处理?通常来说,如果在校研究生要退学,要么是因为难以完成学业,要么是因为对读研现状不满意。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可能有外在因素的影响,但往往更有个人原因。从外在大环境来说,这两年,教育部门和高校对于大学在校学生的约束加强了,对于那些在校不认真学习,天天沉迷游戏的学生,加强了管控。比如,取消本科生“清考”制度,让那些想混毕业的在校生混不下去;比如,清理那些多年无法完成学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总体而言,大学对于已经实施多年的“严进宽出”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纠正。特别是翟天临博士论文事件出来之后,高校对于在校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论文管控,明显增加了力度,这使得当前在校的硕士生和博士生,要完成学业,难度确实有所增加,这是好事。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本来不太认真的研究生,以往还可以“混”毕业,但现在可能就面临延期毕业或难以毕业的窘境,退学会是无奈的选择。从外在小环境来说,有可能是因为和导师相处不好,或者和同一个课题组的人,同一个实验室的人相处不好,导致学业难以进展,经历了挫折之后,产生了退学的打算。从个人因素来说,有三种可能:一是从读研开始,就重视程度不够,学业情况完成得不太好,越到后来,越不想继续下去了,直到想退学,放弃学业;二是在就读期间,完成学业基本无问题,但在就读期间,逐渐觉得读研意义不大,觉得继续就读是浪费时间,不想读了,希望早点出来工作,因此想退学;三是在深圳这样的外来人才很多的城市,有机会接触到各类名校研究生,对于自己作为双非院校的深圳大学的研究生很不甘心,希望读一所更好的大学的研究生,所以想放弃这所学校,而寻求考取更好的大学。最近两年,曾经有多名想退学的在校研究生向我征求意见,在这些人之中,有亲友这样的熟人,也有通过熟人辗转而来的。归纳这些想退学的在校研究生的情况,如果只是刚刚进入研一的新生,多数是对学校不满意,希望退学重考,将来就读更好的大学的研究生;如果是研二甚至研三的老生,想退学多半是因为学业完成得不太好,或者就读不顺,压力较大,难以顺利完成学业。对于这些征求意见者,我的看法是,如果想退学重考,只要自己能下定决心,目标坚定,基本的条件(比如经济状况及父母不太反对等)具备,要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都是值得支持的如果是因为学业问题的,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想办法加以补救而不是退学,一般来说,只要能积极补救,研究生要能毕业并不是太困难,实在不行,最多就是延期毕业而已,最终要毕业是没有问题的。
复旦大学虽然在我国的排名比不上清华北大,但也算得上是我国排名前五的高端大学。就在前段时间,复旦大学一次性清退了三名研究生,其中一名是因为欠缴学费被迫退学。有人认为学校做法太过现实,缺乏人情味,有人则认为校有校规,学校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无可非议,这一事件一时间引发质疑。反对学校清退此名研究生的人认为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人的家庭境遇都是不同的,有的人出生就含着金汤匙,一辈子无忧无虑,有的人出身贫困,一辈子努力拼搏,也过不上好的日子,这就是现实。他们认为这名研究生之所以拖欠学费,肯定是背后有其自身的难言之隐。况且能考上复旦的研究生已经很不错了,学校因为这名研究生拖欠学费就将他清退,可能会让这名研究生的境遇雪上加霜,断送了他的前程,让他对这个社会失望,实在是太过于缺乏人情,让人非常寒心。而且他们还认为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就能免费入学,但是中国的学生却要因为交不起学费被勒令退学,实在是不合情理,有着崇洋媚外的思想,如此高端的大学竟做出如此让人寒心的举动,实在是不可理解。赞同学校这种做法的人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这样做完全合情合理,是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如果每个人都有例外的话,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而且大学本身就不是义务教育,复旦大学也有其自身的盈利性,学校不是慈善机构,不能对于每个人都发善心,如果这样,一所大学还怎么经营得下去。而且一般来说,研究生都是有奖学金的,大多数人是每年8000到12000,学硕的学费每年是6000,专硕学费每年是8000,况且复旦大学的奖学金自然不会比一般的学校要差。有如此丰厚的奖学金,不留着交学费,肯定是其自身的原因,并且那么大的人了,也有能力通过做兼职来赚钱,不存在交不起几千元的学费。学校这种做法完全合乎情理,不存在没有人情味,如果社会都讲人情味,不讲规则,那这个社会将如何稳定下去。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复旦大学研究生因欠缴学费被勒令退学,有人同意,有人反对。究竟是人情味重要还是规章制度重要,制定的规则应不应该因为特殊情况有所改变,这一事件在网上引发众议。小编觉得规则之所以存在,就有其自身的必要性,无论怎样,我们都要遵守规则,如果每个人都无视规则,那么这个社会的稳定将不复存在,但是也不可太过于死板,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你们是复旦大学的相关领导人,你们会选择怎么做?
不知道什么时间开始,慢慢的有很多已经老上硕士研究生的学生,都已经开始上研究生的课程了,但是却突然又决定退学要回去二战考研呢?或许你曾经也见到过这样的学生,或许你很纳闷有多少人想考都考不上,你既然考上了为什么还要退学呢,回来二战考研能够保证你再次考上吗?我相信大多数的学生都是这样想的,毕竟考研不易,考上了就应该真心但是或许你们真的不理解他们。那么为什么有很多已经读研一的研究生退学二战考研呢?首先,这些学生绝大多数是被调剂的学生。试想当你的第一志愿没有录取,你或许能够选择的只有是调剂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调剂生都是非常完美的,并不是所有的调剂生都可以调剂到非常好的学校的。甚至有的调剂生被调剂到和自己所喜欢的研究方向完全不相同的研究方向上,当进入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时发现自己完全没有兴趣,自己根本不可能实现读研的种种,目标。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便会有一部分研究生会选择退学,二战考研。其次,到了研究生院校,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这些学生被调剂到的学校一般都是双非院校,也有是普通二本院校,甚至是还不如自己本科院校的高校。当来到这样的学校时,这些学生发现这完全不是自己理想中的硕士研究生的生活完全体验不到研究生该有的属性。同时,甚至自己的导师和自己的大学老师没有很大的差距时,以及学校的学术氛围和招生进来的硕士研究生的素质等综合方面,他们便尽快的想离开这样的高校。最后,不满足当下,追求更高的环境。说实话,每年研究生入学时,有很多学生表示想退学,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所考的这所大学,真的或许和自己的本科没有太多的区别。于是,对于那些不满足当下的研究生,为了追求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高质量的学生来说,他们必然会选择离开,因为在这里读研或许是他们不可以接受的,所以便退学了,考自己理想的211985院校去了。总之,这些退学的研究生其实选择或许是一个明智的,但是结果是否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或许没有人能够给予肯定的回答!!!
大学生能都毕业吗?这不,一些高校出手了!近日,一些高校对部分大学生作出退学处理。合肥工业大学对46名硕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因其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等;广州大学对72名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学校决定对这72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3月15日中国青年网)“考上大学就能毕业”基本成为大家的共识。现在,合肥工业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一下子对上百名在读的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还真够“吓人”的。表面上看有点不通人情,但这也是对一些在读的大学生发出的警示。考上大学不易,考上研究生更不易,不要以为进了校门就没事了,必须要珍惜这一学习机会,不然后悔就晚了。确实,之前很多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现在又苦又累不要怕,考上大学就可以轻松了”。被大学录取后,只要不犯重大错误,基本都能毕业。因而,很多学生进入大学校门后,就再也不把心思用在学习上。一些学生虽然最后也拿到了大学毕业证书,但却没有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合肥工业大学等学校劝退已录取但不好好学习的学生,可以让更多的本校学生和其他学校的学生感受到压力,提醒他们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学习上。大家都知道,高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中坚力量。高校既有为所有适龄青年提供更多学习机会的责任,又有为社会输送大量优质人才的义务。人们把对高校的更多关注,集中于高校的招生与毕业环节。学生进入高校,意味着得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近年来,很多地方不仅创建了新的大学,一些原有的大学也不断扩容,能够走进高校的学生越来越多。有关资料显示,全国每年有近八成的高中毕业生已经可以顺利成为大学生,从数量上说高校的大门不可谓不宽。进入大学的学生是在统一的分数线下被录取的,确实体现了公平、公正,但让一些有专才的学生失去了机会。同时,由于高考前的奋力拼搏和大学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考虑到读大学所要付出的代价,大学阶段的师生对学习与考核上的要求不同程度存在放任的情况。许多大学生确实在大学里没有学到应有的知识,毕业后与用人单位的期待也有一定的落差,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比较突出。“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这种现象必须扭转。对于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应该实行“退出”制度。当然,在对考核不合格的学生进行劝退的基础上,也可以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如让其“本科转为专科”,或者让其留级再读。当然,有关部门也可以建立学分互认制度,学校之间可以转学分,以免让他们从此就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来源:燕赵都市报)
能考取“985高校”研究生是多少学子的梦想?有一位考研生,铁了心要考“985高校”研究生,且不接受调剂,然而三战皆败,现在正准备参加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有些人在城外渴望着进城,也有人却在城内渴望着出城。前几天,某“985高校”在读研究生,入学才半年时间,执意要退学。一般情况下,考研生表示要退学,我都会试着帮他分析原因,然后努力劝解一番。一来考取研究生本身就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二来在当今“学历型”社会,一个人的学历越高越容易受到重视、事业发展的前景越广阔。况且他还是“985高校”的研究生。其实,他做出退学的决定跟导师有很大关联。他认为导师没什么水平,也没有能力指导自己进行课题研究。另外,导师没科研项目也不允许学生自己选择科研项目。这个问题就大了。研究生三年能不能学有所成,关键就是导师。当然,没有导师的指导,也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学到知识、完成学业。不过,这样的研究生学习经历终究谈不上完整。但退学的事情还是要慎重,不能意气用事,所以我建议他与导师进行坦诚的沟通。不过他说“导师人品有问题”,表达出不愿意沟通的想法。虽然我一再尝试着劝他与导师正面交流,也建议他在做出退学决定之前与硕士点负责人或院系领导沟通一下,听听他们的建议。或许能换个导师,这样事情就有了转机。只是他去意已决,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就在昨天,他告诉我已经向校方递交了退学申请,自己正在收拾行李,准备回家。其实,研究生选择退学或者有退学想法的,不在少数,他们给出了很多理由。一、不爱读研的专业有研究生一直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本科四年就是熬过来的,后来随大流报考了研究生,当时又没有勇气跨专业考研。刚考取就后悔,没学几个月就觉得这样的研究生读的毫无意义,趁早退学。二、科研道路不适合自己有一位保研生,就读的高校也算厉害(全国TOP20),跟着一个年轻有为的导师(不到四十岁,留学归国的博士生导师)。按理说前程似锦,然而他到实验室做了两个月实验之后,就下定决定要退学。一来觉得这些实验“凑数据而已,实用性不大”;二来认为自己真的无法忍受待在实验室的日子。在跟导师交流的时候,导师建议他休学一段时间,调整一下心情,然后再决定是否真的要退学。不过他拒绝了导师的好意,离开了校园。三、对现状不满,觉得研究生三年是虚度光阴有研究生认为自己天天做一些虚头巴脑的事情,导师不认真指导,身边的同学也不认真学习,更重要的是,自己研究的课题毫无意义。有一位从某“211高校”退学的学子说:“本以为读研可以探究未知,哪知道越读越迷茫,感觉在学校多待一秒都是浪费生命”换一个角度看,既然这么执着的要退学,当初为什么还要去考研?当然,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因为围城外的人总是很好奇围城里面到底有什么,当他走进围城内,发现里面的东西如此无趣的时候,自然又会想回到围城外那自由自在的世界。对于研究生退学,很多人认为不可取。因为对于读书人而言,研究生学历实在是太重要了。而在现行教育体制下,绝大多数研究生都会顺利毕业,多了一个文凭,就多一分底气,以后也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用三年的时间换来这么多优势,绝对是划得来的。从现实中看,研究生退学后或继续考研或步入社会,有的换了学校、换了专业继续深造,有的在社会上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不管怎么说,选择退学的研究生,他们有想法、有胆识,能果断的做出抉择。但退学这条路有极大的风险,所以一定要慎之又慎。
有在读研究生问:不想上现在这个研究生学校了,读研期间再考研,考上就退学,这样可行吗?一般来说,是不可行的。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研究生培养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全日制固然在学信网上有在读记录,即便是非全日制,学信网上依然是有在读记录的,只是学习形式显示为“非全日制”而已。因而,如果想重新考研,是不可行的,因为学历校验这一关过不去,现场确认是通过不了的。当然,也有特殊情况,那就是,如果你现在就读的学校,同意你报考其他学校,并出具证明材料,虽然学信网学历校验依然过不去,但现场确认可以凭材料获得通过,也是可以考的。不过,这种情况通常是学校有其他考虑,比如对自己学生进一步培养的需要,才会同意。而边读边考,这是要“骑驴找马”,考上就放弃现在的学校的情况,要获得这种认可材料,基本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因为对现在学校不满意,而打算另谋高就,即便你可以做到边读边考,往往也是想考上更好的学校,很明显,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如果题主就读的是全日制研究生的话。大概率来看,是因为考研第一志愿失利,被调剂到了一个普通院校而想再考,那么,再考的学校肯定是自己比较心仪的好学校。其实现在考研很难,尤其是2021年,预计没有了今年的扩招18.9万研究生的优惠政策,而报考人数预计会超过今年的341万,考研难度之大,不难想象。正常情况下,抛开一切,全力以赴备考,尚不敢保证能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何况是边读研边考试?所以,对于抱有想考更好学校的研究生的在读研究生而言,如果真不满意现在的学校,那就只能破釜沉舟,退学重考,这可能是唯一的办法,也是最佳的办法。犹犹豫豫不敢行动,又想骑驴找马,是没有这样的两全其美的机会的;退一步说,就算给你这样的机会,你就一定能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么?如果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或者不愿意承担退学重考的风险,那就安安心心把现在的研究生读好,是最佳选择。顺便说一句,读研和读本科有点不一样,很多时候,专业比学校更重要,而且,普通大学的研究生与985、211的研究生的所谓差距也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大,很多时候,就业是差不多的,读好一个普通大学的研究生,照样可以获得不错的收获。
◎ 作者丨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编辑丨陈磊2020年年末,退学后的张楚,第二次走入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场。此前,他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化学研究的“逃兵”。张楚爱化学,高中时就在学校创办了化学实验社。大家都以为他会是未来的化学家,张楚自己也这么坚信。顺理成章地,张楚进入某985高校,念了化学。路径也很清晰——本科,硕士,博士,出国做博后,回国,进高校,做科研。同样顺理成章地,大四那年,张楚起早贪黑准备了5个月,以高分考上了另一所985高校化学专业的研究生。但设定好的路线拐了个弯。开学后不久,张楚就休了学。几个月后,他退学了。读研也如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一些人想出去。教育部已经明确,要加强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按照培养方案进行分流退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对主动退出的人来说,这像是“及时止损”。张楚说,既然意识到自己选错了方向,那就勇敢一点,重新找到方向再出发。“毕竟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找到自己的节奏,才能跑得愉快,跑得长久。”被裹挟的“热爱”,不是人人都适合科研在问答网站知乎上,“为什么现在有些研究生想退学”这一提问,截至1月12日记者发稿时,已经有两万余个关注者,浏览量达到2191万次。知乎提问截图而在豆瓣,“博士,退学了吗?”小组里有一万余名成员,他们在组内倾诉、吐槽和求救。他们遇到了坎,在挣扎,不知是放弃还是继续。张楚的坎来得非常早。2019年7月,他进入导师的实验室。仅仅两周之后,他就感到无法喘息。张楚找不到归属感,总觉得自己是工具人;他怕做不好实验,怕失败,怕满足不了老师的期待。成天浑浑噩噩,压抑、疲惫。“有时在厕所里偷偷哭,每天跟蹲监狱一样。”导师没有压榨他,实验室也没有排挤他。但是心理医生告诉张楚,他已经有了焦虑和抑郁情绪。“本科时,我连科研的皮毛都没摸到就毕业了。”当张楚真正接触到化学科研,他才发现,这是一种他无法忍受的寂寞。日复一日,做着可能100次会失败99次的实验。把青春耗在这样一件事上,他受不了。张楚重新思考他究竟怎么走上了这条路。“为什么之前拼命想读博?因为这似乎才是彰显自己喜欢化学的唯一方式。”周围所有的人都告诉他,热爱化学的孩子就该以科研为业。但张楚后来才明白,不是所有热爱者,都适合做科研。和张楚相似,2016年,李湛进入某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著名高等院校读研,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当年选择保研,其实是一种“路径依赖”。对自己本科所学的材料专业,李湛一直兴味索然。他想当程序员,但又觉得还没准备好转行,那就先把研究生念了吧。“但谁知道做科研这么难呢?以前只听说过难,但你没亲身体会过啊。”和张楚一样,李湛也经历了实验的反复失败,强烈的挫折感包裹住了他。那时是研究生二年级。李湛复盘自己当时的状态,是进退两难,举棋不定。做实验吧,做不下去;去工作吧,编程水平又是半桶水。前途未卜,时间又一直流逝。他后悔,觉得天天搞这些干吗,还不如早点出去赚钱。他又忐忑,早点出去,真就能赚到钱吗?李湛因为对未来的绝望而陷入情绪低谷。最严重的时候,他有时嗜睡,有时又失眠,连刷牙这件事,都觉得好难。“我实在是扛不住了。”后来,在确定自己的编程水平能谋得一份还过得去的工作后,李湛在2019年1月正式退学,逃离科研。在国内某名校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博士生导师余姚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从他接触的研究生来看,有三分之一是自己想读,有三分之一是当年本科没考上理想学校或专业,靠读研“圆梦”;还有三分之一,则纯粹是父母或者其他人帮忙做的决定。“很多人做科研的动力并不足,尤其是做了基础研究之后。此前的教育中没人对他们进行指导,他们经常不知道研究的意义何在。”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王昕红等人曾对长学制直博生的退出情况做过一次实证研究。研究指出,一些学生虽然学业成绩优异,但并不适合做科研。比如,他们缺乏对科学问题的好奇和探究精神,缺乏投身科研的勇气和毅力。有些人也抱着很强的职业目的,当外在工作动机的诱惑大时,也容易使得研究生终止学业。交恶的师生关系,成为压死科研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读到博士三年级时,王阳觉得,他上当了。本科毕业后,他被保送到某名校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硕博连读。王阳的人生一直顺风顺水,以为上了国内顶尖高校,就可以顺着流水的方向驶向更广阔的大海。然而他发现,自己这艘船搁浅了。王阳喜欢游戏,他的愿望是推动中国游戏产业的发展。但学院里并没有游戏开发和设计相关专业,他就把计算机图形学作为了自己的方向。选导师时,王阳并不草率。他看过导师与人合写的一篇论文,研究如何把三维模型渲染成水墨画的画风——这正是王阳感兴趣的。拜入导师门下后他才意识到,导师对此方向知之甚少。“那篇论文他可能只是挂了个名。”入校后,王阳先被导师派去了公司,做了两年横向项目。第三年,他正式开始做科研,只是个跌跌撞撞还没摸到门道的新手。导师似乎并没体谅他只是个科研经验还非常欠缺的学生。没有游戏中常有的新手村训练和指引,导师直接把王阳扔到了“外面的世界”——自己升级打怪去吧。没有武器,没有装备,没有地图。但是有人身攻击。这都已是旧事,但回忆起来,王阳依然能感到鲜明的刺痛。工作没做完,导师就认为他在故意偷懒;事情做不好,导师就质问他是不是不想读了。导师也曾直接羞辱他:“现在我去大街上随便拉来一个程序员,都能做得比你快。”在王阳看来,导师的研究方向已经过时,他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对学生的研究,也提不出太有价值的建议。“用现在流行词的来说,他就是在精神控制我。”偶尔,王阳也和研究所里其他课题组的同学一起吃饭。他听到,有的导师一个月给学生发三四千补助,有的导师温柔、耐心、尽职尽责,再看看自己的处境,“这是最可气的”。博士三年级,王阳委顿了下来。他每天要睡到很晚才起床。就算早上八九点就醒了,他也要赖到吃过午饭再去实验室。他在逃避。“我非常厌恶科研,觉得这是我永远也做不好的事情。” 王阳一直是个好学生,但那时他心里的声音是——“我什么都不是了。”王阳想退学。行政老师和辅导员建议他,先休学,调节一下。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脱离了实验室的环境,王阳一下就重拾了自信。他去了一家和游戏相关的创业公司,在工作半年之后,就独立挑头开发游戏。在休学满一年要复学的时候,王阳开发的那款游戏“出圈”了,“火”了。在社会摸爬滚打了这一遭,王阳重新回到学校,试图继续学业。他换了种方式和导师沟通,但依然磨合得磕磕碰碰。“除了会侮辱我,导师给不了我任何有用的指导。”王阳一向很讨厌利用沉没成本诱导玩家投身其中的游戏设计。如果玩家持续向游戏投入了好几千块钱,即使后来游戏本身的吸引力已经不足,玩家也会因为不想前期投入打了水漂而放弃。“我感觉导师也是用这种方式,逼迫你一直‘玩’下去。”特别是硕博连读的学生,连硕士学位都没有,在王阳看来,这是最容易被拿捏的群体。王阳挣扎过,寻找其他途径自救过。他想做感兴趣的游戏相关方向,被导师拒绝了。他跟导师商量能不能转为硕士,被导师批判为“你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向研究所写信,说自己想换导师或者换研究方向。“结果,信第二天就转到我导师手里。”导师给的解决方案是,让王阳再去企业做一年横向项目,就当是调整心态。王阳接受不了。换导师也无果。王阳的导师在所里颇有资历,王阳猜测,其他年轻老师不敢收他。几种途径全部无效,王阳决定抽身。“我在这里继续‘混’个三年,也许也能混个博士文凭。”但再耗下去,就只是浪费时间。虽然这只是极端个例,但身处高校,同为导师的余姚能深刻感到,做导师是个良心活。他看到,确实有些导师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有些导师在指导方法和精力投入上都有欠缺。多位博士生导师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导师对一名研究生的成长影响重大。“如果两人性格不合,相处不来,这个学生会生活在很大的阴影下。”离开或留下?选一条对自己更负责的路“所有人都会说,遇到困难,你要克服。我克服困难的方式,就是选择一条更高效、对自己更负责的路,而不是躺下来,为了学位,任人宰割。”王阳说。父母自然是反对的。王阳至今也不认为他真正说服了他们。他只是用了激烈的方式表达自己——你们要是不同意我退学,我就去跳楼。“如果你们一定想要一个有博士学位的孩子,那你们去认一个博士毕业的干儿子吧。”2019年9月开学后不久,王阳向导师正式递交了退学申请。那已经是他读博的第五年。王阳的退学申请和导师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体面的一句“谢谢老师”。花了两天的时间,盖了不同的章,王阳办完了一系列退学相关手续。“其实,不管去哪里盖章,他们都会问同样的问题——你确定吗,你想清楚了吗?但是,当你已经非常坚决的时候,也不会觉得这些问题是拷问了。”就连陌生人,都为王阳感到可惜。去派出所迁户口,人家感慨:都读了第五年了,为什么不坚持啊?回家里上户口,他也听到人念叨:哎呀,你是不是吃不了苦啊。“没有拿到博士学位确实是一个遗憾,但我已经获得的知识依然还是我的。站在名牌大学肄业生的起点上,我就让自己再活一次。放下所有物质焦虑、年龄焦虑,我就当自己只有17岁。”王阳的微信名,就叫“今年17岁的王阳”。当你觉得自己只有17岁,那就不必给人生设限。退学后,王阳凭着自己的本科学位以及休学期的成果,在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就职。做的,就是他最爱的游戏。他说,也许在多年之后,他还会去哪个地方读个博士,了却自己二十多岁时的这场遗憾。“如果我继续留在当时的学校,甘于虚度光阴,才是失败者。”“现在回头看,我最后悔的,是没有早做决定。”之前,李湛在知乎上记录下了自己纠结要不要退学的心情,后来,他的回答“火”了。很多身陷类似困境的学生给他发私信,把他当成“树洞”,倾诉自己的困惑。“其实,这些苦恼的人中,绝大部分最后都顺利完成了学业。”李湛无意用自己的经历“劝退”任何人,他也清楚,有时候再坚持一下,就柳暗花明。“我当年那么纠结,把自己搞得那么痛苦,其实没有必要。要么果断退学转行,要么老老实实潜心学业。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才是问题。”张楚就是李湛认可的那种迅速做出决定的人。想清楚自己要什么之后,张楚给导师写了一封长信。“我想选择一种我更适合的生活。”他引用别人的话,“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在休学的日子里,张楚认清了自己。他仍然爱化学,但他不想做科研。他想去中学当老师,把当年化学实验给他的那份兴奋、新奇,带给更多孩子。张楚休学期间考了教师资格证张楚以为导师会指责他的逃避和放弃,但导师近乎温柔地回复了他:人总得找到真的自我,才能感觉生命和生活的幸福快乐。我尊重并全力支持你的选择和决定,祝你一切顺利。于是,张楚又考了研究生。这次的目标,是教育硕士。前路依然未卜,但他想试一试。(应受访者要求,张楚、王阳、李湛和余姚为化名) 文中图片除注明外由作者提供科技日报深瞳工作室出品微信编辑 | 张爽审核 | 王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