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通,你了解北京交大吗?”“当然!那是我心宜的学校啊!”“嗯嗯,北京交大学风校风非常棒!最近,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实施了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导学关系建设工程。为进一步发挥研究生导学团队的育人功能,引导建立和谐的导学关系,培养良好的学风,学校制定了《北京交通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展评工作方案》,评选出了首届研究生优秀导学团队!”“真的吗?这些团队怎么样呀?”“他们是“人才培养好”、“学风建设好”、“学术成果好”、“团队管理好”、“文化氛围好”的优秀导学团队典范,充分展现了交大研究生导学团队教学相长、和谐友爱、团结互助的良好风貌!”“那快快带我认识一下这些团队吧!”他们是最和谐的团队,因材施教,团结互助,将每个学生雕琢成器;他们始终坚持种得桃李满天下,热爱祖国和教育事业,传道受业解惑是他们的天职;他们是最富有战斗力的团队,充满激情,不畏艰难,用智慧和集体的力量勇攀科研高峰;他们有着最严明的安全制度与规范,精益求精,用敬业与坚持彰显优秀;他们是最in最秀团队,有着最潮的理念,扎根中国,放眼世界,以创新思维引领未来发展。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看看新鲜出炉的十支“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吧!1下一代互联网互联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团队导师:张宏科、周华春、高德云、苏伟、郜帅、秦雅娟、杨冬、董平、宋飞、刘颖、陈佳、郑涛、权伟、王洪超、冯博昊。团队成员:博士生41人,硕士生104人。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下一代互联网互联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专门从事下一代互联网领域综合研究的科研创新团队,坚持“上下求索,自主创新,科教兴国,世界互联”,秉持“科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积极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搭建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近三年有15人次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5人次获得各类荣誉称号及专项奖学金。导学团队师生合作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论文总引用次数956次,其中ESI高被引论文7篇,在国际高水平会议上获奖5次。产出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5篇。疫情期间,为每个研究生制定了详细的学习科研计划,导师们把部分实验设备搬回家中,学生通过外网远程登录进行科研实验,确保各项学术、科研工作有条不紊进行。2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数字媒体信息处理团队MePro团队导师:赵耀、倪蓉蓉、韦世奎、朱振峰、白慧慧、李晓龙、张淳杰、林春雨、常冬霞、刘美琴、丛润民。团队成员:博士生37人,硕士生76人。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数字媒体信息处理团队MePro,严谨勤奋、争创一流,紧跟国际前沿,注重学生全方位、多元融合共发展。导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专业竞赛并以多种形式资助博士生海外访学,拓宽学生科研视野,培养其敏锐的学术视角。同时制定研究生行为手册,实现团队学生培养的规范化、有序化管理,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团队紧跟国际前沿,邀请国际学者交流合作,为研究生提供优秀科研平台、提升团队国际影响力。目前已培养毕业博士生26名,硕士生80多名,其中,1名获北京市优博奖,1 名获中国计算机学会优博奖,1 名获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博提名奖,1 人获中国电子学会优博论文奖,1人获北京市图像图形学学会优博论文奖。3工程与项目管理团队团队导师:刘伊生。团队成员:博士生9人,硕士生17人。经济管理学院工程与项目管理团队,秉持“立德树人育英才”的理念,导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注重学风建设,严格要求学术管理。同时从思想政治、学术文化、职业规划等多个方面尊重团队成员发展需要。团队学术成果丰硕,累计发表论文200余篇,仅2019年,现有团队成员已发表论文共计19篇,其中SCI及SSCI论文2篇,EI国际会议及核心期刊论文17篇;奖项荣誉突出,研究生中获得各类奖学金30余人,其中4名博士生获得CSC资助参与国际交流项目。团队培养了工程与项目管理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EMBA、MBA、MEM、工业工程等专业学位研究生200余人,其中许多毕业生去往清华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深造或者工作,成为行业领军人才。4地下工程创新团队团队导师:张顶立,张成平,陈铁林,房倩,苏洁,侯艳娟,周墨臻。团队成员:博士生15人,硕士生70人。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地下工程创新团队,坚持“传道授业甘为人梯,顶天立地志在穿越”,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实践,支持研究生开展社会实践,将所学知识与现场实践相结合,建立理论与实际的桥梁。团队研究生近三年来获得诸多奖项和荣誉,其中国家奖学金和校专项奖学金共7人次,获得各类荣誉称号共10人次,获得省部级一等奖6人次。毕业生广泛分布于全国各个工作岗位,其中去西部地区就业的2人,去往基层工作1人,海外工作期间参与援非工作2人。围绕我国隧道与地下工程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多学科、多行业深入交叉优势,坚持创新导向,累计发表SCI论文100余篇,EI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获得省部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5项。疫情期间,为研究生租用多台高性能云服务器和超算云,研发的隧道工程虚拟仿真平台和录制的地下工程慕课也为本科教学“停课不停学”发挥了积极作用。5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机器人研究所团队团队导师:方跃法、房海蓉、郭盛、曲海波、陈光荣、陈亚琼。团队成员:博士生14人,硕士生25人。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机器人研究所团队,秉持“学术人文同修养,因材施教助科研”的导学理念,注重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独立开展科研的能力,鼓励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指导研究生在“兆易创新杯”第十三届和第十四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华北赛区一等奖和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在“博实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在“杰瑞杯”第六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中喜获全国一等奖,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近五年,团队在机器人机构学领域,发表了SCI/EI期刊检索论文50余篇,形成了系列具有系统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聚焦国际视野,有多名博士参与国家一流高校和研究所联合培养,师生关系融洽,沟通顺畅,交流密切,建立了团队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机器人R1”。6电力电子所电传动控制团队团队导师:王琛琛、游小杰、郝瑞祥、郭希铮、王剑、周明磊。团队成员:博士生10人,硕士生43人。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电子所电传动控制团队,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实践创新人才为目标,遵循老师指导、学术组会、团队学术报告三重交流制度。团队成立学生委员会,实现“学生自治”、“责任到人”。注重文化建设,创办微信公众号、企业号,成立阅读室。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帮助学生尽早做好学业和就业规划,近三年毕业学生中超过65%选择深造或进入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国企工作,毕业生在单位获得包括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员工在内的多种荣誉,以及技术创新和技术改进等多种奖项。7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导学团队团队导师:杨蔚。团队成员:博士生1人,硕士生4人。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杨蔚副教授课题组团队,围绕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理论与现实问题,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进行学术研究,脚踏实地做学问。团队学风严谨,倡导团结互助、踏实进取、创新共享的风气,形成导师带团队、博士帮硕士、老生引新生、全体成员互帮互学、教学相长的良好学风。学生们亲切地称呼杨蔚老师为“杨妈妈”。疫情期间,杨蔚老师积极在教工支部捐款,并在交大社区担任志愿者三次值守校门,团队成员同样效行,为打赢防疫阻击战贡献绵薄之力。8软件服务工程学科团队团队导师:邢薇薇,张尧学,卢苇,包尔固德,冀振燕,车啸平,高睿鹏,鲍鹏,张顺利,苑海涛。团队成员:博士生11人,硕士生84人。软件学院软件服务工程学科团队,作为学院最大且研究成果最多的学科团队,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14项,研究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获批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和交通运输行业自动驾驶技术省部级研发中心。团队导师始终秉持“教书育人存于心,践于行,诲于人”的育人理念,注重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主动带领学生走出实验室,走进工程现场,走进创新创业,参加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挑战杯”大赛。短短六年多时间,软件服务工程学科团队培养了博士毕业生6名,硕士毕业生100余名,为社会输送了优秀的软件人才,尤其为我国边疆地区建设输送了急需的技术人才。9民商法学专业团队团队导师:毕颖、张长青、吴文嫔、李文华、王世海、张保华。团队成员:硕士生70人。法学院民商法学专业团队,坚持立德树人、着力人才培养,营造了扎根学术、诚信做学问的良好学风,构建了和谐融洽、积极向上、良师益友的导学关系。团队培养研究生多元化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天赋和个性素质;提倡潜心学习和多看哲学法理的书籍,学习更加宏观的视界看待问题;同时团队的研究领域在铁路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型与传统学科领域均有交叉。近两年,团队共申报法学类课题达20多项,多篇文章发表于法学核心期刊,半数以上团队成员参与“慧光杯”、“明法杯”等学术活动取得佳绩。10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现代通信研究所团队团队导师:艾渤、钟章队、吴昊、何睿斯、王方刚、陈为、章嘉懿、官科、林思雨、姚冬萍、杨焱、陈霞、蒋文怡、熊磊、沈超、丁建文、刘寅生、何丹萍、牛勇、马国玉、孙斌、费丹、孙宵芳。团队成员:博士生38人,硕士生91人。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通信研究所导学团队,秉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风建设、国际交流、团队文化建设协调并进”的发展模式,积极推进宽带无线通信与专用通信方向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引导研究生“扎根基层,放眼未来,做智能时代的引领者”,与华为、中兴等国内外信息通信企业成立联合实验室,鼓励研究生扎根铁路基层和工程现场,解决铁路工程应用实际问题,实现个人梦想与高铁事业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有机结合。近三年,研究生获得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获奖共3项,境外交流学习15人次,出国参加国际会议20人次。团队还依托CMA及CNAS管理体系建立了严格有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和制度。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形成导学相携的育人氛围。疫情期间,关爱研究生身心健康,成功帮助两名在外交流的博士研究生联系回国行程,钟章队教授联系购买千余枚口罩提供给来校值班教师,多名党员教师用实际行动守护交大全体师生的家园。“通通,认识了这么多交大的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现在有目标了吗?”“有这么多优秀的团队!我也要成为红果园的一员!”“我们在北京交通大学等着大家哦~”来源 | 北京交通大学官方微信编辑 | 郭琛雨
期末成绩哪里查询?周末聚餐去哪里?沈阳周边游的行程怎么确定?哪个驾校更优质?靠谱的校园兼职去哪找?现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缤纷多彩,可是信息不对称却浪费了很多同学的时间和精力。去年,沈阳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马双建立创业团队,致力于开发一款校园App“E校掌”,帮助同学们解决上述问题。据介绍,“E校掌”力求实现校园与企业的对接,既能为在校大学生打造一个学习、生活服务平台,又能帮助企业做好校园市场推广。大学校园的消费市场需要合理开发。这支由大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坚持“为学生服务”为第一要义。“我们对于所有学生用户都是免费的,希望通过对各类服务信息的整合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方便与实惠。作为用户,在校大学生可以免费注册和使用,‘E校掌’仅收取商家的宣传费用,并且只有订单产生之后才会根据不同的行业收取相应的佣金。我们团队都是研究生,本身有自己的一些积蓄,初始资金除了自筹,还获得了一万元的创业基金。”马双说,目前资金投入主要应用于平台的维护和建设以及日常办公。马双感慨,创业也是另一种方式的就业,学校对我们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是实打实的,比如,学校提供了免费的办公场地,节省了很多成本。不过,学校的支持不能包打天下,如何开展业务还是得依靠自己。事实上,如何获得商家认可是创业者面对的难题之一,与商家谈合作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比如在生活服务这一模块中,旅游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服务,在与旅行社的合作中,马双的团队备尝艰辛。最开始,他们对旅游市场的了解不多。通过对沈阳多家旅行社的考察后,团队发现辽宁某旅行社是沈阳地区知名度和专业化比较高的一家旅行社,于是便锁定它为目标对象。“刚开始不太懂,我是先找到他们旅行社的门店,接下来再找他们的总部,最后找到区域经理,才慢慢地了解到他们的具体情况。”马双分析,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旅行社本身就有意拓展大学市场,但是客观的情况就是大学生的消费能力非常有限,并且基本上都是周末短途游。“我们前前后后也被婉拒很多次,最后旅行社方面告诉我们,沈阳周边的短途游本身利润就很单薄,也许一趟就十几块钱甚至几块钱的利润,旅行社的合作意愿并不强。”马双回忆。但是旅游服务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能硬着头皮再去谈,经过多次的沟通协商,合作终于达成了。旅行社答应如果是通过“E校掌”平台购买旅游服务的同学,可以在原本的基础上再获得一些价格优惠,并且承诺旅游大巴可以直接到沈阳师范大学门口接送学生,而原本的发车地点是在沈阳市政府广场附近。“虽然说考虑到旅行社本身的利润空间,折扣力度并不大,但对于注册的学生用户来说可以更加方便实惠地获得这项服务,也算是为学弟学妹们争取到了利益,我们还是非常开心的。”马双说。推广一年多以来,“E校掌”平台秉承为学生服务的初心,慢慢地也受到了学生用户的欢迎,预期两年内能够收回成本。
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所在。宝鸡智博学校的成长,离不开优秀教师的领衔前进和青年教师的锐意进取。1崔宝玲崔宝玲,高级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未央区初中语文名师+领航专家、西安市优秀班主任、全国教育改革优秀教师。被聘为陕西省教育厅国培示范工作坊高端研修班示范课教师、西安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评委、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国培示范观摩课授课教师。多篇论文在核心刊物上发表。2张迎颖张迎颖,高级教师,西南师范大学学士,从事教育工作15年。市教学能手、教学新秀、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名师。主持或参与多项课题,主持2019年课题获得省级一等奖。在“一师一优课”中荣获市优秀课例,在第二届教师微课电视大赛中获二等奖,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学科专业技能一等奖。3朱瑞琦朱瑞琦,高级教师,原宝鸡一中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30余年,扎实的教育功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赢得广大师生称颂。培养出了大量优秀毕业生,2006届宝鸡市中考状元毛信宇、2011届宝鸡市中考状元曹竟心、2015届宝鸡市中考状元高亦媛均出自所任教班级.4李育锋李育锋,一级教师,市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 、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名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多次获得省、市、区级表彰。在“一师一优课”活动中被中央点化教育馆评为教育部部级“优课”。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教师、教学标兵等荣誉称号。5杜永梅杜永梅,市教学能手、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结题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特色学校创建与发展战略研究》、省级课题《高中古诗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编撰完成校本教材《中学古诗文研究》;5篇专业论文分别获得地区论文比赛二、三等奖;录像课分别获省级二、三等奖。6郭应杰郭应杰,陕西师范大学2021届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成绩优异,先后担任了学院新闻网络部和学习部副部长,协调组织了演讲比赛、趣味运动会、篮球比赛等活动。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毕业生、陕西师范大学积学奖学金、“四年规划”演讲比赛三等奖、“羽毛球”比赛优秀裁判员、党员联系新生宿舍优秀奖等荣誉,并发表SCI论文3篇。7张媛张媛,上海大学物理学专业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期间荣获国家奖学金,在SCI期刊上面发表了数篇论文。在校时积极参与学校志愿者活动,在校团委担任宣传部长职务,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以及相关团委党委活动的宣传工作。曾获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PPT制作一等奖等以及中考实验优秀监考老师、上海大学附属中学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8张琦张琦,大连交通大学理学硕士研究生,曾获得201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吉林赛区一等奖,国家二等奖。曾获优秀学生干部、优秀部长、第二课堂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在工作中脚踏实地,在第七届陕西省中小学生优秀教研成果评比活动中,《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设计获得二等奖.宝鸡智博学校从全国选聘具有广博的全球视野、扎实专业功底的市级及以上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经过严格考选的教师队伍,分别来自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新疆大学、延安大学、深圳大学、上海大学、星海音乐学院、英国约克大学、美国塔夫茨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其中“985”“211”工程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占72.3%。学校关注教师的各项综合能力,重视每一位教师自身发展的权利,旨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尤其是对青年教师给予无限的关怀和诚挚希冀。学校推出“青蓝工程”,着力实现三个层面教师的提升:让青年教师综合发展,成为骨干;让中年教师刷新自我,继续发展,成为研究型教师;让教龄较长的教师将新理念与丰富经验有机融合,成为专家型教师。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肩负的是国家与民族的梦想和希望。作为宝鸡智博学校的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唯有不断加强学习,创新思维方式,善于与时俱进,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大胆革新,培育出祖国需要的优秀人才。我们坚信,一个学习意识强烈、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一定能培养和成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未来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作者:严建华(浙江大学副校长)研究生教育位于高等教育的顶端,是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探索科学前沿和发展社会经济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发挥好研究生导师育人作用是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强调,研究生导师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力量,肩负着培养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使命与重任。以培育“四有好导师”为工作理念推进卓越研究生教育工作,笔者认为应提出“四有好导师”理念。有立德树人之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主体。导师是研究生在校期间最主要的沟通交流对象,对研究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的全方位指导事关其成长成才。因此,除了教授研究生科学知识和科研方法外,在思想修养、治学态度和为人处世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传授也是必不可少的培养环节。好导师的言传身教,对研究生的健康成长将产生十分深刻的影响。有探索创新之能。把在校研究生培养成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人才,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研究方法与导师的悉心指导密切相关,要想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敢于科学探索、善于技术与范式创新便成为研究生导师不可或缺的能力。有追求卓越之志。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要能够培养出大批一流的具备国际视野的卓越研究生。这就要求导师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一流理念、一流标准,注重营造尊重学术、追求卓越的科学研究氛围。导师自身要加强科学前沿的探索研究,树立坚持学术规范和维护学术道德的典范,通过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促进科教成果产业化,实现科教协同和产学联动的卓越人才培养生态体系建设。有担当使命之勇。抗疫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中指出: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总书记所说的广大青年,正包含广大研究生群体。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在注重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研究生应当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当作自己的使命。作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导师,更要勇于担当,树立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崇高使命,坚持科教创新与文化育人并重,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构建和谐的导学关系,努力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高等学校应当把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作为推进一流研究生教育的关键举措,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师生培养保障机制,以培育“四有好导师”为工作理念,通过一系列举措全面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制度建设。兴国必先强师,要加强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组织领导,着力提升导师思想政治素质。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打造研究生导师队伍的第一标准,在人才引进和职务职称晋升方面,对师德失范的导师实行“一票否决”制;将研究生导师的指导资格认定、招生资格审核、职责与权利、考核与奖惩以及日常组织管理等与师德师风考查结合起来。创新思政教育,建立德育导师指导模式。在知识共同体、学术共同体的基础上,形成“德育共同体”,有效破解思政教育与业务培养“两张皮”问题。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遴选德才兼备的业务导师担任集班主任、兼职辅导员、党建员三重身份于一身的研究生德育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班级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选拔和培养研究生骨干,指导研究生班级建设,开展生动活泼的班级活动,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学习、科研和生活情况,帮助研究生解决实际困难。提升服务管理,激发导师育人内在动能。准确把脉导师服务管理中“引领—扶持—助推”三个阶段,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育人作用。通过评奖评优和视频短片、专题书籍、微信微博等媒介宣传展示研究生导师育人新风尚,强化研究生导师育人的使命感和荣誉感;通过开展多层次、体系化、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活动,提升研究生导师育人的专业性和学术性;通过开发线上技术支持和研究生院、学院(系)研究生教育相关部门的线下服务,确保研究生导师育人的落地性和可及性。搭建交互平台,拓宽导学交流沟通路径。多渠道开展师生交流活动,搭建更多导师与研究生交流互动的平台,旨在通过交流,进一步发挥导师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作用,促进和谐导学关系的建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16日 14版)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团队简介材料学院功能自组装结构团队,负责人Harald Fuchs。导师组由2名博导,2名硕导组成;团队现有8名博士生,9名硕士生。思想政治建设情况团队在Harald Fuchs教授和吉庆敏教授的带领下,由孙姣(15级硕博),刘新邦(16级硕博),范鹏鹏(16级硕博),赵文丽(17级博士),姜博鸿(17级硕博),周德春(17级硕博),吴沐秋(20级博士),张永浩(20级博士),司楠(18级硕士),万欣灵(18级硕士),张业浩(18级硕士),邱秀华(18级硕士),蒋艺璇(19级硕士),许凡(19级硕士),杜志伟(19级硕士),钱吟月(19级硕士),魏御弟(19级硕士)组成。蒋艺璇为团队负责人,团队成员跨越了六个年级,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进步,相互配合开展实验。团队现有中共党员7人,共青团员12人。团队师生政治态度积极向上,自觉拥护党和人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团队导师职业道德高、职业认同感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成长成才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爱岗敬业。团队研究生成员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坚定的政治方向,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求真务实,且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党员4人团员12人群众1人近三年团队成果介绍团队目前研究方向主要有纳米材料的微观结构控制与自组装、表面限域配位和表面在位反应以及二维材料生长与表面改性等。截止目前,团队已发表论文31篇,其中一区文章12篇,申请受理专利11项,参与撰写书籍1章,研究成果颇丰。另外,团队成员积极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并获得荣誉。其中,孙姣同学成功申请了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获2018-2019学年优秀博士培养资助;范鹏鹏同学获第八届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论坛最佳报告奖、优秀墙报奖;司楠同学获2019年国家奖学金、2020年国家奖学金,2019年江苏省研究生功能纳米材料学术创新论坛“优秀口头报告奖”,第九届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论坛“优秀报告奖”,第七届全国高校材料学科研究生凌峰论坛“优秀汇报代表”称号;周德春同学获2020年国家奖学金,2019年南京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第九届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论坛“优秀报告奖”,2019年江苏省研究生功能纳米材料学术创新论坛“优秀墙报奖”。发表论文31篇其中一区文章12篇申请受理专利11项参与撰写书籍1章团队学风和管理建设情况团队秉承着勤奋、创新、严谨、团结、合作的科研理念,在Harald Fuchs教授和吉庆敏教授的带领下,以功能自组装为中心,衍生出不同的研究方向和内容,不同方向之间精诚合作,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实验,探究实验的机理、内涵和意义。团队中,以博士生为代表的高年级同学不仅在相关课题中起到重要作用,由于对实验的了解以及仪器的熟练使用,还在实验室中负责日常的管理与维护,包括实验室安全问题的检查,仪器的使用情况管理,实验耗材与药品的管理等,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低年级的学生勤奋好问,在高年级同学的帮助下,快速进入科研状态,提供新鲜的血液,也能协助高年级同学对实验室进行管理与监督,为团队贡献自己的力量。团队中,孙姣可熟练操作FEI Tecnai 20高分辨透射电镜、FEI Quanta 250F场发射扫描电镜、Bruker D8 X射线衍射仪等,为团队纳米材料的微观表征提供支持;赵文丽和范鹏鹏熟练操作比表面积分析仪和热重分析仪,为材料的物化性质表征提供技术支撑;姜博鸿和张业浩熟练掌握电化学工作站、紫外光谱仪、红外光谱仪和石英晶体微天平等测试手段,主要负责材料的性能测试;许凡熟练操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杜志伟熟练掌握流延成膜技术,可实现大规模均匀制膜,并且能够熟练操作光学显微镜;魏御弟可熟练操作胶体探针原子力显微镜(AFM);吴沐秋和张永浩主要负责药品的采购及材料的制备;万欣灵和司楠能够熟练操作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LT-STM),可对样品进行原子级表征,同时也在STS谱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方面具有一定水平;蒋艺璇和钱吟月能熟练使用分子束外延(MBE)生长方法制备高质量二维材料;刘新邦和周德春两位高年级同学负责STM以及光发射电子显微镜(PEEM)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同时,孙姣担任15级博士班班长,司楠担任材料学院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及2018级研究生党支部书记,蒋艺璇担任材料学院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及2019级材料学班级团支书,在学生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另外,司楠同学获2020年南京理工大学优秀共青团员,2019年南京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博士培养资助1人博士班班长1人学院研究生兼职辅导员2人来源 | 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会美编 | 宣传部 张峰责编 | 宣传部 高明版权说明:本文内容来源于| 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会。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为公益,未用于营利,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打开微信小程序“桃醉井冈”,几名身穿文化衫的年轻人与吉祥物“桃喜”的合影格外醒目,“一颗黄桃”与红土地的漫画故事也颇受顾客喜爱。在江西井冈山茅坪乡,黄桃不仅改变了这片红土地的贫困面貌,也让乡村文化充满活力。茅坪乡曾经四面环山、交通不便,缺乏支柱产业,2015年乡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338户,贫困发生率13.8%。那年暑期,井冈山茅坪乡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十余名研究生志愿者在这里开展了为期15天的志愿服务。经过半个月的走访调研,团队成员考虑到,茅坪乡虽然封闭,但山多地多,如果能带动当地种植业发展,就能帮助这里的村民脱贫。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茅坪乡神山村发出了“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号召。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积极响应,以志愿服务为契机,迅速组织研究生志愿者成立精准帮扶社会实践队,“桃醉井冈”创业项目应运而生。结合江西省农科院提供的数据和团队在当地调研近半年的结果,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研究生陈文彬等人发现,井冈山地区一年四季雨水充足,十分适合红心黄桃的种植养护。神山村的村民一直以种蔬菜、养家禽和加工竹制品为生,陈文彬想到,“要让村民们尽快看到种黄桃能带来可观的的收入,他们才会打消顾虑”。在乡政府的帮助下,帮扶队找到当地的合作社。2016春,合作社与乡政府出资购买了50株正宗锦绣黄桃嫁接苗,种在了神山村的土地上。有了优质的桃树苗,团队随即联系当地的贫困户和村民,邀请他们加入合作社一起种黄桃。这样一来,贫困户除了销售黄桃获得的收益外,在黄桃种植基地务工获得的务工费也相当可观。有了脱贫致富的信心,神山村愿意种黄桃的村民越来越多。2016年夏,江西省农科院院长、黄桃种植专家、茅坪乡乡长及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专业研究团队共同组建了“智囊团”,作为长期的技术顾问,为帮扶队和村民们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根据桃树的生长周期,帮扶队不仅下到田间地头和种植户对接交流黄桃种植情况,还设置了专线电话,建了微信群,种植户遇到任何问题都能随时在线向团队成员取经。2016年暑假,神山村的红心黄桃第一次成熟挂果,年产量达6万斤,经过一轮采摘销售,贫困户人均分红1800元,这还不包括在黄桃基地的务工费。村民尝到了甜头,茅坪乡其他村的村民也纷纷开始种植黄桃。2017年,“智囊团”的33位教授、博士顾问共同研发了“摘星护桃技术”“辅助生长系统”及“可降解有机技术”三大核心技术,这不仅增加了神山黄桃的挂果量,还保证了果子的光照和雨水,延长了保鲜期,提高了黄桃的质量,彻底翻过了“种植难”这座大山。丰收之后,新的问题又来了。黄桃采摘期仅一个月,保鲜期只有7天,面对销售难题,团队成员一筹莫展。2018年,微信小程序“跳一跳”大受追捧,嗅觉灵敏的团队成员们把目光落在了当时刚刚推出的微信小程序上,他们判断通过微信小程序来推广、售卖,黄桃的销售额会非常可观。当年7月,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全国对接活动(江西)来到茅坪乡神山村,团队以此为契机将“桃醉井冈”小程序推送给了在场来自全国30个省(区、市)400所高校的参赛选手,将茅坪乡的黄桃推介给五湖四海的用户,“桃醉井冈”小程序一时热度大增。为巩固脱贫成果,在增产的同时打开销路,团队不断创新思路,借助“公益中国”平台发起众筹计划,开展“认购黄桃树”活动,并通过设计多个系列精美礼盒、注册抖音号、打造品牌代言人“桃喜”、春天举办桃花节、夏季举办黄桃文化节、冬季主打销售黄桃衍生品等方式,精心打造“桃醉井冈”超强IP,吸引更多游客购买,让青山上的果子变成农民口袋里的“致富果”。吉祥物“桃喜”、抱枕、T恤、漫画、人形立牌等由“桃醉井冈”IP衍生的各类文创产品一经推出,就备受顾客追捧,其中仅“桃喜”表情包的日均下载量就曾达1000次。有了品牌,茅坪乡黄桃的销路不再是问题。早在2017年2月,茅坪乡就在全省率先脱贫摘帽,仅2018年暑假,红心黄桃线上销量就突破了18000笔,成交额达80余万元。截至2018年暑假,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社会实践队“桃醉井冈”创业项目精准帮扶井冈山茅坪乡新增黄桃种植基地3000余亩,鼓励动员神山村20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在加速黄桃产业发展的同时,帮助当地村民解决就业问题,合作社人均分红5000元,有效激发了井冈山革命老区贫困群众产业脱贫的内生动力。“如今,茅坪乡再也不是那个与外界缺少联系的小山村,而是有着6个黄桃种植基地的黄桃文化产地,春天游客在黄桃基地可体验种植的乐趣,夏天可体验摘果、品尝的乐趣。”如今的“桃醉井冈”团队负责人陈文彬自豪地说。
来源:央视02:31来源:央视财经李佳琦薇娅首次同框对话【头部主播背后团队曝光:李佳琦QC团队全为研究生,薇娅带货团队高达500人】伴随着电商直播的火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李佳琦、薇娅,他们各自坐拥2000万的粉丝,一年能够卖出几十个亿的货值。在央视财经《对话》栏目中,@薇娅viyaaa 介绍自己拥有一支500多人的队伍,根据“用户需求”“主播亲自体验”“市场热度”三个维度,层层筛选推荐商品;@李佳琦Austin 称为更好地选择商品,他们创新了一支QC(质检)团队,所有的成员都是研究生,包括做食品研究、化工测试的专业人员。
四大技巧,教你在研究生的求学生涯中搞定自己的导师,跟导师和平相处hello,各位小伙伴们,相信你们有很多人都保送研究生了吧!或者凭着自己的优秀实力进入自己理想的学府了吧!最近很多小伙伴们都在问该如何跟自己的导师相处,才能使得自己成为项目的核心团队人物,顺利实现自己的研究生梦想!这里是尖子生数理化教育,我们专注于各种专业的学习和指导教育。本次课程就由我们来分享给大家四个技巧,教你轻松搞定自己的导师,实现自己研究生生活的梦想吧!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基础的专业知识首先你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得到自己的导师的赏识,才能顺利进入团队的核心项目,顺利进行相关的专业深造!如何才能使得自己有比较强的专业知识?首先在入学之前,你要花时间去了解自己的导师所搞的专业和项目和什么相关,然后利用业余时间,网上查询相关的资料,给自己充满足够的电量,这样在入学后你才能获取导师的芳心。第二,也是比较关键的就是勤奋,勤加专成功了一大半很多学生具备了聪明的资质,开始不踏实了,每次课上都表现的自己很聪明,不需要努力!甚至不去实验室,就想让老师把项目交给他!只看到关于自己的那部分利益!切记,很多老师都喜欢勤奋的学生的,你不勤奋,就没有得到真的研究生资质,很多导师都不会喜欢不勤奋的学生的!勤奋加专业知识,你就成功了很大的一半了!获得导师的芳心,还需要两步即可完成:第三,你要学会谦虚和低头,保持时刻要“充电”的状态很多学生,总是觉得自己专业知识优秀,有很多特色,殊不知,很多导师是不喜欢自我,自大的人的!在你的导师面前,你只有足够的谦虚,你的导师才会教你相关的专业知识,才会将核心的项目传给你!记住,一定要足够的谦虚,否则你再优秀,再出色,对于导师来说都是0分!第四,你要有坚强的毅力跟着导师做项目,一般来说都是有很多的困难的,因此你要有惊人的毅力,时刻和自己的导师凝聚在一起。你聪明,还有实力,而且还有坚强的毅力,导师一定会欣赏你的!你一定会在未来的研究生生涯中获取想要的生活和想学的内容的!本次课程我们先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咱们下次课再见吧!有什么相关的问题,请下方留言,考研的困惑或者考研累了,欢迎加入尖子生数理化教育一起进行吐槽和诉说,记住,我们永远都站在后方支持你们的哦!声明:本文为尖子生数理化教育的原创文章,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进行相关的转载和复制,翻版必究!请务必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谢谢您的配合和理解!
CT一拍完就可以立即得到最优化的手术方案,这是由天津大学机械学院师生创业团队研发的“天目系统”给临床医学带来的神奇变化。近日,该项目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天目系统”的广泛应用将极大提升临床骨折手术的复位精度和诊疗效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交通运输规模大增等因素影响,创伤性骨折正成为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突出问题,全球每年下肢骨折患者超过2000万人。下肢骨折手术和康复不当,会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甚至严重残疾。然而,骨折手术风险高、精度差,术后康复过程存在盲目化、随意化、经验化等问题。很多患者由于手术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而导致下肢功能障碍。传统的骨折复位手术,医生需要对着患者的X光片量尺寸来确定复位距离,这样的手术精度并不高。目前主流的骨科医疗软件,虽然能提高手术精度,但往往需要医生熟练掌握患者十几项数据指标的测量方法,对医生而言学习周期长,极大地影响了手术效率。“天目系统”的创意来自天津大学机械学院2017级硕士生闫巍。几年前,他偶然看到这样一个工作场景:一位50多岁的医生,手术前拿着尺子,对着患者的X光片找位置测数据,一站就是两个多小时。他想,医生的专长是诊断和治疗,要是能研发一个系统,将医生从繁重的精确测量和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一定会大大提高诊疗效率,让医生患者双受益。有了这个想法,闫巍开始向自己的研究生导师、天津大学机械学院孙涛教授请教。一个还没毕业的学生,突发奇想要解决临床医疗上的一个大难题,爱徒的“不务正业”让孙涛着实吃了一惊。事实上,他们所在的是机构学与机器人系统实验室,主攻方向与医疗技术并不直接相关。可闫巍的热情和韧劲打动了孙涛,他决定帮助闫巍把这项成果作出来。为此,孙涛还带着闫巍去天津最有名的骨科治疗医院,向创伤骨科第一线的医生请教相关问题。研发开始了,闫巍发现,自己对于医疗领域的专业内容几乎一无所知,每次他和导师去医院请教,医生们说的专业术语都让他如堕云里雾里。闫巍买来了很多医学教材,和团队成员一起啃下难懂的医学知识,还购置了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自己摸索。“矢状面,冠状面,机械轴,内外踝……”作为团队的负责人和专家,孙涛每天会带着学生们一起“背单词”,了解骨折分型及原因。“我们去看了很多次手术,为了验证系统中的导航模块,还向医院申请了尸体实验,有些同学晕血,可心里再害怕,也没有一个人离开”。经过师生们不懈努力,“天目系统”终于横空出世。“天目系统”全称下肢骨折精准复位手术与量化康复一体化在线诊疗系统。“系统就像一台聪明的大脑,可以远程为骨科医生提供‘傻瓜式’诊断支持。”孙涛介绍,“天目系统”的优越性不仅在于高效准确,更在于它的便捷性和普适性。“天目系统”在提高精准度上,有一套自己的办法。传统骨科诊断依赖两张X光片,医生需要在X光片上画出数条参考线,再测量13个数据作为依据。而“天目系统”可以直接采用CT影像数据,通过技术将其进行三维重建,利用3D模型提取关键数据,而这些过程都是通过后台的“大脑”瞬间完成的,免去了医生的大量测算工作。它的操作更为简单,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地区硬件医疗条件的不同、不同医院电脑兼容性不同等问题,目前医生只需打开网页输入患者的三维CT数据,系统会自动得出损伤部位最优化的复位位置和姿态数据,医生可以很快给出一份准确率极高的互联网云处方。目前,“天目系统”已经为天津医院45例临床手术提供了数据支持,天津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师张弢表示:“通过分析使用‘天目’开展的数十例临床手术结果发现,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该系统的复位精度和效率分别提高了40%和60%以上。”今年夏天,由闫巍和几个同学注册的天津骨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几个年轻人踌躇满志,未来的主攻方向锁定在研发下肢骨折复位与康复一体化的机器人系统。闫巍说,这个机器人系统将更为智能和自动化,“一个全新的智能医学机器人时代已为期不远。”(胡春艳 焦德芳)
专家评审。 王昊昊 摄中新网长沙6月2日电 (王昊昊)6月2日,湖南省高校第二届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在长沙理工大学举行。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14所湖南省高校在读研究生组成的83支团队参赛。微重力助理吊臂、光伏电池板智能维护系统、基于图像识别货物的仓库物流小车、智能模块化磁势平衡高速铁路能效优化系统、电力特种巡视机器人……各式电子设计产品亮相吸引众多学生围观。作品演示。 王昊昊 摄生命探测仪能够快速定位地震等灾难后的遇难受困者。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刘子豪等设计了一套微动雷达生命探测仪。“目前市面上主要有音频、视频、红外线、雷达四种生命探测仪。我们采用调频连续波收发同时雷达体制,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微动模态分析等技术,将微动测量精度提升至0.1毫米,能在生命检测的基础上实现生命体心跳、呼吸特征的分析与识别,能够将人体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有效提升灾后救援效率。”刘子豪说。近年来,无人机市场规模保持每年约50%的高速增长态势。目前,中国民用无人机在公安监管网站上注册的高达18万架,尚有大量未注册无人机在“黑飞”。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马超、胡常一、覃俊祥研发了基于导航信号技术的民用无人机管控系统。“系统采用生成干扰的方式,对采用卫星导航设备进行自主飞行的无人机实行有效驱离,使目标在飞行过程中按照我们设定的策略偏离预定航线。系统能有效解决严重影响低空域安全的无人机侵扰问题。”覃俊祥介绍。湖南人文科学技术学院学生肖通等研发了非悬挂式输液智能监控系统。“系统能有效控制输液温度、速度,并能将输液剩余时间、漏针等病人输液信息实时传送到护士站并在大屏幕显示,能将一些患者紧急信息传送到外出换药的护士托盘上。”肖通介绍,未来这些操作都可在医护人员的手机、智能手表上完成。最终,国防科技大学参赛作品《微动雷达生命探测仪》、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参赛作品《带视觉的绘图机器人》、中南大学参赛作品《太阳能交通信号灯供电系统的设计》等9个电子设计作品的设计团队获竞赛团队一等奖,湖南大学参赛作品《智能模块化磁势平衡高速铁路能效优化系统》的作者安柏楠等9人获竞赛优秀个人奖,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获竞赛优秀组织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