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现在都看第一学历,那么再去考研究生还有用吗?虽然,现在的第一学历很是风行,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现在的大学生的供明显大于求,虽然,社会用人单位,就不得不扩大网口,增高门槛,以此来筛选高质量的人才。那怕是考研复试,一些名校都会十分看重你的本科院校的档次!图:中国传媒大学在这里跟大家说一个HR的普遍认知:你就读的第一所学校,毕业了,那就是你的第一学历;无论以后你是统招专升本,还是考研考上了,证书上写的你的学历是你再次提升的学历,但是,在HR的眼中,你的第一学历就是你最先读的学校。就像世界五百强说不看学历,但是他们从来不去除了985和211之外的学校招聘。图:华东师范大学虽然,第一学历是很重要,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企业都这么看,能这么看的企业,一定本身的体量就很大。不是说去应聘这样的企业不好,但是人家不认这个学历,那么还去找侮辱干嘛,招聘本身就是两相情愿的事情,不喜欢不代表歧视。图:武汉大学退而求其次,社会是金字塔的形式构成的,退一步,居于没有考研的学历之上,这样的企业也有很多,跟某些五百强是差点待遇和发展,但是人在这个社会,找到最适合自己发育的土壤才是最重要的!图:清华校园考研作用有几方面:考研能提升我们的眼界跟认知,学到更高深的知识;考研拓宽我们的人脉圈,一定程度上讲,研究生阶段属于我国精英教育了,你在研究生阶段所认识的人,很多都是过五关斩六将考研成功的,你认识他们对自己来说是一笔无形财富;考研最直接的,提升你的学历出身,让你在职场上就业竞争力更高一些,可以选择的范围更广。想了解更多的信息,欢迎关注我的个人主页,更多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如果您觉得文章还不错,欢迎点赞和留言
为什么有一些单位只看第一学历?考上名校研究生,难道还被歧视?用人单位并不是只看第一学历,而是先看最高学历,如果仅看最高学历,不能帮助用人单位筛选出合适的人才,用人单位自然会去看第一学历。用人单位公布的招聘信息一般都是最低的要求,即便是自己的各方面都达到了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也并不代表用人单位一定会录用你。比方说某个用人单位发布的招聘信息上面写的是:“应届硕士毕业生,211优先,不限专业,性格开朗,招聘人数10人。”可是在招聘信息发布之后,有1000多个人投递了简历,这就意味着这个岗位的供给小于需求,用人单位处在强势的地位。既然根本就不愁找不到人,用人单位又不是慈善家,更不是就业辅导机构,肯定不会说让1000个人都来参加一次面试,给每个人一次公平竞争的机会,那么最高效也最节约成本的办法,就是先通过简历淘汰掉一部分人。有些用人单位要倒查“三代学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这个工作岗位比较热门,工作岗位的供给远远小于需求,用人单位掌握着主动权,而应聘者处在被选择的地位。在招聘的过程中,如果用人单位处于强势地位,他们自然会根据自己的偏好,来设定淘汰的标准。比如说先看最高学历,先把最高学历比较低的人淘汰掉,如果最高学历都一样,那就看一下本科毕业院校,再把本科院校不太好的学生淘汰掉,如果实在还不行,那就设置一些更奇葩的淘汰标准,比如对外宣布,我们不招聘某地区的毕业生。用人单位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应聘者,这种做法肯定是非常不好的,但是有一部分应届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遭到歧视,和用人单位关系真的不是很大,主要还是有些应届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自身认识上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常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好高骛远,期望与能力不相符。很多应届毕业生对自己缺乏清晰的认识,在找工作的时对于求职单位、工作岗位、薪资福利有很多不切合实际的期望。找工作时好高骛远,在那些本科毕业于普通院校,而硕士毕业于名校的学生身上,表现非常明显。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有些学生的思维陷入到了一个怪圈当中,他自己觉得学历并不代表能力,但是在找工作的时候,却不断的在强调自己是名校硕士毕业,甚至觉得用人单位应该给自己一个更好的工作岗位,用人单位不应该歧视自己,用人单位应该给自己更高的薪资待遇。可能是因为这些学生在本科毕业的时候遭受过学历歧视,缺什么补什么,我现在学历有了,用人单位应该可以给我一个机会吧?这些本科毕业于普通院校,硕士毕业于名校的学生,真正的竞争对手根本就不是普通院校的学生,而是那些本科、硕士,甚至博士都就读于名校的学生,如果连自己的竞争对手都没有搞清楚,那失败了真的怨不了别人。第二,缺乏职业规划,在找工作的时候并没有明确的求职目标。很多应届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不知道自己能够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毕业之后看别人找工作,自己也去找工作,看别人找的工作薪资待遇比较高,那自己也要找一份这样的工作。假设现在有两个同学,同学A和同学B。同学A 本科和硕士都毕业于名校,并且有和工作相关的实习经验,还有知名企业的推荐信;同学B本科毕业于普通院校,硕士毕业于名校,除了学位和资格证书之外,没有任何亮眼的实习经历。最后,用人单位录用了同学A,而没有录用同学B,你能说这是“学历歧视”吗?现在整体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那么普通院校的学生,应该怎么做呢?第一,调整自己的期望。在找工作的时候,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工作的时候对自己要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弄清楚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不要盲目选择大城市,知名公司。第二,跳出“学历”的思维怪圈。既然, 自己觉得学历并不代表能力,那么,就不要期望用人单位为自己的学历买单。成人世界的努力都是自己的事情,如果不能让用人单位看到你的价值,不能给用人单位一个必须要录用你的理由,这样的努力最多就是自我感动。第三,学会换个赛道或者弯道超车。现在考研竞争越来越激烈,从普通院校考上名校的研究生,这就证明自己的智力、能力并不差。千万不要认为考上名校就万事大吉了,越往高处竞争越激烈,只有比本科毕业于名校的学生更努力,你才有机会和他们一起竞争。如果硕士毕业以后想工作,那就要及时的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多方位的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如果比拼不过努力,不能实现弯道超车,那就尝试换个赛道。我有个朋友在高考的时候发挥失常,上了一个二本院校,后来考上了211院校的研究生,在读研期间,想去大公司找个实习机会,投了好几次简历,都是石沉大海。后来他觉得新媒体营销未来会比较有市场,而自己又学的是新闻传播类的专业,所以他就利用自己是社团负责人的机会,给自己所在的社团策划了几次活动,其中有两次非常成功,在学校里面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然后他把这些活动的内容,通过媒体平台转发给了一些互联网行业的大佬,转发了几次之后,还真有一个大佬回复了他,并且愿意给他一个实习机会,实习考核合格以后会被留用,现在他在这家公司已经做到了管理级别了。
19届的校园招聘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而近日一位985高校硕士生的吐槽在网上引起了热议:由于本科是一个普通的二本大学,去面试被拒。很疑惑:名企难道只注重第一学历?这是否只是个个案呢?事实上,很多的500强企业、大型央企或事业单位,有明确规定:本科阶段必须为985或211院校。*图片来源:网络 | 券商招聘要求难道真的是高考定终身?那双非本科考研还有什么用?就连出国也不能实现阶级逆袭,还有海外一年制硕士就真的那么不受待见吗?1. 什么是第一学历?首先我们要清楚的知道什么是第一学历?第一学历是指通过普通全日制学习教育的学历,通常是说通过高考升学的大专,本科,也可以是本硕连读(此种情况第一学历为硕士研究生)。有注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的毕业证书。2. 名企是否都只看第一学历?三大顶级咨询公司MBB是以第一学历为主要筛选条件。国内券商,国外投行更是明确标注“本科阶段必须为985/211学校”。3. 海归鄙视链存在吗?不仅国内学校遭歧视,海外学校也遭着白眼。国内HR很自然地形成了一条海归留学鄙视链:北美研究生 > 北美本科 > 英国本科 > 英国研究生 > 澳洲研究生 > 澳洲本科。对于英国和澳洲学校来说,硕士只要一年到二年的时间即可毕业,申请的门槛低,并且澳洲相对美国知名学校少,很多HR没听过的学校,在脑海里自然而然就归类成了“野鸡大学”。而美国好学校的硕士和本科生相对比较难申请。申请到了,顺利毕业也需要下点功夫。以此来看,海归鄙视链的确存在着。不过其实在国内HR心目中,留学生主要分成两类:牛津剑桥哈佛麻省理工和别的学校。4. 海外硕士含水量太足?之前网络就盛传一张海外硕士的含水量图片,受到各方面关注*图片来源:网络所谓的含水量,是指美国一些名校商科硕士项目,只要肯掏钱,录取率就会很高。不过事实上,再水的项目,也不能轻易就水过,只是含金量相对较低而已。还有一些一年制硕士,因其花费相对较少、学制短、性价比高等特点,出现了中国学生“扎堆”的现象,被视为“缩水项目”。需要承认的是,部分一年制硕士项目的确属于“投机”迎合中国留学群体的需求,但这一制度和国内硕士只有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思维的不同,课程内容以及教授水平并没有“偷工减料”。那些成功获取学位的留学生们,没有人是没为论文和考试熬过几个夜的。5. 为何硕士学校不如本科学校重要?既然国外的硕士读起来不容易,国内的硕士也不好考,为何HR眼里国内高考之后的本科学校比海外的硕士学历更重要呢高考水分少高考参加人数远多于硕博招生,考试结果具备甄别人才的作用。同时大学扩招使得本科生这一标签失去本该承载自高考的甄别人才的功能,而这个功能如今被985/211体系继承了。方便比较差异不是看重第一学历,而是比较差异。好公司往往人才扎堆,HR要在人才扎堆的资料库筛选精英,选第一学历是一种比较有效率的方式。换句话说,大家都是名校研究生,同等情况,只能顺着往本科看,这也是一种择优录取的基本思维。6. 只看第一学历,硕士博士白读了?读研读博,去好的学校好的项目,不仅仅是为了更多的知识积累,更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打开眼界见识和格局,看到自身与其他人的差异,明白不足,才能更加努力的往上冲,变成更好的自己。如果认为读书单单只是为了那一纸毕业证,就太狭隘了。而关于第一学历在某些领域更重要这件事,如果没有好的第一学历,硕博就不用念了吗?当然不是,第一学历不好,就更要好好读研究生了。硕士学历让你比别人多了一个筹码,如果连硕士学位都没有,在如今这个211,985都快失业的求职市场,你靠什么和别人拼?仔细斟酌,不论你的第一学历是普通二本,还是那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211,985,读完研难道不比拿着本科学历好找工作吗?找的工作,难道不比曾经依靠本科学历找的工作好太多了吗?
考研时的第一学历歧视真的存在吗?答案是存在的,但有其存在的客观原因。这种歧视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形式:同等学力考研有附加条件且加试专业课;双非院校考生在调剂时壁垒较多;985/211院校考生保研率高,即使是考研也在复试时比较受欢迎。看看你在歧视范围吗?以上这些考研歧视,在层次越高的研究生招生单位存在的越是严重。但是,这些歧视规则的存在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研究生招生,类似于导师在选拔适合自己实验室的员工。导师有权力在国家的招生框架规则下,制定符合自己需求的招生细则。从而来选拔出适合自己领域及研究方向的学生。在本科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的前提下,研究生的报考人数也是水涨船高。那么考生在研究生报考时,就要根据自己的第一学历实际情况和研招单位的招生歧视性规定,来确定自己的报考目标,有意识地避开,明显歧视自己所属人群的院校。还要结合往年考生的实际录取情况,考察一下那些没有明文规定歧视的院校,是否在实际招生过程中会存在歧视现象。同等学力考研同等学力考研这个群体,一般是大专毕业的考生或未能正常本科毕业的考生。研究生教育是在本科教育之上的培养形式。同等学力考生未能在寻常的途径获得本科学历,这种情况下,研招单位是有理由对于本科阶段的核心课程进行考核的,以查验考生是否具备读研的知识结构。就考查的形式而言,可以是要求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也可以是加试专业课。目前,985院校的政策基本上上,及要求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或科研成果,有要求加试专业课。如果你是同等学力考研,那么你在专业领域就要比其它考生付出更多,才能达到研招单位的要求。考研复试双非院校考生在考研时,一般在复试环节不会遇到特定的歧视。但是在这里会有一些误解存在,当双非院校的考生在复试被刷时,尤其初始成绩较高仍然在复试被刷时,大家往往以为这也是考研歧视的存在。对于这一点小编不敢苟同。考研进入复试的考生,大家拥有同样的机会被录取。但是,复试的规则以及要求是对985及211院校考生有利的。这主要取决于985及211院校考生的知识面广泛度以及实验操作能力。从这一个角度来讲,985和211院校的考生,在本科阶段所付出的努力也确实是比普通院校考生更多的。因此,在复试环节淘汰双非院校的初始高分考生,不算是考研歧视。当考研学生未达到一志愿研招单位复试要求时,会进入调剂环节。在这个时候就是考研歧视的重灾区了。很多双非院校的考生,很难在这个阶段,获得一个985或211院校的调剂名额。并且,招生院校会在调剂接收文件中写的非常明确:本校不接受非211/985院校考生调剂。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双非院校的考生,几乎没有机会调剂进入985或211院校。甚至一些双非院校在接受调剂时,也会提出类似的苛刻条件。在此,小编建议双非院校的考生如果进入了调剂环节,可以联系本科就读院校的研究生学院,说明自己的情况,争取可以调机回本校。我们不难理解,985和211院校的考生,由于自身素质及接收教育的环境,确实优于双非院校的考生。但是,这并不代表双非院校就没有优秀学生,甚至在高考时只是一分之差,就从985掉进了双非院校。但是这种歧视的现实情况是确实存在的。我们只能说,985/211院校出现优秀考生的几率要比双非院校大。研招单位在生源充足的情况下,就会制定更加严格的筛选标准。那么作为双非院校的考生,在这种情况下躺枪就很正常了。保研再来看看保研的问题。一般双非院校是不具备保研资格的,即使是有此资格,也基本上只能报送本校或者同层次院校。双非院校的考生想通过报送进入985或211几乎是不可能的。985和211院校的考生一方面获得保研的几率远大于双非院校考生;另一方面他们所能够获得的的报送院校的层次也高于双非院校。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还是因为院校及专业的认可度及知名度问题,更深入的说就是知识沉淀问题了。这一点也无可厚非,毕竟这些考生掌握的知识量更大,实验操作能力也更好。这就意味着,这类考生更加符合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饱受青睐也是顺理成章了。985大学之一清华大学总之,考研时的第一学历歧视是确实存在的。但是每一种歧视的存在也有其合理的理由。考生在报考时,应该有意识地避开这些歧视规定,或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自己置于歧视规则之外。从而为自己的考研清楚障碍。
为什么研究生的第一学历会被歧视?网友给出3点原因,现实又心酸本科院校不好,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不少学生纷纷读研提高自己的学历,力求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然而毕业之后找工作发现,一些公司竟然非常在意第一学历。前不久一位研究生就因为第一学历而被辞,此事在网络上好一阵沸沸扬扬。为什么研究生的第一学历会被歧视?经过网友讨论,给出了这3点原因,不得不说,现实又心酸。01、高考比考研更能看出差距高考是考生十年寒窗苦读,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到高三12年都是为高考做准备,准备时间之长,准备范围之广,令其他考试望其项背。平时努力学习的同学,便可遂心如意进入名校,一般努力的同学,进入普通本科院校,另外吊儿郎当,不把读书当回事的同学,就会面临淘汰的命运。而考研准备时间长则一年,短则几个月,只要在这段时间拼命努力,就可以成功考上研究生。相比之下,高考比考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也更考验学子们的自控力、自律性。另外,对考研的重视程度,相比于高考,弱了很多。之前爆出考研时某大学错将答案当成试卷下发,某大学把考研不同科目的考研试卷弄混,而高考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么低智商的失误,可见大学对于考研的非重视程度。02、好的大学提供更好的锻炼考入一所好大学,学校的学习氛围更浓,学生享受到的资源更多,机会更好,平台更高,大学四年更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正所谓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这点是普通大学无法比拟的,即使后来靠研究生进入了好的大学,但毕竟还有四年的时间是空缺的。03、研究生含金量降低从1998年到2018年的20年间,考研报录比从3.6比1下降到了2.6比1,说明考研成功率大大增加,自然研究生的含金量也下降了。而且在多数人心里,考研是一件比高考更容易的事,再说现在硕士生也比较多,那么为什么不选一所本科学历也更好的人呢?综上所述的3点,差不多就是研究生的第一学历被歧视的原因。当然,想通过考研提升自己竞争力的方法还是可行,不然也不会有那么人努力深造,如果本科院校不行,那就通过读研进入更好的大学,如果实在不想读研了,那尽快进入工作也是可取的。研究生的第一学历被歧视,对此,你怎么看?
不看能力,只看出身,为何导师在录取研究生时那么在意第一学历?最近考研分数的公布与否被闹得沸沸扬扬,出分的学校自然有人欢喜有人忧虑,没出分的学校考生依旧焦急。即将来临的研究生复试是每位考研党所担心的,但是不少人在参加研究生复试的时候发现,自己本来实力很强,但因为出身不好,却被刷了。那么,为何为何导师在录取研究生时,不看能力,却那么在意第一学历?为何在考研复试中,研究生导师如此在意考生的出身?每年考研的同学那么多,双非考生占了很大比重,但研究生导师选择的大都是名校考研的学生。不排除的一点就是,名校本科生考研成功率更大一些,并不是因为他们出身好,而是另有原因!之前有位报考浙江大学的一位考生,初试考得分数不低,以专业第五的成绩进入复试,八选五,最终被刷。他觉得自己被刷的原因就是因为出身不好,其他人都是名校本科生,所以被录取了。其实他忽略的一点是,和他一样被刷的还有一个是华中师范大学的考生。听浙大的朋友谈起,那一届同一学院里还有两位跨考生被录取了,也是来自双非院校,因为复试表现得很好,导师还出现争抢的现象,这是不多见的!虽然考生出身也是导师们考察的一个方面,但导师更看重的还是考生的个人能力。其实在研究生复试中,导师在研究生复试中之所以选择名校出身的同学,那是有原因的,并非一些人误解的那样!01、考生实力平平,择优录取如果考生初试的分数相差不大,复试的成绩又不分伯仲,那么导师就需要综合考虑录取了。怕就怕考生的实力平平,初试分数就悬殊几分,复试的时候又拉不开差距,导师就只能从考生的出身选择了。一般说来,名校的考生优先被考虑,毕竟能通过高考冲进名校的人实力不弱。而双非考生就吃大亏了,在这种情况下,和名校考生竞争名额,被刷的只能是他们!所以对于想一战成功的同学来说,你不知道复试的时候出现什么情况,你的对手是什么人,考前的准备尽量做充足一些,在复试时变现得出色一些,这样被刷掉的概率就会小很多!02、部分学校存在歧视,不录取双非考生不少考研院校在研究生录取时,不考虑录取双非考生,也就是说,只要本科不是211和985的考生,即使分数考得再高,也不会录取!这些学校当然不会将这个写进招生简章里,但在复试的时候故意给考生不及格,这样的话考生就没办法了,即使实力再强,分数再高,只能调剂读研或者重新再考!所以双非考生在择校的时候,一定要避开这类学校,不然谁考谁后悔!考前应该多看看考研经验,听听学长和学姐的经验,即使再喜欢某个学校或某个专业,一旦发现是这种情况,放弃选择,改换其他的,这样才是对自己负责任的做法!03、初试和复试综合排名,取成绩最高者报考985名校的考生有不少本科就是名校的同学,所以在初试和复试综合排名的时候,经常能看到这些名校考生。但其中也不乏双非考生的身影。不排除某个高校在录取研究生时,以综合排名的成绩录取同学都是名校考生,低分被刷的自然就排除在外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些考生心里不平衡,故意说名校录取考生看重出身,这是片面消极的做法,小水不建议!事实上,很多985名校不排斥跨考生和双非考生,只要你有实力,择优录取。怕就怕你没实力,还在说学校的坏话,这就不可取了!不建议考生功利性太强,为了读研而读研,这样没有必要!在未来,普通院校的毕业生肯定会大幅度增长,考研会更难,没有质量的研究生就业也同样是问题!如果考生没有想明白为何读研,还不如早早毕业工作的好,毕竟读研并不适合所有人,或许对某些人来说,读研还是一种折磨!其实,研究生导师在录取考生的时候看重第一学历并不绝对,它只是一种参考而已。如果考生真的有实力,认真对待研究生复试,好好应考,不见的就一定被刷。很多压线考生也有逆袭读研的,公平是相对的,而机会只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你如果考研的话,你会选择报考211或985名校吗?有人说,部分高校的考研复试比较黑,很多低分考生被录取,其实是因为走了关系,并非考生实力够强。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
昨天在一个求职平台上看到一个女孩吐槽到:自己本科上的是西华大学(双非),研究生读的是西南交通大学,结果在求职的过程中公司要求填写本科院校,自己填了后就没下文了,一起面试的本硕都是211的姐妹顺利通过,于是很丧地说道:现在都看第一学历吗,读研还有什么用?其实这就犯了读书无用论的逻辑错误,有些人看到个别学历低的人成功了,于是想当然的认为学历和前途没有多大的关系。读研当然有用,先不说有什么用,就每年那庞大的考研大军可以充分说明读研还是很香的,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傻掉了吧!那为什么有很多企业在明知应聘者在一流大学读的研,也顺利毕业了,实力肯定是有的,还要追究应聘者就读的本科院校呢?张雪峰老师有一次公开揭露了企业这么做的目的,现实很扎心!他说企业这么做首先考虑的是成本问题,付出少高回报,用尽量低的成本来找到优秀的人才,在他们看来,本硕一直优秀的人才是更具有竞争力的,而我们很多人认为逆袭的人才更有潜力,但HR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看来,逆袭的人顶多算是一名合格的人才,不能因为他逆袭就过多的看高他,大部分有潜力的人还是一直优秀的,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大多只存在于小说中。其次是高考相当于一次筛选了,如果你高考没考好,说明你的个人能力还是值得商榷的饿,本硕都很优秀的学生至少没掉过链子,很多大企业根本不缺面试者,所以他们自然是挑三拣四,很多学生为了进大公司可能从大四上学期就以实习生的身份打入内部开始学习,这都还不一定能转正呢!即使是这样,每年还是有很多普本的学生在努力的抢一个研究生名额,有些学校甚至考研人数能占到7、8成以上,足以说明读研的诱惑力有多高,具体对于个人而言,读研有哪些用呢?首先就是学历的提高,即使企业再怎么看本科背景,那你也比你们当年班上不读研的学生竞争力要强,其次就是当你考公务员、进国企等单位时,你研究生的身份将会为你创造很多福利,有些单位研究生的工资起步都比本科生高好几千的月薪,这就是赤裸裸的优势。其次就是知识和人脉的积累,这是硬货,只有读过研的学生才能拥有,说的俗气些,这些知识和人脉就是你以后变现的利器,在我国研究生教育相当于是精英教育了,所以你一旦读完研能够毕业一般都是很有竞争力的,很多人看到有些研究生在抱怨难找到工作,其实他们这句话没说全,说全应该是难以找到月薪上两三万的工作,真正单纯找一份工作对他们来说那就是过家家。当然了,选择和努力一样重要,有时候方向出现偏差了,也会产生很强的挫败感,所以人在任何时候都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即使你是博士生,也有看不上你的企业,这很正常,不是你的个人问题,只是一个资源的匹配问题,但在如今的社会多学一些知识总归是没错的。
“第一学历”这个不太陌生的词,在就业或者升迁时也是一道至关重要的门槛。那问题来了,那“第一学历”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直以来对它的理解又是否正确呢!对于大学生而言,很多传统的理解第一学历不是专科就是本科。用比较正式的语言来表达就是:通常在高中之后,第一学历指的是获得的第一个高等教育学历。这个理解似乎也就成为了默认的理解,都很规矩的遵守着这个答案。我们也可以理解这样的“第一学历”就是一个出身。你专科毕业几乎一生的第一学历就是专科了,你本科毕业第一学历就是本科,不可能出现硕士或是博士的第一学历。你们怎么看待这个理解呢!首先,我们来看看百度的解释!那国民教育系列又是什么呢!国民教育系列指纳入国家教育计划里的教育系列,其主管部门是国家教育部。其中高等教育分为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四类。只要经教育部批准纳入国家招生计划并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录取,可以取得学历文凭的资格都是属于国民教育系列的。也就是说现在的第一学历指得就是你取得的全日制类型(统招)的最高学历。比如,你高考考的是专科,然后参加统招的专升本考试取得本科学历,你的第一学历就是本科,以后再考研,那你的第一学历就是为硕士研究生。所以我们以前的传统理解似乎都错了!不过“第一学历”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到如今会有歧视等不公平的不良影响。对于“第一学历”也没有一个确定的定义,也都是民间的通常认为。不过现在仍有不少招聘单位,以应聘者的“出身”为第一学历作为考核标准之一。所以在这个几乎门槛就是学历的时代,我们不论所谓出身的“第一学历”是这样,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最高学历”,不求要超越多少人,至少让未来的自己,比今天更加出色。以上就是全部内容了,仅代表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如果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是意见,请在评论区留言,小编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回复,谢谢大家。
考上研究生并非易事,研究生仍然是稀缺人才这是一个很扎心的问题,如今正在保研推免的阶段,距离2020年考研初试也已经不足100天时间。2019年的考研已经被称为最难考研年,考研人数比2018年增长52万达到了290万,其中还包括相当一部分二战考研的同学,而最终的录取人数只有72万左右,加之保送生占去的名额大约有15万左右,考研的难度确实在逐年上升。有媒体预测2020年考研的人数将达到330万,考研的难度将进一步上升。目前我国14亿人口,每年几百万学生参加高考,2019年更是超过了千万,但是每年研究生录入人数不过几十万,从这个角度来说,硕士研究生所占比例还非常小。第一学历的影响确实存在考研如此难,但在就业过程中,第一学历的影响仍然存在。前段时间一位上海交通大学的博士在求职过程中,因为本科不是211而被拒绝;前两天参加一个会议,期间也谈到了人才招聘的问题,一位负责招聘的老师也说,选人的时候首先看最高学历,这是门槛,另外虽然招聘启事里不说,但是都会看应聘者的本科学历。于是便问了他为什么这么考虑。第一学历的影响实际上是源于学生在不同高校获得的培养和锻炼不同他跟我介绍了几个原因。首先,就跟高考按分录取一样,首先得满足一定要求才能录进来,在同等情况下,再看单科成绩;其次,总体上来说,本硕博都来自名校的学生总体上来说,综合素质确实更高,从名校毕业的学生接受的科研训练,获得国内外交流的机会,由此带来的眼界更宽;接触的人和事,相对也不一样,老师的影响,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等都更为积极;而且本身来说,名校的学生在学习态度,做事的态度上都更为严谨。虽然具体到个人也许有差别,但是总体上来说,会更突出一些。第三,鉴于以上两点原因,所以在招聘的时候会优先考虑本硕博都出自名校的同学,这也是从时间成本和工作效率来考虑。用人单位选人的结果也会带来大众对第一学历的误解至于题目中的说法,有些过于绝对。很少有单位不看研究生学历,而看本科学历。很多单位就业的门槛就是硕士研究生以上,在满足这个基本条件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进一步考虑看本科学历。而且很多时候,用人单位最终录取人员的情况,也可能给大众造成一个误解,即单位实际录取的人员往往也是本科出自名校的同学较多,故而让人认为本科学历也成为了一条人才选拔的门槛线。不管第一学历如何,研究生学历带来的影响都不该忽视对于个人来说,不管用人单位如何规定,都非常有必要去提升自己的学历和能力,一是确实就业的门槛越来越高,好的单位基本都要求硕士研究生以上;二是综合实力的提升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好的机会;三是不是所有单位都要求本科学历要出自名校,而且有这样的要求的只是一少部分,绝大多数企业更看重的还是个人的综合表现,并不会完全因为一张文凭而去否认个人的能力;第四,个人都是不断成长和发展的,能考上名校的研究生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第五,部分学科和工作必须要继续深造才能有更好的成就,如果能继续到博士以上,各方面的待遇和发展机遇相对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所以不要轻易去否定自己的努力,更不能怀疑研究生学历能给自己带来的改变。
现在都看第一学历,考研还有什么用?这是个伪命题,其实学历和考研并不矛盾。1、目前,无论是初次就职,还是工作期间晋职称、获提拔重用等,不只看第一学历,也看最高学历。如中师毕业当教师,之后又函授五年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在使用上都按大学学历看待。常见的机关公务员简历公示中的党校、电大毕业等学历,属于第二学历或最高学历,按政策与全日制学校同等学历予以承认。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学历则起到证明学习经历、入职途径(社会招聘或毕业分配)、以及最高学历的真实性等。如果一个人小学没毕业,也没有其他学习经历,突然冒出个大学毕业证来,那么大概率是假的。2、学历和学位的关系学历是指人们在有正规资质的教育机构(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中的学习经历和证明。这样看来,所有的学习经历都可以称为学历。但是,我们及用人单位通常说的学历,是指一个人最后一次、也是最高层次的一段学习经历。如: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等。学位则是学术称号,标志着一个人在学历基础上继续深造、所达到教育程度、学术水平和专业层级。学位包括学士、硕士、博士等。学历和学位的主要区别在于:(1)学历侧重于全面知识的学习,学位则侧重于专业学科门类。如: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医学、工学、农学等。(2)学历证明一个人综合知识学习的经历和水平,学位证明一个人某个专业知识领域所达到的最高层次和程度。3、学历和学位在职场招聘、使用和工资待遇上是有差别的。目前职场公开招聘人才,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如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等,绝大多数要求大学本科学历以上,硕土、博士等高学位的研究生更受青睐,有的甚至免试直接录用。当地职称申报资格对学历的要求是:大学本科学历工作5年以上可申报中级、10年以上可申报高级;硕士研究生毕业工作3年以上可申报中级、8年以上可申报高级。当地大学本科学历招聘为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岗位的,第一年基本工资3000元,硕士研究生学历的3200元,博士生相应还要高些。从以上现实的分析对比看,能说考研没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