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育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研讨会召开爱很美

教育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研讨会召开

央广网西安12月29日消息(记者雷恺)教育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2020年工作会议暨教学改革创新研讨会12月28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教育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近50所高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参加会议。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教授主持开幕式并做主旨报告。她强调2020年要以理论研究的深入推动教学内容升华,以学科建设发展领航课程体系建设,以深化调研成果的运用进一步推进教材体系建设,以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能力水平的提高,以强化机制建设增强课程满意度,有新进展、新面貌、新成果。开幕式后,教育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做了主题发言。分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山东大学王韶兴教授分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化、学理化和学科化问题;分教指委副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王宏波教授从“三理贯通”即政理学理事理角度分析了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东北林业大学教授陈文斌委员等就教材问题、博士生培养质量问题、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入脑入心问题、平台建设等做了主题发言。围绕大会主题,与会代表展开了热烈深入的讨论。武汉大学李楠教授等23位专家分别从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定性、定位、定标、定法等方面展开了广泛而深刻的研讨。会议还安排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宋学勤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副院长马忠教授做了教学经验展示。

随随便便

20考研:考研政治需不需要看大学课本?

答案是不需要。首先我们应该看到两者的区别。第一,这两者的应用范围就不同。大学所用课本当然是用大学用于要求学生掌握的、达到的知识。考研政治官方规定考试内容和考查方式的是大纲和大纲解析。《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就是教育部考试中心为考研政治而出的书目。第二,在内容方面。大纲每年修订一次,根据国家最新要求,增删某些部分,同时根据当年的重要领导人讲话、重要事件,将相关内容进行编入。课本则可能几年不变。第三,两者的学习内容和考试所要求的掌握程度不尽相同。其次,我们来看两者的的相同之处。都是马原理、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科目是相同的;马原理、毛泽东思想、史纲思修等内容也有相同之处。看到相同与不同之处后。我们再来看考研政治这一学科的特点。政治追求少时高效。而这一点恰恰就是我们不选择课本的最根本原因。复习任务重、时间少,您到要用以上与大纲以及大纲解析相差较大的书目来浪费时间吗?即使某些内容是相同的,但是我们不能将宝贵的时间用于对于、查找课本和大纲之间的不同之处吧。最后,建议每一位考研人都重视《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这本书。每年修订一次,所有机构、老师授课内容有无变化、变化大小都取决于这本书。在考研这项重要的事情上,选择正确的书籍是考研成功的第一步。高教社官方网络课堂祝大家可以找到合适自己的考研书籍,顺利考上心中的学校。

阿尔坎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体系一体化建设的原则、遵循与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教材内容体系的一体化建设是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的基础。进一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体系的一体化建设,建成各学段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科学合理的教材内容体系,是当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体系一体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教材既承载着知识又体现着价值,是安排课时、设计教案、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因此,完善课程教材体系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点工作。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体系一体化建设,要遵循政治原则、价值原则和知识原则。政治原则——增强学生政治认同。政治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属性,大中小学各阶段开设思政课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体系一体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政治原则。大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人生历程的“拔节孕穗期”,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黄金期,这一时期对党和国家的认识与情感将直接决定着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方向,尤其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心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立大志、坚定其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学习的信念。新时代,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是各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在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内容体系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各阶段教材内容的设计应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主线,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各阶段思政课教材,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价值原则——引领学生成长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立德树人和铸魂育人的价值,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奠基作用,对各阶段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具有认识导向、精神导向、理论导向的功能。以立德树人和铸魂育人为价值原则,循序渐进地把广大青少年学生培养成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各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旨归,也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内容体系一体化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各阶段思政课教材内容体系的设计要以提升不同阶段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为核心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要求,突出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身心素质、良好的审美情趣、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和宽广的国际视野,不断挖掘和完善立德树人的内涵与要求,确保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方向。知识原则——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系统传授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论的课程。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以及必然为社会主义所替代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具有无可辩驳的科学性。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与现实现象进行科学解释和辩证分析,从而引导不同阶段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与社会的发展同向同行。各阶段思政课教材内容体系的设计要坚守思政课传授科学知识的基本原则,遵循一般哲学社会科学教材的编写原则,形成自身独特和严密的知识体系,强化自身的学理逻辑;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对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知识予以积极回应和科学解释,以科学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提生学生的整体思考能力,增强不同阶段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获得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体系一体化建设的基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在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内容体系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切实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规律为基本遵循,契合各阶段学生身心特点,优化教材内容体系。一是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和教育的基础性工作,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是各阶段学校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的基本要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体系一体化建设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主要体现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注重科学理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等层面。思政课是党和国家针对不同阶段学生设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渠道的课程,不同阶段的思政课教材在内容体系设计上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四个自信”,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制度认同和文化认同。思政课教材内容体系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奠基作用,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教材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用马克思主义。思政课教材内容体系要注重学生的道德素质的提升,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去设计教材内容板块,坚持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是遵循教书育人规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体系在内容设计上要充分体现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进一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功能定位和育人目标,使其依次递进、有序过渡。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既要强化思政课的政治理论属性,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要结合时代特点,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要坚持稳定性和变动性的统一,各学段思政课教材内容体系既要坚定理想信念教育这一“不变”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要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创新话语体系,丰富思政课的内容呈现方式,增强各阶段思政课教材内容的时代感。三是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亲和力、引导各学段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这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内容体系一体化建设如何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提供了行动指南。一要弄懂“拔节孕穗期”的精确内涵,弄清“拔节期”和“孕穗期”在大中小各学段的分布规律,将学生拔节孕穗期的身体心理发展特点与各学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标一一对应。二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既要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三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既要着重阐释和宣传党和国家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提升不同阶段学生的思想认识,也要注重设计启发性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体系一体化建设的基本路径提高政治站位,确保思政课教材内容体系建设的正确方向。其一,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的编写和设计要提高政治站位。各阶段的教材内容必须始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自觉融入“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和“两个维护”的内容和要求。其二,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成长成才规律,推进政治要求、价值体系向教学体系和知识体系的有机转化。小学阶段的思政课教材要注重通过图片、故事、案例和参观体验等感性认知方式,给学生讲明白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学阶段的思政课教材要通过理论讲解和案例教学,对学生进行党的理论知识的教育,强化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意识;大学阶段的思政课教材要着重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及其中国化过程,深化学生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内涵和思想实质。其三,要进一步创新载体、丰富形式,将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贯穿各阶段思政课教材内容的全过程。思政课教材要努力做到小学的启蒙性学习、中学的体验性学习与大学的探索式学习有效衔接。中小学阶段侧重于引导学生对创新理论形成朴素的感性认知,大学阶段侧重于向学生讲清楚创新理论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从而实现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的一体化衔接。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掌握新时代各阶段学生的思想特点。充分了解各阶段学生的特点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内容体系一体化建设的前提与基础。因此,必须对新时代不同阶段的青年学生进行一次广泛、深入和全面的调查,充分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诉求。一要全面了解各阶段学生的差异。对学生的整体思想政治状况进行调查,弄清楚他们的思想状况,以及思想状况中存在的问题等,这是设计思政课教材内容的起点。二要充分掌握各阶段学生的特点。了解成长于不同时代的学生特性,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思政课教材内容,是提升思政课有效性的根本前提。三要全面了解各阶段学生的诉求。将学生的发展诉求与党和国家的要求、人民的期盼和社会的发展趋势相融合,使思政课教材内容既反映党、国家和人民的要求,又反映学生的发展诉求,全面体现思政课的育人价值。优化内容结构,科学设计新时代各阶段思政课教材体系。教材内容体系是思政课建设的中心环节,决定着思政课的质量和效果。一要系统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提升思政课教材内容的政治性。二要丰富思政课教材的时代内容,提升思政课教材的时代性。三要增强理论的解释力和说服力,提升思政课教材的科学性。各阶段的思政课教材内容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价值取向去解释不同阶段学生所面对的现实问题和思想困惑,让不同学段的学生听得懂、听得进、能接受,真正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四要厚植思政课教材的文化底蕴,提升思政课教材的可读性。各阶段的思政课教材要丰富和充实文化元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系统地写进课程教材,用不同阶段学生所习惯的语言和方式进行阐述和表达。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新时代思政课教材编写成员的素质与能力。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专业化思政课教材编写队伍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内容体系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和基础性工作。其一,党的领导是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内容体系一体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我们党要进一步明确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基本目标,为思政课教材内容的不断完善与更新提供理论和思想上的指导。其二,教育主管部门要提高教材编写人员的条件和门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内容事关青年学生的成长方向,必须从政治素养、专业能力、社会形象和师德师风方面对编写人员提出更高要求,并定期对教材编写队伍进行严格考核和科学评估,确保教材的编写质量。其三,优化教材编写队伍的结构,形成优良的教材编写梯队。构建和培养一支包括学科带头人、学术名家、教学名师、中青年骨干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教材编写队伍,优化教材编写人员的结构,提升教材编写水平。【作者霍军亮,单位:华中农业大学】原载2020年第17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莫不出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导用书出版座谈会举行

本报北京12月25日讯(记者 杨桂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导用书出版座谈会今天在京举行,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思政课教材教辅建设经验,扎实推进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高校思政课辅导用书由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辅导用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辅导用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辅导用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辅导用书》共4本。与会专家认为,该套辅导用书以高校思政课2018年版教材基本内容为遵循,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内容与时俱进,充分吸收了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着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是突出问题意识,其专题以问题切入,深入阐释教材内容,直面重点难点问题,回应学生关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三是创新呈现方式,以思维导图呈现内容架构和教学要点,辅文穿插“名言金句”“重点解析”“阅读文献”“教学案例”等模块,同时以二维码链接“视频资料”“延伸阅读”等内容,为一线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与会专家强调,该套辅导用书实实在在帮助广大教师讲准、讲清、讲透思政课教材体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进展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其系统创新是高校思政课新形态教材建设的有益探索。《中国教育报》2020年12月26日第2版 作者:记者 杨桂青

形似

19考研 | 大学政治教材改版后,政治该如何复习?

近期,新改版的大学政治教材已经出来,其中毛中特变动最大,新增了较多的十九大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内容;马原部分由过去的八章变为现在的七章+导论,虽然内容上有少许删减,但是总体变动不大;史纲部分最后新增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修部分由原来的八章变为六章,主要是将法律部分的内容集中到一章里面,内容更为精简。教材的变动,相信牵动着每一个考研学子的心,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新版教材对考研政治的复习有何影响,如何权衡教材改版的利弊以及该如何复习,如何更高效快速的提分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了。为何大学政治理论课教材要改版?(一)官方说法根据教育部教材局在《关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018年修订使用工作的通知》的说法:“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全会精神,充分体现今年全国人大即将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的有关精神,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根据中央要求,中宣部、教育部正在抓紧组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进行全面修订”。“请各地各高校做好修订版教材前的教学安排,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018年修订版教材出版后要做好统一使用工作,及时组织开展相关课程教师培训”。(二)解读说法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改版历史来看,从2010版、2013版、2015版到即将出版的2018版,一直稳定在3年左右改版一次。主要是加入党和国家的最新方针、政策、理论成果和措施等,并且根据最新的内容对教材的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教材改版对考研政治的复习有何影响?(一)官方说法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所编写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对考试性质作出明确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该“考试性质”明确说明考查的内容范围在“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内。(二)解读说法从历年《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的变动来看,其修订的依据主要是大学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如果遇到大学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刚刚修订的年份【比如2010、2013、2015、2018】,《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的修订更是亦步亦趋、严丝合缝地依据大学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我们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改版,本质上是重视《2019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的变化。如何权衡教材改版的利弊?(一)弊的角度从弊的角度看,今年改版教材的变化应该是2010年以来变化最大、最多的一次。其中,毛中特和思法的变化是最大的,从体系、框架到细节都有所变化。这给考生的复习带来了一定困难,尤其是二战考生,积累的二战优势不像往年那么大了。(二)利的角度从利的角度看,今年的变化出现的比较早。往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改版都是在8月份或9月份,那个时候离考试已经很近了,考生来不及应对变化就走进考场了。而今年三月底教材就进入送审阶段了,不出意外四月底就可以在市面上买到了。这会给考生和辅导机构大量的时间进行研究、准备。而且也不用等“大纲”了【“考试大纲”一般九月份出版】,因为“大纲”一定会严格按照教材的变化进行修订。今年改版变化大吗?有哪些变化?从教十余年,从现在获得信息来看,今年的变化是最大的,且四门课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毛中特部分变化最大,由过去十二章变为现在三个部分共记十五章。内容上新增较多,但毛泽东思想部分基本无变化。具体来说,第一部分为毛泽东思想,包括: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二部分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包括:第五章邓小平理论、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七章科学发展观;第三部分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第八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第九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第十章全面深化改革、第十一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第十二章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第十三章“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第十四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第十五章全面从严治党。马原部分从过去的八章变为导论加上七章,内容上有删减,但整体并未有大的变化。具体来说,导论为“马克思主义: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思修部分将由原来的八章变为六章,法律部分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一章。史纲部分的调整幅度不大,主要是最后一章,即第十章,特别是党的十八及以后的历史。改版后的政治该如何复习?基础阶段(1-6月)每周2-3小时,掌握政治基本概况,重点展开哲学知识点的复习。强化阶段(7-9月)每天2小时,四科知识点的全面复习、配合习题加强知识点巩固。此阶段需要对四门课程基础知识点全面把握,虽然这时候新大纲还没有公布,但是变化的大致知识点我们基本上能够涉及到。需要大家把十九大、十九届二中全会、上半年的时政热点自己填充进去。冲刺阶段(10月-考前)每天2小时,查漏补缺,知识点记忆,掌握时政。根据新大纲,将增加的知识点补充一下,对全年的时政热点进行梳理,结合时政热点大致探索命题方向。对之前选择题知识点查漏补缺,分析题知识点开始加强记忆、利用真题进行分析题模拟演练。

掘墓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与实践的新探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与实践的新探索——《“05方案”实施以来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与实践》书评冯 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主渠道。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根据形势变化和事业发展需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断提出新任务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这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与实践的根本遵循。早在2005年,中宣部和教育部颁布实施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简称“05方案”),成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中宣部、教育部于2015年7月又联合印发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从立体化教材体系、教学人才体系、课堂教学体系、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学科支撑体系、综合评价体系以及条件保障体系等方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和国家根据时代发展特征和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领域内专家学者的关注。尤其是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如何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等,形成了很多有益探索,推出很多研究成果。但同时必须看到,不少围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成果还缺乏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深入分析,有的研究成果仅分析探讨了单一方面的问题或表层问题,缺乏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整体把握和宏观战略性分析。在深刻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整体布局和系统设计基础上,分地区、分学科、分阶段总结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经验,不断总结和把握规律,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与实践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广西作为西部地区的民族省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注重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分类指导,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广西高校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文件精神,根据“05”方案扎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很多好的做法和经验。由秦斌、赵君同志主编的学术著作《“05方案”实施以来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与实践》瞄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术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的薄弱点,通过宏观的理论视角,细致的调查研究,着眼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对高校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研究与实践总结。该书较为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广西高校自“05方案”实施以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基本经验和实践成果,对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研修基地建设、教学改革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经验进行了深入总结。同时,深入分析了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并结合相关文件要求,从在多元价值选择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与共识教育、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评价体系、提升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对未来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是一项富有意义的新探索。“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该书的出版,对广西乃至全国高校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进来,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不断总结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律,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做出更大贡献。(作者冯刚,系教育部思政司原司长,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教授)

搜于国中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原标题: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全文如下。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现就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如下意见。一、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1.重要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思政课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也要看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有的地方和学校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课堂教学效果还需提升,教材内容不够鲜活,教师选配和培养工作存在短板,体制机制有待完善,评价和支持体系有待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深化,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思政课建设相对薄弱,各类课程同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有待增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合力没有完全形成,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思政课建设的氛围不够浓厚。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思政课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切实增强办好思政课的信心,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2.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二是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三是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四是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五是坚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积极为这支队伍成长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六是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注重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二、完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4.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5.调整创新思政课课程体系。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在保持思政课必修课程设置相对稳定基础上,结合大中小学各学段特点构建形成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博士阶段开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硕士阶段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本科阶段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专科阶段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必修课。各高校要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高中阶段开设“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开设“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课程。初中、小学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必修课程,可结合校本课程、兴趣班开设思政类选修课程。6.统筹推进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不同学段特点,研究生阶段重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本专科阶段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7.加强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国家教材委员会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建设,科学制定教材建设规划,注重提升思政课教材的政治性、时代性、科学性、可读性。国家统一开设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全部由国家教材委员会组织统编统审统用,在教材中及时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最新研究进展。地方或学校开设的思政课选修课教材,由各地负责组织审定。研究编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导纲要,研究编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科技创新文化及总体国家安全观等进课程教材指南,编制中华民族古代历史和革命建设改革时期英雄人物、先进模范进课程教材图谱,分课程组织编写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指南,组织专家编写深度解读教材体系的示范教案,实施思政课优秀讲义出版工程,开列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书单,建设思政课网络教学资源库。三、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8.加快壮大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各地在核定编制时要充分考虑思政课教师配备要求。高校要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在编制内配足,且不得挪作他用,并尽快配备到位。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加强中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各地要统筹解决好思政课教师缺口问题。各高校可在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科选择优秀教师进行培训后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可探索胜任思政课教学的党政管理干部转岗为专职思政课教师机制和办法,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高校要积极动员政治素质过硬的相关学科专家转任思政课教师。采取兼职的办法遴选相关单位的骨干支援高校思政课建设。各地应对民办学校指派思政课教师或组建专门讲师团。制定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9.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以培育一大批优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为目标,制定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培训规划,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及地方党校(行政学院)面向思政课教师举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修班,办好“周末理论大讲堂”、骨干教师研修班,实施好思政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项计划。建强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依托首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在高校重点开展理论研修,依托高水平师范类院校重点开展教学研修,全面提升每一位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功底、知识素养。建立一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学基地”,组织思政课教师在国内考察调研,在深入了解党和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组织思政课骨干教师赴国外调研,拓宽国际视野,在比较分析中坚定“四个自信”。完善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三级培训体系。本科院校按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40元,专科院校按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教师的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并逐步加大支持力度。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的政论、时政节目要积极推出优秀思政课教师传播理论成果,展示综合素质,增强社会影响力。10.切实改革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明确与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特点相匹配的评价标准,进一步提高评价中教学和教学研究占比。各高校在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工作中,要单独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别,校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委员会要有同比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按教师比例核定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各类岗位占比,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岗位比例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指标不得挪作他用。要将思政课教师在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上发表的理论文章纳入学术成果范畴。实行不合格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11.加大思政课教师激励力度。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把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中的优秀分子纳入各类高层次人才项目,在“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四个一批”等人才项目中加大倾斜支持力度。各地要因地制宜设立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岗位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相应核增学校绩效工资总量。要把思政课教师作为学校干部队伍重要来源,学校党政管理干部原则上应有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经历。党和国家设立的荣誉称号要注重表彰优秀思政课教师,教育部门要大力推选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等先进典型。对立场坚定、学养深厚、联系实际、成果突出的思政课教师优秀代表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12.大力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注重选拔培养高素质人才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和教育教学,统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构建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提前批次录取或综合考核招生等方式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科生,给予推免政策倾斜鼓励优秀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科生攻读硕士学位,采取硕博连读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方式加强培养。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专门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并逐步按需增加招生培养指标。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思想政治工作,加大发展党员力度,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四、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3.加大思想性、理论性资源供给。进一步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高校应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设为重点建设学科,为思政课建设提供坚实学科支撑。深入研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提供多角度学术支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领航作用,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根据需求逐步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支持有关高校联合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组织思政课教师及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及时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14.加大思政课教研工作力度。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普遍实行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全面提升教研水平。遴选学科带头人担任各门课集体备课牵头人,学校领导干部要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建立思政课教师“手拉手”备课机制,发挥思政课建设强校和高水平思政课专家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建设,完善思政课教师网络备课服务支撑系统。建立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交流研修机制,深入开展相邻学段思政课教师教学交流研讨。推动建立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交流机制。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建设一批国家级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15.切实加强思政课课题研究和成果交流。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等设立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开展思政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等研究,逐步加大对相关课题研究的支持力度。各地要参照设立相关项目并给予经费投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成果学术阵地建设,首批重点建设10家学术期刊和若干学术网站,支持新创办一定数量的思政课研究学术期刊。制定思政课教师发表文章的重点报刊目录,将《人民日报》、《求是》、《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媒体及地方党报党刊列入其中。委托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分片建立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中心,设立一批思政课教学质量监测基地。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单列思政课专项,每2年开展1次全国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定期开展优秀思政课示范课巡讲活动。打造一批思政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探索建设融媒体思政公开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16.全面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水平。强化“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把思政课教学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本职责,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加强建设,在发展规划、人才引进、公共资源使用等方面给予马克思主义学院优先保障。建好建强一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示范性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有条件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一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工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上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全面推动各地宣传、教育等部门共建所在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实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培养工程,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建设。17.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和中小学学科德育。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和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高校,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建设一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五、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18.严格落实地方党委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地方各级党委要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性工程摆上重要议程,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思政课建设,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和完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联系高校和讲思政课特别是“形势与政策”课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每学期结合学习和工作至少讲1次课。各地要把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纳入思政课建设整体布局。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各级党委领导班子考核和政治巡视。19.推动建立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加强和改进高校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推动高校领导干部兼任班主任等工作,建立健全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及职能部门力量深入一线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服务学生发展的制度性安排。高校党委书记、校长作为思政课建设第一责任人,要结合自身学科背景和工作经历,带头走进课堂听课讲课,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高校党委常委会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会议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4个课时思政课,高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2个课时思政课,可重点讲授“形势与政策”课。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讲话等要鲜明体现党的教育方针、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学校党的建设工作考核、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标准体系。20.积极拓展思政课建设格局。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把思政课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教育部、中央宣传部等部门要牵头抓好思政课建设,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要指导抓好军队院校思政课建设。教育部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强对不同类型思政课建设分类指导。有关部门和各地要保证思政课管理人员配备,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负。强化中考、高考、研究生招生考试对学生学习思政课的指挥棒作用,将思政课学习实践情况等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探索记入本人档案,作为学生评奖评优重要标准,作为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参考。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就近与高校对接,挂牌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制定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汇聚办好思政课合力。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煎蛋饼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全文如下。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现就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如下意见。一、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1.重要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思政课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也要看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有的地方和学校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课堂教学效果还需提升,教材内容不够鲜活,教师选配和培养工作存在短板,体制机制有待完善,评价和支持体系有待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深化,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思政课建设相对薄弱,各类课程同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有待增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合力没有完全形成,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思政课建设的氛围不够浓厚。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思政课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切实增强办好思政课的信心,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2.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二是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三是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四是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五是坚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积极为这支队伍成长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六是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注重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二、完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4.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5.调整创新思政课课程体系。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在保持思政课必修课程设置相对稳定基础上,结合大中小学各学段特点构建形成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博士阶段开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硕士阶段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本科阶段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专科阶段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必修课。各高校要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高中阶段开设“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开设“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课程。初中、小学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必修课程,可结合校本课程、兴趣班开设思政类选修课程。6.统筹推进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不同学段特点,研究生阶段重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本专科阶段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7.加强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国家教材委员会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建设,科学制定教材建设规划,注重提升思政课教材的政治性、时代性、科学性、可读性。国家统一开设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全部由国家教材委员会组织统编统审统用,在教材中及时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最新研究进展。地方或学校开设的思政课选修课教材,由各地负责组织审定。研究编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导纲要,研究编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科技创新文化及总体国家安全观等进课程教材指南,编制中华民族古代历史和革命建设改革时期英雄人物、先进模范进课程教材图谱,分课程组织编写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指南,组织专家编写深度解读教材体系的示范教案,实施思政课优秀讲义出版工程,开列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书单,建设思政课网络教学资源库。三、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8.加快壮大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各地在核定编制时要充分考虑思政课教师配备要求。高校要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在编制内配足,且不得挪作他用,并尽快配备到位。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加强中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各地要统筹解决好思政课教师缺口问题。各高校可在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科选择优秀教师进行培训后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可探索胜任思政课教学的党政管理干部转岗为专职思政课教师机制和办法,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高校要积极动员政治素质过硬的相关学科专家转任思政课教师。采取兼职的办法遴选相关单位的骨干支援高校思政课建设。各地应对民办学校指派思政课教师或组建专门讲师团。制定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9.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以培育一大批优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为目标,制定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培训规划,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及地方党校(行政学院)面向思政课教师举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修班,办好“周末理论大讲堂”、骨干教师研修班,实施好思政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项计划。建强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依托首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在高校重点开展理论研修,依托高水平师范类院校重点开展教学研修,全面提升每一位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功底、知识素养。建立一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学基地”,组织思政课教师在国内考察调研,在深入了解党和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组织思政课骨干教师赴国外调研,拓宽国际视野,在比较分析中坚定“四个自信”。完善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三级培训体系。本科院校按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40元,专科院校按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教师的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并逐步加大支持力度。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的政论、时政节目要积极推出优秀思政课教师传播理论成果,展示综合素质,增强社会影响力。10.切实改革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明确与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特点相匹配的评价标准,进一步提高评价中教学和教学研究占比。各高校在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工作中,要单独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别,校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委员会要有同比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按教师比例核定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各类岗位占比,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岗位比例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指标不得挪作他用。要将思政课教师在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上发表的理论文章纳入学术成果范畴。实行不合格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11.加大思政课教师激励力度。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把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中的优秀分子纳入各类高层次人才项目,在“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四个一批”等人才项目中加大倾斜支持力度。各地要因地制宜设立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岗位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相应核增学校绩效工资总量。要把思政课教师作为学校干部队伍重要来源,学校党政管理干部原则上应有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经历。党和国家设立的荣誉称号要注重表彰优秀思政课教师,教育部门要大力推选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等先进典型。对立场坚定、学养深厚、联系实际、成果突出的思政课教师优秀代表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12.大力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注重选拔培养高素质人才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和教育教学,统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构建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提前批次录取或综合考核招生等方式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科生,给予推免政策倾斜鼓励优秀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科生攻读硕士学位,采取硕博连读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方式加强培养。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专门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并逐步按需增加招生培养指标。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思想政治工作,加大发展党员力度,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四、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3.加大思想性、理论性资源供给。进一步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高校应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设为重点建设学科,为思政课建设提供坚实学科支撑。深入研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提供多角度学术支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领航作用,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根据需求逐步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支持有关高校联合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组织思政课教师及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及时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14.加大思政课教研工作力度。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普遍实行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全面提升教研水平。遴选学科带头人担任各门课集体备课牵头人,学校领导干部要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建立思政课教师“手拉手”备课机制,发挥思政课建设强校和高水平思政课专家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建设,完善思政课教师网络备课服务支撑系统。建立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交流研修机制,深入开展相邻学段思政课教师教学交流研讨。推动建立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交流机制。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建设一批国家级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15.切实加强思政课课题研究和成果交流。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等设立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开展思政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等研究,逐步加大对相关课题研究的支持力度。各地要参照设立相关项目并给予经费投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成果学术阵地建设,首批重点建设10家学术期刊和若干学术网站,支持新创办一定数量的思政课研究学术期刊。制定思政课教师发表文章的重点报刊目录,将《人民日报》《求是》《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媒体及地方党报党刊列入其中。委托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分片建立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中心,设立一批思政课教学质量监测基地。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单列思政课专项,每2年开展1次全国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定期开展优秀思政课示范课巡讲活动。打造一批思政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探索建设融媒体思政公开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16.全面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水平。强化“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把思政课教学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本职责,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加强建设,在发展规划、人才引进、公共资源使用等方面给予马克思主义学院优先保障。建好建强一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示范性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有条件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一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工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上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全面推动各地宣传、教育等部门共建所在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实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培养工程,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建设。17.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和中小学学科德育。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和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高校,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建设一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五、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18.严格落实地方党委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地方各级党委要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性工程摆上重要议程,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思政课建设,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和完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联系高校和讲思政课特别是“形势与政策”课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每学期结合学习和工作至少讲1次课。各地要把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纳入思政课建设整体布局。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各级党委领导班子考核和政治巡视。19.推动建立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加强和改进高校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推动高校领导干部兼任班主任等工作,建立健全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及职能部门力量深入一线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服务学生发展的制度性安排。高校党委书记、校长作为思政课建设第一责任人,要结合自身学科背景和工作经历,带头走进课堂听课讲课,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高校党委常委会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会议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4个课时思政课,高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2个课时思政课,可重点讲授“形势与政策”课。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讲话等要鲜明体现党的教育方针、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学校党的建设工作考核、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标准体系。20.积极拓展思政课建设格局。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把思政课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教育部、中央宣传部等部门要牵头抓好思政课建设,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要指导抓好军队院校思政课建设。教育部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强对不同类型思政课建设分类指导。有关部门和各地要保证思政课管理人员配备,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负。强化中考、高考、研究生招生考试对学生学习思政课的指挥棒作用,将思政课学习实践情况等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探索记入本人档案,作为学生评奖评优重要标准,作为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参考。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就近与高校对接,挂牌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制定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汇聚办好思政课合力。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救世之战

重磅!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共青团中央有态度 有温度 全网青年都在关注来源: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新华社导读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全文如下:《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现就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如下意见。一、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1.重要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思政课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也要看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有的地方和学校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课堂教学效果还需提升,教材内容不够鲜活,教师选配和培养工作存在短板,体制机制有待完善,评价和支持体系有待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深化,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思政课建设相对薄弱,各类课程同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有待增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合力没有完全形成,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思政课建设的氛围不够浓厚。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思政课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切实增强办好思政课的信心,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2.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二是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三是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四是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五是坚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积极为这支队伍成长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六是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注重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二、完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4.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5.调整创新思政课课程体系。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在保持思政课必修课程设置相对稳定基础上,结合大中小学各学段特点构建形成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博士阶段开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硕士阶段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本科阶段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专科阶段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必修课。各高校要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高中阶段开设“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开设“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课程。初中、小学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必修课程,可结合校本课程、兴趣班开设思政类选修课程。6.统筹推进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不同学段特点,研究生阶段重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本专科阶段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7.加强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国家教材委员会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建设,科学制定教材建设规划,注重提升思政课教材的政治性、时代性、科学性、可读性。国家统一开设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全部由国家教材委员会组织统编统审统用,在教材中及时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最新研究进展。地方或学校开设的思政课选修课教材,由各地负责组织审定。研究编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导纲要,研究编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科技创新文化及总体国家安全观等进课程教材指南,编制中华民族古代历史和革命建设改革时期英雄人物、先进模范进课程教材图谱,分课程组织编写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指南,组织专家编写深度解读教材体系的示范教案,实施思政课优秀讲义出版工程,开列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书单,建设思政课网络教学资源库。三、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8.加快壮大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各地在核定编制时要充分考虑思政课教师配备要求。高校要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在编制内配足,且不得挪作他用,并尽快配备到位。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加强中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各地要统筹解决好思政课教师缺口问题。各高校可在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科选择优秀教师进行培训后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可探索胜任思政课教学的党政管理干部转岗为专职思政课教师机制和办法,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高校要积极动员政治素质过硬的相关学科专家转任思政课教师。采取兼职的办法遴选相关单位的骨干支援高校思政课建设。各地应对民办学校指派思政课教师或组建专门讲师团。制定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9.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以培育一大批优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为目标,制定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培训规划,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及地方党校(行政学院)面向思政课教师举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修班,办好“周末理论大讲堂”、骨干教师研修班,实施好思政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项计划。建强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依托首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在高校重点开展理论研修,依托高水平师范类院校重点开展教学研修,全面提升每一位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功底、知识素养。建立一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学基地”,组织思政课教师在国内考察调研,在深入了解党和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组织思政课骨干教师赴国外调研,拓宽国际视野,在比较分析中坚定“四个自信”。完善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三级培训体系。本科院校按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40元,专科院校按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教师的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并逐步加大支持力度。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的政论、时政节目要积极推出优秀思政课教师传播理论成果,展示综合素质,增强社会影响力。10.切实改革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明确与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特点相匹配的评价标准,进一步提高评价中教学和教学研究占比。各高校在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工作中,要单独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别,校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委员会要有同比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按教师比例核定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各类岗位占比,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岗位比例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指标不得挪作他用。要将思政课教师在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上发表的理论文章纳入学术成果范畴。实行不合格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11.加大思政课教师激励力度。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把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中的优秀分子纳入各类高层次人才项目,在“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四个一批”等人才项目中加大倾斜支持力度。各地要因地制宜设立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岗位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相应核增学校绩效工资总量。要把思政课教师作为学校干部队伍重要来源,学校党政管理干部原则上应有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经历。党和国家设立的荣誉称号要注重表彰优秀思政课教师,教育部门要大力推选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等先进典型。对立场坚定、学养深厚、联系实际、成果突出的思政课教师优秀代表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12.大力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注重选拔培养高素质人才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和教育教学,统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构建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提前批次录取或综合考核招生等方式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科生,给予推免政策倾斜鼓励优秀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科生攻读硕士学位,采取硕博连读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方式加强培养。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专门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并逐步按需增加招生培养指标。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思想政治工作,加大发展党员力度,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四、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3.加大思想性、理论性资源供给。进一步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高校应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设为重点建设学科,为思政课建设提供坚实学科支撑。深入研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提供多角度学术支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领航作用,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根据需求逐步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支持有关高校联合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组织思政课教师及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及时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14.加大思政课教研工作力度。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普遍实行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全面提升教研水平。遴选学科带头人担任各门课集体备课牵头人,学校领导干部要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建立思政课教师“手拉手”备课机制,发挥思政课建设强校和高水平思政课专家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建设,完善思政课教师网络备课服务支撑系统。建立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交流研修机制,深入开展相邻学段思政课教师教学交流研讨。推动建立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交流机制。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建设一批国家级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15.切实加强思政课课题研究和成果交流。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等设立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开展思政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等研究,逐步加大对相关课题研究的支持力度。各地要参照设立相关项目并给予经费投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成果学术阵地建设,首批重点建设10家学术期刊和若干学术网站,支持新创办一定数量的思政课研究学术期刊。制定思政课教师发表文章的重点报刊目录,将《人民日报》、《求是》、《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媒体及地方党报党刊列入其中。委托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分片建立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中心,设立一批思政课教学质量监测基地。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单列思政课专项,每2年开展1次全国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定期开展优秀思政课示范课巡讲活动。打造一批思政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探索建设融媒体思政公开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16.全面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水平。强化“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把思政课教学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本职责,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加强建设,在发展规划、人才引进、公共资源使用等方面给予马克思主义学院优先保障。建好建强一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示范性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有条件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一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工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上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全面推动各地宣传、教育等部门共建所在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实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培养工程,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建设。17.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和中小学学科德育。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和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高校,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建设一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五、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18.严格落实地方党委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地方各级党委要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性工程摆上重要议程,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思政课建设,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和完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联系高校和讲思政课特别是“形势与政策”课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每学期结合学习和工作至少讲1次课。各地要把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纳入思政课建设整体布局。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各级党委领导班子考核和政治巡视。19.推动建立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加强和改进高校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推动高校领导干部兼任班主任等工作,建立健全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及职能部门力量深入一线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服务学生发展的制度性安排。高校党委书记、校长作为思政课建设第一责任人,要结合自身学科背景和工作经历,带头走进课堂听课讲课,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高校党委常委会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会议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4个课时思政课,高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2个课时思政课,可重点讲授“形势与政策”课。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讲话等要鲜明体现党的教育方针、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学校党的建设工作考核、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标准体系。20.积极拓展思政课建设格局。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把思政课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教育部、中央宣传部等部门要牵头抓好思政课建设,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要指导抓好军队院校思政课建设。教育部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强对不同类型思政课建设分类指导。有关部门和各地要保证思政课管理人员配备,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负。强化中考、高考、研究生招生考试对学生学习思政课的指挥棒作用,将思政课学习实践情况等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探索记入本人档案,作为学生评奖评优重要标准,作为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参考。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就近与高校对接,挂牌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制定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汇聚办好思政课合力。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二者凶器

中办、国办重磅发文!“思想政治理论课”再次划重点

上周,一份重磅教育文件的发布,瞬间引爆了教育新媒体、朋友圈,“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关键词,引发各界强烈关注。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今天青鹿观察室将为大家带来政策分析。思政课今年频繁上榜虽然学校里开设的课程很多,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却在今年频繁上榜,多次被划重点。今年2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和“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3月,主席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4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年)》,文件强调,实施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这次,中央专门就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意见,作出部署,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学校思政课的高度重视,说明改革创新学校思政课的重要性,思想政治课再次被提升一个高度。《意见》主要内容框架如下:文件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课程目标、课程教材体系、师资建设、评价机制、党的领导等方面,清晰明确回答了学校思政课建设改革创新“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基层校长应当立即行动,带领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深入学习领会,抓紧研究结合本校实际的落实方案,力求实效,创出有自己学校特色的新经验。下面,我们将针对以下几个重点进行解析。《意见》重点解析重点一《意见》指出:要加快壮大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高校要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在编制内配足,且不得挪作他用,并尽快配备到位。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加强中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观察室有话说现阶段各地高校和中小学都或多或少面临思政课教师的缺口问题,专职思政教师的编制明显不足。如何提升思政老师的配备和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可尝试通过以下途径解决:1. 遴选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科,选择优秀教师,并对其进行系统培训;2. 探索胜任思政课教学的党政管理干部, 转岗为专职思政课教师;3.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4.积极动员政治素质过硬的相关学科专家转任思政课教师;5.采取兼职的办法遴选相关单位的骨干支援高校思政课建设;6. 应对民办学校各地可指派思政课教师或组建专门讲师团。重点二《意见》指出:要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建强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建立一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学基地”;组织思政课教师在国内考察调研,组织思政课骨干教师赴国外调研;完善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三级培训体系等。观察室有话说日后,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及地方党校(行政学院)将会更多地面向思政课教师举办专题研修班,进行“周末理论大讲堂”、骨干教师研修班等,以此培养和提高思政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重点三《意见》明确指出了开设专题会议和思政课的次数和课时:1. 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思政课建设;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每学期结合学习和工作至少讲1次课;3. 高校党委常委会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会议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4. 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4个课时思政课;5. 高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2个课时思政课,可重点讲授“形势与政策”课。观察室有话说《意见》的颁布,意味着地方各级党委要把思政课建设提上日程,各高校也需要利用好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及职能部门的力量,通过每学期定期开专题思政课等方式,深入一线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服务学生发展。重点四《意见》提出要加强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和加大思政课教研工作力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思政课网络教学资源库”“加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建设,完善思政课教师网络备课服务支撑系统。”“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观察室有话说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的思政课也开始进行课堂改革创新,远程教学教研、录制精品课程、同步课堂等智慧教学互动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思政课堂上。结语总的来说,通过以上重点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意见》既是一份全面系统的计划书,又是一份细致具体的实操书,在开展工作方面给出了详细的指导意见和具体指标。鉴于思政课的主阵地还是学校课堂,第一道门槛自然是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再者就是开课的次数和课时需要得到保证。采用远程互动教学、网络直播教学等创新教学模式,有助于各地思政课的高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