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报考人数 290万人2018年 报考人数 238万人2017年 报考人数 201万人2016年 报考人数 177万人2015年 报考人数 165万人历年硕士研究生报录情况统计!
聚焦养老需求,助力家庭护理——记湘潭大学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红网时刻8月3日讯(通讯员 文敏 魏凯霞)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2.49亿,占总人口的17.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1.67亿,占11.9%。此外,根据全国老龄委第四次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结果,失能、半失能老人总数达4063万,并将持续增长到2020年的4200万,2030年的6168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养老服务需求尤其是家庭养老照料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张力。满足老年人家庭养老需求,减轻失能老人长期护理负担,提升家庭养老照料能力,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7月22日至8月2日,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类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先后赴湘潭市雨湖区、岳塘区、湘潭县、湘乡市等地,开展关于“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家庭抗逆力调查”以及“农村养老服务的供需现状调查”活动。此次调研重点关注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了解失能老人家庭护理状况,查找城乡养老体系建设难题。以期为政府出台家庭养老公共政策,支持城乡养老体系平衡发展,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建言献策。调研团队在主席铜像前合影。问政政府,摸底全市养老服务整体情况调研团队先后前往湘潭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老龄委等部门开展调研,了解全市人口老龄化现状与养老服务发展概况。整体而言,湘潭市人口老龄化发展势头迅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压力大,时间紧。据调研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8年,湘潭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3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7.63%,且每年以将近3%的速度递增。其中,失能老人2万余人,特困老人2万余人,人口老龄化形势不容乐观。近年来,湘潭市按照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目标,合力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健康发展。优先保障特困、失能老人刚性需求,推进养老服务进家庭、进农村、进社区、进机构,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网络。2017年,全市各类老龄经费投入近2亿元,出台养老政策文件19个,建成公办养老机构6家,农村敬老院68所,发证民办养老机构40家,城乡养老服务示范点93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0个,养老床位1.9万余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6.8张。然而,与人口老龄化的速度相比,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仍显滞后,资源分布不均,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获得感与满足感。团队成员赴湘潭市民政局调研。参观机构,把脉养老服务供需难题近年来,湘潭市涌现了荆鹏、金梦园、银海为代表的本土养老服务企业,引入了普亲、夕乐苑、禾康、东方惠乐等养老服务品牌,各类养老机构的发展,为老年人提供衣、食、住、行、医疗护理等服务,成为养老服务市场中的重要供给主体。调研团队先后对湘潭市荆鹏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湘潭市养老康复中心(市六医院)、湘潭县老年福利中心、康梦源老年公寓、湘乡市涟上飞涟老人托养中心进行了实地考察,对养老机构建设运营、床位补贴、服务项目、收费标准、人才培训等展开深入调查。从以上机构了解到,目前,湘潭市对养老服务企业,在用地审批、水电价格、消防审验、无息贷款、税费负担等方面给予了诸多政策优惠。例如,财政支持方面,对新建、改扩建民办养老机构实行4000元/床、2000元/床的建设补贴和100元/人/月的运营补贴;对收住湘潭市户籍失能、半失能低保老人的农村家庭,按照200元/人/月、100元/人/月的标准发放补助。人才培训方面,通过整合人社、民政、残联、商务等部门资源,为养老服务管理人员、护理人员、家庭照护者等开展技能培训,每年合计3000余人次。团队成员与湘潭市荆鹏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王晓芳总经理座谈。同时,调研也发现,各类养老机构空缺空置,供给与利用不足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具体表现为市区公办养老机构较火爆,而县城及农村地区的各类民办养老机构却相对冷清。例如,湘潭市荆鹏老年养护院40多张床位才入住16位老人,空置率达70%,湘乡市涟上飞涟老人托养中心空置率也在50%以上。而湘潭市康养中心250张床位已全部住满,并有近100人在排队等候。一方面是养老设施与养老资源有效供给不足,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另一方面却因为地域限制、服务价格与质量等问题导致养老资源利用率不高。目前,湘潭各养老院,生活自理老人的照料费用为每月1500—2000元左右,失能老人的照料费用,则每月至少在2000元以上,这让部分老人尤其是农村老人望而却步。此外,我们还发现,各类养老机构普遍面临护理人员招聘难、流动性大等问题,农村养老机构由于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乏力,医疗预防、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等服务短板亟待补齐。团队成员与湘乡市涟上飞涟老人托养中心老人合影。走访社区与村委,关注基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和村委作为基层治理主体,在养老服务供给与老年活动组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调研团队先后到湘潭市雨湖区羊牯塘社区、江麓社区、湘潭县易俗河镇京竹村、湘乡市昆仑桥办事处城南村与山枣镇株津村走访调研。通过与社区工作人员、村干部座谈,调研团队详细了解了调研区域内老年人数量,失能老人照料状况,社区与村委近年来开展的为老、敬老服务工作,及其困难与解决思路等。整体而言,基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有待加快,尤其是农村地区任重而道远。目前,社区和村委主要依托民政、人社部门设立的基层服务网点,为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险缴费认证、低保、五保社会救助等服务。只有部分有条件的社区建立了便民养老设施,为老人开展娱乐活动提供场地。例如,雨湖区江麓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在市民政局支持下,设施建设与服务供给发展迅速。湘乡市昆仑桥办事处城南村通过成立老年协会,由前村支书担任会长,并通过村干部与企业、商铺老板捐赠,以及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将闲置的乡镇企业员工宿舍改造成老年活动中心,为全村600多名老人提供娱乐设施与健身器材。还通过组织老人重阳节免费旅游,定期走访、慰问高龄、失能老人家庭,发放粮油物资等措施,融洽干群关系,增进邻里情谊,老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相反,其他社区与村委因条件有限,老龄工作起色不大,养老服务供给严重不足。解决这一难题,首要问题在于提高干部群众的认识层次,其次,要重点突破资金与场地限制问题,并根据各地实际大胆探索。调研团队在湘潭市雨湖区江麓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调研。调研团队与湘乡市城南村村支书及老年协会会长交流。深入家庭,微观透视老年人生活现状为了更深入了解老年人的生活与家庭照料情况,调研团队在社区工作人员、村委会干部的带领下,对多户老人家庭,尤其是失能老人及其照料者进行了深度访谈。面对面倾听老人的想法与感受,了解老人的居住方式、失能原因、生活费来源、日常花销、家庭照料负担,以及对社会服务、政府支持方面的期待,并通过填写量表对其家庭抗逆力进行了衡量。调研发现,目前,老年人生活温饱基本不成问题,但失能老人生活品质不高,家庭照料负担沉重。居住方面,城镇老人大多选择与老伴居住或独立居住,农村老人大多与子女同住,但子女外出打工的较多。收入方面,城镇老人主要依靠养老金,农村老人主要来源于子女支持及自己务农、务工获得的收入。城乡居保养老金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其基本生活。团队成员入户与健康老人开展问卷调查。在谈及对未来养老的预期与担忧方面,90%以上的老人钟情于居家养老,不愿去机构养老。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经济上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对养老机构的服务品质不满意,觉得养老院的生活不如自己家里自在。同时,他们也非常担心以后生病了会住不起院,面临无人照料的窘境,毕竟子女现在都忙不赢,各方面压力也很大。在与失能老人及其家庭照料者的聊天过程中,我们发现,失能老人生活质量不高,照料需求满足程度较低,家庭在长期照料过程中,主要面临经济压力、时间不足、专业技能匮乏等问题。这类家庭迫切希望得到政府和社会在资金、服务、时间等方面的支持。团队成员与失能老人及其照料者进行访谈。通过本次对政府、养老机构、社区、村委以及老人家庭的实地调查,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城乡老人居家养老的基本状况,尤其对失能老人及其家庭照料者的需求与困境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对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必将激发团队成员立志研究社会保障,改善社会养老服务现状,提高老年人福利水平与生活质量的热情和动力。
榫卯结构的制作告一段落,大家通过榫卯结构的制作,练习了手工工具的使用,了解了榫卯的构造原理,详见:2019.7月北京化工大学设计系研究生 榫卯结构实践班记录(上)下面进入设计并制作作品阶段,大家要运用所学的结构,自己设计作品,并亲手制作完成,这也是学生们此次学习实践的作业。在设计并制作作品前,授课时再次向学生们重申材料、工艺与设计方案之间的相互关联性(材料指木材、石材、金属、玻璃、陶瓷、塑料等)。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的时间都学理论,或在电脑上去实现设计方案,接触实践的机会相对还是太少,对于设计方案的实现与不同材料及其对应的工艺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在这方面的认知度很低,这主要是缺乏实践经验造成的。因而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们所设计的方案,既要紧密结合木材的木性原理,又要结合榫卯的构造原理,避免出现构造和结构受力不合理和违背木性的现象,一旦出现这问题,设计方案难以实现。这些年接触了太多纸上谈兵的设计师,经验教训一箩筐,所以在大家动手设计前,再次重申以上问题,先打预防针!对计划设计文创作品的学生,预先告知机械设备的功能和能实现的效果,还有刀具的尺寸型号;同时告诫学生们,所做设计要和机械加工接轨,切实让大家体验到:一件产品,从设计到材料再到机械加工的工艺流程。设计师的责任是在功能、造型形式美、结构、材料力学、加工工艺、环保、成本造价,以及设计理念等诸多问题中,尽可能找到一个最优的解决方案,并非是纸上谈兵式的画个图纸就是设计。设计的核心因素其实是在客户那里,客户真正的实际需求、痛点、和不同时间、空间下的使用条件,才是设计应该提取的最原始因素。设计不是一个点、一个面,而是通过实际调研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整个动态过程。建议学生们从设计到打样制作,事必亲躬,同时应树立这样一个观念:打样制作应该属于设计的一部分。因为只有这样亲自动手制做,才能发现设计方案中,在形式、功能、结构、受力、表面处理、色彩等各方面,有哪些不足、不合理、甚至悖论,然后再去逐一改进完善。不亲自动手去做,很难发现真正的问题所在。如果打样制作都寄希望于他人,首先是对自己的方案不负责,也是大多设计方案漏洞百出、甚至实现不了的症结所在。接触过很多年轻设计师,这个问题尤其突出。下面是学生们在此次实践活动中,自主设计并亲自动手制作完成的部分作品本次研究生实践班 全体师生合影照北京化工大学设计系研究生 榫卯结构实践班记录 (中)完 作者:半个木匠张均成 2019.8.18此次研究生实践班结束后的一些思考与想法:当前很多设计师一味追求外在造型的形式美,不说是误入歧途至少也是很片面的剑走偏锋,就家具设计来说,应该涉及到以下诸多问题,并需要解决——详情见此文下半部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此文内容较多,限于篇幅,将分为上中下3篇,更多详情,下文继续,欢迎关注更新!
考研的学生或许现在正在认真的准备着自己的复试,祝愿你们能够在复试中有一个优异的表现。那么在研究生这三年期间 你一定要做很多事情,研一的你或许更多的是在忙着每天的实验和课程,但是到了研二和研三时,你又在干什么呢?是宅在寝室里吗?又或者是每天都碌碌无为呢?其实在你研二研三这两年期间你必须做三件事情,这对于你的毕业和以后的就业都会有非常不错的帮助,这不研究生学姐也表示尽管很累但是很快乐。第一件事:找一份实习工作。对于研究生来说,在研二这一年期间由于没有了课程安排,所以有足够的自由时间来支付自己每天的时间,所以不能浪费这样的时间,因此找一份实习工作成为必然。我们都清楚实习是在读研期间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因为实习能够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能够更加的熟悉我们专业领域内的相关工作,能够更直接的和社会所接触。同时在毕业的时候如果你曾经在一家专业内比较好的公司实习过,那这也是一个加分项。所以在没课的这一段时间,研究生的我们必须找一份实习工作。第二件事:发表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在研一的我们由于刚刚进入研究生生活,加上每天繁重的课程安排,所以很多学生没有了写论文的心思,以至于一直没有论文产出。但是在研二研三期间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多渠道的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可以多阅读所研究方向的最新科研论文,也可以认真仔细的收集多项实验数据,为自己的学术论文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和数据,帮助我们写出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所以这一段时间,你大可以用一定的时间完成自己的学术论文写作,毕竟读研期间没有一篇像样的论文是不完整的。第三件事:开始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答辩,外审的相关准备工作。研究生三年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自己的硕士学位论文,因为自己论文外审通过了我们才能够拿到自己的毕业证和学位证。所以在研三的我们应该奖大部分的时间用来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首先是确定自己学位论文的选题,构思整个论文的框架,完成初稿,导师修改,二次创作,预答辩,正式答辩,最后外审。整个过程都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汗水。所以一定要尽早的准备自己的硕士学位论文写作,因为其 不是一蹴而就的。总之,在研二研三的硕士研究生,这三件事情是你们所必须完成的,不仅仅是对自己的顺利毕业,对于以后的就业,都是不可或缺的加分项。
关于整个考研,归结起来就一句话:“明确目标,充满信心,满怀激情,应试复习!”也就是说,在明确了目标的基础上一定要充满信心,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获得成功!在充满信心的基础上,又满怀激情的去付诸实践,通过实践让信心获得释放!在充满激情的实践上,又对症下药,总结方法,考试考的我复习,考试不考的我先放在一边,这也是应试教育的一个特点,没有必要把多余的精力放在没干系的事情上!做到了这三点,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保持一个好的心态,考试时临危不乱,尽自己的能力把考试考完,至于结果,就交给老天了!所谓“尽人事,听天命!”,不管结果如何,相信你都能坦然面对了!
夏至之末,小暑之初,在北京化工大学设计系张老师多次的沟通和用心安排下,学生们的这次榫卯结构实践课在盛夏开启。以上图片是为这次开班准备的工具,木作是传统手工艺,实践过程中用到的很多工具,现在市场上已经买不到,即使有些能买到,也是非常难使用,比如钉勒子是传统划线工具,市面上已经很难买到,因为这种传统工具既简单又实用,商家生产这种工具可能很难赚到钱,再一个就是,工业化机械生产使传统手工工具的利用率大大降低,所以历次开班这些手工工具我们都重新制作。由老木匠师傅讲解工具的基本使用技巧。下面是在给大家讲解传统手工刨子的调试、使用技巧、日常的维护保养及修理。辅导大家使用工具,作为研究生都是成年人了,基本大家都能在短时间之内迅速掌握工具的使用要领,稍加练习就能动手制作结构模型,在动手做榫卯结构模型的过程中再反复体会工具的使用技巧,教得其道,学得其法,大家很快掌握了工具的使用要领,工具的使用练习很顺利,马上就进入亲自动手制作榫卯模型阶段。给学生们演示榫卯的构造原理,通过榫卯构造,了解中国古代的家具制作为什么不用现代的钉子,反而能把家具制作得更加坚固耐用。榫卯是木构件与木构件之间的一种(接合)结合方式,在中国已经传承几千年,不仅包括大木作古建、小木作装修,还有细木作家具等古代木结构的基本构造方式,了解榫卯结构的原理,对于设计家具等木结构作品有重要意义。榫卯制作课上,与学生们的教学互动,答疑解惑在榫卯制作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计算、划线及设计构造方面的能力非常突出,毕竟是上到研究生了,动脑能力没得说。在以前开社会成人班时,经常会出现个别学员遇到复杂结构,计算划线时大脑对于立体结构反应不过来,不知如何划线。这次研究生班里竟然没有一例这种情况,一教就都会划线,而且没有出错的,简直超出预期,说明这些年的学不是白上的,作为研究生阶段经常在电脑上做设计,空间计算能力都很强。给学生们讲解材料、工艺等和设计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设计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到产品的功能性、造型、材料、工艺、机械加工、美术等各方面的知识,知识无穷无尽,各方面的知识都可能为设计所用。作为研究生阶段,更应该多关注的是材料、不同材料的工艺特点、造型、以及所设计作品的功能性、机械加工等诸多方面和设计方案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在这些因素当中,如何相互协调,扬长避短,为设计方案服务,在面对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能深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能让自己的设计方案得到一个最优解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通过实践建立起来的自我学习能力,这种自我学习能力对于设计师才是最重要的,它能让你自己成长!每天的任务量都很重,我们把课程的进度排得很紧,课程期间基本没有喘息的机会,一个结构接着一个结构地做,紧锣密鼓,每一天下来我知道大家都很辛苦,因为作为学生,都还没遇到过这样的劳动强度,腰酸胳膊疼是在所难免的,但我们必须严格要求,只要挺过前四天,身体就会适应了。如果在这最初几天要求不严,出现懈怠,那么未来一周至十天之内,身心都难以适应,反而更难受,所以只能狠下心来,要求大家继续,这一点到最终课程结束也没有告诉大家。其实看到大家每天都那么辛苦,我内心也很想体谅大家,但时间紧任务重,要学有所获,只能严格要求,才能让大家不虚此行。付出就有收获,看学生拿着亲手制作的榫卯开心的样子!眼看着大家制作完成了一种又一种榫卯,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为学生们由衷的高兴,作为老师也甚感欣慰!榫卯结构的制作告一段落,大家通过榫卯结构的制作,练习了手工工具的使用,了解了榫卯的构造原理。下面将进入设计并制作作品阶段,大家要运用所学的结构,自己设计作品,并亲手制作完成,这也是学生们此次学习实践的作业。北京化工大学设计系研究生 榫卯结构实践班记录 (上)完 作者:半个木匠张均成 2019.8.18此文内容较多,限于篇幅,将分为上中下3篇,更多详情,下文继续,欢迎关注更新!
研究生的招收与培养,是导师们永远关注的话题。撇开培养单位行政命令式的“硬指标”不说,那研究生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呢?今天说说自己的理解。 首先把研究生大致分为三种类型:(1)想做科研,也能够做好科研。这类型需要的是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提高,假以时日,定会成功——不是指研究生一定会得到巨大的科学成就,而是指培养成为合格的毕业生。(2)想做科研,但不会做——愿望是好的,但缺乏能力。这一群体数量繁丰,特别需要导师给予良好的指导。当然,在获得必要知识储备和能力提高的同时,对科学问题的感悟可能也很重要。如此一来,这部分学生中,或许还存在一小部分不适合做科研的人。(3)根本不想做科研,当然一般也不会,更不用心。这一群体读研究生的目标明确——就是文凭!不过,这里并不乏适合做科研的脑袋!要想使他们中的一部分能够做科研、能够做好科研,需要导师的点化——这种点化不同于导师引导下对“科学问题”的感悟,而更像是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我一直认为,在培养学生做科研方面,不同层次有不同的目标。本科生学套路,硕士生学思想,博士生搞创新。下面聊一聊俺对硕士生培养目标的理解,供大家商讨或拍砖。这里就不讨论(1)类学生了,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硕士毕业的条件,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至于(2)和(3)类学生,培养或提升的方面大致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已有理论知识的感知与应用。有一句成语叫“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一条辩证规律是“量变引起质变”。读研究生、学做科研,常规做法都是从阅读文献开始的。这里的文献不仅仅指从最新的相关期刊中查到的研究内容近似的文章,也包括研究课题可能涉及的理论与方法的书籍。许多研究生在阅读文章过程中,往往忽略对后者的重视。要清楚地知道,它们才是你今后攀登科学高峰的基石,而前者(期刊中的文章)仅仅是路标或甚至风景而已。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坚实的基础,你的学科知识体系即便不是空中楼阁,也会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一遇风雨就摇摇欲坠,令人胆战心惊的。研究生们自己判断这方面的方法就是,能否真正正确理解导师给定的课题——即能够正确、有理、有据、准确回答这么几个简单的问题:课题的意义何在?或为什么要选择该课题?该课题目前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或不足或研究空间?你有没有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在某些具体细节问题上,一般要超过导师对课题的了解。如果到毕业时仍然不能做到这些,那么俺看似武断地告诉你:你不合格!第二,对实践手段、过程与结果的分析判断。在文献阅读做好的前提下,开始着手实践(大多数工科叫实验)过程的进行。这里注意两个概念的清晰内涵:科学性和合理性——至于正确性与准确性是有待于后人或时间检验的。在评审论文的过程中,经常发现有人用“试验”二字;在与同行讨论问题,也有人建议用“试验”二字。鄙人认为甚是不妥。《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试验”——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我认为“实验”有“有比较确定的预期目标并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实际验证”之意,而“试验”更近于“不太清楚结果如何的试一试”的意思,有些“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的味道,当然这也不一定意味着“不科学”。如果汉语表达不清楚,我们可以借助于英语(呵呵,英语还有这个功能)。“实验”是Experiment(其实这个词中文释义中也有“试验”的意思),而“试验”更像是Try。再看看Experiment,与Expert有着同样的词根,是不是显得更“专业”些呢?关于这方面的判断也有一个成语可以表达:熟能生巧!你在实践中“熟练”到了“巧”的程度吗?这里的“巧”是不同于“悟”的另一种境界。大家都学过《卖油翁》吧,老人家说“无他,唯手熟尔”,就是这种境界。如果至此还不理解,(俺不说你抬杠),再告诉你一个实例:研究或发明汽车的科学家,驾驶汽车的能力不一定超过出租汽车司机——根本原因在于一个“巧劲儿”!还有一个就是合理性,最起码做到自圆其说。有人可能会说,仅仅合理不够,还必须正确与准确。其实这是不大可能的事。回想一下伟大的科学发现中的偶然性就知道了。有人说科技论文只有20%是正确的,这是有道理的。不用说50~60%以上的正确率,就是超过30~40%以正确的“产出率”也够吓人的啦!对照工业企业的利润率来讲,20%的“利润”已经相当可观喽!第三,对获得实践结果的归纳、总结与凝练。这是对前两个方面程度的体现与输出,前两个方面的收获直接影响这部分的效果;而且即使前两个方面做得足够好,也不一定说明这部分一定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前两个方面做得不好,那这部分做得好者鲜有所闻。这部分做起来很难,但判断比较容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学位论文(学生们称之为“大论文”)的编写。这是水平显示度最直接的方面。如果发挥得好,甚至可以遮掩前两个方面的不足。如果把好好的一个科学问题或工程问题,写成一个简单实验结果的罗列与描述——本科生论文的味道。那你危险了!最起码说明你对研究课题的把握不够,没有能够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说实在的,如果这个时候能够感悟到“文献阅读不足”所致还是要得的——“边学边卖”也许还来得及。如果到了这个时候连这个“感悟”都没有,那你完蛋喽,哈哈!(2)发表论文(学生们称之为“小论文”)的编写。这是研究工作或课题学术水平的最佳体现。这个方面既好把握,又不好把握。说好把握,一方面是格式属于“八股文”类,照着现成的论文格式“套一套”即可。需要注意的倒是这方面最好不要“创新”,好论文因为格式不符合所投期刊的要求被拒者数见不鲜。另一方面内容已经摆在那里——现在一般都在计算机硬盘里装着。不好把握的说法就是如何把内容有机的组装起来、把问题说明白、让读者看明白——这才是一个科学研究者的硬功夫。如果各方面配合得力(包括很给力的导师)的话,实现达到一篇SCI高度的论文对硕士生来讲,并非绝对不可能之事。经常遇到的情况很可能是这样的:一个具有SCI高度Idea,只用了Ei高度的功力,最后写成了核心期刊水平的Paper。这恰似“播下龙种,收获跳蚤”的最新网络流行语——其非遗憾也欤?(3)做口头报告(学生们称之为“答辩”)音频的输出。有一个俗语叫“茶壶煮饺子——有嘴倒不出”。有些方面,你内秀可以,做研究生论文不可以,而且绝对不可以!如果做得不好,那么对不起,你不合格。宣讲论文与老师讲课不同。老师讲课目的是让听课者听懂并部分记忆,既不能以老师的科研水平做衡量的标准,更不能以老师当年的学习甚至考试水平做基准。宣讲论文就是要体现自己的课题学术水平(包括创新性)、实验手段的先进性、结果或数据的真实性与合理性等,只要阐述明白即可。至于台下的人能否听明白,那不是答辩者的事儿!如果宣讲者自己讲着讲着把自己绕糊涂了(这可是司空见惯的哟),说明什么?——“短炼”!
本次设计系研究生 榫卯结构实践班 部分照片:实践活动详情参见:2019.7月北京化工大学设计系研究生 榫卯结构实践班记录(上)北京化工大学设计系研究生 榫卯结构实践班记录(中)此次研究生实践班结束后的一些思考与想法:当前很多设计师一味追求外在造型的形式美,不说是误入歧途至少也是很片面的剑走偏锋,就家具设计来说,应该涉及到以下诸多问题,并需要解决:一、榫卯构造:作为木材质的家具来说,榫卯是其必要的结合方式,无论到何时,深入了解构造都是家具设计的基础问题。二、结构受力:框架型家具的搭建,构件的受力原理是一定要考虑的,家具虽然千百年的历史,但到目前尚未形成结构受力量化分析系统,这就更需要设计师在设计家具时,对榫卯构造和结构受力进行必要充分的考量。这两个问题看似基础,但往往成为设计师的软肋,因为结构和构件的合理性,以及不同木材的木性无法靠书本知识获得,必须要接触一线的生产实践才能真正感受到。三、造型美学:指用哪些元素和结构来表达设计理念,像明式家具上经常使用的圆腿、方腿、鼓腿、三弯腿、有束腰、无束腰、高束腰、直枨、罗锅枨、霸王枨,不同的元素和结构表达出的理念和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四、人体工学:古代虽然没有这个学术名词,但古代的匠师在设计、制作一件家具的过程中,也充分考虑了人体舒适度。中国古代的家具设计,并不是把人体的舒适度放在第一位,而是把人定义在社会层面,把人的尊严放在第一位,更加注重仪式感,也就是说家具是礼仪制度下的家具。从这个层面再去看古代的家具,比如厅的家具是对众的,舒适度和尊严二者的抉择,一定是尊严放在第一位。先在满足礼---这种仪式感的需求下,才考虑人体的舒适度。中国几千年的礼仪文化,虽然历史上屡说礼崩乐坏,但礼仪观念早已浸入中国人的骨髓,重要场合,礼仪的仪式感依然是设计的渊薮。现在有些古典家具学者处处讲古典家具每处构件与人体舒适度的合理性,真是舍本逐末,一叶遮目而不见泰山,古典家具是礼仪制度下的产物,置几千年礼仪文明的强大社会背景于不顾,而单纯去谈舒适性,这种研究古典家具的视角未免太片面。人体工程学虽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但在室内环境设计和家具设计中的应用已经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可以为设计提供量化的科学参数,很有参考价值。五、纹饰点睛:明式家具中,有些纹饰明显具有画龙点睛之作用,成为古典家具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有的家具甚至有文字题跋,类似于青铜器上的铭文,赋予了家具更多的文化内涵。现代的家具是工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作为商品的属性出现的,与古代的文人家具相比,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缺少文化内涵。西方把中国的明式家具称之为雕塑,是已经上升到艺术品的层次,我们把它当做文博器物至少也属于工艺品范畴,与作为商品属性出现的家具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作为制器出现的明式家具在其当时虽然是商品属性,但留存于今就已不再是,这是不同时空背景转换下的文化差异造成的,很微妙,从现在来说,文化属性和商品属性已成为古今家具的最大不同,这非常值得深思。六、表面处理:古典家具的表面处理既有南漆北蜡,也有为防止木质缺陷的披麻刮灰,现代化学漆的环保的确是大问题,应该在借鉴古代工艺的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新材料进行尝试,从现有的化学漆上进行突破。人们会越来越重视环保问题,因为它和自身的健康息息相关。七、设计方案与材质,工艺等之间的关系:设计方案的实现必然与材料发生关系,而不同的材料意味着不同的加工制作工艺,不同的材料要扬长避短,尽量发挥其工艺的优点,避免材料的缺陷。虽然个人一直主张突出设计和工艺,弱化材质在整个家具中所占的比重,但弱化材质并非对木材不加选择,哪怕用柴木,也要对其密度、韧性、花纹、色泽等捡择使用。设计中金属、陶瓷、石材、等多种材料的合理运用,也会使家具更具特色。八、家具与家具的对话:多件家具在一个生活场景中同时陈设,必然会涉及到相互间的大小、高矮、配合、对比、错落、呼应等诸多问题,以含有的相同元素在不同造型中取得统一协调,以不同的造型在统一的风格中取得变化。以往的家具设计,成套全部统一在一个制式之下,虽然统一感的效果很好,但难免有呆板之感,应打破制式的小概念,加大变化、对比的量级,使之统一在风格大概念之下,这样通过形式美的丰富,来打破呆板之感。比如厅的陈设,以三为组,一边官帽,一边圈椅,官帽和圈椅各自统一在三个一组的制式之下,三个一组因含有相同元素取得了局部的统一,官帽和圈椅这两组造型又产生了对比变化,打破了整体的呆板,同时又都统一在了中式风格之下。此只为举例,以抛砖引玉,举一反三。九、家具与空间语境的对话:不要把眼光仅仅局限在设计的对象---家具上,我们设计的不仅仅是一把椅子、一张床、一个沙发,一件具体的家具,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起居中的实际问题,是通过家具在建筑空间之中,营造出一种更合理的生活方式。这就需要设计师深入了解不同大小、不同功能的建筑空间对家具的风格、体量的需求,以及在建筑空间内如何陈设,比如别墅和小居室的功能需求是不一样的。还需要深入了解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的生活理念、文化背景等很多内容,设计是为一线的实际需求解决问题,需要深入一线做大量的实际调研,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十、家具营造的氛围与人心理感受之间的关系:家具作为生活起居之必须,不同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在一个空间里陈设,会给人造成不同的内心感受,这一点在现代设计中往往会被忽视。整个生活空间的营造都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这个人应该是使用者客户,而不是设计师以个人的喜好越俎代庖,虽然设计师可以引导一种生活理念,但要紧密结合客观实际的需求及用户的志趣,避免设计成为海市蜃楼,不接地气。当潮水退去,随着人们理性的回归,设计的妄想性、盲目性便逐渐露出水面,与功能脱节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所谓的存在即合理,这看似一条真理,却忽略了时间条件的存在,当不合时宜,曾经的合理也会变成不合理,喧嚣尘上终究会尘埃落定,终究还是要从根上着手,方为正道。以上是这次开班后,关于家具设计的随想,思绪都是片段性的,逐条回忆并记录,主要是思考的一个真实记录,写日志之际落成文字,供以后参考。完稿之时一并公开,不嫌文字冗长的朋友可以参考,有宝贵意见者,吾亦欣然接受。(全文完) 作者: 半个木匠张均成 2019.8.18专注木结构研究教学、设计制作,更多文章,欢迎关注半个木匠木结构!
研究生第三年,究竟应不应该去实习?导师给出了答案!对于现在的在校大学生来讲,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无论是专科生,本科生还是研究生。距离毕业还有一年的时间的时候,想的都是去是一个单位实习,便于踏入社会时,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积累一定的经验和教训,当然,不同的学历层次。在面临选择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最近就有学生问,研究生期间在校第三年究竟应不应该去实习,在这里导师给出了答案!不建议去这样做,原因如下。不同的起点对于专科生和本科生来讲,因为学习的东西有所不同,专科生更多的侧重于技能,第三年的时间进入工厂工作实习,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过渡作用,而本科生更侧重于理论教学,在大四这一年出去实习工作的话,能够让自己体会到一些东西的与众不同,这也是从课本知识到实践的过渡,所以对于本科毕业后直接想参加工作的学生来讲,提前一年实习也是有必要的,而且对未来个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先人一步,有先人一步的优势。而对于研究生来讲,研究生所处的起点于本科生和专科生不同,研究生更侧重于比较细化的专业知识,专业性比较强,起点相对来讲比较高,所以提前进入社会一年,同在学校里面继续学习一年,是有很大差距的,这些细化的理论知识,不是说提前进入社会一年就能够学会的,提前进入社会一年积累社会经验,真不如在大学里面继续学习一年专业知识有用!因为研究生所处的学历层次是比较高的,起点比较高,所以未来选择的机会也比较多。导师的资源进入研究生后,会有专门的导师辅导自己学习,基本上研究生三年,自己都会归在这个导师的门下,而第一年和第二年是打基础的一年,导师有很多的人脉资源,虽然自己是导师的亲学生,但导师也不会上来就把自己推荐出去,必须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学习知识积累的过程,一般下来,这个过程需要两年的时间,所以说当导师的资源对接给自己时,正好赶上研三这个阶段,如果大三自己出去实习啦,将会错过很多好的机会和待遇。要知道导师一般都是有课题和项目的,特别是目前一些热门专业和比较冷门的领域,都是有大笔资金投入的,这对于研究生来讲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跟导师搞好关系,各项待遇都是很丰厚的,而且还能够学到很多实用的技能,这比自己出去实习学到的东西多多啦,而且导师对于自己的亲学生,跟外面的人对待自己,是有很大差别的,这就是现实,年轻人不要好高骛远,放着触手可及的蛋糕不要,非要去寻找别的蛋糕,殊不知最后找回的有可能是面包屑,看透这些东西很重要。当然这只是导师个人的看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综合考虑,做出自己的选择,无论当下做什么选择,都是正确的,不去尝试不去做,一谓的空想,都是浮云。对于研三这一年,究竟应不应该出去实习?你怎么看?欢迎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