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不是大学生唯一选择,如果你是下面几种专业之一,早工作更好黄砖路

考研不是大学生唯一选择,如果你是下面几种专业之一,早工作更好

目前,研究生考试的热度持续不减,如果不考研究生,在同学中仿佛是异种,我们正是3点追究那个原因,首先,当今时代大学生的普及度很高,学历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所以,本科生报考研究生院学习无疑是提高自己竞争力的关键手段,业界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而且,盲目追随的现象也特别明显,接下来给大家介绍:考研不是大学生唯一选择,如果你是下面几种专业之一,早工作更好,一起来看看!第一类:应用技能型专业如果是计算机、会计等应用技能专业的话,直接就业积累的三年经验比大学院三年的学习要重要得多,这些专业领域是通过积累了多年的经验积累起来的,只有水平提高了,才能有更好的工作机会。第二类:公务员对口优势专业考上公务员,进公司是很多学生的梦想,但是公务员的考试比大学院的考试难,但是,像法学和经济学专业的学生那样,考上公务员比较轻松,而且,这个专业大多会选择能进公司的工作单位,因此,如果公务员专门设置了中间人的主页的话,请好好考虑是否能考上公务员。第三类:读研欲望不强如果你个人,没有坚定从心底接受大学院的信念,自我认识中自学的水平,自我约束的能力都不太强,也不建议考大学院,也许你会害怕早点进入社会,但迟早会用自己的力量进入社会,开创自己的世界,决心不够坚定的话,如果毅力不够的话,就早点就业,积累学习经验,努力吧。第四类:专业知识欠缺太多如果说学习成绩一直不好的话,我总是逃课,缺乏专业知识,知识的不足不是一时半能弥补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是不断积累的过程,这种情况下,最好早点找到合适的工作,慢慢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那时我还想上研究生院再参加考试。以上就是:考研不是大学生唯一选择,如果你是下面几种专业之一,早工作更好,欢迎留言!

夏川

这四类大学生不要参与考研,即使去考研,也只是“打酱油”而已

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将报考大学院作为自己的就业方向,每年到了大学三年级的下学期,很多准大学生都开始考虑考研究生,毕竟,大学院考试和就业之间的选择还是要和自己结合起来,所以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从现在的现状来看,大学本科生在就业活动中市场上的竞争力已经苍白,985、211工程大学如果不是本科生,竞争力会再次下降,现在大学生的就业活动市场上的主导已经是研究生了。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毕业后如果选择考研究生的话,会面临很大的竞争,如果考不上有名的研究生,考研究生的意义就不大,面对这样的困惑,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考研究生呢?从近年来报考大学院的情况来看,以下四种大学生不适合报考大学院。第一种:目标不明确,未来没有规划自从大学院考试的准备开始后,大部分人只是盲目地开始准备考试,没有明确的大学院考试的目标,比如,你要报考哪个学校?除此之外,很多准备考试的大学生还没有明确自己是否真的要考研究生,对于准备研究生考试,我们应该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目标。第二种:性格稳定差,毅力明显偏弱在每年的研究生预备考试中,特别是刚开始准备考试的时候,很多人只是盲目地被迫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很多大学生看到自己的朋友在准备考研究生,自己在宿舍里闲逛也不好,所以跟着别人去考研究生,总体来说,这两个学生的性格稳定性比较差,如果有准备考试的困难的话,我想改变考研究生的想法,直接放弃考研究生,他们不会在考研究生的路上遇到困难,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信心明显不足。第三种:专业基础差,知识储备不足从大学院考试的难问题来说,和大学入学考试的难度不一样,大部分是基础课程,调查的主要方向是专业知识水平,在大学院的考试中,不仅要面对计算,还要具备背诵等知识,构筑更加健全的知识体系,在大学院考试中,很多人被阻碍在英语科目中,第一次考试的时候英语比较难,另外,第二次考试的时候考察英语的口语和听力,因此,英语的要求更高,同时,政治知识也不是简单背诵就可以了,因为理解不够,所以有时政治分数没有达到标准,另外,专业科目也是很多人的“障害者”,特别是大学时经常上课的人,必须认真考虑自己是否能复习。第四种:抗压能力弱,不能面对困难在考研究生的时候,我们也有足够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些学生在大学院的考试准备中已经足够了,但平时的模拟考试成绩也很好,但是去考场的话,因为紧张而忘记准备的知识,在考场因为紧张而迟到,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所有的问题,除此之外,有的学生在考试前过于紧张,考试前没有好好休息。现在报考大学院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甚至有一种流行趋势,但是,对于是否参加研究生考试的问题,还是应该慎重对待,不能盲目服从群众,不能浪费人生的宝贵时间,如果属于上面四种人,或是没有决心改正上面四个缺点,建议还是不要选择考研究生。

赫默尔

考研对大学生的意义是什么?如果不考研以后工作会不会很难找?

现在却来越多的人选择考研深造,不惜放弃自己的美好青春,去考研。现在考研对大学生的的作用很大,特别是现代社会,互联网大数据5g的到来,这样一个知识分享时代,没学历没知识肯定是没有竞争优势的。我之前在知乎等问答平台回答过很多关于考研的问题,大多数的同学都是在考研与就业之间挣扎,要不就是担心自己是否能够考上。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和大家说,如果你还能学进去,并且对某个领域很痴迷,那么请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考上研究生,可能你现在不太理解,但是研究生毕业后的你在找工作的时候就会明白有多对得起当年那么努力的自己。为什么这么说?我给大家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研究生不如社会的优势有两点:第一点你的人脉圈子会高一个档次。第二点你的职位抬头会高一个档次,有的人可能会说,我专科毕业的,技术牛现在照样总监级别,我只能说你自己付出多少你自己清楚。但是,考研如果是为了以后好找工作,那就不一定了!在咱大中国,别说研究生了就算是博士生那也是多的很,跟八十年代知识分子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了!高学历并不一定意味着高薪,企业看中的是你为企业赚钱的能力!高学历能否快速的转变成挣钱的能力就看个人了。很多人考研都只看未来,去忽略了考验也是要花钱的呀!何况考研究生出来,还有比你好的博士生,难道又要考博士吗?这是一个富人或者富裕家庭的游戏罢了,普通农民砸锅卖铁也供不起博士啊?即使供得起也是拼了老命啊?我们大学毕业都已经是成年人了,父母为我们的付出也足够了,最好不要再去加大家里的经济负担。考研并不适合每个毕业生,因为家庭不一样,所以我建议不要人人都去考研,社会大学更能锻炼人,如果你的家庭父母是农民,没有任何关系背景,我建议不要考了,抓紧找个稳定工作是核心。如果你读完了研究生再出来找工作,却发现还是没有什么进步,才是最扎心的。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考研并不适合所有的人,有些人真的适合搞科研的可以考虑,出于其他任何非科研目的的原因去考研的,我真的奉劝一句,千万不要害人又害己!考研需要毅力,时间,金钱以及体力等各个方面的配合才有可能成功,如果目的不端正,做出这等付出是很难坚持下去的,也就明知道没有结果的付诸东流!何苦呢?最后总结一下,考研肯定比较好,但是得看自己实际情况,或你怎么想法。首先要看自己家庭经济,因为考研要多读二年或三年以上,所以经济可以的家庭考研好,这样提升自己学历。如果家庭经济不好,一般不要考研,因为对家庭负担重。再者,觉得自己学习能力强的可以考虑一下考研,因为你可能不用花费很多力气就可以提升自己的水平。

见分

“大学生烂大街,研究生满地走”,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小时候总听村里面的爷爷奶奶说:“大学生是天之骄子,一家能培养出来一个大学生那真是光耀门楣啊!”但现如今我们听得最多的却是大学生不值钱,大学生已经太多了,大学生毕业还不如农民工,读大学就是浪费钱!然而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份统计数据:全国1977-2017年高考人数和录取率统计,或许可以从中能够发现部分原因。从统计数据来看,前35年的“高考人数”“录取人数”“录取率”三项都是呈现上升的趋势,直到2012年才开始趋于稳定。近40年来累计毕业的大学生高达11518.2万,,粗略按照本科专科各占一半,也就是说本科生有5759.1万人,看起来确实也不少,可是要知道我国人口目前是14亿(2019年数据),大学生所占总人口的比例为8.23%,而本科生只4.11%。咋一看虽算不上“天之骄子”但也不至于“烂大街”和“遍地走”啊,可为什么还是给人一种大学生供过于求,学历不值钱的感觉呢?其实主要原因还是有以下几点。一、大学录取率的高速上升如今大学的录取率,从刚刚恢复高考的5%直线上升到现在的75%左右。也就是说,以前所有参加高考的人100个人里面只有5个人能考上大学,而现在随着教育的全面普及,每100个人中有75个有机会上大学(包括专科)。还有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很多人都能顺顺利利读完初中,只要加油努力考一个好点的高中就相当于一只脚跨入的大学的大门(1999年开始,高校的录取率超过50%)。 这样一来感觉自己的同龄人很多都上了大学和自己竞争,竞争压力太大,所以才会产生大学生很多的感觉。二、人口基数庞大我们所说8.23%的大学生,基数面向的是全体中国人,上到百岁老人,下到咿呀学语的婴儿都被我们算进去了。这样这个比例就很自然就被庞大的人口基数冲下来了。但我们换一种算法,从1999年高校大幅度扩招开始。1999年0-18岁的人数约为41142万人。而这些人基本是在2000年-2017年上的大学,现在是21-39岁,而这18年间录取的大学生总数是10166万,也就是说这部分人中平均每四个人就有一个是大学生。三、对大学生的话大学生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薪资让他们满意,条件又舒适的工作。很多乡镇和偏远山区都存在着大学生不足的情况,只是很多大学生都不愿意去基层工作。我国的大学生其中并不多8.23%,对比俄罗斯的54%、日本41%、美国40%仍然算是少的。最后千万不要被“读书无用论”的毒鸡汤洗脑,社会大趋势我们无法改变,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到无可替代才是最重要的!

办公室

大学生读研究生现状,导师对学生有多么真诚,就会有多么失望

如今,本科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也不受欢迎了,985、211工程类重点学院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学生也通过参加研究生考试获得了竞争力,但是,考研后,导师对学生有多么真诚,就会有多么失望,这是为什么呢?1.学生考上研究生后,往往只知道读死书,对知识和科学研究却不知灵活应对。很多学生在考研究生的时候,很多人往往读书、努力学习,取得研究生考试的资格,中国大学生往往喜欢读死书,也就是说他们永远不知道怎么灵活运用,太依赖教科书知识,当然,其中也有国内教育制度的缺陷,学生在考试中经常被表现出来,但是,真正用于科学研究和研究工作的时候,总是不能灵活运用技术,这也是很多硕士和博士生的悲哀,原来这些人是社会各行业的优秀人士,这样看来,多数是书呆子,很多大学研究院的指导者,往往在学生进入研究院时,都会细心教导,但往往学生们的学习和探究心会让指导者失望。2.学习能力很高,但是独立力很弱。研究生院的学生、硕士和博士生们经常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学习和专业上,对社会经验和生活动手能力非常弱,社会经验也非常不足,也许有人会说“爱因斯坦是专门研究学问的,自我管理能力也非常差”,但是,我们不能和这个物理学的大亨相比,不管怎么说,中国的博士每年都有几千人,硕士和研究生人数不限,因此,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忘记一些生活细节,我们再找借口,我们说是尖子人才,这些小事不值得我来动手,在研究院,博士课程的很多指导者对大学院有着这样的想法,虽说学习了先进技术,但如果连这些基础工作都不想做的话,可以放心为祖国做贡献吗?这是很多研究生的指导者最失望的地方,因为学业重没有借口,所以没有时间做细小的事情,这对很多领导来说是个心寒的地方。3.研究生的大学院考试太重视学术,担心信息商的锻炼。大部分研究生直接从小学到大学,还去了大学院、硕士、博士,因此很多研究生其实没有受过社会锻炼,挫折也没有经历过,大部分研究生的情商锻炼令人担忧,曾经武汉大学的博士领导人说,关于这一点,研究生院的指导者和研究生院的学生们交往得比较多,但是彼此成为朋友的机会很少,我们不能追究很多研究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但是一个人走上社会,不知道作为一个人的处世之道。当然,道德教育也逐渐成为学生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大学院考试的机关也开始锻炼大学院学生的社会接触能力和动手能力,我相信总有一天中国的硕士和博士也会成为综合性的人才。对于上述情况你是怎么看的呢?大家可以再下方留言区留言哦。

形名

硕士学长说了,有3类大学生直接参加工作,比考研更实际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高校毕业生一般都是直接参加工作或考研,选择这两年考研的同学越来越多,很多人宁愿再花三年的时间和精力去深造,自己提高竞争力,也不会毕业后就去找工作。但是,硕士的学长经历了来的人,教给了学校的大学生,学生都有考研的权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考研,研究生应该做的是学术研究,那么,在硕士的学长眼里,三种学生不适合考研。01、没有主见、上进心,喜欢随波逐流的学生马上就要毕业了,我对自己的将来还没有什么计划,看周围的人考研,自己也准备资料考研,这样的学生本身是没有上进心的,只是遵从别人的行动行动,自己没有目标,当然不会有信息,准备考试期间也是很难坚持的,这种心理状态,直接去工作。02、口号喊的很高要考研,但是不付诸行动的学生很多学生都在喊着要考大学院,问有没有目标学校,你有好好考虑过考大学院的方向吗?这样的人其实是行动的小人,想考研院,说明没有实际行动,对学习热情不足,也没有计划,直接去工作就可以了。03、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大学四年的成绩不好,也就是说根本没有学习,我想这种心理状态的学生即使上了研究生院,也一定不会被领导看到,另外,成绩差的学生想考上研究生。这个硕士的学长又说了,我想今后会有好的工作,不一定只有考研这条路,学历有问题,但进不了好企业,尤其是心理不太成熟的学生,应该更早地脱离校园环境进入社会,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其实,考上研究生院,高的学术研究真是无聊,如果没有学习的心,就没有必要勉强考研,可以早点工作。

竞猜王

考研的大学生和不考研的大学生,3年后差距有多大?现实很骨感!

每到毕业季,大学毕业生就分成了两个大的流派,一个是读研党,一个是工作党,这两个流派的学生都认为自己有着美好的前途。那么,读研的本科生和不读研的本科生,3年后的差距有多大呢?结果真是太“现实”了,本科生不要假装看不到!研究生相比本科生,有三个比较大的优势,一个是学历优势,一个是专业能力优势,一个是就业平台优势,这三个优势足够吸引本科生投入研究生大军。如今的本科生已经有种“烂大街”的感觉,大学生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不值钱”。曾经大专都是高学历,如今大专学生在社会上认可度很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聘,也基本上对大专学生关上了大门。今天大专的遭遇,很可能就是本科的未来,所以,提高自己的学历,读个研究生十分有必要,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学历优势。本科阶段学的都是基础知识,研究生阶段才是真正提升专业能力的阶段,读完研究生,能力也会比本科生强一些,面对未来出现的复杂情况,能够更加游刃有余的处理。另外,现在的企业招聘,基本上好的职位都研究生化,比如一些企业的总部机关,招聘基本上都只要研究生,而子公司,目前还是要一些本科生。总部和子公司,发展前景的差距可想而知,读个研究生,将来就业能获得更高的平台。以公务员这个职业来看学历的重要性,如果只有本科学历,基本上省会城市市直和省直的大部分职位都对你关上了大门,即使有个别职位可以报,那也是和一大批本科生竞争,考取的难度特别大。如果有研究生学历,选择面特别广,而且相对来说竞争比较小,比较好考。另外从待遇上来看,本科生如果考取公务员,转正后定为科员,而研究生一旦考上公务员,转正后就是副主任科员(职务职级并行后,叫法有变化),而这个副主任科员可能是很多本科生工作十几年后都不一定能晋升到的层次。本科生工作三年,虽然有了一些工作经验,也可能会有一些职位上的提升,但是研究生毕业后起点高,可能本科生努力的终点,最后就是研究生的起点。所以在小编看来,如果家里支持,没有马上想去赚钱的需要,尽量要读研,读研辛苦三年,幸福一辈子。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袭明

考研对大学生的意义着什么?如果不考研以后工作会不会很难找?

考研对大学生的意义着什么?如果不考研以后工作会不会很难找?考研对大学生的意义,我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非考不可,有的人觉得没有必要,有的人会随波逐流,有的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有的人无论考几年都必须要考上。实际上,我觉得如果非说意义的话,我觉得考研这件事情可以在一方面体现出个人对未来生活以及职业的规划。先说明一点,考研并不是大学生唯一的出路,考上了研究生并不代表今后的工作生活一马平川、平步青云,不考研或者考不上的人也不是就只能默默的过一生,真正能不能在今后的日子当中过得更好一些,取决于很多方面。至于说不考研好不好找工作,在这里只能这么说,如果你能力强,本科学校不错,专业也比较实用的话,你也可以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再加上工作之后的不断努力和为人处世方面有一定的能力,你照样可以更上一层楼。但是如果你考上研究生了之后,你可以选择的机会会更多,平台相对会更高,薪金待遇一般也会更高些。所以,有的时候经常会提起这句话:学习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是相对来说最轻松的一条路。最后说下,如果你因为各种原因不能考研,也不用过于沮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要求,也有自己的活法,只要自己高兴,自己幸福就好;但是如果想要自己升的更高,想以后求职加薪更加顺利,想让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更高的话,不妨考个研究生,相信对于你来说,一定不是件坏事。最终的选择都要依靠大家的内心去判定!大家觉得考研对自己重要吗?欢迎分享你的看法!

帝之所兴

大学生需不需要考研?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2018共有在校大学生人数为2695.8万,应届大学毕业生795万,普通本专科招生748.6万人,全国共有具有大学教育程度人口为1.9593亿人。研究生毕业典礼2018年在校在校大学生人数:2695.8万人。而研究生,据教育部发布的消息全国共有在校研究生191.1万人(硕士+博士)。可以看出来比例相差14倍之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找工作考研多数人目的无非以下几点:本科学校一般,希望通过考研改变一下教育出身;本科毕业不好找工作,先考个研究生,能够缓解就业压力;最后对科研感兴趣,励志科研。但是最后一种人数比例很少。其实,相比较于考研,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最起码得有一个职业规划,因为读书只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人总是得走向社会的,不论本科毕业,还是研究生毕业,都得考虑求职问题。如果不提前考虑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就很难在学校的学习中指定主动的计划,主动增强自己某方面能力,单单靠学校的培养,很多能力欠缺,在求职时往往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再就是要知道,研究生的定位跟本质工作是科研,是理论研究,而科研做的东西往往都是某一方面一个小点,很深入的东西,这些东西往往与实际运用比较脱轨,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跟规划,除了那张硕士文凭,研究生三年的学校课程学习及科研学习,可能对未来的你帮助微乎其微。所以对于目前的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考研与否,而是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爱好等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与目标。

白朗峰

考研是因为什么?考研的大学生都知道吗?

今天一条新闻闯进大家的手机新闻头条:月入过万的大学生“承包”厕所复习考研。据成都晚报报道,赖豪,是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为了考研,他把在女生厕所和男生厕所之间的闲置厕所作为自己的“战场”,每天花上至少半天的时间在这里看书背书。这位赖同学,杆伞的时候因为家里经济情况不怎么好,就怀里揣着1000块钱,跑去广州,然后路费就花了500元,兜着剩下的500块钱去找厂家谈合作,最后终于谈成了……到现在他已经是一个月收入轻松破万的大学生了,但是他却要“承包”厕所来复习考研,这就让很多网友奇怪了:说到这里就进入我们今天的主题了,大四考研,只是因为工资的原因吗?相信很多人都是这个想法,直接毕业找工作很难找到满意的高工资工作,更别说月收入破万了……确实这是实情,但是如果你只是因为这个去考研,那么只能说你在做一场赌博,一场用三年青春作为代价的豪赌,现在考研风大刮,几乎大部分本科生都曾经想过甚至付诸实际过考研,对于这种情况,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以后同样作为研究生毕业的你,依旧面临着就业人数多,就业不满意的情况,因为你当初是因为嫌弃工资少去考研,当然和你一样想法的人还不少,所以,你们研究生三年后还是会遇到一样的问题!那么问题来了究竟为什么要考研呢,我觉得今天那个头条的主人公说的比较在理:在接受成都晚报记者采访时,赖豪表示“在后期创业的过程中,发现知识才是带来财富的动力,正好我对自己自己的专业还比较感兴趣,所以在大三的时候就准备考研。”赖豪对记者表示,读研时间也不长,还能多学一点知识,也是不给自己多年的专业学习留下遗憾。“因为现在重心放在了考研,生意主要让客服在管理,就看一下每天的收支情况。”赖豪说,希望能顺利考上研究生,从事相关专业,或者是继续从事自己的服装行业,又或者将这些年的经验投入到其他的领域去来发展自己。是啊,知识是带来财富的动力,带来财富的不是学历,所以为了工资不满意选择去考研的大学生们,是不是该好好考虑一下了?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尤其是普通本科毕业的大学生想找一个高工资的工作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刚毕业的我们,家里父母亲还有劳动力,不需要我们过多操心,去做一些别人不愿意做的工作又有何不可……当然很多过来人都说,考研的时光是最难忘的,会铭记余生……这位在厕所复习考研的同学,不管结果如何,我们先祝他在两周后能考个好成绩,他的这段厕所复习经历也一定会让他铭记余生的。(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