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学长亲历,美国东北大学的生物信息学怎么样?恶魔女

学长亲历,美国东北大学的生物信息学怎么样?

一、生物信息学在第十四届国际生物信息学论坛(IBW 2019)上,哈佛大学教授刘小乐曾表示“如今,生物信息学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也是信息时代带给生物医学的巨大推动力。”那么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美国东北大学的生物信息学专业。二、课程培养目标/侧重点东北大学生物信息学的侧重点向来是为了学生能够快速进入企业服务的,但是也有很多同学以此为跳板,申请PHD。对于生物信息学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学校的讲师都是波士顿本地在企业工作的人,所以核心专业课一般都是晚上上课。核心专业课一共三门,生物信息学理论1、生物信息学理论2、生物信息学编程。除此之外还有一门统计课,一门文献阅读课,一门道德课是必修课。在19年春季入学之前,东北的生物信息学是使用Perl的,目前已经全部换成了python。在行业里面,使用python是主流,但是很多年纪大的科学家还是会习惯使用perl,所以能看懂perl也是很重要的。(一)核心专业课Bioinformatics method 1生物信息学理论1这门课主要编程入门基础,一开始是教你用terminal,server这些,写一些非常简单易懂的小程序。后半部分涉及到生物信息学非常常用的数据库,搜索引擎的使用。最后会有一个project,老师会给一个文章list,这些文章会涉及到生物信息学的数据库,或者各种各样的工具。要求3-5个同学一组,现场讲述其中一篇文章。以及这节课分为lecture和lab两部分,lecture就是老师讲课,lab一般就是office hour,但是要求必须出席。Bioinformatics method 2 生物信息学理论2这门课学长上的是网课,讲得基本上就是NGS的所有流程,每节课都是生物部分和代码部分相结合,非常详实。bioinformatics programming 生物信息学编程这门课主要是涉及很多软件,以及cs方面的知识。比如python的一些本质问题问题,引用,面对对象,基础算法问题。这三门课放在一起说是因为这三门课是一系列连续的课程。这三门课必须是一个学期上一节,并且顺序不能颠倒,难度也是递增的。对于能力很强的同学,也有理论2和编程在一个学期上完的。还需要提及的是,这三门课都有线下课和线上课,但是内容是不一样的,总体难度是线下>线上。老师实际采访过几个学生,大家的感受普遍是,这三门核心课如果全部弄明白真的有难度,但是想取得一个不错的分数,或者是只想完成作业,难度并不高。(二)选修课选修课其实学校给提供的种类也是挺多种多样的,生物类,生物信息类,数学类,计算机类,数据类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规划进行选择。需要提醒一点的是如果想选择cs学院的课程,需要找advisor帮助你开选课权限,并且是在cs学院的同学选完课之后才能选。三、学校师生情况以及录取要求分析(一)师生情况介绍东北大学生物信息学专业的学制是32个学分,一般是需要3-5个学期完成。一般一届学生人数是40-50左右,大概45%是中国人,45%是印度人,剩下的是别的国家的和美国人。90%的同学来上学之前都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编程,也有很多已经在Boston工作的人来上课,但是他们大部分都会选择online课程。学校的讲师也都是波士顿本地在企业工作的人,很有经验。(二)录取要求东北的录取截止时间是6.1,建议早一点申请比较好。项目内的中国同学有海本(布兰迪斯,麦吉尔,爱荷华州立,新加坡国立大学等等),陆本也以985为主(复旦,浙大,川大),大家的gpa相对来说比较一般,3.5以下的很多,但是还是要争取拿到较高的三维成绩,毕竟这也是提升自己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就读感受及建议学长来美国读研究生,因为时间的关系压力是非常大的。如果在秋天入学,需要用一个学期左右的时间解决语言问题,第二个学期就要开始准备找暑期实习/co-op,第三个学期co-op,第四个学期就又要开始找全职工作了。但是如果大家决定转phd的,那可能第一学期就要开始套磁找实验室做volunteer了。所以,学长给的建议是,来上研究生之前,就应该建立好自己的目标,到底是来干什么的,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自己建立大的时间线,明确每一个小目标。生物信息学下面也有很多细分的方向,在行业里面不同的岗位的基础要求也不尽相同,建议多看看linkedin里面的职位描述,研究一下除了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外,还有什么是应该网上修一个证书的,找工作能多在简历里面体现出来的,总之就是要有规划,并且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多提升自己。这个就是学长自身就读的一个经验和建议,“时间紧任务重”,大家一定要有这个意识,规划好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安排。

两码事

调剂到生物类专业咋办?这5个生物专业薪酬高,就业好,缺口大

生物类专业被大家称为“天坑”专业,近几年很多高分考生纷纷躲避这些并不热门的专业,说白了就是不挣钱的专业,因为这些专业出成果比较难,不属于像计算机类的来钱快的专业,但这些专业在关键的时候却能够救人于生死,恰恰在经济高度发达的欧美国家,对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材料等专业格外重视,这也是人家生物化学类药物很先进的原因,实际上我国每年的进口药花费的金钱数目也是难以计量的。对于生物类专业,只有从国家的层面重视,才能扭转目前的局势。想报考生物类专业的考生们,目前通过“强基计划”来报考,也可以通过高考志愿填报进行,实际上,经过本次的新型病毒疫情后,可能会唤醒大家对生物工程的重视,正如有很多网友所说,该专业只有你生病的时候才想起它。目前这几大类生物类专业看起来不那么冷门,一起来了解一下。生物医学工程该专业属于电子信息类专业,和生物有一定关系,它是电子、医学、计算机交叉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除了生物、化学相关的专业外,还有计算机类、算法、高数、电子信息等,80%的课程和电子、计算机相关,快接近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了。只是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来进行生物信息产业进行开发的专业。和医学、生物有关系,但和电子信息关系最大,不是医学类专业、生物类专业,是典型的工科专业,就业主要在像医学临床中的人工器官、超声波成像技术、CT、核磁共振等医疗技术和器械等方面,也可以从数学算法,医学电子、生物医学信息学,生物医学光子等等。生物医学工程方向很多,不同的学校方向有差别,有的还和智能医疗大数据结合,比如复旦大学的医学影像方向。生物信息学对生物信息的数据处理,比如基因测序、早产预测、病原和药理测试等。和生物学关联性比较大,对口就业,一般去基因测序公司、生物类科研单位,药企等。要比较熟练使用Python,R等编程语言和相关软件,比较容易转IT。生物统计学和生物信息学有很大的重叠性,更偏重数据分析和挖掘,以及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知识,转互联网数据工程师、程序员、算法岗更容易一些。比生物信息学离市场更近一些,生物信息学研究的是基因原理,更偏重基础性科研,只是更多利用计算机统计学数学等工具,生物统计研究的是临床数据,数据完美,就可以挣钱了。计算生物学严格来说不是一个专业,而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型研究领域,一般是研究生的研究领域,离不开生物信息学和生物统计学基础。这几个专业开设的院校不多,多是医药类院校,从课程设置看也谈不上本质的区别,是新兴学科,如果被调剂到比较差的专业,可以考虑往这些专业转,起码去IT互联网做技术人员有机会。本科生物工程生物科学生命科学什么的也可以考研此类专业,比纯生物类专业好一些。生物医学更为新兴的专业,开设院校极少,浙大算是一枝独秀。跟上面三个专业相比,跟数学、计算机、统计学关系没那么大了,更偏重生命科学、信息学、医学的交叉领域,前沿性质更强,探索意义更大,基本上需要读到博士了。大家觉得这些生物类专业怎么样?

冉有

郑州大学10名优秀研究生分享学习、科研、成长经验!

在郑大,还有这么一群研究生,他们博文约礼,见贤思齐,他们锐意进取,奋发向上,优秀的榜样会成为我们科研路上的动力。今天,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优秀研究生成果奖得主们的"战绩"吧:01从深震,化工学院2017级化学工艺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张亚涛教授。科研成果:硕士期间,参与发表SCI论文6篇(中科院一区5篇,中科院二区1篇),参加了1次国际会议(第14届Membrane Science & Technology)并做口头汇报。在校荣誉:获国家奖学金,优秀研究生成果奖,三好研究生,陈俊武研究生奖学金,“郑州大学青年学术榜样”称号等。小编问答:Q:学长在研究生阶段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在学习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以跟学弟学妹们分享的吗?A:做科研,尤其是做基础研究,一定要多看文献;及时阅读最新的文献,了解自己研究的前沿;多动手,要把自己的想法去付诸行动,不要怕失败;做事情一定要严谨,科学是一个比较严谨的过程;最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好好学习英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02王帅,男,药物研究院2017级药物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19年经国家基金委资助,现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师从于刘宏民教授。科研成果:截至目前,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 9篇 SCI 论文(5篇中科院一区,ESI高被引论文1篇),另有3篇在投;在郑州大学研究生自主创新项目《新型EGFR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评价》项目中担任负责人,获得重点资助并按期优秀结项(2017-2018)。在校荣誉:曾获得三好研究生,优秀研究生成果奖等。小编问答:Q:学长现在在美国留学,那可不可以分享一些留学感受,以及在美国和在学校有哪些不同?A:我非常荣得到国家的资助,来哈佛这边学习。在国内很努力做科研,发文章,不断追求高水平文章。进入这边课题组之后,完全刷新了我对科研的认知。来自世界各地的高手聚集在这里,他们聚焦点完全主要是在转化上(偏应用),而且对实验细节上尤其重视,对科学问题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跟他们在一起痛苦并快乐着,面临的挑战(语言,课题),让我对自己各方面能力都有新的要求。现在的我每天都在不断优化时间管理和生活学习方式,拔高自己的学习能力。“If you want to have a better idea, you need to have a lot of ideas.”这句话是哈佛正教授peter告诉我们的。我想把这句话送给学弟学妹们,希望你们也可以不忘初心,在自己的领域不断创新,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03王央霞,女,中共党员,第一附属医院2017级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明亮教授。科研成果:在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最高影响因子为10.679),核心期刊2篇,获批国家专利1项;参与国际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的审稿工作。在校荣誉:荣获国家奖学金、优秀研究生成果奖、优秀研究生干部、三好研究生、研究生排球比赛二等奖等多项荣誉称号。小编问答:Q:学姐可以分享一本你喜欢的书吗?A:《the mindful path to self-compassion》是哈佛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Germer的著作,讲的是静观自我关怀,要像对待最好的朋友那样对待自己。幸运的是我与Germer老师本人交流并得到他的签名。比如通常当好朋友遇到不幸的时候我们会给予关怀和鼓励,但是当自己遇到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是我不好”等自责内疚等对抗情绪。医学的学习让我们关注到疾病本身,再追溯到某个器官、细胞、分子的病变等,其实最终很多疾病的发生是与情绪相关的。这本书能让你打开新的视野:随着心灵的成长慢慢学会接受和等待,等待岁月揭开命运的谜底,相信一切都有上天的美意。Wish you peace and joy。04胡增辉,数学与统计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师从慕小武教授。科研成果:SCI一区论文4篇, SCI二区论文1篇。在校荣誉:国家奖学金,优秀研究生成果奖,博士论坛最佳论文奖。小编问答:Q:在对待科研的心态方面,您有什么要对学弟学妹说的吗?A:在科研的路上,大家或许会遇到一些挫折,比如文章发表不顺利、拒稿等等,这些都是科研路上必经的过程。面对这些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陷入问题之中。05李小白,文学院2017 级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为刘志伟教授。科研成果:2017 年,硕士毕业论文被评为河南省优秀硕士论文。曾在日本、湖南、河南等地参加学术研讨会,并在北大核心期刊发表两篇论文,在A类核心期刊上以第二作者发表一篇文章。为柯文辉的小说《司马迁》和《云冈魂》撰写书评。在校荣誉:曾获国家奖学金,三好研究生,连续三年获得优秀研究生成果奖,2017年第十二届研究生学术论坛最佳论文奖等。曾参编书籍《上阳风物墨痕香》,与著名作曲家栾凯老师合作,创作歌词《上阳宫词》《富春山居图》《锦瑟》等。小编问答:Q:学姐在学习方面有什么经验分享给学弟学妹吗?A:多看多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给自己找好目标后,给自己点压力,定个早一点的deadline,然后赶在这个时间点之前完成。06曹曼,化学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师从臧双全教授。科研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IF = 14.695)。在校荣誉:曾获2019年度国家奖学金,2019年度优秀研究生成果奖。小编问答:Q:请问学姐平时会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娱乐和放松呢?A:实验室是我呆得最久的地方,也成了我另一个家,家里还有一群科研路上的挚友。一起给老师或同学过生日、一起锻炼身体等,和他们一起做的很多事都是我平静生活里的小幸福。07李威,男,中共党员,生命科学学院2016级生物信息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安秀丽教授。科研成果:博士研究生期间共发表SCI论文5篇,其中一篇发表在血液学顶级期刊Blood杂志上,影响因子达到了16.562分,且是Blood当期封面文章。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参加学术交流论文5篇。在校荣誉: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联合重点基金1项。2019年获得国家奖学金以及优秀科研设计奖。小编问答:学长你可以分享一下你的研究吗?给我们后辈们有什么建议呢?08于玉然,女,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材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邵国胜教授和王卓副教授。科研成果:在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共发表SCI论文三篇,均为中科院一区,共同一作文章两篇。在校荣誉:曾获国家奖学金,优秀研究生成果奖,三好研究生荣誉称号;获得第四届能源材料与纳米技术国际会议优秀墙报奖。小编问答:Q:学姐有喜欢的歌可以分享吗?A:《平凡之路》,特别喜欢朴树,那种淡然的感觉,想分享一下这首歌。也很想送给学弟学妹一段村上春树的话共勉: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正确的选择,我们只不过是要努力奋斗,使当初的选择变得正确。09雷建伟,男,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级工程安全与防护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方宏远教授。科研成果:博士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共发表SCI论文4篇和EI论文1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重点研发专项2项。在校荣誉:曾获得优秀研究生成果奖、三好研究生等称号。小编问答:Q:学长有什么学习秘诀可以跟我们分享吗?A: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要先自己去查阅资料和论文寻找解决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多和导师沟通交流;给自己定一些小目标,有计划的完成每个小目标;最后就是多锻炼身体,随时准备着最充足的精力面对科研中的难题。10吴艳奇,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师从王东炜教授和李胜利副教授。科研成果:以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导师为一作)身份发表SCI论文4篇,其中3篇在中科院二区和1篇在中科院三区,授权专利4项。在校荣誉:曾获国家奖学金、优秀科研成果奖、河南省三好学生、三好研究生、优秀学生共产党员、郑州大学青年学术榜样等荣誉;所在土木学院篮球队连续两年获得郑州大学研究生篮球联赛冠军。小编问答:Q:学长课余时间喜欢做什么?怎么释放学习压力呢?A:平时最喜欢的就是打篮球了,强身健体,放松心情,才能更好的投入科研。聚沙成塔,积少成多,成功绝非一朝一夕。正所谓“见贤思齐”,我们应该在脚踏实地的同时,学会仰望星空,向优秀的他们学习,不断尝试,内化成我们前行的力量。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要坚信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郑大研子们,加油冲鸭!!!来源: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研究生教育 图文均由各位优秀研究生提供 编辑:魏宁澜

其神纯粹

为什么研究生遇到教学科研两不误的导师,越来越难?

你的导师能否做好“左手教学,右手科研”?你认为要求导师教学科研两手抓是必要的吗?在过去的一周里,我们收到了近两百位科研人的心声。整体看来,只有五分之一的调查参与者表示导师教学和科研都擅长,约 35% 的参与者认为导师都不擅长;而在“偏科”的导师中,擅长科研的导师数量大约是更擅长教学者的两倍。导师“偏科”对学生有怎样的影响?大家对导师又有怎样的期待?来听听科研人的心声吧。“如果能多一点项目就更好了”一个不擅长科研的导师可能给得了知识,却给不了资源。学生容易感到缺少好的项目,或者在科研上缺乏有效的硬件支持;但如果导师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学生也能受益良多。导师给本科上课,口碑很好,本校本科生有很多人因为他人好教课好而选择保他的研究生。但是项目不太多,而且西北地区本来经费就少,所以老师花钱不那么大方,很多想买的设备啊之类的,就会考虑再三。其实感觉老师这样没有不好,如果能多一点项目会更好~~~那样教授可能两三年前就评上啦!更擅长教学,不过没有太多的影响。老师会在大方向上给你把握,提出建设性意见,其他的让自己自由掌控,不管遇到学习还是生活,都会想办法帮助自己。导师名气不大,带学生却是十分认真负责。困扰是发文章有困难,但是跟着导师以来我自己提升非常快,学到很多东西,这样的成长是让人扎实安心的。我的导师是骨科教授出身,同时兼具管理职务,因此总是能带来很多前沿资源和信息,能整合很多平台,我从研究生开始读,在这个团队里开拓了眼界,格局也变大,思维也得到很大启发。但老板是一个摇大旗的人,拿回来的项目和课题只能靠自己摸索做。有前面的师兄带路还好,如果没有就自己抹黑做。有时无法判断,感到迷茫,不知道在这里的空间是什么?导师更擅长教学,科研基本上是瞎指挥。我觉得他把重心放在了教学上,一个本科生比研究生重要,有的硕士投入比博士多。希望他能把短板补上,不然真的这个课题组要散了。做的东西杂乱无章,又出不了啥好文章,数量也少。上课感觉收获很多~但做创新项目的时候就会感觉每一条路都走不下去…读博读了一年,文章自己构思,发给老师老师也没看,通常就是大概说几句,然后让我自己再修改,实际上我也不知道要怎么修改,我很茫然,但是又不能“顶”回去,所以写文章的周期很长。我希望他能够更多的引导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这个项目做一点,那个项目做一点,到最后啥都没学到,他还美其名曰我培养出了多少多少学生,是生产出来的吧。“和老师的交流仅限于帮他取快递”更擅长科研的导师虽然资源丰富,但是他们的学生常常提到一个词:放养。“学术明星”导师往往时间分配紧张,无法给学生足够的指导。但如果学生比较独立,也有足够的能力,跟着这样的导师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导师平时都很忙,没什么时间管学生……有种自生自灭的感觉,希望导师能多关注一下学生吧。导师真的很忙,经常不在学校,很多例行的见面指导都被冲掉。的确很困扰。希望能分配好时间吧。导师自己在业内还不错,但是更专注于与企业的横向合作。对于学生,我们很无奈,毫不夸张的说,一年以来和老师的交流仅限帮他取快递,没有给过任何学术上的指导。擅长科研,但是教学和临床的弱势导致我们在全国的影响力受到限制。更擅长科研,对我没有困扰,对本科生有。希望导师可以补上短板,把本科生的教学也抓一抓。我在一个大组,所接触的老师,有 80% 在带学生方面都很差,简单说指导不了实验细节,总说一些空话。有师兄师姐带的还好,像我这种新老师第一届学生,没人带,老师也从不指导……另外遇到学生解决不了,或者处理起来十分麻烦的问题,有的时候真的没有办法,但老师通常不会理解你的,反正就一句话,想办法解决。导师名气大,但行政工作超多,基本很少指导学生。不过可以理解老师的难处,在领导岗位,很多行政工作难以避免。其实我导师特别牛逼,他的水平很高。他厉害的地方就在于,无论古今中西,他全都懂。所以就算我做的选题跟他不在一个领域,他也能给我宏观的指导。但他真的很佛系,只做科研不关心学生,我自己迷茫了大半个学期还没想清楚自己到底要干嘛。更擅长科研,但不擅长教学,给我快速掌握科研技巧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我觉得还是把短板补上比较好,毕竟以后有很多学生,擅长教学可以更快的让新同学加入科研队伍,不用在这之外徘徊很久。更擅长科研,导致我有问题的时候久而久之就会倾向于一个人解决吧。除了有的时候会因为些小事来回折腾,没啥太大的困扰,毕竟科研的本质就是自己摸索。自己当了 PI 后不可能指望再有人带你。“我可能上了个假的研究生”约 35% 的参与者表示导师两者都不擅长,其中许多人抱怨导师忙于做生意,或者心思根本不在学校,耽误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有些学生感觉毕业都成问题。我导师基本上做行政,近年基本上不是参加会议就是在组织会议(以非科研类会议居多)。教学和科研投入的精力少之又少,能毕业全凭实验室牛人指点和自己摸索。从我的大师姐开始到最小的师妹都深受影响,都感觉上了个假研究生,三年基本一事无成。导师说我没时间管你,但是你必须要发论文。实验失败的时候找老板讨论,发现给她讲了无数次的实验设计她仍然听不懂我在做什么,总是心思不在线,她想的跟做我说的完全不是一个东西,纠正过数次仍然没纠正过来。工科,导师工程项目很多,对科研的指导作用几乎为零。导师年龄大了,不教学也不科研,不是不擅长,是准备安享晚年。感觉读研究生很被动,只能靠自己了,虽然才研一,但是很迷茫,不知道干什么。都不太擅长,影响挺大的,导师会在一开始吹牛说的多好听,有多少课题,这两年有多少文章,到了后来完全不管放养……课题进展也不问,没有任何指导,还好有小老板。之前的老板偏向产业,自己盆满钵满,培养学生可以说是不闻不问。教学和科研一团糟,感觉就像个黑心商人,严重剥削学生劳动力,动不动就说不让你毕业,科研都不懂,只会忽悠学生!教学 PPT 就叫研究生帮他乱做,然后到处吹牛拉项目!不如赶紧去做生意。感觉研究生毕业靠的是自学和外援,连毕业论文都是自己搞定的,她的作用只是签字……希望她多放点时间在学校,不要再说学生是两年的学生,孩子是一辈子的事。可以理解她要照顾孩子,但是请有点职业道德好哦,拿了工资就负责,谁不是父母的孩子呢?上课水平不高,属于偏差的。实验室基也本没有发展,五年来,就出了一个 RSC Advance,做材料的不知道做什么,现在连他擅长的解晶体结构都丢了,毕业都成问题。感觉他做科研真的有点力不从心……作为学生,我真的不止一次怀疑他的水平。本人入了一个大坑。简而言之,导师拖学生的科研进度,缺乏对学生的科研指导,学生被迫重复劳动干活,干大量的低技术含量工作。本人是国内某 211 学校研究生。导师是课题组小老板,大老板只接横向项目赚钱。项目技术难度不大,主要是大批量的重复劳动,小老板负责督促学生生产产品。大老板自己说过,课题组我们几个老师啊,已经退出科研一线很久了,我们不追求"多大的成就",只求能活着。所以,课题组从来不开组会,课题组没有各种科研基金项目(当然是接不到了),导师从不自己发文章。课题组老师给学生安排一个课题,而后几个星期,一个月问学生一次进展,其余时间安排学生干生产的活随叫随到,如果学生在干活期间和导师讨论,导师就开始打太极了。教学和科研都不太擅长,困扰就是不带我,放任我自生自灭,也不按培养计划课表上课(压根没有和我上过课),教材自己选,微信群里约好师兄师姐们下周汇报论文,却频频取消。一年半从来没给我上过课,也不让我和师兄师姐一起汇报论文,理由是我基础还不够。研二了也不让看论文。老师做横向课题很多,但发不出论文。学长有被拖半年到两年半的,一篇论文。“科研与教学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要求导师们“教学科研两手抓”的规定是必要的吗?支持者认为,导师首先是教师,要尽到教学责任;而且,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的,擅长科研的导师能将最前沿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一定是必要的,我现在也是一名大学教师,我们现在学生所使用的教科书都是国内大咖写的,教材内容很少有再版更新的!这些需要教师讲课来更新,而教师知识的更新能力就要看这个教师这些年对前沿与现状的了解情况,这一切都取决于这名教师是否还在做科研。一个两三年不做科研的教师或许在一个领域中信息更新影响不到太多授课质量,但对于自己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与与时俱进的培养上一定是有误差的。大学老师本身就是创造知识、传播知识的职业。科研与教学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虽然我是本科生,现在的导师教学科研都擅长,但这种导师偏科的情况我确实遇到过,有些老师虽然科研能力很强,但教不好课本上的最基本的知识,这会影响学生对科研的兴趣。让导师两手抓有必要,既然是老师,应该教育第一,科研第二。必要,但是带博士的导师应该更侧重科研。讲师、副教授可以侧重教学。有必要,只顾自己科研,不指导学生,那还做研究生导师干嘛,既然没有精力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干嘛还要做老师。是,全面发展,导师可以将最新的科研进展通过教学及时传递给学生,同时也能锻炼老师的演讲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必要!教学科研其实有相互辅助的作用。还是最喜欢请不同大牛上课的那种综合课程。懂行的人可以教得更好。导师教学和科研都擅长,临床偏弱,科研,教学,临床三把抓才重要。是的,科研是需要后人来接棒的,所以自己一个人科研做好不行,要带领后人一起进步。教学科研两手抓没有问题,而是体系的问题,繁复不清的办事流程,数不清的各种表格等等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这才是问题所在。“学校也应该对老师‘因材施教’”反对这一规定的参与者认为,人的精力有限,要求兼顾太苛刻了,导师能做好一件事就行。许多人提出,应当改进评价体系,或者让导师内部进行分工,让导师能做自己擅长的事,学生也能得到所需的指导。另外,由于专业不同、定位不同,导师需要的能力也会略有不同。学术型研究生显然更需要擅长科研的导师,而医学专业的导师不仅要兼顾教学和科研,还得负责临床工作。不必要,同时抓可能对于专注做一件事的老师来说不太公平,最后可能两者都兼顾不了,两手抓有个前提是先把一件事做好,去做另外一件才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不必要。科研的老师通过科研评级,教学的老师通过教学评级,两手抓的老师两边加总评级,公平。没必要,人的精力有限。而且报账,走程序占用老师大部分的时间。不如让老师做好擅长的事情吧,毕竟人无完人,高校的评价体系也有问题。教学科研不一定要两手抓,可以只专注于科研,但是要注重研究生的培训。学生不可能不通过正规培训,成为年轻 PI 想要的人,甚至超过年轻 PI 的人。不培训只能生产科研民工。这个描述不是针对一个人,而是很多刚做 PI 的导师。很多年轻 PI 根本不想培训学生,觉得浪费时间,不给学生任何培训,只希望学生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一点都不符合成长规律。这种实验室也估计是长久不了。不必要。我们学术型研究生的硕士阶段对科研要求或许要更多,如果导师们有好的科研项目,有时间去指导学生做科研,可能学生收获会更多。我觉得学校也应该对老师“因材施教”,不要拿硬性指标克扣,可以两条路选。一条是专心科研,然后给个指标;一条是重点教学,科研给个低一些的指标之类的。可以要求,但是强制规定有些强人所难。毕竟有的人不擅长某些方面,可以考虑用一方面的相当成果抵作另一方面,有所取舍,才能更好的做导师适合的事情。认为很难,但一定有个平衡点,或者可以分一名教学导师和一名科研导师一起带学生。可以制定一定的范围区间以示敦促,不能强求。希望学校能提高那些教学型老师的待遇,有的老师课真的上得很好,却因为不带硕士生万年讲师地位。心疼。不必要。正是这样,高校老师压力才大,SCI灌水专利等唯论文论才越来越盛行,已经严重影响老师的发展和整个科研圈的正确方向。“我只希望导师注意休息”五分之一的参与者幸运地遇到了能够科研教学两手抓的“中国好导师”。不过他们并不是没有烦恼。我的导师知识面很广,讲课风趣,科研指导细致。如果对导师提一个建议,我还是希望注意休息。我的导师性格算是点短板 ,但是科研能力很强,对学生很好,会带学生。希望导师做好自己擅长的事业,毕竟像我老师这种科研人才不多了。导师不偏科,堪称完美。教学、科研、为人、待人都无可挑剔,一口纯正英腔,中英文造诣皆高!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侯国金教授!为您打call!刚跟导师不久,但是相处了几天发现老师虽然在科研院所工作,却是一个很会教学的老师,跟老师实习的过程中,发现他能在自己工作时,边工作边教学,把学生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希望老师继续保持,让自己的科研更上一层楼,硕果累累,同时也兼顾教学。硕博都在日本,先后跟了两名导师。第一位是大气研究领域的大咖,科研做得好课讲的也好,的确很多同学包括日本人听不懂,但其实是老师在给研究生讲课的时候没办法像给本科生一样面面俱到,而未达到他那个高度的也很难跟得上他的思维。相反博士的老师课讲的倒是通俗易懂,但是本身的科研水平在领域内也不算很高。导师教学和科研都擅长,不过我们是生物信息学偏生物的一类研究,老板本身也是出身于计算机,他现在做的研究十分偏向生物,但是招的学生基本都不是生物背景。所以我们得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来补生物知识。我希望能稍微把重心从生物挪开。教学和科研都擅长,学识渊博,就是喜欢拖文章不发。完全不会考虑我们找工作需要文章的事实,很烦。导师教学和科研都擅长,专业能力很强,但数学功底不够深厚,我担心做不了顶尖的工作。来源:科研圈

发现者

首都师范大学召开“生物信息学”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专家论证会

未来网高校频道7月23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万玛宁)7月17日,首都师范大学拟自主增设“生物信息学”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专家论证会在线举行,该学科依托生物学、数学、统计学、生态学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由生命科学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共同建设。本次论证会专家组由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陈润生院士,清华大学杨雪瑞研究员,北京大学李程研究员,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牛北方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王向峰教授,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张勇研究员,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何顺民研究员组成,陈润生任论证专家组组长。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马力耕教授,数学科学学院院长李海梁教授,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张爱兵教授,数学科学学院崔恒建教授、邹国华教授、胡涛教授通过线上或线下形式参加了论证会。会议由研究生院副院长尚媛园主持。张爱兵教授从“生物信息学”交叉学科的学科内涵、设置的必要性可行性、建设规划、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专题汇报。与会专家对学校自主增设“生物信息学”交叉学科博士学位点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该学位点研究基础和师资队伍都完全达到了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条件,一致同意学校自主增设“生物信息学”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专家认为该交叉学科建设起点高,优势明显,建议进一步凝练特色,着眼国际前沿重大科学问题,产出重大标志性成果。马力耕做总结发言。他对各位专家给予学校学科与学位点建设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表示学校将根据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认真完善论证方案,对接国家需求培养高层次交叉学科人才。他同时表示,学校将继续加强新兴交叉学科建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加强学术前沿领域与国内外高校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和学校核心竞争力。

思文

23岁本科生2年发表14篇SCI论文,网友:怎么还考研?

近日,南通大学的一位本科毕业生王子恒因为2年发表14篇SCI论文而上了热搜。根据高校的宣传,这位同学不仅成绩优异,同时还是10余本杂志的外审专家和一个公司的董事。这样一位全能的“学霸”自然受到追捧,毕竟SCI论文发表的难度做科研的同学都知道。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位同学还是来自一所独立学院,也就是原来的三本。一个“三本生”秒变“学霸”,这看起来确实是一个相当励志的故事。乍看起来,这位同学确实非常牛,毕竟很多高校的研究生一年也很难发表一篇SCI。不过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王同学发表的这14篇SCI论文全部是一个套路。俗话说就是疯狂灌水,其中5篇文章全部选择同一个肿瘤做的差异分析,基本上可以认定为重复发表。不过,这也是生物信息学科的常态,毕竟这个学科发表水论文非常容易。从这位同学发表的期刊来看,基本上都是3、4分左右的癌症领域水刊,这样2年发表14篇也很正常了。而至于SCI的审稿人,乍听起来很唬人,其实这个资格基本上发表过SCI论文的都能获得,因为不少期刊是找不到审稿人的。虽然王同学发表的期刊都比较水,但作为一名二本高校的本科生,他确实已经非常厉害了。虽然发表的这些论文他都不是贡献最大的那个,但能成为一作确实说明这位同学有极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但对于王同学来说,这类灌水论文的意义其实并不是很大。如今科研工作者的能力评价都只看代表作,如果他能够沉淀下来不再看重数量而关注质量,未来其有可能还是有一番作为的。现在很少有高校再宣传某同学发表多少SCI论文,其原因是不同领域论文发表难度和质量差异很大,数量并不能说明什么。还有令人疑惑的一点就是,王同学既然学习能力这么强,为什么没保研还要自己考研呢?而且考研的高校还是南通大学,而不是重点高校?很多网友对此表示疑惑,南通大学的宣传似乎夸大的成分太多了。但对于这位同学来说,他所做的确实超越了大多数同龄人。在很多同学都在为一篇论文发愁的时候,人家随随便便就是十几篇SCI。但对于南通大学来说,这样的造星运动最好还是少来一些吧。因为这类宣传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误导,教育部也在最新的文件中要求SCI论文的数量不再是评价学术水平的直接依据。“唯论文论”早该破除了,我们的高校确实也不需要如此多“灌水”的人才。

僧朗

研二没课题,没项目,没师兄姐,没导师指导,没经费还要坚持吗?

考研前我们都憧憬着美好的未来,都想着本科没有学到多少东西考上研究生后一切都会改变,我们一定能够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对行业有深入的研究,能够参与很多项目有导师指导,也有师兄师姐陪伴,有科研经费。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每个学校每个学校的情况,每个专业有每个专业的特色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下面这位漂亮的学姐的情况。快研二了,感觉过去的一年什么都没学到。没课题,没项目,没师兄师姐,没导师指导,没经费,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学生物的前景也黯淡,工作将来也不好找,可能还不会从事本专业,真不知道我来这四非大学到底是图什么,就一纸学历?当时招我的时候,满是应承,这好那好,谁知骗来之后就不闻不问了,真是对这里失望透顶了,之前还有考博的打算,现在看来,全凉了,狗屁导师,狗屁学校,整天搞行政化形象工程,学术就这样重视?头脑中有两个小人一直在打架,一个在告诉我,干脆退学算了,反正学不到东西,还在这里浪费光阴,忍气吞声,或许将来还得延期毕业,有病啊?而另一个小人告诉我,都快过去一年了,沉没成本这么大了,再坚持两年,混个学历,等将来毕业了谁还认识谁?现在退学的话,多丢人呀,本来考上研究生,是很光宗耀祖的一件事,退学的话,家人的脸往哪里搁?都犹豫了两个多月了,该怎么办,该怎么办?相当于读了3年大四,培养方式和本科一样,与社会脱节,估计毕业也找不到好工作。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都是咋说的吧!一、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做一些自己觉得有用的事情。一样的处境,老师给不了太多的帮助,但还起要自己努力做事情,毕业吧。二、对于退学之后的生活如果有明确的目标,那就选择退学,否则坚持。三、我和你一模一样,不过,是双一流。唉,坚持坚持吧,这么漂亮的姐姐,如果在读研期间找个对象结婚顺便在毕业前把孩子生了,从女生角度来讲其实也不亏。 不过话说回来,生物专业……还是四非学校,这种情况难道不应该直接开学不去报道吗,还读一年做什么。四、没有毕不了业研究生,不会延期的,延期对老师带研究生有影响,建议读下去吧,顺便吊个高富帅。我也是生物类别的,不过应该比你好点,虽然有人说生物专业毕业即失业,看不到未来,不过还是要充满希望的,生物信息学好点。五、抓紧在学校的最后一点时间多学点东西~不一定是专业相关的~我今年生物读博也是一天路走到黑了,金融~生信对于生物专业来说还算是容易上手的。六、不学习了呗,找工作实习,或者转行,归根结底还是看自己,跟我差不多,但是我这是211只要有毕业证学位证就行。七、这年头会扎辫子的妹子不多见了,楼主呈现一种不一样的美。 读研,如果导师好相处,时间可以自由分配,那就多做些自己喜欢的事,相信也会很充实的。看清了就好,好好调整一下,不管什么时候还是要靠自己。加油!没有更好的去处,就坚持到毕业吧,趁有时间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八、加油啊 我也和你一样的情况 也没师兄师姐,每天基本上都是十一点多才回去,老师管得很严也很不好,经常被老师骂,为何读研这么艰难,加油吧,我当时和你一样,现在刚毕业。既然学不了什么就索性在不耽误正常毕业的前提下学别的去,比如考公,考教资,或则了解一下生物护肤,以后往化妆品行业走,反正就是多阅读思考,多运动什么的,学业上能混则混,把时间用于有意义的事,祝好!九、就是因为我觉得我的专业发展前景不好,我才准备自学计算机虽然也不知道自己能学多少,只要将来能好找工作就行,感觉学校学的和社会都脱节了。十、四非是指非985,非211,非世界一流,非全国一流,普通的再不能普通了,没办法,自己水平也就这个样子。十一、跟你一模一样的处境,当时来的时候满心期望,现在是满心失望。研一马上结束,当初前三名考进去的,也有读博的打算,对科研的热情已经被浇灭。现在除了有点不甘心外,其他也都习惯了。工科研究生,被老师放养,三年就基本不会有啥出息了。十二、不建议女生盲目转计算机,仅靠自学书本知识,无相关项目经验,又不是科班出身,并不能进多好的公司。而且计算机学的东西挺多的,只学一门语言远远不够。十三、找点乐趣,建议而已,如果基础还行,考个好学校的研究生或者博士,不打算重新考的话就找个爱好。看了大家的讨论与学姐的情况2019考研的你不知道有什么感想,所以在选择专业与学校导师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能考一个好一点的学校不管是985、211、世界一流、全国一流能考好一点的最好。希望对你有帮助,我们是知了网伴随,大学生成长的趣味、高效在线学习平台,欢迎关注我们每天的原创文章,更多的考研、四六级等内容请关注我,点关注不迷路,也欢迎大家私下交流,如若认同请帮忙分享转发。

勾魂手

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预估复试分数线发布啦!

3月28日,我们分析了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2020年硕士研究生的初试成绩。参见: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2020年初试成绩统计分析,仅有18位考生有读者朋友想让我们分析一下南开大学数学学科的初试成绩。据了解南开大学数学学科包括数学科学学院、陈省身数学研究所、组合数学研究中心。数学学科现有教师103人,教授45人、博士生导师3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91人。2011年底共有学生968人,其中本科生708人,硕士生249人(专业硕士27人,墨尔本项目21人),博士生135人(含直博生)。鉴于我们已经分析过陈省身数学研究所的情况,而南开大学组合中心仅在应用数学专业招生。简单分析一下即可。经统计,中心共计15名考生报考,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南开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显示组合中心计划招收6名研究生,已经招收3名推免生,因此统招计划为3人。按照复试规则,应该有4名左右的考生可以进入复试,因此复试分数线应该为325分。不过此处不得不提的是2019年也是15名考生,最终只录取了1人,而且我们关注到第1名与第2名的成绩差距巨大,因此也可能会出现只录取1人的情形,因此复试分数线可能为第一名成绩。下面重点分析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据悉,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拥有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三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数学学科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拥有数学、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数学博士后流动站。学院在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和生物信息学五个二级学科和统计学一级学科招收和培养研究生。学院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三个本科专业。南开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显示,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含组合中心)2020年计划招生72人,其中推免生60人,含南开大学组合数学中心招生计划6人。上文已经分析了组合中心的招生情况,不再赘述。因此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总招生计划为66人。学术之路翻阅该院的推免生招生情况发现,该院已经招收52名推免生,因此统招名额为66-52=14人。招生简章显示,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20年在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生物信息学、数理经济等6个专业招生。根据上文我们知道招生计划仅有14人,结合复试规则,我们推测复试人数为16-20人。经统计,各个专业的报名情况为基础数学62人、计算数学16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4人、应用数学33人、生物信息学6人、数理经济12人,共计153人。简单计算会发现报录比为11:1。我们假设考生的成绩有1门为0即代表该考生缺考,以下分析将剔除这些缺考考生。经统计,剔除之后的考生人数为基础数学54人、计算数学14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3人、应用数学24人、生物信息学5人、数理经济9人,共计129人。即缺考率为15.68%。我可以发现报录比依旧很高。为了合理的预估各个专业的复试分数线,因此我们找到该院2019年的统招招数据,发现该院2019年共计录取23人,其中基础数学9人、计算数学4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4人、应用数学5人、生物信息学0人、数理经济1人。结合今年的报考数据与招生数据,因此我们预估各个专业的前15%有机会进入复试。即基础数学前10名、计算数学前3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前5名、应用数学前4名、生物信息学前2名、数理经济前2名。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根据上述表格我们可以发现预测是比较准确的,复试分数线在340分左右。经统计,这26名考生的考研政治平均分为68分、考研英语平均分为68.19分、业务课1的平均分为118.58分、业务课2的平均分为112.73分,总分平均分为367.5分。经统计,非缺考的129名考生的考研政治平均分为61.54分、考研英语平均分为55.26分、业务课1的平均分为79.82分、业务课2的平均分为71.55分,总分平均分为268.17分。具体的成绩分布如下表所示。对比上述2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名校的考研基本上是前几名考生的成绩决定最终的复试分数线,而他们的考研英语、考研政治分数普遍接近70分,因此想考取名校的研究生考研英语与考研政治必须跟上。#考研复试分数线#以上就是对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的统计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学院的统计分析将陆续发布。

握固

本科生物技术考研方向有哪些?包含18个研究方向,实力成就未来

生物技术专业属于理学门类、生物科学大类下的六个专业之一,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该专业的毕业生应掌握数学、物理和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生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生物化学、细胞工程及发酵工程等七个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实验技能,熟悉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开发的基本方法,毕业生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撰写论文的能力。这个专业的研究生专业有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水生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环境科学、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发酵工程等18个方向。对很多高考学生及家长来说,只要多了解一下高考志愿填报方面的知识,都会听到及看到生物学属于“生化环材”四大最坑专业之一,很多志愿填报从业人员都在劝大家不要报考这些专业。其实,任何专业对于不喜欢的学生来说,都是坑,关键在于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这个专业,能否全身心投入到对这个专业的学习中去。比如北京大学的古生物学专业,整个系就一个人,号称人数最少、最孤单的一个专业,可是该专业的毕业生出来就业,估计很多计算机类专业的毕业生都会艳羡不已。生物学必将成为未来世界最热门的学科,而计算机专业却不一定能永久热下去。对于这个专业,除了兴趣、投入之外,本科毕业生出来寻找对口就业专业的确比较难,只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度,通过考研、深造来提升自己在该领域的真正实力,才有机会摆脱这个最大的“坑”之魔咒。

绝学捐书

考研选什么专业竞争压力小?录取率高?

考研人数可谓是一年比一年多,但是在这么多专业里,其实是有一部分专业,录取率极高!人文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这个专业近些年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一些,这个专业在教育类专业中也算是比较好就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也不错,甚至一些211师范大学的录取率都是挺高的;法医学,法医学是应用临床医学、生物信息学、药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理论和技能解决法律问题的循证医学,用于侦察犯罪和审理民事或刑事案件提供科学证据。对,你没看错,就是那个在各类刑侦片中,拿着手术刀解剖尸体的”法医“,虽然每天”挥舞着“手术刀,但这可也是身穿白大褂的”白衣天使“啊!这个专业本身不是很好学,毕竟是医学类专业,但这个专业报考人数相对较少,竞争压力自然也小了不少。力学,力学类专业是所有工程类专业的基础,但是只要能将力学专业学好的学霸,在考研跨考其他工程类专业的时候优势非常大,特别是本科专业就是这个专业的学生,在复试的时候也会有很大的优势。行政管理,行政管理这个专业的考研难度很小,这个专业本身的报考率并不是很高,所以录取率也相对比较高。但学这个专业的最好就业前景就是公务员,所以对于想考公务员的同学,选择这个专业是非常推荐的。世界史,世界史算是比较冷门的专业了,很少会有同学主动去报考这个专业,报考人数少,对于那些真正对世界是感兴趣的同学,还是非常鼓励去报考的,成功的几率很大。建筑学,从广义上来说,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 这个专业其实是比较热门的专业,但是因为这个专业的就业率极高,很多本科是学建筑的同学,多数会选择直接就业,所以这个专业的考研报考人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只要自己好好准备,好好复习,多数是没有问题的。虽不像其他专业那么热门,但是这些专业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分数线较低,成功上岸的几率也就大了不少。现在考研的大多数学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为了之后更好的就业和更好的发展,以上这些专业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所以还是很推荐报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