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时间转瞬即逝,9月即将到来,疫情虽然还没有完全结束,但开学总会如期而至。新的学年,又有一批准研究生们即将走进熟悉亦或陌生的校园,开启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涯。研究生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为了避免准研究生们走一些弯路,作为一名过来人,我给他们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一、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导师读研阶段,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导师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导师决定了你读研过程是否顺利。现在不少高校都是入学后双向选择,建议提前了解好导师的人品、研究方向和性格特点,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导师。遇到合适的导师要主动提前联系,表达自己求学的愿望。二、明确未来的职业规划和方向,并争取导师的支持三年的读研时间也是很快的,我特别建议你要明确毕业后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并和导师做好沟通,争取得到导师的支持。如果你决定毕业后继续读博,那读研期间就要跟着导师多发表一些学术论文,多参加一些学术活动;如果你毕业后准备直接就业,也要大致确定就业方向,有针对性准备。只有方向和目标明确了,你的努力才更有效率。三、多在学术上下点功夫,多发一些论文我觉得不管研究生毕业后你的规划如何,既然到了研究生阶段,还是应该在学术上下点功夫,读研期间争取多发几篇论文,一方面有助于你顺利毕业,因为现在很多高校硕士毕业必须要求至少发一篇小论文;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写论文倒逼你学习一些知识。四、尽早确定毕业论文方向和选题,提前做好准备读研期间最大的挑战应该是硕士毕业论文的写作了,不仅有字数方面的要求,还是内容和质量上的要求,为了顺利毕业,建议你尽早确定毕业论文方向包括选题,提前做好有关准备,不要到毕业前搞得很匆忙。我是高校教师,关注教育领域话题,爱谈点教育。如果您也喜欢,请关注我。我相信总有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期待共同交流。
为期两天的201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终于落下帷幕,几家欢乐几家愁,考得好的学生自然心情大好,考砸的学生可能就面临比较困难的局面,但是在初试成绩出来之前,一切皆有可能,因此广大考生终于可以暂时放下书本,稍微放松一些,不用再没日没夜的泡在书本里面复习了,只需要一边准备一些复试的内容,一边等着初试的成绩出来。考研的辛苦毋庸置疑,考生到了这个阶段还是以复习备考为主,他们很难会去想如果真的考上研究生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是如意还是不如意?很多考上的学生在入学之后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有的人能够迅速地适应新环境的学习和生活,但是有的学生可能一直适应不了,严重的甚至选择退学。选择退学的学生大多源自于两个原因,第一是对学校的不满。毕竟学校怎么样只有在入学之后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有的学生可能会满意入读的学校,但是有的学生可能会非常的失落,认为入读的学校与自己期望的存在很大的落差,因为每个学校都有强势专业,对于非强势专业,科研条件肯定会比较差一些的。尤其是调剂进来的学生,非常容易产生心理失衡的问题,对周围的一切都是不满的,长此以往,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第二是对导师的不满,大学里面专业很多,每个专业都有一定数量的导师,每个导师的特长和水平都不一样。有的导师名气大,有的导师水平高,也有一些导师可能水平就比较一般。除了专业水平,每个导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也不一样,有的导师控制欲比较强,事事都要插上一手;有的导师平易近人,对待学生和善;有的导师没有责任心,对学生不闻不问,因此能跟上什么样的导师是非常重要的,遇到一个好导师,这三年基本会是收获满满,遇到一个不好的导师,这三年存在颗粒无收的可能性。笔者读研的时候,年级里就有一个同学选择退学,在研一的第一个学期就退学了,后来选择去澳大利亚留学了,算是有一个很好的去处了。现在初试结束,在等待成绩和准备复试期间,考生也应认真的考虑考上研后想过上什么样的生活,自己喜欢什么类型的导师,尽自己的努力争取跟上一个满意的导师,这样今后三年生活也会过得好一些。虽然有人选择退学,但是退学的代价也是非常高的,退学再去考其他学校,顺利的话也都要去掉一两年时间,如果不顺利也许就再也考不上研究生了,因此每位考生都应该作好思想准备,才能从容面对入读之后的种种不如意,才能摆正心态学有所成。
文|立言教语#教育部明确规定研究生导师十不得#研究生的“好日子”要来了!近日,教育部公布《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以下简称“《准则》”),明确规定了研究生导师的“十不得”。从官方的角度规范导师的行为,尤其是针对当下部分导师道德作风等方面,切实保障研究生的利益。导师的“底线”被明确!教育部出台导师“十不得”01导师的“十不得”在这“十不得”中,有9条和研究生直接相关,分别是:1.不得组织或参与任何有可能损害考试招生公平公正的活动;2.不得对研究生的学业进程及面临的学业问题疏于监督和指导;3.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4.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5.不得有违反学术规范、损害研究生学术科研权益等行为;6.不得将不符合学术规范和质量要求的学位论文提交评审和答辩;7.不得以研究生名义虚报、冒领、挪用、侵占科研经费或其他费用;8.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9.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总结起来就是,导师要保证招生过程的公平公正,尊重研究生,要和研究生保持正当的师生关系,不得损害研究生的利益。研究生毕业如果仅仅是明确“十不得”,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那么自然会沦为“假大空”。针对那些“知错犯错”,触碰导师“十不得”底线的人,轻则被约谈、减招停招研究生,重则取消导师资格,乃至被清除出教师队伍。同时如果一个学校存在违反“十不得”的导师,那么这个学校也要跟着“遭殃”。不仅影响评选双一流,而且还可能影响后续学位授权点的申请。而一旦对这两项造成不良影响,那么自然会影响一个学校的名气和经费申请,再深入来讲,影响的就是一个学校的招生。身为一个学校,招生都受到影响,那还谈什么发展?教育部新闻发布会02为什么要出台导师“十不得”不得不说,在“十不得”中9条都是和研究生直接相关,可见教育部对研究生发展的重视。面对当下的教育和学术环境,教育部“十不得”的出台不得不令人拍手叫好。祖国的未来要看年轻人,为了后续科技的创新发展,研究生的利益确实应该得到保障。“十不得”的推出,其实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约束部分没有师德的导师,维护研究生的合法权益,打造更加适宜的科研学习环境。而在当下真正明确“十不得”,其实有着重要原因。人才流失科研深造人才流失人才流失一直都是当下被人们广为谈论的事情。面对那些原本应该在国内发光发热的科研人才,纷纷奔走到向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为其他国家做着贡献,谁能不心痛?在喷这些人“不爱国”的同时,其实也应该想想自身问题。正如国内当下的科研、求学环境。尤其是按资排辈、研究生就是导师的“打工仔”、人浮于事,专注论文,却不专心成果……如此这般的科研环境,也造成了颜宁、许晨阳等青年科学家的流失。研究生考试研究生扩招伴随着国内教育的升级,本科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国内的整体素质达到一定层次,研究生教育需要得到进一步普及。尤其是今年年初,面对当下的就业环境,教育部门也公布了研究生的扩招政策。伴随着研究生人数的增加,那么对于导师的要求自然要明确下来。试想,如果导师不知道自己的“底线”,那么很可能就会对更多的研究生造成伤害,这也是对科研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为了保障未来研究生能够更加安心地学习和做科研,“十不得”成为必要。导师和研究生部分不良导师的行为引起重视近年来,伴随着网络的越来越发达,信息的传递方式、速度得到很大提升。尤其是部分导师的不良行为,对研究生造成身心的伤害,以及还有导师和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都极大破坏了导师在外界的形象。正如发生的南邮研究生自焚事件、25岁大连理工研究生事件等等,其实都是部分导师太过压迫研究生,造成不良后果,给教育界也敲响了警钟。研究生在科研03“十不得”下的导师和研究生既然教育部专门出台了导师“十不得”,那么自然是想着真正做好导师行为“把控关”。当下全国研究生导师有46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对这部分人进行约束,明确自己的行为“底线”,那么自然是更加有利于学术的发展、研究生的培养。在“十不得”下,身为导师就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不要触碰导师行为的底线,专心科研和学术以及培养好研究生。如果触碰到“十不得”的底线,那么就要为之付出代价和惩罚。导师和研究生在一起交流身为研究生,面对依然知“不得”还要做的导师,应该勇敢地拿起法律的武器,大胆举报和反馈,切实维护好自身利益。如果在明确的规章制度之下,自己明知道什么是对的,还不敢去做,那么才是对自身的不负责任。教育部出台导师“十不得”,笔者相信这只是国内科研环境好转的开始,中国研究生、科研环境的未来会更加美好!本文内容【立言教语】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和分享,请勿抄袭或搬运,为你讲述有深度、有趣味、有帮助的教育话语。
我相信大家一定关注过前段时间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翟天临的“论文抄袭”事件吧,这个事件不仅是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还引起了教育部的注意,可能也是因为这个事件的原因,在2月27日教育部在官网公布了一则通知,而通知的内容则是与研究生有关,在通知内对研究生的招生录取和毕业都做出了严格的要求,他说到: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对这句话用简单的语言解释为:针对那些在研究生期间混日子的人,尽早做出别的选择,不适合读书的就不要再学校浪费资源了,尽早放弃读研,出去工作,这样对大家都好。教育部再次发声,针对研究生里“混日子”的人,不适合尽早放弃!目前在我国博士毕业的人数并不多,他们的毕业率也不是很高,很多攻读博士的人都面临延期毕业,这就是因为对博士毕业的要求比硕士毕业的要求要严格的多。对于我国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则就没那么严格了,甚至可以说是有点“水”。也就是因为这样硕士研究生的毕业率跟博士研究生比起来就是相当的高了,而这样的硕士研究生对于社会的进步并没有多大的意义,而且也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也就是基于此种情况,教育部才会发布这样的通知。而对于目前教育部下达的这种通知来说,在网上可是引起了热议,很多网友说这也是在对那些盲目跟风选择考研的进行一个警告,进来随着本科毕业生数量的增多,就业难度的增大,很多的人选择了考研,掀起了一股考研热,盲目的跟风也使原本的好事变成了坏事。盲目的跟风考研,导致报考人数激增,但是真正到上考试战场的时候,人数却少了一半。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放弃,毕竟考研的难度很大,但是考研过程也是十分难熬的,心理和身体的双重压力都是难以承受的。半途而废的人就占了很多,而很多人考研究生也不是为了给自己镀金,而是为了在学校这个乌托邦多待几年。所以考研并不是人人都适合,人人都能考的,而研究生同样也不是人人读着都合适的,所以对于研究生还是要谨慎报考,以上即使小编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教育部的这一则关于研究生的通知,对于以上的内容你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讨论!
最近教育部发布公告,今年将对已毕业的研究生论文进行重点抽查,对存在学术不端、存在捏造事实、查重不过关的论文进行整顿,撤销该学生的研究生学历学位,对该研究生的导师取消研究生导师的资格。根据过去教育部对已经毕业的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的抽查结果,发现在抽查的论文中存在1%以上的毕业论文存在学术不端的问题,已经对论文存在问题的学生研究生学历及学位进行撤销。翟天临博士后录取这对于已经毕业的研究生来讲,无异于晴天霹雳。翟天临事件发生后,社会公众舆论对翟天临研究生毕业论文存在抄袭和问题进行了谴责,同时也反思当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教育形式,教育部因此加大了对已经研究生论文的抽查力度,提高研究生学术水平,增强高校研究生导师负责制的监管力度。考研而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如果自己当年的毕业论文存在抄袭和数据造假,很容易被调查出来,其影响将对自己的工作和今后的继续深造造成毁灭的影响。如果自己已经是毕业多年的研究生,并且知网上面也有自己的论文,自己的论文当年毕业的时候学校要求也不严格,今年教育部检查出来以后,自己将会丢掉自己的研究生学历和研究生学位,失去了高学历的资格,失去了今后找工作的优势。这对于一些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压力很大,毕竟自己已经毕业,论文再有问题也不能去学校去修改自己的毕业论文,有可能真的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了。研究生毕业所以研究生再也不是那种在学校混日子就能毕业了,研究生过去常被称为“烟酒生”,形容研究生抽烟喝酒和学生,过去的研究生教育确实存在着导师管理不到位,学生学习不认真,毕业论文随便写的情况,但是教育部规定出台了以后,相信对各位研究生监督更严格了,而且是事后监管,学生毕业后再进行毕业论文的随机抽查,而且是终生追责,对学生个人一生都有污点,个人诚信有问题,个人学习不规范,高学历证书被撤销,丧失了工作升职加薪的机会,影响可谓深远。研究生和导师眼下正是考研复试的时间,也是2019年研究生毕业论文修改的时间,今年毕业的研究生要认真负责对待自己的学位论文,不能捏造事实,不能抄袭别人论文,更不能找人代写。今年考研复试的同学有幸被录取了,开学后就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学术研究,认真规范的写论文,千万不要犯错误,不然都会是自己一生的污点和学习的遗憾,因为自己毕业后被撤销了学历证书,自己年纪已大也没有机会再去读研,会错过更多的机会。因此都要认真的对待研究生毕业论文,千万不要混日子,不然就要被日子混!
2020届的毕业生们已经在各大平台上陆续发自己的毕业照了,既有返校拍的,也有云毕业的。想必大家都很兴奋,但在兴奋之余,已经一战成硕的同学们也要记得给你的研究生生活做点准备。你知道要为你的研究生生活做哪些准备吗?为入学考试做好准备你上大学的时候有过入学考试吗?很多大学都会在开学之后进行一场入学考试,来给大家分一下班。有一些学校的研究生院也会有入学考试的。比如吉林大学就有入学英语考试,这个考试的结果会决定你研究生阶段的英语课的上课形式。另外,今年由于特殊情况,基本上大家的研究生复试部分只完成了面试这一部分内容,笔试的部分都未进行,在返校后会继续完成笔试的部分。至于笔试的内容各个招生单位都有所不同,或是只考专业课,或是专业课加英语等等。但是无论考什么大家都不能松懈,一定要继续保持学习。导师的问题虽然复试已经结束,各个高校的录取名单也已经公布。但仍旧有些同学的导师还是没有确定下来。对于这些同学来说,大家还是抓紧提前联系一下导师,不要把这个事情拖到入学以后才去解决。另外,已经录取的同学也不要忘记在开学之前一定要与你的导师保持联系。尤其是跨专业考研的同学,一定要把握住这个假期,把专业的基础内容和基本概念都学懂、弄通,遇到不会的问题要及时向导师请教,也可以让导师给你提一些学习的建议等等。这样开学之后,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少一些“拦路虎”了,也能稍微地缩小一些与本专业同学的差距。宿舍问题研究生阶段不同于本科阶段,本科阶段学校会统一给大家发放被褥等生活必需品。研究生阶段很多学校不会再做统一的安排,可能需要大家自带。建议大家提前问好床的尺寸,是否需要自带床单、被褥等物品。尤其是那些用不习惯学校提供的行李的同学,一定要提前准备好。研究生阶段的规划对未来三年的学习计划大家一定要提前考虑好,然后按照你的计划一步一步进行实施。去搞科研是确实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认认真真地规划好才能轻松应对你的毕业季。现在大家应该明确,你考上了,这件事已经成为一个过去式了,千万不要一直沉浸在“考上了”的喜悦之中。研究生的学习身份和以往的每一个身份都不一样,本科期间我们在学习、交友、谈恋爱都是一件很纯粹的事情,那个时候可能大家都在享受着大学生活的乐趣,所以它很简单、也很快乐。读研之后,很多人都知道这可能是自己人生中最后一个在校学习的阶段了,所以大家对于每一件事、每一个行为都是需要经过深思熟虑才能得出一个结果,当然也要接受周围人的审视和考量。但每一个读研人都知道这是我们的必经之路,即便前路铺满荆棘也好,科研会让我们头秃也罢,都应该规划好每一步自己要走的路。
近日一位网友述说自己的经历,研究生已经拟录取了就坐等开学了,但是这时候辅导员给他打电话说他存在一门挂科,而且现在毕业大清考也没有了,将无法正常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这也就意味着研究生不能入学,因为入学的时候都要求双证齐全,1年的努力付之东流!以往很多学校对于考上研究生的学生还是非常宽容,会给这些学生一定的政策支援,还是会正常发放学位证和毕业证,但是随着本科毕业的收紧,一些学校也取消了这一类的政策,这位网友就是学校更改了政策导致现在无法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因此一些考生千万不要丢了芝麻捡了西瓜,不要想着考研是头等大事而大三和大四的时候不好好准备考试,不然的话到时候学位证和毕业证都无法正常拿到,考研成功也无法录取,就算不想考研到时候工作也不好找,找到工作可能也无法办理正常的入职手续,非常大的可能是要延迟毕业的!最后,考研拟录取的同学也要注意一些档案上面的问题,不然的话到时候也是非常的麻烦。政审材料要交。部分院校会在复试的时候就要求提交本人的政审表,部分院校则是在拟录取名单公布后才要求考生提供,因此一定要注意是否要提交,不然到时候却材料就非常的麻烦。调档问题。拟录取的学生必须要把档案转到学校里面去,这里就要用到调档函,一定要关注官网信息公布,拿着调档函交给本科学校或者档案所在地让其把档案调过去!组织关系材料也要注意。不管是党员还是团员都要进行组织材料转接,团员可以在网上转,但是党员材料的话就需要介绍信抬头等各种材料,这部分材料也是至关重要的,不然到时候没有你的党员材料那么你就凉凉了!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关注和私信我!
考上研究生,刚刚入学就想退学,这情况还真有,而且还并不少见。在去年九十月那会儿,就有几个亲戚朋友之类的研究生新生,通过辗转,向我咨询这样的问题,他们就是觉得读研并没自己想的那么好,有点想“退学”,问我该怎么办。分析他们想“退学”的原因,其实就跟高考后,有些人刚刚进入大学就想退学是类似的情况。具体说来,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可能对进入的学校不是很满意。这种情况,在不少考研第一志愿失利,通过调剂而成功读研的学生中比较多见。通过调剂进入的院校,一般来说,要么学校不太好,比起自己心仪的学校有较大差距,要么相应的专业实力不太强,要么学校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甚至,有可能三者兼而有之。在考研第一志愿失利的情况下,很多人不得已走了调剂的路子,本来也心不甘情不愿的,想读研,但又不想再考,就只能“将就”了。但进入后,发现与自己想象中的差距可能较大,特别是与自己考研时候的目标差距可能很大,很容易就产生比较强烈的落差心里,“退学”的念头就会很容易冒出来。另外,可能也有一些人并非调剂生,而是考研第一志愿成功,但是同样会因为入学后,感觉不太满意,心里产生落差而产生“退学”的念头。另一方面,有些人在考研成功后,可能产生了新的迷茫,这特别容易出现在比较缺乏个人规划的学生身上。对于考研读研,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有计划有规划的,有些人之所以考研,往往因为是本科时就业不太好,或者不想马上进入社会,或者因为周围很多人都在考研,他们也就“被迫”考了。通过努力考上后,对于读研要做些什么、完成什么、实现什么,他们可能是不太清楚的。面对一个比较陌生的环境,难免会产生迷茫,进而产生退缩心理,想要“退学”。当然,从实际情况看,产生退学念头的人可能不少,但真正退学的人其实还是很少的。毕竟,考研不容易,每一个考研成功的人,即便是通过调剂而成功的,也都是付出了很多辛勤和汗水的。因为心里有落差,或者因为迷茫,而一时产生退缩心理,某种意义上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让这种状态持续下去,不然,将会对接下来的研究生生涯非常有害。我的看法是,出现这类状况的研究生新生,应尽快根据新的环境重新规划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尽快适应环境。如果确实不喜欢那个环境,不喜欢那个院校,想寻求更好,退学重考或者放弃读研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要尽量想清楚。最容易出现的,也是最忌的是,始终在想努力又做不到,想退学又不甘心的状态中蹉跎岁月。你觉得呢?
最近看到办公室的同事正在忙着完成在职研究生的论文。我不由想起自己考研的经历。当时我像许多二本院校的同学一样大三就买了许多考研类的书籍开始在学校图书馆的自习室“装模作样”地看书做题,当时根本就没个重点,乱看一通。当时我发现自习室几乎全是考研的人,大家一回生二回熟,不管是不是一个院系的,两三句话就成了“考研一家人”。记得当时学校有句顺口溜“大四不考研,天天像过年。”这里的“过年”可不是啥好事,说透了就是整天待在宿舍睡觉、打游戏,就是别人眼中的“颓废青年”。我在大三时只是跟着大四的学生“混混日子”,也就是找找学习的感觉,大家几乎都有相同的经历,整个大一大二就是高三“炼狱”后的放飞自我,几乎每学期等到快考试的最后一个月才背起书包去上自习。进入大四以后的我像高三一样早出晚归,宿舍的哥们也都分成“两派”考研的几个天天在一起学习,不考研的天天在宿舍待着上网找工作。“两派”目标不同,但是相处的倒是融洽。我觉得考研的时候一定要去自习室和大家一起学习。因为考研究生和高考不一样,高中有老师天天督促着你,大学的学习都是靠自己的自觉性。那时候我们一个自习室的人一般都是固定的,时间长了大家都认识,即使你不来也会有同学给你占个座位。那时候图书馆的座位可是“一座难求”。记得过去一段时间都是大四的学长们长期占着,等到考研结束都是“继承”给认识的学弟学妹,后来学校进行整顿不准长期占座,还派了专门的学生对座位上没有人的占座书籍进行清理。这样变成了每天大家都得起得早早地去给自己占座位。我记得那时候为了有座位上自习,认识的几个考研同学都是轮流早上五六点起来在图书馆门前排队。等到七点多开门时队伍已经排的有几百米长,等到开门的瞬间只见那些“考研族”无论是娇小的女生还是壮实的男生都是飞奔楼上的自习室,进去后手里的书本“嗖”的一下扔在桌子上证明“此座已占”。那一年的考研我都感觉自己的长跑能力提高不少,一口气可以跑到五楼,感觉大气都不喘。我曾见一个女生穿着高跟鞋跑上楼占座,我也见一个哥们跑得太快,挥手臂的时候不小心,一手掌下去,楼道墙壁上的消防栓的玻璃成了碎片,那哥们居然毫无知觉一闪而过。大四考研那年我确实看到了高三的影子,大家都是一早占完座位一边吃早餐一边在校园背政治和英语。晚上吃过晚饭又在楼道开始背诵早上背过的知识,中午好多同学为了节约时间都是在自习教室趴着桌子小睡一会儿。每个人考研的目的不同,或者为了继续深造,或者为了找到好工作,或者有些为了“逃避就业”,不管目的是什么,我觉得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保持下去。大四那年的考研我确实收获很多,尽管后来没有考入自己心仪的学校,但是最终调剂上了研究生。三年后毕业我也是因为研究生学历参加高层次人才招聘走上了自己喜欢的岗位。现在我回想考研的那些日子感觉考研可以是一个人的一次蜕变。我觉得既然选择了考研就要坚持下去,拼尽全力去学习,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自己努力了就不会留下遗憾。
马上就是2020级研究生入学的日子了。近日,不少高校相继晒出了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设计巧妙的同时,还展现了自己学校的独特风采,看得网友们直呼羡慕。2020高校录取通知书来啦!山东大学:风琴折页,平铺有一百二十厘米。哈尔滨工业大学:记录了建校一百年来高光时刻的透明简笔画。南开大学:特殊的101字样,包含了百年南开厚重的底蕴。更值一提的是,随南开大学通知书一同寄出的还有一只写有“一元复始,万象新生”字样的荷包,里面装有两粒莲花种子。学校表示,希望新生将其中一颗种于故乡,不改初心;一颗带来校园,见证成长。网友们纷纷表示,我们缺的是种子吗?是通知书啊!考上研究生不仅代表着学历的提升,也意味着这些学子将接受更专业全面的教育,为祖国未来的事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家长爱高分,孩子怕成绩对于考上研究生的学子来说,开心是必然的。与此同时,他们的父母也会倍感荣光和欣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大多数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期许,孩子能考上研究生当然值得让他们开心好久,甚至还会跟左邻右舍炫耀一番。很多父母都喜欢将孩子的学习成绩与孩子有没有出息联系在一起。上到研究生,下至小学,大到高考,小至随堂测试,每次考试结束,他们都希望孩子能捧着“高分成绩单”回家。但是,家长对高分有多渴望,孩子对成绩单就有多恐惧。小时候不小心考了低分,手里的成绩单仿佛烫手的山芋,回家的路上更是走得比蜗牛还慢。好不容易磨磨蹭蹭进了家门,即使态度再好,也难免会挨上一顿“教育”。不过,这顿“教育”也不是完全不能避免,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小时候的聪明才智除了没用在学习上,哪儿都用上了。要想不被父母骂,简单啊!最直接的就是改完分数再拿回家。什么69变89、70变90,可以说再容易不过了。如果试卷需要家长签名呢?那也不怕,让同桌、前桌、后桌全部模仿一遍家长的字迹,挑选模仿得最像的幸运儿在试卷上代签字。当然,我们并不提倡这种“欺瞒”行为哦!毕竟只有真正优秀的孩子才能经得起各种考验。有压力才有动力?NO!投机取巧是万万不可以的,那么家长通常是怎样帮助孩子提升成绩的呢?两个字,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这句话相信大家都很耳熟,这是很多家长在对待孩子学习时的态度。他们认为孩子从小时候起就养成懒散的习惯,对未来的成长和学习十分不利。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家长们对成绩越来越关注,孩子身上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了。那么,用成绩施压真的能让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吗?显然不是。这里可以引用美国学者威廉逊提出的“倒U形假说”来做说明。“倒U形假说”也被叫做"贝克尔境界",它指的是:当某个人处于一种适当兴奋状态的时候,那么他能把这份工作完成得很好;当某个人处于疲惫状态或者提不起兴趣的时候,那么他一定完成不好这份工作;当某个人处于过度兴奋状态的时候,那么随之而来的压力可能会使他焦躁,从而完成不了手头上的工作。这里的兴奋我们可以理解为施压带来的兴奋,按照倒U形假说,一个人只有处于适当兴奋状态的时候,才能把工作完成得很好。类比到孩子的学习其实也是一样的。很多家长们总是觉得自己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缺乏压力,过于懒散,于是总是想在各个方面给孩子施压,结果适得其反,孩子不仅成绩没提升,还越来越厌恶学习。当然,过于“佛系”也是不行的,孩子本身约束力就较差,完全不施压,他们很难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成绩同样难以提升。最好的做法是适当的施加压力,让孩子既能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又能为之努力从而取得好成绩。父母或许也需要成绩单其实,换位思考一下,孩子有成绩单来检验他们学习是否认真,那父母呢?孩子是第一次做孩子,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当父母用成绩单和分数来约束孩子的时候,可曾想过自己是否已经是合格的父母了呢?以家务多为借口不愿意辅导孩子写作业、以工作忙为借口不愿意周末带孩子出门玩,在应该给予孩子陪伴的年纪,成天将时间花在玩手机、打麻将上,这些都不是合格的父母该有的行为哦!孩子年龄尚小,自然不会用成绩单来衡量父母是否合格。但是作为成年人,父母需要有自我约束力,多陪伴孩子,在生活小事上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终有一天,孩子将会成为更好的孩子,父母也将会成为更好的父母,两代人彼此鼓励,共同成长,岂不是美事一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