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上大学的四大板块:上课学习,谈恋爱,打游戏,看直播。延续了高中好好学生的本性,上了大学我也基本没逃过课,规规矩矩的上课,记笔记,写作业,所以没挂过科,成绩也不突出,总体来说能排在班级15%吧。上课之外,其余时间基本是娱乐,没课睡到自然醒,看直播到半夜,天天陪女友,简直爽歪歪。考研成功之后,身边的同学都很主动学习,宿舍里没了打游戏的呼喊,晚上也早早的关了灯。就连舍友一天也见不上面了,大家都在做自己的事、跟在师兄的身后忙着做试验。班级名存实亡,就成了一个通知群。另外,没有人有义务提醒你有什么通知,有什么活动,有什么招聘,需要自己去关注去获取。不再像本科一样班干会反复地提醒,舍友不同方向关注点不一样有时也无法给你提醒,错过了就只能怪自己。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自己的所获所得。关于导师1.纠结了一会还是得把导师放在前面来讲,能决定你三年命运的人应该得到你的尊重。不同导师教导学生的态度和方法是不同的,都说研究生选对导师很重要,选不对好像倒了八辈子霉一样,其实没什么。越来越多的际遇告诉我,无论你遇到了什么人,总能从其身上学到一些东西。对于导师,有的可以教给你做课题的方法,有些教你做人,有些可能让你明白了谁也不欠着谁。所以不要陷入抱怨导师的漩涡,那样只会让本来不如意的人生更加灰心丧气。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导师,你可能会对目前的生活更加的有信心。2.导师也是人,教学、科研、项目等工作多是以资金为主,企业和导师签项目是冲着导师的头衔去的,而导师则是冲着资金去的。可以理解,毕竟生活压力、科研压力都很大,能多挣点何不美哉。3.导师的论文都是学生写的,被导师催促,被评审刁难,辛辛苦苦几个月才能发一篇。但注意了,导师是一作。不过导师在一篇论文里付出的远比我太多,课题、思路、方法都是导师想的,学生更多的是执行者的身份。他是一作我心服口服。4.发论文本以为是实打实的实力,但一篇SCI下来发现,很普通的无关痛痒的问题都必须说成是影响人类发展的大事,论文评审人的意见也需要自己写自己答,也是没谁了。5.对于放养的导师,一般都是不热衷于科研的,亦或是快退休的佛系导师。若是有想法有目标的,为了实习,就想要一张硕士文凭的学生来说,简直不要太香,早早的就能出去实习。而想读博的学生找一个能带你写论文教你做实验的老师团队。6.对于大牛类的导师,你想选的老师别人也想选,你有没有过人之处?这种导师课题可以说非常的多,你能不能承受住科研的压力?没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还是建议谨慎选择,大部分情况下都会被下分到团队里面的小导师,跟你的预期差距就更大了。关于科研1.有的导师真是无理取闹,一拍脑瓜想到的点子,就让学生去做。明明是再明白不过的事,却一直催着:看论文看论文看论文。有的学生稍有成绩,导师又立马给出否定;询问导师应该如何做,他不说话;请教导师思考方向,他又摸摸下巴。2.学生搞科研最常用的方法是试错法。若不是把所有错误的想法都否定了,导师绝不会让你进行下一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写试验方案一定要多阅读同类论文,多对比多看规范。看文献做试验,心累不可避免,学会倾诉排解忧愁很有必要!可能你的实验很难开展,可能你的进展很不顺利,但一定不要放弃,总有解决的办法,未来你会懂得今天的坚持有多重要。4.学硕和专硕的区别越来越小,我学校都是同样培养的,同一师门专硕跟学硕做的东西一样,一起学习一起做研究。具体培养方式还是看选择的导师,因此选择导师很重要,你有读博意愿不要选放养的导师,想实习不要选科研任务重的,互相对口得上才最好。关于师兄师姐1.师兄师姐有问必答。每次问师兄问题,师兄都会掏心窝子地给你解决,就算他自己说不清楚也会指明你去查阅哪些资料。当然也有瞬间给你白眼的师兄师姐,但很少。2.师兄师姐会带你嗨。师门偶尔就组织一次聚餐,带你吃遍周围的美味,顺带吹吹牛,吐槽吐槽环境,聚餐相互交换信息往往能学到很多东西。3.师兄师姐的研究生生活有可能就是你的写照,你要看出哪部分是你喜欢能做到的,哪些可以做得更好的。人没有目标的生活就显得苍白,而且一旦有参照存在,就立马不一样了。同级的同门弟子更要互帮互助,坦诚相待,不要搞权力游戏,良好的实验室氛围会让你们少掉很多烦恼。关于女朋友(女朋友工作了,而我在读硕士。)1.每次开视频聊天,她说她的工作事情,我说我的科研过程,到最后只能聊一聊各自环境的人事关系。这才明白什么叫异地恋,什么叫不懂对方的具体想表达。2.两个人还是要多交流沟通才能走得更远。比如对于我是否深造读博,我们都有一致的看法。硕士明明白白地读三年就能毕业养家,但博士就不知道几年能毕业,况且读博期间会更忙,可能连一个月一次的见面都没有了。珍惜当下,继续前行。3.研究生找对象不是那么好找的,同层次的女生要么都名花有主,要么忙着提升自己。大家要懂得兔子不吃窝边草的道理,多去隔壁学校看看、多去本科的社团溜达。关于生活1.至少逢年过节给家里打个电话,父母可能无法理解你在干些什么,甚至是鄙夷就这?比如我学土木的,朋友圈会发做实验的图,老爸就时常吐槽研究生也玩水泥?这时候给他们讲点他们听不懂的理论再跟他们解释清楚自己的研究内容会发觉原来自己还是有点水平的。2.研一的选课要有技巧,研一期间的课程是帮你拿奖助学金的通道,因此课程事少老师好给分又高的课程是你要考虑的。所以说选课之前一定问好师兄师姐课程考核方式、上课形式等,要不然事多、给分低的老师摊上你也很难受。别人一学期轻松下来都是95+,你累死累活最后搞个70+气不气。3.一些社团活动参不参加不重要了,安心做好学业,准备好实习才是最重要的。当然你如果想走行政路线,在研会或者当办公室助理还是有帮助的。所以班里的一些职位、研会的组织看个人了,想想你本科那些组织,差别不大。4.多运动多锻炼,身体是科研的本钱。END!我是阿土,关注我看更多科研分享。#研究生#
关于22考研的小伙伴需要了解的考研常识,我这里主要总结了10点,值得一看!1、考研3条线是什么?各有什么作用?3条线分别指:国家线、院校线、单科线。国家线是研究生的基本分数线,过了这条线才有读研究生的资格。院校线是34所自主划线院校的自己划定的分数线,一般高于国家线。单科线是英语、数学、政治的分数线,不同专业有所不同,过线才能参加复试,但也有单科不过线破格录取的情况,前提是你的其他成绩足够好。2、A区B区有什么区别?考研地区总体分为两大类,国家按照一类、二类确定考生参加复试基本分数要求。3、专硕和学硕有什么区别?考试难度不同:专硕考英二,学硕考英一,而且专硕招收的人数相对多。奖学金设置不同:具体参见学校的招生简章。读博方式不同:学硕可不参加统考直接读博,专硕需要考博。其他授课方式,培养方式虽有不同,但是很多学校并没分的很清。4、跨专业考研需要注意的问题:报考学校和专业是否接收跨专业考生。如临床医学,是不接受跨专业考生的。跨专业比较热门的选择:法学、汉语言文学、新闻学、传播学等等(文科类偏多)。5、了解院校信息最权威的3个网站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名,调剂,录取官方通道,了解考研流程。中国教育在线:历年考研国家线、各高校院线、各高校往年考研报录比等。学校官网:专业目录,参考书目,导师信息。6、搜索公共课复习资料必备的3个途径:B站、考研帮、百度云7、搜集专业课复习资料的3个途径:百度贴吧、万能某宝、公众号8、英语二真的比英语一简单吗?学硕考英语一,专硕考的是英语二,目前来看英二比英一简单一些,但英语二现在也已经有越来越难的趋势,还是要认真准备。9、政治阅卷标准与报考院校所在地有关吗?是有关系的,北京的学校比较压分,其他地方还好,相差10分左右。10、数一数二数三具体内容怎么分布?数学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二: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学三: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我暂时想到的就是这些了,简单总结了下,题主可以先看,后面再有补充的话,我会再来加上的。复习前关于公共课的资料就要准备好了,这里总结的书单,有些是我自己用过的,有些是市面上卖得比较好的,可以参考下:1、英语:词汇:《考研词汇闪过》英一英二都能用,收词全面,考研英语大纲的5500单词它都有,同时按照考频划分了单词重点,按考频划分为高频词、中频词、低频词和零频词,重点在前3类,核心单词1700左右,你前期记这些重点词汇就够了,背起来很省时间!而且这些都是历年真题里真正考过的单词,你记单词的时候就会感觉自己记的都是考点,都是分啊!心里超级踏实!剩下的超纲词和零频词没怎么考过,简单词你都时间,不用太费心记,差不多过一遍就行。单词至少要过4轮,一定要记到考前。真题:英一《考研真相》4件套,英二《考研圣经》4件套答案解析是非常详细的那种,每个句子都有图解,不管是句子主干还是成分都讲得很透彻,而且重点单词都有注释,对于基础不好的孩纸,像什么四六级没过或者低分过滴就用这本,能看懂生词和句子,掌握语法,那你就肯定能看懂文章啦!没有阅读障碍,做题的正确率才能唰唰的往上涨。每个句子里的生词、语法、释义全都非常详细,当然基础好的也可以用,直接当工具书,查生词,查语法都很好用。如果解析不够详细,只挑个别长难句分析,对于我们基础不好的人来说并不实用呐,我语法那么烂,不讲得细一点,真的看不懂……不管你是想补语法基础还是想攻克生词难词,就用这一本就够了!2、数学:《数学复习全书》李永乐(必备)《数学基础660题》李永乐(必备)3、政治:《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必备,出版时间是大纲解析发布后)《命题人1000题》肖秀荣(基础段必备)《命题人讲真题》肖秀荣
文|冷丝栏目|研究生就业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10多年来一直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不过,大家都明白,很多学生读研的目的不再是进行学术研究或提升自身学术能力,而是单纯追求文凭或暂时规避难就业的处境。说白了,学生读研期间并没有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强化个人专业能力,毕业时个人专业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研究生难就业的现实情况。那么,现在的问题是,好不容易考上了硕士研究生,学生毕业后却难以找到如意的工作,这其中有什么重要的原因?又该如何应对?如果细分,研究生群体可分为两部分,每一部分的考研学子差异较大。一部分是本科应届毕业生考研群体,这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的职场工作经历,在研究生求职过程中对于就业形势的认识和把握与本科生没有较大区别,对就业重要性认识不够、就业能力不强是这部分毕业生的普遍特点。还有一部分是毕业后有过社会工作经历的学生,这部分学生读研的目的性较强,毕业后对于工作的要求也较高,在求职过程中目的性更加明确,考虑的因素也更多。在求职过程中往往受限于年龄、家庭等因素。
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考研,因为在大家心中,学历的提升能够为之后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帮助,或是增加职业机会,或是打开科研之门。但是也有不少的同学,因为担心读研期间还要有不小的学费和生活费等开销,给家里造成太大的经济负担,而选择了放弃读研。而且这些放弃读研的同学,通常身上还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本科成绩还不错,社会实践还不少,科研潜力还不低。坦率地说,其实这样的同学还是比较适合读研的,毕竟读研需要的就是学科基础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科研发掘能力。为此,我们就来算一下,培养一名硕士研究生究竟要花多少钱,看看是否真的会给家里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这里先申明一下,我们就以最标准的学硕为例。01这些钱是你必须要“花”的首先必须要花的,就是学费。这点不需要我多说,大家都理解。研究生的学费相较于本科生,确实高了不少,本科生普遍费用在每年5000元左右,而研究生则达到了每年8000元左右,三年算下来的话,也需要24000元的费用,确实不是小数目。其次必须要花的,就是住宿费。如果说大学最划算的开销,那一定非住宿费莫属了。按照通用的标准,4人间的费用是1200元一年,相当于一月只要100元,这在外面几乎根本不可能,哪怕你是住地下室。三年累积下来的费用,大概在3600元,费用数额还好。最后必须要花的,就是生活费。不管如何,生活还是继续的,所以这就一定离不开生活费,按照平均水平来说,如果日常只是在食堂吃饭,偶尔改善,加之生活品消耗和普通衣物的购置,每月1500元一定够了,每年按10个月算,而且还能过得不错,那么三年累加就是45000元。所以总的说来,对于一名学术硕士研究生来说,三年的必花费用,大概在72000元左右,我们再多加3000元,以备各种意外花销,总的就是75000元,这生活不拮据,而且还不错。02这些钱是你必须要“挣”的首先必须要挣的,就是补贴费。所谓的补贴费,就是国家每年给在读的全日制研究生的补贴费用,每人每年6000元,三年的话,加起来一共是18000元。这个补贴费通常是每月发放,每月发600元,每年发十个月,连着发三年。其次必须要挣的,就是学业奖学金。所谓的学业奖学金,就是研一、研二学年成绩排名,通常来说,一般前40%的同学,都可以拿到,而且大家拿到的数额都一样,就是8000元。只要你努力,这钱你是一定能拿到的。如果全部拿到,就是16000元。最后必须要挣的,就是项目奖金。这个项目奖金,就是导师会接一定的项目,如果你帮导师一直忙活,那么导师就会给你发一定的项目奖金作为奖励。能不能得到,取决于你的导师是否有这样的项目,以及导师的慷慨、你的积极和你的努力。所以总的说来,项目奖金分情况,不是必有的,但前两项,如果你真的认为家里有困难,那你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你就一定能拿到这34000元的补贴和奖学金。03这些钱是你必须要“争”的首先必须要争的,就是国家奖学金。上面提到,学业奖学金的额度是8000元,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已经不少了,但是国家奖学金更多,高达20000元。获得的难度也确实大,需要你有足够服众和出众的科研成果,既看努力和实力,也看一定的运气。其次必须要争的,就是社会奖学金。如果说你的科研成果不足以支撑国奖,那么社会奖学金也还是可以争一下的,凭良心说,如果你真想给家里减负,那么这个社会奖学金真的不难,只要有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就有很大机会,而且金额一般都在3000元以上。最后必须要争的,就是三岗位补贴。那么如果科研这条路实在走不通,你可以寄希望于学校的三岗位,即助教、助研和助管,其实就是给学校打工,每月的补助大概在800元左右,录取的依据就是择优而录,通常来说,机会还是很大的,就看自己是否愿意争取。看了你必须要花的,你必须要挣的,以及你必须要争的,相信你对培养一名硕士研究生的花销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你愿意努力,那么你不仅可以不用让家里花钱,你还可以给家里挣钱,同时还能拿到一个硕士学位,何乐而不为呢?记得以前我的院长曾经对我说,如果条件允许,一定要读到最高学历。这个条件允许,现在我理解,原来不是家庭条件允不允许,而是你自己努力和拼搏的条件允不允许,如果你愿意努力,如果你可以拼搏,那么没有人能够阻挡你,美好的未来就在不远处等你!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评论~想要了解更多考研干货,请关注我!我是董师兄,考研领域专栏作家,点击我的主页可以向我发起咨询。
最近收到了很多2021年考研学生的来信,这些考生很多都考上了研究生,也发现很多考生在考上了研究生以后,都出现了一些学习方面的松懈,很多考生表示都不太愿意去努力学习。但是老师认为考上研究生以后,并非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从研究生就业率来看,很多研究生专业的就业情况实际上还不如本科专业,因此各位考研学生心里一定要有自己未来的就业打算。从老师的工作经验来看,考生要想将来的就业好,必须要做到以下三件事。第一,考生需要努力备考公务员考试。从目前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来看,考研以及考公务员都是考生的首选,但是对于研究生而言,考公务员至关重要。但是很多考生考上研究生以后,在研究生期间并没有认真学习公务员考试,导致在研究生毕业以后才花费很大精力去努力备考公务员,结果不太理想。第二,努力做好科研,尽量发表论文。研究生毕业以后找工作,如果去科研单位应聘,没有科研成果几乎没有竞争优势。因此对于研究生而言,在学校期间,尽量跟着导师发表一些论文,如果导师没有科研方面实力,那么可以想其他办法。不然去一些二本大学应聘,没有什么优势。第三,提前去一些公司去实习,了解工作环境。很多研究生都缺乏工作经验,在研究生毕业以后找工作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他们对工作环境以及工作内容以及人际关系都缺乏必要的认识,导致找工作并不顺利。再次建议研究生们在学校期间,尽量找一些公司去应聘,去实习,提前了解社会环境。现在除了计算机以及金融等专业以外,其他专业的研究生毕业以后,就业环境以及薪资待遇并没有比本科生有太明显的提高。因此考上研究生以后还需要锻炼自己的心态,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客观的认识。不可以盲目的认为,考上研究生以后就可以高枕无忧。对此各位考研学生还有哪一些不同的看法?
各高校的春招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所有的高校毕业生也都积极地参与其中,目的自然是想找到一份还可以的工作,但在这个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总是会有新的感悟。这其中必然也包含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他们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增加自己新的认知,也在有自己对于就业更进一步的认识,但在这个过程中总是会有很多的硕士研究生表示,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真的是太难了,甚至说找不到好工作,于是便开始了各种猜测。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将找不到好工作的原因,归结为研究生学历贬值,但这真的和学历无关。虽然每年考研的人数在增加,录取的人数也有小幅度的增加,但这绝对不会造成研究生学历的贬值,更不能因此而质疑读研的价值,所以如果你找不到好的工作,请一定要先从自己的身上找问题。一方面,有太多的硕士研究生,在拿到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就已经给自己一个很坚定的心理暗示,那就是万事大吉了。自己已经是准硕士研究生了,只要能够顺利毕业,那就意味着自己能够有更好的就业机会,那就意味着自己能够找到更优质的工作,一切都将朝着自己所理想的方向发展。于是三年研究生生活,也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科研经历、科研成果、实践活动、英语水平几乎还维持在大学刚毕业时那样的状态,就这样的一份简历,投递出去,结果自然是没有结果,别说是好工作了,一般的工作都不可能有结果的。另一方面,硕士研究生一定要形成正确的观念,正确确定好工作的标准。如果你仅仅只是觉得工资高就是一份好工作,或者说在家附近工作就是最完美的,这不同的观点都将影响到你自己的就业,更为重要的是这还将影响到你之后的工作生活,每年都有一部分学生当时找的是自己认为最理想的工作,但工作几年之后便辞职了,只因为有太多的情况并不适合自己。而这些情况都在告诉所有还没有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一份好的工作,学历只是基础门槛,更重要的还是看自己的综合能力,这是令你学历价值再提一个档次的关键;同时,在找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理性分析,好工作的标准是什么,这也将影响到你自己的选择。总之,考研成功仅仅只是成功的第一步,那些你所听到的硕士研究生所能够享受到的好条件,好机遇,几乎都是建立在你自身实力的基础上,建立在你自己的努力上的,千万不要以为研究生学历就是你的“护身符”,不然你很可能会失望的。
大学越好,学历越高,从某一种角度讲,便会对某一体系,某些权力的依赖度越高。你为这一张学历投入的越大,放下难度越高。所得到的事物,在众人眼里太宝贵,太稀有(或许你自己明白,那边啥子都没有,什么都不是),你现已很不容易的来到这里了,别选择放弃,再忍一忍,能躲就躲,就快了。高中时我的文科和理科都很好,有一天写完一篇如太阳光弥漫在雾水的短文,莫名其妙深陷消沉两小时,于是乎确定大学学习理工科专业,只是 怕忧虑太重想不通。工程转变了我的思维逻辑,那时留意着晚风的脚步、花的孕育、云彩的撕扯、苍穹的厚重,如今的思想变成了目标、所需资源、完成度,再难寻回曾经的细致柔和。只不过我也避开了某些同学们碰到的困局吧,最少发现了源源不绝的活力。实际上每一个科目的思想都是有局限性,冒昧来讲,文科生非常容易犹豫不定于主观性情绪形成的非实际妄想,理工科专业非常容易深陷死胡同忽视其他道路,跳出来看一下,会苦痛,但这也是有益的苦痛,能帮助了解世界。有数据分析,二零二一年在我国报考研究生总人数达到377万人,和去年对比,增加了10.6%。对很多应届毕业生而言,“考研究生”变成这些人解决“找工作难”的一种方式。所以说,近几年来,“考研热”连续不停增温,分毫没减少的含意。尽管说很多人都经过了考研究生考试,顺利出海,然而可不可以维持下来不好说。毕竟“读研究生前”和“读研究生后”的差距,并不只是一点点。“读研究生前”和“读研究生后”的区别,4张图完美诠释:·读研究生前前后后,头顶头发的总数由多变少,主要还是由于考研究生对咱们而言太过“烧脑”。在读研究生以前,我们的日常生活是一般学生的生活,没什么不同寻常的,也不会有过多的苦恼。然而,在读研究生之后,我们的日常生活便会产生很大的转变。咱们也许会从最初的头顶头发繁茂,变成头部秃秃的。毕竟考研究生是件十分烧脑的事情,需要咱们投入很大的努力才行。所以说,在这个环节中,咱们便会不停开始掉头发。·读研究生前前后后,应对相同的难题,咱们的思想深度有转变,会更深入细致。在考研究生以前,不管咱们想什么事情,基本都是没那么深入细致的,然而在考研究生之后,相同的难题给到咱们,咱们的思维方式会比以往深不只是一个层次。这是由于考研究生之后,咱们所需要实现的每日任务比在学本科的过程中要多很多,在读研究生的3年时间里,咱们的科研素质和工作能力会出现质一般的飞跃。所以说,在读研究生之后,咱们的思想方式也会产生很大的转变。·读研究生前前后后,咱们的思维会更清楚,不会杂乱无序。在没读研究生的过程中,咱们学知识仅仅从表面进行学习,并不会把这一个知识要点探究得十分透彻。然而在读研究生之后,咱们的思维便会更清楚,对咱们以前学过的那些知识,咱们会有个更清晰的了解与认识。也正是由于这样,因此,在读研究生之后,咱们的思维会比以前更清楚,不管思想什么问题,基本都是条理有序的,而不是像读研究生以前那样杂乱无序。·读研究生前后,咱们的知识储备会产生很大的转变,人脑会从空空如也变非常丰富。尽管说,可以考入大学是由于咱们有不停在学习知识,然而,在读研究生之后咱们才会察觉,以前咱们所积累的知识,是远远不够充足的。毕竟在读研究生的环节中,咱们需要对以前学过的各式各样的知识有个更加清楚的了解,再加上实验探究等,咱们会对咱们所探究的领域有个更加全方位且详细的认识。所以说,在读研究生之后,咱们的知识储备也会产生很大的转变,会从以往的思维空空变成知识非常丰富。尽管读研究生能为咱们之后提供更多发展方向,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读研究生:如今的大家为什么都喜欢读研究生,主要是由于如今大家的知识水准有了质的提升,因此大家在毕业之后要想找到合心意的工作,也渐渐变得更困难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说所有的人都适合读研究生,有些人就算是读研究生也并没有什么作用,反而会起“反效果”:·心态不好的人去考研究生,往往维持一半便会退缩,仅仅白白浪费时间。读研究生是一个漫长且煎熬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咱们必须要有良好的心态才行,否则我们是很难应对各式各样的挫折的,很容易被击败。如果说,心态不好的人去读研究生的话,这些人极有可能没有办法维持下来,会半路退缩。对这些人而言,考研究生仅仅浪费时间而已。·为了逃避社会才去读研究生的人,相同也没有办法熬过读研究生的苦,维持不久便会放弃。还有一些人,为什么要想去考研究生,主要是由于这些人不想应对社会,恐惧走入社会。然而,考研究生对这些人而言,其实相同不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毕竟考研究生也并没有看上去这么简单,要是没有搞好充分准备的话,维持不了多久便会放弃。·知识储备远远不够的人去读研究生,要不了多久便会被淘汰,毕竟这些人跟不上。读研究生需要对某一个专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所以说,要想顺利读研究生是需要咱们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的。如果说,咱们的知识储备远远不够充足,就很快会被淘汰,就算经过了考研究生考试,也无法维持读完研。寄语:读研究生前前后后的差别很大,建议学生们在读研究生以前有个系统的了解,然后再做决定是否要读研究生。
来源:募格课堂 作者:浴火凤凰所谓调研,就是调查研究,即通过对原始材料的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相关材料,从而形成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位论文调研是一项十分必要的教学活动和实践环节。全面而扎实的调研,是研究生选好论文题目、开展学术研究的基础,对提髙学位论文的实践应用价值,提升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各院校以及研究生个人对学位论文调研的作用认识不深,导致调研普遍存在“四个窘境”,严重制约了调研工作的有效开展。01、约束机制不强——研究生不想调研无论是研究生本人还是指导老师,甚至是学校管理部门,往往对调研活动不够重视,认为可有可无。大多数院校将其定位于“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后进行的一项必要的教学活动”,而对其意义和作用缺乏深刻的阐述与理解。特别是在调研工作成效的检查方面,普遍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造成很多研究生存在“不想调研”的现象。即使是制度要求,“迫于无奈”去调研,很多研究生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移花接木,甚至借调研之名,走亲访友、游山玩水、休闲娱乐。导致研究生不想调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一方面,缺少严格的调研工作专项检查制度,这是直接原因。目前,研究生管理制度中对调研工作的成效,特别是对调研报告的质量,缺少必要的检查和监督机制,一些研究生采取修改他人调研报告、冒充调研单位签名,甚至花钱请专业公司来代写等方式,就能轻松蒙混过关。许多研究生本着走形势、走过场的态度,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调研搞与不搞一个样”“调研质量好与不好一个样”等不正风气。另一方面,毕业论文评审中对调研工作缺少必要的考查,这是根本原因。目前,在研究生毕业论文评审中,往往只看重发表的小论文和学位论文本身质量,基本没有对调研工作质量和成果进行考查的硬性要求,导致研究生根本不愿意,也不需要去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专门调研。02、实践能力薄弱——研究生不会调研对大多数研究生来说,与“不想调研”相比,更为普遍的问题是由于自身实践能力薄弱,根本不知如何去调研。很多研究生对调研工作的共同感受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在实际调研过程中,研究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思路不清晰、目的性不强、时机选择不当、方法运用不科学、调研成效不高等问题。有些研究生片面地以为,调研就是转一转、看一看、听一听、问一问、抄一抄,甚至简单地把调研当成到相关单位拷贝资料的过程,而忽视了调研工作调查问题、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本质。导致研究生调研能力不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首先,缺乏系统的专门训练,这是根本原因。很多院校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缺乏足够重视,大多没有专门开设科研方法训练课程,有的则只是简单地开设几次专题讲座,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缺少系统和训练。其次,实践经验的严重不足,这是主要原因。很多研究生在读研之前,基本都没有系统地从事过科研工作,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对研究方法的掌握普遍欠缺,导致不知道“调研什么、如何调研、调研到什么程度”。第三,导师指导的不够到位,这是重要原因。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部分导师忽视了科研方法和基本能力的指导和训练,认为“压担子、给任务、干干活”,学生的科研能力就提高了。当然,这并非全无道理,但会使学生走很多不必要的弯路,浪费大把珍贵的时间。有的导师则干脆任由研究生自由发展,也没有针对性的指导,致使沉重科研学术能力和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03、沟通渠道不畅——研究生无处调研扎实有效的调研工作,既取决于研究生想不想调研、会不会调研等主观因素,也取决于调研渠道是否畅通、调研单位是否配合等客观因素。从实际情况来看,调研渠道不顺畅、接待单位不配合等现象较为普遍,使很多研究生感觉到无所适从、不知调研的路在何处。调研渠道不顺畅,使研究生无处可去。许多研究生是高考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读研,缺乏社会实践锻炼和工作经历。在没有送学单位的情况下,大多缺少与院校、科研单位、社会团体、公司、政府部门的有效沟通渠道,导师又往往不能提供有效帮助。调研时,研究生普遍会感觉无处可去,或者无合适之处可去。接待单位不配合,使研究生劳而无获。即使研究生拥有工作经历和社会实践经验,也能够获得学校和导师的大力支持,但还需要到与学位论文选题相关的单位去调研。由于在选择、接洽、管理等环节统筹协调不到位,许多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往往会以任务繁重、工作繁忙、资料涉密等理由,进行各种敷衍和推脱。这导致研究生在调研过程中,根本得不到相关单位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不能全面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从而影响了调研的实际成效。04、经费来源有限——研究生无力调研与其他研究方法不同,调查研究往往需要更多的经费支持,特别是交通费用、食宿费用、问卷制作、复印费用等开支较大。因此,要想进行充分、全面的调研,必须有足够的经费支持。然而,充足的调研经费从哪里来,这对研究生来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据了解,目前,研究生每年可使用的学术经费不是很多,去除购买研究资料、发表论文版面费、学位论文打印装订等开支,可用于调研工作的经费已经不多。如果再考虑到物价上涨等经济因素的影响,这些经费就更显得捉襟见肘,基本不足以支持研究生开展细致、深入、广泛的调研。与此同时,很多导师自身也面临经费不足的问题,指导研究生数量较多,根本无力为研究生调研提供经费支持。研究生要想进行充分、全面的调研,只能个人承担部分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进行深入调研的积极性。综上可知,为改变学位论文调研工作中存在的“四个窘境”,院校相关部门及研究生个人应提高思想认识,从严格约束机制、加强能力培养、理顺调研渠道、增加经费支持等方面入手,共同为研究生开展扎实有效的调研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前言:近几年,很多学生都会选择考研,考研的热度也是一直居高不下,每年都有相当多的人报名参加考研。很多学生都会因为以下两点原因来考研:一种是为了提升自己就业能力,从而在以后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而另一种则是对于学术方面的追求,希望在本专业进一步地深造学习。虽说是近几年的考研人数比起以往是愈发的多了,但是录取率并没有扩大,所以一旦能考上研究生的话,还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未来的发展空间也是相当巨大的。不过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考研难,但读研更难。你以为考上研究生就结束了?但读研之后真正的问题又来了,很多同学甚至因为一些原因,还产生了退学的念头。那为什么刚读研就“退学”?导师直言答案很现实,多数只因这些原因:不喜欢调剂后的专业。考研其实和高考差不多,如果在报考的时候你选择了服从调剂,不仅可能会调剂学校,还有可能会被调剂到其它的专业。虽说不能够跨学科大类进行调剂,但是即使是小类进行调剂。但接触了调剂的专业一段时间后,很多学生可能发现调剂的专业自己不喜欢,那出现这种情况的话,还是很可能会选择退学的。作为一名研究生,在读研期间接触最多的人可能就是我们的导师了。一名好的导师能够在生活以及学习中会给我们很多的帮助,但是一旦我们和导师的关系不好的话,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遇到自己不喜欢的导师,确实是一件很痛苦也不避免的事情。很多考研的同学看到周围的同学都选择考研,便盲目跟风考研。但是等到自己真正考上了,却发现自己对科研不感兴趣,自己也不适合读研。这是为什么呢?在研究生阶段和本科阶段的学习是完全不同的,一般来说研究生的学习是比较繁杂的,而本科期间我们还可以选择旷课,压力程度不同。如果对科研工作不感兴趣的话,很有可能没有耐心投入其中。在压力之下,难免产生退学的想法。在考研成功的同学中,不乏有为了以后工作机会而去考研的同学,对于他们来说,获取一份好的工作才是首要之事。所以在读研后,如果有机会获得一份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的话,退学去参加工作也是很正常的,这也是人之常情。考研成功,想要顺利地毕业,尽量要做到以下两点:明确自己目标。在读研的时候,身边的诱惑可能会非常大,压力也可能会非常多,所以我们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明确自己的目标,把提升学术研究的能力当作第一要务,努力认真学习。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在读研期间,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做一些学术研究,所以提升自身的能力就非常重要了。这里的自身能力不单单是研究能力,实践能力还包括抗压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因为研究生的压力还是很大的,提升自己的抗压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研究工作,而在校期间和导师的交流也是很重要的,所以还要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研究生毕业之后,拥有本科生比不了的优势: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这点也是他们读研的一大原因。在研究生毕业之后,就是一名研究生了,就业的起点也变得更高没机会的机会也就更多了,能够大大地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在研究生期间,专心于学术的学生可能有机会结交同领域更优秀的“大神”,这些认识的熟人,都会成为未来的人脉资源,对于以后的就业或者是生活都有很多好处,而本科生往往没什么机会认识学术大神。对于不少的同学来说,还是希望以后能够考公务员或者是事业单位的,不过比起本科生而言,研究生往往拥有更大的优势。本科生因为学历而受限,可能会有些职业不可选择,而研究生可以报考条件更为严格的职位,报考人数相对较少,竞争压力也会更小一下,上岸的机会也就得以提升。结语:考研本就不是一件易事,如果能获得读研的机会,学生们还是应该珍惜这个机会,明确自身目标,专心于学术研究,想必最终的结果一定不会让我们失望的。今日话题:你认为还有哪些原因是研究生刚读研就“退学”的原因呢?
收入更高、学历更高、职业更稳定、职业声誉更好的人,心理健康状况会不会更好?答案是,并非如此。高学历人群可能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日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研团队对我国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调研的结果发布。调研发现,35.5%的被调查研究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60.1%的被调查研究生有焦虑问题。女生的抑郁、焦虑平均水平均高于男生,且不同性别有抑郁倾向的比例几乎相同。而且,博士生的抑郁、焦虑平均水平已经抑郁表现倾向都显著高于硕士生。这一结果虽然让公众颇感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实际上,过去国内外的一些研究的结论也是高学历人群心理健康状况更糟糕。2018年3月,《自然-生物技术》刊发的《研究生教育中精神健康危机的证据》显示,结果表明,与普通人群相比,研究生患抑郁和焦虑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群的六倍以上。在研究生群体(硕士/博士)中,焦虑与抑郁两种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均在40%左右。可见,研究生群体更容易焦虑、抑郁,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经济社会背景、不同教育体制下都是如此。学业、科研无疑是影响研究生群体心理健康最直接的因素。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群体的学业和科研压力更大,对课题研究的探索性、创新性要求更高。但科研成果的产出,不仅需要对科研的热情和甘坐冷板凳的坚守,也需要天赋,有时候甚至还需要一些运气,要面对科研的不可控性。再者,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不断扩招,虽然从研究生在总人口中的占比来看,高学历人才培养规模还不够,可从现实来看,短期内的扩招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部分学生读研的目的纯粹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或者提升学历,既缺乏科研兴趣,也不一定适合从事科研工作。所以,学业科研压力较大,也就理所当然。另一方面,对于研究生群体来说,高学历固然是求职的资本,但相应的,他们对就业期待也跟着水涨船高,对未来职业发展和生活的压力也更高。这也就是为什么毕业年级研究生的压力要显著高于其他年级的研究生,因为他们面临的是学业与就业的双重压力。调研报告的结论,提醒我们关注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关注这一特殊人群。就教育系统内而言,是要加强对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目前,高校对本科生心理教育比较重视,心理健康课覆盖较广,但是对研究生群体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相应的课程保障。这就使得这部分群体,缺乏有效提高心理健康素养的有效途径。而面对更大压力,更容易焦虑的他们恰恰是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的人群。这需要高校加大重视,认识到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的重要性,并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为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这当中,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作用,构建和谐健康的导学关系,提升师生关系是一个有力的抓手。研究显示,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导师关系与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显著相关,导师关系越差,则研究生的抑郁、焦虑情绪越多。不久前,南方医大一副教授招生信息走红。他在公告中称,“领军”学生叫我“小邹”就行,得到网友的点赞。这也从侧面说明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是提高师生关系满意度的重要举措。但现实中,很多导师并非不愿意关心学生,而是时间精力不允许。带一两个学生,还可以实现高频率的沟通交流,但如果带十几个硕博生,就不现实。然而,一个导师带几个甚至十几个硕博生的情况在高校中很常见。解决这一问题,要求我们从更宏观的层面出发,解决研究生扩招与师资的平衡问题。从更高的层面来看,高学历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其实是一个社会学问题。学历越高,意味着前期所付出的物质和时间成本越高,其对职业、生活的期待更高,对收入水平、社会地位的要求也会更高。然而,现实与梦想差距不小,在校园中提高学历却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生活,更容易陷入心理失衡的境况中。在社交平台上,就有很多人抱怨,虽然拥有了不错的学历,但若没有找到工作或者好工作,父母和周边人还是会说:读书好有什么用,还不是找不到好工作。高学历群体的焦虑该怎么破?眼下,一方面要引导这些高学历人群降低过高的期待,一方面则要通过实现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创造更多的高质量就业岗位,来弥合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