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你不知道被博士生带着指导的硕士生,能有多幸福!见而非也

你不知道被博士生带着指导的硕士生,能有多幸福!

来源:募格学术 作者:暖暖就理工科而言,大部分硕士研究生在读研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面临定课题(导师要你自己看文献定方案的情况)、实验设计、操作、数据处理等等这些难题。对于科研小白来说,突然要自己一个人去完成某些内容的时候,困难随时都在。在这种时候,有大佬带和没大佬带的差别就来了。定课题我是从外校考入现在就读的学校的,W是本校的,他在本科期间就跟着课题组的大佬(一位博士师姐)做毕业论文,这位师姐每年发表的文章在整个专业中数量最多,质量也最高,着实很优秀。研一入学初,我还在适应新的环境,W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因为博士师姐每天有干不完的活儿,不是要预约外面的仪器,就是晚上要加班加点做实验,或者整理数据等等。他总抱怨说太累,但其实对于我这样一个刚读研、充满了对科研的满腔热情和未来生活的向往,准备大干一番,做出成绩的人来说,心里不知道有多羡慕他呢。也正因为他一直跟着博士师姐做,最后的课题也就是跟师姐一个大方向,虽不完全是从博士师姐大论文中剥离出来的一部分,但也可以说是很相近了,于是W早早地开始了自己的课题实验。而我在晃晃悠悠了一个学期之后,逐渐开始意识到真的应该开始把自己的课题实验提上日程,但是课题确定的过程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简单。导师首先给了我一个大方向,让我自己先看文献,后面再讨论具体做什么,当然,这是大部分研究生都会经历的过程,我也照做了。随着文献越看越多,我对自己的课题内容产生了一些想法,于是认真地做了一个方案便去找导师讨论。老师听完我的方案后,既不太同意我选用的实验材料,也不赞成我所设定的实验大致内容,于是我便按他的要求和建议修改自己的方案。我们就这样来回互动了好几次之后,我发现他每次的想法都不太一样,方案改来改去的把我给整懵了,始终还没个结果。直到后来有一次,他主动找我去办公室,正好我也准备再找他讨论一下实验方案,去了之后他说让我跟着做一个横向项目,他觉得这个项目的方向跟我的课题大方向契合,我心里一连串的问号,契合么?难道我理解错了他之前跟我交流过的关于课题的一些意见和建议?还是他又忘了他上次跟我说过什么了?因为我真心不这么觉得项目跟我的课题契合。于是聊完项目之后,我就弱弱地问了一下:“老师,那我的课题…”没等我说完,他说:“你第一次不是写过一个方案吗,就按那个做吧。”我一头雾水,心想:那我们讨论那么多次,来回修改那么多次方案的意义在哪里?尽管心里有很多不解和小情绪,但是最终还是按初次写的方案开始了我的课题实验。相对W来说,我课题敲定的过程真是太曲折了。做实验课题定了下来之后便是开始自己的课题实验了,有一个博士带着,有时候可以帮助你更快更好地开展实验。W的具体实验设计基本上是由那位博士师姐把关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比去找老师效率高得多,一是因为毕竟是师姐,交流起来不像跟老师说话那样有压力,有什么疑惑可以轻松的提,基本不会出现因为自己觉得问题太幼稚而不敢问的情况;二是因为天天在一起做实验,有什么疑惑能马上交流,及时解决问题,而老师通常比较忙,需要提前约,有时候还可能不在学校,问题没解决,自己实验进度有时也跟着变慢。此外,如果你有需要出去做实验的话,她可以给你很多建议,比如哪里可以做,怎么联系,怎么去准备样品会更好地适应那边的实验仪器,得到更好、更清晰的结果等等。而像我没有人带的话,可能就得自己四处打听或者亲身经历才能摸索出来,而摸索是需要耗费不少时间的。例如我之前需要做扫描电镜,因为预约、样品处理不当等问题耽误了很多时间。同时,跟着博士一起做实验,她的一些实验习惯也会无形中影响和带动着你,当然这里是指一些好的习惯。带着W的那位博士师姐始终坚持今日事今日毕,平常做完实验,不管多晚,一定要当天处理好实验数据,然后写个简单的分析在数据图之下,以免久了会忘记和混淆,到后面整理的时候反而多费工夫。她保存数据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实验数据再多,到了她那儿也都井井有条,绝不会错乱。W说他自己之前很拖拉,可每到第二天,师姐会和他讨论前一天实验数据的情况,他都只能尴尬地说自己没整理,没分析。所以他现在每天晚上回去第一件事就是整理数据,不做完总觉得心里不舒服,而我能拖则拖。这虽然跟个人的做事习惯有关,但是习惯有时候也会受环境影响的,好的环境可以时刻鞭策自己,不断前行。自然,W也是我们这一届整个专业最早发文章的,这跟他的努力息息相关,但是确实少不了博士师姐的帮助。研一入学到研二,他在做自己课题实验的同时,也和师姐在一起做实验,他的第一篇论文就是和博士师姐合作产生的,两人共同一作。这对于W来说,是达到了毕业最难的一项要求了,所以能抱大佬大腿的可得抱紧咯。当然,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有博士带着可以让你走得比别人快一些,毕竟你正在走的路,他们刚走过,但是自己也得多多努力才行。没有谁可以一直依赖谁,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学会取长补短,刻苦钻研,不断提升自己才是王道。

大演习

一位博士生导师,带了11名研究生,合理吗?能指导好学生吗?

作者按:有位读者朋友来信说,他的导师是博导,带了11个研究生,这个情况合理吗?针对这个情况,我们今天来谈谈。一位博士生导师,带了11名学生,估计很多人一看就觉得不合理,其实合理不合理,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从一般意义上讲,导师并不适合带太多学生,很简单的道理是,一旦学生带多了,时间和精力就顾不过来,很难指导好学生,这样对导师和学生其实都不利。然而,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导师带10多个学生的情况,而且这样的例子还并不少见呢?关键就在于,10多个学生具体是什么情况。比如,我的导师,就带了差不多10名学生,看起来很多,具体一分析,可能就会得出相反的结论。我导师就是博导,带的学生中,既有博士生,也有硕士生,其中,博士生有4名,分别对应博一到博四,每个年级1名(之前有延期的还不计算在内);硕士生有5名,都是学术型硕士,包括新招的研一的1名,研二的2名,研三的2名,所以我导师总共指导了9名学生。本来他可以在今年招收2名博士生2名硕士生的,就是考虑到学生已经比较多了,才分别缩招了1人。多吗?看起来确实很多,其实每年只招收了1-2名硕士生,1名博士生而已,这在很多高校里面属于司空见惯的。具体到这位读者的问题,我们可以分情况分析一下。1、如果这位博导带的研究生既包括硕士生,也包括博士生,参考我导师的情况来看,其实并不多,也就是每年招收1-2名硕士生、1-2名博士生而已,属于常见的情况,完全可以指导好自己的学生。2、如果11名研究生仅仅是指硕士生,而且有可能既包括学硕的,也包括专硕的,可能就是每年招收了1-2学硕的,1-2名专硕的,因为可能还带了博士生的,数量确实就比较多了,确实有点不太合理。这么多学生,导师肯定很难指导得过来。不过这种情况,在一些大牛导师身上,也不算罕见,导师重点指导的,往往只是博士生。硕士生,学硕可能会指导稍多一点,专硕可能都不怎么管,虽然不太合理,但大牛导师课题多,博士生完全可以带硕士生(特别是学硕),通过在做课题的过程中提升,再偶尔得到导师的指导,其实学生的培养质量也不见得就不高了。3、如果是导师一年就招收11个研究生,这个肯定就很不合理了。不过这样的情况,在10多年前可能会存在,现在很多高校对导师都实施的是积分制,导师每年能招收学生的名额,取决于自己的积分情况,这往往对招生名额有很大的限制,一般不太可能出现一年招收这么多学生的情况。导师能招收多少学生,不但取决于自己的业绩(积分情况),往往还要看学生是否愿意选择自己。一个能带很多学生的导师,往往自己都是大牌教授,学术能力强、名气大、成果多,因而能招收的学生名额也会较多,学生们还会踊跃争相成为他的学生,往往是导师挑选学生,而不是无人愿意选择导师。遇到这样的导师,就要谢天谢地了,还需要去考量导师学生多了合理不合理的问题吗?

刘娟

研究生跟随博士师兄做实验,感觉被压榨,其实导师有这4点考虑

大学时经过千辛万苦考上了研究生,在刚跨入学术之门的研一同学身上,总有些年轻气盛、心高气傲的痕迹,这是想要在学术之路上大显身手的雄心壮志。但是,研一时被导师安排跟随博士师兄做实验,总感觉是在替师兄打工,这算不算被师兄“压榨”?作为一个研究生毕业多年、有相似经历的老学长,我来谈谈我的看法。研一时,导师让你跟着博士师兄做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现行的研究生教育中,许多研究生导师由于所带学生较多、科研课题负担较重、学校内外学术兼职较多、担任学校学院的行政政务,或者受聘于其他企业等原因,往往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每天待在实验室或办公室里指导自己所带的研究生,而会让其他年轻的导师甚至自己带的博士来指导硕士研究生的具体学习和科研工作。我读研的导师由于工作非常繁忙,既有自己参股的公司,又在行业学术组织中任职,因此只会在开题、期中审查等关键节点前给我们几个学生指导学习,平时的科研工作则是由一个年轻的刚刚博士毕业工作不久,还并没有带研究生资格的年轻老师来指导的。正常来说,研一的时候主要是课程的学习以及科研的初探。老师安排你跟着师兄做实验,其实就是想让师兄带你“入门”,了解学术研究工作具体是怎样的,是在培养你一种做科研的思维和习惯,相当于是博士师兄的助理,是实习科研。不要觉得跟博士师兄做实验是一种委屈在研一时,你认为自己具备了独立做科研的能力了吗?研究生课程还没学完的情况下,多数研究生是没有独立学术能力的。作为研一的小师弟(师妹),你不应该认为跟着博士师兄做实验是对你的大材小用,是师兄在压榨你,原因如下:博士师兄和导师相比,更加容易接近。研究生导师通常已经有了一定的学术成就,在行业领域内有一定成果和威望,因此作为学生可能会有一种距离感和畏惧心。而与博士师兄在一起的时候,这种感觉和压力会减轻许多,毕竟你们现在还都是学生,师兄也不会有太大的架子,你可以很方便、很容易地向师兄请教问题,师兄通常也都会倾囊相授,毕竟这也是炫耀师兄实力的时刻,show time,满满的成就感!这是一个难得的有人愿意手把手带你成长和学习的过程。要知道,读研期间,多数研究生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靠着自己的自学能力一点一点成长起来的,个中艰辛,只有自己知道。而现在你有了博士师兄这种“一对一”的VIP经验传授,其实是很难得、很珍贵的,也许从此以后你都不会有这种机会 。科研路上,别的同学都是在走,而你有一辆自行车载着你前进,这会节省你很多时间,让你少走许多弯路,你应该珍惜和感谢师兄才对。替师兄做实验,其实是师兄在培养和锻炼你。研一的同学通常学术能力不强,学术基础薄弱,基本上接触不到什么专业的前沿课题。而你在跟师兄做实验的时候,其实已经有机会接触到博士生的课题,相当于站高了一个平台,站在楼上看风景,这对于研一同学开阔眼界、快速提升学术能力是很好的机会,师兄把做实验的任务交给你,也是在给你参与前沿项目、让你大显身手的机会。科研之路往往从细碎的工作起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师兄让你做实验,哪怕是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你也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更不能认为师兄是在“使唤”你。科研工作是严谨的、复杂的、事无巨细的,想要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必须从基础起步,就像郭德纲现在如日中天、炙手可热的徒弟岳云鹏、烧饼、孟鹤堂等人,当初刚到师傅家时也要先干几年扫地、喂狗、打扫厕所的脏活累活,根本没有机会一入师门就练习相声。所以说你这是在积累,在耳濡目染,在期待着厚积薄发,为研二研三时自己独立做课题积蓄力量。看了以上分析,是不是觉得你在研一时就能跟着博士师兄做实验,不但不是师兄对你的压榨,反而是“赚大发了”?因此,要放平心态,凡事要往好处上想,不要总以恶意来揣测别人的动机,尤其是你身边给你传授知识的导师和师兄。当然,也不排除有欺压师弟的博士师兄前面我们的分析是正常的情况,但也不排除有博士师兄会排斥甚至欺负师弟师妹的,我见过这样的师兄。我的研究生专业中与我不同研究方向的一个实验室里,就有这么一位博士师兄,他对于师弟师妹的虚心请教,虽然碍于同实验室的面子不能爱搭不理,但回答问题时基本上从来都不会用心指导。一开始大家认为他由于研究内容并不完全一致,了解也不深入,但后来发现,其实他是故意有所保留,不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别人,以至于后来大家也就不去找他解答了。对于这样的同门师兄,其实是根本没有必要这样做的,每个人研究自己的内容,基本不存在科研成果上的竞争,而大家又是在同一实验室中,久而久之真的会让人觉得他人品低下、情商堪忧。假如你遇到的真的是只会使唤师弟、压榨师弟的博士师兄,比如说师兄让你做实验搞科研,而研究的成果却被他一人独占,不署你的名字也不承认你的劳动付出;又比如他承揽的科研项目,有一定的资金支持或者研究经费,然而你付出了辛苦的劳动,他却一分钱也不付给你。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一定要与师兄严正交涉,并向导师反应,要求师兄在你们共同合作的科研成果中署上你的名字,或者支付给你相应付出的劳动报酬,坚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你应该怎么做?研究生一年级其实是一个科研入门中,储备能力和积蓄力量的过程。导师让你跟随师兄做实验,是对你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也一定相信师兄有能力带领你进步,因此对你是有利无害的。你应该这样做:首先是抓住这一年的宝贵时间,跟随师兄多学知识、多长技能,而不是抱怨自己帮助师兄做了多少活,加了多少班,受了多少累。要知道,后面你独立承担课题研究时,一定比跟随师兄做研究要累得多,也痛苦得多。跟师兄搞好关系。因为以后你需要他帮助的地方还会有很多,关系好的话你可以随时向他请教,为你的学术之路助力。同时,博士师兄也一定会有比你更多的、级别更高的科研项目和课题,你如果能够参与到项目中去,那么你会成长提升得更快。自己主动而努力地学习,打好专业基础。你以后的学术科研之路能走多远,首先取决于你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其次是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然后是你的创新能力。总之,打铁需要自身硬,你只有把自己的硬实力提升了,才会得到更多的学术成果,在科研之路上越走越远。相信你经过了跟随师兄做实验磨砺的这一年,一定会加快成长的脚步,等你独自开展科研的时候,也会得心应手得多。成长的路上,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加油!

大与小

为什么常把硕士叫为研究生,而博士直接叫博士?真相竟是这样

相信研究生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它位于本科之后,博士之前。但是有一件事,可能大家并不清楚,那就是,明明硕士的全称是硕士研究生,博士的全称是博士研究生,但叫硕士的时候,都叫研究生;叫博士的时候,却只叫博士,这是为什么呢?01你知道什么是学历,什么是学位吗?在弄清楚我们开篇的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什么是学历,什么是学位。所谓的学历,按照官方的解释,就是“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学习经历”。那么学历都包含哪些呢?其实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小学、初中、高中、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所以以后再提学历,就知道,这是指学习经历。那么我们接下来再来明确一下什么是学位。所谓的学位,指的是“标志一个人学历的头衔,即一个人通过学习取得其相应学习能力程度的标志”,并且是由国家授权的高等学校颁发。那么学位都包含哪些呢?其实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学士、硕士、博士三种。也就是说,学历可以有很多种,但是学位,有且只有三种。现在我们弄清了学历和学位的问题之后,我们惊奇地发现,我们通常所说的研究生,其实是属于学历范畴,而所说的博士,其实是属于学位范畴。两者并不在一个赛道上,但是却经常被同时提起,那么问题再一次出现,这是为什么呢?接着往下看。02你知道硕士干什么,博士干什么吗?要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你还需要明确一件事,就是你需要知道硕士和博士的区别是什么。学位的高低是区别之一,但却不是最重要的区别。两者最重要的区别,其实是硕士和博士分别要干的事儿。同是研究生学历,但是做的事却是天差地别。硕士,就是我们经常提起的研究生,通常来说,考研,就是指考硕士。那么,这个学位所要完成的工作,其实就是在一个领域的一个特定方向,发掘出创新点。培养的是一种独立思考能力,和科研专注能力。所以,硕士研究生更像是牛顿曾经说的那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摸索和钻研,实现精益求精,灵魂升华。博士,这个学位所要完成的工作,和硕士相比,就重要的多了。前面提到,硕士是在一个领域的一个特定方向上有所斩获,而博士是在一个领域创造出一个或多个方向,引领后面的人,在这一个或多个特定方向上开花结果。所以,博士研究生更像是栽树的人,树能最后长成参天之状,离不开的,其实就是栽树人的功劳。说到这里,其实答案也就慢慢揭晓了。上面说的这些内容,揭示了最终导致这个叫法的内因。就是博士要比硕士出众很多,两者其实并不是在一个水平线上的。而且更为关键的一点是,博士是一个终点。就像我们前面说的,学位总共只有三种,而最后的,也是最终极的,其实就是博士了。叫博士,是对取得这一学位的人的一种赞许和尊重。而管硕士叫研究生,其实是因为,研究生是一种学习经历,也就是说,它还处在一个中间过程,并未达到一个真正意义的终点。如果直接叫硕士,难免有点给人“盖棺定论”的感觉,失去了一种潜在的希望和祝福。如果是叫研究生,给人的感觉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继续努力。就像本科生实质是叫做学士,但是我们都是叫本科生,其实都是一个道理的。硕士都叫研究生,博士却无此名称。究其原因不头疼,根本在于求大成。终点即为博士生,认可赞许叫此名。硕士学士仍在程,盼其继续向前行。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评论~想要了解更多考研干货请关注我!我是董师兄,考研领域专栏作家,考研专业咨询,私信1或2有惊喜。

动则得矣

为什么越来越多研究生和博士生被退学?博导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从新世纪开始,大学一直在不断地扩招,从恢复高考之初的4%左右的录取率到2018年的80%多的录取率,现在几乎参加高考的人只要想继续读书都能上大学,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得到充分的保障,同时这样也有助于教育事业和国家的发展。但如果教学质量跟不上扩招的脚步,就会带来诸多问题。2019年风向好像突然就转变了,有多批研究生被退学,合肥工业大学、广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深圳大学等相继将部分研究生做退学处理。在这之前,问题其实已经很突出,但我认为不能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学生,事实上问题更多出现在教学质量和管理上。合肥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在我读书那会,每个班就只有几个同学考研,而现在大部分大学生认真考虑过考研的问题,研究生规模的扩大也被看作高等教育的成果之一,但检验这成果真实性的标准仍然必须是质量。硕士生、博士生规模的超常发展,导致以前一位导师给几个硕土生、博土生上课的情况,变为七八十个研究生在教室里同上一门课,一位导师要指导十几个硕士生、博士生。据了解,某校有位博土生导师指导的在校博士研究生居然有30名,他所带教的研究生总数则达到了近100人!某校机械专业的一位博士生导师就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相信有不少读研、读博的学生都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的课堂,应该是小规模、参与式的,导师指导学生,应该是个性化导向性强的。我现在带的硕土生、博士生加起来有20多个,我想指导他们也没办法。有一位博导在被发现有抄袭行为之后大喊冤枉,原因是他的学生写的一篇文章抄袭了别人的成果,学生把博导作为了该文的第二作者。由于教学科研任务繁忙,这位博导根本没有看完文章就同意学生寄出。”某校机械专业一位博士生导师自叹分身乏术。“带硕士、博土是要计算工作量的,在学校严格考核指标的情况下,即使明知道自己无法指导那么多学生,也会主动争取。这也就使些硕士生博土生完全处于‘放羊状态’。作为导师,总不希望自己所带学生不能按期拿到学位、文凭,甚至被淘汰,因此在答辩时,很多导师会出面帮助学生,所以有学生说,导师的好坏就体现在这个时候。”这位博导如是说。“目前,硕土、博士毕业与本科毕业一样是集中成批的,受理学位答辩也集中在一段时间,这其实很不合理。有的导师一批同时毕业三四个学生,总的阅读量达到二三十万字,这可不是一般的阅读,是要找出问题提出意见的阅读。可有的导师居然两天之内就搞定了。”我认为学生数量却大大增加,再加上有个别导师的心思根本没放在学术上,学生培养质量显然会下滑。现在有不少教授很乐意大批招募弟子,学生越多,他的“可支配对象”就越多,给他干活的人也就越多。他们是“老板”,而学生则成了他们的“伙计”,可以被差遭去干各种杂务。说是杂务,是因为这些活儿多半很难与学术研究对上号。学生与导师一起干活,或者跟着导师做事,并非坏事情,关键在于是否能够通过干活,学到研究的方法,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如果对研究能力的提高没有丝毫帮助,那么这种干活,就远远超出了师生关系的范畴,而行变为“雇佣”关系。由此看来,今年出现一批又一批被退学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并非个案,而是对长期以来积累的问题的一次变革,即使是刚刚开始,我们也希望未来教育能越办越好。对于以上事情,大家又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转发和留言参与评论。

金女郎

硕士研究生是否要连读博士研究生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我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是否要转成博士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发展规划,如果没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读博是不错的选择,这样在课题的研究方面也会有一个较好的连续性,更容易做出更多的创新型研究成果。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创新型人才,硕士研究生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而博士研究生则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所以相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博士研究生的难度要大很多,不少博士研究生需要更长的学习时间才能毕业,要想三年就能毕业并拿到学位还是具有较大难度的。所以,如果要读博士研究生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通常来说,如果未来要到科研机构或者高校发展,那么读博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拥有博士学位不仅仅是研发能力的保障,同时也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是如果要到企业做产品研发或者项目开发,那么硕士研究生的岗位选择往往会更多一些,比如计算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到互联网公司发展就是不错的选择。计算机专业不少博士研究生在毕业之后往往更愿意选择到高校任教,就这个问题,不少博士生也表示有些无奈,认为博士毕业之后年龄已经比较大了,如果到互联网公司感觉有点拼不动了。当然,这也是因人而异的事情。最后,是否选择读博还与自身的专业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对于理论性较强的专业来说,读博会更适合一些,而对于不少工科专业来说,读完硕士之后在工作岗位上一样可以获得提升,而且能够积累较多的研发经验。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黑豹天

为何仅有10%的硕士研究生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原因很现实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压力增大,为了缓解自身就业困难,在就业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很多本科生选择考研。近几年,考研人数大幅度增加,毕竟高学历能够在未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容易找到一份好工作。如今博士研究生的就业优势明显高于硕士研究生,然而每年仅有10%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为何大多数硕士研究生不想继续读博?一、攻读博士太辛苦,毕业困难所谓“硕士研究生严进宽出,博士宽进严出”,意思就是考硕士难考,毕业容易,博士正好相反。名校的硕士在本校直博相当容易,无需参加考试,填一张申请表即可。博士的科研任务要远大于硕士,起早贪黑是家常便饭,高强度的研究带来巨大精神压力,有的博士会出现大量掉头发、抑郁等现象。博士的毕业条件非常苛刻,需要发表多篇高质量的科研论文,获得一定的科研成果,才可以毕业。据相关数据统计,每年博士延迟毕业率高达60%。二、对科研不感兴趣,无心读博很多本科毕业生选择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历,增加自身的就业优势,未来能够找到一份薪资待遇不错的工作。部分硕士研究生在读研期间浑浑噩噩,对科研丝毫不感兴趣,也没有取得任何科研成果,毕业时通过导师帮忙写一篇毕业论文应付了事。因此,大多数硕士研究生不适合读博,不喜欢做学术研究的人,读完博士研究生是非常困难的,甚至会中途退学。三、读博年限长,毕业后年龄太大一个人正常年龄入学,中间没有任何留级和复读环节出现,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年龄通常是25周岁到27周岁之间。攻读博士的学制是3年,但有多少博士生三年就能毕业的,通常都需要5年,甚至时间更长,这样一算,博士毕业年龄30周岁以上。读博士30周岁,一般会被家里各种催婚,事业上一事无成,压力山大。因此在年龄的压力之下,导致很多人放弃读博。现在博士的待遇还是相当不错的,企业招聘时,会给一笔不少的安家费,当地政府也会给予一定的人才补贴,综合工资相当可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博士免笔试,可以直接面试,拿到编制的机会很大,让人羡慕啊

神人

为何我们常把硕士叫做研究生,而博士直接叫博士?真相原来是这样

文/小语谈教育相信我们大家对本科生、研究生、博士这些名词一点也不陌生,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研究生是位于本科之后和博士之前的,这三个学历中,本科生最低,而博士是最高的,一般家里出了个研究生已经很了不起了,要是有博士就更不得了了。但是有一件事,让很多人都感到很疑惑,那就是为啥硕士的全称是硕士研究生,博士的全称是博士研究生,但是人们在叫硕士的时候就会叫研究生,而叫博士的时候,却直接叫博士呢?很多人都不知道,真相原来是这样,赶紧来了解一下吧。一、什么是学历,什么是学位?首先在弄清楚真相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是学历和学位。我们常说的学历就,官方给出的解释是“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学习经历”,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学历还是很重要的,通常学历都包含以下这些,那就是小学、初中、高中、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而学位又是什么呢?学位是指“标志一个人学历的头衔,即一个人通过学习取得其相应学习能力程度的标志”,学位证书是由国家授权的高等学校颁发的,学历有且只有三种,那就是学士、硕士和博士,除了这3种之外,就没有了。因此不难发现,我们通常所说的研究生,是属于学历范畴内的,而人们常说的博士,是属于学位范畴的,这两者之间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上,大家之所以会搞混,还是对这些不太了解,研究生和博士经常被人们同时提起,也是有原因的。二、你知道硕士和博士都是干什么的吗?在生活中,很多人是分不清硕士和博士的区别的,只是知道博士比硕士更厉害,更上一层楼,其实这只是他们学位上的区别,却不是最关键的区别。要想真正的分清它们,就需要知道硕士和博士具体都是干什么的,虽然这两者都是研究生学历,但是所做的事情差别却很大。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硕士干什么事,硕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研究生,也是通过考研考取到的一个学位,这和学位主要干的事情就是在一个领域的一个特定方向,发掘出创新点。硕士所培养的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科研专注能力。因此硕士研究生更重视的是摸索和钻研精神,以此来实现人生的升华。而博士跟硕士相比,所做的事情就重要的多了。我们前面说了,硕士是在一个领域的一个特定方向取得相应的收获,而博士是在一个领域创造出一个或多个方向,引领后面的人,在这些方向中有所成就,总结概括一下,博士更像是前面栽树的人,而硕士就是跟着栽树的人一块让树长得更好。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了,那就是博士要比硕士更加出众,这两者也并不在一条水平线上,最重要的一点是,博士就是终点,这就是最高的学位了!之所以会把硕士叫研究生,就是因为研究生是一种学习经历,硕士还处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达到像博士那样的终点,如果直接叫硕士,就让人感觉这个人会止步于硕士,其实他可能还想到博士。就跟本科生是学士,但我们都把他叫本科生是一个道理,所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嘛。但无论如何,硕士和博士都是我国的高端型人才,毕业了也都是国家的栋梁,所以同样是很厉害的。今日话题:看了这篇文章后,大家明白了硕士叫研究生,而博士叫博士的原因了吗?欢迎评论区积极留言互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露西娅

研二学生刊发篇论文,导师要求第一作者给在读博士,该怎么办?

有研究生咨询:“本人研二,写了一篇文章,但是导师希望把一作给其他学校读博的老师,我该怎么办?”该同学还表示,他需要通过此篇文章来评选奖学金和达到毕业要求,如果把第一作者给了其他学校的老师,论文的所属学校就不是其就读高校了,不仅没办法评选奖学金,也无法达到毕业要求。看到这条问题的时候,挖挖机真的很叹服。一个刚读二年级的研究生,拟发的科研文章竟然达到了在读博士的科研水平,真是可喜可贺啊。说实话,当自己辛辛苦苦、日日夜夜弄出来的科研成果,让师兄师姐挂个名也就罢了,还要把第一作者让出来,而且还是让给一个外校的在读博士,这要换做是任何人,都有些太为难了。这样的场景,如果处理得当,可以和导师建立良好的关系,为以后毕业、就业添砖加瓦;若是处理得不好,可能会成为他日研究生毕业和授位的“绊脚石”。在研究生教育实践中,有这位同学类似情况的当不在少数,包括挖挖机也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形。按照学术道德规范,导师这样的要求,显然是不妥的。既然违反学术道德,那导师又何提出这样的要求呢?说直白一点,就是有私利,利用自己的导师权力,压榨研究生的科研成果,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学术利益。说重一点,这样的导师根本就不配当研究生资格,应当取消其资格才是。什么是论文的第一作者?顾名思义,就是在本篇科研文章中贡献量最大的那一位作者,同时所带来的连锁效应和效果也最多的。几乎所有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对于在读博士毕业,都有发表一定层次、一定数量的论文要求,像这位提问的研究生,若真把一作让给那位在读博士,这篇文章就是在读博士老师的科研成果啦,他就可以离毕业更进一步,而这位研二同学离毕业则就越远。像这样要求把文章一作让给外校的在读博士,在研究生培养中并不多见。相对较多的,是把一作署在自己的导师名下。其实,论文一作署名为导师,这也还情有可原,一方面有利于文章发出去,另一方面在很多高校似乎也成了惯例。很多研究生培养单位在绩效奖励、职称评定、人才项目申报、基金申请时,都要看老师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多少篇论文,如果达到不基本的数量、层次,学校就无法了解导师在科研研究中做了多少贡献,也就无法对老师的能力水平科学评价。就是因为有这样一整套的评价体系存在,才有不少导师想要抢学生论文第一作者的情况出现。不得不承认,一篇科研文章的想法和创意很多地方都离不开导师的指导,进行研究实验也需要有导师的指点,但是无论多么才华横溢的导师,不处于一个项目的实验一线,都难以称之为论文成果的主要贡献者,因为文章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夜以继日弄出来的。所以,导师没有对所带研究生的研究论文一作署名的决定权。把研究生论文第一作者署在导师名下,挖挖机能够接受,但将论文第一作者署名到外校研究生的名下,则坚持反对。且不说将辛苦研究的成果拱手让人本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就单说这位导师所提出的要求来说,就已经是一种学术不端的行为了。更何况,该学生没有这篇文章,不仅拿不到奖学金,连是否能够顺利毕业都成问题。所以,导师这样把学生论文一作署名权给其他人的行为,应予坚持抵制。那么,这位研二在读同学,究竟该怎么做才好呢?这里有三条路径:从了导师的要求,与导师一丘之貉,无视学术不端。主动与导师恳谈,争取导师的支持,让这篇论文的一作署给自己。若是当面恳谈,谈话过程中可以打开手机录音,若是短信或者微信交流,要记得截图,把相关的证据固定下来。依法依规维权。当老师执意如此,甚至以拿毕业威胁,非要让这篇文章一作署其他人,那研究生可向高校反映或者举报,甚至可以申请更换导师,以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导师负责制”下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很微妙,学生往往处于弱势。不过,机会和利益很多时候可以主动争取,通过恰当的沟通,很多时候也可以扭转劣势。所以研究生在如何与导师进行有效沟通这方面,还得当成一门课程来认真研修。挖挖机相信,只要这位研二学生把与导师沟通交流的时机找好了,把自己需要导师支持和理解的地方说到位了,把自己的顾虑和担忧说明白了,导师一定也能懂得相关的潜台词,不会再强行要求将论文一作让给外校那位在读博士老师了。综上,解决这一难题的路径,仍然以主动沟通导师为上策。当然,究竟如何取舍,还得由这位研二同学自己来决定。(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不妥,联系速删)

同合而论

硕士在读,以后要不要转博士?这两个问题一定要考虑清楚再决定!

在讨论是否转博之前,观察号为你的远见点个赞,能够尽早规划自己的未来是很多人做不到的,对于硕士来说很多人马上到了转博的节点上还没搞清楚自己该不该继续读博,没搞清自己的定位也没有明确的规划。首先你要知道博士是以学术研究为基础的,一名合格的博士毕业生要完成两件事,第一是完全掌握一个科研领域,或者说成为某领域的专家,第二是要在这个领域开创新理论。其次,要不要读博,观察号认为刚上研究生不宜盲目做决定,可以先看一看科研工作的进展情况。如果是硕士转博士,不需要考试,并且目前的科研进展顺利,那么观察号认为你再花2-3年拿下博士学位是值得的,如果是考博或者目前科研工作还是没有什么头绪,观察号建议你谨慎考虑。在了解了以上基本内容,在选择读博或转博前还要考虑好以下两个问题:1、 你读博的目的是什么?虽然现在博士也在扩招,但是对于博士研究生来说,毕业并不轻松,印象中可能大家还记得在今年年初中科大博士失联的事,其原因可能就是不能按期毕业导致压力过大,我们承认研究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成果的产出以及毕业,但从整个培养过程来说,博士毕业要比考博难的多。如果你只想混个文凭,为了以后在职称晋升方面或者考公务员时能有些优势,劝你还是尽早放弃读博的想法,当然,如果你本已经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读个在职镀镀金就行了。还有,如果想通过读博来找个好工作或者赚大钱,虽然有可能实现但并不划算,因为博士毕业后大部分都会从事科研相关工作,如果去了企业,可能还不如硕士混得好。但是如果你足够优秀,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可以为你开出顶薪。但是,如果以后想走科研这条路,那么读博士不仅重要还是必须走的一条路,能去国外读博士更好。在读书的过程中,你会学到很多科研方法,培养科学思维,进行科学实践,而且还能接触到很多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因为有博士点的地方,其师资力量肯定非常强,不仅能在科研上给予你指导和帮助,在为人处事方面同样会教会你很多,换句话说,与这些聪明睿智的人在一起,想不提高都很难。2、 你是否能坚持下去?第一、 毕业压力。虽然现在清华大学已经修改了博士研究生毕业培养方案,不再强制要求发表学术论文,但是这个标准想全国推广恐怕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而且不强制要求不代表不要求,况且目前来说论文还是高校申请博士学位的必要条件,理工的论文发表要求更高。此外,为了完成博士论文,不仅要阅读大量文献,还是经过无数次的实验论证,对于博士来说要么在实验室,要么就在通往实验室的路上,即便能够按时毕业,付出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第二、 经济压力。虽然现在国家提高了博士的待遇,但是不同高校博士之间“贫富”差距还是不小的,中科院和985高校相对好一些,一般而言,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开销已经很不错了,可能之前的同学和朋友早已经小有成就,心理上难免会有不平衡。另外如果赶上同学之间的应酬,囊中羞涩在所难免。第三、 就业压力。有人说都读博士了还有就业压力,其实博士阶段重点培养在某一领域进行独立研究的能力,其研究范围和学习的领域相对较窄,就业的时候受到一定的限制,更多人选择的是进高校或者科研机构工作。而现在高校的用人标准早已不是十年前了,不仅要求论文的档次,很多高校明确表示海归优先。写在最后:读博也好,工作也罢,都是一种生活方式,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而读博不仅是对自己的一次人生挑战更是难得的人生阅历,也是对自己意志品质的磨练,这本身就是一种人生财富。大家又是怎么看的呢?如果这篇文章帮到了你,欢迎点击关注,点赞和转发,和更多的朋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