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学生都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考研成绩,结果也肯定是有喜有忧的。不过很多人发现,就算真的考上了研究生,结果还是和自己想象中的差很多。于是有一些学生,在好不容易考研上岸之后,却放弃继续读研或者是中途研究生退学。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正在读研的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现状,不少人表示很痛苦。网友一:本科就读于一普通一本学校,研究生就读于北京一985大学,学了一个冷门的工科专业,现在是硕士二年级。现在的情况就是每天干完导师的杂活之后根本不想学习(主要是不想干本行了),但是又很迷茫,不知道该干什么,没有目标,所以最近两个月都是混混沌沌的度过,心里也知道这种状态不好,知道应该认准一个方向,然后一直走下去,但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做,这种状态有时候很痛苦。网友二:研究生的生活很累、很痛苦,但也很充实,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学的专业在全国排名是数一数二的,所以进入刚开始读研的时候,感觉学习环境完全变了,每天都会待在实验室里完成到时要求的项目。每天都会感觉时间很紧,并且周围的同学都是学霸。所以能从中学到很多在本科阶段学不到的东西,并且还学到了周围同学一些很好的学习品质。网友三:研究生期间,周围学习的生活差别还是很大的。忙的同学整天都看不到踪影,不忙的学生则特别悠闲。生活节奏总体和本科生活不一样。读研时期的课总体会比本科少,但是花费的精力会更大,再加上研究生时间比本科短,所以会感觉很多事情来不及做,有时候会有一种焦急感。网友三:本科后跟随考研大军的脚步后准备考研,幸运的是一次就上岸了。不过虽然是考上了研究生,但其实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什么。而在读研之后,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喜欢的事情是什么。在整个读研期间,我最大的收获除了研究生学历之外,就是收获了这一点。研究生圈子非常狭窄,相识的人就那么十几个。虽然在读研期间一直在忙碌,但是自己并不怎么喜欢学术。所以进了实验室就像等毕业。研究生的生活,其实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无聊的。如果是那些不喜欢学术科研的人,在考研之前最好还是应该考虑清楚。对于那些中途放弃读研的人,就是一开始没有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所以才会有很多人发现,在读研后生活更加痛苦。现在读研也是一件双面的事情,有的人能通过读研后更上一层楼,但是有的人在读研后只是浪费了三年时间,什么都没有学到。以上就是研究生的生活怎么样,看看正在读研学生的现状,不少人表示很痛苦!
许多人认为上学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事实上,上大学也很累。尤其是现在的研究生,他们的学习压力很大。文科研究生好一点,理科研究生很累。我经常留在实验室帮助我的导师做项目。现在,研究生们经常称呼他们的导师为“老板”而不是“老师”。这个术语反映了当前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春节就要到了。许多学生已经回家和家人一起过春节了。最近,我看到一个研究生在网上嘲笑他的导师。他非常沮丧。她今年刚刚考入研究生班,这是研究生班的第一个春节。他说他很高兴两天前收到了导师支付的第一笔500元。但出乎意料的是,导师告诉他考试后不要回家,而是在小组里学习。“导师就是一记耳光,”他说。但他别无选择。他并不孤单。他的帖子引起了网友的嘲笑。一位网友说,他回家的时候已经买了票。但导师不让他回家,导师直接对自己说:“要么辞职要么退款。”也有网友表示,即使导师不给你发劳务费,也不让你回家,你能怎么办?当代研究生的现状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只有培养更多的人才,一个国家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发展。过去,我们国家很穷,几乎没有钱供教育。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的投资越来越大。原高校扩招,新建高等院校。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在增加,但在发展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问题。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在整个研究生学习期间,导师是第一责任人。或者,研究生必须听他们的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一些导师过分扩大了自己的权利,却忽视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目前,许多网友开玩笑说,“现代的研究生已经成为了导师的免费劳动工具。”改善研究生的现状研究生的现状不是一天的事情,而是希望各方加强关注。完善导师制度,规范导师权利。完善监督制度,充分听取和尊重学生的意见。
首先要恭喜各位已经通过了考研初试和复试的“准研究生”们,努力终于获得了回报,接下来各位“准研究生”们就应该要调整心态,好好了解读研期间的你必须要做的事,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准备迎接研究生生涯的到来。以下四件事,小编认为是读研期间必须要做的,做到了才是一名合格的研究生,缺一不可。第一、与导师处好关系读研期间,有这么一个人,他不仅影响你的专业研究,也影响着你的学术方向,更能影响你毕业之后的就业和发展,这个人就是你的导师!与导师处好关系必须是读研期间的头等大事,导师作为你读研期间最重要的陪伴,他能给你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最重要的是导师手里掌握的各类资源:人脉、科研、项目等等,这些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你作为导师的学生,这些资源基本是“唾手可得”,不要认为从导师身上获取资源就是无能,相反,懂得资源的收集才是最聪明的,导师也希望你能够将他的资源发挥到极致。因此,跟导师处好关系,不要把师生关系闹得很僵,这是成为一名合格研究生的一件事。第二、掌握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阅读外文文献,是每一位研究者的必修课,读研之前的本科阶段,几乎很少有机会或很少有需要去阅读外文文献,因为对于本科阶段来讲,国内已有的研究资料已经足够支撑起本科生毕业,但对于研究生,情况则不同,读研期间,为了解决科研问题,你不仅需要查阅国内文献,更需要翻阅甚至翻译大量的外文文献,你的研究眼界不再仅限于国内,而是会慢慢的与国际研究接轨,所以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大量的外文文献资料,这是苦活,更是个累活,但是是必须要做的。因此,掌握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从现在就开始锻炼,每天积累阅读量,总有一天你的外文文献阅读能力会得到质的提升,这是成为一名合格研究生的第二件事。第三、掌握大小论文写作能力写论文和发表论文,这两件事贯穿研究生生涯的始末,对于一名合格的研究生来说,写论文应该是“信手拈来”的,会写论文,不仅仅是会排版、会码字而已,而是懂得紧密结合自己的专业,知晓导师的研究领域,擅长收集各类资源,然后把这些综合到一起形成一篇学术论文,并尽全力的把论文发表在各大核心期刊上,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论文越多越好。高校对于研究生毕业抓的很严格,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小论文发表,对于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制作要求也非常高,因此,无论大小论文都要会写,这是成为一名合格研究生的第三件事。第四、对学术有敬畏之心关于对学术的敬畏,很多人都不放在眼里,很多人会在学术上造假,小编认为:学术是科研的根基所在,如果连根基都假了,那么整个社会将难以进步,奉劝各位“准研究生”,一定要对学术有敬畏之心,认真对待,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以上就是小编认为的成为一名合格研究生必须做到的四件事,关于这四点,你怎么看?
这又是个挑逗神经的话题!最近,《我那些从不买单的研究生同学》一文引起了研究生朋友们的强烈共鸣,把研究生们经济上的拮据表现的淋漓尽致。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这次来谈谈研究生们的经济基础状况。1研究生的收入来自哪?某大天桥办假证很是著名,很多去办假学生证的都是附近各大高校的研究生,为啥?因为研究生证去景点不能打折。为啥研究生证不能打折?因为研究生不是学生,他们有收入!好吧……研究生是有收入,收入主要有三类:(一)国家财政划拨的助学金。硕士人均6000元,平均每月500元,主要针对没有工资收入的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基本是每个人都有,解决基本温饱。博士每月各个培养单位差别很大,总的来说基础生活补助有1200,1800,2000,这三个档,人文社会科、理工类差别较大,有的高校的博士还包括一比一的学校单独发放的生活补贴。。(二)学校(导师、实验室、课题组)发放的劳务、津贴、工作补贴、奖学金。这个差别就大了,据说有的科研院所很多,这个钱就没有一定之规了,可多可少,看天收。一般是理工类有,文科类没有项目经费的话,基本没有。针对校内的研究生助研助教助管工作工资也是各个大学差别很大,这一块是弹性的。(三)研究生们自己“创收”收入。很多研究生因为经济紧张会在课外做些兼职弥补赤字,比如给一些企业做一些外包的工作,做培训老师、做家教、拿稿费等等,总之是各显神通了,这部分收入也是不可控制。从图一:博士在读期间的月工资 (仅限中国大陆地区)的统计显示,<3000元的占到了72.3%,近35%低于2000元。同期,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是不低于2000元,上海市是2300元,武汉市为1550元,长沙市为1580元,由于博士点高校基本集中于一二线城市,可以适当类比下。图一:投票标题:你们学校博士在读期间的月工资是多少(仅限中国大陆地区)?(数据来源于:小木虫论坛-学术科研互动平台:科研生活区-硕博家园-交流畅谈 http://muchong.com/t-9649902-1)2研究生们都有哪些支出?研究生们的支出其实跟大学生差别不大,也就那么几大类。第一是学习类:购买必要的学习资料、书籍、考试费用,基本不大。第二是生活类:基本涵盖衣食住行这些,寝室水电费、饭卡充值、电话费、交通费、必要的生活必需品等,开销较大,但是总量可控。第三就是发展享受性支出了,这也是上涨最快的,最不好控制的。比如购买洗漱清洁用品这是必须,价格特不贵,但是爱美的女生要购买好点的化妆品,这就不好控制了。最多的就是娱乐性消费,同学朋友接待,外出旅游,这些都是巨花钱的事,开销巨大,总量不可控。图二:投票标题:硕博们一个月花多少钱(仅限中国大陆地区)?(单选)(数据来源于:小木虫论坛-学术科研互动平台:科研生活区-硕博家园-交流畅谈 http://muchong.com/t-9649902-1)单从消费类型上来看跟大学差别无异,但是研究生们的消费还是要比大学生高一些,比如,研究生一般都需要发表论文才能达到最基本的毕业要求,无论是普刊、核心,还是EI、ISTP,很多期刊或者会议都会收取一些评审费、版面费、会议注册费,这部分费用如果没有项目支持的话就是研究生个人承担,这笔钱就不是个小数目。其次,研究生因为年龄增大后,社会交往和人情往来会随之增加。比如大学毕业两三年后,很多高中、大学、研究生同学相继结婚,就免不了需要随份子钱,这笔开支就不小。还比如:原来的亲朋好友来自己的就读的城市出差、旅游,免不了招待两顿饭;导师生日、教师节、同门师兄弟姐妹生日都需要送个小礼物,各种班级、组织聚餐免不了跑个场,这些费用是日益高涨。到了毕业季,参加各种招聘会,有时需要去外地参加面试,还有的要参加各种公务员、事业单位、博士招生考试,这种求职、考试产生的考试报名、交通、住宿、餐饮费用也不是一笔小数目。透过这个支出的类型和规模来看,研究生们的经济支出是比较大的,这就是研究们痛感经济拮据的原因。3研究生怎么解决经济困境从目前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上来看,如果不是生活较为节省,一般研究生是很难收支平衡的,对于收入较低的硕士生来说更是如此。特别是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消费水平较高的情况下,研究生们的生活真是捉襟见肘。在收支不能平衡的情况下,研究生们怎么办呢?当然是要“开源节流”了,“开源”与“节流”还要双管齐下。01开源第一条:相信国家今年春季,施一公教授跟总理提出了提高研究生补助的建议,总理已经首肯了,有关部门正在落实。清华率先垂范,已经落实了提高了研究生补助标准,各大高校应该会逐步落实该项政策。虽然说不是很多,但是也是国家对于青年学生们的关爱。另外,还是要好好学习,努力科研,争取多拿奖学金,像国奖,硕士两万,博士三万还是很丰厚的。还有其他一些奖学金,都需要努力付出才行,无论多少,这都是一收入。02开源第二条:依靠父母如果父母收入尚可,家里经济较为宽裕,如果实在是经济上难以负担,向父母寻求帮助也是可以,特别是一些重大的经济支出,父母都会给与必要资助的。从图三的统计看出,52.4%的硕士生都向家里寻求资助,3.7%的博士生向家里寻求资助,这表明硕士生经济收入还是难以负担支出,博生们则绝大多数可以负担。图三:投票标题: 中国的研究生们,你们还向家里要钱吗?(数据来源于:小木虫论坛-学术科研互动平台:科研生活区-硕博家园-交流畅谈 http://muchong.com/t-9649902-1)03开源第三条:自己创收如果是自己科研、学业时间较为空余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做些助管助教工作,既可以积累些工作经历,也可以增加些收入来源。例如:家教、企业外包、外文翻译、口笔译等,自己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的。04节流由于研究生毕竟还属于全日制学生,并没有丰厚的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所以建议大家在生活上还是要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态度,不要追求高端奢侈消费,消费上简洁大方就行,养成合理的消费观,我想这也是国家和老师、父母所期望的。
研究生导师坦言,在校期间学生的这1点表现,跟家长有直接关系随着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大,孩子离父母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啦,虽然当下科技非常便捷,一个视频通话,就可以轻松解决面对面沟通交流,但这些还都只是一种媒介,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个人,最近一段时间,针对高校研究生中,出现的系列情况,复旦大学研究生导师,专门做了个调研,调研结果发现,在校期间,研究生的这1点表现,跟家长有直接关系,还望众家长知晓与家长的联系比较弱越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跟孩子之间的话会越来越少,前一段是时间,让学生去做一个相关课题的调研,其中有这样一项,研究生中,每周跟家长通话或者视频3次以上的占比不到百分之五,而跟男女朋友,即便是在一个学校里面,除了日常见面之外,视频什么的平均下来还有8次之多,异地的更不用提啦。我们调研下来,还发现一种现象,有的学生,一个月跟家里也就是联系一到两次,甚至有的更离谱,超乎想象,在这里女孩子做的还比较好一些,男孩子相对来讲跟家长的联系会弱一些,在这里表现的尤为突的,就是外界广为关注的“理工男”,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调研发现,问题还是主要出现在家长身上,家长跟上一代的联系也比较弱一些,所以导致现在家长跟孩子之间的联系也比较弱,这是问题的根源。这一块需要家长跟孩子共同努力,这也是关系到下一代的问题其中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也请教了相关方面的专家,专家给出的是,一种潜意识行为,很多孩子,之所以到研究生这个阶段,也就是24到26这个区间,还跟家里面的联系这么弱,一方面原因,是随着自己远离家乡,现在很多大学生,外出上学,跟父母联系弱的同学,选择学校的时候,内心想的是,能够走远些,就走远些,当然这是有很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但这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点因素便是,自己内心的那股潜意识。事实上真正从年龄的角度在来看这个问题,我国法律规定,年满18岁,就是成年人啦,也的确,从科学的角度来讲,25岁左右的这个年龄阶段,各方面思想意识都比较成熟啦,按说没有必要深究这一点啦,但现实是,确实有必要,而且最好就是外这个阶段认识到,并且有意识的去改变,就拿现在读研究生的学生来讲吧,现在这个年龄,3年后毕业啦,毕业面临的首先是工作和生活两大块,其中生活免不了,要结婚生子,这是很正常的,试想一下,这重不重要,这是一连贯的事情,不是对单个人的影响。所以现在研究生期间的学生们和家长们,了解到这个问题是在好不过啦,现在要有意识地去做这件事,做好了,以后对自己的帮助是巨大的,研究生毕业后,就要开启自己的事业生涯啦,要知道家庭关系,是事业的最最基础的一点,家庭和睦,事业自然而然的也会有所成就啦。研究生和家长们,有些事情,看似不太重要,可做可不做,但仔细想想,是非常有必要的,当下这个最好的时间段,既然已经了解啦,就去做吧。对于现阶段很多学生跟家长的联系比较弱,你怎么看?欢迎讨论交流!
当我们以优异的成绩拿到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时候,相信所有的考生都是对研究生生活的憧憬,想象自己也能够享受到导师“一对一”的辅导,能够和专业领域内的大牛一起研究,这无疑是一件很令人兴奋的事情,于是我们就带着这样的心情进入了研究生生活。可是,当我们真正的开始自己的研究生学习时,当初所想的导师几乎没有见过面,似乎仅仅只是在刚开学时见过一面,彼此寒暄了一下便就没有信息,似乎自己和没有导师一个样子,这可是令很多的研一新生措手不及,毕竟和自己之前所想的有着很大的出入。然而实际上这在研究生教育中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导师虽说是指导研究生学习,但不是我们上小学时那样真正意义上的“一对一”辅导,在平时的学习时间中,导师和学生的沟通或许会很少,但这也有导师的个人性格所决定的,并不是所有的研究生导师都和自己的学生不联系,也不是所有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每天都和自己的学生联系。拿我自己来说,因为我是文科生,所有没有实验可做,不需要出去和导师谈项目,于是我的研究生导师也是很少和我联系,只是会时刻的提醒我要看文献,要写论文,经常会给我发一些比较前沿的学术文章,仅此而已,有时候也会消失很长时间不联系,所以我自己早已习惯,但是当你准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撰写开始时,你的研究生导师每天都会联系你。因此,研究生和导师不见面,这对于很多的研究生来说是一件比较正常的事情,或者说很多的硕士研究生都不希望自己打的导师每天联系自己,甚至是把自己忘记,因为这样就可以有更多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也就不会出现所谓的导师“压榨”现象。但是作为硕士研究生的我们,不应该再是一味的指望着自己的研究生导师,在读研期间很多的事情都需要自己单独去处理,需要自己规划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并且也一定要明白,我们有能力对自己负责,所以不管是学习还是科研,又或者社会实践活动等,都需要自己主动的去争取,而不是和自己的导师密切关联。同时,如果导师不联系我们,那么我们依然可以做很多的工作,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去仔细阅读文献,可以写写文章,可以参加学术论坛,这些都是可以自己独立完成的,而且这样的安排也会为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并且这也会为自己顺利毕业奠定基础。总之,研究生导师不联系学生,不是一个必然事件,更多的取决于你所在的高校,你所学的专业,你所跟的研究生导师个人性格等,但是要始终明白的是,不管导师是否经常联系我们,我们都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我们也应该为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做更好的规划。
找对象在我国已经是个社会问题,也不是说在研究生阶段就很难找对象,在社会上就好找对象,这主要看自己的自身实力和自己的三观和对方能不能相合。对此我想发表一下个人观点,欢迎积极讨论。逃票1.研究生经过大学阶段或者社会工作的洗礼,心智已经成熟,对于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都有明确的定位。研究生在校期间时间逐渐宽松,除了完成导师的课题试验外,外出兼职的也比比皆是,这就更加拓展了自己的社会活动范围,如果自己足够上进,三观很正,总能擦出爱情的火花。调剂2.作为一名研究生,如果心存对爱情的渴望,在做好自己课题研究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拓展自己的交际范围,比如学校的文艺汇演,主题演讲,外校的联谊,导师带的社会实践等,都可以接触到很多人,几年的寻觅肯定能碰到合适的的人。母女同努力3.之所以提出这样话题,研究生很难找对象,是针对少部分人的,如果一个沉默寡言,每天沉迷在自己世界里,我行我素,自命清高,亦或是极度自卑的人,找对象肯定困难。师德师风4.一个积极阳光,善于沟通,三观取向正确,有上进心的研究生,不但很好找对象,还能得到导师的青睐,学业爱情得到双丰收。就业歧视5.有的研究生读书期间,目的比较明确,知道现在需要做什么,特别对于家庭条件差点的研究生,他们对于找对象有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他们更注重专业知识储备,每天专心于论文和实验室实验,生活相对比较单一,这样群体可以算上暂时没有找对象需求。不是他们不好找对象。老爷式导师6.还有一种研究生,不得不单独列出来,他们考研后觉得专业不对口,导师布置的课题和试验懒得去管,每天打打游戏睡睡觉,这样的研究生想找对象,也怕没人愿意。各取所需综上述,笔者认为研究生不是很难找对象,而是要积极接触社会,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相信自己不但有高学历,还有很强的社会实践能力,那样何愁没有对象?对于封闭在自己世界里的学子,不但是在学校,即使在社会上找对象都很难。最后祝福广大研究生同学都能找到自己心仪已久的伴侣,学业爱情双丰收。今日话题:您认为研究生找对象难吗?欢迎关注我,留言讨论转发收藏。
读研期间是否结婚生子,关键得看研究生本人能否安排好课题和个人的学位论文进度。一般来说,作为导师不介意女生硕士期间结婚,但是不太建议在读女硕士生孩子,起码不要在答辩之前。女博士的话,没有具体限制,目前在读期间生子的女博士不少,如小西团队一个女博士硕博连读6年毕业,期间生了2个儿子呢,成为我们学院一时佳话呢!为什么不建议硕士在读期间生子呢?硕士3年时间比较紧,近些年各个院校研究生毕业要求水涨船高,如不少学科已明确要求一篇已接受的Sci论文。对于大部分研究生来说,3年时间达到这个毕业要求,难度还是比较大的。若是中间穿插生子,基本上想要3年顺利毕业难度比较大!女硕士生子读研期间结婚生子是否合适呢,如何选择?小西觉得这个问题的关键得看女硕士找的对象是否靠谱,毕竟在读期间是没有能力养家和孩子的,每个月的补贴就几百元。尤其是两个人都是应届生在读的,小西觉得是否生孩子得慎重。否则,生了孩子后,两个人面对突如其来的压力不容易适应,而且得父母帮忙出钱、出力照顾小朋友。当然,若是在职读研或工作几年后的往届生,年龄较大且没有生活压力的话,生孩子顺理成章。但是,得提前安排完成好个人的实验或任务,怀孕期间在课题组学习室或家完成论文撰写,生孩出月子后参加答辩没问题的。不少女博士甚至计算好答辩时间来怀孕呢。共同前行 举个例子:小西有个博士同学,博四时和同门研一师妹谈恋爱,在他博士毕业后两个人选择结婚,他师妹研二选择硕博连读后,隔年生了一个儿子,而且比较勤奋和刻苦,硕博连读5年毕业的。不过,当时生孩子的那天晚上,白天依然在课题组办公室修改小论文审稿意见,在家休息40余天后又回到实验室。不过能做到这样的女研究生不多啊,真的得个人努力!女博士生女读研期间生子一般两种情况:1)传为佳话,以优秀的科研成果毕业;2)和导师闹出矛盾,无法毕业。因此千万得注意:不同导师性格有差异,有些的确不太喜欢自己女研究生怀孕生子,影响课题开展和团队进度。注意!不管是硕士、博士,一旦发现自己怀孕啦。小西建议发现自己怀孕后,和家人、老公沟通后就得及时和导师交流,毕竟导师性格再差也不会要求你不生,但是得给导师留出足够时间安排你负责的课题或任务。否则和导师缺乏沟通的话,后期想要顺利答辩毕业会非常麻烦的,慎重!另外,作为女研究生的老公,在媳妇怀孕生孩子期间得做点事,尤其是同为博士、硕士的,一些课题上的也尽量做一点。之前就有女博士怀孕后实验取样、测试时老公晚上帮忙做的。你会认可女硕士或博士在读期间生孩子吗?
“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硕士生连导师的面也见不到,这是什么情况?”有人问。认识一位硕士生导师,他在我们的聊天群里也算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存在:有时候他比较活跃,活跃的时候一言不合就发红包,但更多的时候是“销声匿迹”,谁都不知道这货又躲在哪里做什么事情。不过当我们@这位仁兄的时候,在正常情况下还是能把这位牛人“牵”出来。那么,问那个问题的研究生所说的导师连面都见不到是一种什么情况呢?如果这位硕士生联系导师,对方不接电话、不回信息,完全像“人间蒸发”了一样,那肯定是不正常的。但如果这位导师只是这位硕士生名义上的导师,有着导师之名却没有导师之实的存在,那么这种款式的导师连面都见不着很正常。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很简单:因为实际上有另外一个“有实无名”的导师为其指导课题或者论文。在正常情况下,导师一般是不会充当“甩手掌柜”的角色。举个例子,如果硕士生搞出来的论文都是以抄袭剽窃为主,而导师对硕士生论文的把关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的话,对于这种硕士生学术不端的行为,导师很可能也会被“连坐”。这就好比那位写“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牛人”,在那篇“神作”出来之后,导师也跟着倒霉。当然,也有一种导师责任心很难“在岗在位”。“我的硕论早就发给了导师,但是发出去的论文如同肉包子打狗一样,有去无回,导师都没回复!”摊上对手下的硕士生不闻不问的导师,对于硕士研究生而言确实是一种相当郁闷的事情。所以,在考研复试的时候一些研友选导师的时候,会采用多方打探(咨询相关的师兄师姐)、了解目标院校相关报道、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等方式了解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导师,说得浅显一些,硕士生选导师、导师选择硕士生,有时候和“相亲”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遇到这种充当“甩手掌柜”款式的导师,硕士研究生该怎么办?我觉得还是可以用社交软件或者电话的方式和自己的导师沟通,让导师联系其他的导师对自己进行联合培养,至少要为自己做课题和写硕论“清淤排障”。导师不联系硕士生,硕士生可以主动联系导师,让导师了解自己的难处,毕竟导师不负责任,很可能导致自己无法享受国家的相关补助,甚至无法如期毕业。“前车之鉴,后车之覆”,研究生与导师相处,前者一般是弱势群体。所以考研党在顺利通过考研初试之后,在复试之前就应该对自己的导师有一定的了解,免得到时候后悔。
文 | 七天栏目 | 研究生不管是考研还是面试工作,很多人都经历过面试这个环节,因为这是最后一关了,能不能成功,基本都在这一次的面试,所以很多人在面试之前,都会做了很精心的准备。但是考研的面试又不同,在面试的时候都是很多导师,尤其是自己即将跟随的导师,他们会问一些关于家庭情况的问题,很多人不解,不知道导师问这个问题的原因所在,是不是内含玄机呢?你是知道的,在录取研究生的时候,是不允许有歧视的,尤其是导师,对待每个学生都要一视同仁,但是为什么还有很多导师喜欢问这样的问题呢?这样的提问让很多同学有点慌,尤其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这些孩子稍微有点自卑。虽然导师会问这个问题,但是细心的人也发现了,这个并不影响自己的录取,因为我们考上研究生之后,主要还是做研究,和家庭情况一般关系不大。但是导师问的这个问题,一直都是我们心中的疑惑,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其实,有一些导师问这个问题,都是因为提前已经了解了这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如果感觉学生还不错,也想收入自己的门下,就会为这个学生做些打算,比如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如果自己了解的情况和学生自己说的一致,就可以为这个学生提前申请一些助学金或者奖学金,这样在自己的门下也可以安心学习搞研究,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如果你恰好是这样的情况,每年的研究生补贴也不低,至少有6000块,如果平时比较节俭的同学,这些钱足够自己的生活费了,这样也给家庭减轻了不小的压力。其实很多导师还是比较喜欢家庭贫穷的孩子,因为这些孩子更能吃苦,做研究本来就是一件比较辛苦的事情,很多从小没吃过苦的同学可能很难坚持,而这些贫穷的孩子对老师的学识更仰慕,从小见到的东西也比较少,所以在研究的时候,更能听导师的使唤。所以,在导师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也不必要有太多压力,或许是好事呢。当然了,也有些导师并不喜欢家庭贫困的孩子,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孩子家庭条件不好,不能安心做研究,他们会把更多的时间用来打工赚钱,而做研究的时间却很少,而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反而会更认真,当然了,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管如何,能够通过都是好样的。既然选择了读研究生,就一定要专心做研究,赚钱是早晚的事,没必要这个时候去搞兼职,因为一心不可二用,等到自己研究生毕业了,赚钱的机会有很多,那个时候再去赚钱,不仅容易,而且很多。一旦在面试的时候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不管是谁,最好还是要如实回答,不管结果如何,诚实都是每个导师喜欢的,其实导师基本都了解各位的情况,随便的一个问题,可能都会成为你能否被录取的条件,所以,不要有压力,如实回答即可。当然了,面试也是有技巧的,比如跟着导师就想做研究,以后想继续深造等。每个导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可以在研究这方面走的更远。在研究生面试的环节,除了一些基础班问题,你还知道导师会问那些关键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