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江苏作为唯一的省级政府代表发言交流。江苏是研究生教育大省,全省共有近22万在校研究生,数量位于全国第二。预计到2025年,江苏在学研究生规模达到25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将力争达到4万人。提高质量,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树立质量导向,率先启动综合评价优质生源,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2019年的数据显示,来自“双一流”高校的生源占江苏高校研究生总招生数的37.77%。其中,硕士研究生“双一流”生源占比34.60%,博士研究生“双一流”生源占比高达63.90%。“我们希望吸引更多来自高水平学校及优势学科的优秀生源。”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金石教授告诉记者,学校2019年接收推免生比上年增加10%,其中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生源数占比接近90%,比上年增加11%。2019年录取的全日制博士生中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生源数也比上年增加16%。“‘十三五’以来,全省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经费年均达43亿元、年均增长超过7%。每年省级财政安排高水平大学专项建设经费34亿元。”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说,目前全省91%的研究生在15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和12所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就读,57%的研究生在一流建设学科和省优势学科学习。“江苏高校数量多、规模大,整体实力在全国较为靠前,但实力超群的一流大学和学科还不够多。”葛道凯坦言,研究生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深入探索,协同、开放、共享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今年,我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研究生教育综合评价,参与综合评价的36个高校中,获得A等的部属博士高校4个、省属博士高校7个、省属硕士高校4个。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洪流说,综合评价分为立德树人、导师队伍建设、质量保障机制、综合改革和第三方质量评价5个一级指标(含11个二级指标),“通过综合评价,推动高校更加注重研究生教育内涵,也让高校主动梳理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我省研究生教育质量。”“到2025年,江苏将形成布局结构更加优化、培养机制更加完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到2035年,江苏在学研究生规模达到33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力争达到6万人,初步建成具有江苏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省。”洪流说。挤掉“水分”,注重学位授予质量去年10月,南京大学对206名博士研究生、98名硕士研究生督促按期答辩。此前,该校研究生院还发布消息,对环境学院一名未在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的2011级博士研究生下发拟予以退学处理的告知书。严把研究生教育“出口”质量关,江苏研究生教育“动真格”推动“学位挤水”,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保障学位授予质量。“我们积极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和监督体系,特别是推动高校建立健全研究生分流淘汰机制、时限终结机制和学术不端零容忍机制。”洪流说。来看一组数据:2018年,江苏全省应届毕业研究生按期毕业4.2万人,延期7256人,分流淘汰682人。2019年,全省应届毕业研究生按期毕业4.2万人,延期8266人,分流淘汰758人,连续两年共分流淘汰1440人。据介绍,研究生分流淘汰的主要原因有3个,一是无法完成学业,二是中期考核不合格,三是极少部分因为学术不端。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是省级层面把控研究生培养“出口”质量的主要工作。2018年,省教育厅共抽检38家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含科研院所与部队院校)的1989篇硕士学位论文,合格率达97.40%,较上年度提升0.43个百分点;优秀率达5.55%,较上年度提升1.96个百分点。推动产教融合,契合地方发展需求江苏是教育部确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当前,通过调整存量、培育增量稳步扩大专业学位点规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数占硕士研究生总数的53%,今年将超过60%。今年江苏新增的1万个研究生招生计划,基本都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目前研究生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仍然不足,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离预期构想还有很大差距,研究生教育系统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封闭性。”南京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汪霞教授表示,研究生教育模式如何更加强化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是江苏面临的新问题。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发展实际,江苏优化调整研究生教育类别结构、学科结构,推动研究生教育更加契合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洪流介绍,基于江苏是制造大省,研究生教育优先布局与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学位授权点,“每年投入10亿元实施优势学科建设工程,178个优势学科中,50%以上为相关学位授权点。”近年来,江苏高校在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把产业导师“请进来”,遴选七批次共1601人次产业教授到省内30多所高校担任研究生导师;把研究生“送出去”,建立4658家省级研究生工作站,每年吸引6000多名高校导师、8000多名企业导师和数万名研究生进站开展科研活动。省教育厅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华为公司等多个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机构或大型企业签订了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战略合作协议,加快自主培养高水平人才。如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实施“集萃研究生培养计划”,参与培养600-1000名集萃博士(后)、6000-10000名集萃硕士研究生。华为公司将在江苏优选高校开展“创智计划”,支持高校开发不少于10门在线精品课程或教材,培养不少于1000名具有华为人工智能工程师认证的学生。 记者 王 拓
12月16日上午,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新闻发布会在省教育厅举行,会上解读了《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2021-2025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工程将针对全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要素启动八个专项行动计划。到2025年,预计全省在学研究生规模将达到25万人左右。将启动八个专项行动计划一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推进计划,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拓宽研究生实践育人途径,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强国之志和崇高追求的高层次人才。二是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项教育活动,构建研究生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长效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学术环境。三是研究生优质教学资源建设计划,遴选优秀课程,建设在线课程平台,评选优秀教材、教学案例等,引导培养单位和导师将更多精力放到教书育人主业上。四是研究生教育科教产教融合推进计划,鼓励支持培养单位与高水平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开展联合培养,丰富研究生校外教育资源,推动培养单位与优质科研资源、优质行业资源深度融合。五是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计划,选树优秀导师典型,健全培训体系,推动团队合作,明确导师职责和工作规范,推动导师潜心人才培养,创新指导方式。六是研究生学术与实践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设立创新项目,开展创新实践大赛、暑期学校、学术创新论坛,鼓励研究生创新创业,加强研究生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七是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计划,支持培养单位与国际高水平大学建立研究生双向交流机制,推动实施互授联授学位研究生培养项目,拓展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广度与深度。八是急需紧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根据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规律、国家战略布局和区域发展要求,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强化优势特色,培养更多从事基础学科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高层次人才。2025年全省在学研究生将达25万人《方案》强调,为保证全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各项计划及时落地,需强化三重保障措施。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要求研究生培养单位党委和行政把加快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作为重要工作,认真研究部署,积极推进落实,确保相关措施落地见效;二是强化条件保障,要求培养单位加强研究生管理部门建设,配齐建强研究生教育专职管理队伍,并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体系,加大投入力度;三是强化绩效评价,省教育厅将把工程实施情况作为江苏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把评价结果作为奖补经费拨付、招生指标分配、项目安排等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据介绍,“十四五”时期,全省将持续实施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到2025年,预计全省在学研究生规模将达到25万人左右,其中博士研究生4万人、硕士研究生21万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规模比例将达到4:6,形成规模结构更加科学、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的研究生教育体系,研究生培养质量显著提高,高层次创新人才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国内领先、具有江苏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省。 江苏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1.下一步,省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厅对于推动省内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全面落实八项行动计划有没有更为具体详细的举措?答:我们将根据《实施方案》出台实施细则,重在推进、重在落实。举几个例子:针对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计划,将在细则中明确具体要求。比如,将科学精神、科学伦理、学术诚信和学术规范作为必修内容纳入研究生培养计划,把论文写作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比如,省教育厅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作为信用记录,纳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针对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计划,江苏要构建研究生导师培训的四级体系,将要求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落实专项经费,各培养单位要以导师总数为基准,按照每位导师不少于200元的标准安排导师培训经费预算,确保落实。另外,每三年开展一次导师指导质量抽评工作,真正把导师精力引导到教书育人上来。针对急需紧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也有明确要求。比如,进一步健全博士“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扩大在基础学科和高精尖缺领域招收优秀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规模,优先安排关键领域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另外,要求培养单位制订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培养过程,加强系统科研训练,以大团队、大项目、大平台支撑高质量研究生培养。2.《方案》特别提到,将把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贯彻落实情况作为江苏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可否对江苏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综合评价进行详细的介绍?答:2020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开展研究生教育工作综合评价。总体来看,江苏研究生教育工作综合评价更加重视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的定性指标。具体讲有三个特点。一是科学设计指标体系。指标就是指挥棒。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研究生教育的内涵、要素和过程,特别是立德树人、导师队伍建设、质量保障机制,把这些作为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核心指标,引导高校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二是注重评价过程。综合评价采用省外专家通讯评价与省内高校现场互评“双验证”的方式确保综合评价结果客观公正。研究生教育综合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比出高低,关键是推动学校深化改革、强化优势、凸显特色、形成经验,并把这些经验在全省研究生培养高校推广、应用、共享。三是用好评价结果。从今年开始将评价结果与经费奖补、项目安排挂钩,实现了目标导向、过程导向与结果导向的“三个结合”。从明年起,将把八项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纳入江苏省研究生教育工作综合评价作为指标、作为要素,推进江苏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来源: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刘静编辑:思源
拥有15所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43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43%的优势学科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密切相关;毕业研究生在本省就业创业比例达60%以上……“十三五”时期,江苏研究生教育在规模发展、结构优化、深化改革、质量提升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做出重要贡献。新时期,如何全力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近日,江苏省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厅出台了《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2021-2025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12月16日,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进行解读。八项计划聚焦关键要素根据《实施方案》,工程将针对全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要素启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推进计划、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计划、研究生优质教学资源建设计划、研究生教育科教产教融合推进计划、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计划、研究生学术与实践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计划、急需紧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据了解,在推进研究生教育科教产教融合方面,鼓励支持培养单位与高水平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开展联合培养,丰富研究生校外教育资源,推动培养单位与优质科研资源、优质行业资源深度融合。在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方面,选树优秀导师典型,健全培训体系,推动团队合作,明确导师职责和工作规范,推动导师潜心人才培养,创新指导方式。对于急需紧缺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将根据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规律、国家战略布局和区域发展要求,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强化优势特色。此外,为更好保障方案落地,江苏在组织领导、条件保障、绩效评价等多方面作出具体要求。在绩效评价方面,省教育厅将把工程实施情况作为江苏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把评价结果作为奖补经费拨付、招生指标分配、项目安排等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十四五”江苏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愿景《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形成规模结构更加科学、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的研究生教育体系,研究生培养质量显著提高,高层次创新人才供给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国内领先、具有江苏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省。“十四五”时期,全省将持续实施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洪流表示,希望经过五年努力,江苏在学研究生规模达到25万人左右,其中博士研究生4万人、硕士研究生21万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规模比例达到4:6。下一步,江苏还将根据《实施方案》出台实施细则。比如,针对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计划,将在细则中明确具体要求,包括把科学精神、科学伦理、学术诚信和学术规范作为必修内容纳入研究生培养计划,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作为信用记录,纳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等。来源:我苏网编辑:蔡阳艳审核:潘军艳
教育部9月22日正式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23日我省在全国率先召开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推动研究生教育深层次、结构性变革,制定任务书、明确“路线图”,让研究生教育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加快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高层次人才培养国家重大需求是研究生教育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着力点。《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分类发展和动态调整新机制。加快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高层次人才培养,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共同呼声。2012年以来,南京大学率先实施“二三三”硕士研究生和“四三三”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进一步完善具有南大特色的研究生教育体系,要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南京大学校长吕建说,学校优先布局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公共卫生、社会治理等领域密切相关的学科,出台顶尖科学家、拔尖技术专家和未来思想家培育计划,为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未来眼光”,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拔尖创新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供完备的制度保障。东南大学2012年开始在全国首批招收工程博士,近年来共录取1000多名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说,学校将继续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创业精神、国际视野的专业技术领域领军人才为核心目标,优化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扩大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在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交通运输、临床医学等国家急需领域培养更多专业型领军人才。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透露,省教育厅将出台“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找准服务需求对接点和主攻方向,通过学位授权集中审核和动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特别要抓住国家将出台相关政策机遇,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探索新兴交叉学科发展机制。破解“导学矛盾”,以德施教增强育人实效导师队伍建设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决定着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近年来,因部分导师指导精力投入不足、指导方式方法不科学、质量把关不严而导致的“导学矛盾”时有发生。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说,苏大始终把导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作为第一标准,激励导师以德施教、以德树人。大力推广德政导师制度,聘请政治素质高的优秀科学家和管理工作者担任研究生德政导师,促进导师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实现全过程价值引领。该校还设立“高尚师德”奖教金,奖励以身立教表现优异的导师。此外,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将师德师风要求贯穿于选聘、晋升等各环节,实行一票否决。“注重导师引路,要强化‘第一责任人’职责。”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国祥说,把“立德树人”作为导师的首要职责,导师们既要做学术导师也要做人生导师,充分发挥言传身教作用,做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学校博士生导师汪永进教授实行的‘树人工作法’,把支部工作与学科建设和团队建设有机结合,把思政工作贯穿教学科研工作全过程,培养一大批思想政治过硬、责任感强、科研突出的研究生人才。”疫情发生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时间号召全体研究生不忘医学初心、为人民健康而战。“江苏援鄂医疗队队员中相当部分是学校研究生导师,300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坚守临床与科研一线,与病毒决战。多个医院科室的专硕研究生在前线导师远程指导下,快速成长为疫情期间临床工作的青年担当。”南京医科大学校长沈洪兵说。深化综合改革,坚持内涵式发展之路着眼于固本培元,从强化科教融合、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工作站建设等方面,我省加快深化研究生培养体系综合改革。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胡义东说,省产研院与江苏及海内外其他地区的50所高校签订人才培养和战略合作协议,去年联合培养研究生超过400名,今年联合培养人数将超过1000名。“依托省产研院的人才资源、平台载体、机制优势和创新能力,探索建设江苏产研院大学,在学科设置、培养模式、教学形式等方面率先突破,为江苏培养更多更好面向未来的创新实践人才、为国家研究生教育改革作出试点示范。”激发研究生导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成为当务之急。“将进一步深化改革,激发导师队伍活力。”熊思东说,2018年苏州大学打破导师终身制,破除资历、头衔、年龄的限制,全面实行上岗申请制;落实成本共担机制,招生名额向科研活跃度高、学术贡献度大、师生关系和谐度强的导师倾斜。去年该校183名博导未能上岗,477名上岗博导中15%是首次上岗。“江苏现有博士研究生3.4万人、硕士研究生18万人。其中,理工科博士研究生占78%、硕士研究生占65%。43%的优势学科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大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解决诸多重大技术难题。”葛道凯说,江苏研究生教育要立足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需求,立足于高素质人才培养,支持和鼓励研究生深入生产一线、科研一线,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自己的学术研究跟社会实际和专业实践结合起来,做真研究、练真本领。记者 王 拓以高质量研究生教育助推高质量发展本报评论员没有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就谈不上高水平的高等教育,也就谈不上现代化教育强省。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塔尖”,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教育“必答题”。研究生教育,规模是基础,质量是目标。“十三五”以来,我省在校研究生数量增长近40%。结合国家战略和江苏发展需要,我省制定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迅速建立起学科专业齐全、布局结构优化、培养类型丰富的研究生教育体系,目前我省在校研究生达21.5万人,累计培养研究生超过60万人,成为名副其实的研究生教育大省。然而,我省研究生教育中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比如,有的培养单位不顾实际、规模扩张的冲动依然存在;比如,有的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严重固化,习惯于封闭式培养,既走不出去、也请不进来;再比如,我省科教资源多但成果转化少,产教融合不够紧密;等等。这就要求我们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实的工作举措,下大力气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做好研究生教育工作。我省研究生教育事业正处在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要坚持以质量为生命线,将内涵建设作为核心任务,重点处理好规模与质量、需求与结构、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关系,要在完善学科专业体系、深化开放合作、促进科产教融合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活水。研究生教育需加强对基础学科的支持和倾斜,同时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下大力气推进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合理布局,突出产业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适应研究生教育的超常规发展,打造卓越而有灵魂的江苏研究生教育,必须深化与国内国际高水平大学、大院名企等合作与交流,构建高水平的科产教融合体系。研究生教育工作既要科学规划、周密部署,又需要形成合力、狠抓落实。各地各部门各培养单位要上下联动、多方协同,始终聚焦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我省研究生教育尽快由大到强,为江苏乃至全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本报讯(记者 缪志聪)江苏省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厅日前印发《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2021—2025年)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形成规模结构更加科学、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的研究生教育体系,研究生培养质量显著提高,高层次创新人才供给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国内领先、具有江苏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省。根据《实施方案》,江苏将针对全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关键要素,启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推进计划、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计划、研究生优质教学资源建设计划等8项计划。经过5年努力,江苏在学研究生规模达到25万人左右,其中博士研究生4万人、硕士研究生21万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规模比例达到4∶6。针对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计划,江苏将明确将科学精神、科学伦理、学术诚信和学术规范作为必修内容纳入研究生培养计划,把论文写作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省教育厅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作为信用记录,纳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针对急需紧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将进一步健全博士“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扩大在基础学科和高精尖缺领域招收优秀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规模,优先安排关键领域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中国教育报》2020年12月21日第1版 作者:记者 缪志聪
交汇点讯 7月29日,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江苏作为唯一的省级政府代表发言交流。江苏是研究生教育大省,全省共有近22万在校研究生,数量位于全国第二。面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提高质量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树立质量导向,率先启动综合评价优质生源,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2019年的数据显示,来自“双一流”高校的生源占江苏高校研究生总招生数的37.77%。其中,硕士研究生“双一流”生源占比34.60%,博士研究生“双一流”生源占比高达63.90%。“我们希望吸引更多来自高水平学校及优势学科的优秀生源。”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金石教授告诉记者,学校2019年接收推免生比去年增加10%,其中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生源数占比接近90%,比去年增加11%。2019年录取的全日制博士生中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生源数也比去年增加16%。来江苏读研究生的选择,来自对优质培养质量的信任。“十三五”以来,全省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经费年均达43亿元、年均增长超过7%。每年省级财政安排高水平大学专项建设经费34亿元。”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说,目前全省91%的研究生在15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和12所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就读,57%的研究生在一流建设学科和省优势学科学习。“江苏高校数量多、规模大,整体实力在全国较为靠前,但实力超群的一流大学和学科还不够多,很多都处于‘成长期’。”葛道凯坦言,研究生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深入探索,协同、开放、共享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今年,我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研究生教育综合评价,参与综合评价的36个高校中,获得A等的部属博士高校4个、省属博士高校7个、省属硕士高校4个。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洪流说,综合评价分为立德树人、导师队伍建设、质量保障机制、综合改革和第三方质量评价5个一级指标(含11个二级指标),“通过综合评价,推动高校更加注重研究生教育内涵,也让高校主动梳理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我省研究生教育质量。”“到2025年,江苏将形成布局结构更加优化、培养机制更加完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洪流说,到2025年,江苏在学研究生规模达到25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力争达到4万人、硕士研究生达到21万人。高水平大学中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研究生比例达15%。到2035年,江苏在学研究生规模达到33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力争达到6万人、硕士研究生达到27万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规模比例更加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初步建成具有江苏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省。挤掉“水分”,注重学位授予质量去年10月,一向校风持重的南京大学,对206位博士研究生、98位硕士研究生督促按期答辩。此前,该校研究生院还发布消息,对环境学院一名未在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的2011级博士研究生下发拟予以退学处理的告知书。严把研究生教育“出口”质量关,江苏研究生教育“动真格”推动“学位挤水”,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保障学位授予质量。“我们积极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和监督体系,特别是推动高校建立健全研究生分流淘汰机制、时限终结机制和学术不端零容忍机制。”洪流说。来看一组数据:2018年,江苏全省应届毕业研究生按期毕业4.2万人,延期7256人,分流淘汰682人。2019年,全省应届毕业研究生按期毕业4.2万人,延期8266人,分流淘汰758人。“连续两年分流淘汰1440人。”洪流说,研究生分流淘汰的主要原因有3个,一是无法完成学业,二是中期考核不合格,三是极少部分因为学术不端。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是省级层面把控研究生培养出口质量的主要工作。2018年,省教育厅共抽检38家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含科研院所与部队院校)的1989篇硕士学位论文,合格率达97.40%,较上年度提升0.43个百分点;优秀率达5.55%,较上年度提升1.96个百分点。“这说明各培养单位越来越重视研究生培养环节的最后一道质量把控关口。”洪流说,江苏每年公开发布《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委托第三方对全省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进行调查。“今年,还将出台《江苏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提出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揽子行动方案。同时,加强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引导高校坚守质量标准,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推动产教融合,契合地方发展需求江苏是教育部确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当前,通过调整存量、培育增量稳步扩大专业学位点规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数占硕士研究生总数的53%,今年将超过60%。“今年江苏新增的1万个研究生招生计划,基本都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洪流说。“目前研究生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仍然不足,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离预期构想还有很大差距,研究生教育系统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封闭性。” 南京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汪霞教授表示,研究生教育模式如何更加强化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是江苏面临的新问题。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发展实际,江苏优化调整研究生教育类别结构、学科结构,推动研究生教育更加契合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2019年江苏高校博士毕业生留苏就业2076人,占博士实际就业人数的57.6%;硕士毕业生留苏就业23271人,占硕士实际就业人数的59.6%。洪流指出,基于江苏是制造大省,研究生教育优先布局与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学位授权点,“每年投入10亿元实施优势学科建设工程,178个优势学科中,50%以上是为相关学位授权点。”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江苏高校在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把产业导师“请进来”,遴选七批次共1601人次产业教授到省内30多所高校担任研究生导师,涉及智能制造、信息、化工、金融、医药、农林等30多个领域;把研究生“送出去”,建立4658家省级研究生工作站,每年吸引6000多名高校导师、8000多名企业导师和数万名研究生进站开展科研活动。“去年,省教育厅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华为公司等多个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机构或大型企业签订了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战略合作协议,加快自主培养高水平人才。”葛道凯说,譬如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实施“集萃研究生培养计划”,该院将按照硕士1万元/年、博士3万元/年、博士后5万元/年的奖励力度,参与培养600—1000名集萃博士(后)、6000—10000名集萃硕士研究生。华为公司将在江苏优选高校开展“创智计划”,支持高校开发不少于10门在线精品课程或教材,培养不少于1000名具有华为人工智能工程师认证的学生。
为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强省建设,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创新支撑,省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厅日前印发《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2021-2025年)实施方案》。16日,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方案进行了解读。根据方案,工程将针对全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要素启动8个专项行动计划: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推进计划、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计划、研究生优质教学资源建设计划、研究生教育科教产教融合推进计划、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计划、研究生学术与实践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计划、急需紧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东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耿有权认为,实施方案的出台能够强有力地解决研究生教育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比如说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对推进未来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包括工程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会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下一步,我们将出台实施细则,重在推进、重在落实。”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处处长、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树兵举例说,针对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计划,将在细则中明确具体要求,比如将科学精神、科学伦理、学术诚信和学术规范作为必修内容纳入研究生培养计划,把论文写作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作为信用记录纳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等。“针对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计划,将构建研究生导师培训四级体系,要求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落实专项经费,各培养单位要以导师总数为基准,按照每位导师不少于200元的标准安排导师培训经费预算,确保落实。”杨树兵说,另外,每3年开展一次导师指导质量抽评工作,真正把导师精力引导到教书育人上来。针对急需紧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未来也有明确要求。杨树兵介绍,将进一步健全博士“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扩大在基础学科和高精尖缺领域招收优秀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规模,优先安排关键领域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另外,要求培养单位制订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培养过程,加强系统科研训练,以大团队、大项目、大平台支撑高质量研究生培养。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说,在落实急需紧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方面,学校正在积极申报学位授权点自主审核单位,希望加速优化学校学位授权体系布局,在相关国家重点领域、亟需领域和重点产业发展领域,推进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特别是专业学位博士点,大力推进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新兴领域学位点建设,加快推进交叉学科博士点建设。今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研究生教育工作综合评价,更加重视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的定性指标。为更好保障方案落地,我省在组织领导、条件保障、绩效评价等多方面作出具体要求。在绩效评价方面,省教育厅将把工程实施情况作为江苏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把评价结果作为奖补经费拨付、招生指标分配、项目安排等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研究生教育作为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洪流介绍说,“十三五”期间,江苏共有研究生培养普通高校31所,普通高校研究生学位授权点1216个,较“十二五”末增加303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在学研究生总数达到21.5万人,较“十二五”末增加5.9万人,总量位居全国第二,约占全国在学研究生总数的8.3%。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实现了除军事和警务以外学位授权点的全覆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占比达到60%。研究生教育为我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十三五”时期,江苏毕业的研究生在本省就业创业比例达到60%以上。“十四五”时期,全省将持续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洪流说,到2025年,预计全省在学研究生规模将达到25万人左右,其中博士研究生4万人、硕士研究生21万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规模比例将达到4:6,形成规模结构更加科学、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的研究生教育体系,研究生培养质量显著提高,高层次创新人才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国内领先、具有江苏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省。(王拓)【来源:新华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上周末341万的“考研大军”刚刚结束“战斗”,考研成功是否意味着一劳永逸?12月25日,江苏省教育厅召开新闻通气会,发布《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9)》。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江苏严把研究生教育“出口”质量关,2019年,全省应届毕业研究生延期毕业8266人,分流淘汰758人。未来江苏还将持续推动“学位挤水”,要想读研可不能“混”了。高校不再盲目追求“学位点”报告由省教育厅联合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汪霞教授科研团队共同编制,今年已是连续第三年发布。报告基于“入口—过程—出口”的过程评价质量观,考察上一年度全省以及各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动态发展情况。学位授权点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依托和载体。过去高校将学位授权点作为实力的体现,在争取学位授权点时无不施尽全力,但现在各高校的心态已经发生改变。“自2015年开始实施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以来,我省高校的学位授权点增设数量均小于撤销数量,近三年的增设数量均不超过撤销数量的2/3。”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处处长杨树兵介绍,2019年学位点动态调整工作中,我省共撤销博、硕士学位点19个,增列相应学位点12个。2018年学位点动态调整中,我省共撤销了博、硕士学位点34个,增列相应学位点22个。杨树兵表示,这体现了各高校对学位点增设愈加理性,对学位授予质量更加关注,主动撤销需求不足、水平不高或可能达不到合格评估标准的授权点,积极增列了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色鲜明、发展潜能明显、有利于结构优化的学位授权点。专业学位硕士占硕士生招生总量的比例进一步增加。记者了解到,目前江苏在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已达到8.63万人,占硕士生总数的53.07%。由于专业硕士面向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近年来硕士研究生增长主要集中在专业研究生的招生数量上。2018年,江苏省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为61505人,较2017年增长6.42%。其中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约2.57万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3.58万人,分别较2017年增加1.42%和10.32%。研究生教育需更多强调科教融合“目前研究生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仍然不足,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离预期构想还有很大差距,研究生教育系统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封闭性。” 南京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汪霞教授表示,研究生教育模式如何更加强化科教融合、协同创新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报告发现,我省在工学、医学、艺术学和农村等学科的全国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学科门类,这一方面反映了我省在这几个学科门类上培养研究生的能力较强,但其他一些学科全国占比指标并不出众,其中不乏一些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学科。面向产业,学位专业招生规模也不断发生变化。报告显示,从学科专业招生结构来看,江苏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有6个学科专业2018年的招生增幅超过15%,网络安全增加230.61%,艺术学理论增加32.88%,基础医学增加27.44%,中医学增加25.58%。降幅较高的包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降低50%,地球物理学降低33.33%,农林经济管理降低31.25%,天文学降低25%,地质学降低21.69%。在专业学位硕士方面,招生数增幅超过40%的包括旅游管理增加114.29%,工程管理增加72.27%,中药学增加50%等。招生数明显下降的有建筑学降低51.39%,城市规划降低29.77%,翻译降低9.51%。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江苏高校在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把产业导师“请进来”,遴选六批次共1711人次产业教授到省内30多所高校任职,涉及智能制造、信息、化工、金融、医药、农林等30多个领域;把研究生“送出去”,建立4361家省级研究生工作站,每年吸引6000多名高校导师、8000多名企业导师和数万名研究生进站开展科研活动。今年,江苏继续拓展校企合作平台,省教育厅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华为公司等多个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机构或大型企业签订了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五年,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实施“集萃研究生培养计划”,该院将按照硕士1万元/年、博士3万元/年、博士后5万元/年的奖励力度,参与培养600—1000名集萃博士(后)、6000—10000名集萃硕士研究生。未来三年,华为公司将在江苏优选高校开展“创智计划”,支持高校开发不少于10门在线精品课程或教材,培养不少于1000名具有华为人工智能工程师认证的学生。学位挤水分,研究生教育也是适合的教育近年来,江苏严把研究生教育“出口”质量关。为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保障学位授予质量,推动“学位挤水”,近年来江苏积极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和监督体系,特别是推动高校建立健全研究生分流淘汰机制、时限终结机制和学术不端零容忍机制,努力把好研究生教育质量“出口关”。数据显示2018年,全省应届毕业研究生按期毕业4.2万人,延期7256人,分流淘汰682人。2019年,全省应届毕业研究生按期毕业4.2万人,延期8266人,分流淘汰758人。“研究生分流淘汰的主要原因有3个,一是无法完成学业,一是中期考核不合格,还有少部分是因为学术不端。”杨树兵说。而汪霞教授在分析研究生延期毕业现象时则表示,原因有多个,研究生延期毕业并非中国的独有现象。“延期毕业的主要是博士研究生,”她解释,相关数据显示,在美国只有57%的博士生在10年内拿到学位。我国博士生最多的培养年限为8年,目前按期毕业的博士生为66%—68%。博士生延期毕业的原因,有的是没有研究成果、有的是导师指导不到位、有的则是学生主动延期以期产出更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她说,延期毕业问题正在被高度重视,延长学制、把好进口关、加强质量监控,“这是一个疑难杂症,需要多部门来综合治理”。据悉,下一步,江苏将认真贯彻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部署,始终把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明年拟出台《江苏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提出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揽子行动方案。同时,加强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引导高校坚守质量底线,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高层次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本报讯 5月19日,江苏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交流暨综合评价会在南京举行。会上,来自全省36家研究生培养单位分别进行工作交流、评价打分。2020年我省研究生招生计划增加近万人,如何把好质量关,确保扩招后实现规模与质量双提升成为当务之急。我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研究生教育综合评价,通过综合评价引导高校做到三个注重:注重人才培养过程、注重人才培养要素、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省教育厅副厅长洪流说,综合评价分为立德树人、导师队伍建设、质量保障机制、综合改革和第三方质量评价5个一级指标(含11个二级指标),“通过综合评价,推动高校更加注重研究生教育内涵,也让高校主动梳理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我省研究生教育质量。”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处处长杨树兵说,综合评价将起到正面激励与压责鞭策作用。评价指标体系不是一成不变,每年可能会适度调整优化。此外,博士学位授予高校和硕士学位授予高校将分类评价。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专项资金安排也将从“分资金、定项目”转为“立规则、定目标、下任务、做监督”。洪流说,对实际效果不明显的研究生教改课题项目,今年起停止安排经费,今后将进一步优化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及经费安排,改变以往项目评审与经费安排直接挂钩的做法,实施绩效评价,以评价结果确定奖补数额。(王 拓)
交汇点讯 7月29日,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江苏作为唯一的省级政府代表发言交流。江苏是研究生教育大省,全省共有近22万在校研究生,数量位于全国第二。面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提高质量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树立质量导向,率先启动综合评价优质生源,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2019年的数据显示,来自“双一流”高校的生源占江苏高校研究生总招生数的37.77%。其中,硕士研究生“双一流”生源占比34.60%,博士研究生“双一流”生源占比高达63.90%。“我们希望吸引更多来自高水平学校及优势学科的优秀生源。”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金石教授告诉记者,学校2019年接收推免生比去年增加10%,其中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生源数占比接近90%,比去年增加11%。2019年录取的全日制博士生中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生源数也比去年增加16%。来江苏读研究生的选择,来自对优质培养质量的信任。“十三五”以来,全省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经费年均达43亿元、年均增长超过7%。每年省级财政安排高水平大学专项建设经费34亿元。”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说,目前全省91%的研究生在15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和12所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就读,57%的研究生在一流建设学科和省优势学科学习。“江苏高校数量多、规模大,整体实力在全国较为靠前,但实力超群的一流大学和学科还不够多,很多都处于‘成长期’。”葛道凯坦言,研究生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深入探索,协同、开放、共享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今年,我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研究生教育综合评价,参与综合评价的36个高校中,获得A等的部属博士高校4个、省属博士高校7个、省属硕士高校4个。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洪流说,综合评价分为立德树人、导师队伍建设、质量保障机制、综合改革和第三方质量评价5个一级指标(含11个二级指标),“通过综合评价,推动高校更加注重研究生教育内涵,也让高校主动梳理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我省研究生教育质量。”“到2025年,江苏将形成布局结构更加优化、培养机制更加完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洪流说,到2025年,江苏在学研究生规模达到25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力争达到4万人、硕士研究生达到21万人。高水平大学中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研究生比例达15%。到2035年,江苏在学研究生规模达到33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力争达到6万人、硕士研究生达到27万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规模比例更加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初步建成具有江苏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省。挤掉“水分”,注重学位授予质量去年10月,一向校风持重的南京大学,对206位博士研究生、98位硕士研究生督促按期答辩。此前,该校研究生院还发布消息,对环境学院一名未在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的2011级博士研究生下发拟予以退学处理的告知书。严把研究生教育“出口”质量关,江苏研究生教育“动真格”推动“学位挤水”,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保障学位授予质量。“我们积极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和监督体系,特别是推动高校建立健全研究生分流淘汰机制、时限终结机制和学术不端零容忍机制。”洪流说。来看一组数据:2018年,江苏全省应届毕业研究生按期毕业4.2万人,延期7256人,分流淘汰682人。2019年,全省应届毕业研究生按期毕业4.2万人,延期8266人,分流淘汰758人。“连续两年分流淘汰1440人。”洪流说,研究生分流淘汰的主要原因有3个,一是无法完成学业,二是中期考核不合格,三是极少部分因为学术不端。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是省级层面把控研究生培养出口质量的主要工作。2018年,省教育厅共抽检38家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含科研院所与部队院校)的1989篇硕士学位论文,合格率达97.40%,较上年度提升0.43个百分点;优秀率达5.55%,较上年度提升1.96个百分点。“这说明各培养单位越来越重视研究生培养环节的最后一道质量把控关口。”洪流说,江苏每年公开发布《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委托第三方对全省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进行调查。“今年,还将出台《江苏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提出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揽子行动方案。同时,加强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引导高校坚守质量标准,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推动产教融合,契合地方发展需求江苏是教育部确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当前,通过调整存量、培育增量稳步扩大专业学位点规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数占硕士研究生总数的53%,今年将超过60%。“今年江苏新增的1万个研究生招生计划,基本都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洪流说。“目前研究生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仍然不足,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离预期构想还有很大差距,研究生教育系统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封闭性。” 南京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汪霞教授表示,研究生教育模式如何更加强化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是江苏面临的新问题。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发展实际,江苏优化调整研究生教育类别结构、学科结构,推动研究生教育更加契合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2019年江苏高校博士毕业生留苏就业2076人,占博士实际就业人数的57.6%;硕士毕业生留苏就业23271人,占硕士实际就业人数的59.6%。洪流指出,基于江苏是制造大省,研究生教育优先布局与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学位授权点,“每年投入10亿元实施优势学科建设工程,178个优势学科中,50%以上是为相关学位授权点。”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江苏高校在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把产业导师“请进来”,遴选七批次共1601人次产业教授到省内30多所高校担任研究生导师,涉及智能制造、信息、化工、金融、医药、农林等30多个领域;把研究生“送出去”,建立4658家省级研究生工作站,每年吸引6000多名高校导师、8000多名企业导师和数万名研究生进站开展科研活动。“去年,省教育厅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华为公司等多个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机构或大型企业签订了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战略合作协议,加快自主培养高水平人才。”葛道凯说,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实施“集萃研究生培养计划”,该院将按照硕士1万元/年、博士3万元/年、博士后5万元/年的奖励力度,参与培养600—1000名集萃博士(后)、6000—10000名集萃硕士研究生。华为公司将在江苏优选高校开展“创智计划”,支持高校开发不少于10门在线精品课程或教材,培养不少于1000名具有华为人工智能工程师认证的学生。交汇点记者 王拓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