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3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负责人在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为实践基地,开放、协同、联动的教师教育体系。一是提升层次。实施新时代强师计划,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师范教育基地,进一步发挥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示范引领作用。教育硕士、教育博士授予单位及授权点向师范院校倾斜,大力推动研究生层次教师培养。启动国家优秀农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定向培养高素质农村教师。二是协同创新。建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试验区,推动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协同开展师范生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改革等工作,提升区域整体教育水平。鼓励支持高水平师范院校建立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平台。支持与地方师范院校教育科研合作、课程资源共享、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共建。深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和“国培计划”,推动教师培养培训模式改革。三是严把质量。持续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开展全国师范类专业质量监测,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深化师范院校评价改革,引导师范院校把办好师范教育作为第一职责,推动师范专业特色发展、追求卓越。(总台央视记者 姜昊宇 陈昌进)【来源:国际在线】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中国网03月31日13:35原标题:中国发布丨教育部:“十四五”时期将大力推动研究生层次教师培养2021年3月31日,北京,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宋德民回答记者提问。中国网 李佳 摄中国网3月31日讯(记者 董小迪)国新办3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入贯彻“十四五”规划,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有关情况。教育部副部长宋德民表示,“十四五”时期,将更加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为实践基地,开放、协同、联动的教师教育体系。宋德民介绍,教育部将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师范教育基地。将教育硕士、教育博士授予单位及授权点向师范院校倾斜,大力推动研究生层次教师培养。启动国家优秀农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定向培养高素质农村教师。建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试验区,推动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协同开展师范生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改革等工作,提升区域整体教育水平。鼓励支持高水平师范院校建立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平台。支持与地方师范院校教育科研合作、课程资源共享、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共建。推动教师培养培训模式改革。持续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开展全国师范类专业质量监测。深化师范院校评价改革,引导师范院校把办好师范教育作为第一职责。本文来源:中国网
来源:中国网2021年3月31日,北京,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宋德民回答记者提问。中国网 李佳 摄中国网3月31日讯(记者 董小迪)国新办3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入贯彻“十四五”规划,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有关情况。教育部副部长宋德民表示,“十四五”时期,将更加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为实践基地,开放、协同、联动的教师教育体系。宋德民介绍,教育部将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师范教育基地。将教育硕士、教育博士授予单位及授权点向师范院校倾斜,大力推动研究生层次教师培养。启动国家优秀农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定向培养高素质农村教师。建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试验区,推动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协同开展师范生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改革等工作,提升区域整体教育水平。鼓励支持高水平师范院校建立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平台。支持与地方师范院校教育科研合作、课程资源共享、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共建。推动教师培养培训模式改革。持续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开展全国师范类专业质量监测。深化师范院校评价改革,引导师范院校把办好师范教育作为第一职责。
曾经在2019年就做过统计,目前国内的各级层次的老师的水平发生了变化!国内的教师的层次正在逐渐调整!不少大学的教师必须是研究生以上学历,就连高中的老师也是开始逐渐向研究生过渡,更有甚者一些学校只要研究生,本科生一律不要!你说说现在教育发展有多迅速!据统计,我国的教师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在整个教师队伍中,高学历教师比例也在逐年增加。2011年,我国普通专职教育专任教师有881938人,各类初中专任教师3524517人,普通小学专任教师5604861人。其中。专科以上小学教师达82%,比上年增加3,7个百分点:本科以上初中教师占68,2%,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研究生学历高中教师达到4,3%,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教师逐渐向更高层次转变!这对国内中小学教育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毕竟老师优秀了,学生就能更好地被培养出来!在3月31日的教育部会议上也明确提出了在“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为实践基地,开放、协同、联动的教师教育体系。首先提升的就是学校老师的自身素养,提升老师层次,实施新时代强师计划。对于师范类院校将加大支持力度。与此同时,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则要更加的测侧重于教育学硕士、博士的培养!第二就是加大职业教师的培养力度,改革教师的培训方案和办法!推动教师培养培训模式改革。意味着中小学教师将会向更加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改变!未来对于一些大学生的影响主要就是在于非师范生可能无法考教资,或者会出现别的什么新情况!第三就是严格控制教师的质量,对于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只想拿个专业资格证书就能上岗的一大批职业教师将严格监督,实在不行直接剥夺教师资格。未来还将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深化师范院校评价改革,引导师范院校把办好师范教育作为第一职责,推动师范专业特色发展。小结整体来看,在未来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也将是比比皆是,师范类大学毕业生也会更多的加入到考研大军中去,在未来中国教师的质量会更高,学生的培养也更加的专业化!未来可期,我们拭目以待!关注环球社会前沿观察,分享更多研究生知识、实时教育资讯!敬请关注!注: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5月14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通过现场加网络远程在线的方式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常务副院长陈昌凤、党委书记胡钰及全院40余名教职工参加。会议由胡钰主持。彭刚首先对近期学校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进行了传达。彭刚指出,新闻传播既是学校战略性布局的学科,又要为国家发展进一步提供战略支撑。新闻学院这些年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影响力,为深化改革、全面提升学科实力和服务国家能力提供了良好基础。学校反复研究、慎重决策,决定大幅度扩大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规模,今后学院的人才培养主要在研究生层次进行。这是符合学校办学目标、提升学院办学水平、进一步夯实学院“素质为本,实践为用,面向主流,培养高手”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要培养好基础更加厚重、发展空间更加广阔的高层次新闻传播学人才,学院要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对学术型和专业型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课程设计和培养环节,进行系统深入的调研和重构,切实保障和提升培养质量。彭刚要求,学院要扎实深入地推进工作,落实邱勇校长5月6日调研新闻学院时,代表学校提出的改革发展要求,加强基础理论建设、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重视和支持青年教师发展、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继续推进国际化办学,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柳斌杰指出,学校对新闻传播学科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战略性调整,是清华大学建设世界顶尖大学的内在要求。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客观上促使学校加快了对战略性学科的调整步伐。回顾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近二十年的发展过程,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新形势、新阶段下,要进一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直面学科发展的紧要问题,积极引领变革。第一,要认真研究国际形势和国际舆论斗争,继续针对新闻传播学科、新闻舆论工作、新闻传媒行业发展变化,发挥学科专业专长,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第二,要持续加强对新闻学基本原理、基础理论的研究,扎实打牢基本功,扎实推进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做出过硬的有引领性的高端学术成果;第三,要在保持教学秩序稳定的基础上,对学院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定位进行全面研讨,以培养国家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的新闻人才为目标,抓住此次研究生规模扩大的契机,切实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第四,要重构教学科研体系,面向全校学生、面向新闻行业、面向社会各界,重新设计一个符合清华未来发展、符合新闻传播学科未来格局的高水平新闻传播教学科研体系。会上,学院党政联席会成员还通报了学院近期各项工作进展情况,讨论了疫情期间招生和答辩安排、培养体系调整目标、十四五科研规划方向、国际线上教学和论坛等内容。“清华清小新”微信公号
今天,距离2019 考研仅剩不到70天的时间,不知道学弟学妹们准备的怎么样了,但希望你们都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那么我可以先给你们普及一下,有关硕士研究生的一些等级划分的相关信息,保证你会耳目一新的。其实,硕士研究生和大学生一样,也是好的和次的,所以快来看看你所报考的高校是属于哪一个行列的呢?金字塔顶尖的硕士研究生:985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或许这个观念已经是深入人心了,大家都认为985院校的硕士研究生质量是非常好的,尤其是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样的高校更是精英研究生的代表了,所以如果你所报考的硕士研究生高校是985院校的话,那么很高兴的通知你,你是第一档次的硕士研究生。但是进入这些院校可不是那么的容易的,即使是初试以很高的分数进入复试,也是非常有可能会在面试的这个环节被刷掉的,所以你必须足够的优秀,是综合性的优秀。同学,这仅仅是从学校这个角度来分析,你是顶尖的硕士研究生,具体到专业或许就不是了。第二等级的硕士研究生:211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其实对于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211高校是距离我们很近的高校,是可以通过一定努力达到的。因此这便是比引起很强的竞争了。不过,虽然说211高校没有985院校实力那么强,但是能够拥有一个211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学历,在当下我国社会发展状况可以说是足够用的。同时,这一点在你毕业时,找工作的时候会有非常明显的体现,表现在你的语气工资上、表现在你的选择面上、表现在你的就业压力上等等。第三等级的硕士研究生:双非院校的研究生能够考上硕士研究生就是一种幸福或许这是对于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说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虽然说我们读的是双非院校的硕士研究生,但是必然是要比你的本科要强很多的,虽然没有211985院校那么的强势,但依然有他的优势。因为我就是双非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所以我坚定的将自己划分到这个等级中,继续努力和前进!!!不知道你们是属于哪一个等级呢?还请自动选择!!!
□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博士生和硕士生规模稳定增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专业硕士研究生规模占比超过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培养机构数量略增,科研机构培养占比持续降低 □市属高校研究生规模占比略升,央属高校研究生规模仍居主体地位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博士生和硕士生规模稳定增长北京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发达地区之一,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15年,北京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有在学研究生28.39万人。到2019年,在学研究生达到36.06万人。5年间,研究生培养规模扩大了7.67万人,累计增长了27.05%。博士生和硕士生规模均呈稳步增长趋势。2019年共招收研究生12.39 万人,比2015年增长2.89万人。其中,博士生招生2.43 万人,比2015年增长0.54万人;硕士生9.96万人,比2015年增长2.35万人。“十三五”期间北京市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硕博在校生规模情况(单位: 万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专业硕士研究生规模占比超过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十三五”期间,北京研究生教育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研究生教育结构持续优化。为适应北京及国家产业升级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快速发展。2015年,北京普通高校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人数为5.61万人,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人数3.34万人,占研究生招生总量的37.33%。在校专业学位研究生8.29万人,占在校研究生总数的31.17%;其中专业学位硕士生8.06万人,占全体硕士生在校总数的41.91%。2019年,北京普通高校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人数为6.13万人,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人数5.67万人,占研究生招生总量的48.08%。在校专业学位研究生13.99万人,占在校研究生总数的40.93%;其中专业学位硕士生13.53万人,占全体硕士生在校总数的54.73%。这表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迅猛,已经形成了学术型与应用型人才并重的培养格局。研究生培养机构数量略增,科研机构培养占比持续降低2015年,北京共有138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其中,58所普通高校承担了26.59万名研究生培养工作,占研究生培养总量的93.68%;80个科研机构承担了1.79万名研究生培养工作,占比仅为6.32%。2019年,北京共有147个单位培养研究生,新增9个培养单位(包括普通高校1所,科研机构8所)。59所普通高校共有在校研究生34.17万人,占研究生培养总量的94.76%;88个科研机构在读研究生1.89万人,占比下降为5.24%。总体来看,“十三五”期间,虽然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机构数量有所提升,但研究生培养总体占比持续降低。“十三五”期间北京市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校研究生培养规模情况(单位:万人)市属高校研究生规模占比略升,央属高校研究生规模仍居主体地位2015年,在北京市开展研究生教育的58所普通高校中,37所中央部委所属高校招收研究生7.77万人,在校生23.34万人,占普通高校在校研究生总量的87.8%;21所市属高校(含民办高校)招收研究生1.18万人,占研究生招生总量的13.2%,研究生在校生3.24万人,占在校生总量的12.2%。 2019年,在北京市开展研究生教育的59所普通高校中,38所中央部委所属高校招收研究生10.16万人,五年增长了30.78%;在校生共29.79万人,五年增长27.6%,占普通高校研究生在校生总量的87.31%。21所市属高校(含民办高校)招收研究生1.62万人,五年增长率为36.89%,占研究生招生总量的13.74%;研究生在校生共4.33万人,五年增长33.18%,占研究生在校生总量的12.69%。(作者:刘娟)“十三五”期间北京市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和市属高校在校研究生规模情况(单位:万人)《北京教育》杂志【来源:《北京教育》杂志】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300万!这是2020年我国研究生将达到的在学人数。而在1949年,这一数字仅为629。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践行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双重使命。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坚持“四为”方针,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军政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尤其是高水平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高校也因此面临着新的挑战。“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他认为,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就要实干。北京理工大学以大系统创新技术为导向,构建了多学科融合的本硕博知识体系。王军政举了个例子,学校构建了以新能源车辆大系统为牵引的复合拔尖创新型人才多学科融合知识体系,建立了针对不同阶段培养需求的多层次开放实践平台,利用科技创新竞赛与研究生课题之间的互补性,提出了“科技创新+学术领航计划”,将不同学科研究生组成项目组,自主开展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创建了一体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这一系统,有效提升了研究生应对和解决具有深度和难度的跨学科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其实,科研活动,就是研究生们成长成才的土壤。清华大学校长邱勇特意提到一名学生——该校特等奖学金获得者、土木系博士生郭宇韬。郭宇韬记得,博士一年级时,他参与武汉天河机场马家湖跨线桥的研究设计,导师聂建国院士多次派他去参加评审会,进行现场考察。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中,郭宇韬越发清晰:作为一名工程师一定要有专业良知、社会责任和担当精神。邱勇说,老师是在科研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学术志趣和学术诚信。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元元则举出了更多的名字。身处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约有500余名医学研究生战斗在抗疫的各条战线。药学院博士生吴灿荣作为核心成员,发现人类的弗林蛋白酶可能是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疾病的新靶点;电信学院博士生史天意、硕士生杨杰华作为团队骨干,联合企业团队开发新冠肺炎AI辅助诊断系统……李元元说,学校将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医学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交叉学科课程、专业学位实践课程建设,进一步强化系统科研训练和临床训练,努力让医学研究生站到创新最前沿。不过,除了成绩,关于研究生培养,一些导师还有另一重期盼。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指示后,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储涛又提起了老话——能不能适当增加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名额。在办学实力强的学校或者学院,“优秀老师多,博士生名额少”是普遍现象。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易建强在今年两会期间也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由于名额限制,有些单位的导师甚至两三年都得不到研究生名额。其建议将研究生招生指标下放给各招生单位,让高校和科研院所每年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确定当年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计划。储涛也表示,能否允许部分导师自筹经费培养博士生,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可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宽进严出,建立导师责任追溯制。本报记者 张盖伦来源:科技日报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张曼玉 记者 王荣华 吕沁东“希望你们多学学、多看看,我们已经不是原来的工作状态,技术更新换代非常快。”全国人大代表栗生锐希望广大青年能多了解技术工人,愿意从事技工工作,为国家建设做贡献。栗生锐来自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名一线操作工人。他仅凭看零件切除的铁屑、听机器切削的声音、摸零件的表面纹理,就能判断零件是否合格,保持着连续17年无废品的骄人成绩。近两年,栗生锐格外关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今年,现场聆听了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后,他被报告中“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部分触动了。本次两会,他带来了关于职业教育的建议。在他看来,破解职业教育问题的一个关键词,是理念。栗生锐有自己的国家级大师工作室,通过授课的方式,他把自动化加工的理念和技术传递给学生们。参加一些培训活动或者大国工匠进校园时,他还和学生们探讨怎么成长为技术技能人才、怎么发挥自己的社会价值。他希望,能有一部分具有高水平的技术人才从事技工工作,形成复合型人才梯队。高职院校缺乏高技能水平的老师和优质的生源,企业缺乏高技能人才,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技工行业。栗生锐认为,归根结底还是技术工人的待遇不高、社会地位低。他建议,设立专项资金,由国家财政统一拨付,每月给予高技能人才一定津贴,形成正向激励的长效机制;扩大高职教育本科范围并逐步设立研究生学历。高职院校的体系是他关注的又一个关键词。“我们国家高技能人才实在是太缺乏了。”他说,学生报考的时候,首先考虑985、211大学,实在没有办法才选择高职院校,造成高职院校生源素质相对偏低。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还主要处于专科层次,2012年开始在部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试办四年制本科教育,但还没有研究生学历。在他看来,完备的高等职业教育应有专科、本科及研究生层次,形成一个系统的教育体系,“为高技能人才设立一个长远发展的目标。”除了观念、体系外,另一个关键词则是投入。去年,栗生锐给中高职院校老师培训的过程中,了解到部分学校缺乏高技能水平的教师,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训练需要的零件、刀具。“投入少,培训不到位,学生就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他还建议,修订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使用制度,将其作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试点,以产促教,促进职业教育步入健康发展轨道。“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解决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形成良性的循环体系。”栗生锐说。
核心阅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人才与科技支撑。从1949年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凤毛麟角”,到发展成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研究生教育大国,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程,实现历史性跨越。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石。1949年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广大教育工作者正扎根中国大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研究生教育,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由大变强。从“凤毛麟角”到“百万大军”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70余年来,从最初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到“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研究生教育始终坚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与国家和民族发展同频共振。“氢弹之父”于敏、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研发新冠病毒疫苗的陈薇……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还有一个共同身份——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他们的成长经历,反映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党和人民面临着考验。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党中央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将培养高等学校师资和科学研究人才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1949年,招收研究生242人;1978年,招生数达1.07万人;2020年,招生数突破110万人……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从“凤毛麟角”到“百万大军”的跨越。较为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制度逐步建立,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培养超过1000万毕业生,为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人才支撑。站在新起点上的研究生教育事业,必须答好时代考题——从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看,如何在规模增长的同时保证教育质量、走好内涵式发展道路?从国家创新发展需要看,如何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供更扎实的人才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提出了内涵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要求。研究生教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的新征程:2013年,《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发布,突出了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共识;2014年,“五位一体”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管不断强化;2015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印发,吹响了迈向研究生教育强国的冲锋号;2017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指出,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释放人才红利的主要途径,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2020年,新一轮研究生教育改革即将启动……特别是在一些长期困扰研究生教育发展难题的破解上,我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人才培养结构日趋优化;通过推进“放管服”改革,发展动力向更加注重自下而上、内在追求转变;通过重点学科建设、“211工程”建设、“985工程”建设、“双一流”建设等,加快中国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进程。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显著提高。从嫦娥飞天到蛟龙入海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嫦娥飞天、航母下水、蛟龙入海……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背后,都有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贡献。7月23日,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天际划出一道金色曲线,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东,正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他带领团队突破了大直径箭体结构、全新无毒无污染低温动力等12类247项关键技术,完成我国火箭箭体结构的设计、材料、工艺、制造装备和试验能力从3.35米到5米的全面升级换代。与李东一样,一大批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精尖人才,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港珠澳大桥建设中,在人工岛筑成核心技术、隧道抗震方案、三个大跨度通航桥孔抗风方案等技术难点攻克的背后凝结了“同济智慧”。北京大学首次从单细胞层面刻画肝细胞癌的免疫微环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与完成世界首个六倍体小麦基因组图谱,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物理所实验团队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中科院西安光机所飞秒激光加工设备解决了医用口罩核心材料熔喷布的超精细微小孔高品质加工难题……每一个重大科研突破,背后都凝结了一大批研究生人才的智慧与心血。疫情防控中,1万余名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坚守临床工作岗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学校60%以上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留守医院工作;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医药学院等湖北高校在岗医学研究生,坚守一线,有效缓解了医护人员的紧缺状况……他们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我国研究生培养的成果和高水平研究生人才的精神风貌。一组数字熠熠生辉: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中国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工作和“97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全国8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和社科重大成果。近年来,高校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稳定在2/3以上,承担着超过80%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组数据令人振奋:2019年,全国139名新晋院士中,90%以上在我国境内接受过研究生教育,近80%由我国境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授予最终博士或硕士学位;2018年国家科技三大奖224项通用项目中,第一完成人中2/3是我国自主培养的博士。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人员组成中,在学研究生占比超过50%,研究生已成为我国科研创新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构筑起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地,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超过1000万高层次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研究生教育在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技术变革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加显著,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科研创新的重要使命,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经过70余年的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速度’的强大智慧引擎。”教育部研究生司相关负责人谈道。从中国特色到国际认可坚持立德树人的同时提升国际影响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作为科技事业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研究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脚下有力量。中国石油大学油气井工程专业2020届硕士研究生王财忠,毕业后将奔赴西部基层就业。“对边疆的坚守,不一定是每天都轰轰烈烈,更多是在平常之中的坚持。不放弃、不动摇、不懈怠,就是对志向的最好坚守。”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赵江涛已成长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的一名基层干部,扎根边疆,建功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政工作融入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同时,导师队伍立德树人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加强,在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学伦理、学术诚信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涌现出了黄大年、钟扬等一大批优秀导师。与祖国同行,在完成从小到大、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也显著提升,国际交流日益广泛,影响力不断扩大。截至2019年,包括英、法、德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内的52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签署了相互承认学位学历协议。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和亚太区域研究生教育中心,来自全球203个国家和地区的9.1万名研究生在中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呼唤着更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加速,新时代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将再踏新征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本报记者 赵婀娜 张烁 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