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研究生都有自己的导师,导师也是陪伴自己研究生生活最重要的人,从自己选导师的那一刻起,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就注定和导师联系在了一起,直到毕业,请假要找导师、开题要找导师、申请项目要找导师签字、出去实习要向导师申请、奖学金申请要找导师、毕业要找导师签字----所以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至关重要。那么我们怎么和导师和谐相处呢?首先要对研究生生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研究生是做研究的学生,本科阶段“视分如命”的传统一定要摒弃,“考试,60分及格,科研,90分及格。”研究生不再以分数论英雄,虽然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也包括了课程、学分、考试等等,但是最重要的是科研成果,是论文。从小到大我们被灌输的知识很多,但是我们会的也可以忽略不计,不只是我们,就连最厉害的专家掌握的知识也很有限,最重要的是学习的能力 ,研究生期间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我们要不断加强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就算自己不具备,导师也会默认我们具备的。我们要知道研究生是要自己攻读的,这是自己的事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导师再上心,甚至把自己的研究项目给你,你不努力,看不懂,最后导师也是没有办法的,每一个考上研究生的人智力都是不错的,再好好努力,一定不会差的。研究生阶段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课题不同,方向不同,不能互相比,可能你考试很厉害,但是别人可能在专业能力上更强,有问题一定要问,大家讨论更容易解决难题,千万别不好意思;研究生期间不像本科阶段有那么多考试和证书考试,能用这些来衡量自己的进步和得失,科研本身就是枯燥的,可能研究了很久最后也没有结果的,这就需要一个好心态了,不要恐惧和抵制。研究生时我们的又一次自主学习的机会,这几年我们能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好好经营!
师生关系一直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不管是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还是大学生、研究生,一定会存在着我们所能够看得见的师生关系,而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人关注师生关系是因为这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水平,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我们都倡导和谐、有爱、温暖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而对于每年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几十万的硕士研究生来说,和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因为硕士导师能够影响到很多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是学生的前途,只不过现在很多的媒体或者是新闻报道,我们总是能够看到一些导师对自己学生的各种不友好的做法以及学生对导师的各种抱怨等等,但这仅仅只是研究生和导师关系的极个别体现,不可能因为一颗老鼠屎而坏了整个研究社导师的关系。因为现在的研究生和导师是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两者之间都离不开彼此,到时需要自己的学生去做一些科研基础工作,也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给自己带来荣誉,而对于研究生来说,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导师能够在科研方面给予自己更大的帮助,同时还希望自己的导师能够在自己就业时推荐更好的就业机会,所以两者之间可以是一种“命运共同体”,所以绝大多数的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和谐。而且就像现在很多的研究生形容自己的导师为“老板”,研究生为“员工”,看似是员工在给自己的老板打工,甚至还有的会说自己是免费劳动力,可是所有的研究生在劳动的过程中也获得很多无形的收获,不管是对科研的认识,还是自己眼界的开拓,又或者获得新的感悟等等,同时还会拿到导师每月按时发放的“工资”,所以这也能体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作为研究生或者是研究生家长,不要轻信那些关于导师的父母新闻,也不雅无端的认为现在的研究社导师关系已经非常的紧张,这些都是没有价值的博人眼球的新闻,因为从整个研究生群体和导师群体之间的关系来看,其一定是和谐的、尊重的、共同进步的。总之,刚刚开始自己研究生生活的研一新生,和自己的硕士导师把握好关系对于我们的成长是很重要的,而且也一定要相信自己是来求学的,即使学习很累也不能因此而保研导师,因为他也是为了你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研究生期间该怎么和导师相处?这3点很重要,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很多大学生考研通过后,自己的研究生之路就开始了,这时候迎接自己的依然还有很多的挑战,甚至比考研都要难,尤其是在研究生期间怎么和导师相处和沟通,这是很关键的,直接影响到自己能否顺利毕业。1.认可和相信自己的导师很多学生在研究生期间会觉得老师的能力水平和经验不够,担心会教不好自己,这种想法是大忌,要知道作为一个研究生的导师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个人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最起码在某方面是得到公然的认可的,要不然也不会成为导师,所以,作为学生一定要认可和相信自己的导师,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和创造奇迹。2.学会独立和自控这是作为一个研究生必须做的事情,作为研究生没有导师会整天催着你学习,这时候就要全靠自己去钻研和学习,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的和老师沟通交流,其次就是自控了,面对着更自由的时间支配,自己一定要合理的安排时间,有着很强的自控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度过研究生时期顺利毕业。3.多和导师沟通交流研究生本就是不断的去研究一个问题,不断的突破和寻找答案的过程,研究生导师作为过来人都有着丰富的经验,能给到学生很好的指导和引导作用,这时候多和导师交流能更好的帮自己理清思路,少走很多的弯路,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导师能看到学生的不足和需要弥补的地方,这时候沟通就变得很重要了。因此,在研究生期间一定要注意到这些细节,不仅能顺利的毕业还能很好的帮助自己。大家觉得研究生期间和导师相处还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吗?把你的意见留在评论区里供大家参考吧。
考研的学生都知道选择一个好的导师对自己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学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导师,但是,作为导师也是很无奈的,毕竟现在的学生跟十几年前的是很不一样的,不说不行,说重了也不行。研究生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四类:1、导师好,学生好导师和学生的心态都放得很平衡。导师本着以培养人才为目的教学,具有先进的育人理念和育人经验;学生本着自己能长才的理想和抱负,学习作风脚踏实地。这便是两相宜。再简单的说, 导师是在培养人才,而不是找几个打杂助理在身边,学生也是很有可塑性,而不是来混文凭的。还有一种师生关系也是两相宜,只不过通常是在日后才发现。那就是导师对学生要求很严格,经常批评学生,学生在跟着导师的这段时间可能因为经常挨骂心里会产生怨气,但是,毕业之后才发现多亏了导师的严格教导,日后跟导师关系也一直很好。研究生2、导师好,学生不好文章开头,小编也说过,现在的学生跟十几年前是不一样了。以前的学生吃食堂都勤俭节约,现在学生都是叫外卖的;以前的学生都是骑自行车,现在的学生都是开车了;以前的学生学好了能出国深造就是很了不起的了,现在的学生一个假期就可以走遍几个国家。很多导师都感言,现在的学生难带啊,不跟导师请假就不来的学生很普遍,还有的回家了再回头跟导师请假的。说实话,导师们对这样的学生真是拿他们没办法,在符合学校毕业要求的情况下,能过就过吧,真是带不了。研究生院3、导师不好,学生好如果遇到这样的师生关系,学生比较倒霉,导师对研究生的主动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你遇到的导师水平如何,有时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老师讲出来,完全是两种境界。4、导师不好,学生不好现在很多高校都在扩招研究生,而研究生导师水平也是相差很大,师生之间关系一度比较紧张,甚至出现了一些比较恶劣的事件。导师对学生不负责任,是学生的悲剧,学生学业不精,对导师来说是最大的失败。考研小编觉得,师生关系不是毫无感情的上下级关系,越是温情的父子关系,应该是一种相互尊重的缘分,至于缘分的深浅,那就得看各自的尊重程度了。
读研期间,除了跟本科一样,有专门的任课老师之外,还有属于自己的导师,导师负责研究生的科研培育,定期检查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在中国,导师有着研究生是否有资格参加答辩,能否毕业的直接权力,所以相当于有着对手下研究生的生杀大权。那么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一、首先是师生关系大部分导师就像老师一样,给学生传授知识,带学生做课题,涨经验,指导学生阅读文献,论文写作。研一主要是上课,和导师不怎么见面,研二就开始定期开会作报告,向导师汇报这一周看了哪些论文,课题研究进度如何等。在学习期间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导师一般是第一求助人选。“师生”关系是研究生和导师最基本的关系。二、其次是雇佣关系不少研究生在读研期间私下会喊自己的导师为“老板”,原因在于除研究生补贴外,导师还会根据研究生的科研进展情况,额外补发部分助研津贴(主要来源于导师带领课题的劳务费部分,申报课题做预算时就有考虑到研究生的工作投入)。有些导师有自己的公司,一般重心都是在挣钱上,所以学生就相当于他们的新员工,公司提供免费培训,员工需要付出一点时间和精力,最后达到双赢。三、也是朋友关系除了学习科研之外,一般导师在研究生三年的生活中也是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虽不是形影不离,但也是联系密切。比如有些喜欢跑步的导师就会组织学生一起晨跑或夜跑,甚至穿上一样的运动服,在校园里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些平易近人的导师甚至会关心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在这些导师的眼里,学生是祖国建设的后生力量,而不是获取利益的工具,他们的相处融洽得像是朋友一样。四、有些许恋人关系研究生和导师本质上是互相需要的,导师有着本专业前沿的资源和平台,学生有着不可小视的创造力和潜力,如果手下带的研究生科研方面有些成就,那导师也是名利双收(即使导师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可以忽略)。所以学生希望老师好好待自己,导师希望学生重视自己说的话,毕竟也是之前互相看对眼才到一起的,内心开始是肯定对方的,也都希望三年的相处“甜甜蜜蜜”的。当然了,是情侣就会有矛盾,所以恋人间的问题也是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问题。比如2018年11月份,武汉理工大学一名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陶某跳楼自杀,据他姐姐事后提供的陶某与其导师的聊天记录显示,陶某长期遭受导师的精神压迫。就像是恋人之间的互相折磨一样,弱势的一方很可能遭受精神虐待。所以这段师生关系也是需要一起维护的,尤其是学生天然就处于弱势的一方,需要付出更多,投入更多。所以读研期间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至关重要,具体需要做到哪些呢?1、尽可能保持与导师的密切联系从小到大我们会发现,老师身边的红人不一定是学霸,很可能是经常帮老师做事情的人,为什么呢?这就是曝光度的原因,经常和导师联系,导师一遇到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自然脑海里最先想到的是你。2、摸清楚导师的脾气也许有些人认为这有点“心机boy"的意思,其实不然,摸清楚对方的性格可以让沟通更高效,尤其是现在大家很多时候都是通过微信等用文字传意,没有语气,没有音调,没有表情,如果互相没有默契,很容易引起误会(尤其谈过恋爱的更懂)。3、赢取导师的信任就是让导师觉得你是一个靠谱的人,这一条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是通用的。把导师给你的任务一定要按时完成,能漂亮地完成就更好了。除此之外,在平时的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琐事尽可能地积极做完,处理好,时间久了,导师自然对你很相信,有一些重要的研究课题会优先考虑你。三年读研时光,导师是最重要的同行者,因此流泪也好,微笑也罢,都尽可能地转化为自己的垫脚石,即使现在的中国教育体系已是很先进了,也难免有bug,遇到问题理性坦然面对就ok,毕竟发现问题是进步的前提。最后感谢您的阅读,大学生自己的天地,关注大学风云,持续更新。
如果毕业论文不能通过,意味着你拿不到学位证而无法正常毕业,但对于你的导师来说,这可能并没有什么。因为最终对你论文负责的人应该是你,而不是你的导师。指望导师帮你确定课题,帮你设计实验方案,和你一起做实验,试图让导师一勺一勺的喂你,劝你趁早放弃!人们做导师的原因五花八门,但无非有以下几种,一.学校硬性要求,就像必须给学生上课一样,带研究生也是工作内容之一;二.热爱学术,受责任感驱使,需要找学术传承人;三.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研究生就是免费劳动人,利用学生发展自己。但不管导师动机如何,从为研究生的那一刻起,你就与导师形成了一种亲密的关系,既包括私人方面,也包括学术方面。如何与导师相处取决于你碰上了一位什么类型的导师。完全放养型:除非你亲自去请教,否则他是不会主动帮你的,能否得到指导,完全取决于你主不主动。老板型:平时会给你指导,但更像是下达任务,你就是免费的劳动力,如果研究出什么成果,导师会心安理得的拿来发表并写上自己的名字。流水线型:批量生产研究生,对待学生严厉,严格,会教你一些研究中需要的技能和方法,但不会和你谈与课题无关的任何话题,平时高高在上,学生的感觉是“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家长型:对你的生活了如指掌,包括私人生活,甚至会过度干预你的生活,过度的工作狂有时半夜里给你打电话。指导上非常热心,但往往会让你很不自在。不管你遇见什么类型的导师,都应该明白没有完美的导师。抱怨你的导师不够完美,于事无补。作为学生,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你是一位学生!在与导师相处时最重的一点就是信任你的导师,相信他有能力指导你的毕业论文,比较常见的就是不听取导师的意见,另搞一套。但是同样应该认识到导师不是神,如果你问一个问题,导师不能解答,不要抱怨导师没有能力,学生也应该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导师解答所有的问题。如果导师没能达到你的期望,或者关心不够,学会原谅。
文|冷丝栏目|研究生教育《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中国教育在线)显示,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在逐年上升,在1978年,研究生招生10708人,到2017和2018年,招生数量突破80万(包含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也就是说,40年间,我国研究生招生数量增加了74倍。增长的具体情况为,2007年以来,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每年的增长率大多维持在4%左右,而在2017年,硕士研究生增幅扩大至22%,博士研究生增幅扩大至8.5%。到2020年,在学研究生总规模达290万人,当然这个数据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近几年,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因关系处理不恰当而造成众多案例,这再次提醒我们,理性认识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并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那么,研究生和导师之间往往会产生哪些不良行为呢?其一,较为明显的行为失范。比如,导师克扣学生补助津贴,性骚扰学生,侵占学生学术成果,利用手中的职权直接或者变相地差使学生或威胁学生满足自己的不合理要求等。这一类研究生导师失格行为已经突破了道德的底线,同时也触及到了法律的边界,具有非常明显的失范特征。其二,显得较为隐性的关系异化。与非常明显的行为失范不同,隐性的关系异化因隐蔽性不易被察觉,但内在已萌生导生关系畸形发展的种子,终将导致显性失格行为的产生。比如,导师对学生关心不足,之间情感沟通较少,关系淡漠化。再如,受利益驱动,视彼此为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师生关系功利化。在冷丝看来,在教育的范畴里,师生关系永远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最基础的关系。不管培养模式如何变化,研究生教育中最本质且永恒的社会关系即是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师生关系。这一重关系,是教师的职业身份和受教育者的权利与义务共同决定的。维持这一关系,教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育人,使学生成长成才。而学生的出发点是获得知识、技能以满足个体全面发展的各类需要。为规范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部相继出台过包括《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在内的多项部门规章。其中,2014年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指出学术造假、收受财物、性骚扰学生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等违规行为,被称为“红七条”。但从近年来媒体曝光的师生关系案例来看,这些规章制度所实施的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标。规范研究生师生关系的前提是有法可依,部门规章的法律效力有限,而现有的法律法规显然还未能聚焦师生关系领域,致使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发生纠纷或冲突时找不到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标准。2017年,教育部最新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明确提出“对学校、教职员工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提出申诉”的条款,但是高校是否建立了学生申诉机制,申诉渠道是否畅通,信息是否传递到位等实践环节的缺位使得条款止步于一纸文书,没有发挥真正的效用。研究生作为导师指导活动中的相对人,也是导师出现不当行为时的被侵害者。由于在师生关系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研究生对导师不当行为通常选择放弃抗争,以忍让方式解决问题。而这种忍让和纵容,一定程度上反而加剧了不当行为的发生。为规范导师指导行为,所以,高校应充分发挥研究生对导师不当行为的监督作用。研究生对导师指导行为有更直观、更深刻的体认,监督效果将更为明显。为此,高校或者培养单位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学生权益保障制度,畅通投诉和举报渠道,完善保护举措,为研究生发挥监督作用提供便利。
小编专注高考、大学及考研的研究欢迎关注:考研大家第一次见研究生导师,需要带点礼物吗?和导师见面需注意些什么?一次见导师,是否送点小礼物,我认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主要是要考虑见面时间。如果见面的时间是在复试之前,建议不要送礼物。虽然从礼貌的角度来说,见导师,送点礼物,属于礼节性质的,本无不可,但这个问题不能只从自身角度考虑,也需要站在导师的角度考虑。在复试之前,很多人会联系导师,有时候,导师也会见见学生。这种情况,一般都是之前和导师沟通较好,导师也有意向接收这个学生,但还需要见面谈谈。这个见面其实是带有考察性质的,如果带礼物去,导师会很为难,不接受吧,会辜负了学生的心意,接受吧,又会觉得违背自己本心。再说,小礼物还好,礼物重一点的话,还有违规嫌疑。所以,这种情况,最好是什么也不送,带着满满的诚意和导师见面,好好沟通一番,谈谈自己读研的规划和打算,让导师更多地、更好地了解你,增进彼此的了解就好。如果是在复试之后,已经被拟录取了,彼此的师徒关系已经确定了,可以带一点小礼物,比如价值不大但能代表心意的土特产之类。这种情况,作为一个小小心意,就是一个学生的礼节,导师不会为难,无论是否接受,双方都会比较自在。当然,不送也是没有问题的。小编当时第一次见导师,是研究生在拟录取之后,导师主动联系了我,说明以后他带我。过了段时间,我去见他,带了20包老家的一种特产——卤制豆干。这种豆干每包一元钱,有五片,很薄的小片,卤制的,味道不错。见面时间是下午,和导师相谈甚欢,然后导师叫来了几个同门的学长、学姐,有读研的,也有读博的,大家认识一下。大家见面时,我就拿出那些价廉物美的豆干,每人分发几包,当场打开尝鲜,每人吃了一点。然后晚饭导师请我们这些弟子吃饭,欢聚一堂。有意思的是,过了两天,有学姐还专门问我带的豆干还有没有,还想吃。哈哈。说了这么多,要旨就是:1、和导师见面,重要的是彼此增进了解,诚意第一;2、是否送点礼物,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能只站在自身角度考虑,也需要站在导师的角度考虑;3、如果觉得需要带点礼物,最好是物美价廉的小礼物,代表心意就足矣。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研究生与导师原本是师生关系,可现实中关系很微妙,研究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同的人与人相处后产生了不同的关系。人都是有情感的,成为什么样的关系也是相互的。研究生与导师在相处过程中,有的相处成亲人,有的相处成仇人,有的依然是师生,有的平平淡淡,有的是明显的雇佣关系。一、亲人关系一个德高望重的导师遇到一个知恩图报的学生,这样在长期的学习、工作、研究过程中就相处成了亲人。有一个教授,他自己的孩子出国了,待学生像待他的孩子一样,学生们也都非常尊重他。一次他生病住院,一直是他的学生轮流照顾他,他和老伴的日常生活,学生们也照顾,学生们把他老两口当成父母一样对待。学生毕业还在帮学生找项目,利用自己的关系帮学生找工作,每个学生结婚时,不远千里去做证婚人。这样的师生关系真的很令人感动,也值得传承,才真正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师生文化。这种关系也是大家最渴望的,但现实中又太少,真的只能是可遇不可求。二、仇人关系千辛万苦考上了研究生,本想好好学成归来大展宏图,可是偏偏遇人不淑。遇到的教授变“叫兽”,导师利用职务之便性侵女学生、侵占学生科研成果、克扣学生补助津贴等。因学生身份地位的原因,不管是采取法律措施维权还是忍气吞声熬到毕业,最终绝对是仇人关系。这种导师严重违背师德规范,触犯法律底线。每个学生都不想遇到这样的导师,导师没有真才实学,还道德败坏,误人子弟不说,还害人不浅。哎,遇导师也要讲运气,亲人式的导师都是别人家的导师。三、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导师和研究生最基本的关系,这种情况导师认真指导学生,学生也听从导师指导,导师和研究生教学相长。但导师也只管教,生活中对学生不闻不问,不谈个人感情,是一种纯师生关系。遇到这样的导师,也知足吧,虽然没有象亲人一样关爱,但导师有真才实学,也能学到真功夫。四、雇佣关系有一类导师把师生关系演变成雇佣关系,学术上对学生要求严格,象上司要求员工一样。说是雇佣关系,但学生从导师那里得到的薪资又不等价。生活上也把学生当免费劳动力使用,不管什么地方缺人手,就叫学生顶上。不管自己的工作还是生活,利用自己是导师的身份随意差使学生,跑腿的事都由学生代劳。反之对学生的生活又豪不关心,时间长了,学生心里肯定不平衡,甚至憋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你对我有情,我自然对你有义。导师是学生学术、做人处事的标杆。导师怎么做,学生也会怎么学,再说研究生也是成年人,也需要人格的尊重,不能象对待小孩一样。只要双方真诚相待,相互尊重,合理沟通,都能相处成亲人的关系。
四大技巧,教你在研究生的求学生涯中搞定自己的导师,跟导师和平相处hello,各位小伙伴们,相信你们有很多人都保送研究生了吧!或者凭着自己的优秀实力进入自己理想的学府了吧!最近很多小伙伴们都在问该如何跟自己的导师相处,才能使得自己成为项目的核心团队人物,顺利实现自己的研究生梦想!这里是尖子生数理化教育,我们专注于各种专业的学习和指导教育。本次课程就由我们来分享给大家四个技巧,教你轻松搞定自己的导师,实现自己研究生生活的梦想吧!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基础的专业知识首先你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得到自己的导师的赏识,才能顺利进入团队的核心项目,顺利进行相关的专业深造!如何才能使得自己有比较强的专业知识?首先在入学之前,你要花时间去了解自己的导师所搞的专业和项目和什么相关,然后利用业余时间,网上查询相关的资料,给自己充满足够的电量,这样在入学后你才能获取导师的芳心。第二,也是比较关键的就是勤奋,勤加专成功了一大半很多学生具备了聪明的资质,开始不踏实了,每次课上都表现的自己很聪明,不需要努力!甚至不去实验室,就想让老师把项目交给他!只看到关于自己的那部分利益!切记,很多老师都喜欢勤奋的学生的,你不勤奋,就没有得到真的研究生资质,很多导师都不会喜欢不勤奋的学生的!勤奋加专业知识,你就成功了很大的一半了!获得导师的芳心,还需要两步即可完成:第三,你要学会谦虚和低头,保持时刻要“充电”的状态很多学生,总是觉得自己专业知识优秀,有很多特色,殊不知,很多导师是不喜欢自我,自大的人的!在你的导师面前,你只有足够的谦虚,你的导师才会教你相关的专业知识,才会将核心的项目传给你!记住,一定要足够的谦虚,否则你再优秀,再出色,对于导师来说都是0分!第四,你要有坚强的毅力跟着导师做项目,一般来说都是有很多的困难的,因此你要有惊人的毅力,时刻和自己的导师凝聚在一起。你聪明,还有实力,而且还有坚强的毅力,导师一定会欣赏你的!你一定会在未来的研究生生涯中获取想要的生活和想学的内容的!本次课程我们先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咱们下次课再见吧!有什么相关的问题,请下方留言,考研的困惑或者考研累了,欢迎加入尖子生数理化教育一起进行吐槽和诉说,记住,我们永远都站在后方支持你们的哦!声明:本文为尖子生数理化教育的原创文章,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进行相关的转载和复制,翻版必究!请务必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谢谢您的配合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