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力争2021年投用,2023年左右在校学生突破2000人,是研究所目前在校学生1057人的两倍左右!”近日,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所长黄政仁在接受记采访时透露。宁波这所只招研究生的学校最近有什么新进展吗?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下~日景鸟瞰图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区位图◆学院概况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坐落于宁波市镇海区庄市街道庄市大道西侧、中官路南侧,中官路双创大街核心片区,总投资约7亿元,总建筑面积约7.08万平方米。这所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宁波共建的高校,也是国科大在北京以外的首个科教融合学院,由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承办。遍观楼透视图建成后的国科大宁波材料学院将立足“小规模、国际化、有特色”定位,到2025年,学院在学研究生规模预计将达2000人,教师规模达400人,力争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高水平学院,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最新进展早在2015年,中科院与宁波市政府便共同研究决定建设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2018年2月12日,学院揭牌并签署加快推进建设合作备忘录,今年1月23日,正式开工建设。目前,7万平米的学校建筑将全部封顶,力争2020年装修完毕、2021年投用,师生届时全部入住。未来将向全球求贤聚方楼透视图据了解,目前宁波材料研究所每年除自主招生75名硕士、52名博士外,还和全国12所高校协议联合培养大批研究生,一般基础课程在本校或宁波完成,科研工作则在宁波材料研究所进行。黄政仁还透露,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未来将拥有400名教授,“其中有一半将面向全球求贤,欢迎全球高端人才加盟,他们可利用学术休假等时间弹性聘用来指导我们学生。“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杨国强曾表示,希望学院能发挥独特科教融合办学优势,加快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创业型人才,为宁波材料领域的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新闻多一点宁波材料所杭州湾研究院也有新进展◆学院概况2018年2月26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杭州湾研究院正式揭牌。 杭州湾研究院将是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打通“从材料研究到产业应用工程化”技术链的重要工程化平台。一期目标:至2021年,完成100亩一期工程建设,形成人才规模300人左右,其中引进顶尖人才10人以上。初步建成先进能源材料、海洋新材料、汽车轻量化材料等5个工程化研发平台。孵化10家以上高新企业,争取3个市级以上创新平台。二期目标:至2025年,完成200亩二期工程建设,形成800人高级科研技术队伍,其中引进顶尖人才20名以上。布局10个以上工程化项目,争创3个以上省部级工程化平台。孵化50家高新企业、新材料转化基金超过5亿元,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产业集群。◆最新进展黄政仁还向记者透露,位于杭州湾新区的占地300余亩、首期5年总投入15亿元的宁波材料所杭州湾研究院目前也进展迅速,一期项目中总近6万平米的厂房将于明年初建成或装修完成,用于科研装备平台建设,“近期也已启动了研究院科研团队的遴选工作,报名非常火爆,预计将于下月完成遴选,随后立即开展科研装备平台建设。”部分来源:甬上伴公汀
央广网宁波9月17日消息(记者曹美丽 通讯员勇祖轩)今年以来,高端院校扎堆落户宁波: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来了、大连理工大学来了、北京电影学院也来了……这么多高端院校为何纷纷落户宁波?人们不禁要问:宁波的魅力为何这么大?8月1日,宁波与浙江大学签署协议,共建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6月26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和宁波研究生院在梅山揭牌;6月19日,宁波与大连理工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启动建设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6月8日,宁波与北京电影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北京电影学院宁波分院;2月12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宁波共建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揭牌……半年时间,引进一系列知名高校、大院大所,为宁波的人才和创新,注入新的活力,一解宁波“之渴”。关心宁波发展的人都知道,高水平大学、人才短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这是宁波的一大“心病”,也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短板。由于历史的原因,宁波高等教育规模层次仍处于同类城市较低水平,是长三角五个都市圈里唯一没有“985”、“211”高校的都市圈核心城市。“只有引进高端平台,才能引进高端人才,才能有高端的创新。”对这个逻辑关系,宁波人心里明镜似的。虽然,宁波的高等教育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取得了跨越式发展,高校总数增加到16所,在校生15.6万人。高校建设方面,宁波大学成功入选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宁波诺丁汉大学稳居国内中外合作大学第一方阵,在甬各应用型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均处于省内外同类院校领先水平……“大力建设高水平大学,做大做强高等教育,是宁波当前与未来发展的‘牛鼻子’。不把高等教育发展好,宁波面临的将不只是暂时的发展‘瓶颈’,而是难以突破的‘天花板’。”宁波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朱达一语道破。直面问题,更要对症下药。今年初,宁波把“科技争投”作为“六争攻坚 三年攀高”的重要“一争”,而人才又是“科技争投”的重要一环。主动出击,弥补高校、人才的短板。“人才是战略资源、第一资源,没有大规模高质量的人才作支撑,就很难改变科技竞争、经济竞争格局中的跟跑地位。”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说。宁波为此提出:深入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名人”引进工程,扎实推进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建设,加快提升宁波高等教育与科技研究的整体水平;全面升级现有人才计划、人才工程、人才平台,持续加大人才发展投入,进一步提升人才政策的竞争优势……浙大宁波“五位一体”校区是宁波引进名校名院的重磅工程,为了推进校区早日落地、早出成果,宁波市领导数次带队上门,主动找浙大沟通对接。“就这一个项目,市领导批示指示了十几次,召开协商会、汇报会更是不知多少次了。”宁波市教育局高教处负责人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锲而不舍,必有所成。正是凭着“敢想、敢做、敢当”的实干精神,让这些炙手可热的稀缺资源,纷纷落户宁波。中国机械科学研究院是中央大型科技集团,当象山县主要领导得知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浙江分院有意在宁波设点的消息后,一年半时间共赴北京7次、杭州10余次、座谈20多次。主动作为,才会有所作为。目前,象山已与对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进了OLED检测设备、金属粉沫、气凝胶等项目。“必须拼啊!”市教育局高教处负责人感叹,“名校名院名所都是稀缺资源,我们必须全力拼、全力引。”全力拼、全力引,宁波人的真心和拼劲,让很多高校看到了满满的诚意。于是,中科院大学来了,浙江大学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来了,大连理工大学来了,武汉大学来了,乌克兰国家科学院来了……一批“985”、“211”、“双一流”A类建设高校扎堆在宁波启动建设研究院、研究生院。而作为重中之重的浙大宁波“五位一体”校区,将新建浙大宁波研究院、浙大宁波工程师学院、浙大宁波国际合作学院,迁建浙大软件学院,转型提升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其中,浙大宁波研究院8月初揭牌,重点面向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领域,引进高层次科研团队,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和学科群,孵化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带动宁波相关产业发展。“浙大宁波校区研究生培养规模将逐步发展到4000人,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的研究生规模将达到2000人,加上宁波大学等高校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在不远将来,宁波在校研究生培养规模将超万人。”宁波市教育局高教处负责人说。“高教平台、科创平台、企业研发平台,这些平台就是‘梧桐树’的枝干,只有枝干茁壮,才能引来四方凤凰。”宁波市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说。
夏末秋初,甬江之畔的宁大校园大踏步上又印上了新的脚步,图书馆中又增添了新的身影2019级研究生新生,背着沉甸甸的理想与希冀。今天来到了鹭园,在这个人生旅途的新起点,他们将继续勾勒着自己的美妙梦想,书写崭新的人生篇章!8月28日是宁波大学2019级研究生新生报到日。今年宁大共录取研究生2333人,其中,博士生84人,硕士生2249人。研究生招生规模继续位居省属高校第二位,首次全部完成各类研究生招生计划(包括士兵计划),首次接收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首次实现面向港澳台地区研究生招生,报考人数和第一志愿录取率大幅增长,生源质量有明显提升。在本部报到现场,校长沈满洪、副校长汪浩瀚与研究生新生及家长亲切交谈,走访了入住本部、植物园校区的研究生新生寝室,查看学生食堂,详细问询新同学的基本情况和入校感受,希望他们尽快适应宁大,安心学习,多出研究成果。同时,要求各相关部门尽力做好服务工作,努力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校党委副书记冯志敏一行到梅山校区报到点看望研究生新同学,冯志敏与迎新领导小组成员关切地询问新生们分别来自哪里,对学校的初步印象如何,他鼓励一位正在“绿色通道”办理报到的新生:“要努力学习,安心研究,学校的奖学金、助学金足以支持你完成学业!”植物园校区迎来37名2019级研究生新生,中法联合学院专门为新生设置了国内外访学专题讲座、法国高等教育介绍等入学教育课程。梅山校区迎来457名2019级研究生新生。本年度迎新最大爆点来啦!奥运冠军石智勇,不再是别人家的冠军小哥哥,而是真真正正成为我们宁大的同学,成为2019级运动训练专业的研究生新生。石智勇是男子73公斤级举重抓举、挺举、总成绩三项世界纪录保持者,并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举重69公斤级决赛中获得金牌,这也是宁波史上第一块奥运金牌。石同学必须是宁波大学最有力量的同学,有木有!据悉,校院两级将开展丰富多样的研究生始业教育,以帮助新同学更好地融入学习和生活。未来已来,将至已至,梦想即将从这里启航!宁波大学的研新们必将秉承“实事求是 经世致用”的宁大校训,志存高远,务实笃行!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以奋斗者的姿态迎接新挑战,开启新征程!来源:宁波大学党委宣传部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梅山校区管委会 植物园校区管委会 体育学院 丨文字:杨厦 郑俊朋 丨采访:谭颖琦 陆雨晨 黄植龙 丨拍摄:王佳豪 朱宇洁 郭函彤 马可悦 数学与统计学院 食品与药学学院 丨制图:张赛妮 丨排版:郭亚男 丨责任编辑:孙欢欢
浙江省虽然作为沿海经济强省,但是在高教方面却差强人意,仅有1所985、211大学浙江大学,不过,近些年浙江省加大了引进重点大学的力度。仅2020年,就有四川大学研究院落户温州、电子科技大学布局衢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落户杭州,近日又有一所985大学正式落地浙江,这次是来自东北的985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在宁波设立的研究院和研究生培养基地正式开园。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基本情况如何?又为何会选择落户宁波呢?一、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基本情况其实早在2018年,宁波就与大连理工大学签署了相关战略合作协议,19年1月10日,签署共建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研究生院)合作协议,最初研究院设立在甬江职业高级中学,后来又在宁波旅游学校基础上改建,如今正式建成开园,也标志着大连理工大学正式落户宁波。大工宁波研究院主要聚焦于宁波“246”万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国际一流人才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团队,研究院规划建设5个中心: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精细化工与生物医药创新中心、新材料与新工艺创新中心、软件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中心、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在开园仪式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吉利汽车研究院项目启动,并且该研究院引进13支共计百余人的科研团队,其中包括工程院院士郭东明教授、工程院院士蹇锡高教授、科学院院士彭孝军教授为研究院首批首席科学家。值得指出的是,与其他高校仅与地方进行科研合作不同,在开园仪式上,大连理工宁波研究生培养基地同时揭牌,意味着宁波研究院同时拥有人才培养职能。二、大连理工大学为何选择布局宁波?回答大连理工大学为何选择布局宁波,就要看一下二者所具有的优势与合作结合点:从宁波来看:制造业是宁波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正在全力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生物医药也是宁波市聚力发展的“千亿级”产业之一,其中体外诊断试剂生产研发全国领先,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填补国内空白;未来宁波市将重点围绕磁性材料、金属新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等领域新材料做大做强;信息与软件技术产业也是宁波市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从大连理工大学来看,宁波市发展上述产业所需要的,正是大连理工大学所擅长的领域: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中获得A级评价,并且拥有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与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其实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能为宁波制造业发展助力;与生物医药紧密相关的化学、医学等学科也是大工的强势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在评估中均获得了不错的表现;材料类学科同样是大工强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曾获B+评价;在软件与信息学科方面,大工的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均获得B+评价,并且拥有众多科研平台。整体来看,大连理工之所以选择落户宁波,主要原因在于二者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强强结合,大连理工大学可以为宁波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与人才支撑,而宁波也可以为大连理工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提供平台支持,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全国多所高校陆续公布了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的消息。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又有一所高校扩招比例超过40%。浙江宁波市教育局官网4月14日发布文章《宁波大学2020年研究生即将突破8000人规模》:宁波大学2020年研究生招生指标获批3340名,比去年净增1008名,总体增幅达44%,在校研究生规模有望突破8000人。在保证新增学位点基本规模数基础上,学校在增量招生指标的配置中打出系列组合拳,用足用好招生指标。同时多方面举措共同推进,措助推研究生教育更上台阶。宁波大学一共推出了三方面措施:一是瞄准重点行业,主动服务“双一流”建设。学校无缝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与产业需求,增量指标重点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制药、生命科学、集成电路、软件、新材料、先进制造、人工智能、数学、物理等国家关键领域和基础学科倾斜,为社会发展提供高层次人才的精准供给。学校博士指标和学硕指标重点支持力学一级学科,同时对“双一流”学科群也进行重点倾斜。同时,设立专项指标,大力支持高水平跨学科研究院、高层次人才引进;设立奖惩指标,对研究生培养质量高的学院作招生指标的增量奖励,反之则扣减相关指标。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出台《加快建设一流研究生教育的若干意见》。学校根据“双一流”建设任务和研究型大学发展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的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创新,通过研究生思政工作、高水平学科优质提升工程、深化科教融合与教育改革等十项举措,加快推进建设一流研究生教育。三是构建研究生培育体系,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通过研究生创新基金、优秀学位论文培育计划、加大联合培养等途径,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激励研究生积极投身科研。同时,构建新的研究生奖助体系,调动导师和研究生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校、院、导师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据宁波大学官网介绍,宁波大学是一所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新兴地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于1986年由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捐资创立,邓小平同志题写校名,是浙江省、教育部、宁波市共建高校,是国家海洋局与宁波市共建高校,是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在此之前,已有多家高校公布的扩招信息显示,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超过40%。沈阳理工大学网站3月31日消息称,根据教育部近日下达的2020年研究生招生计划,我校2020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比2019年增长54.73%。学校在研究生招生规模上实现了新突破。安徽工程大学研究生部网站消息,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编报2020年省属研究生分校分专业招生计划的通知》,我校2020年硕士生招生总计划636人,较2019年增加237人,增幅达59.4%。其中全日制学术学位240人、全日制专业学位376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20人。(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文|李卯先栏目|大学排名宁波大学被称为中国最年轻的“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它到底有多“年轻”呢?宁波大学是在1984年创办,在1985年浙江省政府同意筹建,与国内诸多“双一流”院校动辄几十年甚至百年的发展历史相比,这所高校是不是显得十分“年轻”?宁波大学虽然“年轻”,但是,它在高等教育实力上却不逊色。2020年5月7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发布《2020中国大学评价》(武书连,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报告显示,宁大位列全国第80位,较上一年度提升了3个位次。如果是考研,准备报考这所年轻的高校,需要了解哪些方面的情况?又该如何准备呢?
近日,天津大学与浙江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宁波共同建设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研究生院),共同打造世界一流科研与产业平台。该研究院包括能源化工研究中心、化工新材料研究中心、生物医药研究中心、化工安全与环保研究中心等四个中心。天津大学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国际合作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将研究院(研究生院)建设成为“有核心技术研发基地、高端化工人才的汇聚高地、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有支撑作用的高端产业孵化基地”。就在今年9月底,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在宁波国家高新区揭牌,由于西北工业大学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有着极大的权威,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颇受关注。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揭牌不到一个月,宁波又“拿下”另一所985高校天津大学,这波操作确实厉害了。当然,被宁波“拿下”的名校远远不止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两所,据不完全统计,近些年,宁波至少与7所985高校“牵手”。2013年年初,复旦大学和宁波市共同建设的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落户宁波杭州湾新区。2016年,浙江大学与宁波市签订第二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建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2018年6月,浙江大学再与宁波“牵手”,高起点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国际化的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2018年6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和宁波研究生院揭牌,该研究院(研究生院)坐落在宁波市梅山高教园区。2018年6月,宁波市与大连理工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2018年12月,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在宁波正式揭牌。2018年11月,武汉大学与宁波合作共建的武汉大学宁波国家保险发展研究院在宁波揭牌,其是国内首个政府与高校合建的保险研究院。2019年9月,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在宁波高新区揭牌。2019年10月,宁波与天津大学在省人民大会堂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共建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研究生院)。高端院校纷纷扎堆某地,这种情形让很多人感到“似曾相识”。在南方的深圳和同为东部地区城市的苏州,均与许多一流大学合作。与深圳合作,在深圳设立研究院或校区的985高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等。还有诸如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这样的中外合办大学。而与苏州合作,在苏州设立研究院或校区的985高校也有不少: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武汉大学苏州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山东大学苏州研究院,四川大学苏州研究院等。名校与名城合作,既有利于高校的发展,又能促进城市整体水平的提升。回到宁波这个城市,其与西北工业大学合作共建的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重点是孵化柔性电子材料、无人直升机等技术成果,能帮助宁波更好地打造未来产业布局;前不久才“落户”宁波的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研究领域重点是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等;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则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绿色精细化工与生物医药、软件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等领域。宁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已经位居全球第一。这所全国知名的海港城市,多年前并没有多少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拿得出手的宁波大学也只是上世纪80年代由他人捐资成立的。强大的经济实力,却没有与之匹配的高等教育实力,非常不利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因为这些年陆续引进了一些顶尖学府,让宁波的城市发展更有动力、城市建设更有底气。不出意外,宁波今后还会与更多的名校合作,我们拭目以待。
非全日制大学里宁波有哪些大学可以考,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2020年浙江省成人高校招生章程中可知:2020年可以报考的宁波成人大学有:宁波大学、宁波财经学院、浙江外国语学院、宁波工程学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浙江万里学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这10所学校。要知道非全日制大学一样有价值、含金量。那么,读非全日制大学的方式有哪些呢?目前,我们国家教育部所承认的考试方式主要有:自考、成考、远程、开放性教育多种类型。学习方式多种多样,学生既可以在相关教育机构学习,也可以自学。不同的考试类型,固定修业年限也不同。你需要知道的非全日制学历用途:1、非全日制专本科学历都可以报考研究生。如果是专科文凭,那么在毕业满两年后就可以报考研究生,本科文凭可以在毕业后直接报考研究生。2、非全日制学历可以考教师资格证。非全日制专科本科文凭均属于国家承认的学历,学信网可查,作为国家认可的学历,都可以报考教师资格证噢。3、非全日制专科本科学历可以考公务员。国家承认的专科本科文凭均可以报考公务员,只要是符合公务员招聘岗位要求的,非全日制文凭都可以报考。4、非全日制学历可以参加职称评级。各类职称评级几乎是和学历相关的,拥有正规非全日制文凭对于评职称是有用的。好啦,小编聊完宁波有哪些大学可以考,以及非全日制学历的相关信息~那么更多专科本科升学信息请关注CR学历在线网。
分享亲子快乐,交流教育知识,欢迎关注陆北老师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已经开始报名,当有一部分学子在为考研忙得焦头烂额时,有一些大学生却早已拿到保研名额,他们不必经历题海鏖战,就可以直接步入研究生的行列。这让通宵达旦备考的学子非常羡慕,不过,很多人也都表示,获得保研名额的都是大学四年以来学业成绩处于顶尖水平的人,而且学校的保研名额少得可怜,自己根本与之无缘。其实,并不是所有高校的保研名额都如凤毛麟角,学校的保研率也要视不同高校而定。就高校公布的2021届保研情况来看,前五十所重点高校的保研率对比鲜明。北京大学的保研率高达58%,而第五十名的宁波大学,保研率是北大的零头。难怪有不少非名校生感慨,同样努力比不上生在终点线的。当然这是句调侃的话,实际上能考进北大的,本身的学习能力毋庸置疑。那么,为什么学校越好保研越多呢?其实名校保研率较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名校知名度高,为保持学校地位,校方会抢先收纳优质人才名校多设立经教育部批准的研究生院,推免生名额能够比普通高校多。同时,各大名校之所以能够在教育界保持较高的地位,除了和本身拥有较强的综合实力有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可以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研究型人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这些学校自然会抢先收纳尖子生。而收纳尖子生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保研,首先就是内推,把本校的尖子生留下来。把自己学校的尖子生留下,是名校收纳优秀人才的一个手段,而另一个重要手段,则是通过给出保研名额来招揽外校人才。当然,正如优秀的人总是喜欢和其他同样优秀的人做朋友,名校的保研名额也绝大部分会给其他有招牌、有口碑,知名度高的好学校。这样一来,名校的保研率自然会比其他学校高。2.大多名校都位于一线城市,毕业后会有更多的就业选择现在的高校毕业生大多都会面临就业难的问题。有些学生毕业后想去大城市谋求发展,但一线城市的事业单位一般会选择本地的毕业生。所以那些在普通城市的高校读书的学生,有的可能在拿到保研名额后,觉得不符合自己的意愿,就会放弃保研名额,自己考研。相比之下,大多名校都位于一线城市,能够拿到名校的保研名额的学生,自然会很乐意不经过考试直接步入研究生行列。毕竟,拿到一线城市高校的保研名额后,考生也就有了就业去向的新选择,以后毕业时要面对的就业压力也就不会像其他人那么大。这也是一些一线城市名校保研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3.名校保研率固然令人羡慕,但能考上名校才是王道每到考研季,名校的保研率总是令人羡慕。不过,不少学子虽然成绩还算不错,但并不能达到一个领先的水平,在普通院校保研率极低的情况下,他们根本拿不到保研名额,只能埋头苦战,全力以赴地准备考研。对于名校的保研率,他们也只能望洋兴叹。由此可见,高考时考进名校本科非常重要。努力考进名校本科,在以后的学习中也就更有可能为自己争得一个保研的机会,不必再面临大型考试带来的压力。这也正是高考时名校更受考生青睐的原因。名校的保研率固然令人羡慕,但时间并不会倒流。那么,对于那些已经进入普通院校学习的学生,是否就意味着他们将来会籍籍无名,前途无望呢?其实未必,只要用对了方法,普通院校的学生也一样可以实现弯道超车。下面这3个方法可供大家借鉴。1.培养属于自己的特长在如今的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不仅要求毕业生有很强的专业能力,更需要一些有特长的专业人才。所以普通院校的学子们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培养属于自己的特长,比如外语能力,交际能力等等。有自己的特长,也就有了不同于他人的光芒,这样才不会被济济一堂的求职者埋没,才不至于显得太过平凡,甚至平庸,也才能够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实现自我价值。2.能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随着社会对优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本科毕业后考研深造已经成了大势所趋,有很多同学在毕业后会选择考研,为自己“镀金”。所谓研究生,就是要有专心致力于学术研究的能力,而要具备这种能力,就不能只局限于课本上的专业知识,更应该懂得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不负自己的学习生涯,也才能比名校学生更有优势。3.用人单位更钟情复合型人才,毕业生要注意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用人单位所经营的领域也更趋向于多元化。很显然,比起招收多个来自不同领域的求职者,用人单位肯定更乐意招收可以统筹兼顾,总揽全局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毕业生们学习多方面的技能,比如说计算机编程、图片处理等技能,并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总的来说,无论是想进入名校本科,取得保研名额,还是想在普通院校里实现弯道超车,都需要不懈的努力。希望大家可以通过不断奋斗,最终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陆北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育儿师,大学心理教师,宝妈一枚;多平台签约作者,致力于用最直白的讲述,让父母了解最深奥的育儿知识,陪孩子一同成长!
大家好,我是考研的冯胖胖,今天胖胖跟大家介绍一下浙江省的双非类大学的实力排行,其实说实话,浙江省实力强的2111所都没有,为什么呢?因为他都被他们的本省老大哥给吃了浙江大学吃了许许多多的211名校,然后把自己合合并成了浙江省一家独大的局面,如果要问浙江省哪一所学校最强那100%是浙江大学。然后对于浙江大学来说。这所学校因为实力太过于强大,而且招生人数和招生规模也特别多,如果大家想考虑到学校的话,需要认真研究一下这个学校的研究生官网,找一些这些相关信息。要跟大家说的就是宁波大学,宁波大学,自从上一次评上双一流之后,这所学校的实力越来越突出,因为他2018年在研究生招入手考试的时候,复试分数线只是国家线,电子通信专业来说是国家线,你只要考核国家线你就可以参加复试,而且基本上不难!但是到了2019年,可能是因为考研突然热门起来了,再加上各大高校的招生人数没有增长,报考人数却突突涨了50多万,导致2019年宁波大学研究生规模还有招聘人数都噌噌的涨到了340分350分左右。实话实说,如果你考340 350去上宁波大学的话,实在是太难了,因为这个分你足够从北方上一所211高校,但是那一年因为地理位置优势,再加上浙江省没有其他211学校,就把宁波大学愣生生的挤到了340 350,但是不缺乏他专业课那点特别简单的原因。然后到了2020年宁波大学的专业课难度突然增起来了,胖胖看过他的官网,2020年因为是网上复试原因吧,因为可能是他的信息工程学院压根就没有招满他的复试基本上就没刷人。那些招不满的专业,只要你复试能够合格他就录取了,毕竟宁波大学是保护一志愿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