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调剂名额是怎样产生的?调剂需要注意些什么?考研调剂名额的产生,从学校的角度来说,是因为第一志愿报考该学校某专业并符合要求的人数达不到学校计划招生人数,这个“缺口”就是调剂名额。所谓符合要求,通常是指超过国家线(总分+单科)。比如,A学校的化工专业计划招生100人,报考人数为200人,但超过国家线的人数只有80人,也就是A校第一志愿学生只有80人能进入复试,最多只能录取到80名合格的学生,则另外20个“缺口”只能通过调剂加以补充,这20个名额就是调剂名额。所以,能产生调剂名额,往往是因为学校层次不太高,或者专业不够热门,生源不太好,导致学校在第一志愿学生中无法选拔到足够的人数,只能通过调剂的方式补充招生人数,以便按照计划完成招生工作。如果生源很好,根本不可能产生调剂名额,甚至因为人满为患会大大抬高考研复试线。这就是为什么名校热门专业往往复试线很高的根本原因,因为高分学生很多。从上面就能明白,考研调剂,往往不太容易调剂到好学校或者好专业,所以不要对调剂的学校层次或者专业寄予过高期望。另外,有人可能会有疑问,会问,如果第一志愿符合要求的人数不够,学校会不会直接缩招而不愿调剂呢?比如上面例子中的A校,可以只招80个人,就不会产生调剂名额了。产生这种疑问,是因为不太了解研究生招生的情况。通常,一个学校(或科研院所)要招多少研究生新生,是首先需要做出符合自身情况的计划,然后报管辖的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地方院校一般是省市教育厅,全国性院校是教育部或其他部委),主管部门同意才行。所以,计划不能超过实际情况,不然不能获得审批。而一旦审批后,学校就有义务按照计划做好招生工作,往往不会轻易变更招生人数。从学校自身来说,学校更愿意多招人,有时候某些学校为了多几个招生名额而会反复向主管部门申请。学校通常只有扩招的动力,而并不愿意缩招。所以,缩招的情况几乎见不到,倒是很容易见到学校扩招的情况,不需要担心学校本来有调剂名额但因为缩招而取缔这些调剂名额。需要注意的是,调剂也是研究生招生的重要途径,很多研究生都是通过调剂而实现读研的;如果第一志愿出现偏差,应尽量重视调剂这个途径。而且,因为现在考研热,调剂也是一场激烈的竞争,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感觉第一志愿希望不大的时候。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招收研究生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因为每个实验室招收的学生的要求不一致,很多学生在本科阶段都已经加入实验室做学术研究了,像这样的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会更好一些,所以招收一部分保研学生也是为了保证实验室进度的有效开展。名校研究生确实有较大比例是保研生,但所谓大部分名额给了保研这个说法并不符合实情。统计数据是部分建设世界双一流大学的2018年保研率,数据来自互联网,除了北大保研比例超50%之外,其他学校均以30%左右或以下为主。这些数据,应该是这些学校的内部保研率。实际的研究生招收中的保研生比例与这些统计数据相比,会有一些出入,不过出入应不太大。对于招收研究生教育部有明确规定,研究生招生单位推免生数量不得超过招生总数的50%。这是招生上面的一条红线,尽管名校离这个红线越来越趋近,但是大多数的名校还有保持一定的距离。之所以名校给很多人留下招收的大部分研究生都是保研生的印象,这是因为在实际的招生中,名校招收的保研生比例在不同专业之间差异较大,某些专业保研生比例很高,甚至全部是保研生,比如某些学院通常就不招收考研生,全部是保研生。但名校的某些专业保研生比例其实也并不那么高,某些专业的保研生比例通常在50%以下。其实这也是为什么名校某些热门的专业考研难度特别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保研生比例很高,而某些冷门专业考研则相对容易得多,除了本身竞争相对小一些,还因为保研生比例相对不大。事实上,名校研究生确实很多来自保研生,这种选择是研究生“择优录用”原则衍生出来的自然的理性行为的选择。招收研究生,本来就是希望从研究生教育的“入口”把好关,选拔更有学术研究潜力的学生,这是搞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保研生是相对比较优秀的存在,也相对更有研究潜力,所以往往更符合研究生的招生要求,名校招生的理性选择,当然是尽可能多地招收保研生。不但是名校,其实其他研究生招生单位同样有这样的期望。名牌大学希望能够招收更多保研生,也并非完全是好事。不同学校,学生能保研的比例是不一样的,甚至很多普通大学根本没有保研资格,让很多学生根本就没有参与保研的机会,根本没有资格在保研这个舞台上公平竞争,从这种角度来说,这会造成公平性的问题。正因为有公平性方面的考量,国家才在保研之外设置了全国统一考试这种招收方式,让任何努力的学生都有机会通过考研这个途径实现读研。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信息,欢迎关注我的个人主页,更多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如果您觉得文章还不错,欢迎点赞和留言哦
文|冷丝栏目|丝说考研这几天,最为忙碌、最为心急的莫过于正在寻找各种研究生调剂机会的学子们,考研调剂确实是一件极其麻烦又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预祝同学复试顺利“冷丝说人文教育”今天就这么几个关键问题给出一些回答:考研调剂有哪些潜规则?考分高是否意味着调剂的机会就越大?部分高校的调剂名额是否被内定?当前复杂的考研调剂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考分高并非意味着有更多的调剂机会,调剂指标确实有提前“内定”的现象。分数高不一定能够有更多的调剂复试机会。打个简单比方,你的初试考分是380分,报考的第一志愿高校复试线是360分,你的分数应该是较高的。但是,你如果参加了该校复试,却被第二天告知不予录取(各个招生专业复试完毕后当天晚上就可以出成绩结果),如果复试时间较晚,你再去寻求调剂机会,这个时候,绝大部分高校已经定好了复试名额,你想获得好的高校的复试调剂机会,这就几乎不可能了。因为好的高校已经没有了复试名额,你的初试考分再怎么高,那也是没用的。你该怎么办?你必须在参加第一志愿高校复试之前就要做好两手准备,争取提前获得一些好学校的复试机会。当然,你报考的高校本来就是你的母校,也没有跨专业,你的复试分数相对较高,一般而言不太会被淘汰,你不用提前准备调剂。高校召开考研复试工作会议部分高校和部分专业确实有调剂指标“内定”的情况。教育部有要求,某个专业连续3年未完成招生任务,或者未招到研究生,那么,根据专业招生要求,该专业必须压缩招生指标,还极有可能被撤销。这些高校或者专业,相关负责人就会在教育部研招网调剂系统打开之前抢争生源,也就是说,他们在国家统一调剂系统打开之前,复试录取的人已经确定了,只等系统一开,一点一接收即可,其他考生就没有机会获得调剂指标。这也就是我们传说中的考研调剂指标被“内定”的情况。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调剂为何这么复杂?原因在哪里?一是考研志愿填报具有无法参考特点和盲目性。和高考一样,我国目前实行的研究生招生主要还是国家计划形式,每年各招生单位招生数量由教育部根据当年报名人数、社会需求及各单位具体状况等实行总量控制,下达各省市、各单位招生计划数。考生填报志愿又是在考前进行,报考志愿没有参考依据。每个报考者都是相对独立的,不像高考生,相互之间还可以通气,老师可以指导,所以说,考研的志愿填报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很多考生不顾自身实力,一味追求发达地区、名牌院校、热门专业,考生普遍存在即使第一志愿失守,也可调剂录取的保底心理。考研招生调剂辅导会二是我国地区经济差异较大,各个高校填报的冷热度差异过大。因为地域经济发展差异大,招生单位差异和硕士专业差异,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考生报考志愿取向的不平衡。比如,京津沪杭、广州等发达地区一般是考生首选,这些地区近几年报考人数的持续走高充分说明了考生地域观念的强化。招生单位间差别明显,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的差异决定了考生报考单位的冷热不均,名牌重点院校生源爆满,一般院校生源冷清,报考人数最多单位的达5万余人,而少的则只有百余人,相差数百。招生专业间报考人数也极不平,一些传统的热门专业,比如计算机、金融财会等报考人数扎堆,某院校计算机专业计划招生50人,而报考,人数突破近2000人,报考数与录取数达40:1,竞争异常激烈。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些所谓冷门专业报考人数寥寥,甚至出现个别专业无人报考现象。复试工作开始了从地域、院校、专业的不平衡不难看出研究生报考生源的流向,可以简要概括为生源向东部发达地区流动,向名牌重点院校聚集,向热门专业集中。这些生源分布的失衡直接导致了大量调剂的出现。现有的研究生入学调剂制度必须改革。其实,很多考试专家已经提出过,研究生报考方式可借鉴高考制度,改变现有的无序状态。研究生报考可以按照不同学校填报方式进行,但是可以将学校分成不同层次。比如,34所自划线高校为第一个层次,可以率先招生。第二个层次的高校为部分优秀的211工程高校和热门高校,它们在自划线高校完成招生工作以后进行招生和调剂。第三个层次可以有其他各类院校组成,在前面两个批次高校完成招生工作以后进行招生。也就是说,研究生招生可以按照不同层次学校分成几个阶段完成,不能让所有高校同时进行招生。要改变调剂的无序状态,必须有政策的支持。参加复试的考生改革现行调剂政策是唯一出路,同时要结合调剂信息平台,从技术上实现政策。为减少无效调剂和重复录取等无序现象,调剂政策对招生单位和考生的调剂过程必须进一步规范,要细化明确,要增加一些双方必要的约束条件和限制措施。比如,要求考生慎重进行调剂申请,一旦招生单位同意调剂,考生和招生单位接受后都不得反悔。考生不能同时接受多个单位的调剂,调剂申请分期分批进行,只有得到调剂单位的同意后才可重新申请,招生单位不可随意改变考生的调剂结果,还有考生重新申请的时间间隔等等方面的规定。在增加这些约束条件的同时也必须考虑考生的实际情况,在不影响考生的成功调剂的前提下使调剂过程更加有序、更加规范。“冷丝说人文教育”也一直认为,我国研究生招生调剂工作需要站在考生的利益立场上革新,为莘莘学子提供更好的招生环境。
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明确2020年将计划扩招18.9万名硕士研究生。对于考生而言,每增加一个招生名额就多了一份被录取的希望,特别是在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历史最高的背景下。扩招18.9万人意味着什么?招生名额又会如何分配?高校各方面资源做好准备了吗?扩招比例超过20%: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有扩大空间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41万人,比上年增加了51万人。与考生激增趋势相似,2020年高校毕业生预计比上年增加40多万人,达到874万人。不管是考研还是找工作,人数水涨船高,难度只增不减。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当口,消息传来——硕士扩招。“今年考上概率肯定变大了。”正等待厦门大学复试的刘达庆盘算着,“原本徘徊在复试线边缘上的人极有可能被淘汰,这下可能被拉回来”。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测算,2019年,考研录取人数约为80.5万人。按照计划扩招18.9万人计算,扩招比例约为23.5%。扩招比例超过20%,是一个什么水平?进入新世纪,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研究生录取人数也不断增长。记者梳理发现,扩招是趋势,但是往年通常控制在5%以内,很少突破10%。硕士扩招超过20%的年份,有但是很少。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测算,在2005年、2009年及2017年硕士扩招出现小高峰,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3.57%、16.13%、22.45%。硕士招生规模年年增长。即便是这样,在一些人看来,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仍有可扩大的空间。他们给出的理由是,2018年中国每千人注册研究生数为1.96人。而自2010年以来,美国、英国、法国一直保持近9人的水平。而这一数据一直被看作衡量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毋庸置疑,研究生扩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调节就业的功用,“但理论上说,学生接受研究生教育是一个知识、能力、素养全方位提高的质变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大学毕业生储存在研究生教育的‘蓄水池’里,等到两三年后再重新释放到就业市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世奎认为。“硕士扩招的根本动力,一定源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升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增长,突发的疫情只是把扩招的政策窗口开得更大些,或者说加速了该进程。”赵世奎说。扩招学校、专业分配原则:分校确定,精准投放因为初试分数“不上不下”,刘达庆希望自己能够“被扩招进去”。他和所有考生一样,“特别关心”新增招生名额的分配问题。哪些学校、专业会扩招?扩招比例会一样多吗?一些高校官网信息透露端倪:南京邮电大学表示“适当增加”,广西大学回应“有较大幅度增加”,而上海市属高校硕士招生计划“总量增加15%”。教育部给出答案:分校确定招生方案。计划增量将重点投向临床医学、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这是一种精准投放。”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秦玉友表示,“扩招的重点投向,反映了当前国家在医药卫生领域、科技发展领域方面的人才需求导向。这与此次抗击疫情有一定相关性。”“我国高校体量大、专业齐全,但我想不是所有专业、所有学校都会获得数量均等的扩招名额。” 秦玉友提醒记者,在这一轮扩招中,各地高校需要制定不同扩招计划,以便新增招生名额合理地分配到相应高校和专业。在扩招的专业类型上,专业硕士则获得更多关注。秦玉友分析:“专业学位硕士强调操作能力培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专硕招生规模的增长,顺应我国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也符合当前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结构布局。”2009年,专业硕士招生占比仅15.9%,其后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到2018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占比近58%。《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不过,秦玉友提醒,“专业学位作为扩招重点,对专业实践基地、校外导师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求颇高”。扩招挑战高校承载力:须统筹规划,有备而招学生大幅增加,教师和其他配套教学资源够不够?这是扩招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当前,全国有近44万研究生导师,按照2018年的招生规模计算,全国平均一个导师招收1.77个硕士。若扩招18.9万人,师生比可能达到1:2.21。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传毅告诉记者,“通常来说,每届指导2个硕士,教师的指导质量是有保障的”。在2016年教育部公布的分省别导师数据中,中西部地区导师每年招收硕士平均人数大多不足2人。河南为1.17人、广西为1.43人、云南为1.32人、宁夏为1.24人。“从导师总数上看,这些地区还有接纳更多学生的能力空间。”王传毅介绍,2017年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87个,也分配到了大量中西部地区高校。扩招将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专业倾斜。但是,有专家称,此次重点扩招专业涵盖部分新兴专业,一些专业刚发展起来,教师的前期储备会存在困难。王传毅对此表示认同:“导师是否充裕,还得分高校和具体专业来看。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一些学位授权点人满为患,也有导师年均招生不足一人。”此外有研究表明:近些年,高校师资的承载能力相对高于经费投入与基础设施的承载力。换句话说,扩招对高校的硬件也是不小的挑战。南京大学教授汪霞认为,当前许多高校之间硬件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也不均衡。她建议,为了扩招高质高效,实验室数量、宿舍条件、图书馆容量的问题到需要提前关注,“在扩招前就做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规划,做到‘有备而招’”。避免扩招“文凭贬值”:严控培养质量《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考生选择考研的主要动机之一是提高就业和从业的核心竞争力。将近六成的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将对就业有很大帮助。该《报告》勾画出大部分考生的心理:拿到研究生文凭,为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在大规模扩招的背景下,可能会有不少在知识储备和对学术研究认识等方面准备不足的学生,成为研究生。”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包水梅坦言,他们确实需要在理论方法以及学术能力等方面进行规范化训练。“把他们招进来,仅仅只是个开始。”培养数量上去了,质量会不会受影响?类似疑问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如影随形。不出意料,这次硕士扩招再次引来对“文凭是否因此贬值”的讨论。“扩招即会造成文凭贬值本身是个假命题。”在包水梅看来,毕业生就业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复杂问题,与社会需求、研究生教育质量和个人发展潜力等都有关系。“研究生规模扩大并不必然导致文凭贬值,研究生文凭的含金量与培养质量把控是否严格直接相关。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社会评价人才不能只看文凭,必须从人才本身的能力和素质出发。”包水梅说,当然在研究生培养上,学校要建立健全导师制,引导导师投入精力指导学生,严格的过程性评价也要跟上。“不断增长的高质量人才有利于我国释放出更大的人才红利。在扩招背景下,硕士培养质量应该成为教育部门关注的重中之重。”秦玉友说。(本报记者 陈鹏)
研究生在二十年前那个本科还没有完全普及的年代,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高的学历了,但是十几年前大学扩招加上就业情况比较严峻,考研的人数是越来越多。到了2019年,研究生一共会录取72万人,比去年多了4万人。这么多研究生,是不是研究生也烂大街了?1.本科学历只有4%虽然这个数据看上去很恐怖,但是这个数据是真的。完完全全通过高考进入大学再顺利毕业的学生只占到全国人口的4%。当然这是全国人口都算上了,那些老一辈的人能够读书的是非常少的,读过书的人大部分都是国家现在的中流砥柱。本科生尚且都没有烂大街,何况研究生呢?2.大部分地区缺少高层次人才研究生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确实比较多,但是那些小县城以及乡镇里面研究生真的不多,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不说那些县城,就是那些很普通的地级市研究生都不是很多。不说这些比较小的城市,就是那些大城市,比如武汉成都南京这些地方,研究生都是抢着要,根本不存在烂大街的问题。研究生直接落户并且给户口,可以说待遇还是比较好的。3.研究生就业不仅仅是985211大学以及一些科研单位有研究生,那些普通的一本二本学校很多也会招收研究生,最近有些民办学校也拿到了硕士学位授予权,能够读研的地方是越来越多,读研的人数也是越来越多,那么就业情况如何?据统计全体研究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1%左右,要比全国本科就业率要略低一些。91%是什么概念?几乎就是10个人里面有9个一次可以找到工作,剩下的哪个可能没有找到也可能不用工作有人养着。可以说研究生找工作还是比较好找的,毕竟学历到那里去了。4.考研难度大于高考高考由于大学扩招,难度是比以前低很多,尤其是上个本科,可以说是没有什么难度,真正有难度的是那些985大学,想上个中等难度的985大学也不简单。但是考研就不一样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想过国家线还得下一番功夫的,想要考985大学的热门专业更是需要下一番苦功。高考的本科录取率大概在45%左右,而研究生录取率一般都在25%左右。可以说平均难度考研比高考要难,但是高考上985211本科又要比考研难。所以根本没有必要担心研究生会烂大街,本科生都不会烂大街,研究生又怎么会烂大街呢?当然学历只是一方面,就业最主要的还是看个人能力,学历也只是一个敲门砖,但是这个敲门砖对于很多工作来说都是必要的。
2020年考研调剂还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对于那些想调剂读研的考生来说,应该抓住最后的时间,争取找到院校。不过,也有人看到很多考生调剂成功,但拒绝拟录取,将本可以读研的机会放弃。像这样白白占用了研究生名额的做法,使得那些找不到调剂院校的考生十分不满,他们觉得这就是在浪费考研资源,要知道对于这样的读研机会很多人求之不得!那么,为何那些调剂成功的考生要放弃录取资格呢?为何考研调剂成功的考生会放弃录取资格?是否故意占用资源?说起调剂,今年小水遇到很多考生放弃了读研资格,这倒让小水不觉得意外。其中有个考生的情况非常具有典型意义,小水也没想到他最后选择放弃读研,转而二战。他本科是普通二本学院,最初备考的时候他最想报考的是南京大学,但是同学和老师都觉得他报的太高,以往学校也没有考上的先例,所以本来信心满满的他更改了考研院校,换成了南京师范大学。但就算因为换了学校之后,他复习就没有以前积极,盲目自信,最后考出的成绩并不高,过了国家线但没达到复试线。所以他只能选择调剂读研,但调剂没有什么优势。比较幸运的是,和本科老师提前联系了,直接调剂回本校了。最终让他放弃读研转而二战的,是当时他同宿舍同学的刺激。他其中一个舍友考上了福州大学,非常神气,逢人就说这事。而且还搬出当初他报考研究生的时候报得太高,所以才导致失败。他觉得他并不比别人差,只是自己努力得不够,所以下决心打算二战。他觉得自己有很好的基础,一战有不少失误的地方,二战的话再努力,肯定能提升一大截,过复试线应该没问题。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400分,就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其实,在本科院校读研,他自己心理上也觉得委屈,多少有点排斥。像这位考生的经历,比较有典型意义,小水遇到的不少考生都是这样的情况下放弃读研的。不能说是他们白白浪费了读研机会,而是他们想给自己一个更好的未来而已。总的来说,对于那些调剂成功又放弃读研的考生,无外乎以下几种情况:01、调剂的专业是非全日制研究生考生在一志愿复试中失利后,很多导师会劝他们调剂到非全日制研究生就读,在调剂的时候也会出现类似情况。但非全日制研究生,特别是非211和非985的,大部分考生觉得没有必要读,学费高昂不说,社会认可度也低。但是对于985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很有必要考虑读的。这主要是因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一起授课,老师也是一样的,很可能会在一起学习和做学术研究,这样的话含金量也不会低。02、调剂的学校不好,甚至比本科院校差对于本科出身较好的同学来说,调剂到一所比本科院校还差的学校读研,很可能不会接受。也有的考生因为报考的学校很好,读研的学校太差,心理落差大,这样也会让他们转而选择二战考研,就是为了能够在211或985名校读研!03、考生有更好的选择,比如公务员或编制等有的考生不仅考研,也有的人同时准备了编制或公务员的考试。当考研成功,其他的编制或公务员也成功的时候,考生就得做一个选择。一般调剂读研的学校大都不怎么样,很多人会倾向后者,这就是为何那些拟录取的考生最后都放弃读研了!04、被多个高校录取,放弃其他学校一志愿复试排名低的考生可以参加其他院校的调剂复试,在调剂的时候考生也能参加多个学校的复试。那么,考生就有被多个高校录取的可能。这样的话考生只能选择一所院校就读,那么就必须放弃其他院校的拟录取结果。05、其他不可抗因素,如体检不合格等如果考生在拟录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可抗因素,如体检不合格、调档失败、资格审查出问题等,都会被剥夺读研资格,考生不得不自动放弃读研机会。也有的考生因为毕业论文不合格,延期毕业,错过开学报到,被迫放弃读研。当然,既然能够调剂成功,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读研机会,考生在放弃之前应该综合考虑读研和二战或其他选择的优劣。如果准备再次考研的话,如小水上文提到的考生那样,一定要制定好复习计划,吸取一战失败经验,争取二战成功上岸!如果你调剂成功,但是学校要求你调剂到其他相邻的专业,你又不喜欢。你会选择接受吗?有人说,调剂成功了却不去读研,白白浪费了高校的一个研究生名额,就是在浪费资源,对此,你认同吗?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放弃211大学的研究生,选择二战考研,为何双非调剂生要这样做?高考成绩无效,继父被撤职,被中戏撤销毕业证的仝卓做错了什么?你收到调档函了吗?准研究生们,这样处理档案的方法才是正确的!
今天是九月的最后一天,考研预报名已经结束,很多考生已经通过预报名选择了要报考的学校和专业,也选了报考点。不过,在10月10号正式报名后考生还是可以重新报名,选择新的学校和专业,生成新的报名号,以缴费确认时的报名号为准,没有确认的报名号自然作废,有些考生填写信息时不小心填错了问怎么办,重新报名生成新的报名号,以新的报名号为准即可,如果以前的报名号已经交了费,如果没有确认费用会退回的。所以,如果目标院校招生计划有调整,即使已经预报名,在正式报名时仍然可以重新选择,那么,如果目标院校招生名额大幅缩招,只有个位数,是继续死磕原学校还是及时止损换学校呢?叶秋完全能想象招生名额大幅缩减对考生的冲击力,有的考生估计直接崩溃了,考研的整个节奏被完全打乱了,能缩减到个位数说明以前统招生的名额就不会太多,可能也就10来个,现在一下子可能只有两个,或者三四个,难度大幅增加,到底何去何从,确实十分纠结!南开部分专业招生信息一方面,现在满打满算离考研也就两个多月时间了,再换学校的话太仓促。因为正常来说,现在在目标院校的各种情况都比较了解了,专业课也复习到一定程度了,有心的同学应该在各学校的考研群中拿到了专业课历年题,也从学长那里打听到了部分出题特点,很可能目标院校的目标导师都选好了,如果贸然换一个新学校报考,很可能要从头开始,这个代价确实很大。另一方面,如果和目标院校同档次的学校招生名额没变,或者说招生名额比较多,换过去的话很可能有更高的录取概率。毕竟,专业课的内容就是那些,换目标院校的话只需要找到历年真题好好研究一番,说不定考试重点正好自己非常擅长,岂不美哉!但另一个很可能的结果是因为不同学校的考察重点相差很大,考察形式也相差很大,新的学校的考察内容自己完全不适应,短时间内很难突破。所以,究竟需不需要换学校需要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做决定,如果目标院校难度太大,而同档次的学校专业课历年题自己做起来并没有多费劲(有的考生可能准备比较充分,会加好多学校的考研交流群,能搞到很多学校的历年题,报考之前可能有几个目标院校),这个时候可以果断换学校,毕竟,考同档次的学校,内容自己都比较适应,而难度却相差很大,当然选一个更容易考上的学校!如果只准备了一所学校,新学校的历年题自己做起来很不适用,那还是死磕原学校吧,虽然统招名额只有个位数,但好好复习,说不定你就是个位数里的一员。不过,不管是换学校还是不换,一定要尽快作出决定!叶秋的建议是:除非临时换的学校考试内容确实非常适合自己,最好还是不要换学校!因为,随后这两个月正是冲刺期,对提高最后的成绩非常重要,不要因为换学校影响了自己的复习,而且,一旦下定决心,就不要更改了,抓紧时间复习才是王道
2019参加考研人数在290万人,最后录取人数在70万左右,接近200多万都成了考研炮灰。所以有些考生就在想能不能参加保研,避开考研竞争大环境。其实保研也是一场马拉松备考,在大一的时候就需要努力,保证自己在大一到大三期间各科考试成绩都十分优秀,那如果想争取一下保研,在大二、大三阶段应该做些什么呢?推免的几种类型1、基于学习成绩的免试直推这种情况在保研中占大多数,一般是有院校划定基本学习成绩要求,再结合其他方面情况,上报学生名单,交学校审批,这种情况下只有班级前几名的学生才有拿到保研资格。2、特长生免试直推很多高校为了留住有特长优势的学生,往往给予特长生一些特别优惠,可以免试直接推荐读研究生,常见免试专业有体育类和文艺类,但这些专业名额很少,要求也高。3、院校之间免试直推各大院校之间互相推荐的这种情况成为这种情况也被称为“外推”。教育部门为了鼓励高校间学术相互交流,近几年大力提倡高校相互间免试推荐优秀毕业生。当然也会存在因为各个院校之间保研的条件和学生自身学习状况存在差异,会出现难以获得保研本校资格的学生,但是这类学生会获得保送其他学校资格。4、院校补偿计划院校补偿计划是指各院校之间相互提供一定保研名额,但是这类院校一般都是师范类院校。其中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这些师范院校直接将名额给予目标院校,这种方式是不占用学院专业保研名额的。5、免试推荐、保留入学资格这种情况一般是之交保养或辅导员保研,但是这类保送生不能马上就去读研,先按照学院安排做一些学生工作或去边远地区支教一两年,保留一两年的入学资格。6、创新或学术保研有部分本科生会在学校期间获得全国或国际上的重要奖项,通过这种机会得到保研机会,这种保研是不会占用学校保研名额,通常情况下都是由国家直接确定,专业不同,需要获得奖项种类和等级也是不同的。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常见的几种保研资格,其实能获得保研资格的学生还是占到很少一部分,相对来说,越好的学校保研比例越高,教育部规定最高比例不得超过75%。如果考生通过保研这种途径不行,那么还是需要好好看书,认真准备考研复习的。2020考研,我们一起加油!
据教育部官网消息,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1日至23日举行,报考人数为341万人。相比2019年报考人数为290万人,2020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又增加了51万人,再一次创下了历史新高。而2018年,全国研究生考试报考人数则为238万人,比2020年整整少了103万人。2020年考研人数一出,立刻就引发了网友们的大量讨论,因为2020年考研人数第一次真正突破了300万人。而在此之前,就有网友预测2020年考研人数可能达到340-350万人。如此高的考研报名人数,也终究是给考研学子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所以有2020年考研的学生称,“一战打基础,二战985,三战清北复。”可能有些人觉得这句话很熟悉,那是因为这句话与“高三打基础,高四985”,有异曲同工之处,都代表着考生们对考试没有了把握。但是也有网友认为,情况可能并没有那么悲观,因为在2020年考研的341万人中,肯定夹杂着一些“逃避式考研”的学生。而这些人,其实并不是真要考研的人,他们可能只是做个样子而已。因为在前一段时间,“逃避式考研”就冲上了热搜,还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但也有考生认为,考研都已经到了这个时候,就没有退缩的道理,因为现在“箭已都在弦上,所以也就不得不发了。”当然,更多的考生则存在着悲观情绪,所以不少考生表示,考研人数就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公布出来,太打击人的信心了。所以有网友说:“今年二战,觉得考不上了,咋办?”还有网友说:“说句实话,考场上我已经打算睡觉了!因为今年我要考的学校,突然专业课换了书本,我到10月初才知道,到现在专业课的书都没背完!感觉我们这一届好难!”但是即便今年考研人数变多了很多,又是否会影响到所有的考生呢?如果你答是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真正想要考研的人,他们最大的优点就是坚持,而且是绝不退缩的坚持。这一点,从这位考生的话语中就能感受到,因为他说:“对于21号22号的考试,我们早就表明态度:不愿考,但也不怕考,必要时不得不考。面对考试的难易,我们也早已给出答案:易,大门敞开;难,奉陪到底。经历了十几年的考场沉浮,我们什么样的阵势没见过?”当然,一味地表决心也不是考研的真正目的。所以小梦认为大家还是要正确地对待考研,不要去夸大它,也不要去轻视它。因为“每一份梦想都值得尊重,每一次经历都会是铭记,读研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历练。”所以,你如何看待2020年考研人数剧增呢?欢迎留言讨论!
随着全民学历的提高,以前很值钱的本科学历,在如今含金量也在逐年降低。大学学历如果不是985重点毕业,几乎没有什么竞争优势。想要未来能够得到更好的职业发展,最好的选择是继续提高自己的学历。如今大学毕业后选择考研究生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想要考研究生说起来容易,但真正想要成为985名校的硕士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我们高中期间,我们的学习还有老师和家长监督,但是我们到了大学,学习完全靠自觉。如果我们的自觉性不够,不能够很好的自我约束。是很难静下来学习的。况且考研之路原本就意味着孤独,很多同学最开始信心满满选择要考研,但没坚持多久就因为太累选择放弃了。何况考研人数与日俱增,而高校录取人数有限。想要从众多竞争者当中脱颖而出,不是一件易事。但是仍然有一些人宣扬读书无用论,认为无论是读大学还是研究生人数都已经泛滥,如果不是985大学毕业,根本就没用。而且很多企业很注重第一学历,如果我们本科大学一般,研究生也没能考进985、211并不起多大的作用。事实真的是这样吗?1、研究生学历更高,毕业后可选择的范围更广按照现有的数据,我国考上研究生的人数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多。相反占有很少的比例,我们之所以有满大街都是本科生研究生的错觉,无非是因为幸存者偏差。我们所处的圈子都是研究生,所以我们才觉得研究生人数多。这与我们所处的圈子有关,而并非客观事实。如今这个社会是一个看学历的社会,学历已经成为了我们找工作的硬性条件。如果没有学历作为支撑,哪怕你很优秀,很有能力,那又怎么样。一些待遇较好的工作我们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阿里巴巴,华为等著名企业基本都只招收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或者本科是985的学生。只有我们的学历足够高,才能有机会进入知名企业发展。所以永远不要去否认学历的重要性。2、大城市实行的人才引进政策,只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可享受北上广是我国著名的一线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快。是不少年轻人追求梦想的地方,刚毕业的年轻人拥有雄心壮志,都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北上广扎根。但是北上广人才济济,房价高昂,想要扎根谈何容易。仅仅是户口这一关就难倒了大部分人,哪怕你很有钱,能够在北上广买房,但是你不一定能拿到北上广的户口。但是如果我们的学历足够高,我们就能够拿到北上广的户口。我国一线城市实行人才引进政策,只要你足够优秀足够有能力,就能够拿到北上广的户口,还能够享受其他福利政策和相应的补贴。学历带来的户口优势太明显,如果自己足够有能力考研,那么一定要努力考研深造。3、未来升职的空间更大,福利待遇更高如果研究生和本科生都在同一个岗位任职,做着相同的工作。但是研究生能够拿到的薪资就是要比本科生更高。而且如果公司有空缺岗位,需要有人升职顶替职位。一般都会首先考虑学历高的员工。我们能力不足可以在工作时抽空学习,在实践中慢慢提高。但是唯独学历这是我们到了工作岗位上没办法逾越的鸿沟。如果我们想要去大城市发展,那就更有必要读研了。因为我国的高知识分子几乎都集中在北上广地区,至少是本科以上的学历才能让我们找到一份高薪资的工作。4、研究生学历考公务员更有优势在疫情期间,不少行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很多中小企业因此破产倒闭,即使没有倒闭的一些企业基本也在硬撑。今年的失业人口也增加了很多,我其中一个朋友是在旅游行业就职,今年受疫情影响,至今还待业在家。在之前,大家可能没意识到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多么重要。但因为疫情的影响,大家才更加认识到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多么重要。之前不想报考公务员的同学也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开始备考公务员。公务员报考的人数每年都呈上升趋势,竞争很激烈。有些待遇好的岗位更是几百个人竞争一个岗位。但如果我们是研究生学历,报考公务员就会有优势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