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普遍就读研究生的年龄在22到25岁之间,在本科的时候还能很理直气壮的向家里要钱买这买那,但是到了大学毕业,小伙伴们工作的工作,结婚的结婚,过上了经济独立的生活,研究生们却还在学校里苦苦搬砖,沉迷于学习无法自拔,这时候再伸手向家里要钱,谁都要老脸一红,所以我们来看看在现有的研究生教育体制下,研究生们在读期间,可以拿到多少收入?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学习方向不同,但是有一个问题是相同的,就是钱不够花。目前,全日制学术研究生,在读期间可以享受的国家资助有很多类型,但是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奖学金,奖学金在制度改革以前是对学术硕士全覆盖,金额刚好用来冲抵学费,改革后分为几个档次,一等金额为10000元,二等6000,三等3000,这三个等级的奖学金一共覆盖了60%的研究生人数,也就是说,有40%的人是享受不到奖学金的待遇的。而目前研究生学费大部分学校为8000元每学年,在拿到一等奖学金后还有2000元剩余。助学金,每个全日制研究生,国家每个月会发放600元的补助,直接发到每个学生的卡里,一年按照10个月发放,这样,一年下来,这部分有6000元的收入。实验室工资,对,是工资,研究生已经是计算工龄的,实验室发的当然是工资了,但是工资有多有少,少的就是一分钱没有,多的我有见到的是每月600,也许还有更大方的实验室我不知道。综上,如果你是一个品学兼优的,找到了一个好实验室的全日制学术研究生的话,你的年收入就应该是10000+6000+6000=22000而你的基础支出主要是学费,住宿费和伙食费学费按大多数学校是8000,住宿费1300,伙食费早餐5元,午餐10元,晚餐10元(这个标准在学校食堂已经可以吃得挺好了)月伙食费就是750,10个月也就是7500,那么一年的支出就是16800。这么看来,一个成绩好的学生在校期间的收入不仅能让自己免除学杂费,还可以过上不错的生活,甚至还略有盈余,怪不得小时候妈妈让我好好学习。
作为研究生的过来人,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说起读研,很多人会考虑一个问题——花多少钱。过来人的经验告诉我,读研究生基本上收支平衡,不会让你挣多少钱,也不会花多少钱。下面详细介绍一下挣钱的部分。第一,奖学金。自从国家教育部规定取消公费研究生的政策后,基本上读研都是要交学费的,交多少钱跟专业和学校有关。拿北航来说,大部分都是一年8000元。那这部分费用怎么收支平衡呢?学校会设置学业奖学金,基本上都是分一二三等,平均起来基本上能和学费抵消。第二,助学金。教育部规定对于研究生每年都会有定额的助学金补助,通常情况下是一年6000元,分12个月的话是每月500元。这部分钱可以用作生活费。第三,课题组劳务津贴我们都知道研究生的教育模式基本都是导师负责制,基本上每个课题组的导师都会有大大小小的横向纵向课题,课题一般都有经费支持,学生通过参与课题会有相应的劳务津贴,这部分费用要看导师的情况,有的会多发一些,有的少发一些,平均下来也有几百块钱。第四,勤工俭学和课外兼职学校会提供一些勤工助学的岗位,有精力有时间的学生可以参与,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一些报酬。另外,很多学生会通过周末去做兼职获得收入,比如家教等等。这部分收入多少跟付出的劳动和时间有关。第五,其他奖学金学校会对优秀的研究生提供奖学金的支持,比如国家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奖学金,校长奖学金等等,优秀的学生可以申请这些奖金,门槛相对较高。综合以上,所以我说读研基本上可以达到收支平衡,有能力的优秀学生还可以获得额外的存款,这个视个人情况而定。
为何很多人读研后很难找到高薪的工作?研究生是不是不值钱了?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考研这条路,2019年考研人数已经突破到290万人,虽然超过200万人落榜,但是今年录取的人数也有70多万。在毕业季的时候,本科生找工作难,研究生找工作也难,高薪的工作都不敢想。所以,很多人就开始担心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考研人数越来越多的现在,研究生是不是已经贬值了?研究生毕业后月薪不到四千?为何现在研究生找工作那么难?现在很多研三的同学都在找工作,很多已经找到了工作的地方,但是找到让自己满意的高薪工作的人却并不多。有个即将毕业的研三同学向小水抱怨,她在找工作时找个五千以上的工作都很难,更别提月薪过万的工作了。她看中的一个离家不远的工作,但是却有像她一样的六个研究生一起竞争这个岗位。工作虽好,非常轻松,但是薪资却不到四千。她同学签约去了一家中学教书,薪资也差不多三千多,和其他的本科生没太大区别,只比那些应届本科毕业生多了五百元。她觉得,在一个二线城市,月薪不到四千能做什么?除了房租水电和生活费,只能做个月光族!想买房的话,什么时候能攒够首付?如果要是去了一线城市,靠这种薪资是不是等着饿死?其实,在小水看来,并非研究生贬值到不值钱了,而是他们在读研的质量度不高导致的。如今国内研究生普遍还是比较短缺的,虽然每年都有大批的研究生毕业,但是在国内这么多大学毕业生中还是占了很低的比例。一般说来,找不到高薪工作的研究生大都有以下几个特点:01、跟风读研,研究生质量很差很多人在考研初期,都是跟风考研,并没有真正的知道自己要什么。很多人在研究生期间基本上没有做过什么专业研究,只是混文凭,并没有学到真本事,所以在就业的时候毫无竞争力,所以只能做一般性的工作。02、只愿选轻松的工作,不想吃苦很多研究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倾向于找轻松的工作,比如老师、事业单位的非编制人员或者其他一些档案管理机构。这样的话,每个月薪资少点都希望自己过得舒服一些。03、读研的学校不好,很多都是普通院校在小水看来,普通学校的研究生读出来效果不是很大,因为普通学校的研究生质量比名校研究生差了不止一点。一些古代文学的研究生,在毕业后连繁体字都认不全。一些电气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连信号系统都掌握不好。再加上他们学校本身就不好,在找工作的时候当然会吃瘪!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一般文科类的研究生找工作容易,但是找高薪的工作太难。在读研方面,学校的好坏能导致两极分化,985的研究生毕业后找工作非常容易,月薪过万也可能;但是普通的学校,研究生毕业后含金量低,找工作就比本科生稍微好一些,差距不是很大。但是理科类的研究生就稍微好找工作一些,找高薪的工作也容易,特别是计算机和软件类的毕业生。因为这样的研究生出来更被企业和公司认可,开出的薪资都不低。你觉得现在研究生不值钱吗?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
研究生学历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全日制在校生享有有各种补助和奖学金,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工资”,我们主要看下硕士研究生的“工资”明细:国家助学金只要是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就享有,每年发放十个月(假期两个月没有),每月600元,有的高校一次发放6000元。国家奖学金特别优秀的硕士研究生才有机会享有,20000元/生/年,国家奖学金真心不好得,有严格的评价指标(记得平均绩点占40%,英语六级占20%,核心论文期刊30%,平时班级表现10%,进行排序)我们系只有一个名额,最后被女学霸拿走,她在读研期间发表4篇EI,雅思8.5分。学校奖学金现在大部分高校取消公费名额,实行奖学金制度,每个学校或有差异,我们学校一等奖学金8000元、二等奖学金6000元、三等奖学金4000元,学费是每年6000元,因此若得二等奖学金就够交学费,否则还需要拿2000元补充学费。学校助学金这个项目不同学校或有或无,有的高校每生每年发放800元,有的500元,有的200元,有的没有一分。此外,还有导师发部分补助,项目多的导师,或者博导,有的发1000元/月,有的只能羡慕了。你对于研究生是什么样的看法呢?欢迎分享你的看法谢谢您的点赞,期待您的点击关注。
现在很多大学生选择考研,有一部分学生想要取得学术成就,在专业方向深耕,还有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增加就业竞争力,以后的工资水平更高。由于很多人在网上说研究生毕业后的工资很高,加上今年华为、腾讯等对硕士开出的年薪都有几十万的,所以在很多人的眼里,研究生毕业后的工资水平似乎已经达到一万的月薪。这是真的吗?现在的研究生到底值不值钱,能不能赚到这么多钱呢?下面笔者就和大家来分析一下,研究生毕业后能不能普遍都拿到月薪过万的offer,能拿到这么高的工资,会与哪些因素有关系。一、毕业院校和大学生一样,有人是专科,有人是本科,有人是重点大学,研究生也有区别。同等院校水平的研究生工资比本科毕业生高,而在研究生群体里,名校和海归研究生工资水平比普通院校研究生高。2018年研究生的平均薪资结果显示,985硕士平均薪资是九千八左右,211院校是八千六左右,而普通院校的硕士平均薪资只有六千多。从平均薪资情况就可以看出,月薪一万的人还是比较少的,普通院校的研究生更是少之又少。二、职业职业不同对应的工资水平也不同,就拿金融行业或者计算机行业举例,很多普通大学的研究生也可以上万,而一些低收入水平的行业根本达不到月薪一万。即使是名牌大学的硕士毕业生,在一个盈利空间小的行业也无法拿到高薪资,比如农业、生物等专业的硕士毕业生,除了做研究,去企业工作的工资都不高。三、工作地区大城市的物价高,生活支出大,因此工资水平更高。在大城市工作,很多行业的研究生学历人才可以拿到月薪一万。但在一些二线或三线城市,想拿到一万月薪真的不容易。在上海,平均工资水平大概是七千,研究生学历赚一万的月薪并不高,而且上海的物价比较高,租房子的价格很贵,最后剩下的钱不多了。四、能力能力很重要,学历是找工作的门槛,但很多岗位都是绩效工资,如果能力不够,没有业绩,也没法赚那么多钱。就拿金融行业举例,基本工资也许只有六千元,但能力强的人可以拿到两三万的月薪。学习好的人也许只是学习科研能力强,在工作过程中并不一定可以取得成功。毕竟很多能力强的本科毕业生工作几年后,一个月也可以拿一万的薪资。五、企业高学历、能力强的人有机会进入大企业,一般福利待遇比较好。就拿华为举例,很多岗位的月薪都上万了,但进一家小企业,工资水平就普遍比较低。即使是研究生学历,刚进入职场,工资水平还是比较低的。研究生的工资比本科好,但刚入职场,平均薪资仍然达不到月薪一万。毕业院校越好,进入企业越好,能力越强,工资水平越高。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升职后就可以加薪了。在大城市工资过万比较容易,但在经济并不发达的城市,月薪一万还是很困难的。刚毕业的研究生还是要明白现状,不要眼高手低,提高能力、积累经验才是最重要的。
这又是个挑逗神经的话题!最近,《我那些从不买单的研究生同学》一文引起了研究生朋友们的强烈共鸣,把研究生们经济上的拮据表现的淋漓尽致。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这次来谈谈研究生们的经济基础状况。1研究生的收入来自哪?某大天桥办假证很是著名,很多去办假学生证的都是附近各大高校的研究生,为啥?因为研究生证去景点不能打折。为啥研究生证不能打折?因为研究生不是学生,他们有收入!好吧……研究生是有收入,收入主要有三类:(一)国家财政划拨的助学金。硕士人均6000元,平均每月500元,主要针对没有工资收入的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基本是每个人都有,解决基本温饱。博士每月各个培养单位差别很大,总的来说基础生活补助有1200,1800,2000,这三个档,人文社会科、理工类差别较大,有的高校的博士还包括一比一的学校单独发放的生活补贴。。(二)学校(导师、实验室、课题组)发放的劳务、津贴、工作补贴、奖学金。这个差别就大了,据说有的科研院所很多,这个钱就没有一定之规了,可多可少,看天收。一般是理工类有,文科类没有项目经费的话,基本没有。针对校内的研究生助研助教助管工作工资也是各个大学差别很大,这一块是弹性的。(三)研究生们自己“创收”收入。很多研究生因为经济紧张会在课外做些兼职弥补赤字,比如给一些企业做一些外包的工作,做培训老师、做家教、拿稿费等等,总之是各显神通了,这部分收入也是不可控制。从图一:博士在读期间的月工资 (仅限中国大陆地区)的统计显示,<3000元的占到了72.3%,近35%低于2000元。同期,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是不低于2000元,上海市是2300元,武汉市为1550元,长沙市为1580元,由于博士点高校基本集中于一二线城市,可以适当类比下。图一:投票标题:你们学校博士在读期间的月工资是多少(仅限中国大陆地区)?(数据来源于:小木虫论坛-学术科研互动平台:科研生活区-硕博家园-交流畅谈 http://muchong.com/t-9649902-1)2研究生们都有哪些支出?研究生们的支出其实跟大学生差别不大,也就那么几大类。第一是学习类:购买必要的学习资料、书籍、考试费用,基本不大。第二是生活类:基本涵盖衣食住行这些,寝室水电费、饭卡充值、电话费、交通费、必要的生活必需品等,开销较大,但是总量可控。第三就是发展享受性支出了,这也是上涨最快的,最不好控制的。比如购买洗漱清洁用品这是必须,价格特不贵,但是爱美的女生要购买好点的化妆品,这就不好控制了。最多的就是娱乐性消费,同学朋友接待,外出旅游,这些都是巨花钱的事,开销巨大,总量不可控。图二:投票标题:硕博们一个月花多少钱(仅限中国大陆地区)?(单选)(数据来源于:小木虫论坛-学术科研互动平台:科研生活区-硕博家园-交流畅谈 http://muchong.com/t-9649902-1)单从消费类型上来看跟大学差别无异,但是研究生们的消费还是要比大学生高一些,比如,研究生一般都需要发表论文才能达到最基本的毕业要求,无论是普刊、核心,还是EI、ISTP,很多期刊或者会议都会收取一些评审费、版面费、会议注册费,这部分费用如果没有项目支持的话就是研究生个人承担,这笔钱就不是个小数目。其次,研究生因为年龄增大后,社会交往和人情往来会随之增加。比如大学毕业两三年后,很多高中、大学、研究生同学相继结婚,就免不了需要随份子钱,这笔开支就不小。还比如:原来的亲朋好友来自己的就读的城市出差、旅游,免不了招待两顿饭;导师生日、教师节、同门师兄弟姐妹生日都需要送个小礼物,各种班级、组织聚餐免不了跑个场,这些费用是日益高涨。到了毕业季,参加各种招聘会,有时需要去外地参加面试,还有的要参加各种公务员、事业单位、博士招生考试,这种求职、考试产生的考试报名、交通、住宿、餐饮费用也不是一笔小数目。透过这个支出的类型和规模来看,研究生们的经济支出是比较大的,这就是研究们痛感经济拮据的原因。3研究生怎么解决经济困境从目前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上来看,如果不是生活较为节省,一般研究生是很难收支平衡的,对于收入较低的硕士生来说更是如此。特别是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消费水平较高的情况下,研究生们的生活真是捉襟见肘。在收支不能平衡的情况下,研究生们怎么办呢?当然是要“开源节流”了,“开源”与“节流”还要双管齐下。01开源第一条:相信国家今年春季,施一公教授跟总理提出了提高研究生补助的建议,总理已经首肯了,有关部门正在落实。清华率先垂范,已经落实了提高了研究生补助标准,各大高校应该会逐步落实该项政策。虽然说不是很多,但是也是国家对于青年学生们的关爱。另外,还是要好好学习,努力科研,争取多拿奖学金,像国奖,硕士两万,博士三万还是很丰厚的。还有其他一些奖学金,都需要努力付出才行,无论多少,这都是一收入。02开源第二条:依靠父母如果父母收入尚可,家里经济较为宽裕,如果实在是经济上难以负担,向父母寻求帮助也是可以,特别是一些重大的经济支出,父母都会给与必要资助的。从图三的统计看出,52.4%的硕士生都向家里寻求资助,3.7%的博士生向家里寻求资助,这表明硕士生经济收入还是难以负担支出,博生们则绝大多数可以负担。图三:投票标题: 中国的研究生们,你们还向家里要钱吗?(数据来源于:小木虫论坛-学术科研互动平台:科研生活区-硕博家园-交流畅谈 http://muchong.com/t-9649902-1)03开源第三条:自己创收如果是自己科研、学业时间较为空余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做些助管助教工作,既可以积累些工作经历,也可以增加些收入来源。例如:家教、企业外包、外文翻译、口笔译等,自己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的。04节流由于研究生毕竟还属于全日制学生,并没有丰厚的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所以建议大家在生活上还是要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态度,不要追求高端奢侈消费,消费上简洁大方就行,养成合理的消费观,我想这也是国家和老师、父母所期望的。
研究生真的不在花钱了吗?最近呢,有同学私信我说“研究生期间要多少花费才够用?”今天我们就说一下这个问题啊。研究生期间是由国家助学金的,大约就是6000/年,每一个人都会有,不论你是差生还是优等生,这个是一视同仁的。当然有的学校会是8000/年,我想这个应该是有学校的一部分补贴的,因为国家发放的是6000/年,还有的学校是每人每月200或者一百的补贴给全日制研究生的。在这就是国家奖学金了,这个是20000/年,这个是奖励一些优等生的,所以想要得到这部分钱的话,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好好学习,多发论文,对于评选国家奖学金是很有帮助的。还有一部分的话就是学校奖学金了,这里分为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这三种大部分学校呢是全覆盖的,就是按照一等奖学金20%,二等奖学金30%,三等奖学金50%这样来分配,当然也有例外不是这样的分配标准,或者时奖学金占全部研究生的50%或者70%都不一定,要看各个学校的财政支持力度。一等奖学金有12000的,有10000的,有8000的,依次往下越来越少,这也要看学校财政力度,当然越有钱的学校可能就会越多,也有可能不太好的学校奖励的更多,就好比前几天西安某所高校调剂过去的211学生直接奖励两万多,这是财大气粗啊。还有一部分呢就是学校的各种奖学金的评定了,每个学校根据自己特色和合作关系,都会设定各种各样的奖学金,这个也要好好学习才能得到啊。最后一部分就是老师补助了,这里要说明一下哦,理工科要普遍高于文科补助,因为理工科的同学因为实践性较强,老师在校外也有合作项目之类的,所以需要自己的学生经常出差测试数据啊,指导工艺啊,所以补助会多一些,一般一天有个一二百块钱的补助,要看你们导师的心情了,文科的同学就没有这些额外收入了,但是可以参加一些助教之类的校岗来赚取一些额外收益。好了,总结下来呢,研究生期间所需要自己支付的花费真的不多,只要好好学习,指不定还能有剩余的呢。
毕业以后到底是继续读研还是准备进入社会工作?很多人一直都很困惑,毕竟考研是充满挑战的一件事,可是同时也充满了诱惑,实在是难以抉择。眼看着考研大军日益强大,我们很多小伙伴着急了,那么多人都去读研了,为什么?新与成商学院小编给大家分析一下研究生的工资,小伙伴们看到这些就清楚自己该走哪条路了。1、历年高校毕业生呈现逐年增长趋势通过表格我们能够有一个大体的认识,下面具体地给大家介绍一下近七年的高校毕业详细人数:2017年约有795万本科毕业生。全国985高校毕业生人数:约17万,占毕业生人数的2.26%;全国一本高校毕业生人数:约90.227万,占毕业生人数的12.05%;全国二本高校毕业生人数:约102.36万,占毕业生人数的13.67%;全国三本专科高校毕业生人数:约556.363万,占毕业生人数的74.2%;毕业后暂时不参加工作的毕业生人数:约75万,占毕业生人数的10.01%。2、本科生的薪资VS研究生的收入1、本科生和研究生入职之后的实际收入,存在着很明显的阶层差异,其基本薪资基本都会相差2000元。2、名校本科生的平均收入为10000元左右,而其中的前百分之五都是研究生。读研对于自己的提升,这一切都是需要你自己来权衡的,同时必须为你自己的决定负责任。2018年中国大学生毕业生薪酬排行榜TOP42013届该校毕业生平均月薪是9174元,2015届平均月薪是7775元,,2017届平均月薪是6589元。3、研究生毕业去向分析国企:考虑到国企对于学历与工资,绩效考核,职称评价有直接挂钩。如果更适应国有企业的稳定和高福利,考研是进入企业最快捷和最稳妥的一种方式。高校:考虑到高等教育和党政机关能够提供的岗位有限,研究生人群的占比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高等教育院校留校以及党政机关的考核都对学历有着严格的要求,研究生占据极大优势。其他:包括去私企、外企、留学、创业等方式,由于研究生的资历,进入职场的起点比其他人就要高些,不论是心智、观察市场的眼光,还是管理水平都已经比较完善了。4、如果考研失败呢?再次备考,准备第二年再战心仪的学校,一些学校可能会在面试中对你降低评价分数。但是很多人成功入了,实际工作却并不开心,就业满意度并不高,实际上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相较于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的门槛更高,要求更多,很多面向社会开放的岗位都要求有多年的从业经验。如果一开始就错过了校园招聘,想要进入好的企业就没有那么容易了。不过也不用过于懊恼,我们可以去读非全日制的在职MBA,近几年读工商管理硕士的人是越来来多,尤其是很多已经工作几年还想继续读研的,脱产学习代价太大,潜心读研,再接再厉,相信只要我们努力,一定能所成就。
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都难逃就业难的魔爪。近年来,考研的热度只增不减,面对如此庞大的本科生以及研究生的基数,国家也是在不断给予就业上的支持,但还是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很多大学生把就业难的源头归咎于名校的光环,觉得只要不是985高校出来的,就没有什么发展的。然而现在就业竞争非常激烈,很多高校出来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在同样竞争着普通的工作岗位。而且岗位的比例同公务员一样,都是数千人和一的比例。就连985高校的硕士毕业生,也只拿着4500元的月薪。学历对于名企来说只是一个敲门砖,如果工作能力达不到,也还是会面临失业的困境。985的硕士只能拿4500元的工资,难道研究生白读了?985的硕士感叹:快30岁了,工资才4500元设想一:刚刚结束高等教育,还未产生价值无论是什么学历的毕业生就业,刚刚结束学校教育,大多都是从实习期开始做起。公司不仅要考核个人的工作能力,还要考核学生在校期间镀金的程度。而很多985名校出来的硕士毕业生,虽然带着名校的光环,但是刚刚进入工作岗位,还没有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所以通常来说工资低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设想二:虽名校毕业,但工作能力不足如果说刚刚毕业的学生实习期的工资比较低,是情有可原的。可是实转为正式员工以后,一名985名校毕业的硕士毕业生,月薪只有4500元,只能说明本人的工作能力有待提高。企业是因为个人的教育经历和工作能力不同,所以设立不同的薪资福利。想要得到高薪的岗位,高学历的敲门砖是会增加含金量的,而且为公司创造价值越高,福利越好。设想误区:985名校带着光环,就应该高薪就业很多985高校的毕业生,往往会走进一个误区:寒窗苦读十二载,千辛万苦考上名校,不是应该拥有高校的名气和光环吗?为什么就业之路也不好走,而且薪资也不高?首先这样想的学生,心态就是不端正的。学生进入名校和普通大学,都是在继续更高等的教育。而更多的是学习并积累知识,学习做人以及为人处世,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难道985名校就只让学生学会了依赖和眼高手低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硬件设施,学术研究,都是普通大学比不了的,所以能体现的个人价值也是很有潜力的。但是同样是在985高校深造,为什么别人都能月薪过万,而你只能拿4500元的工资?凡事都有利弊,高校学生天生的优越感,会让他们有种“高处不胜寒的”的体验。985高校的学生,该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第一,端正学习态度,积累知识985名校是众多高中生梦寐以求的,而且能顺利考入名校,一定是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很多学生却做不到“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多少会被名校的光环影响。然而作为一名学生,无论是高校还是普通大学都要以学习为主。大学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中间阶段,学生只有不断积累知识,提升自己,才能在毕业以后有一个好的发展。第二,名校光环只是添砖加瓦,个人能力更重要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有许多名企招聘的对象,只针对名校的毕业生,而且只看重第一学历。所以对于985高校的学生来说,名校的毕业证书确实可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学历只是敲门砖,进入企业以后,更看重的是个人能力以及工作能力。薪资待遇的配比也是根据给企业创造的价值比例设定的,所以学生们在校不只要学习,还要提升自己的能力。第三,对职业期望值不要太大很多学生非常憧憬未来的职场工作,也对刚刚毕业的薪资和职位,都抱有过高的期望值。以至于参加工作经历实战以后,自信心备受打击,也影响了工作的动力。名校的高学历虽然含金量很高,但是初入职场的新人,都是从低薪、高工作量开始的。更要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升个人能力,才能慢慢得到晋升的机会。第四,学历的提升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大学本科学历膨胀,所以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选择考研,提升自己的学历以及竞争力,所以高学历依然是优势。不要因为身边有研究生工资低,就否定了研究生的地位。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越多的知识积累,会提升一个人的素养和内涵。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为人处世,都有一定的文化沉淀,可以更好地积攒人脉。笔者寄语985硕士,快30岁的人,月薪4500元,开始自我怀疑,研究生白读了。学历是进入职场的敲门砖,非常有优势。即使刚刚参加工作薪资不高,但是名校的光环依然存在,企业也会对名校的毕业生抱有更高的期望。所以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今日话题:你对于硕士4500元的月薪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喜欢本文的宝宝们记得分享和收藏噢!有想法的宝宝们可以在下方评论留言,我们下期再见啦~(图片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前段时间还有新闻报道称,中国本科以上的人只占总人口的4.4%,理论上来说,你考上本科基本上就已经超过了中国绝大数人。但情况真的是这样吗?2019年有统计数据表明,本科毕业月薪平均5909元起;硕士毕业月薪平均8777元起。很抱歉,我是那个低于平均值的硕士研究生。第一个月月薪也很可能只拿到5000不到,连1万的月薪都够不到,辜负了大家眼中的高学历人才对应的高学历称呼。那么,为什么我月薪达不到1万呢?首先,最直接影响月薪的是专业。本科学的是文科专业是历史学。老实讲,作为历史学专业的学生真的很“羞耻”。不是我瞧不起我的专业,而是社会对这个专业的认知偏向。社会人对我们专业的评价,特别简单粗暴,就是没有钱途。因此,当身边的人讲到你上了20多年的学,还不如我这个打工的呢,我只能附和他们,嗯,对,没你们有出息。对不起,辜负了你们对高材生的期望。这种现象不只存在历史专业上,其他文科也有这类问题。在这个凡事都要以钱为准则的社会,我们这群文科的"异类"注定不受欢迎。其次,地域差别。很不幸,我又生活在河南这个人口大省。尽管这片土地生我,养我。但像我这样千千万万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学生无疑是不幸的。人口多、竞争大、考试难、分数高。高三,我复习了两年才考上郑州一所普通二本院校。我承认是我学习不够努力,但师资力量、地域差别等该负多少责任?我给大家讲讲这个残酷的事实。我出生在一个小村庄,家境一般、学习一般。初中在镇里上的,高中在县城。像我们这类人,决定人生的高中只能在县城读。我们县里有三所高中。重点高中、新一中和老一中。我所在的新一中里,文科班有7-8个,每年考上二本院校的应届生几乎没有,你没有听错,是7-8个班里平均下来不一定有一个!那你还想考上大学怎么办?复读! 只有复读,然后付出一年的努力争取上二本。当我好不容易考上二本院校时,我同宿舍的郑州市女孩应届轻松考上。她告诉我,她们班里,只有几个人没有考上二本以上,其他几十个人都是二本以上。讨论的似乎偏题了,回到工资上,好不容易考上郑州唯一一所211院校的研究生。在河南已经想当不容易了,那我为什么月工资不到5000?我们再来简单谈谈各省的房价问题。上海的房价平均6万;南京的房子3-4万;郑州的房子1.4-1.5万之间。与房价相对应的是大学生价值的低廉。拿辅导班的助教来讲,在郑州,普通助教底薪2000-3000;南京助教底薪5000-6000;上海助教7000+;我们努力考入郑州的初中编制加上什么年终奖、考核、福利等等,平均每月5000不到。如果幸运,考入高中编制,每个月可以平均拿到6000-7000。最后,观念格局。农村身,没有人脉,也谈不出什么大的格局。我们被身边的人影响着要找相对稳定的工作。没有上进和探索精神。这也在一方面影响到月薪。如果去南方,或者去北上广可能工资轻松过万也不是不可能,可是与之相关的生活成本也更高,划下来月薪估计也月月光。最重要的是高额的房价是我们这种农村家庭怎么也承担不起的。而且没有一个家作为支撑,在任何城市都会感觉格格不入。尽管我们知识水平已经高过很多人,但并不代表我们就站在了社会顶层,尤其是现代社会以“金钱”为衡量标准。社会对我们认知的偏差太严重,我们是“高才生”,但不是“高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