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毕业论文形式对自己的科研工作做一介绍和总结,是对研究生的基本要求。但对于大多数刚考入研究生的医学生来说,由于缺乏科研基础,撰写毕业论文时显得非常费力,因此,蓝译编译针对学生科研思维及论文写作能力不足的问题,下面就开展读书汇报后对学生科研及写作能力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谈一些体会。一、读书汇报能够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在完成硕士学习阶段,学生必然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通过检索大量文献了解所从事课题的研究背景及进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撰写综述、完成学位论文。一般来说,在学生开始进行科研之前,对文献检索进行实践练习十分重要,有目的地定期开展读书汇报,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多查文献,找出该领域中的亮点和新点,以读书汇报的方式与大家分享,能够促使学生把文献检索理论知识运用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去。同时,熟能生巧,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必然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二、读书汇报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定期的读书汇报会促使学生花上一定精力去检索和阅读大量国内外专业文献,了解本研究领域最新研究动向和进展,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还能为学生论文写作积累丰富的背景知识,为论文讨论的阐述提供参考信息和引证依据。此外,不同课题组的学生在一起交流汇报,还可以相互传递各自研究领域内的最新信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动向。三、书汇报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读书汇报中一般要求学生围绕自己的研究领域,介绍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动向和研究进展。学生要做好一次脱稿的读书汇报,首先要查阅大量文献,对自己所在领域的科研动向有个全面了解,然后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课题筛选出最有价值的参考文献。在汇报过程中,也会鼓励大家相互对汇报内容进行提问,促使汇报者在汇报之前做好充分准备,只有彻底读懂和理解所要介绍的论文内容,才能回答可能会提出的各种问题。这样的准备工作,可以让学生更深人地领会到一篇专业论文的撰写格式、研究内容的编排次序及讨论中的逻辑归纳方式。这种阅读、汇报和归纳他人研究结果的过程同时也是锻炼学生逻辑分析能力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囹。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文献,还可了解到本学科中许多机制未明有待深人探索的研究热点,鼓励学生根据前人的研究基础和给出的启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挖掘学生创新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四、读书汇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中、英文读写能力。如何把有意义的研究数据转化为有水平的学术论文,是每一位研究生都应掌握的技能。这个过程只有通过大量阅读学习专业领域的高水平文献,学习作者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写作技巧,并借鉴到自己的论文写作中来,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水平得到提升。定期读书汇报无疑是一种能够督促学生进行广泛而有深度地阅读并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的有效方式。此外,英语的读写能力是掣肘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及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瓶颈。要获取本学术领域最前沿的信息和知识,必定需要查阅大量英文文献。专业文献不同于普通的科普读物,文章中有大量的专业术语,而专业词汇的累积也只有通过广泛而深人的阅读才能实现。定期的读书汇报,能强制自己大量阅读英文专业文献,可以大大地扩充自己的专业词汇量。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论文写作能力,为日后撰写高质量的国际期刊论文奠定基础。
为全力保障2020届毕业生顺利毕业,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法学院紧密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形势,顺应线上工作、活动开展的趋势,秉持“统筹兼顾、协同联动、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的方针,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细致调研详尽摸底,精准定位毕业生的情况,从供给侧着手,持续在“暖”字上下功夫,在“质效”上做文章,力求准确对接同学需要,多措并举。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与活动,在帮助同学们顺利毕业,实现更好更高层次的就业上持续发力。早谋划,先部署,有序推进毕业在促进2020届毕业生顺利毕业方面,法学院主要围绕“毕业生党建”“学位论文”“毕业学分”三个方面开展工作。毕业生党建——扎实推进,引领思想法学院高度重视毕业年级学生党建工作,贯彻要求,积极引导,顺应线上工作开展形式,在党员发展、党建活动、骨干培养、思想引领等多个方面扎实推进。为贯彻中共中央组织部做好防疫一线发展党员工作的通知精神,学院党委注重在防疫志愿服务等方面考察毕业年级入党积极分子,顺应指导精神,完善发展程序。同时注重督促各学生党支部提前准备材料,严守发展规定,探索灵活形式,及时有序开展党员发展工作。法学院入党积极分子在防疫期间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法学院毕业年级开展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活动此外,法学院党委注重鼓励毕业年级学生党支部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线上主题党日活动。目前,毕业年级已开展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主题党日活动54场次,多层次发掘国庆重大活动留下的宝贵思政资源;并邀请往届选调生在线交流分享基层工作经历,引导毕业年级学生坚定信念,积极报名投身基层就业岗位,将就业选择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疫情期间,法学院各毕业年级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搭建起凝聚共识、研讨学术、分享求职经验、沟通生活体验的交流平台,引导毕业生凝心聚力、砥砺前行。毕业生学位论文——提前部署,教师尽责在促进学位论文撰写达标工作方面,学院以“早”字当头,提前部署,于2019年秋季学期开学初便召开了毕业年级学生毕业大会,较为提前地对毕业年级同学的论文撰写提出明确的要求。同时以“制度化”为主要抓手,将同学们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进度和内容格式要求全部编制落实为规范文件,及时进行转达和明确,并结合文件内容和特点辅以必要的监督检查和反馈措施,落实事事有标准,有依据,有提醒,有监督,有反馈的“五有”标准。指导教师队伍认真负责,严格遵循学院毕业论文撰写规范性文件的内容,在整体要求的框架之下,针对自身所指导的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严格把握时间进度,做到在每一个环节都及时提醒和督促;重视论文结构和语言组织,最大程度细化阶段性指导意见;畅达沟通渠道,综合使用微信、邮件等多种通讯方式,确保每一位同学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指导和沟通交流。在提前、充分的制度约束和指导教师认真负责的双重保障下,法学院本科生、研究生毕业论文撰写进展顺利,除个别同学因特殊情况提出缓交毕业论文的申请外,其他毕业生均已按时提交毕业论文。法学院坚持论文严格要求,同时也根据疫情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提交方式,在延续原有答辩制度的基础上,做好远程视频答辩预案工作。毕业生学分修习——明确查对,机制保障为保障毕业生群体在规定时间内全面达到学位学分修习要求,便于其快速、有效地了解与自身学位学分修习相关的信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证达标情况。学院采取“及时自查与详实发布”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在2019年秋季学期伊始便向毕业年级同学们发放“学分完成情况自查表”,帮助并督促毕业年级同学准确核对学分修习的实际情况;除切实落实自查外,学院还推出信息互通“一页明白纸”的创新举措,通过统一信息发布渠道,简化查询途径,细化问题呈现内容等方式,优化针对毕业生查询内容的学院教务信息反馈质量,实现教务数据与自查内容的互通比对,保证同学们对自身学分修习情况的精准把握。学院对毕业生群体的实习学分修习情况始终保持着高度关注,建立起涵盖所有毕业生的实习情况追踪统计台账,摸排疫情防控工作期间实习略有困难的学生,帮助同学们与要求离开所在省市的实习单位进行协调沟通,不间断地为毕业生群体提供契合学校防疫工作要求的优质实习信息,保障全体毕业生都能够顺利修习实习学分。底数清,措施全,统筹促进就业“知己知彼、弥合缺口、丰富形式,统筹兼顾”是学院为促进毕业生群体实现更好更高层次就业的工作思路。详细摸底统计——知己全面了解毕业生群体的就业情况、问题及需求,是有效开展就业指导促进工作的重要信息基础,学院高度重视并细致推进求职统计,为落实精准服务提供数据依托。3月6日,学院启动2020届毕业生就业进展中期统计工作,建立涵盖就业意向、进度、现存问题和困难等统计项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统计台账,全面掌握毕业生就业去向。并力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在特殊时期精确到学生个人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提升下阶段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针对性。重视并全面回应同学们所提出的特殊时期就业方面存在的相关困难,与有需要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制定个性化的帮助方案,通过代为与用人单位沟通复工时间、提供特定岗位招聘信息、搭建用人单位与同学间的沟通桥梁等多种方式,提高就业服务精准度,争取毕业生百分百充分满意就业。同时学院亦及时将利用全覆盖调查广泛征求的毕业生就防疫期间对学院就业管理与服务工作提出的意见建议反馈于学生组织,引导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举办符合毕业生群体需求的就业指导服务活动。法学院详细摸底统计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充分市场调研——知彼“知己知彼”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在将毕业生就业情况摸底工作做实做细的基础上,学院亦高度重视开展就业市场调研工作,厘清当前防疫工作特殊形式下用人单位的实际招聘需求和岗位提供现状,真正做到“知彼”。同时据此查找毕业生需求和用人单位要求间的偏差,不断拓展信息获取途径,及时将有效信息分享予同学们,努力寻求现存偏差的弥合点,最大限度得实现同学需求与用人单位要求的有机结合。自2月初以来,学院就业指导与服务办公室广泛开辟信息获取渠道,对学生助理团队展开信息检索技术培训,提高与各类用人单位的沟通频率,提升信息获取质效。并先后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邮箱等方式累计推送、转发法律相关岗位招聘信息数百条、提供岗位数量上千个,为毕业生全面、及时、便捷获取招聘信息提供帮助。同时顺利举办法律人线上求职双选会,依托学生组织对130余家知名律企的线上用工信息进行了整理分享,极搭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交流平台,尽力降低疫情对毕业生求职的影响。法学院为毕业生全面、及时、便捷获取招聘信息提供帮助就业促进活动——知己知彼,弥合不足在充分实现“知己知彼”的前提下,学院针对前述毕业生需求与岗位供给间的偏差,有针对性地积极联络社会各界资源,结合防疫工作的相关要求,组织策划如招聘宣讲会、人才沙龙及求职讲座等各类线上就业促进类活动,有效缓解同学们无法返校所产生的“信息恐慌”和“认知焦虑”,切实增强同学们的求职技巧与竞争力,有效推进疫情特殊时期法学院毕业生顺利求职就业。法学院举办招聘宣讲会、人才沙龙及求职讲座等各类线上就业促进类活动简历制作是就业求职第一步,针对同学们普遍存在的制作与完善简历方面的辅导需求,学院推出“最暖就业季”系列活动之法律人求职简历制作技巧交流会,邀请专业指导顾问,从简历写作技巧、优秀模版讲解、现场简历翻新等多方面进行经验分享,指导同学们如何提升自己,在简历中突出自身优势及核心竞争力以达到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法学院推出“‘职海有涯’之律所求职大讲堂”“法学院人才沙龙第十八期之‘先人一步,带你走近私募股权投融资律师职业’线上讲座”“‘职海有涯’经验分享之互联网、金融专场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涵盖诸多法律服务行业领域的求职就业指导类讲座活动,邀请知名律所资深HR、深耕行业多年的律师校友、已经顺利获得理想单位offer的同学等不同身份的讲座嘉宾,从不同视角为大家带来针对特定法律职业领域的深度解读和求职经验分享,实现同学们与用人单位、优秀前辈们的“面对面”沟通,解决疫情期间的求职盲点,保障信息对称。法学院积极助力毕业生与在校生厘清当前就业形势,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坚定信心,努力进取,保持勤奋严谨、务实求真的治学态度和职业发展信条,形成良好的职业发展规划。法学院还推出“‘职海有涯’之选调生专场求职经验交流会”,邀请已通过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河北、福建等地选调生考核的六位应届毕业生,针对选调政策、考核方式、备考建议、职业规划等内容进行经验分享。嘉宾们的精彩分享在为同学们带来求职经验和技巧的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积极响应祖国号召,去国家最需要的地方成长锻炼的决心与热情。一人一策,全面覆盖,筑牢毕业就业防护墙在防疫工作开展之初,法学院便及时反应,形成专门工作组,采用“一对一落实关切”的方式,详细了解疫情形势下,毕业生同学们的生活、工作、身心状态,畅通反馈渠道,及时发现和了解毕业生群体在生活中遇到的可能影响毕业和就业事项的问题和困难,为其排忧解惑。此外,学院还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心理障碍表现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等重点特殊毕业生群体开展一对一帮扶指导行动,由辅导员一对一详细沟通了解其毕业论文撰写、学分修习及求职进展中存在的相关困难,全面把握该部分学生的综合情况,及时为其纾解心理负担,给予诸如提供毕业事项帮助性安排,分享就业指导活动信息、就业岗位信息,推荐实习机会等个性化帮助措施,免除同学们毕业就业事项的后顾之忧。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已进入了新的阶段,学院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响应学校的方针政策指导,将“暖春行动”落实到位,对学院600余名毕业年级学生一对一电话沟通,重点关注思想、毕业、就业、学业、心理等方面的情况,定期追踪,做好台账,做到百分百全覆盖,一人一策。对重点关注学生进行一对一发展辅导,最大限度解决毕业生所需所想所求,尽全力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支持与择业保障。接下来,法学院将坚持以“暖”字为核心,以质效为追求,持续发挥已有的信息采集、沟通联络、帮扶施策工作组的积极能动作用,面向所有详实摸底,厘清问题,引领思想,关怀身心,统筹兼顾,精准施策,全面推进针对毕业生群体的毕业就业相关促进工作。全院各方力量将继续协同努力,为毕业生群体筑牢抵御疫情冲击的“防护墙”,为毕业生全员顺利毕业,实现高水平宽口径满意就业提供坚实保障。
未来网高校频道4月20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李静波 鹿金龙)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四川省教育厅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把《关于做好 2020 年春季学期开学阶段本科教学有关工作的通知》(西交校教【2020】25 号)中的要求做实做细,按照《西南交通大学关于加强疫情防控、保障 2020 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工作方案》,西南交通大学于 4 月 9 日-4 月 17 日对全体 2020 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全面中期检查。冯晓云副校长、校级督导组专家等参加中期检查并开展督导工作。为确保本次中期检查效果,更好提升该校毕业设计(论文) 的整体质量,同时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学校自 3 月中旬就积极研究部署中期检查方案,确定采用学院普查、学校抽查的方式,邀请了 21 名督导专家全程开展督导检查,对于本次中期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及反馈。共有841 名同学分82 个小组参加了本次校级中期检查, 充分利用腾讯会议、ZOOM、钉钉会议、QQ 课堂等网络工具,全程采用线上答辩,这也是学校首次采用“云端”答辩的形式开展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各学院结合自身学科及专业特点,从实际出发、细致安排、周密部署,稳步推进疫情期间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工作,包括电气、信息、交运、建筑、经管、生命、数学、心理等学院组织全体本科毕业生进行线上答辩。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作为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学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对疫情防控期间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制定《西南交通大学关于加强疫情防控、保障 2020 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工作方案》,科学安排 2020 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时间进度,通过线上教学等手段组织远程指导教学,指导各学院落实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任务,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影响,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的实质等效。虽然疫情防控、学生不能及时返校等原因给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带来的诸多挑战,但全体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克服困难,采用多种形式开展线上指导,将集中辅导和一对一辅导相结合,增加对同学们的指导次数,强化对同学们的指导力度,并及时调整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和内容,保证疫情期间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有序平稳进行,努力做到指导不拖延、标准不降低、质量不打折。“面对疫情,学校学院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共同保障了我们毕设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对各学院的答辩情况来看,同学们准备充分, 指导教师认真负责,各学院筹备得当,总体情况较好,冯晓云在参加视频答辩中表示,面对疫情,学校学院共同努力,克服困难,灵活使用“互联网+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校也将认真总结中期答辩出现的各类问题并积极部署下一阶段特别是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方案。希望全体同学以中期检查为契机,坚持不放松、不放弃、严要求、出成绩,上好本科阶段最后一堂课,在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中取得优异的成绩。2020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的顺利完成,特别是线上答辩的开展,为下一阶段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提供了经验和借鉴模式,同时对于在中期检查中反映出来的部分同学选题不准确、进度慢等问题,各学院及各位老师也将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指导方案调整和进度督促,以保证 2020 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为同学们的顺利毕业提供保障。
刻苦学习、潜心科研,他用自己的方式书写青春,用不懈努力丰富自己的阅历;他将学习和科研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不断积累不断成长,面对生活和科研中的困难,他总是以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毅力去克服难题……他是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2018级研究生李波。人物简介李波,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2018级研究生,中共党员,现任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研2018级班长,学生党支部组织委员。研究生期间以第一第二作者发表6篇SCI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收录三篇SCI一区期刊论文,以第二作者收录一篇SCI一区期刊论文(导师一作)。主持西华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一项和西华杯创新创业项目一项(结题),参与四川省科技厅项目一项(结题)。获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和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获校级优秀共青团员、院级优秀共青团员、优秀班级干部等荣誉称号。今天就让西西带大家一起走进这个乐观向上的少年。潜心研究 迷茫中探索出路刚进入研一时,迷茫的李波内心十分忐忑,他说:“那时,我的导师彭宏教授与我一起探讨研究方向,他说我们现在的研究方向所用的模型可能会应用到图像融合,这是一条全新的领域,问我愿不愿意尝试。” 如果成功,研究成果会应用到图像融合领域,收获诸多,而如果失败,一年的努力与时间都将付诸流水,一切从头再来。没有前人经验,成功与否,一切都是未知。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李波决定投入到这个研究领域,他说:“我抱着一颗平常心,即使失败也是意料之中,但我愿意去试一试。”科研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李波在挫折中成长,在困难中寻找方向。在第一次做项目时,他在导师的推荐下研读了大概30多篇文章,初步了解近几十年来图像融合领域的发展情况,用他的话说“算是入门了。”而之后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模型实际应用到图像融合领域,这是极其繁琐的编程工作,李波在导师指导下用了近3个月时间将结果做出来,再进行最重要的参数调整,而这一调就是6个月。整整9个多月,李波每天都是从早上8点至晚上11点不停地改进研究方案,调整实验,有时深夜还要与导师电话讨论。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波的这一篇SCI在2020的3月份被正式接收。回忆起这段时期,他总是笑笑说:“苦尽甘来,科研是枯燥的,但只要足够热爱,就一定能排除万难。”谈起做科研的收获,李波说,第一个就是切实感受到自己研究的东西不是“天方夜谭”;第二是万事开头难,但坚持下去总会有收获。做科研是辛苦的,但每次实验的进展、导师的鼓励,都在推动着他前进。科研路上,还有一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李波——如何复现别人的代码。在专业领域,别人做好的代码会给整个研究过程带来很大的进展,因此必须自己复现,李波说:“复现要求你必须先看懂别人的论文,然后按照他的思路写出来,而光是看懂就不容易了,更别提还要写出来,因此每次写的时候都是一次挑战。”写代码在那时都快成了他的“心病”,如今回想起来,却都是收获。一个个代码,组成了这个青年三年的故事,是他最亲密的“好友”。李波说,做科研过程中其实也有很多令人欣喜的瞬间,例如今年的元旦,自己还在实验室做实验时,他收到了最开心的元旦礼物——一篇通过的SCI。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鼓励,让他对做科研愈发有信心。科研道路没有捷径可以走,但有方法可以运用,李波建议学弟学妹们脚踏实地,先学习别人是如何做的,之后总结出自己的方法,多看多学。李波说:“科研的路不能固步自封,必须充分积累知识才能真正有好成绩。”截止目前,李波总共发表6篇SCI期刊论文,其中3篇文章是第一作者发表。累计发表论文影响因子为22.991。脚踏实地 打好基础整个研究生期间,李波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和学业中,积极与导师交流讨论科研进展情况,努力学好每一门课程。在学习方面,李波依旧进行着“一步一脚印”式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乏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英文文献的阅读,或是数学公式的运用。刚开始阅读英文文献时,李波是借助着翻译软件逐字逐句翻译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英文文献阅读量的提升,他不再借助翻译软件。积累沉淀,学而不厌,只有一点一滴的积累,才会有成长。空闲时间里,李波会自行钻研基础的知识,做好提前预习与了解。这看似寻常的前奏,却可以对需要学习的信息进行初步了解,又可以通过阅读各类文献,了解现有的成果以及研究不足,从而引发后续更多的问题探讨。当问及如何形成一套知识体系时,李波说要从小目标开始,积跬步渐至千里。“我看第一篇文章的时候,花了近一个月去精读它。”即便是他人认为是常识的专业名词,对于刚进入该领域的新人,都会是一个不小的难点。“如果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可以把该领域方向近20年的文章全部看一遍,你就会收获一个初步的认识。”他说。除此之外,李波还经常看一些文学类的书籍,培养自己的感性思维。李波非常感恩于他的导师彭宏教授。导师虽年近半百,但仍旧专心学术,对待李波的论文也极为认真,经常细节到一字一句地进行改动。正是因为导师的悉心教育,让平时就喜爱信息与图像相关事物的李波,走上了如今这条研究之路。李波踏入现有领域的机会点,实际上发生得极为偶然。导师给予了机会,而李波接下了这个的任务。他人对未知的犹豫退却,反而成为了李波成功路上的奠基石。乐观敢拼 笑对生活生活中,李波自认为是一个乐观的人。“做科研失败是常态,被拒稿,实验结果不如意......不乐观怎么面对呢?”是乐观助他走过科研、学习路上的坎坷,也正是乐观、敢于尝试的心态,让他总是充满激情和想象力去迎接并做好每一项工作。除了平日里繁重的学习科研任务,李波还担任了班上的班长、学生党支部组织委员,参与了西华杯等多个项目。面对繁琐的事情,李波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时间管理法”,他擅长在缝隙中找时间,有时做实验等待数据出结果需要时间,这个时间就能去处理一些班级上或者其他的事情。他说:“我会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分主次依次处理,安排好时间,就不会觉得手忙脚乱。”在同学的眼中,李波是个认真细致又负责的人,做科研,数据繁多,处理班级事务,核对材料,他始终将严谨认真的态度渗透到自己的学习科研生活中。在师弟师妹眼中,李波是个温暖热情的师兄,平时经常帮助低年级的同学处理实验上的问题,给他们提供一些学习建议。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2019级研究生包婷婷说:“师兄待人热情,平时有什么问题他都会细心为我们解答,有时候也会热心帮助同学处理编代码中的一些问题,我们都喊他波总。”学习之外,看电影、跑步、打乒乓球、打篮球都是他的爱好。科研之余,做做运动放松一下,调节状态,才能更好地投入之后的工作中。他还是个十足的“吃货”,“每次参加会议,最期待的就是十五分钟的茶歇时间,美食不可辜负。”对于未来,李波打算继续深造,他将一位已考博成功的师兄作为自己的榜样,孜孜不倦,求索不息。科研的路,漫长枯燥却也暗藏惊喜,禁得住寒风凛冽,才可能遇见春风暖意。这个乐观又勇敢的少年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还将继续坚定地走下去。少年正风华,横有千古,纵有八荒,前途四海,来日方长,他将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或许就像他的座右铭所说:“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来意:西华大学 作者:唐瑞、苏智芯、蔡沛言 编辑:唐瑞 编审:黄潇、王舒
2019年的准研究生们,也许你此刻正在忙碌本科毕业论文,也许正在憧憬美好的读研生活。不过,马哥要给大家敲敲警钟,读研与上大学有着太多的不同,千万不要还跟读大学一样,节奏拖沓,按部就班,将太多的时间浪费在无用的事情上。因为,当你读研的时候,你的大学本科同学可能已经考上公务员、当上老师或者企业白领。当你毕业的时候,你拥有了研究生的学历学位,而别人则拥有了三年的工作经验和财富。马哥这么提醒大家,目的只有一个,读研你付出的机会成本还是蛮大的,因此一定不要蹉跎岁月,浪费光阴,而是要惜时如金,真正的学有所长,干有所成,深造为一名具有真实能力的研究生,而不是空有一纸文凭的“绣花枕头”。作为过来人,马哥建议大家利用研一上公共课较多的机会,查漏补缺,干好3件事,你的导师肯定会非常赏识。第一件事 精读导师发表的论文与著作导师与研究生关系亦师亦友,既然导师和你之间相互进行了配对选择,那么就要珍惜这样的师生缘分。作为一名合格和有悟性的研究生,在研一期间,一定要主动搜集导师发表的论文或者专著,如果实在找不到,还可以直接向导师请求。读导师的作品很多,一来导师在自己学术研究的领路人,熟悉导师的研究特长、学术造诣和最新研究成果,容易跟导师在学术探讨中有更多的研究方向,也便利于导师在指导你的过程中,帮助你确定研究方向和学习重点,从而少走很多弯路。二来这样做可以让导师发自内心的认识到你求学的诚恳,在培养你过程中一定会投入更多的精力,而不是放任自流。第二件事 精通一门学术研究工具俗话说得好,没有金刚钻,不敢揽瓷器活。读研期间,你必须掌握至少一项学术研究工具。比如熟练掌握定量分析软件的用法,更容易参与到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中。对于需要大量处理数据的读研专业而言,一定要掌握常见的多元线性分析、数学建模等工具,这样导师才愿意把一些重要的学术任务交给你。很多人说,这不是帮导师打工吗?其实不然,在实践操作中,你比其他人更容易掌握学术成果研究的过程和机理,也为丰富读研内容打开了一扇门。此外,建议由英语基础的同学,在研一的时候学会翻译同学术领域的专业文章。目前发表学术成果都与最新的研究热点紧密联系,而直接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作为文献综述,是很多导师比较头疼的事情,一来信息量太大,消耗时间;二来精力有限,难以专心去做。如果你具备这种翻译外文文献的能力,很容易成为导师青睐的对象,因为你具备辅助支撑学术研究的基本素质。第三件事 经常汇报学习进展大多数导师不喜欢自己带的弟子性格内向,跟个闷葫芦一般,学习情况如何也不汇报。读研一虽然没有完全投入到科研研究中,但是导师也在观察和了解你的学术潜质如何,说得直接点,导师会判断你到底是真心实意做学术的,还是来混文凭的。根据马哥的经验,最好一个月向导师汇报一次学习情况。汇报的内容可以不用很复杂,比如学习公共科目的情况,精读和泛读经典专著、学术论文的情况,学习定量分析工具的情况,以及下一步的学习计划和安排。当导师了解到你的学习情况后,一定会根据你的实际进行点评,并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寄语。总之,读研不是为导师打工,更不是学习溜须拍马的社会技巧,而是学习真正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学术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将自己锻造成为某一领域的专业型人才。因此,广大的准研究生们,马叔殷切建议,在研一就要打好基础,爱学好问,多方涉猎,加强与导师的交流沟通,形成一技之长。唯有此,你才能在读研起步阶段奠定坚实基础,笑傲读研生涯,成为真正的人生赢家。
对于毕业论文撰写和论文检测,很多毕业生都是在毕业前夕才有所了解,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论文小白,对与论文相关的知识一无所知,最终写出来的论文缺乏逻辑和中心,导师也非常的头疼,在指导论文的时候甚至不知道何从下手,学生往往需要修改不下七八遍,那么究竟论文小白怎么完成毕业论文及论文检测呢?1、以主题为核心主题是论文的基础及线索,初稿撰写、文献综述、论文提纲以及论文查重降重都要以主题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方向的正确性。因此,在写论文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主题,选定研究方向,然后围绕主题来搜集资料和文献,完成研究综述环节,实现论文初稿的深化及升华。个人的兴趣及擅长是选题的依据,大家可以先广泛阅读本专业的不同研究课题,然后选择自己中意的,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论文检测重复率。2、明确主题边界论文写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最后的重复率和文章质量,如何在两三个月的时间里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是毕业生需要考虑的重点,其中集中注意力攻克最重要的版块才是明智之举,在敲定主题后还要明确主题的边界,这些边界是次要因素,尽管不能直接忽略,但是不需要投入过多的时间,建议大家先建立分析框架和研究模型,通过推理和论断来完成初稿及论文检测。3、概括研究综述大部分的学校和导师会要求学生写论文综述,因为论文综述是写论文的准备环节,任何一篇论文都要以参考文献为引子,恰当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研究综述则是对自己及他人研究成果的概括,这一点对明确个人的写作思路很有帮助,研究综述的基本要求是概括和罗列,尽量避免冗长。(更多关于文献综述的资讯可以借鉴《文献综述也是毕业论文检测查重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只要能掌握技巧并坚持正确方向,相信即使是小白也能完成论文及后期的检测查重工作,对于论文小白怎么完成毕业论文及论文检测,你怎么看?
未来网高校频道6月5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万浩)当前,为了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研究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影响,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西南交通大学坚持统一部署、科学谋划,创新管理模式,优化答辩方式,制定了线上、线下、线上线下相结合三套答辩方式精细方案。目前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正有序推进中。4月16日,学校召开“2020年夏季研究生论文答辩与毕业工作推进会” 。副校长周仲荣对今年夏季研究生论文答辩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标准不缩水,质量不降低”的总体要求,并强调了答辩方式、答辩流程等关键问题的注意事项。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各学院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严格按照《西南交通大学疫情防控期间学位论文线上答辩总体要求》制定答辩工作预案,克服各种软硬件问题,对目前常用的线上会议软件进行逐一试用,选取最适合的线上答辩方式,确保答辩严格、严肃开展。为确保答辩质量,成立了校院两级“线上答辩督导组”,对线上答辩进行专项督导,进一步确保线上答辩过程的规范性和严谨性。答辩结束后,参加线上答辩的答辩人、答辩委员、旁听人员均需填写《线上答辩质量调查表》,以便及时了解线上答辩质量、总结线上形式经验教训。3月20日,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组织实施了疫情期间学校首场博士研究生在线学位论文答辩,博士研究生庄旭在线上会议室的掌声和祝贺声中顺利结束了答辩。作为学校第一位通过在线进行答辩的博士生,庄旭表示,非常感谢学校老师们的热心帮助,是他们细致入微的准备工作确保了答辩的顺利进行。疫情不会磨灭每一位交大人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精神。3月26日,经济管理学院如期开展首场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线上答辩。为保证答辩质量,学院制定了具体实施办法,相关工作人员在分管领导带领下反复测试答辩平台,保障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答辩现场,学生通过PPT汇报、在线问答等方式,实现实时交流,答辩委员会采用线上匿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参加答辩的同学们纷纷表示,线上答辩过程非常顺利,感谢学校在特殊时期为同学们安排高效又实用网络远程答辩。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按照学校分期分批、错时错峰返校的工作部署,学校部分学生陆续有序、安全返回校园。根据《西南交通大学疫情防控期间学位论文线下答辩工作指南》,各学院对符合线下现场答辩条件的研究生,组织线下现场答辩。5月23日,学校首场“线上+线下”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在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圆满结束。翌日,电气工程学院顺利举行了学校首场研究生学位论文校内线下答辩。所有线下答辩会议均满足疫情防控要求,参会人员已提前做好健康登记,会场通风良好,消杀措施完备,人员座位安排间距符合规范。据悉,截至6月3日,学校2020年夏季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已组织760场,2267名硕士研究生、101名博士研究生顺利完成了答辩,旁听人员超过三万人次。这充分表明学校开展线上、线下、线上线下相结合答辩方式的科学高效,在有序开展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的同时保证了学位授予质量。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的有序开展,是确保研究生顺利毕业的重要基础,更是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的重要体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接下来,学校将进一步总结经验、优化模式,从“应急之举”中探索“新形态、新常态”,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有作者发来这样的疑问“我们论文卡在外审了,迟迟没有审核进度怎么办才好?” 通常我们的稿件在外审阶段停留的时间是最长的,迟迟没有进展也是常有的事情。那么为什么外审的进展会如此的缓慢呢?一直没有进展怎么办?1、杂志社审稿严格,导致审稿进度整体减缓从杂志社的审稿流程来说,从目前的杂志动向来看,大部分作者的文章都会在投稿之后遇到各种各样的审稿的问题。关于审稿首先我们要知道一点,随着科研技术的先进,优秀的论文层出不穷,杂志社对稿件的要求和审稿流程也是越来越严格,对论文实行三审三校制度已经成为杂志社审稿的主流程。其中的三审主要是初审,复审和终审,一般情况下,一篇论文在经过杂志社编辑的初步审稿之后,就会按照文章的类型和内容进行分类交由外部的审稿专家进行复审,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外审阶段。2、外审专家邀约困难,审稿审稿时间难保证初审由杂志社的内部人员审核其实是很快的,但是稿件进入外审之后很多时候时间是不受杂志社的控制了,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杂志社的外审会要邀请业内的专家或者是学校的教授,这些人大部分是义务审稿,没有任何的报酬。审稿专家除了平时工作以外还会安排讲座和学生的课业指导,工作安排的比较满,只能抽出空余的时间帮助杂志社审稿,所以时间上总会有拖延,换言之能邀请到已经很不容易,所以不会太苛求他们在时间能给做出保证。3、文章属于偏门文章,很难找到审稿的专家还有一种情况,大多是发生在综合类期刊的审稿中,论文虽说是已经进入外审,但是却还未找到能审稿的外审,这种情况是要看作者投稿的论文是否属于偏门的论文,一些专科的杂志,会有自己的常驻外审,但是综合类的期刊由于收稿的多样性,常常会更换外审,所以一些常见的论文的审核会更快些,偏门的则会等待时间更长。4、具体了解稿件进度,适当催稿鉴于两种以上的情况,当我们的稿件停留在外审时间过长时,可以通过打电话或者发邮件的形式跟编辑进行沟通,说明自身的情况,杂志社的编辑也会根据论文的缓急程度进行适当的催稿。外审专家虽然工作时间紧张,但也会本着对学术事业负责的态度,加快进度。另外,如果真的偏门文章不好审核的情况下,杂志社也会主动提出更换外审,不会让文章一直处于搁置状态。所以遇到外审耽搁的情况,首先了解事情原委,再进行适当的催稿就可以了。本文来自91学术网www.91xueshu.com
日前,《自然》杂志发表铜抗氧化防腐新方法研究论文,厦门大学博士后、毕业博士研究生彭健为第一作者。这已经是今年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在《自然》杂志发表的第二篇文章。近年来,厦门大学研究生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日益增多。2020年截止目前,厦门大学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Nature及其子刊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就达23篇。人文社科研究生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在最优及一类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数量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为10.7%,2020年截止目前共发表155篇,近5年来人均篇数首次突破1篇。厦门大学文科类研究生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会计研究》《文学遗产》《新闻与传播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文章。顶天立地 原始创新彭健是厦门大学材料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2013级硕博连读研究生,现为化学化工学院博士后。至今已是在厦大的第十年,从刚开始的科研小白到现在在世界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彭健非常感谢学校和导师对他的培养。每天可以根据研究需要操作贵重的实验仪器比如TEM,XRD,Raman和AFM等,从而掌握材料的各种表征技术手段。经常跟导师汇报科研进展,经常被导师否定,“不要做‘跟屁虫’”、“你做的工作unique的地方在哪里?”、“要做‘顶天立地’的工作,要去思考我们做的工作从基础研究上是否能够给人启发,带动学科的发展;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是否能够促进技术转化成产品,服务地方经济”。耳畔时刻响起导师的谆谆教诲,便会更多地去思考自己的研究工作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去凝练自己工作的创新之处。日积月累的创新思维训练和基础实验摸索,终于收获了不一样的果实。合作交流 落实环节2020年6月,经济学院三位博士研究生合作论文在《经济研究》发表。谈到这篇文章,其中两位作者不约而同地提起了经济学院严格的“八高”课程学习和培养环节考核。学院要求第一学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课程贯通,由学院统一开设经济学系列平台课程,必修课8门,采用全英文教学。刘诗源博士一年级就经常通宵达旦地复习、完成作业和预习第二天的课程,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超过了高三。“在一年级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夕,我曾对着教材和讲义学到泪流满面,但正是这些训练使得我打下了扎实的研究基础,让我在写论文的时候能够更加得心应手。”林志帆说道。学院要求博士二、三年级要进行学年论文考核,在导师不在场的情况下向学院其他教授汇报研究进展。林志帆毕业一年多对这件事情还心有余悸。对于刚形成一两篇论文的学术新人而言,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但所有的付出不会白费,通过锻炼,林志帆发现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另外一位作者冷志鹏则对学科内的各种BBS、课程资源和导师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印象深刻。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由加入BBS进行学习和讨论,常常会出现语言和思维的碰撞;导师还会根据他的研究兴趣与方向设定培养方案,定期进行课题锻炼,帮助学术将抽象的经济学理论与实际经济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冷志鹏表示受益匪浅。谈到三人合作发表论文的方式,刘诗源和林志帆表示,因为他们三个师从不同的导师,研究方向和兴趣也有差别,可以在沟通交流中从合作者身上学到平时在课本当中无法学到的知识或技能。向合作者学习,也相当于向他们的导师学习,学到每个合作者擅长的部分,无疑能发挥各人优势,这是个人独自研究无法比拟的。文章发表前几经修改达到三万字近三十页的篇幅,六份审稿意见回复累计也接近一百页。这样的工作量是“单兵作战”很难办到的。走出国门 开阔视野海洋与地球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2014级硕博连读研究生苏剑钟曾于2016年受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公派至美国特拉华大学(UD)进行海洋学双博士学位联合培养。在国外的学习生涯,课程学习、实验室工作、组会讨论、航次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交流、在海洋学讨论课(seminar)上阐述文献并发言讨论……各项能力飞速发展。他还发现,有些国外的博士生在比较早的阶段就能和导师协商出想解决的科学问题,并对大的科学问题进行细化划分,每个小问题基本都能对应一篇文章的内容,积少成多,循序渐进,最终实现对大科学问题的探索。通过比较,苏剑钟吸收了最前沿的科研进展,在培养异同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提高科研效率,最终在nature子刊上发表了科研论文。他说:“通过学校为我们提供的公派出国平台,我走出了国门,开阔了视野。这让我迅速成长,为我在Nature子刊发表论文给予了极大的帮助!”近几年,厦大研究生教育积极推行综合改革,鼓励拓展各类科研平台,为研究生从事科研活动创造条件;设立“研究生田野调查基金”等各类科研创新基金项目,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开展原创性科学研究;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创新创业,资助研究生开展各类实习实践活动;鼓励研究生扎根中国大地,顶天立地做科研。同时在严抓培养环节、严格过程管理方面也推行了系列举措:严格开课管理、全面强化教学过程监控、积极推行课程评估、开展博士生中期考核、加强论文写作指导、严格学籍管理等。一项项改革推进下来,研究生培养质量逐步提高。2020年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顺利召开。进入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校的研究生教育会议也即将召开,研究生院将深入贯彻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突出“研”字当头、严格管理的新时代研究生培养特色,深入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厦大风格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
今天(3月13日)清华大学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全过程管理的意见。意见提出,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指导教师应及早提出分流建议。今后,学位论文公开评阅人名单以及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及答辩决议书都将编入研究生学位论文。清华研究生院计划加强对已授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后评估工作,并将评估结果纳入指导教师招生指导资格审查和院系年终考核。意见指出,研究生是其学位论文的直接责任人,应勇于挑战前沿性、跨学科的研究课题,力争取得原创性成果,并努力完成高质量的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应加强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指导和质量把关。指导教师(小组)应在研究生课程学习、专业实践、论文选题、研究攻关、成果总结、论文写作和发表等培养环节中加强全过程指导,鼓励研究生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提出分流建议。各院系应充分发挥资格考试、选题报告、中期检查、年度进展报告等培养环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的进展督促和质量把关作用,完善各环节的实施细则、考核要求和考核方式,完善分流措施。院系应充分发挥最终学术报告环节在提高博士生创新成果水平、保障学位论文质量中的重要作用。规范最终学术报告组织形式,健全考核评价办法。最终学术报告评价结果可作为确定学位论文同行评审和答辩组织方式的重要参考。意见还鼓励建立健全自主开展学位论文同行评价工作机制;在满足学校对学位论文评阅人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根据培养过程各环节评价情况自主确定同行评审方式,包括隐名评审和公开评审。学位论文公开评阅人名单编入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应全面考查研究生的理论基础、专门知识、研究能力、成果水平和学位论文质量,并在答辩决议书中给出客观公正评价。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及答辩决议书编入研究生学位论文。清华研究生院加强对已授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后评估工作,加大抽查力度,将评估结果纳入指导教师招生指导资格审查和院系年终考核。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任敏编辑:王海萍流程编辑 刘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