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经常会遇到两个概念,第1个概念是一区和二区,第2个概念是A类考生和A类考生。报考的是一区招生单位的研究生还是二区招生单位的研究生,差别是比较大的。这种差别,主要就体现在划线分数不一样。有人觉得,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分区域对考生而言不太公平,对于高校而言也不太公平。还有人说,二区的分数线比一区的分数线低,有可能会导致地处一区的高校不一定能够招到优质生源,从而导致优质生源向二区流失。这种想法对吗?现在,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些问题。在小编看来,考研设置一区和二区,从而将考生分成A类和B类,恰恰是针对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而做出的合理制度设计。这样的设计,当然不能说是绝对公平。实际上,绝对的教育公平是没有的。但是,却符合了相对公平的逻辑。首先,考研分区,这是为了保障欠发达地区的研究生教育也能正常推进。哪些高校,地处一区呢?通常都是教育发达省份。而二区的高校,在教育质量上,和一区相比是有差距的。我国有31个省市区,21个省市区被划为考研的一区,10个省市区被划分为二区。其中,就有云南、西藏、甘肃、内蒙等省份,在高等教育发展上,和中东部地区差距都比较大。因此,如果不划分一区和二区,兴许在研究生招生中,可能都难以招满。其次,考生分类,并不会导致一区的优质生源流失。一般而言,本科生中的优秀大学生,都希望自己能考上好的研究生学院,因此,但凡实力在线,基本上都会报考一区的研究生。但是,部分专业积累不是那么强的大学生,却可以调低自己的目标,选择二区的研究生学院。因此,考生分类,实际上是针对考生个人的学习能力强弱进行的一个分流,让成绩好的学生,能够去竞争优质高校。让成绩稍弱的考生,去竞争二区的高校。因此,一区的高校,招到的优质生源的可能性,比二区的高校要高,毕竟,分数线划得高。而作为二区的高校,虽然生源质量可能稍逊一筹,但也能促进研究生教育正常发展。对此,你怎么看?
重磅消息!4月14日,教育部公布2020考研国家线,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即将全面展开,参加2020考研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自己的初试成绩是否过了2020考研国家线,具体有哪些内容?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学术学位类:专业学位类:A线和B线都是指国家线,分别对应A区院校和B区院校。你报了哪个区的院校,就参考哪一条线。A线地区: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B线地区: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二A和二B都属于二本二A是一般院校,二B是近年来由专科学校升格的本科院校。总体上二本A类优于B类在同一批次院校之间,A类优于B类。每一所大学都会形成自己的优势学科和专业,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色,不能简单地以A类和B类区分一个高校的好坏与优劣。现在全国还划分本A,本B的省份很少,一般都是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把二三本放在一个批次里,所以现在二批分降到很低。如山西,还是把二批分成了ABC三个档,AB就是上面提到的二本和今年升格的本科,C类是三本独立院校。以后,大概这种划分会见不到了。毕竟趋势是淡化二三本,更不要说本科升级的时间了。
2019年高考成绩即将公布,相信所有的考生家长以及考生都非常的期待,祝愿所有的考生都能够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只是在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其中一些学生分数可能仅是刚刚达到本科投档线,所以为了做到将自己的高考分数合理的运用到志愿填报中,不浪费一分,有些家长对二本A类和二本B类以及二本C类开始关注。那么,本科二本A类和本科二本B类,是什么意思呢?二者又有什么区别呢?大家对于大学档次的划分,一般是重本、普通一本、普通二本和普通三本(三本已取消)这样的层次划分,但是在一些省份还是会将普通二本划分为A类和B类,既然这样划分便一定会有不同之处。拿我老家来说,山西省的本科批次便有二本A类和二本B类,对于山西的考生来说这是最熟悉不过的了,例如太原师范学院是二本A类大学,吕梁学院、运城学院是二本B类大学,所以分数刚刚过分数线的学生都希望去太原师范学院这样的二本A类高校,而不是运城学院这样的二本B类高校。当然,二本A类高校是指一般高校,也就是说这些高校在当地或者是有一定的知名度,在院校实力上更为的强势一些;二本B类高校是指近几年由专科升为本科的高校便称之为二本B类,所以二者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建校历史不一样。可是二本A类高校和二本B类高校在每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上,二本A类高校要高于二本B类高校,所以考生也更愿意选择二本A类大学,但是现在已经没有绝对的二本A类或者是二本B类大学,因为有的大学虽然是二本B类大学,但是却有二本A类的专业,有的大学是二本A类大学,但是却有二本B类的专业。同时,二本A类大学和二本B类大学在每年的毕业生就业有着一定的差距,如果你所在的省份有这样的划分,那么相对来说二本A类大学的毕业生更受欢迎,所以这也是之所以这样的划分的一个很现实的原因吧。当然,现在已经很少省份还存在这样的划分,一般都是重本、一本和而二本,所以对于绝大多数的高考生来说,这个问题时不存在的。总之,不管是二本A类还是二本B类高校,两者之间的区别不是很大,当然如果能去二本A类高校还是要首选二本A类,毕竟可能这样的高校在你所在的省份更有认可度。
自从去年9月国家发布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关于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话题持续不断,成为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名单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为42所,在原39所985工程建设高校的基础上,增加了郑州大学、云南大学和新疆大学。而在这42所高校中,又分成A、B两类,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新疆大学归为B类。一时,众多网民为划为B类一流大学的三所原985工程高校喊冤抱不平,许多B类高校的学生校友也表示“不服”,教育部对此的说明是:“考虑到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整体建设任务更重,示范效应更加明显,更需要提升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打破身份固化、激发建设活力,将一流大学区分为A、B两类。这样做主要是希望督促所有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加快改革、加快发展,并推动归入B类的高校正视差距、奋起直追。”那么,这6所B类高校的实力真的与另外36所高校存在较大距离吗?软科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这三个角度各选取了一项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即生源质量、ESI排名和企业科研经费,来观察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6所B类高校的表现与A类高校的差异。一、人才培养——生源质量生源质量指高校录取的本科新生的高考平均成绩,生源质量是大学人才培养声誉的集中体现。生源质量越好的大学,毕业生在应聘与深造中更受就业单位和研究生院的青睐,这样就会吸引更多的优秀学子报考,形成良性循环。根据2018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之生源质量排名结果,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得分与排名如下表所示:表格说明:国防科技大学未列入名单。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在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B类高校的生源质量排名总体偏后。6所高校中生源最好的湖南大学位居30,高于重庆大学、山东大学等A类高校。位列36的东北大学是老牌重点大学,但这些年随着东北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滑、人才外流较严重,招生也相应受到影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云南大学、郑州大学和新疆大学排在最后四位。二、科学研究——ESI排名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是由科睿唯安公司基于SCI(科学引文索引)和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收录的全球11000多种学术期刊的1000多万条文献记录而建立的评价信息系统。ESI是评价机构、国家学术影响力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根据ESI数据库2018年9月更新的最新数据,中国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ESI总体排名如下:表格说明:中央民族大学未列入名单。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在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B类高校的ESI排名总体偏后,但是其中湖南大学的排名较高,在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位列第27位,郑州大学的ESI排名也高于西北工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A类高校。三、服务社会——企业科研经费企业科研经费是指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科技经费数,大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利用知识和人才优势解决企业发展的关键科技问题,大学在科技服务方面的能力可以由学校获取的来自企业的科研经费所反映。根据2018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之科技服务排名结果,其中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情况如下:表格说明:国防科技大学未列入名单。从表格可以看出,工科类大学的企业科研经费具有明显优势。B类高校中的东北大学的企业科研经费在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高居第5。据报道,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其近年发展最好的实验室之一,近5年它为钢铁企业创造500多亿利润,而在该实验室2017年度4亿元经费中,国家拨款仅占10%,其余经费几乎都来自企业。湖南大学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位列第19位,显示出较强的科技服务能力。从以上三方面看来,在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湖南大学的三项关键指标都排在前30位,这所位于湘江之滨、岳麓山下,头顶“千年学府”之名的高校没有进入A类名单确实可惜。有猜测认为,各省列入A类院校的名额有限,正常情况下一个省进入A类双一流高校的名额不超过两所,湖南省已有中南大学和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两所进入A类,因此湖南大学只能屈居B类。东北大学的科技服务能力较强,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突出,而在生源质量与科研产出方面,则受到地域影响表现一般。曾为985工程院校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项指标均在34至38名的位置,落后于同省的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列入B类高校,也算可以理解。B类中新增的3所非985学校,各方面的指标表现还是明显落后于A类高校,其中云南大学、新疆大学和A类高校的差距较为悬殊,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可能主要是出于支持西部边疆省份高等教育发展的考虑。不同时期由于政策调整、高校实力升降等因素,全国重点大学建设的名单也在持续变化,相信不论是被“挤出”A类的高校还是被“提入”B类的高校都会以此作为契机激励自己,在下一轮的重点高校建设遴选中再度崛起。来源:软科
如果说考试是考生通往理想之路上的一道门,分数线就是门槛,复习过程中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迈过这条线。但是线却不止一条,拦截的也是不同的人,弄清楚针对你的是哪条线,才能走的更顺畅,离梦想的大门更近一步。国家线考研国家线是考生是否进入研究生复试的重要依据,因此是否过线对于考试结果意义重大。复试分数线也称为考研国家线、全国考研分数线等,教育部依据硕士生培养目标,结合年度招生计划、生源情况及总体初试成绩情况,确定报考统考、MBA及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考生进入复试的基本要求标准,其中包括应试科目总分要求和单科分数要求。对应届本科毕业生和非应届毕业生实行统一的复试分数要求。考研国家线总体上分为学术型复试分数线和专业学位类分数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学硕和专硕复试线。如果想了解往年国家线可以在后台回复“分数线”获取。一区二区分数线教育部根据全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和教育水平等,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分为两类,分别为A类和B类。前者分数线高后者稍低,一般相差2—10分。一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二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如果考生成绩只要有一门课或者总分不过国家线,那么就意味着此次考研失败,也没有机会参加调剂。但是,如果报一区的考生单科或者总分没过一区的分数线,但是过了二区国家线,就有机会参加二区招生单位的调剂。34所自划线自主划线是教育部审批的部分招生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招生情况自主决定考研复试分数线,而不必参照考研国家复试分数线。国家出台这个政策的目的是给予这些大学在招生的时候有更多的优势,能够让学校在选择人才的时候有更大的自主权。34所自主划线高校全部都属于985高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最早公布的是34所自划线院校的自划线,一般会在国家线公布前一周甚至两周,一般在3月中旬前后发布。分数线一般都会高于国家线,也不排除有个别学校个别专业会低于国家线。报考这34所自划线院校的小伙伴可以提前知道自己是否能进入复试,没进入复试的也可以尽早准备调剂。注:通常情况下,非“34所”高校的学生是不能调剂到34所高校的,不考虑学校实力原因,仅仅是时间上也是来不及的。校线院线是各招生单位在国家线的基础上,根据本校有关专业生源余缺确定的复试资格线,一般学校直接采用了国家线。所以说,院校线才是真正的复试线。那么国家线和院校线有什么区别呢?简单粗暴的讲,国家线是录取资格线,院线是复试资格线。也就是说,院线决定能否进复试,国家线决定能否读研。所以,通过了国家线且通过院线的好好准备复试,通过了国家线未通过院线的联系调剂,未通过国家线的二战或者找工作。专业录取线由于每一个专业都有热门冷门之分,故每个专业的录取都会自然形成录取最高分、录取最低分,通常将某个专业的录取最低分数称之为专业录取分数线。专业线即录取该专业的最低分。
21考研人刚刚开始复习,对于很多考研常识相关信息也是一知半解,只是知道但是不清楚具体含义和内容。小量子为2021考研学子整理汇总考研相关常识及信息,大家可以持续关注!---Defunction量子考研,一群专注于计算机考研的同学#AB类考生与考研一二区#考研一区和二区的含义要弄清楚自己是A类考生还是B类考生,首先需要弄清一二考区,因为报考院校位于一区则为A类考生,报考院校位于二区即为B类考生。划分依据教育部根据各地的经济、教育发展水平把院校划分为一区和二区的区域。教育部将按照一区、二区制定并公布参加全国统考和联考考生进入复试的笔试分数线,即所谓的国家线,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均有国家线,总分亦有国家线。一般特点一般情况,一区国家线高于二区。相应地,报考院校在一区的考生称为A类考生,报考院校在二区的考生称为B类考生。考研一区和二区的分布:一区--A类报考地处一区招生单位的考生为A类考生。一区系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二区--B类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的考生为B类考生。二区系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考研一区和二区的区别正如前文所说,由于区域的划分依据为教育和经济发展水平,一区和二区的分数线也有所不同,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特点:单科分数线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单科总分为100的政治和英语,还是单科总分为150的专业课和政治,2015至2019年以来,A类分数线均比B类高3-4分。总分分数线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2015至2019年以来,A类总分均比B类高10分左右。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双一流”评选结果,全国一流建设高校A类共有36所,都是原来的985大学;B类共6所,有3所985(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所211(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95所,绝大部分是原来的211大学。下图为我国所有双一流大学的一流学科数量及A类学科数量对比,请大家参考。(数据为自己统计汇总,如有疏漏,敬请指正)无论双一流数量还是学科评估结果都是我国衡量大学实力的最权威的数据,从图表来看,双一流A类高校整体实力比B类高校实力更强,无论在一流学科数量还是A类学科数量上,双一流B类高校都是处于弱势的。所有的世界一流建设高校中,新增了3所211大学,郑州大学和新疆大学,虽然有3个一流学科,但都是自定的;云南大学的一流学科也是比较冷门的。而原来的三所985大学一流学科数量太少了,而且在地域方面均没有太大的优势,这可能也是它们沦为双一流B类的因素之一吧。从整体实力来说,双一流A类比B类实力强,但是如果具体到某些大学、学科、专业,那可能就不一定了。比如湖南大学和东北大学,在学科评估中,A类学科数量超过了很多A类高校。东北大学的虽然没有A+学科,但是它的控制科学与工程(A),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均为A-),实力在全国还是很好的,不愧为底蕴深厚的老牌工科院校。湖南大学也没有A+学科,但是它的工商管理、化学、机械工程、土木工程、设计学(均为A-)实力也不错,只是湖南大学的优势学科覆盖面比较广而杂。此外,双一流A类院校中,还有一些因为专业设置非常具有行业特征的,因为不是太热门,比如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在受欢迎程度上未必能比得过个别B类大学。当然,双一流评选结果虽然出来了,但是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它的目的就是促使我国高校向世界一流大学进军,无论A类还是B类并不意味着这些大学已经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而是具备冲刺一流大学的实力,正在向目标前进的征途上。因此,我们不必太看重双一流的结果,在选择大学和专业上还是更倾向于就业地域、学科实力、兴趣爱好、入职行业等更实际的因素吧。
相信我们中有许多比较关心国家教育方面动向的人,对于2017新推出的建设“双一流”大学这一政策都是比较了解的。它主要的评选条件就是一流大学和一流专业,可以说是继985和211院校评选的又一新概念了。但是又一所这样的学校是名副其实的985重点院校,可是却在这次的双一流评选中由最初的A类降为了B类,它就是——湖南大学。而具体是什么原因,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机遇问题大家都知道凡是名校都不会只靠自己单打独斗的,它们基本上都会和一些知名企业又或者是机构进行联合办学。但是湖南大学却在各大高校都积极进行强强联手办学时,它拒绝了湘雅医学院对它提出的合并要求,而后中南大学见此情况,立马就抓住了机会向湘雅提出了合并的想法,也因此中南大学不仅在医学专业上更进一步,而且还在资金上得到了助手。二、学校扩建方面大家都知道这两所学校都位于长沙市的岳麓区而且学校的学院都是一幢夹着一幢的,相隔比较紧凑。可是在征地方面,湖大分有200亩,而中南却有2000亩,很明显在省内政府对高校的扶持来看,明显湖大不受宠。而对于迁拆方面,湖大因为那些钉子户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至今都无法动工,问题比较明显的是在天马西那边新校区。可是中南却是幸运许多,不但有政府的资金支持而且还开发新的校区,而且脉新校区目前已经开始使用了。三、高层问题湖大在2015年的时候,学校因为对于十几位研究生转学的问题,处理不当引起了教育微博的注意,因此湖南教育部门对于校长给予湖南大学校长赵跃宇行政警告处分。而反观中南,学校在2011年时由中央和国务院直接任命了张尧学担任中南大学校长。而这位校长的来头却也不小。三、重点学科湖南大学之所以能坐稳省内的第一院校位置,无非就是因为它的起源早,而且又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但是根据国家级重点学科来看,湖南大学在专业方面仅占有两个,而中南大学却有17个,整整是8倍了。从国家级重点学科来看,湖南大学只有两个,中南大学有17个。而且湖大的理工本就不如中南了,而现在人文方面也没有起色,所以难免被挤下台。湖南大学虽然这次是失利了,但是其千年学府的称号也不是白来的,所以说它就算是暂时被超越了,但是底蕴还是比那些普通的985院校深厚得多。
2017年9月,“双一流大学”名单尘埃落定,教育部官网对外发布,共有42所双一流大学,分为AB两类:A类36所(全部是原985名校),B类6所(原985高校3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北大学、湖南大学,属降级的985高校;原211大学3所: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属照顾性一流大学),它们的建设目标都是世界一流大学。详细名单如下:A类高校36所以上36所高校都是以前的老牌985高校,这个没有多大的变化。实力和底蕴都是无可争辩的,哪怕有些高校因为地理位置或者教育资源问题,近几年或多或少有些降低,但总体的实力毕竟很强。B类高校6所上述6所B类高校,从2017年教育部学科评估的结果来看,整体实力确实是低于A类的。而为何将双一流分为A类、B类,据教育部解释:这样做主要是希望督促所有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加快改革、加快发展,并推动归入B类的高校正视差距、奋起直追。从这一点上来说,这6所学校之所以被列入B类,主要是由于实力上存在差距的原因。这6所高校里面,有些高校本身就是985高校,可能因为专业性的限制,发展的不愠不火,但其实力还是很强的。这些新进的双一流大学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发展,但总体都是非常好的高校。如果将“双一流”建设看成是一次大学层次划分的话,那么这些大学就都处在最顶层,这意味着它们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影响等方面都是最突出的。那么,A类高校是不是就像学生的成绩A好于B那样,一定比B类高校好呢?我认为不见得A类高校就一定好于B类高校,就好比很多211不一定差于985,很多二本不差于一本一样,具体有以下两点原因:1、B类高校的很多学科专业要好于某些A类高校这个其实可以从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找到完美的答案。比如B类高校中的东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评级超越了哈工大、东南大学、华科大等A类工科强校,该学科下的自动化专业是东北大学的老牌专业,影响深远,再加上该专业本身五花八门的就业领域,使得该专业的学子就业很好。再比如郑州大学,优势领域很多,在临床医学、材料科学、化学等领域颇有建树,虽然都算不得拔尖,但也比很多A类高校好很多。另外还有4所B类高校也同样如此,某些王牌学科专业的师资力量、生源质量、学生就业等方面都要好于某些A类高校的。2、B类高校的地理条件不差于某些A类高校一所大学地理条件的好坏,是很影响其毕业生就业的。6所B类高校中,除了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以外,其他3所的地理条件都是很不错的,虽然不见得比某些A类高校好,但至少也不差。这里又要说到郑州大学了,该校所处的郑州虽算不上经济很发达,但这些年发展很快,而且处于中原地带,周围有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很多工作单位每年都会选择去郑州大学招聘,所以该校毕业生找工作时好的去处有很多。可以明显看出,以上两个原因,我都是从就业的角度出发的,因为绝大部分的学子读大学就是为了就业。毕竟,读大学只为追求高学历和实现顶尖名校梦想的学子少之又少。另外,国家“双一流”建设实行滚动淘汰机制,每5年一轮换,所以没有永远的A类,也没有永远的B类,非“双一流”的高校未来也有可能成功入选。再加上“双一流”建设是立足于学科,而不是大学,所以大家更应该理性地看待,要将更多的目光放在学科专业上面。1,2019中国双一流大学排名公布2,官宣!教育部正式“取消”985/211,统筹为双一流综合:四眼学长 等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中所选图文来源互联网,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