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2考研这些专业继续扩招!有你的吗?鹿铃

2022考研这些专业继续扩招!有你的吗?

本文来源:何凯文考研英语上个月,教育部官网公布了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据统计显示,2020年招收研究生110.66万人,在学研究生313.96万人。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2020年招生人数已达到110.66万。而且有老师曾在微博上表示,21考研预计招录118万人,相比较于去年,增长扩招预计18万人左右。近10年来,硕士研究生扩招年均增幅达到6%,也就是说,研究生扩招是持续进行的。但扩招应该是只会向部分专业倾斜,尤其是向专硕倾斜,大部分扩招名额可能都是给了专硕或者是非全考生,学硕的扩招名额应该是比较少的。此外,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增加的背后,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学位授权单位也在大幅增加。新增学位点最多的学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共有13个单位新增。公共管理学科增列单位较多,共有9个。药学学科有8个单位新增,物理学,应用统计各有7个单位新增,翻译、外国语言文学各有6个,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与化工、法学、土木水利、资源与环境学科各有5个单位新增。总的来说,这些专业的2022会继续扩招!你是什么专业的?评论区聊聊呗!

弟子志之

2021研究生继续扩招,学历会因此贬值吗?

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本周六(12月26日)拉开帷幕。业内人士预测,由于新冠疫情导致就业压力增长、出国留学受阻等原因,此次报考人数将大幅增长,创历年之最。与此同时,在2020年扩招18.9万人的基础上,2021年硕士研究生规模还将稳步扩大。在这种大背景下,研究生学历会不会贬值?未来若想继续深造有何新途径?研究生就业是否具备明显优势?【问题一】扩招会造成教育质量下降吗?近两年,研究生扩招给家长和考生带来喜讯的同时也引发不少担忧,一些人认为,萝卜快了还不洗泥呢,高校一下子招收这么多研究生,教育质量肯定会下降,等这些学生毕业后又将面临新的就业难题。那么,研究生扩招真的会造成教育质量下降吗?研究生培养质量不会缩水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军政近两年,研究生持续扩招,仅2020年全国就招收硕士研究生近100万,增加了18.9万,增幅超过20%。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高校领导和教师都表示欢迎和认可,但也有人表示担忧,认为这么大幅度扩招会造成未来就业压力增大、学校培养条件变差、学生培养质量降低,从而使学历贬值。对此,我想结合实际情况谈几点看法。首先,研究生扩招规模在可控范围之内。近年来高校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许多想要继续深造的往届生也加入到考研行列,这就使报考硕士的考生人数持续扩大。而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给应届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不小压力。同时,本科毕业生出国深造受阻,也进一步增加了考研学生数量。从目前来看,扩招比例是在可控范围内。按照教育部要求,每个培养单位每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应在上一年9月份申报,增加招生名额还要讲述具体理由,且教育部也对高校师生比、生均宿舍和食堂等公共设施面积有严格控制。一般情况下,高校申请的招生计划均高于实际下达的招生名额。比如,我们学校2020年申请增加500名硕士研究生招生名额,实际下达421名,虽然实际增加的数量比往年有较大增幅,但仍然没有超过申请计划名额。而申请增加名额是根据学校每年从国内外引进150名青年人才、在良乡校区新建了20多万平方米教学设施、宿舍和学生食堂等情况测算而来的。其次,扩招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互联网+、集成电路、无人系统、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材料、生物医药等高科技领域亟须快速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因此,高校必须瞄准国家未来发展需要提前布局培养高层次人才。本科教育更侧重专业通识教育,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关键阶段。因此,扩招专业学位研究生完全符合国家未来发展需要。第三,扩招情况下更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研究生扩招会不会造成培养质量下降,这是学生、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政府和学校重视的方面。研究生培养质量主要与生源质量、课程质量、科研质量、导师指导质量、学位论文质量密切相关。考生数量大幅增加,生源质量基本上不会有太大影响;各高校针对研究生课程持续进行改革,包括建设以学位核心课为主的精品课、视频公开课、网络共享课、思政示范课等,不断强化研究生基础知识和专业水平,同时不断加强课程质量督导和评价,所以课程质量应该是有保障的;针对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各高校通过建立实践基地、配备校企双导师、校企联合培养、聚焦工程技术应用研究等举措,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能有效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导师管理方面,教育部出台文件要求强化师德师风,高度重视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落实,加强导师岗前培训和开展教育培训等。高校也都不断加强导师管理,对导师出现师德师风、指导学生学位论文质量或其他方面出现问题时,将停止或暂停导师指导资格;针对学位论文质量,各省级教委都加大了对学位论文抽查力度,同时教育部也明确要求各高校加强培养过程质量督导并建立分流淘汰机制,从而促使学校、学院、导师三方面都对学位论文质量进行严格把关。通过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质量进行监管,应该能够确保培养质量不缩水。第四,在保证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就业应该有保障。这两年研究生扩招主要集中在专业工程领域,且以电子信息、机械、能源动力等类别为主。而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系统、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储能技术等领域对专业创新人才需求极大。在保证培养质量的情况下,研究生毕业后应该都能就业。以我们学校为例,工程领域硕士生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其中以上提及领域的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一直都是100%。【问题二】复试难度会不会大幅增加?今年,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要求深化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优化初试科目和内容,强化复试考核。这一新政的出台给部分家长和考生带来压力,研究生招生复试成绩会在录取时占多大比重,其难度会不会大幅增加呢?复试权重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设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周明生在报考人数连年创新高、招生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受到各方瞩目。今年第一次全国研究生大会的召开,以及教育部等部委《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的发布,标志着研究生培养迈向高质量发展时代。根据新政策,各高校在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上,优化初试科目和内容,强化复试考核,综合评价考生考试成绩、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一贯学业表现等,择优录取。针对部分家长和考生的疑虑,我谈谈自己的想法。复试实现了考核角度的多样化。研究生招生考试包括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初试阶段按学科不同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进行统一考试,按照统一标准选择进入复试的考生,专业知识涉及有限,培养单位没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个别考生为追求初试考高分,本科四年专注考研,导致少数考生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发展不足,综合实践能力训练不够。如果缺乏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在硕士阶段还需花大量的精力弥补专业基础知识的不足,在有限的研究生阶段很难达到培养目标。复试阶段能够发挥培养单位的自主选择权,实现考核角度的多样化,不仅考核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和科研潜力,还要考核外语听说能力、综合表达能力,更要多维度考核学生的思想品德,通过再次测试选择适合进一步深造的人才,保证培养质量。可以说,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有赖于优秀生源的选拔,复试的多维度考核是保证生源质量的基础一环。为保证复试的有效性,就要合理确定复试在录取中的权重。根据教育部规定,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为30%至50%,在这个范围内各招生单位可以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自行设定复试权重。权重的确定分为两个层面,首先是初试和复试分别所占的比例,其次是复试中各考核方面所占的比例,包括笔试、面试、英语听说等的权重。比如,我们学校的复试权重一般为50%,而在复试中,外语听力和口语占20%,专业素质与能力占60%,综合素养占20%,思想政治表现实行一票否决。复试实现了考核内容的多样化。复试中的笔试着重考核学科专业方向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而面试环节既要考察考生应具有的本学科基础,更要考核考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面试时考生当场从试题库中抽取问题,通过开放型问题,与复试老师面对面交流,重点不是考核考生对书本知识的机械记忆,而是考察创新性思维能力,问题需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启发考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变和反应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以及对专业领域前沿的关注程度,发现考生潜在的闪光点。复试实现了考核方式的多样化。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考生,要求也应有所不同,学术型考生更加强调科研成果及学术潜力,专业型考生更加强调理论运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在一些实践能力强的专业,如MBA、MPA等,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考生的讨论判断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进取心、合作精神等。在英语听说测试中,我们学校改变流于形式化的英语自我介绍,转而采用专业英语和通用英语相结合的方式来考察考生的交流能力,以及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此外,我们学校还会通过政治审查、面对面交流,对考生思想品德进行综合评判。言为心声,通过问题的回答、未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能够考察考生的思想品质、人生态度、心理素质等,辅之以考生提供的资料,如本科阶段的成绩、论文成果、竞赛获奖、四六级英语证书等综合判断。总之,复试既会尊重专业和导师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也要强调程序的规范,从而保证复试的公平公正,选拔出优质的生源,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问题三】博士招生方式有没有新变化?近年来,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已打破统考的唯一方式,特别是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明确提出“完善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和直接攻博等选拔机制。那么,现在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到底是怎样的呢?多元化途径选拔博士生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孙雨近年来,各高校以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基础宽厚、专业扎实、身心健康,致力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或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通过本科直博生选拔、硕博连读考试、“申请-考核”制和普通招考等多元化途径开展博士生生源选拔,不断优化招生考试制度,以提高人才选拔质量。以我们学校为例。我们学校现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统计学、政治学、外国语言文学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0余个二级学科招生专业。本科直博生选拔在推免生招考中同步进行,主要针对普通高校具有推免资格,且有学术志向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中遴选。获得“直博生”资格的考生从入学第一年即是博士生身份,学制5年。“硕博连读”项目选拔在两个阶段进行。一是在接收推免生招考中开展,通过考核提前确定其“硕博连读”资格。二是在研一第二学期,学校统一组织在学术型硕士中进行选拔,学制5年。第一阶段以硕博课程学习为主,时间为2年至2年半;第二阶段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除上述两种途径外,我们学校通过“申请-考核”制、普通招考“两段制”面向应、往届生进行招考选拔。一般“申请-考核”制选拔时间于12月至1月开展。2021年,我们学校共有4个学院通过“申请-考核”制招生。“申请-考核”制招生报考条件中除了要求考生具备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并且已取得较为突出的科研成果(如专业学术论文发表等)。由申请者将相关材料提交报考导师审核推荐,经学院招生小组综合考核打分,确定候选人资格,经学校审核通过后,成为“申请-考核”制资格候选人,参加基本能力测试成绩合格者,获得拟录取资格。未获得“申请-考核”制候选人资格的考生还可继续报考“两段制”考试。为进一步做好博士研究生的招生选拔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博士研究生考核评价机制,突出导师群体和基层学术组织在博士研究生选拔中的主导作用。自2014年,我们学校在博士研究生普通招考中推行两段制考试改革。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在第一阶段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基本能力测试。原则上设置初试科目一至两门,主要为外语(100分)和专业基础课(100分),达到基本分数线者进入第二阶段(复试)考核。第二阶段考试主要为专业考核和综合素质测评,突出对考生创新能力和专业潜质的考查。学校会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坚持“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实行按导师招生,依据考生的考核成绩及导师意见等情况确定最终拟录取名单。【问题四】读了研究生是否就有了明显就业优势?在考研大军中,不少人是冲着未来好找工作而去的。家长和考生们很想知道,研究生毕业后真的具有明显就业优势吗?调查显示学历与收入基本成正比麦可思研究院副院长马妍近年来持续高涨的考研热情,反映出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高层次人才需求不断加大,大学毕业生希望通过提升学历来增强个人竞争力的意愿越来越强烈。麦可思数据也显示,“就业前景好”和“职业发展需要”,是本科毕业生选择国内读研的最主要动机,比例均超过半数。“考研到底值不值”“工作3年和读研3年,差距能有多大”这类话题经常在网络上被讨论。我们基于大学生毕业后发展跟踪评价的调查发现,从毕业后短期就业情况来看,刚毕业研究生的月收入与工作3年的本科毕业生相比基本持平。不过,从职场中期发展来看,学历提升和未提升群体在就业质量方面还是出现了一定的差距。举例来说,2014届本科毕业5年后学历提升人群的月收入为10408元,比同届学历没有提升人群高出725元。对于“双一流”院校毕业生来说,这一差距更为显著,学历提升人群的月收入为13027元,相比未提升人群高出1144元。学历提升除了带来经济方面的回报以外,为毕业生的职场感受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2014届学历提升人群毕业5年后的就业满意度为79%,比学历未提升人群高出6个百分点。不可否认,升学对大学生就业可以起到一定分流与缓冲作用,但研究生持续扩招也造成部分人对“是否会产生就业积压,影响两三年后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担忧。其实,从这两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来看,扩招重点是面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专业倾斜,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都是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领域的紧缺人才。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如何,不仅取决于毕业生数量、岗位需求数量,也取决于毕业生自身是否有能力胜任岗位工作。这不仅需要学生在学习期间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培养单位严把质量关。今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研究生培养单位要从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导师岗位管理、质量评价机制等五个方面,全面从严加强管理,提升培养质量。这无疑对高校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供图:视觉中国

截拳道

2022年考研持续扩招!教育部考研政策汇总!

在研究生教育大踏步发展的今天,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这里帮大家汇总了目前教育部的研招政策,2022年考研的同学可以进行参考。明确导师权责针对此前人大代表提出的“改革我国对博士生、硕士生毕业考核体制,给予导师决定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教育部认为该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完善高校研究生科研成果评价标准具有很大启发,决定充分采纳。但在进一步扩大导师权益的同时,教育部也对导师的权益范围进行了限制。健全导师分类评价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将研究生在学期间及毕业后反馈评价、同行评价、管理人员评价、培养和学位授予环节职责考核情况科学合理地纳入导师评价体系。导师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不得将研究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不得放纵研究生发生学术不端行为,不得侵犯研究生学术权益,不按实际贡献排序署名。不得讽刺、挖苦、辱骂研究生或有其他侮辱行为,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任何形式的不正当关系。重点发展专硕事业教育部发布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2020年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表示,优先新增国家发展重点领域、空白领域和亟需领域的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西部地区、民族高校在申请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时,申请条件可降低20%。已获得学位授权自主审核资格的学位授予单位,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工作的意见》增列学位授权点,不参加本次新增学位授权点审核工作。争取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排查近5年硕博学位论文对研究生质量的严抓,不仅体现在清退分流上,对学术不端的“零容忍”更能体现我国办好高等教育的决心。此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发布了《关于开展学位论文规范管理和学风建设工作的通知》,对该校近五年硕博学位论文正式进行全面排查,并复核近五年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学位论文的过程管理。研究生扩招将持续3月1日,教育部官网公布了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据统计显示,2020年招收研究生110.66万人,在学研究生313.96万人。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2020年招生人数已达到110.66万。近10年来,硕士研究生扩招年均增幅达到6%,也就是说,研究生扩招是持续进行的。此外,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增加的背后,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学位授权单位也在大幅增加。新增学位点最多的学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共有13个单位新增。公共管理学科增列单位较多,共有9个。药学学科有8个单位新增,物理学、应用统计各有7个单位新增,翻译、外国语言文学各有6个,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与化工、法学、土木水利、资源与环境学科各有5个单位新增。对2022年考研的同学来说还是要充分备考千万不要仓促应战!来源:中华全国学联

多信者显

这10所双一流院校,2021硕士研究生扩招人数超过1000人|2022考研

硕士研究生扩招在2020年已经成了各大网站的热门词汇!大规模的扩招对于2021及2022年考研的同学来说,肯定是代表着录取率的提高。但是同时报考人数也会随之增长不少。今天麦麦就给各位2021-2022年考研生们整理了下这10所双一流考研院校,2021年扩招人数超过1000人。这1000个机会再加上该校历年的报录比,同学们肯定看到了更多的机会是不是?具体数字看表一。表二是这10所院校2021年招生简章中招生计划详情的截图。关注麦麦看历史文稿:《2021年研究生硕士扩招院校名单30所!》2021硕士研究生扩招人数超过1000人的双一流院校名单其中,郑州大学,福州大学,海南大学等10所双一流院校上榜!郑大扩招人数最多,扩招了1200人;复旦大学扩招1100人;中山大学扩招1000人;这10所扩招院校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详情1,郑州大学2021计划招生8100名2021年郑州大学校意向招收硕士研究生8100名左右(含推荐免试生、“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20名、“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30名),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7500名左右、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79名。2,福州大学2021计划招生4630名2021年我校面向全国预计共招收4630名左右硕士研究生,其中,预计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120名,包括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1695名(含推荐免试生)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425名(含推荐免试生)。3 ,海南大学2021计划招生4300名2021年海南大学计划招收各类硕士研究生4300名左右(含全日制学术学位、全日制专业学位、非全日制专业学位)4 ,暨南大学2021计划招收4700名2021年暨南大学面向中国大陆高校计划招收硕士生约4700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生约4100人,学术型硕士生约1700人,专业学位硕士生约2400人;非全日制硕士生约600人5,河南大学2021计划招收4500人河南大学2021年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4500 人左右,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100 人左右,非全日制研究生400 人左右。6,复旦大学2021计划招收7500人复旦大学2021年度全校拟招收各类硕士研究生7500名左右(含推免生)7,宁波大学2021计划招收 3272人2021年宁波大学招生目录中公布的招生计划总数暂按2020年国家下达的研究生招生计划总数(3272人)安排。8,中山大学2021计划招收8000名中山大学 2021 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约 8000 名(含推荐免试生),包括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类型,学习方式分为全日 制和非全日制。9,西安交通大学2021计划招收6700名西安交通大学2021年拟招收攻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含学术学位、专业学位)5600名,其中拟接收推荐免试生2800名(最终以实际录取人数为准)。拟招收攻读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1100名。10,西南大学2021计划招收4800人2021年西南大学预计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4500 余名(含推荐免试生(以下简称“推免生”),不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等专项计划招生人数),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300 余名(不含公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招生人数)。注:文中数据均来自各大院校研究生院招生办,麦麦做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心性

研究生扩招已成定局,2021年研究生还会继续扩招吗?

2020年的考研太难了,报考人数激增,再加上又遇到疫情,但是很快就有传闻说研究生将要扩招,没想到这个传闻被实锤了。昨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决定研究生扩大招生规模。我认为研究生明年扩招的可能性非常大,今年研究生临时性扩招是因为疫情原因,企业复工迟,全国各地都积压了大量的求职者等待就业,大学生没法正常开学,对大学生就业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缓解高校就业问题。首先,我们知道高校的招生政策一般情况下都会有一个连续性,而且这种连续性至少是三年,不可能临时性扩招一点,第二年就降低了,这样的话,对高校的资源也造成了一定的浪费,要知道研究生的扩招会要求高校匹配更多的资源,在第二年又取消扩招的话,资源岂不是浪费了?其次,现在的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学历人才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多,一线城市的小学招老师都要硕士研究生,普通的一个事业单位岗位没有硕士生都进不去,在这种背景下,读研的需求还是很大的。最后,2019年之前研究生招生的录取比例都是在30%以上,而2020年的研究生报名人数是341万,预计的录取率和2019年一样也只有25%,这个录取比例比过去降低了5%以上,实际上考研的竞争压力是越来越大了,为了缓解这种竞争压力,适度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是必须的,而且这个扩大的比例也不会影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所以,我认为研究生扩大招生规模,在最近两年会持续出现的,只要高校把住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关,将研究生录取比例控制在30%完全是没有问题的,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高校现在对人才的培养也是越来越严格,规定的年限内无法完成学业的话,还是有可能会面临被清退的可能。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谈谈你的想法!

然而夜半

2020研究生扩招,考研党并不轻松,这3点值得注意,别说没告诉你

2020考研扩招终于坐实,对于本届考研的学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毕竟扩招总比不扩好,随着硕士研究生学历成为招生单位的标配,大家一门心思考研也是形势所逼。在5年前,考研的人数并没有如此火爆,并不说明现在的学生比原来的学生更有意愿深造,2020研究生扩招,考研党并不轻松,这3点值得注意,别说没告诉你扩招学校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这两个地区的高教资源实力不如华东、华北,在往年也是调剂的热门地区,因为B区的分数线相对A区高校要低很多,所以试图考A区成绩差距较大的考试生们为了读研成功,纷纷调剂到这些地区,本次的扩招名额向这些地区倾斜,所以这些学生的机会会更大。如果一心想考A区或者211、985院校的考生,本次的扩招似乎与你关系不大,这一点一定要搞清楚,即使这些热门地区扩招也只是象征性的增加少量名额,况且很多211、985也不会扩招,所以考取名校的考生们复试切不可大意。扩招的专业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由于新型病毒疫情的肆虐,国家也看到了目前我国在上述四个领域方面的人才还是比较欠缺的,所以考研扩招主要倾斜于这四大专业,大家发现这四个专业除了公卫比较冷门外,其他3个都是热门专业,报考的人数并不少,如果倾向于东北和中西部的话,对于原本打算考这些地区的考生和报考此类专业的考生很有利,如果调剂到这些专业的话也很有优势。扩招主要以专硕为主,学硕为辅教育部扩招的导向性很明显,以专业硕士为主,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主,一般来说,学说更注重理论,专硕则是更注重实践,对于实践的重视,实际上也可以从本次的新型肺炎防控中看出来,很多中科院院士只顾发论文,而以钟南山、李兰娟院士为主的科学家则是从事第一线工作,为本次疫情防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看来科研应用实践显得更为重要,从国家层面来说,专硕也是很重要的。对于考研党来说,如果原来报考的这四大专业如果为学硕,可以调剂到专硕,录取的几率更大,所以对于2020考研党来说,要把握本次扩招的红利,争取尽早上岸。本次的考研扩招其实是在今年874万就业大军的就业压力大的背景下进行扩招的,实际上由于疫情影响,2020毕业生春招改为网上招聘,对于本届的毕业生是不利的,当然如果在4月份以后,疫情得到控制之后,校招肯定还是会有的。不过教育部也有好消息,本届毕业生如果在毕业前未能就业,要求高校为其保留学籍两年,与2021和2022届毕业生一样,也应该算是应届生,这个政策的确是非常好的,毕竟疫情影响是事实,但教育部能够为这一届毕业生出实招,还是值得点赞的。对于2020考研党来说,扩招是好事,但一定注意上述三点,争取早日上岸。

画之国

2020年研究生招生一举达到110万,开启“年招百万”新历史

在2021年考研分数线即将出炉的前夕,2020年考研招生人数有了确切数字。根据教育部公布的资料显示,2020年招收研究生人数相比2019年,增加18.96万人,招收总人数达到110.66万,成为历史新高。可以说,2020年绝对算得上是研究生招生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一是18.9万的扩招规模前所未有。自1998年以来,每年的研究生招生计划都在增加,但每年的扩招比例一般都在10%以内,完全达不到2020年的20%的大扩招比例。在原先招生总规模小于每年100万的时候,扩招比例又一般再10%以内,那扩招规模自然比不上2020年的大手笔。二是招生总规模达到历史新高。这一点在上文已说过,不再赘述。但再强调一个事实,2020年是开启了研究生招生“年招百万”的新历史。那站在研究生“年招百万”的新历史节点上,你又有什么感想?是自豪?庆幸?还是感到有些疑惑?或者担心?下面,我和大家交流几个自己的想法。第一个就是最现实的问题,2021年能保持得住这个招生规模吗?还有没有再继续扩招的可能性?根据最近几年的教育公报数据测算,2018年的研究生扩招比例约为6.7%,2019年约为6.8%。如果2020年继续按这个比例扩招,招生规模应该在98万左右,2021年招生规模在105万左右。这就意味着,如果按正常扩招速度来进行的话,2020年扩招的18.9万人,等于是把2021年,还有2022年的部分研究生扩招名额都用上了。那2021年考研会怎么样?是在2020年110多万的招生规模上继续按照近年来的惯例继续扩招(近十年来基本在6%到7%之间),还是把2020年受疫情影响导致扩招的部分去除后,再回到正常的扩招比例下招生?目前尚未有十分明确的消息出来。但综合之前的诸多会议释放的信号、2021届毕业生人数较高,以及考虑历史惯例,我认为2021年考研将在2020年的招生规模上继续增加,但增幅应该会明显小于2020年了。第二个问题是,年招生已经达到百万,我们的研究生够多了吗?到2020年,我国在学研究生规模为313.96万,自主培养研究生突破1000万人。从数字上来看,研究生群体已经比较庞大了。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和本专科群体来对比下,就会发现我们的研究生不但没有像社会上有些人说的那样烂大街,反而还是稀缺的。这里讲两组数据,一是:2020年,研究生招生规模为本专科招生规模的11.4%。二是:2021年高校应届毕业生总人数预计为909万,而近四十年来毕业的研究生总数还未达到900万。再讲一个直观事实。在很多中西部地区,只要有研究生学历,在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招考中,就可以突破户籍、年龄等方面的限制。甚至只要是研究生,就可以参加人才引进,就可以免面试直接笔试。因为我们毕业的研究生大多都在一线城市,在中西部四五线城市,还是比较稀缺的。但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也应该开始逐渐转变观念,未来,研究生将成为不少职业和行业的门槛配置,将不再有过多特殊对待,我们要学会用常态化的眼睛审视。

得之也死

2021年研考人数创新高,研究生扩招会导致学历贬值吗?

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本周六拉开帷幕。业内人士预测,由于新冠疫情导致就业压力增长、出国留学受阻等原因,此次报考人数将大幅增长,创历年之最。与此同时,在2020年扩招18.9万人的基础上,2021年硕士研究生规模还将稳步扩大。在这种大背景下,研究生学历会不会贬值?未来若想继续深造有何新途径?研究生就业是否具备明显优势?新华社资料图问题一扩招会造成教育质量下降吗?近两年,研究生扩招给家长和考生带来喜讯的同时也引发不少担忧,一些人认为,萝卜快了还不洗泥呢,高校一下子招收这么多研究生,教育质量肯定会下降,等这些学生毕业后又将面临新的就业难题。那么,研究生扩招真的会造成教育质量下降吗?研究生培养质量不会缩水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王军政近两年,研究生持续扩招,仅2020年全国就招收硕士研究生近100万,增加了18.9万,增幅超过20%。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高校领导和教师都表示欢迎和认可,但也有人表示担忧,认为这么大幅度扩招会造成未来就业压力增大、学校培养条件变差、学生培养质量降低,从而使学历贬值。对此,我想结合实际情况谈几点看法。首先,研究生扩招规模在可控范围之内。近年来高校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许多想要继续深造的往届生也加入到考研行列,这就使报考硕士的考生人数持续扩大。而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给应届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不小压力。同时,本科毕业生出国深造受阻,也进一步增加了考研学生数量。从目前来看,扩招比例是在可控范围内。按照教育部要求,每个培养单位每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应在上一年9月份申报,增加招生名额还要讲述具体理由,且教育部也对高校师生比、生均宿舍和食堂等公共设施面积有严格控制。一般情况下,高校申请的招生计划均高于实际下达的招生名额。比如,我们学校2020年申请增加500名硕士研究生招生名额,实际下达421名,虽然实际增加的数量比往年有较大增幅,但仍然没有超过申请计划名额。而申请增加名额是根据学校每年从国内外引进150名青年人才、在良乡校区新建了20多万平方米教学设施、宿舍和学生食堂等情况测算而来的。其次,扩招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互联网+、集成电路、无人系统、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材料、生物医药等高科技领域亟须快速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因此,高校必须瞄准国家未来发展需要提前布局培养高层次人才。本科教育更侧重专业通识教育,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关键阶段。因此,扩招专业学位研究生完全符合国家未来发展需要。第三,扩招情况下更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研究生扩招会不会造成培养质量下降,这是学生、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政府和学校重视的方面。研究生培养质量主要与生源质量、课程质量、科研质量、导师指导质量、学位论文质量密切相关。考生数量大幅增加,生源质量基本上不会有太大影响;各高校针对研究生课程持续进行改革,包括建设以学位核心课为主的精品课、视频公开课、网络共享课、思政示范课等,不断强化研究生基础知识和专业水平,同时不断加强课程质量督导和评价,所以课程质量应该是有保障的;针对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各高校通过建立实践基地、配备校企双导师、校企联合培养、聚焦工程技术应用研究等举措,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能有效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导师管理方面,教育部出台文件要求强化师德师风,高度重视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落实,加强导师岗前培训和开展教育培训等。高校也都不断加强导师管理,对导师出现师德师风、指导学生学位论文质量或其他方面出现问题时,将停止或暂停导师指导资格;针对学位论文质量,各省级教委都加大了对学位论文抽查力度,同时教育部也明确要求各高校加强培养过程质量督导并建立分流淘汰机制,从而促使学校、学院、导师三方面都对学位论文质量进行严格把关。通过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质量进行监管,应该能够确保培养质量不缩水。第四,在保证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就业应该有保障。这两年研究生扩招主要集中在专业工程领域,且以电子信息、机械、能源动力等类别为主。而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系统、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储能技术等领域对专业创新人才需求极大。在保证培养质量的情况下,研究生毕业后应该都能就业。以我们学校为例,工程领域硕士生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其中以上提及领域的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一直都是100%。问题二复试难度会不会大幅增加?今年,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要求深化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优化初试科目和内容,强化复试考核。这一新政的出台给部分家长和考生带来压力,研究生招生复试成绩会在录取时占多大比重,其难度会不会大幅增加呢?复试权重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设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周明生在报考人数连年创新高、招生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受到各方瞩目。今年第一次全国研究生大会的召开,以及教育部等部委《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的发布,标志着研究生培养迈向高质量发展时代。根据新政策,各高校在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上,优化初试科目和内容,强化复试考核,综合评价考生考试成绩、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一贯学业表现等,择优录取。针对部分家长和考生的疑虑,我谈谈自己的想法。复试实现了考核角度的多样化。研究生招生考试包括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初试阶段按学科不同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进行统一考试,按照统一标准选择进入复试的考生,专业知识涉及有限,培养单位没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个别考生为追求初试考高分,本科四年专注考研,导致少数考生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发展不足,综合实践能力训练不够。如果缺乏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在硕士阶段还需花大量的精力弥补专业基础知识的不足,在有限的研究生阶段很难达到培养目标。复试阶段能够发挥培养单位的自主选择权,实现考核角度的多样化,不仅考核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和科研潜力,还要考核外语听说能力、综合表达能力,更要多维度考核学生的思想品德,通过再次测试选择适合进一步深造的人才,保证培养质量。可以说,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有赖于优秀生源的选拔,复试的多维度考核是保证生源质量的基础一环。为保证复试的有效性,就要合理确定复试在录取中的权重。根据教育部规定,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为30%至50%,在这个范围内各招生单位可以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自行设定复试权重。权重的确定分为两个层面,首先是初试和复试分别所占的比例,其次是复试中各考核方面所占的比例,包括笔试、面试、英语听说等的权重。比如,我们学校的复试权重一般为50%,而在复试中,外语听力和口语占20%,专业素质与能力占60%,综合素养占20%,思想政治表现实行一票否决。复试实现了考核内容的多样化。复试中的笔试着重考核学科专业方向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而面试环节既要考察考生应具有的本学科基础,更要考核考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面试时考生当场从试题库中抽取问题,通过开放型问题,与复试老师面对面交流,重点不是考核考生对书本知识的机械记忆,而是考察创新性思维能力,问题需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启发考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变和反应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以及对专业领域前沿的关注程度,发现考生潜在的闪光点。复试实现了考核方式的多样化。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考生,要求也应有所不同,学术型考生更加强调科研成果及学术潜力,专业型考生更加强调理论运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在一些实践能力强的专业,如MBA、MPA等,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考生的讨论判断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进取心、合作精神等。在英语听说测试中,我们学校改变流于形式化的英语自我介绍,转而采用专业英语和通用英语相结合的方式来考察考生的交流能力,以及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此外,我们学校还会通过政治审查、面对面交流,对考生思想品德进行综合评判。言为心声,通过问题的回答、未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能够考察考生的思想品质、人生态度、心理素质等,辅之以考生提供的资料,如本科阶段的成绩、论文成果、竞赛获奖、四六级英语证书等综合判断。总之,复试既会尊重专业和导师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也要强调程序的规范,从而保证复试的公平公正,选拔出优质的生源,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问题三博士招生方式有没有新变化?近年来,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已打破统考的唯一方式,特别是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明确提出“完善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和直接攻博等选拔机制。那么,现在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到底是怎样的呢?多元化途径选拔博士生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 孙雨近年来,各高校以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基础宽厚、专业扎实、身心健康,致力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或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通过本科直博生选拔、硕博连读考试、“申请-考核”制和普通招考等多元化途径开展博士生生源选拔,不断优化招生考试制度,以提高人才选拔质量。以我们学校为例。我们学校现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统计学、政治学、外国语言文学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0余个二级学科招生专业。本科直博生选拔在推免生招考中同步进行,主要针对普通高校具有推免资格,且有学术志向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中遴选。获得“直博生”资格的考生从入学第一年即是博士生身份,学制5年。“硕博连读”项目选拔在两个阶段进行。一是在接收推免生招考中开展,通过考核提前确定其“硕博连读”资格。二是在研一第二学期,学校统一组织在学术型硕士中进行选拔,学制5年。第一阶段以硕博课程学习为主,时间为2年至2年半;第二阶段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除上述两种途径外,我们学校通过“申请-考核”制、普通招考“两段制”面向应、往届生进行招考选拔。一般“申请-考核”制选拔时间于12月至1月开展。2021年,我们学校共有4个学院通过“申请-考核”制招生。“申请-考核”制招生报考条件中除了要求考生具备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并且已取得较为突出的科研成果(如专业学术论文发表等)。由申请者将相关材料提交报考导师审核推荐,经学院招生小组综合考核打分,确定候选人资格,经学校审核通过后,成为“申请-考核”制资格候选人,参加基本能力测试成绩合格者,获得拟录取资格。未获得“申请-考核”制候选人资格的考生还可继续报考“两段制”考试。为进一步做好博士研究生的招生选拔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博士研究生考核评价机制,突出导师群体和基层学术组织在博士研究生选拔中的主导作用。自2014年,我们学校在博士研究生普通招考中推行两段制考试改革。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在第一阶段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基本能力测试。原则上设置初试科目一至两门,主要为外语(100分)和专业基础课(100分),达到基本分数线者进入第二阶段(复试)考核。第二阶段考试主要为专业考核和综合素质测评,突出对考生创新能力和专业潜质的考查。学校会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坚持“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实行按导师招生,依据考生的考核成绩及导师意见等情况确定最终拟录取名单。问题四读了研究生是否就有了明显就业优势?在考研大军中,不少人是冲着未来好找工作而去的。家长和考生们很想知道,研究生毕业后真的具有明显就业优势吗?调查显示学历与收入基本成正比麦可思研究院副院长 马妍近年来持续高涨的考研热情,反映出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高层次人才需求不断加大,大学毕业生希望通过提升学历来增强个人竞争力的意愿越来越强烈。麦可思数据也显示,“就业前景好”和“职业发展需要”,是本科毕业生选择国内读研的最主要动机,比例均超过半数。“考研到底值不值”“工作3年和读研3年,差距能有多大”这类话题经常在网络上被讨论。我们基于大学生毕业后发展跟踪评价的调查发现,从毕业后短期就业情况来看,刚毕业研究生的月收入与工作3年的本科毕业生相比基本持平。不过,从职场中期发展来看,学历提升和未提升群体在就业质量方面还是出现了一定的差距。举例来说,2014届本科毕业5年后学历提升人群的月收入为10408元,比同届学历没有提升人群高出725元。对于“双一流”院校毕业生来说,这一差距更为显著,学历提升人群的月收入为13027元,相比未提升人群高出1144元。学历提升除了带来经济方面的回报以外,为毕业生的职场感受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2014届学历提升人群毕业5年后的就业满意度为79%,比学历未提升人群高出6个百分点。不可否认,升学对大学生就业可以起到一定分流与缓冲作用,但研究生持续扩招也造成部分人对“是否会产生就业积压,影响两三年后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担忧。其实,从这两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来看,扩招重点是面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专业倾斜,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都是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领域的紧缺人才。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如何,不仅取决于毕业生数量、岗位需求数量,也取决于毕业生自身是否有能力胜任岗位工作。这不仅需要学生在学习期间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培养单位严把质量关。今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研究生培养单位要从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导师岗位管理、质量评价机制等五个方面,全面从严加强管理,提升培养质量。这无疑对高校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原标题:研究生扩招会导致学历贬值吗)来源:北京日报 流程编辑:U016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不日城

注意!这个省份官宣2022年继续扩招!六所双一流学校发布扩招信息

近期,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发改委、广东省财政厅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意见》要求合理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以服务需求为导向,统筹推进符合条件的本科高校申请博士、硕士学位授权,持续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适度超前布局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深化扩大省级政府研究生计划管理统筹权改革试点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增量招生计划主要用于改革成效奖补。 有序扩大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专项计划。支持高校与高层次创新平台和知名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开展科研经费博士研究生试点,建立依托重大创新平台和重大科技任务、使用科研经费支撑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新机制。研究生培养类型结构也将得到优化。《意见》指出,稳步发展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区域重大需求为重点,积极增加一批博士、硕士授权单位和学位点。在国家和省发展重点领域、空白领域优先新增学位点,加大对国家急需紧缺学科专业的支持,重点支持我省“双十”产业集群亟需发展的相关学位点。在招生计划管理方面,将增强招生计划调控的精准度,优先向重大科研平台、重大科技任务、重大工程项目、关键学科领域、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双一流”“冲补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培养单位倾斜,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倾斜,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公共卫生等服务国家战略、社会民生急需领域相关学科倾斜,向量子科学、脑科学、空天深海等前沿领域相关学科倾斜。看来广东省的学校22考研还是会继续扩招的,并且今年广东就有很多学校扩招力度也很大!暨南大学:2021年共计划招生4476人,相比2020年拟招生计划增加1100人。中山大学:2021 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约 8000 名(含推荐免试 生),2020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约 7000 名(含推荐免试 生),2021年扩招约1000人。广州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计划扩招1000人,其中专硕扩招650,学硕扩招350。扩招后,总共招收硕士研究生2900人,其中有推免生大概200人左右。说到这,又得提醒大家了,计划招生人数不等于实际录取人数。比方说海南大学21年计划扩招,但是实际上海南大学的外国语学院、生科与药学院、生态与环境学院、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林学院、园艺学院的部分专业都有不同程度的缩招,跟招生目录的计划招生人数不符。另外,我们在整理数据的时候,也发现今年有部分院校专业相比于计划招生人数扩招了!跟突然腰斩的院校相比,这简直是太友好了!必须要晒出来,让同学们看看!华南师范大学对比华南师范大学的招生专业目录和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方案后发现,010102中国哲学、030204中共党史、035200社会工作三个专业分别扩招了5人、10人、5人。重庆大学重庆大学是一所不爱按照计划出牌的院校,每年大部分专业,最后的招生人数都和招生计划有出入,不过一般都是扩招的居多,这点大家可以放心。今年,重庆大学多数专业都有不同幅度的扩招。上海大学对比上海大学的21年招生计划汇总表和各学院的复试录取人数,多数专业都进行了扩招。湖南大学对比21年招生专业目录和各学院的复试录取细则上的人数,大部分专业都有进行不同程度的扩招。北京师范大学对比招生专业目录和招生复试方案,北师大大部分学院都有一些扩招名额,扩招人数一般不超过10人。吉林大学吉林大学文学院的060200中国史、045300汉语国际教育、055200新闻与传播三个专业分别扩招了9人、16人、24人。总的俩说,从目前的的政策及形势来看,22考研还是会继续扩招的,同学们一定要抓住风口,越早考越容易上岸

保龄球

22考研可能继续扩招,硕士学历或会贬值?研究生激增后利弊明显

随着2021年的考研录取落下帷幕,很多小伙伴也都有了自己的归宿,有人上岸,有人就业,有人准备二战。而对于考研本身这件事来说,其实是永无止境的,很多小伙伴早早就准备起了备考2022,其中好包括一些今年上岸失败的小伙伴。这两年因为疫情的缘故,研究生的报考人数一直在激增,2021年就达到了史高的377万,不少人都觉得2022年考研人数只高不低。不过相对于考验人数激增的担忧,更多人还是关心扩招问题,毕竟这一点会更影响小伙伴们的上岸几率。2022年考研,各大高校还会继续扩招吗?其实从前几年开始,考研人数就一直在扩招,2020年比2019年扩招了近19万人,2021年情况更加夸张。单单在“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招生中,就有超过67%的双一流高校和超过77%的一流高校在招生计划上有明显的增长。其中“双一流”扩招超过1000的高校就多达9所。其中不乏复旦、西安交大这样头部高校。由此可见,2021年的扩招人数肯定也少不了。相比之下,大家肯定更关心2022年的考研能否继续扩招,其实这点不用担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继续扩招是必然趋势。2020年考研人数达到了341万,2021年的考研人数达到了377万,而2022年的人数基本只高不低,甚至会轻松突破400万。在报录比不变的情况下,相应“上岸”的人数可定也会变多,因此继续扩招肯定是必然。这一点基本没有悬念。与此同时,因为考研人数多了,扩招人数多了,但相应的,落榜的人数也会增多,因此选择二战甚至三战的考生也会增多,考研人数增加扩招也会增加。但考研难度基本不会降低。造成考研扩招的原因都有哪些?考研人数扩招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有关部门出台的政策这里主要指的是之前教育部、发改委以及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为了提升我国的大学综合水平,要适当扩招研究生。第二种:疫情突然到来导致考研人数激增这个原因纯属“黑天鹅事件”,疫情的爆发一下子打乱了很多人的人生规划,准备求职的、出国的、创业的不少人都不得不暂缓计划,转身加入考研的大军。这也直接导致了考研人数的激增,各大高校在保证报录比的前提下自然要扩大招生人数。2021年如此,2022年依旧。第三个:公考的面试时间推辞了由于今年公考面试的时间推迟了,很多上岸失败的小伙伴节奏也被打乱了,权衡之下二战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因此而二战的人数也会不少,这样自然会导致学校考虑扩招。第四个:国家急需某些专业的相关人才最后一点,虽然许多高校都出现了扩招的情况,但显然在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领域侧重也有不同,像临床医学、集成电路、人工只能等专业,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以及学术型人才。研究生扩招后都会带来哪些影响?首先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学资源问题。这也是最让人担心的问题。不少高校包括头部院校,扩招比例都在20%左右,最高甚至高达70%,面对这样大扩招比例,师资力量肯定是大问题。就拿南昌大学来说,2020年的计划招生人数是3803人,2021年则计划招生5160人,扩招幅度激增30%以上,不得不让人担心师资和教学资源能否跟得上。其次是研究生待遇受影响。除了教学资源和师资问题,第二大受影响的肯定是研究生的待遇了,最直观的表现有两点,一是奖学金金额下降,二是一部分研究生学校不再提供宿舍了。这显然会进一步提升读研的成本,无论是经济成本还是时间成本都会增加,这对研究生的学习研究来讲,影响也不小。最后一点,也是很多人最关心的一点。研究生的质量会不会降低。其实从很多个角度来看,可能确实会有一定程度降低。比如教资跟不上的导致的学生质量差。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研究生的质量可能不会降低,甚至更高。之前我们说了,即便是扩招,考研的难度不会降低,同时录取分数线也不会降低。但因为考生人多了,高分的也多了。同样情况下招生找到高质量学生的几率就更高了。这样变相导致生源质量高了,最后研究生质量可能只高不低。这样看起来,扩招是把“双刃剑”。研究生的学历会因为扩招贬值吗?近几年的连续扩招让不少小伙伴心存担忧,研究生学历会不会因此贬值?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担忧没啥必要。从当前整个就业市场上来看,研究生的竞争力依然很高,硕士学历的含金量依然很高。不过有一说一,扩招对就业的影响确实存在,但肯定在国家的计划控制之内。研究生的扩招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有学生的就业产生延缓作用,但这绝对不是解决就业的根本办法。扩招的同时也得注意教育过度的问题,一味地上学未必就是好事,竞争力未必就高。总之,不管研究生报考人数有多少,也不管扩招的人数是多少,考研以后会越来越来越成为趋势,想要上岸的小伙伴们可得抓紧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