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报考研究生的时候,除了院校和专业外,另外一项非常重要的决定就是导师的选择,不论是导师的人品,还是学识能力、科研水平都直接关系到的研究生学习。因此,首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研究生的导师不仅重要,还非常重要,可以这么说,如果你的学校和专业选择的并不好,但是选到了一位好导师,前途也是一片光明。当然,有人说现在是师生双选,自己是决定不了的,观察号告诉你,根据多年的经验,导师的选择有的早在考研前就有人开始联系了,有的在复试后联系,所以对于已经提前联系导师的同学来说,师生互选不过是个过程。另外,还有一点观察号想说的是现在大家都知道研究生阶段是导师负责制,因此,导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有一个非常不好的倾向是原本导师负责制原意是负责学生的培养,现在有很多学生读上了研究生之后,把毕业的任务就交给导师了,主动性较差,导师负责制把导师变成了保姆。所以,观察号认为,读研导师固然重要,但对于研究生来说自己更要努力,相互之间合拍很重要。那么导师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我认为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来,学识水平和人格品质是导师影响学生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一、学术方面常言道:名师出高徒。研究生导师的学术水平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导师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及实践活动中积累丰富的经验,而对于从本科阶段刚刚进入到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的学生来说,不论是在专业知识和科研经验方面都明显不足,这也是通过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需要提高和完善的地方。而学生的研究课题更是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对文献进行深入调研,对本领域有较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课题的研究方向,在一定程度上说,导师的学术水平决定了研究生的培养水平。因此,导师自身不仅要准确把握学科前沿动态,更要将相关知识传递给学生,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让学生熟悉学科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另外一点,导师应该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师指导的再好,也需要学生去进行实践,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二、人格方面可能大家还记得去年上海某教授在聊天群辱骂学生的事,即便这件事事出有因,但作为导师,应当以沟通为主,批评教育为辅,辱骂学生可能不仅不会解决问题,更会加深师生之间的矛盾,导致相互之间失去信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导师不仅学术水平要高,个人的道德修养、治学态度、人格魅力也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所以,导师的责任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学术道德、合作精神、沟通协调等综合能力。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导师不仅要在学术上成为学术上的领路人,还要把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对待科研工作的热情传递给学生。观察号在读书的时候,导师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十点、十一点有时更晚,当然,我们不能以牺牲健康为代价,但这份对待工作的热情,肯定会感染学生,我们几乎没有人在导师走之前离开实验室,反而导师还劝我们早点回去休息,所以有时导师的人格和品格会深深的影响到每一位学生。当然,导师的指导能力也是在培养学生过程中逐渐提高的,其经验也是伴随着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而逐渐积累的,所以,研究生导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并不仅仅是两年或三年的短暂学习,可能更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因此,如果你碰到了一位负责任的好导师,一定要珍惜!你怎么评价自己的导师?聊大学生活,谈考研考博,教育观察号在百家等你。如果我的文章帮到了你,欢迎点击关注,点赞和转发,和更多的朋友分享!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研究生导师,顾名思义,主要工作在于“导”而不是“教”,如引导自己的硕士生熟悉某个学科、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进一步引导学生提高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在整个研究生阶段,个人努力、找对方法最为关键,其次是有个好导师、好团队。记得读研时,我的导师曾对我们说:你们成功、失败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导师能做的就是提供助力,让你们没有顾虑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说,遇到好的导师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以我们课题组为例:和不少团队一样,我们课题组也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学生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人性化的是,允许他们晚一天回校(住宿费、餐费团队负责),在会议举办地走走看看、或找到同学沟通交流。当然,也不是随便一个学生都能去,得参加研究生分会场报告。换句话说,自己的课题研究有一定成果之后,才有机会出去。硕士生可以自选合适的会议,或者导师参会时一同参加,有2-3次这样的经历、锻炼对硕士生提升很大。相信每个硕士生都有这样的感觉,彼此间聊天时总会感慨一句“别人家的导师啊”。一个好的导师的帮助很大,尤其是性格好的导师。简单的聊聊我的看法:1.课题进展快。我是工科,相对来说工科的不少专业研究都需要大量的试剂、测试经费。记得之前几个老师一起聊天估算过,一个普通硕士毕业得需要10-20万的经费支撑,博士生得50万。当然,不是说这笔钱不止给学生发助研津贴,而且支撑学生课题的推进。2.导师影响力助力大。在校内、学院内,并非所有的评奖评优都是绝对公平的。在这个过程中,大牛导师、有行政职务导师的硕士生会有“倾斜”,即我们常说的“同等情况下优先”。比如说,同样发表一篇中科院3区论文的2个硕士争学院奖学金,普通导师的学生往往不具有优势,毕竟没有机会作为评委参会。3.经费充足,啥都不愁。在学校、学院大型仪器平台使用中,大牛导师同样具有优势。往往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2周的等待。一般,10-20万这样价位的设备,导师一句话“买”。之前,我们读研时就非常羡慕同学,学院的设备还没他们课题组自己经费买的齐全,尴尬!只能夜里,找协助管理设备的本科同学帮忙,私下搞点测试。4.助研津贴高,生活压力小。大学和研究所不同,很多导师在国家补贴之外,是不额外发放助研津贴的。通常情况下,就算是发补贴,硕士生在300-500元/月。而经费充足、性格好的导师,往往能发到1200-1500元/月。比如说,今年暑假,我们专业内有个导师接了个横向课题,去野外调研就做了小2个月。他喊了自己的一个硕士生参与,最终额外发放了8000元的劳务费。遇到不好的导师,也许这8000元就没有的。5.发表论文有优势。论文投稿过程中,导师的学术地位非常关键。若是期刊主动约稿,论文水平不是太次,基本都没有问题的。反而是,自己一个人摸索投稿,真心不容易。另外,就算是想投个水刊,导师经费不足,版面费都没法解决。之前,看过一本硕士学位论文,看到2篇Plos One后就知道他们导师经费足、肯支持学生。6.有机会帮忙推荐工作。有个之前合作过的地方事业单位上周找我们要硕士。单位的地理位置不太好,但是硕士生也可以解决编制,走人才引进待遇有10万元/年。团队有个硕士生还是比较感兴趣。如今硕士生找工作压力同样不小,校招不少人去试了几个单位都没有得到认可。7.用心指导,学生进步快。受限于本科学校的实力,很多硕士生之前的能力培养不是太好。进入硕士阶段后,好的导师会严格要求,如每周阅读20篇高水平英文期间、英语组会汇报等。而且,和硕士生讨论实验方案、小论文初稿、学位论文等,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能力,有利于他们日后深造求学或者胜任其他工作。--结语--其实,研究生导师很重要,我们也都认可这一点。不同导师的培养方案和性格有很大差异,也许导师的一件事在师姐眼中是在帮助自己,而自己觉得是在压榨学生。因此,和导师相处的过程中,遇到事情尽量多思考、少点冲动,多点沟通就能少很多隔阂。你还记得自己的导师吗?感觉他对你最大的帮助是什么呢?
放在最前面的话:把研究生当成一份有期限的工作,一万步后的最坏情况就是离职,太阳每天都会升起,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前两天我的一篇文章下的评论:“哪个说的考研要先联系导师的啊”说实话,把我都弄得无语了研究生期间,导师是什么身份?研究生阶段就像是导师为权力中心(领导、老板),师兄师姐们作为你的牵引者(上司),“我”从一个科研小白,实验室的零经验者,跟着师兄师姐们学习仪器的操作,协作他们项目的进行,一边学习处理数据,一边学习仪器的使用(机缘来的时候,可能由项目获得新灵感,开展另外的横向课题),导师作为你的引路人,指导大方向的问题,而导师中标的项目多,课题组忙,是学习的好机会,但同时也是压力的来源,最后“我”通过做过无数个实验,学习n多个软件才可以处理的实验数据,温柔对待实验仪器,在实验室里渡过漫长的时光,经过无数个日与夜的奋斗,终于可以参与毕业答辩,接受行业大佬的头脑风暴洗礼,手持双证毕业,然后回归社会。导师 ——“我”的指路人基本来说,很少导师亲自带学生学技能,都是由实验室师兄师姐们一代一代传下来,老人带新人;因为,导师们都是很忙的,他们可能有实验项目在身,而项目都是由时间期限的;有行政职责在身,有开不完的会议,例如学院院长,研究生学院院长等;有参与本科或者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忙着评职称;构思下一个项目标书;所以一般下,导师负责大方向的指导,疑惑的提问,讨论,具体实施、解决方案还是靠自己;除非你是老师的第一位学生,则可能导师与你共同进退。考研前,非考回本校的学生,没有很大的必要联系导师若是想考研回本校的学生,最好提前跟导师表达一下意愿,运气好的话,本科期间内你就可以提前感受一下课题组内的氛围,提前感受研究生生活了;实力足够下,初试成绩过院校的专业线,联系导师,恭喜你,除去不可抗力因素,90%你就是那一年的研究生新生了。其次,你要知道,大多数院校的都是导师学生双选的1.学生表达意愿2.导师分析,考虑3.双方联系,提前沟通你对这个老师有意愿,提前邮件联系,老师觉得你能力可以,继而达到双向联系。文章里描述的联系导师,都是基于要做实验的理工科类学生,虽然人文社科类的导师没有像理工科的一样,带着学生在在实验室搞科研,但任何专业科目在自己的领域内也会有自己的研究方向,比赛项目等等,而且我认识的文科类研究生还没听说过她们从来没联系过导师。即使这两年研究生扩招,研究生还是小班教育,一个实验室总人数在8~12人不等。(注意啦,不是指大牛导师的那些20多人的大课题组,况且大课题组内还有小导师呢!)以我们导师而言,每年最多招生3个(是导师亲自带的,不是挂名的)我们的实验室里,研一研二研三的学生加起来最多也是9人。所以,说了这么多,联不联系导师,还是自己决定吧!我只是单纯分享自己的经验。
文|学个习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研究生导师,到底有多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读研期间,所有与你读研相关的事情,可能都需要经过你的导师同意。比如,你的研究生开题、中期考核、更换课题、要去实习、发表论文、毕业答辩等等,都需要导师的参与以及导师的签字确认。这还只是在学术研究上对你的影响,除此之外,导师可能还会在你的生活、心理等方面带来影响。有一位已经退学的研究生同学说:“短短两年的读研生活,让他从一个自信、乐观、开朗的人变成了一个严重怀疑自己,内心极度不自信的人,对他内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所以说,选择导师真的很重要,也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这件事,不要太过于随意,你如果很随意,那估计导师对你也就会很随意。下面,就针对研究生选择导师的一些注意事项,给大家3点建议,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快乐读研,快乐生活。1、选导师前,先想清楚两个问题在选择导师之前,建议大家先想清楚以下这两个问题。①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被动还是主动的人?喜欢被Push才能行动,还是喜欢自由自在,不喜欢被束缚?在行动上,你是一个主动的人还是被动的人?你的自制力怎么样?能不能主动管理好自己的事情。② 对于未来有什么设想?将来会不会考虑读博?对于未来,有什么设想,有什么规划,最重要的是将来要不要读博?针对以上这两种情况,我们选择的导师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会不一样。因为,这两个问题直接关系着你选择什么样的导师。2、选择的导师与自己的预期最好符合根据前面两个问题,我们在选择导师时最好选择跟自己预期一样的导师。比如,你是一个比较松散的人,需要有人Push你才能行动,那么,最好选择一个年轻又科研动力十足的导师。这些导师,多半还是硕导,只是个副教授,有升职称需要,同时,在学术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所以,这些导师可能会对自己的学生比较严格,要求也比较高,我们的时间可能会被发论文、做科研给安排得满满当当的。所以说,如果有同学对科研满怀热情,并且,抗压能力也不错,喜欢被Push,那么,选择这种类型的导师就挺好的。至少能学点东西。而有些同学,喜欢自由自在,对于学术研究也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想“混”毕业拿证走人。那么,就不要选择以上这种类型的导师,你可以选择“佛系”一些的导师,俗称“放羊型”导师。什么优青、万人领军、长江学者、千人、杰青、院士、等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因为,这些导师已经属于“大牛”,在所研究的领域也是佼佼者,他们可能会很忙,谈项目、谈合作、经常出差见不到人,并且,带的学生又多。可能压根都顾不上指导学生,基本上都是靠学生自己在“野蛮生长”。所以,这就需要学生自己有很强的自制力,能够安排好自己的所有时间。不过,这类导师也有一定的好处,那就是影响力很大,项目、资源可能也会比较多,手下的学生不缺项目,这一点也是小导师无法比的。而如果有同学想读博,那么,在选择导师时最好选择一个“博士生导师”,这样可以直接转博,免去很多麻烦,导师也更愿意带。3、选择导师,人品好要排在第一位关于导师的人品到底有多重要,我想不用再或多强调了。看看最近两年不断传出的一些研究生“悲剧”事件就知道了。一个人品有问题的导师,不光会影响学生顺利毕业,可能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轻则让学生抑郁,重则让学生严重怀疑自己,然后给心理造成创伤乃至于走向极端。所以说,在选择导师时,我觉得应该将人品放在第一位,人品可能要比学术能力、行政级别重要得多。但是,人品又不容易被看出来,不像学术能力(看导师是一作的论文和科研经历),行政级别(看头衔,比如院长、系主任等等)那么容易看出来。所以,想要知道导师的人品,你可能需要动一些脑筋。下面教大家一些方法。① 向同课题组师兄师姐打听这是一个比较直接的方法,大家可以向他们问两个问题。导师会不会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以前的学生,都能不能顺利毕业?当然,这个方法可能不一定能够听到真话,所以还得需要自己判断。毕竟,在他们没有毕业之前,是与导师存在利益关系的,所以,也怕“得罪”导师。然后,可能会告诉你一些比较“模棱两可”的话,你就得聪明点,学会从话里听话。比如,他们可能会告诉你,“导师还行,就是要求比较严格了点”,那你最好别选。相反的是,如果能够从其他课题组的学生口中去了解你的导师,可能效果会更好。因为,同学们私下讨论都会说真话。比如,之前帮同学打听过一个导师,得到的反馈如下。② 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去判断在决定选导师前,最好与导师接触一下,可以见面,也可以通一次电话。然后,根据自己的交流情况进行判断,看看导师是不是一个比较纯粹,有啥说啥的人,比如,对你的要求,你所面临的压力等等,都能提前讲出来。如果,导师说话有点不着调,一直都在给你“画大饼”,还超级热情,那你可能就需要留个心眼了。有些人,真的很善变,前后完全就是两副面孔。比如,某邮电大学宣称“快乐科研”的那位姓张的女导师。所以,大家不要被“骗了”,选择导师还是要擦亮眼睛。最后,在大家选择导师时,一定要尽早,不要等着学校分配,否则就会被动。以上,关于研究生选择导师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快乐读研,快乐生活。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一下吧!
对于即将高考的学生来说,选择一所理想的高校至关重要,本科毕业后想考研,那么学校和导师同样重要,某种程度上说,导师更重要,在研究生培养阶段是导师负责制,夸张点说,除了吃喝拉撒睡,可能你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导师在一起度过的,导师的素质和能力不仅关系到你的学位问题,还可能在你的人生成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导师的选择对于准研究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我们从导师的选择和大导师和小导师的区别来给大家谈一谈如何能够找到理想的导师。01第一, 如何选择导师。首先,在准备研究生初试阶段,大家就应该有针对性对导师进行筛选,因为在你已经选好报考院校,确定了报考专业之后,那么导师的选择范围就小很多了,仅从个人观点来看,导师的水平在你读研的阶段是远超过你的,导师指导你毕业那是绰绰有余,在科研能力方面是没问题的。因此,我认为应该人品先行,大家可能会发现网上偶尔会爆出导师骂学生、导师给学生压力太大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甚至轻生的例子,去年,上海高校某导师在聊天群辱骂学生而被处分的事情可能大家仍记忆犹新。我相信绝大多数导师都是能够正常的对待自己的学生的,但也不排除个别导师的个人素质较差,对待学生比较苛刻,所以人品第一。其次,导师的科研能力。现在网络非常发达,想要查到一位导师的相关信息还是比较容易的,一般各高校各学院都会有研究生导师的个人情况介绍,这些都是公开信息,你也可以做一些工作,具体查一查导师的能力和水平。比如导师的教育背景:毕业院校,留学经历。在导师的科研方面,查一下导师主持过什么级别的项目,再研项目有多少,经费是多少,发表过多少篇论文,什么档次等相关信息。掌握了以上的基本信息,你也就对导师的概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提醒的大家的是,一定要关注近两三年的情况。至于如何查询,欢迎关注教育观察号,帮助你解决考研当中的困惑。02第二, 选择大导师和小导师的利弊。虽然有时大导师和小导师的选择权不一定在学生的手里,但我们要了解一下他们之间的区别。传统意义上说,大导师和小导师也就是学生口中常说的“大老板”和“小老板”。大导师,顾名思义,名气大,成果多,位置高,权力大,选择的这样的导师确实需要考生有一定的勇气。当然,选择这样的导师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课题组的经费充裕,能够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也许给学生的福利待遇也不错,课题成熟,发表文章挂上大导师的名字就是通行证。但是所有的事情都是相对的,为了维持课题组的科研开销和支付课题组工作人员的薪水,大导师可能无法保证和你的交流时间,两三个月见一回面也是常有的事,所以需要学生有更强的自主性。小导师,无论在名气还是地位亦或是经费方面都不能与大导师相比,有一些小导师还是和大导师在同一课题组,但这并不意味着小导师的科研能力就不行,可能是因为刚刚回国或是科研刚刚起步,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个机会,为什么?因为小导师只要想取得成绩,必须要靠学生的帮助,所以跟着小导师的好处就是可能在科研方面会得到更多细致的指导,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但正如我们常说的鱼翅熊掌不可兼得,与其在这方面思前想后,不如踏踏实实做好科研,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才是正解。如果我的文章帮到了你,欢迎点击关注,点赞和转发,和更多的朋友分享!
研究生培养单位在导师的选拔上都会有相应的规则,通常能够带研究生的导师,往往都需要具备副教授以上的职称,这主要是为了保障研究生期间的教育质量,所以讲师带研究生的情况并不常见。读研期间,导师对于研究生的学习效果会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影响研究生学习的因素还包括课题资源、实验室资源、行业资源等等,实际上研究生能否在读研期间获得较多的研究成果,往往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不同的导师往往会有不同的研究方向,所以研究生选导师往往是跟着方向走的,当然也有一部分研究生是冲着导师来选择方向的,这种情况也比较常见,毕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导师会明显提升自己的学习(研究)主动性。实际上,虽然导师之间会存在能力上的差别(资源整合能力上的差别),但是对于研究生来说,这些差别并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己的学习体验,实际上真正能够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在于培养单位能否为研究生营造一个较好的研究氛围。由于重点大学往往有更好的学术氛围,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更多的学生愿意选择重点大学的原因。研究生在选择导师之前应该跟导师做一个有效的沟通,明确自己的读研目的以及读研规划,导师也会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科研情况向学生做一个整体的介绍,以便于双方作出契合度比较高的选择。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读研要选好导师,研究生导师对你的影响可以说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你的研究生生涯。一定要慎重。中公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下几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研究生导师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类:第一类是论文型的导师,课题以理论研究为主,发表论文很多且刊物的档次比较高。如果你喜欢纯理论研究工作,毕业后想进高校或者科研机构,这类导师是你的首选,最好硕博连读拿到博士(现在没有博士学位别想进高校),如果外语够好可以在读研期间或毕业后出国发展。第二类导师的课题以应用或者应用基础研究为主,一般发的文章不多,论文的刊物档次也不太高。如果你毕业后希望到企业、公司工作或者在有关领域从事研发工作(注意:研发和研究是不同的含义,研发是要拿出产品/技术来而研究是以探索某些问题、原理、方法为目的,以论文为主要成果),这类导师是首选。第三类导师是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项目不多,科研水平有限。适合只要能读研无所谓方向和导师的学生去选。二、选定导师类型后,可按下面标准挑选理想的导师(1)人品好,肯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的老师应是首选。拿学生当苦力并不愿花心思或没有精力去指导学生的导师最好不要选,原因不言而喻。(2)导师的研究方向你感兴趣,因为导师人再好、实验室条件再理想,你对他的课题没有兴趣的话,这些对你都毫无意义。(3)导师所在实验室有良好的科研条件(有课题、充裕的经费和必要的硬件),你进去后不愁没有科研课题完成毕业论文也不愁没有经费和科研条件来开展研究。(4)导师有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一般来说没有过多行政职务和众多兼职的中年导师是最佳选择,年龄大的老师精力不够、对新事物的接受过程也慢而年轻导师的经验不够、资金也不充足。(5)导师所带的学生都能顺利毕业、毕业去向比较好。(6)导师每年在读研究生的数目不要超过6个,在一个茶壶(导师)配几十个茶杯(学生)的研究生培养方式下,你一年也见不上几次导师的面,从何获取指导呢,除非你自学成才。这样的研究生生涯中,你的知识、才能的长进将很有限,因为能力是靠做事锻炼出来的,可在你做事的过程中没有高人指点、引路,与你讨论问题,你走的弯路将很多、很长,学业可能也很艰难。如果是混文凭,花上宝贵年华的几年时间没有得到实际的长进,文凭拿到手走向社会仍旧没有竞争力:在研究生扩招的大背景下,研究生文凭也在大幅贬值。那么最终还是要看真本事,这本事本该在读研期间培养的,因为导师没选好,你没什么长进,走入社会可能还不如直接工作的同学,境遇与失落感可想而知。三、如何判断导师是否符合以上标准?(1)先通过电话、再通过电子邮件的沟通过程去判断、了解老师的人品、 性格。一个为人正直、肯体谅学生的老师一般心胸都比较开阔,会认真回答你的问题和邮件。你在联系的过程中除介绍自己外,可以主动询问老师的在研科研方向、计划开展的方向、实验室条件、在读研究生数目及对学生的要求等等。一般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考生的老师在接到学生联系邮件后会主动告诉上述事项(除非他对你不感兴趣或者已经有了中意的学生)。(2)通过老师的周围人--在读研究生了解导师对学生的要求、导师的为人、性格和实验室条件等,不过要注意方式方法和语气,如果你给未来的师兄师姐留下不好的印象,那就麻烦了。如果从老师现在的学生口中你都能感觉到他们的不满和冷漠,那么这个导师你就敬而远之。反之,你可以考虑到这个导师这里读研。(3)在初步联系后利用面试前的时间到导师实验室见见导师,可以亲身感受未来学习、工作的环境和氛围,凭亲身感觉判断你是否适合、是否想到这个实验室深造。导师的能力、水平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考生来说比较难以判断,但从导师实验室的条件、科研经费状况、导师的一些头衔和论文及在读研究生那里可以进行初步了解和判断。四、若导师对你漫不经心,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1)老师很忙,没空理你、了解你。(2)他已经有了中意的学生,不屑理你。(3)这个老师不太重视招生环节与学生的必要沟通,到面试后随便定个学生就行。 无论出于上述原因的哪一条,你都不必把他做为重点联系对象了。当然,只是想混个研究生文凭,能读研就行的学生可以不关心这些。如果你本人就很困难,在发愁有没有导师肯带你的话,以上因素和准则均不是你有资格可以考虑的。
研究生培养目前普遍采用导师制,站在研究生的角度,期间更重要的是在"做事"中的学习与成长。研究生是课题的重要参与者,但导师同样付出很多努力,毕竟不是对研究生说一句"这个方向,你来申报一个课题,负责完成和结题啊",然后课题就可以顺利获批、完成和结题。相对来说团队内的年轻老师反而是在做这件事。其实,研究生期间能独立完成一个创新课题是很了不起的,但同样离不开团队合作。一个课题的经费,预算中材料费、设备费、测试费、劳务费与会议费等都有限制,学校财务和审计会严格监管经费的使用,"钱"不是给导师的,更不会打到导师的卡上。部分违规使用经费的导师,学术反腐中已被处理不少。站在导师的角度,研究生的培养主要来自课题经费,在指导学生完成学位论文的同时,成果同样用于科研项目的结题,培养学生同样是课题的预期研究成果之一。课题中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很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质疑或讨论呢?小西觉得有这样质疑的原因在于"失去信任",偶尔出现一两个不良导师很容易挑动大家的敏感神经,"压榨学生"成了大家贴在导师身上的标签。研究生阶段的学费不便宜,如12000元/年,但真不是给导师的。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导师身上的压力同样不小,团队的日常开支和科研支出不低,如实验室的水电费、租金(给学校)、药品试剂、测试费、部分论文版面费、学术会议费和差旅费等。每个导师尽量还是让研究生三年内参与1-2次国内外的学术会议,看看该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和学生在做什么。另外,学校在招生指标的分配上会要求导师有一定经费的课题保障,否则不给招生指标,就是为保障研究生能顺利毕业。每个研究生在挑导师时,也希望跟一些课题较多、圈内具有知名度的导师,更有利于自己开展课题和毕业。彼此的双向选择是自愿的,学位论文必须要有科学意义,而不是随意的探索。研究生学习室对于"劳务费"的发放,不同院校、导师的差异性很大,如中科院读研的学生津贴普遍比高校要高不少,不少团队能发到1500元/月-2000元/月(不算国家补贴)。高校的话,以300-1000元/月的比例较高,甚至缺少课题的导师未发放津贴。一是课题经费的差异,二是高校的研究生数量较多,每个导师一年都有2-3个招生指标。在经费足够的情况下,作为导师也希望给学生多发点,减少学生的生活压力。最后,小西想说好的导师真心不少。在课题上的很多付出学生感觉不到,但在自己博士毕业进高校后会有更深的体会呢。三年的时间不长,和导师沟通,需要信任,更需要沟通,加油!
在大家报考研究生的时候,除了院校和专业外,另外一项非常重要的决定就是导师的选择,不论是导师的人品,还是学识能力、科研水平都直接关系到的研究生学习。因此,首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研究生的导师不仅重要,还非常重要,可以这么说,如果你的学校和专业选择的并不好,但是选到了一位好导师,前途也是一片光明。当然,有人说现在是师生双选,自己是决定不了的,观察号告诉你,根据多年的经验,导师的选择有的早在考研前就有人开始联系了,有的在复试后联系,所以对于已经提前联系导师的同学来说,师生互选不过是个过程。另外,还有一点观察号想说的是现在大家都知道研究生阶段是导师负责制,因此,导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有一个非常不好的倾向是原本导师负责制原意是负责学生的培养,现在有很多学生读上了研究生之后,把毕业的任务就交给导师了,主动性较差,导师负责制把导师变成了保姆。所以,观察号认为,读研导师固然重要,但对于研究生来说自己更要努力,相互之间合拍很重要。那么导师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我认为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来,学识水平和人格品质是导师影响学生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一、学术方面常言道:名师出高徒。研究生导师的学术水平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导师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及实践活动中积累丰富的经验,而对于从本科阶段刚刚进入到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的学生来说,不论是在专业知识和科研经验方面都明显不足,这也是通过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需要提高和完善的地方。而学生的研究课题更是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对文献进行深入调研,对本领域有较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课题的研究方向,在一定程度上说,导师的学术水平决定了研究生的培养水平。因此,导师自身不仅要准确把握学科前沿动态,更要将相关知识传递给学生,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让学生熟悉学科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另外一点,导师应该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师指导的再好,也需要学生去进行实践,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二、人格方面可能大家还记得去年上海某教授在聊天群辱骂学生的事,即便这件事事出有因,但作为导师,应当以沟通为主,批评教育为辅,辱骂学生可能不仅不会解决问题,更会加深师生之间的矛盾,导致相互之间失去信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导师不仅学术水平要高,个人的道德修养、治学态度、人格魅力也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所以,导师的责任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学术道德、合作精神、沟通协调等综合能力。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导师不仅要在学术上成为学术上的领路人,还要把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对待科研工作的热情传递给学生。观察号在读书的时候,导师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十点、十一点有时更晚,当然,我们不能以牺牲健康为代价,但这份对待工作的热情,肯定会感染学生,我们几乎没有人在导师走之前离开实验室,反而导师还劝我们早点回去休息,所以有时导师的人格和品格会深深的影响到每一位学生。当然,导师的指导能力也是在培养学生过程中逐渐提高的,其经验也是伴随着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而逐渐积累的,所以,研究生导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并不仅仅是两年或三年的短暂学习,可能更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因此,如果你碰到了一位负责任的好导师,一定要珍惜!你怎么评价自己的导师?聊大学生活,谈考研考博,教育观察号在百家等你。如果我的文章帮到了你,欢迎点击关注,点赞和转发,和更多的朋友分享!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研究生导师,顾名思义,主要工作在于“导”而不是“教”,如引导自己的硕士生熟悉某个学科、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进一步引导学生提高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在整个研究生阶段,个人努力、找对方法最为关键,其次是有个好导师、好团队。记得读研时,我的导师曾对我们说:你们成功、失败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导师能做的就是提供助力,让你们没有顾虑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说,遇到好的导师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以我们课题组为例:和不少团队一样,我们课题组也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学生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人性化的是,允许他们晚一天回校(住宿费、餐费团队负责),在会议举办地走走看看、或找到同学沟通交流。当然,也不是随便一个学生都能去,得参加研究生分会场报告。换句话说,自己的课题研究有一定成果之后,才有机会出去。硕士生可以自选合适的会议,或者导师参会时一同参加,有2-3次这样的经历、锻炼对硕士生提升很大。相信每个硕士生都有这样的感觉,彼此间聊天时总会感慨一句“别人家的导师啊”。一个好的导师的帮助很大,尤其是性格好的导师。简单的聊聊我的看法:1.课题进展快。我是工科,相对来说工科的不少专业研究都需要大量的试剂、测试经费。记得之前几个老师一起聊天估算过,一个普通硕士毕业得需要10-20万的经费支撑,博士生得50万。当然,不是说这笔钱不止给学生发助研津贴,而且支撑学生课题的推进。2.导师影响力助力大。在校内、学院内,并非所有的评奖评优都是绝对公平的。在这个过程中,大牛导师、有行政职务导师的硕士生会有“倾斜”,即我们常说的“同等情况下优先”。比如说,同样发表一篇中科院3区论文的2个硕士争学院奖学金,普通导师的学生往往不具有优势,毕竟没有机会作为评委参会。3.经费充足,啥都不愁。在学校、学院大型仪器平台使用中,大牛导师同样具有优势。往往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2周的等待。一般,10-20万这样价位的设备,导师一句话“买”。之前,我们读研时就非常羡慕同学,学院的设备还没他们课题组自己经费买的齐全,尴尬!只能夜里,找协助管理设备的本科同学帮忙,私下搞点测试。4.助研津贴高,生活压力小。大学和研究所不同,很多导师在国家补贴之外,是不额外发放助研津贴的。通常情况下,就算是发补贴,硕士生在300-500元/月。而经费充足、性格好的导师,往往能发到1200-1500元/月。比如说,今年暑假,我们专业内有个导师接了个横向课题,去野外调研就做了小2个月。他喊了自己的一个硕士生参与,最终额外发放了8000元的劳务费。遇到不好的导师,也许这8000元就没有的。5.发表论文有优势。论文投稿过程中,导师的学术地位非常关键。若是期刊主动约稿,论文水平不是太次,基本都没有问题的。反而是,自己一个人摸索投稿,真心不容易。另外,就算是想投个水刊,导师经费不足,版面费都没法解决。之前,看过一本硕士学位论文,看到2篇Plos One后就知道他们导师经费足、肯支持学生。6.有机会帮忙推荐工作。有个之前合作过的地方事业单位上周找我们要硕士。单位的地理位置不太好,但是硕士生也可以解决编制,走人才引进待遇有10万元/年。团队有个硕士生还是比较感兴趣。如今硕士生找工作压力同样不小,校招不少人去试了几个单位都没有得到认可。7.用心指导,学生进步快。受限于本科学校的实力,很多硕士生之前的能力培养不是太好。进入硕士阶段后,好的导师会严格要求,如每周阅读20篇高水平英文期间、英语组会汇报等。而且,和硕士生讨论实验方案、小论文初稿、学位论文等,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能力,有利于他们日后深造求学或者胜任其他工作。--结语--其实,研究生导师很重要,我们也都认可这一点。不同导师的培养方案和性格有很大差异,也许导师的一件事在师姐眼中是在帮助自己,而自己觉得是在压榨学生。因此,和导师相处的过程中,遇到事情尽量多思考、少点冲动,多点沟通就能少很多隔阂。你还记得自己的导师吗?感觉他对你最大的帮助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