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与导师相处的6段真实经历略夺爱

研究生与导师相处的6段真实经历

师生不对等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讲述者:赵显 性别 :男国内某985高校工科专业硕士毕业生我当时是通过一个已经保研的同学联系的导师,我们都不了解他,见面后的第一印象还可以,感觉他比较严厉,不苟言笑。导师学术造诣还可以,但是因为本校大牛比较多,他就不那么突出了。入学后我们基本上是导师给选课,研一前半学期上课,然后进入教研室学习,基本上就是帮导师做项目、写论文等。一般的实验室是学生在一起,导师偶尔过来看一下,每周一次汇报。我们导师要求比较严,和互联网公司加班时间类似,早上9点工作,一天工作9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老师规定,一天中9:00-12:00,15:00-18:00,21:00-24:00,三个时间段必须在,一般夜里都会被导师留下来加班。导师是夜猫子,我一般走的时候到凌晨两三点,只有每周六晚上和每周日上午休息,偶尔还有加班。基本上休息不过来。最令人感到压抑的是,导师会一直在教研室盯着你,就像在工作时老板坐在你旁边监工一样。当然,我们导师这种情况算是比较极端的,更多的还是自己做项目,一周汇报一次。导师会让我们做两种项目,一种是研究所或者公司的项目,一种是国家的科学研究基金。第一种项目是有实物或者其他软件要交付,学生要不停地调试出差;第二种基金主要就是写论文和相关的一些实验,一直在教研室坐着不出门,不过论文有SCI或者EI的要求,压力也是比较大的。我们导师也是经常潜在研究室,他租住学校的宿舍,平时基本上是教研室-食堂-宿舍,基本不出校门。他对学生到岗的规定特别严。有一次十一假期, 我的姥姥去世了,当时没来得及和导师请假就回家奔丧了,在家待了五天,刚到学校就接到电话被骂了一顿,可是我当时还在假期啊,为了不耽误进度我八号就返校了。这件事之后,我就预感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可能会很苦。导师基本上除了上课,就是在教研室盯着,我和师兄弟在教研室基本是零交流,一言不发地盯着电脑,不是看论文就是编程序,环境特别压抑。导师对同学们的态度也很差,基本上就是讽刺加吵,平时没有交流。有一次,一名同学骑自行车被摩托车撞了,找导师请病假,他很不屑地对那个女孩说,为什么那个摩托车只撞你不撞别人?因为长期压抑,有两个学生因一些小矛盾和导师爆发冲突,相继离开了实验室。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教研室是一个导师独裁的空间,学生要去适应老师,我的一名本科同学因为项目延期,被迫留级半年,完全是导师决定的。我也只能平时和同学吐槽倾诉一下,但是交流也不多,因为教研室工作太忙,我回宿舍的时候别人都睡了,也想过退学或者换导师,但是所有人都劝我忍忍就毕业了,不要冲动。后来我忍不住,还是和导师爆发了冲突,当时就想干脆退学算了,之后和同学商量,找学院领导反映情况,领导说“你不是第一个离开这个导师的学生,也不是最后一个。”在同学们的支持下,我最终换了导师。我是近几年第一个成功换导师的,之后几年也有同学更换导师,然后学校反复和他谈话,听说这两年已经有所改观。导师对我的监督比较严格,学术上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现在回头来看,最大的问题就是当时的工作环境过于压抑,而不是工作强度大。我关注了最近几起高校事件,我觉得学生自杀并不是某件事情直接引起的,而是导师和学生的地位不对等,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长期以往,个别人会有一些极端的选择。高校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从制度上解决学生和老师之间地位不对等的关系。毕业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姓名:喻玉性别:女 国内某高校医科专业硕士在读我2015年从外地考过来,导师是学院直接安排的,我事先对他一无所知。导师在我们这个领域很有名气,他确实有很强的学术能力。刚开始我觉得他挺好的,很喜欢他的课,会给他发微信讲我最近遇到了什么新鲜事儿,有什么问题也会去问他。他很有爱心,有的病人家庭条件特别差,他会主动减免费用、给病人捐款。过年回家时,他会给我们一些路费。入学第一个月,我的手机丢了。导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手机丢了,饭还是要吃的,就给了我一个信封,里面有800块钱。我推辞了好几次,他一直说没事没事,你就拿着吧。我当时觉得这属于长辈对晚辈的关心,丝毫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有时候我会发微信提醒导师注意身体,会使用喵、啦等语音词,或许是我没表达好,让导师产生了误会。有一次下课以后,导师把我叫去他办公室,询问了我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事,然后又给了我一个信封,我当即表示没干活不能要钱。导师说他喜欢我,愿意照顾我。我从小被家人疼爱,以为长辈对我的喜欢只是单纯地疼爱。况且导师都五十岁了,我怎么也没有往男女之间的喜欢那方面想。在我弯腰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他突然过来,亲了一下我的额头。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退了回去。导师以前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我以为这是他表达亲昵的方式,仍然没有多想。我和导师关系的转折点发生在2015年12月份。一天,我因事去找导师,路上很冷,手快冻僵了。他说来我给你暖暖,我说没事一会儿就好了,他就直接握住了我的手。他力气很大,我没能把手抽出来。然后他又摸了摸我的头发,我只是尴尬地笑了笑。我以为这就结束了,他却说亲一下,我没有多想就低头把额头给了他。导师吻了一下额头,然后居然亲了我的嘴,连舌头都伸进来了一半,这也太恶心了吧!我马上推开他,大喊,老师这太过了!死一般地沉默。我当时整个人都懵了,直接傻掉了。我万万没有想到,作为一个旁人眼中事业有成、疼爱妻女的模范老公,居然会对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舌吻。导师问是不是吓到我了,问有没有人喜欢我。他让我笑一笑,我僵硬地扯了一下嘴角,转身走了,没走两步忍不住眼泪就掉下来了。回去以后我给导师发了一条微信,说您今天的行为实在是超出了我所能接受的范围,我是您的学生,请您以正常的师生关系对待我。然后我把导师曾经给过我的钱都转了过去。他表示自己很内疚,说不要钱,这不是交易。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自那以后,每次见他我都有所防备,如果单独见他,我就把手背在后面,站得离他很远。这段时间要修改毕业论文,需要经常去找他。你知道每次去我心里有多慌吗?我连门都不敢关,随时做好逃跑的准备。当时我想的是,如果他继续侵犯我,我就跟他拼个鱼死网破,哪怕是退学,我也不能让他把我怎么样。所幸他还没有坏透,那之后没有发生什么特别过分的事了,平时拍拍肩膀我就忍了,毕业之后我赶紧滚蛋就好。他以前从来不骂我,从那以后就开始骂我了,我犯一点错,他就说你不要来上班了,你出去吧。还有一次,我男朋友来科室接我,被他看见了,回去以后他就给我发微信,说我很讨厌,不要我了,让我休学。刚开始我还打算读博,现在我靠自己已经找好了工作。即使以后工作一段时间再去读博,我也不会读跟他相关的专业,他在我们这个领域算是大咖,我不想和他再有任何接触,毕业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评判学生的最大权限都给了导师讲述者:李立 性别 :男国内某高校理科专业博士在读当时考上硕士后,我刚开始进行本科的毕业设计,那天老师还没到办公室,我在研究生办公室等待,旁边的师兄师姐们跟我搭话,问我考研了吗?选好导师了吗?我稀里糊涂的啥都不知道,他们就推荐我选现在的导师,说他很年轻、比较容易沟通。第一次见到导师,给我的感觉就是他很有气场,说话也比较严肃,一开始讨论的问题就是专业,然后问我对于他的了解(网上有资料),还问有没有感兴趣的课题。我觉得他给学生的选择挺多的,给人感觉很开明,于是坚定地选他了。之前我没有想过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大概就是带着做事学技能;现在觉得其实也差不多,导师指导做课题、提点需要注意的方向,额外也就是做项目跟偶尔跑下腿,没有其他多余的事。我的导师要求每周发报告,所以和他沟通是最少一周一次,内容都是课题方面的。有解决不了和需要确认的问题都直接找导师,他一般都在办公室。平时都是学术研究,需要合作的项目是找好了相关的学生,安排好各自的工作然后去做。频率不好说,要是外面自己接的项目一般都是合作完成,抽空做,最后大家分成,国家项目就是当课题做,这些行政上都有分配。实际情况自己分配时间,时间最久的从早9点到晚11点,有些科研任务客观要求比较高也可能需要通宵。虽然自己的时间不够了会不舒服,但是为了实验和工作也可以接受,毕竟完成项目确实是需要时间和投入的。而且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跟老师解释。实验室的工作是比较累,但自己的课题做出成果也会很开心。工作的理由最主要还是想要毕业,当然也想学到东西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我觉得我的导师还是不错,硕士毕业的时候论文抽到盲审,我担心论文写不完于是向他求助,老师熬夜到凌晨三点多帮我改论文。如果我延期其实还能帮老师至少多做半年的事,但是老师更希望我顺利毕业。他能给指导的都给了,不能的大概率会提供一个思考方向,让自己去摸索。有时候导师比较严格,每个微小的方面都要我们去深究其原因,工作量大的时候会觉得顾及不过来,我会觉得心理压力比较大。他也让我帮他做过私人事情,比如取过工厂的样品,然后转手就让我做相关分析了;还办过个人信息,用于参加会议等。有一些学生可能会经常帮导师跑腿甚至做家务,这个情况看导师个人,如果双方平时沟通比较多,有这种信赖感,大体上是没问题的;如果没有,只是导师单方面要求的话,就很不合适了。我觉得师生之间相处首先大前提是双方都觉得OK,比如我的导师几乎只关心学生工作方面的事,学生也从导师这里学到了很多科研的思路。有的导师会与学生走得比较近,邀请学生一起吃饭,同时也互相分享各方面的信息。这些都挺好,主要就是要规避其他不健康的关系,比如处理涉及个人生活的私人问题或者是单方面的索取而另一方忍气吞声等。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相比遇见过的很多正常的导师,我觉得近段时间这些高校事件中导师自身思想行为不当是主要的原因,任何人有这种不好的特质都容易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而拥有这些特质的人群担当导师这个职位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反差,从而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毕竟老师作为教育者的形象一直都被要求光明与正直,然而个人特质与其学历或者某方面的思想深度无关,人很复杂。我和同学有讨论过,按照现行的导师制,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很密切,导师最了解学生的学术能力,因此评判学生毕业相关问题的最大权限都给了导师,但权力过于集中就会导致类似事件的发生。有人提出过释放这些权力,就我个人经历而言,硕士毕业时,学院给的各种要求也挺让人喘不过气的,我的导师也感叹毕业怎么这么麻烦。所以事情还是要专业的来做,权力需要监管。师生之间的界限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讲述者:张晶性别 :女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士在读我是自己选的导师。第一印象是老师很可爱又温柔,会很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讲话,也会很兴奋的讨论他钟爱的哲学,没有一点点的架子,很有耐心。我咨询过师哥师姐的建议,觉得老师的性格和自己更合拍,个人更加偏爱这种暖心型老师。之前在准备读研前读了许多导师写得书,他擅长用最简洁的文字阐释清楚复杂的理论,觉得更适合跨专业的自己。我觉得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学业上传道授业解惑,生活上也会有关心和慰问。课程多的时候我和导师沟通比较频繁,特别是老师在学校时,都会和我们沟通一下最近的学习状况,及时予以指导。开始实习后我由于经常不在学校,沟通频率降低,我和导师沟通方式主要通过微信。沟通的内容主要有最近的学习状况,论文准备,生活状态,实习进度。我觉得一个好的导师首先在学业上会花大量时间和学生讨论如何读书写论文,了解学生对学术生涯的整体规划并予以指导。硕士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帮学生找到好而且可行的题目,并逐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的导师会分阶段对我们看书论文做出不同的要求,并且耐心的传授自己读书教学的一些感悟,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可能与导师研究方向有些偏差,老师也会在和自己沟通过题目可行性后宽容地鼓励自己去探索。他是一个很温柔善良的人,对教过的每个学生都会热情的打招呼,非常认真的倾听你的问题给出反馈。印象最深的一次便是期末复习焦头烂额时,导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了橙子,希望我们学习之余也要注意身体健康;他一直保持着健康的生活习惯,早起和跑步,他也会把他的生活理念传达给我们,在微信群里早起打卡,言传身教,每天看到老师的早安打卡都会觉得既温暖,又是自己的榜样。导师有什么困难,学生提出帮忙,分担自己能分担的工作,自然是皆大欢喜。作为学生,我觉得帮老师干活能施展自己的才华,锻炼自己的能力。并且,我的导师一般不会让学生去分摊琐碎的杂事,连报账这些都身体力行,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好好读书。可能工科研究生需要到实验室做实验等,师生见面机会更多,除了学习工作之外,在生活上有些接触也是很正常的。但师生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边界,绝对不能把家里的琐事让学生去承担。我觉得老师关心学生的个人生活是正常的,任何事物都有量和适度的要求,中间的界限是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的。师生关系应当保持在正规的轨道上,尽量拒绝导师在学生职责之外的要求,不要把师生关系变成主奴式人身依附关系。导师没有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讲述者:郑淑性别 :女 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导我在高校工作有17年了,当硕导有10年时间。我每年会带2名学生,是按学校统一的招生考试方式筛选的。学校研究生选择导师原则上以学生的想法为主,学生填表格申请导师,有三个志愿,原则上满足学生第一志愿,由研究生院统一调度。当然,从我个人的角度讲,是不愿意选择高分低能的学生。所谓导师,就是学生学术上的指导老师。这一角色即便不是唯一的,也是首要的,至于其他角色如生活顾问等则不是必要的。当然,这也不排除和反对导师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和爱护,但这种关心和爱护是要有度的。我带学生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面授读书和研究方法;一是修改学生的论文。我对他们没有太高和太多的要求和期待,只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能写出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就够了。作为导师,关心和爱护学生是一回事,但师生关系还是纯粹一点好。我并不主张导师要当学生的生活顾问,更不希望老师扮演学生家长或保姆的角色。我之所以在生活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关心,是觉得通过这种生活上的关心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师生之间的严肃的“高级政治”关系,缓和其“官方”色彩。从客观上讲,正如家庭里面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学校里的师生之间是存在权力差的。但我并不认为这种客观的权力关系会必然地产生老师对学生的剥削和压迫,因为师生之间的这种权力关系不同于政治权力关系,它是自然生成的,是隐性的,它隐秘得几乎让老师与学生双方都感受不到。如果师生之间的权力差引发了灾难,那一定是老师有意地“滥用”权力了。我不会过于亲近学生,不会与学生称兄道弟,因为不希望师生关系发生变异。健康合理的师生关系就是——学问上,学生有求,导师必应。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近期媒体曝光了很多起高校中师生关系的负面新闻,我关注了。我觉得导致这些极端事件的根源不完全是制度上的,主要还是人性上的,关键在于个人的修为和价值观。导师应只有学术指导上的职责,没有判定学生学术水平和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如果导师有坏心思学生容易成为牺牲品讲述者:孙彬 性别 :男 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博导我在2016年招了三个学生,平均每年招收两个,现在手下就是五个研究生。我会不定时和他们见面,一般都是指导学术论文。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做一篇论文,需要看大量英文文献,国外的文献确实在我们专业方面做得比较好。做一篇论文下来实际上也是一个学术的指导。他们要看书,我就让他们用我的课题经费订,因为他们的生活费本来就不多,想买什么书就用我的课题经费买,到我这里报销就行了。平时,我和学生很少聚餐,一般一个学期一次,我不会单独和任何学生吃饭。私生活方面的话,硕士生我一般没有怎么管,博士生的话有两个一年级的女生都已经成家了,她们一般时间抓得紧,大事会主动告诉我,比如要生孩子了,小事的话我就没怎么管了。我觉得不需要过多的关注,因为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学术研究之外,我唯一让学生做的事情就是报账。报账是很麻烦的,所以每年我是指定一个博士生,但也不会只让一个博士生做,会有分工,不然会让学生觉得压力太大。国内的导师制是搬国外的,学生跟老师做实验,称老师为老板。但中国的导师制还有他的独特性,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学生对老师会更加尊重,服从,这样会加深导师的这种权力。如果导师有坏心思,那么学生确实容易成为牺牲品。各个学校可以制定一些相关政策来规范导师的行为。比如可以通过学术委员会,如果导师觉得学生的论文不行,那还有一个学术委员会,如果他们都觉得可以,导师觉得不行那肯定也没办法。此外就是学生要有一个申诉投诉的机制,让他们能够向学院、学校直接反映。尽管学校有申请换导师的政策,但是学生很怕老师的话,就不敢提出这个要求。比如我们学院就有一个教授,15年六个博士生联名告到了党委书记那里,最后他们是换了导师。那是学生比较多,但是单个人的话,我觉得学生就不敢。 高校师生之间当然是以学术为主,其他个人的事不要去掺和。过于公私不分的话,就会很容易出现问题。我觉得应该有一种明确的政策,没有特殊情况,不能让学生到自己家里去,以前老师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需要到老师家里去。但现在一般都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有什么事就在办公室去谈,没必要公私夹在一起。我在美国做过教授,知道(和学生谈话)老师办公室的门都是敞开着的。说事情我也一般倾向在微信群里说,可以让其他同学都知道。因为是探讨学术方面的问题,其他同学也可以学习。2018年1月19日,我提出了《全国高校教师反性骚扰宣言》。国内高校性骚扰现象确实比较严重,受害的学生整个人生都是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在中国这种文化环境下,女生遇到这种事可能不会说出来,但如果有老师站出来支持学生的话,实际上对于性骚扰者是一种极大的威慑。国外对性骚扰的界定很清晰,比如你经常约一个女学生出去喝酒,就已经属于性骚扰的范畴了,我在国外读书和工作时也有很多这方面的培训,而在国内,目前这块并没有培训,还存在制度性的空白。国内很多老师也都不知道性骚扰是什么,所以我觉得应该让大家警醒,知道性骚扰的范畴是什么。来源:大木虫综合整理

疗养院

研究生医院夜班后猝死!曾最羡慕朝九晚五有双休

3月30日,正在江苏省镇江市某菜场买菜的顾爱萍接到一个电话,顿时腿就软了。在电话中她得知,自己的独子小顾在医院交接班时突然晕倒,情况危急。这个陪读母亲匆匆赶到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没多久,孩子就去世了。据了解,小顾是江苏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的研二学生,长期在该院接受 " 规范化培养 "。是什么夺走了小顾年轻的生命?01:33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小顾在这里学习已一年多研究生值完夜班突然去世事发前,小顾是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的 " 规培生 ",3月29日晚上不到6点,他就到了镇江一院呼吸内科开始值夜班,第二天上午8点是交接班时间,但在交接班过程中,小顾突然晕倒了。记者在4月3日赶到镇江,从盐城赶来处理后事的家属被学校临时安置在一家宾馆。顾爱萍和丈夫自从事发后,已经几天茶饭不思,憔悴不堪。自从当天 11 点多,医院确认小顾抢救无效死亡后,他们的心就碎了。记者了解到,小顾是1993年出生,自小成绩优秀。据他的一个表弟介绍,小顾是从盐城景山中学毕业的,那是盐城市区最好的学校之一。大学本科就在江苏大学医学院,2016年9月考上本校研究生。顾爱萍说,在研一上半学期,孩子白天在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实习,晚上回学校学习。到了下学期,就开始大部分时间在医院培训了。据了解,研究生在医院实行轮训,每个科室轮流呆。算下来,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一年多。据介绍,小顾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这也是校方以及医院都知道的,也通过了相关的考核与体检。在初一时,小顾到北京阜外医院接受过心脏手术,此后状况一直不错。记者了解到,小顾抢救期间,院方给家属介绍的病情是突发肺血管堵塞导致晕厥,后来的死因据介绍是心源性猝死。此前一周曾出现心脏不适小顾在医院的带教医生姓李,据小顾的家人介绍,李医生在3月休了10天婚假,一直到28日左右才回来。在此期间," 小顾就代管老师的病人,这样一来,他的责任和压力就更大了。"据介绍,小顾值夜班的频率一般是五到六天一次,在3月23日,他也值了一个夜班,一直到第二天也就是24日中午才下班回到住处。顾爱萍已经退休,自从儿子考研之后,担心儿子身体,她就一直在镇江租房照顾儿子生活。以前小顾是个话痨,总是想法子陪妈妈说话。可是那天,小顾却没有什么话。" 妈妈,我好像不太舒服,你给我到药房买一种药。" 吃了妈妈买回来的药,等了一个小时,小顾说自己仍然感觉心跳过速,于是又吃了半颗。后来妈妈就让小顾第二天不要上班了。那天是周日,据顾爱萍介绍,在李医生休婚假的这段日子,小顾值夜班要负责住院部 B 区整个17层呼吸内科二区,后来医院安排了一个研一的学生陪他。于是小顾联系那个同学,但是没联系上。后来他又联系另一个组的老师,那个老师的学生就发信息给他,最后见小顾确实不想来了,表示 " 不太爽 "。有了这件事,在 3 月 29 日晚上,再次轮到小顾夜班时,他又去正常值班了。顾爱萍伤心地说:" 孩子自尊心强,肯定有点不好意思。没想到,就这样一个晚上过去,人没了!"他曾多次在朋友圈喊 " 累 "记者了解到,在家属的眼中,医学研究生是没有休息的,除了法定节假日可以休息,平时没有双休概念。小顾的朋友圈截图" 白天管自己的病人,帮老师做事。轮到夜班了,就经常是从头天晚上5点多干到第二天下午两三点,也就是20多个小时。" 据称,事发当天,即使没有出事,在交接班后,小顾也是不能走的,还有写病历等一系列工作。小顾出事后,同学整理了他的朋友圈,其中在2018年1月10日," 下夜班,下夜班 " 小顾发了一个瞌睡的表情,时间是当天14点59分。2017年12月24日,也有一个类似的朋友圈状态," 下夜班了,你没看错,是下夜班。" 时间是15点42分。2017年12月6日,朋友圈发的是 " 天天这个点下班,我还能说啥呢 ",时间是20点46分,那应该是个白班。2017年10月6日凌晨3点43分,朋友圈写道:" 每次值班,都到这个点才睡。" 到了白天11点56分,又发了一条朋友圈:"28 小时班,一刻不停写病历,做操作,开麻方,收病人,抽血气,睡了不到三个钟头,够够的!"在朋友圈中,小顾还写道:" 最羡慕那些朝九晚五、有双休、享受法定假期的人。"家属希望按照工亡处理,但条件难以符合?小顾的表哥杨一明说,对于医院在出事后的及时抢救,他们表示认可与感谢。在事后家属与学校及医院沟通过,希望尽快妥善处理此事。但是各方的态度难以让人满意。据介绍,事发至今 5 天时间,沟通进行过七八次,医院出面三次左右。对于家属提出的按照工亡赔偿,医院方给家属答复称,无法申报工伤死亡,因为小顾与医院方没有劳动合同,也不取酬,不符合申报条件。而江苏大学方面表示,支持为小顾申报工伤死亡。但是如何做呢,校方并没有明确的答复。医院此事应由学校处理4 月 3 日下午,现代快报记者来到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该院医务部一位姓徐的工作人员称,小顾是江大的一名学生,处理此事主体单位是校方,其学籍、档案均归学校管理。至于医院与学校的关系,他表示,他们医院是作为江苏大学的教学医院,承担教学任务,作为实习基地。现代快报记者是否应该由校方与医院一起处理,他否认了。记者其他问题时,他表示不再回答了。记者也来到小顾生前所在科室,医生们也表示,对此表示遗憾,但此事由院方统一解答。校方积极处理善后事宜3 日晚上 7 点多,江苏大学给记者发了一份情况说明,称在事发后校方人员立即赶到医院处理,家属赶到后又帮助联系安排食宿。截至目前,学校一直与家属保持沟通。小顾在江苏大学医学院读研二对于家属提出的认定为工伤问题,学校不符合申报主体,但支持家属按照国家规定提出合理诉求,学校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全力给予支持。说明中还表示:" 学生在外实习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国家对学生实习有相关法律规定,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也签有相关知晓协议。江苏大学也承诺,尽力维护学生和实习单位合法权益,支持和配合家属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孔雀羽

研究生该如何与导师相处?6段真实经历突显选对导师的重要性

来源 | 大木虫综合整理编辑 | 学术君师生不对等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讲述者:赵显 性别 :男国内某985高校工科专业硕士毕业生我当时是通过一个已经保研的同学联系的导师,我们都不了解他,见面后的第一印象还可以,感觉他比较严厉,不苟言笑。导师学术造诣还可以,但是因为本校大牛比较多,他就不那么突出了。入学后我们基本上是导师给选课,研一前半学期上课,然后进入教研室学习,基本上就是帮导师做项目、写论文等。一般的实验室是学生在一起,导师偶尔过来看一下,每周一次汇报。我们导师要求比较严,和互联网公司加班时间类似,早上9点工作,一天工作9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老师规定,一天中9:00-12:00,15:00-18:00,21:00-24:00,三个时间段必须在,一般夜里都会被导师留下来加班。导师是夜猫子,我一般走的时候到凌晨两三点,只有每周六晚上和每周日上午休息,偶尔还有加班。基本上休息不过来。最令人感到压抑的是,导师会一直在教研室盯着你,就像在工作时老板坐在你旁边监工一样。当然,我们导师这种情况算是比较极端的,更多的还是自己做项目,一周汇报一次。导师会让我们做两种项目,一种是研究所或者公司的项目,一种是国家的科学研究基金。第一种项目是有实物或者其他软件要交付,学生要不停地调试出差;第二种基金主要就是写论文和相关的一些实验,一直在教研室坐着不出门,不过论文有SCI或者EI的要求,压力也是比较大的。我们导师也是经常潜在研究室,他租住学校的宿舍,平时基本上是教研室-食堂-宿舍,基本不出校门。他对学生到岗的规定特别严。有一次十一假期, 我的姥姥去世了,当时没来得及和导师请假就回家奔丧了,在家待了五天,刚到学校就接到电话被骂了一顿,可是我当时还在假期啊,为了不耽误进度我八号就返校了。这件事之后,我就预感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可能会很苦。导师基本上除了上课,就是在教研室盯着,我和师兄弟在教研室基本是零交流,一言不发地盯着电脑,不是看论文就是编程序,环境特别压抑。导师对同学们的态度也很差,基本上就是讽刺加吵,平时没有交流。有一次,一名同学骑自行车被摩托车撞了,找导师请病假,他很不屑地对那个女孩说,为什么那个摩托车只撞你不撞别人?因为长期压抑,有两个学生因一些小矛盾和导师爆发冲突,相继离开了实验室。图源:unsplash文图无关教研室是一个导师独裁的空间,学生要去适应老师,我的一名本科同学因为项目延期,被迫留级半年,完全是导师决定的。我也只能平时和同学吐槽倾诉一下,但是交流也不多,因为教研室工作太忙,我回宿舍的时候别人都睡了,也想过退学或者换导师,但是所有人都劝我忍忍就毕业了,不要冲动。后来我忍不住,还是和导师爆发了冲突,当时就想干脆退学算了,之后和同学商量,找学院领导反映情况,领导说“你不是第一个离开这个导师的学生,也不是最后一个。”在同学们的支持下,我最终换了导师。我是近几年第一个成功换导师的,之后几年也有同学更换导师,然后学校反复和他谈话,听说这两年已经有所改观。导师对我的监督比较严格,学术上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现在回头来看,最大的问题就是当时的工作环境过于压抑,而不是工作强度大。我关注了最近几起高校事件,我觉得学生自杀并不是某件事情直接引起的,而是导师和学生的地位不对等,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长期以往,个别人会有一些极端的选择。高校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从制度上解决学生和老师之间地位不对等的关系。毕业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姓名:喻玉性别:女 国内某高校医科专业硕士在读我2015年从外地考过来,导师是学院直接安排的,我事先对他一无所知。导师在我们这个领域很有名气,他确实有很强的学术能力。刚开始我觉得他挺好的,很喜欢他的课,会给他发微信讲我最近遇到了什么新鲜事儿,有什么问题也会去问他。他很有爱心,有的病人家庭条件特别差,他会主动减免费用、给病人捐款。过年回家时,他会给我们一些路费。入学第一个月,我的手机丢了。导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手机丢了,饭还是要吃的,就给了我一个信封,里面有800块钱。我推辞了好几次,他一直说没事没事,你就拿着吧。我当时觉得这属于长辈对晚辈的关心,丝毫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有时候我会发微信提醒导师注意身体,会使用喵、啦等语音词,或许是我没表达好,让导师产生了误会。有一次下课以后,导师把我叫去他办公室,询问了我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事,然后又给了我一个信封,我当即表示没干活不能要钱。导师说他喜欢我,愿意照顾我。我从小被家人疼爱,以为长辈对我的喜欢只是单纯地疼爱。况且导师都五十岁了,我怎么也没有往男女之间的喜欢那方面想。在我弯腰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他突然过来,亲了一下我的额头。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退了回去。导师以前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我以为这是他表达亲昵的方式,仍然没有多想。我和导师关系的转折点发生在2015年12月份。一天,我因事去找导师,路上很冷,手快冻僵了。他说来我给你暖暖,我说没事一会儿就好了,他就直接握住了我的手。他力气很大,我没能把手抽出来。然后他又摸了摸我的头发,我只是尴尬地笑了笑。我以为这就结束了,他却说亲一下,我没有多想就低头把额头给了他。导师吻了一下额头,然后居然亲了我的嘴,连舌头都伸进来了一半,这也太恶心了吧!我马上推开他,大喊,老师这太过了!死一般地沉默。我当时整个人都懵了,直接傻掉了。我万万没有想到,作为一个旁人眼中事业有成、疼爱妻女的模范老公,居然会对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舌吻。导师问是不是吓到我了,问有没有人喜欢我。他让我笑一笑,我僵硬地扯了一下嘴角,转身走了,没走两步忍不住眼泪就掉下来了。回去以后我给导师发了一条微信,说您今天的行为实在是超出了我所能接受的范围,我是您的学生,请您以正常的师生关系对待我。然后我把导师曾经给过我的钱都转了过去。他表示自己很内疚,说不要钱,这不是交易。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自那以后,每次见他我都有所防备,如果单独见他,我就把手背在后面,站得离他很远。这段时间要修改毕业论文,需要经常去找他。你知道每次去我心里有多慌吗?我连门都不敢关,随时做好逃跑的准备。当时我想的是,如果他继续侵犯我,我就跟他拼个鱼死网破,哪怕是退学,我也不能让他把我怎么样。所幸他还没有坏透,那之后没有发生什么特别过分的事了,平时拍拍肩膀我就忍了,毕业之后我赶紧滚蛋就好。他以前从来不骂我,从那以后就开始骂我了,我犯一点错,他就说你不要来上班了,你出去吧。还有一次,我男朋友来科室接我,被他看见了,回去以后他就给我发微信,说我很讨厌,不要我了,让我休学。刚开始我还打算读博,现在我靠自己已经找好了工作。即使以后工作一段时间再去读博,我也不会读跟他相关的专业,他在我们这个领域算是大咖,我不想和他再有任何接触,毕业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评判学生的最大权限都给了导师讲述者:李立 性别 :男国内某高校理科专业博士在读当时考上硕士后,我刚开始进行本科的毕业设计,那天老师还没到办公室,我在研究生办公室等待,旁边的师兄师姐们跟我搭话,问我考研了吗?选好导师了吗?我稀里糊涂的啥都不知道,他们就推荐我选现在的导师,说他很年轻、比较容易沟通。第一次见到导师,给我的感觉就是他很有气场,说话也比较严肃,一开始讨论的问题就是专业,然后问我对于他的了解(网上有资料),还问有没有感兴趣的课题。我觉得他给学生的选择挺多的,给人感觉很开明,于是坚定地选他了。之前我没有想过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大概就是带着做事学技能;现在觉得其实也差不多,导师指导做课题、提点需要注意的方向,额外也就是做项目跟偶尔跑下腿,没有其他多余的事。我的导师要求每周发报告,所以和他沟通是最少一周一次,内容都是课题方面的。有解决不了和需要确认的问题都直接找导师,他一般都在办公室。平时都是学术研究,需要合作的项目是找好了相关的学生,安排好各自的工作然后去做。频率不好说,要是外面自己接的项目一般都是合作完成,抽空做,最后大家分成,国家项目就是当课题做,这些行政上都有分配。实际情况自己分配时间,时间最久的从早9点到晚11点,有些科研任务客观要求比较高也可能需要通宵。虽然自己的时间不够了会不舒服,但是为了实验和工作也可以接受,毕竟完成项目确实是需要时间和投入的。而且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跟老师解释。实验室的工作是比较累,但自己的课题做出成果也会很开心。工作的理由最主要还是想要毕业,当然也想学到东西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我觉得我的导师还是不错,硕士毕业的时候论文抽到盲审,我担心论文写不完于是向他求助,老师熬夜到凌晨三点多帮我改论文。如果我延期其实还能帮老师至少多做半年的事,但是老师更希望我顺利毕业。他能给指导的都给了,不能的大概率会提供一个思考方向,让自己去摸索。有时候导师比较严格,每个微小的方面都要我们去深究其原因,工作量大的时候会觉得顾及不过来,我会觉得心理压力比较大。他也让我帮他做过私人事情,比如取过工厂的样品,然后转手就让我做相关分析了;还办过个人信息,用于参加会议等。有一些学生可能会经常帮导师跑腿甚至做家务,这个情况看导师个人,如果双方平时沟通比较多,有这种信赖感,大体上是没问题的;如果没有,只是导师单方面要求的话,就很不合适了。我觉得师生之间相处首先大前提是双方都觉得OK,比如我的导师几乎只关心学生工作方面的事,学生也从导师这里学到了很多科研的思路。有的导师会与学生走得比较近,邀请学生一起吃饭,同时也互相分享各方面的信息。这些都挺好,主要就是要规避其他不健康的关系,比如处理涉及个人生活的私人问题或者是单方面的索取而另一方忍气吞声等。图源:unsplash文图无关相比遇见过的很多正常的导师,我觉得近段时间这些高校事件中导师自身思想行为不当是主要的原因,任何人有这种不好的特质都容易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而拥有这些特质的人群担当导师这个职位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反差,从而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毕竟老师作为教育者的形象一直都被要求光明与正直,然而个人特质与其学历或者某方面的思想深度无关,人很复杂。我和同学有讨论过,按照现行的导师制,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很密切,导师最了解学生的学术能力,因此评判学生毕业相关问题的最大权限都给了导师,但权力过于集中就会导致类似事件的发生。有人提出过释放这些权力,就我个人经历而言,硕士毕业时,学院给的各种要求也挺让人喘不过气的,我的导师也感叹毕业怎么这么麻烦。所以事情还是要专业的来做,权力需要监管。师生之间的界限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讲述者:张晶性别 :女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士在读我是自己选的导师。第一印象是老师很可爱又温柔,会很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讲话,也会很兴奋的讨论他钟爱的哲学,没有一点点的架子,很有耐心。我咨询过师哥师姐的建议,觉得老师的性格和自己更合拍,个人更加偏爱这种暖心型老师。之前在准备读研前读了许多导师写得书,他擅长用最简洁的文字阐释清楚复杂的理论,觉得更适合跨专业的自己。我觉得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学业上传道授业解惑,生活上也会有关心和慰问。课程多的时候我和导师沟通比较频繁,特别是老师在学校时,都会和我们沟通一下最近的学习状况,及时予以指导。开始实习后我由于经常不在学校,沟通频率降低,我和导师沟通方式主要通过微信。沟通的内容主要有最近的学习状况,论文准备,生活状态,实习进度。我觉得一个好的导师首先在学业上会花大量时间和学生讨论如何读书写论文,了解学生对学术生涯的整体规划并予以指导。硕士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帮学生找到好而且可行的题目,并逐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的导师会分阶段对我们看书论文做出不同的要求,并且耐心的传授自己读书教学的一些感悟,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可能与导师研究方向有些偏差,老师也会在和自己沟通过题目可行性后宽容地鼓励自己去探索。他是一个很温柔善良的人,对教过的每个学生都会热情的打招呼,非常认真的倾听你的问题给出反馈。印象最深的一次便是期末复习焦头烂额时,导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了橙子,希望我们学习之余也要注意身体健康;他一直保持着健康的生活习惯,早起和跑步,他也会把他的生活理念传达给我们,在微信群里早起打卡,言传身教,每天看到老师的早安打卡都会觉得既温暖,又是自己的榜样。导师有什么困难,学生提出帮忙,分担自己能分担的工作,自然是皆大欢喜。作为学生,我觉得帮老师干活能施展自己的才华,锻炼自己的能力。并且,我的导师一般不会让学生去分摊琐碎的杂事,连报账这些都身体力行,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好好读书。可能工科研究生需要到实验室做实验等,师生见面机会更多,除了学习工作之外,在生活上有些接触也是很正常的。但师生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边界,绝对不能把家里的琐事让学生去承担。我觉得老师关心学生的个人生活是正常的,任何事物都有量和适度的要求,中间的界限是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的。师生关系应当保持在正规的轨道上,尽量拒绝导师在学生职责之外的要求,不要把师生关系变成主奴式人身依附关系。导师没有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讲述者:郑淑性别 :女 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导我在高校工作有17年了,当硕导有10年时间。我每年会带2名学生,是按学校统一的招生考试方式筛选的。学校研究生选择导师原则上以学生的想法为主,学生填表格申请导师,有三个志愿,原则上满足学生第一志愿,由研究生院统一调度。当然,从我个人的角度讲,是不愿意选择高分低能的学生。所谓导师,就是学生学术上的指导老师。这一角色即便不是唯一的,也是首要的,至于其他角色如生活顾问等则不是必要的。当然,这也不排除和反对导师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和爱护,但这种关心和爱护是要有度的。我带学生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面授读书和研究方法;一是修改学生的论文。我对他们没有太高和太多的要求和期待,只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能写出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就够了。作为导师,关心和爱护学生是一回事,但师生关系还是纯粹一点好。我并不主张导师要当学生的生活顾问,更不希望老师扮演学生家长或保姆的角色。我之所以在生活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关心,是觉得通过这种生活上的关心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师生之间的严肃的“高级政治”关系,缓和其“官方”色彩。从客观上讲,正如家庭里面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学校里的师生之间是存在权力差的。但我并不认为这种客观的权力关系会必然地产生老师对学生的剥削和压迫,因为师生之间的这种权力关系不同于政治权力关系,它是自然生成的,是隐性的,它隐秘得几乎让老师与学生双方都感受不到。如果师生之间的权力差引发了灾难,那一定是老师有意地“滥用”权力了。我不会过于亲近学生,不会与学生称兄道弟,因为不希望师生关系发生变异。健康合理的师生关系就是——学问上,学生有求,导师必应。图源:unsplash文图无关近期媒体曝光了很多起高校中师生关系的负面新闻,我关注了。我觉得导致这些极端事件的根源不完全是制度上的,主要还是人性上的,关键在于个人的修为和价值观。导师应只有学术指导上的职责,没有判定学生学术水平和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如果导师有坏心思学生容易成为牺牲品讲述者:孙彬 性别 :男 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博导我在2016年招了三个学生,平均每年招收两个,现在手下就是五个研究生。我会不定时和他们见面,一般都是指导学术论文。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做一篇论文,需要看大量英文文献,国外的文献确实在我们专业方面做得比较好。做一篇论文下来实际上也是一个学术的指导。他们要看书,我就让他们用我的课题经费订,因为他们的生活费本来就不多,想买什么书就用我的课题经费买,到我这里报销就行了。平时,我和学生很少聚餐,一般一个学期一次,我不会单独和任何学生吃饭。私生活方面的话,硕士生我一般没有怎么管,博士生的话有两个一年级的女生都已经成家了,她们一般时间抓得紧,大事会主动告诉我,比如要生孩子了,小事的话我就没怎么管了。我觉得不需要过多的关注,因为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学术研究之外,我唯一让学生做的事情就是报账。报账是很麻烦的,所以每年我是指定一个博士生,但也不会只让一个博士生做,会有分工,不然会让学生觉得压力太大。国内的导师制是搬国外的,学生跟老师做实验,称老师为老板。但中国的导师制还有他的独特性,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学生对老师会更加尊重,服从,这样会加深导师的这种权力。如果导师有坏心思,那么学生确实容易成为牺牲品。各个学校可以制定一些相关政策来规范导师的行为。比如可以通过学术委员会,如果导师觉得学生的论文不行,那还有一个学术委员会,如果他们都觉得可以,导师觉得不行那肯定也没办法。此外就是学生要有一个申诉投诉的机制,让他们能够向学院、学校直接反映。尽管学校有申请换导师的政策,但是学生很怕老师的话,就不敢提出这个要求。比如我们学院就有一个教授,15年六个博士生联名告到了党委书记那里,最后他们是换了导师。那是学生比较多,但是单个人的话,我觉得学生就不敢。 高校师生之间当然是以学术为主,其他个人的事不要去掺和。过于公私不分的话,就会很容易出现问题。图源:unsplash文图无关我觉得应该有一种明确的政策,没有特殊情况,不能让学生到自己家里去,以前老师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需要到老师家里去。但现在一般都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有什么事就在办公室去谈,没必要公私夹在一起。我在美国做过教授,知道(和学生谈话)老师办公室的门都是敞开着的。说事情我也一般倾向在微信群里说,可以让其他同学都知道。因为是探讨学术方面的问题,其他同学也可以学习。2018年1月19日,我提出了《全国高校教师反性骚扰宣言》。国内高校性骚扰现象确实比较严重,受害的学生整个人生都是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在中国这种文化环境下,女生遇到这种事可能不会说出来,但如果有老师站出来支持学生的话,实际上对于性骚扰者是一种极大的威慑。国外对性骚扰的界定很清晰,比如你经常约一个女学生出去喝酒,就已经属于性骚扰的范畴了,我在国外读书和工作时也有很多这方面的培训,而在国内,目前这块并没有培训,还存在制度性的空白。国内很多老师也都不知道性骚扰是什么,所以我觉得应该让大家警醒,知道性骚扰的范畴是什么。本文来源:大木虫综合整理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临床“专硕”新增5个专业,何以改变招聘时“不受待见”?

2021年临床医学读研读博必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类别有8处调整:新增5个领域,拆分3个。近日,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发布《关于调整优化临床医学专业学位领域设置的通知》,明确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类别下增列骨科学、儿外科学、放射肿瘤学、医学遗传学和重症医学等5个领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调整为超声医学、放射影像学、核医学等3个领域。领域调整涉及博士、硕士两个层次。即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可在相关领域,开展相应层次的研究生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工作。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可根据实际需求,在领域下设学科方向。《通知》称,此举是为优化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类别下的领域设置,进一步做好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科目对接工作,畅通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路径。“这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进一步细分,指导就业的指向性更明确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院李枫楠告诉“医学界”。1998年《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颁布。其中明确,专业学位相对科学学位而言,前者的核心在于培养临床能力,更突出实践性和特定的职业指向性,旨在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学应用型人才。近年,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医学专硕)基本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硕士3年都在科室轮转。毕业后考核通过,能直接拿到4张重要的“上岗”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硕士毕业证和学位证。学时较短、专业保障、证书加持,医学专硕被视为“成为临床医生的捷径”,竞争惨烈到几十个人拼一个名额。再加上考试科目多、复试技能考核难、导师名额少、院校招生少,能考上的是“精英中的精英”。“真读上了,会发现自己是打杂加带饭的。”“知乎”有网友评论,专硕一开学,上一两个月大课后,就全面进入临床轮科,就读期间几乎没有假期,成天摸爬滚打在病房。内科专硕没日没夜地查体开药写病历,外科专硕主营拉钩封皮扛大腿。大家与导师见面少、交流少。不少人直到规培第三年,才回本科室,整个规培过程不接触、难掌握核心技术。因此,有些科主任在招新时,不待见专硕出身的,认为其既没学好基础知识又没练好临床技能。也有评论称,若人生目标只是普通市三级或二级医院,几年都不要求一篇SCI,或许该考专硕,毕业就上岗、“来之能战”。唯一的不足,可能是发文章、评职称时,或比学术型硕士要慢一些。然而,假设人生规划是进有名气的三甲医院工作,奋斗曲线就要曲折一些了。比如,走专硕的路,同时对自己狠一点,下班去做实验、发paper。目的是两手都要硬:既能干临床,又能做科研。如果在读期间能发1篇Nature、Lancet或Science,够吃一辈子。考虑到几乎所有省级三甲最低要求都是博士毕业,一部分专硕们选择继续读博。但因是“科研小白”,读学术型博士不占优势,大牛导师们不想要。而临床专业博士的学位少到稀缺,难度不亚于入职综合大三甲。因此,多数人专硕一毕业,学业也就到头了。对此,上海某三甲医院科室主任告诉“医学界”,部分专硕或专博的培养不够严格。专硕3年后,临床技能的了解、掌握有明显不足。若读硕期间没有好文章,专业博士是考不上的。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已经定了: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每天上午8:30—11:30。考研预报名将于9月24日9:00启动。医学院校在读的各位,准备好了吗?想好怎么报名了吗?或者,正在读研的你,有什么话要对后来人说?留言区交给你们了。来源:医学界作者:燕小六审稿:田栋梁校对:臧恒佳责编:潘颖【来源:医学界】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少有

医学生考研:最容易调剂的3个临床专业!但我劝你慎重!

作者君很少在标题中用“我”这个字眼!但因为这件事情比较重要,所以作者君的语气会比较严肃和凝重。原因很简单,初试结束,很多考研的同学感觉自己的成绩并不理想,但又不甘心二战,纷纷打听哪里有得调剂。首先,这种态度是对的,也是值得肯定的!寻找调剂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而是一种趋利避害、资源合理分配的选择。这种态度,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但不可取的是,为了调剂,为了读研究生,没有目的、没有原则地去调剂!图片来源:网络很多临床的同学来私聊作者君,说今年自己发挥失常,问一下哪个临床专业更容易调剂,自己想提前做好准备。一般遇到这种同学,作者君都会问他/她们两个问题,自己将来打算从事哪个科室,能不能接受调剂科室未来指向的生活。如果不行,作者君会劝他/她们考虑清楚之后再做决定!首先,作者君在这里可以明确地告诉你,的确有三个临床科室比较容易调剂,因为它们报考的人真的不多,也很愿意接受调剂生。但为什么报的人不多,难道你们心里就没有点数吗?这三个专业分别是:儿科、急诊、精神科。急诊专业为什么没有人报?想想前段时间发生的北京女医生被刺事件,你就清楚了!儿科也是同样的道理,收入低,工作量大,每天最烦恼的事情就是与麻烦的熊家长打交道和扯皮。其次,是精神科。因为作者君没有在精神科轮转过,所以就不加以评论了,但每年公布的调剂名单里面,精神科研究生是占大壁江山的!举个例子,汕头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每年都是空缺很多位置。虽然这三个专业很多调剂,也很容易调剂,但你有没有想过,你上完线、读完研后的生活呢?你能不能接受这个专业指向的日复一日的生活?假如你不喜欢小孩子,那儿科对你来说就是一种折磨!你以为熬过研究生三年就可以了,但这却只是开始!噩梦的生活还在后面呢,因为你研究生所读的专业,可能就是你未来几十年生活的缩影。与其郁郁寡欢,终日不得开心颜,还不如就此放弃调剂这个专业,或者破釜沉舟再战一年。除了这些专业,还有一些专业也是比较苦和累的,比如说重症医学等等。有同学说道,自己可能不了解这个专业,那你就去打听啊!我们做事情不一定要积极主动,才能收获好结果!如果你不了解你想调剂专业未来指向的生活,建议你向正在读这个专业或者从事这个专业的师兄师姐询问,相信他们会给你一些深刻的经验和认识。如果你单纯是为了读个研,我劝你还是好好想想!难道规培、二战,它就不香吗?图片来源:网络除了科室要注意,从专硕调剂到学硕也要注意:你是不是真的想要读学硕?如果因为想要读博而选择学硕,请选择一个好一点的老板或者实验室!只有好的平台,才有资格让你有机会读到博士!毕竟,恕我直言,有些学硕读出来就是根没有读一样!我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是因为这些同学能力不行吗?不是的,是因为他们跟着的老板或者附属的实验室不行!没有资源、没有平台,最重要的是没有钱,你怎么开展实验研究?靠爱发电吗?三年出来,没有任何文章,只混了一个文凭而已。而反观你的专硕同学,虽然不是每个都有文章,但起码每一个都有一纸规培证。不要小看规培证,找工作时是非常香的!但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为了规培证去调剂自己不喜欢的科室!宁愿读学硕三年以后再去规培,也不要读自己不喜欢科室的专硕。这样节省出来的三年,相比你人生的长度,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只要记住一定:想要更好发展,跟大老板和大实验室就对了!其次,老板的人品一定要考察好!毕竟,老板坑学生的传言不是空穴来风,最近那个研究生自焚事件也是闹得沸沸羊羊,希望你们各自心里有数!可能我的话太极端了,但我真的想让你们认清一些事实,能够及早醒悟,不要沉溺在自己编织的美妙的幻想中,同时也能少走一些弯路,不要像我当初那么辛苦!图片来源:网络最后的最后,说一下教育部公布的考研调剂的基本要求。你们可以稍微浏览一下,希望对你们有帮助!祝愿所有2020医学考研er儿都能如愿以偿读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研究生!考生调剂基本条件:(一) 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二) 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调入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三) 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四) 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当相同。(五) 第一志愿报考照顾专业(指体育学及体育硕士,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及中医硕士,工学照顾专业,下同)的考生若调剂出本类照顾专业,其初试成绩须达到调入地区该照顾专业所在学科门类(类别)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第一志愿报考非照顾专业的考生若调入照顾专业,其初试成绩须符合调入地区对应的非照顾专业学科门类(类别)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体育学与体育硕士,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与中医硕士,工学照顾专业之间调剂按照顾专业内部调剂政策执行。(六) 第一志愿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会计、图书情报、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在满足调入专业报考条件的基础上,可申请相互调剂,但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考生也不得调入以上专业。第一志愿报考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的考生也不得调入该专业。(七)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到该计划以外录取;未报考的不得调剂入该计划录取。(八)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申请调剂到普通计划录取,其初试成绩须达到调入地区相关专业所在学科门类(专业学位类别)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政策。报考普通计划的考生,符合“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报考条件的,可申请调剂到该专项计划录取,其初试成绩须符合相关招生单位确定的接受“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考生调剂的初试成绩要求。调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招录的考生,不再享受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政策。(九)相关招生单位自主确定并公布本单位接受报考其他单位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调剂的成绩要求。教育部划定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作为报考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考生调剂到其他专业的基本成绩要求。报考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可按相关政策调剂到其他专业,报考其他专业(含医学学术学位)的考生不可调剂到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十)参加单独考试(含强军计划、援藏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十一)符合调剂条件的国防生考生,可在允许招收国防生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单位间相互调剂。(十二)自划线高校校内调剂政策按上述要求自行确定。考生申请调剂前,应充分了解招生单位(含各院、系、所)的调剂工作办法,以及相关专业不同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招生、培养、奖助、就业等相关政策。招生单位也要积极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工作。

其化均也

985研究生公务员工作2年,却被边缘化,过来人分享4点忠告

公务员考试与珠会、司法证、高考、研究生考试合称为我们国家最难的五大考试,不知道你赞同吗?众所周知,公务员考试是“热门”和“难考”的代名词,每年都会有上百万学子为之努力奋斗。面对万里挑一的岗位,很多人还没有去考场就已经弃考,最后金榜题名的考生确实是少数。纵观这5类难度较大、含金量较高的考试,确实让很多人“挠头皮”。但是,公务员考试难也只是难于一时,考上公务员之后的晋升之路才是真的难上加难。根据网上的一组数据来看,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公务员716.7万人,但是真的能够走上副科级以上领导岗位也就是那20%的少数。这也是近几年来国家推行职务职级并行政策的原因之一。我们先来看下面这个公务员职场新人的例子:985高校毕业后,小张成功地考上了选调生(非定向),本以为能够在体制内一展拳脚,不料工作仅仅2年,却被单位同事给边缘化,彻底成为孤家寡人,这到底是怎么了?经过了解:原来小张在工作中过于死板教条,不懂得变通,再加上情商不高,有点恃才傲物,渐渐地被很多人疏远了。去年年底,单位优秀个人投票评选,小张的票数在年轻干部中倒数,这也验证了小张被边缘化的情况。在工作中,小张认真负责,敢于担当,算得上是工作中的“老黄牛”,但是年底评先选优却没了人影。老实人被边缘化应该怎么办?在体制内工作,除了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以外,还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这种沟通能力难道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聊天吗?这表面上看似的简单,实际上却很复杂。沟通能力是一个人工作阅历、情商智商、为人处世素养的综合体现。如果此时在体制内的你不太受同事欢迎,甚至被边缘化,小编分享四点忠告,逆袭重生,仅供参考。忠告1:提升自身能力体制内的工作职场是一个大染缸,人员学历横跨高中、专科、本科、研究生、博士,身份涵盖公务员、事业编、工勤编、公益岗、劳务派遣工等,形形色色的人都有。除了那些敢于担当、认真工作的人,不排除单位里会有整天荒废时光混日子、不务正业打鱼晒网的人,而这些人就是唯恐天下不乱的“老鼠屎”。无论工作环境如何,从本质上来说,单位就是一个工作的地方,工作能力始终是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其他的事情则没必要在乎太多。当你工作不顺被边缘化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能自暴自弃,坚信自己能够做得更好。要充分发扬“打不死的小强”精神,越受打击越要厚积薄发,充分利用宝贵的时间,认真钻研难度最大的业务,最好是别人干不了、具有稀缺性的业务知识,让工作能力成为翻身的重要杠杆。当你有一天,你的工作能力具有了稀缺性,你的工作能力将会被更多的人看到。忠告2:发展朋友圈子工作单位是一个大集体,每个人都不是孤家寡人,也很难成为孤家寡人。你可能跟单位绝大多数人不熟悉,但是你肯定跟同科室的同事熟悉。毕竟一天8个小时都会呆在一起,一起共事,一起工作。久而久之,就算是冷血动物,也会有一点同事情谊。如果你不善于交往,请从身边的人开始做起,慢慢地打开自己的心扉,不再封闭自己的世界,更不要对周边的人有太多的顾虑,拿出自己的实在和真诚与他们交往。长此以往,随着身边同事的不断更新变化,跟你一起共事的人会越来越多,喜欢你的人也会越来越多,你的朋友圈子也就打开了局面。忠告3:学会变通变活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人想要生存,特别是在体制内想要一番作为,就必须懂得灵活变通。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那些华而不实、于身无益的东西就要果断舍弃,要善于抓住事情最本质的东西。这就跟乌鸦喝水的故事一样,乌鸦如果不是变通了思路,采用衔石子的方式,那么它最终肯定是喝不到水的。忠告4:学会礼貌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既困难又简单。小编工作6年,觉得沟通无外乎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善于换位思考。工作中很多事情无所谓对错,实际上就是大家站的角度不同罢了。在体制内,我们为什么会经常听到“提高政治站位”这个词?这个词实际上就是统一认识,增强重视程度的意思。因为每个人的级别、层次和阅历不同,看事情的角度就会有狭隘和宽广之分,所以一定要在更高的格局、更全面的角度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理解正确。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擅自将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强加到别人身上,因为你认为对的,别人并不认为合适。三是善于倾听和理解对方。作为体制内一名职场新人,善于倾听是必须的,这也是变相学习的一种方式,要尝试通过倾听,理解对方的目的和意图,千万不能曲解别人的想法。工作职场浮浮沉沉,难免受到很多坎坷和挑战?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只要我们不轻易言弃,认真总结和反思,尽力而为,相信总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如果大家喜欢小编的视频和文章,请帮忙点一下关注“苍客公考”。您的关注就是小编继续创作的动力,谢谢!

秦安

从几个“门外汉”医生到全国县级市肿瘤专科榜首,这个科室如何逆袭?

立足当下,立足实际,不断开拓创新,县级医院肿瘤科也能有所作为。山东省滕州市,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著名的四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正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因思念故地滕州而修筑。滕州不仅是中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市,其经济实力也不容小觑,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成立于1950年,是滕州市当地最大最知名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在老百姓心中拥有极高的声誉。在当地,人们都以自己家人能进入该医院工作为荣。就在这家医院,有这么一个科室,它1980年才姗姗起步,从几张床位、几位从其他科室借调的“门外汉”医生开始,不断成长,一路逆袭,现如今不仅摘得了2019年度中国县市级医院品牌专科评比第一名的桂冠,也被山东省卫健委评为临床精品特色专科,成为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医院专科。这个科室就是肿瘤科,而科室“逆袭”故事的讲述人就是该科主任——张开贤教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获2019年度中国县市级医院品牌专科评比肿瘤科第一名,张开贤教授作为获奖代表作典型发言谈技术:从不断跟随到“弯道超车”在肿瘤科成立之初,由于人才及仪器设备的限制,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科室在医院的地位也非常低,常常被人看不起。因此科室发展十分缓慢,病人也很少。在张主任2004年担任科室负责人以后,做了深入思考和长远计划。在张主任看来,学科要想发展,必须要留住患者。而要想留住患者,就必须解决患者的问题。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积极带头前往国内顶级医院学习肿瘤的不同治疗手段。在他看来,只有治疗手段齐全,才能处理不同期别的肿瘤患者,最终才能留住患者。于是张主任先后前往山东省肿瘤医院内科、复旦大学中山医院介入科、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进修,特别是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进修回来后,他便积极筹备放疗工作。毕竟,临床上70%的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使用放疗。一开始,由于医院使用的是低端加速器,故障不断,导致放疗工作的开展非常艰难。直到2010年,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科室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美国瓦里安图像引导直线加速器,才让科室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放疗工作的顺利开展,让前来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肿瘤科也从一个病区发展到了三个病区。先进的放疗设备目前,该院肿瘤科已成为鲁南地区远近闻名的,集放疗、化疗、介入、微创、靶向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于一体的肿瘤诊疗中心。肿瘤科包含三个病区和一个放疗中心,开放床位260张,共有医护人员105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硕博研究生36人。科室拥有西门子大孔径模拟定位CT、美国瓦里安和瑞典医科达IGRT直线加速器、射频/微波消融仪、放射性粒子计划系统等先进设备。有了好的硬件,没有特色的技术也吸引不了病人。“脊柱是晚期恶性肿瘤很常见的转移部位,一旦出现脊柱转移,往往会出现剧烈疼痛,病人非常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脊柱转移瘤最常用的微创技术,但如果椎体后缘不完整,却是禁忌症。因此,在先前积累的微波消融以及椎体成形术治疗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做了大胆尝试,也就是将微波消融术与骨水泥成形术联合起来,发挥两者的协同抗肿瘤及止痛作用,先消融再注射骨水泥,能够防止或减少骨水泥渗漏,这样就使部分禁忌证变成了适应证。”张主任回忆道。在随后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微波消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止痛见效快,疗效维持时间长,还能增加脊柱的稳定性。很多病人做了以后,疾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疼痛显著改善。也正是由于这一开创新性技术,让科室荣获了2019年度山东省临床精品特色专科,成为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医院肿瘤科,实现了从跟随到超越的转变。山东省临床特色精品专科授牌近年来,张主任多次应邀在中国医师协会、中国抗癌协会举办的全国性肿瘤微创大会以及培训班上介绍这一技术,该技术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国外知名杂志上。同时,也帮助了国内数十家三甲医院开展这一技术。谈人才:要想成为高手,就必须跟高手为伍张开贤主任原本是呼吸内科医生,1990年从山东省肿瘤医院内科进修回来以后被调到肿瘤科工作。“当时在医院,因为疗效差,治疗手段少,肿瘤科是最不受重视的科室。”张主任回忆道,“最开始,我学习了化疗,不过当时化疗药物比较少,疗效不尽人意,化疗可治愈的癌种有限。后来,医院购置了DSA,开展了介入治疗,1998年我前往复旦大学中山医院介入科进修学习了半年时间,回院后便开展了肿瘤的介入治疗。但是在后续的工作中,我发现介入治疗只能解决部分肿瘤的问题,例如对于头颈部肿瘤以及鲁南地区高发的食管癌,介入治疗无能为力,所以必须要上放疗,不然学科发展不起来,于是我又去了我国放疗的发源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进修了一年的放疗。”这些全国顶级医院的进修经历使张主任拥有了非常丰富的专业技能,掌握了多种治疗肿瘤的手段,为后来科室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县级医院的科室要想有发展,要想进步,医生必须走出去,向国家级和省级医院学习最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与高手为伍,你才能成为高手。”因此,所有来肿瘤科工作的医生,工作到一定年限以后,都会被送到国家级肿瘤医院进修一年放疗或化疗。随后,依据学科的发展方向以及个人的特长再对其进行亚专业的培养,选送他们去国内在相关领域做得非常好的医院再次进修。这样,医生既拥有综合的治疗能力,也拥有自己的专业方向。而当一个医生有自己的专业方向的时候,他就可以更多地关注、收集、学习这方面的文献,才能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专业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科的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正是因为科室对人才的看重和培养,科室也创造了一个自建科以来医护集体“0离职”的“奇迹”。张主任坦言:“想来我们科室工作的研究生很多,而我们科目前对外招聘医生的学历标准是博士”。给其他县级医院肿瘤科的一些建议虽然,近年来我国县级医院肿瘤科发展迅速,但是仍旧面临着人才匮乏、设备落后以及治疗不规范的问题。那么县市级医院肿瘤科是否就没有出路了呢?张开贤主任为这些科室带头人给出了几点实际建议。首先,对于县市级医院肿瘤科的带头人,需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扬长避短。简单来说,就是要在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以特色优势技术带动整个学科不断向前发展。例如,虽然我们科室的综合实力无法与大医院抗衡,但是,我们开展的影像引导下的肿瘤微创治疗,包括共面模板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恶性肺结节穿刺活检同步微波消融术、脊柱转移瘤的微创治疗等技术,目前已经处于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其次,科室的规范化治疗是基础,规范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该严格按照指南或共识来治疗肿瘤,不能按照个人经验和偏好随意选择治疗方案。因此,医生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各种诊疗临床指南和技术规范,做到治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第二,作为一个学科,一定要做到诊疗的同质化和标准化,不能各自为政。以放疗为例,放疗的关键是靶区和剂量,所以在我们医院,第一步就是科室集体讨论患者是否适合放疗,如适合放疗,就会由管床医生去做模拟定位,勾画靶区,经科主任审核签字确认后才可以送到物理室做放疗计划,放疗计划也需要经科主任审核确认以后以后才能实施放疗。第三,要掌握多种治疗肿瘤的技术和手段。目前,肿瘤的治疗已经进入了综合治疗的时代,作为县级医院的肿瘤科不可能只靠一种手段“打天下”。俗话话说“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如果治疗手段单一,必然留不住病人,学科很难做大做强。总之,只要我们做到诊疗的规范化,掌握多种治疗肿瘤的手段和方法,能够真正解决病人的问题,就可以不断的吸引病人前来就诊。随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学科的知名度、辐射力和影响力,从而带动整个学科齐头并进向前发展。因此,县级医院肿瘤科虽然基础较差,但也并不一定无所作为。立足当下,立足实际,不断开拓创新,也能有所作为,造福当地患者,真正实现“大病不出县”的这一目标。县级医院肿瘤科如何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如何进行人才培养?如何提高多学科诊疗(MDT)质量和效率?张开贤教授的完整演讲将会在2020年CSCO学术年会中由医学界主办的“基层肿瘤专科能力建设”专场讨论会上播出。该专场除在CSCO会议官网直播外,也会在医学界“CSCO会议前线”专区内同步放送。专家简介张开贤教授主任医师 教授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山东省临床精品特色专科(脊柱转移瘤精准微创治疗)带头人枣庄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近距离学组 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胃肠道及胰腺疾病介入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肿瘤消融/放射性粒子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委会粒子/肺癌综合治疗分会常委山东省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近距离学组组长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放疗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中华医学杂志》审稿专家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作者:ezreal校对:臧恒佳责编:徐李燕【来源:医学界】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本井

2022考研必看!这几所院校是报考大热门!

相信2022的考生都开始着手备考了,备考的同时很多考生现在已经对比择校了,到底哪些院校比较热门哪?今天医学姐就2020年医学考研报考热门学校,给大家汇总了一波!今天先说一下以下3所院校,你确定不快来看看有没有你要考的吗?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位于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属于省属重点高校,其重症、泌尿外科、骨科、肾病学等都是发展比较好的科室,临床医学学科评估在全国排到B-,2021年分数线299分,但是如果稳过的话,分数至少要325以上。作为地方院校,山西医科大学历史悠久,2019年考研招生报考人数增幅达到19%,2020年报考人数与19年相对持平,2021预计今年也会有一个小的增幅,预计全校整体报考人数7000之上。大连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辽宁省重点学科15个,2021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1928人,其中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拟招生人数609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拟招生人数为1319人。虽然大连医科大学既不是985也不是211,但是辽宁的医学院校比多,录取分数高的也占很多,而大连医科大作为本地市院校,相对来说报考比较容易,而且在当地市比较有认可度的,往年报录比在30%左右,像内科报录比28%,中西医结合报录比只有21%,外科学报录比22%,而免疫学报录比可以达到40%。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其实可以跻身于全国顶尖的医学类院校了,这个就不用介绍了,在医学界都是比较认可,并且地理位置比较好,再者科研和临床终合实力都是不可小觑,录取分数不用说也不低的。但是首都医科大学在招生简章里明确提出有一点,专升本的同学只要符合执业医师报考条件的,是可以参加报名,对自己本科院校不满意或者专升本的同学来说是个友好院校了,因为很多985/211院校都不接收专升本学生的。招生2021年预计招生1100名,但是不要忽视名校的推免名额,一般占比比较大,如果想要稳过的话,390多的分数可能会打击一部分考生的信心,所以大家也要根据自己的实力进行合理的报考。最后医学姐要提醒大家一下,每所院校在专业上面的倾斜投入不一样,所以要将两者结合起来一起选择,当然最好院校的最好科室一定是最好的,竞争力也是最大的,报考的考研er们要做好准备哈!

离形去知

医学硕士的专硕学硕,到底有什么区别?

大家好,我是硕士小凡。相信很多人,甚至是少数医学生,都分不清医学硕士的专硕、学硕的区别。今天就和大家谈一谈这个话题。专硕,全称是专业型硕士。自从国家规定所有的本科临床毕业生需要接受三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来,专硕就变得愈发火热起来。每年报考的人数也是越来越多。那么,到底什么是专硕呢?其实,专硕就是在临床工作的硕士,专硕的主要工作地点是在临床,专硕更注重临床实践。学硕,全称是学术型硕士。目前,学术型硕士的主要工作地点是在高校的实验室,有少数学术型硕士在临床进行学术型研究。专硕,一般情况下,专硕七月中旬就开始到学校报到,同时进行一些简单的培训后,即开始进入医院学习。到底学啥呢?主要还是在病房中收治病人,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工作。比如,一个泌尿外科的专硕同学,根据安排,会有几个月的时间轮转一下其他外科科室,然后,回到本科室学习,临近毕业时,按道理是要有几个月时间去实验室学习实验,准备毕业论文(但是,有些老师会一直把你留在临床工作,不让进实验室) 。专硕上课学习的时间主要是周末或者晚上,学习科目包括一些统计学等等。有时候期末考核,还得统一请假。学硕,按照统一安排,学硕每年九月份开学(有些老师会要求学生提前去)。学硕在研一上学期会被要求按时上课,通常上学期要求把研究生期间的学分都修满,课程也是统计学,基础知识理论等等。研一下学期,一般都会开始进入实验室,学习实验技能等等。每天日常的工作就是做实验,具体做啥,都是听从导师安排。临床医学学硕也会被要求在本科室进行几个月的临床工作,一般都是研三的时候。普遍而言,专硕的待遇要高于学硕,但是一般专硕的辛苦程度也高于学硕。专硕有时候会被安排值夜班,节假日无休等等。学硕这方面主要取决于自己和导师,如果自己勤快,愿意做实验,那么很大程度上,也是很辛苦的。但是,一般情况下,学硕过年都是会有假放的。专硕,如果过年在很忙的科室,那肯定是没假了。再来谈谈学硕专硕的学费区别。以下以某医科大学为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费8000元/生/学年;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学费14950元/生/学年。补贴:每位研究生每年国家统一补贴6000元。专硕额外有值夜班费和导师补贴等。学硕一般只有导师补贴。奖学金:具体参考各个学校的官网,具体不提。总结补贴问题,一般情况下,专硕是要高于学硕的。越好的学校补贴越高。那么,专硕学硕找工作哪个更简单?专硕毕业是可以拿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书的,这就意味着,毕业之后,不用重新进行规范化培训。可直接进入医院工作。而学硕,如果想进入医院从事临床工作,则必须接受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笔者曾在医院认识的一位学硕为例。该学硕毕业后,进入了有规培资质的某三级甲等医院工作,而后在本院进行规培轮转,时间为三年。再总结一下,若是以做医生为目标:专硕毕业后直接工作;学硕毕业后还有3年规范化培训。到底哪个容易找工作,其实不能一概而论。以某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招收的98名硕士中(学硕专硕未知),只有30人是来自外校。超过2/3的人是本校研究生。在招收的31名博士中,只有10人来自本校。对于目标是硕士毕业后,留在学校一附院工作的人而言,报本校,则毕业留下的希望更大。但仅仅只是希望更大而已,更多的还得取决于自己的导师。一般而言,科室主任的学生留下的希望更大,因为招收新员工,科室主任的意见也很重要。否则,就算进了科室,在未来的工作中,也许会有上级医师不断为难你。这里招收的人并未区分专硕学硕。对于学硕而言,招收进医院了,也会重新规培。此外,有些医院想招收劳动力,也许不会要学硕。而有些医院突然重视科研,也许会要学硕。没有绝对的情况。今天先聊到这里,我是硕士小凡,欢迎大家在下方提问、转发。我会第一时间回复。

麦克尔

必看:医学生考研常识汇总(一期)

2020年考研党的你,为了考上心目中理想的研究生,一定已经在着手准备考研,搜集信息了。最好的途径,自然是向考上的学长学姐咨询,了解他们的复习规划和报考准备。但听着学长学姐讲着他们的经验,偶尔口中会冒出几个「专业术语」。例如专硕和学硕、一区和二区、306 和 699,身为萌新的你是否感觉一头雾水?图片来源:网络今天,笔者带你简单了解一下医学生考研中的基本常识,弄懂这些常识,考研才算有备无患!Q1:我明明是 2019 年 12 月份考研,为什么莫名成为了 20 考研党?图片来源:网络因为很久以前,考研时间是在每年的 1 月份,而不是现在的每年 12 月份。后来有一年,考试部门为了让大家过一个安定祥和的元旦节,打算把时间提前。于是那年,1月份按老规矩考了一次,而下一届考生在 12 月份按新规矩考了一次。但我们考研界这辈分可不能乱啊!于是大家心照不宣地按老时间排辈分,从那以后的每一届考生都要迷茫一下:我是谁?我哪年考研?我买的2019年 新版考研英语套题,到底是不是最新版?简单地讲,2019 年 12 月份的考生,之所以被称为 20 考研,是因为按老黄历计算,你们应该是 2020 年 1 月份才考试。Q2:什么是专硕?什么什么是学硕?图片来源:网络专硕=专业型硕士 = 有规培证 + 一边在医院学习(干活),一边获得更多的临床经验 + 视医院和科室不同有一定收入(每月几百至几千不等)+ 部分学校专硕学费比学硕高 2000 元/年左右学硕=学术型硕士=无规培证+在实验室学习(做实验),获得更多的科研经验+视老师不同,收入一般不如专硕四证合一:医学专硕「四证合一」,即毕业后会拿到毕业证、学位证、执业医师资格证、规培证四个证书,在读硕士期间同时完成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但是,请务必记住,学硕毕业后是没有规培证的!学硕毕业后仍需要规培三年,这是与专硕最大的区别!规培证: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目前硕士生找工作,甚至很多医院的晋职称,规培证都是很重要的一项要求。如果选择学硕又不打算读博士的话,很可能需要毕业后多花三年时间进行规培。但是就目前的环境来说,科研同样是晋职称很重要的依据,这一项往往是专硕的短板。简单总结一下,想要尽快就业的同学,可以选择专硕。想要走得更远或者从事科研的同学,可以选择学硕。但不管是学硕,还是专硕,最终选择要看个人的喜好及发展。Q3:定向与非定向的区别?图片来源:网络定向与非定向,主要是说就业方式。定向生一般为已经工作的同学,毕业后回定向单位(一般为原单位)就业。一般来说,大部分研究生都应该都是非定向。但上海地区例外,因为改革,上海地区的专硕需要填定向,因此毕业后都没有发就业报到证。所谓【报到证】,指的是进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或具有人才管理(人事代理、户档托管)的私有制企业工作的必要档案。而我国大部分公立医院目前还都属于事业单位哦!这就意味着这个报到证对你以后选择医院和找工作还是比较重要的,除非你是毕业后回指定医院工作的。所以,建议打算报考上海地区的同学,记得找到相关的师兄师姐打听一下定向的问题哦!再次简单地总结一下:定向 = 录取后不调档案(仍在原工作单位)+毕业时不发派遣证/就业报到证,回原单位工作非定向=录取后档案调归录取院校+毕业时发派遣证/就业报到证Q4:一区和二区是什么意思?图片来源:研招网一般来说国家线一区(A类)比二区(B类)稍高(近几年一般相差 10 分)。但两个区的统考题(西医综合、英语、政治)是没有区别的哦。一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 21 省(市)。二区——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 10 省(区)。然后,笔者在这里要纠正一个常见的错误观念:那就是认为二区一定比一区容易考。但事实上,许多二区的名校,像是广西医科大学之类的,名额非常抢手,实力也不比一区的某些学校差,想成功考上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希望你们不要掉以轻心!Q5:专硕和学硕的初试科目一样吗?图片来源:网络初试时间:按照这几年的套路,基本可以理解为 12 月 20 ~ 27 号之间的周末(以官方公告为准)初试科目:1、专硕:专业课(统考)、英语一、政治。2、学硕:除了专业课各学校自命题,考试科目需要关注相关学校的官方网站,其他与专硕一致。专业课代码有 699 的,也有其他代码的。即使都是 699 ,各个学校的命题也是不一样的。PS:699,指的是全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联盟中部分学校采用同样的考试大纲自主命题。即大纲相同,题目不同)。可以参考往年的公告先复习,但是也有存在风险。因为今年的公告出来,你会发现今年的科目有所变化(以前出现过这种情况)。Q6:国家线?自主划线?校线、院线、科室线?图片来源:网络1、国家线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是基础分数线。一般3月中下旬公布。国家线包括总分要求和单科分数要求,一区和二区都不一样。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考一区学校的临床专硕,除了过一区国家线的总分线,还要过一区的英语线、政治线和西综线这三科的单科划线!只有总分和单科都分别超过相应分数线,才算过线,才有资格进入一区研究生的复试。2、自主划线人们口中的自主划线,一般指的是34所有权自主划线的高校。自主划线,是经教育部批准的部分招生单位可自主确定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及其他学术要求。34 所高校有: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四川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然后,可能有人有疑问了,自主划线和国家线有区别吗?那肯定有的。 34 所的自划线一般先于国家线揭晓(每年国家线公布前,都会有辅导机构的老师,根据 34 所自划线的浮动来猜测国家线的升降),而这34所高校的复试工作也会先于其他院校展开。这样可以方便未通过一志愿复试自划线的考生及时调剂至其他高校,使得其他的招生单位和考生的调剂更主动。而如果自主划线低于国家线,那自主划线就是无效的,但这么多年来都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因为一般情况下,自主划线都会高于国家线!3、校线、院线、科室线这三条线,都是各招生单位在国家线的基础上,根据本校、本医院、本科室有关专业生源确定的复试资格线。它的本质,就是复试资格线!并不说你过了国家线,就一定能进入复试。相反,许多学校生源足够,为了提高质量,往往会设定资格线,先筛掉一部人,再按一定比例让人进复试,具体比例参见学校或者医院官网往年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