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坚持。主要是为大家提供一种考研正能量,帮助大家树立永恒的信心。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去试一试,你会发现,你的潜能原来这么大!笔者是2015届参加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传播下的网络传播方向研究生考试,并被顺利拟录取的考生。从华科新闻学院复试回来后,就被一些学弟学妹围着要考研经验。一开始真没想过要写一篇这样的文字。来自网络的、现实的很多学弟学妹都很看得起我,向在下寻求一些学习方法,所以再不写一点东西我就良心不安了。此经验不仅适合于考华科新闻学院的童鞋,非华科的同学也可以参考参考。从3月14号晚上十点知道自己被华科新闻拟录取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50多天。我是从九月中旬真正开始准备的,之前只是看书,稍微做了下英语阅读理解和背了下单词,知道对很多人来说是很不可思议。之前的保研出现了一点状况,因为一直有读研的打算。所以没多想就开始准备考研了。本科是西北的一个普通本科广电新闻专业,付出多少就会得到多少,幸运不只是运气。引言:写在考研前(送给迷茫的学弟学妹)一、我的考研很多人会问:考研有好处吗?如果因为竞争压力大,我备考了,最后没考上,岂不是浪费了那么久的时间?我告诉你,只要你是认真努力地去准备了,结果已经不重要了。不管结果如何,我考研绝对没后悔。考研当中最大的收获不单单是那一纸通知书,而是一种心态。你现在还能坚持无论寒暑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学到晚上11点吗?你现在还能静下心来去看书去背单词去记东西吗?二、大三暑假前该做的事情打下英语基础,多看关于新闻传播学的书籍。再一个就是看业务的书。因为业务很偏实践,后期不好复习,大多数情况下也没有时间复习,只能在正式进入备考状态之前看了,心里有数就行。事务性的事情的话,就是搜集前人考研经验贴,摸索出考研规律,搜集历年真题,搜集参考教材。这个阶段除了前人经验可以仔细研读之外,真题可以不动。因为动了也白动,战线不要拉太长,否则人会对复习材料厌倦,而且也会把自己搞得特别累。最后就是把参考书在开学前一定要看完看透。尝试着做完第一遍笔记。三、为什么要考研其实关于将来如何发展的问题,问考研的人会告诉你考研最好,问找工作的人会告诉你,学历不重要,工作经验才是最好的,问出国的人会告诉你国外的教育如何好、出去开开眼界多么好?总之,等大家方向都确定了下来以后出国的瞧不起考研的,考研的瞧不起找工作,找工作的瞧不起考研的。 如果你的成绩还可以的,我建议能保研就尽量争取保研。争取保研和现在准备考研并不冲突。每个人关于考研的动机也不一样。1.需要学历。随着高校扩招本科文凭含金量大大缩水,本科生在人才市场上没什么优势,就业压力是一方面。学历还是个敲门砖,真的真的很重要。能够考上研究生也是你个人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那些说不考研去创业的人看不起考研的,可能使他们没有这种能力。认真观察你会发现,创业成功的人智商也很高,学习成绩一般也都比较好。2.认识更多优秀的人。同时也可以找一个优秀的女朋友或者男朋友。3.充实自己。自己感觉到当时的自己还不太能出去找工作,没有准备好。感觉自己大学里没学到什么东西,很虚。因此,需要充实自己。急切地感觉到自己需要再多读点书,再多学点东西,大学前两年过得很迷糊,平心而论没有自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趁着现在年龄和家庭都没什么压力,一爸妈还没老,二自己还没成家,有大把的时间和经历,先去充实自己,挣钱的日子还长。有了过硬的文凭,将来搞不好单位评职称用得着。4.名校情结。去大单位实习,我明显地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有限;第二个,当单位来不及仔细考察个人能力时,他们会去看学历和学校的名气,以此来分配工作任务。四、选择学校(综合实力+学科实力)个人觉得,总体上还是报考一个发展潜力大点的城市里面的一个名牌大学吧。名牌大学能够给你提供许多丰富的资源,比如出国、就业、校友。我本科就在大西北,很有感触。对于我来说,选择华科,最重要的原因是,我想去武汉。我对这个城市的爱,没有什么缘由,要说有就是那里是我的家乡,好吃的多,水多环境好空气好,尽管我知道那里竞争大、压力大、很热,但自己就是想试一试,到底有没有能力在那个能人遍地的城市活下去。我是高度强迫症患者,还不想随便找个武汉的学校将就,因为不想跨专业,所以范围就锁定在新闻传播类。经比较华科是性价比最高的一个学校,211,985,知名度社会认可度高、专业实力雄厚、考研资料多,试题有章可循,奖学金够多,福利也不错。总之最后综合考虑,就华科了。其实我个人认为学校更重要。毕竟现在好多企业还是看重学校的。选择学校我还是纠结了好长时间的。华科的地域歧视和学历歧视是同等985里最轻的。从初试成绩出来后,陆陆续续有一些学弟学妹问我考研的问题,有几个同学都问到了,该不该考研,犹豫要不要考华科。对于这些问题,我真的无能为力,因为考研很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能坚持下去。如果不能在最初就坚定自己要走的道路,等到后期看着同学纷纷实习、签约、考公了,很容易被影响,动摇甚至放弃。所以,建议最好最好在暑假一定要决定好是否考研,自己要报考的学校。最重要的是华科新闻传播实力不容小觑,华科新闻甚至在北大、浙大之前,12年全国大学新闻专业排名全国第五。华科的综合实力近年来也是稳居前十,毕业生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在湖北地区都是公认的十大名校,学术氛围浓厚,学习条件好,素有南方小清华和“学在华科大”的美称,被誉为江城明珠。五、选择专业与方向其实我选择的就是传播学。其实我最先也不知道报考哪个方向,后来复习时发现学新闻学广电实在没意思,要么新闻理论要么新闻业务,新闻理论就那么几条,又很难出新。新闻业务还去读研究生不划算,不如进媒体工作好了。再加上我本科学的是新闻,就想读传播,让自己折腾一下也好,多学些东西。传播学也很有意思的,可以做一些实验,是可以量化的,比定性研究的新闻学要有意思得多。再一个,我注意到华科的传播学的考研试题我比较上手和喜欢,所以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网络传播方向。其实当时选择跨专业也是纠结了好长时间。选择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首先是因为是两年学制。其次是对新闻与传播专业感兴趣。再次,本科专业就是广电。学了文学、英语、社会学、新闻学、传播学、广告与公关、电视编导、心理学等等,可是到最后发现都不能当做自己的专攻方向,只是皮毛。最后,趁着年轻,能尝试的都要体验一下。对于选专业这个问题,我觉得是头等大事。因为研究生专业有可能就是以后从事职业的方向了。而且对专业的兴趣决定能不能坚持到考研最后。我认为最好4月份。在我看来MJC是为社会提供高级复合型人才,主要是面向工作实践的研究生培养专业。我认为这个专业机遇大(发展前景广阔),MJC的就业范围很广泛。华科MJC一共有四个方向,我原来一直倾心于网络传播,这个方向能够延续我在本科期间学习,并且我喜欢传播,喜欢网站,喜欢网页设计,也喜欢编辑,我大部分的实习经验也都是在网站和互联网公司做记者编辑。其实考华科MJC前所选的方向主要是为考试服务,并不决定你以后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方向。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方向可以在复试的时候再选。我的经验是,选一个自己更爱的,学起来会比较愉快。六、报考华科的难易程度华科的新闻全国排名第五,每年至少有600人报考华科,而华科的学硕招人名额仅有20个左右,全院经过统考招生的有40人,其中那20人是专业硕士。先别说考不考得上华科了,光是敢不敢考华科,就刷掉了很大的一拨人。但是,我们也不应该被那个报考600人吓到。我们来分析分析这600人的情况,全国比较好的新闻学院排名是人大、复旦、中传、武大、华科、清华、厦大、川大等。华科研究生是面向全国招生,自然所有人都会去考。报考华科的绝大多数的是二本三本学校的学生,这部分中有部分人考上了华科。再来分析和其他学校比较,报考华科的收益。风险大收益也无疑也大了,当你考上了华科,你还会稀罕湖大、兰大的保研么?越是名校资源越好,有很多出国交流的机会,有的甚至是公费。有很多考上名校的孩子后来就爽歪歪地出国交流了。我当时在犹豫要不要报考华科时,也是被它的风险所吓倒。你有勇气考华科,你就战胜了很多人。你坚持下来了,你战胜了更多的人。考研复习过程中跟学长学姐交流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我就是从学姐交流那儿获得许多丰富的资源和信心。七、专硕or学硕学硕就是学术硕士,一般是三年,以学术研究为主;专硕就是专业硕士啦,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主要目标,一般是两年。此外,一般来说,学硕考英语一,专硕考英语二,二相对简单。但有的专业,如汉教,虽然是专硕考的也是英语一,大家决定之前一定要打听清楚。我自己选的是新闻与传播的专硕,这个专业的实践有重要不用我多说。当然,当初还天真的认为专硕比学硕好考,其实后来发现专硕,至少华科的MJC竞争真的,非常非常激烈!!!总之在学或专的选择上,要好好考虑时间和弄清学、专考察的内容,按自己的情况认真思考一下再开始学习。华科的学硕和专硕,费用基本上差不多。学硕和专硕的专业不同。学硕下面有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与数字媒体、广告与公关,专硕的话有两个方向,就是新闻与传播硕士、编辑出版硕士。试卷不同。英语的话,学硕是英语一,难度较大,专硕是英语二,难度低一点。专业课试卷也不一样,感觉学硕的试卷,学术性的理论重一些,专硕更加侧重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不回避热点,用新闻传播热点事件来进行分析。专硕并不比学硕好考,感觉报考新闻和传播方向的人都很多,广电和广告、公关的相对较少。学硕没考上,不能调剂到专硕,但是可以调剂到其他方向的学硕。小贴士:(专硕可不可以考博?)硕士毕业就有双证,具有硕士学位就可以考博,和学术硕士一样。没有考不上的博士,只有毕业不了的博士。 专业硕士更加注重于实践,而学术注重于理论,待遇和学时都一样,区别为专业硕士不能硕博连读或直博(直博只能是本校直博),必须硕士毕业后考博,读研期间就要多发论文了。要是想硕士出来后直接工作,专业硕士比学术更加有优势!专硕的培养方向就是面向就业,培养的重点是专业技能。没人规定专硕不可以考博,专硕和学硕只是侧重点不同,没有高下之分,专硕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硕侧重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为什么自己看不起自己呢? 考博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有毕业证和学位证,只要分数达到了,并且毕业之前能够拿到这两证就可以读博。八、考研与工作其因为自己真的很幸运,接触了太多优秀的人,就觉得自己不够好,并且还可以更好,于是我开始动摇。其实很多时候你会发现,犹豫就是因为不够热爱,但凡你所能坚持到最后的,一定是你最热爱的。我的父母家人几乎从不为我做任何决定,他们给了我充分的自由,让我去做我想做的事,并且相信我能够做好,这是前行路上我最大的动力。也因为选择考研是我自己的决定,不受任何人强迫,因此我从没想过放弃。我从决定的那天起,就告诉自己,这条路是自己选的,是直是弯,不走到终点就别回头。考研是非常漫长的一个过程。九、保研or考研我和我的小伙伴有过保研经历。不过我以失败告终。不甘心。所以发誓也要考上。保研和考研不冲突。准备考研也是为保研加大了筹码和胜算。为保研所做的很多努力就算没被保上研,对考研复试作用也是很大的。当然如果有保研的机会,千万不要放弃,尽力争取。如果你不想在一般的985、211读,要去一个平台更高的地方,要考就可以。每年放弃了保研而去考研的人不在少数,还考上了。保研的条件就是加权绩点(三年)排名专业前10,要过英语四级,六级过了更好,因为好的学校像华科都要求过六级,还有就是获奖和发表的论文越多越好。如果保研,现在能做的就是搞自己大三下的绩点、发表5篇左右的论文。学习好不为过,就算考研,到时候老师也会看看你的本科学校情况。各种英语证书、计算机证书也有很多好处,除了保研、考研复试加分不算,还可以为自己将来找工作增加了筹码。不管做啥,将来终究是要找工作的,考研也是为今后找工作做准备啊,所以完全不急。我可以说,在八九月份不要太在意考研的时间,这个时候弄弄英语,看看业务做做业务就行了。真的没必要准备太早。华科保研条件:学硕(过六级,获得保研资格,本科为211以上,然后是证书、论文、实习经历越多越好)专硕(过六级,获得保研资格,然后是证书、论文、实习经历越多越好)十、实习与考研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们,实习跟复习考研一点都不冲突,甚至有帮助。我就是从10月份才开始真正复习的。你复习那么久,让自己特别累,战线拖得太长,知识点前面复习了后面又忘了,完全做的是无用功。要记住,知识点就固定了那么几个,重点考来考去还是那么几个,把这些抓紧就行了。第二个是学到的东西的问题。新闻传播学考研专业课分为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新闻业务考得非常活,给你一段材料,让你改成消息、拟标题、写评论。就是纯业务题。这个东西你后期复习理论时都复习得头大,哪还有心思和时间去练习这个?所以,我建议,现在开始看一些新闻业务的书,尤其是华科作为教材的几本,再把暑期实习搞好。实习也没必要三个月,早点去早点回来就行,8月份开始复习即可,8月份也只是收心和通读教材、理顺知识点,真正的正式备战是9月份开始。实习期间全身心地好好实习,找到业务的感觉就当为考研业务复习。所以,千万不要因为考研而浪费了大三暑假实习这么宝贵的机会。再次,你可以利用出去实习的时期重新打量自己考研的决心。十一、辅导班对于时间安排及是非报辅导班的情况?害怕耽误时间的,和英语、政治底子还可以的,可以不报。本人没有报任何辅导机构的辅导班。关于辅导班的问题,个人觉得没有什么用。个人建议(仅代表学长个人观点):根据书目和内容合理安排复习时间,要求精,不可贪多;若跨专业没有基础,建议报一个考研专业课辅导班,老师可以帮助指导重点、安排时间、答疑解惑。十二、导师选择(有人脉可以在初试前联系上导师是最好的,不过联系不上也没关系)华科导师选择是在复试完的第二天的双选会上,和保研的人一同进行。毋庸置疑,这只是个形式,导师的选择其实在之前就已经订好了的。所以导师的选择应该在你初试分数出来了就开始。导师不仅可以给你信心,还可以给你透漏一些复试的注意事项等等,资源很丰富。建议:专硕选择老教授,学硕选择年轻导师。十三、关于报考华科少数民族骨干建议有靠少骨资格的都报考少骨。华科少骨只要进了复试基本不刷人。华科少骨属于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毕业后要回原籍工作,违约的话要付违约金。学术硕士4年。专硕3年。第一年在西南大学读预科,补修外语、大学语文等。个人建议如果你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话最好报考一个好点的985学校。因为单独划线,单独招生,国家线每年就245可以了,华科自主划线除了湖北本地,每年的分数线一般不会超过300分,偏远地区如西北、东北,甚至只需要240,近几年华科的少骨分数线均远远低于统招生的分数线,每个省份不一样,你们可以去华科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看看复试分数线。具体政策请随时关注华科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第一章 学长实战切身经验(特别提醒)一、一定要有一个正能量的学霸研友(或者一个充满鼓励与正能量的人性化考研自习室或者考研团队)研友最好是学霸比较好。可以各种交流,免费的考研辅导专家,面对面啊。最好不要找异性。如果你自己就是个学霸那就找个学霸或者学神最好。复习过程中的小伙伴特别重要,虽然也有一个人复习,但是自己一个人复习很容易感到孤独,如果有一个和你一样坚定要考研的小伙伴,整个过程都会温暖很多可以一起分享考研资料、考研信息、好吃的好玩的。(挑选小伙伴也要注意,同一个学校你们如果考同一个方向就别在一起复习了,会相互影响,而且女生本来就事儿,心里想的太多,更敏感的那个人会更容易受到影响,会起到反作用)。考研时候的QQ群、论坛、豆瓣都是一种寻找伙伴的方式,现实中能够一起吃饭一起聊天的小伙伴当然最好不过,群里的伙伴们如果大家都很友好相互交流营造出很好的复习气氛也要好好珍惜,因为越到后面,她们不经意的一句话也会成为你的勇气。切记不要孤军奋斗!!!!二、一定要坚持下去,笑到最后如果下定决心要考研了,就不要花过多的时间纠结要不要考研这个问题。只要考研的念头从你心里划过,它自然有存在的理由。找个安静的地方想想是什么动摇了你考研的信念,分析一下自己的优劣势、未来发展规划,实在想不明白的可以多向过来人咨询。从我们班的情况来看,当初纠结要不要考研的人都去考研了,坚持到了最后。甚至直到9月份考研念头还不是那么坚定的人最后都跑去考研了。少纠结,早准备。纠结特别浪费时间。每年的11月是考研生的转折点、瓶颈期。度过了这个时期你就成功了。十一月份现在我们班的考研人都放松了,有的还在家还没回来,有的组队出去玩,我还是早早地起床去自习,学到很晚回来。是的,我之前已经错过了一次,不能一错再错。考研期间那种回到我身上的东西,没有因为考研结束而离开我。 整个考研期间我给自己的压力非常大,考研期间我好像没有真心地笑过。总是提醒自己考研有多难,如狼似虎的竞争对手有多么强大,丝毫不许自己有些许放松。考前一天离开自习室去看考场,那天压力特别大,感觉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看考场时发现报考华科的人很多,这种压力没法说的,当时回顾高考的情景,与之比起来,我高考时哪有紧张?我当时一遍一遍地告诉自己,咬咬牙挺过去就好了,把这种事情经历过了,今后的生命中应该再也遇不到这么大压力的事了吧。考完考场回来整个人特别累,早早地睡了。考试当天早上醒来精神特别好,由于我平时给自己的压力特别大,所以,我早已习惯了这种高压生活,到了真正的考场反而觉得轻松。去自习室占个固定的座,约一帮志同道合的考研研友一起去自习,正常人应该都能坚持下来的。我们班的考研团里真心要考、认真复习的人都坚持到了最后,几乎没人放弃。相信自己的潜能。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你的身后一定有阳光!考研复习中你常常会感觉到迷茫,有时会忍不住问自己,现在的付出值得吗?但你要坚信,只要考上了一切都是值得的,并且请相信,你的身后有阳光。有那么多关心你、支持你的人,你会在他们的阳光照耀下,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每年10月报名过后到11月,放弃的人、打酱油的人越来越多,好多人开始没有信心。如果你熬过了11月,那么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再苦再累都不能放弃。如果认识我的小伙伴,谁有了放弃或者懈怠自己的想法或者行动时,请一定告诉我,我一定会为你打气加油!三、身体健康一定要保证考研考的不只是努力,更是毅力、体力。我每天晚上都会去操场跑几圈,哪怕走几圈也是很好的,还会拉拉单杠,做做俯卧撑。大部分时候都是一个人。真的没关系。偶尔还回去学校后面的兰山爬爬。学习的同时真的不能忘了锻炼。不然经常生病难受不说了,还会很影响复习进度。四、天才是重复次数最多的人单词我重复了不下20遍,英语真题不下3遍。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10遍,网络传播导论和传播学教程背了12遍以上,自己总结的新闻传播热点专题背了8遍。当初到了12月初的时候,非常痛苦,因为还有一个月才考研,可是觉得自己把所有的都背的差不多了,没东西可背了。然后不去继续背吧,又怕忘记,心虚。所以就算自己背会了每天还是在做重复背诵工作,一直坚持到考前,结果考试的时候思路都很清晰,直接写自己背诵的,行文如流水。五、抵制住诱惑、耐住寂寞才能稳操胜券有男女朋友的就暂时停止一下亲热,不建议每天打电话,很浪费时间和影响心情。一周一次应该够了。据我的观察和发现,考研期间谈恋爱诗歌九个最后考研总有一方是失败的。感情的事,真的不用着急,考上了华科,那么多优秀的人,还不是任你挑任你选。是失败的感情问题:建议考研期间不要有大的波动。在一起的好好在一起,没在一起就别去捅窗户纸,否则那是一路黑。大学生本身的感情成熟度就不够,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面对在一起的时候会出现的问题和感情的压力,后果不堪设想。复习状态低迷怎么办?低迷就暂时不看书了吧,也不要动不动就给男女朋友或者家人打电话诉苦。听听歌,散散步,爬爬山,看个电影,吃个火锅,找研友聊聊明天,思考一下人生,去操场大吼发泄一下,尽快恢复自己的状态。六、考研是一个公平的平台许多二本、三本成功逆袭,你有多努力,就有多公平。没有看到黑幕存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富兰克林说过,没有见到哪一个早起、踏实、勤奋的人抱怨命运不公和示意。加油吧,未来在你们手中。初试成绩越高在复试中的优势就越大。七、心态要好,看开一切心态对于考研人来说非常非常重要。考研非常孤独,它不同于高考时,有老师带着,有同学一起,你看得到别人的成绩,也有不断的考试来检验你的学习成果。但在考研复习这几个月里,人大多时候是孤独的。这种孤独很宝贵,会让人迅速成长,让人明白很多事要自己来承担、自己来面对解决。当然,能有一个好的研友也非常好,可以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同吃同住,友谊深厚,过的非常幸福。到文科楼考研自习室211教室后,遇到一群非常欢乐的小伙伴,每天早早的互相帮忙鼓励、分享零食、共享资料,非常幸福而难忘的一段经历。学习是自己的事,考研的时候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努力,不够优秀,这个时候你只有更努力,而不是自怨自艾或者是放弃,而是应该更加勇敢地向前。最后一个月的时候文科楼的厕所每天都有人在哭。考研真的是特别特别珍贵的经历,我相信即使是那些考的不理想的同学也会把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铭记。因为你再也找不到这样的时光了,每天披星戴月为一个目标每天努力、每天进步一点,回忆起来真的很美好,因此希望能够用什么东西纪念,如果我这篇长贴能让后来的人有所启发,也算不枉我自己费心费力地写下。大家有梦就去追梦,敢想就敢做,敢做就敢考,没有什么事遥不可及的,努力+自信+坚持,一定会成功的。八、勤学多问学会充分利用学姐学长、身边研友的资源。这里也给后来的小朋友们一些建议,问傻问题也不怕,但是至少咱们态度诚恳有礼貌,师哥师姐让你看的东西看完了再问问题。比如我这篇罗里吧嗦的经验贴,如果你都看完了,我相信在初期有很多问题你自己就能解决了。师哥师姐也是人,也得吃饭睡觉约会逛街,所以要多感恩,少埋怨。九、不忘初心——始终要记住当初为什么考研,你的动力是什么强大的内心也来源于你强大的动力支撑。也许当初你是为了去某个城市,为了去某个学校,也许是旁边研友的奋斗刺激你,亦或是为了某个人。想要放弃时或者堕落时,咬紧牙关,扪心自问,你的初心,你的动力,你的动力也是支撑你坚持到底的法宝。十、在知识面前要虚心无论是向老师请教问题还是找身边的小伙伴问问题,时刻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这样你才能赢得别人的赏识与尊重,才能拥有更多真诚的朋友,切记不可过于极端。对于课本或者网络上看到的观点,时刻要保持一种质疑的态度,然后去验证,验证人可以是老师、朋友、同学,也可以是权威的网站。要不停的给自己充电。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不能轻易放纵自己,你要记得比你优秀的人比比皆是。为人还是低调点为好。第二章 关于政治我今年政治复习很晚,大概是在十月一后。因为自己是文科生,对政史两科有过学习并且学的还可以,所以压力不算太大。没有报任何的考研辅导班,但是人缘还不错,有很多土豪小伙伴高价报班之后慷慨分项给我各种资料作为参考。政治的题型是50分客观题(16个单选、17个多选)主要有五部分,哲学、近代史纲要、毛中特、思修法基、形势与政策。我最先复习的是近代史和哲学,因为这两块每年变动不算大,7月份开始拿着学姐给的2014版的红宝书过了一遍,做了一些选择题,看了一些网上的考研视频、听了一些小伙伴们上的辅导课的音频。主观题就是把肖秀荣四套卷做了两遍,任4一遍。主观题背肖四大题N遍和启航必背20题的必背得分语句,任4的大题用来补充看看。今年在考试之前见到的原题差不多有25分。政治是越到后期用时越多,建议早上晚上进行反复朗读和背诵默写,零碎时间也可以背下客观题知识要点,使记忆能够更加牢固。很多考生到了后期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政治很多内容没背,大家不要有这种担心,政治不会成为考研成败的阻碍的。可以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客观题主观题预期得分多少,然后制定好计划和分配好时间。政治其实考的挺灵活的,所以考研大纲要每句话都要看!我大纲看了6遍!政治还是投入产出比较合理的。我每天大概只会分配两小时看政治。另外马原要首先看,很绕人!我个人觉得看完马原先看近代史、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一下形成脉络。另外毛中特和近代史两者结合起来看,好多重合的部分。政治先说这么多吧!和英语一样,也是先做了一套最新的真题感受了一下出题风格,然后每个部分进行分项练习。单选相对简单,多选就比较变态,想得高分就要把知识点掌握地扎实一些,模棱两可的时候一定不要偷懒一定要翻开大纲,找到知识点标注背熟,这一点我也是到最后的时候才意识到的,万变不离其宗,掌握知识点就能应对各种变幻莫测的题型。考研政治的选择题出的非常诡异,往往一字之差就能让你丢分,而且知道后你会追悔莫及,因此在审题的时候一定要仔细仔细再仔细。政治复习用书:9月中旬教育部考试中心出的考研政治红宝书《大纲解析》以及配套1000题,风中劲草知识点总结,肖秀荣1000题,10年考研政治真题,肖秀荣4套卷,任汝芬4套卷,风中劲草最后四套卷,启航的20天20题(真心不错,特别推荐),蒋中挺的最后四套卷。第三章 关于英语政治和英语不能放松,华科是自主划线学校,每年政治英语单科线都是60分,远远高于国家线。大家一定要重视,每年都有很多人因为英语单科不过线而无缘复试。笔者英语基础一般,六级470分。这里想说的是英语基础不重要,重要的每天的坚持。我一直喜欢英语,所以一直在学,所以多少为考研积累下了一些基础,这让我英语的整个复习过程比较稳。英语应该是考研里的重头戏,很多同学都是卡在了英语上。我虽然考的是英语二,但是我都是按照英语一复习的。我在十月中旬之前心心念念的都是考学硕,但十月中旬公布了学硕的名额(4个专业招19个人)加上之前华科有认识的老师和我们的院长大人曾经都劝我考新传专硕,院长还叫我考华师比较稳,我大哭了一场之后无奈改了专硕,学硕真是不敢冒那个险。那之后才按照英语二复习的,之前都是复习的英语一。暑假前的节奏是每天100个单词,做一篇阅读。然后把单词书里比较难记下来的词记到笔记本上,题目里的生词记到笔记本上。这个本子就是自己的词汇库了,睡前,开始学习前,都翻一翻。那个时候没有制定长期的复习计划,就这样持续到暑假。一、总的复习规划1.2014年4月前,记单词,练口语2.4月到暑假前,一天一篇阅读理解(注意一定要各个击破,包括单词、句子),然后一天100个单词3.暑假期间,一天150个单词,一天一篇阅读理解4.9月到11月,重心还是在单词和阅读理解5.11月到考前,只做真题,一天一套,包括完型、阅读理解、新题型、翻译、作文都要做,总结各类大小英语作文模板并且背诵。单词应该是一天800个,从未断层过。二、英语复习用书海文考研分级词汇(蓝色),张剑的考研英语阅读理解150篇(黄皮书),海天的十年真题解析(红色),朱伟老师的考研英语必背20篇范文。(很少对不对?不在于数量哦)三、单词单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的海文考研分级词汇(蓝色)单词不知道背了多少遍,反正最少要背15遍。单词要每天都看,一直背到考试结束那天。背单词的话就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吧,能背多少背多少,我当时是一天背一个100个单词。两个月差不多可以可以背完第一遍。后来是一天150个。再后来是200个,250个,300个,......总的来说英语单词背了不下20遍。然后同时做真题,初期不一定要做真题,但一定要真刀真枪培养阅读能力,这样你背到的单词才能得到演练,记得真切。每天早上都要看。其实背单词没有什么实用的方法,就是记发音,不断重复。背单词的过程就是一直忘一直背的过程。我记住的单词就会用笔划掉,下次直接跳过背。另外在做真题的过程中我遇到不会的单词也会记在英语笔记本上。虽然到最后也没看完。重磅秘籍推荐:学会总结,比如一词多义、近义词反义词汇总,单独列出来,当初我就是按照这种方法来补充记忆的,觉得效果很好。四、英语真题英语真题是最重要的书籍了。我建议最少做3遍。我是英语一的真题做了3遍,英语二的做了4遍。从真题里找规律,前期错的多也没事,重要的是收获了什么。搞懂为什么错怎么做错的。考的就是思维的问题。我当时是每篇都会翻译的。一句都不落下。包括完型、新题型、阅读的。因为真题的文章都太经典了。同时也注重摘抄可以在作文中能用到的句子。真题我建议从暑假就开始做了,前提得是有单词量的基础上。留一套真题考试前模拟。考研英语的题型是:完型(10分)+四篇阅读(40分)+翻译(15分)+新题型(10分)+小作文(10分)+大作文(15分)。因为英语二的真题较少,所以就从英语一刷起。二者的区别主要在翻译和作文,一翻译10分,是一段话中5句长难句,小作文是应用文10分,大作文是图画作文20分;英二翻译15分,是一段话,总体生词难词较少;小作文和一没有太大区别,大作文为图表作文15分。算起来我做了有100套+,97-04的因为题型较老,只做了一遍;04-14做了3遍,英语二10-14做了4遍+,MBA也做了几套(英语二题型参考MBA),有人建议不要太早做真题,但是我上手比较早,因为我认为只有真题最接近真题。1.完型完型据说是每年考研的重灾区。许多人因为时间不够或者觉得它分值太低而选择放弃。我建议完型还是要好好复习。因为我发现真的不难。失分实在可惜。要先总体感知再步步为营,即先明白这个文章的中心,再具体到每一个小空,联系上下文选出合适选项。遇到不会的可以跳过,等把简单的空填起来之后再揣摩。2.阅读考研英语阅读和作文两块分值最大,重视阅读很多人都会说,大家可以学习其它经验贴阅读得分高的学长学姐的经验。本人只做了10年的真题,英语一做了3遍,英语二做了5遍。阅读想要得高分,必须对阅读篇章进行全文翻译,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文章内容,搞清楚每个选项为什么对为什么错,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好处是间接地复习了后面的翻译题。得阅读者得天下,11月以后,每天至少一套也就是4篇阅读,不要太纠结正确与否,但一定要坚持做下去。随后我用了不多的时间做了几篇完型,有人说完型分少且难,可以放弃,但是我想在英语上出菜呢,所以一分不放,但是要注意一下时间分配,做完型的同时阅读不放松。这两块练得差不多的时候我就开始做成套的真题了,开始寻求做题的方法。比如阅读要带着问题去看文章,一是找关键词,二是定位,三是排除迷惑选项,这里就体现出单词的重要性了,如果你能认真做几年真题,就会发现,每年你不认识的生词难词都很眼熟,多看多记,自然就熟悉了。3.翻译翻译题在英语一中被称作长难句,要求翻译五个句子,难度大。英语二是要求翻译全文,难度较小(今年考得实在简单,就是送分)。英语二的小伙伴可以把这部分放在最后两个月练习就可以了,只要词汇过关了一般不是问题。主要说说英语一。英语一的话这部分我建议大家买一套张剑的黄皮书,上面的长难句部分比丁晓钟的要好,有各种档次的译法对比,让人容易找到自己的不足。4.作文这里我想着重说下大多数人都不太重视的考研英语作文。要研究历年真题作文,积累高分作文精彩句型和词汇。作文个人觉得主要是积累。前期看到好的范文、好的句子和单词都要作为作文素材记下来。常常翻翻背背。至于训练到十一月份以后一周写个一篇就可以了。找英语基础比较好的人给你改。英语二的作文相对比较死板,我有准备模板,所以觉得没有吃亏。今年小作文考了notice、大作文考了饼图都是我准备到的。我的作文都是平时从真题里积累的好句子然后形成自己的特色模板。记住模板一定要有,但是一定不要去用别人的,因为你在用别人也在用,这样千篇一律的模板,阅卷老师能喜欢吗?而且我建议考试时先做阅读。之前听许多上了海天辅导班的同学讲,老师都是叫他们先写作文再做阅读,其实我觉得先做阅读对于后面写作文的感觉很有帮助,说不定在阅读里就有好的文章、好的句子给你作文有了启发。我是爱酱,专注新传考研辅导六年,想得到更多新传前沿热点及干货分享,可以关注我,或请关注公众号:爱传播。
翻译专业一直是非常热门的专业之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翻译类人才,未来的就业形势还是很乐观。澳洲的翻译专业目前不是独立技术移民列表里的专业,不过澳洲很多地区,提供翻译的移民担保。持有NAATI(澳大利亚唯一的翻译专业认证机构)的人才,能获得全球认可的专业翻译证书,就业前景极好。如果学生英文不错,翻译专业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昆士兰大学Master of Arts in Chinese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学术要求:加权80开学时间:2/7月两次开学学制:2年制Master of Arts in JapaneseInterpreting and Translation学术要求:加权80开学时间:2月开学学制:2年制莫纳什大学Master of Interpreting and Translation Studies要求:6.5(6.0),均分要求75%学制:2年制澳国立大学Master of Translation专业要求:本科任何专业,择优录取英语:雅思6.5(6),托福80(写作阅读20,听力口语18)这个学校现在需要满足所有的申请条件后递交,否则申请会处于holding状态墨尔本大学Master of Translation(Specialisations in Mandarin Chinese)翻译学硕士学制:1.5年开学时间:2/7月英语要求:6.5(6)985院校加权78%,211院校加权80%;双非院校加权82%Master of Translation(Enhanced)翻译硕士(增强)学制:2年开学时间:2/7月英语要求:6.5(6)985院校加权78%,211院校加权80%;双非院校加权82%新南威尔士大学Master of Interpreting and Translation学制:2年建议均分:211&985院校:算数均分72%+,双非院校:80%,英语要求:雅思7.0(6.0)Master of Translation学制:1/1.7年要求:有本科背景要求或者工作经验要求建议均分:211&985院校:算数均分72%+,双非院校:80%,英语要求:雅思7.0(6.0)阿德莱德大学Master of Arts(Interpreting,Translation and Transcultural Communication)文科硕士(口语、翻译与跨文化交流)学制:2年开学时间:2/7月申请者的学位要求:汉语言研究专业或者全汉语授课西澳大学Master of Translation Studies学制:1.5-2年开学时间:2/7月要求:有相关背景申请,有实习建议均分:211&985院校:算数均分70%+,双非院校:75%,英语要求:雅思6.5(6.0)麦考瑞大学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Studies,翻译与口译;Master of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同声传译麦考瑞很多翻译类课程,要求相关背景,不需要做测试,直接递交申请就可以西悉尼大学Master of Interpreting and Translation(法律口译,医学口译,会议口译,科技翻译,上午翻译,字幕翻译,专业文本翻译等,获NAATI高级认证-level 3)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TESOL 2年制推荐理由:·全澳翻译鼻祖|全澳大利亚第1位,1985年开设·全澳大利亚最多翻译专业毕业生·全澳翻译师资最好,兼备理论与业界实践经验·实习:人民日报(悉尼),律师事务所,悉尼华人媒体·全澳大利亚唯一一所开设字幕翻译课程
众所周知,衡量研究生科研水平的指标有很多,包括实验能力,逻辑分析问题能力,理论能力和英语水平等。这些能力都可以通过英文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来体现,因此英文论文写作能力成为衡量研究生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如何提高研究生英文论文写作能力?对此,蓝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提高研究生英文论文写作能力。一、培养文献阅读能力。阅读文献是撰写英文科技论文的首要前提,只有对相关领域有了深入的了解,知道研究热点是什么,尚未解决的问题有哪些,以及前沿的进展如何才能做到知己知彼。培养文献阅读能力不单是学会研究生论文检索的方法,还要学会通过影响因子和被引用次数等关键信息来判断期刊水平,因为每个研究领域都有属于本领域的顶级期刊,往往这些期刊上的论文代表了该领域的较高水平的成果和最新进展。此外,掌握论文精读和泛读的方法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助于快速找到单篇论文的核心或所需要的信息。二、提高实验能力。实验能力对于一个合格的科研人员来说是一项基本技能,实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实验结果。虽然实验水平受到实验条件的影响,但是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科研人员就能做出更好的结果,这和个人的实验水平息息相关。一般来说,研究生要想快速提高实验水平的,就应尽早进入实验室实地操作,可以通过在实验室重复已有文献报道中的工作,指出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学习一些典型的实验规律。三、提高逻辑分析数据能力。一篇好的英文科技论文,实验结果往往只占论文的较少篇幅,主要内容是对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因此,一方面要培养对测试数据的分析能力,了解各种测试分别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并且知道在哪些参考书中可以找到分析的方法;另一方面,要学会对实验结果和现象进行提炼,也就是从理论上高度对实验结果做出一个完备的解释,可以通过典型文献中的思路进行分析,进而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四、提高英文写作能力。如果没有良好的英文撰写能力,那么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快速提高英文写作能力的方法,一个就是要平时进行大量的训练,这看起来虽然很难,但其实是有很多技巧的。例如找来一篇英文论文摘要,先对着英文翻译成中文,再在不看原文的前提下翻译回英文,接着将两者进行比较,从中掌握近义词和连词等的运用,以及加深印象,快速学会优美的句型。五、掌握一些技巧。除了要培养自身的能力,也要掌握一些发表英文论文的小技巧。例如,学会如何选择合适的期刊,这就需要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论文的水平,以及通过阅读期刊介绍快速掌握各个期刊所关注的领域;了解论文格式的规范,通常各个期刊对投稿论文的格式都有一定要求,如果不按要求的格式投稿,那么轻则推迟论文录用时间,重则影响论文录用;正确选择参考文献,期刊都是比较注重论文的被引用率的,要掌握在各个期刊的主页上检索相关论文的方法。
教育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昨天开考。虽然近年来考研人数一直呈攀升之势,但今年的增长尤其迅猛,全国报考人数从去年的290万人猛增至341万人,增幅达17.6%;报考北京招生单位的考生也增长了11%。在昨天上午的政治科目考试中,考题紧扣时事热点话题,国庆70周年、进博会等年度国家大事都进入了考题。考研人数5年翻一番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加上就业形势,使得近几年全国考研人数进入快速增长期,本年度的报考人数已经比2015年翻了一番。来自北京教育考试院的数据显示,本年度全国报考北京招生单位的考生有425295人,比上年度增幅达11%,占全国报考总数的12.5%。其中,报名超过1万人的招生单位有17所高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其中仅报考清华大学的考生就超过1.8万名。多种高科技手段防作弊昨天上午开考前,清华大学考点内到处是考研人的身影,校内多家食堂、宾馆向考生开放,综合体育馆二楼也开放供考生午间休息。进考场时,考生要逐个接受身份证鉴别仪等设备的检查,核对身份信息,准考证与本人身份有疑问的考生还要被采集照片。据清华校方介绍,每个考场及考务值班室均由教育部统一装有监控设备,考试期间标准化考场视频监控系统对各考场进行全程录像;各考场充分利用手机信号屏蔽仪、身份证鉴别仪、无线耳机屏蔽仪等设备,对高科技作弊、替考舞弊等违规违法行为进行防范和筛查。英语翻译难倒考生上午11点半,政治科目考完后,多名考生表示,政治题的难度稳定,与时事热点结合紧密。国庆70周年、进博会等年度国家大事不出意料地都出现在了考题里。此外,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俄建交70周年及新时代中俄关系、国家勋章获得者张富清、探月工程等内容也成为选择题或材料论述题。但下午英语考试结束后考生们的表情就不那么轻松了。网上考研社区里很多考生表示,被题目难倒了,干脆提前交卷,尤其是翻译部分,“神句迭出,平时缺乏英文原著阅读经验的话很难译出来。”文/本报记者 雷嘉来源:北京青年报转自:人民网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昨天开考。虽然近年来考研人数一直呈攀升之势,但今年的增长尤其迅猛,全国报考人数从去年的290万人猛增至341万人,增幅达17.6%;报考北京招生单位的考生也增长了11%。在昨天上午的政治科目考试中,考题紧扣时事热点话题,国庆70周年、进博会等年度国家大事都进入了考题。考研人数5年翻一番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加上就业形势,使得近几年全国考研人数进入快速增长期,本年度的报考人数已经比2015年翻了一番。来自北京教育考试院的数据显示,本年度全国报考北京招生单位的考生有425295人,比上年度增幅达11%,占全国报考总数的12.5%。其中,报名超过1万人的招生单位有17所高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其中仅报考清华大学的考生就超过1.8万名。多种高科技手段防作弊昨天上午开考前,清华大学考点内到处是考研人的身影,校内多家食堂、宾馆向考生开放,综合体育馆二楼也开放供考生午间休息。进考场时,考生要逐个接受身份证鉴别仪等设备的检查,核对身份信息,准考证与本人身份有疑问的考生还要被采集照片。据清华校方介绍,每个考场及考务值班室均由教育部统一装有监控设备,考试期间标准化考场视频监控系统对各考场进行全程录像;各考场充分利用手机信号屏蔽仪、身份证鉴别仪、无线耳机屏蔽仪等设备,对高科技作弊、替考舞弊等违规违法行为进行防范和筛查。英语翻译难倒考生上午11点半,政治科目考完后,多名考生表示,政治题的难度稳定,与时事热点结合紧密。国庆70周年、进博会等年度国家大事不出意料地都出现在了考题里。此外,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俄建交70周年及新时代中俄关系、国家勋章获得者张富清、探月工程等内容也成为选择题或材料论述题。但下午英语考试结束后考生们的表情就不那么轻松了。网上考研社区里很多考生表示,被题目难倒了,干脆提前交卷,尤其是翻译部分,“神句迭出,平时缺乏英文原著阅读经验的话很难译出来。”(记者 雷嘉)
原标题:“国家勋章”入政治考题 教育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昨天开考。虽然近年来考研人数一直呈攀升之势,但今年的增长尤其迅猛,全国报考人数从去年的290万人猛增至341万人,增幅达17.6%;报考北京招生单位的考生也增长了11%。在昨天上午的政治科目考试中,考题紧扣时事热点话题,国庆70周年、进博会等年度国家大事都进入了考题。考研人数5年翻一番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加上就业形势,使得近几年全国考研人数进入快速增长期,本年度的报考人数已经比2015年翻了一番。来自北京教育考试院的数据显示,本年度全国报考北京招生单位的考生有425295人,比上年度增幅达11%,占全国报考总数的12.5%。其中,报名超过1万人的招生单位有17所高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其中仅报考清华大学的考生就超过1.8万名。多种高科技手段防作弊昨天上午开考前,清华大学考点内到处是考研人的身影,校内多家食堂、宾馆向考生开放,综合体育馆二楼也开放供考生午间休息。进考场时,考生要逐个接受身份证鉴别仪等设备的检查,核对身份信息,准考证与本人身份有疑问的考生还要被采集照片。据清华校方介绍,每个考场及考务值班室均由教育部统一装有监控设备,考试期间标准化考场视频监控系统对各考场进行全程录像;各考场充分利用手机信号屏蔽仪、身份证鉴别仪、无线耳机屏蔽仪等设备,对高科技作弊、替考舞弊等违规违法行为进行防范和筛查。英语翻译难倒考生上午11点半,政治科目考完后,多名考生表示,政治题的难度稳定,与时事热点结合紧密。国庆70周年、进博会等年度国家大事不出意料地都出现在了考题里。此外,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俄建交70周年及新时代中俄关系、国家勋章获得者张富清、探月工程等内容也成为选择题或材料论述题。但下午英语考试结束后考生们的表情就不那么轻松了。网上考研社区里很多考生表示,被题目难倒了,干脆提前交卷,尤其是翻译部分,“神句迭出,平时缺乏英文原著阅读经验的话很难译出来。”文/本报记者 雷嘉
“国家勋章”入政治考题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昨天开考。虽然近年来考研人数一直呈攀升之势,但今年的增长尤其迅猛,全国报考人数从去年的290万人猛增至341万人,增幅达17.6%;报考北京招生单位的考生也增长了11%。在昨天上午的政治科目考试中,考题紧扣时事热点话题,国庆70周年、进博会等年度国家大事都进入了考题。 考研人数5年翻一番 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加上就业形势,使得近几年全国考研人数进入快速增长期,本年度的报考人数已经比2015年翻了一番。来自北京教育考试院的数据显示,本年度全国报考北京招生单位的考生有425295人,比上年度增幅达11%,占全国报考总数的12.5%。 其中,报名超过1万人的招生单位有17所高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其中仅报考清华大学的考生就超过1.8万名。 多种高科技手段防作弊 昨天上午开考前,清华大学考点内到处是考研人的身影,校内多家食堂、宾馆向考生开放,综合体育馆二楼也开放供考生午间休息。进考场时,考生要逐个接受身份证鉴别仪等设备的检查,核对身份信息,准考证与本人身份有疑问的考生还要被采集照片。 据清华校方介绍,每个考场及考务值班室均由教育部统一装有监控设备,考试期间标准化考场视频监控系统对各考场进行全程录像;各考场充分利用手机信号屏蔽仪、身份证鉴别仪、无线耳机屏蔽仪等设备,对高科技作弊、替考舞弊等违规违法行为进行防范和筛查。 英语翻译难倒考生 上午11点半,政治科目考完后,多名考生表示,政治题的难度稳定,与时事热点结合紧密。国庆70周年、进博会等年度国家大事不出意料地都出现在了考题里。此外,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俄建交70周年及新时代中俄关系、国家勋章获得者张富清、探月工程等内容也成为选择题或材料论述题。 但下午英语考试结束后考生们的表情就不那么轻松了。网上考研社区里很多考生表示,被题目难倒了,干脆提前交卷,尤其是翻译部分,“神句迭出,平时缺乏英文原著阅读经验的话很难译出来。” 来源 北京青年报编辑 肖慧编审 王璐瑶
昨天,说了英语专业考研选专业和学校的一些小建议,简单来说,英语专业考研,选专业注意:(1)学硕:语言学、文学、教育、文化等,不考数学,但要考二外,学制3年,偏理论研究(2)专硕:翻硕、学科教学(英语),翻译硕士MTI,考研不考二外,但几所特殊的学校复试要考二外(北外、外交学院等),偏实践,学制2或者2.5年,(但往往有高翻院的高校,翻硕学费很贵,尤其是口译两年5-7万左右);学科教学(英语),偏师范,以后当老师的可以考虑。(3)跨专业:可考虑新闻传播、对外汉语教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英语专业考研选学校注意:(1)外语类高校:北外、上外、广外,川外、西外、天外、大外、北二外等,很多都设有高翻院,但学费偏贵。(2)师范类高校: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想毕业出来当老师的可以考虑。(3)综合型高校:清华、北大、复旦、南开、南大、武大、川大等,硬件实力都很强。(4)理工科类院校:北京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学校名气高,也别掉以轻心。(5)特色类院校: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外交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因翻译细分研究方向很多,比如金融、石油科技、影视、新闻、法律、医药、商务、涉农等,去特色类学校更有利。接下来,主要是来说说翻译硕士MTI的备考小建议~首先先看下什么是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即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设立于2007年1月,现在很多学校都具备招收翻硕的资格,但在前些年,招翻硕的学校还少,所以分为了好几批,批次越靠前的越好,感兴趣的可以去搜搜。(1)考试科目:去目标院校研究生招生官网上看看考试科目,翻硕口译和笔译初试科目是一样的,就是复试的侧重点不同,笔译主要是笔译能力(有些学校复试笔译也会有视译),口译侧重现场口译能力。MTI翻硕初试4个科目为:政治+翻译硕士英语+英语翻译基础+汉语写作和百科(2)参考书目:去目标院校研究生招生官网,查看往年招生简章,一般都有写参考书目,有些学校会明确写出参考书,有些明确写了必看书目,但是有些学校并没有对此做要求,对我而言,我认为参考书用处不大,因为翻译考的是翻译能力,看书了解基本翻译理论后,最重要的还是翻译实战能力,备考中每天多练习翻译最好。(3)科目针对性训练:前面说了,翻硕专业课科目有,政治+翻译硕士英语+英语翻译基础+汉语写作和百科,建议针对每一个科目买对应的书进行精准训练,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翻译类型的书籍,选择适合的书进行训练。政治:这个就不必多说了,所有专业大家都一样考试,多注意每年的时政热点、重要领导讲话,不要指望一次记住,可以反复多来几轮,选择题多训练,后期注意背诵大题。翻译硕士英语:题型和专八差不多,单选,词汇语法题都有,一定要注意词汇的积累,中英文要清楚,不然考试时,感觉所有的词都似懂非懂;阅读理解,平时多做阅读题,每天3-4篇,接近考试的篇幅,长期训练,寻找感觉;作文写作,也是和专八差不多,买一本写作书,积累精华句型,平时也辅以写作训练,不然登上考场活生生的憋词难受,(有些学校可能还有改错题)英语翻译基础:主要是考翻译能力了,缩略词、短语英汉互译,尤其是喜欢考一些新词、热词、政府工作报告等,这个就只能靠平时多积累了,看到新词就记,推荐china daily,里面会有很多最新的词,说不定考试时就遇着了;文章类型的英汉互译了,段落英译汉、汉译英翻译,有些是涉及到政府工作报告里面的段落,有些是一些国际新闻,有些可能是偏文学的小说类型等,反正平时备考时,可以各个类型的文章都训练到。汉语写作和百科:主要是考汉语写作能力以及百科知识,百科知识,主要是古今中外的百科知识问答,有些学校是选择题,有些学校是简答题,关键还是要多积累,中外文化都多看看,各种题库都瞅瞅;应用文写作,类似于小作文,主要是各种通知、说明书、演讲开幕词、推荐信等,这个主要是要注意格式,字数不多,格式要正确,建议买一本应用文大全看看;汉语写作,就是800字大作文,就好比高中时的语文作文,这个在备考时也要偶尔的练习几篇,不然考试时硬憋800字,那就尴尬了。(4)历届真题:真题很重要,尤其是目标院校的历届真题,以前学校的真题都是直接挂学校的招生网上,供学生自行下载,后来很多学校就开始不提供真题了,那就只能靠你自己去搜罗了,某宝有卖翻硕真题的,买之前要看清楚,别挂羊头卖狗肉,收到发现不是目标院校的,可以先看图片再买,真假都有,学会辨别。最靠谱的方法是,找到目标院校在读或考过的翻硕学姐学长,他们手里一般都有很多资源,通过朋友的朋友等一切关系去寻找,如果没有,可以去考研论坛找目标院校往年的翻硕学姐学长,因为每年初试考完,都会有很多小伙伴去论坛分享和回忆考试真题,大家都是从无到有一步步走过来的,所以都懂得真题的重要性,他们会在论坛分享一路走来的备考经历以及各种大坑,多看看总归是有收获的,多交流,拿到联系方式也是极好的,在后面的备考中,还可以多沟通。当拿到电子版真题或者回忆版的真题后,可以花些时间,分析目标院校的出题偏好,有些学校的翻硕题目可能会有重复的,尤其是英语翻译基础中缩略词、短语英汉互译,比如2015年考了某一个缩略词,可能过几年他又重复考了,或者本来是汉译英,现在又变成了英译汉,一切都是有可能的。实在无法拿到真题,可以选择看与目标院校同省的其他院校的题目,反正多看几个院校的真题不会错,互相借鉴,没有真题的别灰心,毕竟翻译还是要多靠训练积累翻译能力,一步一个脚印,实打实训练就好了。最后我想说,考研时间一般都很充裕,请一定要写好字,注意卷面干净整洁。还在纠结的小伙伴,建议看看,英语专业考研,如何选择专业和学校?选择比努力重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题记】卡逊所著的《寂静的春天》一书被奉作生态文学的“圣经”。2020年8月23日下午,十余位来自不同学科的同仁借助腾讯会议,以团体探究的方式,围绕《寂静的春天》(辛红娟译,陶泽慧责编,译林出版社,2018年)举行了线上跨学科共读活动。参与共读的同仁包括:辛红娟(《寂静的春天》中译者,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浙江翻译研究院执行院长),鈄晓东(宁波大学法学院院长、浙江省智库东海研究院执行院长),陶泽慧(译林出版社《寂静的春天》责任编辑),秦文华(南京师范大学翻译学博士、美国文明史博士后),任大刚(上海满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媒体专栏作者),程爱玲(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副教授),张勇(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系主任),车越(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重点实验室教授,副主任),付长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哲学系伦理学教授),刘梁剑(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授),王韬洋(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伦理学副教授),肖秋宁(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本科生,科创项目“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的逻辑审视”项目负责人),蔡添阳(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本科生),冯煊(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本科生)。《寂静的春天》,[美]蕾切尔·卡尔森著,辛红娟译,译林出版社2018年6月版一刘梁剑:各位老师好!很高兴本次能够以线上团体探究的方式进行此次跨学科的对谈。阅读《寂静的春天》后,我注意到其中涉及不同的背景知识,一直希望能有一个跨学科的对话。我们首先进行一个热身环节:先简单地自我介绍,然后分享一段自己感触最深的一段内容,而后邀请另外一位发言。首先从我开始吧。我是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的老师,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哲学,对其他方面也都比较感兴趣。关于《寂静的春天》,我感受最深的一则故事是加州的“清水湖事件”,人们用杀虫剂杀虫,虽然进行了周密的筹划,但结果依然很糟糕,经过生物链运转后,湖中的鱼含毒量也变得很高。我想到一个中国成语,人算不如天算。这后面也关联着许多哲学问题可以讨论。辛红娟:感谢梁剑组织这样一次活动。我来自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是本书的译者。与《寂静的春天》相遇是在九十年代初我刚上大学的时候,当时基础英语课本里有节选篇章。我的老师讲到这篇课文的时候简直是声泪俱下,使我第一次关注到了这本书,关注到了生态环保概念。后来我站上大学讲台,每年上这门课时讲到这节都会感触良多,我也有意识地去将环保信念分享给我的学生。我一直特别喜欢第一章“明天的寓言”。后来梁剑邀请我从跨学科视角再读本书,我注意到了这么一段话。卡逊引用生物学家卡尔·斯旺森教授所说:“每一门科学都仿佛是一条河流。它的源头模糊不清、不引人注目,水流时而平稳,时而湍急,有枯水期也有丰水期。随着研究人员的勤勉努力,加之众多思想源流的汇入,河流水势日益迅猛。新的概念和理论日渐形成,河流会愈发宽广、深邃。”当然卡逊在此讲的是现代意义上的生物防治科学,但我想,当来自跨度非常大的学科的我们聚集在一起读同一本书,或许就能对其他学科有不同的感触和了解。陶泽慧:各位好,我是译林出版社人文社科出版中心的编辑陶泽慧,是这一版《寂静的春天》的策划编辑和责任编辑,也是辛老师的学生。与本书结缘是在辛老师的基础英语课堂上,通过辛老师的课堂教学领悟到它如何同时兼具科学上的准确和文字上的文学性。毕业后我来到出版社工作,仍念念不忘这本书,所以我邀请辛红娟老师来翻译它,也促成它进入“译林经典”系列。我想与大家分享这样一句话:“未来的历史学家会难以置信我们在面对利弊选择时这种扭曲的判断力,聪明如人类怎么会为了控制一小撮不受欢迎的昆虫而污染整个环境,给自己招致疾病和死亡的威胁。可是人类偏偏就这么做了。”回顾历史,人们由于缺乏独立的判断力和信息而做出的愚蠢的事情,比如纳粹德国给世界带来的灾难,都历历在目。秦文华:我是辛老师在南大读博时的师姐,目前在南京师范大学工作,曾经对美国环境史有所涉猎。刘老师开展的这个团体探究的方式对我来说很新鲜,因此我也充满了期待。本书打动我的地方很多,特别是第16章讲到的昆虫和人类间的赛跑:“抗药性并非在单独个体上产生的东西,如果他生来比其他人不易受毒素影响就有可能存活下来并繁衍后代。因此抗药性需要一个族群历经数代才能形成。人类的繁衍速度大概是每个世纪三代人,而昆虫几天几个星期就会繁衍一代。”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真的是很有感触:人类自认为无所不能,发明杀虫剂以为能把昆虫赶尽杀绝;但昆虫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虽然微小,却有超越人类的地方,比如说它的繁衍能力。我认为人类应该警惕这种自大,尊重自然和每个生命体。任大刚:非常感谢梁剑组织这样一个活动。自我介绍一下,我以前在东方早报和澎湃新闻都工作过很长一段时间,现在在做自媒体的工作。这本书在我们新闻界可谓是耳熟闻详,做环境报道更是必看此书。这本书给我最大震撼的是标题,对于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这种震撼显得尤为独特,因为我们尤其体会得到中国环境问题之严重。可以说,我们基本上已经将西方工业国家发展中的问题原封不动复制了一遍。就书而言,辛老师的翻译没有那么重的翻译腔,读起来更亲切。非常感谢辛老师做了如此重要的工作。如今环境报道基本上不存在了,因此我们无从得知类似的环境事件是否还存在,所以今天读这本书,我也希望能够使这个问题重新进入大众视野。肖秋宁:感谢刘老师邀请。我是华东师大哲学系的一名本科生,最近在开展一个研究垃圾分类的项目。《寂静的春天》这本书是我在读高一时很喜欢的一本书,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书中关于DDT是怎么流行起来的叙述。我的疑问是:是何种原因使得美国在当时对潜在威胁毫不知情且毫不在意的情况下一意孤行使用DDT。《美国经历》系列纪录片对此有专门记述:杀虫剂的使用根本上源于二战时期人们对科学技术的信仰,并在这种坚定信念中不断发酵,当时在受伤军人中会出现一些流行性疾病,而有效阻止这些疾病扩散的办法就是大规模喷洒DDT切断传染源。为了保证军事力量而盛行起来,最后成为被人们日常频繁使用的杀虫剂,对此,卡尔逊说的非常好:“当你开始拥有某种工具,看上去似乎可以让你控制自然,你就会越发的想要控制自然。”所以我们看到之后接连出现了比DDT威力强几十倍几百倍的杀虫剂。王韬洋:各位老师好,我是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伦理学教研室的老师。我的专业就是环境伦理,与本书的结缘是在读研究生的时候,这本书算是专业必读书目。本书的第一章“明天的寓言”,特别是最后一段,给我的感触最深。作者指出“现实当中可能并没有我所讲述的小镇,但它们可能发生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其实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曾使用过这种寓言(或称之为思想实验)的方式,通过设定一个现实中没有的情景,进行头脑风暴。这个寓言除了文学性外也具有思想实验的特征,带领我们进入这样一个情境,使我们感受由之带来的思想冲击和思考。此外我还想引申一点,用环境伦理角度来切入这本书。伦理学一般意义上是讨论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的,因此环境伦理这一讨论自然与人关系的学科的建立也遭到了许多质疑,为什么我们需要建立这样的关系,是否科学技术就能足以解决而不必再有环境伦理了。卡逊从科学角度反思了科学技术的复杂性和技术应用后果的不可预测性,描述了以使用DDT这样一种农药为代表所产生的不可预测的后果。虽然人们使用这项技术并非是有意要造成这样坏的结果,由于技术本身的复杂性,技术运用的后果难以预测。因此如果我们仅仅将环境问题看做是科学技术的问题,一些环境问题可能就是在人们旨在控制自然的这样一些过程当中产生的。相反应当从人们的观念的方面去看待问题。67年的时候美国著名科学家和神学家Lynn White在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们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的文章,可以被看作探讨环境危机时的一个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判断。科学技术一直是我们人类认识自然的一个重要方式,以往由于科学技术的不够发达,我们没有充分体会到它的弊端。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给人类中心主义插上了一个双翼,使得人类具有了所谓“异常的能力”。因此,在反思科学技术之外,我们还应当反思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付长珍:非常感谢梁剑组织这样一场活动,能与《寂静的春天》的译者辛老师以及其他跨学科的老师一起在这里进行交谈。我起初学习中国哲学,近年又专治伦理学,我认为《寂静的春天》所传达给我们的理念,就是我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应当是在敬畏与洒落之间。“我们应当以什么态度对待其他的生命,它们的生物种群、压力、反压力以及它们的兴盛、衰弱。只有我们对于生命的力量认真考量,而且抱着谨慎的态度去引导人类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我们才能与昆虫和谐共生。”周敦颐窗前草不除,问之则曰,“与自家意思一般”。我在读《寂静的春天》的时候,眼前就总是闪现这样一幅画面,从青草的勃勃生机里体会万物的生成长养。程颢有诗云“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儒家经典总是传达了一种对于生生之易的礼赞,而我在想,能否从这本书中找到一个支点,既要保持对于人类中心主义的警惕,又要避免沦为自然的奴仆,在敬畏和洒落中找到一个平衡点。程爱玲:我是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的老师程爱玲。与本书的结缘要从我家孩子说起,他刚上初中的时候,学校老师推荐过这一本书。上学期承担了我们系的《环境化学》课程后,我也给学生推荐了这本书,几次看下来,辛老师翻译的版本最好。以往给学生讲杀虫剂的时候,我常常会讲到杀虫剂的进步,比如含磷的杀虫剂毒性相对较小,降解很快,对人类和环境危害较小。然而当我看完这本书以后,我发现虽然有机磷类杀虫剂降解速度快,毒性也相对较小,但是它对环境的潜在危害是非常大的。我想分享的是第二章的“忍耐的义务”最后一段:“当民众对杀虫剂危害发起抗议时,他们就会用半真半假的话加以欺骗。我们迫切需要停止虚假的安慰和企图为丑恶事实包裹糖衣的做法。广大民众正承受杀虫剂带来的风险,民众必须做出决定是否愿意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而只有掌握了全部真相,他们才能做出正确决定。正如法国生物学家、道德学者让·罗斯丹所言,我们有忍耐的义务,也有知道真相的权利。”车越:今天非常有幸和各位老师相约做一个跨学科的交流。我个人的研究方向是环境政策和公众的亲环境行为,这几年对于生态环境领域,不同学科的学术交流和交叉越来越多,我们近些年也与一批跨学科的老师开展了有关“生态智慧”的讨论。在我看来,这本书中一个章节的名称非常有趣,叫:“大自然在反抗”。一直以来,我们都将人类和自然对立起来——想要改造自然,通过很多工程项目证明自己的伟大。然而,当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和干扰之后再去讲拯救自然,这是我们思想上的一个很大的问题。事实上人类和周边的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个线性的关系,我们破坏了生态环境之后它不可能又以一个线性的方式得到恢复。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湖泊富氧化。我们排放了污染物之后,它产生了蓝藻水华。但是现在我们削减了污染排放之后,蓝藻水华依然每年都在发生。张勇: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生态环境科学学院的张勇。在我看来,这本书最打动人的还是它的名字——“为什么春天不是大家原来想象的那样的,而是一个寂静的?”答案出乎意料,原来是我们用的杀虫剂把鸟儿和虫子都杀死了。本书讲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又有科学背景和科学名词的、关于未来世界的科学故事。因此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专业,成为一个被全社会认可的作品。我个人觉得,它所带来的这种科学上的引导作用还是很明显的,直接就促进了环境科学、这么一个新学科诞生,但是它更大的作用还是在于让全社会一起从不同角度关注环境问题,无论是伦理的、科学的还是哲学的角度。二刘梁剑:经过热身,大家彼此之间有了一定的相互了解。接下来,我们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更深入一点的分享和交流。辛红娟:几位老师的观点给我启发很大,接下来,我想谈一下这本书对于我伦理学特别是道家思想的激活。读这本书的同时我也去看了《道德经》,发现这些年我们国家研究生态伦理的,有不少都是从道家的角度切入的。卡逊在本书中讲到的许多生态保护的方法,其实就是我们《道德经》中的观点。正如刚才车越老师提到的,人和自然是不能是对立的,人只能作为自然当中的一员而存在。《道德经》里讲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说我们在践行自然界生物控制的过程中应当去借鉴和学习历史当中这种人与自然的关系何以能如此和谐——它是一个自然的选择。正如赫胥黎在Evolution and Ethics一书中讲到的,自然界虽然确实有优胜劣汰,但是它无疑是以更加和谐的方式,一种“天人合一”的方式表现其存在,而非“进化论”那么简单。任大刚:作为一个四川人,我曾经关注到,四川盆地中的麻雀消失了。我小的时候,麻雀是很多的。一开始我以为是我的错觉,结果到网上查后发现很多人都在为这个现象感到疑惑。我持续关注这个问题十几年,发现四川师范学院的一位副教授在研究这个问题。通过一系列分析,他最后发现麻雀消失的区域与农业发达的区域高度重合,麻雀开始消失的时间,正好是当时四川开始大规模使用农药的时候。由于每年将近20万吨的农药使用,高度依赖粮食和虫子生活的麻雀就消失了。但对这个问题,不仅没有新闻报道,连学术论文我也只看到一篇。由此可见,我们对于动物的受伤害关注极少,大家关注的只是对于人的最为直接的影响,即使是某些标志性的动物(如白鳍豚)的灭绝,也都是伤心两天就结束了,更别说离我们更远的动植物了。所以我有一个很悲观的想法,我们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一直都是在想象中的,我们从来没有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对于“现代农业的污染怎么办”的问题,我想说事实上最近十几年,特别是中国加入了WTO后,我国的生态环境在逐渐地恢复。并非因为粮食生产任务的紧迫性消失,或者本土生产量提高,而是通过大量进口来填补空缺。目前我们每年从国外进口的粮食达到一亿多吨,于是大量的土地被置换出来,重新种上树木,恢复生态。通过全球化的方式资源置换,中国的土地得到了非常好的恢复,可以说我国的粮食配置在全球化的格局之中获益极大。从这一点来说,我是一个全球化的坚定支持者。这种生态优化,无论是对我们、还是世界其他地区,无论是发展经济、环境或是民生,都有很大的好处。由此我想到,《寂静的春天》是一本重要的著作,但是真正要解决问题,一方面我们固然要靠我们的科技发展,但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通过国际交易,生态恢复和粮食生产,使全球资源有一个新的整合。鈄晓东:近十年来,我主要的思考一直是如何在“回顾过去-反思当下-思考未来”的共时与历时视角下,思考如何使我们的环境保护行动充分走向实然与实效的问题,也就是说如何让它落地,如何去有效实现它。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五个层面去推进。一、理念定位的问题。我们以前可能比较多的是通过反思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而倡导走向生态中心主义。但我觉得仅仅立足于倡导性的生态中心主义是不够的,相反会面临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诸多落差。相对而言,“人类责任中心主义”可能会比生态中心主义有更强的可行性。二、价值的认知角度。伴随着文明演进与时势发展,除了经济利益的需求外,我们开始有更高层次的生态利益保护的诉求,或者从提升生活品质的层面来看,需要更多关注环境利益诉求或者生态利益享有等方面。如此,让公众充分形成共识,发起深度共治行动,将更有利于真正将生态文明推向深度演进。三、规则的层面。如果说以前的环境保护大多停留在道德倡导层面,那么当我们逐步迈入法治建设时代,就需要借助更多地借助与通过法律规则,将我们的改革发展成果固化下来,借助与通过法律规则引导公众共同的环境法治行动。四、转化机制。转化机制的内容即“如何转化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转化机制一旦设计成功,将更进一步推进人类环境保护目标的真正实现,而不是仅仅停留于“环境保护很重要”的倡导层面。五、多中心主体的构筑。正如我在2003年一篇论文中写到的那样,环保应从单一的政府选择走向多元的社会选择。我相信生态利益维护和今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也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好处。刘梁剑:感谢鈄老师。我想提出两个问题向大家请教:其一,从专业的角度看,这本《寂静的春天》有没有什么知识上的“硬伤”?其二,《寂静的春天》中是否区分了我们对待环境的两种不同方式,即“杀虫剂的方式”和“自然防控的方式”?对于环境工程来说,我们所谓“工程”是否经常会碰到《寂静的春天》中的话题,也即我们试图在控制自然,但一个理想的设计最后却引发了我们意想不到的后果?张勇:在许多人眼里,工程似乎分为两种,一种是保护自然的而另一种则是破坏自然的,但事实上工程却远比这复杂得多。以三峡大坝为例,有些人认为三峡大坝使得动物灭绝,环境改变,因而破坏了环境。但又有些人指出,它保护了下游的人,如果我们说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那么保护人当然也是保护大自然了。因此,按我个人理解,或许我们在逻辑上可以做好坏区分,但实际情况涉及我们的生态系统的方方面面,因而超出了简单的二分标准。我自己对环境问题还是比较乐观的,有了美国人和日本人的前车之鉴,虽然我们也做了很多“先污染后治理”的事情,但总体而言我们确实避免了一些弯路。车越:本书中一个较有争议的问题是关于农药的:农药有许多类型,不能广而泛之地说所有农药都有问题,况且如果没有化肥农药,农业生产方面确实也会面临很大的问题。这是这本书争议比较大的地方,如果有更多的数据支撑,更多定量的表述来指出农药在那些方面有怎样程度的影响,可能会更好一些。此外,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以硬性的工程方案解决自然问题,但近年来的国际趋势,越来越强调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而我认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工程方案和生态方案的平衡。很多时候当我们一味采取工程方案,很容易导致各种问题,因而也需要基于自然方案。但对于许多发达地区,完全使用自然方案消耗过多资源又不现实,所以尤其对我们发展中国家而言,今后发展很重要的一块就是怎样在自然功能和人类需求中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程爱玲:这本书中讲了很多杀虫剂对社会产生危害的实例,作为一本通识性的科普类读物,其中很多说法可能是作者站在自身立场,依据当时社会的形式提出的。但对于我国而言,里面的许多问题再发生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事实上,农药的使用具有两面性,是否使用或如何使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就像书中所说的,大范围使用的确会造成严重的问题,但是为了必要生产,小范围使用也是被允许的。我们国家现在也是如此,适度地控制农药的运用,权衡利弊。同时对大众而言,要有环境意识,要意识到如何来合适地运用这些药品。秦文华:王老师刚才提到科技与伦理的问题,我认为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肯定不能把环境问题看成是一个纯粹的科技问题,必须要考虑到伦理乃至宗教方面,从而牵制科技可能产生的对于人类文明的破坏性因素。而在宗教力量不够强大的中国,尤其要运用到伦理的力量,辅以严格的法律监管与制裁。严复曾和自己英国的朋友提过,一棵树从英国移植到中国就长不好。这就涉及民情土壤的问题,包括环保问题,实际上需要包括公民的意识和专家的提醒,也包括政府重视和顶层设计在内的一股综合性力量,从社会力量向上反馈,引起立法机关的重视,进而完成立法,方能有所成效。卡逊提到,美国对日本金龟子的防控,东部控制得很好,而西部则造成了巨大灾害。对此我认为它也涉及一个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西部人相较于东部居民在环保意识和举措方面也相对落后一些,加之由于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一时半会没法停下来,才导致了这样的问题。这与中国目前所面临的情况很类似。因此我们实际上需要的是一个全国性的环保意识培养。辛红娟:秦老师的发言,让我感受到她对环保事业非常强烈的共鸣意识。这也让我反思,虽然我关注本书有三十年,在这三十年当中教导学生,也组织学生翻译、评价本书,希望能在他们心中种下环保的种子。但我的影响仅停留在身边的学生,却并未在生活中对此进行反思。我是一名老师,但首先也是作为一名“生活家”而存在。因此我希望自己也能够在社区的管理中,或者说在学校的,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做出一些引导和贡献。陶泽慧:《寂静的春天》之所以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因为它对科学思维进行了一定的反思,我们生活在一个可以被科学理解的世界中,但我们绝非完全用科学的规则去管理我们在这个社群中的生活。科学思维一旦过盛,就很容易引发教条主义的问题。前段时间我也读了一些陈嘉映老师的著作,他正好讲到哲学、科学、常识之间的关系。的确,科学现在已经是一套非常有效的解释体系,但是我们同样不完全生活在一个科学的世界里,我们仍然要去理解这个社会。正如鈄院长所说,我们不能以人类中心主义,抑或纯科学的视角去理解这个世界,但是我们应当承担一种人类中心的责任。而卡逊的这本《寂静的春天》正是在告诉我们,只有我们能够去承担这个责任、更好地理解科学、更好地理解人类在运用科学层面应该做的事情,我们才能更好地作为个体和群体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付长珍:《寂静的春天》提醒我们反思,在科技强势推进的时代,什么才是可欲的生活方式?我最开始讲到的中国传统哲学强调“和实生物”“敬畏自然”的生生之意,这并非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提倡一种“天人合一”的“大我”境界和悲悯意识,以将我们从人类中心主义的迷梦中唤醒。刚才也有老师提到“社会的缺位”。我们可能不仅是在讲个人需要承担怎样的义务,讲国家应该承担一种现代治理的功能。我们还需要建设一个一个更加健全、合理的良善社会。《寂静的春天》教会我们深刻体察万物生意,如何更好地守护自然,照料生活与世界的周遭。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要为这本书的意义设置一个合理的定位,本书作为一部经典,也有自己的限度,在科学知识上的过分苛求会遮蔽价值意义上的光辉,但它无疑是一座大地精神的丰碑,寄寓着对文明前景的考量和对人类未来的忧思。秦文华:我赞同付老师的观点,因而倾向于将本书理解为一部人文作品而不是一部科学作品,乃至不是科普作品。刚才付老师也提到了中国社会发育的不成熟,而我也在想,中国社会发育不成熟的根源到底是什么?是什么使得我们的社会力量不强大,社会没有什么反响?这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之前也有社会学家提到 “腰鼓式”的社会构成,那才是相对健康的社会组成形式。因为如果是两头庞大中间脆弱的话,这个社会是容易被“折断”的,而“腰鼓式”社会结构则两头力量(极穷和极富)不是很强大而中间力量强大。这种社会构成中的一个要素是中产阶层的力量。“中产”不仅意味着经济收入,而更多的是一个智识的、行动的、影响力的“中产”。肖秋宁:我认为目前有关环境传播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则我们缺少像卡逊的海洋三部曲这样促进我们积极主动地看待环境的作品,与《寂静的春天》不同的是,在那三本书当中,她讲的是海洋环境的优美和海洋生命的进化。她的基本观点是,如果我们了解到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进化的,我们能够完整地了解到这一切,那么我们就不能把自己或者任何其他的一种生物与我们共享的环境中分离;二则从反面去揭露环境问题的著作也并不充分,刚才听了任老师的发言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们中国也踏上了和西方一样的进程,却没有类似《寂静的春天》的作品?如果可以,希望任老师就这两个问题予以解惑。任大刚:好的,那我做一下回应。关于中国的环境报道这一块,现在非常的少,而且很有可能越来越少。大家可能都知道自从智能手机出现以来,传统媒体行业举步维艰,基本上是彻底崩溃了。过去在传统媒体比较发达的时候,每家报社和电视台都会有一些工资高、产出少的调查记者,而这在今天这个时代非常不划算。于是就导致传统媒体的经济压力增大,调查记者减少。愿意去挖新闻的人变少了,因此我们看到有深度的报道比过去少得非常多。此外,记者说当地环境有问题,对于当地而言,就会被当成一种污蔑或抹黑。这就使得出版社或新闻机构减少这样的稿件。这些状况,对于环境改善都可以说是非常悲哀的事情。当然我也看到我国的森林面积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这一点令人欣慰。这种环境恢复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趋势,但是这个趋势背后,是我们每年从国外进口1亿多吨的粮食换来的。这个生态恢复背后是一个全球化的趋势在支撑着。如果全球化没有中断,我觉得我们国家生态环境改善的趋势还是可以期待的。三刘梁剑:感谢大刚。因为时间的关系,很多问题我们无法深入讨论了。现在进入到最后一个环节,我们每个人用简短的几句话来为之前相关的话题做一些补充,再谈一谈对活动的感想。陶泽慧:感谢辛老师和梁剑老师组织的这一次活动,我觉得在这次活动当中我们的确达成了一个跨学科的视角——既有像任老师这样从新闻报道的方面进行解读,也有像张勇老师、车越老师和程爱玲老师从科学工程的角度指出《寂静的春天》的一些局限性,也将我们的讨论推进到下一个阶段——也就是从人文经典或人文关怀的角度来解读《寂静的春天》。这次我听下来感觉收获非常大,也谢谢诸位老师。张勇: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哲学、新闻和外语的老师们一起分享《寂静的春天》这本书。让我们也知道除了科学、除了技术、除了工程,我们的社会还需要有新闻、有哲学、有伦理,有许多东西才能够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好。我也听到了许多讲新闻、讲外语、讲哲学的,也能指导我们更好地工作。最后补充一点,我们自己也做了很多关于科普,关于自媒体的工作。我们也觉得有更多人参与这样的环境问题的解决,可能会让科学、工程、技术走得更好一些,给大家带来更多的一些健康和环保的福利。蔡添阳:就我个人而言,环保问题首先还是涉及经济问题。因为即使是保护环境,我们整体而言仍然是以经济为一个标尺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很容易把我们的环境视为一种商业,或者牟利的商品。所以或许只有当某天,我们对于经济发展的需求不那么强烈了,我们才会回头去反思,把生态当成更中心的东西,才能实现一种明显的改进。辛红娟:首先感谢诸位同仁对于译本的表扬,虽然这个译本还有可以改进的空间,但它却是我在承担翻译工作的二十年中最尽心尽力的,最具有情怀的。在这里我也要感谢泽慧,帮我调整润色了译作的很多地方,也感谢梁剑为我们提供了今天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能聚在一起表达观点。此外,我想谈一下秦文华老师发言中的两点:其一,她由美国对付日本金龟子的事例,指出不同地区经济水平的问题。这一点让我想起了人民富而知礼仪,或许只有解决温饱问题,我们才能想到生态问题。其二,她也提到,一个健全的社会应该是腰鼓式的。我很赞同这个说法,一个健康的社会机制,应该是社会中间层比较强大。今天的云端讨论是一个跨学科的交流,这也让我意识到,对学生的引领和指导,要走到社会中间去,提供自己的智识。秦文华:今天这个分享会使我受益匪浅,听到了各个领域不同的声音,确实是一个跨学科的汇集和分享。今天的讨论从一个语言文本的翻译扩展到了对环保、对伦理、对政治、对社会、对历史、对经济等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在倾听的过程中,我想起来,现在我回到家乡,绿地也确实变多了。当然空气问题还有待改善,这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不是靠一片绿植,几棵大树就能实现的,它可能需要一个循环,需要很长的时间。不过,我总的来说也还持乐观态度:从高层开始,环境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整个社会的大情怀也在往环境保护的方向上发展。辛老师刚才也讲到她的小情怀,在教学群体中她会想到要在语言教学之外把环保的、社会的、公民意识的内容提倡起来。这些都是非常乐观的信号。车越:今天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与各位老师进行这样一个交流,我觉得跨学科研讨还是非常有意义和启发的,因为每位老师的思考角度都是不一样的。就之前的发言,我觉得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要平衡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当然,我认为我们国家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也都是大幅提升了的,包括整个监督体系的设计还是有效的,环保督查力度非常大,这是我们国家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非常大的进步。事实上我们的环境治理中,政府可以做的基本上都做到了,现在许多的缺位可能实际上是来自每个公民。因此,再回到这本书,我认为这本书最大的意义是唤起了民众对于环保的关注。今后在整个环境治理体系中间,公民的参与和公民意识的觉醒是非常重要的一块。任大刚:我认为既然是跨学科的,就说明今天的话题是一个公共话题,就需要新闻的介入。可惜这些年新闻在环保问题的介入上,力度也越来越小,这是非常让人遗憾的事情,希望能够有我们中国版的《寂静的春天》。希望这一天的到来不太遥远。肖秋宁:刚才听到辛老师的分享,我突然想起自己高中的时候有理想去创业做资源回收。结果我刚刚读大学,上海就已经强制垃圾分类了。我感觉今天的谈话真的圆了我年少时期的一个梦——一直以来我觉得像这种不懂得化学和环境科学的文科生去倡导保护环境好像显得有些天真,但今天我发现并非如此。今天听到各位老师分享他们对于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刘梁剑:我最后做一点小小的总结。今天我的收获也特别多,听大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对《寂静的春天》做一个解读。或许大家首先都能感到跨学科交流的魅力,我们有非常多的角度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角度的互动。此外还有对话的魅力,我觉得在对话中可能会产生很多新的东西出来,比如说关于“工程”概念的阐发也令我特别受启发。除了这些之外,我也感到一种观念的力量,不管我们来自哪个学科,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读书人。作为一个读书人,我们或许做不了什么很实际的问题。但我们对一些观念问题的讨论本身就可以视作介入社会的一种方式。特别是我们今天也邀请到了一些小朋友,像秋宁、添阳、冯瑄这些大二、大三的同学们,他们完全可以跟我们进行一个平等的对话,就像刚才辛老师谈到的,环境的未来还是在下一代,希望他们有更多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也可以带来一种社会的改变。最后我解释一下这次线上共读的标题,“何当桃花依旧笑春风”。首先也是和辛老师觉得一样,这本书的第一章写得非常美,“桃花”一词比较典雅,也是想表达这样一个意思。而“何当”也算一个多义词,一个意思是“应当”,也算表达一种理想、预期,另外一层意思则可以视作是一个“如何”的问题——我们怎样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桃花依旧笑春风”,这些都是我们这一次跨学科对话的良好愿望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关注。感谢大家,希望下次如果能有机会可以再相聚讨论一些问题。(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昨天开考。虽然近年来考研人数一直呈攀升之势,但今年的增长尤其迅猛,全国报考人数从去年的290万人猛增至341万人,增幅达17.6%;报考北京招生单位的考生也增长了11%。在昨天上午的政治科目考试中,考题紧扣时事热点话题,国庆70周年、进博会等年度国家大事都进入了考题。考研人数5年翻一番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加上就业形势,使得近几年全国考研人数进入快速增长期,本年度的报考人数已经比2015年翻了一番。来自北京教育考试院的数据显示,本年度全国报考北京招生单位的考生有425295人,比上年度增幅达11%,占全国报考总数的12.5%。其中,报名超过1万人的招生单位有17所高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其中仅报考清华大学的考生就超过1.8万名。多种高科技手段防作弊昨天上午开考前,清华大学考点内到处是考研人的身影,校内多家食堂、宾馆向考生开放,综合体育馆二楼也开放供考生午间休息。进考场时,考生要逐个接受身份证鉴别仪等设备的检查,核对身份信息,准考证与本人身份有疑问的考生还要被采集照片。据清华校方介绍,每个考场及考务值班室均由教育部统一装有监控设备,考试期间标准化考场视频监控系统对各考场进行全程录像;各考场充分利用手机信号屏蔽仪、身份证鉴别仪、无线耳机屏蔽仪等设备,对高科技作弊、替考舞弊等违规违法行为进行防范和筛查。英语翻译难倒考生上午11点半,政治科目考完后,多名考生表示,政治题的难度稳定,与时事热点结合紧密。国庆70周年、进博会等年度国家大事不出意料地都出现在了考题里。此外,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俄建交70周年及新时代中俄关系、国家勋章获得者张富清、探月工程等内容也成为选择题或材料论述题。但下午英语考试结束后考生们的表情就不那么轻松了。网上考研社区里很多考生表示,被题目难倒了,干脆提前交卷,尤其是翻译部分,“神句迭出,平时缺乏英文原著阅读经验的话很难译出来。”(记者 雷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