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北交大学生坠楼事件:“做题家”群体的困境目如明星

北交大学生坠楼事件:“做题家”群体的困境

2020年12月15日早晨,北京交通大学大三学生吴磊从宿舍楼坠落,自杀前留下一封遗书,让人们看到他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痛苦挣扎,也引发了社会对“做题家群体困境”的讨论。考试周的坠楼2020年12月15日是个星期二,是北京交通大学(以下简称“北交大”)这学期的第15个教学周。由于新冠疫情压缩了教学时长,全校大部分专业已经提前结课,并进入考试周。学校自习室的关门时间推迟到凌晨1点,宿舍楼的门禁识别系统也推迟到凌晨1点半,以适应学生们熬夜复习应考的生活节奏。早上8点左右,教学楼还空荡荡的,只有清洁工人在教室打扫前一晚熬夜复习的同学留下的垃圾。位于东校区东门附近的嘉园18号宿舍楼,大部分同学还在睡梦中。吴磊比大多数同学醒得更早。他住在这栋满是窗户和空调外机的灰色楼房的8层。早上8点半左右,他在朋友圈发了一段文字后,放下手机,转身推开电梯走廊的窗户,纵身一跃,从20多米的空中坠落,摔进了楼下一块四边形空地上。落地时的沉闷声响,打破了校园安静的早晨。对绝大多数家境普通、聪明好学的年轻人来说,考进大城市离开家乡是最常见的出路(插图|老牛)吴磊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话一共1387字。他表示自杀是自己的选择,和任何人无关,而决定放弃生命的原因是自己的灵魂失去动力。“二十年来我坚信做题是唯一出人头地的途径,我因此放弃了其他的方向,使得做题成为我唯一而且是最为突出的优势,并且相信这是唯一的正途。到了大学之后,我竟然听信了某些自由派的鬼话,妄图‘全面发展’,因而舍弃了做题这一优势项目。当我意识到问题所在时,为时已晚。这不啻于我的‘戈尔巴乔夫改革’,摧毁了我的根基。接下来呢?生活无望,希望崩塌,对明天的期待已经毁灭殆尽,没有了信念和理想。很多美好的事物都毁在这一点上。因为没有了信念,斯大林格勒的62集团军的红军战士们最后退化成了阿富汗战争里的炮灰;的黎波里海岸上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变成了PTSD集中营。至于我,失去信念和理想之后就是今天的结局——‘苏联解体’。”当事人遗书(滑动可看完整版)这封遗书被年轻人聚集的网上论坛知乎转载,随后引发了大量关注和讨论。单单在“如何看待2020年12月15日北交大大三学生跳楼,疑似遗书称‘失去人生目标’”这个问题中,就有2835条回答和高达842万的浏览量。其中一条对理想主义年轻人心理状态的剖析得到了1.1万个赞。作者认为这份遗书“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傲骨”,但也凸显了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年轻人容易踏入的成长陷阱:“因为工作关系,我接触到了很多刚上大学的年轻人。他们的学习能力非常强,互联网上的一些热门词汇和观点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对于社会问题的看法也充满深度和广度。他们有着成熟的‘三观’和健全的逻辑,这使得他们一旦做出了决定,试图改变他们的观点只会是白费口舌。而这一切也导致了,他们极其容易钻牛角尖。”“他们喜欢指点江山,行文里充满了对阶级矛盾、对国际局势的关心与不满。而不幸的是,他们也容易把对这些问题的应激状态和无力感,带入到和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考试、专业、排名等事情上来。而一旦后者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就势必会带来双倍的挫败。实际上,不论是自由派和做题家以及其延伸的保研、出路之类的问题,还是更广阔一点的,资本家、保守主义,对于一个还在校园的学生而言,都有着无数现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远不至于要以自杀作为结局的地步。”学术教育界也加入了“做题家群体困境”的讨论。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周濂转发了一篇学术公号对吴磊之死和遗书的评论文章,并引用了两段他认同的分析:“我和几位类似左派做题家聊过,我认为他们(主要指在校大学生)不是左和右的问题,而是知识结构残缺,脱离现实……他们给我的感觉是他们不生活在现世,而是生活在一个不存在的世界里……让我担忧的不是他们的立场,而是他们很难接受不同想法,换句话说,他们已经陷入了这个圈子无法自拔,陷入某种臆想中。”《中国门》剧照但吴磊的同学们——和他一起生活,一起上课,一起承受着学业和未来压力的年轻人——没有参与到这场讨论中。他们在吴磊坠楼点献上鲜花、苹果,在互相可见的朋友圈发RIP(Rest in peace,安息)的信息,带着诧异、迷惑和悲伤的心情收拾好书包,重新投入到迎接考试周的复习中。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拒绝评价和回忆朋友的死亡,甚至以激烈的态度抗拒和外人交谈,只是在吴磊朋友圈的遗书下面留下自己的声音。其中一条是这样写的:“你一定要挺住,不要被眼前的痛苦蒙蔽……我知道人濒临两个世界之间的感觉,不要被那边轻飘飘的感觉所吸引,不要害怕这边的痛苦,听听这边人的呼喊,我们需要你。”理想主义者吴磊是北交大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2018级学生。身高一米八左右,略微偏瘦,皮肤黝黑,总是戴个棒球帽背着书包出门。他说话中气很足,走在校园里看到熟悉的同学会主动打招呼,最常用的问候语是“Hey Bro”,是个“很开朗,很棒的人”。他的室友这么对本刊记者总结。从初中开始,吴磊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军事迷,他用罗科索夫斯基(苏联“二战”元帅)的照片做手机壁纸,高一时就反复阅读《1944:松山战役笔记》。他不但喜欢读军事相关的历史,还爱玩战争类游戏,比如《红色警戒3》。这是一款以虚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苏联、盟军与旭日帝国三足鼎立的即时战略游戏。他甚至在中学时代试过写基于《红色警戒3》剧情改编的小说。在QQ空间或朋友圈里,他会为几乎所有历史上重要的战役和运动写纪念日。十月革命、抗美援朝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他清楚地记得这些事件的发生时间,并在那一天到来时在自己的空间留下印记。《二十不惑》剧照莫斯科红场的地面是用黄岗岩铺成,以便重型坦克不用挂履带也可以直接通过;德国边防第九反恐大队执行任务时各种特殊手势的含义是什么;苏联在“二战”时期T-34坦克各种型号的绰号……吴磊知道很多关于战争的冷知识,并把自己的生活与军事符号关联。他高中时的QQ列表中,联系人分组的名称是MC-1欧洲排障刀、苏联“二战”时期的IS-3重型坦克和SU-85坦克歼击车等,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些装甲兵器与他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们是如何相互挂钩的。如果说,军事是吴磊的一大爱好,那共产主义几乎是吴磊的信仰。他的网络空间上,经常出现关于国际共产组织的历史摘要,有时是大段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书中的节选,有时是赫鲁晓夫1960年在联合国大会上的愤怒发言。就在2020年大二结束的这个暑假,吴磊在B站上转发了一部世界共产主义革命历史锦集的视频,附上留言:“虽然这样很不成熟,但是这个视频看得我又哭又笑像个傻子一样。”作为一个“00后”,他罕见地保留了一种古典的阅读趣味,喜欢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主要人物之一瓦莉娅和同伴在被波兰白军执行绞刑前,大声歌唱《华沙革命歌》(又称《华沙曲》)。这首展现无产阶级革命者顽强斗争和无畏精神的曲子,对20岁的吴磊有着超乎音乐的意义。根据网易云截图,他生前至少把《华沙曲》听了1070遍。吴磊的QQ网名是“看我在键政请把我踢去学习”。所谓“键政”,指靠键盘在网络上讨论政治。吴磊很喜欢在网络上发表对社会的看法,他意识到自己在上面投入了过多的热情,但一旦有触动他的话题,仍然忍不住慷慨激昂地发表意见。2019年春天,“996”工作方式登上热搜,马云的“996福报论”引起热议。吴磊毫不避讳在网上批评“让员工‘996’的老板都是大小布尔乔亚(资产阶级)”。他不止一次转载古巴社会主义革命领导人切·格瓦拉的名言:“不要问子弹该不该上膛,先问压迫剥削在不在;不要问正义该不该祭奠,先问人间不公在不在。有人说我们这样的家伙是天真的理想主义者,但我就要这样说,是的,我们就是这样的人!还要说一万次!”在北京来北京前,吴磊在一个东北城市长大,父母都是公务员。根据第一财经发布的《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他的家乡今年刚从三线城市降到四线。一个经济下行的城市,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是有限的。对绝大多数家境小康,聪明好学的年轻人来说,考进大城市离开家乡是最常见的出路。中学时代吴磊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不错。高中同学在QQ空间玩互相点名的游戏中,在“用一个词形容对方”这一栏,吴磊经常得到的描述词是“学霸”。2018年夏天,18岁的吴磊考上了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根据北交大在吴磊家乡录取分数线的记录,在2018年想要进入北交大机械专业就读,最低分也要621。当时吴磊全班56位同学,只有23位考上了“211”大学。《高三》剧照同年8月,他坐了一夜火车来到北京,开始大学生活。对于一个军事迷,北京让吴磊“大开眼界”。到北京的一个月后,他就参加了第三届军武嘉年华:“燃烧吧!军武”。那一天,他见到了俄罗斯的军事模特,参观了步枪、手榴弹、军用压缩饼干、65式军用挎包等轻式武器和军队日常用品,还见到了那两年在网上和主流媒体都声名鹊起的军事评论家张召忠。吴磊站在会场的中间位置,隔着人群一连拍了9张张召忠台上讲话的照片,放在QQ空间上,并配上三连叹:“局座!局座!局座!”校园里的一切也是崭新和充满趣味的。每年“十一”假期过后,学校的东区操场会有“百团大战”,那是社团迎新的日子,也是每年校园里最热闹的几天。根据北京交通大学的教学安排,大一不分专业,所有新生按学院分配上公共课,唯一的挑战就是准备每门科目的月考。学业压力不大,大家也愿意把时间投入到各种社团和学院组织的活动中。大一这一年,吴磊尝试了很多有兴趣的新鲜事。他参加了学校的红十字会,成为人道部的一员,负责给本校和北交大附中的同学宣传国际人道法。他从网上下载了“新概念俄语系列课”,报了学校的俄语选修课,还参加了很多学校的比赛。辩论赛、健美操比赛、合唱团比赛……吴磊奔波在学生活动中心、机械工程楼和东区5号宿舍楼之间,有时候一晚上要参加两场排练。他兴奋地和这个陌生但丰富的新世界互动着,表现出一种年轻人特有的热情和纯良。他的QQ空间时常发寻物启事,有时候是自己在自习室捡到同学丢的眼镜盒和U盘,他在空间上留下物品照片,并附上自己的电话号码和学校邮箱。有时候是转发其他的寻物启事。“我有时也会转这样的帖子,但是发得不多。他真的是经常转发,只要看见了就会帮忙。”吴磊的同学林一航对本刊记者回忆。“健谈,朝气蓬勃”,“忙碌,积极”,“走在路上会哼着歌,和人见面主动打招呼聊天”,“社交媒体的积极分子,在QQ空间和朋友圈发各种动态,常常一天三四条”。这是本刊记者采访中,不同同学对大一时吴磊的印象。新世界在他眼前展开,他以最大的善意和热忱去拥抱它。如果非要为大一时的吴磊找出点挫折,接受采访的同学能想起来的只有两点:一是他遭遇了一个青春期男生的成年礼——向喜欢的女孩表白并被拒绝。显然,中学时代专注于学业的吴磊缺乏和女生交流的经验。“他性格比较直,不太懂怎么哄女孩子,也不太懂女生要的那种小浪漫。在碰到自己喜欢的女生面前会不自觉地害羞,甚至变得木讷。”林一航对本刊记者说。那是吴磊第一次表白失败。我们不知道他花了多长时间从这段痛苦中走出来,但至少到2019年1月7日,吴磊还在朋友圈发出一个特殊的纪念日:这是认识那个女孩的第100天。另一个称得上打击的事情是:或许因为过多时间投入到社团活动中,大一上半学期吴磊的数学只考了63分。对于一个中学时代的“学霸”来说,这个成绩多少算一个打击。大一结束那个夏天,吴磊总结自己到北京后的第一年:“大一的一年里,我经历过最辉煌,也经历了最黑暗,我对我的前程仍有诸多疑惑,但唯一确定的是,来到北京之前那种平静的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前程将是无尽的惊涛骇浪。”做题大一期末,吴磊明确了自己的专业方向,选择了机械,这是他父亲的老本行。对自己将要承继的“父业”,吴磊在朋友圈状态里做了个调侃:“毕业之后基本上就要进某个铁路局,到时候八成一天瞎折腾。”但这肯定不是这个理想主义者真正想要的生活。在学期结束,即将启程回老家的一个傍晚,吴磊登上了校园的一栋楼房天台,并拍下一张照片发在朋友圈里。照片上的北京城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分,暮光把云彩映成微微的金黄,鳞次栉比高矮不一的教学楼与校外的居民商业楼混杂在一起,分不清界限,远处山脉依稀。照片没有配任何文字,没人知道他为何登上天台,面对这一番景象又想了什么。只是大二学年开始后,同学们发现吴磊的校园生活有了很大改变。他退出了大部分社团活动,把更多时间用在了争取更漂亮的“绩点”,努力获得保研名额上。吴磊所在的专业,有读研计划的同学很多。林一航告诉本刊记者,他认识的学长学姐里,“近七成会选择读研”。为什么读研会成为最普遍的“毕业去向”?林一航的理解是:“我们这个专业学的东西,在对口行业里相对基础,实际应用差了一些。从学长学姐就业的经验来看,他们都建议我们读研,研究生学历更好找工作。”一组数据也能佐证他的说法:根据北京交通大学发布的2019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吴磊所在专业2019年本科签就业协议率为30.84%,而研究生的签就业协议率为74.68%。相比参加全国统一的研究生考试,保研是相对便捷的上升渠道,但同样竞争激烈。如果想顺利保研,必须有一个漂亮的“绩点”。和吴磊同专业的同学告诉本刊记者,一般情况下获取北交大的保研需要达到两个标准:一是平均学分绩点排名在专业的前20%左右,二是挂科不能超过一门且不能挂必修课。根据这个标准,参照上一届学生前三年平均学分绩点的排名,想要进入吴磊所在专业的前20%,平均绩点要达到3.62,换算成科目平均分大概在86分左右。而且不同科目在绩点计算中,占有不同的权重比,学分越高的科目越重要。吴磊所在专业,学分最高的科目是数学类和物理类,其中数学类的微积分一和二分别占6分和5分,都是大一的课程。对于大一数学类科目刚过60分的吴磊来说,如果想要通过大二的努力拉高绩点,他大概需要科目平均分达到90分左右。大二的吴磊在校园里的活动轨迹简洁了许多:宿舍、食堂、上自习的咖啡馆或教学楼。他把自己生活的重心从社团扭回了“做题”上。在林一航眼中,从大二开始吴磊就实行了顶级学霸的时间安排:每天早上7点多起床,背着书包去教室或者自习室,大概晚上10点多才回寝室。有课的时候,总能看见他早早坐在教室第一排中间,积极举手回答课上老师的提问。他还担任了专业课的课代表,有时还到讲台上为全体同学讲题。没课的时候,他喜欢去机械工程楼10层的木几咖啡馆做作业或自习。咖啡馆不大,进门左侧的书架上交错摆满了绿植和老式打字机等机械模型,墙上挂着一个由齿轮组合成的钟表,机电学院很多有创业想法的同学也会选择这里作为交流的聚点。吴磊习惯坐在进门左边靠近书架的第二张桌子,点一杯浓缩咖啡,戴上耳机听着音乐屏蔽咖啡馆里吵闹的人声,开始做题。吴磊自习时喜欢听歌。作为“00后”,他很少听同时代的流行音乐,也不熟悉当下最走红的流量明星。他喜欢的是俄罗斯的柳拜乐队和美国的Anti-flag乐队。前者是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传奇乐队,被誉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最伟大的乐队,作品大多是关于友谊、爱情和爱国主义。Anti-flag则是一支来自美国的小众乐队,在YouTube上的粉丝只有4万多。乐队对美国政治社会有着超级激进态度,他们的音乐常常把矛头指向美国政府和资产阶级体制,讽刺他们的腐朽和对人民的剥削。吴磊曾在自己的空间上说,这两支乐队的任何歌曲他都听不厌。这是大二重回“做题家”的他还留存的一点个人爱好。除此之外,他还保留了学习俄语和红十字会的人道法宣传工作。挣扎因为新冠疫情,吴磊和同学们的大二下半学期是在网课中度过的。林一航记得,吴磊在网课上表现依然很积极,总会在老师提问后按下“举手”键。但积极的学习姿态后面,他却在反复和对学习的倦怠感作战。他在知乎上搜索“不想学习的时候如何逼迫自己学习”的答案,把“为什么想自律却自律不起来”的高赞回答添加到收藏里。网络上他对生活的不满在增加,多次不知是调侃还是认真地抱怨自己是个废物,每次考试前转发“高分保通过”的祈福帖子也愈来愈频繁。大二的科目想拿到高分并不容易。大学物理、理论力学还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大二上学期学分最高的科目,分别是4、4和3.5。据林一航回忆,这两门科目当时挂科的同学非常多,大概有两到三成。吴磊也不例外,他曾在复习周抱怨自己遭遇了理论力学和大学物理的同步降维打击,还吐槽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让他暴躁”。林一航记得,“这门课程当时挂了400多人,挂科的同学当时还建了个微信群”。2020年的5月4日青年节,爱写历史纪念日的吴磊没有为这个节日打卡,而是转了一篇评论《后浪》演讲的文章。《后浪》演讲是B站前一天下午发布的,当晚传播量就达到近300万。在一片赞扬声中,吴磊转的这篇文章并没有加入对“年轻”的崇拜和赞叹,而是着眼于当今青年面临的发展问题:毕业即失业、收入分配差距大、工作压力重等等。吴磊在转发后留言:“真正的英雄主义只有一种,即在认清生活的残酷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但我没有这样的勇气,我只想做粘在生活车轮上一块铲不掉的口香糖,蒸不烂,锤不扁,炒不爆,这样兴许也不错。”《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剧照疫情控制住后,转眼到了2020年9月,吴磊和同学们返校升入大三。虽然恢复线下教学,但考虑到疫情尚不稳定,学校决定压缩教学周,将以往的18周压缩到16周,大部分课程会在15周前结课并立刻考试。从第8周开始,每周末还会安排本该在寒假上的小学期课程。过于紧凑的课程让人疲惫,一位高一级的学长写道:“碰到一位2018级熟悉的学弟,他说他已经整整一个月没有休息过了,周一至周五上课,周末上小学期。我听到只能说一声加油,并报以苦笑。其实2018级的压力之大,我们这些2017级的人非常能理解。去年没有压缩教学周,没有将正常教学周和小学期混在一起,我们已经非常疲惫,经常熬到夜里两点,回寝室倒头就睡。”吴磊依然每天7点多就背着书包离开寝室,晚上10点多才回来。尽管新学期开始后,周边同学并未察觉吴磊有什么异样,但在他自己的学习打卡记录里,多了不少沮丧无力的信息。10月2日:“今天自己不太对劲,所有事情都半途而废,学习也是,打游戏也是,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了。”10月5日:“真好啊又是一事无成的一天。”10月18日:“吴某学习了吗?没有,要做自我检讨。”10月25日:“抛弃幻想,准备挂科。”距离坠楼前整整一个半月——11月1日。吴磊转发了一条朋友的状态,并写道:“真正的大事业都是在默默无闻之中完成的,那些咋咋呼呼要做的事情到最后反而做不成。——所谓的‘大事业’,当然也包括suicide(自杀)。”这是吴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他的状态里,隐秘地用英文提到“自杀”这个字眼。在对未来的迷茫和学业压力下,间歇性的崩溃似乎对绝大多数高校学生都不陌生。没有人察觉,吴磊的话是个人情绪的瞬间释放,还是死亡的种子在发芽?在谈到吴磊坠楼前是否有任何征兆时,林一航回忆起11月21日。那是一个周六,在小学期课堂上,老师指出吴磊的画图基础数据不对。当发现自己需要重新计算所有数据时,吴磊当即合上电脑,背着书包径直走出门去,随后发了条朋友圈:心态崩了,我怎么能蠢成这个样子。配图是北交大同学自己做的表情包——在北交大标志性教学楼前有三个大字“不学了”。林一航说:“我们感觉他很沮丧,但也觉得很正常,我们都会这么吐槽自己的倒霉事和低级错误。”林一航最后一次看到吴磊,是坠楼前一天上午的最后一节大课。那天吴磊没有坐在教室的第一排,而是在最后一排右侧的角落里。“我从后门离开时正好经过他的位置。我叫了他一声,他没有反应。我记不清他是不是戴着耳机,反正他没有理我,像是在听音乐,又像是在出神。听说当天晚上他还陪一个朋友去上了另一门课。课程结束后,大家都准备起身离去,吴磊却一头趴在了桌子上,一个人待了很久,谁叫他也没有反应。”

玄鸟

三战考研,一场漫长的战争与反抗

编者按:考研,对有的人是苦尽甘来的回忆,对有的人是破釜沉舟的决心,但对即将面临“三战”(第三次考研)的群体,这是关乎“命运与抉择”的战争。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之间,很多人选择了放弃,也总有人不甘。2020年考研前夕,蓝鲸教育找到了六位“三战”考研的年轻人,请他们讲述三年来的不甘与不易。经历了前两次的失败、被嘲笑和自我怀疑,他们看淡了,还是想开了?考研三年,他们说我像砖缝里长出的那棵树本科专业:会计;在读专业:会计@执着的鱼有人说我是我家砖头缝里长出的那棵树,可能是对于我这三年来始终不肯放弃考研的一种肯定。但我觉得我跟那棵树比差得太多了。图片来源:受访者当我第一眼看到那棵树的时候真的惊呆了,被它顽强的生命力震撼。我不知道一颗小小的种子是如何冲破那么多砖头才生长出来的。它长久地生长在黑暗中,忍受着没有阳光照射的痛苦。在“上岸”之前,我的状态可能就像那棵树一样,处于黑暗中。我从来没有崩溃过,但当第三次看到录取名单上没有我的时候,瞬间就崩溃了。我坐在椅子上,不知该做什么,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父母,不知道选择考研到底是对是错。那一天我无数次地去看那个录取名单,幻想着是我之前看错了,漏过了自己的名字,最终我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我落榜了。父母得知我落榜后没有多说什么,安慰我说没有关系,考研并不是唯一的路,找工作考证也可以。但我还是很失落,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任何回报。那天家里的氛围很压抑,基本上没有人说话,我浑浑噩噩的。晚上,我觉得该为自己以后做个计划,打算以后一边工作一边考证,再也不想考研了。咨询了同学,准备报考税务师证,在网上把书都买好了。晚上九点多,我看到了考研调剂的信息,不过是调剂到非全日制,我怀着一颗不甘的心填了调剂的信息,大概十点多,我收到了调剂成功的信息。我想,如果这次再失败了,我真的不会再有读研的想法了。幸好,考上了。现在回想,最初要考研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大四时周围很多人在考研,我也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考了。第二年真正准备的是考公务员,在空闲的时间里准备考研,结果公务员面试被刷,考研也不太顺利。三战的主要原因就是不甘心,支撑我坚持努力的信念也是不甘心。所以在认认真真地准备考研这一件事,没有再想其他的东西了。我就是想要证明我有能力成为一名研究生。回到上边提到的那棵树,它给了我很多力量,它告诉我——只要心中有希望,即便遇到再多的困难,也不放弃,向着自己坚持的方向努力,终有成功的那天。我够“头铁”了,可我今年不想考研了本科专业:中医学;在考专业:中医学@西南我一直都是一个很听话的人,听父母的话,听老师的话,现在听科室领导的话,挺累的。父母对我管教很严。报大学志愿的时候,我很想学语言,因为英语成绩很好,也很喜欢语言。但爸妈就要我当医生,他们觉得医生很稳定,而且我表姐就是当医生的,过得挺好。后来我就考医生了,也考上了。但学的时候真的很累,完全感觉不到爱这个专业,纯粹就是为了以后的生活,为了以后治愈病人的成就感在学。毕业之后我爸不同意我考研。他也是听别人的意见。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是我姑姑他们要我学医,然后他就觉得学医很好。毕业以后,我那些叔叔又说公务员很好,又不用熬夜,然后我爸就觉得公务员比医生更好,就让我考公务员。我当时想,要不就考公务员吧,停下了考研的复习。但后来想了很久,学了这么多年好像喜欢上了这个职业,也觉得当医生很崇高。斗争了很久,我爸就一直不同意。好在我妈同意了,一些叔叔阿姨也在帮忙做我爸工作,最后才说通。然后继续考研,但没考上。我也是一个特别矛盾的人,一边比较佛系,努力后什么也没有得到,会在心里告诉自己——就这样吧,这样也挺好的。另一边又自视甚高,觉得自己同样可以拥有别人拥有的那些。以前很“头铁”,心气又很高,看着身边以前成绩不如我的同学都考上了研究生,心里很不平衡。就觉得一定也要考个研究生。现在看来,研究生确实很重要,但也不是唯一,如果你的人生有很多条路可以走的话,只要选择适合你的那一条就可以了。这几天我一直在纠结到底还要不要“三战”的问题,后来想通了,今年我肯定是不会考了。这几年医院扩招得特别厉害,如果我再去考研,就相当于明年才能入学,再晚一年,可能这波红利就过了,一个萝卜一个坑,我想先去把医院这个坑占着。所以考了医院的规培。但是我肯定还会考研究生,哪怕是非全日制的。而且想考一个好学校。以前不觉得好学校有多重要,也不觉得牛校的人有多厉害。我一直也不是一个追求特别高的人,只是因为医院的就业门槛,希望有一个研究生的学位。但在医院接触了很多优秀的师兄师姐之后,我发现好的学校培养出来的人,能力和眼界真的不一样。我会觉得,哇!我也好想成为那种人啊。这是第一次,我想为自己活本科专业:国际商务;在考专业:国际商务@瑞兰坚持的原因不尽相同,有的是因为父母,有的是自己不甘心,有的是逃避,有的是想充实自己。对我来说,这些想法都在潜意识里了,已经分不清是自发的还是别人给我的了。从小生长的环境都告诉我,读完本科就要考研,考完研如果可以就考个博士。一直感觉这就是我的人生轨迹。好像自己被催眠、被洗脑了,感觉只有考研了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我母亲是公务员,父亲是教师,他们在工作中都很要强。这种要强也反应在对我的教育上。我从小就受父母思想的影响,包括一些价值观的传递。小时候我学习不错,其他家长就会夸我,然后夸我妈。我妈总说“你要好好学习,你走出去之后,人们都会说你是我的闺女。”我就感觉自己只能越来越好,不然哪天你从天上掉下来,别人就会说,你看,她还没有我的孩子好。学习原本是一个自主的过程,后来慢慢变成了给别人看的过程,我不再追求到底有没有学习到知识,只追求我的成绩能不能跑到别人前边。我后来才意识到,这种思想很病态。我又是一个没有自信的人,特别需要考研成功这种官方的鼓励——这是全国统一的考试,竞争很激烈,能得到官方的盖章,说明我排在了前面,我是OK的。那我就有勇气去走下面的路了。我也很想去名校读书,想在那里认识很厉害的人,向他们学习,看看自己的不足,看到更多的东西,能够有更好的平台。今年上半年我看了一个节目,里面有个人说“我想为自己活”,挺触动我的。我问自己,你想不想为自己活一次?感觉从小到大,不管是父母的期待,还是想到以后结婚了、当母亲了要怎样,感觉好像很没有自我。这是我第一次很想为自己活。我很喜欢一首诗,“世上本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时区,身边有些人看似走在你的前面,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有自己的步程。不用嫉妒或嘲笑他们,他们都在自己的时区里,你也是。”图片来源:受访者我告诉自己,我想要的那些总会有的,现在的一切都是暂时的,也都会过去。我唯一能做好的是,投入到探寻和努力的过程里。我也很想告诉那些正在追梦的人,心中有梦就大胆去追,但前提是,你要明白,自己到底能不能承受追梦失败所带来的结果。我总觉得,考上研就可以和前女友结婚了本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在考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薛二狗三年了,我每一次考研的原因都不太一样。一开始是因为第一份工作在国企,切实地感受到了学历在国企中的重要性。并且当时的女朋友也特别支持和鼓励我参加考研。所以在我的潜意识里,总觉得考上研就可以和她结婚了。第二次是为了逃避工作,当时很不喜欢本科的专业,所以考的药剂学。但是经过一年发现,目前的年龄一味追求自己想要的,很不切实际。我还有家人,当时还有女朋友,这些人都需要我好好赚钱。药学和我本科专业的工资差得很多很多,所以已经进入面试环节但我没有参加。今年还准备考研。主要是为了能好好学一些东西,并且很想通过研究生学历进入航天系统。这是我从小的愿望,也很切合我现在的人生处境。当然,除去工作生活,前任对我的影响是我执着于考研的一个很重要的点。因为我确实想考个研究生和前任证明一下自己,也借此纪念一下那份六年多的恋情。父母在我第一次考研的时候很支持,但是后面的二战,他们虽然表面支持,但我心里明白他们更想让我工作,他们希望我找一份离家近的工作——收入不需要太高,稳定就好。但是怕我因为这个不敢追求自己的梦想而忍着不说。所以这次考研我没有提前和家里沟通,打算先斩后奏,毕竟如果真的考上北航,前景是很光明的。未来,我更想找一份偏技术类的工作,毕竟做技术随着时间的积累,薪水也会越来越高,比起稳定,我更想要一个波澜壮阔的人生。当然前提是能养好家人,不拖累他们。和前女友分开后,加上考研失败,工作不顺利,我有过一段特别痛苦的时期。幸好都过去了。近一年的状态还算平稳,经历了很多之后,也就明白了自己真的想要什么,也努力在工作和学习之间找到了平衡,较之前更有平常心了。更何况从疫情开始到现在,全国人民都在为了同一件事情而奋斗着,一线医护人员也从未放弃过希望,让我觉得之后生活中不管遇到怎么样的困难,都可以坚持下去,永远不要放弃希望。我工科毕业,如果不考研,99%会进工厂本科专业:材料科学;在考专业:材料科学@皮卡皮我考研和别人不一样,是毕业后才开始的,当时突然失业了,我也失去了应届生的身份,所以选择了考研。工科专业本科毕业后,如果不转行,99%都是去工厂。辛苦、环境差、工资低,如果读了硕士或者博士,不仅起点更好,还可以到学校任教,至少摆脱了进工厂的命运。再加上其实女孩子学这个专业会受到歧视,进体制内就基本不会了。今年选择“三战”,是因为我的目标很清晰,就是以后要到高校任教,只有这一条路。如果我放弃考研,以后一定会后悔。当然这个过程很痛苦,我经常陷入崩溃中。我数学很差,前两年都是栽在数学上。有时候写着写着,感觉哪里都不会,就开始自我怀疑,情绪调整不好会莫名其妙哭出来。再加上这一年还经历了失恋。前两个月确诊了轻度抑郁。现在,到了“三战”后期,反而心态平淡了,也一直努力在调节自己的情绪。只是觉得没有从前那么快乐了,也许是成熟了吧,有些事,扛着扛着,就都过去了。考研把我的自信揉碎了,陷入了习得性无助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在考专业:古代文学@秦我曾经非常自信,总是那种天下舍我其谁的样子。平时上台演讲都是随口就来,论文答辩我是第一名,胸无点墨就敢去我们那里最强的高中实习。第一次考研失败后我去找工作,有一份艺术馆的工作,那里环境很美,又很贴合我的兴趣。面试我记得很清楚,是2019年4月7日,从26个人里选6个人,6个人里再选两个人,我进了前六,但6进2的复试,我没有被选上。后来分析失败的原因是我太想要得到那份工作了,失去了平常心。更深层的原因是脱离社会,不出去工作导致大脑和心理在社会交往方面退化了。失败后我变得很不自信,在工作场合虽然充满热忱但心态上变得特别敏感,后来和同事关系也不是很好,倒不是恶劣,而是我融不进去。种种失败让我受到了方方面面的打击,它扎根在我心底,作用于我外在的各种行动上,最明显的表现是总会否定自己。甚至到了“三战”,我都会不断地想,我前两次那么努力都没有考上,这次就能考上吗?“一战”、“二战”的原因是热爱。大四那年遇到一个很好的老师,彻底引起了我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有一种“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的顿悟,所以一往无前决定考研。三战的原因有一些变化,一半是因为心中对文学的星星之火还存在,另一个原因是被工作折磨得要死。我很清楚地记得“一战”、“二战”时学习古代文学的那种热忱,对走进更高学术圈层的向往。但到三战,我就会考虑为了逃避工作而去考研,是不是对这种热爱的亵渎?但另一方面又觉得,这种动力能让我考上研也可以。我从头到尾报考的都是外地学校。因为我特别喜欢到处玩,高考没考好就想考研考出去。关于未来我没有做过具体的打算,因为我想做的事太多了,所以对我来说得到研究生学历以后就“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考研失败的这两年,家人给我的压力很少,但会有同辈压力。比如我的朋友都已经去北上广了,感觉我们之间越来越没有话题。有个朋友、也是当年的研友,今年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的研究生,意气风发。那天在图书馆还遇到了2018年复习的研友,她南大研究生毕业了。我好羡慕他们,面对他们也觉得好自卑。我大学时期那么自信,现在却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记者札记在做这个选题前,我很难想象,“三战”考研意味着什么,他们如此执着于考研的原因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得到过什么,又丢失了什么。在后来的采访中,我逐渐发现,对于上述6位受访者,这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简单问题,其中往往掺杂了现实与理想。两次考研的失败,身边同学的变化,父母的支持抑或是反对,第三次考研似乎变成了一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赌博”。面对“三战”这座大山,有人很清晰自己想要什么,考研的经历让他们实现了自我的觉醒;但也有人一直混沌,始终未能找到自己的方向,甚至无法说清执着于考研的原因。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瑞兰,听她诉说从前的经历,会发现她是被功利教育破坏自信心、讨好型人格的傻孩子,但她从未放弃寻找自我。瑞兰经历过两次高考失败和考研失败,自信被一次次打破,她又小心翼翼地一点点重组。很难想象过程中她经历了怎样的挣扎,在“三战”考研前夕,她发出了“这一次我要为自己活”的慨叹。采访结束,她很激动地说,“我想告诉所有追梦的人,心中有梦就大胆去追,但前提是,你要明白,自己到底有没有承受追梦失败所带来的结果。”我有理由相信,瑞兰找到了一个强大的自我——她足够相信自己,她愿意为了梦想全力以赴,也有了承担失败的勇气。另外,给我冲击力比较大的是“执着的鱼”。同学推荐他时特意提到了自己对他的评价——“就像他家砖头缝里长出来的那棵树。”采访中,执着的鱼形容那棵树“我不知道一颗小小的种子是如何冲破那么多砖头才生长出来的,它长久地生长在黑暗中,忍受着没有阳光照射的痛苦。”他和那棵树产生了强大的共情,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那棵树拥有了意识,与执着的鱼在无数个时刻产生了对话,成了他某种坚持向上的力量。昨天我给“秦”发了一个考前祝福,令我意外的是,她说这一次决定放弃了,要先把工作稳定下来再去想考研的事。秦说,“放弃考研这件事让我好丢人,但其实外界的眼光不是我的压力来源,我唯一需要面对的只有我自己。”更令我感到意外的是,秦说,三年的考研经历让她患上了“习得性无助”,她从一个“天下舍我其谁”无比自信的状态,退化到了“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如今的她,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热爱文学、不知道自己如何选择工作、也不敢去一直想去的北京闯荡。在前期的采访中,秦会很头头是道地分析自己考研的原因、没有考上的原因、工作面试失败的原因以及离职的原因,她好像什么都想得很明白,也许只是差一些运气和关键时刻的心态调整。西南似乎一直在飘摇,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既有理想,又不执着于理想;既愿意为现实生活做出让步,又有些情怀在坚持。也许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如此。采访到最后发现,与其说我们是在探讨考研,不如说是在探讨如何面对自己。有人找到了面对自己的路径;也有人钻了牛角尖……绕了很多圈子后,仍然囿于外界的诸多标准,既无法达到所谓的“成功”,又无法接受平凡。谈到这里,我想起了耶鲁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所著《优秀的绵羊》有一段话很贴合这个主题,就以这段话作为结尾吧——“就算是那些曾经赢得无数奖励的最成功的学生,他们也会在某个时刻停住脚步思考这一切是否都值得。在他们三四十岁的时候,他们是社会公认的有成就的医生、律师、学者、商人,但他们往往让人感到,他们不过是一群在终生竞争的集中营里茫然的生还者。其中有些人说,他们最终从事的职业是出于他人的希望,或者他们随波逐流并不假思索地加入了目前从事的职业。也有人会说,他们没有去体会自己的青春,他们从没有生活在当下,他们总是在追逐一些未经深思熟虑的目标。他们总会思索,曾经的努力是否都值得?”写在最后最近,在资本之外,蓝鲸教育试图关注更多教育生活相关的话题。我们认为教育不只有财报、商业模式和财务报表,更有每一场考试、每一个群体的生活、思考甚至是挣扎。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声音参与对教育的关注与讨论之中,分享您的观点、倾诉您的故事。因此,我们决定为关注教育或对教育有困惑有想法有观点的朋友提供一个交流平台,欢迎你来,我们期待听见你的声音。当然还有你意想不到的福利哦!

鬼掹脚

高考进985大学和考研进985大学,哪个含金量高,网友:争议太大了

其实无论是在任何时候,985大学依旧是我国的最顶级大学。现在社会上流传一个984.5大学的说法,很多人都对她们没有成为985大学而耿耿于怀,如果从优势学科实力来评估的话,我们必须承认这些984.5大学学科实力非常不错。但笔者要说的是,985工程从评估的那天起在几次评估中,这些学校没有进入985还是有其自身原因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这39所大学成就了985工程,而不是985工程成就了这39所大学。985大学的含金量可以说是非常高了,无论是在考研,考公务员,甚至在毕业后找工作时,都会有一个潜在的规则,那就是985大学的毕业生会有很大的优势。这也是很多学子们追求985大学的主要原因。我们都知道,如果想去985大学读书,无外乎两种方式:高考和考研。在很多人眼中这就是殊途同归,同样都是拿到了985大学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但是在笔者看来,这两种方式的差别还是非常大的,虽然都是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它们的难度,含金量的差别还是很大的。高考考进985的难度不管大家承认还是不承认,高考依然是目前最为公平的考试。但我国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统一考试统一招生,只是在各省市进行统一招生。所以在某些省市考进985大学的难度相对较小,但从全国来看,大部分省份的录取率徘徊在1%-2%之间,也就是说,你家的孩子只能是百里挑一的孩子,才能被985录取,更何况还有像衡水中学这样的学霸集中营。而且,有了足够的分数还必须得有精准的志愿填报。否则滑档的可能性大增,特别是像河北,河南这样的高分考生很集中的省份,985大学的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每年因为志愿填报不合适而惨遭滑档的考生不在少数。考研进985难度相对于高考来说,考研就要好的多,虽然近年来考研人数大增,但研究生录综合录取率(考录比)基本维持在3.5:1,录取的比例还是很大的。但我们要明白的是,录取率不代表一切,特别是985大学。因为985大学的研究生的主要来源有几个方面,其中最大比例的是本校本科生,还有保研生,然后还有在研究生考试中被录取的。但我们要知道的是,研究生考试能否被录取除了成绩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导师的态度,导师在研究生招生中占有很大的自主权。特别是很多985,211大学的导师,在招生中虽然没有注明只招985,211本科生,但很多都是有其潜规则的。所以普通院校本科生在报考名校研究生时,最好还是打听清楚。哪个含金量高最近几年网上经常有人发帖,说自己作为985硕士在求职中经常受到歧视。很多人疑惑不解,因为985的研究生可以说是所有研究生中最难得的了,为何还会受到歧视呢?这里笔者做一下解释,如果是同样两位求职者,一位是985本科,一位是其他本科毕业,虽然他们都是985研究生毕业,但在企业看来,无疑985本科的人更优秀。这就涉及到了“第一学历”了,第一学历指的就是研究生本科所获得的学历和学位,当然最主要的区分方式还是参照“985,211,双一流”等等。一些知名企业的紧俏职位,竞争激烈,那么用人单位如何刷人,当然是从学历方面,第一学历更好的人也意味着这位学生各项素质都非常好,毕竟能上985的学生永远都是极少数。所以高考能上985大学最好还是要报考985大学

敦也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仅仅是这一点,就决定了事情的成败!

大家好!欢迎来到知名圈!续上一篇“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聪明人,同样的错误绝对不会犯第二次!”,小编带领大家一起继续走进有关教育、人才乃至整个社会的大圈子!那些敢于去尝试的人一定是聪明人,他们不会输。因为他们即使不成功,也能从中学到教训。所以,只有那些不去尝试的人,才是绝对的失败者。——张亚勤中国科大少年班被人们叫做“神童集中营”,但是如果有谁要到那里去寻找所谓“神童”的证据,十有八九是要失望的。“我的那些同学们,到今天,有些很棒,有些很平常,还有的不怎么好。”亚勤这样评价当年中国科大少年班的学生们:“所以要说这少年班究竟怎么样?我觉得现在评价还早。其他大学的少年班也是一样。什么叫成功?什么叫失败?大家的标准不一样。我们这些人才三十多岁。这个年龄的人很难讲是成功还是失败。”在过去25年里,中国产生了数以千计的“少年大学生”,最引人注目的并不是亚勤,在他之前,有一个孩子已捷足先登。他叫宁铂,是中国大学少年班的“第一人”,非常聪明伶俐,又很听话。中国人心中一个完美儿童的种种要素,他都有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成了第一个少年大学生,也成了记者们追逐的对象。他们让这孩子出名,让这孩子成为“神童”,让这孩子放射出一种既神秘又炽烈的光彩,让这孩子成为全国儿童学习的榜样,也成为父母们教育子女的新模式。宁铂和亚勤同在一个学校读书,但那时候他的名声远在亚勤之上。“当时我们只知有宁铂,不知有亚勤。”三年后进入中国科大的李世鹏这样说,“可是很奇怪,20年以后,这两个人竟颠倒过来了。”宁铂成了人们心中的那种平凡的人,默默无闻,只有中国科技大学的人才知道他是这所学校里的一个老师,而亚勤的名字风靡全世界。亚勤有一次谈到这件事,仍然觉得宁铂比自己更聪明。“至少,”他说,“我不比宁铂更聪明。”宁铂的不幸在于,人们加诸在他身上的荣耀和期望过于沉重。他那时候毕竟还是个孩子,无法负荷那么重的东西。他开始担心自己的能力,害怕失败。他觉得自己无法承受失败,因为没有人会接受一个“神童”的失败。他由此失去了“神童”身上最神奇的一个东西——自信,甚至对自己渴望得到的东西,也畏首畏尾,不敢伸手去拿。我们已经叙述过亚勤在高考中的那种主动的、全身心的投入,也叙述了那次研究生考试给予沈向洋的重大影响。现在我们想要说,宁铂也曾面对差不多同样的事情,只不过,他的决定完全相反,结果也完全相反。他总是想:“万一失败了呢?”大学毕业之后,宁铂在内心里强烈地希望报考研究生,但是他一再放弃自己的希望。第一次是在报名之后,他放弃了;第二次是在体检之后,他又放弃了;第三次,他甚至领取了准考证,但是在走进考场的前一刻,他又放弃了。他后来再也没有为自己争取类似的机会。亚勤后来谈到自己的同学,异常惋惜:我相信宁铂就是在考研究生这件事情上走错了一步。他如果向前迈一步,走进考场,是一定能够通过考试的,因为他的智商很高,成绩也很优秀。可惜他没有进考场。这不是一个聪明不聪明的问题,他也许是怕考不好就丢了面子,所以我说他做错了判断。这都是一念之差的事情。我就用我的例子来讲,那一年高考,我病在医院里,其实完全可以不去参加高考,可是我就少了一些顾虑,多了一点自信,所以做了一个很简单的选择。而宁铂就是多了一些顾虑,少了一点自信,作了一个错误的判断,结果智慧不能发挥,真是很可惜,到后来,很多机会他都不敢去尝试。那些敢于去尝试的人一定是聪明人,他们不会输。因为他们会想,“即使不成功,我也能从中学到教训。”所以,只有那些不去尝试的人,才是绝对的失败者。有时候我们回过头去看看过去,对比周围形形色色的人,就会发现:有些人比你更聪明、更杰出,那不是因为他们得天独厚,事实上你和他们一样好。如果你今天的处境与他们不一样,只是因为你的精神状态和他们不一样。在同样一件事情面前,你的想法和反应和他们不一样。他们比你更加自信,更有勇气。仅仅是这一点,就决定了事情的成败,以及完全不同的成长之路。喜欢就关注,欢迎您的留言评论!知名圈持续为您导航!

副作用

揭秘我国仅有的三大高校少年班,你不了解的“神童集中营”

四十年前的1978年3月9日,来自全国范围内的21名少年来到安徽合肥,在懵懵懂懂的年纪,独自离家求学。他们中最大的16岁,最小的11岁,组成了中国科技大学第一个少年大学生班。当年,他们无疑是常人眼中的“神童”。一时间,少年班名动天下。1985年教育部决定,在北大、清华、北师大、吉林大学、西安交大等12所重点高校开办少年班,扩大试点,开始了中国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超常教育实践。然而,少年班培养并非一帆风顺。伴随当时媒体和社会的过度关注,一些早慧少年在成长中几经曲折的故事当年轰动一时。是否是拔苗助长?如何避免“伤仲永”式的悲剧?质疑和反思始终相伴,许多大学也因教学模式、生源质量、学生个人心理素质等原因,纷纷停办。直至上个世纪90年代,少年班的神话色彩渐渐褪去,人们开始以更加理性的视角看待少年班,以及从这里走出来的天才少年。40年过去,历届少年班中走出了最年轻的哈佛大学正教授尹希、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的生物物理学家庄小威、曾任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百度总裁的张亚勤,百度董事长特别助理马东敏。少年班目前学生绝大多数是16岁到18岁,不再像开办之初那样低龄。此时的少年班在教学、学科、管理上已经形成体系化,人才的培养也多元化,对于学生的选择不再是“神童”,而是一个相对聪明且有学习能力的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空间去发挥。目前,我国仍有三所大学开设少年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每年招收约40人。创办最早,影响最大,门槛最高。中科大最初几届少年班学生表现优异,中科大少年班共毕业近3000名本科生,90%以上考取国内外研究生,其中19%供职于科教界,超过200人成为国内外名校和科研机构教授。中科大少年班学院由三部分学生组成。分别是理科实验班,创新试点班和少年班。同属于少年班学院。其一是传统模式少年班学生,他们是年龄16周岁以下的非应届高中毕业生,先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再通过集中复试,进行包括心理素质、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等在内的全面素质测试,最后录取入学 ;其二是少年班“创新试点班”,在年龄17周岁以下的非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先参加全国高考,再参加综合自主招生考试,按成绩择优录取。其三是理科实验班(俗称“00班”),从普通高考录取的学生中选拔产生(一般为成绩前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创立于1985年。招生对象年龄最小,培养历程最长。中科大少年班学院由三部分学生组成。分别是理科实验班,创新试点班和少年班。同属于少年班学院。自主命题。由学校委托第三方组织命题。独立招生。根据“兴趣使然,学业优秀,心理健康,体能达标”的综合评价体系,按少年班招生选拔方案,择优录取,独立招生。一考免三考。入选“少年班”的学生,可以免去中考直接被录取为“少年班”大学生;在预科期间学习成绩合格者,可以免去高考直接进入本科学习,且根据预科阶段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考评选择大学专业;在大学本科学习期间达到学校相关要求者,可以免去研究生入学考试,直接保送为硕士研究生(或长学制博士研究生)。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少年班东南大学少年班成立于1985年。每年招收10人左右。招生人数最少,培养最注重专业性。资格初审:东南大学对报名考生进行初审,对通过初审资格的考生发放准考证,考生凭准考证到所在市(县、区)进行高考报名,并参加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学校测试:考生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成绩达到合格线方可参加东南大学举办的少年生测试。合格线为考生所在省当年东南大学理工类所在批次最低录取控制线。浙江省和上海市考生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合格线为所在省市划定的特殊类型招生最低录取控制参考线乘以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总分占高考总分的比重。东南大学整体来说,报考少年班的话,无论是参加高考还是后续的自招测试(略高于高考难度)都具有很大优势。建议学有余力且符合报名年龄的同学可做尝试,即便是提前体验一次高考也会是一次很宝贵的经验。

夺命债

第一神童11岁上中科大,逃避20年竟以出家结束神话

在中国科技大学中有一条非常出名的校园道路——天使路。路旁矗立着一座五层小楼,透过树荫能够看到五个别致的大字——“少年班学院”。少年班是中国教育史上一次与众不同的尝试,自然也需要冒更大的风险。关于少年班的讨论,从1978年至今,从未真正停息过。事实上,讨论少年班没有意义。少年班走出许多精英如庄小威、张亚勤、尹希等等,超过70%的少年班校友活跃在海内外经济、金融、IT、制造等领域。他们有着和常人不一样的选择,也有着和常人不一样的能力。至少像这些真正的聪明人,你让他按部就班地学习,反倒是种摧残。身处少年班,真正让这些孩子难以承担的,反倒是被称为“神童”。第三十七期少年班学员即将入学时,时任院长曾说:我们的学员不是神童。神童二字给这些人的压力太大,人们给予的关注也实在太沉重。曾经的少年班“第一人”宁珀于此最有发言权。当年的宁珀宁珀被称为少年班“第一人”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智力,也与他的经历有关。1977年,这一年正式恢复高考,这一年改变很多人的一生,而这一年对于宁珀来说也绝不普通。他父亲的好友、江西冶金学院教师倪霖致信给当时中科院院长方毅,向方毅推荐了这位江西赣州八中的天才儿童。方毅同志(中)当时对于中国而言,人才最为重要,中国太过缺乏科技方面的中坚力量。方毅批示中国科技大学,让他们派人去赣州考察宁珀。当时一同接受考核还有两位早慧少年,他们一起考数学,其中11岁的宁珀以67分排第二,第一名则是80多分。或是因为另外两人年龄较大,最终只有宁珀被录取。1978年,特地为了录取宁珀,上级通过审议,另开设了一个少年班。这也就是少年班的由来,同时也是宁珀被称为“第一人”的原因。随后,中科大为这第一批入读少年班的21名学子举行了开学典礼,开始了“神童教育”的摸索。宁珀在同一批录取的学生之中,谈不上最优秀但名声却是最响。公众完全认定他就是“神童中的神童”,当时的报纸如此描写宁珀:2岁半熟背30多首毛著诗词,3岁能数100个数,4岁能识400多个汉字,5岁上学,6岁自学《中医学概论》,8岁能下围棋,熟读《水浒传》。有一张宁珀与方毅对弈的照片在当时也颇为著名,对弈的结果是宁珀两盘全胜。从举荐信一事开始,宁珀就已经深陷舆论的漩涡中难以分辨。宁珀在入学之前曾去找过倪霖,倪霖也曾和他坦言自己对他有两点担忧:一是宁珀被捧得太高,他需要自己认清自己;二是宁珀太过早熟,早恋倾向严重,希望他克制自己。但那些年,宁珀几乎完全忘了这些话。13岁的宁铂(右三)当时少年班初诞生,全国都笼罩在对科学的热忱情绪中,这一时期被后世称为“科学的春天”时代。而宁珀也在这种无限高昂的热情中被捧成了当时的“报红”。人们热切到什么程度?一张宁珀在中科大校园葡萄架下读书的照片在报纸上广为流传,使这个葡萄架变成了新生和外来游客必须参观的地方。宁珀也因此变得极端自尊,但是同时又极端自卑。图为画家丁一林之作《科学的春天》: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后来它被认为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议。闭幕式上,中科院院长郭沫若发表了书面讲话《科学的春天》。这一时期后来即被称为"科学的春天"时代。当时少年班普遍存在年龄问题,例如最小的“神童”谢彦波入学时仅11岁,连生活都无法自理。而宁珀的问题则是过于早熟,他11岁便进入了青春期。尽管宁珀多才多艺、兴趣广泛、知识渊博,确实有着一副有趣的灵魂,但当时中科大男女比例11:1,多苦闷他也只能憋着。再加上他那份自尊,他连主动对女孩子张口说话都极为困难。谢彦波在课堂上演示老师出的习题另一方面,他还受到了来自学业方面的压力,这真的是一盆冷水彻底将他从众星捧月的风光中浇醒。宁珀喜欢天文学,但是当时的中科大没有天文学,他需要转校去南京大学。但无论他怎么申请,始终只能得到一句话“既来之,则安之”。明眼人明白,中科大不会愿意放走这位名人。于是,宁珀在老师的安排下开始学习理论物理。这在当时,是一条通往圣殿的道路,更是当时国内科学界红极一时的学科。人们仿佛看到一颗科学巨星冉冉升起,但事实却截然相反。此时的宁珀始终提不起对学术学业的兴趣,不及格的科目比一般学生都更多。但与此同时,外界的赞美始终没有间断。他表现极差,赞誉又极高,仿佛他只要还是神童,实际如何已经不要紧。许久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宁珀平淡地说,自己是时代需要的产物。宁珀时刻感觉到作为神童的痛苦,主要还是来自于舆论的过分渲染。他在许多场合下扮演自己的角色,在众人面前只能克己复礼,个性受到极大的压制。另一方面,他在无法学习天文学的情况下,转而对神秘的“星象学”进行研究。这使他在当时的中科大内部,拥有了“怪异”的名声。本科毕业之后,他留校任教,成为了全国最年轻的讲师,这是他最后一个辉煌记录。他曾参加了3次研究生考试,都在临考前逃避,他对他人解释,他认为神童无需考取功名也能成功。但后来他自己也坦诚自己只是不能接受失败,以至于拒绝挑战。他还考过三次托福,都没有成功。对于宁珀来说,他拥有的“成功”只是表象,他自己始终不能认可。于是2003年时,在全国人民关注神童教育时,他遁入空门,青灯古佛相伴。早在1988年结婚之后,宁珀便有亲近佛教的迹象。他很少做物理学科的研究,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围棋、哲学和宗教上。他还看一些佛学相关的书、吃素,偶尔也练气功,也试过辟谷22天。他时常为了远离中科大,向远处“逃亡”,但最终还是回到了中科大。同是1998年,宁珀参加一次央视“实话实说”的节目,参与讨论“神童教育”。节目录制时,宁珀频繁抢过话筒,用很快的语速,很激动的情绪,不断抨击“神童教育”。而在场的一些人忍不住笑出声,对这个人所说的话不置可否,这也是因为他们无法把这个宁珀和当时名震四海的神童宁珀联系在一起。可悲之处莫过于此,心声皆因世人愚昧而埋没。2002年他第一次出家,被中科大找了回去。但这一次他没有气馁,2003年,他在山西成功遁入空门。他亲自打乱了他人为他安排的成功之路,换了一种方式成功。但同时,这也是媒体、教育、舆论一起逼出来的“成功”。2003年这一次事件,让中科大开始反思对“神童”们的培养是否有些拔苗助长。此后为了避免对少年班学子们的过度赞誉,近些年,中科大颁布了一条“少年班学生在校期间学生以学为主,尽量不接受采访”的纪律。另一方面,宁珀伴佛而生并不是坏事,他对南传佛教教法有着深入的研究学习和实践。他时常四处宣讲佛法,观众听着无不感慨内容之精华。宁珀大师曾在一次讲经中说道,佛门所谓“活在当下”,是指明心见性之时,不恋过去,不贪未来,安住当下。可见宁珀确实从佛门大道之中,找到让他解脱的法门。如今每年,仍有不少智力超常的学生期待进入少年班学习。但少年班得益于宁珀的挣扎,已不再是当初那以“神童”为傲的集中营。

天与地卑

预估帖:厦门大学2020年会计(MPAcc)考研分数线与报录比

厦门大学是985高校,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也是福建唯一的一所985。厦门大学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创办与1921年,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是国内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学之一,也是目前中国首个在海外建设分校的大学(位于马来西亚),也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大学”之一。这两年因为游客太多,影响了学生,已经开始了“限客令”。厦大最牛的系之一——厦大会计系已经有90多年的办学历史。据介绍,陈嘉庚1921年创办厦大时,只设立两个系:商科和师范。一般认为厦大会计就是脱胎于商科。它以培养出中国金融界神奇的“厦大系”而闻名早。在1977年之前,厦大会计系就开始在当时的财务会计专业中讲授借贷记账法,1978年,厦大教授葛家澍发表必须替借贷记账法恢复名誉的言论,被认为是打响会计界拨乱反正的第一炮。厦大会计牛在,有力推动了中国会计学科从政治化、标签化转向学术化、科学化。一、厦门大学会计(专硕)考研招生目录及人数1、所属学院: 会计系2、招生专业:125300会计(专业学位MPAcc)3、研究方向:不区分研究方向。4、考试科目: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满分200分)②204英语二5、招生人数:2020年招生计划:未公布。2019年的拟招生计划:全日制14人,含推免48人;非全日制100人。6、学费及学制学制3年,全日制学费3.3万元/年。二、厦门大学会计(专硕)复试分数线(近三年)2019年:英语50,专科课:100,总分200分。2018年:全日制:英语:50,专业课:100,总分:190分,录取最低分245分。报考人数805人,统考录取18人,报录比1:44.7非全日制:英语:50,专业课:100,总分:190分,录取最低分190分。报考人数396人,统考录取101人,报录比1:3.92017年:全日制:英语:50,专业课:100,总分:190分,录取最低分240分。报考人数573人,统考录取34人,报录比1:16.8非全日制:英语:50,专业课:100,总分:190分,录取最低分190分。报考人数176人,统考录取82人,报录比1:2.1育明考研点评:厦门大学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是一起划线的。虽然看起来分数低,但是考上的难度大。厦门大学虽然每年划线分数不高,但是想进入厦门大学,全日制基本上要240-245分之间,因为推免名额多,统招名额少,每年复试会有大量的人被刷下,我感觉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样,也是复试炮灰集中营。非全日制,我觉得相比来说,也不算简单,甚至这个分数来说还是偏高的,以这个分数也可以进去清华、复旦。如果觉得自己水平差点,也可以考虑那两个学校的非全,就是学费贵点。三、厦门大学会计(专硕)考研参考书目《2012年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大纲及考试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版。《 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试题归类解析及知识点清单逻辑分册》, 李雪编。《全国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指南》,全国专业学位联考辅导用书编写组编。《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试题归类解析及知识点清单(写作分册) 》,刘岩编者。其他书目:1、《初级会计专硕》第三版,朱小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财务管理学(第六版)》, 荆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及配套书目3、《财务会计学(第六版)》, 戴德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年及配套书目4、《管理会计学(第六版)》 ,孙茂竹、文光伟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年及配套书目5、《财务报表分析》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年张新民、钱爱民编著备注:专硕的初试都是没有指定参考书目的,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以上书目。四、复试的面试礼仪1、着装面试的着装很重要,着装得体会给老师一个很好的第一印象;着装不得体,那么面试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那么到底应该怎么穿呢?这里给各位考生的建议是不用穿得太正式,稍微正式一些就可以,但绝对不能太随意。太正式显得拘泥,太随意表明你对面试场合不太尊重。男生可以穿休闲一点的西服或稍微正式一些的休闲服装;女生可以穿正式一点的套装或者小西装。2、姿态行姿:行姿的基本要求是“安静、稳定、合礼”。人走路的形态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情绪及修养等,是形象礼仪的一部分。站姿:站姿的基本要求包括站立端正、不应持物、双腿稍分、双腿安稳、避免散漫5个方面。坐姿:对男生来说,两腿分开和肩同宽,手可以自然放在腿上,也可以十指交叉放在桌子上,但要注意一点不要有过多的小动作,如扣手指头。男生腰板挺直,挺胸抬头,目视前方,表情要谦逊自然。女生与男生区别大的一点在于膝盖并拢,垂直成90度向前放。3、言语表达音量:根据心理学原理,人处于兴奋状态下容易充满自信、声音洪亮,反之则相反。因此在答题时,音量适当提高半拍,声音洪亮有利于刺激潜能,尽快进入状态。语速:不要太快,因为语速太快思维空间小,更容易出现脱节卡壳的状态。语气语调:语气语调要有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最忌死水无澜、毫无变化。同时大部分考生在表达的时候切忌语气词过多,如:啊,呢、哪、喔、啦。语言规范:对于考生,面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规范与风格。

咬者

「夜读」那群在网上求表扬的年轻人,现在卑微到只想求安慰

万物皆可夸虽然人人都喜欢被夸,但在大部分普通人的生活中,夸奖仍然是个稀缺物。原因很简单,按部就班的生活里,其实并没有太多值得特意夸赞的东西;在崇尚谦虚内敛的文化熏陶下,夸奖和被夸似乎也都是一件不太自在的事情。但在相互表扬小组中,这些现实限制都不再是问题。你可以在这里尽情宣泄自己的喜悦,同时避免被扣上“凡学大师”的帽子;也可以坦然承认自己的失败,不必担心遭受他人的嘲讽和异样眼光。无论是确实值得夸赞的成就,还是平平无奇的生活琐事,甚至是在许多人眼中应该藏着掖着的“坏事儿”……组员们都能找到各种令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变着花样夸上一通。虽然很难说清楚小组里铺天盖地的“彩虹屁”,究竟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还是彼此揶揄逗趣的玩笑话,但能够确定的是,求表扬、求夸奖的确是组员们发贴的首要目的。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获取他人的尊重在人类所有的需求类型中位列第二。被人夸奖,无疑能够让人产生极强的社会支持和被尊重感。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自2014年创组至今,相互表扬小组吸引了超过17万名“马屁精”的加入。远离猜忌与纷争,没有刻薄和惹人讨厌的阴阳怪气,有的只是轻松包容的氛围和脑洞满满的有趣灵魂。在这个互联网搭建的伊甸园中,一切交流和互动都显得格外单纯。要想在这里度过一段愉快的冲浪时光,你只需要记住一条行事准则,就像组规里写的那样——“溜须拍马,相互夸奖。”从求夸奖到求安慰苦中作乐虽好,但必须要承认的是,不是人人都有大方调侃自己的勇气和心境。或许也正因如此,越来越多在生活中受绊而又无法自我排遣的人,开始在相互表扬小组中寻求安慰与解脱。创组六年至今,小组中求安慰贴的比重水涨船高,求表扬的贴子反而有下降趋势。究其缘由,或许是在听过太多或真或假的“你真棒”以后,一句简单的“没关系”反而能带来更多的触动与宽慰。比起展现自己光鲜亮丽的一面来获取赞赏,我们其实更希望有人能无条件地接受那个没有那么优秀的自己。烈火烹油的高光时刻,鲜花与掌声终究只是点缀,而处在人生十之八九的不如意时,来自陌生人的鼓舞和关怀才显得分外温暖和可贵。相互表扬小组,就是这样一个用善意包容和理解所有缺陷与失意的地方。“我们不在乎你成功与否,我们只希望你能稍微好受一些。”在众多求安慰贴中被提及最多的,是所有“打工人”都无法回避的话题——工作。坎坷的求职经历、与薪资不对称的工作强度、复杂的职场人际关系……对涉世不深的年轻人来说,伴随破灭理想而来的,往往是更为沉重的打击与迷惘。“刚入职一个月,同级同事总是把自己该做的工作推给我做,而且态度也不好,有种被呼来喊去的感觉……已经熟悉了解部门业务了,可我的工作还要经他同意,求破求安慰……”对于另一个尚未步入社会的学生群体来说,尽管所面临的社会环境相对单纯,但与理想目标之间存在的落差,以及面对选择与未知前途时的迷茫与困惑,成为了除书本之外压在他们肩上的另一重负。考试、学习、毕业是他们寻求安慰时最常提起的字眼。“4月份要考试了,但是现在真题做得还是很差劲。我都不知道本科退学出国到底是不是正确的了,感觉给家里带来了很多负担。”减肥、金钱、分手、失眠、结婚……这些日常生活中位于关注中心的物质经济、情感、外貌以及健康问题,同样是常被谈及的话题之一。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抑郁症患者也曾在相互表扬小组中寻求过鼓励与帮助。从自我展现和调侃的“求夸奖”,到自我披露和怀疑的“求安慰”;从相互夸赞和表扬,到彼此鼓励和治愈。经历过一场隐秘蜕变的相互表扬小组,披上一层若有似无的、来自现实世界的无奈与沉重。似乎也能够从这种微妙的演变中,窥见人们掩藏在轻松表象之下的焦灼。夸奖,为了更好地生活虽然发贴人的心态或多或少有了些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相互表扬小组从此就成了“负能量集中营”。相反,在现实困扰的侵入之下,他们仍然能够保持乐观和柔软的生活态度。每个发贴者闪闪发光的一面,都能得到充分地发掘。“不用觉得自卑啊,本科一般但能考上985研究生,你已经很值得表扬了!”“姐妹加油呀,你已经很棒了!现在辛苦一点,说不定以后等着你的就是更好的工作机会啦!”“外貌不能代表什么,偏离大众审美的许多人都很有自己的特色,做好自己的专业,自信,你照镜子都会觉得自己在发光的~”除了相互表扬小组以外,小组成员大多还偏爱各种生活类和幽默搞笑类小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组、可爱事物分享组、丧心病狂攒钱组、上班这件事组、贫民窟女孩变美手册组、笑死我了这弹幕组……他们努力地找寻生活的闪光点。虽然偶尔也会吐露失意和沮丧,但彼此鼓舞、寻求快乐和努力生活始终是他们铭记在心、又落于实处的处事哲学。看似浮夸的“彩虹屁”,却是小组成员间充满默契的暗语。“加油呀”、“你已经很棒了”、“抱抱”、“我们支持你”……不是夸张和溢美之词的随意堆砌,而是真真切切地在抚慰和引导一个暂时失意的灵魂。没有小心翼翼的试探和咄咄逼人的劝告,只有一群彼此鼓励、相互支持的陌生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散发善意,由此汇聚成源源不断的回音。那些不便在现实生活中显露的“丧”和崩溃,便也因此得以纾解。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的我们,总是本能般地追寻着同类的注意与认同,以此消解孤独和不被他人理解的焦虑。在这个互联网搭建起的小小世界里抱团取暖,给予彼此面对下一个明天的勇气。

技兼于事

我在济宁寄宿考研自习室的考研二战之旅

考研的那段岁月总是难以忘怀,有辛酸有泪水,更有幸福和收获。本文为大家分享一位成功上岸的学姐的考研历程:俗话说得好:道不同不相为谋,在考研的青春岁月中,和一群有着共同目标共同理想的小伙伴们努力的日子才是最值得纪念的日子。面对二战,我开始迷茫,不知道要不要和他人一样选择一个辅导班学习,后来为了学习环境有保障还是选择先去了解一下寄宿考研自习室,由于我在济宁,于是遍寻了济宁寄宿考研自习室尚未有果,在学长的推荐下,我来到了心专注济南寄宿考研自习室。还清楚地记得我们拖着简单的行李来到心专注济南寄宿考研自习室,进班看到那么多的陌生的面孔竟然还有种熟悉的感觉!在心专注济南寄宿考研自习室待过的日子虽然艰苦却很幸福。刚开始的时候在心专注济南寄宿考研自习室我感觉生活是枯燥的。永远都记不住的单词,看不完的专业书,到点才能走的晚自习。每天都生活在一个巨大的战场,宿舍和教室是我的两大革命根据地。背单词,做练习,测真题,我每天早晨从离开床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奋斗之旅,虽然两个革命根据地之间只有两分钟的路程,但是为了省时间,有时候中午会直接在教室解决午休。刚进这里的时候,日复一日,周复一周的学习,对我们这群被大学上了的宝宝们来说,痛不欲生。但是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自己的执着,我们肩并肩,咬着牙坚持了下去。不过在心专注济南寄宿考研自习室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互相影响中形成。慢慢地,我习惯了六点半起床背书,习惯了到点才能走的晚自习,习惯了半夜回宿舍的路上买个饼吃……习惯了很多曾经自己以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原来我的大脑除了帅哥妹子,还能装下马列毛中特。那些枯燥的知识经过心专注济南寄宿考研自习室的老师的嘴说出来,总是有别样的风情,还记得琳姐的W式单词,小魏老师精辟的讲解,曲老师的严谨。在老师们的指引下,我逐渐掌握了做题的方法和技巧,从最考试周测时,一个大写的懵圈,到最后模拟时,满满的试卷,实现了学渣的逆袭。当然我也有坚持不了的时候,但很幸运有一群“集中营”的难兄难弟,难姐难妹陪我一起坚持到了最后的逆袭。班里的逗比同学们也会在休息时刻,“牺牲”小我,娱乐大家。在我们的焦虑不安中,时间一天天地跳到了最后,我们信心满满,上了战场,完成了考研的洗礼。在心专注济南寄宿考研自习室的日子,就像经历人生的酸甜苦辣一样,每一天都别具风采,每一刻都集中精神,虽然苦但是果实却很甜。

州河

预估帖:西南财经大学2020年会计(MPAcc)考研分数线与报录比

西南财经大学,是一所211高校,位于四川成都,也是我国财经的五朵金花之一, 是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金融学为重点的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中国金融人才库”。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历史悠久。前身会计系始建于1938年,系抗战时期上海光华大学内迁成都时设立,我国第一号注册会计师、著名会计学家谢霖教授曾主持本学科工作。学院是我国首批设置会计学本科专业(1952)、较早获得管理学(会计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981)和会计学博士学位授权点(1996)的院校之一,也是全国首批开设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2004)、资产评估硕士(MV)专业学位(2010)、审计硕士(MAud)专业学位(2013)和设立注册会计师(CPA)专门化专业方向的院校(1994)之一,2014年,学院开设了西南地区第一个MPAcc在职双证高端人才培养项目。目前,我校会计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学院拥有完整的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现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三个专业,覆盖本、硕、博人才培养各层次学位,设有会计学博士后流动站。一、西南财经大学会计(专硕)考研招生目录及人数1、所属学院: 会计学院2、招生专业:125300会计(专业学位MPAcc)3、研究方向:01(全日制)财务与会计02(非全日制)CFO与资本运营  4、考试科目: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满分200分)②204英语二复试科目:财务与会计(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各占50%)5、招生人数:2020年招生计划:未公布。2019年的拟招生计划:全日制统招计划200人,含推免生;非全日制160人。二、西南财经大学会计(专硕)复试分数线及报录比(近三年)2019年:英语42,专业课:84,总分:210分。全日制实际录取最低分230分;全日制:报考人数1974,统考录取人数147,报录比1:13非全日制:报考人数374,统考录取人数136,报录比1:2.75其中非全调剂名额有30%2018年:英语42,专业课:84,总分:220分。全日制:报考人数2793,统考录取人数163,报录比1:17非全日制:报考人数421,统考录取人数160,报录比1:2.62017年:英语42,专业课:84,总分:210分。全日制:报考人数1478,统考录取人数150,报录比1:9.85非全日制:报考人数364,统考录取人数150,报录比1:2.4育明考研点评:2017年以后西南财经大学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实行统一划线,不再单独划线。西南财经大学呢,也是复试炮灰集中营之一,比如2019年共计录取283人,结果进入复试的人数有1146人,结果就有800多人要被淘汰掉啊,分数低的根本也不要想了,提前准备调剂就好了。西南财经大学虽然招生人数比较多,我认为还是非常难考的,主要在于:1、这个学校报考人数就很多,远远多于两财一贸和北大复旦、厦大等等更好一些的学校。考不上那些学校,大家都退而求次选择了这个学校,所以人们扎堆严重。2、这个学校的复试简直是地狱式的。你不能考虑4个人中总有1个能成功。。你该想的是后800名基本就没戏了。三、西南财经大学会计(专硕)考研参考书目《2015年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大纲及考试指南》,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全国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指南》,全国专业学位联考辅导用书编写组编。《 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试题归类解析及知识点清单逻辑分册》, 李雪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试题归类解析及知识点清单数学分册》,全国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辅导用书编写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试题归类解析及知识点清单写作分册》,全国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辅导用书编写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其他书目:1、《财务管理学(第六版)》, 荆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及配套书目2、《财务会计学(第六版)》, 戴德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年及配套书目3、《管理会计学(第六版)》 ,孙茂竹、文光伟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年及配套书目4、《财务报表分析》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年张新民、钱爱民编著备注:专硕的初试都是没有指定参考书目的,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以上书目。另外大家也可以看一下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那一套数学、逻辑和写作分册。四、西南财经大学会计专硕考研攻略虽然会计专硕考管理类综合,但是其中是需要考数学的(初高中水平)、逻辑和写作这三部分。关于数学如何学习,推荐的有太多,而且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刷题,没什么可说的,我们重点介绍下逻辑。逻辑如何复习刚开始学习逻辑的时候,大多数同学是一头雾水。因为它不像数学,是以前学过的知识,只要进行回忆和巩固。逻辑是一门新学科,虽然我们日常生活中说话做事都渗透着逻辑的知识,但真的要放在题目中还是很让人挠头。我们一定要对形式逻辑的各种转化和论证逻辑的解题方法,有系统的概念。而这一块的复习,除了学霸级别的,自己复习真的很难找到方法,跟着老师学习之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所以我对逻辑的学习有一个建议:选择一个辅导班进行学习吧,不要抓狂的浪费自己的复习时间。逻辑的复习在老师的带领下,效率会更快,效果会更好。在没有搞懂逻辑到底是考什么的之前,不太建议大家进行大工作量的刷题,效果甚微。尤其是形式逻辑,其实各位老师都有自己的解题方法,无好坏之分,但有方法还是蛮重要的。而对于论证逻辑,例如解释、加强、削弱、假设等,后期大家做题的时候会发现,即使很多真题在网上也会有两个不同的答案,而他们又各有道理,这说明论证逻辑的复习难度是比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