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1日至23日举行。列举往年报考人数2018年人数为238万,2019年研究生报考人数为290万,2020年直接是突破了三百万达到了341万创历史新高。那么到底为什么随着社会的变迁考研人数增加如此迅猛呢?是毕业不知道选什么工作,所以考研?为了进入新的社会层面,所以考研?拓展知识,工作需要?一、研究生考试的目的难道“以后扫大街的都是本科毕业了”?并不见得。的确社会的不断进步,使我们越来越需要高技能型人才,这也迫使我们的大学生需要在上一层次来证明自己的专业水平,但真的只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考研都是发自内心的决定,还是只是为了逃避面对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无奈选择呢?是为了在大千社会当中实现逆风局,还是仅仅是短暂的避风港?我想都有。因为现在的每一份工作都是需要学历的,好比你想当一名大学的老师,最低要求必须是硕士或者博士,像大学攻读科技研究类的学生,毕业之后也只能是这一方面的工作,但是殊不知这方面的科研工作都必须是硕士学历。说起本科其实就很吃亏,说他们比研究生、博士差吧,当然不是,但非要比较的话就是起步比人家低,虽说可以靠后期的努力赶平,但不可否认时间和槽点都比较多。想必看到这里随着社会的大跃进,考研人数也猛增涨的原因已经一目了然了,那么对于考研实质性的优势干货条件又是哪些呢?一起往下看:二、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原因1. 硕士以上学历是有些公司的最低要求;2. 引进人才的必要条件;3. 工作路上的敲门砖;4. 在公司晋升的基础;5. 研究生的工资待遇优厚;6. 本科毕业“烂大街”为了脱引而出,有更多机会;7. 是以后工作中必须经历的过程。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渴望越来越明显,因此才选择以更高的学历来作为招收高技能技术人才的标准,所以许多的大学生才会为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增强专业技能从而选择更好的就业方向,一般大学生考研可以分为:考进好学校、换专业、拥有高学历等几种,但无论是什么都是为了能够有更好的规划,但无论是什么既然选择了考研这条艰难的路,都要坚持下去,因为它对你以后的人生肯定是有很大帮助的。三、考研注意事项既然今年有这么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考研,那么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诚信为本。根据2020年全国硕士招生考试的考场规则,考生必须持自己的准考证、和有效的居民身份证件,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准考证的正反面都不能有涂改的痕迹,切记!2.准考证在第二轮复试的时候也会用到,所以务必要妥善保存好。3.遵守规定。根据规定考生如果触犯考试规定将取消该考生的考试资格成绩或者暂停考试等相应的处罚,如果情节非常严重的话还会追究该考生的相关法律责任。国家教育机关提醒研究生考试的材料属于国家保密材料,网上购买的答案或者真题等都是不实信息,并且如果购买关于涉密的考试材料也属于违法行为,广大考生务必遵守相关规定,误入圈套。知道了以上考试规则和要求,希望我们的考研考生能够珍惜机会,不懈努力,祝考研取得成功!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教育一角距离2021年研究生考试还剩十几天的时间,考生们也步入了如火如荼的备考当中。考生们在复习的同时,也不要忘了打印准考证呦,现在打印窗口已经开放了!今年的考研可以说竞争是相当激烈的,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报名参加2021年研究生考试的人数已经突破了420万大关。但从整体上来说,各个高校都已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扩招,这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考研压力。但是也有数据显示,在个别院校个别专业的竞争淘汰率已经达到了70%。研究生考试初试倒计时,同班10人报考8人弃考表妹晓晓也是众多考研学子中的一员,前一段时间表妹还说自己的班级里面共有40多个人,但是报名考研的同学就有10个,她也觉得自己的压力有点大。毕竟考研不同于高考,高考是一个省份之间考生的竞争,但是考研却是全国考生的竞争。她们一个班级中就有10个人报考,如果按这种算法整个学校得有多少人。不得不承认今年的考研竞争确实压力不小,那之后我也只能是安慰表妹,让她安心备考了。但就在前两天,表妹却说自己有点想要放弃考研的冲动。毕竟表妹为了考研也将近准备一年的时间了,这个时候选择放弃也很可惜。在我问道她原因的时候,她却表示是自己班级中那报考的10个人其中有8个人弃考了。剩下的两个人一个是表妹,另一个是班级里的学霸。那位学霸成绩一直都很好,只要在考试中稳定发挥是有很大机会成功上岸的,但表妹也说自己的成绩不太好,担心失败。对于这件事情,我对于表妹的建议是坚持下去,不要轻易放弃。既然大家弃考,那不就是意味着自己少了竞争对手吗?不要因为别人的因素影响到自己的发挥。考试前夕,选择放弃的考生并不占少数其实每年像表妹班级当中的同学在考试前夕选择放弃考试的人也不占少数,可能我们觉得备考这么长时间却选择放弃可能会有点可惜。但是对于这些备考考生来说,我认为也是一种“解放”。在这段漫长的研究生考试备考阶段,考生们本身也是承担着很大压力的,整天处于高强度的备考状态,自然也是很影响心情的。所以在考试前,也有一些考生可能会觉得自己参加考研也就是个凑数的,虽然自己努力备考,但可能到最后只是“重在参与”,想想还是提早放弃吧。在我看来,在考试前因为压力大而选择放弃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我同时也觉得这样可能会有点可惜,毕竟已经坚持这么长时间了,如果不去尝试怎么能知道自己就不会成功呢?所以大家还是要积极地去调整自己的心态,既然有机会证明自己那就要多多努力。做事情也不要轻言放弃,有压力也可以适当地进行释放。在考研最后的冲刺阶段,考生应当注意哪些事情?积极备考,放松心态研究生作为高学历,自然在招生毕业等方面实行的是“严进严出”,而研究生考试除了会考验学生的文化课能力之外,还会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除了考查学生的个人能力之外,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会有所涉猎。所以在最后的冲刺关头,考生们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让自己得到一定的放松积极备考。劳逸结合,注意休息也有一些考生觉得自己在处于重要的备考阶段,为了能够记住更多的知识经常熬夜备考。整天坐在椅子上复习功课,自己的大脑也是长时间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状态。作为考生,还是要避免这样的问题,如果长时间用脑过度可能还会适得其反出现记忆力下降、整个人没有精神的情况。所以考生们也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的学习和休息调整自己。有重点地复习,查缺补漏距离考试还有10几天的时间,但是考试的内容还是非常广泛的,考生们要进行复习的功课也比较多,如果一个一个的复习根本也来不及。那么考生就需要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复习了,要懂得查缺补漏对于自己不熟练的知识点进行重点复习,对于那些比较熟悉的就可以适当忽略了。写在最后:考研对于考生们来说确实压力很大,但是大家也不要觉得压力大或者是身边的同学过于强大就产生放弃的念头,虽然竞争激烈,但如果积极备考还是有很大的成功率的。今日话题:你对于考研前夕,十个人有八个人选择弃考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呢?#加油考研人#
我省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12月26日正式开考,我省报名并确认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数为68341名。今年我省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总报名人数70713名,比2020年增加8444名,增幅13.6%,其中包括推荐免试生2372名。本次考试中有管理类联考考生9309名,法硕联考考生3443名。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报考我省14家招生单位的考生为51123名,其中推荐免试生人数为1470名,参加考试人数为49653名。较2020年增加4918名,增幅为10.6%。本次考试我省共设20个报考点,包括高校报考点11个,市州报考点9个,今年新增天水师范学院报考点。今年我省所有报考点的考生报名信息全部采用网上确认,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考试前,省教育考试院对全省考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与各报考点签订了“甘肃省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安全保密考风考纪管理目标责任书”,与阅卷点签订了“甘肃省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评卷工作责任书”,并就考风考纪、试卷安全、组考工作等进行了部署。考试期间,省招委会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坐镇甘肃省国家教育考试考务指挥中心联合办公,调度协调各报考点考试组织工作。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亚斐
考研人,来看一组数据:2021年,全国422万人报名研究生考试,377万人报名审核通过,332万人实际参加考试,45万人弃考。为什么45万人弃考?因为压力太大坚持不下来了,浙江某高校的小伙伴,暑假在学校申请了留校学习,整个暑假都在准备考研,英语、数学、政治的考研复习资料都买好了。也考试了备战复习阶段。12月份考研报名后的一天,孩子整夜未眠,一个人在宿舍哭泣,考试还是放弃,后选择了放弃,真的坚持不下来了。很多孩子到了最后,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放弃考研,因为辛苦而不能坚持吗?同样都辛苦,为什么还有人没有放弃?所以在生活中的很多事情,要对自己心态学会调整,不断地调整。放弃很容易,但是放弃的只是一时的容易,日后必然要为今天的放弃付出更多的代价,人生从来都是不偏不倚,获得和失去从来不会有太多运气!做自己的心态的决定者!学会调整,就是学会了把握人生!
01—考研人数再创新高研究生考试于今日起正式开始,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本次考试报名人数高达341万人。这一数字较上一年度的290万人增加了51万人,再次创下历史新高。近年来考研人数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报名人数每年都在刷新纪录。据数据统计,2016年研究生报名人数为177万人,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首破200万大关,达201万人。到2018年,考研报名人数升至238万,较上一年增幅达18.4%。2019年全国考研人数规模达到290万人,比2018年再增52万人,增幅升至21%。02—考研热只增不减是为何不喜欢大学本科所学专业。这是部分考生对面记者采访时所说。“当年高考填志愿,家人觉得学医以后肯定有前途,稀里糊涂地填了学校和专业,结果发现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很多同学在大学学习了四年之后,才明白自己喜欢的专业是什么,于是考研成为了换专业最好的选择。不愿意离开校园,这是另一部分原因。相比较于上一个原因,这一部分的同学很多没有社会工作经验,对于工作的恐惧感让他们选择逃避。而还有一部分同学则是在工作中,因为专业和学历的原因,处处碰壁。因此选择考研,希望通过提高学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03—研究生是说考就考的吗这是一份表格,上面显示的是今年部分985高校的保研率其中,清华北大的保研率首当其冲,几乎是总招生人数的半数。什么是保研?保研就是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得到保研资格的学生,是不用参加研究生考试,而直接去大学读研究生的。也就是说,保研率越高的学校,剩余的招生名额会越少。带来的后果是,竞争更加激烈。例如招生人数为100人的学校,报名人数为200个,那么就是淘汰100人。可是如果这个学校保研率为50%,意味着这200位报名的同学,需要竞争剩下的50个名额,淘汰的人数变成了150人。985和211院校是考研学子争夺的重点院校,同时他们也要面对保研率逐年上涨的残酷真相。04—为什么名校保研率只涨不跌我们需要承认名校光环的存在。好的学校在老师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文化氛围等等方面,大部分是好于一般学校的。因此,想去名校读研的学生,除了本校的学生之外,还有广大的其他学校的学生。这是一个庞大的基数。此外,名校本身的学生在高中时,就已经是出众的学生。很多名校学生在高中时就是以学霸出名,大学成绩也依旧夺目。加上在一个很好的平台,获得了名校的保研资格,也不出人意料。对于大学而言,优秀的学生也是学校的骄傲。因此,名校也会对别的名校学生抛出橄榄枝。以北大为例,在北大研招网的信息共开处有今年保研学生的名单。仔细查看名单学生的本科院校,为985的占绝大多数,剩下的全部是211。没有任何一位同学来自其他学校。这几种情况造成了名校的保研率逐年上涨。05—情况总有例外虽然名校的竞争压力很大,但是专业与专业之间,报考人数是有差异的。热门的专业,一位难求;而冷门的专业,几乎没有竞争压力,只需要考过本专业录取分数线。因此报考人数在分数上的体现就是,分高的专业,报考的人数就高;分少的专业,报考的人数就低。不过分数的高低不是由某一个单独的因素影响。以2018年的国家线为例,文学类的专业,国家线为345。农学类的专业,仅为255。简单介绍一下农学类专业,如果有读研想法,并且对以下专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试试。农学类在研究生阶段,一共有13个大类。分别是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林学、水产、草学、科学技术史、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学。13个大类中又分成了45个专业,这里就不过多展开。06—总结考研形势的严峻是一件无可避免的事情。由诸多因素,共同造成了现在的局面。而最有希望避免这样的竞争方法,就是在高中的时候努力学习,考上不错的学校,并且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专业。说明:本文由高考圈旗下公众号高中生平台(ID:vtstudy)创造,转载请注明。
2021年考研人数高达377万人,录取率不到30%。考研是一条非常难的路,很多人选择考研其实是为了避开就业压力,让自己再当学生2、3年,还可以继续“潇洒”,但每年考研人数那么多,最后录取人数也很让人吃惊。很多人考研是自己选择的,还有的人选择考研是因为“随大流”,别人考研,自己也考,但能不能考上,就是后话了,就拿2021年考研来说,有200多万人就是“陪考”的。考研这么难,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选择考研?其实作为考研达人张雪峰老师也是给了很多关于考研的建议,虽然这条路不好走,但你坚持下去,考上了你就胜利了。张雪峰老师谈考研对工作、就业的好处研究生考上公务员直接就是副科级的待遇。首先是研究生毕业后考公务员比较有优势其实考过公务员或者是看过公务员招聘岗位的朋友都知道,公务员岗位要求其实是比较多的,一般的岗位是要求本科以上,但有专业限制,如果是研究生就不限制专业了。而且研究生考公务员还有一点比较有优势的就是,你考上了公务员,你的待遇其实要比其他人好的,直接就是副科级别的待遇,这是本科生没有的。其次是考研后再去做教师岗位晋升更快考上研究生后去当老师和大学毕业后直接去当老师,其实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就是你可以挑选的教师岗位比较多,而且工资也比本科学历的老师要高一些。研究生去做老师,还有一点比较好,那就是你考上了编制后,工作满一年,你就可以优先升为一级教师,而且在评级过程中,因为你的研究生学历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最后就是考研后可以进入科研单位工作研究生进入科研单位不仅仅是有国家的津贴,像是科研单位里的工作岗位,起点就是你得是研究生,普通的本科生很难进入科研单位工作,就算是985高校本科毕业生也很难。在科研单位里想享受国家的津贴,那么最低你也得是研究生学历,所以你想有更高的层次,你想做别人做不了的工作,考研肯定是你更好的出路。除了这些在工作上的好处,其实还可以给自身带来很多利益,相比普通的本科生,其实优势非常大,可以说对自己的前途发展和社会地位都有很大的帮助。那么考上了研究生后,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利益?张雪峰老师给出答案据不完全统计,90% 的企业对研究生的补助是普通本科生的3倍以上。研究生可以享受城市人才引进的相关待遇很多人都知道自己在大城市发展只是暂时的,最终还要找一个落脚点成为自己的归宿,但这个落脚点绝对不是大城市,因为不是自己不想留,而是城市不留你。你想在北上广等这样的大城市买房,你没有户口是不行的,如果你是研究生就不同了,你不仅可以享受各种补贴,还可以解决落户问题。在企业中享受津贴普通的本科生在任何一个单位,其实都很难有津贴,给上了保险其实就已经很不错了,而研究生有更好的工作选择,所工作的单位也都是比较正规的企业。很多研究生在企业中都会享受津贴,据不完全统计,90%的企业对研究生的补助是普通本科生的3倍以上,所以研究生确实比本科生要有更大的优势。积攒人脉资源从上研究生那天起,其实你身边的同学就都属于和你一样,甚至是比你还要优秀,你的导师资源,还有你接触的圈层,都和普通的本科生不一样了。你在研究生期间积攒的人脉,其实对你未来的工作以及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很多研究生毕业后,导师资源好,都是会给推荐比较好的工作,根本不用愁找不到工作。所以说,虽然每年有那么多人报名考研,最终却只有不到30%的人录取,但还是有那么多人考研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考研后对自己的好处实在太多了。但也有安于现状,不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的人,其实也是非得考研,因为考研是和你自身的想法有很大关系的,如果你不想考,谁逼你考都没用。如果你准备考研了,就要全力以赴,放下你的所有娱乐活动,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考研虽然有70%的人会失败,但只要你努力,那你就有可能成为那30%上岸人中的一员。今日讨论:你认为考研是一条不错的出路吗?你感觉研究生的待遇比本科生高吗?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于2018年12月22日正式开始,考试时间为12月22日至12月24日。河南研究生报名时间为2018年10月10日-31日。大多数同学早早在第四学期还没有开始时候都已经准备考研了!河南省研究生报名信息发布在河南招生办公室和河南招考试信息网,报名在研招网。打印准考证时间12月14日-12月24日。打印网站也是研招网。据招生办信息, 2019年全国研究生报名人数为290万,较上一年增加52万,增幅达到21.8%,其中河南省研究生报名人数为23.36万,比去年增肌4.75万,增幅25%。郑州大学今年招收硕士研究生6000人(含推荐免试生),其中全日制5400人、非全日制600人。河南大学预计招收3200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2800人左右,非全日制400人左右。研究生这几年也越来越火热了!研究生考试复习程度可以说不亚于高考。研究生之所以火热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其一、大学生的普遍性。随着高校招生的放开,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专科学历更是多不胜多。现在可以说满地都是大学生,大学生在社会中已经是普通劳动者了。只有再继续提升学历才能获得更好的未来。其二、专业知识的提升。本科生的专业除了文科外,很多都是研究性专业,如果不继续深造,只会个皮毛。比如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等等,本科生只会学了基础,如果不能深入学习,实验接触很少,专业知识很难提升。其三、当前经济情况不容乐观。当前经济情况欠佳,大学毕业生日益增加,与其挤破头进入了不喜欢的公司、职位,倒不如再努力下考入研究生,更高的学历意味着在未来有更好职位和工资。其四、研究生的生活成本的减少、奖学金的增加。近几年研究生奖学金增加比例较多,只要好好努力,奖学补助不仅够交完学费、生活费,还肯能有剩余。这在当前就业不佳的情况下,能够获取专业知识,还能生存,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其五、为国奉献。不少人报考研究生,是为了获取更深的研究,想着哪一天可以为国家、为社会做点事。其六、年龄、时间的优势。本科还未毕业的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复习考研,记忆力相当好,压力小,而已经工作的人员考研究生很吃力,不得不考虑家庭、工作、生活等。工作压力尤其严重,占用了一个人大部分时间。研究生可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学历,它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一般说研究生的时候专指硕士研究生。很多人称博士研究生直接称呼博士。而现在的考试是硕士研究生。特别提醒:1.开考前半小时(上午8:00,下午1:30),考生可以进入考场;2.开考15分钟后,禁止迟到考生进入考场;3.每科考试结束前30分钟起,考生方可交卷离场。最后预祝广大学子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
研究生考试截止到昨日就已经结束了,这下总算解脱了,尽管如此,考研人员心情可大有不同,并非考前所想那样,以为考完试后会多么轻松,会彻底玩上几天,其实不然。以下是大多数考研人结束考试后的心情,你属于哪种,对号入座吧!第一类、后悔型这类考研人在考试中碰到很多有些熟悉的题型,很后悔自己没有认真复习,更因自己备考努力不够,未能抓住复习重点而后悔不已。看着考题的题型和往年试题如此类似,也使得有些考研人后悔自己没有抓住机会和时间多做往年试题。第二类、迷茫型也存在不少考研人,尽管考前花费了时间进行备考,但是没有全力以赴,复习不够认真,因此考试不够理想,也有不少人员考一半就弃考了,但是考试结束后有些后悔,不知该找工作呢,还是继续备考准备下次考试。第三类、郁闷型其实考研人在考试结束后大多心情都是非常郁闷的,都感觉自己考得不好,要不就是不会做的题太多,要不就是看着复习过的题一时想不起来,要不就是考试结束题还没做完的,真是郁闷至极!第四类、失落型有一部分考研人,考试前觉得自己很充实,突然结束考试了,并没有考完之后的喜悦,反而感觉无所事事,空落落的感觉,并且还不知道自己会考成什么样,因此避免不了失落的心情。第五类、佛系型佛系型的考研人可不多啊,这类考研人很明白,既然考试已经结束了,那么怎样都没用了,因此一切顺其自然吧,去做该做的事情。当然,既然考试结束了,应该去轻松一下啦。这么看来,我居然是佛系的,那么,你是哪种类型呢?
今年报名考研人数为377万人次,按照之前的报录比,意味着今年考研将有267万人落榜,淘汰率达70%!图书馆、自习室人满为患,一座难求的境况下,这么多人都在“努力、拼命”怎会能考上的就几个人?虽然很不愿意说,但是大部分同学都可能成为“炮灰”,为什么他们那么努力,却还是失败了?以下原因22考研人,不要触碰啊啊啊!假认真,不是真“ 学习”从小到大,你在的班级里一定经常有那么一两个人,他们上课认真听讲,平时拼命做题,看上去那么爱学习,但却没有出众的成绩。考研路上也是,你或多或少可能会注意到这么一群人,他们天天三点睡五点起,甚至通宵学习,这群人永远“不是在自习,就是自习的路上”,拼命做着一张张的卷子发着各种各样“我真努力”的朋友圈。这种情况就是“自欺欺人”,天天高举着“我要考研”的旗帜,每天起早贪黑,有没有认真学习只有自己心里清楚。因此,千万不要假装努力,假努力比真懒情更可怕,不要让你的努力只是活在别人眼里。自我感动,自我麻痹很多人认真学习一会儿,就觉得自己好辛苦,觉得全班全宿舍就自己最努力,自我麻痹“你已经学了那么久”,然后美其名曰“劳逸结合”。或是学到了一点点知识,就开始得意洋洋,觉得可以该给自己放松一下了。认真学习1小时,开心玩耍1整天。这种同学你清醒一点!千万别被自己的努力学习感动到!比你刻苦比你上进的人太多太多了!虽不用跟别人比进度,但也别自我放纵,学习俩小时休息十分钟没问题,但学习一小时,休息俩小时的举动实在不可取啊......不关注考点、不看大纲很多人复习的时候压根不去关注考点,总觉得我把书上的全部知识点弄清楚考研绝对没问题,于是每天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坚信自己学的知识点一定能考到。你可能花了很多时间攻克的难点其实考不到几个,就拿数学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来说,厚厚的一本书其实考研真正考的知识点就是那么几个,你如果把厚厚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全部学完,真真的浪费时间,但如果能区分出重点非重点,可能考场上拿到的分值更高。拖延症患者打算七点起床去学习,早上一醒发现八点了,于是觉得“反正也晚了,那就别学了吧”。想今天把题目做完,但你情不自禁拿起了手机,两个小时已经过去了,于是觉得“反正今天也做不完了,算了吧!”打算晚上十二点之前睡觉,但是一不小心已经一点了,于是你觉得”反正今天也没做到早睡早起,那就再玩一会吧”拖延症永远是做事情最大的阻碍,所有的事情都喜欢往后拖,习惯了自己都觉得正常。明明很重要的事情总觉得可以再拖拖,不到最后一刻就不会去做,拖延症是一种病,得治。一考试就过于紧张相信参加过高考的同学会有发现这样的情况,班里平时有些同学很努力,成绩也一直很稳定,偏偏到考试那几天出些问题,从而发挥得不好。这个其实就是弦绷得太紧的缘故,很多同学在备考的时候一直给自己很大的压力,考试前还会失眠,导致上不了岸,这种情况是最可惜的,所以有这类现象的同学平时要注意调节自己的心态。追求形式感,过于完美主义这个问题在女生身上比较明显,其实从小学中学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来,很多女生的笔记总是做得一丝不苟、甚至相当漂亮整洁,但问题在于,小学时的知识毕竟不多,而考研时候需掌握的知识量就很大了。笔记做的整洁清楚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有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这真的有必要吗?你一定要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难度级别,你一定要把做得不完美的那页笔记重新做一遍......这没问题。但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要有一个清楚的意识,那就是你的目的是考上研究生,不是做一本整齐的笔记。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一个好习惯是经常问自己:这样做对我达到考上研的目标有帮助吗?只做最必要的事,只做最有效率的事。总在飘忽不定的因素才最影响你......考研考的不仅仅是知识,还考心态,考学习方法,考自我管理等等,并不是说把书本知识全部弄懂了就一定考得上的。为什么大部分人上不了岸,扪心自问是不是都有上面说的这几类问题。当然,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每个人遇到的境遇不同习惯不同,在考研这条路上一定还有其他原因,但我们要经常给自己敲响警钟,问问自己“我这么做是不是对的,是不是在自欺欺人”。
随着2021年的研究生录取落下帷幕,377万小伙伴大约有110万人顺利上岸,生下的200多万有的选择备考二战,有的选择工作或者公考。这几年的考研人数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激增,今年377万的报考人数也创下来历史新高,而且从当下的趋势来看,2022年的考研人数基本只多不少,甚至很可能突破400万。不管你承不承认,考研成了越多越多应届小伙伴的选择。与此同时,整个社会对于学历的要求也确实越来越高了。毕业考研与否,成了很多人纠结的问题。考研和不考研,两者有什么差别?其实考研和不考研对于不同的考生来说,所对应的意义也有不同,不过从总体的情况来看,考研党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首先是学历优势。目前整个社会可以说是“本科遍地走”,考验之后显然能在就业这个问题上更凸显优势。会有更多的选择,而且也能得到更多企业的认可,这是不争的事实。其次是发展平台也有差异。学历的高低对于个人来说,能接触到的发展平台以及接触的机会也不一样。甚至连今后的发展空间和成长空间也有不同。大多数研究生会更有优势。最后就是能力的增长了。考验之后会对你所学的知识有这更深层次的研究,自己的能力会被进一步的挖掘提升。这样你在未来毕业时优势会更大。起点会更高一些。不过还是那句话,虽然整体上看,考研的趋势确实比较明显,但是个人的情况、发展和境遇都有不同,有不少同学即便没考研,也能发展的不错。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选择。哪些学生更适合考研?虽然考研成了热门趋势,但大家也要冷静对待,看看自己是否适合考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而不是盲目的跟风考研。首先,对研究生学历和价值非常肯定的学生。如果你深信在你的专业研究生的学历能够给你更高优势和价值,或者你觉得自己未来工作更需要研究生的学历,那么你很适合考研。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小伙伴选择二战,甚至三战四战的原因。他们的目标就是拿学历,并且非常坚定地相信研究生学历会给自己的未来带来巨大的改变。其次,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对于学术研究感兴趣的学生。还有些学生真的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兴趣,很想在某个领域继续研究深造,了解某个领域最前沿的知识。这种学生也适合考研。这样的学生大多数是成绩比较优秀,考研的成功率也会更高,他们往往能考上一个不错的学校,然后在自己所学的领域有所建树,但是这样的考生并不多见。最后一种,被逼无奈的考研党。还有一种选择考研的考生比较尴尬。可以说是被逼无奈型的。我国许多高校都有类似的规定,如果本科毕业挂科次数太多,是不能顺利拿双证毕业的。但不少高校也给出了解决办法,学生如果能顺利考上研究生,那么学校都会“帮忙”让你顺利毕业,双证都发到手。于是有很多小伙伴为了顺利毕业,也会拼命的考研。不管怎么说,考研这件事只要你自己觉得值得,就可以尝试,不要因为一些说法而不敢尝试,“犹豫就会败北”,其实还挺有道理的。备考之前要弄做好哪些准备?首先,千万想通了自己要不要考,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做出抉择,而不是盲目跟风意气用事的报考。每年失败的小伙伴中都有不少事盲目跟风造成的,到头来浪费了一年的时间。第二,报考前把考试科目搞清楚。如果真想考研,一定要把需要备考的科目搞清楚,英语考的是哪科,数学考不考,考的是哪科,专业课的复习范围等等。搞清楚这些才能顺利备考。第三,备考需要做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如果下决心考研了,备考第一件事就是做好复习计划。复习计划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切实可行,而且必须严格执行,这样才能成功“上岸”。第四,别埋头苦干,多注意相关的信息。考研不同高考,很多时候它也是一场信息战,很多考研相关的信息要及时了解,多和研究交流,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上岸”的几率。第五,考研备考要有自己的正确认知。备考期间确实可以从师姐师兄那里获取一些经验以及一些考研的看法和观点,但这些主要就是参考,自己别被左右,自己要对考研有正确的认识。不要在意别人对你备考这件事怎么看,按部就班的按照自己的复习计划好好复习就够了。毕竟考试的是你不是别人。他人说再多也没用。 最后,全身心投入到考研复习当中去。如果决定的了考研,也制定了响应的复习计划,那么下一步就是按部就班的复习,全身心的投入备考当中去。不要优柔寡断浪费了时间。考研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不错的选择最后,大家要冷静理智的看待考研这件事情,虽然目前来看,考研是趋势,是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但自己也要有个清醒的认知。如果你本科毕业没什么好的选择,那么考研的确是一条不错的出路,可以让你有机会登上更高的平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更光明的未来。但考研永远都不是唯一的出路,如果你有很好的选择,也没必要非得考研,它只是你的退路之一,而不是唯一的选择。总之,结合实际,量力而行,保持心态,最后才能顺利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