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2月23日讯 23日,记者从省招生考试院获悉,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26日开考。我省报考考生共计107689人,报考人数同比增长8563人,增幅为8.6%,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58476人,占报考总人数的54.3%,往届毕业生49213人,占报考总人数的45.7%。这是我省报考人数连续第六年持续增长。本次考试,我省在地市招考院和高校共设置8个考区、62个考点、3722个考场,共选调监考、巡考等工作人员1200余人。考试期间全省派出35个巡视组深入各市考点进行全程督考。我省硕士研究生评卷工作将于元旦后开始,2月27日通过“黑龙江省招生考试信息港”对社会发布成绩,届时,考生可上网查询本人的考试成绩。
距离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不足50天,考生焦虑紧张的情绪一如张开的弓,被拉得越来越满。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是一年一度的“大考”。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首次突破300万人,达到341万人,较上一年度增长约17.59%,是近10年增长率较高的一年。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还未完全公布,但其“火热”程度可从部分院校的公开信息中略窥一斑——截至10月31日,共有9243人报考北京林业大学,比去年同期增加15.8%;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报考人数共6179人,较去年增长8%;西南医科大学共有4388名考生报考,比去年增加14.60%。考研“升温”,乍看是考生个人提升竞争力、学历等意愿的累加,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而细究其背后也与经济发展形势不无关系。《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据国家统计局、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来看,在1999年至2018年间,我国GDP增长率大致在6%至14%之间,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大致在-6%至36%之间。其中,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达到20年间的最大值,约为14.20%,但我国2008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增长率却几乎达到了20年来的最低值,约为-6.4%。“十一五”(2006-2010年)期间,我国GDP快速增长,与此同时,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并在2008年降至最低;“十三五”(2016-2020年)期间,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5年后,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快速上升。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和结构转型使得就业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加之受今年疫情的影响,就业市场的谨慎和收缩则把即将迈出校门的大学生往考研的路上推了一把。对于尚在考研路口徘徊的学生,是否考研,考哪一专业等还需理性,别慌着去做决定。比如,在就业压力的刺激下,考生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以至于近些年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稳增不降。但《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无论是本科阶段或者是研究生阶段,在就业率还是毕业薪资方面,工科类毕业生都高于社科类。此外,随着高校对毕业“出口”的从严把关,对研究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有多所高校对超期研究生进行退学等处理。因此,学生要理性考量其中的得与失、利益与风险,别赔了时间,又丢了学历学位。而对于已经迈上考研路的考生说,无论抱以何种目的,眼下都要进行最后的冲刺,除非弃考。虽然近些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在扩大,但增幅仍远低于报名人数增长幅度,研究生报录比不断提升。据悉2020年考研报录比预计为4∶1,达到近20年来最高。竞争更为激烈,考研焦虑也在所难免。而这种焦虑,终归是对于时间的焦虑——时间不够用或急着把时间填满。但有时,不要害怕“浪费时间”,不要怕“虚度光阴”,感到慌乱时,不妨稍稍停下来,平息情绪,理清思路再出发。此外,热爱和目标也不失为对抗这种焦虑的良方。考研是个以结果为导向的考试,但你可以不功利地学习。当你仔细去端详学习资料,你会发现那些平时令人发困的字母中所蕴藏的语言之美,那些看似难懂苦涩的学术著作中也闪着映射古今的思想光芒……最理想的状态莫过于,不急着完成目标,反而在不知不觉中达成甚至超出了目标。所以,考研冲刺,要稳住;学习,别慌张。孙庆玲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于2018年12月22日正式开始,考试时间为12月22日至12月24日。河南研究生报名时间为2018年10月10日-31日。大多数同学早早在第四学期还没有开始时候都已经准备考研了!河南省研究生报名信息发布在河南招生办公室和河南招考试信息网,报名在研招网。打印准考证时间12月14日-12月24日。打印网站也是研招网。据招生办信息, 2019年全国研究生报名人数为290万,较上一年增加52万,增幅达到21.8%,其中河南省研究生报名人数为23.36万,比去年增肌4.75万,增幅25%。郑州大学今年招收硕士研究生6000人(含推荐免试生),其中全日制5400人、非全日制600人。河南大学预计招收3200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2800人左右,非全日制400人左右。研究生这几年也越来越火热了!研究生考试复习程度可以说不亚于高考。研究生之所以火热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其一、大学生的普遍性。随着高校招生的放开,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专科学历更是多不胜多。现在可以说满地都是大学生,大学生在社会中已经是普通劳动者了。只有再继续提升学历才能获得更好的未来。其二、专业知识的提升。本科生的专业除了文科外,很多都是研究性专业,如果不继续深造,只会个皮毛。比如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等等,本科生只会学了基础,如果不能深入学习,实验接触很少,专业知识很难提升。其三、当前经济情况不容乐观。当前经济情况欠佳,大学毕业生日益增加,与其挤破头进入了不喜欢的公司、职位,倒不如再努力下考入研究生,更高的学历意味着在未来有更好职位和工资。其四、研究生的生活成本的减少、奖学金的增加。近几年研究生奖学金增加比例较多,只要好好努力,奖学补助不仅够交完学费、生活费,还肯能有剩余。这在当前就业不佳的情况下,能够获取专业知识,还能生存,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其五、为国奉献。不少人报考研究生,是为了获取更深的研究,想着哪一天可以为国家、为社会做点事。其六、年龄、时间的优势。本科还未毕业的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复习考研,记忆力相当好,压力小,而已经工作的人员考研究生很吃力,不得不考虑家庭、工作、生活等。工作压力尤其严重,占用了一个人大部分时间。研究生可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学历,它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一般说研究生的时候专指硕士研究生。很多人称博士研究生直接称呼博士。而现在的考试是硕士研究生。特别提醒:1.开考前半小时(上午8:00,下午1:30),考生可以进入考场;2.开考15分钟后,禁止迟到考生进入考场;3.每科考试结束前30分钟起,考生方可交卷离场。最后预祝广大学子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
研究生在短期内不会“贬值”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自去年考研报名人数首次突破300万人后,今年继续大幅增长。根据教育部官宣,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6日至28日举行,全国报考人数为377万。伴随研究生扩招,群体性担忧不绝于耳,学历贬值、研究生鄙视链、学术近亲繁殖,即使上岸的研究生,也自觉身处一场巨大的内耗。大家都在搏一个未来。有意思的是,研究生名称中带着“研究”二字,今天人们谈到考研热,第一反应却是“就业”。研究生是否真的坠入围城?中国新闻周刊邀请升学规划专家梁挺福,盘点研究生的那些事儿。扩招中国新闻周刊:今年9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要稳步扩大,博士研究生适度超前。怎么看待这一轮的扩招?梁挺福: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报考人数持续增加,从2016年的177万人增至2021年的377万人。随着报名人数的持续增加,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也在情理之中。不仅如此,扩招也是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必要之举。研究生教育具有人才蓄水池、就业缓冲器的作用。适度扩招研究生,既能缓冲因疫情带来的就业压力,也能为未来经济发展储备高层次人才。中国新闻周刊:虽然我国研究生在校生规模已达300万人,但千人注册研究生数刚超过2,远低于发达国家7或8的水平。软科统计的121所“双一流”高校中,105所有不同程度的扩招,15所高校在千人以上。其实,我国研究生数、名校研究生数还远远不够?梁挺福:我国已经是研究生教育大国,近年研究生培养数量大幅增加。虽然经常调侃研究生满街走,研究生学历贬值严重,但相对于庞大的人口基数来说,研究生占总人口比例仍然偏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培养的研究生不足千万。当下,就业人口中研究生学历占比不足1%,远低于部分发达国家的10%。由此看,扩招研究生对持续提升就业人口中研究生比例也有积极意义。中国新闻周刊:9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指出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2/3左右。同时,不少“双一流”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占比逐年递减,“双一流”扩招超千人的高校非全日制名额是极少数。怎么看这两股趋势?梁挺福:2017年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人数首次超过了学术型研究生,成为研究生教育主体,2020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60%左右。2020年研究生扩招18.9万人,其实是有着比较明显的侧重,将重点投放到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应急领域,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自2017年起,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统一划线录取,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非全日制的录取难度,出现大量专业有报名但无人上线的情况。同时,部分非全日制专业学费比同专业的全日制研究生要高,也造成生源不愿意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近年来,多所院校研究生扩招,全日制研究生扩招明显,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计划在稳定的同时有下降趋势,整体上非全招生人数仍然较少。内耗中国新闻周刊:各类型研究生同姓不同命,怎么看“全日制学硕全日制专硕非全日制单证在职”这一鄙视链?梁挺福:这种现象确实有一些现实原因,在过去很长时间内,广大民众尤其是招聘部门,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单证在职研究生)“很水”,其入学的门槛较低,培养过程不严格。客观而言,这些现象确实存在,“交钱就能上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事情的确曾经出现过。但这并不等于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不优秀,一些学习成绩差、求学态度不认真的学生,也不能代表全部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因此,对所有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一刀切”式的否定鄙视态度,恐怕太过偏激。要真正改变非全日制研究生遭偏见的现状,还需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方面,要让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报考与培养流程愈发严格。另一方面,保护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政策与法规,仍有待更充分的制定与落实。非全日制研究生要面对的栅栏还有很多,将来能不能真正享受到全日制有关的配套政策,能不能走出就业歧视的怪圈,能不能全面落实补贴落户政策……还有很长路要走,很多壁垒要破。中国新闻周刊:对比2020与2021届保研率发现,绝大多数高校保研率均有所上涨,研究生扩招的同时给予推免生的机会也更多了。清北华五等作为顶尖名校,保研率高居榜首,北大校本部几乎6成的本科生都能获得保研资格。名校为何“拒绝”普通外校生?梁挺福:根据教育部的规定,要想读研,除了传统的考研外,还有推免保研这条路可走。当然推免保研,除了需要本科母校具有推免生资格外,对于申请人本科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也有一定要求。在名校的推免保研中,学校层次会成为录取的重要因素。不过,不同的本科高校,每年的保研名额和保研率差异非常大。要想推免保研,本科就读的高校层次越来越重要,“双一流”已经是一个基本标配。否则,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极难考上名校。保研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名校间的相互推免。中国新闻周刊:考研虽热,考研竞争激烈程度却不见得下降。同时,严格的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加大了读研的难度成本。考研的性价比究竟还剩几何?梁挺福:在研招网的调查中,为了个人发展与就业前景参加考研的占到39.96% ,学生们希望通过读研获得一种身份的象征,增强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进而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如果已经有比读研更好的方式,读研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大的边际收益,却可能存在代价比较大的边际成本,会毫不犹豫地放弃学业。正是,在日渐“严进严出”的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下,能够在这厮杀中顺利毕业的学生,更能展现出攻读研究生的含金量。中国新闻周刊:本科扩招后含金量也随之贬值,研究生是否会踏上同一条路?梁挺福:如果按总人口进行计算,全国目前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仅仅是0.55%,博士只有0.057%。依此看,研究生并不是很多人所说的烂大街,反而是稀缺资源,也就是说研究生目前仍是我国的稀缺人才,含金量依然非常高。从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硕士研究生仍旧有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强的竞争力,对于一些科技创新研究领域,如AI人工智能、新材料、新医药等更多的是需要研究生甚至博士生等高端人才。在公务员考试中,研究生占据明显优势,不仅能享受高层岗位就业选择、优先提拔机会、各类补贴政策,还有更高的待遇。客观来说,研究生扩招并不是盲目的,而是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伴随国民对于知识的需求而产生的。所以研究生在短期内是不会“贬值”的,尤其是一些名校研究生。就业中国新闻周刊:今天我们谈到考研热,为什么鲜少提到学术,却更多与“就业”联系紧密?梁挺福:考研究竟是为了就业还是学术,两者并不矛盾,学术有造诣自然会有好就业,要想好就业,单位选拔人才时自然也会看重能力和学术素养。研究生学历提升的过程也是学术素养和办事能力提升的过程,学术素养和办事能力都提升了,自然也增强了就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于这两年就业难,就业压力大,社会整体就业门槛提高,追求高学历的就业敲门砖,成了多数大学生的考研动力。所以,考研提升学历、提升能力自然还是以就业为前提。中国新闻周刊:近期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为限制性条件。有市场观点认为,就应该择“优”而录。怎么看这对矛盾?梁挺福:一个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必然是具有真才实学又符合需求的人,不管一个人的学历是否全日制或有无学历,关键看其是否能承担起企业急需岗位的重任。从科学的角度说,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前提,手段是有一套科学的考核标准,在科学精准的考核面前人人平等。全日制的学生可能视野更开阔,非全日制的学生则可能阅历和经验更丰富,关键是他们更适合哪一类岗位。中国新闻周刊:高考生面对未来前途,会着重考虑城市、院校、专业三大因素。对考研生来说,未来首先考虑哪些因素最重要?梁挺福:对于研究生的升学规划来说,我的建议是“本科奔名校,硕士选专业,博士挑导师”。对于考研者来说,对大学生活以及专业已经有了充分了解,更重要的是对未来有更加深刻的思考,学业深造更多能“我的地盘我做主”,不再像高考志愿填报时以遵从父母的意愿为主。当下,研究生深造更多还是以好就业、就好业为导向,专业选择就显得攸关重要。如果说学生攻读的研究生专业是该校的核心专业,甚至是国家优势重点专业,那么学生的专业水平能力将成为就业时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学生再想博士深造,这个时候挑选导师就是最重要的选择因素。在一个领域或行业中,你的导师是院士,是学科带头人,意味着你所从事的科研绝对处在行业最前沿。值班编辑:薛梦昭
教育部12月18日发布了2020年研考违规违法行为举报电话,提醒广大考生知法守法、诚信考试。在提示中再次点明了2020年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41万人,突破300万人数大关,向着350万人数靠近。从多年考研报名人数来看,全国研究生报名人数总体趋势是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2016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177万,2017年考研报名人数201万,2018年考研报名人数238万,2019年考研报名人数290万,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341万,从考研报名增加人数的总数来看,今年也是人数增加最多的一年。考研人数增加的背后,实际上对社会对学历要求的提高和就业的变难,学历要求提高的普遍后果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就业环境也变得艰难,使得部分人在就业困难之中只能够寄希望于继续深造后能够找到满意的工作。今年(2020年)的研究生招生考试时间为12月21日-23日,大部分主要是21-22日两天时间考试,也就是本周末了,现在已经是最后的冲刺时间了,也祝愿各位考生能够考上填报的学校。
12月18日,教育部官网消息,2020年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人数达341万人,创下历史新高。为了严厉打击各类考试违法违规行为,严肃考试纪律,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违规违法行为举报电话。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出现“组织考试作弊”“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试题、答案”等情形的,均应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规定之一的“情节严重”,将依法从重追究刑事责任。教育部表示,近期各地教育、公安、网信、工信等部门正在开展专项治理活动。若在考试过程中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可以拨打对应的举报电话。对于相关违法违规活动,有关部门将依法严厉打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同时,教育部还提醒各地考生提高法律意识,学法知法、尊法守法。不要听信社会上的“包过”“保过”等虚假宣传信息,不要购买所谓的“试题”“答案”,谨防受骗。
01考研报名人数屡创新高近几年考研热度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考研大军。2021年考研复试的硝烟还未散尽,2022年考研的学子已经开始倒计时了,正可谓是前赴后继。根据教育部官方公布的数据,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达340万,录取人数为111万,那今年报考人数为377万,有多少人会被录取呢?且听学长慢慢道来。学长特地整理了自2010年以来近12年的考研报录人数,从以上趋势图我们可以清晰看到,考研报名人数自2015年以来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2016年考研人数177万,而到2021年已经达到377万,短短五年时间,考研人数翻了一倍不止,足见增长之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报考人数虽然增多了,但是录取人数并未显著增加,从图中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两条线的变化来看,明显录取人数增长趋势较慢。以2017年为例,报名201万人,录取72万人,报录比为2.8:1;而到了2019年报录比达到3.6:1,简而言之,每36个考研人中只有10个人能最终考上,上岸难度自然是增加了。说回今年的情况,要知道2020年是由于国家为大力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研究生才导致录取人数增加,而今年并没有扩招的消息。所以可以预测,今年录取人数不会超过120万人,也就是说,2021考研将近有250万考生是陪太子读书。02考研热度不减的原因1、大学扩招我们一起来看一份1977—2017年大学录取人数统计图,或许可以从中窥见端倪。报考人数每年都不同,但是录取率却可以作为非常有参考价值的一个指标。从表中可以看出,录取率从刚恢复高考的5%一路飙升到75%。也就是说以前100个参加高考的人只有5个能上大学,而现在每100个人有75人能上大学(包括专科)。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也在逐年扩招,这自然导致了本科学历越来越“不值钱”。本科生找工作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所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通过考研来提高自己的学历,增加未来的竞争力。2、考研改革2018年研究生招生考试进行了改革,将在职硕士的考试也纳入到全国统考中,本来这些在职硕士是在每年10月份单独参加考试。在职硕士就是非全日制硕士,他们是不脱产变工作边读研,本来分开考试,现在大家都在12月份考,自然就觉得报考人数激增。3、考研好处
大家好,我是考研的冯胖胖,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大家就要上考场。所以今天胖胖在这里发一篇文章,希望大家稳住心态,不要被现在传得沸沸扬扬的,某所大学报考人数弄得焦头烂额,因为你已经报完名了,根本就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情况。但是胖胖今天说实话心情很不好,因为胖胖本校的一个学弟打算考天津理工大学的集成电路,他不知道到底从哪里获得了一个消息,说今年天津理工集成电路有六七百人报名,然后去年本来一志愿上线人数只有十几个人。反到今年报考人数被谣传成六七百人!然后他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就一直跟我抱怨,然后我就一直质问他,我说这个消息你得到的是不是真的?所以今天胖胖就一直想憋着火,想生气。一个周六让一个学弟给我耽误了,他这个就是从一些发广告的群里得到的消息,根本就不是正儿八经的官方消息,就好比前几天的422万考生一样,根本就不是官方消息,却被这一传十,十传百传得沸沸扬扬,其实说实话,胖胖在没有出官方消息之前从来不相信这些。据说胖胖也希望大家伙也能稳住架子,不要相信这些乱七八糟的消息,因为这根本就不是真的。
21考研上岸人数不足报考人数三分之一!2021年考研报考人数377万,预计最终录取110万,这个数字会不会让22考研的你感到压力倍增呢?考研政策调整,院校动作不断,“卷度”如何成为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22考研研招信息更新一、导师权责政策教育部对完善高校研究生科研成果评价标准充分采纳大代表提出的“改革我国对博士生、硕士生毕业考核体制,给予导师决定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进一步扩大导师权益的同时,也对导师的权益范围进行了限制。健全导师分类评价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将研究生在学期间及毕业后反馈评价、同行评价、管理人员评价、培养和学位授予环节职责考核情况科学合理地纳入导师评价体系。导师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不得将研究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不得放纵研究生发生学术不端行为,不得侵犯研究生学术权益,不按实际贡献排序署名。不得讽刺、挖苦、辱骂研究生或有其他侮辱行为,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任何形式的不正当关系。二、扩大推免以及非全日制招生比例近年高校发布的招生章程,发现名校专业硕士的录取正在逐步向非全日制转变。中国人民大学官网发布了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招生调整的公告,2021级全日制仅招收推免生源,统考阶段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生源。在中国人民大学之前,已有不少大学陆续压缩或取消全日制招生,如武汉大学2017年全日制会计专硕仅招推免生,其余全部为非全日制;华中师范大学则在2020年取消全日制应用心理学专硕招生,全部招收非全日制专硕。三、研究生扩招将持续3月1日,教育部官网公布了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据统计显示,2020年招收研究生110.66万人,在学研究生313.96万人。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2020年招生人数已达到110.66万。微博上曾有发表,21考研预计招录118万人,相比较于去年,增长扩招预计18万人左右。近10年来,硕士研究生扩招年均增幅达到6%,也就是说,研究生扩招是持续进行的。但扩招应该是只会向部分专业倾斜,尤其是向专硕倾斜,大部分扩招名额可能都是给了专硕或者是非全考生,学硕的扩招名额应该是比较少的。此外,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增加的背后,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学位授权单位也在大幅增加。新增学位点最多的学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共有13个单位新增。公共管理学科增列单位较多,共有9个。药学学科有8个单位新增,物理学、应用统计各有7个单位新增,翻译、外国语言文学各有6个,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与化工、法学、土木水利、资源与环境学科各有5个单位新增。
版主分析青史考研关于2019年考研人数的传言一直都有很多,其中最为让大家所接受的是“285万”,这个数量相较于2018年增加了47万人,增加的幅度为20%。但是官方的消息比较滞后,一直未能够从研招网或者教育部查找到。最近,教育部在11月22日上午的时候召开了全国性视频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关于“考试安全”,本来与考研人数并无多大关系,但是林蕙清副部长的讲话,让我们对于今年的考研人数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认知。林副部长在讲话中谈到了2019年研究生考试人数,大概在290万。这个数字比原先网传数量还多了5万人,相较于2018年,人数增加了52万,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增幅。从版主所的消息来看,这个增加的数量应该是有史以来数量最大的一次增加。2010年以来,考研人数有一个增加减少的过程,起伏不定。但是到了2015年开始,考研人数逐渐增加。2016年增加12万,2017年增加24万,2018年增加37万,达到了惊人的238万。而今年又是一个巨幅的增加,增加了52万,达到了290万的规模。这么巨大的增加应该是大部分人没有料想到的。而且,根据这个增加幅度,2020年考研,极有可能突破300万大关。今年参加考研的学生,从应届生角度来谈的话,应该都是2015级入学。版主查找2015年高考入学考试,有940万参加,录取700万。也就是说,这700万大学生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都选择了考研。这也说明了,考研越来越成为多数大学生的选择,“小高考”的称号,越来越名副其实。今年的考研报名人数290万,录取人数在75万左右,报录比在4:1,这个比例比高考要高,而且呈现出越来越高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