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1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分数线预测!有考生获426分,让人羡慕!见栎社树

2021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分数线预测!有考生获426分,让人羡慕!

昨天预测了北大的分数线,今天继续预测。今天要说的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排名一直靠前,考研的分数也逐年增高,但是奇高的分数线并没有吓退前来报考的考生。今天晚上六点人大就可以查询2021年研究生考试的分数了。今天对近3年的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对比,其中专项计划的分数线增长最多,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分数线波动都在5至10分之间,哲学专业比较特殊,最高波动40分。详细情况如下:学术学位分数预测专业学位分数预测专项计划分数预测另外,晒一个分数,有一个同学留言,今年考了426分。跟很多考生聊了,今年虽然题目很难,但是今年考研高分不少,这也说明去年的疫情并没有影响学霸复习,这些学霸也没给自己放假。这也说明选择考研的人没有假期。希望这个分数能够给大家鼓励,让大家看到考研的希望。感谢您支持穆迪的原创,给穆迪点个赞,加个关注吧。2021年北京大学考研分数预测,看看你能进入复试?考生:金榜题名考研成绩还有3天公布,你能够进入复试吗?考生:急等复试通知!

思齐

考研数据:今年,24118名考生报考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

2020年12月26日—27日,中国人民大学考点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顺利举行。2021年共有24118名考生报考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其中在中国人民大学考点参加考试考生6583人,考点共安排254个考场,分布在校内六个教学楼。图|2021年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中国人民大学考点考生清晨入场天道酬勤,时光不负。愿你所向往的,都在前方;愿你所热爱的,都不辜负;愿你所付出的,都有回报。2021年秋天,金桂飘香时,我们人大见!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研招办

描金凤

看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报考数据,就知道2021考研有多艰难……

今天在网上查询一下研招专业的相关数据时,习惯性地打开了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官网。网站上的一个标题深深地吸引了我,《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全国统考报名人数统计(报名数据截止到2020年10月27日),见下图:其中报考法学院为3844人,报考商学院3044人,彰显了人大法学和管理的优势学科地位。做考研辅导近十年来,北京地区报考人数过万的学校很多,但报考人数过2万的人数有限,今年人大居然轻松超过了20000人,由此可见今年考研形势的严峻性。

圣有所生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复试多人0分?校方回应了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考研复试多人0分”一事引发关注。4月9日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发布声明称:部分参加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非法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的考生因违反考场规则和考试纪律受到处理。声明全文如下:1、根据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安排,我院于2021年3月28日至29日组织法律(非法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3月31日下午,有邮件反映参加我院法律(非法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的部分考生,于该专业复试正在进行、尚未结束期间,在考生自发建立的微信群“21人大非法本法硕统分群”中透露复试内容。学校高度重视,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启动调查核实程序。经过全面深入的调查、取证,与考生联系核实有关情况,并经对证据的反复核对,慎重认定,“21人大非法本法硕统分群”内有22名复试考生确实存在实质性透露复试内容等违纪行为。2、复试是国家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研究生培养质量及教育公平,事关广大考生的根本利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考场规则》等都有着极其明确严格的考场规则和考试纪律要求。《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考场规则》明确规定:“考生在复试期间不得录屏录音录像,考后不得向他人透漏招生考试内容,不得将试卷、答卷和考试内容以任何方式(微信等)转发亲属或他人。”每名考生在其签署的《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诚信复试承诺书》郑重承诺:“保证复试过程不录音录像,不保存和传播复试有关内容”。该22名考生的行为,违背了复试承诺,违反了考场规则,破坏了考试秩序,已构成《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五条等条款所规定的考试违纪。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九条第一款关于“取消该科目的考试成绩”的规定,经学校研究决定,取消该22名考生一志愿复试相应科目考试成绩,给予计零分的处理。3、我们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对此事的关心关注。在此提醒考生,特别是未来的法治人才要增强规矩意识和诚信意识,严格遵守考试相关规定。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考试组织工作,进一步严明考场规则和考试纪律,与广大考生和全社会共同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官网

迎春

交流复试经验,成绩变0分,报考人大研究生的这30多位考生冤吗?

众所周知,考生进入研究生复试之后,除非作弊等重大违规行为,一般情况下考生的复试成绩不会是0分。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研究生复试成绩名单上,有很多考生得分0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翻看人大法学院官网上已经公布的考生复试成绩名单,发现有30多名考生在“复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得分为0分。其中超过400分的有三位,最高分高达415分!这就意味着,这30多位考生直接被刷掉,想读研只能调剂读研。至于被取消复试成绩的原因,是这些考生在复试之后,将自己的复试题目分享在了考研交流群内。被取消考试成绩的同学也收到了人大校方的电话,并告知其取消分数的原因。原来这些考生将复试题目分享在群内后,被其他考生举报,这才导致了超过30名考生成绩被记0分!对此,很多考生觉得人大做的太决绝,交流复试经验很正常啊,这么多一志愿的高分考生都被刷了,太让人心寒。那么,这些考生被取消复试成绩到底冤不冤呢?其实,这30多位考生复试成绩被取消也是他们咎由自取。在考生参加复试之前,中国人民大学已经要求考生签署《诚信复试承诺书》及《复试考场规则告知书》。其中就告知了考生不要向别人透露复试内容。之所以这30多名考生被取消复试成绩,校方做法也是无可厚非,这是因为:01、线上复试没有彻底结束这些考生在交流群里互相讨论复试题目时,线上复试还没有彻底结束。这就使得后来参加研究生复试的人可以提前获得复试真题,这就是泄题了,这是既定的事实。学校在举行线上复试时,一个人可能只花费几分钟的时间,但是同一个专业可能花费一整天的时间,先考的同学知道复试内容,后考的就需要等待。有的考生反映,他们在参加线上复试时,有可能需要从早上等到晚上十一点才轮到他参加复试。设备调试,以及各种状况出现,还会增加复试所花费的时间。02、考生无视复试规则,公然违反往年很多考生在参加研究生复试之后,可能会给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下考研经验,所以大部分的同学对此都习以为常了。不过学校在考生复试之前,已经明文规定,不得泄露复试内容,特别是考研复试还没彻底结束之时。若是以往的时候,考生都在一起线下复试,统一录取,复试名单也跟着出来,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当然,这其中可能也有被冤枉的考生,只有通过申诉,通过学校的审核认定,才可能追回分数。不过这个难度有点大,毕竟学校给考生零分,并不是盲目的。虽然不少同学觉得那些举报的人别有用心,可能是心生妒忌,或是为了给自己少几个竞争对手,但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考研竞争激烈,考生违反学校复试规则被取消成绩,一点也不冤枉。也希望后来需要考研的同学引以为戒。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如何处理呢?你觉得这30多名考生被取消复试成绩,是冤枉吗?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考上非全日制研究生却无法读研,单位不签协议,考生该如何应对?研究生复试被刷后,找不到调剂院校,考生只能选择二战吗?考研复试被刷后,还能留在一志愿学校读研吗?这些好方法可借鉴

动则得矣

人大研究生考试,多人泄题打零分,网友:大学生的内卷从举报开始

4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了法学类研究生的拟录取名单;名单上34名考生复试成绩0分,其中包括多名初试380,390多,甚至400多的考生,以及三名初试第一(415分)的考生。有网友爆料称,这些被判0分的考生系涉嫌“泄题”,考完后在群聊中透露了复试试题和流程,而此时复试仍在进行中。随后,群内其他考生截图将分享了题目的考生举报。因此举违反了人大的相关复试规定,导致分享了复试题目的考生全部复试记零分。4月8日下午,记者致电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和法学院询问此事。对于是否如网传部分考生因“复试泄题”造成复试成绩为“0分”,上述工作人员表示自己并不了解详细情况,拒绝作答。对于这件事,康康我是这样看的: 我很同情这些被取消成绩的同学 在舆论上,大家对于这三十多名被取消成绩的考生的看法基本是相似的:非常同情他们的遭遇,但规则就是规则,他们的行为确实违反了他们考前签的“诚信承诺书”,以及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如今被学校处罚了也没法喊冤。他们因为一时的不小心,失去了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机会之一。人大的法学学科,是教育部钦定的全国唯二的A+级别,国内法学泰山北斗的地位。尤其是那几位初试考了415的同学,一个是三战,一个是四战,我无法想象他们为了这次的机会,都付出了怎样的努力。而生活用血的教训,给这三十多名同学提前上了一课:人心险恶,在任何时候都不要高估人性。一开始分享自己的复试经历的,可能是抱着善良和热心的想法然后大家讨论开了就越来越高兴,后面的人见415大佬都这么无私帮助别人,我也插一嘴。但可能在他们没意识到的时候,就触犯了自己签署的保密规则。他们忘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个群里,可都是你的竞争对手啊!你们之间是纯粹的零和博弈,就这么多名额,把你们都拉下去了,我上去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如果是线下复试,复试完面对面交流复试心得,还算正常,留不下什么;但这次是线上复试,你在群里任何的交流,都会在互联网上留下记录,到时候人家反手一个举报,你就吃不了兜着走。这次复试是法硕专业复试,参加的都是将来要当律师的一批人。在现实社会中,打官司对簿公堂,找对方逻辑上的漏洞,找各种不利对方的证据来胜诉,这是律师工作的常态。如果他们将来还是会从事法律职业的话,今天的这段经历他们肯定会终身难忘,甚至可能改变他们对于人性,对于规则的理解。康康我祝这些同学能早日从这次的打击里走出来,寻找到自己光辉的明天。初试第一复试零分的三位415大佬之一毕竟像考研初试能搞个380分以上,甚至四百多分的,在智商上在同龄人里肯定是前5%了,像这位415大佬一样,平和地接受命运的考验,将来还会有精彩等着他们。学校的处境非常尴尬学校方面,显然是不希望这件事进入公众视野的。但考研复试成绩是不能不公示的,三十多个高分考生复试明晃晃的零分,谁看都会知道背后肯定有隐情。这个事情开始还是的小规模讨论,而随着澎湃,新京,经济观察网等几家大媒体的转载,很快成为全网舆论热门事件。我能理解校方目前的尴尬之处:事情搞大了,肯定就会有各路记者去采访校方对于事件中的举报者的态度。而作为学校,肯定不能去贬损他们,那样会被看作是破坏自己制定的规则,打压举报人。而他们也不能去公开鼓励大家举报,因为其后果很可能收不了场: 在群里提前分享了自己复试心得的,真的只有考法硕的这三十几个学生吗?人大其他院系,其他专业,难道就没有这么干的?一纸举报就能干掉几十个竞争者,让自己面前多出几十个坑来,这样的利益诱惑实在太大了,足以扭曲人性。你如果是一位某专业初试+复试分数恰好差几名没到线的考生,这个时候会如何抉择?要是我,我也举报。把那些过于得意,心态不设防的初试400分+大佬干掉一片,补录不就轮到我了?即使校方决定不进行补录,对我来说又会有什么损失呢?虽然事情传出来的4月7日,就有消息说不只是人大,驻京各大高校的几乎所有考研群群主,都相继把群直接解散了。但你知道群里的其他人,有没有抢先一步,已经把截图都准备好了吗?所以学校的表态极为模棱两可,甚至都不公开承认这些学生复试零分是因为泄题。 甚至再往深里思考一步:其他高校里,这样在考验群里“分享”复试经验的情况,恐怕也并不是个案。目前的冷处理策略反而是最合适的,反正等上一周,如果没有别的考生跟风举报,可能事情就过去了。不论是学校还是主管部门,如果明确表态支持鼓励这类的举报,就可能会引起连锁反应,其后果是不可控的。在这个问题上,我和他们的立场可能是一致的:并不希望类似这样的举报成为风潮。 你对这些举报者怎么看?康康我说说自己的看法,你如果有不同意见也可以在评论区反驳我。我比较关心的,是在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之后,事件相关方的心态会出现怎样的变化:1 被打零分的这三十多名同学,可能会再努一把力明年再战,但恐怕有了这样的经历,他们肯定不会再考人大了。据几位被处罚的同学的说法,他们虽然被取消了复试成绩,但并没给他们记入档案,也没有执行三年之内不准再考的“有期徒刑”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2 那位(那些)提出举报的考生,会得到校方会出于维护规则目的的保护,TA/TA们的身份不会被别人发现。在大学里,举报别人经常是会形成习惯的;还没入学就干出如此大事,一举干掉三十多位考研大佬;对于他们来说,以后再遇见更小的事情反手就是一个举报,对他(她)来说在良心上是没有任何负担的。就这份利用规则排除竞争对手的敏感,就足以让他们成为将来法律界的“精英”。3 对于那些通过了复试,没被卷入事件的同学来说,他们进入人大学习以后的日子,依然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时时提防着身边的同学。 目前没人知道,这些举报者复试有没有过线,是不是今年九月即将入学的研究生新生中的一位。可以预见的是,这一级的人大法硕学生里,可能不会有人敢建群分享任何课业资料,复习要点,考公考编心得。甚至可能除了官方规定动作的报道点卯,通知下达之外,这些年级的群可能一直会是死一般安静。同学们应该比我更清楚,像这些“分享群”“分享帖””校内网盘”所提供的信息,在当代大学生寻求学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实际上如果深究的话,这些“经验分享”很多都要么和各种各样的学校规章冲突,要么是老师明令禁止的,要么违反了国家的著作权法。今天这被取消复试成绩的三十多人的悲惨遭遇,会时时提醒所有人:他们的身边,可能是有狼人的。你会猜忌和提防身边的所有人,别人也会猜忌和提防你;这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就会像一场漫长的狼人杀游戏;而且你知道,这些狼人永远不会被揪出来,会一直躲在暗处观察,盘算着自己的下一次举报。所以我对这些举报者的看法是这样的:在公共舆论场上发言,我会对他们表示完全的支持。他们是正义的使者,是黑暗中的利剑,他们什么都没有做错。但如果我身边有这样一个人,我会坐立不宁寝食难安,我会宁愿调到另外一个部门工作,去寻找一个晚上能踏踏实实睡觉,不用担心被举报的环境。

不拘于俗

中国人民大学各学院2021年考研复试分数线,你的分数够了吗?

中国人民大学简称人大,创办于1937年,世界一流建设高校A类,211工程、985工程高校。目前拥有中关村校区和苏州校区。2021年3月12日,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了2021年考研复试分数线,3月19日,各二级学院也逐步发布了复试分数线,看看你的分数达到复试线了吗?哲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文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历史学院 2021年硕士研究招生考试复试分数线外国语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分数线新闻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分数线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分数线社会与人口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 各专业复试分数线公共管理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复试分数线(学术型)信息资源管理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分数线经济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分数线统计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分数线商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分数线国际学院2021年金融(风险管理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法学、非法学)研究生复试分数线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分数线述(最多18字环境学院2021年硕士生招生考试复试分数线信息学院2021年学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分数线信息学院2021年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分数线物理学系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分数线化学系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分数线心理学系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数学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高瓴人工智能学院2021年学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分数线财政金融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分数线公共管理学院2021年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复试分数线数学科学研究院2021年硕士统招复试分数线2021年劳动人事学院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复试分数线法学院法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复试分数线以上资料整理于中国人民大学官网,一切以官方发布为准,本文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联系删除!上海大学各学院2021年考研复试分数线,看看你的分数上线了吗?河海大学各学院2021年考研复试分数线,看看你的分数上线了吗?西南财经大学各学院2021年考研复试分数线,看看你的分数够吗?上海已公布2021年考研复试分数线院校汇总,有没有你报考的学校?这些自划线高校已公布2021年研究生复试分数线,有你报考学校吗?#中国人民大学#

蒙面人

研究生复试泄题事件,为何人民大学态度强硬?不想打自己的脸!

考研工作还没有全面收官,可是最近一个重量级的消息,令所有的考研圈都沸腾了起来。原来有22名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的学生,被直接取消了复试成绩!这些学生当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学霸级的人物,很多人都为这样的结果为之可惜。22名学生之所以会被处理,是有人举报他们泄露复试考试内容。难道是有人作弊考试之前就获得了考试内容吗?事情的起因是一个学生自己自发成立的考研交流群,这22名学生在复试结束之后,在这个群里面分享了自己的复试考试内容。他们的无意之举没想到竟成为了别人举报的证据,有人把他们的聊天记录进行了截屏,之后举报到了人民大学。结果就像网友们所看到的那样,这22名原本非常努力的学生,直接被取消了复试成绩,两年的努力付之一炬。所有人都觉得这22名学生有些冤,人民大学的处理过于严厉。甚至有些人质疑人民大学如此处理学生毫无依据,甚至暗地里还助长了那些告黑状的人的嚣张气焰。为此人民大学也及时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回应时的措辞非常地强硬,并且明确表示绝对不会改变如今的处理结果。其实人民大学会有这样的回应也实属正常,他们之所以会处理这22名学生,就是为了严肃考试纪律。如果因为几个网友的无根据的质疑就朝令夕改的话,明显就是在打自己的脸面,那样的话学校的威严何在?其实这一次人民大学对这几名学生的处理的确过于严厉,虽然考试之前学生也签署了有关诚信承诺书。里面确实提到了几条关于不能泄露考试内容的条款,不过所说的是:测试过程中绝对不能进行录像和录音,对于复试的内容也绝对不会向外传播。这时仔细地思考一下,这几名学生只是建立一个群自己交流而已,并没有向外面传播考试内容。而且承诺书当中也没有明确地标注出来,参加考试的学生之间不能私自交流考试内容。所以说这几名学生受到的处罚有些过重,不过这几名学生还算是态度豁达。他们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也明确表示会吸取这次的经验教训。在这一次的事件当中,最可恶的不是这几名学生,也不是作出严肃处理的学校,而是那个躲在暗处告黑状的学生。他真的是为了维护考研当中的正常秩序吗?这肯定是不可能的。这个人完全是出于自私的目的,看着那几个学生成绩考得好复试当中表现也不错,这个人内心当中已经产生了强烈的嫉妒感。并且这个人也存在着一定的侥幸心理,如果我把这几个人一下拉下水的话,是不是就意味着自己有上岸的可能?虽然说我们不能质疑人民大学对那22名学生的处理是否合理,但是也希望学校不应该录取那名告黑状的学生。学生所参加的都是法律的研究生考试,这也意味着他们毕业之后会活跃在各种各样的司法工作岗位当中。司法工作讲究的就是光明磊落公平公正,这个举报之人内心非常黑暗,如果他成功地被录取了,在今后的工作当中他是否也会为了某些事情而不择手段?这一点希望能够引起人民大学的重视,绝不让心思龌龊的人混入到司法队伍当中!对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复试泄题事件以及人大的强硬态度,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评论。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教育痞子

林建明

放弃985高校全日制待录取选择人大非全,网友直说太亏了!

近日一名考生放弃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农业管理专业全日制硕士选择了人大的农业管理非全日制,不少网友都觉得这样的选择非常亏,认为就算是名校的非全日制社会认可度也不高而且学费还非常贵,因此不少人也说就算是名校非全还不如普通院校全日制,更可况放弃了985高校的全日制!你怎么看?1.985高校全日制还是人大非全?网友争论不休!2017年非全日制招生纳入全国统考之后一段时间,非全也有派遣证、应届生身份等等,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的差别并不大,因此不少考研全日制失败的学生可以选择调剂到非全日制,但是随着越来越多院校的非全日制都要求是在职人员才能考之后,再加上非全社会认可度不高等缺点都让考全日制的考生不愿意再调剂到非全,因此名校非全的要求并不高!这名考生放弃了985高校全日制而选择了人大的非全确实让人难以理解,大部分网友都不支持放弃,这名考生显然一志愿报考的是全日制想要读研,但是调剂却又选择非全,如果想要读非全直接报考就行因为现在非全非常简单,选择调剂非全还是不太值得的!这名考生显然还是被人大这所学校的名气所吸引,但是非全社会认可度真不行!当然有部分网友说人大非全也有非定向的,不清楚这个专业到底是定向还是非定向,如果是非定向的话还可以接受,定向的话这名考生入学还需要找一个工作单位才行!厦门大学非全日制报考条件2.非全日制现在完全就是针对工作人员提升学历而设的了!现在大部分院校的非全日制都要求报考人员必须是有工作单位的,也就是定向,因此如果工作了为了镀金或者以后更容易升职而选择非全还是非常不错的,如果没工作报考全日制调剂到非全真的不值得,还不说非全的学费一般都非常高昂,一些家庭并不一定能够接受!3.非全日制研究生社会认可度也不高!现在非全日制研究生社会的认可度也不高,虽然国家强调非全日制和全日制同等对待,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并不是这样的,很多单位在招聘的时候都会明确要引进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等等条件,这也导致一些偏激的网友认为成人学历函授和非全一个性质,歧视可见一斑!现在确实不太建议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考生调剂到非全日制研究生,更何况放弃了985高校的待录取通知!你认为这名考生选择是对是错?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虑叹变絷

人大停招新闻统考研究生,备考的双非学生傻眼了

新闻专业以新闻记者和主持人等职业为载体,是许多人梦想中的掌握金话筒的行业。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新闻业态迅速洗牌,新闻专业人才培养也与时俱进,不断革新以适应信息爆炸时代的需求。今年五月,清华大学宣布停止招收新闻专业本科生,一时间媒体人感叹:新闻专业学生的冬天真的到了吗?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紧张,清华虽然削减掉了每年三四十人的新闻专业本科人才招生名额,但是却同等的增加了新闻专业硕士招生名额,意味着清华系新闻人才培养数量总体持平,只不过培养的新闻人才的定位和目标变了,从本科生到研究生清华更注重培养高层次的新闻传播人才。同样,另一家顶级的新闻学院也跟进了清华大学的人才培养改革。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近日发布公告,2021级新闻传播专业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只接收推免(保送)研究生。众所周知,新闻专业需要的是广泛涉猎和良好沟通的复合型人才,需要新闻人对人文社会学领域的各学科的融会贯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此举是进一步提升新闻专业就读门槛和生源质量,旨在培养优质复合型高端新闻人才,当然也意味着普通学校想要通过统考报考人大全日制新闻研究生已经不可能。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经过六十多年发展,曾汇聚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燕京大学三校学科资源,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新闻记者的摇篮和新闻学研究重镇,新闻学最新学科评估为A+,其已经不再满足于培养的新闻人才数量积累,更要追求新闻人才质量上的飞跃。通过人大新闻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变革,我们也会发现近年来名校对研究生招生要求在提高,越是顶尖大学它的研究生推免率越高,反之留给普通高校学生统考的名额越少。表面上看似招生没有一视同仁,实际是学校对提升生源质量的考量,推免生源确实显著优于统考生源,毕竟前者是四年大学优异成绩才得来的推免资格,而后者只是考研复习的三个月或半年的努力而已。安医大跻身医学院校31位,安徽3所大学名列全国百强河南不是最惨!23万安徽理科生985录取率不足2%江苏力推江苏大学双一流,扬州大学还有机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