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该985被称为落榜女学霸的集中营,去不了北大复旦的基本都来这了色难

该985被称为落榜女学霸的集中营,去不了北大复旦的基本都来这了

关于大学校园女生多不多的话题,永远都是一个讨论热点。国内除了几所女子学院以外,要数女生最多的高校,则是师范类大学了;师范一哥的头衔一直以来也都是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这两所985师范在“争来抢去”,毕竟二者各有千秋。但根据小编收集的信息来看,华东师范大学显然更受考生们的欢迎,被众多网友称呼为高考失意女学霸的集中营,清华北大复旦等落榜女生绝大多数都报考了华东师范大学,在大多数考生和家长心中,教师还是比较适合女生的专业,所以师范类高校女生多不是偶然。如果问中国美女最多的高校在哪里?相信很多网友第一时间会想到北影、中戏、上戏等艺术类学校,原因有很多,其一这类高校女生基数太小,其二这类高校女生样貌基本千篇一律,文艺气息和师范高校女生相比,还是差一点。而华东师范大学作为公认美女最多的学校,女生们无论内外、外在还是气质、修养等综合素养都是相当高的。华东师范大学目前拥有两个校区:闵行校区和普陀校区,前者建成时间也就十余年,有闵行女子师范高专及虹梅女子高专的称号,毗邻上海交通大学,而上交大糙汉子比较多,但上交大的男生基也只是偶尔来华师大转转,这样才能形成优势互补(如果经常俩华师大转转,估计这样的人也考不上交大),当然普陀校区也有普陀女子师范高专的称号,女生也多的吓人。当然,师范类高校也并不是说一定就是女生多,但华东师大的男女生比例一直维持在2比8或者3比7的样子,御姐、萝莉、仙女、萌妹等各种款式应有尽有,比那些网红强太多了;根据官网数据来看,全日制本科生近15000人,研究生16000余人,留学生及博士研究生5000余人,所以只看女生数量,就有2.5万多人了。很多专业班级,男生基本都是独苗,甚至有的专业是三代单传(三届下来只有一个男生),比如外语、音乐、艺术等系别,男生简直可以称呼为稀有动物,如果这些院系能看到三五个男生走在一起,不出意外的话,这几个人就是院系的全部壮丁了。有的网友就说了,女生这么多,而且又都是学霸级的,那学霸男生在里面一定很吃香吧;其实不然,如果自身不是亮瞎眼或者有两把刷子的存在,女生们依旧不会注意到你,毕竟对面就是上海交大,选择性太多了。华东师范大学虽然是师范类专业为主,也朝多学科发展,但整体还是局限于文科类,诸多男生的分数如果够报考该校,那么相信也有众多985高校可供选择,大学专业选择一定要慎重。本文由学生范原创,欢迎关注,每天与你分享大学小知识!

万物化作

河南省“最牛”的4所中学,被称为人才集中营,一本率高达九成!

河南省“最牛”的4所中学,被称为人才集中营,一本率高达九成!河南省是我国的一个高考难省,这个省份不仅每年的报考人数多,而且省内的优质高校也是少的可伶。对于河南省,大家都是知道的,河南省的高考人数是全国人数最多的一个省份,而河南省在2018年的高考中,河南省的报考人数高达98.38万人,实际录取人数却只有78.74万人,录取率80%。再看了这个胜率就可以看出对于一所好的中学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就给大家就给大家来盘点一下河南省最牛的四所中学!1、郑州外国语学校郑州外国语学校位于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枫杨街6号,系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教育部首批确定的全国十三所具有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学校之一,国家科教合作促进高中科技后备人才培养项目实验学校。学校的教学实力真是强劲,在河南省最受欢迎当之无愧!河南省“最牛”的4所中学,被称为人才集中营,一本率高达九成!2016高考,达到一本线以上学生共1332人。其中本部一本上线889人,一本上线率94.7%;新枫杨校区一本上线443人,一本上线率81.4%。郑州市文科、理科前10名郑外占14人,其中张哲同学和谢韬同学分别获郑州市文科状元和理科状元。2、郑州市第一中学郑州市第一中学1959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中学”,1980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2004年首批被确定为“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学校创建于1949年3月5日,定名为“郑州市立高级中学”,1958年8月,定名为“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河南省“最牛”的4所中学,被称为人才集中营,一本率高达九成!2016年高考,郑州一中2016届毕业生849人,一本裸分过线781人。其中:理科一本裸分过线714人;文科一本裸分过线67人。理科考取全省裸分前100名5人、前1000名50多人,600分以上近400人。郑州一中教职工200余人,专任教师70人,高中34人,初中36人,高级职称教师约占40%,且都为本科学历,超过50%为研究生学历,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多人。3、河南省实验中学河南省实验中学是河南省教育厅直属学校,创建于1957年,原名郑州师专附中,后为郑州师院附中、郑州大学附中、郑州四十中。1979年,作为河南省基础教育实验学校和实验园地,正式定名为河南省实验中学。南省实验中学是河南省重点高中,河南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国家级绿色学校,河南省文明单位。该校有教职工700余人,外教23人。拥有省管优秀专家2人,河南省特级教师12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专家29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123人。河南省实验中学占地近400亩,本部位于文化路60号,占地150余亩,河南省实验文博学校位于农业路10号院,占地130余亩。河南省“最牛”的4所中学,被称为人才集中营,一本率高达九成!4、南阳市第一中学南阳市第一中学,又名“南阳中学”,简称“南中”,前身是始建于1335年的宛南书院,1903年改书院为学堂,有“六百年书院、一百年学堂”之称,从书院改为学堂起已有一百一十余年历史。南阳市第一中学在1959年和1978年,两次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中学;2005年成为河南首批省级示范性高中,并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5年以来学校连续五届被评为“中国百强中学”;2010年以来连续两届被评为“中学(华)百年名校”(全国50所)。关于以上观点: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解其桎梏

这批考研人上岸稳了!高顿考研2020年暑期集训营开营啦!

高顿考研2020暑假集训营开营啦!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时光如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宅家半载,万事成蹉跎,梦想蛰伏,是时候,收拾行囊,整装出发!黄沙百战研路魔,望得风光满面归!高顿考研2020年暑期集训营,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在高顿等~你!01学员报道及办理入住淋漓的雨天并不能浇熄远道而来年轻人们的学习热情,在高顿考研集训营,以求识之名,学员们共话梦想,足称一件幸事。02安全防疫虽然疫情现在已经有所缓解,但是依旧不能掉以轻心。进入园区后,第一时间就进行健康码查看、体温检测、全身消毒以及填写风险承诺书,保证所有入营的同学都是健健康康的,以一个好身体备战接下来的学习生活。03开营仪式晚上6:30,开营仪式正式开始啦~高顿学子齐聚,逐一认识了答疑老师团队、咨询老师团队以及班主任服务团队。研关漫漫,砥砺向前。我们都相信: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今日的辛苦付出,终将有所收获。04用餐为了照顾来自全国各地的小伙伴,我们的集训营基地专门选择了一个成熟的园区内,在里面可以吃到来自各地的小吃、正餐、奶茶、冷饮,各式各样满足同学们的胃口。当然在这里提醒集训营的小伙伴,集训营结束之后,胖三斤可别怪我。05班会收拾完毕后,晚上的第一次班会就是班主任和班级内小伙伴的第一次见面破冰。班主任讲解了整个集训营的规划和在集训营生活中的注意事项,保证小伙伴们在集训营内学得好、住得好、保证安全的一切都好~06上课7月16日早上开始了集训营的第一节课,集训营内班级标准化配备:投影仪、黑板、标准课桌椅等,硬件化设施一应俱全。保证所有的同学都能在一个宽敞明亮的教室内进行听课学习。同时高顿考研集训营内所有班级均是小班制授课,保证授课讲师力所能及覆盖到班级内每个同学,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就对知识点做到理解、消化。07自习自习可以说是对一天学习的整理和回顾,同时也方便同学们去做当天留下的作业。当然,为了让你们在做作业中不迷茫,我们每晚自习都会有相应的讲课老师进行答疑讲解。08查寝为了保证所有同学在园区内的安全,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每天晚上都会去每个宿舍进行查寝,妥妥地大学导员既视感有没有。别嫌她们烦,这都是对你们浓浓地关爱~09“不止于学”高顿考研集训俱乐部别以为“集训营”=“集中营”,每天到晚就是填鸭式“学学学”,而是真正的“校园式”集训营,让你在平时学习后,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社团俱乐部等你参加。让你在集训营的学习期间“不止于学”10基地寄语高顿考研2020年暑期集训营,坐落于中成智谷,将全力做好老师与同学们在集训期间的服务保障工作,也希望园区里的篮球场、羽毛球馆、360蹦床、创意市集等可以成为老师与学生们丰富课余生活的去处,园区里的中成大食堂、美食街、甜品饮料店可以满足学子们的味蕾,温暖了胃与疲惫的身心,园区里绿色生态的景致可以让学员们释放压力、放松自己……一切的一切,都希望高顿考研的学子们可以始终精神抖擞的逐梦。接下来的41天里期待你们乘风破浪“弯道超车”拼搏改变命运,励志照亮人生!高顿考研-全程好老师·严控出高分助你考研成功!

另一天

三战考研,一场漫长的战争与反抗

编者按:考研,对有的人是苦尽甘来的回忆,对有的人是破釜沉舟的决心,但对即将面临“三战”(第三次考研)的群体,这是关乎“命运与抉择”的战争。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之间,很多人选择了放弃,也总有人不甘。2020年考研前夕,蓝鲸教育找到了六位“三战”考研的年轻人,请他们讲述三年来的不甘与不易。经历了前两次的失败、被嘲笑和自我怀疑,他们看淡了,还是想开了?考研三年,他们说我像砖缝里长出的那棵树本科专业:会计;在读专业:会计@执着的鱼有人说我是我家砖头缝里长出的那棵树,可能是对于我这三年来始终不肯放弃考研的一种肯定。但我觉得我跟那棵树比差得太多了。图片来源:受访者当我第一眼看到那棵树的时候真的惊呆了,被它顽强的生命力震撼。我不知道一颗小小的种子是如何冲破那么多砖头才生长出来的。它长久地生长在黑暗中,忍受着没有阳光照射的痛苦。在“上岸”之前,我的状态可能就像那棵树一样,处于黑暗中。我从来没有崩溃过,但当第三次看到录取名单上没有我的时候,瞬间就崩溃了。我坐在椅子上,不知该做什么,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父母,不知道选择考研到底是对是错。那一天我无数次地去看那个录取名单,幻想着是我之前看错了,漏过了自己的名字,最终我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我落榜了。父母得知我落榜后没有多说什么,安慰我说没有关系,考研并不是唯一的路,找工作考证也可以。但我还是很失落,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任何回报。那天家里的氛围很压抑,基本上没有人说话,我浑浑噩噩的。晚上,我觉得该为自己以后做个计划,打算以后一边工作一边考证,再也不想考研了。咨询了同学,准备报考税务师证,在网上把书都买好了。晚上九点多,我看到了考研调剂的信息,不过是调剂到非全日制,我怀着一颗不甘的心填了调剂的信息,大概十点多,我收到了调剂成功的信息。我想,如果这次再失败了,我真的不会再有读研的想法了。幸好,考上了。现在回想,最初要考研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大四时周围很多人在考研,我也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考了。第二年真正准备的是考公务员,在空闲的时间里准备考研,结果公务员面试被刷,考研也不太顺利。三战的主要原因就是不甘心,支撑我坚持努力的信念也是不甘心。所以在认认真真地准备考研这一件事,没有再想其他的东西了。我就是想要证明我有能力成为一名研究生。回到上边提到的那棵树,它给了我很多力量,它告诉我——只要心中有希望,即便遇到再多的困难,也不放弃,向着自己坚持的方向努力,终有成功的那天。我够“头铁”了,可我今年不想考研了本科专业:中医学;在考专业:中医学@西南我一直都是一个很听话的人,听父母的话,听老师的话,现在听科室领导的话,挺累的。父母对我管教很严。报大学志愿的时候,我很想学语言,因为英语成绩很好,也很喜欢语言。但爸妈就要我当医生,他们觉得医生很稳定,而且我表姐就是当医生的,过得挺好。后来我就考医生了,也考上了。但学的时候真的很累,完全感觉不到爱这个专业,纯粹就是为了以后的生活,为了以后治愈病人的成就感在学。毕业之后我爸不同意我考研。他也是听别人的意见。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是我姑姑他们要我学医,然后他就觉得学医很好。毕业以后,我那些叔叔又说公务员很好,又不用熬夜,然后我爸就觉得公务员比医生更好,就让我考公务员。我当时想,要不就考公务员吧,停下了考研的复习。但后来想了很久,学了这么多年好像喜欢上了这个职业,也觉得当医生很崇高。斗争了很久,我爸就一直不同意。好在我妈同意了,一些叔叔阿姨也在帮忙做我爸工作,最后才说通。然后继续考研,但没考上。我也是一个特别矛盾的人,一边比较佛系,努力后什么也没有得到,会在心里告诉自己——就这样吧,这样也挺好的。另一边又自视甚高,觉得自己同样可以拥有别人拥有的那些。以前很“头铁”,心气又很高,看着身边以前成绩不如我的同学都考上了研究生,心里很不平衡。就觉得一定也要考个研究生。现在看来,研究生确实很重要,但也不是唯一,如果你的人生有很多条路可以走的话,只要选择适合你的那一条就可以了。这几天我一直在纠结到底还要不要“三战”的问题,后来想通了,今年我肯定是不会考了。这几年医院扩招得特别厉害,如果我再去考研,就相当于明年才能入学,再晚一年,可能这波红利就过了,一个萝卜一个坑,我想先去把医院这个坑占着。所以考了医院的规培。但是我肯定还会考研究生,哪怕是非全日制的。而且想考一个好学校。以前不觉得好学校有多重要,也不觉得牛校的人有多厉害。我一直也不是一个追求特别高的人,只是因为医院的就业门槛,希望有一个研究生的学位。但在医院接触了很多优秀的师兄师姐之后,我发现好的学校培养出来的人,能力和眼界真的不一样。我会觉得,哇!我也好想成为那种人啊。这是第一次,我想为自己活本科专业:国际商务;在考专业:国际商务@瑞兰坚持的原因不尽相同,有的是因为父母,有的是自己不甘心,有的是逃避,有的是想充实自己。对我来说,这些想法都在潜意识里了,已经分不清是自发的还是别人给我的了。从小生长的环境都告诉我,读完本科就要考研,考完研如果可以就考个博士。一直感觉这就是我的人生轨迹。好像自己被催眠、被洗脑了,感觉只有考研了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我母亲是公务员,父亲是教师,他们在工作中都很要强。这种要强也反应在对我的教育上。我从小就受父母思想的影响,包括一些价值观的传递。小时候我学习不错,其他家长就会夸我,然后夸我妈。我妈总说“你要好好学习,你走出去之后,人们都会说你是我的闺女。”我就感觉自己只能越来越好,不然哪天你从天上掉下来,别人就会说,你看,她还没有我的孩子好。学习原本是一个自主的过程,后来慢慢变成了给别人看的过程,我不再追求到底有没有学习到知识,只追求我的成绩能不能跑到别人前边。我后来才意识到,这种思想很病态。我又是一个没有自信的人,特别需要考研成功这种官方的鼓励——这是全国统一的考试,竞争很激烈,能得到官方的盖章,说明我排在了前面,我是OK的。那我就有勇气去走下面的路了。我也很想去名校读书,想在那里认识很厉害的人,向他们学习,看看自己的不足,看到更多的东西,能够有更好的平台。今年上半年我看了一个节目,里面有个人说“我想为自己活”,挺触动我的。我问自己,你想不想为自己活一次?感觉从小到大,不管是父母的期待,还是想到以后结婚了、当母亲了要怎样,感觉好像很没有自我。这是我第一次很想为自己活。我很喜欢一首诗,“世上本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时区,身边有些人看似走在你的前面,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有自己的步程。不用嫉妒或嘲笑他们,他们都在自己的时区里,你也是。”图片来源:受访者我告诉自己,我想要的那些总会有的,现在的一切都是暂时的,也都会过去。我唯一能做好的是,投入到探寻和努力的过程里。我也很想告诉那些正在追梦的人,心中有梦就大胆去追,但前提是,你要明白,自己到底能不能承受追梦失败所带来的结果。我总觉得,考上研就可以和前女友结婚了本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在考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薛二狗三年了,我每一次考研的原因都不太一样。一开始是因为第一份工作在国企,切实地感受到了学历在国企中的重要性。并且当时的女朋友也特别支持和鼓励我参加考研。所以在我的潜意识里,总觉得考上研就可以和她结婚了。第二次是为了逃避工作,当时很不喜欢本科的专业,所以考的药剂学。但是经过一年发现,目前的年龄一味追求自己想要的,很不切实际。我还有家人,当时还有女朋友,这些人都需要我好好赚钱。药学和我本科专业的工资差得很多很多,所以已经进入面试环节但我没有参加。今年还准备考研。主要是为了能好好学一些东西,并且很想通过研究生学历进入航天系统。这是我从小的愿望,也很切合我现在的人生处境。当然,除去工作生活,前任对我的影响是我执着于考研的一个很重要的点。因为我确实想考个研究生和前任证明一下自己,也借此纪念一下那份六年多的恋情。父母在我第一次考研的时候很支持,但是后面的二战,他们虽然表面支持,但我心里明白他们更想让我工作,他们希望我找一份离家近的工作——收入不需要太高,稳定就好。但是怕我因为这个不敢追求自己的梦想而忍着不说。所以这次考研我没有提前和家里沟通,打算先斩后奏,毕竟如果真的考上北航,前景是很光明的。未来,我更想找一份偏技术类的工作,毕竟做技术随着时间的积累,薪水也会越来越高,比起稳定,我更想要一个波澜壮阔的人生。当然前提是能养好家人,不拖累他们。和前女友分开后,加上考研失败,工作不顺利,我有过一段特别痛苦的时期。幸好都过去了。近一年的状态还算平稳,经历了很多之后,也就明白了自己真的想要什么,也努力在工作和学习之间找到了平衡,较之前更有平常心了。更何况从疫情开始到现在,全国人民都在为了同一件事情而奋斗着,一线医护人员也从未放弃过希望,让我觉得之后生活中不管遇到怎么样的困难,都可以坚持下去,永远不要放弃希望。我工科毕业,如果不考研,99%会进工厂本科专业:材料科学;在考专业:材料科学@皮卡皮我考研和别人不一样,是毕业后才开始的,当时突然失业了,我也失去了应届生的身份,所以选择了考研。工科专业本科毕业后,如果不转行,99%都是去工厂。辛苦、环境差、工资低,如果读了硕士或者博士,不仅起点更好,还可以到学校任教,至少摆脱了进工厂的命运。再加上其实女孩子学这个专业会受到歧视,进体制内就基本不会了。今年选择“三战”,是因为我的目标很清晰,就是以后要到高校任教,只有这一条路。如果我放弃考研,以后一定会后悔。当然这个过程很痛苦,我经常陷入崩溃中。我数学很差,前两年都是栽在数学上。有时候写着写着,感觉哪里都不会,就开始自我怀疑,情绪调整不好会莫名其妙哭出来。再加上这一年还经历了失恋。前两个月确诊了轻度抑郁。现在,到了“三战”后期,反而心态平淡了,也一直努力在调节自己的情绪。只是觉得没有从前那么快乐了,也许是成熟了吧,有些事,扛着扛着,就都过去了。考研把我的自信揉碎了,陷入了习得性无助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在考专业:古代文学@秦我曾经非常自信,总是那种天下舍我其谁的样子。平时上台演讲都是随口就来,论文答辩我是第一名,胸无点墨就敢去我们那里最强的高中实习。第一次考研失败后我去找工作,有一份艺术馆的工作,那里环境很美,又很贴合我的兴趣。面试我记得很清楚,是2019年4月7日,从26个人里选6个人,6个人里再选两个人,我进了前六,但6进2的复试,我没有被选上。后来分析失败的原因是我太想要得到那份工作了,失去了平常心。更深层的原因是脱离社会,不出去工作导致大脑和心理在社会交往方面退化了。失败后我变得很不自信,在工作场合虽然充满热忱但心态上变得特别敏感,后来和同事关系也不是很好,倒不是恶劣,而是我融不进去。种种失败让我受到了方方面面的打击,它扎根在我心底,作用于我外在的各种行动上,最明显的表现是总会否定自己。甚至到了“三战”,我都会不断地想,我前两次那么努力都没有考上,这次就能考上吗?“一战”、“二战”的原因是热爱。大四那年遇到一个很好的老师,彻底引起了我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有一种“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的顿悟,所以一往无前决定考研。三战的原因有一些变化,一半是因为心中对文学的星星之火还存在,另一个原因是被工作折磨得要死。我很清楚地记得“一战”、“二战”时学习古代文学的那种热忱,对走进更高学术圈层的向往。但到三战,我就会考虑为了逃避工作而去考研,是不是对这种热爱的亵渎?但另一方面又觉得,这种动力能让我考上研也可以。我从头到尾报考的都是外地学校。因为我特别喜欢到处玩,高考没考好就想考研考出去。关于未来我没有做过具体的打算,因为我想做的事太多了,所以对我来说得到研究生学历以后就“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考研失败的这两年,家人给我的压力很少,但会有同辈压力。比如我的朋友都已经去北上广了,感觉我们之间越来越没有话题。有个朋友、也是当年的研友,今年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的研究生,意气风发。那天在图书馆还遇到了2018年复习的研友,她南大研究生毕业了。我好羡慕他们,面对他们也觉得好自卑。我大学时期那么自信,现在却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记者札记在做这个选题前,我很难想象,“三战”考研意味着什么,他们如此执着于考研的原因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得到过什么,又丢失了什么。在后来的采访中,我逐渐发现,对于上述6位受访者,这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简单问题,其中往往掺杂了现实与理想。两次考研的失败,身边同学的变化,父母的支持抑或是反对,第三次考研似乎变成了一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赌博”。面对“三战”这座大山,有人很清晰自己想要什么,考研的经历让他们实现了自我的觉醒;但也有人一直混沌,始终未能找到自己的方向,甚至无法说清执着于考研的原因。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瑞兰,听她诉说从前的经历,会发现她是被功利教育破坏自信心、讨好型人格的傻孩子,但她从未放弃寻找自我。瑞兰经历过两次高考失败和考研失败,自信被一次次打破,她又小心翼翼地一点点重组。很难想象过程中她经历了怎样的挣扎,在“三战”考研前夕,她发出了“这一次我要为自己活”的慨叹。采访结束,她很激动地说,“我想告诉所有追梦的人,心中有梦就大胆去追,但前提是,你要明白,自己到底有没有承受追梦失败所带来的结果。”我有理由相信,瑞兰找到了一个强大的自我——她足够相信自己,她愿意为了梦想全力以赴,也有了承担失败的勇气。另外,给我冲击力比较大的是“执着的鱼”。同学推荐他时特意提到了自己对他的评价——“就像他家砖头缝里长出来的那棵树。”采访中,执着的鱼形容那棵树“我不知道一颗小小的种子是如何冲破那么多砖头才生长出来的,它长久地生长在黑暗中,忍受着没有阳光照射的痛苦。”他和那棵树产生了强大的共情,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那棵树拥有了意识,与执着的鱼在无数个时刻产生了对话,成了他某种坚持向上的力量。昨天我给“秦”发了一个考前祝福,令我意外的是,她说这一次决定放弃了,要先把工作稳定下来再去想考研的事。秦说,“放弃考研这件事让我好丢人,但其实外界的眼光不是我的压力来源,我唯一需要面对的只有我自己。”更令我感到意外的是,秦说,三年的考研经历让她患上了“习得性无助”,她从一个“天下舍我其谁”无比自信的状态,退化到了“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如今的她,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热爱文学、不知道自己如何选择工作、也不敢去一直想去的北京闯荡。在前期的采访中,秦会很头头是道地分析自己考研的原因、没有考上的原因、工作面试失败的原因以及离职的原因,她好像什么都想得很明白,也许只是差一些运气和关键时刻的心态调整。西南似乎一直在飘摇,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既有理想,又不执着于理想;既愿意为现实生活做出让步,又有些情怀在坚持。也许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如此。采访到最后发现,与其说我们是在探讨考研,不如说是在探讨如何面对自己。有人找到了面对自己的路径;也有人钻了牛角尖……绕了很多圈子后,仍然囿于外界的诸多标准,既无法达到所谓的“成功”,又无法接受平凡。谈到这里,我想起了耶鲁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所著《优秀的绵羊》有一段话很贴合这个主题,就以这段话作为结尾吧——“就算是那些曾经赢得无数奖励的最成功的学生,他们也会在某个时刻停住脚步思考这一切是否都值得。在他们三四十岁的时候,他们是社会公认的有成就的医生、律师、学者、商人,但他们往往让人感到,他们不过是一群在终生竞争的集中营里茫然的生还者。其中有些人说,他们最终从事的职业是出于他人的希望,或者他们随波逐流并不假思索地加入了目前从事的职业。也有人会说,他们没有去体会自己的青春,他们从没有生活在当下,他们总是在追逐一些未经深思熟虑的目标。他们总会思索,曾经的努力是否都值得?”写在最后最近,在资本之外,蓝鲸教育试图关注更多教育生活相关的话题。我们认为教育不只有财报、商业模式和财务报表,更有每一场考试、每一个群体的生活、思考甚至是挣扎。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声音参与对教育的关注与讨论之中,分享您的观点、倾诉您的故事。因此,我们决定为关注教育或对教育有困惑有想法有观点的朋友提供一个交流平台,欢迎你来,我们期待听见你的声音。当然还有你意想不到的福利哦!

礼义

美女学霸集中营,不是北大复旦!

关于大学校园女生多不多,美不美的话题,永远都是一个讨论热点。上天是公平的,也是残酷的,如果问中国美女最多的高校在哪里?相信很多网友第一时间会想到北影、中戏、上戏等艺术类学校,如果问中国学霸女孩去哪里了,估计很多人都会说去了清华北大,但你知道美女学霸去哪里了吗?在我国,有两所985大学被称为“美女女学霸集中地”,这里不仅女生多,而且个个都是学霸,甚至很多都是当初冲着清华北大去的,可能在分数上差了一些,失之交臂,来到了这两所985。作为女生最多的师范类大学,女生们无论内外、外在还是气质、修养等综合素养都是相当高的。而师范一哥的头衔一直在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这两所985师范之间“争来抢去”,二者各有千秋。北京师范大学,始建于1902年,坐落于北京市,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位列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院校,学校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其中联合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有两院院士8人、双聘院士13人,有1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有15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08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25个博士后流动站,36个一级学科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24个一级学科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知名校友44人。推荐学科: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环境科学、教育学、环境工程、电影学、思想政治、教育、化学、物理学、特殊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体育教育、历史学等近三年各专业录取分数汇总华东师范大学,简称“华东师大”,位于中国上海,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也是985、211重点工程建设大学,入选双一流,这所大学建成于1951年,合并了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的部分系科,1978年,被确立为全国重点大学。这所大学的优势王牌专业有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心理学、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科学、对外汉语、化学、生物科学、哲学、学前教育、英语、体育教育、统计学等。近年来录取分数线:目前拥有两个校区:闵行校区和普陀校区,前者建成时间也就十余年,有闵行女子师范高专及虹梅女子高专的称号,毗邻上海交通大学,而上交大糙汉子比较多,但上交大的男生基也只是偶尔来华师大转转,这样才能形成优势互补(如果经常俩华师大转转,估计这样的人也考不上交大),当然普陀校区也有普陀女子师范高专的称号,女生也多得吓人。华东师大的男女生比例一直维持在2比8或者3比7的样子,御姐、萝莉、仙女、萌妹等各种款式应有尽有,比那些网红强太多了,网友们也戏称,华东师范大学是美女最多的大学。根据官网数据来看,全日制本科生近15000人,研究生16000余人,留学生及博士研究生5000余人,所以只看女生数量,就有2.5万多人了。华东师范大学虽然是师范类专业为主,也朝多学科发展,但整体还是局限于文科类,在这所大学就读,你感兴趣的专业,几乎都有。华东师大的学科水平相当高,在第四次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华东师大有83%的学科参评,其中有40%的学科为A级,90%的学科为B级。这所大学,并非全是师范专业,只有10%的专业,属师范专业。因此,进入这所大学,并不一定都是师范生,同学们可以选择你喜欢的任何专业。很多专业班级,男生基本都是独苗,甚至有的专业是三代单传(三届下来只有一个男生),比如外语、音乐、艺术等系别,男生简直可以称呼为稀有动物,如果这些院系能看到三五个男生走在一起,不出意外的话,这几个人就是院系的全部壮丁了。有的网友就说了,女生这么多,而且又都是学霸级的,那学霸男生在里面一定很吃香吧;其实不然,如果自身不是亮瞎眼或者有两把刷子的存在,女生们依旧不会注意到你,毕竟对面就是上海交大,选择性太多了。诸多男生的分数如果够报考该校,那么相信也有众多985高校可供选择,大学专业选择一定要慎重。千万别为了美女耽误自己一生!作为中国师范类院校的老大哥,2020级各学院本科新生男女比怎样呢?各学院男生占比可以看出,男女比例最低的为马克思比例学院,男生只占13.73%,男女比例接近1:9,真的可以说是“粥多僧少”;而男生占比最高的为体育与运动学院,但是男生占比也仅仅是58.14%,男女比例还不足6:4;另外,总体来看,北师大男生比例超过女生的也只有数学科学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物理学系和体育与运动学院等4个学院,占总的26个学院中的15.38%,学校本届本科新生中,男生为788名,女生为1637名,总体男女比例接近3:7。其实这是大多数师范类院校的通病,男女比例失调,如果你想报考师范类院校,高考分数又达不到华东师范,北京师范的水平,你可以参考一下校友会2020中国师范类大学排名,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校。值得一提的是,有人认为师范类院校的学生,出来就一定只是当老师。可千万不要这么想,不是说老师不好,而是师范类就业很多样化。从课程角度来说,师范院校的授课与普通学校也没什么区别,更多的是给有兴趣当老师的学生多开了几门关于教育的课程。在毕业找工作时,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也与普通大学的没什么区别,只是在从事教师方面会更有优势。当然,如果是免费师范生,那毕业一般就听从国家安排进入教师岗位了。

红缺蓝

被遗忘的华人集中营

“印度政府修订了《外国人法案》,该法案提到,如果一个人的父母或祖父母,来自与印度交战的国家,那么他也将承担一定后果。”——《The Deoliwallahs》1962年10月20日,中国和印度间发生了一场边境战争,战事来得快,去得也快,短短一个月就告终。不过,对3000名生活在印度的华裔来说,苦难才刚刚开始。在西隆(Shillong)、大吉岭(Darjeeling)、丁苏基亚(Tinsukia)和噶伦堡(Kalimpong)的华裔,匆忙中只带了一些必需品,就被赶上开往拉贾斯坦邦德奥利(Deoli)的火车。为期一周的车程,这趟列车载着他们去往当地二战时期留下的一个战俘营。这些祖辈就已经迁居印度的华裔,操着一口流利印地语和英语,却成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政府宣泄怀疑和仇恨情绪的出口。在印度政府看来,这些华裔来自和印度敌对的国家;但对这些华裔来说,家里几代人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印度早就成为了自己的家。令很多人没想到的是,这些华裔被迫离家,一走就是5年。《The Deoliwallahs》的作者之一Joy Ma,出生在德奥利的拘留营中,在她4岁半时,一家人才得以离开拘留营,呼吸到自由的空气。Joy在营中时,年纪尚小,对当时的印象很模糊。回忆起年少时在印度的生活,Joy告诉志象网(The Passage),14岁那年,她第一次在谭格拉(Tangra)的中国城感受到庆祝中国农历新年的浓厚氛围,回到家中,她问母亲,为什么一家人从未去过谭格拉欢度新年,母亲叹息着说:“我们是在1963年1月25日被关押起来的,那天恰好是中国新年,从那以后,我就再也不想庆祝新年了。”本书的合著者Dilip D’Souza是一名印度记者和作家,直到2012年,他才第一次听到有关德奥利拘留营的故事。2017年,Joy和Dilip决定书写这些人的故事,通过亲历者的讲述,揭开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为了探寻隐藏在《The Deoliwallahs》背后的故事,我们连线了远在美国加州的Joy Ma,以及来自印度孟买的Dilip D’Souza,了解到几十年前的印度华裔生活。图片来源:The Indian Express给印度总理写信志象网:请Joy和Dilip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自己的职业和经历。Joy Ma:我是一名作家和编辑,目前在旧金山湾区的科技公司工作。我喜欢读书、旅行,我有两个儿子,家里还有一条狗。我妈妈也和我们住在一起,直到现在,我们时不时还会提起在拘留营中的日子。我写过一本有关于尼泊尔旅行的书,因为我哥哥住在尼泊尔,在尼泊尔旅行时,我还去爬了珠穆朗玛峰,但是只爬到了一半。我喜欢旅行,疫情结束以后,我想去走走丝绸之路,还有云南的茶马古道。我的祖父是一个商人,之前,他们会用骡子驮着货物从印度到西藏,我很想去看看。听说,现在仍然可以看到骡子驮着货物上山,就像18世纪时一样。《The Deoliwallahs》作者Joy MaDilip D’Souza:我在印度读的是工程学院,后来去了美国布朗大学,在那里获得了计算机科学学位。在美国做了8年的软件工程师之后,我回到了印度,一开始,也是在软件公司工作,那时候我开始写一些文章。渐渐地,我发现我更喜欢写文章,就开始全职写作,到现在大概有15年时间。《The Deoliwallahs》是我写的第八本书,我喜欢政治议题,写过旅行文章、体育专栏、数学专栏,刊发在不同的杂志和媒体上。《The Deoliwallahs》作者Dilip D’Souza志象网:两位写这本书,是想让大家关注到这段被“忽略”的历史。能讲一下写这本书的具体原因,以及为什么决定合著吗?Joy Ma:我是1963年出生在德奥利拘留营中为数不多的婴儿之一,那年大约有五个婴儿出生在营中。在被抓入拘留营前,我父母是承包商,他们在西孟加拉邦北部,临近西里古里(Siliguri)的地方做生意。1963年1月25日,那天恰好是中国农历新年,我的父母被带走,关押在西里古里的监狱里,长达一个月。这期间,陆续有更多的华裔被送到这所监狱中,他们大多从大吉岭或者噶伦堡等地方过来,凑齐了一批人后,再统一被送到德奥利拘留营。实际上,我的父母并不是第一批被送往德奥利的。我们一家被关了很长时间,离开德奥利的时候,我已经4岁半了。长大之后,我妈妈,还有现已过世的父亲,会谈论那几年的生活。包括我们家在内,那些经历伴随着所有被关在拘留营中的人的一生。我父母被送到拘留营中时已经不年轻了,在书里,我主要写的是拘留营中青年人的故事。读完这本书,你就会知道他们都经历过什么。而写这本书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多数人从未听说过这段故事,印度的年轻人没有听过,老一辈的印度人不记得发生过这件事,书中也找不到这段历史。而Dilip D’Souza就曾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当我决定要写这本书,我希望找一个合著者,能够带着外部视角来看当时的事件。2015年,我的朋友去德里举办了一部纪录片展映会,会上我第一次见到Dilip。后来Dilip到美国时,我们见了一次面,那个时候讨论起要不要合著一本书。Dilip D’Souza:2012年,是中印边境战争50周年。有一天,一个朋友突然问我知不知道德奥利拘留营,那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件事,听到之后我感到很震惊。年底的时候,我造访了加尔各答(西孟加拉邦首府),还去了德奥利的拘留营。11月,我在《The Caravan》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做《害怕与遗忘:1962年印度华裔的拘留故事》(Fear and Forgetting: the 1962 internment of Indian-Chinese)。德奥利拘留营 图片来源:Asian Review of Books一些曾经生活在印度的加拿大华裔也读到了这篇文章,他们联系到我,其中也包括生活在美国的Joy。2015年,Joy和她的朋友们来到德里,做有关中国人在印度的纪录片《Beyond Barbed Wires: A Distant Dawn》的展映,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我便也跟着一同参与了几场展映。2017年,我听说50几位生活在加拿大的华裔,决定去位于渥太华的印度高级事务处(High Commission of India),递交一封信给印度总理莫迪,希望印度政府能够为几十年前犯下的错误道歉。于是,我也飞去了加拿大,和他们一同去了法院。然后,我就去了美国加州看望我的亲戚,Joy住的也很近,我们再度见面后,最终敲定要写一本书。志象网: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当中,和一开始的构想有变化吗?对两位来说,写作过程中有什么阻碍吗?Joy Ma:因为我生在德奥利拘留营,所以我和这些幸存者们的经历是共通的。直到现在,他们仍把我当成一个小女孩看待。我熟悉这些人,他们说的关于德奥利的一切,都能立刻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来。Joy和她的哥哥 图片来源:The Indian Express之前,我从妈妈那听到很多关于拘留营的事,从这些人的口中再度听到,内容大多相似。我们都曾生活在那个空间,所以我很理解他们表达的环境和文化。这样,在故事塑造上就有着更好的连续性。我负责把这些人的故事编织起来,Dilip写他的部分,最后我们合作,把整本书串联在一起。说到写作过程中的阻碍,多是回忆起那段历史时,我会感到痛苦。虽然我对拘留营生活已经没什么印象了,但受访者谈到那些日子时,我对他们的恐惧和焦虑感同身受,要提笔写出这段历史,把这种情绪展露在读者面前,着实要下一个很艰难的决心。转折点是在2012年,那年是中印边境战争50周年纪念,一位朋友问我拘留营的事情,我对他说,我不会写这类题材的文章。后来,我才知道,他其实问了身边的很多人,他知道我能接触到那些幸存者。我就为他的特别系列报道写了一篇文章,其中,我妈妈在拘留营中的故事,后来也收录在了《The Deoliwallahs》中。就是在2012年,伴随着焦虑和恐惧,我迈出了一步,写了第一篇文章。Dilip D’Souza:最终的成书和我们开始的设想是一样的。其实,在遇到Joy之前,我就想要写一本关于这个题材的书。但是,在接触受访者这方面,有一定困难,取得受访者的信任就是一个问题。先要找到这些人,而且他们要足够信任我,才会和我谈论当年的事情,这对我来说都是需要突破的地方。后来,当我见到Joy时,她说想写一本书,而她又认识几位幸存者,这太好了。虽然我们写的内容有差异,但这两部分合在一起时,整本书读起来又非常自然、流畅。所以我们就按照原定的设想,Joy和他们更共通一些,负责写他们的故事,而我更乐于去研究事件背后的原因,就负责历史背景部分。因为我是记者,去挖掘一个事件,是我的工作。我也喜欢做调研、写长篇故事,而且这段历史非常吸引我,所以很难说写作过程中有遇到过什么困难。作为一名记者,困难就是工作的一部分。写这本书时,我阅读了相关书籍,网络上也能查到很多资料,包括国家档案库的电子版资料,还有国会记录等。我还找到了几位退休军官,其中一位在战争时期成了中国的俘虏,他的故事又给我提供了独特的视角。称得上困难的,可能是我为《The Caravan》杂志写文章,去德奥利那次,去之前那边的人向我保证可以进拘留营里看一看,但到了之后,他们又不让我进去,不过,这又为我的报道提供了另一个角度。志象网:当你们为这本书进行采访、做研究的过程中,有什么事情让你们感到非常出乎意料吗?Dilip D’Souza:像我前面提到的,非常多人,包括我自己,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件事,这让我感到很意外。在我翻阅资料时,还有一件事也让我大吃一惊,Lal Bahar Shastri是时任印度内政部长,后来他成为了印度总理。我查询一份国会文件时发现,在他担任内政部长期间,他曾去过德奥利拘留营。当他返回国会时,人们问及德奥利的情况怎么样,他站在国会中央,回答说那些印度华裔在德奥利生活的非常开心,他们哪里也不想去,就希望留在德奥利。但Shastri在拘留营时,却给了印度华裔不同的答案,他向那些人保证,很快他们就会被释放。这确实改变了我对Shastri的看法,我们生长在印度,读到的历史书中将他描绘成一位值得尊敬的人,知道他做过这样的事情,确实破坏了他在我们心中的“完美”形象。当我们深挖历史时,就会发现很多类似的事情。Joy Ma:因为我的消息渠道大多来自我妈妈,当她告诉我一些事情后,我就会去查她说的准不准确。有一次,我们就谈到了Lal Bahar Shastri,她说内政部长Shastri来过德奥利拘留营。我说不是,他是总理。我妈妈坚持说他是内政部长,后来我们还为此争执起来。然后我意识到,在我们被关在拘留营里那几年,妈妈都不知道Shastri后来成为了印度总理,因为那时没有报纸、网络、电话这些东西。所以我们就去查阅,要确保所有的信息都是准确的。因为很多事情都是从这些幸存者口中听来的,可能有人用印地语形容一件事物,这都需要我去多方查询资料。而且,每个家庭的境遇都不同,有的家庭被释放之后,过得还不错,但有的家庭的境遇很糟糕。听到这些幸存者的遭遇,让我很受触动。志象网:一本书的篇幅有限,不能将所有的故事都包含进去,在写作这本书时,有舍弃哪些内容吗? Joy Ma:从我这部分来说,我需要控制这本书中要报道的幸存者故事的数量,因为很多人的故事都具有极强的相似性。实际上,在拘留营的那段时间,并没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没有学校,没有娱乐消遣,一天当中都不需要做什么计划。我删除了现在生活在中国香港的一家人的故事,因为可谈论的内容比较少。并不是因为有些事情敏感或是不好才没有被写进书里,只是很多人的故事太相似了。Dilip D’Souza:因为我负责的是历史和政治背景这部分,而历史又像汪洋大海一般,没有尽头。有很多的视角、观点等其实可以写进书里,但又会让这本书变得非常冗长,读者不会想要读这样的书,所以我就挑选了一些我认为最有价值的内容写进书里。其实有很多内容都没有写进书中,可能未来我会把这些写成另一本书吧。跨越250年的迁徙志象网:Joy,从拘留营中被放出来时你才4岁半,对当时没有什么记忆,在你成长过程中,你的家人讲到那段时期,都会说些什么?Joy Ma:当我父母提到在拘留营中的那几年,他们总是讲一些有趣的故事,他们不会和我说那段时期的生活有多无聊,多绝望。但人们新到一个地方时,都会想要走出去,认识新朋友。但在德奥利不是这样,在那样一种绝望的环境中,人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好交流的。那种感觉就像新冠疫情带来的封锁一样,我妈妈甚至还对两者作了比较。德奥利拘留营 图片来源:The Indian Express在成长过程中,我的父母给了我们很多的爱,某种程度上,可能他们觉得对我有愧。我的全名是Joy Joy Ma,中文的意思就是双倍的幸福,他们希望我过的快乐,所以在小时候,他们只会告诉我那些快乐的故事。我也不想让那段经历影响我的生活,活在阴影之下。我的父母在那段时间失去了一切,经历了很艰难的时光,但我意识到,只有把这一切倾吐出来,才能真正地走出阴影。很多受访者也有相同的感受,他们觉得自己的情绪找到了一个出口。志象网:Joy,你家里的长辈最初是怎么来到印度的?早期是什么促使一些中国人到印度定居的?Joy Ma:18世纪晚期,中国南部一些区域比较贫穷,家里人口也多,很多家庭都把儿子送出去工作,有的人去了美国,有些去了东南亚,还有一批人去了印度,我的祖辈就是在那个时期来到的印度。说到去印度的故事,就不能不提鸦片战争。当时,英国人觉得国家在一些方面财政亏空,其中,就包括茶叶。之前,中国生产茶叶,而英国人很爱喝茶,花了大量的钱从中国买茶叶。英国想打破中国对茶叶市场的垄断,想要种茶,哪还有比它们的殖民地更好的选择。于是,它们开始买茶种到印度种植,慢慢地,在大吉岭、阿萨姆、西隆等很多地方都产出了不同种类的茶叶,包括我们当时在印度生活的地方也是。最早,我的伯祖父到印度去做茶叶生意,一开始他是承包商,后来生意有起色之后,他叫上了自己的兄弟一起做,也就是我的祖父,后来就留在印度成家立业了。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印度做茶叶生意,更多服务性的需求也产生了,像是买中国食物,把钱寄回中国的渠道等。来印度做茶叶生意的中国人大多会经过加尔各答,所以很多中国人在加尔各答做生意,算是为那些中国茶商提供支持。这些到印度谋生的中国人绝大部分都是客家人,像我妈妈就是客家人,我爸爸是从广东省顺德那里来的。Dilip D’Souza:我也是从Joy那里才了解,第一代的中国移民是如何来到印度的。我还发现了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有记录以来,中国人最早来到印度大概是在1775年至1780年间。其中有一个人,他搭乘的船在孟加拉失事了,后来他到了加尔各答,找到了英国政府的人在当地买了一块地。有意思的是,在加尔各答有一个小镇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那里标记了埋葬他的地方,还建了一座小寺庙。每到中国农历新年,就有很多华裔去那里庆祝新年。这都是令我意想不到的,对我来说,在这个小小的城镇里,像是找到了中国移民在印度的根。这段旅程,也让我从细微之处,更懂得了我的国家。250年前踏上印度的一个中国人,仍被大家铭记着,并且还以他命名了一座小镇,这种历史是很令人着迷的。志象网:Joy,你在青年时期就到了美国,之后定居在美国,很多人从拘留营中出来后,选择离开印度,他们为什么做出这种选择? 那些仍选择在印度生活的家庭,他们过的怎么样?Joy Ma:我实际上是在德里读的大学,20多岁的时候来美国读研究生。确实是有很多在拘留营中人最后移居加拿大,大体上来说,移居加拿大后的生活更加开放和轻松一些。很多移居的人就会供养整个家庭。那时候,如果有机会离开印度,大多都会选择离开印度,因为在拘留营中的日子并不是一段愉快的经历,而且被释放之后,在印度的生活也很艰难。这是他们选择离开的最主要原因。而那些继续生活在印度的家庭,日子也不好过。在印度独立之后,有一条法律规定只有出生在某些年份之后的人,才可以拿到公民身份。这就产生了一个四年的断层,在1947年至1951年间生的人,他们没有国籍,但是印度政府允许他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这些人现在已经年迈了,每一年还要去加尔各答,领可以继续生活在印度的凭证。这也包括这些华裔,但到现在,他们已经完全同化了,有自己的生活,有谋生的手段。Dilip D’Souza:我在阿萨姆和加尔各答遇到了一些人,我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两种情绪。一种是害怕,他们怕同样的事情还会再次发生,所以很多人并不想开口讲他们的经历。还有就是不解,即使过去了这么多年,他们仍然感到困惑,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他们的后辈也有同样的困惑,我见过一位德奥利拘留营中华裔的后代,这些孩子现在20多岁。显然,他们没有体会过拘留营中的岁月,但他们问我,为什么印度要这样对我的中国爸爸? 他们的爸爸娶了一位阿萨姆女孩,但那年也被送到了拘留营里。很遗憾的是,我也没有答案。人们现在仍感受得到那种背叛感,他们既困惑,又害怕。等不来的道歉志象网:Dilip,你查阅了很多的历史资料,算是从一个相对客观的角度来看待当年的故事,在《The Deoliwallahs》出版前后,印度人对那段历史时期的看法有什么变化吗?Dilip D’Souza: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一直被灌输的思想是,中印边境战争的起因就是中国对我们的背叛。如果你随便问一个印度人,你对那场战争了解多少? 他们大都会说,中国人背叛了我们,他们攻击我们,在我们背后捅刀子,诸如此类。我们学到的就是这样的历史。所以,当我听说德奥利拘留营时,我觉得要多查阅一些有关那段时期的资料。就像任何战争一样,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这一切不能简单的归结为孰是孰非。这也是我想在这本书中传递的。在某种程度上,我想告诉我的印度同胞,人们从这本书中了解的,不应该只是当时有一群华裔被监禁。几十年过去了,他们还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场战争。我们应该敢于承认自己犯的错误,战争中的两方,都有责任。我认为每个国家,当然也包括印度,都应该一遍又一遍地回顾过去。这是我想要传达的。志象网:有拘留营中的幸存者想要印度政府为当年的行为道歉,印度政府的反应是怎样的?Dilip D’Souza:这本书出版之后,目前印度当局还没有什么回应。我一直告诉我的朋友,包括Joy,我对获得印度政府道歉这件事,看法并不乐观。我认为政府应该对此有所回应,但我觉得他们不会这么做。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件很微不足道的事情,而且还牵扯到国家声望,所以我觉得政府很难为此道歉。Joy Ma:我理解。我们都希望能带来更积极的反馈,但如果我们所做的努力,能让这段历史不被大家遗忘,这也足够了。我们希望年轻一代能够了解这段历史。当人们读到这本书时,他们会发出感慨说:“这整件事简直太糟糕了。”这是我们想要的。志象网:这本书目前在印度国内有什么反响吗?Dilip D’Souza:因为新冠病毒暴发,这本书目前在社会上的关注度比我们之前设想的要低。等到疫情缓解之后,相信这本书会获得更多的关注。目前,我们收到了很多读者和媒体积极的评论,这是很好的事情。还有人对Joy说,应该把书中的故事融合在一起,拍成一部电影,我认为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也许还能产生更深远的影响。Joy Ma:我觉得能在中国以及印度的一定圈层内传播开来,或是超越这些范围当然更好,希望这段历史能够获得和二战期间,美国日裔拘留营一样的社会关注度。对我来说,能给一个从未谋面的人讲述这段历史,本身就是很棒的一件事。目前,这本书只由印度出版社发行,希望能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让更多人看到。志象网:这段期间,两位在忙些什么?有准备写其他一些感兴趣的话题吗?Joy Ma:在写《The Deoliwallahs》之前,我写过有关于我妈妈的人生故事,现在要重新回到这个题材上,进行一些修改。另外,我还在考虑写有关湾区的系列性短篇故事。美国加州吸引着各色人等,在这里有着多样性、不同的人、不同种类的工作。我想探索这些人的故事。Dilip D’Souza:我之前有写过我爸爸的故事,和印度华裔的题材无关。他的人生很有意思,我就写了一本有关他的回忆录,但是没有得到很多关注,现在正尝试以另一种方式重新展现出来。因为现在还处在疫情期间,所以这段时间我主要在写数学专栏,每周发表一篇。作者:刘荻青

杨慎

揭秘我国仅有的三大高校少年班,你不了解的“神童集中营”

四十年前的1978年3月9日,来自全国范围内的21名少年来到安徽合肥,在懵懵懂懂的年纪,独自离家求学。他们中最大的16岁,最小的11岁,组成了中国科技大学第一个少年大学生班。当年,他们无疑是常人眼中的“神童”。一时间,少年班名动天下。1985年教育部决定,在北大、清华、北师大、吉林大学、西安交大等12所重点高校开办少年班,扩大试点,开始了中国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超常教育实践。然而,少年班培养并非一帆风顺。伴随当时媒体和社会的过度关注,一些早慧少年在成长中几经曲折的故事当年轰动一时。是否是拔苗助长?如何避免“伤仲永”式的悲剧?质疑和反思始终相伴,许多大学也因教学模式、生源质量、学生个人心理素质等原因,纷纷停办。直至上个世纪90年代,少年班的神话色彩渐渐褪去,人们开始以更加理性的视角看待少年班,以及从这里走出来的天才少年。40年过去,历届少年班中走出了最年轻的哈佛大学正教授尹希、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的生物物理学家庄小威、曾任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百度总裁的张亚勤,百度董事长特别助理马东敏。少年班目前学生绝大多数是16岁到18岁,不再像开办之初那样低龄。此时的少年班在教学、学科、管理上已经形成体系化,人才的培养也多元化,对于学生的选择不再是“神童”,而是一个相对聪明且有学习能力的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空间去发挥。目前,我国仍有三所大学开设少年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每年招收约40人。创办最早,影响最大,门槛最高。中科大最初几届少年班学生表现优异,中科大少年班共毕业近3000名本科生,90%以上考取国内外研究生,其中19%供职于科教界,超过200人成为国内外名校和科研机构教授。中科大少年班学院由三部分学生组成。分别是理科实验班,创新试点班和少年班。同属于少年班学院。其一是传统模式少年班学生,他们是年龄16周岁以下的非应届高中毕业生,先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再通过集中复试,进行包括心理素质、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等在内的全面素质测试,最后录取入学 ;其二是少年班“创新试点班”,在年龄17周岁以下的非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先参加全国高考,再参加综合自主招生考试,按成绩择优录取。其三是理科实验班(俗称“00班”),从普通高考录取的学生中选拔产生(一般为成绩前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创立于1985年。招生对象年龄最小,培养历程最长。中科大少年班学院由三部分学生组成。分别是理科实验班,创新试点班和少年班。同属于少年班学院。自主命题。由学校委托第三方组织命题。独立招生。根据“兴趣使然,学业优秀,心理健康,体能达标”的综合评价体系,按少年班招生选拔方案,择优录取,独立招生。一考免三考。入选“少年班”的学生,可以免去中考直接被录取为“少年班”大学生;在预科期间学习成绩合格者,可以免去高考直接进入本科学习,且根据预科阶段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考评选择大学专业;在大学本科学习期间达到学校相关要求者,可以免去研究生入学考试,直接保送为硕士研究生(或长学制博士研究生)。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少年班东南大学少年班成立于1985年。每年招收10人左右。招生人数最少,培养最注重专业性。资格初审:东南大学对报名考生进行初审,对通过初审资格的考生发放准考证,考生凭准考证到所在市(县、区)进行高考报名,并参加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学校测试:考生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成绩达到合格线方可参加东南大学举办的少年生测试。合格线为考生所在省当年东南大学理工类所在批次最低录取控制线。浙江省和上海市考生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合格线为所在省市划定的特殊类型招生最低录取控制参考线乘以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总分占高考总分的比重。东南大学整体来说,报考少年班的话,无论是参加高考还是后续的自招测试(略高于高考难度)都具有很大优势。建议学有余力且符合报名年龄的同学可做尝试,即便是提前体验一次高考也会是一次很宝贵的经验。

玫瑰园

目前我国仅有两所大学招收少年班,你不知道的“神童集中营”

许多人都说中国的教育模式有很大的问题,培养不出人才。其实,很多特殊的教育模式你并不知道,毕竟那只是教育的试验田,今天我要说的是你不知道的“神童集中营”——少年班。神童集中营少年班,是针对早慧少年的一种特殊教育模式。我国大学的少年班始于1978年,在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的建议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少年班。曾经,北大、清华、南大、华科技等高校也招收少年大学生,后由相继停止招生。少年班目前全中国只有两所大学仍然招收少年班学员,分别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就是招收尚未完成常规中学教育,但成绩优异的青少年接受大学的课程教育。中科大少年班中科大少年班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创新,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实践。中科大少年班中科大最初几届少年班学生表现优异,中科大少年班共毕业近3000名本科生,90%以上考取国内外研究生,其中19%供职于科教界,超过200人成为国内外名校和科研机构教授。西交大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目前中国仅有的两个少年班之一。1985年开始西安交通大学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少年班”学生。西交大2016年少年班招生考试西安交通大学对“少年班”学生实行“预科—本科—硕士”贯通培养模式。少年班结业经过20多年的实践与探索,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一批又一批少年大学生脱颖而出,许多毕业生已在各条战线上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魔唇劫

高考进985大学和考研进985大学,哪个含金量高,网友:争议太大了

其实无论是在任何时候,985大学依旧是我国的最顶级大学。现在社会上流传一个984.5大学的说法,很多人都对她们没有成为985大学而耿耿于怀,如果从优势学科实力来评估的话,我们必须承认这些984.5大学学科实力非常不错。但笔者要说的是,985工程从评估的那天起在几次评估中,这些学校没有进入985还是有其自身原因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这39所大学成就了985工程,而不是985工程成就了这39所大学。985大学的含金量可以说是非常高了,无论是在考研,考公务员,甚至在毕业后找工作时,都会有一个潜在的规则,那就是985大学的毕业生会有很大的优势。这也是很多学子们追求985大学的主要原因。我们都知道,如果想去985大学读书,无外乎两种方式:高考和考研。在很多人眼中这就是殊途同归,同样都是拿到了985大学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但是在笔者看来,这两种方式的差别还是非常大的,虽然都是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它们的难度,含金量的差别还是很大的。高考考进985的难度不管大家承认还是不承认,高考依然是目前最为公平的考试。但我国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统一考试统一招生,只是在各省市进行统一招生。所以在某些省市考进985大学的难度相对较小,但从全国来看,大部分省份的录取率徘徊在1%-2%之间,也就是说,你家的孩子只能是百里挑一的孩子,才能被985录取,更何况还有像衡水中学这样的学霸集中营。而且,有了足够的分数还必须得有精准的志愿填报。否则滑档的可能性大增,特别是像河北,河南这样的高分考生很集中的省份,985大学的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每年因为志愿填报不合适而惨遭滑档的考生不在少数。考研进985难度相对于高考来说,考研就要好的多,虽然近年来考研人数大增,但研究生录综合录取率(考录比)基本维持在3.5:1,录取的比例还是很大的。但我们要明白的是,录取率不代表一切,特别是985大学。因为985大学的研究生的主要来源有几个方面,其中最大比例的是本校本科生,还有保研生,然后还有在研究生考试中被录取的。但我们要知道的是,研究生考试能否被录取除了成绩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导师的态度,导师在研究生招生中占有很大的自主权。特别是很多985,211大学的导师,在招生中虽然没有注明只招985,211本科生,但很多都是有其潜规则的。所以普通院校本科生在报考名校研究生时,最好还是打听清楚。哪个含金量高最近几年网上经常有人发帖,说自己作为985硕士在求职中经常受到歧视。很多人疑惑不解,因为985的研究生可以说是所有研究生中最难得的了,为何还会受到歧视呢?这里笔者做一下解释,如果是同样两位求职者,一位是985本科,一位是其他本科毕业,虽然他们都是985研究生毕业,但在企业看来,无疑985本科的人更优秀。这就涉及到了“第一学历”了,第一学历指的就是研究生本科所获得的学历和学位,当然最主要的区分方式还是参照“985,211,双一流”等等。一些知名企业的紧俏职位,竞争激烈,那么用人单位如何刷人,当然是从学历方面,第一学历更好的人也意味着这位学生各项素质都非常好,毕竟能上985的学生永远都是极少数。所以高考能上985大学最好还是要报考985大学

子乐

美国大学驱逐中国公派学者!毫无征兆只给一个月撤离,太难了……

北德州大学这所学校,可能大家没听说过。看US News排名的话,这所大学排名位于美国第281位,属于留学生不太会去考虑的学校。但也就是这所大学,这周搞出了个针对中国学生的大新闻:驱逐所有中国公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限期一个月离境。据当地媒体报道,这所学校的所有中国公派留学生都收到了学校这样一封邮件:“特此告知北德州大学决定停止与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CSC,也就是负责出资公派留学生的中国组织)的合作关系。所以你们的北德州大学邮箱、服务器及其他设备都被停止使用,未来沟通请使用你们的个人邮箱”…“你们可以回到学校来整理拿回你们的私人物品。你们应该联系你们的寄宿家庭,他们会帮助来到校园。”“北德州大学将会告知美国政府留学生机构你们的J1留学计划在8月26日到期…”据媒体报道,受到影响的中国公派留学生和学者一共有15名。目前,在推特和其他社交网络来看,这些留学生和学者是完全没有任何防备,等到自己访问学者项目突然结束、学校邮箱发现登不上去后后才接到通知。而且,北德州大学也没有给出这么做的原因。(图:德州当地媒体的报道)不知道其中有多少人的学术计划是刚好在2020年夏天结束的,如果大学只上了一半就得知自己上的这个项目被取消,自己被开除出校,这是多么让人崩溃的事情。除此之外,疫情的存在也是一个很让人头疼的因素。虽然1个月内回国听起来也不短,但考虑到目前航班稀少切非常昂贵,一个月内必须离开就意味着他们没有多少可以选择,只能割肉回国。目前,这个新闻在美国并没有得到很大关注,只有德州当地媒体有报道。在推特上,德州的华人和留学生们纷纷为北德州大学的做法抱不平。“这是我的母校,太让人失望了”“作为一个在生物制药和诊断领域工作了15年的人,我觉得在理工科方面对中国人的歧视非常搞笑。”(因为理工科里面中国人特别多)“不要忘了纳粹深受英美的种族歧视的启发”还有人号召大家签名请愿书,要求大学撤回这个决定:在美国比较有名的请愿网站Change.org上,北德州大学的校友写了这封请愿书,根据环球时报的报道,这份请愿书目前获得了3239个签名。但当报姐想要登陆这个页面的时候,发现它已经登录不上了,目前还不知道什么原因。只能使用网页快照来浏览请愿书的信息。作者提到“这些受到影响的学者需要应对极其高昂的机票价格和有限的航班,需要进行新冠检测、租房合同违约、卖车、还有学术上的受到的影响”“一些中国学者已经预定了回中国的机票,3000美元,无法改签。但机票都是9月之后起飞。大家都知道现在是新冠非常时期,买一张一个月内回中国的机票很难”“据我们所知,北德州大学是美国唯一终止由J-1计划的学校,这是不合理的,而且也太突然了。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因此,我衷心希望可以取消这一禁令。”在请愿书下,很多签名的人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是北德州大学的教授,我的学生里就有这个公派留学生。”“我认为这么突然地取消了这些学者的签证是不公平的…据我所知目前没有任何针对北德州大学的任何一个中国学者的指控,更不要说他们所有人了。”还有学校教师认为,这个决定不符合学校乃至德州的利益:“最让我感到担忧的是,这个决定看起来完全是暗箱操作,没有给学者和学校其他人任何解释。这不像是北德州大学会做出来的事情,北德州大学以前非常热衷于和中国建立关系,很患有中国的学生和学者。这种没有理由的行为会伤害学校的声誉的”在网络上,大家都认为这一个禁令可能直接来自白宫,也就是川普的授意。这已经不是川普第一次这么做了。7月份的时候,白宫通过行政指令要求,如果留学生今年秋天上学的时候有一定比例的课是网课的话,美国政府就不会给这些留学生发放签证。这个要求一出就受到了美国各大学的激烈反应,MIT和哈佛等学校对川普的做法提起诉讼。最后川普宣布让步,允许留学生在美国上网课。然后是在这几个月,有关中国留学生进出美国受阻的新闻一直不断,海关会查手机微信中的聊天记录等等。微博上有网友表示,自己在回国的时候遭到了FBI盘查,电脑都被没收。她也是J1签证的访问学者。然后,就在这周一,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表示,美国政府正在研究如何“限制”中国来美国的留学生,因为担心美国的科研机密被中国学者窃取…针对中国留学生的举措应该会在几周之后正式颁布。对于美国政府的这一做法,目前有两种观点。其一,是这是美国大规模排华的开始,而北德州大学遣返中国学者是美国政府的一次测验。如果发现国内阻力不大,那么就可以继续在学术圈推行排华政策,扩散到全美的所有大学。而针对的对象,也将不会只是公派留学生,未来将会扩展到自费留学生,甚至是华裔美国人。有些网友提到了在纳粹德国内生活的犹太人。纳粹德国对于犹太人的种族灭绝,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面一点一点侵蚀犹太人的权力。一开始是开除国籍,其后是禁止他们从事一些职业。1938年水晶之夜,德国的犹太人店铺被打砸,但很多犹太人心存侥幸,认为这就是最糟糕的时刻了,德国人也需要自己,好歹也是劳动力么。战争爆发后,他们被要求在特定的犹太区域内居住,再然后是集中营。即便在集中营内,很多犹太人也不相信德国人会杀了他们,这在《辛德勒名单》和《钢琴师》里都有刻画。所以一些网友呼吁在美国的华人留学生不要心存侥幸,赶紧回国吧,保命要紧。美国是要麦卡锡主义复燃了。但也有一部分网友认为事情并不会发展到这么糟糕的情况。他们认为,之所以针对公派留学生,是因为他们一来比较能接触到高端的科研成果,一般都是研究生以上。二来公派人员生活比较简谱,不像很多自费留学生那么家境优越。这一部分网友预测,以后中美之间公派留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类别的学者互相交流访问将会受到限制。但对于自费留学生,美国政府还是喜欢他们来拉高内需,来美国消费的。目前驱逐中国留学生的只有北德州大学一家,大家要时刻关注未来相似的新闻会不会越来越多,会不会会有更多更知名的大学参与进来。当然,临近美国大选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川普因为经济和疫情的双失利,急需通过国家矛盾转移视线。也正因为如此,这一年美国留学生申请人数有明显下降,而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则有上升。“时代的一粒灰 落在个人头上 就是一座山”,每一个在美国心惊胆战的留学生对于这句话一定都有刻骨铭心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