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大多数高校都已经放假,在经历了秋季学期的封校管理模式后,远在外地求学的大学生们终于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来享受一段美好的假期。然而,对于很多2021届毕业生来说,这个寒假或许将非常难熬。眼看距离走出大学这座象牙塔仅剩下一个学期的时间,但依然有大量的2021届毕业生尚未确定下一站究竟在何方。自从去年九月份开始,2021届毕业生就开始忙碌,有人积极备战考研,希望能前往更高的学府深造学习,有人备战国考,希望走公务员这条路,也有人直接准备步入社会,参加一年一度的秋季招聘。然而,对于大多数应届生来讲,今年似乎无论走哪条路都非常艰难。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统计显示,2021届全国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有909万人,相比2020届毕业生规模足足增加了35万人。然而,受制于疫情影响,全国经济下滑明显,就业岗位数量相比以往也大大减少。毕业生数量在增加,就业岗位却在减少,2021届毕业生堪称真正的“史上最难就业季”!各大企业招录的岗位减少了,应届生们自然而然地就涌向了其他选择,比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全国研究生统一录取考试,这两项大型考试本来就竞争惨烈,今年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目前,国考笔试成绩已经陆续公布,考研笔试成绩也即将发布,秋招更是已经关上大门。那么,如果秋招凉了,考研也凉了,或者国考成绩不理想,接下来应该怎么办呢?2021届毕业生还有选择吗?难道真要等待毕业就失业的尴尬局面吗?当然不是,虽然剩下的选择不多,但对于2021届毕业生来讲,接下来将拉开帷幕的春季校园招聘不失为一个就业选择。事实上,在很多地区春季招聘已经开始,而且很多人都知道春季招聘本来持续的时间就非常短,招录岗位数量也远不及秋招,再加上今年疫情限制,各大企业都采取云招聘的模式,因此今年春招很有可能会结束得比较早。如果大家想要在春招中尽快拿到一份offer,正确在毕业之前确定自己的下一站,那么这个假期就应该好好准备利用了。01明确自己的意向岗位一般来说,应届生在秋招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简历不够亮眼、能力不够出色等等,但也有部分应届生其实并没有明确自己的意向岗位,只是盲目跟风,看到同学有投简历给某家公司,自己也跟着投一份。这样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没有明确的意向岗位,就意味着你无法有的放矢,针对招录岗位的需求制作自己的简历。当然,还有部分应届生因为考研或者国考并没有参与秋招,因此对于招聘的流程还不是很熟悉,那么这部分同学在假期就要好好准备了解一下了。大家不妨回顾一下自己在以往的研究项目中都担任或者负责什么样的工作,然后考虑一下自己到底是否适合这样的工作,最终确定几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意向岗位。02有的放矢梳理简历在确定了自己的意向岗位之后,还需要对自己的简历进行包装。简历制作绝不是个人履历的简单堆砌,而是需要有意图、有选择地进行梳理。很多同学都知道简历在求职过程中的重要性,HR首先看到的并非是你这个人,而是你的简历,因此简历决定了HR对你的第一印象。在制作简历这块,大家可以浏览一下相关网站,学习借鉴一些比较成功的简历案例。最重要的是,简历要简洁明了,不要废话连篇,闪光点要重点突出,语言和用词都要恰到好处,还要注意排版效果,要争取让HR被你的简历所吸引。03参加一些与意向岗位有关的实习如果你感觉自己的简历有些空洞,比如缺乏一些实习经历,那么就需要利用假期抓紧寻找一些和意向岗位相关的实习,丰富自己的实践经历。一般来说,招聘岗位还是比较看重求职者的实习经历的。当然,如果你在实习单位表现优秀的话,说不定实习单位就直接给你一份就业offer了。04多留意春招信息当然,找工作最为关键的一步还是获取招聘信息,即使你再优秀,简历制作得再出色,不了解招聘信息的话也只能是无用功。由于招聘岗位往往供不应求,因此很多单位在发布招聘信息后,截至投递简历的时间都会非常短暂,如果你没有及时了解到这些招聘信息,那么就有可能错过一次宝贵的机会。因此,执笔君建议大家多多留意招聘信息,比如学校就业信息网站、各省市人才市场信息等。以上就是执笔君要为大家安利的内容了,祝愿2021届毕业生都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我家小孩是2021年毕业的985院校硕士研究生,研究生课题方向是研究动物的生态分布情况,现在虽然有很多的企业已经开始2021届秋招了,但我们还是对孩子的就业前景非常迷茫和困惑,尽管一些企业发布了校招信息,也多次与孩子交流就业方向,但仍然让我们感觉毕业生们的就业压力很大,孩子学了8年的专业课程,本科专业实用性强,研究生专业实用价值为零,几乎没有企业能用到该专业,是用本科专业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单位就业,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作用,还是用研究生的学历选择跨专业就业,在一个不熟悉的领域重新学习?我们更加关注校招信息,更加关注以往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通过观察发现,今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的毕业生还有很多没有就业,以前可以分流选择到外资、外国就业的毕业生都回归国内就业了,还有一些国外签证到期的国外已就业学生需要面临回国重新就业,种种因素导致2021的毕业生就业选择面更窄,就业走向更加不明朗,究竟何去何从?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我给孩子制定了这样的就业方案,一是选择去深圳、广州等沿海城市应聘中学教师,未来这些城市由于发展较快,人口净流入量大,二孩政策后学生规模将成倍增长,教师岗位需求量也将成倍放大,职业规划时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做好选择;二是我注意到有些落后地区的公务员可以发挥毕业生们的优势,到相对边远的地方去参加公务员考试一方面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施展大学生的才华,为这些地方的发展做出贡献,年轻时吃一些苦,可以积累更多的人生经验,为未来的职业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到企业的营销部门从事市场营销工作,以前我不了解市场营销,通过在公司的市场营销部门从事了2年左右的营销工作后,我总结出这样的经验,市场营销工作看起来简单,但其中的学问可很大,而且这些学问是你在学校中学不到的,并且会一直影响着你未来的职业生涯,市场营销可以锻炼你观察事物的敏锐力、可以培养你服务客户的专注力,可以激发你的潜能,提高你的量能,可以扩宽你的朋友圈,让你精彩蝶变。这些都是你在其他岗位学习不到的东西,有些人可能认为市场营销就是简单的卖东西呗,但卖东西的技巧和方法不同,取得的效果就不同,一样的东西,别人能卖出去,你就卖不出去,虽然你也用劲了,但劲儿没用到点子上,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些看似浅显的道理你如果没有在这个领域中漂过,你根本没办法领略和理解了,对你未来职业生涯的作用你也完全无法想象。因此我强力推荐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在这样的岗位上淬炼一下自己,丰富一下自己的人生和工作履历,相信你能得到不一样的收获。
九月,全国各地神兽归笼随着幼小、初高中、大学生陆续返校家长欢呼解放,重获自由各大企业也瞄准势头争先开启自家的秋季校园招聘那,作为2021届应届毕业生该如何准备秋招才更能俘获HR的“秋心”呢?职前菌今天跟你摆一摆1、确定求职方向,秋招时有针对性地投递简历和面试确定求职方向,也就是需要确定初步的职业规划,考虑清楚城市、行业、公司、岗位这几个因素,就可以确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关于城市的选择是选择去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还是回到老家或者省会城市?综合考虑城市的经济实力,工作机会,消费水平,你对城市的喜爱程度(交通、气候、美食等),考虑家庭因素,距离家的远近距离等,也不排除因为爱情因素,选择跟自己的另外一半同一个城市;关于行业的选择是选择互联网、金融、房地产等薪资福利待遇好但是工作压力大的行业,还是选择疫情影响下爆红的线上教育、社区线上团购平台等行业?朝阳行业、福利待遇高的行业都是我们优先选择的;关于公司的选择是选择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大公司,还是选择啥都要会干的小公司?在大公司你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行业信息,接触到更优秀的人才,学习完善的管理体系制度,享受完备的薪酬福利保障。在小公司你可能需要成为全能人才,人力、财务、营销、市场、行政等岗位都可能需要你的支持。有时候你需要担心这个月工资能不能准时发,小公司抗风险能力比较差,疫情之下倒闭了多少小公司,有大公司的背书,以后跳槽也会更加值钱。关于岗位的选择一方面结合自己的专业,结合自己大学期间的实习情况,选择一个适合的喜欢的擅长的岗位。如果说你想跨专业求职,那你就考虑公司的核心岗位,门槛要求高的岗位,这些岗位一定会有更高的工资和更多的机会。2、调整心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应届生找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缺少对于职场的认知,对职业规划不够清晰,简历石沉大海,面试成功率低,能力不够突出,学历没有竞争力,缺少核心竞争力等等,各方面原因都会导致我们求职失败,能一次面试就成功的人是极少数。因此我们要提前有心理预期,面对种种问题,我们都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及时调整,保证下一次面试会有一个积极的好状态。职前菌还是应届生秋招找工作那会,因为学历原因,被多个公司的“歧视”,哪怕你能力很强,初面表现的很好,可是学历不达标,依然没机会。所以每次很多时候去参加招聘会,职前菌都是约同学们一起,招聘会后,可以一起聊聊天,聚个餐,可以缓解一下压力,调整一下心态,然后再继续去参加下一次招聘会。3、人岗匹配的简历是进入企业的敲门砖一份人岗匹配的简历是获取面试机会和进入企业的敲门砖,如何做好一份人岗匹配的简历呢?人岗匹配的意思就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你就在简历中去匹配这些要求就行了。简历制作对于应届生而言最好只有一页纸,基本结构和技巧如下:个人信息求职意向、姓名、电话、邮箱、年龄、正装登记照等,关于身高体重、政治面貌这些内容根据你的求职岗位(体制还是非体制)的情况选择性的体现,求职意向也可以在这里写明。教育经历起止时间、学校、专业这三个内容为第一排,并且黑体加粗,第二排可以介绍绩点排名(前提是还不错),核心专业课程(前提是专业对口就业)。实习经历(与求职岗位相关)这部分内容就是简历之中最重要的内容了,起止时间、公司、职位这三个内容作为第一排黑体加粗。第二排就开始撰写实习的内容,遵循STAR原则,S背景、T目标、A行R结果,其中行动和结果是最为关键的,一定要体现,并且多一些实际数字化的描述,增加内容的真实性。校园经历、项目经历、科研经历撰写形式同上!撰写形式同上!!撰写形式同上!!!专业技能如果你求职的是技术类的岗位,例如设计师,那你需要在简历的前半部分就突出这个内容,把你会的软件都介绍清楚,ps、ai 、手绘等,这个是你面试岗位的基本条件。自我评价个人能力的总结,核心竞争力的突出,符合岗位胜任力的关键性格特征之类的,不要一直夸自己多优秀,通过实际例子举证也可以。关于兴趣爱好、荣誉证书等板块内容,根据版面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每每摆起干货职前菌的思绪真的是滔滔不绝......今天跟大家分享了规划、心态、简历三大板块有关面试的内容职前菌明天同一时间再跟你详细摆see you tomorrow~......未完待续......好东西要分享给好朋友记得叫上你的ta明天一起来哟~(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综合来看,2021年考研难度相比往年肯定变大。理由如下:一、中小微企业难以为继,稍大企业面临裁员。受疫情影响,目前国内较多的中小微企业开工不足,特别是一些外贸企业销售受阻;资金短缺、市场消费不足阻碍着企业的发展,有的实在撑不下去已经倒闭或面临倒闭风险。稍大一些企业,虽抗打击能力较强,但短期内经营上也难以有大的改观,市场开发举步维艰;为降低运营成本,保存实力,他们不得已采取裁员措施。面对就业难度加大的现实,一部分毕业生转而走上考研的道路。虽然今年国家研究生招考实行了扩招,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还有一部分未被录取及未找到理想工作的这些人会沉淀到明年,加入到明年的考研大军里来,这样势必加大2021年毕业生考研的压力。二、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为往年之最。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逐年攀升。据教育部统计,202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再创新高,达874万人,比2019年834万人新增43万人。而据资料显示,201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比2018年仅增加14万人。有人预估,到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1000万人,而考研人数保守估计将从2020年的350万人跃上400万人大关。三、受国外疫情影响,拟国外读研的毕业生转而国内考研。这部分人又会给国内孩子考研带来压力。毕业人数增加,考研人数陡增,2021年考研将进入白热化,这将对年底准备考研的人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但万变不离其中,积极备考、强大自己是关键。只有自己强大了,你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大学生就业难、求职难是近10年来老生常谈的话题今年大家议论得更多因为疫情2020届毕业生经历了史上最困难的就业季而2021届毕业生又将面临艰难时刻如何迎难而上,破解困局?新民晚报从今天起推出关注2021届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专栏报道当下毕业生的就业心态、求职环境、成功案例等希望每名毕业生找到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和信息最终成功就业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疫情之下,沪上各高校刚刚完成艰难的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马上迎来2021届毕业生就业。经历了特殊的疫情就业季洗礼,新一届毕业生求职心态如何?就业市场状况又如何?新民晚报记者走访多场高校招聘会及高校就业中心获悉,相较上一届毕业生,2021届毕业生普遍感觉就业压力更大。部分知名院校,竟有六、七成本科毕业生选择考研,“躲就业”“缓就业”学生呈现继续增多的趋势。华东理工大学连续举办两场2021届毕业生校园综合招聘会,宝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上海医药集团等大型国企带来了近3000个工作岗位。记者在现场发现,与往年有所不同,国企、事业单位的求职热度迅速上升。华理化工学院的小张同学表示,“看到疫情期间许多外企、民企裁员,更希望找一份稳定安全的工作。”还有更多同学考虑更“安全”的求职方式——考研。华理药学院的小曾认为:“与其今年明年找不到称心的工作,不如考个研,再在校园里躲几年,等待最佳的就业时机。”上周末,复旦大学举办2021届毕业生秋季综合类招聘会。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湖州市教育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五研究所等151家用人单位参会,也仅仅吸引了校内2000多名应届毕业生参加。现场,文献信息研究中心硕士毕业生杨雅茹正准备将简历投递给湖州市教育局。当被问到求职意向时,她谈到:“此次秋招会我主要关注基层和事业单位的工作机会。”复旦大学举办2021届毕业生秋季综合类招聘会不少2021届毕业生对求职前景并不乐观求稳心态加重▽对此,华东理工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郑东分析认为,相比师兄师姐,2021届毕业生就业环境依然严峻。一个重要的背景是,在疫情常态化控制下,2021届毕业生难以寻找合适的实习机会。而现在的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学历及培训证书则放在其次。郑东表示。“今后,如果一个学生一直呆在校园不与社会接触,不具备实习经验,缺乏工作经验,势必在就业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对于“躲就业”“缓就业”者趋多的现象,郑东表示出担忧。他介绍,以华东理工为例,每年招收的研究生占本校本科毕业生比例约为20%,如果考研的本科生比例达到六、七成之多,意味着多数本科毕业生实现不了完美的“缓就业”愿望。而一旦考研失利,毕业生就业压力心态倍增。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国际经济发展环境变化和国内经济同时转型的大背景。尤其是上海相关领域,如制造业、房地产业等高校毕业生就业用人需求出现下降趋势,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增添了不确定因素。与此同时,随着当前毕业生主体转向“95后”,就业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就业期望由以前的“能就业”全面转向了“好就业”,就业观念、就业选择、就业方式更加多元多样,“好就业”、“隐性就业”、“不就业”、“慢就业”等群体正在不断壮大。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当下,毕业后不急于就业的、考研考公务员失利后再次报考的学生迅速扩大。对此,郑东表示,不主张2021届毕业生“躲就业”“缓就业”。① 所谓的“躲就业”就是与社会脱节,永远想躲在象牙塔里的学生可能永远找不到理想的工作。② 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型,需要大量高校优秀人才的参与。“希望每个2021届毕业生抱着积极的心态就业,多出去走一走,多动一动手,就会发现,自己离一份工作并不遥远。”从沪上各高校的实际情况看只要毕业生放下心态,放低姿态还是能够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所谓大学生就业难并非难在缺少就业岗位而是“心态难”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编辑:施雨【来源:新民晚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2020年的互联网秋招普遍进入到了offer阶段,2021届的应届毕业生们也摩拳擦掌,欲欲跃试。疫情下毕业生求职标准变化,薪酬不再是应届毕业生们追求的首要目标。经济寒冬,加上疫情的冲击,让部分公司破产倒闭,部分人失业。所以,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薪酬的多少不再是衡量就业的唯一标准,而是否具有发展前途,以及是否发展稳定成为了很多人就业的标准。薪酬的重要性下降,除了和紧张的就业环境有关以外,更和现在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们所处的教育背景、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分不开。想一想大部分80后毕业找工作的时候,薪酬一定是首要目标,更是重要的选择条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薪酬不再是择业和就业的唯一标准。根据数据显示,薪酬的重要程度跌至第五,排名前四的考虑因素为业务前景、发展稳定、团队氛围、办公环境。这也就说明,这届的毕业生不再看重薪酬,而是看重这4点。一、不在乎钱,更在乎这4点01、业务前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崛起,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也变得越来越大。这样的背景下,每样产品都处于快速迭代,而一家公司,只有拥有好的产品,好的业务,才有可能发展的机会。有好的产品、好的业务,一家公司也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不然也会沦为韭菜被人收割。根据调查数据统计,中国每年约有100万家企业倒闭,平均每分钟就有2家企业倒闭。8000多万中的小企业,平均生命周期只有2.9年,存活5年以上的不到7%,10年以上的不到2%。换言之,中国超过98%的中小企业成立十年内都会走向死亡。 不仅企业的生命周期短,能做强做大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中小企业基本进入了第一年创立、第二年赚钱、第三年倒闭的恶性循环。税费成本、人工成本、地租成本、物流成本都是需要企业实实在在负担的。所以,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家公司要想活下来,并且有不错的发展,就必须拥有好的产品,以及不错的业务模式。比如现在盛行的AI人工智能,这几年市场上不知道出现了多少关于人工智能的公司。但大多数都是因为没有核心的技术,以及独特的创新产品,从而沦为了别人的韭菜。还有一些做大数据的公司,实际上大数据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概念非常虚。但很多人为了追潮流,也做起了大数据的公司。其实大数据就是用户的隐私信息,涉及到安全性的问题,国家对信息也管控非常严格。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源,核心的产品优势,独特的服务价值的话,很难在大数据这块领域分到一杯羹。产品和业务决定了公司的发展,公司的发展决定了员工的命运。所以,只有进那些业务发展好,或有核心优势产品的公司,才能有可持续发展的职业之路。不然,进入那些既没有优势业务,也没有自己产品的公司,公司土崩瓦解的时候,自己也面临失业被裁的风险。选择业务前景好,具有发展潜力的公司,成为了应届毕业生们就业的首要就业标准。02、发展稳定经历过2019年末和2020年初失业潮的人都清楚,有时候稳定的工作比高薪更重要。现在的应届毕业生大多接近00后,由于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的优渥,他们不再为钱发愁。也就是说工资的多少,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发展的稳定性重要。所以,他们在找工作的时候,发展稳定是其中的一个标准。所谓的发展稳定,就是在一家公司或者一个行业领域内有可持续向上发展的状态。比如,有的应届毕业生在选择一家公司以后,并不希望自己跳槽较频繁,而是在这家公司有一个稳定的发展。我觉得对于稳定性的要求,除了和当下的疫情影响有关以外,和他们的生活环境也分不开。大部分00后的高校毕业生,他们的基本都属于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也相对优越,不为钱发愁。最起码不像大多数的80后一样,毕业后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工作赚钱,为家里分担负担,甚至马上要反哺的情况。所以,在没有经济压力的情况下,追求稳定、安逸,但也有一定发展性的工作,成为了大部分应届毕业生的追捧。但也不是所有的应届毕业生都将发展稳定作为择业就业的标准,部分00后也有冒险和创新精神,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敢于拼搏。不管怎么说,当下的经济环境,让很多应届毕生追求的发展稳定,也是情理之中。03、团队氛围除了以上两点职业发展的硬性条件以外,2021届的毕业生还更加注重内在的条件,如团队氛围。2021届的毕业生,大部分都接近00后,大部分也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他们中大部分人接受现代先进的教育,富有创新、冒险等精神,同时也具备个性化的性格。同时,因为优越的家庭经济条件,在不缺钱的情况下,他们会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在感受,以及精神感受。所以,他们在选择的工作会在意团队氛围。传统型的闷头苦干的团队不再适合年轻的一代,他们中的大部分更愿意去那些轻松、活跃、创新、冒险的团队。同时,“领导型”的团队的也不再适合年轻的一代,比如员工必须听从领导的意见、敬畏领导等,这样的团队管理也不再适合当代的毕业生。平等、自由是他们更在意的东西,他们更在意在团队里上级和下属之间平等交流,大家能处成朋友一样。所以,创新型、活跃型、自由型,甚至是冒险型的团队更加吸引应届毕业生。04、办公环境最后,对于工作环境的要求,也是很多应届毕业生择业的标准。正是因为他们个性化的性格,所以他们这一代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远远大于物质需求。办公环境的标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一种是矗立在高端CBD中心的写字楼,一种是位于创意园中小而美的个性化办公室。由于物质上的不匮乏,所以他们更加倾向于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如果一家公司位于那些地段不好而且非常普通的写字楼,即便是薪资再高,他们也有可能会拒绝。还有一些小公司是在小区里直接租了一间屋子,就当作了办公室,这样的办公环境也不是他们想要的。那些位于高端CBD中心地带的写字楼,即便是薪资低,也会吸引到他们。除此之外,现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将办公地址挪到了一些创意园里,不仅办公室的装修别具一格,具有个性化。而且创意园里面的环境具有艺术感,也能满足他们对于艺术、创新等个性化的追求。其实,对于办公环境的追求更是一种精神世界的追求。从某个程度上来说也没错,毕竟我们呆在办公室的时间比呆在家里的时间还长。每周5天,每天需要待8个小时,有时候什么需要待更长的时间,如果办公环境不好,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工作的心情,从而影响工作效率。所以,办公环境也是应届毕业生们择业就业的标准之一。那么,以上的4点都是毕业生们自己择业的标准,而对于当下的经济环境以及未来职业发展来说,我们在就业的时候应该在看重什么呢? 二、经济寒冬下,我们更应该看重什么?01、行业选择无论是业务前景还是发展稳定,都离不开行业的选择。毕业后,选定了一个行业,大部分情况下就决定了你以后职业发展的道路。因为,工作多年以后才发现自己不喜欢这个行业,或者不适合这个行业,再去跨行换工作,有一定的困难度。除了有一定的困难度以外,在这个行业积累的资源和人脉大部分时候也会变成沉没成本。其实,最重要的我们需要选择那些自己喜欢的行业,只有只有喜欢的才能做得长久。其次,我们可以看看哪些行业具有发展前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开发,大部分与时代前沿接轨的行业我们都可以尝试。这个时代不缺公司,缺的是那些具有创新能力的公司。还有,我们也可以考虑那些领头行业,比如AI人工智能,这是必然发展的趋势,也是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所以,即便是经济寒冬,我们也要将自己的眼光放长一些,进入那些具有潜力,而且可持续发展的行业。02、公司发展除了行业的选择以外,公司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好的公司不仅让作为新人的你得到学习和成长,还能给你添砖加瓦,为以后职业发展做好铺垫。如果资历优越,能够进入一些行业内的名企或头部企业,都会成为了你将来发展很好的跳板。比如在互联网行业,如果你在腾讯、华为等公司做过,那今后将是你跳出去最重要的筹码。因为大部分公司的人都认为,在这些名企或头部企业呆过的人,能力和素质都会很好。所以,很多公司愿意高薪去聘用这些身上有名企经历光环的人。除此之外,在选择公司的时候也要看公司的发展潜力,如果公司具有发展潜力,将来你也会成为功臣老将,公司少不你的福利。最重要的是,进入什么样的公司,结识什么样的人,对你个人成长至关重要。如果你身边都牛逼的人,那你从他们身上也会学到他们的思维和格局。挑选公司,要选择那些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公司。你学到的本事,你积累的资源,都将成为你走上高处的一块块砖头。03、文化氛围最后,就是文化氛围的选择。特别是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刚进入职场就是一张白纸,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成长至关重要。有的公司表面看上去发展得很好,但实际上工作氛围、文化制度非常差,管理也非常混乱。这样的公司,尽早不要选择。公司的文化氛围、员工工作态度、同事间相处的模式,都会对一无所知的你造成影响。毕竟,初入职场的我们,受到第一家公司的影响非常大,有时候也会成为了我们今后职业发展的标杆,甚至是影响我们工作的风格、思考问题的方式等等。如果一个新人进入职场就遇到只专注于将时间和精力放在勾心斗角、处理人际关系上,而非工作、业绩发展上。那么,很大程度上这个新人在以后的工作环境会惯性地使用这套模式以及思考方式,以为只要搞好关系,不需要做好工作就可以了。大多数时候,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就能塑造什么样的人。所以,即便是经济寒冬,我们也要对文化氛围有所要求。就业难,找工作更难,但这不能成为我们讲究工作的借口。一千个有一千种标准,我们应该理性地、客观地、长远地分析就业环境,并制定好职业目标,做好规划,收集行业公司信息,按照个人标准分析优势劣势,找到自己如意的工作,才是应届毕业生最应该做的事情。【今日话题】: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你最看重什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作者:王丹艳,CCDM中国职业规划师、BSC高级职业规划师、美国舒伯学派职业规划师、9年以上企业项目管理、注册国际心理咨询师、5年以上企业培训讲师、平台签约作者。欢迎关注:职场女性后花园,分享更多职场领域成长好文。
上海外国语大学各学院老师利用双选会与企业HR对接用人需求。上海外国语大学供图刚刚过去的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季还没让人缓过神来,最近几周,迎来集中返校没多久的各大高校,又开始提前布局2021届毕业生的“就业大计”了。“提前了解用人单位需求,打破固定思维,大胆拓展各类行业与领域。”9月底,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的2021届应届生就业校企交流会上,该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曹姝婧说。这场交流会,比往年早来了半年多,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出席并给上海市外办、阿斯利康、中国工商银行等15家优秀用人单位颁发证书。曹姝婧介绍,2021年,学校会在原有的校企联动基础上,加强“走出去”力度,拓宽就业渠道。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受疫情影响的“特殊就业季”刚刚过去,2021届应届生“就业战”已经在各大高校打响。“就业热身赛”提前到来8月中旬开始,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研究生文柯(化名)每天都关注辅导员在年级群里发的大量秋招相关信息,“说实话,很焦虑。作为明年毕业的学生,今年的特殊情况也是让我措手不及。”此前,文柯本在寒假前就计划好2月开始实习,结果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她的计划延后了3个多月,一直到5月底她才得以向辅导员申请返沪,在上海开始实习。文柯算是“幸运儿”。受疫情影响,他的同学、本已经在武汉一公司拿到实习offer的大学生方成(化名),回河南老家过年,因为无法返回武汉而遭遇毁约。最近,复旦新闻学院的辅导员蔡老师每天都在年级公告群里推送秋招的最新信息,除了媒体就业信息,她也会推房地产、银行等行业的招聘信息,提醒同学们“里面有合适的岗位”。“学校和学院能做的就是和企业对接,提供就业岗位、就业信息给学生,学校就业办专门开讲座给学生讲简历、面试经验,前段时间还转发了教育部录制的就业前景分析、岗位分析的视频课程。”蔡老师介绍,班级辅导员今年从学生们一返校就开始做“就业辅导”,“一般就是大家跟我一对一联系,从实习阶段就开始与有困惑的同学一对一电话单独聊。”而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提前到来的就业筹备工作被校方称为“就业热身赛”。今年8月,这所学校通过自有平台举办空中双选会,有意思的是,这场“双选会”针对的人群是“2021届毕业生”。近40家用人单位的近150个职位,向上外2021届学生开放,学生简历投递量近1500份。上外东方语学院2021届朝鲜语专业学生石雪童就通过双选会找到了一个律所的实习机会。小石的这个就业方向,让她跳出了以前的“固定思维”,“锻炼了我的综合能力,让我对求职更加有信心,感觉朝鲜语可以在不同行业发挥不同的作用!”记者注意到,为了帮助2021届学生更好地研判就业形势、按需提升求职能力,上外还邀请各行业的校外专家为学生在线开展2021届专场求职能力提升训练营。训练营共8期,持续一个月,内容涵盖了职业规划、简历、笔试、面试等各个求职环节,在线收听达到8000人次。求职方向出现新变化疫情之后,并非所有行业都迎来“求职寒冬”。面对特殊环境,2021届应届生开始特别关注一些“新的发展机遇”。今年7月,人社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发布了9个新职业,其中“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互联网营销师”等与互联网相关的职业占了5席。这些新职业的出现,引起了同学们的广泛关注。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大厂”在秋招中开放的岗位相较于去年都有大幅增加。腾讯公布的数据显示,将面向2021年应届毕业生开放5000个岗位,总招聘量预计较去年提升42%,这也是腾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校招。字节跳动秋招为应届生开放超过6000个工作岗位,这一数字超过了该公司往年同期招聘规模。互联网之外,医疗行业也成为2021届毕业生眼中的一个“风口”。前程无忧联合应届生求职网发布的《2020中国优秀大学毕业生需求和求职报告》显示,生物制药相关行业招聘量扩大,且医科毕业生的求职感觉最好,觉得“求职难”的学生比例最低。此外,许多之前对公务员和事业编制没有兴趣的大学生,也开始考虑这一职业发展方向。“我准备去考公了。主要因为经过疫情,想要更稳定一点的工作。”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研究生单林(化名)告诉记者。也有一部分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面对莫测的求职环境,选择了继续学业。“之前我还打算本科毕业直接工作的,但疫情之后觉得还是先读个研缓缓更好。”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李晓雯(化名)说。教育机构也成为近年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的选择。但受这次疫情影响,这些机构的工作机会呈现“不稳定性”。安雨(化名)在杭州一教育机构负责招聘事务,他向记者透露:“很多学生因为疫情找工作艰难,而教育机构门槛相对较低而来。不过留存率不高,预计他们在明年暑假前就会‘跑路’。”年轻人已提前预判“海归竞争力”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经历了2020届这次特殊的就业季,2021届应届生们对各种情况都做好了提前预判。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班班长曹松(化名)就提前预判到了“海归竞争力”。他告诉记者,2021届毕业生人数本身就多,但还要同时考虑到受疫情影响而来的“海归潮”,“我感觉,竞争会相当激烈。”梧桐果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活跃求职的归国海外留学生较2019年同期增加了58.19%。目前,每7名留学生中就有5人回国,此前,有媒体将当前的海归潮评价为“一个民族史上罕见的人才回流潮”。上海浦东青年人才群体的一大特色就是留学归国人才多。把留学归国人才用好、用到位,一直是浦东地区人力资源发展的突破口。该区积极联动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剑桥大学上海校友会、哥伦比亚大学上海校友会等校友组织,广泛推送招募信息,已有300多个名校毕业生报名“留在浦东实习”。毕业于英国德蒙福特大学金融专业本科的张驰斌受疫情影响未能及时回英国读研,他现在浦东川沙新镇河长办公室实习。“我在网上看到报名链接,川沙离我家近,就报名了。”张驰斌原本的计划是研究生毕业后去金融机构工作,但实习一段时间下来,他发现乡镇也能有所作为,“我以前以为乡镇、农村都是农田,现在发现有很多年轻人在村里做民宿,社区里的公共设施和服务也很健全。”曹松告诉记者,除了一群优秀的“海归”,2021届毕业生可能还会面临来自国内不同高校、不同地域的竞争压力。以金融行业为例,尽管国有四大行、投行、券商等企业都明确了今明两年的“扩招”,但这种“扩招”门槛都较高。“扩招是扩招了,但很多用人单位会把招聘条件圈得特别小,有机会去应聘的人不会太多。比如前段时间杭州余杭的清北专项计划,针对的就只是这两所学校的学生。还有很多单位为了帮扶当地的高校,招聘时主要招当地学生。”曹松说。“很多面对选项困惑的同学,主要问题是‘焦虑’。实习、毕业论文、找工作都压在头上,他们感觉压力大,也比较盲目,不知道怎么选择。”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焦虑,复旦大学辅导员蔡老师的建议是:“每个人跟着自己的节奏就好。”(来源:中国青年报)
文/天意妈妈谈教育受今年疫情的影响,很多打算出国深造的学生,纷纷将目光投向研究生身上,所以,今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创下了历史新高。每年到了大学生毕业的季节,很多大型的用人单位都会到各个大学中,进行校园招聘。校招的工作无论是在面试,还是工作的福利待遇上,都比社会招聘容易且薪资好得多。但是由于2020年的疫情,导致大规模的企业倒闭,没有倒闭的公司也纷纷裁员自保,以至于2020届的毕业生无法享受到校招的待遇。为了能尽快地融入社会,应届毕业生通常会选择去社会招聘,但是社会招聘不仅岗位少,门槛和面试都非常高,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后无法找到心仪的工作。自己能去的工作看不上,自己想去的工作又去不了,于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众多大学生纷纷选择继续进修,报考研究生考试。2021年研究生不到200分就能上岸?随着疫情反反复复,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不去找工作,而是直接报考研究生。为了能让这些学生有书可念,相关部门又一次采取了研究生扩招的通知,预计2021年最终招生人数可能超过150万人,也就是说研究生门槛变低,一些本身门槛就不高的大学,学生成绩甚至不到200分就能成功上岸。研究生扩招的主要途径就是降低分数的门槛,有专家整理出2012年到2020年我国考研统计图,从统计图上来分析,2021年考研分数上岸线应该在170分上下浮动,不过该统计图只是服从调剂的上岸线,具体的分数还需看各个大学公布的标准。虽然是扩招,不过我国“明星大学”的上岸分数,依旧不会太大的变化。研究生大幅扩招,学历贬值了吗?近几年关于研究生扩招,导致许多曾经上岸的考生,担心研究生的学历会像本科生一样变得“一文不值”,那么自己辛苦考研不就白费了吗?但是我觉得其实大家不用太过担心学历贬值,我是因为以下几点:第一点、扩招人数在可控范围内近几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越来越多,特别是今年疫情的影响,原本打算出国深造的学生,也不得不走起了“国家路线”。虽然从外表上来看是一直在扩招,但是因为考研人数的增加,所以基本录取的比例变化还在可控的范围内。并且,并不是哪个大学想要扩招都行,必须该校有正当的具体理由,相关部门才会批准扩招。第二点、扩招人数符合国家需要我国是在不断发展和前进的,而且因为国家速度发展得飞快,对相关领域人才的需求就特别大。所以,基本上扩招的大学,都是为了给国家培养未来发展所需的高层次人才。毕竟本科注重的是理论知识,而研究生注重的创新探索,所以虽然人数扩招了,但是都是国家需要的相关人才。第三点、虽然扩招但会保证质量研究生人数扩招了,但是相关部门也同时规定各个大学,要求强化师资教育、高度重视以德树人的标准。如果该校因为师德师风出了问题,那么就立刻停止该导师的教育资格。而且,现在研究生想要毕业也并不容易,相关部门在要求老师的同时,对学生也出台了相关的要求。他们会定期地抽查论文等相关内容,以确保学校、老师对学生的态度不缩水。总而言之:从上面三点来看,我觉得学历贬值其实不用太过担心,特别是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想要顺利的毕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人们往往只看了各个大学扩招研究生,却忽略了每年报考研究生的人越来越多,想要成功上岸依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从报考研究生人数增加,也能看出现在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有多高。言归正传:除了一切为了增加自身实力,或者逃避就业的学生之外,其实在我国还有很多职业不得不考研究生,比如临床医学、法学生等等,这类学生因为所在的领域不同,对知识的需求量也不同,所以报考研究生不仅能让他们加强自身的专业性,对技术也有着很大的提升,总的来说,研究生虽然扩招了,但是并不用担心学历贬值的问题,我觉得从总体数据上来看,还是不错的事情。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你觉得研究生扩招,会对研究生造成贬值吗?”#教育#专注分享教育那些大事小情!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用的话,不妨点击、关注、分享!你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我们下期再见,拜拜~(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本周六(12月26日)拉开帷幕。业内人士预测,由于新冠疫情导致就业压力增长、出国留学受阻等原因,此次报考人数将大幅增长,创历年之最。与此同时,在2020年扩招18.9万人的基础上,2021年硕士研究生规模还将稳步扩大。在这种大背景下,研究生学历会不会贬值?未来若想继续深造有何新途径?研究生就业是否具备明显优势?【问题一】扩招会造成教育质量下降吗?近两年,研究生扩招给家长和考生带来喜讯的同时也引发不少担忧,一些人认为,萝卜快了还不洗泥呢,高校一下子招收这么多研究生,教育质量肯定会下降,等这些学生毕业后又将面临新的就业难题。那么,研究生扩招真的会造成教育质量下降吗?研究生培养质量不会缩水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军政近两年,研究生持续扩招,仅2020年全国就招收硕士研究生近100万,增加了18.9万,增幅超过20%。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高校领导和教师都表示欢迎和认可,但也有人表示担忧,认为这么大幅度扩招会造成未来就业压力增大、学校培养条件变差、学生培养质量降低,从而使学历贬值。对此,我想结合实际情况谈几点看法。首先,研究生扩招规模在可控范围之内。近年来高校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许多想要继续深造的往届生也加入到考研行列,这就使报考硕士的考生人数持续扩大。而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给应届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不小压力。同时,本科毕业生出国深造受阻,也进一步增加了考研学生数量。从目前来看,扩招比例是在可控范围内。按照教育部要求,每个培养单位每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应在上一年9月份申报,增加招生名额还要讲述具体理由,且教育部也对高校师生比、生均宿舍和食堂等公共设施面积有严格控制。一般情况下,高校申请的招生计划均高于实际下达的招生名额。比如,我们学校2020年申请增加500名硕士研究生招生名额,实际下达421名,虽然实际增加的数量比往年有较大增幅,但仍然没有超过申请计划名额。而申请增加名额是根据学校每年从国内外引进150名青年人才、在良乡校区新建了20多万平方米教学设施、宿舍和学生食堂等情况测算而来的。其次,扩招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互联网+、集成电路、无人系统、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材料、生物医药等高科技领域亟须快速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因此,高校必须瞄准国家未来发展需要提前布局培养高层次人才。本科教育更侧重专业通识教育,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关键阶段。因此,扩招专业学位研究生完全符合国家未来发展需要。第三,扩招情况下更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研究生扩招会不会造成培养质量下降,这是学生、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政府和学校重视的方面。研究生培养质量主要与生源质量、课程质量、科研质量、导师指导质量、学位论文质量密切相关。考生数量大幅增加,生源质量基本上不会有太大影响;各高校针对研究生课程持续进行改革,包括建设以学位核心课为主的精品课、视频公开课、网络共享课、思政示范课等,不断强化研究生基础知识和专业水平,同时不断加强课程质量督导和评价,所以课程质量应该是有保障的;针对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各高校通过建立实践基地、配备校企双导师、校企联合培养、聚焦工程技术应用研究等举措,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能有效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导师管理方面,教育部出台文件要求强化师德师风,高度重视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落实,加强导师岗前培训和开展教育培训等。高校也都不断加强导师管理,对导师出现师德师风、指导学生学位论文质量或其他方面出现问题时,将停止或暂停导师指导资格;针对学位论文质量,各省级教委都加大了对学位论文抽查力度,同时教育部也明确要求各高校加强培养过程质量督导并建立分流淘汰机制,从而促使学校、学院、导师三方面都对学位论文质量进行严格把关。通过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质量进行监管,应该能够确保培养质量不缩水。第四,在保证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就业应该有保障。这两年研究生扩招主要集中在专业工程领域,且以电子信息、机械、能源动力等类别为主。而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系统、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储能技术等领域对专业创新人才需求极大。在保证培养质量的情况下,研究生毕业后应该都能就业。以我们学校为例,工程领域硕士生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其中以上提及领域的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一直都是100%。【问题二】复试难度会不会大幅增加?今年,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要求深化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优化初试科目和内容,强化复试考核。这一新政的出台给部分家长和考生带来压力,研究生招生复试成绩会在录取时占多大比重,其难度会不会大幅增加呢?复试权重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设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周明生在报考人数连年创新高、招生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受到各方瞩目。今年第一次全国研究生大会的召开,以及教育部等部委《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的发布,标志着研究生培养迈向高质量发展时代。根据新政策,各高校在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上,优化初试科目和内容,强化复试考核,综合评价考生考试成绩、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一贯学业表现等,择优录取。针对部分家长和考生的疑虑,我谈谈自己的想法。复试实现了考核角度的多样化。研究生招生考试包括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初试阶段按学科不同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进行统一考试,按照统一标准选择进入复试的考生,专业知识涉及有限,培养单位没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个别考生为追求初试考高分,本科四年专注考研,导致少数考生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发展不足,综合实践能力训练不够。如果缺乏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在硕士阶段还需花大量的精力弥补专业基础知识的不足,在有限的研究生阶段很难达到培养目标。复试阶段能够发挥培养单位的自主选择权,实现考核角度的多样化,不仅考核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和科研潜力,还要考核外语听说能力、综合表达能力,更要多维度考核学生的思想品德,通过再次测试选择适合进一步深造的人才,保证培养质量。可以说,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有赖于优秀生源的选拔,复试的多维度考核是保证生源质量的基础一环。为保证复试的有效性,就要合理确定复试在录取中的权重。根据教育部规定,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为30%至50%,在这个范围内各招生单位可以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自行设定复试权重。权重的确定分为两个层面,首先是初试和复试分别所占的比例,其次是复试中各考核方面所占的比例,包括笔试、面试、英语听说等的权重。比如,我们学校的复试权重一般为50%,而在复试中,外语听力和口语占20%,专业素质与能力占60%,综合素养占20%,思想政治表现实行一票否决。复试实现了考核内容的多样化。复试中的笔试着重考核学科专业方向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而面试环节既要考察考生应具有的本学科基础,更要考核考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面试时考生当场从试题库中抽取问题,通过开放型问题,与复试老师面对面交流,重点不是考核考生对书本知识的机械记忆,而是考察创新性思维能力,问题需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启发考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变和反应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以及对专业领域前沿的关注程度,发现考生潜在的闪光点。复试实现了考核方式的多样化。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考生,要求也应有所不同,学术型考生更加强调科研成果及学术潜力,专业型考生更加强调理论运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在一些实践能力强的专业,如MBA、MPA等,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考生的讨论判断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进取心、合作精神等。在英语听说测试中,我们学校改变流于形式化的英语自我介绍,转而采用专业英语和通用英语相结合的方式来考察考生的交流能力,以及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此外,我们学校还会通过政治审查、面对面交流,对考生思想品德进行综合评判。言为心声,通过问题的回答、未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能够考察考生的思想品质、人生态度、心理素质等,辅之以考生提供的资料,如本科阶段的成绩、论文成果、竞赛获奖、四六级英语证书等综合判断。总之,复试既会尊重专业和导师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也要强调程序的规范,从而保证复试的公平公正,选拔出优质的生源,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问题三】博士招生方式有没有新变化?近年来,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已打破统考的唯一方式,特别是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明确提出“完善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和直接攻博等选拔机制。那么,现在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到底是怎样的呢?多元化途径选拔博士生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孙雨近年来,各高校以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基础宽厚、专业扎实、身心健康,致力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或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通过本科直博生选拔、硕博连读考试、“申请-考核”制和普通招考等多元化途径开展博士生生源选拔,不断优化招生考试制度,以提高人才选拔质量。以我们学校为例。我们学校现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统计学、政治学、外国语言文学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0余个二级学科招生专业。本科直博生选拔在推免生招考中同步进行,主要针对普通高校具有推免资格,且有学术志向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中遴选。获得“直博生”资格的考生从入学第一年即是博士生身份,学制5年。“硕博连读”项目选拔在两个阶段进行。一是在接收推免生招考中开展,通过考核提前确定其“硕博连读”资格。二是在研一第二学期,学校统一组织在学术型硕士中进行选拔,学制5年。第一阶段以硕博课程学习为主,时间为2年至2年半;第二阶段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除上述两种途径外,我们学校通过“申请-考核”制、普通招考“两段制”面向应、往届生进行招考选拔。一般“申请-考核”制选拔时间于12月至1月开展。2021年,我们学校共有4个学院通过“申请-考核”制招生。“申请-考核”制招生报考条件中除了要求考生具备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并且已取得较为突出的科研成果(如专业学术论文发表等)。由申请者将相关材料提交报考导师审核推荐,经学院招生小组综合考核打分,确定候选人资格,经学校审核通过后,成为“申请-考核”制资格候选人,参加基本能力测试成绩合格者,获得拟录取资格。未获得“申请-考核”制候选人资格的考生还可继续报考“两段制”考试。为进一步做好博士研究生的招生选拔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博士研究生考核评价机制,突出导师群体和基层学术组织在博士研究生选拔中的主导作用。自2014年,我们学校在博士研究生普通招考中推行两段制考试改革。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在第一阶段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基本能力测试。原则上设置初试科目一至两门,主要为外语(100分)和专业基础课(100分),达到基本分数线者进入第二阶段(复试)考核。第二阶段考试主要为专业考核和综合素质测评,突出对考生创新能力和专业潜质的考查。学校会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坚持“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实行按导师招生,依据考生的考核成绩及导师意见等情况确定最终拟录取名单。【问题四】读了研究生是否就有了明显就业优势?在考研大军中,不少人是冲着未来好找工作而去的。家长和考生们很想知道,研究生毕业后真的具有明显就业优势吗?调查显示学历与收入基本成正比麦可思研究院副院长马妍近年来持续高涨的考研热情,反映出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高层次人才需求不断加大,大学毕业生希望通过提升学历来增强个人竞争力的意愿越来越强烈。麦可思数据也显示,“就业前景好”和“职业发展需要”,是本科毕业生选择国内读研的最主要动机,比例均超过半数。“考研到底值不值”“工作3年和读研3年,差距能有多大”这类话题经常在网络上被讨论。我们基于大学生毕业后发展跟踪评价的调查发现,从毕业后短期就业情况来看,刚毕业研究生的月收入与工作3年的本科毕业生相比基本持平。不过,从职场中期发展来看,学历提升和未提升群体在就业质量方面还是出现了一定的差距。举例来说,2014届本科毕业5年后学历提升人群的月收入为10408元,比同届学历没有提升人群高出725元。对于“双一流”院校毕业生来说,这一差距更为显著,学历提升人群的月收入为13027元,相比未提升人群高出1144元。学历提升除了带来经济方面的回报以外,为毕业生的职场感受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2014届学历提升人群毕业5年后的就业满意度为79%,比学历未提升人群高出6个百分点。不可否认,升学对大学生就业可以起到一定分流与缓冲作用,但研究生持续扩招也造成部分人对“是否会产生就业积压,影响两三年后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担忧。其实,从这两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来看,扩招重点是面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专业倾斜,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都是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领域的紧缺人才。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如何,不仅取决于毕业生数量、岗位需求数量,也取决于毕业生自身是否有能力胜任岗位工作。这不仅需要学生在学习期间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培养单位严把质量关。今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研究生培养单位要从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导师岗位管理、质量评价机制等五个方面,全面从严加强管理,提升培养质量。这无疑对高校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供图:视觉中国
下午要出门办事,趁中午有点时间赶紧在办公室睡了会。趟下立马睡着,足足睡了近50分钟。醒来之后,脑袋特别清醒,状态很好。近段时间,我是明显缺觉,能有时间稍微多睡会儿,状态就很不一样。这让我想起了数年前同时上学和上班的生活,虽然比较累,但是每当早上睡醒以后就又会充满干劲地投入新的一天,乐此不疲。那段日子,每天最幸福的就是躺下准备睡觉的时候。而今又能找到类似的感觉,实属不易。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在上学的同时还兼职挣钱补贴生活的大学生不在少数。看似时间紧张,比较辛苦,恨不得把时间掰开成两半用,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时间利用效率极高,学习和工作效果反而更好。我自己就有过类似的经历和体会。今天看到的数据是有关部门预计明年我国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将再创新高,达到909万人,同比将增加近35万人。这样庞大的数量,意味着激烈的就业竞争。而优质的职位毕竟有限,初次就业后对自己岗位不满意的人也不在少数。继续深造提升学历,无疑可以提高就业竞争力,很多人都会考虑读书。对于有一定工作年限积累的考生而言,如果能够在读书同时,继续工作获取收益,无疑是机会成本较小的方式。而近年来出现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恰好可以满足他们的与需求。前段时间关于部分用人单位限制招聘非全日制毕业生的消息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讨论。事实上,这里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同于在职研究生,它与全日制研究生之间也仅是学习方式的不同。对相关内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此前发布的文章。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职受限!对于非全日制毕业生的误解几时休近日,教育部已经就做好2021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发文,文中明确要求用人单位在招聘信息发布和实际录取过程中都不能将学生的毕业院校、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国(境)外学习经历等内容作为招聘限制性条件。这也是我国目前即将面临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一大福音,希望这一举措能够切实改善这些毕业生的就业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