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对72名研究生作出了退学处理;合肥工业大学对46名硕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9名博士研究生、22名硕士研究生、284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进入清退名单;吉林农业大学对34名研究生予以学业预警;西南交通大学拟对不合要求的2012级博士研究生和2014级硕士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西南大学将对不合要求的研究生学籍开展集中清理;大连理工大学启动2019年在学博士生清退、劝退和学籍预警工作;东北师范大学开展2019年度研究生清退工作;东华理工大学对研究生进行学籍清查工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开展研究生清退预警工作……严出大学严出,从去年的本科生蔓延到今年的研究生,大势势不可挡。不少理工科研究生表示读得很痛苦,学校加了发表SCI论文的要求,科研门槛水涨船高。人文社科也一样,大环境是越来越严格。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如此要求道。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势必要从严要求研究生,对延期学生进行清退。不过,熊丙奇指出,从严要求研究生,不能仅仅只是清退延期学生。之所以延期,更重要的原因是学校、导师不够重视对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和过程评价。有研究生抱怨道,“我论文老早发给了导师,至今没有给我修改意见……我预计5月答辩,但是一直被拖,现在6月能不能答辩都是问题。”因此,从严要求研究生,更需要健全导师制。也就是说,导师不能再当甩手掌柜了。“重点抓住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评阅、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学位授予全方位全流程管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一语中的。不过,眼下大学对教师的评价,强调的是发表的论文,申请的课题、项目经费,导师与学生的关系越来越像是老板和员工,熊丙奇跟记者说,“这种行政主导的评价其实非常粗旷。”从根本上来说,重点是要改革学校的治理结构。熊丙奇总结,“要去适应现代大学制度,其实就是16个字,‘自主办学、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学生自治’,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来源丨人民网编辑丨俊博重点推荐更多精彩新闻下载ZAKER通过城市设置进入长春频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3年博士最长8年毕不了业,65%的博士可能无法按期毕业,不是所有博士都理所当然能毕业”,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在今年两会上说。最近,广州大学对72名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他们中,有5名博士生、67名硕士生。这意味着,有博士生2010年就入学了,至今8年毕不了业。广州大学跟记者透露,学位的管理将越来越严格,总的来说是朝着严出的方向。清退研究生遭清退,这事儿是认真的,可远远不止广州大学一所。从年初以来,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0所高校着手清退研究生。广州大学对72名研究生作出了退学处理;合肥工业大学对46名硕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9名博士研究生、22名硕士研究生、284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进入清退名单;吉林农业大学对34名研究生予以学业预警;西南交通大学拟对不合要求的2012级博士研究生和2014级硕士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西南大学将对不合要求的研究生学籍开展集中清理;大连理工大学启动2019年在学博士生清退、劝退和学籍预警工作;东北师范大学开展2019年度研究生清退工作;东华理工大学对研究生进行学籍清查工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开展研究生清退预警工作……按高校已经披露的数字初步核算,至少500名研究生遭到清退或正面临清退风险。实际进行研究生清退的高校数,以及遭清退处境的研究生数,相信远超不完全统计的数据。这些研究生面临退学风险,有一个共同原因: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按照《广州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细则》第二十条规定,研究生在校基本修业年限(学制)为:硕士生最长不超过5年,博士生不超过7年。为什么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实行弹性学制呢?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记者,因为我国大学的办学经费过度地倚赖行政拨款,“很简单的道理嘛,如果一个研究生学了六年或七年了,他就会更多地占用国家经费。”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大学的后勤没有社会化,延期研究生一多,学校的管理和服务压力也大啊。学生若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学校可予退学处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条给予肯定。“对72名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是依据学校学业管理的规定,我们是不可能随随便便就做决定的。”广州大学跟记者表示,“从学位授予角度来讲,就算本科生也不是百分百毕业。”广州大学强调,对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不需要去拔高它,也不需要过分去渲染它,这只是很正常的一个管理规定的执行。记者从广州大学官网看到,截至2018年10月,有博士研究生188人,硕士研究生4533人。粗略来算,每40个博士里就有1个被淘汰,每70个硕士里就有1个被退学。广州大学提示道,“其实在广东高校界,跟中山大学、华南理工等学校相比,我们这个淘汰率都不算高的。像一些老牌的985高校,因为本身研究生的基数会大一点,大家反而会忽略淘汰率。”严出大学严出,从去年的本科生蔓延到今年的研究生,大势势不可挡。不少理工科研究生表示读得很痛苦,学校加了发表SCI论文的要求,科研门槛水涨船高。人文社科也一样,大环境是越来越严格。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如此要求道。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势必要从严要求研究生,对延期学生进行清退。不过,熊丙奇指出,从严要求研究生,不能仅仅只是清退延期学生。之所以延期,更重要的原因是学校、导师不够重视对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和过程评价。有研究生抱怨道,“我论文老早发给了导师,至今没有给我修改意见……我预计5月答辩,但是一直被拖,现在6月能不能答辩都是问题。”因此,从严要求研究生,更需要健全导师制。也就是说,导师不能再当甩手掌柜了。“重点抓住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评阅、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学位授予全方位全流程管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一语中的。来源:长春晚报
日前,吉林农业大学发布了该校2020年第一批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相关信息如下吉林农业大学坐落于吉林省省会长春市,是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A类),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合作共建大学,吉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工程院共建的“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吉林研究院”建设依托单位,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现已成为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工、医、文、管、法、教、经、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国家和区域农业、农村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基地。真诚欢迎广大考生调剂到我校。现将2020年全日制、非全日制专业学位、部分非全日制学术型调剂信息公布如下,全日制学术型调剂信息将于近期公布。具体调剂缺额信息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调剂系统公布为准。预调剂专业第一志愿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会计、图书情报、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在满足旅游管理专业报考条件的基础上,可申请调剂到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复试方式网络远程复试。调剂办法5月20日左右国家调剂系统开通后,请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系统提交调剂申请。学校将通过研招网调剂系统对调剂考生进行资格审查并及时发放复试通知。来源: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研招办 责编:胡鑫 审核:刘青竹详细信息请参见吉林农业大学研招办官网
日前,吉林农业大学发布了该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调剂工作实施办法,并公布了调剂专业,相关信息如下:说明:详细调剂信息请参见吉林农业大学校研究生院来源: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校研究生院 责编:胡鑫 审核:刘青竹
7 月 29 日,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指示。在当前形势下,统筹应对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大变局,具有历史性标志性意义。近年来,吉林农业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不断深化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管理制度改革,以 " 新农科 " 建设为契机,培养出了一大批基础扎实、素养优秀、专业精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打造出具有鲜明特色和影响的 " 新农科 " 研究生教育。一、以 " 新农科 " 建设为引领,构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研究生教育要坚持 " 四为 " 方针,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 十三五 " 以来,吉林农业大学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吉林省发展实际,以学位点授权审核和动态调整工作为契机,以 " 新农科 " 建设为引领,对现有学科进行调整和优化,推动研究生教育更加契合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学校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积极推进 " 新农科 " 建设,优先布局与智慧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食品科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学科。" 十三五 " 以来,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等 2 个学科领域进入 ESI 全球排名前 1%,新增 4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特色学科、专业领域 13 个。目前,学校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涵盖农、理、工、医、管理、法、教育等七个门类,实现了对所有本科专业的全覆盖,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涵盖农、理、工、医、管理等五个门类。拥有 9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 9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均居省属高校首位;20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建立了与学校办学目标定位相一致、与经济社会发展相承接的学科群,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与 " 新农科 " 建设相适应的农林学科体系。学校把科研平台变为人才培养的平台,把科研活动变成培养独创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载体。" 十三五 " 以来,学校坚持深化科教结合和产教融合。面向国家粮食安全、新农科建设、农业生命科学等国民经济关键领域办学,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育人长效机制。深化 " 科研也是教学 " 的理念,深化科教服务,推动一流农业大学的人才培养迈向新的高度。将研究生的培养融入大平台、大团队,目前,各院级单位和学科均组成了科研团队,依托科研平台、重大科研项目进行高层次人才培养,实行导师与团队相结合,实行导师负责制下 1+N(1 名导师和若干科研团队成员)的培养模式。全校 95% 以上的科研项目、高水平学术成果均由研究生参与完成。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着力提升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对研究生教育而言,导师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加强指导力量,健全副导师和导师组制度也是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提出的新要求。" 十三五 " 以来,学校将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导师队伍的第一标准,规范导师的指导行为,持续提升导师的专业技能和指导水平,努力打造一支学术水平高、热心教书育人的导师队伍。学校坚持提高导师业绩标准,深入推进导师遴选资格和招生资格认定工作。修订、制定了《吉林农业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吉林农业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招生资格认定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完善了动态考核与淘汰机制,实现了导师任职资格和招生资格双向管理。对导师立德树人、业绩水平等指导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不唯职称,遴选了一批业绩突出的副教授为博士生导师。实施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负责制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对导师指导行为和精力投入提出明确要求,导师参与学位论文的全过程管理,完善导师问责制,对培养质量出现问题的导师,视情况分别采取质量约谈、限招、停招、取消导师资格等措施。建立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分类评聘、分类考核评价制度和岗位动态调整机制。学校结合 " 新农科 " 建设,在吉林省农科院、林科院等联合培养单位遴选了 350 余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适应,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水平 " 双师型 " 导师队伍。目前,我校的博士生导师由 " 十二五 " 末期的 83 名增至 158 名,硕士生导师由 604 名增至 1089 名,招生数量与导师数量比例更趋合理,基本满足了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的任务要求,为我们做好研究生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进入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对创新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十三五 " 以来,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遵循教育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路径,培养出了一大批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精准实施研究生扩招,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规模调整。研究生规模是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指标。博士生教育体现一所大学人才培养的高度,硕士生教育体现一所大学人才培养的活力。" 十三五 " 以来,学校不断拓宽生源选拔渠道,畅通 " 本 - 硕 - 博 " 连读机制,加大 " 英才班 " 推免生的数量和比例,努力留住一批优秀本科生源。在规模上,博士生从 " 十二五 " 末期的 64 人增至 124 人,增长 94%;硕士生从 861 人增至 1529 人,增长 78%;通过集中新增、动态调整等方式,稳步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规模,专业学位研究生从 249 人增至 713 人,增长 186%,目前,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接近 1:1。学校的博士招生规模位居省属高校第 2 位,硕士招生规模位居省属高校第 3 位。优化考试招生制度,生源质量大幅提高。生源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优化招生选拔机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招生考试改革的理性追求。" 十三五 " 以来,学校积极探索高层次人才选拔的科学性,实行学校、学院和学科分级管理。博士外语初试考核方式多元化,达到学校规定的标准可以申请外语免试。完善了博士 " 申请 - 考核 "、硕博连读和直博生制度,打通了 " 本硕博 " 贯通式培养渠道。生源质量大幅提高,硕士一志愿报考和增长人数居于省属高校前列。硕博连读生、直博生比例达 30% 以上,全脱产博士录取比例达 95% 以上。深化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健全。研究生课程教学要充分体现研究性,体现研究生教育应用的深度和难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激发学生的学术志趣。" 十三五 " 以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学校重新修订了研究生培养方案。推进分类培养体系建设,避免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同质化倾向。针对不同学科的要求和特点,建立分类培养标准和学位授予标准。突出课程特色,以一级学科为平台构建课程体系,专业学位硕士加大了案例课、实践课的设置。建立协同育人机制,专业学位培养特色凸显。研究生教育发展需要多主体的良性互动和有效协同。学校坚持开门办学,推进资源共享;强化产教融合,聚焦实践创新,让专业学位更专业。学校结合 " 新农科 " 建设,与省内十余所涉农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签署人才培养协议,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结合 " 新农科 " 建设,动态调整培养模式。与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联合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基地,拓展 " 双师型 " 导师资源,促进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加强行业专家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全程指导,着力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科教资源整合、产学研融合和协同创新,逐步构建 " 政府 - 企业 - 学校 " 三位一体联合培养模式,实现教育资源优势互补。推动研究生学习年限改革,分流机制日益完善。为保障研究生有充足时间进行科研实验和学术训练,学校对博士学习年限进行了调整。博士生基础学制由 3 年调整为 4 年。同时,为促进博士生高水平学术成果产出,允许部分博士生的最长申请学位年限调整为 8 年。完善了直博生、硕博连读生的修业年限、分流时限等节点。学校对博士、学硕、专硕最长学习年限实行时限终结机制,在培养过程中未达到学业要求的研究生,实行分流淘汰制度," 十三五 " 以来,已分流淘汰 56 名无法完成学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破除 " 唯论文 " 标准,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十三五 " 以来,学校对《吉林农业大学关于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暂行规定》进行了修订,在省属院校内率先破除评价硕士生发表学术成果中仅 " 唯论文 "" 唯 SCI",尝试将学术论文、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地方标准、审定品种、软件著作权等成果均纳入授予学位标准。为确保学位论文质量,学校将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全部委托第三方平台组织评审。提高评审论文单位的层次,严格执行论文复制比检测、论文外审等制度,有效保证了论文质量。新时代、新农科、新发展,人才至关重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高端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重要性越发凸显,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作用越来越大。今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指出 "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 农业科技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更深刻把握了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大格局,是下一步做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作为省属重点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勇担农业大学使命,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农业大学办学特色,加强农业领域科技创新,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聚力改革发展,聚焦质量提升,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 " 新农科 " 研究生教育的新跨越,为吉林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提供优质的人才保障,为决胜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吉林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作出吉农人应有的贡献。来源: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党委宣传部【来源:ZAKER吉林】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推免生全称“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10日正式报名,吉林农业大学发出通知,公布2021年招收推免生(含本科直博生)章程,符合条件的考生10月12日开始报名。按着章程规定,基本报名条件为:获得本科所在学校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品德良好,无任何违法违纪以及受处分记录;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良好,专业能力较强;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接收硕士推免生一般不超过招生计划的50%,每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招收直博生一般不超过2名。10月12日起,推免生通过“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以下简称“推免服务系统”,网址:http://yz.chsi.com.cn/tm/))查询“吉林农业大学2021年招收推荐免试生专业目录”,填写报考志愿。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对符合条件的推荐免试生发送复试通知,复试主要内容为专业知识能力测试及外语应用能力测试,具体方式和办法由学院自行确定。学校在11月1日前完成推免生复试及拟录取工作,拟录取推免生名单公示10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报上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审核、备案。推免生在本科毕业前受到学校纪律处分、出现不及格课程、毕业论文成绩未达到良好以上、未获得学士学位、推免过程中弄虚作假等将会被取消资格。已被学校接收的推免生(含本科直博生),不得再报名参加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殷维【来源:中国吉林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黑木耳大家一定不陌生,但是通体乳白的玉木耳,大家见过吗?玉木耳吉林省白山市有一个叫张金朋的80后,他从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家乡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种植玉木耳。2019年,张金朋的玉木耳年销售额达到500多万元,带动吉林、山西、陕西等地300多个农户种植玉木耳。近日,《致富经》报道了张金朋为发展玉木耳产业回乡创业,把书本知识运用到田间地头,成功将科学知识转化为财富的事迹。一、玉木耳的由来张金朋出生于1989年,25岁时,他考上了吉林农业大学的研究生。2015年,当时正在读研二的张金朋第一次在实验室里见到了玉木耳。吉林农业大学在食用菌研究领域一直走在前沿。吉林农大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 30余年来一直致力于菌物科学与食用菌工程技术和产业化研究。从2010年开始,李玉院士带领团队,花费5年时间完成了玉木耳这一新品种的选育工作。中国是食用菌大国,却不是食用菌强国。2018年,中国食用菌产量近4000万吨,占世界食用菌产量的75%以上。可是,国内90%以上的食用菌菌种都是由国外培育、选育和驯化的。而李玉院士选育出的玉木耳,是中国自主选育的新品种!二、种植随着对玉木耳的了解越来越多,张金朋心中的一个想法也越来越强——他想把玉木耳从实验室带到田地里,把玉木耳打造成一个地方名片!为了推广玉木耳,吉林农大已经选出一批具有10年以上食用菌种植、销售经验的种植户。张金朋学的是农业经济学,在食用菌种植技术方面并不精通。然而,他觉得自己有一个种植户们比不了的优势——他的背后有母校的强大科研团队支持!2016年3月,张金朋在离毕业还有4个月的时候,回到家乡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向家人借了40万元建起了4个大棚。他一边写论文,一边搞玉木耳的种植。6月份时,第一批菌包挂进了大棚,张金朋按照课本上的种植流程精心养殖。可是,半个月后收获的第一批玉木耳居然有20%左右颜色发红。要知道,正常的玉木耳应该是乳白色。张金朋急忙咨询了母校的副教授李晓,李晓老师告诉他,玉木耳吸附性极强,对水质的要求也极高,如果养木耳的水不干净,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张金朋在大棚里仔细观察,发现玉木耳之所以会变色,是因为大棚的支架被水浸泡后,有的地方生了铁锈。吸附性极强的玉木耳吸收了含有铁锈的水,就会呈现出红褐色。张金朋立即采取措施补救,将大棚支架的焊接处涂上防腐漆,防止支架生锈。三、晾晒鲜玉木耳很难保存,采摘下来3天内卖不出去就会发霉变质。张金朋想把玉木耳晒成干货,他在晾晒过程中不断摸索,终于找到了把玉木耳的保质期从3个月延长到了1年的方法。玉木耳发霉变质刚采摘下来的玉木耳是乳白色的,晾晒环境不同,干品的颜色就会出现差异——气温30摄氏度左右、在阳光下长时间曝晒,玉木耳会变黄;阴天下雨,空气潮湿,玉木耳又很容易发霉。当时,张金朋的大棚每天要采摘5000斤左右的鲜玉木耳,鲜货当天卖不完就放到晾棚里晾晒。为了减少损失,张金朋每隔3个小时就要去晾棚翻一下玉木耳。时间久了,他琢磨出了一套心得——根据当地的温度和湿度变化,随时调整玉木耳的晾晒时间,还要给大棚套上薄膜避免太阳直晒。7、8、9三个月是玉木耳的采摘季,2016年,张金朋总共收获了玉木耳干品1万多斤。他把自己的实践经验整理后反馈给吉林农大的老师,方便他们把经验传递给其他玉木耳种植户。四、销售2016年8月,在长春的市场上,鲜玉木耳最贵能卖到120元一斤。张金朋当时没有着急出售,而是等到9月份将最后一批玉木耳晾晒完才开始寻找销路。他走访了市场,最终将目标定在了当地的特产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距离长白山天池景区120公里,与朝鲜隔鸭绿江相望,每年来这里旅游的游客超过50万人次。玉木耳上市的时间正是当地的旅游旺季。张金朋给玉木耳干品定价80元一斤,由于品种稀奇,玉木耳在特产店很畅销。干玉木耳鲜玉木耳可以生吃,但是玉木耳比黑木耳厚,干玉木耳不能像黑木耳那样用温水泡发,而是要用滚开的水煮3分钟。由于曾发生过游客用温水泡发玉木耳硬的咬不动、打电话给经销商闹退货的事,张金朋特意将玉木耳的正确泡发方法写在了包装袋的醒目位置。2016年,张金朋的1万多斤玉木耳干品仅用3个月就卖完了。泡发的玉木耳五、扩大规模2018年,张金朋以住房做抵押贷款500多万元,将种植规模扩大到30个大棚。玉木耳的产量增加后,一部分被卖到特产店,另外一部分被推销到当地饭店。张金朋请厨师朋友帮忙,用玉木耳开发出十道菜品,很受消费者喜欢。玉木耳菜品2019年,张金朋的年销售额超过了500万元。2020年,张金朋建起了45个大棚,占地面积15亩,年产10万斤干玉木耳。折合算下来,一亩地能收获4万5千斤鲜玉木耳,每亩收益27万多元。由于张金朋对养殖的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他的玉木耳品质出众,价格比别人的一斤要高出10元到15元。今年上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玉木耳在饭店和特产店的销量都减少了。张金朋就通过电商平台线上销售,将精细挑选过的玉木耳卖到全国各地。六、深加工张金朋深知农产品都有一个痛点就是附加值低。市场上黑木耳的深加工产品几乎没有,但银耳却有一种深加工产品——银耳莲子羹。玉木耳代餐品张金朋受此启发,找到福建一家代加工厂合作,研制出一种玉木耳代餐品。这种代餐品以玉木耳、红枣和枸杞为材料制成,食用方法简单,只要用60度的热水冲泡就可以食用。一条玉木耳深加工生产线需要投资1000万元,张金朋还没有这样的经济实力。于是,他带着产品找到了对玉木耳很感兴趣的长春农产品销售商刘丁安合作。张金朋出技术,刘丁安出1000万的资金,张金朋为了让资金早日进入玉木耳产业,主动让出了大头。今年8月,刘丁安的第一笔资金已经到账。5年过去,种植玉木耳的农户已经有1000多户,张金朋带动的农户就有300多户,分布在吉林、山西、陕西等地。张金朋并不满足于他现在的成绩,因为和有几十年种植历史、2018年产量近600万吨的黑木耳相比,玉木耳产业的发展之路还任重道远。张金朋说,像他们这样农学院毕业的学生,就该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课本上的东西搬到田间地头。
哈佛大学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顶尖高校。每年在咱们国内录取的学生,屈指可数、寥寥无几。能够进入哈佛大学就读的学生,通常是学霸中的学霸,让人羡慕不已。这里向大家分享一位获得哈佛大学垂青的非典型学霸,他没有光鲜的求学之路,甚至有些“学渣”的味道,却因为一篇论文叩开了哈佛大学的大门。他,就是南京林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唐国胜。别看唐同学贵为博士研究生,其实他的学习生涯颇为折腾、跌宕起伏。他没有其他学霸那样的天赋异禀,也不是那种酷爱学习、把读书当成唯一爱好的勤奋学生,小学阶段成绩就在班上垫底,小升初的时候还有还动过辍学的念头。后来读了初中、高中,成绩仍然没有大的起色,第一次高考榜上无名。尽管如此,唐同学并没有就此气馁,而是选择了复读。再战高考,他的成绩有了明显进步,考上了吉林农业大学,就读中药学专业。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既不是985大学,也不是211高校,在全国高校排名两百多位,在吉林省内的高校中也只排名到第六位。尽管如此,这所高校仍然为唐国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进入大学,与很多大学新生一样,唐同学也很迷茫,没有自己的明确目标。大学期间也很少往图书馆里跑,大把的时间花在了校内外活动及社会实践之中。本科毕业之后,他选择了继续攻读中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恰恰就是读研期间,这个喜欢做实验的小伙子找到了存在感。协助导师完成科研项目部分实验,帮助学弟学妹解决实验难题等,并且发表7篇论文,搞出8项个人专利,还斩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说实在的,基础并不怎么好的他,能取得如此优秀的成果和成绩,实在是让人刮目相看。很多研究生在读期间,想要完成唐国胜同学这些成绩中的某一项,都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任务。当然,这些成绩也为唐同学注入了强大的信心——继续考博。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很骨感。考博光有信心还中够,还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才行。在第一次考博中,由于英语这块“短板”太短,唐国胜没有一考成功,读博的希望之火被当头浇灭。直接就业?还是继续考博?反复地思想斗争之后,唐同学决定再战一年,继续冲刺心中的博士梦,剑指中科院。二战考博注定是辛苦的。尤其是“瘸腿”的英语,没让唐国胜少吃苦头,花在这门功课上的复习时间和精力,比其他考博的同学至少要多出好几番。尽管如此,二战考博仍然吃了英语的亏,没能考进理想的中科院,来到了南京林业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从小成绩不好,高考又落榜,如此坎坷的求学经历并未让唐国胜感到气馁,他反而因此变得更加努力。恰恰就是这样的不气馁、不放弃、不懈怠,助推唐国胜走向了成功。硕士研究生期间,唐国胜呆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实验室。做实验、写文章、弄专利这几件事,几乎占满唐国胜的整个学习生活。读研没多久,喜好实验的他就把实验室的所有设备弄了个滚瓜烂熟,一度还当起了实验设备维修工。南京林业大学读博期间,唐国胜更加勤奋起来,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验室。从早上八点到晚上11点,往实验室里一坐,一整天就过去了。经过两年的努力,唐国胜终出成果啦,论文发表在影响因子高达12.4的国际期刊《Advanced Science》之上,在着重要的生物医药和材料科学应用价值。两年磨一剑。唐国胜的心血没有白费,这篇高影响因子的科研论文也得到了媒体的关注,中国聚合物网等相继报道。更为重要的是,这篇学术论文还引起了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的高度重视,并且还抛来橄榄枝,给予唐国胜两年的访学机会。哈佛大学对于唐国胜来说,在这之前到哈佛医学院访学,这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因为一篇文章竟然变成了现实,不得不说,这就是“无心插柳柳在荫”啊。这就是唐国胜,从小学到高中没有学霸迹象,没有太多的特长与爱好,大学本科期间甚至都没有明确的人生方向,如今却求学哈佛,超越了绝大多数学霸。这就是所谓的逆袭,超级励志!没有天赋不是理由,不爱学习不是借口!做任何事情,只要踏实肯干,潜心钻研,成功自然会向你敞开那道门。(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不妥,联系速删)
7月24日18时,“招办主任谈报考”2020年吉林省网络报考说明会正式直播。吉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杨征、本科招生科科长邵志国做客直播间。吉林日报彩练新闻、吉林日报官方微信、吉林日报头条号、吉林高考手机报官方微信对此次报考说明会进行同步直播。杨征首先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吉林农业大学是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A类),首批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省属高校,全国就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首批99所国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之一,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邵志国重点介绍了今年的招生政策。学校今年面向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招生4146人。今年继续实行“大类”和“专业”并行的方式进行招生,共有15个大类招生,16个专业招生。学校为加快新农科建设,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全国首办菌物科学与工程、农药化肥2个本科专业,吉林省首办智慧农业1个本科专业。另外,2020年学校新增吉林省省属高校农科生“订单式”培养计划160人。在录取时,个别专业会有哪些特别的要求?邵志国介绍,学校对不同的专业培养需要,在录取时会有一些要求。如英语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且要求英语单科最低成绩100分;生物技术(中外合作办学)、动物科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主要课程由外方合作院校派遣教师授课,非英语语种考生不宜报考。直播最后,两位嘉宾分别回答了网友提出的“专业不理想能否转专业”“报考该校有哪些注意事项”等问题。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常麟祥 /文 宋诗聪 /摄 编辑:张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