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8-2019年度研究生教育高校排名!韩婴

2018-2019年度研究生教育高校排名!

现在越来越多的小伙伴们都选择了考研,20考研很大可能报考人数会突破300万。其中有很多人都会有名校情结,虽然我们不一定都能上岸名校,但是有个憧憬也是好的。当然,对于求稳的同学来说还是要结合自己的能力来匹配高校,考不了985,211也是好的,考不了211,一些比较强的双非也是很不错的。重点是能上岸。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2018-2019年度研究生教育的院校排名,准备考研的小伙伴们可以参考一下。支持我们请关注或使用评论功能↓↓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私名

新起点!这所“双一流”高校成立研究生院

12月31日,东华大学研究生教育大会暨东华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仪式在延安路校区举行。党委书记刘承功、校长俞建勇共同为东华大学研究生院揭牌。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崔运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云骏,副校长邱高、陈革、舒慧生、李炜出席会议;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束金龙,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焱,南京大学党委常委、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周济林,同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黄宏伟等应邀参会;各学院、部处负责人,研究生督学组专家以及师生代表150余人与会。会议由舒慧生主持。(刘承功、俞建勇共同为东华大学研究生院揭牌) 刘承功指出,学校研究生教育大会的召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部署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和三部委《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推进新时代东华大学研究生教育抢先机、开新局的重要举措。他强调,研究生教育不仅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更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立足“两个大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照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新的更高要求,深入推进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他指出,要合理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同时抓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研体量增长以及相关办学资源的配套落实;要注重面向基础学科、关键技术领域、新兴交叉领域,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以高水平科研支撑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教育评价方式,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上力争新突破;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导师育人作用,着眼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身心健康、学风建设等进一步加强党建和思政工作;要推动本硕博贯通培养,发挥好高水平研究生教育对本科教育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不断提升学校人才培养整体质量。俞建勇强调,在全国首次研究生教育会议胜利召开、学校研究生教育面临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研究生教育要努力优化研究生培养结构、重塑教育形态,推进育人方式等的变革,推动科教协同和产教融合,在科技创新、推动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目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对学校研究生教育近年来实施“创新、实践和国际化”三大战略,在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实践,形成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研究生教育体系等方面所做的努力给予肯定,重点分析了学校研究生教育“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学位点分布与结构不断改善,生源质量与规模逐年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水平显著提高。立足“十四五”,学校要以更高标准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并从四个方面重点发力:一要服务国家战略特需,优化研究生培养结构,要努力提升学校研究生教育规模和水平,加快推进学科、人才、科研一体化发展,集聚资源,大力发展工程类专业学位博士点,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二要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导师指导能力,建立导师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多种培训方式,提升导师思想政治素质、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的能力与水平;三要坚持创新驱动,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实施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计划;整合育人资源和创新要素,成立产教融合育人联盟,培育建设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四要以教育评价改革为契机,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按照中央“破五唯”的精神,改革研究生学位授予标准,健全多维分类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会议现场) 束金龙代表上海市学位办对东华大学研究生教育大会的召开和东华大学研究生院的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东华大学自建校以来积极服务国家需求,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他希望学校继续发扬满足国家需求、引领行业发展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凝练学科特色,优化学科布局,服务产业升级;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并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会上,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俞昊围绕思想政治引领行动计划、学科布局优化行动计划“两大行动计划”以及导师培养能力提升工程、生源质量改善工程、课程教学强化工程、学术创新培育工程、产教融合促进工程、质量评价体系重塑工程“六大工程”,解读《东华大学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陈焱、周济林、黄宏伟三位兄弟院校研究生教育专家分别围绕“创新一流研究生教育、培养‘高精尖缺’人才”;“聚力立德树人,着力提升质量”;“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内涵与实践”作主题报告。本次会议既是一次研究生教育的学习大会,更是一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布置会和动员会。学校将针对《东华大学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凝聚共识,推动“十四五”期间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书写新篇章!来源:东华大学。

定了!研究生教育工作,浙大这么干!

11月26日,浙江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全面把握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要求,谋划学校卓越研究生教育战略蓝图。校党委书记任少波、校长吴朝晖出席会议并讲话。副校长严建华作研究生教育工作专题报告,校党委副书记邬小撑主持会议。校领导叶民、何莲珍、王立忠、周天华、吴健、傅强、黄先海出席会议。任少波指出,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推动学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他强调,面向未来,要始终坚持把“德”放在首位,突出“德育”在人的现代化和全面发展中的导向作用,以德性养成引领有灵魂有方向的研究生教育。在即将启动的全校研究生教育工作大讨论上,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加强研究生德育工作。任少波从气度、高度、深度、效度、温度等五个方面阐述了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德育内涵。他指出,要涵育理想与胸怀格局,以理想主义激发动力,培养“心中有梦”的人,建立“四个自信”、知识探索的自信和未来人生的自信;以正确义利观培育格局,培养“眼中有光”的人,坚持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牢牢扭住远大目标,以义正利,修身成德;以人民胸怀塑造精神,培养“肩上有责”的人,进一步开阔家国情怀和世界胸怀。要强化使命与改革导向,在明晰改革发展要求中坚定责任使命,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开展结构调整,遵循创新规律实施迭代升级,遵循教育规律深化评价改革。要尊德性、道问学,坚持创新的导向、求是的品质、实践的途径,营造卓越学术环境,引导研究生在做学问、成为学者的过程中涵育品德。任少波强调,要打造以德为先的师生共同体,在德性共同成长中构建和谐导学关系,在对学生严管厚爱中强化导师育人职责,在涵育高尚师德中实现“成风化人”的追求,落实落细落小尊师爱生风尚。要在党建引领下营造集体关怀环境,将党的领导和党建引领作为坚强政治保证和重要组织优势,围绕学术发展、管理服务和安全稳定厚植集体关怀的良好德育生态,大力破“五唯”,重视科研伦理和学术诚信教育,着力解决研究生所思所想所忧所盼问题,加强风险防范,全面、系统、持续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水平。吴朝晖指出,学校的研究生教育不断开拓新局面、构筑新优势、展现新成就,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一是坚持德才兼备,将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并重的要求贯穿于研究生教育全过程;二是坚持卓越追求,坚定不移地将内涵发展作为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三是坚持学科育人,将学科体系的整体资源转化为研究生教育的独特优势;四是坚持科教协同,推动研究生在科研创新一线成为生力军;五是坚持产教融合,在服务社会需求中提升研究生培养能力;六是坚持改革赋能,以体制机制改革不断破解研究生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七是坚持开放发展,让研究生在国际合作中勇攀高峰;八是坚持党建引领,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体验中践行研究生的忠诚担当。吴朝晖指出,要全面把握大变局下的教育变革,找准新时代浙江大学研究生教育的新方位。以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前列支撑进入创新型国家的前列,以提升研究生培养能力支撑服务新发展格局能力,以高质量研究生教育支撑高质量社会发展;要遵循育人规律,从聚焦全链条育人、全面创新、学科育人功能发挥、开放发展、会聚改革红利的育人生态,严把入口关、过程关、出口关的育人过程,共同发力、良性循环的导学关系中系统提升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卓越性。吴朝晖强调,要突破重点,在解决关键问题中构筑研究生教育的战略新优势。提高推进研究生教育中造峰能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的关键能力,推进研究生教育中把方向、调结构、抓改革、促开放的重点任务,夯实研究生教育中完善学科专业设置、加强导师岗位管理、落实质量管控责任、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完善组织保障体系的工作基础。要认真高水平推进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以评促建,以评促升。全校要奋力打造更加卓越的研究生教育,为学校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凝聚战略合力,为建设教育强国和创新型国家作出应有贡献。会上,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叶松、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同舫、物理学系副系主任王凯、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祝水金、工程师学院党委书记陈丰秋、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院长程工分别围绕党建与思政教育、思政课建设、统筹招生贯通培养改革、导师队伍和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国际化人才培养等作了发言。医学院求是特聘教授胡海岚、能源工程学院博士生胡楠分别作为导师代表和研究生代表交流了心得体会。本次会议在紫金港校区设主会场,各学部、各学院(系)、各附属医院及有关教学单位设视频分会场。各学部、各学院(系)、各附属医院、有关教学单位、有关职能部门、直属单位、各一级学科、各专业学位类别(领域)负责人在主会场参会,全体研究生导师及研究生代表在分会场参会。文字作者:江宁宁图片来源:朱原之本文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叶静责任编辑:周亦颖

苟可得已

这所“双一流”成立研究生院!

12月31日,东华大学研究生教育大会暨东华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仪式在延安路校区举行。党委书记刘承功、校长俞建勇共同为东华大学研究生院揭牌。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崔运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云骏,副校长邱高、陈革、舒慧生、李炜出席会议;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束金龙,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焱,南京大学党委常委、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周济林,同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黄宏伟等应邀参会;各学院、部处负责人,研究生督学组专家以及师生代表150余人与会。会议由舒慧生主持。刘承功、俞建勇共同为东华大学研究生院揭牌刘承功指出,学校研究生教育大会的召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部署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和三部委《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推进新时代东华大学研究生教育抢先机、开新局的重要举措。他强调,研究生教育不仅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更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立足“两个大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照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新的更高要求,深入推进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他指出,要合理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同时抓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研体量增长以及相关办学资源的配套落实;要注重面向基础学科、关键技术领域、新兴交叉领域,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以高水平科研支撑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教育评价方式,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上力争新突破;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导师育人作用,着眼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身心健康、学风建设等进一步加强党建和思政工作;要推动本硕博贯通培养,发挥好高水平研究生教育对本科教育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不断提升学校人才培养整体质量。俞建勇强调,在全国首次研究生教育会议胜利召开、我校研究生教育面临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研究生教育要努力优化研究生培养结构、重塑教育形态,推进育人方式等的变革,推动科教协同和产教融合,在科技创新、推动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目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对我校研究生教育近年来实施“创新、实践和国际化”三大战略,在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实践,形成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研究生教育体系等方面所做的努力给予肯定,重点分析了我校研究生教育“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学位点分布与结构不断改善,生源质量与规模逐年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水平显著提高。立足“十四五”,学校要以更高标准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并从四个方面重点发力:一要服务国家战略特需,优化研究生培养结构,要努力提升学校研究生教育规模和水平,加快推进学科、人才、科研一体化发展,集聚资源,大力发展工程类专业学位博士点,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二要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导师指导能力,建立导师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多种培训方式,提升导师思想政治素质、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的能力与水平;三要坚持创新驱动,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实施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计划;整合育人资源和创新要素,成立产教融合育人联盟,培育建设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四要以教育评价改革为契机,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按照中央“破五唯”的精神,改革研究生学位授予标准,健全多维分类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会议现场束金龙代表上海市学位办对东华大学研究生教育大会的召开和东华大学研究生院的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东华大学自建校以来积极服务国家需求,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他希望学校继续发扬满足国家需求、引领行业发展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凝练学科特色,优化学科布局,服务产业升级;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并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会上,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俞昊围绕思想政治引领行动计划、学科布局优化行动计划“两大行动计划”以及导师培养能力提升工程、生源质量改善工程、课程教学强化工程、学术创新培育工程、产教融合促进工程、质量评价体系重塑工程“六大工程”,解读《东华大学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陈焱、周济林、黄宏伟三位兄弟院校研究生教育专家分别围绕“创新一流研究生教育、培养‘高精尖缺’人才”;“聚力立德树人,着力提升质量”;“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内涵与实践”作主题报告。素材来源:东华大学

从其强梁

苏州大学研究生教育信息

学校简介苏州大学地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素有“人间天堂”之称,他是第一个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列出的高校之一,是由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双一流”、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历史苏州大学的前身是SoochowUniversity(苏州大学,始建于)。中国内地高校院系调整,苏州大学文理学院、苏州大学文教学院、苏州大学数学与物理系联合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更名为苏州大学(SoochowUniversity)。后来,苏州蚕桑学院(1995)、苏州丝绸技术学院(1997)和苏州医学院(2000)相继并入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简介学院设有教育学系、心理学系和教育技术系。同时拥有苏州大学高等教育学院等7个研究所(中心、办公室)。目前,学院设有博士后移动台、高等教育博士点、教育经济学博士点(自行设计)、职业技术教育硕士、硕士、硕士。招生专业专业课程初审参考书教育硕士硕士专业课程考试内容为:633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参照国家统考大纲和备考书目,具体书目如下:教育硕士(专硕)333教育综合,参考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编制的大纲书目,具体书目如下:温馨提示:中国教育史建议以孙培青教师用书为主备考;外国教育史建议阅读吴式颖教师用书《外国教育史教程》;教育心理学以张大教师用书为主备考。2020级复试分数线这次,我们将共享苏州大学教育研究生招生考试机构的信息,如果您想了解其他院校的教育研究生入学考试信息,请留言或留言!~君君一言不发

美国人

习近平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在高校引发强烈反响

人民网北京7月30日电(孙竞 熊旭 李依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在全国高校引发热烈反响。高校教育工作者备受鼓舞,也倍感振奋。他们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人民群众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等最前沿,培养造就更多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指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加快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元元在29日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发言表示,学校将充分利用好抗击疫情这一最鲜活、最生动、最宝贵的素材,培育研究生家国情怀、奋斗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有品德、有品质、有品位”的卓越医学人才。作为高校代表之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杨宗凯也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作了交流发言。他提到,学校将继续践行“四个服务”历史使命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走以红色基因为魂,以服务国家需求为核,以提升质量内涵为主线的特色研究生教育之路,接续培育电子信息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谈到,学校将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凝练学科方向,致力于培养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为实现科技强国、教育强国的中国梦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研究生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盼。”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张来斌表示,近年来,学校面向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需求,扎根中国大地,努力构建高水平的育人体系。学校今后将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油气领域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高层次人才,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振奋人心、高屋建瓴,为我国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吹响了号角。”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孙治荣认为,发展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强校之基。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将实验室建在乡下田间,研究生长期驻守在农村和生产第一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智慧和力量。该校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兼研工部部长郭鑫表示,未来学校仍将扎根中国大地,坚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助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研究生教育。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长周宗奎谈到,学校将进一步优化考试招生制度、学科课程设置,促进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着力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一流研究生教育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培养领军人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我们要准确判断研究生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牢牢把握战略机遇。”北京邮电大学校长乔建永表示,要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以服务国家为导向,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和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加快培养引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领军人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指出,学校将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在强化学科内涵发展、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学生评价、严格校风学风等方面共同发力,加大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培养研究生力度,着力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加快培养服务国家需求、面向科技发展前沿的高层次人才。“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将牢牢把握战略机遇,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马俊杰说,学校将奋力开创研究生教育新局面,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积极促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提高研究和创新能力。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葛世荣表示,面向未来,学校将以建设世界一流能源科技大学为目标,实行创新型研究生教育,把奉献能源事业情怀融入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继续为我国能源工业培养大批高层次人才,成为推动能源革命的强大动力。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翟文豹认为,高校应该深刻理解研究生教育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源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石。作为航空类院校,学校将把服务航空、服务国防、助力辽宁振兴作为重要面向,不断推进研究生教育迈上新台阶,为祖国航空航天事业培养更多高端科技人才。“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科技的最佳结合部,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长安大学副校长赵祥模提到,要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工作,大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推进招生工作改革,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完善学术评价标准,建设新型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明确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事业工作的重点。”中国矿业大学党委书记刘波说,高校必须抓住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关键,坚持德才兼备,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必须紧紧围绕国家与行业重大需求,不断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我校作为全国较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高校,将继续以‘打造卓越而有灵魂的研究生教育’为目标。”中国工程院院士、太原理工大学校长黄庆学谈到,将狠抓导师队伍建设,激励和引导广大研究生走进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走进重大工程建设中、走进大型领军企业中,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祖国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研究生承担着国家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河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强表示,学校近年来积极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积极与地方企业联合推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今后仍将下功夫培养适应多领域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黄海军表示,近年来,北航形成了以大项目、大团队、大平台、大成果、大贡献为特色的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今后将进一步深化科教融合,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努力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总书记的指示,指明了研究生教育在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姜国华谈到,造就大批德才兼备、拔尖创新的高层次人才,是我国迈向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重要支撑力量,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和光荣的任务。“立德树人和创新性培养是开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新局面的有效路径,应该在今后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中贯彻执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院院长郑承军指出,今后的研究生教育教学要创新培养模式,强化科教融合、学科交叉、开放协同,围绕国家战略和事业发展,打造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培养特色。中国民航大学是民航行业唯一的本、硕、博各层次人才培养贯通的的高等学府,该校研究生部主任贾宝惠说,学校今后将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根本宗旨,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为实现民航强国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

有条有理

中科院:院属大学以研究生教育为主 本科教育“少而精”

来源:新华网新华网北京3月27日电(王莹)“经过六十年的探索与实践,中科院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教融合办学体制和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在26日召开的中国科学院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局长高鸿钧向记者介绍了中科院在高等教育中的“科教融合”特色。据介绍,中科院始终坚持在高水平科研活动中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现已形成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为核心、覆盖全院100余个研究所的教育体系。“截止2017年7月,本科毕业47671人数。中科院已授予193847名研究生博士和硕士学位,其中有180位入选两院院士,近两年校友中获得杰青基金资助者占全国的30%,居全国高校首位。”高鸿钧说。记者了解到,目前,中科大、国科大已与100个院属单位联合共建科教融合学院43个。与上海共建的上海科技大学,聘请来自各研究所的3000余名一线高水平科学家参与教育教学工作。“很多本科生的课程都是由院士、杰青等高水平的研究人才承担,甚至一些课程的助教由正研究员担任。”高鸿钧说。此外,中科院还积极与国内高校合作,已有59家研究所与57所知名高校合作,开设联合培养本科生的菁英班138个,资助学生数量累计16765人,约有2/3毕业生选择继续学习深造。通过“科教融合”,中科院院属大学的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在2017年我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排名中,中科大共有7个学科获评A+,A+学科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五;国科大共有18个学科被评为A+, A档学科数为30个,位居全国高校第三(前两位是北大、清华)。在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方面,中科院去年11月启动《中国科学院关于院属高校“率先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院属大学以研究生教育为主,本科教育“少而精”的特色。“各院属大学本科生规模不大,如中科大多年来的每年本科生招生规模为1800名左右,但毕业生质量较高,已有‘千生一院士’之名;国科大每年的本科生招生规模也仅为300名。未来我院属大学在‘科教融合’办学特色支持下,一定能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拔尖人才。”高鸿钧说。

日以心斗

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 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摘 要]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的发布开启了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征程。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要提高战略认识,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凝聚战略共识,建设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强国;推进战略行动,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任。[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民族复兴;时代新人;教育治理研究生教育作为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面向世界科技竞争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新需求,面向国家治理大战略,加快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国。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意见》的精神,要站在世界格局、国家发展、社会需求、民族复兴、人类进步的高度,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出发,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快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有力的高层次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提高战略认识,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当前,世界格局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中,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关头,立足国际形势和国内发展,结合“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任务要求,我们要深刻认识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战略性、紧迫性以及极端重要性。1.研究生教育支撑国家战略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引擎。立足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战略性更加凸显。放眼国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兴起,前沿领域、高精尖科技领域竞争尤为激烈,高端人才和科技创新日益成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战略的决定性力量。放眼国内,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研究生教育是创新创造的中坚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研究生教育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作用,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构筑起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地,研究生已成为我国科研创新活动的重要生力军和贡献者。培养单位应该深刻理解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资源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石,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区域发展需求、民族复兴需求,不断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为国家事业培养高端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是新时代发展核心,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科技的最佳结合点,是重大科研成果产出的主要途径,要紧密围绕强国战略,立足社会需求,加快科研成果产出和转化。2.研究生教育聚焦关键领域,服务经济社会需求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打造卓越的研究生教育,占领科技前沿制高点,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领航雁,面对新形势,无疑要承担起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重任,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公共卫生等服务国家战略、社会民生急需领域相关学科倾斜,解决关键领域技术壁垒,产出更多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性成果,瞄准科技前沿、关键领域,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人民群众对优质研究生教育需求更加迫切。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优质研究生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对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国家产业发展的新需求,迫切需要我们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要更加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新时代,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任务依然繁重,迈向研究生教育强国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重道远。面对这一形势,我们必须认识到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性,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着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加快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凝聚战略共识,建设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要科学把握研究生教育强国的内涵与特征,坚持“四个面向”,瞄准国际前沿,促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1.聚焦改革创新,明确研究生教育强国内涵与特征新时代,研究生教育与国家和民族发展同频共振,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与人民群众需求息息相关,发展目标是由研究生教育大国发展成为研究生教育强国。研究生教育强国主要有五大特征:一是具有完善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先进的研究生培养理念。完善的培养体系体现在规模结构优化、体制机制完善、满足国家需求、质量水平一流;先进的培养理念体现在适应科技发展、引领时代潮流、遵循认知规律、多元培养模式。二是拥有高水平导师队伍。包括一流的导师队伍和学科团队。高水平导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科学精神,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一流的学科团队要瞄准科技前沿,具有攻坚克难能力,具有勇攀高峰精神。三是具有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能力。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满足国家发展需求,具有优秀学术品质、科研潜力和创新素质,能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事业。四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卓越贡献。除人才贡献外,研究生教育贡献还包括知识生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智库服务等,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五是具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2.坚持“四个面向”,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迈入新时代,要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指示,把握“四个面向”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意蕴,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把握全球科技先机。面向世界科技发展新形势,探索最具未知性、先驱性和挑战性的研究领域,不断突破人类的认知极限,促进人类认知边界的动态扩展和工具效能的迭代更新,从而更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坚持创新引领,增强研究生使命感责任感,全面提升研究生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增强研究生服务导向。服务经济主战场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使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要担起民族复兴的大任,加快成果转化,引领科技创新,进而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无缝连接”,打通从科技强到国家强、从科技事业发展到国家整体发展的通道。面向人民群众新需求,办好人民满意的研究生教育。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要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检验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高标准,把人民对研究生教育的期盼作为发展的重点,把人民对研究生教育的满意度作为改革的依据。面向国家治理大战略,实现研究生教育治理现代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空交汇的关键时刻,研究生教育治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更加凸显。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要顺应时代发展,完善国家、省级、培养单位三级治理体系,加强分层分类管理,提升治理能力,实现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3.瞄准国际前沿,聚力建设卓越的研究生教育坚持国际视野,对标世界一流研究生教育。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要坚持国际视野,对标国外一流学科和研究生培养模式,学习国外一流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理念和先进模式,借鉴国外研究生教育发展经验,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学科专业体系。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持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短期学术交流、联合培养和国际组织实习等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开阔学术视野。要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助推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双一流”建设任务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契合性,二者之间存在着协同推进的关系。只有树立起协同推进的发展理念,把促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融入“双一流”建设之中,积极深化改革,才能促进二者的良性互动、协同发展。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要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勇挑重担,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加快技术攻关,尤其要发挥基础研究对推动科技创新的源头作用;立足区域发展需求,优化区域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水平;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战略行动,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任立足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加快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发挥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和《意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出发,统筹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布局、研究生教育治理等作出全面、宏观的战略部署,精准发力,加快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持。1.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层次人才作为知识生产和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要勇于担当,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注重思想引领,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变革和未来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层次人才,对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积极探索新时代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质量,是时代发展要求。一方面强化理论武装,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探索适合研究生群体特征的理论学习制度,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落地生根。突出价值塑造。将红色文化、红色基因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统筹融合“思政理论、学术素养、专业能力”课程体系,激励广大研究生厚植家国情怀。另一方面,在全球新冠疫情大背景下,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好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全面发展的需求。服务社会需求,优化高层次人才结构。各培养单位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自身办学定位,切实优化人才培养类型结构。稳步发展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同时,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主动适应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当前及未来人才重大需求,丰富专业学位类别,创新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优化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和布局;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发展互促交融、良性互动;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价机制,全面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深化科教融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高校要坚持深化科教结合和产教融合,坚持与国家重点行业企业、地方开展联合培养,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教融合育人长效机制。打造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科教融合特色平台、联合培养基地、校企联合实验室、实践基地,实现校企协同发展,构建更加开放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将研究生作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联动的生力军,加快校企共建步伐,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促进校地之间的产教供需对接,推动研究生资源向国家急需领域倾斜。2.全方位打造一流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立德树人,打造高素质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首先要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教师要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各高校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将价值塑造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更多“师德师风好、师生关系好、培养模式好,有先进文化、有科学管理、有突出业绩”的“三好三有”导学团队,实现教书与育人同频共振,导师与学生教学相长。深化改革,多措并举压实导师责任。一是施行导师竞争上岗、动态管理。加强导师考评,制定科学的导师考核评价标准,完善考核评价办法,形成规范合理、进退有序的动态调整机制。二是构建国家典型示范、省级重点保障、培养单位全覆盖的三级培训体系,加强导师素质和业务能力培训,打造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三是规范导师指导,支持导师严格学业管理。追求卓越,造就勇于创新的一流导师队伍。首先,培养单位要加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融合,鼓励导师带领研究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以重大、重点科研项目为载体,开展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占领科技前沿制高点,产出一大批科研成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重要贡献。其次,培养单位要大力促使导师提升育人质量,加快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鼓励各地各培养单位评选优秀导师和团队。3.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学科专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培养制度,新时代研究生教育要面向科学技术发展,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建设中国特色学科专业体系。强化基础学科建设,大力发展新兴学科。新时代的研究生教育,应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外在需求和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考虑学科专业布局问题。传统的学科专业体系日益走向专业化、精细化,各高校要重视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基础学科或支撑学科,改善学科发展生态,提升研究能力,夯实基础学科和研究生教育实力,助推高层次人才培养专业化。为更好地适应创新发展的需要,研究生教育越来越重视通过交叉融合催生新的学科生长点,立足新需求,高校要有选择地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逐渐形成特色和优势,促进交叉学科研究平台建设和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推动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渗透。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学科专业建设。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学科专业设置和发展要主动响应产业需求,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充分挖掘产业、行业、企业的育人属性,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打造育人共同体,将产业需求融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环节,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将经济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学科发展资源,不断提升产业对研究生教育的参与度。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学科专业的发展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是社会发展变化的缩影。进入新时代,高端人才和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国家与国家、城市与城市竞争的决定性力量。学科专业布局只有不断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回应发展趋势和前沿需求,才能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需要。因此,学科专业结构调整要针对社会需求,行业、企业、高校、政府等多元主体要共同发力,加快形成支撑学术型人才和职业型人才两类人才培养的学科体系。4.推进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推进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要加强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研究,加快研究生教育法制化建设,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加强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研究。把握研究生教育办学规律,要立足国家发展需求,实现研究生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同时实现研究生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社会、历史等领域的交叉融合发展。把握成长规律,即尊重研究生人才认知规律,促进研究生心理健康发展和研究生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升。研究生教育学是一门分析研究生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研究生教育规律及其运用特征的学科,因此,加强研究生教育规律研究,必须促进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设,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加快研究生教育法制化进程。新时代,我国研究生教育利益主体比以往更加多元,矛盾更加复杂,诉求更加多样。只有通过强化制度建设,完善法制化进程,才能真正确保各主体的利益,推进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加快研究生教育的法制化建设进程,必须加快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修订,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坚持评价导向,提升研究生教育战略。研究生教育聚焦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要全过程、高标准、严要求,把好研究生教育入口关、过程关、出口关三关,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保障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创新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突出“贡献”的价值标准,突出人才培养、创新能力、服务贡献和影响力等核心要素,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作者王战军,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原载2020年第21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作者:王战军

丹尼尔

云南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

2021年1月14日,云南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和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的部署安排,总结“十三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绩。副校长赵琦华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调整、人才选拔制度机制、人才培养体系、质量管理、培养条件资源保障、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对云南大学2020年度研究生教育工作和“十三五”期间云南大学研究生教育工作作总结报告,并从招生培养联动、提高生源质量、强化课程建设、加强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质控、推动改革等方面对下一步研究生教育工作思路进行了汇报。新闻学院孙信茹老师作研究生培养工作发言,分享了她在培养工作中强化“可沟通关系”、打造“全天候课堂”、建构“跨学科模式”、优化“教学软环境”,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互动有机体、学科建设融合体、人才培养生命体的理念和做法。校长方精云院士讲话,就做好“十四五”期间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提出意见:一要善于谋划,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谋划研究生教育顶层设计,加强研究生教育的统筹管理,全面推进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做好特色人才和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规划;二要大力推进研究生招生机制改革,严把入口关、推进本-硕-博贯通招生培养,提升研究生科研训练和培养质量;三要全面推进研究生课程体系和质量建设,抓好课程教材建设质量提升,促进科研与教学融合发展,注意教学方法的革新;四要以“四个育人”统筹分类培养,更加注重分类培养,进一步建设好校内实践平台和校外实践基地,推进实践育人,提升学生实践技能,把科学精神、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五要强化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制度和机制,严把过程关、出口关,积极回应“破五唯”,探索建立新型教学和教师评价机制;六要建设好导师队伍、研究生教育管理队伍、研究生辅导员队伍这三支队伍。方精云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共同思考、共同研究、共同推进学校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提升,为学校一流大学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校党委书记林文勋作总结讲话,就做好“十四五”期间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提出要求:一要在我国从研究生教育大国向强国转变中切实发挥好大学研究生科研主力军的作用,牢固树立学术意识,培养研究生的学术根基,切实把培养工作重点转到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力的培养上;二要推动云南大学研究生教育全面面向学术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要坚持前沿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学科交叉、坚持融合教育,并切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三要打造师生共同体,构建师生共同学习探究的新型关系,教师要切实发挥好言传身教的作用,把准选题,做到师生相互尊重;四要大力培养和弘扬科学精神,敬畏学术、尊重学术,主动重新认识自我、改造自我。林文勋希望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做好研究生教育工作,在“十四五”规划和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开局之年,承前启后,展望未来,开拓创新学校研究生教育新局面,为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常务副校长李晨阳主持会议。他要求全校师生继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新要求,领会学校研究生教育发展思路目标以及此次会议精神,主动谋划,大力提升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为学校一流大学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校党委副书记李建宇、陈华仙,校纪委书记朱宏,副校长杨泽宇、张力、丁中涛、刘波,相关职能部门、院、培养单位主要负责人、师生代表出席会议。来源:云南大学 新闻中心 编辑:李哲 终审:宁莉

德兼于道

苏州大学研究生教育信息

学校简介苏州大学地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素有“人间天堂”之称,他是第一个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列出的高校之一,是由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双一流”、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历史苏州大学的前身是SoochowUniversity(苏州大学,始建于)。中国内地高校院系调整,苏州大学文理学院、苏州大学文教学院、苏州大学数学与物理系联合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更名为苏州大学(SoochowUniversity)。后来,苏州蚕桑学院(1995)、苏州丝绸技术学院(1997)和苏州医学院(2000)相继并入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简介学院设有教育学系、心理学系和教育技术系。同时拥有苏州大学高等教育学院等7个研究所(中心、办公室)。目前,学院设有博士后移动台、高等教育博士点、教育经济学博士点(自行设计)、职业技术教育硕士、硕士、硕士。招生专业专业课程初审参考书教育硕士硕士专业课程考试内容为:633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参照国家统考大纲和备考书目,具体书目如下:教育硕士(专硕)333教育综合,参考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编制的大纲书目,具体书目如下:温馨提示:中国教育史建议以孙培青教师用书为主备考;外国教育史建议阅读吴式颖教师用书《外国教育史教程》;教育心理学以张大教师用书为主备考。2020级复试分数线这次,我们将共享苏州大学教育研究生招生考试机构的信息,如果您想了解其他院校的教育研究生入学考试信息,请留言或留言!~君君一言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