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权威期刊《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21年第一期征稿沙我

权威期刊《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21年第一期征稿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常年面向广大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征集各类学术论文,字数为6000字以上。本刊同时接受全英文稿件(译稿不接受),英文稿件字数可适当低于6000字。本期截稿时间:2021年02月28日 20:00投稿注意事项一、本刊不收取任何费用,所发论文以学术原创和质量为依据,请作者注意引用和注释规范,不得抄袭,文责自负。二、来稿字数不低于6000字。三、来稿请标明详细学校、专业、年级、通讯地址、E-mail、联系电话等个人详细信息。四、在本刊发表的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等全文转载者,本刊对作者予以奖励。五、投稿邮箱:由于平台规则限制,不允许含有联系方式,请想要投稿的伙伴,微信搜【投稿征文驿站】获取。电子稿件请使用word文件格式,内容排版格式请参照杂志中的文章规范。投稿前,请务必认真核实,更正各种错误。六、来稿者视为自动授权中国期刊检索使用,欢迎内外作者踊跃投稿。七、投稿具体要求请查看学报网站的投稿须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编辑部2020年12月30日投稿须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是由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主办,经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发行的学术期刊。湖北省内部资料准印证号0270068。本刊为季刊,3、6、9、12月按时出刊。本刊于1980年创刊,是当时全国高校最早创办的两家研究生学术刊物之一,国家教育部前部长何东昌先生亲自为本刊题写了刊名。创刊以来,在本刊上发表的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复印,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适应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需要,本刊与《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以及全国两百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的图书馆建立了定期交流关系。现为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作为展示当代研究生学术成果的重要平台,我刊已被学校批准为毕业资格论文和奖学金评选的认定刊物。《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常年面向校内外广大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征集各类学术论文,字数为6000字以上,具体要求详见投稿须知,欢迎广大硕博研究生踊跃投稿。 特别申明:本刊本着服务广大研究生的宗旨,不收取任何费用。

好校长

吉林大学:研究生投稿须经导师同意,否则不得用于毕业与评奖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吉林大学法学院网站网站获悉,近日,吉大法学院转发了吉大研究生院文件《吉林大学关于加强对研究生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等学术成果管理的通知》,受到广泛关注。该通知中称,研究生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或其他学术成果投寄或申报前均应通过研究生指导教师审核同意,并就成果名称、署名人、登记时间等关键内容进行登记。此外,研究生在学期间未经研究生指导教师审核同意公开发表的论文或其他学术成果,不得用于评奖、评优、申报各类项目和学位论文成果要求等。通知全文如下:吉林大学关于加强对研究生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等学术成果管理的通知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为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规范学术行为,维护学术诚信,严明学术纪律,完善学校学术规范教育制度,引导研究生自觉恪守学术诚信,遵循学术准则,根据《吉林大学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实施细则》(校发〔2016〕524号)相关要求,现对研究生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等学术成果提出如下要求:1.研究生指导教师应对其指导的研究生进行学术诚信教育和学术规范指导,对研究生公开发表论文或其他学术成果应进行检查和审核。2.研究生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或其他学术成果投寄或申报前均应通过研究生指导教师审核同意,并就成果名称、署名人、登记时间等关键内容进行登记。3.研究生在学期间未经研究生指导教师审核同意公开发表的论文或其他学术成果,不得用于评奖、评优、申报各类项目和学位论文成果要求等。4.请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根据通知要求,结合本单位学科实际制定相关规定和流程。研究生院2020年10月16日另据该校法学院要求,该院研究生公开发表学术成果流程如下:1.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学术论文(或其他科研成果),并确定拟发表刊物。2.学生填写《吉林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公开发表学术成果审查表》3.导师审查4.研究生培养单位登记备案5.在评奖、评优、申报各类项目和学位论文成果要求时,审查学术成果是否完成备案。来源:澎湃新闻

出乎性哉

吉林大学:研究生投稿须经导师同意,否则不得用于毕业与评奖!

来源:吉大法学院网站近日,吉大法学院转发吉大研究生院文件《吉林大学关于加强对研究生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等学术成果管理的通知》,因内容涉及校内研究生论文发表要求,引起很多研究生的注意。其中包括:研究生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或其他学术成果投寄或申报前均应通过研究生指导教师审核同意,并就成果名称、署名人、登记时间等关键内容进行登记。而研究生在学期间未经研究生指导教师审核同意公开发表的论文或其他学术成果,不得用于评奖、评优、申报各类项目和学位论文成果要求等。由于对于很多其他高校来说,不少研究生发论文可能是自主行为,导师对论文并不知情。所以吉林大学的这一规定发布后,受到广泛关注。吉林大学关于加强对研究生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等学术成果管理的通知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为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规范学术行为,维护学术诚信,严明学术纪律,完善学校学术规范教育制度,引导研究生自觉恪守学术诚信,遵循学术准则,根据《吉林大学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实施细则》(校发〔2016〕524号)相关要求,现对研究生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等学术成果提出如下要求:1.研究生指导教师应对其指导的研究生进行学术诚信教育和学术规范指导,对研究生公开发表论文或其他学术成果应进行检查和审核。2.研究生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或其他学术成果投寄或申报前均应通过研究生指导教师审核同意,并就成果名称、署名人、登记时间等关键内容进行登记。3.研究生在学期间未经研究生指导教师审核同意公开发表的论文或其他学术成果,不得用于评奖、评优、申报各类项目和学位论文成果要求等。4.请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根据通知要求,结合本单位学科实际制定相关规定和流程。研究生院2020年10月16日另据该校法学院要求,该院研究生公开发表学术成果流程如下:1.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学术论文(或其他科研成果),并确定拟发表刊物。2.学生填写《吉林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公开发表学术成果审查表》3.导师审查4.研究生培养单位登记备案5.在评奖、评优、申报各类项目和学位论文成果要求时,审查学术成果是否完成备案。

狂风沙

双一流高校出新规:研究生未经导师同意发论文,不得用于毕业、评奖!

点击上方“3D视觉工坊”,选择“星标”干货第一时间送达本文募格学术撰写。参考来源:吉林大学官网、科学网等。近日,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发布文件《吉林大学关于加强对研究生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等学术成果管理的通知》,因内容涉及校内研究生论文发表要求,引起很多研究生的注意。其中包括:研究生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或其他学术成果投寄或申报前均应通过研究生指导教师审核同意,并就成果名称、署名人、登记时间等关键内容进行登记。而研究生在学期间未经研究生指导教师审核同意公开发表的论文或其他学术成果,不得用于评奖、评优、申报各类项目和学位论文成果要求等。这也引起了大家的热议,研究生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必须得经过导师同意吗?我们先来看看规定原文:吉林大学关于加强对研究生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等学术成果管理的通知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为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规范学术行为,维护学术诚信,严明学术纪律,完善学校学术规范教育制度,引导研究生自觉恪守学术诚信,遵循学术准则,根据《吉林大学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实施细则》(校发〔2016〕524号)相关要求,现对研究生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等学术成果提出如下要求:1.研究生指导教师应对其指导的研究生进行学术诚信教育和学术规范指导,对研究生公开发表论文或其他学术成果应进行检查和审核。2.研究生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或其他学术成果投寄或申报前均应通过研究生指导教师审核同意,并就成果名称、署名人、登记时间等关键内容进行登记。3.研究生在学期间未经研究生指导教师审核同意公开发表的论文或其他学术成果,不得用于评奖、评优、申报各类项目和学位论文成果要求等。4.请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根据通知要求,结合本单位学科实际制定相关规定和流程。研究生院2020年10月16日新规引热议研究生为什么不能私发论文?其实关于研究生究竟能不能私发论文的讨论,也算是一个老话题了。按照我们正常的流程来说,研究生的论文需要经过导师的指导,未经允许发送肯定是不合适的,但实际上,发文章完全不带导师“玩”的研究生还挺多,不过背后,多多少少也有点原因。学生委屈:如果不是导师太“坑”,谁会愿意私发论文?笔者朋友去年靠着自己私发的一篇论文总算凑够毕业要求毕业了。导师对这种先斩后奏的方法很生气,一直到毕业了两个人也闹的不太愉快。我问他为什么“胆”这么大,朋友表示自己也很无奈,导师一直让做横向项目,项目做不完论文不让发,再加上去年自己独立搞出来的成果,署名到最后成了二作。一作是导师和学生B,心里更是堵了一口气没法说。要个二作对自己以后基本没任何帮助。为了不延毕,就偷偷发了一篇。我心了然,朋友的这个情况,在学术圈并不是个例。事实上,由学生私自将团体研究成果发表是极其罕见的,这种行为一旦查实基本可以断送该学生的学术生涯;所以,实际存在的一般是学生将本人独立完成的论文在不通知导师的情况下进行投递。而这样做,就是因为导师将A学生的研究成果整理成文,而将本人、或B学生列为第一作者,这种情况并非个别,而是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是许多导师认为课题组的所有产出都为导师自动拥有,并且署名人员和顺序也由导师一人拥有决定权。而这也是导致很多学生私发论文的根本原因。再加上,导师如果卡论文不让发不让毕业,我自己再不私发岂不是断了后路?毕竟延毕事大,总要自己为自己负责。导师委屈:私发论文出事算谁的?但同样的,一些导师也很委屈,研究生背着我发了论文,结果被查出来学术不端,那这算谁的?还有一些导师认为,研究生在课题组用我的仪器,用我的经费,结果一篇论文写出来连招呼都不打就发了,我连个署名权都没有吗?也有一些网友猜测,此次吉林大学出台这样的政策,很可能是因为在近几年教育部下发文件严查研究生论文的环境下,出过很多学术不端的事情,但追责过程中出现责任分不清的问题。因而学校才会出此下策。总体来说,此次新政的发表,还是引起很多学生的不满。大多数也是害怕无法毕业,被压榨等。其实,关于学生“私自”发文的问题,解决方式也很简单,因为这本质上就是个署名问题。首先明确一点,学生在隐瞒导师的情况下私自做其他课题是极不妥当的,比如私下接受公司委托做外包,或擅用本课题组设备和经费做其它课题组的实验。但应允许这种情况存在:经过合格实验室训练和已完成一个或多个课题的硕、博士生,提出一个创新性的观点,与导师讨论后以此为方向进行研究。若导师在此过程中未做实质性的指导、未撰写文章、也未进行修改,应由学生自己拟定作者署名,而不应该是自动拥有署名权,甚至通讯作者署名权。事实上学生绕过导师发表论文,基本100%是为了按时毕业并拿到学位证,因为他们提交给导师的上一篇文章多半已不能按时发表。因此,若导师能够理解学生按时毕业的心情,在修改和投递文章上再积极一点,大多数学生应该不会行此下策。都明知到是得罪老板的事还非要去做,肯定也是学生权衡利弊的后果:是得罪导师但按时拿到学位,还是不得罪导师但不能按时拿学位找工作?若导师能理解学生按时毕业的心情,学生也能够在发表独立研究成果时知会导师并讨论合适的署名顺序,那么“私自”发表论文这种事是完全能够避免的。本文仅做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文。下载1在「3D视觉工坊」公众号后台回复:3D视觉,即可下载 3D视觉相关资料干货,涉及相机标定、三维重建、立体视觉、SLAM、深度学习、点云后处理、多视图几何等方向。下载2在「3D视觉工坊」公众号后台回复:3D视觉github资源汇总,即可下载包括结构光、标定源码、缺陷检测源码、深度估计与深度补全源码、点云处理相关源码、立体匹配源码、单目、双目3D检测、基于点云的3D检测、6D姿态估计源码汇总等。下载3在「3D视觉工坊」公众号后台回复:相机标定,即可下载独家相机标定学习课件与视频网址;后台回复:立体匹配,即可下载独家立体匹配学习课件与视频网址。重磅!3DCVer-学术论文写作投稿 交流群已成立扫码添加小助手微信,可申请加入3D视觉工坊-学术论文写作与投稿 微信交流群,旨在交流顶会、顶刊、SCI、EI等写作与投稿事宜。同时也可申请加入我们的细分方向交流群,目前主要有3D视觉、CV&深度学习、SLAM、三维重建、点云后处理、自动驾驶、CV入门、三维测量、VR/AR、3D人脸识别、医疗影像、缺陷检测、行人重识别、目标跟踪、视觉产品落地、视觉竞赛、车牌识别、硬件选型、学术交流、求职交流等微信群。一定要备注:研究方向+学校/公司+昵称,例如:”3D视觉 + 上海交大 + 静静“。请按照格式备注,可快速被通过且邀请进群。原创投稿也请联系。3D视觉从入门到精通知识星球:针对3D视觉领域的知识点汇总、入门进阶学习路线、最新paper分享、疑问解答四个方面进行深耕,更有各类大厂的算法工程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与此同时,星球将联合知名企业发布3D视觉相关算法开发岗位以及项目对接信息,打造成集技术与就业为一体的铁杆粉丝聚集区,近2000星球成员为创造更好的AI世界共同进步,知识星球入口:学习3D视觉核心技术,扫描查看介绍,3天内无条件退款圈里有高质量教程资料、可答疑解惑、助你高效解决问题觉得有用,麻烦给个赞和在看~

黑咖啡

「毕业之家」以我读书期间发表论文经历,给大家分享论文投稿经验

大家好,我是您的毕业大管家小毕同学。本科教育可能还是以基础教育为主。但是进入到研究生时期的童鞋都知道,每个人都会跟着各自的导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之中。研究生作为科研工作者的一部分,主要的精力就用于2件事:研究课题和研究论文。今天小毕就根据自身读研发表论文的一些经历,跟大家分享一下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发文是硬性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毕业,都需要有论文要求。无论是985/211学校,还是双非学校,只要进入研究生教育,都会有论文要求。有些学校要求至少一篇SCI,有些学校要求至少一篇EI。毕业要求不仅仅和学校的档次有关,更和专业息息相关。有些专业想要发有重大创新的论文很难比如土木工程专业。有些专业却相对容易一些,比如材料学、化学。如果上学期间一篇论文都没有,那么毕业就遥遥无期了。(二)发文要趁早既然是早晚都得发,那么,何不趁着学意正浓,一鼓作气呢?早发论文有几大好处。(1)研究生期间的奖学金和论文直接挂钩。在研究生期间,除了导师给的生活补贴外,最重要的就是奖学金。一般地,除了2万的国奖之外,学校还会设置一等、二等、三等奖学金。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评判奖学金的标准?最重要的加分项就是论文发表的等级、作者的排位以及发文的篇数了。(2)越早进入发文状态,越增加自信,为以后的职业规划铺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你参与进课题以及论文的撰写、发表等等这些的工作当中之后,你才能够对于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做一个正确的评估。未来如果考博,越早进入状态越增加信心。感觉自己这辈子不适合科研之路,也可以趁早打算。(三)熟悉本专业的论文期刊分区很多童鞋对于发表论文,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论文的种类和数量很多,怎么去投,投哪家?其实,最重要的是你得去了解期刊论文。论文数量多,你投稿,可以从级别分区入手。学术界将论文期刊分为等级期刊、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其次,你可以衡量你的实验含金量,然后去根据分区去投。(四)掌握时间毕业只有一次,对于每一个人都很珍贵,不要因为论文发表而耽误毕业了。论文投稿到顺利接收,是有很长的时间的。比如SCI的初审周期一般为2到6个月。接收也需要2到4个月。这还不算打回来修改和再审时间。如果被拒,再重新投另一家,时间就会更久。所以,童鞋们一定要掌握好时间。总而言之,发表论文,只要掌握了其中的技巧,每个童鞋都是可以做到的。最后,祝大家都能通过毕业之家平台,顺利毕业!如果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记得随时咨询呦!毕业之家一站式毕业生服务平台,记得关注我哦,我是你的毕业大管家小毕。

加藤

东北某一所985大学学报,只接收“双一流”高校论文投稿

今天读到一篇文章《某大学学报只接收“双一流”高校来稿有感》,如下:东北某985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曝只接收“双一流”高校来稿,一时成为学界热议话题。该学报的该做法,看上去很不合理,但合理不合理,要看站在谁的角度,所谓坐在什么位置说什么话。站在该学报利益角度,该学报是cssci期刊,稿源非常多,而期刊版面有限,大部分投稿显然不可能刊发。从概率上说,双一流高校来稿的平均质量确实优于非双一流,为了提高稿件筛选效率,该学报做出该决定,从统计学上说没问题。这一点和好的用人单位招聘,只看985、211一个道理。站在非双一流高校作者角度,该学报的做法当然不对。理由也很充分:双一流高校论文平均质量高,不等于每一篇投稿都高于非双一流。有网友表示:“站在任何角度看,这种明目张胆的规定都属于“匪夷所思”,“莫名其妙”!不知道世界上有任何一个公开正规学术期刊,包括大学学报会有几家类似规定。”也有网友表示:“没办法,希望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投稿太多了,期刊自身也存在提高影响因子,保住核心期刊位置的需要,为了更快地筛选稿件,于是采取这一招。实际上,还有些期刊花钱鼓励作者引用,或者要求作者在论文中引用期刊发表的论文,以提高影响因子之类的投机做法,国内外期刊都有。”俺认为,既然都觉得唯论文不对、唯期刊也不对,那不如搞一个“改论文”在线平台。在这个平台里面,只有副教授、教授才能注册成为审稿人,而其他作者每次提交的论文,都必须同时接受10个以上的审稿人进行打分和评级,比如可以分为ABCDE这五个等级,A是最优秀的级别,B是优秀的级别,C是良好的级别,D是一般的级别,E是灌水的垃圾论文。只要有超过80%的教授都给出了A,那么这篇论文的结果就自动计为A档次。如果只有50%的教授给出了A,而另外50%的教授给出了E,那么这个时候就必须再另外分发给10位教授进行重新评级,以防止作弊。为了避免所有教授对每篇论文随便打分和胡乱评级,有的教授没时间,就会或者全部给A,或者全部给E,可以设定在这位教授给出审稿意见之后,贴上该教授的单位和姓名,以全部信息公开的方式接收整个学术界的监督。这样的平台还能设置每个人提交的论文数量,让每个人都把最好的研究成果上传评级,可以大大避免像“有的教授,招一大帮研究生,每年却搞出一堆没用的垃圾论文”。

丘则陋矣

2020年,这所高校的“期刊负面清单”更新了

素材来源:桂林路大学士两年前的元旦,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学生工作部(处)、科研处联合发布了《关于建立研究生论文发表期刊负面清单制度的通知》。“期刊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20年元旦,华政更新了负面清单。“更新通知”将74种期刊(杂志)和除核心期刊以外的所有“旬刊”列入了负面清单。以下为“华东政法大学《关于更新研究生论文发表期刊负面清单制度的通知》”关于此次负面清单的范围,“通知”提到:“借鉴和参考其他高校或学术评价机构的经验和做法,负面清单主要源于论文代理及相关期刊网站,列入负面清单的期刊(杂志)一般未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中心’收录。”这些期刊,一般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一)同一种期刊(杂志)同一期刊物上刊登的文章数量在50篇及以上;【注:刊物同期刊登文章篇数标准,2018年版是100篇及以上】(二)同一种刊物中一篇学术论文的字数少于5000字或其他类型的文章少于3000字;【注:刊物发表文章字数标准,新增规定】(三)同一种刊物存在版本较多的状况(如学术版、普及版、大众版等);【注:刊物版本标准,原有规定】(四)同一种刊物存在版次众多的状况(如周刊、旬刊、半月刊等,其中除北大、南大和社科版核心期刊以外的“旬刊”一律列入负面清单);【注:刊物版次标准,相比2018年版规定,排除性标准更合理】(五)学术界公认或媒体公开曝光披露的不规范、质量低劣的刊物;【注:同行、媒体评价标准,删去了“经学校科研处认定”条件】(六)其他付费即可发表对文章质量没有要求的刊物。【注:付费标准,新增规定】编辑 | 壶觞

贱有

又一位90后博导、教授,曾发表SCI论文超25篇,90后的你怎么看?

说到90后一般大家会想到什么呢?工作、买房、结婚等等关键词都会从你的脑海中飘过,尤其是前几年这个词谈及的频率非常高,最近这两年也是因为00后新群体的兴起,不过就目前来说,社会中的90后还是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社会发展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所面临的问题也非常多,尤其是对于那些即将奔三的90后,现在也是人生发展十分重要的上升阶段,可能有的人已经很有成就,也有的人还在迷茫着,不过从做研究的层面来说,这个年龄的学者应该才是起步阶段,不过依旧有一些学霸级的人物,年纪轻轻就已经走上了人生巅峰。最近几年学术界越来越多的90后开始崭露头角,譬如说之前非常有名的浙大90后博导杨树、电子科大90后教授刘明侦、湖南大学教授李东等等,可见90后中的优秀人才开始逐渐登上历史舞台。今天要给家介绍的同样是一位年轻的90后,那就是现在任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虹。这位90后美女学霸,与此前热议的几位90后博导、教授都有着类似的经历。王虹出生于1991年,从小到大王虹的成绩一直不错,也就是那种亲朋好友常挂嘴边的“别人家的孩子”,在2008年参加高考,并成功被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录取。从小就目标明确的她,在进入大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为自己规划了保研或出国深造的目标。有了这样一个明确的目标,王虹开始努力拼搏,在临近毕业的时候她向耶鲁大学等国际顶尖大学提交了申请,虽然一开始没有拿到理想offer,但她并没有气馁,通过更加努力的学习,最终成功进入了QS世界大学排行榜第11名、亚洲第一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奖学金。在2017年才26岁的王虹就获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化学博士学位,在博士阶段,王虹学习的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虽然是新的领域,但是她依旧潜心科研,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5篇,这样的一个数据在外人看来可以说是惊为天人了,就像是专门为科研而生的人才一样。其实虽然看起来发表论文数量之多,但是每一篇都耗费了她巨大心血,她所发表的文章都是投稿后修改三次以上才被接受的,有的文章甚至最后增加到了六个评委。一次次的看着自己被驳回来的文章,修改的过程就非常痛苦,不过她都坚持下来了。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王虹就被中国矿业大学聘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年纪轻轻就取得这样的成绩,震惊四座的同时也迎来很多人艳羡的目光。作为博士生导师,王艳并不比很多学生大,走在一起甚至都看不出这是一位教授,而对她而言做科研、做老师都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学霸们不仅仅是有聪明的头脑就可以的,更重要的是来自于自身的努力和对自身明确的定位,对于这位年纪轻轻的90后博导、教师,不知道同为90后的你看到有何感想,是否是处在事业上升期,还是说依旧迷茫停滞不前呢?对这位年轻博导你有怎样的看法,或者对于90后的你有哪些感慨呢,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九月刊

牛!苏州大学一硕士以第一作者在顶级期刊《Nature》发表论文!

日前,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顶级学术期刊之一的《Nature》发表了以苏州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的研究论文《In-plane anisotropic and ultra-low-loss polaritons in a natural van der Waals crystal》,报道了面内各向异性和超低损耗声子极化激元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该研究为构建新型平面光学器件以实现低损耗的信号处理和光热能量管理,以及纳米尺度定向控制光传输和光-物质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崭新途径。值得一提的是,该论文排名第一的第一作者是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FUNSOM)硕士研究生马玮良。在硕士就读期间便能做出有如此重大影响力的学术成果,消息一出,便备受关注。充分开发自主性学习2011年,马玮良进入苏大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专业学习,本科毕业后又选择考入苏大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马玮良同学本科阶段的学习以基础课程为主,马玮良在本科学习过程中逐渐意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努力补足理论上的“短板”,这为他后续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对科研感兴趣,他选择考研并最终如愿,而之所以选择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则是看中了学院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实际应用研究方面的成绩。“我想在材料、生物化学、物理等交叉学科领域继续深造,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的研究领域正是我的兴趣点,所以我选择了跨学院考研。”初进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的实验室,导师鲍桥梁教授便鼓励马玮良独立开展课题研究。马玮良坦言,当时作为“科研新人”感到压力很大,最初也经历过一段迷茫期。实验室里浓厚的学术氛围深深地感染着马玮良,他大量阅读文献,学习别人的科研思路和方法,只要有疑问都会主动向师兄师姐们请教,就这样一步步逐渐走出迷茫找到了科研的方向。“他勤奋刻苦,不骄不躁,特别是对一些新的物理概念有强烈的求知欲,日常学习中养成了追根溯源的好习惯。”在导师鲍桥梁教授眼中,马玮良一直有很强的自我驱动力,并能持之以恒地努力钻研,十分难得。作为教育部首批国家试点学院,纳米科学技术学院汇聚了材料、物理、化学、光电、生物医学等专业学科背景的青年科学家,且大都是从国外顶级大学学成归来,他们与学生相处亦师亦友,对科研有着极强的敏锐性与执着追求,常常鼓励学生进行未知的探索。鲍桥梁教授便是其中一员,其“非填鸭式”的指导也让马玮良颇为认可。“鲍老师会在科研方向上帮我们把脉,很多时候他‘放手’让我们自己去探索,鼓励大家多做尝试,多关注自己与别人课题的‘不一样’,遇到困难再一起攻关,他希望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下,学生的科研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马玮良说,纳米科技学院公共实验平台上的大型仪器是需要预约才可使用的,因为做研究都要用仪器,所以“抢机时”的现象在学院比比皆是。遇到“瓶颈问题”亦或是机遇在鲍桥梁教授的指导下,马玮良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将科研方向定位于新型二维光电材料光学性质的研究。自然界中许多晶体材料都表现出双折射行为,利用这一现象,可以实现对入射光的操纵。由于晶体尺寸和入射光波长与双折射强度成比例关系,3-300 μm区域的中远红外光往往需要几个厘米厚的晶体才能实现,进而限制了光学器件的微型化发展趋势。锚定难点,课题组进行反复尝试,利用双曲性材料折射光的两个垂直轴在同一面内这一特性,实现了在纳米尺寸内对光的传播特性进行动态调控,为新型材料体系的研发拓展了更多的可能性。“我们的研究成果为构建新型平面光学器件以实现低损耗的信号处理和光热能量管理以及高灵敏的生物化学传感等开辟了新的通道。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把光关进笼子里’。”说起这次《Nature》论文的发表,马玮良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作为硕士,能够发这样级别的文章,可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正是有了师兄师姐的铺垫,实验过程就相对容易了一些,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研究工作不可能是单枪匹马的,团队协作十分重要。”事实上,马玮良所在的课题组已持续关注这项课题三年之久,并与国外课题组也展开了深度合作,不断地深入挖掘才取得了突破。马玮良说,每当科研遇到困难,鲍老师总是鼓励大家多思考,脚踏实地坚持走下去。“他一直对我说,科研工作刚开始的时候可能看不到结果,但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会让你发现惊喜。” 导师的言传身教让马玮良更专注于科研,学会了坚持不懈、脚踏实地。“一开始不要设想会做出怎样的结果,对某个科学问题感兴趣就努力探索,其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不解,但不要忽视科研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那或许就是突破口。”在他看来,科研过程中要重视失败和挫折,遭遇的瓶颈和痛点或许就是科研中更为重要的财富。鲍桥梁教授团队合影优质科研平台助力梦想近年来,纳米科学技术学院以优质的资源配置为依托,组建起一支多学科融合的高水平青年师资队伍,构建起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逐渐探索出一条创新之道。为了培养学生的对外交流能力,纳米科学技术学院开设了全英文教学专业课和国际化课程体系,还专门成立了由外籍教师提供咨询辅导的英语语言中心,并经常聘请国外著名科学家前来作讲座和学术报告。“学院为同学们在科研上遇到的英语问题专门开设了针对性课程,包括英文报告思路的整理、英文文章的撰写以及如何科学阐述实验结果等内容,非常实用,对我帮助特别大。”马玮良表示,要紧跟国际科研前沿,就需要阅读大量高水平文章,而学院提供的资源为科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英文文献的大量阅读让自己的英文阅读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为了给学生提供各种学习交流的机会,纳米科学技术学院通过与国外学术大师共建著名科学家国际实验室、院际协议合作、学生联合培养等方式,不仅把优质的科研资源“引进来”,也鼓励更多的同学“走出去”开拓视野。研二时,马玮良在鲍桥梁教授的引荐下前往西班牙nanoGUNE纳米研究中心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学术交流。这段时间的学习,让他对所做课题的物理机制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对该从怎样的方向和角度开展科研大有启发,更是促成了双方在研究项目上的合作。马玮良及所在团队和该中心的教授就理想模型的建立以及机制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剖析,共同挖掘出此项科研工作的潜力。“他们对这篇论文也做出了许多贡献,这种合作交流也是非常关键的。”“很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优质的科研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开展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科研工作,放飞自己的科研梦想。”谈到未来的规划,马玮良说,自己已经获得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博士全额奖学金,即将前往澳洲继续深造,在科研道路上继续走下去。来源:苏州大学

《中国研究生》杂志(教育部主管)“春节”主题征稿

期刊杂志介绍《中国研究生》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批准创办,由教育部主管,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办。创刊于2002年10月,国内外公开发行,是我国唯一主要服务于研究生群体的综合性平面媒体。《中国研究生》杂志由教育部主管,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办,《中国研究生》编辑部编辑出版。杂志创刊于2002年10月,国内刊号:CN 11-4871/C,国际刊号:ISSN 1671-9042,国内外公开发行,初期为双月刊。经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批准,2007年1月起,变更为月刊,每月16日出刊。办刊宗旨是: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传播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信息,报道国内外优秀学人的先进事迹,贴近研究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反映研究生的心声,促进研究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健康地成长。办刊定位是:新知识青年的成才杂志,聚焦中国研究生教育,全方位助力研究生成才。杂志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进了腊月就是年,即(yi)将(jing)放寒假的你有木有很期待春节的到来呢,关于春节又有哪些有趣、难忘的记忆和经历,快快投到碗里来~NO.1文字作品征集1返乡篇 踏上返乡过年之路,途中是否遇到过特别的人,又发生了哪些特殊的故事?欢迎分享你的沿途经历,可以是有趣的、感动的、出乎意料的等等,能给人以启迪或感悟。2居家过年篇 逛庙会、守岁······这些传统过年习俗在你的家乡还存在吗?它如何延续至今,或又因何消失不在?欢迎聊聊家乡过年习俗的现状(保留/转变/消失/复苏等等),谈谈对民间习俗现状的个人思考,如保留至今的习俗的意义、习俗发生变化或消失的深层原因等。 长期在外上学的你回家后有哪些体会和感想呢?是否突然察觉自己对家乡的思念更深了,与父母的矛盾变少了,与伙伴的交往变淡了?欢迎写下你的回家过年记,可以是难忘的、有趣的事,对新年的期待等,也可以分享与父母、朋友的相处变化历程及个人思考、感悟。 居家过年的其他经历、感受。 当然,如果你选择了旅行过节,也欢迎投稿哟~3在校留守篇 新春佳节之际,你是否当过在校过年的“留守儿童”,是否曾在学校孤独地自习直至春节的到来,又或者是在学校度过了简单而难忘的新年并结识了一些新的小伙伴?欢迎分享你的在校过年记,可以是有趣的、有意义的、有遗憾的,欢迎分享你留校过年的经历和感想。4美食篇 在年夜饭桌上,是否有那样一道堪称“经典”的佳肴使你跺着期待的jio jio想要大快朵颐,是否有一款家乡的美食令远在他乡的你分外想念?回到家中,看到为你烹煮美味的家人,是否有很多话想说?又或者你已成长为年夜饭的主厨?期待你的美食分享,向大家介绍你笔下的“色香味俱全”,以及美味背后的故事,可以是对家人的感谢,也可以是自己的成长等。NO.2摄影作品征集内容1. 寒假返乡途中的随拍,可以是沿途的风景,也可以是对人或物的瞬间记录。2. 家乡春节习俗的活动场面,合家团圆一起过年的画面等。3. 过年期间学校举办活动的场景,和师友、同学一起过年的画面等。4. 家乡美食,年夜饭桌上的佳肴,过年自己做饭的场景等。5. 春节期间各类随手拍。NO.3投递要求1. 所列内容均可投稿不限于2021年,往年春节记忆深刻的相关内容也可投稿。2. 文字作品要求作品应为原创、非虚构,以现代白话文撰写,紧扣主题,有真情实感,有故事有情节,富于启发,能引起共鸣。字数:600-1000字。文章请以Word文档附件形式发送,文章配图请单独发送,勿插入Word文档。3. 图片作品要求主题鲜明,有情境,有细节,构图合理富于美感。图片分辨率600万像素以上,每张图片大小不低于3MB,以jpg格式原图发送,配以50字内简短说明。多张图片压缩打包发送。4. 投稿格式邮件主题及稿件文档(图片)命名格式:“我的春节+文/图+作品名称+单位+作者姓名+手机号码+邮箱”。特别提醒:文档内须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邮箱、手机号码等联系方式,请勿使用任何形式的超大附件。5.截止日期和邮箱请在2021年1月3日22:00前投稿至投稿邮箱。由于平台规则限制,不允许带有练习书法,请想要投稿的朋友,微信搜【写作投稿副业优选超市】或者《中国研究生》杂志官方媒体账号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