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教育关键在高质量私语

研究生教育关键在高质量

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培养单位切实将发展重点聚焦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内涵发展上来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格局来看,研究生教育水平是衡量一所大学、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当前我国广大研究生培养单位面临的重要任务。不久前,多所高校陆续清退未在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的超期研究生,引发社会关注。这样的举措,传递出鲜明信号: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强化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提升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推动研究生教育格局性、深层次变革。没有强大的研究生教育,就没有强大的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释放人才红利的主要途径,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当前,全球范围内科技创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知识创新速度加快,科技变革加剧,高端人才在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教育与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很多国家把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以高素质人才构建新的竞争优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既是国家所需,也是时代所需。当前,我国研究生培养规模不断扩大,今年预计突破300万。研究生培养质量已事关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事关学校的办学活力和水平,事关学校与学科的声誉。对于以广大高校为主体的培养单位来说,大力改进培养模式,健全质量监督体系,推动人才培养迈向新高度,才能切实承担起高校的责任和使命。对学生个人来说,接受研究生教育意味着在本科教育阶段之后,再投入一段宝贵的时间学习深造,以进一步提升学术水平与职业能力。这是为未来学术科研与职业发展夯实基础的关键一程。恪守学校人才培养规范、遵守相关制度体系、珍视学习机会,全身心投入学习、研究,才是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不辜负宝贵的教育资源。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培养单位切实将发展重点聚焦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内涵发展上来。一方面,强化寓教于研、激励创新。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把促进研究生成才成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激发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加强分类改革、积极创新机制。建立研究生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自主调节机制、以质量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研究生培养要求,分类改革选拔方式和培养模式,激发各培养单位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形成主动创新、特色发展的办学机制。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吹响了全面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的号角。相关部门应做好指导引导督导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形成有利于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研究生培养单位惟有用心谋划、加强落实,增强改革措施的针对性、实效性,才能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赵婀娜)(来源:人民日报)

乔豫

研究生教育自主培养高端人才

201万元、156万元,近日,华中科技大学两位同窗博士毕业生张霁、姚婷以高年薪赢得广泛关注,前者的名字更是一度冲上新浪微博热搜榜。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作为世界信息科技特别是5G技术领军企业华为公司的“天才少年”计划入选者,是从全球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其中,张霁不仅入选而且拿到该计划的最高档年薪。张霁和姚婷的突出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中国研究生教育取得的进步,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研究生教育造就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对中国研究生教育取得的成就和进一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相关重要指示中指出,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这为中国研究生教育在新时代发展擘划了方向,吹响了奋进的号角。创新是核心和灵魂研究生教育是指大学生在读完4年学制的本科学校顺利毕业之后继续进行深造和学习的一种教育形式,具体可以分为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世界教育史上,通常把1810年德国柏林大学的创办作为研究生教育发端的标志。对于研究生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战军用“两高”“两重要”来概括,即研究生教育位于国民教育的顶端,是“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主阵地,是知识生产和创造的“重要源头”,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生力军”。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指出,研究生教育具有高端引领和战略支撑作用,其发展的高度和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教育的高度和水平,也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整个教育体系建设、对于教育强国建设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发挥着引擎的作用。在洪大用看来,研究生教育对社会的重大价值和意义是通过推进创新来具体实现的。他认为,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其中既包括知识的创新,也包括实践的创新;可以说,通过培养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持续推进知识的创新和实践的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使命,同时也只有研究生教育能够承担这样的使命。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水平如何?其培养的创新型人才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怎样的支撑作用呢?对此,我们既可以通过近日张霁、姚婷这样个案的热点新闻去感受,可以通过“北斗工程”“嫦娥工程”“载人深潜工程”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参与团队人员大比例研究生教育背景来观察,也可以从近日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释放的相关信息找到答案。 据统计,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中国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科研工作和“97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全国80%以上的SCI论文和社科重大成果。到2020年,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超过64%,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力军。四个阶段提质增量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末。据洪大用研究,1902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提出了设立“大学院”的设想,旨在培养专事高深学问的人才。1908 年,上海圣约翰大学颁授了第一个医学博士学位。1917年,苏州东吴大学颁授了第一个化学硕士学位。 1935年,国民政府制定了《学位授予法》,对学位层级结构、学位授予的程序等作出了规定,由此到新中国成立前,共颁发了230多个硕士学位。洪大用认为,由于不成体系,发展缓慢,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研究生教育才真正开展起来,从某种程度上说,其发展与新中国成长同步。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始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培养研究生。第二年,研究生统招启动。到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累计培养了2万多名研究生。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迎来科教发展的春天,邓小平亲自倡导推动作出包括恢复研究生教育在内的“科教三大战略决策”,研究生教育由此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之后的40多年间,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王战军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研究生教育大体上可分为4个发展阶段。从1978年到1988年为恢复发展阶段。1978年1月,《关于高等学校1978年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安排意见》出台,标志着研究生招收正式恢复。当年,在校研究生人数达到1万多人,7年后增至7.5万多人。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布,为中国研究生教育乃至整个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法律保障。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获准试办研究生院,推动了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独立化和专业化,逐渐形成了独立的运行机制。从1988年到1998年为稳步发展阶段。根据 “稳步发展,保证质量”方针,研究生教育规模在稳步增长的同时,适应国家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学位类型由单一的学术型发展为学术型和专业型并举,工商管理硕士等专业学位应运而生。从1999年到2009年为快速发展阶段。随着世纪之交高等教育扩招开始实施,在校研究生人数快速增加,10年间增加近120万人。与此同时,专业学位拓展至19个,以简政放权为特征的学位授权机制改革和硕博连读、导师负责制等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深入推进。2010年至今为内涵式发展阶段。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关于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的要求,相关部门接连出台了关于质量保证、学位授权点评估、论文抽查等方面的一系列文件,中国研究生教育进入“质量时代”。中国经验贡献世界经过新中国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发展,中国研究生教育成绩斐然。一方面,发展完善中国教育体系,推动成为教育大国并大步向教育强国挺进;另一方面,实现了立足国内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支持。王战军认为,从中国教育领域自身来说,研究生教育成就主要包括建立了完善了中央政府主导、省级统筹、研究生培养单位为主体的三级管理体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制度体系,其中包括学位制度体系、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等,为国际社会奉献了“中国经验”。 从教育服务社会角度来说,研究生教育成就突出体现在实现了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目标。据统计,截至2020年,研究生教育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1000多万高层次人才。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很大部分人已成为国家各项事业建设的中坚力量。王战军拿2017年新增的两院院士相关数据举例说,在中科院新增院士中,中国自主培养的博士为37人,占当年度中科院新增院士中拥有博士学位总人数的约64%。在工程院新增院士中,我国自主培养的博士为48人,占当年度中国工程院新增院士中拥有博士学位总人数的近九成。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已经成为国家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纵观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不难发现其鲜明的特点。根据洪大用的研究来概括就是,在政府主导下,高校与科研机构两类主体齐发力,研究生教育以学术为导向,在实践中创新,实现快速发展。其中“快速发展”特别引人注目。洪大用解释说,虽然从世界范围看,最近几十年研究生教育普遍发展较快,但是中国在此领域的速度更引人瞩目。从1978年招生1万多名研究生,到1998年的7万多名,到2009年达50万名,再到2020年预计将约110万名。改革完善没有止境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研究生教育改革也是如此。继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传出“新增交叉学科作为第14个学科门类”的信息之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议据报道通过设集成电路专业为一级学科,并拟设于新设的交叉学科门类下,待批准后正式公布。国务院于7月27日印发的《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高校集成电路和软件专业建设,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一级学科设置工作,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复合型、实用型的高水平人才。如此重磅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折射出研究生教育适应新时代国家战略性需求而变革的紧迫任务。洪大用指出,我们要精准识别社会需求, 根据社会的需求来改革研究生教育的供给,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这就要求对保障研究生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特别是基础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进行与时俱进的修订。对此,教育部发布信息表示,近年来,修订工作持续推进中,立法的主要条件已基本成熟,教育部已建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项目。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一些参会者就制定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再次提出相关建议。人们期待这部事关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大计的重要法律早日完成立法程序出台,更好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和国家创新能力建设。对研究生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工程院院士赵沁平曾撰文指出,要在研究生教育学理论体系特别是基础理论方面取得更大成果,探索建立科学的招生规模调节机制的同时,在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差异化培养模式方面探索出更广阔的路径。他希望政府主管部门、培养单位和有关社会机构能够探索构建适合于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与成果的展示、评价平台。链接专业学位研究生按照专业和用途的不同来划分,研究生可分为普通研究生和特殊种类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两种,后者是区别于一般意义上侧重理论、学术研究的研究生教育,其旨在针对一定的职业背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分为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简兮

研究生教育改革打出“组合拳”

我国已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培养1000多万名博士、硕士,今年在学研究生将达300万人。目前,这些数字的背后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如有的学校片面追求规模扩张,高质量、个性化培养不足;对紧缺人才培养和“卡脖子”技术突破的支撑力度不够;一些导师指导能力不够,师德师风建设仍需加强等。问题的存在给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任务。9月22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研究拟订了将重点推进的“十大专项行动”,在学科建设、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等方面打出“组合拳”,旨在推动研究生教育深层次、结构性变革。推进学科专业调整 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研究国家重大需求是研究生教育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着力点。此次,《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分类发展和动态调整新机制。学科专业建设改革行动被纳入“十大专项行动”中,即构建设置规范、动态调整的学科专业目录管理新机制,开展学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提升专业学位培养能力和培养规模;建立国家重点支持的学科专业清单,健全国家急需学科专业的引导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蔡长华介绍,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储能技术、医学攻关等相关学科专业,将被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学科专业清单,在招生计划、人才引进、资金投入、职称评审等方面获得优先支持。“十大专项行动”还包括重点推进一流学科培优行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高层次人才培养行动,进一步支持和促进“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已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重要作用的学科和方向上,尽快取得突破;聚焦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组织“双一流”建设高校和一流企业(院所),统筹资源,以超常规方式加快培养一批紧缺人才,为国家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和推进科技创新作出贡献。此外,“十大专项行动”还明确提出,将支持一批事关原始创新支撑的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基础学科,以及具有极高保护传承价值的“绝学”、冷门学科;探索建立招生计划管理负面清单制度,对问题突出的培养单位予以必要限制;健全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扩大直博生招生比例等。蔡长华介绍,下一步将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研究生招生计划调节机制,强化基础研究,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基地,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研究,厚植发展基础。破解“导学矛盾”:将建立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介绍,目前我国共有研究生导师46万人,确有部分导师指导精力投入不足、指导方式方法不科学、质量把关不严,甚至有个别导师出现师德失范问题。近年来,因此类问题而导致的“导学矛盾”时有发生。导师队伍建设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决定着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意见》强调,要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强化导师岗位管理,明晰职责边界,将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学术水平、指导精力投入、育人实效等纳入导师评价考核体系。洪大用表示,下一步,拟从多方面入手,确保导师队伍质量,包括建立国家典型示范、省级重点保障,培养单位全覆盖的三级导师培训体系;规范导师指导行为,“导师既是学生的学术导师,也是人生导师。研究生不单是学生的身份,也是导师的合作伙伴。我们要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依法依规建立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严把质量管理:敢于让不合格的学生毕不了业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据悉,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已从2016年的约80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10万人左右。“但我国目前的千人注册研究生只有两人,美国大概在9人以上,德国、韩国约5-7人。由此来看,我国的研究生规模与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还有差距。”洪大用在发布会上表示。《意见》提出,要以服务需求为导向,合理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适度超前布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扩大。如何保障培养质量,《意见》强调,要严把入口关,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精准选拔人才;严把过程关,抓住课程学习、考核、论文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落实全过程管理责任;严把出口关,合理制定与学位授予相关的科研成果要求,加强学风建设,敢于让不合格的学生毕不了业,倒逼学生潜心治学。用好学位授权点评估、学位论文抽检等手段,加强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监督检测,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教育部对学术不端、学位‘注水’问题,一直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露头就打。我们要坚决确保学位授予的含金量。”洪大用说。本报北京9月22日电

求通久矣

开启研究生教育发展新时代

研究生教育作为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党和国家历来重视研究生教育工作,特别是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的召开,释放出党和国家对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期盼和要求,将研究生教育上升到优先发展的位置。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改革举措,是党和国家紧跟时代步伐、聚焦发展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指导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当前形势下,系统布局、统筹应对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大变局,具有历史性、标志性、划时代的意义。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要精准识变,明确发展新方位,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从1949年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预计突破300万人,从新中国成立伊始的百废待兴,到研究生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研究生教育走过了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的不平凡历程,造就了一大批精英人才,构建了比较完备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有力支撑了国家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当前,全球正在兴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美之间贸易战演变为科技战、人才战,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大流行,世界格局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中,高层次人才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从国内环境看,我国进入民族复兴关键时期,研究生教育正在经历从大到强的转变,经济社会、人民群众对优质研究生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意见》的发布开启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新篇章,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战略性、紧迫性、重要性更加凸显,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因此,新时代的研究生教育一定要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紧跟时代发展,以大视野、大胸怀、大智慧,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要主动应变,奋进新目标,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第一,迎接新挑战,落实新任务。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新的任务,《意见》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着眼全局,聚焦质量提升,从思政教育、导师职责、招生制度、培养模式、教材建设、质量保障、监测评价等各个方面,部署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举措和“十大专项行动”。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意见》确定的具体任务,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梳理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推进学科专业调整,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严格质量管理,促进措施落地。第二,聚力改革创新,聚焦高质量发展。政府部门、各省级部门、各高校要落实主体责任,凝聚多方合力,站在国家发展、社会需求、民族复兴、人类进步的高度,着眼于服务经济社会需求、支撑国家战略实施、提升核心竞争力,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多学科的理论、多元视角与方法深入研究研究生教育的特征和规律,实现研究生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聚力打造卓越的研究生教育。站在新时代,立足新起点,开启新篇章,谋划新发展。今天的国家和民族比历史任何时期都更需要优质的研究生教育,今天的我们比历史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意见》,坚持把民族复兴大任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使命和时代任务,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和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作者唐景莉:《中国高等教育》总编辑】原载2020年第21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作者:唐景莉

简单爱

推动研究生教育迈上新台阶(人民时评)

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引擎,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方面具有既直接又基础的重要意义。日前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明确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在全球人才竞争新格局下,进一步夯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基石。从1949年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预计突破300万人,我国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从少到多、从弱到强快速发展的不平凡历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制度。累计自主培养的超过1000万名毕业生,成为一支创新生力军,活跃在经济社会各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发展新阶段。多渠道筹集经费的研究生教育投入格局基本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质量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才培养结构日趋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不断增强。一大批勇攀科技高峰的“登山队”,在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技术变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国家发展进步的脚步同行,中国内地高校与国际一流高校在研究生教育间的差距逐渐缩小,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显著提高。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1万余名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坚守临床工作岗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学校60%以上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留守医院工作,他们用实际行动和坚强决心,向世界展示了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全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和良好风貌。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立足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放眼国内,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高层次领军人才,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放眼国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兴起,高精尖科技领域竞争尤为激烈,高端人才和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决定性力量。这些都呼唤我们进一步做好研究生教育,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作为国民教育的最高端,研究生教育如何成为培养人才的“高峰”、聚集人才的“高地”,怎样成为创新创造的策源地、服务发展的新引擎,是摆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100万,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建强导师队伍,创新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培养能力,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也是社会高度关注的一道教育“必答题”。准确把握研究生教育的时代定位,遵循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律,需要立足中国大地,面向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现实需求,深化创新国际交流合作,加快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同时,提高导师队伍素质水平,严格加强质量管理、完善科学评价体系,引导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只有始终聚焦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推动内涵发展,才能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尽快由大到强,真正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强国。《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31日 05 版)

言意

人民时评:推动研究生教育迈上新台阶

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引擎,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方面具有既直接又基础的重要意义。日前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明确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在全球人才竞争新格局下,进一步夯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基石。从1949年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预计突破300万人,我国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从少到多、从弱到强快速发展的不平凡历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制度。累计自主培养的超过1000万名毕业生,成为一支创新生力军,活跃在经济社会各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发展新阶段。多渠道筹集经费的研究生教育投入格局基本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质量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才培养结构日趋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不断增强。一大批勇攀科技高峰的“登山队”,在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技术变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国家发展进步的脚步同行,中国内地高校与国际一流高校在研究生教育间的差距逐渐缩小,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显著提高。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1万余名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坚守临床工作岗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学校60%以上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留守医院工作,他们用实际行动和坚强决心,向世界展示了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全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和良好风貌。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立足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放眼国内,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高层次领军人才,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放眼国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兴起,高精尖科技领域竞争尤为激烈,高端人才和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决定性力量。这些都呼唤我们进一步做好研究生教育,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作为国民教育的最高端,研究生教育如何成为培养人才的“高峰”、聚集人才的“高地”,怎样成为创新创造的策源地、服务发展的新引擎,是摆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100万,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建强导师队伍,创新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培养能力,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也是社会高度关注的一道教育“必答题”。准确把握研究生教育的时代定位,遵循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律,需要立足中国大地,面向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现实需求,深化创新国际交流合作,加快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同时,提高导师队伍素质水平,严格加强质量管理、完善科学评价体系,引导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只有始终聚焦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推动内涵发展,才能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尽快由大到强,真正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强国。(来源:人民日报)

盗墓者

推动研究生教育迈上新台阶

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引擎,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方面具有既直接又基础的重要意义。日前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明确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在全球人才竞争新格局下,进一步夯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基石。从1949年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预计突破300万人,我国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从少到多、从弱到强快速发展的不平凡历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制度。累计自主培养的超过1000万名毕业生,成为一支创新生力军,活跃在经济社会各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发展新阶段。多渠道筹集经费的研究生教育投入格局基本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质量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才培养结构日趋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不断增强。一大批勇攀科技高峰的“登山队”,在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技术变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国家发展进步的脚步同行,中国内地高校与国际一流高校在研究生教育间的差距逐渐缩小,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显著提高。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1万余名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坚守临床工作岗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学校60%以上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留守医院工作,他们用实际行动和坚强决心,向世界展示了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全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和良好风貌。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立足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放眼国内,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高层次领军人才,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放眼国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兴起,高精尖科技领域竞争尤为激烈,高端人才和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决定性力量。这些都呼唤我们进一步做好研究生教育,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作为国民教育的最高端,研究生教育如何成为培养人才的“高峰”、聚集人才的“高地”,怎样成为创新创造的策源地、服务发展的新引擎,是摆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100万,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建强导师队伍,创新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培养能力,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也是社会高度关注的一道教育“必答题”。准确把握研究生教育的时代定位,遵循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律,需要立足中国大地,面向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现实需求,深化创新国际交流合作,加快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同时,提高导师队伍素质水平,严格加强质量管理、完善科学评价体系,引导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只有始终聚焦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推动内涵发展,才能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尽快由大到强,真正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强国。(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东山

中国已成研究生教育大国 今年在学人数预计突破300万

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我国2020年研究生在学人数预计突破300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引擎核心阅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人才与科技支撑。从1949年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凤毛麟角”,到发展成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研究生教育大国,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程,实现历史性跨越。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石。1949年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广大教育工作者正扎根中国大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研究生教育,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由大变强。从“凤毛麟角”到“百万大军”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70余年来,从最初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到“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研究生教育始终坚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与国家和民族发展同频共振。“氢弹之父”于敏、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研发新冠病毒疫苗的陈薇……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还有一个共同身份——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他们的成长经历,反映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党和人民面临着考验。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党中央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将培养高等学校师资和科学研究人才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1949年,招收研究生242人;1978年,招生数达1.07万人;2020年,招生数突破110万人……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从“凤毛麟角”到“百万大军”的跨越。较为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制度逐步建立,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培养超过1000万毕业生,为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人才支撑。站在新起点上的研究生教育事业,必须答好时代考题——从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看,如何在规模增长的同时保证教育质量、走好内涵式发展道路?从国家创新发展需要看,如何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供更扎实的人才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提出了内涵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要求。研究生教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的新征程:2013年,《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发布,突出了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共识;2014年,“五位一体”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管不断强化;2015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印发,吹响了迈向研究生教育强国的冲锋号;2017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指出,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释放人才红利的主要途径,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2020年,新一轮研究生教育改革即将启动……特别是在一些长期困扰研究生教育发展难题的破解上,我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人才培养结构日趋优化;通过推进“放管服”改革,发展动力向更加注重自下而上、内在追求转变;通过重点学科建设、“211工程”建设、“985工程”建设、“双一流”建设等,加快中国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进程。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显著提高。从嫦娥飞天到蛟龙入海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嫦娥飞天、航母下水、蛟龙入海……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背后,都有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贡献。7月23日,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天际划出一道金色曲线,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东,正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他带领团队突破了大直径箭体结构、全新无毒无污染低温动力等12类247项关键技术,完成我国火箭箭体结构的设计、材料、工艺、制造装备和试验能力从3.35米到5米的全面升级换代。与李东一样,一大批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精尖人才,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港珠澳大桥建设中,在人工岛筑成核心技术、隧道抗震方案、三个大跨度通航桥孔抗风方案等技术难点攻克的背后凝结了“同济智慧”。北京大学首次从单细胞层面刻画肝细胞癌的免疫微环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与完成世界首个六倍体小麦基因组图谱,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物理所实验团队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中科院西安光机所飞秒激光加工设备解决了医用口罩核心材料熔喷布的超精细微小孔高品质加工难题……每一个重大科研突破,背后都凝结了一大批研究生人才的智慧与心血。疫情防控中,1万余名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坚守临床工作岗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学校60%以上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留守医院工作;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医药学院等湖北高校在岗医学研究生,坚守一线,有效缓解了医护人员的紧缺状况……他们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我国研究生培养的成果和高水平研究生人才的精神风貌。一组数字熠熠生辉: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中国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工作和“97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全国8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和社科重大成果。近年来,高校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稳定在2/3以上,承担着超过80%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组数据令人振奋:2019年,全国139名新晋院士中,90%以上在我国境内接受过研究生教育,近80%由我国境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授予最终博士或硕士学位;2018年国家科技三大奖224项通用项目中,第一完成人中2/3是我国自主培养的博士。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人员组成中,在学研究生占比超过50%,研究生已成为我国科研创新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构筑起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地,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超过1000万高层次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研究生教育在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技术变革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加显著,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科研创新的重要使命,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经过70余年的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速度’的强大智慧引擎。”教育部研究生司相关负责人谈道。从中国特色到国际认可坚持立德树人的同时提升国际影响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作为科技事业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研究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脚下有力量。中国石油大学油气井工程专业2020届硕士研究生王财忠,毕业后将奔赴西部基层就业。“对边疆的坚守,不一定是每天都轰轰烈烈,更多是在平常之中的坚持。不放弃、不动摇、不懈怠,就是对志向的最好坚守。”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赵江涛已成长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的一名基层干部,扎根边疆,建功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政工作融入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同时,导师队伍立德树人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加强,在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学伦理、学术诚信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涌现出了黄大年、钟扬等一大批优秀导师。与祖国同行,在完成从小到大、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也显著提升,国际交流日益广泛,影响力不断扩大。截至2019年,包括英、法、德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内的52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签署了相互承认学位学历协议。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和亚太区域研究生教育中心,来自全球203个国家和地区的9.1万名研究生在中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呼唤着更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加速,新时代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将再踏新征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来源:人民日报)

豫让

研招网: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公开平台开放?

随着考研大纲的即将出世,研招网最近也不甘堕落,先是前段时间做了一个2019年研招报考数据报告,最近又开放了一个新的平台——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公开平台。小伙伴们注意这虽然是19考研的信息公开平台,但是其中有很多信息对我们20考研来说是很关键的,有很多东西可以挖掘。当然这个平台也不是一直开放的,截止到7月30日平台就会关闭。那么这个平台到底怎么用呢?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一、研究生招生信息公开平台说明叽里咕噜说了这么一大堆,翻译一下就是,在保证学生隐私的情况下,我们把所有的招生信息都公开了,别说我们有黑幕,你要是觉得有问题可以去投诉。但是其中第三条中的两个小条说到,可以查看一志愿报考专业的同类别录取名单,参加调剂的可以查看调剂单位复试准也的同类别录取名单,就是把这些信息都公布给你,你要是不服气觉得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就去投诉吧。其实真没啥作用,只允许符合条件的同学查看,但是这些信息在学校研究生院官网基本都有,基本没什么区别,其实我们早就知道了。虽然这个平台有些鸡肋,但是对于20考研的小伙伴们还是有一定帮助的。二、该平台20考研er怎么用?首先,我们可以看到总共有四个大栏目,招生政策、专业目录、复试录取办法以及录取名单。招生政策招生政策在这里全都得到了汇总,不管是考研招生的资讯,专业的调整,还是各种福利政策,都一览无余,虽然这只是19考研的政策,但是每年的考研政策变化并不大,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作为参考,时刻紧跟政策是不会错的。专业目录这其实就是研招网首页菜单栏中硕士目录的内容,简直一毛一样,小伙伴们应该都用过吧,可能也有没用过的,在这里就简单一说。就输入你想考的省市、学校或研究所、门类、学科类别、专业、学习方式就能把你想要的内容搜出来了。当然如果你很多都没确定好,可以只选择学科类别、专业、学习方式,然后再慢慢去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去筛选。就像是这个样子。然后点击学校进去,你就能看到这个学校哪些学院开设了这个专业,有多少研究方向,拟招生人数、考试范围等等,小伙伴们自己动手去查一下吧,结合自身情况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有戏,这个学校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复试录取办法复试录取办法自己点进去看看了解一下就好了,其实这些在各院校研究生院的官网上都有,对于一些比较懒的同学来说,研招网这个平台还是很好用的,不用到处去找。录取名单这个平台只对19考生有用,20的小伙伴们去各院校研究生院查一下就行了,基本都是一样的。三、该平台对我们有啥用1、投诉对于19的同学来说,你觉得录取名单有问题就可以投诉。2、明确目标对于二战的同学,如果不换学校不换专业,可以看看一志愿今年的录取情况,二战做到心中有数,清楚自己的位置,明确目标。如果换学校,也可通过平台查看其他学校的情况,当然录取情况还要去该校研究生院官网去查的,主要是方便。3、参考对于20考研的同学来说,很多信息研招网都帮我们汇总起来了,省下了我们很多去翻找的时间,同时这些信息,也能给我们一些参考,帮助我们做选择。四、着重注意的信息前面也说了,20考研的小伙伴们是查不到录取名单的,但是录取信息在官网都有公布。小伙伴们一定要去官网查找。录取人数:可通过查看历年录取名单公示来查看,同样可以查到该专业是否招收校外调剂等推免人数:推免生有单独招生简章以及招生计划和录取名单公示历年分数线:请注意有校线还有院线甚至是专业线学校指定的参考书:有几本,自己是否学过,难易程度如何,到这一步基本就能选择出学校了。不过有些学校不指定参考书,可通过学长学姐推荐以及其他网络渠道搜索。这个平台研招网只开放到7月30日,小伙伴们一定要趁着这段时间进一步搜集一下信息,对比一下数据,加油!

惊天破

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 2020年研究生在学人数将破300万

央广网北京7月29日消息(记者李欣)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从1949年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突破300万人,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提升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能力。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正在北京理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的闫策参与了火星着陆导航制导与控制方案研究。他说:“在研究生阶段参加了多项国内外创新实践竞赛、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为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我国研究生教育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各地高校将实验室建在乡下田间,已建成120多个科技小院,研究生长期驻扎,助力农民增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中,医科院校研究生主动请缨,在战“疫”一线践行医者的使命和责任。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马彦琳表示:“学校将对接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深化医教协同,为国家培养更多有责任、有担当的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目前,我国已建立起涵盖111个一级学科和47个专业学位类别的学科体系,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更加突出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培养,为各行各业输出了大批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