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3日电 今天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高校人才培养、思政工作、科技创新情况。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介绍说,教育部全面完成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规划指标。据介绍,“十三五”规划提出,期末千人注册研究生数达到2人,目前已超过2人;在学研究生总规模达到290万人,今年将达到300万人;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目前已超过60%。“十三五”期间授予博士学位33万人,硕士学位339万人。2019年我国共有研究生导师46万多人,比2015年增加近10万人,其中,45岁以下导师增加约4.5万人。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介绍“十三五”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情况。(张珏瑛/摄)洪大用指出,教育部全面深化学位授权审核改革。“十三五”期间组织开展了第12批学位授权审核工作,新增了28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9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69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13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启动学位授权自主审核改革,目前已批准32所高校自主审核增列学位点。三是加强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2015年以来,全国共有332所高校自主撤销1663个博士硕士点,增列了1046个博士硕士点。洪大用表示,教育部完成首轮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按照《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部署开展我国学位制度建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学位点评估,对学位点培养条件和质量保证机制进行全面体检。全国12877个学位授权点完成自评,抽评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现有学位授权点2292个,8个学位授权点抽评结果为“不合格”并被作出撤销学位授权处理,33个学位授权点抽评结果为“限期整改”并被作出暂停招生、限期整改处理。另外,“双一流”建设全面启动、扎实推进。阶段性建设目标总体实现。洪大用透露,依据《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即将印发《“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同时遴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并开展全覆盖式的建设调研,从总体上掌握“双一流”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密切协同,地方政府统筹支持,形成“双一流”建设高校与地方高水平大学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洪大用强调,我们充分认识到,“双一流”建设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程,未来依然任重道远,需要坚定教育自信,保持头脑清醒,增强战略定力,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北京商报讯(记者 程铭劼 赵博宇)12月3日,在教育部召开的第二场教育2020“收官”系列发布会上,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介绍了“十三五”期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工作情况。据了解,研究生教育的“十三五”规划指标已全面完成,其中,期末千人注册研究生数目前已超过2人,在学研究生总规模今年将达到300万人,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已超过60%。“十三五”期间,共授予博士学位33万人,硕士学位339万人。而在课程建设方面,“十三五”期间发布了指导文件和《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涉及研究生核心课程1500多门、300余万字,为研究生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提供精细化支持服务。此外,2019年,我国共有研究生导师46万多人,比2015年增加近10万人,其中,45岁以下导师增加约4.5万人。
迈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时代——“十三五”期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情况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十三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统筹部署和教育部党组直接领导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取得新成效。一、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不断深化1.全面完成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规划指标。“十三五”规划提出,期末千人注册研究生数达到2人,目前已超过2人;在学研究生总规模达到290万人,今年将达到300万人;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目前已超过60%。“十三五”期间授予博士学位33万人,硕士学位339万人。2.胜利召开新中国首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孙春兰副总理出席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传达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并作重要讲话,陈宝生部长作出工作部署。会后,及时印发了“1+4”系列政策文件,启动了“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十大专项行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加快推进。3.不断强化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一是加快推进分类培养。学术学位突出科教融合,加强科研系统训练,着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学位突出产教融合,加强与企业产业联合培养,着力提升实践创新能力。二是持续加强课程建设。印发《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发布《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涉及研究生核心课程1500多门,300余万字,为研究生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提供精细化服务和指导。三是深入开展“学位挤水”行动,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保障体系。4.切实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先后印发《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关于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的若干意见》《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等文件,构建国家典型示范、省级重点保障、培养单位全覆盖的三级导师培训体系。2019年我国共有研究生导师46万多人,比2015年增加近10万人,其中,45岁以下导师增加约4.5万人。5.着力探索关键紧缺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瞄准“卡脖子”核心技术,与工信部、国防科工局共同启动了集成电路、航空发动机、核科学等核心技术紧缺博士人才自主培养专项。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实施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项目。推进应急管理学科建设,拟定“应急管理”二级学科设置基本要求、博士和硕士指导性培养方案,推进20所相关学科基础好的高校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应急管理”二级学科,开展相关试点工作。二、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和改革更加有力1.全面深化学位授权审核改革。一是坚持标准先行、质量为要,发挥申请基本条件的质量“门槛”作用,强化省级统筹,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布局高层次人才培养。“十三五”期间组织开展了第12批学位授权审核工作,新增了28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9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69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13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二是坚持放权赋能与加强管理相结合,启动学位授权自主审核改革,目前已批准32所高校自主审核增列学位点。三是加强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2015年以来,全国共有332所高校自主撤销1663个博士硕士点,增列了1046个博士硕士点。2.系统推进专业学位发展。印发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从积极发展硕士专业学位、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大力提升培养质量等入手,加强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开展工程专业学位类别对应调整,将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调整为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等8个专业学位类别。3.完成首轮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按照《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部署开展我国学位制度建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学位点评估,对学位点培养条件和质量保证机制进行全面体检。全国12877个学位授权点完成自评,抽评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现有学位授权点2292个,8个学位授权点抽评结果为“不合格”并被作出撤销学位授权处理,33个学位授权点抽评结果为“限期整改”并被作出暂停招生、限期整改处理。4.布局启动学科专业调整改革。研究制定新时代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改革的指导意见,分类提出学科专业的发展思路、方向和重点领域,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着力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结构,提升学科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研制《交叉学科设置与管理办法》,坚持高起点设置,高标准培育,对交叉学科设置、学位授权、学位授予、质量保障提供规范化的制度安排。三、“双一流”建设全面启动、扎实推进1.完善建设政策及管理体系。一是政策体系日趋完备。依据《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先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双一流”建设监测指标体系(试行)》等,即将印发《“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二是遴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并开展全覆盖式的建设调研,从总体上掌握“双一流”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三是举办“双一流”建设专题研修班,组织140所建设高校和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进行政策研讨,调动建设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密切协同,地方政府统筹支持,形成“双一流”建设高校与地方高水平大学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2.阶段性建设目标总体实现。建设高校准确把握“双一流”建设战略定位,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不断改进内部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坚持引育并举,重视高层次人才,创新策源功能显著增强;服务国家需求,学科布局更加优化;支持分类发展,激发内生动力,学科优势特色逐渐突出;鼓励潜心科研,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坚持开放合作,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这些为深入推进第二轮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我们充分认识到,“双一流”建设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程,未来依然任重道远,需要坚定教育自信,保持头脑清醒,增强战略定力,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12月3日,教育部举行第二场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高校人才培养、思政工作、科技创新情况。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在发布会上就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情况作了介绍。随教育小微一起到现场看看↓↓↓“十三五”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情况来听洪大用司长在发布会现场的介绍↓↓↓“十三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统筹部署和教育部党组直接领导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取得新成效。一、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不断深化1.全面完成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规划指标。“十三五”规划提出,期末千人注册研究生数达到2人,目前已超过2人;在学研究生总规模达到290万人,今年将达到300万人;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目前已超过60%。“十三五”期间授予博士学位33万人,硕士学位339万人。2.胜利召开新中国首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孙春兰副总理出席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传达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并作重要讲话,陈宝生部长作出工作部署。会后,及时印发了“1+4”系列政策文件,启动了“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十大专项行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加快推进。3.不断强化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一是加快推进分类培养。学术学位突出科教融合,加强科研系统训练,着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学位突出产教融合,加强与企业产业联合培养,着力提升实践创新能力。二是持续加强课程建设。印发《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发布《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涉及研究生核心课程1500多门,300余万字,为研究生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提供精细化服务和指导。三是深入开展“学位挤水”行动,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保障体系。4.切实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先后印发《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关于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的若干意见》《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等文件,构建国家典型示范、省级重点保障、培养单位全覆盖的三级导师培训体系。2019年我国共有研究生导师46万多人,比2015年增加近10万人,其中,45岁以下导师增加约4.5万人。5.着力探索关键紧缺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瞄准“卡脖子”核心技术,与工信部、国防科工局共同启动了集成电路、航空发动机、核科学等核心技术紧缺博士人才自主培养专项。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实施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项目。推进应急管理学科建设,拟定“应急管理”二级学科设置基本要求、博士和硕士指导性培养方案,推进20所相关学科基础好的高校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应急管理”二级学科,开展相关试点工作。二、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和改革更加有力1.全面深化学位授权审核改革。一是坚持标准先行、质量为要,发挥申请基本条件的质量“门槛”作用,强化省级统筹,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布局高层次人才培养。“十三五”期间组织开展了第12批学位授权审核工作,新增了28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9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69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13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二是坚持放权赋能与加强管理相结合,启动学位授权自主审核改革,目前已批准32所高校自主审核增列学位点。三是加强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2015年以来,全国共有332所高校自主撤销1663个博士硕士点,增列了1046个博士硕士点。2.系统推进专业学位发展。印发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从积极发展硕士专业学位、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大力提升培养质量等入手,加强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开展工程专业学位类别对应调整,将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调整为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等8个专业学位类别。3.完成首轮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按照《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部署开展我国学位制度建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学位点评估,对学位点培养条件和质量保证机制进行全面体检。全国12877个学位授权点完成自评,抽评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现有学位授权点2292个,8个学位授权点抽评结果为“不合格”并被作出撤销学位授权处理,33个学位授权点抽评结果为“限期整改”并被作出暂停招生、限期整改处理。4.布局启动学科专业调整改革。研究制定新时代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改革的指导意见,分类提出学科专业的发展思路、方向和重点领域,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着力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结构,提升学科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研制《交叉学科设置与管理办法》,坚持高起点设置,高标准培育,对交叉学科设置、学位授权、学位授予、质量保障提供规范化的制度安排。三、“双一流”建设全面启动、扎实推进1.完善建设政策及管理体系。一是政策体系日趋完备。依据《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先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双一流”建设监测指标体系(试行)》等,即将印发《“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二是遴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并开展全覆盖式的建设调研,从总体上掌握“双一流”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三是举办“双一流”建设专题研修班,组织140所建设高校和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进行政策研讨,调动建设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密切协同,地方政府统筹支持,形成“双一流”建设高校与地方高水平大学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2.阶段性建设目标总体实现。建设高校准确把握“双一流”建设战略定位,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不断改进内部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坚持引育并举,重视高层次人才,创新策源功能显著增强;服务国家需求,学科布局更加优化;支持分类发展,激发内生动力,学科优势特色逐渐突出;鼓励潜心科研,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坚持开放合作,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这些为深入推进第二轮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我们充分认识到,“双一流”建设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程,未来依然任重道远,需要坚定教育自信,保持头脑清醒,增强战略定力,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更多教育信息
来源:经济日报“全面完成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规划重要指标。‘十三五’规划提出,期末千人注册研究生数达到2人,目前已超过2人;在学研究生总规模达到290万人,今年将达到300万人;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目前已经超过了60%。‘十三五’期间授予博士学位33万人、硕士学位339万人。”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3日表示。资料图:某大学研究生重返校园。 徐立华 摄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洪大用会上介绍了“十三五”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有关情况。洪大用称,“十三五”期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取得新成效。洪大用表示,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不断深化。全面完成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规划重要指标。“十三五”规划提出,期末千人注册研究生数达到2人,目前已超过2人;在学研究生总规模达到290万人,今年将达到300万人;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目前已经超过了60%。“十三五”期间授予博士学位33万人、硕士学位339万人。洪大用介绍称,胜利召开新中国首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持续强化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一是加快推进分类培养,学术学位突出科教融合,着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学位突出产教融合,着力提升实践创新能力。二是持续加强课程建设,发布指导文件和《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涉及研究生核心课程1500多门、300余万字,为研究生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提供精细化支持服务。三是深入开展“学位挤水”行动,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保障体系。切实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先后印发《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关于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的若干意见》《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明确导师指导行为底线,把不准的事项说清楚,旗帜鲜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建国家典型示范、省级重点保障、培养单位全覆盖的三级导师培训体系。2019年我国共有研究生导师46万多人,比2015年增加近10万人,其中,45岁以下导师增加约4.5万人。另外,着力探索关键紧缺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瞄准“卡脖子”的核心技术,启动了集成电路、航空发动机、核科学等核心技术紧缺博士人才自主培养专项。实施了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项目。推进20所高校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应急管理”二级学科,培养硕士、博士人才。洪大用表示,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和改革更加有力。首先,全面深化学位授权审核改革。一是坚持标准先行、质量为要,组织开展了第12批学位授权审核,新增了28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9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697个博士学位点,2133个硕士学位点。二是启动学位授权自主审核改革,目前已经批准32所高校自主审核增列学位点。三是加强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2015年以来,全国共有332所高校自主撤销1663个博士硕士点,增列了1046个博士硕士点。其次,系统推进专业学位发展。印发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加强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开展工程专业学位类别对应调整,将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调整为电子信息等8个专业学位类别。再次,完成首轮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全国12877个学位授权点完成自评,抽评学位授权点2292个,8个学位授权点抽评结果为“不合格”并撤销学位授权,33个学位授权点为“限期整改”并暂停招生。此外,布局启动学科专业调整改革。研究制定新时代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改革的指导意见,推动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学科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研制《交叉学科设置与管理办法》,对交叉学科设置、学位授权、学位授予、质量保障提供规范化的制度安排。洪大用指出,“双一流”建设全面启动、扎实推进。完善建设政策及管理体系。一是政策体系日趋完备。依据建设总体方案,先后印发建设实施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监测指标体系等,即将印发建设成效评价办法。二是遴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并开展全覆盖式的建设调研,进行个性化指导。三是举办“双一流”建设专题研修班,提升建设单位的管理能力。四是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密切协同,地方政府统筹支持,形成“双一流”建设高校与地方高水平大学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洪大用介绍称,阶段性建设目标总体实现。建设高校准确把握“双一流”建设战略定位,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治理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坚持引育并举,加强队伍建设,创新策源功能显著增强;服务国家需求,学科布局更加优化;支持分类发展,学科优势特色逐渐突出;鼓励潜心科研,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坚持开放合作,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这些为深入推进第二轮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我们充分认识到,‘双一流’建设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程,未来依然任重道远,需要坚定教育自信,保持头脑清醒,增强战略定力,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博士生和硕士生规模稳定增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专业硕士研究生规模占比超过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培养机构数量略增,科研机构培养占比持续降低 □市属高校研究生规模占比略升,央属高校研究生规模仍居主体地位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博士生和硕士生规模稳定增长北京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发达地区之一,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15年,北京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有在学研究生28.39万人。到2019年,在学研究生达到36.06万人。5年间,研究生培养规模扩大了7.67万人,累计增长了27.05%。博士生和硕士生规模均呈稳步增长趋势。2019年共招收研究生12.39 万人,比2015年增长2.89万人。其中,博士生招生2.43 万人,比2015年增长0.54万人;硕士生9.96万人,比2015年增长2.35万人。“十三五”期间北京市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硕博在校生规模情况(单位: 万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专业硕士研究生规模占比超过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十三五”期间,北京研究生教育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研究生教育结构持续优化。为适应北京及国家产业升级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快速发展。2015年,北京普通高校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人数为5.61万人,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人数3.34万人,占研究生招生总量的37.33%。在校专业学位研究生8.29万人,占在校研究生总数的31.17%;其中专业学位硕士生8.06万人,占全体硕士生在校总数的41.91%。2019年,北京普通高校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人数为6.13万人,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人数5.67万人,占研究生招生总量的48.08%。在校专业学位研究生13.99万人,占在校研究生总数的40.93%;其中专业学位硕士生13.53万人,占全体硕士生在校总数的54.73%。这表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迅猛,已经形成了学术型与应用型人才并重的培养格局。研究生培养机构数量略增,科研机构培养占比持续降低2015年,北京共有138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其中,58所普通高校承担了26.59万名研究生培养工作,占研究生培养总量的93.68%;80个科研机构承担了1.79万名研究生培养工作,占比仅为6.32%。2019年,北京共有147个单位培养研究生,新增9个培养单位(包括普通高校1所,科研机构8所)。59所普通高校共有在校研究生34.17万人,占研究生培养总量的94.76%;88个科研机构在读研究生1.89万人,占比下降为5.24%。总体来看,“十三五”期间,虽然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机构数量有所提升,但研究生培养总体占比持续降低。“十三五”期间北京市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校研究生培养规模情况(单位:万人)市属高校研究生规模占比略升,央属高校研究生规模仍居主体地位2015年,在北京市开展研究生教育的58所普通高校中,37所中央部委所属高校招收研究生7.77万人,在校生23.34万人,占普通高校在校研究生总量的87.8%;21所市属高校(含民办高校)招收研究生1.18万人,占研究生招生总量的13.2%,研究生在校生3.24万人,占在校生总量的12.2%。 2019年,在北京市开展研究生教育的59所普通高校中,38所中央部委所属高校招收研究生10.16万人,五年增长了30.78%;在校生共29.79万人,五年增长27.6%,占普通高校研究生在校生总量的87.31%。21所市属高校(含民办高校)招收研究生1.62万人,五年增长率为36.89%,占研究生招生总量的13.74%;研究生在校生共4.33万人,五年增长33.18%,占研究生在校生总量的12.69%。(作者:刘娟)“十三五”期间北京市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和市属高校在校研究生规模情况(单位:万人)《北京教育》杂志【来源:《北京教育》杂志】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硕士研究生大幅扩招,高校能否承载?12月3日,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回应称,将采取供给精准、硬件扩容等措施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2020年在学研究生总规模将超300万人发布会上,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表示,教育部全面完成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规划指标。洪大用表示,2019年我国共有研究生导师46万多人,比2015年增加近10万人,其中,45岁以下导师增加约4.5万人。洪大用指出,教育部全面深化学位授权审核改革。“十三五”期间组织开展了第12批学位授权审核工作,新增了28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9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69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13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启动学位授权自主审核改革,目前已批准32所高校自主审核增列学位点。加强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2015年以来,全国共有332所高校自主撤销1663个博士硕士点,增列了1046个博士硕士点。此外,洪大用表示,教育部完成首轮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全国12877个学位授权点完成自评,抽评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现有学位授权点2292个,8个学位授权点抽评结果为“不合格”并被作出撤销学位授权处理,33个学位授权点抽评结果为“限期整改”并被作出暂停招生、限期整改处理。研究生规模扩大,要确保培养质量今年以来,受国内外特殊形势的影响,硕士研究生大幅扩招。今年2月28日,教育部宣布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较去年增加18.9万;9月再次提出“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扩大。”在扩招情况下,如何加强研究生教育和培养?发布会上,洪大用对上述问题作出回应。“扩招一方面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多深造机会,同时,少数高校也确实出现了研究生教学生活资源比较紧张的情况,对培养质量提升带来了一些挑战。”洪大用表示,教育部将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确保扩招后的培养质量。首先要结合今年正在开展的学位授权工作,在确保质量的条件下,向中西部地区、向专业学位、向关键学科进一步倾斜,增加学位授权点。同时,扩容硬件设施。据悉,教育部正在会同相关部委,争取多方支持,筹措资源,强化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研究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另外,教育部将落实加强导师岗位管理、导师指导行为准则等文件,全方位地提升导师指导水平和能力;明确导师、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完善研究生资格考试、中期考核和年度考核制度,加大分流力度,加强学风建设,落实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洪大用透露,教育部在推进国家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工作,重点依托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型城市,着力建设一批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在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要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不下降、持续有提升,实现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是我们努力的目标。”洪大用表示。(来源:中国青年报)
“十三五”时期,山西农业大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以“十三五”规划指标和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为核心,优化学科布局,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学科建设水平和研究生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一、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概述纵向攀“高峰”,横向建“高原”,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山西农业大学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内涵发展,优化结构,分类建设,提高质量”的发展思路,学科建设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新增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林学、草学4个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兽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实现了全省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零的突破,新增生物学、公共管理2个硕士一级学科,撤销2个硕士学科。学科布局更加合理,学科优势特色更加鲜明。参评第三轮、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全部学科排名位次均实现前移,其中,作物学、畜牧学、兽医学排名位次前移幅度较大,学科“高峰”凸显,学科“高原”崛起。健全质量保障体系,严把“三关”,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研究生教育全过程,以建立健全高质量研究生招生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学位论文评审体系为目标,全方位立体化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严把“入口关”,规范程序,择优选拔人才;严把“过程关”,加强入学教育、学术论文开题、中期考核环节,前置质量关口;严把“出口关”,坚持查重与全盲审制度,实行第三方平台评审机制,确保学位论文质量。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4个本科“卓越农林实验班”实行本硕统筹培养模式,已招收兽医学、作物学、畜牧学三届本硕统筹硕士生,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拓展,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把论文写在希望的田野上,写在祖国的大地上。部署产业链、创新链,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团队+基地”“团队+专家大院”“团队+科技小院”等模式,以学生住“基地”“大院”“小院”等方式,开展日常生活、思想政治教育、调查研究、课题设计和试验设计。研究生参与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紧密联系农业生产实践,深入研究“三农”问题,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尹西村大地景观艺术观摩现场会二、取得的突出业绩学科引领,获批一批学科建设项目。畜牧学列入省优势学科攀升计划项目,作物循环富碳、功能农业2个学科群列入省学科群建设计划项目,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林学、草学、兽医学获批省学科建设奖补项目,为我校学科整体水平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为建设高水平学科“高峰”“高原”打下扎实基础。多措并举,招生规模翻了一番。调整优化招生结构,2019年核减100个非全日制专业学位招生计划,全部划转到全日制专业学位招生计划中;通过合署改革,积极争取招生指标,招生规模稳步提升,5年实现了翻一番。2016—2020年,硕士生招生规模从2016年的576人增加到2020年的1330人,博士生招生规模从2016年的47人增加到2020年的81人。这些变化为我校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地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提供了重要的研究队伍支撑。多点发力,确保生源质量稳步提升。一是科学设置初始科目。从2018年起,按一级学科设置招生专业目录,自命题科目84门。2019年,大力优化科目设置,与全国统一考试科目接轨,自命题科目54门,较上一年减少30门。2020年,继续调整优化科目设置,初试自命题科目47门,较上一年减少7门。这一改革,突出基础素质能力考查,初试科目设置更加科学,减少了命题工作量,降低了命题过程中的出错机率。二是科学设置复试科目。由2-3门核心课程组成综合性测试科目,突出考查考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宽度和广度。三是科学设置本科专业背景要求。根据学科特点和生源现状,合理设置本科专业背景要求,限制不相关专业考生报考,做到宁缺毋滥,提高生源质量。四是科学设置调剂专业要求。根据学科特点和生源现状,科学合理设置调剂专业范围,明确调剂专业界限,保障生源质量。三、推进的改革成效制度完善,管理规范。山西农业大学高度重视研究生招生工作,山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和校(院)长亲自担任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组组长,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确保研究生招生工作顺利进行。“十三五”期间,下大力气修订《招生考试自命题管理办法》,以岗定责,权责对等,建立了学校、研究生招生管理部门、各学院三级组织领导机制;建立了岗位职责制、安全保密责任制、培训制度、台账记录制度、激励制度、应急处置制度,为研究生招生工作保驾护航。研究生招生工作确保每个环节有工作方案,并出台了5项招生制度,保证招生工作科学、公平、公正。立德树人,立足实践。培养“一懂两爱”人才,将基础理论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师生与农民同吃同住,源于生产,服务于生产,从广阔的田野里探寻研究方向,设计研究课题,运用研究方法,解决生产实际需求。这既培养了研究生们吃苦耐劳的品质和知农、爱农、兴农的家国情怀,也全面提高了其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四、取得的成功经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一懂两爱”人才,需要增强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面向农村主战场,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人才培养更接地气,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愈发完善,奠定了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现在还没有达到规模化效应,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与学术人才培养同质化问题还普遍存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地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摄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2月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在今天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表示,教育部全面完成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规划指标。“十三五”规划提出,期末千人注册研究生数达到2人,目前已超过2人;在学研究生总规模达到290万人,今年将达到300万人;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目前已超过60%。“十三五”期间授予博士学位33万人,硕士学位339万人。洪大用表示,2019年我国共有研究生导师46万多人,比2015年增加近10万人,其中,45岁以下导师增加约4.5万人。洪大用指出,教育部全面深化学位授权审核改革。“十三五”期间组织开展了第12批学位授权审核工作,新增了28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9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69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13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启动学位授权自主审核改革,目前已批准32所高校自主审核增列学位点。三是加强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2015年以来,全国共有332所高校自主撤销1663个博士硕士点,增列了1046个博士硕士点。此外,洪大用表示,教育部完成首轮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按照《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部署开展我国学位制度建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学位点评估,对学位点培养条件和质量保证机制进行全面体检。全国12877个学位授权点完成自评,抽评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现有学位授权点2292个,8个学位授权点抽评结果为“不合格”并被作出撤销学位授权处理,33个学位授权点抽评结果为“限期整改”并被作出暂停招生、限期整改处理。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在大学生考研的升温进程中,教育部一边发布通知,要求研究生培养单位采取多种措施,严格规范招生与培养,对不适合继续读研的学生落实严格的分流机制,及时清退;另一边根据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教育部正在稳步引导研究生培养单位适当增加研究生的数量与规模。预计,到2020年的时候,在校的研究生人数将增加到290万人左右。按照教育部发布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十三五规划”,其中的发展目标指出:保持研究生培养规模的适度增长,到2020年的时候,每一千人之中注册研究生人数达到两人,而专业学位硕士的招生比例将占到60%上下,也就说今后的专硕群体将成为研究生的主流。根据该计划目标推算,在近两年之中,我国每年的研究生招生规模扩招的幅度将会超过5%,其中双一流高校的研究生扩招规模将占据主要位置。从统计的确切数据来看,在2019年的研究生招生之中,复旦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等28所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扩招规模达到了100人以上。尽管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在逐渐增加,但是大学本科生考研的人数也在持续增加,考研竞争比例的基数持续提升,从2010年的2.8:1,上升到了2019年的4:1,而且还有上升的可能。从今年的考研局势来看,预计2020年考研的人数依然保持在235万人左右。另外,考研学生还需要注意一点:研究生计划扩招的群体之中,既包括全日制研究生,也包括非全日制研究生。并且,从2017年之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方式,与全日制研究生一样,统计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与此同时,今后的非全日制研究生顺利毕业时,也能获得教育部颁发的毕业证,同时也有学校颁发的硕士学位证,而以前的在职研究生只有学位证,没有毕业证。因此,两证齐全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理论上与全日制研究生具有相同的效力,只是不同的用人单位对其认可程度不同。在人们普遍追求高学历的时代背景之下,今后的研究生数量,尤其是硕士研究生的数量,将会有可能像本科生初期扩招的阶段,呈现明显增长态势。于是有人担心,研究生的学历价值因此而下降。其实,学历的价值归根结底体现在个人能力上,用人单位终究认可的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