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的好,导师选得好,读研无烦恼,在选择导师之前,每年考研的时候,很多同学初试没什么问题,复试的问题也不大,难就难在不知道应该选什么样的导师,本文,小编在选导师的问题上给大家几点建议,首先建议大家在选导师前,要先考虑这几个问题,你要仔细想清楚你读研的目标是什么,研究生毕业之后你的打算是什么,读研期间,你是想轻松一点,还是想苦一点,读研期间是想混个文凭还是在学术上有所成就。为什么有这些问题呢?因为到了研究生阶段,每个人的目标不同,有的人把读研认为是人生的终极目标,有的人只认为是一个过程,所以你要带着这些问题找最适合自己的导师,小编把导师大致分为四类:大牛型、实力型、奋进型、和散养型。第一类导师,大牛型导师在刚进入研究生阶段选导师的时候,我们多半是通过网络上的介绍来了解导师,进入目标院校找到导师简介,我们会看到有些导师的后面带着一些头衔,能够拥有头衔的,基本上就是小编所说的大牛导师,这类导师985和211的学生最多,这类导师除了每天忙科研工作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跑各种项目,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成果转换、社会交往等等工作,用三个字来形容就是这里导师“不差钱”。这类导师最大的好处,无论是你以后读博还是找工作,只要说出导师的名字,别人都会高看你一眼,毕竟师出名门,如果你要找这种类型的导师,首先你要想清楚一点,你自己有没有较强的自制力和自学能力,这类导师经费充足,你的外围科研环境是没有问题的,需要考虑的就是你的内驱力和你的个人能力,包括你以后从事理论研究的科研决心,可以说你的发展几乎是靠自己野蛮成长,所以个人的建议是,如果你以后想继续攻读博士,这类导师是首选,如果你没有这样的想法再看看下面这几类导师有没有适合你的。第二类导师,实力型导师这类导师,除了在学术上有些研究以外,更多的精力是放在了自己开公司、接项目、挣钱上面。科研项目,通常把它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叫纵向项目,第二类,叫横向项目,这两个项目具体的什么意思,大家自行查询一下,这里我就不多说了,这类导师跟企业和地方联系的比较多,有的也更希望把自己的技术能够市场化、成果化,赚到更多的钱。他们经常会跟企业去谈合作,参加的会议也不是那种纯学术性的会议,这些老师特别善于交际,在各种场合各种圈子都混得很开。如果你选择这样的导师的话,除了能够学到很多实用方面的技术以外,还能够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所以他们往往也被学生称为老板,他们会安排学生搞定很多自己项目上的事情,比如说他们会安排你去做一个市场调查,写一个结题报告,做一个评估分析,在这样的团队读研,你的打工性质要强一些,你的学生性质的相比要略微淡一些。对于这类导师,小编的建议是,如果你以后不想读博士,只是想找一份好的工作,是非常适合你的,差不多就相当于你选到这样的导师,你的工作基本上就搞定了,因为你在读研期间已经跟着导师接触了很多项目,甚至有的学生,毕业之后就去了跟导师有合作关系的企业里面去工作,还被企业当作储备干部来培养,如果你的本科学校出身不是很好,你读的研究生选择又是专硕,这样的实力派导师非常适合你。第三类导师,奋进型导师通过网上的简介,我们可以看出,这类导师的年龄都不是很大,通常在30到40岁之间,职称多以副教授为主,年轻的有的是讲师也有少量的教授,在这个年龄段,如果能够评上教授的你就要特别的关注一下,因为能够评上教授的都是这类导师中的佼佼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正处于事业发展的上升期,跟着这样的导师,你就像是坐上了高铁一样,为了发表一些高水平的影响因子大的论文,他们会更加细致的来指导自己的学生做实验、发论文,对科研上的指导也是非常的认真和细致,因为你的论文都会挂有他的名字,也是他评职称拿项目最有利的一个条件,如果你能找到这类导师中相对杰出,而且人品也不错的老师,那么恭喜你,你读研期间的成果应该是非常丰硕的,有了这些成果,我在读研期间去拿各种荣誉,评各种奖学金,基本上就是手到擒来了,当这位导师以后成长为大牛,你就成为他门下弟子中的师哥师姐级的人物了,也会有很多资源。综上,选择这类导师的同学,我的建议是,如果你希望有人能够手把手地教你各种东西,带你去发文章拿各种奖学金,这是你最好的选择。第四类导师,散养型导师散养型导师,我们可以通过导师的简介去看这类导师,有的是教授,有的是副教授,基本上年龄都比较大,快接近退休的年龄,有的是已经评上了职称,也没有什么追求了,有的是因为评职称无望,心灰意冷,基本上对发文章没有什么欲望,或者说他们更注重于教学工作,而不是科研成果,这类导师怎么去看呢?你去看他的简介,近几年有没有组织过什么样的项目,或者搜索他近几年有没有发表什么高水平的文章,当然这类导师,有可能他年轻的时候非常的强,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和事业进入了一个平稳期,或者因为身体的各种原因,不像我们前面所讲的三类导师一样那么拼了。总而言之,散养型导师,他自己不需要发什么论文,也没有太多的精力去管自己的研究生,基本上是让学生自由发展,优点是读研期间,你想干嘛就干嘛,只要能够达到毕业要求就行,缺点是有很多问题,你需要自己去琢磨,对自制力不强的同学来说,有可能读研三年就这样混过去了,学不到什么东西,在科研成果上也很难有很大的建树。这里小编把导师大致分为这四类也不是绝对的,还有很多混合型的导师,讲这些,只是给大家选择导师进行一些参考,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大致了解导师,但是选导师除了这些,还有导师的性格和人品等很多因素,这些需要你通过其他的渠道去进一步了解最适合自己的导师。
文|学个习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研究生导师,到底有多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读研期间,所有与你读研相关的事情,可能都需要经过你的导师同意。比如,你的研究生开题、中期考核、更换课题、要去实习、发表论文、毕业答辩等等,都需要导师的参与以及导师的签字确认。这还只是在学术研究上对你的影响,除此之外,导师可能还会在你的生活、心理等方面带来影响。有一位已经退学的研究生同学说:“短短两年的读研生活,让他从一个自信、乐观、开朗的人变成了一个严重怀疑自己,内心极度不自信的人,对他内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所以说,选择导师真的很重要,也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这件事,不要太过于随意,你如果很随意,那估计导师对你也就会很随意。下面,就针对研究生选择导师的一些注意事项,给大家3点建议,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快乐读研,快乐生活。1、选导师前,先想清楚两个问题在选择导师之前,建议大家先想清楚以下这两个问题。①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被动还是主动的人?喜欢被Push才能行动,还是喜欢自由自在,不喜欢被束缚?在行动上,你是一个主动的人还是被动的人?你的自制力怎么样?能不能主动管理好自己的事情。② 对于未来有什么设想?将来会不会考虑读博?对于未来,有什么设想,有什么规划,最重要的是将来要不要读博?针对以上这两种情况,我们选择的导师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会不一样。因为,这两个问题直接关系着你选择什么样的导师。2、选择的导师与自己的预期最好符合根据前面两个问题,我们在选择导师时最好选择跟自己预期一样的导师。比如,你是一个比较松散的人,需要有人Push你才能行动,那么,最好选择一个年轻又科研动力十足的导师。这些导师,多半还是硕导,只是个副教授,有升职称需要,同时,在学术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所以,这些导师可能会对自己的学生比较严格,要求也比较高,我们的时间可能会被发论文、做科研给安排得满满当当的。所以说,如果有同学对科研满怀热情,并且,抗压能力也不错,喜欢被Push,那么,选择这种类型的导师就挺好的。至少能学点东西。而有些同学,喜欢自由自在,对于学术研究也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想“混”毕业拿证走人。那么,就不要选择以上这种类型的导师,你可以选择“佛系”一些的导师,俗称“放羊型”导师。什么优青、万人领军、长江学者、千人、杰青、院士、等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因为,这些导师已经属于“大牛”,在所研究的领域也是佼佼者,他们可能会很忙,谈项目、谈合作、经常出差见不到人,并且,带的学生又多。可能压根都顾不上指导学生,基本上都是靠学生自己在“野蛮生长”。所以,这就需要学生自己有很强的自制力,能够安排好自己的所有时间。不过,这类导师也有一定的好处,那就是影响力很大,项目、资源可能也会比较多,手下的学生不缺项目,这一点也是小导师无法比的。而如果有同学想读博,那么,在选择导师时最好选择一个“博士生导师”,这样可以直接转博,免去很多麻烦,导师也更愿意带。3、选择导师,人品好要排在第一位关于导师的人品到底有多重要,我想不用再或多强调了。看看最近两年不断传出的一些研究生“悲剧”事件就知道了。一个人品有问题的导师,不光会影响学生顺利毕业,可能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轻则让学生抑郁,重则让学生严重怀疑自己,然后给心理造成创伤乃至于走向极端。所以说,在选择导师时,我觉得应该将人品放在第一位,人品可能要比学术能力、行政级别重要得多。但是,人品又不容易被看出来,不像学术能力(看导师是一作的论文和科研经历),行政级别(看头衔,比如院长、系主任等等)那么容易看出来。所以,想要知道导师的人品,你可能需要动一些脑筋。下面教大家一些方法。① 向同课题组师兄师姐打听这是一个比较直接的方法,大家可以向他们问两个问题。导师会不会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以前的学生,都能不能顺利毕业?当然,这个方法可能不一定能够听到真话,所以还得需要自己判断。毕竟,在他们没有毕业之前,是与导师存在利益关系的,所以,也怕“得罪”导师。然后,可能会告诉你一些比较“模棱两可”的话,你就得聪明点,学会从话里听话。比如,他们可能会告诉你,“导师还行,就是要求比较严格了点”,那你最好别选。相反的是,如果能够从其他课题组的学生口中去了解你的导师,可能效果会更好。因为,同学们私下讨论都会说真话。比如,之前帮同学打听过一个导师,得到的反馈如下。② 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去判断在决定选导师前,最好与导师接触一下,可以见面,也可以通一次电话。然后,根据自己的交流情况进行判断,看看导师是不是一个比较纯粹,有啥说啥的人,比如,对你的要求,你所面临的压力等等,都能提前讲出来。如果,导师说话有点不着调,一直都在给你“画大饼”,还超级热情,那你可能就需要留个心眼了。有些人,真的很善变,前后完全就是两副面孔。比如,某邮电大学宣称“快乐科研”的那位姓张的女导师。所以,大家不要被“骗了”,选择导师还是要擦亮眼睛。最后,在大家选择导师时,一定要尽早,不要等着学校分配,否则就会被动。以上,关于研究生选择导师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快乐读研,快乐生活。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一下吧!
01前言考研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它是对人的意志力、判断力、交际力等综合能力的考验。考研之路毋庸置疑是比较艰难的,在考研的道路上一旦决定,就唯有全力以赴。顺利通过笔试和复试的同学,才会拿到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读研期间也要十分努力才能够顺利拿到毕业证,而除了自身努力之外,选择的导师也起着关键性作用,若你选择的导师不好,那就会直接影响你知否能够顺利毕业。选择一位好的导师能让你的读研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对你的未来发展能够有莫大的帮助。若你选择的是不好的导师,那你想顺利毕业可能都是奢望。举个例子,哈工大学霸的高材生陈慧祥,从小到大成绩优异的他都是父母眼中的骄傲,是邻居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同学与老师眼中的“德才兼备的好学生”,然而这样以为佼佼者他的生命在30岁的时候却终止了。陈慧祥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大学读研,他的死亡,与他的导师有无法推卸的责任。在读研期间的时候他有一篇论文在导师的帮助下获选到ISCA峰会,但随后陈慧祥发现自己的论文前后无法成立像学术造假,就要求导师撤回,尽管再三央求,导师还是不同意,迫于种种压力被逼无奈的陈慧祥只得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原本可以前程似锦,却因为梦魇般的导师致使陈慧祥被迫离开人世。当然选择这样的方式的人在少数,但不可否认的是导师对于考研的重要程度,每年都有30%的人因为自己选错导师而导致自己无法顺利毕业。考研时导师要“谨慎挑选”,选错会毕不了业,过来人给你3个建议,这几类导师尽量别选,考研党要引以为戒,避免重蹈覆辙。02远离3类研究生导师,否则会影响你顺利毕业第一类:将学生当作“免费劳动力”的导师大部分的导师还是有良好的师德的,但是有少部分的导师品德却有所瑕疵,是“有才无德”的代表。一些导师利用自己的身份便利,故意压榨学生,让学生为自己办一些与学业毫无干系的私事,还会美名其曰是为了锻炼学生、积累社会经验,学生为了能够顺利毕业,只好敢怒不敢言,乖乖听话。第二类:品德不好的导师近年来“导师或是老师骚扰学生”的新闻频频出现在大家面前,揭露了这个社会丑陋的一面,而没有被爆出来的导师还在继续做着伤天害理的事情,他们就如同披着羊皮的狼,利用自己的导师身份的便利对占学生的便宜,虽然不想接受这样的事实,但是的确是在我们的社会中真实存在的,所以在选择导师的时候要擦亮双眼,道德品行不好的导师一定要远离。第三类:不负责任的导师“考研遇到不负责任的导师始终什么体验?”他们会经常以各种借口为理由不去为学生考虑 ,也不督促学生,其实就是想休息,只关心自己的事情,学生需要他的时候总是看不见人影,他们好像总是很忙,论文发表、课题研究的时候导师也不会提任何建设性的意见。遇到这样的导师只能自求多福,想要顺利毕业是很艰难的,所以考研党在选择导师的时候要远离这类型的导师,可以问问往届的学长和学姐。03那么研究生应该如何选择导师,才能避免踩雷呢?1. 看导师的教学投入程度你可以通过咨询往届的学长和学姐,从他们那里打听导师的品性,一般从他们那里打听到的是很准确的,导师愿意放下身段,与同学们打成一片,把全部心思放到教学和学生上面的导师是能够真心感受到的。所以可以通过文学长学姐了解导师的真实情况。2. 看导师的声望导师如果有名气声望较好的话,对你将来发表论文还是职场就业的时候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推荐,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对你未来的发展之路无疑是锦上添花,很有帮助。但若你的导师是个平平无奇的小人物,那对你的未来就几乎帮不上什么忙,只能依靠自己,那你的毕业之路和就业之路就相对来说不会那么容易了。3. 看看学校贴吧、论坛看导师的评价考研阶段能够遇到一位德才兼备的导师是人生一大幸事,若你遇到的是品德有问题的导师那么他给你带来的折磨可能远远大于学术带来的折磨,可以到学校贴吧、论坛看看导师的评价,如果清一色地对老师的评价比较好的话,那么这位导师就是公认的好导师,可以考虑。04结语考研是一种忍耐,需要我们一鼓作气。好的导师能够使我们受益终生,选错“导师”可能使我们误终生,所以读研的时候一定要擦亮自己的双眼,选择一位适合自己的且德才兼备的好导师。今日话题:你认为考研党应该如何挑选自己的导师呢?本文内容由【小柒谈教育】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与您分享教育心得,讲述有料的教育故事,希望可以帮助到您~比心
来源 | 大木虫综合整理编辑 | 学术君师生不对等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讲述者:赵显 性别 :男国内某985高校工科专业硕士毕业生我当时是通过一个已经保研的同学联系的导师,我们都不了解他,见面后的第一印象还可以,感觉他比较严厉,不苟言笑。导师学术造诣还可以,但是因为本校大牛比较多,他就不那么突出了。入学后我们基本上是导师给选课,研一前半学期上课,然后进入教研室学习,基本上就是帮导师做项目、写论文等。一般的实验室是学生在一起,导师偶尔过来看一下,每周一次汇报。我们导师要求比较严,和互联网公司加班时间类似,早上9点工作,一天工作9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老师规定,一天中9:00-12:00,15:00-18:00,21:00-24:00,三个时间段必须在,一般夜里都会被导师留下来加班。导师是夜猫子,我一般走的时候到凌晨两三点,只有每周六晚上和每周日上午休息,偶尔还有加班。基本上休息不过来。最令人感到压抑的是,导师会一直在教研室盯着你,就像在工作时老板坐在你旁边监工一样。当然,我们导师这种情况算是比较极端的,更多的还是自己做项目,一周汇报一次。导师会让我们做两种项目,一种是研究所或者公司的项目,一种是国家的科学研究基金。第一种项目是有实物或者其他软件要交付,学生要不停地调试出差;第二种基金主要就是写论文和相关的一些实验,一直在教研室坐着不出门,不过论文有SCI或者EI的要求,压力也是比较大的。我们导师也是经常潜在研究室,他租住学校的宿舍,平时基本上是教研室-食堂-宿舍,基本不出校门。他对学生到岗的规定特别严。有一次十一假期, 我的姥姥去世了,当时没来得及和导师请假就回家奔丧了,在家待了五天,刚到学校就接到电话被骂了一顿,可是我当时还在假期啊,为了不耽误进度我八号就返校了。这件事之后,我就预感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可能会很苦。导师基本上除了上课,就是在教研室盯着,我和师兄弟在教研室基本是零交流,一言不发地盯着电脑,不是看论文就是编程序,环境特别压抑。导师对同学们的态度也很差,基本上就是讽刺加吵,平时没有交流。有一次,一名同学骑自行车被摩托车撞了,找导师请病假,他很不屑地对那个女孩说,为什么那个摩托车只撞你不撞别人?因为长期压抑,有两个学生因一些小矛盾和导师爆发冲突,相继离开了实验室。图源:unsplash文图无关教研室是一个导师独裁的空间,学生要去适应老师,我的一名本科同学因为项目延期,被迫留级半年,完全是导师决定的。我也只能平时和同学吐槽倾诉一下,但是交流也不多,因为教研室工作太忙,我回宿舍的时候别人都睡了,也想过退学或者换导师,但是所有人都劝我忍忍就毕业了,不要冲动。后来我忍不住,还是和导师爆发了冲突,当时就想干脆退学算了,之后和同学商量,找学院领导反映情况,领导说“你不是第一个离开这个导师的学生,也不是最后一个。”在同学们的支持下,我最终换了导师。我是近几年第一个成功换导师的,之后几年也有同学更换导师,然后学校反复和他谈话,听说这两年已经有所改观。导师对我的监督比较严格,学术上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现在回头来看,最大的问题就是当时的工作环境过于压抑,而不是工作强度大。我关注了最近几起高校事件,我觉得学生自杀并不是某件事情直接引起的,而是导师和学生的地位不对等,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长期以往,个别人会有一些极端的选择。高校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从制度上解决学生和老师之间地位不对等的关系。毕业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姓名:喻玉性别:女 国内某高校医科专业硕士在读我2015年从外地考过来,导师是学院直接安排的,我事先对他一无所知。导师在我们这个领域很有名气,他确实有很强的学术能力。刚开始我觉得他挺好的,很喜欢他的课,会给他发微信讲我最近遇到了什么新鲜事儿,有什么问题也会去问他。他很有爱心,有的病人家庭条件特别差,他会主动减免费用、给病人捐款。过年回家时,他会给我们一些路费。入学第一个月,我的手机丢了。导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手机丢了,饭还是要吃的,就给了我一个信封,里面有800块钱。我推辞了好几次,他一直说没事没事,你就拿着吧。我当时觉得这属于长辈对晚辈的关心,丝毫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有时候我会发微信提醒导师注意身体,会使用喵、啦等语音词,或许是我没表达好,让导师产生了误会。有一次下课以后,导师把我叫去他办公室,询问了我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事,然后又给了我一个信封,我当即表示没干活不能要钱。导师说他喜欢我,愿意照顾我。我从小被家人疼爱,以为长辈对我的喜欢只是单纯地疼爱。况且导师都五十岁了,我怎么也没有往男女之间的喜欢那方面想。在我弯腰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他突然过来,亲了一下我的额头。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退了回去。导师以前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我以为这是他表达亲昵的方式,仍然没有多想。我和导师关系的转折点发生在2015年12月份。一天,我因事去找导师,路上很冷,手快冻僵了。他说来我给你暖暖,我说没事一会儿就好了,他就直接握住了我的手。他力气很大,我没能把手抽出来。然后他又摸了摸我的头发,我只是尴尬地笑了笑。我以为这就结束了,他却说亲一下,我没有多想就低头把额头给了他。导师吻了一下额头,然后居然亲了我的嘴,连舌头都伸进来了一半,这也太恶心了吧!我马上推开他,大喊,老师这太过了!死一般地沉默。我当时整个人都懵了,直接傻掉了。我万万没有想到,作为一个旁人眼中事业有成、疼爱妻女的模范老公,居然会对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舌吻。导师问是不是吓到我了,问有没有人喜欢我。他让我笑一笑,我僵硬地扯了一下嘴角,转身走了,没走两步忍不住眼泪就掉下来了。回去以后我给导师发了一条微信,说您今天的行为实在是超出了我所能接受的范围,我是您的学生,请您以正常的师生关系对待我。然后我把导师曾经给过我的钱都转了过去。他表示自己很内疚,说不要钱,这不是交易。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自那以后,每次见他我都有所防备,如果单独见他,我就把手背在后面,站得离他很远。这段时间要修改毕业论文,需要经常去找他。你知道每次去我心里有多慌吗?我连门都不敢关,随时做好逃跑的准备。当时我想的是,如果他继续侵犯我,我就跟他拼个鱼死网破,哪怕是退学,我也不能让他把我怎么样。所幸他还没有坏透,那之后没有发生什么特别过分的事了,平时拍拍肩膀我就忍了,毕业之后我赶紧滚蛋就好。他以前从来不骂我,从那以后就开始骂我了,我犯一点错,他就说你不要来上班了,你出去吧。还有一次,我男朋友来科室接我,被他看见了,回去以后他就给我发微信,说我很讨厌,不要我了,让我休学。刚开始我还打算读博,现在我靠自己已经找好了工作。即使以后工作一段时间再去读博,我也不会读跟他相关的专业,他在我们这个领域算是大咖,我不想和他再有任何接触,毕业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评判学生的最大权限都给了导师讲述者:李立 性别 :男国内某高校理科专业博士在读当时考上硕士后,我刚开始进行本科的毕业设计,那天老师还没到办公室,我在研究生办公室等待,旁边的师兄师姐们跟我搭话,问我考研了吗?选好导师了吗?我稀里糊涂的啥都不知道,他们就推荐我选现在的导师,说他很年轻、比较容易沟通。第一次见到导师,给我的感觉就是他很有气场,说话也比较严肃,一开始讨论的问题就是专业,然后问我对于他的了解(网上有资料),还问有没有感兴趣的课题。我觉得他给学生的选择挺多的,给人感觉很开明,于是坚定地选他了。之前我没有想过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大概就是带着做事学技能;现在觉得其实也差不多,导师指导做课题、提点需要注意的方向,额外也就是做项目跟偶尔跑下腿,没有其他多余的事。我的导师要求每周发报告,所以和他沟通是最少一周一次,内容都是课题方面的。有解决不了和需要确认的问题都直接找导师,他一般都在办公室。平时都是学术研究,需要合作的项目是找好了相关的学生,安排好各自的工作然后去做。频率不好说,要是外面自己接的项目一般都是合作完成,抽空做,最后大家分成,国家项目就是当课题做,这些行政上都有分配。实际情况自己分配时间,时间最久的从早9点到晚11点,有些科研任务客观要求比较高也可能需要通宵。虽然自己的时间不够了会不舒服,但是为了实验和工作也可以接受,毕竟完成项目确实是需要时间和投入的。而且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跟老师解释。实验室的工作是比较累,但自己的课题做出成果也会很开心。工作的理由最主要还是想要毕业,当然也想学到东西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我觉得我的导师还是不错,硕士毕业的时候论文抽到盲审,我担心论文写不完于是向他求助,老师熬夜到凌晨三点多帮我改论文。如果我延期其实还能帮老师至少多做半年的事,但是老师更希望我顺利毕业。他能给指导的都给了,不能的大概率会提供一个思考方向,让自己去摸索。有时候导师比较严格,每个微小的方面都要我们去深究其原因,工作量大的时候会觉得顾及不过来,我会觉得心理压力比较大。他也让我帮他做过私人事情,比如取过工厂的样品,然后转手就让我做相关分析了;还办过个人信息,用于参加会议等。有一些学生可能会经常帮导师跑腿甚至做家务,这个情况看导师个人,如果双方平时沟通比较多,有这种信赖感,大体上是没问题的;如果没有,只是导师单方面要求的话,就很不合适了。我觉得师生之间相处首先大前提是双方都觉得OK,比如我的导师几乎只关心学生工作方面的事,学生也从导师这里学到了很多科研的思路。有的导师会与学生走得比较近,邀请学生一起吃饭,同时也互相分享各方面的信息。这些都挺好,主要就是要规避其他不健康的关系,比如处理涉及个人生活的私人问题或者是单方面的索取而另一方忍气吞声等。图源:unsplash文图无关相比遇见过的很多正常的导师,我觉得近段时间这些高校事件中导师自身思想行为不当是主要的原因,任何人有这种不好的特质都容易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而拥有这些特质的人群担当导师这个职位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反差,从而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毕竟老师作为教育者的形象一直都被要求光明与正直,然而个人特质与其学历或者某方面的思想深度无关,人很复杂。我和同学有讨论过,按照现行的导师制,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很密切,导师最了解学生的学术能力,因此评判学生毕业相关问题的最大权限都给了导师,但权力过于集中就会导致类似事件的发生。有人提出过释放这些权力,就我个人经历而言,硕士毕业时,学院给的各种要求也挺让人喘不过气的,我的导师也感叹毕业怎么这么麻烦。所以事情还是要专业的来做,权力需要监管。师生之间的界限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讲述者:张晶性别 :女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士在读我是自己选的导师。第一印象是老师很可爱又温柔,会很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讲话,也会很兴奋的讨论他钟爱的哲学,没有一点点的架子,很有耐心。我咨询过师哥师姐的建议,觉得老师的性格和自己更合拍,个人更加偏爱这种暖心型老师。之前在准备读研前读了许多导师写得书,他擅长用最简洁的文字阐释清楚复杂的理论,觉得更适合跨专业的自己。我觉得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学业上传道授业解惑,生活上也会有关心和慰问。课程多的时候我和导师沟通比较频繁,特别是老师在学校时,都会和我们沟通一下最近的学习状况,及时予以指导。开始实习后我由于经常不在学校,沟通频率降低,我和导师沟通方式主要通过微信。沟通的内容主要有最近的学习状况,论文准备,生活状态,实习进度。我觉得一个好的导师首先在学业上会花大量时间和学生讨论如何读书写论文,了解学生对学术生涯的整体规划并予以指导。硕士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帮学生找到好而且可行的题目,并逐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的导师会分阶段对我们看书论文做出不同的要求,并且耐心的传授自己读书教学的一些感悟,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可能与导师研究方向有些偏差,老师也会在和自己沟通过题目可行性后宽容地鼓励自己去探索。他是一个很温柔善良的人,对教过的每个学生都会热情的打招呼,非常认真的倾听你的问题给出反馈。印象最深的一次便是期末复习焦头烂额时,导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了橙子,希望我们学习之余也要注意身体健康;他一直保持着健康的生活习惯,早起和跑步,他也会把他的生活理念传达给我们,在微信群里早起打卡,言传身教,每天看到老师的早安打卡都会觉得既温暖,又是自己的榜样。导师有什么困难,学生提出帮忙,分担自己能分担的工作,自然是皆大欢喜。作为学生,我觉得帮老师干活能施展自己的才华,锻炼自己的能力。并且,我的导师一般不会让学生去分摊琐碎的杂事,连报账这些都身体力行,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好好读书。可能工科研究生需要到实验室做实验等,师生见面机会更多,除了学习工作之外,在生活上有些接触也是很正常的。但师生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边界,绝对不能把家里的琐事让学生去承担。我觉得老师关心学生的个人生活是正常的,任何事物都有量和适度的要求,中间的界限是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的。师生关系应当保持在正规的轨道上,尽量拒绝导师在学生职责之外的要求,不要把师生关系变成主奴式人身依附关系。导师没有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讲述者:郑淑性别 :女 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导我在高校工作有17年了,当硕导有10年时间。我每年会带2名学生,是按学校统一的招生考试方式筛选的。学校研究生选择导师原则上以学生的想法为主,学生填表格申请导师,有三个志愿,原则上满足学生第一志愿,由研究生院统一调度。当然,从我个人的角度讲,是不愿意选择高分低能的学生。所谓导师,就是学生学术上的指导老师。这一角色即便不是唯一的,也是首要的,至于其他角色如生活顾问等则不是必要的。当然,这也不排除和反对导师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和爱护,但这种关心和爱护是要有度的。我带学生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面授读书和研究方法;一是修改学生的论文。我对他们没有太高和太多的要求和期待,只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能写出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就够了。作为导师,关心和爱护学生是一回事,但师生关系还是纯粹一点好。我并不主张导师要当学生的生活顾问,更不希望老师扮演学生家长或保姆的角色。我之所以在生活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关心,是觉得通过这种生活上的关心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师生之间的严肃的“高级政治”关系,缓和其“官方”色彩。从客观上讲,正如家庭里面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学校里的师生之间是存在权力差的。但我并不认为这种客观的权力关系会必然地产生老师对学生的剥削和压迫,因为师生之间的这种权力关系不同于政治权力关系,它是自然生成的,是隐性的,它隐秘得几乎让老师与学生双方都感受不到。如果师生之间的权力差引发了灾难,那一定是老师有意地“滥用”权力了。我不会过于亲近学生,不会与学生称兄道弟,因为不希望师生关系发生变异。健康合理的师生关系就是——学问上,学生有求,导师必应。图源:unsplash文图无关近期媒体曝光了很多起高校中师生关系的负面新闻,我关注了。我觉得导致这些极端事件的根源不完全是制度上的,主要还是人性上的,关键在于个人的修为和价值观。导师应只有学术指导上的职责,没有判定学生学术水平和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如果导师有坏心思学生容易成为牺牲品讲述者:孙彬 性别 :男 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博导我在2016年招了三个学生,平均每年招收两个,现在手下就是五个研究生。我会不定时和他们见面,一般都是指导学术论文。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做一篇论文,需要看大量英文文献,国外的文献确实在我们专业方面做得比较好。做一篇论文下来实际上也是一个学术的指导。他们要看书,我就让他们用我的课题经费订,因为他们的生活费本来就不多,想买什么书就用我的课题经费买,到我这里报销就行了。平时,我和学生很少聚餐,一般一个学期一次,我不会单独和任何学生吃饭。私生活方面的话,硕士生我一般没有怎么管,博士生的话有两个一年级的女生都已经成家了,她们一般时间抓得紧,大事会主动告诉我,比如要生孩子了,小事的话我就没怎么管了。我觉得不需要过多的关注,因为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学术研究之外,我唯一让学生做的事情就是报账。报账是很麻烦的,所以每年我是指定一个博士生,但也不会只让一个博士生做,会有分工,不然会让学生觉得压力太大。国内的导师制是搬国外的,学生跟老师做实验,称老师为老板。但中国的导师制还有他的独特性,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学生对老师会更加尊重,服从,这样会加深导师的这种权力。如果导师有坏心思,那么学生确实容易成为牺牲品。各个学校可以制定一些相关政策来规范导师的行为。比如可以通过学术委员会,如果导师觉得学生的论文不行,那还有一个学术委员会,如果他们都觉得可以,导师觉得不行那肯定也没办法。此外就是学生要有一个申诉投诉的机制,让他们能够向学院、学校直接反映。尽管学校有申请换导师的政策,但是学生很怕老师的话,就不敢提出这个要求。比如我们学院就有一个教授,15年六个博士生联名告到了党委书记那里,最后他们是换了导师。那是学生比较多,但是单个人的话,我觉得学生就不敢。 高校师生之间当然是以学术为主,其他个人的事不要去掺和。过于公私不分的话,就会很容易出现问题。图源:unsplash文图无关我觉得应该有一种明确的政策,没有特殊情况,不能让学生到自己家里去,以前老师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需要到老师家里去。但现在一般都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有什么事就在办公室去谈,没必要公私夹在一起。我在美国做过教授,知道(和学生谈话)老师办公室的门都是敞开着的。说事情我也一般倾向在微信群里说,可以让其他同学都知道。因为是探讨学术方面的问题,其他同学也可以学习。2018年1月19日,我提出了《全国高校教师反性骚扰宣言》。国内高校性骚扰现象确实比较严重,受害的学生整个人生都是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在中国这种文化环境下,女生遇到这种事可能不会说出来,但如果有老师站出来支持学生的话,实际上对于性骚扰者是一种极大的威慑。国外对性骚扰的界定很清晰,比如你经常约一个女学生出去喝酒,就已经属于性骚扰的范畴了,我在国外读书和工作时也有很多这方面的培训,而在国内,目前这块并没有培训,还存在制度性的空白。国内很多老师也都不知道性骚扰是什么,所以我觉得应该让大家警醒,知道性骚扰的范畴是什么。本文来源:大木虫综合整理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一位好的导师决定你研究生生活。不仅决定你的研究方向,还确定你的科研状态。比如有的学子刚入学的时候并没有打算读博,进入课题组后发现氛围很好,从而走上了科研的道路,读博继续深造;有的学子刚入学打算读博,进入课题组后发现放养式的培养模式,自己很难适应,所以就痛苦地熬过了三年生活。那么如何去去挑选导师呢?图片来自网络1.去学校官网,学校官网一般都有老师的简介,里面包含了近几年发文章的情况和申请课题的情况。一般院士,杰青,长江学者,万人领军等这些牛人教授很忙,往往指导比较空虚,听到后不知从何下手。如果要找这样的导师,一定要有很强的自制力以及科研决心,因为这样的课题组导师会把你往博士方向培养。2. 普通青年副教授或讲师,这样的导师正处于事业发展时期,会更加细致的指导学生做实验,发论文。但是这类导师的招生名额并不多。图片来自网络3. 实业型教授,不知道在学校你是否听到过某某老师特别有钱,有自己的公司。一般这样的的导师已经积累够了论文或者职称,不需要特别着急的发文章来评职称,所以进入这样的导师课题组打工的性质很明显。图片来自网络小编认为还是选择大牛导师比较好,不仅组织制度建设完善,而且资源更加丰富。当然各类导师各有侧重点,最最重要的还是忠于人品!
师生不对等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讲述者:赵显 性别 :男国内某985高校工科专业硕士毕业生我当时是通过一个已经保研的同学联系的导师,我们都不了解他,见面后的第一印象还可以,感觉他比较严厉,不苟言笑。导师学术造诣还可以,但是因为本校大牛比较多,他就不那么突出了。入学后我们基本上是导师给选课,研一前半学期上课,然后进入教研室学习,基本上就是帮导师做项目、写论文等。一般的实验室是学生在一起,导师偶尔过来看一下,每周一次汇报。我们导师要求比较严,和互联网公司加班时间类似,早上9点工作,一天工作9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老师规定,一天中9:00-12:00,15:00-18:00,21:00-24:00,三个时间段必须在,一般夜里都会被导师留下来加班。导师是夜猫子,我一般走的时候到凌晨两三点,只有每周六晚上和每周日上午休息,偶尔还有加班。基本上休息不过来。最令人感到压抑的是,导师会一直在教研室盯着你,就像在工作时老板坐在你旁边监工一样。当然,我们导师这种情况算是比较极端的,更多的还是自己做项目,一周汇报一次。导师会让我们做两种项目,一种是研究所或者公司的项目,一种是国家的科学研究基金。第一种项目是有实物或者其他软件要交付,学生要不停地调试出差;第二种基金主要就是写论文和相关的一些实验,一直在教研室坐着不出门,不过论文有SCI或者EI的要求,压力也是比较大的。我们导师也是经常潜在研究室,他租住学校的宿舍,平时基本上是教研室-食堂-宿舍,基本不出校门。他对学生到岗的规定特别严。有一次十一假期, 我的姥姥去世了,当时没来得及和导师请假就回家奔丧了,在家待了五天,刚到学校就接到电话被骂了一顿,可是我当时还在假期啊,为了不耽误进度我八号就返校了。这件事之后,我就预感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可能会很苦。导师基本上除了上课,就是在教研室盯着,我和师兄弟在教研室基本是零交流,一言不发地盯着电脑,不是看论文就是编程序,环境特别压抑。导师对同学们的态度也很差,基本上就是讽刺加吵,平时没有交流。有一次,一名同学骑自行车被摩托车撞了,找导师请病假,他很不屑地对那个女孩说,为什么那个摩托车只撞你不撞别人?因为长期压抑,有两个学生因一些小矛盾和导师爆发冲突,相继离开了实验室。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教研室是一个导师独裁的空间,学生要去适应老师,我的一名本科同学因为项目延期,被迫留级半年,完全是导师决定的。我也只能平时和同学吐槽倾诉一下,但是交流也不多,因为教研室工作太忙,我回宿舍的时候别人都睡了,也想过退学或者换导师,但是所有人都劝我忍忍就毕业了,不要冲动。后来我忍不住,还是和导师爆发了冲突,当时就想干脆退学算了,之后和同学商量,找学院领导反映情况,领导说“你不是第一个离开这个导师的学生,也不是最后一个。”在同学们的支持下,我最终换了导师。我是近几年第一个成功换导师的,之后几年也有同学更换导师,然后学校反复和他谈话,听说这两年已经有所改观。导师对我的监督比较严格,学术上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现在回头来看,最大的问题就是当时的工作环境过于压抑,而不是工作强度大。我关注了最近几起高校事件,我觉得学生自杀并不是某件事情直接引起的,而是导师和学生的地位不对等,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长期以往,个别人会有一些极端的选择。高校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从制度上解决学生和老师之间地位不对等的关系。毕业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姓名:喻玉性别:女 国内某高校医科专业硕士在读我2015年从外地考过来,导师是学院直接安排的,我事先对他一无所知。导师在我们这个领域很有名气,他确实有很强的学术能力。刚开始我觉得他挺好的,很喜欢他的课,会给他发微信讲我最近遇到了什么新鲜事儿,有什么问题也会去问他。他很有爱心,有的病人家庭条件特别差,他会主动减免费用、给病人捐款。过年回家时,他会给我们一些路费。入学第一个月,我的手机丢了。导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手机丢了,饭还是要吃的,就给了我一个信封,里面有800块钱。我推辞了好几次,他一直说没事没事,你就拿着吧。我当时觉得这属于长辈对晚辈的关心,丝毫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有时候我会发微信提醒导师注意身体,会使用喵、啦等语音词,或许是我没表达好,让导师产生了误会。有一次下课以后,导师把我叫去他办公室,询问了我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事,然后又给了我一个信封,我当即表示没干活不能要钱。导师说他喜欢我,愿意照顾我。我从小被家人疼爱,以为长辈对我的喜欢只是单纯地疼爱。况且导师都五十岁了,我怎么也没有往男女之间的喜欢那方面想。在我弯腰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他突然过来,亲了一下我的额头。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退了回去。导师以前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我以为这是他表达亲昵的方式,仍然没有多想。我和导师关系的转折点发生在2015年12月份。一天,我因事去找导师,路上很冷,手快冻僵了。他说来我给你暖暖,我说没事一会儿就好了,他就直接握住了我的手。他力气很大,我没能把手抽出来。然后他又摸了摸我的头发,我只是尴尬地笑了笑。我以为这就结束了,他却说亲一下,我没有多想就低头把额头给了他。导师吻了一下额头,然后居然亲了我的嘴,连舌头都伸进来了一半,这也太恶心了吧!我马上推开他,大喊,老师这太过了!死一般地沉默。我当时整个人都懵了,直接傻掉了。我万万没有想到,作为一个旁人眼中事业有成、疼爱妻女的模范老公,居然会对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舌吻。导师问是不是吓到我了,问有没有人喜欢我。他让我笑一笑,我僵硬地扯了一下嘴角,转身走了,没走两步忍不住眼泪就掉下来了。回去以后我给导师发了一条微信,说您今天的行为实在是超出了我所能接受的范围,我是您的学生,请您以正常的师生关系对待我。然后我把导师曾经给过我的钱都转了过去。他表示自己很内疚,说不要钱,这不是交易。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自那以后,每次见他我都有所防备,如果单独见他,我就把手背在后面,站得离他很远。这段时间要修改毕业论文,需要经常去找他。你知道每次去我心里有多慌吗?我连门都不敢关,随时做好逃跑的准备。当时我想的是,如果他继续侵犯我,我就跟他拼个鱼死网破,哪怕是退学,我也不能让他把我怎么样。所幸他还没有坏透,那之后没有发生什么特别过分的事了,平时拍拍肩膀我就忍了,毕业之后我赶紧滚蛋就好。他以前从来不骂我,从那以后就开始骂我了,我犯一点错,他就说你不要来上班了,你出去吧。还有一次,我男朋友来科室接我,被他看见了,回去以后他就给我发微信,说我很讨厌,不要我了,让我休学。刚开始我还打算读博,现在我靠自己已经找好了工作。即使以后工作一段时间再去读博,我也不会读跟他相关的专业,他在我们这个领域算是大咖,我不想和他再有任何接触,毕业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评判学生的最大权限都给了导师讲述者:李立 性别 :男国内某高校理科专业博士在读当时考上硕士后,我刚开始进行本科的毕业设计,那天老师还没到办公室,我在研究生办公室等待,旁边的师兄师姐们跟我搭话,问我考研了吗?选好导师了吗?我稀里糊涂的啥都不知道,他们就推荐我选现在的导师,说他很年轻、比较容易沟通。第一次见到导师,给我的感觉就是他很有气场,说话也比较严肃,一开始讨论的问题就是专业,然后问我对于他的了解(网上有资料),还问有没有感兴趣的课题。我觉得他给学生的选择挺多的,给人感觉很开明,于是坚定地选他了。之前我没有想过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大概就是带着做事学技能;现在觉得其实也差不多,导师指导做课题、提点需要注意的方向,额外也就是做项目跟偶尔跑下腿,没有其他多余的事。我的导师要求每周发报告,所以和他沟通是最少一周一次,内容都是课题方面的。有解决不了和需要确认的问题都直接找导师,他一般都在办公室。平时都是学术研究,需要合作的项目是找好了相关的学生,安排好各自的工作然后去做。频率不好说,要是外面自己接的项目一般都是合作完成,抽空做,最后大家分成,国家项目就是当课题做,这些行政上都有分配。实际情况自己分配时间,时间最久的从早9点到晚11点,有些科研任务客观要求比较高也可能需要通宵。虽然自己的时间不够了会不舒服,但是为了实验和工作也可以接受,毕竟完成项目确实是需要时间和投入的。而且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跟老师解释。实验室的工作是比较累,但自己的课题做出成果也会很开心。工作的理由最主要还是想要毕业,当然也想学到东西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我觉得我的导师还是不错,硕士毕业的时候论文抽到盲审,我担心论文写不完于是向他求助,老师熬夜到凌晨三点多帮我改论文。如果我延期其实还能帮老师至少多做半年的事,但是老师更希望我顺利毕业。他能给指导的都给了,不能的大概率会提供一个思考方向,让自己去摸索。有时候导师比较严格,每个微小的方面都要我们去深究其原因,工作量大的时候会觉得顾及不过来,我会觉得心理压力比较大。他也让我帮他做过私人事情,比如取过工厂的样品,然后转手就让我做相关分析了;还办过个人信息,用于参加会议等。有一些学生可能会经常帮导师跑腿甚至做家务,这个情况看导师个人,如果双方平时沟通比较多,有这种信赖感,大体上是没问题的;如果没有,只是导师单方面要求的话,就很不合适了。我觉得师生之间相处首先大前提是双方都觉得OK,比如我的导师几乎只关心学生工作方面的事,学生也从导师这里学到了很多科研的思路。有的导师会与学生走得比较近,邀请学生一起吃饭,同时也互相分享各方面的信息。这些都挺好,主要就是要规避其他不健康的关系,比如处理涉及个人生活的私人问题或者是单方面的索取而另一方忍气吞声等。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相比遇见过的很多正常的导师,我觉得近段时间这些高校事件中导师自身思想行为不当是主要的原因,任何人有这种不好的特质都容易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而拥有这些特质的人群担当导师这个职位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反差,从而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毕竟老师作为教育者的形象一直都被要求光明与正直,然而个人特质与其学历或者某方面的思想深度无关,人很复杂。我和同学有讨论过,按照现行的导师制,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很密切,导师最了解学生的学术能力,因此评判学生毕业相关问题的最大权限都给了导师,但权力过于集中就会导致类似事件的发生。有人提出过释放这些权力,就我个人经历而言,硕士毕业时,学院给的各种要求也挺让人喘不过气的,我的导师也感叹毕业怎么这么麻烦。所以事情还是要专业的来做,权力需要监管。师生之间的界限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讲述者:张晶性别 :女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士在读我是自己选的导师。第一印象是老师很可爱又温柔,会很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讲话,也会很兴奋的讨论他钟爱的哲学,没有一点点的架子,很有耐心。我咨询过师哥师姐的建议,觉得老师的性格和自己更合拍,个人更加偏爱这种暖心型老师。之前在准备读研前读了许多导师写得书,他擅长用最简洁的文字阐释清楚复杂的理论,觉得更适合跨专业的自己。我觉得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学业上传道授业解惑,生活上也会有关心和慰问。课程多的时候我和导师沟通比较频繁,特别是老师在学校时,都会和我们沟通一下最近的学习状况,及时予以指导。开始实习后我由于经常不在学校,沟通频率降低,我和导师沟通方式主要通过微信。沟通的内容主要有最近的学习状况,论文准备,生活状态,实习进度。我觉得一个好的导师首先在学业上会花大量时间和学生讨论如何读书写论文,了解学生对学术生涯的整体规划并予以指导。硕士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帮学生找到好而且可行的题目,并逐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的导师会分阶段对我们看书论文做出不同的要求,并且耐心的传授自己读书教学的一些感悟,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可能与导师研究方向有些偏差,老师也会在和自己沟通过题目可行性后宽容地鼓励自己去探索。他是一个很温柔善良的人,对教过的每个学生都会热情的打招呼,非常认真的倾听你的问题给出反馈。印象最深的一次便是期末复习焦头烂额时,导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了橙子,希望我们学习之余也要注意身体健康;他一直保持着健康的生活习惯,早起和跑步,他也会把他的生活理念传达给我们,在微信群里早起打卡,言传身教,每天看到老师的早安打卡都会觉得既温暖,又是自己的榜样。导师有什么困难,学生提出帮忙,分担自己能分担的工作,自然是皆大欢喜。作为学生,我觉得帮老师干活能施展自己的才华,锻炼自己的能力。并且,我的导师一般不会让学生去分摊琐碎的杂事,连报账这些都身体力行,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好好读书。可能工科研究生需要到实验室做实验等,师生见面机会更多,除了学习工作之外,在生活上有些接触也是很正常的。但师生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边界,绝对不能把家里的琐事让学生去承担。我觉得老师关心学生的个人生活是正常的,任何事物都有量和适度的要求,中间的界限是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的。师生关系应当保持在正规的轨道上,尽量拒绝导师在学生职责之外的要求,不要把师生关系变成主奴式人身依附关系。导师没有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讲述者:郑淑性别 :女 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导我在高校工作有17年了,当硕导有10年时间。我每年会带2名学生,是按学校统一的招生考试方式筛选的。学校研究生选择导师原则上以学生的想法为主,学生填表格申请导师,有三个志愿,原则上满足学生第一志愿,由研究生院统一调度。当然,从我个人的角度讲,是不愿意选择高分低能的学生。所谓导师,就是学生学术上的指导老师。这一角色即便不是唯一的,也是首要的,至于其他角色如生活顾问等则不是必要的。当然,这也不排除和反对导师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和爱护,但这种关心和爱护是要有度的。我带学生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面授读书和研究方法;一是修改学生的论文。我对他们没有太高和太多的要求和期待,只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能写出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就够了。作为导师,关心和爱护学生是一回事,但师生关系还是纯粹一点好。我并不主张导师要当学生的生活顾问,更不希望老师扮演学生家长或保姆的角色。我之所以在生活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关心,是觉得通过这种生活上的关心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师生之间的严肃的“高级政治”关系,缓和其“官方”色彩。从客观上讲,正如家庭里面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学校里的师生之间是存在权力差的。但我并不认为这种客观的权力关系会必然地产生老师对学生的剥削和压迫,因为师生之间的这种权力关系不同于政治权力关系,它是自然生成的,是隐性的,它隐秘得几乎让老师与学生双方都感受不到。如果师生之间的权力差引发了灾难,那一定是老师有意地“滥用”权力了。我不会过于亲近学生,不会与学生称兄道弟,因为不希望师生关系发生变异。健康合理的师生关系就是——学问上,学生有求,导师必应。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近期媒体曝光了很多起高校中师生关系的负面新闻,我关注了。我觉得导致这些极端事件的根源不完全是制度上的,主要还是人性上的,关键在于个人的修为和价值观。导师应只有学术指导上的职责,没有判定学生学术水平和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如果导师有坏心思学生容易成为牺牲品讲述者:孙彬 性别 :男 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博导我在2016年招了三个学生,平均每年招收两个,现在手下就是五个研究生。我会不定时和他们见面,一般都是指导学术论文。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做一篇论文,需要看大量英文文献,国外的文献确实在我们专业方面做得比较好。做一篇论文下来实际上也是一个学术的指导。他们要看书,我就让他们用我的课题经费订,因为他们的生活费本来就不多,想买什么书就用我的课题经费买,到我这里报销就行了。平时,我和学生很少聚餐,一般一个学期一次,我不会单独和任何学生吃饭。私生活方面的话,硕士生我一般没有怎么管,博士生的话有两个一年级的女生都已经成家了,她们一般时间抓得紧,大事会主动告诉我,比如要生孩子了,小事的话我就没怎么管了。我觉得不需要过多的关注,因为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学术研究之外,我唯一让学生做的事情就是报账。报账是很麻烦的,所以每年我是指定一个博士生,但也不会只让一个博士生做,会有分工,不然会让学生觉得压力太大。国内的导师制是搬国外的,学生跟老师做实验,称老师为老板。但中国的导师制还有他的独特性,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学生对老师会更加尊重,服从,这样会加深导师的这种权力。如果导师有坏心思,那么学生确实容易成为牺牲品。各个学校可以制定一些相关政策来规范导师的行为。比如可以通过学术委员会,如果导师觉得学生的论文不行,那还有一个学术委员会,如果他们都觉得可以,导师觉得不行那肯定也没办法。此外就是学生要有一个申诉投诉的机制,让他们能够向学院、学校直接反映。尽管学校有申请换导师的政策,但是学生很怕老师的话,就不敢提出这个要求。比如我们学院就有一个教授,15年六个博士生联名告到了党委书记那里,最后他们是换了导师。那是学生比较多,但是单个人的话,我觉得学生就不敢。 高校师生之间当然是以学术为主,其他个人的事不要去掺和。过于公私不分的话,就会很容易出现问题。我觉得应该有一种明确的政策,没有特殊情况,不能让学生到自己家里去,以前老师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需要到老师家里去。但现在一般都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有什么事就在办公室去谈,没必要公私夹在一起。我在美国做过教授,知道(和学生谈话)老师办公室的门都是敞开着的。说事情我也一般倾向在微信群里说,可以让其他同学都知道。因为是探讨学术方面的问题,其他同学也可以学习。2018年1月19日,我提出了《全国高校教师反性骚扰宣言》。国内高校性骚扰现象确实比较严重,受害的学生整个人生都是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在中国这种文化环境下,女生遇到这种事可能不会说出来,但如果有老师站出来支持学生的话,实际上对于性骚扰者是一种极大的威慑。国外对性骚扰的界定很清晰,比如你经常约一个女学生出去喝酒,就已经属于性骚扰的范畴了,我在国外读书和工作时也有很多这方面的培训,而在国内,目前这块并没有培训,还存在制度性的空白。国内很多老师也都不知道性骚扰是什么,所以我觉得应该让大家警醒,知道性骚扰的范畴是什么。来源:大木虫综合整理
在读研期间,导师虐待压榨学生,该怎么办?这是一位网友的留言。当时我跟他是这样回答,我说,能忍就忍,不能忍,再换。后来他又跟我留言说,学院不给换导师。这个事情很纠结,那么本文就谈到了在读研期间学生能不能换导师。关于这个问题,网上有很多答案,我也看了一下,作为研究生同学在读研的时候真有可能碰到一个导师对自己不太好,萌发了想换导师念头。但是,研究生去换导师,好像有一点点感觉叫欺师灭祖也好,叫踩红线也好,总是很难的事情,那么问题是我们研究生想换导师,到底有什么依据,参照哪一个法条呢?那么法条来了,在2020年的11月份,教育部发了一个文件,名字叫做【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大家把这个文件的名字记清楚,可以上网去查,教育部的网站也有这条文件。在这条文件里面就规定了研究生导师的行为八个准则,写得非常清楚,基本上就涵盖了方方面面。这个指导意见下发了之后,有很多大学。就已经修改了研究生导师,指导学生的相关文件。以前我们研究生在换导师的时候,主要是因为可能导师调离或者病退,或者说不愿意带了,或者其他的原因,就把学生给了其他的导师去带。除了这些原因,如果是因为导师和学生之间其他的问题,比如说关系实在是处理不好,比如说导师压榨学生,多半学生是敢怒不敢言。其实在教育部的这个文件,以前也有很多学校的导师指导规定中,有可以换导师的这种相关的通知,有些人性化的大学就有这样的规定,那么教育部的这个文件更让现代的研究生和导师之间公开化,确实这几年也出了不少,因为导师和学生关系而出现了严重后果的问题,有了这个文件,我们研究生同学换导师应该怎么去换呢?正确的操作步骤应该是怎样的呢?小编的个人建议,如果确实你跟导师相处不下去了,你可以提出书面的申请,书面的申请先交给你所在的学院,因为你的学院是培养单位,而不是直接交给学校,你要按照程序一步一步来,培养单位认可了你后面就好操作了,在提交书面申请之前,建议你是可以先找自己的导师先聊一聊,能不换,还是尽量不换,如果确实无法沟通,你提出正式的书面申请,交给所在学院。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你要考虑你能够找到另外其他的导师吗?有很多导师是一个课题组的,你不想请A作为导师,那么B也是这个课题组的,以后相处的关系,你有没有考虑到。如果你正常的提出的申请学院不理睬,不找你谈话,而你和导师的关系已经很恶化了,在这种情况下,你考虑在给你所在大学里的研究生院,有的也叫研究生处,去写一个书面的申请,一般来说事情做到了这个份上,就会引起学校相关部门的重视,学校重视起来了,换导师的可能就大了很多。本文是说给那些正在读研的同学们,如果你跟导师关系不好,首先要找自己的原因,如果不是自己的原因,确实是因为其他的各种原因的话,我们也应当按照程序来,因为换导师,毕竟涉及到你以后还要在学校里面读书拿毕业证,还要生存下去,如果事情一旦处理得不好,可能对你以后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即使我们想更换导师,也要按照正确的程序来,教育部的文件研究生导师行为准则的通知,就是大家最好的法律依据。关于大学换导师的内容就说到这里,关注我,了解更多考研知识。
有的学校是考上了就定导师,但更多的是在开学之后师生互选,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但领你进门的师傅,也是至关重要的。考不考得上研究生,是看你个人的努力,选不选得对导师,就得凭你个人判断和认知的问题了。而判断和认知能力是在实践经验中生长出来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传授下选导师的经验,下面这4种类型的导师是千万不能选。老板型导师在研究生中,背地里都喜欢称呼自己的导师为老板,这是因为导师可能有自己的事业,生意,甚至是公司。所以研究生跟着他们在一起,不仅是学习,同时也可能会接到导师给他们的一些工作安排,所以他们把导师称为老板。那遇见这种老板型的导师,你入学的第一天,就是你上班的第一天。你会成为你导师事业背后的那个男人/女人,帮助导师提升收入,而且干得活也比较零散,通常是有什么活就干什么活。跟着这样的导师,有好处也有坏处。一方面,你能通过帮导师干活,可以获得一些薪资报酬,但薪水一般看导师的心情给,不会像在企业上班一样有确定的标准。另一方面,也是一个不错的参与社会实践,进行锻炼的好机会。坏处呢,可能就是颗粒无收,你做的可能是义务劳动,且大量的时间被占用,导致学业被耽误,在研究生阶段没有真正的学习成果。佛系型导师佛系型导师最大的特点就是不闻不问,事情大大小小基本都交给手底下的博士或者是高年级的硕士生去做。这样,你能从导师这里学到的东西是少之又少。当然,大部分的时间你是自由的,没有人管理,有的是时间挥霍。但如果,你自制力不高,在没有人监管的情况下,学业成绩可能会下降,最终可能毕业也都会存在问题。有时候碰到这种佛系型导师也是挺可怕的,因为大多数人都不够自律。外行型导师外行导师一般对考研的这些事情其实没有太深的了解,这类导师是很少阅读科学文献的,所以很难给学生提出什么好的意见。遇见外行型导师,那么上学的第一天,就是自学的第一天。基于这个显示,你能从导师那里得到的少之又少,导师无法给到你科研的方向,学习上的帮助。在科研领域,最怕的就是不专业。地主型导师地主型导师最大的特点就是剥削,剥削学生的劳动力,剥削学生的学术成果。学生的所有时间都得规导师分配,学生在导师那里就是了弱势群体。跟着这类型的导师,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激发自己的潜能。但同时,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跟着这类型的导师,也是网上爆出出事最多的,被剥削压迫久了,心态就容易失衡。选择导师很重要。老板型导师,干活、干活,还是干活!佛系型导师,还行,还行,都还行!外行型导师,可以,可以,都可以!地主型导师,剥削,剥削,还是剥削!选择导师,要记住一个原则那就是“人品第一,学术第二,性格第三。”导师的能力和人品对于我们在研究生阶段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如果没能跟随一名良师,研究生生涯很可能会经历较多的坎坷。祝大家都能碰到良师~
研究生也开始泛滥没有科研目标的研究生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跃进,不光是本科生泛滥,现在就连研究生也开始泛滥,硕士研究生当小学老师,博士研究生到初高中老师,一位江苏985高校的教授痛心地陈述,自己辛苦培养的科研研究生最后选择去苏宁做销售,目前国内很多研究生攻读学位并不是因为喜爱科研学专业知识而读书,他们只是为了迎合中国就业市场获取研究生学历的敲门砖,更多地是让自己在本科毕业生人海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现象,中国教育部已经开始严格要求高校杜绝清考政策,提升毕业难度,让学生们真正重视自己的学业,当然比对发达国家30%的研究生淘汰率,中国5%的淘汰率符合当下的社会需求,大部分用人单位也仅仅需要文凭而不是学生的专业素养,不过部分985和双一流高校由于教授素质大幅提升,加上名校光环的加持,不害怕因为高淘汰率失去生源,这些高校的研究生淘汰率将缓慢提升,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导师!研究生导师的区别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判断目前985和双一流高校的研究生大部分属于本校保研学生,他们可以清晰地对本校的教授水平做判断,如果遇到严格的老师,这类教授对自己的研究生也相应地更加严格,如果自己没有未来要做科研工作的打算,最后自动规避这类导师,可以选择那些高校相对较老,已经没有科研热情的老教授,他们虽然渡过了科研最佳时光,但是他们的经验非常宝贵,懂得如何让科研利益最大化,人脉和学术知名度也不错,在这些导师名下攻读研究生会变得相对容易一些,特别要注意青年海归科研大牛,这类青年教授属于科研生涯上升期,他们会挑战高难度科研课题,自己都会一天12小时加班,如果你不想从事科研,那么请别为难自己,也别为难这些带有严重焦虑感的导师!久盛不衰的德国规避德国经历的海归教授如果自己对科研没有信心,那么一定要规避具有德国教育背景的海归教授,毕竟最近几年,随着全国各大双一流高校教授队伍的升级,教授们的科研素养普遍提升,大部分都具备海外留学经历,其中清华和北大新进的教授全是高端海归科研人才,在高手竞争下,能成为高端人才,每一位的成功背后都是无数的汗水,他们会沿袭海外实验室的标准来组建实验室,也会对自己的研究生有非常高的要求和科研实验压力,在欧美教育背景下,美国相对于更具中国务实性文化,美国的高校像中国一样注重数据排名,而德国高等教育在洪堡五原则的思想下,德国高校注重名誉而轻数据排名,德国的教授更珍惜名誉,因此具有德国教育背景的教授们很少有学术丑闻的出现,特别是常年在德国有研究生教育背景的教授,常年受到德国高达50%左右的高等教育淘汰率,他们会认为研究生毕不了业也非常的正常,因此如果自己对科研不是真的热爱,最后远离这些思想已经僵化的教授!研究生选择导师不是儿戏,最好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如果有研究生选择导师的疑问,可以留言,或者翻阅小编以前的文章
研究生是本科之后的深造学历,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该学科科研教学的能力。在我国,近年来选择考研的本科生越来越多,很多本科生之所以考研,主要是因为就业不景气,对于本科毕业后找工作,没有信心和底气,渴望通过继续留在学校深造,提升自己的学历和能力,以便将来走向职场之后,能够获得更多更好的就业回报。很多同学选择报考研究生,第一诉求当然是希望拿到研究生学历。可是,对于研究生导师而言,他们招收研究生,更重要的还是从学术和科研方面来进行考虑。对于那些投机心理太强的考生,哪怕是初试成绩很优秀,但如果复试阶段的表现没有让研究生导师满意,或者说没有让研究生导师看出他们有从事学术研究的潜力和前途,研究生导师可能也不会录用。有的研究生导师就宣称,以下这4种考生,哪怕初试成绩再好,我也不想录取。无心从事科研事业的考生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区别,就在于研究生比本科生更接近科研工作,可以说,考上了研究生,就已经一脚踏上了科研的门槛。可是,有一部分考生,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学历,就是为了学位,而不是为了将来从事科研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很多大学生看不起从事科研工作的科研工作者,他们更希望能够把文凭变现。但是,面对这种投机心理太强的考生,导师当然会非常抗拒。因为这部分考生的目的是为了学历和学位,不会在学习上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即便学习成绩好,但毕业之后并不愿意从事科研工作,导师为什么要投入大量的心血去培养他们呢?在今天的中国,选择科研,需要极大的勇气。毕竟,搞科研和搞市场相比,后者的回报可能更高。研究生的流向也表明,大家更愿意选择市场好的职业,而不是在科研单位甘于清贫。毕竟,投身市场的工作见效快、回报高。投身于科研,可能需要忍受几十年如一日的清贫。虽然国家也在想方设法提高科研人员的收入和待遇,为科研人员安心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环境,但不管怎么样,进入市场上的一线大公司工作,薪资待遇要丰厚得多。不会写论文的考生对于研究生而言,论文写作有着比本科阶段更高的要求。有的考生虽然在考研初试中发挥出色,但是,老师通过和考生沟通发现,考生对于写学术论文完全没有研究,而且也看不出在这方面的潜力。大家都知道,研究生想要顺利毕业,必须写好毕业论文。如果研究生连毕业论文都写不好,可能就没办法顺利毕业。对于这样的考生,考研是一种浪费。因此,如果导师遇见了这种论文写作能力特别差的考生,肯定不愿意录取。为什么研究生导师这么看重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这是因为,会不会写论文,一定程度上,检验着一个人会不会搞科研。论文的写作方式,论文的设计,基本上就体现着一个人对科研的设计。如果一个人连论文都不知道怎么写,又怎么知道如何开展科研工作?从这个角度,如果我们希望在考研复试中被导师看上,那么,提前熟悉和了解科研工作的切入角度,不断加强自己的论文写作能力训练,能够有效提升我们在考研复试中的胜算。英语成绩差的考生研究生想要搞研究,熟练掌握和应用英语,是一种必备的手段。置身于今天的全球化时代,如果我们没有掌握英语,就无法阅读和理解超过90%由英语写成的论文。如果我们没有办法阅读英语论文,我们的研究有可能就会局限在中文的小圈子之内。如果你大学考研的专业是文科,比如,研究的是古代文学,不懂英语可能也不会影响你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但是,如果你攻读的是理工科硕士,完全不懂英语,或者是英语成绩特别差,想要取得较突出的研究成果,可能性会低得多。因此,对于那些英语成绩不理想的考生,很多研究生导师完全不想考虑。而且,即便是攻读文科硕士,也需要掌握外语能力。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看待外国的同行在文科研究方面的表现。实际上,即便是在中国人自认为优势最足的中文领域,一部分外国专家学者表现出来的成绩也不容小觑。如果我们不能够熟练掌握英语,对于这些成果,我们就没有阅读的资格。虽然说,现在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可以借助翻译机来阅读外国文献,但有些时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靠翻译机阅读外国文献,有时候得出来的意义是不可靠的,还是没有自己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的安全感更强。女同学在研究生导师最不愿意录取的考生中,女同学很多时候也会上榜。这是为什么呢?不是研究生导师看不起女同学,而是因为很多女同学即便是学术功底扎实,科研天赋显著,但是毕业之后第一愿望是结婚嫁人、相夫教子,而不是投身科研。想象一下,导师千辛万苦,把一个女研究生培养成为学术尖子,但是毕业之后,这位女同学的第一想法不是进入研究生导师的团队工作,而是一门心思想着怎么把自己赶紧嫁出去。正是基于这个理由,有些研究生导师认为女生不适合搞科研、女生不适合读研。因此,一部分女生即便是在考研初试中表现合格,然而导师再三权衡之下,还是不愿意考虑她们。当然,如果你是一名女同学,又特别渴望考研究生,而且特别希望在研究生毕业之后投身科研事业,在和导师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把这种意愿强烈表达出来,让导师感受到你的真诚和渴望。对于一部分研究生导师不愿意录用以上这4种人,不知道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