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平台进行正式报名天钧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平台进行正式报名

10月10日至31日,每天9:00-22:00,考生可登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平台进行正式报名(尽量避开网报开始阶段的高峰期)。预报名成功后,报名数据有效,不需要在正式报名阶段再次报名。这22个填报细节,提醒备考的小伙伴!加油!责编:殷子茹【来源:海报威海】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礼乐偏行

这位大工研究生,有点厉害!

叶哲,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2019级硕士研究生,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全国高校青年党员骨干培训示范班学员,“扬帆计划·中央和国家机关大学生实习”学员。现任校团委学生副书记、研究生院团工委副书记、航空航天硕士生党支部书记,曾任学生会副主席、社团联合会主席等14项职务。先后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屈伯川奖学金等17项奖学金及国家、省市、校级各类奖项50余项,获评全国青马“优秀学员”、辽宁省优秀毕业生、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等25项荣誉称号。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梦想书写青春年华,是他的写照。加权平均分89.94分、专业排名1/29,叶哲以久久为功的工匠精神练就过硬本领。“课前预习、课后总结,学好每一门功课,争取最好的成绩”成为他本科四年的一份坚持,也延续到了研究生阶段。在他看来,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比本科生阶段更有专业化的趋向。“面对课程的难点,我会尽可能严谨细致地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叶哲会重点关注数理方程、数值计算等思维跳跃大、知识跨度广的课程,并在课后及时进行针对性复习。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为他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功底。自本科入校,叶哲便萌生了攻读研究生的想法,并为之不断努力。大一学年,他主动加入创新创业学院数模班学习,积极参加数模竞赛,提升论文撰写和编程能力,并获得第25届大连市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辽宁赛区二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 Honorable Mention等奖项。自大三起,他组织团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导师带领下完成课题《空间太阳能电站轨道的分析与设计》。在专业学习上,他也全力以赴,本科毕业论文以满分的成绩获评“大连理工大学优秀毕业论文”,并被保送本校继续攻读研究生。研一期间,叶哲修完全部课程,必修归一加权92.38,位列专业第1。“研究要立足工程,解决实际问题”,导师的教导成为叶哲科研工作的方向指南。依托导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叶哲将专业学习聚焦于“航天器姿态动力学控制”方向,建立空间太阳能电站刚柔耦合姿态动力学模型,提出时变LQR控制方法,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2019年8月,叶哲参加2019年中国力学大会,在“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分会场做了题为《空间太阳能电站姿态时变LQR控制》的科研报告。会后,他进一步开展研究,科研成果被2020年国际宇航大会成功接收。此外,叶哲的硕士开题报告获评优秀,课题研究致力于解决空间大型结构多系统耦合、高精度控制中的卡脖子难题,立志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建设航天强国。梅香扑鼻,却历经苦寒,叶哲也曾遭遇困难。“在研究的过程中,复杂繁琐的公式推导要确保精准,并根据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完成数值仿真。在疫情期间,查阅资料困难、仿真效果达不到预期等困难经常让我陷入瓶颈。”叶哲积极与导师沟通交流,认真钻研资料,使这些问题一一得到解决。除了扎实的学习功底和丰富的科研经历,叶哲在思想上守正笃实,努力筑牢信仰之基。他曾参加2019年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先后赴北京、河南新乡、山东济南参加理论学习,感悟颇丰。在他看来,信仰的确立首先要靠理论学习。“理论学习一开始确实是枯燥的,但真正学进去了就会有乐趣、有味道。”从“了解”到“认知”再到“认同”,他认为青年应该不断通过理论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循序渐进地形成真挚的情感认同、深刻的思想认同和持久的信仰认同。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叶哲于2017年暑假远赴青海进行为期20天的短期支教,在扶贫一线用知识为百余名孩童指明方向。在支教后,叶哲继续躬耕实践,组织公益社团策划公益周,为庄河白血病双胞胎募集善款贡献爱心;开展“暖衣暖心,温暖同行”爱心捐衣活动,募捐衣物20箱,近800余件,得到大连市妇联的高度评价。除此之外,叶哲作为嘉宾参与“领航计划”、“头雁讲堂”、学部团校,开展理论宣讲、专题团课10余次,用自己的行动爱国爱校,做青年引路人。2019年6月20日,叶哲正式成为一名中共党员,并在研究生阶段先后担任学部党总支委员、党支部书记,负责学部研究生党员发展工作。“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负责党员发展工作让他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思想建党”的重要性。在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方面,叶哲同样身体力行。“更好地服务集体和社会”是他参加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的初心。在本科期间,他连续三年参与高校科学营的活动组织筹备过程,有第一次独挑大梁的不安,也有看到同学们的笑容而满心欢喜的时刻。研究生期间,在结束全国青马工程的学习后,叶哲回到校团委继续负责青马工程相关工作,把全国的经验带回学校,组织遴选我校第十四期青马工程学员,开展青马工程集中理论学习。疫情期间,叶哲依然很忙:挖掘线上优势,打造“时代强音”青年云端思想交流平台,开展“时代强音”7期,组织开展青年文学艺术奖“战疫情”专栏,鼓励青年学子运用自身所长展现抗击疫情必胜的信心。返校后,他加入研究生校园管理工作组,严格落实“日通告、周报告”的相关规定。在大连两次疫情反弹期间,他始终战斗在防疫一线,组织2次、协助完成超过2万名在校师生的核酸检测采样工作。“既然我们选择了兼顾学习、科研和社会工作,就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叶哲认为:“首先,要明确三者的关系,即以学习、科研为主,社会工作为辅,在不断协调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叶哲会为自己制定科研目标和工作规划,进而合理安排时间,根据自身的能力调整原有的计划。此外,他也会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无论是科研还是工作,任务分工是团队合作中重要的一环,成员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充分发挥出团队中每个人的特长和能力,才能更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同时,阶段性总结能让自己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下一阶段的目标并更好地发力。这是叶哲平衡学习、科研和社会工作的方法。每一代青年都有属于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去谋划人生、规划未来、甚至创造历史。在面临困难时克服畏惧,在面临选择时站稳立场,在遭遇挑战时勇于应战,叶哲将继续用行动书写时代青年的人生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

能尊生者

读研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是……

时光匆匆,研究生毕业已经一年,不时有些小伙伴问我:“学长你觉得读研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回想起来,总有几分惭愧。决定是不是考研,要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是,如果考研了,你最终无论考不考得上,后悔不后悔。做一件事有成本才会有收益,有收益自然就会有成本。因为感觉研究生三年,都在自己折腾,没跟导师处好关系,跟同门师兄弟姐妹也没太多交集,研一的时候学校比较多课,自己在学校宿舍住了半年,那时还算有点研究生的样。到了研二找工作实习,也搬到了外面住,导师不叫,或者学校没事,就难得去一次学校。也就研二中期作品展和开题报告的时候,正儿八经忙了一下。研三开始要写毕业论文,做毕业设计啦,没那么多时间和心思去外面工作了,就老老实实在学校熬毕业论文和设计。你问我读研获得了什么?你以为是下面的这些吗?真的吗?未来社会的发展更是需要大量高学历的人才,取得一块求职的“敲门砖”这也算是我考研最直接的收获之一吧。又或者是?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完成一件工作而去主动地学习,才能真正掌握所学习的东西。就是考研让我学习了一门功课,这个功课就是:学习,额呵呵呵不然就是这个?在不断的交流和碰撞当中,我们也会慢慢地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而不再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了。你以为我学会说人话?有自己的独立思维,这点倒是没错,因为大家都这样认为看我,但是!!!现实是谁都有迷茫想不明白的时候,或许有些吧,但是,能如何呢?有时想想,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啊.....其实在娘胎里就输在起跑线了。呵呵呵在读研期间,真的还是看个人的把握。你若想事事都有人引导你,研究生阶段是不成的,最关键的还是自身的努力和学习。导师也好,学校也好,都只能给你提供一个平台和切口,怎么从中获得提升,还得看自己。对了,也许有些人还能够收获爱情~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成长,比如:从导师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冷峻和威严,更多的是亲情一般的关爱。所以,我常对考研的学弟学妹们说,考上好学校不如选个好专业,选个好专业不如跟个好导师。这里强调是好导师,不然那个啥,之前非常火的某研究生被要求叫导师爸爸的事件,可能会重演。害怕~读研说白了,更多只能提供一个进一步学习的平台,接触到更多学术圈的人,能让你看到工作以外的另一个天地,也顺带一些提升的机遇。但最后有没有把握好这个平台和机会,主要在于自己。记得要怀着热情、积极的心态参与到课题的研究当中,你就能够体会到科研的乐趣,多去实践,获取能力,多给自己锻炼的机会,因为未来毕业,都是学徒,一切还是要从零开始,不管自己多优秀,社会还是很现实的,所以在研究生期间,就应该多实践能力。还有个较为现实的问题就是:越好的学校,平台越大,机会越多,牛人越多,毕业后初步竞争力更强,后期发展还得看自身实际能力。最后希望大家锻炼自己的抗压能力,令人难以忘怀的岁月渐渐远去……回头遥望走过的这段路时,你就会发觉自己所收获的每一点一滴,都是我一生的财富。加油!

其魂不疲

读研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是……

时光匆匆,研究生毕业已经一年,不时有些小伙伴问我:“学长你觉得读研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回想起来,总有几分惭愧。决定是不是考研,要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是,如果考研了,你最终无论考不考得上,后悔不后悔。做一件事有成本才会有收益,有收益自然就会有成本。因为感觉研究生三年,都在自己折腾,没跟导师处好关系,跟同门师兄弟姐妹也没太多交集,研一的时候学校比较多课,自己在学校宿舍住了半年,那时还算有点研究生的样。到了研二找工作实习,也搬到了外面住,导师不叫,或者学校没事,就难得去一次学校。也就研二中期作品展和开题报告的时候,正儿八经忙了一下。研三开始要写毕业论文,做毕业设计啦,没那么多时间和心思去外面工作了,就老老实实在学校熬毕业论文和设计。你问我读研获得了什么?你以为是下面的这些吗?真的吗?未来社会的发展更是需要大量高学历的人才,取得一块求职的“敲门砖”这也算是我考研最直接的收获之一吧。又或者是?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完成一件工作而去主动地学习,才能真正掌握所学习的东西。就是考研让我学习了一门功课,这个功课就是:学习,额呵呵呵不然就是这个?在不断的交流和碰撞当中,我们也会慢慢地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而不再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了。你以为我学会说人话?有自己的独立思维,这点倒是没错,因为大家都这样认为看我,但是!!!现实是谁都有迷茫想不明白的时候,或许有些吧,但是,能如何呢?有时想想,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啊.....其实在娘胎里就输在起跑线了。呵呵呵在读研期间,真的还是看个人的把握。你若想事事都有人引导你,研究生阶段是不成的,最关键的还是自身的努力和学习。导师也好,学校也好,都只能给你提供一个平台和切口,怎么从中获得提升,还得看自己。对了,也许有些人还能够收获爱情~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成长,比如:从导师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冷峻和威严,更多的是亲情一般的关爱。所以,我常对考研的学弟学妹们说,考上好学校不如选个好专业,选个好专业不如跟个好导师。这里强调是好导师,不然那个啥,之前非常火的某研究生被要求叫导师爸爸的事件,可能会重演。害怕~读研说白了,更多只能提供一个进一步学习的平台,接触到更多学术圈的人,能让你看到工作以外的另一个天地,也顺带一些提升的机遇。但最后有没有把握好这个平台和机会,主要在于自己。记得要怀着热情、积极的心态参与到课题的研究当中,你就能够体会到科研的乐趣,多去实践,获取能力,多给自己锻炼的机会,因为未来毕业,都是学徒,一切还是要从零开始,不管自己多优秀,社会还是很现实的,所以在研究生期间,就应该多实践能力。还有个较为现实的问题就是:越好的学校,平台越大,机会越多,牛人越多,毕业后初步竞争力更强,后期发展还得看自身实际能力。最后希望大家锻炼自己的抗压能力,令人难以忘怀的岁月渐渐远去……回头遥望走过的这段路时,你就会发觉自己所收获的每一点一滴,都是我一生的财富。加油!

摩洛哥

新趋势新未来新文道,2022考研行业发展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名师名教新文道,考研行业风向标。4月20日,新文道教育集团联合中国教育在线、微博教育等机构共同举办2022考研行业发展高峰论坛,参会代表齐聚北京世纪金源大饭店宴会厅,共同探讨、交流和分享行业经验,共同探讨科技助力以人为本的考研教育,并就考研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进行深度讨论,致力推进考研教育行业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4月20日-21 日,新文道教育集团2021年春季工作会议同期举办,以期让更多行业机构分享新文道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广大考研学子。会议期间,新文道教育集团、新浪微博联合发布“考研百万名师春笋计划”。新文道教育将加强同新浪微博的战略合作,借助新文道平台现有名师体系、课程运营体系和产品体系,结合微博平台运营策略、流量、产品渠道支持,多维度联合进行潜力名师人才培养,并更好地服务广大考研学子,服务社会。本次2022考研行业发展高峰论坛,解构考研行业的现状与未来是本次峰会的重大讨论课题。在“考研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和“智慧考研生态建设”等主题论坛,参会嘉宾围绕考研政策、行业痛点、发展趋势、人才培养等业内热议话题进行讨论,共同聚焦智慧考研新生态建设、在线教育考研产品发展变化、考研教培市场规范化管理、智能化考研服务形态等,探讨新趋势下科技赋能考研教育未来发展。根据中国教育在线《2021研招调查报告》数据报告,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继续呈递增趋势,2021年考研报考人数377万,较2020年341万增加36万,增幅10.6%,报考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自2016年以来考研报名人数逐年攀升,“考研热”备受关注,也使得考研教培行业的关注度得到提升。在这种堪称惨烈的竞争态势下,考研学习导师已经扮演起极为重要的角色。面对严峻的竞争局势,万千考研学子和众多教育企业都将目光聚焦在了考研行业赛道。中国教育在线助理主编马杰、北京新文道公司总经理伍贤文、新文道在线教育事业部副总经理闫永博、杭州新文道总经理杜长富、新文道院校选择和全程规划名师董良才,围绕“考研行业发展趋势展望”话题举行高峰论坛。代表认为,2021年注定是考研行业不平凡的一年,随着在线学习方式融入新生代学生人群,学习场景正在发生改变,而疫情进一步改变了广大学员的备考习惯。在考研培训授课方式上,OMO授课模式融合线上线下教培优势,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和学习效果。为满足考研群体不断变化的需求,新文道考研深耕一站式服务与OMO教育模式,通过产品与模式的升级,不断提升考研培训的体验和效果,并基于技术手段和大数据积累,为学生指导考研目标制定和各阶段复习计划,制定个性化、多样化考研方案,力求持续提升学生考研备考效率。微博教育运营总监陈振华、支付宝教育业务部高级业务发展专家郝东英、新文道考研数学首席名师汤家凤、新文道考研政治首席名师蒋中挺台上就坐,共话“从流量价值到用户价值”这一时代课题。参会代表一致认为,在考研教育细分领域,智慧考研、名师领军、IP 打造、反哺市场,是一条看似虚拟但又有迹可循的逻辑链路。2022考研行业发展高峰论坛现场,新浪微博教育、新文道教育科技集团在大会上发布“考研百万名师春笋计划”,该计划将赋能于全国考研师资培养,更好地服务广大考研教师和全国考研学生。微博泛生活与教育运营部总经理李梁表示,我们相信未来新文道集团在和微博教育的战略合作中,新文道教育会有更多的头部流量考研名师,如雨后春笋般不断不断涌现出来。“考研百万名师春笋计划”将筛选出一批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师队伍,结合微博平台运营策略、流量、产品的支持,同时借助新文道平台现有名师体系、课程运营体系以及业务部门,通过定制化及多维度联合培养完成潜力青年名师人才培养,打造一批“百万考研名师”,形成新文道专属考研名师IP矩阵。“考研百万名师春笋计划”启动仪式上,微博泛生活与教育运营部总经理李梁、中国教育在线助理主编马杰、支付宝教育业务部高级业务发展专家郝东英、新文道考研数学首席名师汤家凤老师、新文道考研政治首席名师蒋中挺老师、新文道集团总裁助理张英丽老师上台,共同宣布启动考研百万名师春笋计划,未来多方将展开全方位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致力搭建考研行业公益平台,推动考研教育产业发展。峰会活动分享环节,新文道考研英语名师何凯文、新文道考研数学名师汤家凤、新文道考研政治名师蒋中挺、万磊等业内领军人物现场交流,对考研教培行业的深耕方向做出深入探讨,并表示通过深耕考研教育赛道,不忘初心,教育为本,一切以学员为重,一切都为了推动行业的持续健康可循环发展。基于对考研领域的研究与深耕,新文道教育将通过技术与平台赋能优质师资与优质课程,帮助考研学子实现名校梦想。作为2022考研行业发展高峰论坛活动的发起方和承办方,新文道致力于考研赛道的深耕,旨在通过优质的考研教学产品与服务,向广大用户提供高质量、高效能、个性化的考研辅导,从而为学子插上赢在未来的“翅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文道集团做出了多方位的布局。考研是学生学习生涯中重要的一步,考研培训行业也在不断地迭代升级。未来“考研热”仍将继续,而在新技术、考研人群需求变化的背景下,线上线下融合教育将成考研培训行业主流。新文道集团名师融入产品和体验,以强大的教学教研为基础,利用互联网快速服务的特性,提供综合性、高品质、多样化考研服务体验,打造专属于考研人的体验型视频社区,以及“在线考研课程”和“考研图书新品”等,满足学员考研学习需求,这些举措将极大地完善新文道考研的数字化服务升级蓝图。作为专注考研领域的教育集团,新文道致力于考研赛道的深耕,旨在通过高品质的考研教学产品服务于广大考研学子,帮助学员实现人生价值和卓越梦想。新文道教育汇聚了考研辅导领域的诸多名师大咖,将头部名师资源集中起来,通过名师与平台双向赋能,打造专业实力的精品考研辅导课程,为数百万考研学子全面答疑解惑,保驾护航。考研上名校,就到新文道。作为专注考研领域的教育集团,新文道致力于考研赛道的深耕,以“好老师、好课程、好产品、好资料、好服务、好管理”为优势,充分发挥顶级师资团队、成熟课程体系、完善教学服务的优势,成就广大学子的考研梦想。公司业务范围涵盖考试研究、课程研发、图书发行、题库开发、测评答疑服务等多个版块,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为考研学子保驾护航。

不过一枝

女研究生签约网络教育平台当老师,月薪曝光,网友羡慕不已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有越来越多年轻人都开始纷纷选择辞职,他们在公司工作几年后认为自己的收入和同龄人有较大差距,于是便通过跳槽进入一些热门行业的大公司,尤其是那些高学历的年轻人,他们当然自命不凡。不久前,笔者在论坛,便看到有位女研究生李女士便分享了自己的真实工作情况,李女士现在签约了一家网络教育平台,在平台当老师,由于在此之前,李女士得知现在教育行业比较火爆,而且收入较高,看到很多同学当老师后,薪资都达到月薪三四万以上,所以李女士真的是非常羡慕,当这位李女士进入网络教育平台以后,其实收入还是蛮高的,月薪达到2万,至少是保底2万,很多网友都对李女士的收入羡慕不已,因为平时可以通过绩效和提成拿去更高的收入,那么一年下来,李女士的年薪更是会比在互联网公司要高很多。笔者认为: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想要在公司苦苦支撑,因为他们觉得在公司努力工作还要被领导不满意,他们更不想一厢情愿的在公司里受煎熬,所以在职场中他们能够及时调整好自己避免总是吃亏,其实当他们发现现在的工作和平台已经让他们没有了进步的空间,这些年轻人便会选择辞职。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如果在公司里继续坚持,反而是不思进取,很有可能被同事或者同等人踩在脚下,对于他们来说在公司里已经没有了所谓的升职空间,不能够实现价值,只能在职场中拿着较低的收入,还不如尽快选择辞职进入新的行业早做打算,对自己的前途更好一些。图:网络结语:大家对此怎么看呢?写在评论中,大家一起交流。每天分享职场干货、职场故事、职场案例、和领导同事相处技巧等职场经验!

汪中

研究生群体为何更容易抑郁焦虑?

收入更高、学历更高、职业更稳定、职业声誉更好的人,心理健康状况会不会更好?答案是,并非如此。高学历人群可能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日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研团队对我国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调研的结果发布。调研发现,35.5%的被调查研究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60.1%的被调查研究生有焦虑问题。女生的抑郁、焦虑平均水平均高于男生,且不同性别有抑郁倾向的比例几乎相同。而且,博士生的抑郁、焦虑平均水平已经抑郁表现倾向都显著高于硕士生。这一结果虽然让公众颇感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实际上,过去国内外的一些研究的结论也是高学历人群心理健康状况更糟糕。2018年3月,《自然-生物技术》刊发的《研究生教育中精神健康危机的证据》显示,结果表明,与普通人群相比,研究生患抑郁和焦虑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群的六倍以上。在研究生群体(硕士/博士)中,焦虑与抑郁两种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均在40%左右。可见,研究生群体更容易焦虑、抑郁,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经济社会背景、不同教育体制下都是如此。学业、科研无疑是影响研究生群体心理健康最直接的因素。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群体的学业和科研压力更大,对课题研究的探索性、创新性要求更高。但科研成果的产出,不仅需要对科研的热情和甘坐冷板凳的坚守,也需要天赋,有时候甚至还需要一些运气,要面对科研的不可控性。再者,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不断扩招,虽然从研究生在总人口中的占比来看,高学历人才培养规模还不够,可从现实来看,短期内的扩招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部分学生读研的目的纯粹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或者提升学历,既缺乏科研兴趣,也不一定适合从事科研工作。所以,学业科研压力较大,也就理所当然。另一方面,对于研究生群体来说,高学历固然是求职的资本,但相应的,他们对就业期待也跟着水涨船高,对未来职业发展和生活的压力也更高。这也就是为什么毕业年级研究生的压力要显著高于其他年级的研究生,因为他们面临的是学业与就业的双重压力。调研报告的结论,提醒我们关注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关注这一特殊人群。就教育系统内而言,是要加强对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目前,高校对本科生心理教育比较重视,心理健康课覆盖较广,但是对研究生群体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相应的课程保障。这就使得这部分群体,缺乏有效提高心理健康素养的有效途径。而面对更大压力,更容易焦虑的他们恰恰是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的人群。这需要高校加大重视,认识到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的重要性,并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为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这当中,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作用,构建和谐健康的导学关系,提升师生关系是一个有力的抓手。研究显示,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导师关系与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显著相关,导师关系越差,则研究生的抑郁、焦虑情绪越多。不久前,南方医大一副教授招生信息走红。他在公告中称,“领军”学生叫我“小邹”就行,得到网友的点赞。这也从侧面说明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是提高师生关系满意度的重要举措。但现实中,很多导师并非不愿意关心学生,而是时间精力不允许。带一两个学生,还可以实现高频率的沟通交流,但如果带十几个硕博生,就不现实。然而,一个导师带几个甚至十几个硕博生的情况在高校中很常见。解决这一问题,要求我们从更宏观的层面出发,解决研究生扩招与师资的平衡问题。从更高的层面来看,高学历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其实是一个社会学问题。学历越高,意味着前期所付出的物质和时间成本越高,其对职业、生活的期待更高,对收入水平、社会地位的要求也会更高。然而,现实与梦想差距不小,在校园中提高学历却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生活,更容易陷入心理失衡的境况中。在社交平台上,就有很多人抱怨,虽然拥有了不错的学历,但若没有找到工作或者好工作,父母和周边人还是会说:读书好有什么用,还不是找不到好工作。高学历群体的焦虑该怎么破?眼下,一方面要引导这些高学历人群降低过高的期待,一方面则要通过实现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创造更多的高质量就业岗位,来弥合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来源:澎湃新闻

践行优良学风!50所高校研究生会共同发出这份学风倡议书

倡导优良学风共建新时代学术共同体近日来自全国50所高校的近200名研究生齐聚清华大学交流学风建设经验凝聚优良学风共识面向全国研究生50所高校研究生会共同发出学风倡议书一起来看↓↓↓高校的研究生同学:优良学风是新时代研究生为人为学的基础。弘扬优良学风关涉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回望历史,一代又一代学者大师方言矩行,不畏挑战,无私奉献,不懈追求,铸就高尚人格,勇攀学术高峰,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前,面对建设高校优良学风的迫切需要和新时代研究生承担的历史使命,经过广泛讨论达成共识,我们谨向高校研究生同学发出“五要五做”学风倡议:一、我们要坚定学术理想,做有追求的新时代研究生。追求卓越,为个人修为而学;扎根本土,为国家发展而学;胸怀天下,为世界进步而学;崇尚真理,为科学精神而学。二、我们要远离学术禁区,做有底线的新时代研究生。恪守学术诚信,不伪造欺骗、抄袭剽窃、弄虚作假;严把学术质量,不急功近利、东拼西凑、粗制滥造;端正学术态度,不投机取巧、违规背理、急功近利。三、我们要把握学术规律,做有本领的新时代研究生。夯实基础,潜心研究;解放思想,独立思辨;大胆假设,认真求证;勤奋为学,精益求精。四、我们要加强学术协作,做有格局的新时代研究生。注重集智攻关、团结协作,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加强跨界交流、融会贯通,强化学科交叉意识;坚持全球视野、互利共赢,强化国际合作意识。五、我们要勇攀学术高峰,做有贡献的新时代研究生。不畏挫折,敢啃“硬骨头”;勇于试错,敢闯“无人区”;扎根中国大地,研究重大问题;关怀人类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我们要弘扬优良学风,做到知行合一、防微杜渐,积微成著、久久为功;我们要维护学术共同体尊严,为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尽责;我们要勇于砥砺奋斗,为祖国繁荣、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人类进步贡献青年力量!会上,4位研究生分享了学校弘扬优良学风的经验一起听他们怎么说↓↓↓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关系其道德品质养成和科学素养训练北京大学 赵鑫泽研究生是当前高校科学研究的生力军,也是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力,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关系到其道德品质养成和科学素养训练,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积极推进研究生优良学风建设,北京大学在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和校园学术文化培育两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工作方面:一是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与规章建设;二是建立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必修课程体系;三是建立北京大学“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平台”网站;四是出版学术规范系列读本。除完善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外,浓郁的校园学术文化与良好的学术交流环境也是研究生学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北京大学依托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以研究生会及各院系研究生组织为主要活动载体,开展了一系列学术学风文化活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活动,一是隔年交替举办的北京大学“十佳导师”及研究生“学术十杰”系列评选活动;二是北京大学研究生学术文化节为载体的系列学术讲座活动。每届文化节持续一学年,主要包括开幕式、学术午餐会、博雅文化沙龙三个部分。弘扬优良学风建设学术软环境清华大学 王展硕清华大学自建校之初就以优良的学风传统和严格的育人标准著称,并逐渐形成“严禁、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内涵。为在新时代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清华的优良传统,完善学风校风建设长效机制,学校将2019年定为“学风建设年”。按照“底线警示、高线引领和氛围营造”的工作思路,积极推动学术规范教育、统筹各类学术资源、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不断加强校园学术软环境建设。第一,弘扬学风正气,加强底线教育。学风建设“严”字当头,底线教育刻不容缓;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优势,创作优秀文化作品,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氛围。第二、统筹学术资源,强化高线引领。筹各类学术资源,发挥大师引领作用,坚定同学的学术理想;强化朋辈激励,激发学术志趣。第三、搭建交流平台,激励前沿创新。在夯实常态化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品牌化学术交流平台,形成以院系论坛为基础、以校级论坛为延伸的研究生学术论坛体系。沐清华之风,做笃学之人。清华大学研究生会将牢牢把握“弘扬优良学风传统”的工作重点,不忘“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初心,带领广大研究生同学追求真理、创造知识、贡献中国、影响世界!让学生成为优良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南开大学 邹子璇南开大学不断推出加强学风建设的制度措施,围绕科研报国思想引领、科研诚信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社会实践模式等基本点持续发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了优良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一是坚持思想引领,高举科研报国“指明灯”。把党建工作与研究生培养发展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研究生基层党建龙头作用,实施研究生“党员先锋计划”和“党支部党建创新百项工程”,建立研究生党员骨干教育培养体系。二是创新载体形式,筑牢学术诚信“生命线”。建立了“学校层面科学化系统化、学院层面专业化见实效、学生层面自律互督多元化”三位一体的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模式,为研究生筑牢学术诚信的“生命线”,系上“安全带”。三是强化导师责任,做好成长成才“领路人”。连续开展八届“良师益友”评选活动,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各学院每年举办100余场“导师有约——研究生师生交流下午茶”活动,聘请百余位专业教师担任研究生课外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树榜样、搭平台、励创新、展风采营造良好的学术软环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赵乐陶我们始终秉承“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坚持“科教报国、追求卓越”的初心使命,紧密围绕研究生科研需求,服务双一流建设,形成了“树榜样、搭平台、励创新、展风采”的工作布局,全方位、多角度地营造良好的学术软环境,努力提升我校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第一,打造 “蜗牛说”品牌栏目,发挥榜样力量,讲好科大故事。该栏目通过采访我校著名院士、知名教授、杰出研究团队及优秀硕博研究生,以人物志的形式来树立科研榜样,引领全校同学以学术为本、勤恳耕耘、勇攀高峰。第二,搭建学科之间、同学之间、导学之间的交流平台。通过学术微沙龙平台、学术报告整合平台、数据库培训平台搭建桥梁。第三,举办“中国科大庆峰杯”科技创新大汇堂活动,鼓励知识成果转化,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最后,运营中国科大官方科普网站“瀚海求真”,展现科大各领域科研成果,面向社会普及科学知识。营造良好、规范的学术软环境,是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学术软环境建设,切实提升学校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来源 |教育政务新媒体联盟成员单位“清华大学”供稿

梦想

交大这些研究生导学团队,优秀!

“通通,你了解北京交大吗?”“当然!那是我心宜的学校啊!”“嗯嗯,北京交大学风校风非常棒!最近,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实施了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导学关系建设工程。为进一步发挥研究生导学团队的育人功能,引导建立和谐的导学关系,培养良好的学风,学校制定了《北京交通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展评工作方案》,评选出了首届研究生优秀导学团队!”“真的吗?这些团队怎么样呀?”“他们是“人才培养好”、“学风建设好”、“学术成果好”、“团队管理好”、“文化氛围好”的优秀导学团队典范,充分展现了交大研究生导学团队教学相长、和谐友爱、团结互助的良好风貌!”“那快快带我认识一下这些团队吧!”他们是最和谐的团队,因材施教,团结互助,将每个学生雕琢成器;他们始终坚持种得桃李满天下,热爱祖国和教育事业,传道受业解惑是他们的天职;他们是最富有战斗力的团队,充满激情,不畏艰难,用智慧和集体的力量勇攀科研高峰;他们有着最严明的安全制度与规范,精益求精,用敬业与坚持彰显优秀;他们是最in最秀团队,有着最潮的理念,扎根中国,放眼世界,以创新思维引领未来发展。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看看新鲜出炉的十支“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吧!1下一代互联网互联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团队导师:张宏科、周华春、高德云、苏伟、郜帅、秦雅娟、杨冬、董平、宋飞、刘颖、陈佳、郑涛、权伟、王洪超、冯博昊。团队成员:博士生41人,硕士生104人。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下一代互联网互联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专门从事下一代互联网领域综合研究的科研创新团队,坚持“上下求索,自主创新,科教兴国,世界互联”,秉持“科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积极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搭建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近三年有15人次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5人次获得各类荣誉称号及专项奖学金。导学团队师生合作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论文总引用次数956次,其中ESI高被引论文7篇,在国际高水平会议上获奖5次。产出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5篇。疫情期间,为每个研究生制定了详细的学习科研计划,导师们把部分实验设备搬回家中,学生通过外网远程登录进行科研实验,确保各项学术、科研工作有条不紊进行。2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数字媒体信息处理团队MePro团队导师:赵耀、倪蓉蓉、韦世奎、朱振峰、白慧慧、李晓龙、张淳杰、林春雨、常冬霞、刘美琴、丛润民。团队成员:博士生37人,硕士生76人。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数字媒体信息处理团队MePro,严谨勤奋、争创一流,紧跟国际前沿,注重学生全方位、多元融合共发展。导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专业竞赛并以多种形式资助博士生海外访学,拓宽学生科研视野,培养其敏锐的学术视角。同时制定研究生行为手册,实现团队学生培养的规范化、有序化管理,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团队紧跟国际前沿,邀请国际学者交流合作,为研究生提供优秀科研平台、提升团队国际影响力。目前已培养毕业博士生26名,硕士生80多名,其中,1名获北京市优博奖,1 名获中国计算机学会优博奖,1 名获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博提名奖,1 人获中国电子学会优博论文奖,1人获北京市图像图形学学会优博论文奖。3工程与项目管理团队团队导师:刘伊生。团队成员:博士生9人,硕士生17人。经济管理学院工程与项目管理团队,秉持“立德树人育英才”的理念,导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注重学风建设,严格要求学术管理。同时从思想政治、学术文化、职业规划等多个方面尊重团队成员发展需要。团队学术成果丰硕,累计发表论文200余篇,仅2019年,现有团队成员已发表论文共计19篇,其中SCI及SSCI论文2篇,EI国际会议及核心期刊论文17篇;奖项荣誉突出,研究生中获得各类奖学金30余人,其中4名博士生获得CSC资助参与国际交流项目。团队培养了工程与项目管理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EMBA、MBA、MEM、工业工程等专业学位研究生200余人,其中许多毕业生去往清华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深造或者工作,成为行业领军人才。4地下工程创新团队团队导师:张顶立,张成平,陈铁林,房倩,苏洁,侯艳娟,周墨臻。团队成员:博士生15人,硕士生70人。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地下工程创新团队,坚持“传道授业甘为人梯,顶天立地志在穿越”,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实践,支持研究生开展社会实践,将所学知识与现场实践相结合,建立理论与实际的桥梁。团队研究生近三年来获得诸多奖项和荣誉,其中国家奖学金和校专项奖学金共7人次,获得各类荣誉称号共10人次,获得省部级一等奖6人次。毕业生广泛分布于全国各个工作岗位,其中去西部地区就业的2人,去往基层工作1人,海外工作期间参与援非工作2人。围绕我国隧道与地下工程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多学科、多行业深入交叉优势,坚持创新导向,累计发表SCI论文100余篇,EI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获得省部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5项。疫情期间,为研究生租用多台高性能云服务器和超算云,研发的隧道工程虚拟仿真平台和录制的地下工程慕课也为本科教学“停课不停学”发挥了积极作用。5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机器人研究所团队团队导师:方跃法、房海蓉、郭盛、曲海波、陈光荣、陈亚琼。团队成员:博士生14人,硕士生25人。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机器人研究所团队,秉持“学术人文同修养,因材施教助科研”的导学理念,注重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独立开展科研的能力,鼓励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指导研究生在“兆易创新杯”第十三届和第十四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华北赛区一等奖和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在“博实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在“杰瑞杯”第六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中喜获全国一等奖,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近五年,团队在机器人机构学领域,发表了SCI/EI期刊检索论文50余篇,形成了系列具有系统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聚焦国际视野,有多名博士参与国家一流高校和研究所联合培养,师生关系融洽,沟通顺畅,交流密切,建立了团队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机器人R1”。6电力电子所电传动控制团队团队导师:王琛琛、游小杰、郝瑞祥、郭希铮、王剑、周明磊。团队成员:博士生10人,硕士生43人。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电子所电传动控制团队,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实践创新人才为目标,遵循老师指导、学术组会、团队学术报告三重交流制度。团队成立学生委员会,实现“学生自治”、“责任到人”。注重文化建设,创办微信公众号、企业号,成立阅读室。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帮助学生尽早做好学业和就业规划,近三年毕业学生中超过65%选择深造或进入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国企工作,毕业生在单位获得包括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员工在内的多种荣誉,以及技术创新和技术改进等多种奖项。7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导学团队团队导师:杨蔚。团队成员:博士生1人,硕士生4人。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杨蔚副教授课题组团队,围绕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理论与现实问题,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进行学术研究,脚踏实地做学问。团队学风严谨,倡导团结互助、踏实进取、创新共享的风气,形成导师带团队、博士帮硕士、老生引新生、全体成员互帮互学、教学相长的良好学风。学生们亲切地称呼杨蔚老师为“杨妈妈”。疫情期间,杨蔚老师积极在教工支部捐款,并在交大社区担任志愿者三次值守校门,团队成员同样效行,为打赢防疫阻击战贡献绵薄之力。8软件服务工程学科团队团队导师:邢薇薇,张尧学,卢苇,包尔固德,冀振燕,车啸平,高睿鹏,鲍鹏,张顺利,苑海涛。团队成员:博士生11人,硕士生84人。软件学院软件服务工程学科团队,作为学院最大且研究成果最多的学科团队,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14项,研究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获批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和交通运输行业自动驾驶技术省部级研发中心。团队导师始终秉持“教书育人存于心,践于行,诲于人”的育人理念,注重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主动带领学生走出实验室,走进工程现场,走进创新创业,参加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挑战杯”大赛。短短六年多时间,软件服务工程学科团队培养了博士毕业生6名,硕士毕业生100余名,为社会输送了优秀的软件人才,尤其为我国边疆地区建设输送了急需的技术人才。9民商法学专业团队团队导师:毕颖、张长青、吴文嫔、李文华、王世海、张保华。团队成员:硕士生70人。法学院民商法学专业团队,坚持立德树人、着力人才培养,营造了扎根学术、诚信做学问的良好学风,构建了和谐融洽、积极向上、良师益友的导学关系。团队培养研究生多元化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天赋和个性素质;提倡潜心学习和多看哲学法理的书籍,学习更加宏观的视界看待问题;同时团队的研究领域在铁路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型与传统学科领域均有交叉。近两年,团队共申报法学类课题达20多项,多篇文章发表于法学核心期刊,半数以上团队成员参与“慧光杯”、“明法杯”等学术活动取得佳绩。10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现代通信研究所团队团队导师:艾渤、钟章队、吴昊、何睿斯、王方刚、陈为、章嘉懿、官科、林思雨、姚冬萍、杨焱、陈霞、蒋文怡、熊磊、沈超、丁建文、刘寅生、何丹萍、牛勇、马国玉、孙斌、费丹、孙宵芳。团队成员:博士生38人,硕士生91人。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通信研究所导学团队,秉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风建设、国际交流、团队文化建设协调并进”的发展模式,积极推进宽带无线通信与专用通信方向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引导研究生“扎根基层,放眼未来,做智能时代的引领者”,与华为、中兴等国内外信息通信企业成立联合实验室,鼓励研究生扎根铁路基层和工程现场,解决铁路工程应用实际问题,实现个人梦想与高铁事业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有机结合。近三年,研究生获得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获奖共3项,境外交流学习15人次,出国参加国际会议20人次。团队还依托CMA及CNAS管理体系建立了严格有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和制度。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形成导学相携的育人氛围。疫情期间,关爱研究生身心健康,成功帮助两名在外交流的博士研究生联系回国行程,钟章队教授联系购买千余枚口罩提供给来校值班教师,多名党员教师用实际行动守护交大全体师生的家园。“通通,认识了这么多交大的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现在有目标了吗?”“有这么多优秀的团队!我也要成为红果园的一员!”“我们在北京交通大学等着大家哦~”来源 | 北京交通大学官方微信编辑 | 郭琛雨

戴逵

粤港澳外语与翻译研究生聚首中大,共话“全球观 家国情”

2020“全球观 家国情”粤港澳外语与翻译研究生学术交流周于10月16日至19日在我校举行。本次学术交流活动吸引了粤港澳三地100多名研究生参加,参与人数创下历次之最,成为三地青年学子交流学术、增进友谊的桥梁。由于疫情的影响,第五届粤港澳外语与翻译研究生论文评选大赛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仍然吸引了来自粤港澳及其他地区27所高校的163篇投稿,创下历届之最。论文范围涵盖了外国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研究、跨文化研究、国别区域研究等方向。▲论文评选大赛现场(来源: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国际翻译学院院长常晨光说,这样针对年轻人的学术交流活动,非常契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背景,年轻学子以外语与翻译为桥,助力粤港澳地区协同发展,在促进粤港澳师生交流学术文化、培养外语人才、弘扬家国情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活动由“智汇之声”粤港澳青年破冰交流会、“全球观 家国情”专家主题讲座暨开幕式、第五届粤港澳外语与翻译研究生论文评选大赛、第二届粤港澳外语与翻译研究生翻译比赛、第六届全国英语创意写作大赛组成。活动期间与会师生还参观孙中山故居,走进横琴新区、青年创业谷及科技产业园,见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活力。▲翻译比赛颁奖仪式线上线下进行(来源: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学校举办这个学术交流活动,给优秀研究生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对所有参与者都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本次论文评选大赛二等奖选手、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的蒋梦婷同学说。▲现场与会嘉宾与获奖选手合影留念(来源: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本次活动得到教育部港澳台办立项支持,由广东外国语言学会、广东省外国文学学会、香港翻译学会及我校国际翻译学院联合主办。活动首次采用现场会议与视频会议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来自粤港澳三地的专家学者和100余名外语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通过线上、线下两个平台齐聚一堂,对话学科前沿,立足青年发展,共诉家国情怀。粤港澳外语与翻译研究生学术交流周创办于2016年,历时五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粤港澳地区高校外语与翻译专业具备影响力的品牌学术活动。来源: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