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募格课堂 作者:浴火凤凰01、家境贫困研究生的长处和短板我的一个本科同学,后来考取外校硕士,他说他们导师招收学生有4条隐性标准:家境一般、英语还行、男生优先、老实听话。 刚一听这些标准,似乎有点吐槽的味道,但细细听这位同学分析起来,其实也是有几分道理的。 先说家境一般。家里没钱,导师发个三五百块钱你就会感恩戴德;家里没钱,你就不太可能找个女朋友天天卿卿我我,反而有大把的时间搞研究;家里没钱,你放假也不太会出去旅游一个礼拜;家里没钱,学院和外国联合培养你也没钱去,虽然解决学费,但是生活费比国内还是贵。 再说英语还行。英语水平高的学生,虽然科研更前沿、更厉害,但跑路的概率成倍增加。发几篇牛文随便去美国名校读博,谁跟导师混啊?老板压迫狠了,自己偷偷摸摸申个美国博士就拜拜了。三说男生优先。男生能干重活自不必多说,酒桌上能帮导师挡挡酒,男生担负的社会压力更大,自己也会更努力。而如果导师酒场上经常带着女生,或者是工作上对女生压迫太狠,也会得个不良名声。 最后说老实听话。家境不好的学生,大部分都肯踏踏实实跟导师干,任劳任怨,责任心也强,所以大多都会对导师言听计从,况且,哪个导师都不希望学生成天和自己对着干不是。 可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家境不好学生的负面影响同样突出。说白了,就是太穷了,怕你崩。要知道,硕士博士和本科有很大的不同。 本科时同龄人都在上学,心里没比较。而硕博期间你在学校多待几年,如果没科研成果,甚至延期毕业,眼看着当年不如自己的同学都已经买房买车、结婚生子,而自己每月才几百块,孤家寡人一个,毕业后工作也不确定,心态很容易失衡。 心态失衡了,就不说抑郁、跳楼这么严重的了,哪怕你就一肚子愤懑,也会影响实验室的氛围。为弥补心态失衡,有的学生读书期间可能会想尽办法去挣钱,心思都不在科研上了。针对每年不多的硕博名额,导师对这样的学生能不恼火吗? 此外,如果家庭情况不好,那么这个学生读研基本上就是为了一个学历,毕业以后都要去找工作,强硬直博反而会影响师生关系,强扭的瓜不甜。02、家境富裕研究生的长处和短板隔壁实验室原来有一位硕士,学校本地人,家里很富裕。听说研究生复试时,他导师原本不打算打要他的。 原因很简单,复试虽然穿着很洋气,但是和几位复试教官交流时,没有表现出很高的科研素质和很强的科研愿望,说出一些浮躁和自傲的话,一看就是那种心思多、比较跳、坐不住板凳、沉不下心来的学生。当得知他是独生子时,担心责任感不够,在考官心中不觉又减了几分。 但是,他由于初试成绩很高,虽然复试成绩一般,但总成绩靠前,还是被录取了。 后来的发展果然像他导师预见的那样,无法沉下心来搞研究,成天逛来逛去,导师点名批评好多次。他在研二下学期时终于忍不下去,直接撂挑子不干了,打报告退学继承家业去了。 不过,还是那句话,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不同人也有不同的性格。 家境富裕的学生,同样也拥有很多家境一般的学生所不具备的优势。比如,他们可以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学习,不必为自己和家里的生计担忧,更能心无旁骛地做科研,而且会有比较高的目标和追求。 作为独生子女的学生,不用成天为弟弟妹妹们的学习和生活而发愁。对于每个月才几百块的补贴,他们自然也不会太在意,什么心理失衡、偷偷去外面挣钱的事也很少发生。 相对来说,他们的英语、社交等综合素质比较全面,如果能够沉下心来搞科研,导师还是愿意帮助其继续读博、出国深造的。03、导师询问家境也有TA的考虑我导师人非常和善,对每一位新生都要问一问家庭情况。 原来,我们也有些不解,甚至有的学生还说导师喜欢干涉个人隐私。后来,导师和我们几个博士聊天,也说到询问家境的事情。 他说,很多学生考研时并没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并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社会需要什么。而了解一个人的原生家庭情况,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个人素质和未来追求,甚至是预测未来所能达到的高度。通过询问家境,知道你是从发达地区还是相对落后的地区来,就可以看出你目前的视野范围。知道你父母是做什么的、家里有几口人,可以看出家人对你读研的态度是压力、期望还是支持。了解你未来想做什么,毕业后是计划直接找工作还是打算继续深造。 当这些具体信息都了解了以后,导师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结合各自的家境,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 比如,如果强制家境贫寒的学生去读博,到了一定的关隘,他可能很难迈过去。或者要让他硕士做基础研究,以后工作就不好找了,他毕业的时候也会充满怨念。 同时,由于家庭经济收入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而家境优越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普遍稍高一点,所以,导师面对家境贫寒的学生进行批评的时候,会更加注意用词和语气。 还有,导师还会有侧重地安排家境一般的学生做些接待学者、整理录音、会务之类的事情,这样学生不仅在卡上得到一笔学院给的报酬,还能得到导师另外给的几百块钱。通过这种让学生利用自己劳动换取报酬的做法,不仅教育了我们为人处世的态度方法,在顾及学生虚荣心的情况下,又帮助他们在经济上更好地度过了硕士阶段。 其实,家境的优劣和能否成才没有必然的联系,富二代继承家业或败光家产的例子不少,穷二代成功逆袭或继续沉沦的例子也很多。 出生于什么样条件的家庭,这不是能由我们自己决定的事情。但是,请记住,命运由我不由天,未来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题,“研究生导师为什么喜欢问学生家境?”其实,在研究生面试时,就有导师会问学生的家境如何?相信很多同学会不理解导师们为什么会这么问,毕竟家境与搞学术也没什么必然的联系。因此,我们也带着好奇和疑问咨询了几个导师,而他们的回答也给了我们很多意料之外的惊喜!导师A:“我想知道这个学生要不要特殊照顾。”我是某985大学教授,所研究的学科也比较冷门,属于基础理论研究,而经过多年的带学生的经验来看,考这个专业的学生一般家境较为困难,因此,说实在的,我面试的时候询问学生的家境,只是单纯地想知道这个学生需不需要格外的照顾,说的直白一点就是要不要每个月多给点补助。毕竟我们导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而且我自己也算是贫苦家庭出身,也体验过导师每个月只给几百元甚至不给补贴的日子,虽然读研的时候经常会跟导师出差混个吃喝能省点钱,当然也能赚点出差补助,但是整体的生活还是比较拮据的。我知道,导师询问学生家境难免会引起误会,会让人想当然地认为导师会不会想招点家境好的学生,之后自己会有机会收点学生送的礼品?说实话,我还真没有过这种想法,我的课题组项目也算富裕,过年过节也看不上学生送的小礼品。当然了,学生们偶尔在特殊节日比如教师节的时候会送点小纪念品啥的,这也算人之常情吧,我也会欣然收下,但之后我也会找机会加倍返还的。导师B:“我想帮学生分析一下他适合做什么,从而达到双赢。”我在本校(985院校)工作了小十年了,每年也都会参加研究生招生的复试工作,我面试选学生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读研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我负责的研究项目比较多样,有科研项目,也有和公司合作的产业化项目,每年报我的学生还算比较多的。我说的目的性是指,面试的时候我会把我的情况和学生说清楚,让学生知道在我这里读研的工作性质和未来的发展,让他们自己选择科研还是产业,我觉得在明确了自己读研的目的之后,学生也会更有动力,也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确实,我在面试的时候习惯于问学生的家境,那是想帮着学生分析一下他们想要什么,因为说实话,现在的很多学生确实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清楚这个社会需要什么,而从他们的家境情况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些问题,比如看他们的父母是做什么的,就可以判断出他出来读书打拼面对的是压力、期望还是家里较为宽松的支持。通过对家境各个方面的询问,我作为导师也对这个学生做一个简单的了解,也对之后的学生培养方案做到心中有数。凭借多年与学生打交道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农村出来、父母都是农民且家庭情况不是很富裕的学生是很难专心从事科研工作的,因为家庭的缘故,很多这类学生甚至都需要给家里寄钱,所以说,如果吃饭都成问题的话,又怎么能要求他安心做科研呢?因此,面试的时候如果遇到这类考生,我会跟他说明情况,一旦录取的话我也会更多的给他安排产业化的工作,这样也让他在锻炼三年之后更有利于找工作;其次除了学校的硕士补助,我也会每个月额外给这类学生两千左右,最起码保证日常的吃喝不要太拮据了。相反,如果遇到家境不错的学生,我也会进一步询问他们的意向,如果乐于做科研,在以后的培养中我也会更加注重他们的文章发表,同时也指导他们做好以后出国或者读博的准备!很多学生在读研初期是很难做出适合自己的规划的,所以我只是想通过了解他们的家境试着帮他们去做分析、做规划,同时结合学生自己的意向,最后达到双赢。如果对于所有的学生都同样对待的话,有些人本来不适合做基础研究,即使将来顺利毕业了,但如果找工作四处碰壁的话,他依然会有很多怨言。当然,我说的情况也只是代表我自己的经历,我只是以一个导师的角度来告诉大家,导师问你的家境并非恶意,更多的其实是想了解你适合做什么,仅此而已!导师C:“我问学生家境只是想帮他们梳理利弊,让他们毕业以后更有尊严”我是上海的,每年研究生面试的时候,前期所有导师问完相关专业问题之后,我都会单独问一下他们的家境,其实与科研无关,只是想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跟他们说一下读研之后尤其是毕业之后的利弊,让他们学会取舍。举个例子来讲,因为很多学生毕业之后都会选择留在所在的城市工作,因此,我就经常会以上海为例询问他们,如果将来毕业留在上海定居,家里能拿出多少钱来支持你买房子?如果300万都拿不出来的话,我就劝他们毕业以后离开上海!当然,我并不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学生,只是学生在这个阶段毕竟缺乏经验,而且呆在学校的象牙塔里也鲜有了解上海生活的不易,因此,我仅仅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去帮他们梳理利弊,从而帮助他们尽早做出自己的选择。对于家境一般的学生,我建议他们应该更多地考虑去二三线城市工作,因为,在二三线城市的工作节奏以及生活水平下,如果省吃俭用工作几年还是很容易给自己攒出个普通房子的首付的。比如攒个三四十万就可以买一百多万的房子,而这个价位的房子在上海基本没有,但是如果在二三线城市的话,这个水平的房子还是比较不错的。当然,我每年问这个问题都会有很多争议,有的老师觉得我太现实了,也太打击人了。但是,我觉得这就是现实,我也是从那个阶段过来的,一味地鼓励学生努力打拼争取毕业留下来是不太负责任的,现实就摆在那里,即使将来学生选择留下来工作,但等到了将来仍然买不起房子还是要选择离开,与其如此,还不如让他们在选择之初就明确利弊,从而更好的规划生活!好了,三位研究生导师的心里话都听完了,是不是和在读的你之前的心理预知是不一样的呢?三位导师的想法正好也囊括了这个问题的三个方面,有的导师是想照顾学生,让那些家境不好的学生生活的好一点;有的导师是想通过家境来判断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制定更合适更人性化的学生培养方案;而有的导师也只是想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帮助学生梳理利弊,做好规划。不管出于什么方面,我觉得这样的导师都是合格的导师,能在这种负责任导师的手下学习工作的学生也是很幸运的。好啦,疑惑解开了,大家有没有被导师的回答暖到呢?本文来源:募格学术(ID:mugexueshu)转载请在募格学术原文后台查看转转要求作者:暗夜
文/Rina现在的社会,可以说是大学生遍地都是,因此也可以看出,不论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不论是家境贫寒的,还是家庭条件优越的,人们对于教育是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家境一般的学生,通过知识去改变命运,通过提高自己的学历去获得更多的财富,是一条稳赚不赔的道路。对于本科学历来说,就业的形势依旧很严峻,因为博士生研究生比比皆是。于是很多学生选择了考研的这一条道路,进一步的提高自己的学历、学识、见识,让未来的自己在工作中多一份筹码。现在的家长,无论是贫穷的还是富有的,只要是孩子愿意继续读书,即使砸锅卖铁,也会鼓励孩子继续去深造。一位大学教授和我分享了这样的一个事情,某天老师们突然谈论起了一个话题,你更愿意招家境普通、农村里的学生还是更愿意招城市的家境优渥的学生,对于此话题,老师们的意见也不全相同,今天就这个话题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假如你是一名研究生导师,你更愿意招家境普通的学生呢,还是招家境优越的学生?1.农村家境普通的学生家境普通的学生,相比较来说,普遍有以下优点:能吃苦、勤奋用功、坚忍、要强上进、做事遵规遵矩等。读研的过程,尤其是理工科,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舒服,搞科研,做实验,本身就需要吃苦耐劳、能坚持不懈的精神。试想如果一个实验需要通宵达旦的去做,没有点能吃苦的精神是很难坚持下来的。这一点可能对于农村家境一般的学生来说,更能适应这种科研状态。另外,对于有些强势、特别有想法、能力又强的导师,他们喜欢比较听话的学生,在导师对某个实验或者课题提出意见时,希望学生可以立马及时的更正或者去执行,不喜欢听到反对或者反驳的意见,这一点对于家境普通的学生更能适应。但是此类学生也有一定的不足,科研是需要一定的创新,可以提出新的观点或者想法,能够多角度多思维的找出课题,而家境普通的学生,由于见识有限,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可能在这方面有所欠缺。2.城市家境优越的学生此类学生,相比较来说,普遍思维活跃,有创新性思维,敢说敢想敢问,对于提出新的学术观点、想出很好的课题很有优势。另一方面,家境优越的学生,由于从小见多识广,相对来说,情商较高一些,在办事上,或者处理人际关系表现的更得体一些。与导师或者其他科研学术牛人交流起来,也会更落落大方些,更能迎得其他人的喜爱。但可能也存在着一些致命的缺点,比如说不喜欢听取别人的意见,有自己的小九九。可能在某些导师看来,就属于很难管束的学生,如果在导师点拨了之后,仍我行我素,几次之后,导师则不再喜欢这类学生。此外,家境普通的学生对研究生的学历可能更在意一些,研究生所学到的知识及学历和他们今后的饭碗息息相关。而家境优越的学生,更多的是一种兴趣,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学识。其实对于这个话题,我更偏向于喜欢家境一般的学生,毕竟学术科研的道路,更重要的是坚韧不拔的精神,有这个优点作为支撑,研究生博士生才能顺利并成功的攻读下来。假如你是一名研究生导师,你更喜欢家境普通的学生还是家境优越的学生呢?欢迎留言讨论。
相信不少考研或者保研上岸的同学会遇到这样的状况,就是导师会询问考生家庭的经济情况。谈钱伤感情,而且容易让人产生误解,那么面对如此敏感的话题,导师为何又如此关注呢?是真如大家所料,遇上了所谓的“势利眼”导师,还是另有隐情呢?今天董师兄带大家一探究竟。但要说明的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情况下,导师问你的家境都跟势利眼没关系,也并非给你什么暗示,而是另有考量,这点我们接下来详谈。至于另外百分之一,就很难说居心何在了,毕竟什么样的导师都有,很难一概而论。记得当年读研的时候,副院长语重心长地跟我说,“如果家庭条件允许,一定要读到最高学历,因为到那时候,你的能力、视野和未来都将是大为不同的”。为什么一定要家庭条件允许,难道不允许就不往高学历读了吗?事实并非像大家想的那么简单,导师考虑更多的是你有没有后顾之忧。很多家境一般的同学,心中都怀揣着让父母过上好日子,改变自己命运的志向,他们心中更现实的追求就是找到一个好工作,挣到理想的薪资。原本打算大学毕业之后就投身社会,结果社会竞争逐渐激烈,而且本科生的薪资水平持续走低,让他们不满于现状,所以选择读研深造以便找到一个更好的机会成就一个更好的工作。所以这一类的学生,他们最初就是没有抱着读博的夙愿,那么项目会更适合这类学生的成长。而读博对每个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好的,都是随着读研的深入,和身边导师以及学长学姐的交流,慢慢有了读博的意识,最后将读博变成了现实。而对于导师来说,这个过程就更加模糊,因为导师不清楚每个学生的心态是什么。而这个时候,根据条件去精确范围,是导师唯一能做的事儿,这个条件就是家境。因为家境一般的同学,大概率是会选择就业,正如前面所说,大学四年,家里将就着读了下来;研究生期间,家里咬咬牙也坚持了下来;而博士动辄就四年以上的时间,让很多家庭都望而却步。不是家庭不支持,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真正能成为导师第一生产力的,恰恰就是博士,流水的硕士,铁打的博士。硕士体现的是极大的不稳定性,而导师需要的是稳定持续的输出。所以导师会在他的学生中寻找想读博,能读博,能够很好完成读博的人选。家境一般的同学显然不在这个行列当中,所以导师一定会率先排除出去,用以把名额留给更适合的人选。有同学可能会问,导师直接问大家不就行了吗,何必要拐弯抹角呢?如果事情都像想的这么简单,世界就和平了。如上面所说,读博的念想不会一下子就有的,都是随着时间莫名的生长出来的,可能研一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想读博,结果到了研二,突然都想读博了,这和很多因素都有关,比如就业环境和专业领域所处的发展阶段。除了寻找最佳的读博人选,也会有暖心的一面。进入研究生阶段,每一个学生就像导师的一个孩子,他们会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心无所恃的好好科研,未来一片光明。面对家境一般的学生,很多导师会将项目类课题,也就是能赚钱的课题交给学生来做,既达到了培养能力的夙愿,又弥补了家境一般带来的心灵缺憾。正如我们以前所说的一句话,“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当你所处环境并不乐观时,你会珍视每一个能够改变现状的机会,不会让机会白白流走。而读研期间的项目恰恰就是我们所说的机会,家境一般的同学会更加出色地完成,因为他们知道,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而这也正是导师希望看到的结果,所谓的因材施教大概如此。说到这里,冥冥中似乎读博又和家境联系到了一起,是不是家境不好的人就不适合读博呢?并不是。读博取决于你的能力、意识和视野,如果都具备了,你可以读下去,即使家境一般,国家也会资助你读下去,虽然眼前的生活略显焦虑,但是读成后终有所获。所以如果你家境一般,但还想读博,不妨和导师直抒胸臆,导师会给你想出解决办法的。导师见面问家境,学生脑中想不清。以为其中有猫腻,实则导师真心意。家境殷实宜读博,心无所恃出佳作。家境一般也无妨,做好一切未来强。家境只是一方面,关键在于你意见。万事俱备迎头上,书写壮丽新篇章。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评论~想要了解更多考研干货请关注我!我是董师兄,考研领域专栏作家,考研专业咨询。
经历过复试环节的朋友们都清楚,很多导师在问问题的时候都会问我们的家境如何来自哪里?这让一部分同学觉得非常有压力,尤其是一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担心自己如果如实回答的话,会让导师看不起,而不愿意要自己。其实在决定是否录取一个学生的时候是非常公平的,根本不看考生的家境如何。那么为什么导师要问这个问题呢?其实不管你来自什么样的家庭,没有人会在意这个问题,得到了学校之后,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搞研究做学术。周围的同学也不会对你的家庭感到非常好奇,更何况导师呢?其实有的导师是比较负责任的,提前打听好这个学生的家庭条件,如何为了录取这个学生之后能够帮到他做准备。有的导师会给一些家境比较贫寒的研究生申请奖学金或者是助学金,希望他可以在入学之后减轻生活的压力,毕竟读研一年需要几万块钱。如果家境不好的孩子,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在读研之后,我们享受到的补贴也是比较丰富的,在导师的帮助下我们每年可以获得至少6000块钱的补贴。如果平时比较节省的朋友们,光凭着这个补贴就已经不用父母给自己拿生活费了。还有一些导师其实更愿意要一些家境比较贫寒的孩子,毕竟在读研之后我们要配合老师完成一些研究项目,如果学生家境比较好的话,可能从小就不愿意吃苦,到时候需要做调研甚至做任务的时候,导师很难使唤学生。所以一些导师并不愿意要不爱干活的学生提前了解好家境,也有利于导师做抉择。当然除此之外,有的学校的导师可能不是特别愿意要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这种老师是比较少的,大多数老师还是特别负责任的。可能有一些家境比较困难的孩子在读研期间只是想要混一个文凭,并不真的想做学术方面的工作,于是便在研究生期间早早的出去兼职赚钱。导师对于这样的学生是不愿意接受的。所以小编在这里也要提醒各位同学,在面试的环节一定要向导师明确自己想要做研究的想法,不管是真是假先通过了再说。其实家境比较困难,想要赚钱的时候也不一定非要出去兼职,现在写一篇论文也会有一定的费用,而且如果我们能够一直读下去的话,到了博士阶段很容易就被学校留任,如果那个时候成为一名大学老师,每个月的收入还是非常可观的。至于当我们在面试环节真的被导师们询问家境情况如何的时候,我们最好的答案就是应该如实回答,因为导师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不一样的,所以如果能够如实回答的话,还能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当然在回答完这个问题的时候,自己也应当适当表明自己想要跟随这个老师一起。我是研究方面的工作的意愿。尤其是一些女同学,千万不要在面试环节显得特别娇气,什么事情都不愿意做,这会给导师们留下一个特别不好的印象。在面试环节除了这个问题以外,老师们还愿意询问哪些问题呢?也欢迎你分享给大家。
在研究生阶段里,我们的学习方式会发生非常大的改变,不再是像本科阶段那样采取大课堂的教学模式,而是主要跟着自己的研究生导师来完成科研和学术事业。考研结束后,学校会举办导师学生双选会,以此来确定大家的导师。在整个研究生阶段,导师对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研究生导师都喜欢打听学生的家庭背景,那么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很多朋友可能都猜错了真实答案,这背后的隐情让人意想不到!1、询问学生的家庭背景,是为了了解同学们是否需要帮助读研期间,研究生导师不仅是我们在学业上的导师,而且还是我们生活中的导师。作为一名导师,肯定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多关注自己的学生,及时问询他们有没有什么困难。很多研究生导师之所以会打探学生的家境,就是为了了解同学们是否存在经济困难,以此来决定要不要帮助同学们。在往年的时候,有的同学家里经济状况很差,但是一直隐瞒没有告诉大家,直到家里出现了意外后,大家才知道真实的状况,而导师就感到非常自责。所以在今天,导师们询问大家的家庭背景,就是为了看看同学们家里有没有什么苦难,并且提供给同学们经济上的支持,以便大家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2、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制定未来的发展规划虽然大家已经成为了一名研究生,但是很多同学对于自己的人生依旧缺乏发展规划。这种情况下,研究生导师们就充当起了人生导师的角色,帮助大家做好未来的发展规划。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情况不错的同学来说,导师们都希望他们能够继续在学术和科研的道路上前进,于是在平时做项目时也会多培养和锻炼他们。对于家庭背景条件一般,毕业后急需赚钱养家的同学们来说,导师们则会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帮助他们在毕业后找到更好的工作。3、通过了解学生的家境,推断学生的个人性格特点,以此来确定培养方式在研究生阶段,一名导师通常一年只带一个学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都会采用因材施教的模式。为了能够了解到同学们的性格特点,导师们大都喜欢询问大家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对于性格活泼的同学,导师们在平时的教学和科研中就会采取较为严格的管理方式。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甚至有些沉闷的同学来说,导师们大都会采取激励式的教学方式。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式,目的就是能够保证大家的教学质量,等到毕业后能够学有所成。很多人认为导师们之所以会打听学生的家庭背景,很有可能是一种势利的情况,会看人下菜。但是事实上,导师们并不和大家想象中的那样,而是想给予自己的学生更多的帮助。对于这一问题,您又有何见解呢?欢迎发表您的答案。
经历过考研面试的人都很清楚,考研导师总是很喜欢问一些同学的家庭情况,比如家里有几口人,经济收入怎么样。当老师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同学的心中都比较忐忑,因为害怕导师因为自己的家庭而对自己有歧视。其实很多同学都误会了,老师问这个问题并不是对学生有歧视,也不是有什么暗示,而是另有别的隐情。首先如果你的家庭情况还可以,那么就不会在读研究生的过程中总是想着赚钱,让父母早一点过上好日子,就可以把重点放在学术研究上。导师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是有私心的,因为作为一个老师,很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走上博士这条路,做到一个持续的输出,但是如果家庭条件一般,研究生毕业就会直接走向工作岗位,因为研究生三年就已经花费了很多钱,再读博士这会让很多家庭望而止步。有很多同学会说,导师在面试的的时候直接问自己考不考博士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还要再问家庭情况。这样去问主要是因为很多人在刚开始读研的时候,对博士以及自己的未来都很迷茫,或者暂时并没有要读博士的想法,但是在读研的过程中可能就会想读博士了。读博士与很多因素有关,经济条件就占很大一部分,所以导师问这个问题还是可以理解的。其次考研导师问这个问题也是在变相地帮助你。很多同学可能看到这句话有很多不理解,为什么问这个问题会帮助到自己呢?这是因为在读研的过程中,导师会带着我们做很多科研活动,其中有些科研项目是比较赚钱的,收入会很多,那么老师就会将这种课题,也就是能赚钱的课题交给家庭情况不是很好的学生来做,既达到了培养能力的夙愿,又弥补了家境一般带来的心灵缺憾。导师是自己学习道路上的帮手,只会给自己提供更大的帮助,而不是阻碍我们进步,所以导师再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误会,不要误会老师们的好意,毕竟导师不会害我们。另外考研的同学要把握好与导师交流的机会,留下一个好印象,这对以后两三年考研生涯有很大的帮助。你们认为考研面试的时候导师应不应该问这个问题呢?欢迎留言区评论。
研究生导师为什么喜欢问学生的家境?这是知乎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引起了网友的激烈讨论,大家纷纷认为这几点原因很真实!研究生阶段不同于本科阶段,研究生期间和老师的关系更加像师徒关系,导师会更加关注自己所带的学生,毕竟学生最后毕不了业,对导师自己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笔者在研究生开学之际与导师的见面会上,也曾被问到过这样的问题,但自己当时并没有想太多。一般老师只是会简单询问一下学生的家庭状况,比如“家是那里的、父母怎么样、家里姊妹几个”,以便对自己的学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那么,为什么导师会喜欢问学生的家庭状况呢?其实,并不是因为老师”势利“,相反背后的原因很真实,也很暖心!适当地给学生提供更多帮助,既包括”金钱“帮助也包括”精神“支持很多人在读研期间都不会继续依靠家里提供帮助,读研费用大部分都是自己承担。很多人认为读研花不了什么钱,关于这个问题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异很大,以前一直都是公费读研,顾虑就会比较少;而后来政策改变之后就变成自费,读研的压力也会相应增加。导师在了解了学生的家庭情况后,其实已经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对于一些来自农村家庭,家里条件不那么的学生,老师会给额外的”照顾“。比如,我在读研期间(笔者是文科)就见过有的导师会让一些学生去他办公室帮忙,主要就是做一些报账之类的工作,事情完成之后,老师也会相应地给一些工资。学校的有些导师本身就是贫苦出身,关于这一点老师都是很理解的,所以如果知道自己的学生有的家庭条件不好,就会想办法让他多干一些活,之后好”名正言顺“的多给一些钱。相对于直接给予金钱帮助,这种”多劳多得“的方式才更尊重学生。另外,有些女老师很细心,会主动问学生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我读研期间同宿舍的一个女生经常被她们老师叫去家里吃饭、包饺子,自己当时也特别羡慕。老师询问家庭有时候可能单纯的想多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家境不好读研的心理压力的确很大,更需要老师的帮助。给学生做好合理的规划,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毕业工作都必须了解自身导师在了解了学生家境的同时,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也会有一个大致的预判。一般来说,家里条件比较好的,父母完全有能力继续支持深造的,导师一般会建议这类学生继续深造读博(前提是你真的能读),鼓励他们做基础研究。而对于家庭条件不怎么好的学生来说,继续深造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意味着今后几年仍然不能够为家里做出任何贡献,需要顶住极大的心理压力。实际上,家境不好的学生一般都会选择毕业工作回馈家庭,继续读博的并不多。基础研究真的太费时间,而且不易出成果。当同龄人已经买房买车,家庭事业有成时,自己还在读书,未免会感到焦虑,时间一长,心态就失衡了。导师对于毕业就想工作的学生也会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在培养方式上面会有些不同。笔者当年就是想赶紧毕业工作,也把想法告诉老师了,老师表示理解,也鼓励我多去实践,而有些同门则是跟着导师做研究更多一些。这大概也算是”因材施教“吧。家境不好并不是完全不适合学术道路,关键要摆正心态家境不好在很大程度上的确是做研究的不利条件,因为家境不好更多意味着你缺乏退路,当学术这条道路让你感到绝望时,自己又没有退路,就不可能在全身心地投入了,从而陷入恶性循环,最后的结局往往也很悲惨。但是这一点并不绝对。我导师就是农村出身,但父母一直坚持供他上学,他经常说自己是一个”很蠢“的人,自己读研读博期间从来不考虑以后就业的问题,就想着好好做研究,所以他的同学焦躁的时候,他一直都是平静的看书、做研究。最后也顺利毕业了,所以有的时候想得少一点、简单一点或许就没有那么多所谓的焦虑了,摆正自己的心态很重要!
通常来说,研究生导师关注学生的家境情况,往往是三方面原因,其一是初步判断一下学生能否安心搞科研,其二是判断一下是否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创收的机会,其三是学生是否有条件继续读博。按照历史经验来看,家境条件比较差的同学,往往会更关注于就业情况,也会希望在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尽快参加工作,这种情况对于导师来说,应该尽早掌握,以便于提供一些帮助,在安排具体的科研方向时,也会有所侧重。家境条件对于研究生同学的科研和学习方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也有同学会因为家境的原因而放弃自己的科研梦想,甚至转向一些其他的研究领域。我就以我的一个小亲戚为例,来说一下家境对于学生的影响。我的这个远房的小亲戚曾经以地区的高考状元身份,顺利进入了国内顶尖的大学就读于生物专业,而且是本硕博连读,但是在本科阶段结束之后,他就通过考研转向了金融专业,放弃了自己曾经的科研梦想,而且在硕士毕业之后就参加了工作。这是我身边的例子,而且这样的例子也并不鲜见,有很多同学都面临这种比较现实,也可以说是比较残酷的选择。对于研究生导师来说,之所以通过一些侧面的问题来了解学生的想法,往往都是因为学生没有把自己的学习规划跟导师谈清楚,所以对于研究生来说,应该尽早把自己的读研规划跟导师说清楚,也不要掩盖自身的困难,这样导师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最后,读研的过程是非常辛苦的,时间也比较短,所以一定要做好规划,同时把科研任务尽量往前赶,早出成果对于后续的读博和就业都有非常积极的影响。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私信我!
随着就业形势逐渐变得越来越严峻,大学生们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大四毕业的时候考研摆脱暂时的就业压力,同时通过考研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历,增强日后的就业竞争力。但是有不少家境贫寒的学生,却为此望而却步,他们虽然有一阵儿一颗想要升学的心,但是却囊中羞涩,担心读研会花费不少的钱,自己却无力支付。那么读研究生期间真的会花费许多钱吗?小编桑桑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吧。在开始今天的话题之前,我们先谈下一个真实的案例。在这里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我们就有化名小明来指代吧。小明通过自己的努力,高中毕业考入了一所省重点大学。他品学兼优,是大学专业的班级干部,同时成绩十分优异,每年都会拿到学校的奖学金。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同学,家庭条件却十分糟糕,小明的父亲早年去世,自幼跟随母亲长大,很不幸的是母亲又患了胰腺癌,为了治疗他母亲的疾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但不幸中的万幸是母亲治疗后恢复的还算可以,但是母亲的身体却不好,为此小明就选择了一所离家不远的重点大学来边读书边照顾母亲。在大四的时候,班级里的同学纷纷备战起考研,小明其实也打算继续考取省内的另一所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并且想的导师也鼓励他继续深造,因为专业的老师都认为他很有悟性,如果继续走学术这条路,相信会取得不错的成就。并且小明的目标院校也是省内的学校,一点也不耽误他边读书边照顾母亲。但是小明犹豫了,自己的母亲花费很多,如果自己继续上研究生,会不会家庭无力支撑呢?相信与小明情况相似的贫穷学生还有不少,他们一边渴望着继续上学,一边又害怕高昂的学费,自己无力承担。那么小编桑桑今天就来写下这篇文章,打消各位的疑虑。一、研究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可以抵消学费和住宿费在2014年之前,研究生都是免费的,2014年改革之后,研究生开始收取学费与住宿费了,但是这并不影响寒门子弟的求学之旅。因为国家采取了补助的形式来打消学生的费用顾虑。我国的研究生助学金最低标准是每学年6000块。会有同学说了只有6000块钱,怎么够抵消学费和住宿费呢?要知道研究生的学费可就8000块呢。但是各位请放心,6000块只是最低标准,有不少的学校尤其是理工科类的学校,都会有额外的补助。即使没有额外的补助,大部分的学校也会设有学业奖学金,大至上学业奖学金每年也有5000块左右。这样一来,助学金加奖学金就可以完美的抵消学费与住宿费的压力了。此外国家还对优秀的研究生设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这个国家奖学金最高每年可达两万元。优秀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这两万块钱,这样一来,真的可谓是知识就是金钱了,优秀研究生的压力还大吗?二、研究生可以通过课外兼职来赚取自己的生活费研究生的课业压力相对于考研时还是比较小的。除去正常的上课以及做的科研以外,还会有一部分的空余时间。作为一名已经成年的研究生来讲,完全可以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兼职,比如家庭教师,课外辅导机构的老师等工作。通过这些兼职,研究生大概每个月也可以收入1000块左右,作为学生来讲,生活费的部分就已经足够了。此外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研究生特别优秀,个人能力出众,他们甚至可以选择自主创业,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更多的收益,并且在兼职的同时还能够保证自己的学业优秀。当然小编这里只是建议适当的兼职,并不是说让所有的研究生都去荒废自己的学业,盲目的兼职这也是不对的。毕竟你上研究生的初衷就是为了拿到研究生这个文凭,但是近年来研究生的毕业要求也是越来越严格了,所以学业为重兼职只是副业而已,大家也一定要注意。三、通过科研也可以赚取生活费想必关于实验室以及科研项目,不少的理工科学生对此应该深有体会。部分理工类的研究生,往往从入学开始就跟随导师做科研项目与科研实验。虽然很辛苦,但是导师在每个月往往会额外的补助这些学生一些生活费。通过这些科研项目,和科研实验往往可以在锻炼自己专业能力的同时, 获得一定的项目经费补偿。如果是特别成功的科研项目,还会获得更高级别的科研补助。好啦,以上就是小编关于读研究生期间花费多少这个问题的看法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对此文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把它转发给身边需要的读者们。感谢阅读。关注小编,了解更多与大学生相关的信息。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