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在职研究生属于学位教育还是学历教育?

在职研究生属于学位教育还是学历教育?

在职人士报考在职研究生都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学历和综合能力,最后来达到自己理想化的工作规划。那么,在职研究生属于学位教育还是学历教育呢?在职研究生主要是通过同等学力申硕的方式进行招生的,学员需要满足大专及以上学历即可报名参加课程研修班的学习;课程结束后,想申硕的学员需要满足本科学士学位满足3年的条件,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的学员即可获得的学位证书和结业证书。另外还有一种报考方式是一月联考,该种方式是学历教育,但该种方式考试难度大,通过率低;而同等学力申硕方式含金量又高,考试的通过率也高,性价比还是很不错的。通过以上介绍可知,在职研究生的报考方式不同,教育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但都是被国家承认的。想了解或者想报考的,请咨询中国在职研究生网的在线老师。

边关路

古代的硕士并不是学位,其实是对这些人士的敬称

1980年2月12日,国务院颂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学位,是根据专业学术水平而授予的称号,是对某一学者在学术水平上的一个评价。学位的分级各国并不完全相同。如意大利只设博士学位一级;苏联设科学博士和科学副博士两级;美国设副学士﹑学士﹑硕士和博士4级﹐多数国家采用3级制:学士﹑硕士﹑博士。有些国家除了这 3级学位之外还设有荣誉学位。中国现行的学位分级,采用多数国家比较通行的做法,设学士﹑硕士和博士3级学位。学士、硕士、博士的称呼,虽然自古就有,但与学位制并不沾边。因为在古代,博士是个官名;学士最初指在学读书的贵族子弟,以后也成了官职的名称;而硕士则是对德高望重、博学广闻的人一种尊称。另外,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虽然有秀才、举人、进士等级,但这些等级只是充作当官任职的阶梯,与学位制同样是风马牛不相及。中国的学位制,严格说来是近代才开始建立的,但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已有类似今日学位制的涵义。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正式设进士科,实行以策取士,这是科举取士的开始。唐代的科举制度已经比较完备﹐而且科目繁多,武则天统治时期已有殿试。宋代大体沿用唐制,以明经﹑进士两科为最普遍,而考取最多者为进士科。由“道”(当时行政区划的名称)考试及格者称“贡士”和“举人”,送中央礼部考试﹐及格者称“进士”,明代科举制度尤为完备,省试取中者称“举人”;殿试取中者称“进士”,前三名称“状元”﹑“榜眼”﹑“探花”。清代科举制度与此大致相同。中国引进西方学位制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5年4月,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仿效英美等国的学位体制,制定并颁布了《学位授予法》,但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当时教育﹑科学的落后﹐《学位授予法》未能全部实施﹐从1935——1949年的14年间﹐只授过学士和200多个硕士学位。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曾先后三次拟实施学位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也一直未能真正实行。1980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3次会议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明确规定我国实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推行的三级学位制,并从1981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1982年6月我国的首批博士学位产生。至此,我国的学位制度才全面趋于完善和成熟。现代中国的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高等学校授予,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由国务院授予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达到规定的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的人员,通过硕士(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规定的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学位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在学位评定委员会做出授予学位的决议后,发给学位获得者相应的学位证书。(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康鹏根据人民网、新华网、百度百科等综合整理,图片来自网络)下载齐鲁壹点客户端,关注本壹点号——说古谈今,就能查阅以前的文章并能第一时间看到更新。齐鲁壹点客户端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的故事

教育部:加大分流力度,部分研究生将拿不到学位,且读且珍惜啊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这也就是说,对于一部分研究生,其学习过程中被发现是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对这一部分研究生就要及早的分流,停止继续攻读学位。当然,这部分研究生就拿不到相应的学位了。其实研究生分流并不是一个新鲜事情,一直有这样的要求,但是在我国这个制度执行的并不好。我国的硕士研究生的淘汰率大约只有5%左右,而在一些发达国家,淘汰率都会达到20%以上。因此,部分研究生拿不到学校,这应该是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常态,也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措施。我们国家研究生分流之所以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的:一是分流制度不健全,分流后学生出路不明确;二是社会对分流的学生存在歧视,会被认为是失败者。从分流制度上来说,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各个培养单位都是自己相应的规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并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前段时间,社会上对大学生“宽出”的问题讨论很多,认为应当改变。实际上,我们的研究生培养也存在“宽出”的问题。随着国家对这方面的要求加大,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相对有一定改变,要求更高,毕业难度加大。但是硕士研究生注水的现象并不在少数。这也是教育部为什么要提出这样要求的原因之一。目前分流制度最为完善的是直博的学生,也就是本科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也有称为硕博连读的。对于这样的学生,进行中期分流是有一定的条件,因为他们没有经过硕士阶段的学习。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如果经考核被认为是不适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可以降格为攻读硕士学位。在这方面有较强的操作性,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对于本科毕业攻读硕士和硕士毕业攻读博士学位的,是只有两种情况分流,一个是只能毕业,拿不到学位,再一个就是只能拿到肄业证书。而社会上对肄业基本是采取不承认态度的。所以这也就加大了这类研究生分流的难度。但是,应该看到的是,研究生培养是高端人才的培养,这就必须有一定的培养标准,如果达不到培养标准,就不能拿到相应的学校。现在,我国已经成为研究生培养大国,可是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却并不能令人满意,研究生的水平也受到公众的普遍质疑,特别是硕士研究生,学术水平明显下降。所以,加强研究生培养的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不但事关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机制,也影响到社会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价,这都应该应该引起注意的。其实,及早进行研究生的分流,对学生也是一种负责任的做法。如果学生不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但仍然要求其继续学习,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这几年,研究生因为压力过大,轻生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研究生分流制度的必要性。让适合的人做适合的人,才是以人为本的态度。只有如此,才既能保证研究生培养的学术严肃性,又能避免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当然,要做好研究生分流工作,一定要建立完善的机制,充分考虑他们的实际。这一批人即便是不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但仍然是具有较高学业水平的人才。因此,相关部门如何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分流机制,是加大研究生分流的前提。一部分研究生被分流,拿不到学位证书,这应该是教育的常态。被分流的人仍然能够各尽其才,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才是良好的社会生态。关注教育新闻热点、分享个人观点,拙木侃教育,感谢您的关注、阅读、评论和转发!

静观

学位重不重要?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相比,二者到底有哪些差距?

“学位重不重要?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相比,二者到底有哪些差距?”有人问。早在20年前,师范院校的一个生物老师就对我们班的同学说:“大学的学位很重要,如果就读大学四年连学位都没能拿到手,那么大学四年估计就白读了,因为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不单单看你的大学毕业证,更要看你的学位证。”而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拥有硕士学位或者博士学位之人,在就业的时候基本上有更高的权重,至少在工作的起始月薪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博士学位是所有学位中档次最高的,硕士学位稍逊一筹。在我们的思维定势中,硕士学位应该算是非常牛的存在,至少在多年前,在我们身边很少听说谁拥有硕士学位,甚至有些人天真地认为:传说中的研究生应该在发明创造些并研究些什么产品……但是随之高校的不断扩招,很多高校的本科生及学士学位不断贬值,导致考研大军当中加进去很多为了提高就业质量而去考研的人。在多年前,原本很多高校只要是硕士毕业生就能成为高校老师,现在不行了,很多二本大学招聘教师的最低标准就是必须拥有博士学历,甚至要求必须是在国外镀过“金”的“洋博士”才行。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硕士的吃香程度逐渐式微,读书读到博士毕业才能拥有更好的舞台和更牛的起始底薪。在学位没有“注水”的情况下,按道理拥有博士学位之人比拥有硕士学位之人在就业质量、科研能力等方面要牛得多;拥有硕士学位之人在求职后可能成为“白领”,那么拥有博士学位之人在求职后可能成为传说中的“金领”。当然,不同用人单位对学位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有些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对本科第一学历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比如他们对本科学历是清华北大更为看重,那么清北的学士学位就算是档次非常高的存在;而有些用人单位招聘人员觉得最高学历越高越好,那么博士学位的“性价比”一下子就立马体现出来了。这就意味着,学位究竟要达到什么程度,对于不同的用人单位而言,差不多够用就行了。有人可能会说,很多小学毕业生、初中毕业生都能成为腰缠千万贯的大老板,那些人手底下甚至聘着好多个博士生。但在大概率上来看,拥有博士学位的比初中毕业生、小学毕业生要强势太多了:好几万个小学、初中生当中可能有一两个当“大老板”的,好几十万个博士当中自然也有一两个混得不好的,个例现象是很正常的。所以,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能拿到博士学位的,很多人都耗尽“洪荒之力”去读博,毕竟成为博士,自身的底蕴也深厚了很多。学位到底有多重要呢?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的差距有多大?欢迎留言探讨。

然乎

同样都是研究生,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差距有多大?

学位,很多人对这二字的概念感到模糊,因为我们现在还没有真正走到需要拼学位的那一步。等来年时过境迁,我们必须要接受社会现实时,那一刻的我们也许会了解学位的重要性。学位源于国外,是根据培养人才的学术水平而授予的一种称号。我们最熟悉的三大学位应该是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三大学位按照高低由此排序上升,自然博士学位是最高的一层。现在社会所培养的人才大多是本科毕业,本科阶段结束之后,一部分人会选择继续深造,考取硕士研究生学位。接着一步步往上走,成为博士研究生学位。那么现代社会对于学位的看重到底有多重要?比如同样都是研究生,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差距有多大呢?我们都知道,大学是庇佑我们无知懵懂的最佳场所,因为在这里你可以不用经受现实社会的毒打,等到毕业找工作时,你就会发现原来大学校园是如此美好。我们出校最开始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学历问题,很多大四毕业的小伙伴在找工作时对于学历二字的认知尤为清晰。虽然这时候的我们都是大学毕业,拿着同样的本科毕业证书,但是这毕业证书写的高校都是各不相同的。在这相同的本科学位下,我们因为毕业高校被分为了不同的学历。于是,在第一次遭受了现实就业的毒打之后,我们明白了第一学位看重的不真是学位,人家看重的也许是你最原始的学历。看看你到底是985高校的毕业的本科生,还是211高校出来的大学生。在明白了就业的艰难之后,我们很多普通高校毕业的学子会选择继续深造,向着硕士学位进攻。但是硕士学位不是用三言两语就可以获取的,我们必须要知道我国很多名校,尤其是备受欢迎的985和211高校他们这些学校的保研率特别高。在名额有限,保研率超高的背景下,我们双非院校的同学想要考名校研究生简直就是难上加难。令人心塞的是我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免推生高达百分之五十,这个数据在外人眼里看来羡慕,现在内行人的眼中看来简直就是心酸。经过层层选拔,我们获取了硕士学位,接下来向着博士学位前进。走到博士阶段的人这时最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搞科研,发论文。可以说我国科研发展的背后主推人大多都是博士生,他们为我国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而博士中的超强战斗机是来自清华的三清博士,三个学位的获取均是在清华大学,这样的人如果找工作那一定会比我们普通人更轻松。

金三角

名校硕士毕业三年被撤销学位:“如果能重来,我不会再抄袭论文”

那些拿着研究生毕业证书的人,是不是以为研究生已经成为过去时了,可以谈起人生,畅想诗和远方了?远远没有,毕业意味着你的研究生资格审查才刚刚开始。你可能会问,“研究生资格审查?这是什么,从来没听说过啊”,所谓的研究生资格审查就是你的毕业论文随时面临抽样检测,如果不合格,你将面临的是学位撤销,至此和硕士学位说再见。所谓审查,它的起因和发展又是什么呢?关于毕业后还会撤销学位这件事,在以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犹如泼出去的水,没法再收回来。但随着我国高校中学术造假现象的日益严重,为严肃学术圈的氛围,提升教育的尊严,越来越多的“问题论文”开始浮出水面,秋后算账的大幕已经正式拉开。相关的新闻也是层出不穷,2019年11月,南京理工大学一名应用数学专业2017届硕士毕业生被撤销学位,紧接着,北京科技大学又传来撤销2016届博士毕业生学位的消息,关于撤销原因,两个时间如出一辙,都是因为抄袭他人学术论文,进而存在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为严肃科研风气,予以撤销学位的处罚。被撤销学位的同时,还面临着“从决定之日起3年内,不再接受该生博士学位申请”。而除了学校开出的罚单,被处罚学生的工作也会受到波及,用人单位当初看重的很关键一点就是你的诚信度和科研力,结果发现当初的一切都是假的,除了辞退没有别的方式能够消弭用人单位心中的隐痛。被处罚学生的灰暗人生,从此开启。这样的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原因呢?难道这些严重抄袭的论文,当年不查重吗?很显然,这些人用文笔骗过了查重检测,之后审查的老师也是相信了机器,就没去在意论文是真的没有抄袭还是假的没有抄袭,只是单纯从专业角度来审视论文。而导师,可能也没有太过对学生的论文“较真”,就这样,一篇抄袭的论文走向了合格的彼岸。这些天真的同学以为,骗过了机器,逃过了导师,就能万事大吉。然而正义虽然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出来混,早晚都要还的。所以这样的新闻还会层出不穷,因为几年前,十几年前的论文都会一点点被扒出来,没有人能逃过正义的审判,这是还教育一个尊严,也是还我国科研界一个明天。假如你是一个正在读本科的大学生,或是一个正在读研的研究生,面对越来越高的毕业要求,面对越来越严的管理条件,不要想着走歪门邪道试图蒙混过关,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我请你记住以下三个建议。能力没有全白费,拿到学历又如何?读研的目的是什么,读博的目的又是什么?如果你只是为了一个学历,那么你一定会误入歧途,或者中途迷路。当你看不到未来的时候,你只会得过且过,走一步看一步,你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应付眼前,所以时间对你来说就是白白流逝,不会沉淀出任何的能力,也不会积攒下任何的财富。唯有你认识到,你读研读博的目的,你想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什么样的提升,你想要未来到达什么样的高度,你才能真正有机会收获教育带给你的机会。水货硕士,水货博士,我们在今天的社会上屡见不鲜,原因就在于,这些人只想学历,却从没有想过能力。为了一纸文凭,搭上青春,赔上金钱,最后的意义究竟又是什么呢?积极主动迎挑战,综合素质多磨练高中有父母和老师在后面推着你,来到了大学,唯一的推力只能源于你自己。所以积极主动是读好大学的终极秘籍,甚至是做好工作的终极秘籍。只要你做了,你就向前走了一步,无论对与错,你都会有所收获。对了,你能继续前行,错了,你能积累经验,而人的综合素质就是在这一点一滴的过程中磨练出来的。人生规划提前做,幸福生活欢乐多我们身边很多厉害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聪明,只是因为他们更有远见,他们看到了未来想要的生活,他们提前规划好了路线。人生这段路并不是没有方向的,只有你知道去哪儿,你才知道你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路线。早点吃苦,你就能早点享乐。人生永远是平衡的,你在该奋斗的年纪享受,注定将来你会为今天的行为买单。学术造假的背后,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是对高等教育的不尊重,更是对国家发展的不支持。侥幸可以让你一时快乐,但是一旦败露,你的人生将会为此付出惨痛代价。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评论~想要了解更多考研干货请关注我!我是董师兄,考研领域专栏作家,考研专业咨询。

黑魔女

193个学位点被撤销,背后是谁和谁的博弈?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公布了《关于下达2019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各大高校或单位共撤销193个学位点,新增231个学位点。博士点、硕士点数量和规模,是衡量高校学术实力最重要的指标,一直是高校自我宣传时的重中之重。从2016年首次实行动态调整以来,全国各招生单位累计撤销学位点1598个,新增学位点999个。学位点的增加和撤销,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这样的调整,出于什么考量?哪些因素在发挥作用?其背后到底是谁和谁的博弈?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学科基础先天不足,忽视内涵建设,高校主动申请撤销靴子终于落地——吉林大学教育技术学出现在这次撤销名单中。“去年年底,学校就传出了风声。”吉林大学教师宁凯(化名)对该学位点被撤销并不意外,“近几年根本招不到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调剂过来的。”吉林大学高教所官网专业介绍显示,目前,该学位点仅有3位教师和6名学生,且连续多年发布招生调剂信息。和其他被撤销的学位点一样,在送走最后一批毕业生后,该专业将停止招生。记者梳理发现,这次撤销学位点最多的学科仍为软件工程和应用化学,各有6个单位撤销。四年间,共有74个软件工程学位点被撤销,年年位居撤销榜前列。记者调查发现,学位点被撤销,无外乎是来自“外部压力”或者“主动选择”。2016年,教育部发布了首次专项评估结果,其中“不合格”“限期整改”等学位点合计186个,它们因“表现欠佳”被强制撤销。更多的是高校或单位结合办学定位,根据对学位点的质量审核,自主撤销、动态调整学位点。这次,陕西师范大学的科学技术史、农业经济管理均在此列。据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祁占勇介绍:“科学技术史学位点申请时,由时任校领导牵头并担任学科带头人,几年前这位校领导和两位骨干教师先后退休,学位点勉强支撑了几年后,难以为继,直到被撤销。而农林经济管理面临同样的情况。”在他看来,“导致学位点撤销因素多样,但核心就是教师梯队建设没有跟上”。浙江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楼世洲给出的学位点被撤销的“症结所在”,是报考人数和招生数量过少,就业前景不好,很难与其他学科形成学科群,导致学科缺乏竞争力。“在本世纪初,特别是开始布局学位点时,许多高校认为学位点多多益善,有的专业东拼西凑进行申报,实现了学位点数量上的增长。但是,这些学位点学科建设基础薄弱先天不足,获批之后又忽视内涵建设。”按照祁占勇的分析,学位点动态调整,解决此前高校快速发展时期的历史遗留问题,也是高校学科建设逐渐回归理性的表现,即更加注重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2019年1月19日,求职者在招聘会现场寻找合适的职位。新华社发 还月亮 摄教师与学校展开“拉锯战”,只为保留学位点国家一直鼓励高校动态调整学位点,裁撤需求不足、水平不高的学科,增列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学科。面对国家政策,各大高校纷纷主动“瘦身”。但是,在优化学科发展的背后,还另有玄机。不管是即将开展的“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还是第五轮学科评估,学科都被视作重要的评价单元。在不少学校眼中,这是决定今后资源分配的重要标准。“有很多因素都导致学位点被撤销,然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学科评估排名靠后,会影响学校的综合排名。”楼世洲直言,“在与学校综合排名产生矛盾的时候,有关学位点的去留,决定权通常在学校。”在此背景下,学位点调整更像是一次“战略调整”。与此类似,这几年不少高校中相对弱势的学科,逐渐被“关停并转”。一些新兴学科不断出现。尽管学校处于学位点调整的主导层面。然而,在调整过程中,由于缺乏评价和实施机制,新问题不断凸显。去年底,在一所东部知名高校的全校会议上,校长表示计划撤销5个学位点。最后,只撤销了2个博士学位点,其它3个文学类硕士点被暂时保留了下来。撤销的原因无非是学位点前景暗淡,然而,被保留下来的学位点也不意味被看好。该校教师张华(化名)透露,消息一出,拟调整学位点的教师,特别是资历较老的教授,就与学校展开“拉锯战”,“有的教授直接抱着一大堆学术成果跑到校长办公室,和校领导去据理力争,用出浑身解数想方设法保留所在学位点”。学位点保留下来最直接的好处是,给学科留下发展的根据地,也好留住年轻教师,相关学术研究还能继续下去。一位在拟裁撤名单里的学科的负责人担忧:“如果,在我手里这个学位点被撤销,几代学人的心血就付诸东流,香火就断了。”同样的焦虑也波及到张华所在专业。“我们这个文科专业在学校发展的大盘子上,既没有优势,也没有基础。”张华估计,不出几年,所在专业逃不过被撤销的命运。“学位点调整,依然掺杂着复杂的因素。不是说撤就撤,说建就建。”学科评估加剧调整步伐,调整规范化、透明度依然欠缺在沟通、酝酿,甚至是发生摩擦拉扯之后,学位点得以撤销,但并不意味着问题随之消失。当送走最后一届毕业生,教师的去留将是最为棘手的问题。作为年轻学者,张华已经“悄悄地”为自己准备后路,不得不改变研究方向,向学校的相关主流学科靠拢。他告诉记者:“主流学科的带头人已经动员我了几次,希望能够转投他们麾下。”这样一来,等到学科评估时,张华的几个核心成果,就会被算作主流学科的成绩。北京大学副教授沈文钦分析,学科评估要求每个教师只能隶属于某一个学位点,为了增强某一学位点的实力,高校可能会牺牲弱小学位点,要求这些教师归并到其他学科点接受评估。学科评估正在加剧学位点调整的步伐,但不是所有教师都如张华般幸运。一些教师也许会被分流到学校相关专业中,但是接受的学位点很可能会考虑这些老师的专业知识背景,还需要考虑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科研产出等诸多因素。宁凯说:“重新确定研究方向或者调离学校,可能是这些教师们的最后选择。”“对于一所高校来说,不应该人为划分为主次学科,而应该论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衡量学科的标准应该是看学科的师资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对学校乃至社会的贡献度”。在宁凯看来,目前,动态调整决策未能形成一套科学规范、广泛参与的机制,“一线教师没有参与,缺乏话语权”。学位点撤销事关重大,涉及教师、在读学生、校友、家长等众多利益相关者,应该包含更广泛的论证和一系列复杂的程序,如同行评议、内部评估、校友与利益相关者论证会、协商申诉机制等。沈文钦建议:“未来应该进一步推进学位点调整工作的程序规范化、方法科学化和过程透明化。”(本报记者 陈鹏)内容:《光明日报》(2020年04月21日 08版)图片:新华社、视觉中国

迷魂药

教育部撤销上百个研究生学位点,这究竟是为何?学生党要注意了!

教育部撤销上百个研究生学位点,这究竟是为何?学生党要注意了!前段时间,我国教育部正式明确,各大高校或单位共撤销193个学位点,同时新增231个学位点。说到学位点,可能有些学生和家长不理解是什么意思,学位点是指研究生学位授权点,包括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即博士点和硕士点。众所周知,博士点、硕士点数量和规模,是衡量高校综合实力最重要的指标,一直以来也是高校自我宣传时的重点。增加或撤销学位点,都不是一次简单的调整,那么这次又是出于何种原因呢?1. 高校主动申请撤销事实上,学位点被撤销,原因不是来自外部压力就是高校主动申请。此次吉林大学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学位点就在撤销行列,据其官网显示,目前该学位点只剩下3名教师和6名学生,且近几年很难招到学生。和其他撤销的学位点一样,送走最后一批学生,该专业将停止招生。除吉林大学外,211陕西师范大学的科学技术史、农业经济管理也被撤销。该校教授给出解释,撤销的关键原因是教师梯队建设没有跟上。2. 高校教师力保学位点我国一直鼓励高校撤销需求不足,水平不高的学科,增加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有优势的学科。因此,我国各大高校纷纷响应该号召。但是,某些高校在计划调整学位点时,有许多教师尤其是资历老的教授,就与学校据理力争,力保学位点的生存。学位点调整,关系到几代人的心血,不是随便说撤就可以撤。3.学位点撤销与否影响学科评估有很多因素都会导致学位点被撤销,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科评估。如果学科评估排名靠后,会影响学校的综合排名。因此,为了学科评估只能留下有实力的学位点,作用较弱的学位点就会相继被撤。学位点的撤销与增加,事关每一位学生、家长和老师。所以,学生今后在选专业时,一定要选对专业,以免后悔莫及。你怎么看学位点被撤销一事呢?

穿越侠

又到毕业季!这些学位服秘密你知道吗?

毕业季即将拉开帷幕,各式各样的学位服将为生机盎然的校园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关于学位服,你了解多少?跟随小编一起了解,揭开学位服的“秘密”。好期待,穿上学士服,拍摄自己的毕业照,参加自己的毕业典礼!对呀对呀,人生第一次穿学士服,一定要最美!话说小编,学士服要怎么穿?快来给我们科普一下吧!难不倒我!属于你们的毕业季,一定让你成为最美毕业生!一学位服“秘密”——为啥穿中国的学位服出现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中期,或更早一些。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不断发展,中国建立了适合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学位制度。同时,与之相匹配的学位服饰也提到了日程安排上来。199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推荐使用学位服的通知》,开始确立中国学位服的规范体系。二学位服“秘密”——何时穿学位服仅限于学位获得者、攻读学位者及学位授予单位的校(院、所)长、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及委员(或导师)在学位论文答辩会、学位授予仪式、名誉博士学位授予仪式、毕业典礼及校(院、所)庆、庆典等场合穿着使用,不准滥用。三学位服“秘密”——怎么穿学位服分为:校长(导师)服、博士服、硕士服、学士服四种,每套学位服由学位帽、流苏、学位袍、垂布等四部分组成。01学位帽学位帽为方型黑色。02流苏博士学位帽流苏为红色,硕士学位帽流苏为深蓝色,学士学位帽流苏为黑色,校(导师)长帽流苏为黄色。流苏系挂在帽顶的帽结上,沿帽檐自然下垂。未授予学位时,流苏垂在着装人所戴学位帽右前侧中部;学位授予仪式上,授予学位后,由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或校、院、所长)把流苏从着装人的帽檐右前侧移到左前侧中部,并呈自然下垂状。03学位袍博士学位袍为黑、红两色,硕士学位袍为蓝、深蓝两色,学士学位袍为黑色,校(导师)长袍为红、黑两色。04垂布垂布为套头三角兜型,饰边处按文、理、工、农、医、军事六大类分别标为粉、灰、黄、绿、白、红颜色。垂布佩戴在学位袍外,套头披在肩背处,铺平过肩, 扣绊扣在学位袍最上面纽扣上,三角兜自然垂在背后。05附属着装内衣:应着白或浅色衬衫。男士系领带,女士可扎领结。裤子:男士着深色裤子,女士着深色裤子或深、素色裙子。鞋子:应着深色皮鞋。来源 |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官网(来源:教育部)

绿茵下

研究生之后还有哪些学位?博士后是学历还是工作?别再傻傻分不清

国内对于大学学历都有非常明确的层级之分,例如现在非常普遍和常见的本科学历和专科学历,这两个是目前比较基础的学历。比本科学历更高一个层级的就是研究生学历,可是很多人会把研究生学历误认为是硕士研究生学历,其实这是不完整的。因为研究生不仅包含了硕士研究生,还包含了博士研究生。因此,硕士研究生只是研究生当中的一种,博士学历也比研究生学历更高。研究生之后还有哪些学位?博士后是学历还是工作?研究生之后还有哪些学位?按照我国高等教育的学历划分来看,学历从低到高分别为:大专学历、本科学历、硕士研究生学历、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从低到高分别为:学士学位(大学本科毕业所获得的学位,大学专科毕业后没有设置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由此可见,硕士研究生并不是学历最高的一个,博士研究生才是目前学历的巅峰。那么又有人要问了,如果博士学历是最高的学历,那么“博士后”又是什么呢?博士后是学历还是工作?博士后是学历还是工作?虽然我们经常听到“博士后”这个词语,但是很多人都傻傻分不清,认为“博士后”是一个比博士更高的学历,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因为你连高等院校的学历划分都不清楚。其实博士后不是学位,而是所从事的一种工作。“博士后”指的是当学生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可以在高等院校或者研究机构,从事科研工作的一个阶段,这并不是比博士更高的学历,大家要搞清楚。另外,“博士后”也指在博士后流动站里,进行相关科学研究的工作人员,因此博士后并不是一种学历,而是一种工作。如何才能成为“博士后”?博士后很容易形成误解,但能够成为博士后的人员非常少,因为要求非常严格,很少有人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为了防止大家傻傻分不清,笔者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只要符合相关条件的具有博士学历的学生,可在国家认证的博士后流动站申请成为博士,在此期间做相应的研究项目,期限满了之后就可以出站。并且还为工作达到一定标准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颁发《博士后证书》,工作的期限一般为2年时间,在这短时间里博士生将会得到很好的锻炼,毕竟都是直接参与一些科学研究,成长和进步的速度非常快,这也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稀缺人才。综上所述,国内高等院校学历分为大专学历、本科学历、硕士研究生学历、博士研究生学历,而“博士后”并不是一种学历,而是一种工作,拥有“博士“学位,才有资格申请成为“博士后”,不知道大家明白了,别再傻傻分不清了。了解更多教育相关干货,欢迎收藏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