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候补名单是什么意思?”“这算不算接受了一半?”“被列入候补名单意味着什么?”“我美本申请还有戏吗?”“被列入梦校的候补名单时应该怎么做?”“如何尽早地走出大学候补名单?”◆◆◆谁都想在申请过后,能被梦校看上直接录取领走。每年春季,也有不少同学会收获他们付出了数月甚至数年努力的结果,不少同学现在也已经收到ED或者EA通知。一些收到录取通知的同学可能会喜极而泣,一些被拒之门外的同学则会可能伤心失望。但还有一批同学,则被学校发来的候补名单(Wait list),弄得不知该忧该喜,并要继续承受提心吊胆,忧虑不已的滋味。你说,录取就录取,拒绝就拒绝,起码是个痛快话。把我放在候补名单上,这到底是要还是不要呀,怪折磨人的。所以,当大学把你列入候补名单时,到底意味着什么?候补,是美国顶尖大学录取过程中的一大特色。每年的4-5月初是美国大学从候补名单中补发录取的时间。它大致长这样:一个学生被列入了大学或研究生院的候补名单,意味着TA还没有被正式录取;但如果接受学校录取通知书的人不够多,导致有空缺名额,那TA还有被录取的机会。。也就是说,招生办通知你在候选名单上时,其实已经彻底审查了你的申请。而你是否最终会被学校录取,得看学院向被选中的申请者发出录取通知书后,学校录取位置是不是还会有空缺(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申请者都会选择进入这所大学)。如果有空缺,招生人员就会从候补名单上看看谁还对入学感兴趣。这么说下来,是不是有一种被学校当备胎的感觉?很多大学还还对候补名单进行排名,分个优先顺序。一般会根据各备胎的平均绩点(GPA)、考试成绩和许多其他变量的标准来排。与之相似的,还有哈佛大学的“Z名单”。Z名单是候补名单的一种,但它还有点不一样。Z 名单的意思是今年没有位置,如果你愿意,可以推迟一年入学。如果是今年的Z名单,则在2019年入学,自2018秋季到2019年秋季,你可以放飞自我,gap year一年,想做啥就做啥。不过,你也别高兴得太早,传说Z名单上有80%的学生都是校友子女或者给学校捐款盖楼的富豪二代,如果你不是,那你机会就会比较渺茫。被列入候补名单被录的几率到底大不大?每年被列在候补名单上的学生人数,以及实际从候补名单上被录取的人数,在不同的学校之间差别很大。有些大学会接受他们候补名单上的大多数申请者,但也有一些学校只会接受很少的或根本不接受候补名单上的申请者。比如:2017年常春藤联盟学校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为申请者提供了2,021个候补名额。 在1,345名选择留在候补名单中的人中,最终无人入选。同年,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向11,127名学生发送了候补邀请,其中有4,124名学生接受了这个名额。最终被录取的仅有470人。而在2015年时,宾州州立大学(Penn State)在1,473名候补学生中,则几乎大多数被录取,有1,445人。还有一些学校,则根本不用候补名单。比如北卡罗来纳州农工州立大学和阿拉巴马大学。根据美国大学入学咨询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ollege Admission Counseling)的数据,在2017年秋季的本科招生周期中,美国有40%的学校使用了候补名单,平均录取了25%选择留在候补名单上的学生。因此,了解所在的学校会如何使用候补名单,能够帮助你决定是抓住机会、等待时机、还是选择另一所学校。同样重要的是要明白,被列入候选名单并不表示你是一个失败的学生。事实上,招生官很可能真的很喜欢你,认为你的申请很有吸引力,但也有很多其他学生提交了更强的申请。你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是如何进入候补名单的,也不会知道自己离被录取或被拒有多近。如果被列入候选名单该怎么办?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当你发现自己被列入候补名单时,无须过于绝望。因为候补名单,意味着大学其实还是喜欢你的。不过因为喜欢学校的人太多了,目前还没有足够的空间接受所有人,无法与你牵手,所以你就被“待定”了。而如果你想要尽早走出候补名单,被梦校翻牌“转正”的话,大家可千万不要坐以待毙,而是抓住机会,要积极争取。1首先要判断你被翻牌的“几率”如何:当收到候补名单的通知时,你可以主动联系招生办公室,尽可能多地收集了解该校候补名单的信息,例如:在候补名单上通常有多少学生?通常有多少人接受候补?最终会有多少人被录取?是否有优先名单,以及你在候补名单上的位置如何?大多数的招生官都愿意让你知道你在候补名单上的位置。你的排名越前,你被录取的机会就越大。同时,你也可以在CB官网的bigfuture上查询这所大学。许多学校在“申请(Applying)”项下都有候补名单(Wait list)的信息。斯坦福大学的候补名单信息2给招生办公室写封信:当你收到候补的通知邮件后,学校通常会在邮件询问你是否对这个学校还有兴趣?这时,千万不要轻描淡写的回复一句“Yes, 还感兴趣”敷衍了事,而是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写一封充满敬意、真诚而具体的信,来突显你的热爱与出众之处。在给学校的信件中,你可以重申你对学校的兴趣,强调自己的优点,表达什么让你对学校或项目特别感兴趣,以及如果有机会能被录取,打算如何在学术和社会上为学校做出贡献,然后把递交申请后,自己做的一些事情告诉他们(比如有何新的成就或可以补充的成绩)。虽然回复邮件不需要长篇大论,但是一定要表现自己对学校的热爱和诚意。 其次,大学申请文书也好,邮件回复也好,在说出自己优点的同时又保持谦虚,这往往是中国学生比较难以拿捏之处。但是一般来说,中国人认为的自夸在美国标准来说都算什么,所以你还是大胆夸吧!毕竟,现在不夸,更等何时呢?there is nothing to loss!3请求面试:如果你还没有通过Skype通信软件或电话与学校进行过面试,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你可以亲自与学校招生办联系,重申你的兴趣,看看学校能不能安排一次面试。4准备Plan B被列入候补名单的你,无论多有自信能被选中。都应该“留一手”,做好未被录取后的两手准备。也就是说,你需要在5月1日前,向已经录取你的学校提交入学保证金。以确保你在秋季能有学校可以报到入学(大多数学院要求在5月1日之前存款)。如果你被从候补名单上“转正”,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你将失去的可能是一笔几百美元的定金费用。但如果你最终被拒了,起码还能有个保底学校入读呀。5什么不该做:说完该做的,也要提醒一下大家在过程中,最好不要发生的情况。过度沟通:很多同学以为多联系招生办,就会让自己比较有存在感,更能向梦校表达爱意。但这也是万万不可的。隔三差五地发送大量的电子邮件或经常打电话询问你的状态,会增加招生办公室工作量。而这些“沟通”看上去也是多余的。相反,发送一封真诚、认真思考过的信件,对你的转正带来的正面影响更多。其它常见问题:①留学生和美国学生同处一个候补名单中,会不会处于不利地位?专家表示,学校通常不会这样区分国际学生和美国学生,但可能会有不同的入学目标,而这些目标会对录取决定产生影响。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本科教育助理副校长兼本科招生执行主任Clark Brigger说:“我们对国内学生和国际学生一视同仁。学生的学习记录,专业能力和课程科目的不同,将有助于决定谁从候补名单中脱颖而出。”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表示,虽然对从候补名单上录取学生时,本国学生没有优先于国际学生,但确实会考虑是否已达到国际学生名额上限。佛罗里达林恩大学(Lynn University)招生管理副主任Gareth Fowles表示,学校过去不使用候补名单。但随着申请人数的增加,招生办公室希望在2019年秋季实施候补名单。同时他表示,林恩大学不会以不同于国内学生的方式对待国际学生,所有申请人都会通过整体招生评审进行评估,评审考虑了学生申请的各个方面,包括文章和推荐信。② 签证考虑: 国际学生如果最终从候补名单上转正,他们可能没有时间获得签证?波士顿McMillan教育的教育顾问德鲁·卡尔森(Drew Carlson)说:“关于对候补名单的学生签发签证的周转时间,大使馆通常可以签发到开课前120天。而各学院则通常会在普遍的5月1号截至之后,给候补名单的学生发放录取。这个时间计算起来,虽然紧、但还是来得及。美国包括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在内的大多数学院和大学,都会及时给等候名单的国际学生发放录取、以确保签证时间。所以签证的问题无需担心。③ 经济资助:从候补名单录取的,就没办法获得奖学金或助学金?如果从候补名单并最终被录取,仍然是可以在向国际学生提供经济援助的学校获得经济援助和奖学金。佛罗里达的林恩大学表示, “所有的国际学生都被认为是基于成绩的援助对象,甚至在候补名单上也不例外。学生一旦被林恩大学录取,他们就有资格获得奖学金。”加利福尼亚州佩珀代因大学(Pepperdine University)表示,根据学校的本科招生政策,如果预算允许,有资格获得经济援助的候补名单上的学生,都将获得经济援助。④我什么时候能知道我是否能转正?一般会在5月1日之后。因为许多被美国大学录取的学生,都会在5月1日之前在提交入学保证金来确保入读的学生人数。因此,学校要等到5月1日截止日期之后才能看到他们有多少个空位,并开始从候补名单上录取学生。比如,哈佛往年就是从5月9日左右开始从候补名单中发放录取的。总之,如果你被列进了梦校的“候补名单”时,也许你会感到很焦虑,很沮丧,但要相信仍然是有希望的。每年都有奇迹发生在不少人身上,逆转步入梦校。但如果你最终与梦校“擦肩而过”,但内心仍燃烧着对梦校的愿望,不妨在选择入读的学校的一两年里,多多努力,争取转校成功呀~毕竟在美国,大学生转学是很常见的现象。许多美国大学都愿意给学生们机会,接受转校生。所以如果这一次“错过”了,那就为下一次的“遇见”做更好的准备吧。想要梦校一看到你的申请材料就觉得你英语造诣不错,眼前一亮吗?一个美国史高分必不可少学霸学姐为中国学子独家开发AP丨SAT2美国史课程中英讲解,划考试重点你的高分必备美国史今日上新:第58课 罗斯福新政The New Deal知乎:PeerBang
2020年的考研随着调剂系统的最终关闭,其实在6月就已经结束了。落榜的考生很多已经鼓起勇气融入到二战的队伍了。不过,在这个炎炎夏日,也有奇迹发生:部分学校公布了取消拟录取的通知,少部分候补录取名单中的学生被幸运替补上来了。先看看截图吧:南京财经大学公示取消了2名硕士研究生的拟录取资格,候补学生名单正常也会确认并联系。大连医科大学公布了由于考生个人原因而取消拟录取资格考生的名单,同时公布了第二批调剂递补考生拟录取名单。郑州大学撤销4名考生的拟录取资格,并同时公布补充拟录取学生的相关信息。真是折磨人啊,辗转反侧的2020考研竟然还没有结束?虽然对有些拟录取的同学来讲是个坏事,但是对大多数补录成功的同学来说,这是份幸运。因为被取消拟录取资格,一般有以下几种原因:1.个人主动放弃2.政审体检没有通过3.档案邮寄发送超过时限4.复审资格不过关以上几种原因中,以第一种最为常见,有些同学由于找到理想工作而主动放弃录取资格,被录取学校取消拟录取资格也是情理之中,因为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对个人对国家都是好事情。相对来讲,后面三种情况基本很少见。如果真有这样三种情况,那基本也是自己操作失误导致的,真的没办法。如果以上提到的政审、调档、补充资格材料邮寄等等还没有完成的拟录取考生,一定不要掉以轻心哦。目前咱们只是在拟录取学校备案被录取而已,学籍注册以及教育部批准还没有最后确定。所以,不拿到正式的录取通知书,真的一切还有变数!
资料图近日,湖南大学研究生院公布的一则关于69名准研究生“录而不读”的公示引起社会关注。公示称,在规定时间内,仍有69名准研究生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申请放弃入学资格。研究生院拟取消这69名研究生入学资格,并公示了学生名单。毋庸置疑,这些准研究生“录而不读”,会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影响高校的正常招生计划,导师的研究课题以及招生安排也会受到影响。而与弃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考研这场招生大战中,仍有大量学生未能获得录取资格。教育部今年8月公布的数据显示,近5年,我国考研人数逐年增加,2019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90万人,比2018年考研人数增加了52万人,增幅达21.8%。而录取比例方面,2017年实际录取人数约55万~57万(报考人数201万),2018年约60万~65万(报考人数238万),2019年预计录取人数约63万~68万。考研竞争越来越激烈,部分准研究生的弃读也不免令大部分落榜考生“心绪难平”。有人指责这些“爽约”的准研究生不讲诚信,并建议将这种失信行为纳入征信系统。准研究生放弃入学,是其个人的选择和权利。高校有“录不录”的权利,个人也有“上不上”的权利。允许“弃读”情况的发生,体现的是对个人选择权的尊重和人性化考量。“征信惩罚”的做法未免过犹不及,而且如果这套方案施行,会让不少学生止步于报名前。这种产生限制学生选择权的做法,明显不符合扩大学生选择权的思路,而且也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爽约”看似是准研究生的个人选择问题,但更反映了当前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如何既能尊重个人选择,又能使教育资源达到合理配置。既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招生计划,也同时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让真正想读研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现行研究生录取制度进行灵活调整。针对未报到的准研究生,可以建立网上确认机制。如果招生不足,应允许高校适当拉长录取周期,通过顺序候补录取和一年中多次录取等方式,避免仅一次录取带来的教育资源浪费。同时,还可以借鉴国外其他高校的做法,在一定情况下可对准研究生收取留位费。调整录取制度和方式,或许可以解决当下研究生录取中存在的问题,但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为什么在这些准研究生拿到好工作、出国留学的录取通知后,国内读研只能“沦落”为第二选择?说得更直白些,读研只是这些考研学生的备选,哪里出了问题?问题一,为什么考研学生选择在国外而不是国内读研。毋庸讳言,在一些学生看来,选择前者意味着更高的教育质量以及未来更好的机会。尽管据教育部最新数据,2018年各类留学回国人数已达近52万人,创下了历史新高,但出国留学对一些学生来说依旧是很有吸引力的选项。因此,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教师教学及科研水平、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含金量应该成为高校不懈努力的方向。问题二,也是更值得深思的问题,继续深造读研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就放弃读研,照此看来这些学生选择读研的动机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之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面对当前的就业压力,从学生个人角度来说,这种想法无可非议。但从国家教育制度设计层面上,在读研与找工作之间画等号,有悖于研究生教育的初衷。毕竟,研究生教育作为本科毕业后继续进行深造的教育形式,目的是培养国家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解决准研究生弃读问题,治标更要治本。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可以在短期内一定程度上解决教育资源利用率的问题,但长期的、更根本的,则是要大力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水平,建设一批具有强劲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高等院校,真正留住人才。(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 戴梦馨12020年考研报名正在火热进行,但去年考上研的一些学生们却放弃了读研。近日,湖南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告称,69名新生放弃研究生入学资格、逾期未报到,将被取消2019级研究生入学资格。公告中学生名单显示,大多数放弃研究生入学的学生为非全日制硕士,共计55人,占到放弃入学资格总人数的八成以上。放弃入学学生数量最多的是工商管理学院,达到17人,法学院、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也是放弃入学学生较多的学院。湖南大学在公告中表示,学生放弃研究生入学的原因包括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根据《中国经营报》报道,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不仅在高校研究机构中认可度不高,在就业时也面临一些就业单位的招聘歧视,部分公司公开在2020秋招中表示不招收非全日制学生。中国教育在线调查显示,47%的学生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因此不愿调剂至非全日制。面对就业、留学、复读等多种选择,录取后放弃入学已经成为并不少见的情况,但这种“录取不入学”的行为,开始被质疑是浪费招生名额、涉嫌失信。据央广网报道,某高校招生人员表示如果失信考生来源相对集中,研究生院会采取发函的方式与考生所在学校沟通失信情况,这有可能会影响到今后这所学校的所有考生,包括报考录取。在针对本科的高考招生中,报考、录取相关的失信行为已经开始出现相应的惩戒措施。2018年7月,河南省首次针对高考志愿失信行为提出惩戒措施,2018年录取后不入学实际就读等造成招生计划浪费的,2019年报名参加高考将限制其填报志愿的学校数量,在实行平行志愿的各批次,仅允许其填报志愿的学校数不超过两个。另外,考生失信事实将记入其个人诚信档案,在普通高招录取中向高校提供,高校作为对考生品德衡量的依据,可以拒绝录取失信考生。除了惩戒失信,如何保证学生、高校自由选择的同时不浪费招生名额,也成为研究生招考制度需要解决的问题。“放弃录取、报到,会导致高校不能完成招生计划,有的导师招不到学生,但解决这一问题,不是以诚信名义约束学生的选择权,而应该改革录取制度。”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界面教育,研究生招生目前是按照招生计划录取、每个考生只能获得一张录取通知书,因此一旦被录取的学生放弃,就会导致空出来的招生计划没有途径补录。熊丙奇表示,海外部分高校在研究生以及本科生录取环节,实行候补录取、多次录取的方式,如果确认录取的学生放弃报到入学,学校可再向其他学生发录取通知书,通过多次录取来完成招生。熊丙奇认为,多次选择、多次录取的招生方式,可成为避免中国高校研究生录取名额浪费的参考。
撰文 | 余晖再有两位中候补履新。7月20日,人社部网站发布消息称,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任命唐登杰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正部长级),任命王宏为自然资源部副部长。王宏和唐登杰,都是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据政知君统计,今年以来,包括王宏和唐登杰在内,至少有18位中候补职务发生变动,此外还有1人逝世。两位中候补同日履新先来看这次履新的唐登杰和王宏。唐登杰,男,汉族,1964年6月生,今年56岁,江苏建湖人(上海出生),199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7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商管理硕士,高级工程师。公开资料显示,唐登杰早年在上海工作,担任过上海市工业工作党委副书记、市经委主任,上海市副市长。2011年4月,他卸任上海市副市长后,又先后担任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航天局局长,福建省省长等。今年7月,唐登杰履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正部长级)。王宏,男,汉族,1963年5月生,今年57岁,山东青岛人,199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与唐登杰不同,王宏毕业后就到了国家海洋局,在经过多个岗位历练后,在2006年3月晋升为国家海洋局副局长。今年履新的中候补都是谁?2017年10月,新华社公布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172名)》。据政知君统计,今年至少有16名中候补履新。从职务调整来看,他们有的从省级常委到了国企任职,有的从地方党政系统到了国务院系统,有人跨省履新,也有人在原职务上新添了其他职务。上述多位中候补中,严植婵和王艳玲系女性官员。1964年5月出生的严植婵,系广东人,担任过揭阳市委书记,最近几年她职务变动比较频繁。2017年,严植婵履新广东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同年跨省到安徽,履新安徽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2018年,严植婵再度跨省,赴广西任党委常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今年3月,严植婵履新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而1962年9月出生的王艳玲,系河南人,她早年在河南任职,官至河南省副省长。2017年3月跨省到湖北并跻身省级常委,她也是目前全国现任省级政法委书记中,唯一的女性。两人离任多说几句。除上述履新的中候补外,今年还有中候补离任。今年2月,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中央决定,马国强不再担任湖北省委副书记、常委、委员和武汉市委书记职务。今年,中候补王春宁中将也不再担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今年1月,中候补王春宁履新北京市委常委。5月,《北京日报》发布消息,张凡迪任北京市委常委,王春宁不再担任北京市委常委。今年7月,《新京报》发布消息,曾任陆军第81集团军参谋长的付文化,已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今年还有一位中候补逝世。今年3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书记、董事长,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官庆同志,于2020年3月6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55岁。资料 | 新华社 人民网等
考研的复试对考研的人来说很重要,联系导师也是复试阶段很重要的一环,一般来说,从初试结束到复试之间,有以下4个要点,请大家在不同的阶段注意不同的地方,请联系导师,配合时机,不要随意行动。1、初试成绩发表阶段第一次考试结束后,大家都默默地等待成绩的发表,在成绩发表之前,完全没有必要和导师联系,考试成绩一公布,大家就开始行动,如果成绩非常高的话,请用邮件联系,如果成绩一般的话,也不知道能否参加复试,所以继续复习,等待复试的发表。2、复试名单发布阶段复试的名单公布后,大家可以和导师联系,但是,老师总是很忙,成绩一般的话,又没有什么专长的话,发了邮件也很可能石沉大海,有的导师很有礼貌,会回复你的,一般都是感谢大家报考,期待大家复试好好表现。3、考研复试期间考研的复试期间是非常重要的阶段,这时一定到了报考院校的时候,如果事先和导师的邮件交流顺利的话,就趁这个机会邀请导师,有面谈的机会吧,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机会,但是如果你优秀的话,导师也有意愿的话,一切都不是问题。4、拟录取名单公布阶段最后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复试结束后,根据大家的成绩发表合格候补,如果列入这个名单的话,考研就没问题了,这个时候一定要和导师联系,决定时间商量比较好,因为你被录用了,所以可以事先和导师见面谈,也相当于有个初步的意愿,这时选定的话,入学后导师也基本确定。当然,真正选择导师是在读研的开学后,学院会组织导师和学生进行双向选择,最后签意向书,在复试阶段,如果和导师约好了,可以直接选择,匹配不成功的学院会根据实际安排导师调剂。
大部分考研人都已经查到了自己的考研成绩,想必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然而Victor提醒大家不管分数是高还是低,在暂时的兴奋或是沮丧过后都要仔细考虑自己下一步该往哪里走。下面Victor就考研复试的一些问题作出解答一、分数线出来了该怎么办?1、 高分上第一志愿→全心准备复试2、 低分上第一志愿→准备复试/联系调剂院校3、 未投上第一志愿→联系调剂院校/同时准备复试二、如何获取复试相关信息?每个学校相应的招生网站会根据教育部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本校关于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的相关规定。(每个学校复试相关信息发布时间都略有不同,34所自主划线学校发布时间一般为3月7日前后)三、复试的具体流程怎样?大多数学校的复试流程一般都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报道→体检→专业笔试/听力考试→专业面试/英语口语测试→加试四、复试需准备哪些材料?各学院(研究院)将在复试前对考生进行资格审查。考生复试时须携带本人以下材料到各院系接受检查:1. 填写完整并密封完好的《xx大学 2019年硕士研究生政治表现情况审查表》(该表可在对应大学招生办网页下载) ;2.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应届生携学生证)及复印件;3. 大学期间成绩单(加盖教务部门或档案单位红色/蓝色公章);4. 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5. 准考证(遗失者可免交);6. 一张近期 1 寸免冠彩照,用于体检;7. 考生自述(主要包括考生本人的政治表现、外语水平、业务和科研能力、研究计划等方面内容);8 . 体检表(须在正规的或招生院校指定的医院体检,可在复试后补交)。同等学力考生还需提供大专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英语水平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和 6 门及以上本科专业课程成绩证明。注意: 凡未进行资格审查或资格审查未通过的考生一律不予录取。注:政审表一般由考生档案所在单位填写、签字并盖章;若考生档案由工作单位寄挂在人才市场,则由考生工作单位填写、签字并盖章。五.复试考核有哪些?1.复试内容主要包括:( 1 )专业素质和能力测试。主要考查内容包括:创新精神和能力;本专业的发展潜力以及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考生运用本学科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综合素质及能力测试。主要考查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本学科以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或实际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情况;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遵纪守法)、协作性和心理健康情况;人文素养;行为举止、表达和礼仪等。( 3 )外语测试。含外语听力测试、外语口语测试和专业外语测试等方面。对专业学位硕士(双证)研究生的复试,要突出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和专业能力倾向的考查,加强对考生实践经验和科研动手能力等方面的考查。2.复试方式主要分为:( 1 )笔试主要为专业课测试。( 2 )实践(实验)能力考核。主要测试实验和操作技能,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面试具体要求:每生面试时间一般不少于 20分钟;每个面试小组专家成员不少于 5 人;参加复试的教师须独立评分;须对每位考生的复试进行记录、录音和录像。各学院(研究院)还可根据各自学科专业的特点增加其它的复试方式。3. 复试成绩的比例复试成绩满分为 100 分。各单位可根据本专业的特点确定专业素质、综合素质、外语能力等部分的成绩比例。复试成绩的权重为:占总成绩的 30%—50%。4. 对同等学力考生,除统一规定的复试内容之外,还需加试两门专业课(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法律硕士(非法学)可予免试)。加试科目为所报考专业的两门本科主干课程,且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的方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每门 3 小时,每门课程满分为 100 分。加试课程成绩不计入总成绩,但任何一门加试科目成绩达不到 60 分者,视为整个复试不及格。5.复试工作结束后,复试成绩及录取结果一般在五个工作日左右产生并对外公布。如果相关院系在规定时间之内因故无法完成相应工作,可以适度顺延时间。六、复试体检是必须的吗?所有取得复试资格的考生都应在复试期间到指定医院参加体检。保留录取资格生不管是否已经体检,都必须参加此次体检。七、调剂复试要注意些什么?1. 调剂复试需同时遵守以下基本要求:( 1 )生源有缺口的专业应优先从校内相同或相近专业的考生中调剂。( 2 )校内调剂考生必须符合我校相应专业基本复试线,校外调剂至我校考生必须同时达到相应专业国家复试线和我校基本复试线。( 3 )除参加管理联考的专业学位之外,调剂考生必须同时达到原报考专业相对应的分数线和调入专业所对应的分数线。由于参加管理类联考的各专业学位初试科目完全相同,因此,调剂考生只需达到调入的管理类联考专业学位分数线且符合相关调剂政策即可,无需达到原报考专业学位分数线。( 4 )调剂原则上应在同一个一级学科里进行,原则上要求有一门相同的专业考试科目。国家线一般在三月中旬左右公布。(5)除医学类、艺术类和体育类专业外,从校外调剂到我校全日制研究生(含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的考生原则上本科毕业院校必须是国家高水平大学或重点大学。( 6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考生的调剂除符合我校相应专业基本分数线外,还需符合毕业年限的要求。(7)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为调剂生。(8)调剂生与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持同一标准进行复试。2. 调剂程序第一步符合调剂要求的考生需到调剂院校招生办网页下载统一的调剂申请表,填妥后交送至或邮寄至或传真至相关学院(研究院);第二步院系对材料进行初审;第三步招生办复审;第四步相关院系通知通过复审的考生参加复试;第五步考生到教育部网上调剂平台上补填调剂申请,以便通过调剂网履行复试和录取的相关网上程序。八.你有所不知的录取事宜1. 根据各专业(或各方向)的招生计划和考生总成绩(总成绩 = 初试成绩 ÷5 (或 3 ) × 权重 + 复试成绩(百分制) × 权重),并结合考生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如果考生的总成绩完全相同而招生计划有限,则比较初试总成绩,成绩高者被录取;如果初试总成绩再相同,则比较满分大于100分的单科成绩之和,成绩之和高者被录取;如果满分大于100分的单科成绩之和再相同,则比较满分等于100分的单科成绩之和,成绩之和高者被录取。(不同院校可能计算方法略有差别,具体以报考院校相关规定为准)2.各学院(研究院)可以院为单位,根据考生总成绩的高低,将候补录取考生按先后顺序排列,并在备注中注明“候补1”、“候补2”、“候补3”…字样,以便在拟录取名单里的考生放弃拟录取资格等情况下能按序补录。(注意:请广大考生自愿和慎重地持有候补录取资格!候补录取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到最后很可能出现候补不上的局面。因为考生选择等候候补录取名额而导致丧失调剂机会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同时,在候补录取过程中,如若排序靠前的候补考生已调剂至其它学校,我校将跳过该生顺次候补录取紧随其后的其他候补考生。)3.复试成绩不及格( 60 分以下)者不予录取。政审不合格或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同等学力任一门加试科目不及格( 60 分以下)者不予录取。4. 研究生拟录取名单经校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审核确定,并报省招生办和教育部审批最终确定。5.录取通知一般在复试一周内发布,与此对应录取通知书一般会在5月中旬至7月初陆续寄到考生手中。
近日,湖南大学研究生院公布的一则关于69名准研究生“录而不读”的公示引起社会关注。公示称,在规定时间内,仍有69名准研究生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申请放弃入学资格。研究生院拟取消这69名研究生入学资格,并公示了学生名单。毋庸置疑,这些准研究生“录而不读”,会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影响高校的正常招生计划,导师的研究课题以及招生安排也会受到影响。而与弃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考研这场招生大战中,仍有大量学生未能获得录取资格。教育部今年8月公布的数据显示,近5年,我国考研人数逐年增加,2019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90万人,比2018年考研人数增加了52万人,增幅达21.8%。而录取比例方面,2017年实际录取人数约55万~57万(报考人数201万),2018年约60万~65万(报考人数238万),2019年预计录取人数约63万~68万。考研竞争越来越激烈,部分准研究生的弃读也不免令大部分落榜考生“心绪难平”。有人指责这些“爽约”的准研究生不讲诚信,并建议将这种失信行为纳入征信系统。准研究生放弃入学,是其个人的选择和权利。高校有“录不录”的权利,个人也有“上不上”的权利。允许“弃读”情况的发生,体现的是对个人选择权的尊重和人性化考量。“征信惩罚”的做法未免过犹不及,而且如果这套方案施行,会让不少学生止步于报名前。这种产生限制学生选择权的做法,明显不符合扩大学生选择权的思路,而且也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爽约”看似是准研究生的个人选择问题,但更反映了当前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如何既能尊重个人选择,又能使教育资源达到合理配置。既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招生计划,也同时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让真正想读研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现行研究生录取制度进行灵活调整。针对未报到的准研究生,可以建立网上确认机制。如果招生不足,应允许高校适当拉长录取周期,通过顺序候补录取和一年中多次录取等方式,避免仅一次录取带来的教育资源浪费。同时,还可以借鉴国外其他高校的做法,在一定情况下可对准研究生收取留位费。调整录取制度和方式,或许可以解决当下研究生录取中存在的问题,但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为什么在这些准研究生拿到好工作、出国留学的录取通知后,国内读研只能“沦落”为第二选择?说得更直白些,读研只是这些考研学生的备选,哪里出了问题?问题一,为什么考研学生选择在国外而不是国内读研。毋庸讳言,在一些学生看来,选择前者意味着更高的教育质量以及未来更好的机会。尽管据教育部最新数据,2018年各类留学回国人数已达近52万人,创下了历史新高,但出国留学对一些学生来说依旧是很有吸引力的选项。因此,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教师教学及科研水平、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含金量应该成为高校不懈努力的方向。问题二,也是更值得深思的问题,继续深造读研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就放弃读研,照此看来这些学生选择读研的动机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之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面对当前的就业压力,从学生个人角度来说,这种想法无可非议。但从国家教育制度设计层面上,在读研与找工作之间画等号,有悖于研究生教育的初衷。毕竟,研究生教育作为本科毕业后继续进行深造的教育形式,目的是培养国家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解决准研究生弃读问题,治标更要治本。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可以在短期内一定程度上解决教育资源利用率的问题,但长期的、更根本的,则是要大力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水平,建设一批具有强劲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高等院校,真正留住人才。(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刘晓燕)
解决准研究生“录而不读”最好的方式,不是以诚信名义约束学生选择权,而是进一步改革现行的录取制度。全文1279字,阅读约需2.5分钟 ▲湖南大学研究生院官网截图9月29日,湖南大学研究生院的一则公示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这则公示称,有部分研究生新生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另有少数新生逾期未报到,共计69人,拟取消这69名2019级研究生入学资格。准研究生“录而不读”,是不守信用、挤占他人机会,还是合理选择?一时间,激起了不小的争议。━━━━━一味指责“录而不读”于事无补录取后放弃录取不报到的情况,不仅在研究生招生中有,在普通高考招生中也屡见不鲜,且数量比研究生“弃录”的更大。这些学生“录而不读”后,高校招生计划可能也无法完成,其他想报考的学生也会失去录取机会。像这次湖南大学研究生院“弃读”学生多达69人,不可谓不多,这对很多考生来说,相当于69个“坑”被占,占了之后还不用。考虑到这可能给高校正常招生秩序带来影响,致使部分导师无学生可带,严重的还可能导致高校压缩在某些地方的招生名额投放,很多人认为这是失信行为,应把弃读作为不诚信行为纳入征信系统,并对“录而不读”后来年再考的学生做出限制。去年7月,河南省招办就采取了限制平行志愿填报学校数量的方式,对此加以约束。但我认为,这些针对“录而不读”的政策,并非最佳选项。如果学生对录取学校、专业不满意,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就业或出国留学),或者限于家庭条件等因素,做出放弃报到的选择,这本质上属于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情有可原。对这份选择权,我们应该尊重,而不宜动辄站在道德制高点加以指责。把选择权问题混淆为诚信问题,也有失简单粗暴。进一步而言,不论是高考改革,还是研究生招生改革,都应致力于扩大学生的选择权,而非相反。这倒不是说,对“录而不读”之弊无法消除:“录而不读”现象确实会导致高校资源闲置,在保障学生自主选择权的基础上,有必要采取些许措施,比如采取“弃读”后及时告知机制,保障高校、教师以及其他学生的招生利益。━━━━━多措并举实现利益双赢事实上,该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不是以诚信名义约束学生选择权,而是进一步改革现行的录取制度。在不少发达国家,研究生、本科生招生实行申请入学制度。具体来说,就是一名学生可以同时申请若干所大学,大学独立进行评价录取。这样一来,一名学生可以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做选择,这充分保障了学生的选择权,也没有影响到高校招生和其他学生的利益——因为对应学生的多样选择,学校会相应采取候补录取和多次录取的方式来应对。比如,有的学校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前确认录取(有的甚至要求交一定的留位费),学生不确认则意味着放弃。我国研究生招生采取集中录取方式,学校按招生计划录取,每个考生只能获得一张录取通知书,这样招生效率很高,但一旦被录取的学生放弃录取、报到,空下来的招生计划,就没有途径补录。一旦发生像这次湖南大学69名研究生弃读现象,学校方面可能就挺被动。鉴于此,我国研究生招生录取制度大可加以完善:可以在研究生推免制度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申请-审核”录取制度改革。目前,我国不少学校已在博士生招生中全面实行该机制。实行这一制度,考生多次选择,学校多次录取,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录取学校、专业的满意度,还可解决“一次录取”带来的资源错配问题。这并非易事,而在当前的制度规则框架内,高校也不妨积极主动地采取一些措施来保障招生利益,如拉长录取周期,设置确认环节,让获得录取通知书的学生进行确认,如学生放弃确认,学校可把被放弃的录取名额拿出来补录。说到底,准研究生“录而不读”,的确“拉仇恨”,但或许无需苛责。针对个中反映出的漏洞,或许更该通过多次录取机制“打上补丁”。文/熊丙奇(教育学者)编辑 陈静 校对 卢茜值班编辑 李二号 花木南
不明白学校为什么在复试后确定了拟录取名单,还确定了10名候补拟录名单,并要求体检。而候补人因怕失去候补资格就不敢去调剂。如果候补最终没有名额就不能被录取,岂不是害苦了候人?太残酷了!我去年尝试过,那叫个难过,我小孩本枓211,考华科研究生,复试被刷,小孩大哭,调剂本校不情愿,再战一年,不知什么结果,最后决定给他做思想工作,最后读了华科非全日制研究生,开始的时候我们心里都不踏实,因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才改革的,不知社会认不认可,现在小孩读1年了,通过这1年的学习,我们不后悔这个决定,第一批鱼儿都已找到很好的工作了,华科的教学和全日制的一样。调剂是很难,但也要积极面对,不行最好调剂本校,如果分数较高的话,还是有很多学校愿意要各方面综合素质好的学生的,我女儿3月20日报的一所学校,已经同意复试了,多发简历,打电话联系和自己匹配的大学,还是可以调剂成功的,我认为越到最后,名额越少,专业也不太好找了,不知对否?希望所有努力过的考研学子成功被录取。但是,我想顺一句大家可能不爱听的话,既然大家都真的努力了,知道其中的艰辛,就没有必要怨天尤人,考研的也都是成年人了,应该为自己选择的道路负责,也应该为自己选择的道路做好失败与成功的准备,强大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即使失败,也要积极面对!